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栅藻培养

绿藻栅藻培养
绿藻栅藻培养

绿藻栅藻培养

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用藻类这一资源解决人类食物和动物饵料的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藻类可直接或间接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

1 藻类的培养方式

藻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

1.1密闭式培养

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混入培养物中。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所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这种培养方式,成本高,好控制,产量亦稳定。

1.2开放式培养

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中。方法设备较简便,可进行小量或大面积的培养。该法培养物中易发生敌害生物污染,但成本低,使用较普遍,也是今后藻类培养所应采取的方式。开放式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1) 开放循环培养:其特点式培养液借助循环水泵而不断循环流动。培养物能循环,就可省却搅拌工作。

(2) 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和空气到培养液中;同时也起搅拌作用。此法在大面积培养中使用较普遍。优点是设备简单,无需动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气设备。

(3) 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使培

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该方式设备复杂,但效果较好。

2 藻种的分离

为了要进行某种藻类的科学研究活大量培养,有必要把某种藻类与其他生物分离。分离培养藻种,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单种培养,即藻类虽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另一为纯培养,即不仅藻类只有一种,亦无其它任何生物。纯培养比较困难,一般的分离培养往往只能做到单种培养。

主要根据培养的目的要求,及某一种类的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2.1 离心法

将混合液用离心机离心,水中不同藻体及细菌就以不同的速度下沉,因此得以分开。这样将不同时间下从导管底的藻体取出,经镜检选定某种藻类最多的沉积物,再加清水,继续离心,如此反复就可得到比较单纯的藻体,在接种相应培养液中培养。该法可消除细菌,并增加纯粹分离的可能性,至少可作为藻种平板培养的准备工作。另外,在水液中藻体含量较少时,可用此法集中藻体。但此法不能做到使不同藻类完全分离。

2.2 稀释法

该方法用已消毒试管5只,在第一管盛蒸馏水10mL,第2~5管都装5mL,用高压蒸汽消毒,待冷却后,第1管用滴管滴入混合藻液1~2滴,充分振荡,使均匀稀释。每次用消毒吸管,从第1管中吸取5mL滴入第二管中如前振荡,使均匀稀释。以后依次同样滴入第3~5 管,并都充分均匀稀释。然后把五个已盛又消毒的琼胶培养基培养皿,加热使之溶解,待冷却而尚未凝固时,分别滴入五个试管的藻液各一滴,用力振荡,使藻液充分混乳培养基中。待冷凝后,把五个培养皿放在受着漫射光窗口,一直到出现藻群时为止,在20℃左右时,约10天即出现藻群。用消过毒的白金丝取些藻群,进行琼胶固体培养基的不通气培养。此过程反复多次,直至得到完全分离的纯藻种群为止。此法稀释要使用较多容器分组培养,比较麻烦,但较易成功。

2.3 微吸管法

将水样在载玻片上滴成绿豆粒大小的一些水滴,这样可使每个水滴中有很少生物而便于分离;在解剖镜下用微吸管(口径小至0.008~0.16 mm,圆口,可自行拉制)。将要分离的藻体吸出,用蒸馏水或平衡矿物质溶液冲洗数次,然后主导成有培养基的小培养皿中培养,待生长旺盛后,再扩大培养。此法较适用于能运动的藻类。

2.4 趋向法

利用藻类的特殊趋向性(如向光,向地等)不同而分离藻体。此过程反复几次就可得到一定纯度的藻体。分离效果较好,只是不能应用于不运动的藻体。2.5 平板分离法

在培养液中加入战培养液1.5%的琼胶,加溶解后,注入培养皿中,加盖后用15磅压力121℃灭菌20分钟,即制成胶质培养基(也可用硅酸胶和明胶制备)。在琼胶培养基放在40℃以下的水浴锅内,开改用吸管注入混合藻液,摇匀,使之分散在培养基平面上。之后,可放在恒温箱内,用荧光灯照射,使藻群生长。再经镜检,反复此法不断提纯,即可分离出较纯的藻种。

2.6 固氮蓝藻分离培养法

将一小片藻丝群接种到培养基上,几天后再用灭菌白金丝挑取生出的新藻丝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这样经几次分离接种就得到较纯的藻种。

3 藻种的选择、接种和保存

3.1 藻种的选择

虽然藻类种类较多,但其中仅少数经过人工培养。应该研究在室外培养其他藻种的可能性和他们生产的潜力,所选择的生物种应具有下列特征:

