湿法炼锌的浸出过程

湿法炼锌的浸出过程
湿法炼锌的浸出过程

湿法炼锌的浸出过程

一、锌焙烧矿的浸出目的与浸出工艺流程

(一)锌焙烧矿浸出的目的

湿法炼锌浸出过程,是以稀硫酸溶液(主要是锌电解过程产生的废电解液)作溶剂,将含锌原料中的有价金属溶解进入溶液的过程。其原料中除锌外,一般还含有铁、铜、镉、钴、镍、砷、锑及稀有金属等元素。在浸出过程中,除锌进入溶液外,金属杂质也不同程度地溶解而随锌一起进入溶液。这些杂质会对锌电积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送电积以前必须把有害杂质尽可能除去。在浸出过程中应尽量利用水解沉淀方法将部分杂质(如铁、砷、锑等)除去,以减轻溶液净化的负担。

浸出过程的目的是将原料中的锌尽可能完全溶解进入溶液中,并在浸出终了阶段采取措施,除去部分铁、硅、砷、锑、锗等有害杂质,同时得到沉降速度快、过滤性能好、易于液固分离的浸出矿浆。

浸出使用的锌原料主要有硫化锌精矿(如在氧压浸出时)或硫化锌精矿经过焙烧产出的焙烧矿、氧化锌粉与含锌烟尘以及氧化锌矿等。其中焙烧矿是湿法炼锌浸出过程的主要原料,它是由ZnO和其他金属氧化物、脉石等组成的细颗粒物料。焙烧矿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对浸出过程所产生溶液的质量及金属回收率均有很大影响。

(二)焙烧矿浸出的工艺流程

浸出过程在整个湿法炼锌的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实践表明,湿法炼锌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浸出所选择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过程中所控制的技术条件。因此,对浸出工艺流程的选择非常重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大多数湿法炼锌厂都采用连续多段浸出流程,即第一段为中性浸出,第二段为酸性或热酸浸出。通常将锌焙烧矿采用第一段中性浸出、

第二段酸性浸出、酸浸渣用火法处理的工艺流程称为常规浸出流程,其典型工艺原则流程见图1。

图1湿法炼锌常规浸出流程

常规浸出流程是将锌焙烧矿与废电解液混合经湿法球磨之后,加入中性浸出槽中,控制浸出过程终点溶液的PH值为5.0~5.2。在此阶段,焙烧矿中的ZnO只有一部分溶解,甚至有的工厂中性浸出阶段锌的浸出率只有20%左右。此时有大量过剩的锌焙砂存在,以保证浸出过程迅速达到终点。这样,即使那些在酸性浸出过程中溶解了的杂质(主要是Fe、AS、Sb)也将发生中和沉淀反应,不至于进入溶液中。因此中性浸出的目的,除了使部分锌溶解外,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保证锌与其他杂质很好地分离。

由于在中性浸出过程中加入了大量过剩的焙砂矿,许多锌没有溶解而进入渣中,故中性浸出的浓缩底流还必须再进行酸性浸出。酸性浸出的目的是尽量保证焙砂中的锌更完全地溶解,同时也要避免大量杂质溶解。所以终点酸度一般控制在1~5g/L。虽然经过了上述两次浸出过程,所得的浸出渣含锌仍有20%左右。这是由于锌焙砂中有部分锌以铁酸锌(ZnFe2O4)的形态存在,且即使焙砂中残硫小于或等于1%,也还有少量的锌以ZnS形态存在。这些形态的锌在上述两次浸出条件下是不溶解的,与其他不溶解的杂质一道进入渣中。这种含锌高的浸出渣不能废弃,一般用火法冶金将锌还原挥发出来与其他组分分离,然后将收集到的粗ZnO粉进一步用湿法处理。

由于常规浸出流程复杂,且生产率低,回收率低,生产成本高,随着20世纪60年代后期各种除铁方法的研制成功,锌焙烧矿热酸浸出法在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广泛采用的热酸浸出流程见图2。

图2现代广泛采用的热酸浸出流程

热酸浸出工艺流程是在常规浸出的基础上,用高温(>90℃)高酸(浸出终点残酸一般大于30g/L)浸出代替了其中的酸性浸出,以湿法沉铁过程代替浸出渣的火法烟化处理。热酸湿法炼锌的浸出过程35浸出的高温高酸条件,可将常规浸出流程中未被溶解进入浸出渣中的铁酸锌和ZnS等溶解,从而提高了锌的浸出率,浸出渣量也大大减少,使焙烧矿中的铅和贵金属在渣中的富集程度得到了提高,有利于这些金属下一步的回收。

二、影响浸出反应速度的因素

锌焙烧矿用稀硫酸溶液浸出,是一个多相反应(液-固)过程。一般认为物质的扩散速度是液-固多相反应速度的决定因素;而扩散速度又与扩散系数、扩散层厚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一)浸出温度对浸出速度的影响

浸出温度对浸出速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为扩散系数与浸出温度成正比,提高浸出温度就能增大扩散系数,从而加快浸出速度;随着浸出温度的升高,固体颗粒中可溶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也可使浸出速度加快;此外提高浸出

温度可以降低浸出液的粘度,利于物质的扩散而提高浸出速度。一些试验说明,锌焙烧矿浸出温度由40℃升高到80℃,溶解的锌量可增多7.5%。常规湿法炼锌的浸出温度为60~80℃。

(二)矿浆的搅拌强度对浸出速度的影响

扩散速度与扩散层的厚度成反比,即扩散层厚度减薄,就能加快浸出速度。扩散层的厚度与矿浆的搅拌强度成反比,即提高矿浆搅拌强度,可以使扩散层的厚度减薄,从而加快浸出速度。应当指出,虽然加大矿浆的搅拌强度,能使扩散层减薄,但不能用无限加大矿浆搅拌强度来完全消除扩散层。这是因为,当增大搅拌强度而使整个流体达到极大的湍流时固体表面层的液体相对运动仍处于层

流状态;扩散层饱和溶液与固体颗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附着力,强烈搅拌,也不能完全消除这种附着力,因而也就不能完全消除扩散层。所以过分地加大搅拌强度,只能无谓地增加能耗。

(三)酸浓度对浸出速度的影响

浸出液中硫酸的浓度愈大,浸出速度愈大,金属回收率愈高。但在常规浸出流程中硫酸浓度不能过高,因为这会引起铁等杂质大量进入浸出液,进而会给矿浆的澄清与过滤带来困难,降低ZnSO4溶液质量,影响湿法炼锌的技术经济指标;此外,还会腐蚀设备,引起结晶析出,堵塞管道。

(四)焙烧矿本身性质对浸出速度的影响

焙烧矿中的锌含量愈高,可溶锌量愈高,浸出速度愈大,浸出率愈高。焙烧矿中SiO2的可溶率愈高,则浸出速度愈低。焙烧矿粒的表面积愈大(包括粒度小、孔隙度大、表面粗糙等),浸出速度愈快。但是粒度也不能过细,因为这会导致浸出后液固分离困难,且也不利于浸出。一般粒度以0.15~0.2mm为宜。为了使焙烧矿与浸出液(电解废液和酸性浸出液)良好接触,先要进行浆化,然后进行球磨与分级。实际上,浸出过程在此开始,且大部分的锌在这一阶段就已溶解。

(五)矿浆的粘度对浸出速度的影响

扩散系数与矿浆的粘度成反比。这主要是因为粘度的增加会妨碍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或离子的扩散。影响矿浆粘度的因素除温度、焙砂的化学组成和粒度外,还有浸出时矿浆的液固比。矿浆液固比愈大,其粘度就愈小。

综上所述,影响浸出速度的因素很多,而且它们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能只强调某一因素而忽视另一因素。要获得适当的浸出速度,必须从生产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并经过反复试验,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比较,然后选择最佳的控制条件。