(1)生长迅速;

(2)对极端的温度和辐射条件的耐性范围大;

(3)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含量高,或有选择地积累一种特殊的代谢产物(如甘油);

(4)无毒性,且易于收获。

根据系统的要求和特殊的方法,还可有其他要求。

3.2 接种

再分离到单纯藻群后,就可接种到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进而移养扩大培养。接种方法有液体接种和干藻接种。前者是将藻液直接加入培养液中进行搅拌,加入的藻种分量视水温而定,水温较低(10℃以内)时,多加;约占培养液总量的30~40%左右,水温适宜时(25~30℃左右),可加5~8%左右。后者是用干藻的藻体接种,接种量为0.1~0.2%。

3.3 藻种的保存

一旦藻种分离得到,就要保存好以便在一定的时间内供接种用。为此,要将藻种消毒,避免其他来源的污染。给以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在液体培养中,为了快速增殖,可用5400lx,再得到良好生长后(1~2周),培养液移到更低的光照条件(540~1100lx),以求缓慢生长及储藏。藻类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后的藻种,先给予2700lx光照6~7天,直到得到良好生长,然后移到540~800lx光强的地方。大多数藻类保存在室温下(15~20℃)即可,少数造中存活需较高温度。藻种接代一致的频率视物种及贮存条件而不同,单胞藻及丝状不运动的物种可以每六个月到十二个月移种一次,有鞭毛的物种移种次数要更频繁些。某些藻种曾成功地做到了在液氮下长期保存。

4 藻类培养管理及采收方法

藻类培养的管理包括培养基养料的补给,光照及温度调节,CO2的补给,搅拌,防污等。在培养过程中,补给的养料,要选择肥效速,并有持久性,来源较广,价格低廉的种类。一般都以有机肥料为补肥、光照、温度的调节视种类及季节而定。室内照光一般都采用白炽电灯和荧光管。温度调节一般采用室内用白炽灯照射培养物或用温室,安装电热管等升温,室外冬季升温较困难,主要采用玻璃棚;用冷水管道降温,或经通风遮阳降温。

CO2的补给一般通过空气压缩机或橡皮管将含5%CO2的空气通过培养物中。搅拌使藻类培养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搅拌可使培养物均匀分布,水温均匀,利于

藻类生长,搅拌的方法一般为人力搅拌,风力搅拌,空气搅拌和磁力搅拌。此外还有循环流动法。防污在藻类培养中很重要,对杂藻及细菌的防治主要采用石灰,漂白粉,硫酸铜等试剂,用1~0.5ppmCuSO4防值杂藻的效果较好,当有浮游动物污染时,可施用化学试剂,杀虫剂等杀灭,如硫酸铜1~2ppm可杀灭轮虫,纤毛虫;漂白粉4ppm对各种虫类均有效;食盐9‰,可杀灭轮虫;碘液5‰,再稀释到十万分之一,可杀灭纤毛虫。培养物的采收的时间要适当,主要根据其密度大小决定,采收的方法有:

4.1 理浓缩

(1) 离心法:国外使用最普遍。它利用离心力来把藻体与水液分离,是藻体下沉达到浓缩目的。主要工具是离心机。

(2) 重力沉降法:利用重力使培养物下沉而得到浓缩物。使用的工具是沉淀器。

(3) 遮光法和降温法:对趋光性强的藻类,如衣藻等进行遮蔽光线,使培养物下沉而得到浓缩物。低温使藻类也有下沉现象。

4.2 化学浓缩法

用沉淀剂如明矾,石灰等,使培养物下沉,而得到浓缩物。明矾0.3~0.4‰,将之研碎,加入培养物中搅拌,半小时培养物大部分下沉,在6~12 小时后,全部下沉。石灰一般是将其1斤溶在100~200斤水中,制得饱和石灰水,其用量是6%。但该两法沉淀的藻浓缩物的灰分较多。

此外,较大体积的种类,如丝状体,非浮游性的藻类等可用过滤法采收。采收后的藻浓缩物即可经干燥加工成饲料或其他原料。

5 分析技术

5.1 细胞计数—显微镜法

培养物中的个体数测定,是按照个体计数方法,测定和估计培养物单位容积中的个体数。计数方法同浮游植物定量的方法。此外,也可以采用血球计数法。

5.2 分光光度计法

培养物的藻类密度也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当藻类密度较低时,光径中的细胞数与测量到的光密度有一简单的几何关系。在藻类密度不大时,光密度大,细胞数目就多,即可用测得的光密度值表示细胞数目。

5.3 干重测定

测定干重的增加量是生产估测方法中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 取样—从藻体培养液中取出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体积的藻液,取样时在以下三点上要特别注意:a.将培养物搅拌均匀 b.快速吸取样品以免沉积 c.足够多的样品

(2) 分离—取出样品后,用过滤膜过滤或用离心法把藻体与介质分开。细胞必须洗过以除去盐分和其它污物,通常是用稀释的培养液或缓冲液。海洋藻类不能用蒸馏水洗,以免质壁分离和细胞胀破。

(3) 干燥—选择对特定有机体最适的烘干温度. a.避免过热 b.有好的重复性 c.

对同一样品增烘1小时后,称得统一重量。

(4) 测定结果的表示法所得干重测定值要以单位培养液体积的干重表示,室外的培养池则用单位照光面积的干重来表示。

2 配制藻类培养液的几条原则

(1)要有适量氮源(除固氮蓝藻外),如氨盐、硝酸盐、有机氮等。硝酸盐、氨和尿素常用作配方中的氮源,根据造中的性能和pH的最适点而定。藻类的生长主要依赖氮的可利用性。大多数微型藻干物中含有7~9%的氮。因此在1 L培养液中生产10g细胞就至少需要500~600mgL-1KNO3。

(2)碳源:无机碳通常是用含1~5%CO2的空气来供应的,碳的另一种供应办法是用碳酸氢盐。选用何种办法主要是根据藻类生长的pH最适点而定。

(3)应包括主要元素钾、磷、镁、硫、钙等。

(4)要考虑各种盐类总浓度和pH是否适合藻类需要,可用碳酸氢钠调节pH。通常用偏酸的pH 值来避免钙镁和其它微量元素发生沉淀。

(5)要加入各种藻类需要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铜、锌等(后几种包括

在土壤抽出液中)。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通常是用早已证明有效浓度的混合溶液来提供的(浓度在μgL-1级范围)。然而,这些微量元素的组分对藻类生长是否必须却不能总能显示。为增加微量元素的稳定性,常用柠檬酸盐和EDTA作为螯合剂。

(6)要满足某些藻类特殊需要,如蓝藻需钼,硅藻需硅。

(7)要添加适量生长物质如维生索B1、B2等(包括在土壤抽出液中)。

3 培养基配制

目前绿藻、栅藻、小球藻作为大型枝角类食藻虫的培养驯化食物,在实验室人工培养中,主要使用M11、BG11或水生四号培养基。

3.2 M11培养基

M11是实验室蓝绿藻培养常用培养基,其配置成分如下表:

3.3 BG11培养基

实验室常用BG11培养蓝绿藻,但四尾藻、月牙藻用此培养基更好,其配制成分如下表:

3.4水生四号

水生四号即常用的水生四号培养液,为单细胞绿藻(栅列藻)培养液。其配方如下所列:

(NH4)2SO4 0.200g

Ca(H2PO4)2·H2O+2(CaSO4·2H2O)0.030g

MgSO4·7H2O 0.080g

NaHCO3 0.100g

KCl 0.025g

FeCl3 (3%) 0.150mL

土壤浸出液0.500mL

蒸馏水1000mL

藻类接种及注意事项:

1.试验用三角瓶(500ml)酸缸浸泡洗净,之后放入培养基,培养基的量在总容

积的1/3(200ml)左右,一般我们购买的藻种浓度很高时,接种时接入5ml 即可。

2.121℃下,高压灭菌锅内灭菌30min。

3.灭菌完成后,等瓶中的培养基完全冷却后,根据需要开始接入藻种。

4.接种过程应在无菌操作台中进行,并且之前要对操作台进行30min的紫外灭

菌。(注意,不可将藻种暴露于紫外灯下)