(六)常规法浸出的一般操作及技术条件的控制

1、常规法浸出流程

湿法炼锌常规浸出工艺指的是采用一段中性浸出、一段酸性浸出,浸出渣经过一个火法冶金过程使锌还原挥发出来,变成氧化锌再进行湿法处理,其原则工艺流程见图1。

湿法冲矿工艺流程的特点是:在焙烧炉的排料口下面设置一溜槽,从炉内排出的热料直接落入溜槽内,并被连续流经溜槽的稀硫酸溶液(含30~50g/

LH2SO4,俗称氧化液),带到矿浆分级器,分级溢流进中性浸出,分级底液经球磨后进酸性浸出。其优点主要有:①省去了热焙砂的冷却设备;②可以利用热焙砂的显热加热浸出溶液,减轻浸出槽的加热负荷。

株洲冶炼厂新建的湿法炼锌系统未采用冲矿工艺,焙砂经冷却、球磨后送浸出系统,多余焙砂送焙砂储仓储存。其优点是:①焙砂经干式球磨后,粒度较细,能取得较好的浸出效果,浸出渣含锌比冲矿浸出工艺低1.0%~1.5%;②由于设置了焙砂储仓,浸出部分不会因焙烧系统发生故障停产而受到影响。

2、浸出过程的技术条件控制

为确保浸出矿浆的质量和提高锌的浸出率,一般来说,浸出过程技术条件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中性浸出终点控制、浸出过程平衡控制和浸出技术条件控制。

中性浸出控制终点PH为4.8~5.4,使三价铁呈Fe(OH)3水解沉淀,并与砷、锑、锗等杂质一起凝聚沉降,从而达到矿浆沉降速度快、溶液净化程度高的目的。过去浸出终点PH值控制是通过操作人员用试纸或PH计测定,然后调整浸出过程的加酸量来达到控制终点PH值的目的。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浸出过程终点PH的控制可以通过PH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浸出过程的各个浸出槽出口的PH值设定后,自动控制系统可根据设定的PH值信号自动调整酸的加入量,使浸出终点达到设定的PH值。

湿法炼锌的溶液是闭路循环,故保持系统中溶液的体积、投入的金属量及矿浆澄清浓缩后的浓泥体积一定,即通常说的保持液体体积平衡、金属含量平衡和渣平衡是浸出过程的基本内容。湿法炼锌溶液的总体积,一方面因水分蒸发、渣带走水以及跑、冒、滴、漏损失等原因会随过程进行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又由于贫镉液、洗渣、洗滤布、洗设备等收集的低酸、低锌废水,给系统带进许多新水,二者必须保持平衡,即保持系统中溶液体积不变,否则有可能因带入的水过多,系统的溶液量增加,致使溶液无法周转,打乱生产过程,导致生产技术条件失控。如果带入的水不足,则系统溶液体积减少,同样会使正常溶液周转受到影响,影响正常生产技术条件控制。同时溶液体积减少相当于系统溶液浓缩,将导致溶液含锌量升高,如果偏离允许范围,将直接影响浸出以及后续净化及电解工序。实践中,夏天气温高,溶液体积容易减小;冬天蒸发量少,且蒸汽直接加热的冷凝水增加等原因,溶液的体积容易膨胀。故为了保持溶液体积平衡,必须严格控制各种洗水量,因时、因地保持水量平衡。浸出过程的金属量平衡是指浸出过程投入的焙砂经浸出后进入溶液的金属量与锌电解过程析出的金属量保持平衡。如投入的金属量与析出的锌量不平衡,将导致电解产出的废液量不平衡,影响正常生产。

渣平衡是指焙砂经两段浸出后所产出的渣量,与从系统通过过滤设备排出的渣量的平衡。如果浸出产出的渣不能及时从系统中排走,浓缩槽中浓泥体积增大,不仅影响上清液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下一工序生产的进行,无法保持浸出过程连续稳定进行。浓泥体积的变化往往是造成上述恶性循环的起因,如酸性浓泥体积大,澄清困难,使酸性上清液含固体量升高,当返回一次中性浸出时,又增加了一次浸出矿浆的固体量,从而减少了一次浸出矿浆的液固比,使一次浸出矿浆澄清困难,结果是中性上清液中悬浮物大量增加,净液工序的压滤负担加重,甚至无法完成净液作业。

浸出过程的好坏与选用的技术条件密切相关。实践表明,只有正确选用操作技术条件,严格操作,精心控制,方能取得好的浸出效果。常规法浸出一般控制的浸出工艺条件如下:

①中性浸出的技术条件

浸出温度60~75℃

浸出液固比(浸出液量与料量的质量比)10~151

浸出始酸浓度30~40g/L

浸出终点PH值4.8~5.4

浸出时间1.5~2.5h

②酸性浸出的技术条件

浸出温度70~80℃

浸出液固比(浸出液量与料量的质量比)7~91

浸出始酸浓度25~45g/L

浸出终点PH值2.5~3.5

浸出时间2~3h由于原料和酸同时加入,故按浸出矿浆最后从浸出槽出口终酸的PH值控制始酸。浸出过程的产物为矿浆,是硫酸锌溶液和不溶残渣的悬浊液,为了满足下一工序的要求,矿浆必须进行液固分离。湿法炼锌的浸出矿浆液固分离通常采用重力沉降浓缩和过滤两种方法。一段中性浸出矿浆经中性浓缩液固分离后,中性上清液送净化,中性浓缩底流送酸性浸出。

二段酸性浸出矿浆经酸性浓缩液固分离后,酸性上清液返回中性浸出,酸性底流经过过滤、干燥后送回转窑火法处理,使锌还原挥发变成氧化锌。

3、浸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①锌浸出率浸出率系焙烧矿经两段浸出后,进入溶液中的锌量与焙烧矿中总锌量之比。

当焙烧矿含锌量为50%~55%、可溶锌率为90%~92%时,锌浸出率为80%~87%。在设计时,连续浸出可取80%~82%,间断浸出可取86%~87%。

②浸出渣率浸出渣率系焙烧矿经浸出、过滤干燥后的干渣量与焙烧矿量的百分比。

当焙烧矿含锌为50%~55%时,其相应的浸出渣率为50%~55%。近几年来各厂渣率一般约为52%。

③渣含锌各厂渣含锌波动于下列范围:全锌18%~22%;酸溶锌2.5%~7%;水溶锌0.5%~5.5%。

4、浸出矿浆的液固分离

浸出所得矿浆须经液固分离,才能分别送往下一工序处理。一次浸出矿浆经浓缩,所得上清液送净化,底流送二次浸出;二次浸出矿浆先经浓缩,所得上清液返回一次浸出,底液送去过滤。

矿浆的浓缩在浓缩槽(亦称浓密机)内进行。浸出矿浆的浓缩效率取决于固体粒子的沉降速度: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影响浓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①矿浆的PH值矿浆的PH值一般控制在4.8~5.4之间,因为此条件最有利于细微胶质氢氧化铁和硅胶粒子的凝聚长大,所以澄清速度较快,浓缩效果较好。

②焙烧矿的粒度固体粒子沉降速度与其粒度成正比,粒度越大,沉降越快,故浓缩效果越好。但粒度太大,易堵塞浓缩槽和损坏扒动设备;反之,粒度越小,沉降越慢,浓缩效率就越差。

③固体与液体的密度差固体与液体的密度差越大,固体粒子的沉降速度越快,浓缩效率越高。

④矿浆的温度一般锌焙烧矿中性浸出矿浆浓缩温度以55~60℃为宜;酸性浸出矿浆浓缩温度以60~70℃为宜。温度升高,矿浆粘度减小,固体粒子的沉降速度加大。

⑤矿浆的液固比矿浆的液固比越大,则矿浆的粘度就越小,就越有利于固体的沉降,浓缩效果也越好。

⑥溶液中胶体氢氧化铁和二氧化硅的含量当溶液中含氢氧化铁和硅酸增多时,矿浆的粘度就升高,从而使固体物料的沉降困难,恶化浓缩过程,所以应严加控制。遇此情况可用提高矿浆温度和增大液固比的办法,降低其粘度,利于固体粒子的沉降。

⑦浸出时间当浸出时间较短时,则残存的固体粒子较大,其沉降速度较快;相反,则固体粒子较细,甚至将已凝聚的大颗粒击碎,而使浓缩发生困难。

⑧3#凝聚剂的加入量3#凝聚剂一般只在中性浓缩槽中加入。其用量为20~30ppm。凝聚剂的加入可使微小的悬浮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粒子,因而加快沉降速度,浓缩机能力提高1.5~2倍。

二次浸出矿浆经浓缩后得到的底流,仍是含有很多硫酸锌溶液的浓泥,为了尽可能地回收其中的锌,必须将底流过滤,进一步进行液固分离。过滤就是将浓缩后所得底流装在有过滤介质的过滤机中,在一定压力差的作用下,使溶液通过过滤介质,而固体(浸出渣)则截留在过滤介质上,达到液固分离的目的。

过滤机的生产能力取决于过滤速度,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有:

①滤渣的性质当浓泥中含胶状物质如氢氧化铁、硅酸过多和渣粒过细时,将使浓泥的粘度增高,且细小的胶状微粒在过滤时会堵塞过滤介质的毛细孔道;当浓泥中含硫酸锌、硫酸钙、硫酸镁等硫酸盐过多时,同样会使浓泥的粘度增高,且在过滤时它们易生成细小结晶而堵塞过滤介质的毛细孔道,这些都使过滤困难,降低过滤速度。

②滤饼的厚度过滤时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滤饼厚度增加,被过滤的浓泥中的溶液通过过滤介质的阻力增大,而使过滤速度降低。同时,还可能由于滤饼过厚而将滤布损坏。为此,应控制滤饼厚度。根据某厂实践,滤饼的合理厚度以25~35mm为宜。

③过滤温度温度对过滤速度有很大影响,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过滤温度高,浓泥的流动性好,过滤速度快;提高过滤温度,可以消除滤饼和滤布的毛细孔道内形成的小气泡,从而加快过滤速度;提高过滤温度,有利于滤液中悬浮固体微粒凝聚长大,使过滤速度加快。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控制较高的过滤温度,一般为70~80℃,有时甚至高达90℃。

三、铁酸锌的溶解与中性浸出过程的沉铁反应

(一)铁酸锌的溶解

锌焙砂经过常规法工艺的中性与酸性浸出以后,得到的浸出渣仍含锌高,一般为20%~22%。当处理含铁高的精矿时,渣含锌还会更高。这种浸出渣处理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都是经过一个火法冶金过程将锌还原挥发出来,变成氧化锌

《湿法冶金》课程教学大纲

《湿法冶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4301307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学时32课程英文名称Hydrometallurgy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湿法冶金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方向课。它一方面在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自身,同时也与其他的相关学科联系,渗透、交融得非常密切,近年来发展迅速,其深度、广度在不断变化。它不仅与化学中的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工程与工艺等学科相互关联、渗透,而且与矿物学、金属冶炼以及材料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新的冶炼技术知识,新的冶炼设备,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同时有色金属冶炼一些原理和知识也是大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应掌握的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以及现代有色金属冶炼技术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成果、新进展及趋势。 三、课程教学目标 1. 系统地讲授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使学生能够初步地应用有色金属冶炼基本理论和知识处理一般的有色金属冶炼的问题; 2. 通过系统地向讲授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使学生能进一步地加深对有色金属冶炼基本原理和知识的理解,并运用有关原理去研究说明、理解、预测相应的冶金过程,从而培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了解有色金属冶炼的及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 3. 使学生了解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及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新知

识、新进展、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4.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有色金属冶炼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覆盖面,掌握事实与理论,普及与提高,基础与实用,以及了解个别与综合,独立与联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5. 运用所学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有色金属冶炼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结合工业生产实际,拓宽和加深知识的层面和深度,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更高、更好的训练和培养。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 学时分配讲授实践 第1章绪论 2 2 0 第2章矿石学基础 2 2 0 第3章铜冶金 4 4 0 第4章铅冶金 4 4 0 第5章锌冶金 4 4 0 第6章铝冶金 4 4 0 第7章钒冶金 4 4 0 第八章钛冶金 4 4 0 第九章锰冶金 2 2 0 第十章有色冶金中的综合回收与清洁生产 2 2 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冶金发展史和金属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理解矿物资源分类及矿物、矿石和精矿;

湿法炼锌浸出工序的工艺改进

湿法炼锌浸出工序的工艺改进 改进前的工艺 葫芦岛锌厂第三冶炼厂是1993年投产的湿袱炼锌「,其浸出工艺是以传统的湿法炼锌浸出理论为基础,采用两段连续浸出过程,空气搅拌。工艺疯程如图l o S 1改进前工艺流程 上述系统1993年投产以后,由于工艺、设备存在问题较多,因此给正常生产过程带来校大阻力。由于分级机、湿式球磨机、球磨后液泵及泵槽经常性积矿堵塞,使系统不能连续稳定生产。浸出槽排列纵向位置不合理,槽利用率低,浸出时间短,浸出率低,渣含锌高,“死槽”现象频繁发生。浓缩槽负荷沉重,不能连续运转,清理周期短,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恶劣。渣处理系统负荷大,使正常渣平衡受到破坏。这样,浸出工序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产品质量豚化。 2改进措施 2.1加料系焼工艺流程 针对焙砂f浆化分级系统不能适应生产要求的情况,主工艺过程取消上述流程,取代以焙砂一干式球磨机f 冲矿的方式加料,大大缓解了上述矛盾,使加料系统能够满足浸岀工序正常生产要求。改进后工艺流程如图2. 2.2浸出植排列繊向位置改进 浸出槽共有15个,其中中性浸岀槽7个(分成两套系统),酸性浸出槽5个,氧化槽3个。其排列位置如图3。各槽之间由溜槽连接,为了使矿浆能在溜槽中顺利流动,洛槽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因此各情岀液口呈阶梯型排列,而槽底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图2改进后工艺流程 这样,使用同一风源搅拌的各槽,根据连通器原理, 其搅拌风管出口风压相同,即各槽内液柱(h)高度相 等,所以大号槽利用率低。而且大号槽内液面距槽 岀口高差校大,槽内液体要靠扬升器(风带液系统) 强制送出槽,扬升器风量大小由人工控制,所以各槽 内液柱高度极不均衡,液柱小的跑风严重,液柱大的 槽负荷大且经當出现"死槽”现象。导致了浸出生产 系统生产过程的一系列困难,达不到设计要求。据 此,对浸出槽纵向位置进行了调整。采用槽底垫高 和槽上口接高的方法,使槽底和槽上口处于同一高 差的阶梯型排列,保证各槽岀口到槽底距离相同。 并将一个氧化槽改为酸浸槽。改后其排列如图4O 这样调整以后,大大改善了生产系统原有状况, 其效果通过表1中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岀。 S3改进前浸出槽位置择列 91项目 槽使用 效率 (% ) 中性浸出 时间(h) 験性浸出 时闻(h) 渣含锌(藍) 改进訶 50-60 0.3-0.5 0.6-1 0 25-2? ,改进后 的~知 10-1.5 19-22 同时,改进以后,浸出过程能够连续稳定进行。 因此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 劳动环境。 2.3中性浸出和中性浓绵液量的平衝 李淑艳等:湿法炼锌浸岀工序的工艺改进 酸化焙砂、烟尘 .厂, |干干球球卜 -------------- 中上清 送净化,i , |酸性M 岀| 屈,直酸上清? 送过滤 43 94改进后浸出梧位宣排列