5.在24-27℃下,光照2000lux左右光照下进行培养。如藻量培养量大(10L瓶

子,则需要曝气)。不曝气的情况下,则需人工摇动3-4次/天。

关于6600叶绿素和蓝绿藻读数

关于6600于太湖蓝绿藻和叶绿素监测数据的说明关于常州环境监测中心提出的“在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中,仪器的测值应该是蓝绿藻高的地方,叶绿素也应该高”。理论上确实这样的,但是从实际情况、仪器测量原理、测量方式都会带来影响。 1首先太湖水华,是由于蓝绿藻引起的,而微囊藻属为蓝藻门一个重要的属,由于其能释放藻毒素而备受关注。在微囊藻属内的不同藻类其叶绿素含量 是不同的,在其不同生长周期其藻类叶绿素含量也是很不同的。比如在由 于氮盐限制藻类进入稳定生长后期和衰亡期,藻细胞颜色会从蓝绿色变成 黄绿色甚至黄色,藻体内叶绿素a含量会大幅降低。 2YSI6600的叶绿素探头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该叶绿素探头发射光波长仅在455-475nm之间,检测光波长660-680nm,和实验室法相比,测量值肯 定会偏低。另外所有的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的仪器均有其难以克服的技术 障碍:a) 荧光法无校准标准;b) 其他荧光物种的干扰;c) 时间因素、温 度因素、细胞结构等等,比如在休息状态的细胞发出的荧光特性比正常状 态的细胞多。 3在苏州阳澄湖上曾经出现过在冬天蓝绿藻值很高的情况,实验室发现该地绿藻很高。对YSI6600仪器,浊度和叶绿素值都会导致蓝绿藻增加,浊 度每增加1NTU蓝绿藻值增加13cells/ml,叶绿素每增加1ug/l蓝绿藻值增 加60cells/ml。而且如果蓝绿藻和叶绿素探头同时在蓝绿藻种群优势区中 使用,由于含每单位叶绿素的蓝绿藻荧光特性会弱于其他种类的浮游藻 类或植物,这也会导致叶绿素值偏低,而蓝绿藻偏高。叶绿素和蓝绿藻 探头同时使用也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整个水体不同藻类的特性,种群信 息及叶绿素和蓝绿藻比率等。 4YSI提供给客户最纯正的数据,即使存在上述浊度以及叶绿素对蓝绿藻的影响,YSI亦未修改数据。 5在实际应用中,在苏州和无锡环境监测中心都出现过常州站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叶绿素在水体中分布并不均匀,单点单数据的测量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 微型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基本上与菌类的方法相似,但还需加上光照条件,并以液体培养为主。在大量培养时,可不必考虑无菌条件。 一、目的 学习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二、药品、材料和用具 水生生物培养槽,玻璃片(面积稍大于培养槽),橡皮管,显微镜,三角烧瓶,试管,筛绢,棉塞,微吸管,凹玻片,灭菌锅,载玻片,吸管,培养皿,人工光源,木盆(或小型实验池),充二氧化碳气钢瓶,抽气泵,离心机。 土壤抽出液,青霉素,链霉素,琼脂,硝酸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过磷酸钙,硫酸镁,氯化钾,碳酸钠,三氯化铁,硅酸钠,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钙,碳酸氢钠,钼酸,氯化钠,柠檬酸铁,硫酸锰,人尿,海泥抽出液,食盐。 三、操作 生长在静水或水流缓慢河流中的藻类,培养比较容易。取到实验室后,要立刻从材料瓶中移到宽大的水生生物培养槽内。为了培养大的丝状藻,要利用宽的、不高的容器。这些容器要用玻片盖住,以防止培养物受灰尘沾污。倒入容器的水要达到容器高度的一半,或稍多些,使水面上还有充分空气。在容器边缘,要用一小块纵切橡皮管垫住,可使玻片不致紧贴容器,空气才能进入容器中。细微的藻类如团藻目、硅藻门能很好地生活于培养皿中。很多藻类如颤藻属、水绵属的若干种、轮藻属等可在实验室中保存很多年。 在迅速流动水中生长的藻如丝藻属、毛枝藻属等比较难于培养,因为它们要求经常输入氧气。在水层较高水中,在高容器中,这些藻类迅速地死亡。为了把这些藻类保存到实验时,应当把它们分成一些小部分,放在水层较薄的、宽的容器内,并须常常换水,把空气吹入水中。还可以用橡皮管把水生生物培养槽和水龙头连结起来,建立有流水的水生生物培养槽。 在水生生物培养槽中培养藻类时,应尽可能创造和保持藻类天然生存条件。把藻类培养在从采集藻类那一水域取来的水中,或其他天然水(尤其不能用自来水,因其中含很多氯气,必要的话,也须置较长时间,或加以煮开),或在水中加入混合养料,这些养料是由制造有机物质所必需的矿质盐构成。