关于湿法冶金的概念

1 关于湿法冶金的概念,阐述正确的是(C)。 A.湿法冶金是指原料含水,或过程需要水的,或者是过程能够产生水的金属生产过程 B.湿法冶金是指以水为反应介质,但水不能参与冶金反应的金属生产过程 C.在常温(或低于100℃)常压或高温(100~300℃)高压下,用溶剂处理矿石、精矿或含金属物料,使所要提取的金属溶解于溶液中,而尽量抑制其他杂质不溶解,然后再从溶液中将金属或其化合物提取和分离出来的过程 D.指在金属生产的所有环节中温度都不超过300℃并且以水为反应介质的过程 2 湿法冶金通常又可称为(BD)。 A. 常温冶金 B. 水法冶金 C. 干法冶金 D. 化工冶金 E. 溶剂冶金 3 湿法冶金的优点包括( B、C、D). A.处理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B.湿法冶金过程有较强的选择性,即在水溶液中控制适当条件使不同元素能有效地进行选择性分离 C.有利于综合回收有价元素 D.劳动条件好、无高温及粉尘危害。一般有毒气体排放较少 E.一般没有大量废气、废渣产生 4 湿法冶金的优势很多,包括(A、B)。 A. 对许多矿物原料的处理而言,湿法冶金的成本较低,这些与其高选择性、宜处理价廉的低品位复杂矿有关 B. 采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制备各种新型材料或其原料更有其突出的优点 C. 能够通过极简单的工艺一步实现脉石及杂质元素的分离 D. 不涉及任何高温、高压过程,完全是在常温和常压下操作,对设备结构、材质、操作要求极低 5 目前,多数的(B)、少数的(D)、全部的(E)都是用湿法冶金的方法生产的。 A. 铅 B. 锌 C. 铁 D. 铜 E. 氧化铝 F. 钢 6 几乎所有(B )矿物原料的处理及其纯化合物的制备、(D)的提取等也都是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完成的。 A. 轻金属 B. 稀有金属 C. 黑色金属 D. 贵金属 E. 重金属 F. 钢铁

湿法炼锌中沸腾焙烧过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湿法炼锌中沸腾焙烧过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现代炼锌方法分为火法和湿法两大类,世界上大部分的锌都是从硫化锌精矿 中提取出来的。无论火法还是湿法,一般都需预先焙烧或烧结,脱除大部分硫和其他杂质,以满足下道工序的要求。目前,在国内应用较成熟的焙烧技术是硫化锌精矿的粉状沸腾焙烧技术。 沸腾焙烧又称流态化焙烧,是众多焙烧方法中的一种。所谓的沸腾焙烧是指将所要处理的固体破碎,研磨成细粉,增加固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缩短颗粒内部的传递和反应距离。自下而上流经这些粉料的气体,在达到一定速度时,会将固体颗粒悬浮起来,使之不断运动,犹如沸腾的水,故称沸腾焙烧。沸腾焙烧的基础是固体流态化,用沸腾焙烧炉焙烧锌精矿,炉内热容量大且均匀,温差小,料粒与空气接触表面积大,反应速度快,强度高,传热传质效率高,使焙烧过程大大强化,产品质量稳定生产率高。下面主要叙述在湿法炼锌中沸腾焙烧过程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1 湿法炼锌中沸腾焙烧过程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1.1 在制粒焙烧方面的研究情况 李芳、张建彬,张起梅等[1]在锌精矿制粒沸腾焙烧中指出随着原料供应日趋紧张、精矿质量下降,发展沸腾焙烧技术,对提高锌冶炼金属回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进行了锌精矿制粒焙烧的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制粒粘合剂的选择和制粒焙砂质量控制。在沸腾焙烧试验中,针对焙砂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诸如焙烧温度、原料粒度、过剩空气系数和物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等进行了研究;另外通过适当减少加料量,使相应提高过剩空气系数,延长停留时间,Pb的脱除有所降低,同时s脱除效果亦有明显提高。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制粒沸腾焙烧提高了炉子的处理能力,床处理能力达到30.4 t/m2·d,炉温控制得当,风量均匀,焙砂质量可以达到Pb<1.0%,Cd<0.05%,S<1%的控制要求。沸腾炉操作温度可控制在1140~1180℃,比现有粉状物料焙烧操作温度提高60~80℃。 靳澍清、刘丽珍、吉正元等[2]在锌精矿造粒、焙烧试验研究中采用几种粘结剂进行造粒试验,对成粒矿进行静态焙烧试验,提出造粒和焙烧试验工艺条件及参数,粒矿进行静态焙烧试验,为大规模的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张瑜、李志勇、吴志平等[3]在锌精矿制粒沸腾焙烧新工艺的应用与改进中介绍了锌精矿制粒沸腾焙烧新工艺的工业化生产应用与技术改进情况,同时阐述了所取得的成果及存

湿法电解锌工艺设计设计流程选择概述

湿法电解锌工艺流程选择概述 1.。1 工艺流程选择 根据原料成份采用常规的工艺流程,技术成熟可靠,劳动环境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综合回收铜、镉、钴等伴生有价金属。工艺流程特点如下: (1)挥发窑产出的氧化锌烟尘一般含气氟、氯、砷、锑杂质,且含有较高的有机物,影响湿法炼锌工艺,所以通常氧化锌烟尘需先进多膛焙烧脱除以上杂质。 (2)氧化锌烟尘和焙砂需分别进行浸出,浸出渣采用回转窑挥发处理,所产氧化锌烟尘送多膛焙烧炉处理。 (3)氧化锌烟尘浸出液返焙砂系统,经中性浸出浓密后,上清液送净液车间处理,净液采用三段净化工艺流程。 (4)净化后液送往电解车间进行电解。产出阴极锌片经熔铸后得锌锭成品。 (5)净液产出的铜镉渣和钴渣进行综合回收(或外卖)。 1.6.2 工艺流程简述 焙砂经中浸、酸浸两段浸出、浓密、过滤,得到中浸上清液及酸浸渣。酸浸渣视含银品位进行银的回收后送回转窑挥发处理得氧化锌,经脱氟、氯,然后进行单独浸出,浸液与焙砂系统的浸出液混合后送净液。回转窑渣送渣场堆存。产出的中浸上清液经三段净化,即第一段用锌粉除铜镉;第二段用锌粉和锑盐高温除钴;第三段再用锌粉除复溶的镉,以保证新液的质量,所得新液送电解。电解采用传统的电解沉积工艺,用人工剥离锌片,剥下的锌片送熔铸,产出锌锭。

采用上述工艺流程的理由:主要是该工艺流程基建投资省,易于上马,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这在株冶后10万吨电锌扩建、广西、、等多家企业的实践中,已得到充分证实和肯定。 对净液工艺的选择,目前国外湿法炼锌净液流程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溶液深度净化。采用先冷后热的净液流程,为保证净液质量,设置三段净化,当第二段净化质量合格时,也可以不进行第三段净化,直接送电解。该流程稳妥可靠,净化质量高,能满足生产0#锌和1#锌的新液质量要求。 作业制度,拟采用连续操作,国西北冶、株冶等都有生产经验。与间断操作相比,可大减少设备的容积,减少设备数量,相应可减少厂房建筑面积,故可大幅度降低基建投资。 1..3 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 浸出渣可根据含银品位高低进行银的回收后再送回转窑处理,所得氧化锌经脱氟、氯后进入氧化锌浸出系统,进一步回收锌、铟等有价金属。 净液所得铜镉渣经低酸浸出后,所得铜渣可作为炼铜原料出售。 浸出液经锌粉置换,所得贫镉液含锌很高,返回锌浸出车间,所得海绵镉进一步处理后,获得最终产品镉锭出售。 净液所得钴渣,经酸洗脱锌后根据含钴品位再考虑是否回收钴,暂时先堆存(或外卖)。 熔铸所得浮渣,其粗粒可返回熔化或作生产锌粉用。处理所得氧化锌可作为生产硫酸锌或氯化锌的原料,根据需求而定。 各湿法炼锌车间的污酸、污水,经中和沉处理后,可达到国家工业排放标准。