绿藻对活性染料的生物吸附作用

2014年5月第30卷第3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May 2014Vol .30,No.3 收稿日期:2013-12-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277) 作者简介:金鹏(1963—),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及污水处理等研究. 文章编号:2095-1922(2014)03-0553-04doi :10.11717/j.issn :2095-1922.2014.03.26 绿藻对活性染料的生物吸附作用 金 鹏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6) 摘 要:目的研究绿藻对活性染料的生物吸附作用,确定污水处理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绿藻为生物吸附剂,通过吸附试验研究其对活性染料的处理效果,考察反应时间、废水pH 值、盐度、绿藻FeCl 3表面改性情况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绿藻表面存在着丰富的 官能团,对活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时间对染料的去除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酸性条件有利于染料的吸附,提高废水的盐度及绿藻Fe 3+改性均可以促进绿藻对染料的吸附能力,吸附量从2.0~2.3mg /g 提高到3.8~5.0mg /g.结论绿藻吸附是一种价廉、高效及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工艺,吸附模式更接近于Freundlich 吸附模式.关键词:绿藻;吸附;活性染料;废水中图分类号:X 5 文献标志码:A Biosorption Effect of Green Algae on Reactive Dyes JIN Peng (China Northea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Shenyang ,China ,110006) Abstract :Biosorption effect of green algae on reactive dyes is studied to determine process condition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Adopting green alga as a biosorption agent ,treatment efficiency ,reaction time ,pH value of wastewater ,salinity and surface changes of green algae FeCl 3a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plenty of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the green algae and they have good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the dye.The adsorption time affect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algae significant?ly.The adsorption capacity is increased with decrease of pH value.Increasing of concentration of NaCl and modifying of green alga by Fe 3+can increase sorption efficiency of dye by green algae ,so that adsorption capacity can be increased from 2.0-2.3mg /g to 3.8-5.0mg /g.It shows that green alga adsorption is cheap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al?so closed to Freundlich adsorption isotherm. Key words :green algae ;absorption ;reactive dyes ;wastewater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重,大量的藻类繁生,严重地影响了水环境的质量,也促进了藻类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1].藻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细胞壁表面官能团丰富,如包括有氨基、羟基、羧基等,废水中一些污染物可以与这些官能团 键合或发生电吸附而得以去除[2]. 藻类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方面的研究较多,藻类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重金属生物吸附剂[3–6].采用藻类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试验表明,废水的pH 、藻类的投加量、接触时间及温度等对

蓝绿藻答疑

1,蓝绿藻的实验室测量,是否有国标? 目前实验室比较通行的方法是两种,一种是人工计数法,也就是采样后制成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人工数数的方法。另外一种与我们的测量原理类似,采用荧光原理进行分析,但似乎并非是国家标准测量方法,我所看到的标准里面关于藻类还是以人工计数法为标准的。 人工计数法并非一个一个的数数,因为藻类在水中是以“团”或者“链”的形式存在的,人眼在显微镜下也只能看见一“团”藻,因此在计数时都是估计的量值,比如小团计50-100个,中团计150左右,大团计250左右(非标准,只是参考),因此人工计数法本身的误差就很大,一个人前后两次计数或者不同的人计数相差可能到2000000个/升都很正常。 2,Hydrolab 测量蓝绿藻的原理是什么?是否符合国标?是否有什么国际标准参考? 采用荧光法。基本原则是,蓝绿藻中所含的藻蓝素会接收特定波长x的光线,然后释放出具有特征波长y的另一种光线,释放光线的强度与水中的藻蓝素数量成正比,探头通过测量藻蓝素所释放的y光线强度从而实现对蓝绿藻含量的测量。这种原理并非国家标准测量方法,但是国家标准对于测量蓝藻目前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目前,国外用荧光法测量水中的相应色素是得到认可的,蓝绿藻所含的藻蓝素就是其中的一种。 3,如何进行Hydrolab蓝绿藻的标定?Hydrolab是否提供标液?若没有标液,该如何标定? 初次标定可以采用人工计数法,即同样的水样,用实验室方法来对仪器进行校准。Hydrolab提供二次校准模块对探头进行后续的校准。二次校准模块是一个记录探头光学信息的模块,用来记录初次校准以后的探头的光学信息,以后校准时,只需要把这些光学信息重新导入探头即可。 蓝绿藻是没有标准溶液的。只能通过人工计数法来采用同一水样进行校准。 4,浊度对Hydrolab蓝绿藻测量是否有影响?若有如何削除? 既然是光学原理的探头,那么浊度的存在肯定会对光线的强弱造成影响,探头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浊度带来的影响,因此浊度对测量结果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如果水样的浊度很高,那么的确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针对当地水样的回归模型。