湿法炼锌

1 概述 1.1 国内外发展 锌冶炼方法分湿法和火法两大类,火法炼锌有横罐炼锌、竖罐炼锌和密闭鼓风炉炼锌。横罐炼锌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劳动条件恶劣,已基本淘汰。竖罐炼锌也存在环境污染、能耗较高、不利于综合回收的缺点,也逐步被其他方法所取代。密闭鼓风炉炼锌又称帝国熔炼法(简称LSP),是由英国帝国熔炼公司开发出来的一种铅锌冶炼方法,20世界60年代开始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在全世界有20座炉,锌产量占世界锌总产量的12%左右。由于该方法对原料适应性强,可以冶炼铅锌混合精矿,能耗较小,建设肉孜相对较少,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火法冶炼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湿法炼锌是当今炼锌的主要方法,其产量占世界锌产量的80%以上,湿法炼锌可分为常规法、黄钾铁矾法、针铁矿法、赤铁矿法,采用较多的是前三种方法。前面提到的湿法炼锌工艺,都需要采用氧化脱硫,一般是沸腾焙烧,焙烧产出的氧化锌焙砂送湿法炼锌系统生产电锌。另外还有全湿法炼锌工艺,即硫化锌精矿直接加压氧浸工艺。加压氧气浸出技术是加拿大谢利特·哥顿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开始用于金属硫化精矿的处理,回收镍、钴,共建有6座工厂,其中4座回收镍,2座回收钴。70年代加压氧浸被用于硫化锌精矿处理。炼锌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减少污染,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和提高有价金属回收率等,由此推动炼锌技术的不断进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炼锌技术和工艺流程,可供我们合理选择。

我国是世界上锌生产和消费大国,从1996年至今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锌产量582.7万t,占当年全球锌总产量1315万t的43.2%。这是基于我国的镀锌钢板产量差不多占世界半壁江山、年产成百亿支锌锰电池大规模出口、制造业对黄铜等各类锌基合金需求旺盛、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使氧化锌涂料消费量急增等需求因素带动了锌产业的快速发展。另外我国锌资源较为丰富,其储量及储量基础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201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全球锌资源储量达25000万t,其中澳大利亚6400万t,中国4300万t,秘鲁2400万t。2014年世界前十大产锌国,中国第一、澳大利亚产锌154万t,局第二位,其余依次为秘鲁132万t,美国83万t,印度72万t,墨西哥68万t。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4年我国自产精矿540,9万t,这位锌冶金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锌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依然需要大量进口。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进口锌精矿实物220万t,进口精锌57万t。 2 流程图

湿法炼锌的浸出过程

湿法炼锌的浸出过程 一、锌焙烧矿的浸出目的与浸出工艺流程 (一)锌焙烧矿浸出的目的 湿法炼锌浸出过程,是以稀硫酸溶液(主要是锌电解过程产生的废电解液)作溶剂,将含锌原料中的有价金属溶解进入溶液的过程。其原料中除锌外,一般还含有铁、铜、镉、钴、镍、砷、锑及稀有金属等元素。在浸出过程中,除锌进入溶液外,金属杂质也不同程度地溶解而随锌一起进入溶液。这些杂质会对锌电积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送电积以前必须把有害杂质尽可能除去。在浸出过程中应尽量利用水解沉淀方法将部分杂质(如铁、砷、锑等)除去,以减轻溶液净化的负担。 浸出过程的目的是将原料中的锌尽可能完全溶解进入溶液中,并在浸出终了阶段采取措施,除去部分铁、硅、砷、锑、锗等有害杂质,同时得到沉降速度快、过滤性能好、易于液固分离的浸出矿浆。 浸出使用的锌原料主要有硫化锌精矿(如在氧压浸出时)或硫化锌精矿经过焙烧产出的焙烧矿、氧化锌粉与含锌烟尘以及氧化锌矿等。其中焙烧矿是湿法炼锌浸出过程的主要原料,它是由ZnO和其他金属氧化物、脉石等组成的细颗粒物料。焙烧矿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对浸出过程所产生溶液的质量及金属回收率均有很大影响。 (二)焙烧矿浸出的工艺流程 浸出过程在整个湿法炼锌的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实践表明,湿法炼锌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浸出所选择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过程中所控制的技术条件。因此,对浸出工艺流程的选择非常重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大多数湿法炼锌厂都采用连续多段浸出流程,即第一段为中性浸出,第二段为酸性或热酸浸出。通常将锌焙烧矿采用第一段中性浸出、

第二段酸性浸出、酸浸渣用火法处理的工艺流程称为常规浸出流程,其典型工艺原则流程见图1。 图1湿法炼锌常规浸出流程 常规浸出流程是将锌焙烧矿与废电解液混合经湿法球磨之后,加入中性浸出槽中,控制浸出过程终点溶液的PH值为5.0~5.2。在此阶段,焙烧矿中的ZnO只有一部分溶解,甚至有的工厂中性浸出阶段锌的浸出率只有20%左右。此时有大量过剩的锌焙砂存在,以保证浸出过程迅速达到终点。这样,即使那些在酸性浸出过程中溶解了的杂质(主要是Fe、AS、Sb)也将发生中和沉淀反应,不至于进入溶液中。因此中性浸出的目的,除了使部分锌溶解外,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保证锌与其他杂质很好地分离。 由于在中性浸出过程中加入了大量过剩的焙砂矿,许多锌没有溶解而进入渣中,故中性浸出的浓缩底流还必须再进行酸性浸出。酸性浸出的目的是尽量保证焙砂中的锌更完全地溶解,同时也要避免大量杂质溶解。所以终点酸度一般控制在1~5g/L。虽然经过了上述两次浸出过程,所得的浸出渣含锌仍有20%左右。这是由于锌焙砂中有部分锌以铁酸锌(ZnFe2O4)的形态存在,且即使焙砂中残硫小于或等于1%,也还有少量的锌以ZnS形态存在。这些形态的锌在上述两次浸出条件下是不溶解的,与其他不溶解的杂质一道进入渣中。这种含锌高的浸出渣不能废弃,一般用火法冶金将锌还原挥发出来与其他组分分离,然后将收集到的粗ZnO粉进一步用湿法处理。

湿法炼锌

湿法炼锌是一个流程较长的冶金过程而且工艺比较成熟,包括锌精矿的焙烧、浸出、净化、电解、阴极锌的熔铸等过程.论文首先叙述了锌精矿种类,沸腾炉的焙烧过程,常规浸出各种影响因素及电解沉积锌的经济技术指标,为后续章节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该文主要研究锌精矿的焙烧、浸出、电解三个过程,首先建立了锌精矿的配矿信息系统.该系统能提供精确的配矿和符合生产条件下配矿成本最低化,系统中优化了十种矿样的45种组合,而且全部数据输入和输出都使用数据库操作.然后根据锌精矿沸腾炉硫态化焙烧原理建立了热力学模型的信息系统,根据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建立方程组来确定焙烧矿以及烟气的成分.由于焙烧过程的时间变化性,该热力学模型无法全部描述的内在机制等,使得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但此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焙烧过程的主要趋势.最后,在锌常规浸出和过电解沉积锌过程中设计了BP神经网络来预测浸出过程中的浸出率、浸出渣率、浸出液上清率、新液合格率、渣含水以及电解过程中的电流效率等因素.网络采用了近30组的训练样本,样本数据范围大,网络的训练误差精度可以达到10<-5>.新的嫁接BP神经网络预测适应性较广、精度较高.可以实现离线预测,并且为在线操作提供了参数指标.湿法炼锌信息系统的程序采用了Visual Basic6.0和Matlab两种语言混合编写,系统的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Access创建和维 护.Visual Basic6.0编程语言简单实用,可视化功能强大,具有严密的封装性,而且还提供许多ActiveX控件;Matlab编程语言不仅有较强的矩阵运算功能和绘图能力,而且带有12个功能强大的工具箱;Microsoft Access编写的数据库具有随时对数据进行修改和补充.程序运用Matlab解方程组的功能和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沸腾炉焙烧物粒平衡信息系统和锌常规浸出和锌电积神经网络预测信息系统两大系统,再把解方程过程中BP神经网络可视化接到VB的封装体系中.所涉及到的BP神经网络函数都以脚本文件的形式存在,这样既减少程序的复杂性又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湿法冶锌工艺流程.

湿法冶锌工艺流程 概述:湿法炼锌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炼锌方法,其产量占世界总锌产量的85%以上。近期世界新建和扩建的生产能力均采用湿法炼锌工艺。湿法炼锌技术发展很快,主要表现在:硫化锌精矿的直接氧压浸出;硫化锌精矿的常压富氧直接浸出;设备大型化,高效化;浸出渣综合回收及无害化处理;工艺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几个方面。湿法炼锌是用稀硫酸(即废电解液)浸出锌焙烧矿得硫酸锌溶液,经净化后用电积的方法将锌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当前,湿法炼锌具有生产规模大、能耗较低、劳动条件较好、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优点在工业上占主导地位,锌总产量的80~85%来自湿法炼锌。 锌焙砂的浸出 湿法冶锌的浸出是以稀硫酸溶液作为溶剂,控制适当的酸度、温度和压力条件,将含锌物料(如锌焙砂、锌烟尘、锌氧化矿、锌浸出渣、硫化锌精矿等)中的新华无溶解撑硫酸锌进入溶液,不容固体形成残渣的过程。浸出所得的混合矿浆在经浓缩、过滤将溶液与残渣分离。 锌焙砂浸出的原则工艺流程: 锌焙砂浸出是用稀硫酸溶液去溶解砂浸中的氧化锌。作为溶剂的硫酸溶液实际上是来自锌电解车间的废电解液。 锌焙砂浸出分为中心浸出和酸性浸出的两个阶段,常规浸出流程采用一段中性浸出和一段酸性浸出或两端中性浸出的复浸出流程。锌焙砂首先用来自酸性浸出阶段的溶液进行中性浸出。中性浸出实际是用锌焙砂来中和酸性浸出溶液中的游离酸,控制一定的酸度(Ph=5.2~5.4),用水解法除去溶解的杂质(主要是Fe、Al、Si、As、Sb),得到的中心溶液经净化后送去电积回收锌。 中性浸出仅有少部分ZnO溶解,锌的浸出率为75%~80%,因此浸出残渣中还含有大量的锌,必须用含酸度较大的废电解液(含100g/L左右的游离酸)进行二次酸性浸出。酸性浸出的目的是使浸出渣中的锌尽可能完全溶解,进一步提高锌的浸出率;同时还要得到过滤性良好的矿浆,以利于下一步进行固液分离。为避免大量杂质同时溶解,终点酸度一般控制在H2SO4浓度为1~5g/L。 经过两段浸出,锌的浸出率为85%~90%,渣中锌含量约为20%。为了提高

我国锌冶炼业的基本状况

我国锌冶炼业的基本状况 来源:金汇期货发布时间:2005-09-21 13:44:38 第一章、我国锌工业现状 1.1 我国锌企业分布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中国锌企业分布在27个省(市),约有1960家,其中矿山采选企业约1185家,冶炼企业775家。冶炼企业中,属于中型以上企业70家,占全部锌冶炼企业的23.1%。70家企业中,国有企业22家,私营企业11家,股份制企业27家,其它企业10家。 1.2 锌能力和产量的分布 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的锌资源开发逐步从东北、中部向中、西部以及内蒙转移。除南、广东、广西仍保持一部分资源外,锌资源开发、矿山产量主要在向云南、甘肃、四川、青海以及内蒙转移(见图1、2)。2003年云南矿山锌产量、甘肃矿山铅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全国锌冶炼能力的发展与资源开发转移齐头并进,有原料优势的云南、广西、四川、陕西、内蒙等地区,冶炼业发展非常迅速,形成新的冶炼生产基地。以株洲冶炼厂为主的南继续保持国内最大的锌冶炼省的地位,以豫光金铅集团为龙头的河南铅冶炼发展十分迅猛,已成为中国炼铅第一省。(见图3、4)。 图2 近5年我国主要锌精矿生产省产量变化情况 图4 近5年我国主要产锌省产量变化情况 1.3 我国锌冶炼企业的总体情况 在2003年世界十大锌冶炼企业中,我国仅有株洲冶炼厂居第9位,但在国际上的排序仍有下降的趋势。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锌冶炼工艺可称为“世界大全”,目前湿法工艺占70%,火法占30%,其中 ISP工艺9%、竖罐炼锌18%,电炉、平罐、马槽炉炼锌工艺为3%。 (1)我国国有大企业设备比较先进,但非赢利性资产、不良资产所占份额较大,会负担较重,投入产出效率明显低于近几年发展的营企业。 近几年发展的营企业占有明显的优势,如广西龙城化工总厂的资产只有4.7亿,而锌产能达到10万吨;祥云飞龙公司的资产2.9亿,锌产能达到6万吨;东岭锌业资产2.5亿,锌产能达到6万吨。 (2)我国国有大型企业负债率较高。 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平均负债率为64.27%,其它所有制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只有50%。铅冶炼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锌冶炼企业资产负债率低,分别为 39.75%和60.76%。这主要是由于铅冶炼企业新建的较多,所有制形式多样的缘故。 (3)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利润率较低。 2002年锌价格条件下的情况下,39家锌冶炼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利润率为0.87%。

湿法冶金工艺中的除油技术

湿法冶金工艺中的除油技术 摘要:湿法冶金生产过程中,通常都会使用混合澄清槽、离心萃取器、萃取塔 等设备来实施大规模连续萃取及两相的混合与分离。这种生产工艺通过设备分离 后的水相溶液会含有一定量的油相,因为普通的萃取剂有着一定的亲水性,所以 不仅会导致大颗粒油无法及时澄清,而且也会有少量油以稳定的乳化态或者是溶 解态留在料液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清除水相中夹杂的油,就会增加萃取剂的 浪费,甚至也会影响到后续工艺的正常生产,从而影响冶金产品的质量。另外残 留在水相中的油也会在废水中积累,最终会给污水处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鉴于此,笔者从油相组成及形成原因出发,针对湿法冶金工艺中的出油技术进行研究 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湿法冶金;溶剂萃取;除油技术 1油相组成及形成原因 溶剂萃取水相中的油相组分更加复杂,水相夹带的油不是单纯的萃取剂油相 残留,而是含有多种萃合物的复杂有机成分,所以萃取体系除油需要从油相的组 成着手进行研究。 湿法冶金中常用的萃取剂按酸碱性可分为酸性、碱性及中性萃取剂。在酸性 萃取体系中,酸性磷类萃取剂、螯合类萃取剂和羧酸型萃取剂的萃取都是通过萃 取剂中活性基团上的阳离子与料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发生交换实现的,萃合物为含 金属阳离子的萃取剂大分子。萃取体系水相中夹带的油相的主要成分是未萃取的 萃取剂分子、稀释剂、极性改性剂及萃合物。萃取剂在长期使用后会存在一定程 度的降解,所以水相夹带的油相组分中还有微量的长碳链有机物分子。其中,酸 性磷类萃取剂的功能基团是以P为中心原子的基团,按路易斯酸碱理论属于硬酸,而H?0属于硬碱,二者具有一定亲和力,容易形成配合物,所以萃取剂具有一定 的亲水性。该体系中的溶解油含量不容忽视。 中性萃取剂的萃合物都以中性分子形式与萃取剂结合。萃取过程是金属阳离 子与配体阴离子生成配合物大分子,再与萃取剂分子结合生成萃合物。该萃取体 系中夹带的油相中所含的是配合物大分子、萃取剂、少量稀释剂及改性剂。 碱性萃取剂的萃取是以离子缔合形式实现。萃取时金属以配阴离子形式存在 于溶液中,萃取剂与质子或水合成质子形成大阳离子,两者构成疏水性离子缔合体。常用的该类萃取剂以N263、N235为代表,其功能基团是以N为中心原子的 基团,属于硬酸,也会与属于硬碱的H?O形成配合物。同样会有相当一部分萃取 剂以溶解油形式存在于水相中。 2常用除油方法 2.1生化处理法 生化处理法是一种新兴的末端除油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有机 污染物使油相降解实现除油。 目前比较成熟的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活 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富集作用实现深度除油,但生物处理法对进水水质 要求较高,要求水质、水量稳定,波动小。生物膜法是利用膜反应器比表面积较 大的原理将微生物附着于填充料表面,在废水流经填充物时,利用微生物富集水 中的有机物并使其降解而实现除油。生物膜法处理效率较高、基建费用稍低,但