(完整版)实验3藻类培养2014.111.10

实验3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一、实验目的 1 藻类植物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很多,学生通过对淡水生藻类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和培养,可以增加学生藻类植物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科研工作的能力。 2 学生在课前必须大量阅读与藻类植物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淡水藻类的一些知识。 二、实验原理 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生物类群,它们不仅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观察藻类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淡水藻类以其生长环境不同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水生藻类;一类是气生藻类。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瓶、培养瓶、吸管、镊子、刀、标签、记录本、浮游生物网等,相关工具书;4%的甲醛溶液、碘液 四、实验步骤 1 淡水藻类标本的采集方法 (1) 水生藻类标本的采集 水生藻类依其形体大小可分为丝状种类和微小浮游种类。丝状种类可用镊子采集。对固着于石块等物体上的藻可用刮刀将藻从基部刮下或连同附着物一起采集。将采集到的标本放入标本瓶中并加入一些水,但水不要加得太满,应留有一定的空间,标本瓶盖应注意密封,防止样品流失。标本瓶上要贴上标签,标签上须用铅笔注明该标本采集的地点、日期和采集者。 浮游种类要用专用的浮游生物网采集,如无专用工具,也可用市售的300目尼龙筛绢对水体进行过滤,滤出的藻体可用少量水冲洗入标本瓶中。 标本采集时还应用记录本记下各标本的采集环境、气温、水温、pH值、藻的附着基质、水体透明状况、藻体的手感是否滑腻等,这些都是鉴定藻类的参考条件。因此应注意详细记录。 新鲜的藻标本不宜久存,应尽快对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好的标本可用4%的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 (2) 气生藻标本的采集 气生藻类多生长在阴湿的地面、墙壁以及树干的背荫面。这类藻可用小铲刀采集,用牛皮纸包好,风干后保存。对气生藻进行观察时,可用镊子镊取少许藻体,放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浸润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 2 几种常见藻类的采集、观察和保存 (1) 水绵在春秋季较清洁的水体中较常见,用手指捻摸有滑腻感,在显微镜下观察藻丝无分枝,叶绿体呈典型的螺旋带状,如在样品上加一点碘液(或碘酒)可见排列于叶绿体上的淀粉颗粒染成深褐色。鞘藻和刚毛藻也是很常见的丝状绿藻,与水绵不同的是这两种藻多生长于污染水体中。鞘藻不分枝但手摸无滑

绿藻是糖尿病的“特效药”

绿藻与糖尿病 站长特别提示: 对于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开始食用绿藻后,应经常检测血糖值,因为服用绿藻l~2个月后,由于胰脏机能的逐渐恢复,在血糖能够恢复正常的趋势下应逐渐减少降糖药的服用或者胰岛素的注射用量,否则会因为药物或胰岛素过量造成低血糖而造成危害(具体减少药物用量的尺度,最好能向主治医生咨询)。当血糖降至空腹时130mg以下,则不必再服药或注射。 无畏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代谢病,人体内的细胞工作是靠细胞交替、代谢新旧物质,这种变化牵制整个人体健康,糖尿病是由于细胞代谢缓慢所造成的问题,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造成胰岛素不足,胰脏又再慌张地大量分泌胰岛素,这种恶性循环反复多次以后,胰脏疲惫不堪,逐渐丧失正常的机能。 此时,若注入胰岛素,血管受伤,毛细血管受伤更加严重,许多障碍毛病随之并发。绿藻内含大量代谢活性营养素、维生素B群与矿物质,是调节代谢器官正常运作的主要成份。绿藻对改变体质很有效,能够使酸性体质逐渐改为弱碱性体质,糖尿病自然痊愈,这是药物所无法根本解决的。 1977在台湾医学会杂志上发表,台北医学院生化科研究室,以花鼠实验证实绿藻对糖尿病有降血糖因子作用,而且血糖再降低后,并不会因此继续降低而呈低血糖。 摘自《绿藻的自然疗法》作者:富兰克.利可 “对症疗法”是现代医学的悲剧。 现代医学大部份对糖尿病治疗所采取的方法: 1、限制饮食热量: 糖尿病是胰脏分泌不出充分的胰岛素来代谢血中糖份所造成的。既然如此,则限制患者的饮食热量来减低摄取糖份,以与胰岛素的分泌量保持平衡。 2、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药物: 既然是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那么,注射胰岛素(猪的胰岛素)来补足,或使用药物暂时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与血中糖份保持平衡,以上方法即所谓的“对症疗法”。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毛病出在血糖值升高,因此,给患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不升高,医生便认为已尽治疗之责。这和高血压患者给予降血压剂如出一辙。这便是“对症疗法”。医生告诉患者糖尿病病不可怕,只要每天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不升高便相安无事。因此患者深信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并认为血糖不升高糖尿病便没事。然而,注射胰岛素用量会越来越增加,患者觉得奇怪这是为什么?医生说病情在恶化,患者觉得莫名其妙,