年产9.5万吨湿法炼锌厂焙烧车间设计

重庆科技学院 《冶金工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_____年产9.5万吨湿法炼锌厂焙烧车间设计_______

摘要 本文是年产9.5万吨锌湿法冶金沸腾焙烧车间设计说明书。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本设计首先对锌的性质,用途,及当前生产和消费进行了介绍。在简单介绍了一些背景知识的前提下,本文对厂址进行了选择,鉴于锌冶金的生产工艺多样,本文对各种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确定选用硫酸化焙烧-浸出-净化-电积这一湿法炼锌工艺,在确定了工艺之后,本文又进一步对确定并对比论证了实际生产的工艺条件和经济技术指标,并进行了冶金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来进行沸腾炉尺寸的计算,最后本文对工业“三废”的处理也进行了相应的说明。本文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知识介绍,第二部分内容对厂址,工艺,及生产参数进行了选择。第三部分为冶金计算与炉体设计。第四部分为工厂附属设备及“三废“处理。 关键词:工厂设计湿法炼锌焙烧鲁奇型焙烧炉

Abstract The paper is the design instruction book of roasting plant of manualthe introduced thenature of the zinc, uses, and the curren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fter a brief introduction ofsom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premise, this paper carried out on site selection, In view of zinc metallurgy production process varied,In this paper, a variety of processes are analyzed andcompared ,And determine the selection of sulfation roasting - leaching - purification -Electrowinning Process。After the process in determining,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calculation results to calculate the size of fluidized bedboiler。At last, this article on industrial "three wastes" also of thecorresponding.Most of this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The first part is to introduce backgroundknowledge.The fourth part is the choice of ancillary equipment in the factory and the "threewastes" to deal with.The second part of the contents chosen the site,technology,and productionparameters.Part III is divided into metallurgical calculation and the furnace design. Key words: Plant design;Zinc ,它的原子序数是30,,相对原子质量为65。密度为7.14克立方厘米,熔点为419.5℃。锌是一种浅灰色的过渡金属。在室温下,性较脆,表面生成一层薄而致密的碱式碳酸锌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100~150℃时,变软;超过200℃后,又变脆。当温度达到225℃后,锌氧化激烈。锌(Zinc)是第四"常见"的金属,仅次于铁、铝及铜,不过地壳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前几名分别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外观呈现银白色,在现代工业中对于电池制造上有不可抹灭的地位,为一相当重要的金属。 1.1.2锌的用途及前景 锌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材料,目前,锌在有色金属的消费中仅次于铜和铝,锌金属具有良好的压延性、耐磨性和抗腐性,能与多种金属制成物理与化学性能更加优良的合金。原生锌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金属锌、锌基合金、氧化锌,这些产品用途非常广泛,金属锌主要用于镀锌板即钢铁表面防止腐蚀和精密铸造。锌镀于钢板表面,牺牲自己保全了主体,所以又称为牺牲性金属。金属锌片和锌板用于制造干电池。由于锌能与多种有色金属组成锌合金和含锌合金,其中最主要的是锌与铜、锡、铅等组成的压铸合金,用于制造各种精密铸件。 锌的氧化物用于颜料工业和橡胶工业;硫酸锌用于制革、纺织和医药等工业,氯化锌用作木材的防腐剂。 我国锌的重要消费领域是:干电池、冶金产品镀锌、氧化锌、黄铜材、机械制造用锌合金及建筑、五金制品等。 氧化锌主要用于生产化工原料、颜料、涂料、催化剂和化学助剂、立德粉主要用于

年产7万吨锌锭的湿法炼锌浸出车间的设计

第三章锌电积工艺过程及设备计算 3.1概述 工业上从硫酸锌水溶液中电解沉积锌有三种工艺:即低酸低电流密度法(标准法);中酸中电流密度法(中间法)和高酸高电流密度法。目前我国多采用中酸中电流密度法的下限,低酸低电流密度法上限的电解法。表3-1为三种方法的比较。 表3-1 锌电积三种工艺的比较 工艺方法电解液含 H2SO4(克/升)电流密度 (安/米2) 优缺点 酸低电流密度法(标准法)110--130 300--500 耗电少,生产能力小, 基建投资大 中酸中电流密度法(中间法) 130--160 500--300 生产操作比前者简单, 生产能力比前者大但 比后者小基建投资小 高酸高电流密度法220--300 800~1000 甚至大 于1000 生产能力大;耗电多; 电解槽结构复杂。 3.2 设计任务 设计生产能力为7万吨锌锭的电解设备 3.3 原始资料 3.3.1 设进入电解槽的电解液成份如表3-2所示: 表3-2 进入电解槽的电解液成份(克/升) 组成Zn Fe Cd Cu CO Mn (克/升)120 0. 0.005 0.0004 0.005 4.720

3.3.2 电解后电解废液成份如表3-3所示 表3-3 电解废液成份(克/升) 组成Zn Fe Cd Cu CO Mn (克/升)46 0. 0.003 0.0002 0.005 3.217 3.3.3 一些技术条件及技术经济指标 用于制造锌粉之锌锭占年产锌锭量的百分比,β=0.;年工作日为330日。 阴极锌熔铸直收率η1 = 97% 阴极电流密度D阴= 520安培 槽电压V槽= 3.20伏 电流效率ηi = 98% 阴极规格长×宽×厚= 1000×666×4(毫米) 3.4 工艺过程及设备计算 3.4.1物料平衡及电解槽计算 阴极锌成份的计算 在电积过程中,一部分铜、铁、镉与锌一齐在阴极上沉积,一升电解液得到的阴极锌含金属量如表3-4所示。 表3-4 一升电解液沉积的金属量(克) 组成Zn Fe Cd Cu 共计 (克)64.00 0.005 0.002 0.0002 64.0072 铅-银阳极在电解过程中被腐蚀,使一部分铅进入到阴极锌中。设阴极锌含

用选择性浸出法从湿法炼锌过程中回收镉 译文

用选择性浸出法从湿法炼锌过程中回收镉 1、简介 镉是一种有毒的金属,主要是作为硫化锌精矿的采矿,冶炼和精炼的副产品。几乎在所有情况中,与镉相关的杂质主要取决于矿石的来源。湿法冶金过程对于处理这样的矿石是非常有效,因为它可以控制不同的杂质含。镉通常伴随与杂质镍,钴,铜这样的溶解顺序溶解于硫酸,这与他们的氧化还原电位值有有关。这些杂质是来自于中性浸出中氢氧化铁沉淀的不完全。 锌电解质中杂质浓度因不同冶炼厂而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其组成的硫化锌精矿即闪锌矿的不同。湿法炼锌过程中,在锌电解中这些杂质主要由锌粉置换以去除。基本的反应是金属的电化学还原,就是通过置换反应把元素形式和盐形式比锌具有更具正电性的元素将其置换出来,这些元素包括镉,铜,钴,镍,铅,锑和铊,以及铁。产生于阳极泥中故其中含有不同成分的杂质以及未反应了的锌,这些材料作为镉提取过程中的原材料。 传统的镉的提取过程包含多个浸出过程并伴随有高资本支出和提供大量空间。一个更为简单的设计是从含有铜镉渣的中选择性的溶解镉并且最小化溶解其余的杂质。这样使得镉的胶合作用以及镉的二次溶解得以避免。这必须在除去锌的阶段之前来溶解大量的锌进入液相中,然后溶液返回进入锌电解流程中,这是通过溶解硫酸溶液中的金属沉淀物来得到的,例如锌的废电解液。 这些富镉渣中的镉被稀硫酸选择性的溶解进入液相中提取。铜,砷和锑的提取将极大地取决于氧化剂存在,因此应该避免在这个阶段发生。但是空气常常会溶解在溶液中,至少有轻微的浓度空气将进入在目前溶液中去。二价铅离子的浓度取决于硫酸铅的浓度。因此在溶解这个步骤中会发生杂质分离进入镉中,但这通常没有足够的空气将其氧化。问题在于镉的净化开始于浸出之后。。浸出过后的硫酸镉溶液中含有主要杂质包括铁、钴、铊,这些杂质的净化用传统工艺的单一步骤。这个简单的工艺流程减少了大量步骤可生产出实用的纯度达99.95%金属镉。2.实验步骤 将500g铜镉渣溶解于一个准备好的搅拌釜中并加入500cm3水,在实验中使用一个四叶片的叶轮来搅拌转速为200r/min。锌废电解液的酸浓度为180g/L,

1中国铅锌冶炼技术进展与发展思路

全国第十二届铅锌冶金学术年会论文集 1 中国铅锌冶炼技术进展与发展思路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蒋继穆 摘要:本文就中国近十年铅锌冶金工业取得的成就进行阐述,并就我国铅锌工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铅锌技术发展 中国2012年生产精铅4646kt、锌锭4829kt;占同年世界铅总产量(10485kt)的44.31%,占同年世界锌总产量(12625kt)的38.25%,是世界最主要的铅锌生产国。 就铅、锌生产工艺技术而言,中国近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 铅冶炼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已着手为淘汰铅冶炼落后工艺,改善环境开展了多项工作。1984年由科技部立项,在湖南水口山开展氧气底吹熔炼——电热焦炭还原火法炼铅半工业试验;在沈阳冶炼厂开展了氯化物浸出电积的湿法炼铅半工业试验;经过两年多的研发工作,铅底吹熔炼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电热焦炭还原设施受资金影响,建设简陋,试验无果而终。铅湿法冶炼试验,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加工成本偏高、不经济,无法产业化。 1986年政府决定引进鲁奇公司的QSL炼铅工艺,在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建设一座年产50kt 精铅的冶炼厂。由于是第一家产业化,投产碰到一些工程问题,几经修改,又赶上铅价低迷期,生产赔本,白银公司决定停止QSL生产线运行,直至今日。 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格,政府决定2000年关闭所有烧结锅炼铅工艺。这些工厂急需一种清洁工艺取代烧结过程造成的铅尘及SO2的低空污染。恩菲与三家企业联合在水口山开展了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半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1999年由恩菲设计,在豫光和池州所建的两座示范性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厂于2002年建成并顺利投产运行。 该新的炼铅工艺,不仅有效解决了烧结过程严重的铅尘及SO2的低空污染,实现了清洁生产,同时能耗由烧结——鼓风炉熔炼工艺的680Kgce/t粗铅,降至380Kgce/t粗铅,银回收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硫捕集率>99%。用该工艺改造烧结——鼓风炉炼铅厂,原有设施得到充分利用,改造费用低、深受用户欢迎。短短几年内用此新工艺改造或新建的铅冶炼厂有32家(单系列设计产能为精铅60、80、100、200kt/a等四种规格),其中有17家、20条生产线已投产运行,总产量已达1640kt/a。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工艺,虽已获快速推广应用,并已出口印度,建成投产了100kt/a精铅的Dariba冶炼厂,但工艺并不完美。采用鼓风炉还原,液态氧化铅渣需用铸渣机浇铸并冷却成块,渣的显热白白浪费,过程能耗增加;为连续冷却渣

湿法炼锌试题

湿法炼锌技能大赛理论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不合格品,要及时作出标识。 3、PDCA循环分别是指――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 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四类内容。 5、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6、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7、《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8、《安全色》规定了4种表达安全信息的色彩,红色表示禁止、停止,黄色表示警告、注意,兰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通行等。 9、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0、锌是白而略带兰灰色的金属,其熔点是419.505℃,沸点是906.97℃。 11、浸出流程根据浸出过程连续与否,可分为连续浸出和间段浸出。 12、湿法炼锌过程中的三大平衡是:体积平衡、酸锌平衡、渣平衡。 13、在净化过程中置换反应进行的程度取决于两种金属电极电位差值的大小。 14、我厂的阴极材料为压延铝板,阳极材料为铅、银、钙、锶四元合金板。 二、选择题:(每题0.5分,共15分)。 1、浸出后得到的硫酸锌溶液,可采用 C 将溶液中大部份As、Sb、Fe除去。 A.置换法 B.高酸氧化法 C.中和氧化水解法 D.离子吸附法 2、采用Zn粉置换法,可在很大程度上将ZnSO (l)中的 D 等杂质从过程中除去。 4 A. Cu Cd F Cl B. F Cl As Sb C. Cu Cd As Sb Fe D. Cu Cd As Sb Ge 3、锌的熔点、温度是 B 。 A.906.9℃ B.419.505℃ C.430℃ D.326.5℃

湿法炼锌

湿法炼锌-中性浸出液的净化 置换沉淀法除铜镉钴镍 A 置换净化的热力学 在水溶液中用一种金属取代另一种金属的过程为置换。从热力学讲,只能用较负电性金属去置换溶液中的较正电性金属。例如,用金属锌能将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Zn+Cu2+ ==== Zn2++Cu↓ 因此,置换的次序决定于水溶液中金属的电位次序,而且置换趋势的大小决定于它们的电位差。这一点可以通过热力学计算来说明。 从热力学分析可知,采用锌粉置换Cu,Cd,Co,Ni均可净化得很彻底,可使Cu,Cd,Co,Ni的离子活度分别为Zn离子活度的10-38,10-11.63,10-16.81,与10-17.69倍。 B 置换净化的动力学 采用锌粉置换净化Cu,Cd比较容易,而净化除Co,Ni并不是很容易。用理论量锌粉很容易沉淀除Cu,用几倍于理论量的锌粉也可以使Cd除去,但是用甚至几百倍理论量的锌粉也难以将Co除去至符合锌电积的要求。Co难以除去的原因,国内外较多的文献都解释为Co2+还原析出时具有高的超电压的缘故,同时还有一个反应速率的问题。 置换反应的速率,可以理解为负电性金属在含有正电性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溶解速率,并可用下式表示: dc A - —— = k — c dt V 式中 k——速率常数;

A——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V——溶液的体积; c——正电性金属离子的浓度; t——反应时间。 积分上式得到: V 1 c 2 k = - —·— ln — A t c 1 ——为正电性金属离子反应前的浓度; 式中 c 1 c ——为正电性金属离子反应t时间后的浓度。 2 置换过程速率可能是扩散控制,或者是化学反应控制。研究证实,反应 Zn+Cd2+ ==== Cd+Zn2+ 在50℃,当转速在250r/min以下时,置换反应速率常数k与转速n呈正比。当转速在250r/min以上时,置换反应速率保持不变。表明当低转速时,置换反应在扩散区进行,高转速时反应在动力学区进行。置换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式:(是在25~85℃范围内) 1350 lgk = 13.54 - ———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