藻类的培养

一、藻种的两种培养类型 一般藻种的培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期保存所需要的培养方法,一种是以实验为目的,短期内保藏藻种的培养方法。 长期培养最主要的问题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培养基,可以在3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培养藻种。最适合长期培养藻种的培养基是agar(固体琼脂培养基),但是使用agar有一个弊端,即培养物保持无菌的问题;我们可以加一层蒸馏水(咸水的藻类可以加灭菌过人工的海水)在agar上,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在长期保种的过程中减少agar水分和营养的流失。长期保种使用的培养基,不要选择营养过于丰富的,因为多数的藻,尤其是丝状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生长,会发生形态结构上的变化,如果要做生理生态方面研究,实验材料的形态结构是不能异常的。 适合长期保种的贫营养的培养基有这些:Bold’s基础培养基,以及该培养基加上蛋白胨或者琼脂制成的agar,适合长期培养绿藻;Allen及其改良后的配方可以长期培养一般常见的蓝藻和绿藻;土水培养基和它的一个改良的系列也实用培养多数藻种。对于我库提供的藻种,由于藻种长期习惯的原因,建议使用我们提供的原配方来培养,在长期培养的时候,可以适当稀释原培养基,在藻种培养过程中,生长速率会变慢,可以保持其形态结构不变。 另外,长期培养的时候,除了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还可以降低温度5~8C(降温的过程最好能循序渐进,突然改变环境温度,可能会导致藻种不适应而死亡)。光照强度可以减小为原先的一半。在实验之前3到4周,将长期培养的藻种接种到我们提供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必须灭菌),按照我们给予的培养条件培养,在实验前6天左右,再次接种。 短期培养则可以直接按照我们提供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由于试验的需要,常常要求在短期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培养物,我们可以采用通气培养和摇床培养。通气培养可以通CO2或洁净的空气,视培养物的多少来决定通气泵的大小,在通气的硅胶管中设置一个缓冲瓶,塞上灭菌后的脱脂棉,帮助净化空气,如果对通气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在通气管中加上一层滤膜。使用摇床培养,需要注意藻种的生理周期。 二、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 1、培养基的选择 ①BG11是我库培养蓝藻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除了极少部分蓝藻,大部分都使用BG11。按照我们给的配方配制好后 高压灭菌,BG11经常会产生絮状沉淀。这是因为其中有Ca+和CO32???-,我们可以在灭菌后再超净台上用灭菌过的注射器来加两者之中的另外一种。通常我们建议将氯化钙的母液单独灭菌后在无菌室保存,在配置好BG11的工作液并灭菌之后,在超净台上用注射器将氯华钙加入。 ②SE是我库用来培养常见的绿藻所使用的培养基。一般来说,如果配制了母液,用母液来配培养基,灭菌后是不会产生 沉淀的。配置的时候注意先将所需要的蒸馏水准备好,将需要的药品逐个加入,等到一种药品充分溶解之后再加入第二种。 另外,土水在蒸馏过滤后,是不需要灭菌的,因为高压灭菌的过程会让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损失。 ③水是培养基成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配培养基,可以取蒸馏水、自来水、去离子水,也可以取藻种采集地的水。使

藻类生长的影响因子(物质+外界因素).孔圣超复习过程

藻类生长的影响因子(物质+外界因素).孔 圣超

在正常环境中,藻类生长多数在光和黑暗交替的条件下生活。在白天,藻类依靠体内的叶绿素a、b、c、d类胡萝卜素,藻蓝素,藻红素等光合作用色素,从H2O的光解中获得H2,还原CO2成[CH2O]n。其化学反应式为: CO2+H2O→[CH2O] n+O2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基本物质,类胡萝卜素是辅助色素,它和叶绿素相结合,不直接参加光合反应,有捕捉光能并将光能传到叶绿素的功能,还能吸收有害光,保护叶绿素免遭破坏。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溶于水或释放入大气。 藻类光反应最初的产物ATP和NADPH2不能长期储存,它们通过光反应阶段把CO2转变为高能储存蔗糖或淀粉,用于暗反应阶段。在夜晚,藻类利用白天合成的有机物做底物,同时利用氧进行呼吸作用,放出CO2。 ⑴营养因子与藻类生长 营养因子是藻类生长和增殖的根本,藻类细胞由2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C、H、O、N、P、S、K、Ca、Mg、Na、Cl等11种元素占细胞干重或无灰分干重的0.01%以上,称为大量元素。其余的元素,如Fe、Mn、Zn、Cu、B、Si、Mo、Co等含量较低,被称为微量元素。对绝大多数水体而言,限制藻类生长的营养因子主要是氮和磷,有时CO2也会成为限制因素。注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从其在细胞干重/无灰分干重中的含量比例来分类的,不完全表示周围环境中的丰富程度。 ⑵氮 水环境中氮的主要来源是氮气,大气放电、光化学反应和生物固氮作用可将大气中的惰性氮转化为氮化物而进入水体。水体中的氮的形态粗略分为5种:分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以及有机氮化物。经过固氮、同化和脱氮等生化作用后,一部分无机氮被生产者(水生植物如藻类)合成蛋白质并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为其他消费者所利用;而部分无机和有机氮化物被分解成游离氮在氮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死亡有机物包括动植物尸体和排泄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而释放出氨基酸,再经氨化菌作用而形成氨。其中,一部分以氨盐或其硝化产物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再次进入循环途径;而有些则通过生物的脱氮作用或直接以氨的形式返回大气。此外,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动植物尸体可能被埋入地层深处或成为深水沉积物,其中的有机氮将暂时脱离循环。 氮循环中虽然部分氮经上述途径而流失,但是这种损失得到了生物固氮和高能固氮的补偿。因此,氮循环是一个相当完全的、具有自我调节和反馈机制的系统。 氮是藻类合成蛋白质、叶绿素的元素。根据实验测定和理论推算,浮游藻类细胞中的碳、氢、磷摩尔比例为106:6:1。水体中的氮包括有机态氮、氨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我国于1986~1990年期间进行的调查显示,20个大中型水库氨氮平均氨氮浓度为0.029~1.508mg/L;城市近郊小型湖泊的氨氮浓度为0.262~20.82mg/L。一般淡水藻类的固氮速率为0.025~17ug氮/光照小时。根据美国环保局1976年进行的调查,美国东部623个湖泊中有30%是氮起着限制作用。 ⑵磷 磷在水体中通常以正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由于岩石的风化、磷酸盐矿的溶解、土壤的淋溶和迁移以及生物转化等过程,使磷酸盐进入水体。淡水

藻类培养与利用研究进展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水资源研究, 2013, 2, 76-83 doi:10.12677/jwrr.2013.21012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3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7837874.html,/journal/jwrr.html) Research Progress of Algae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Buhui Chang, Lan Li, Lei Yao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Email: changbuhui@https://www.360docs.net/doc/4f17837874.html, Received: Dec. 7th, 2012; revised: Dec. 24th, 2012; accepted: Dec. 29th, 2012 Abstract: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of biological cultivation system, people have done a lot of improvements and structural innovation around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bioreactor to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s of biological reaction processes. There are also have a lot of breakthrough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re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actor structure.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ructur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losed and open cultiv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meanwhile, achieve the cultivation of bio-energy biomass. Summarized the utilization of algae, provided the necessary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aliz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hain cycle, waste water, waste gas-algae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algae reuse. Keywords: Closed Algae Cultivating System; Open Algae Cultivating System; Algae Utilization 藻类培养与利用研究进展* 常布辉,李兰,姚磊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武汉 Email: changbuhui@https://www.360docs.net/doc/4f17837874.html, 收稿日期:2012年12月7日;修回日期:2012年12月24日;录用日期:2012年12月29日 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各类生物培养系统的发展,人们紧紧围绕着生物反应器为生物过程提供最优化反应环境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结构上的创新,在现有反应器结构基础上开发特殊的反应器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密闭式与开放式培育系统的结构与优缺点,同时实现生物能源生物质的培育。对藻类利用进行了总结,为将来实现以废水、废气–藻类吸收利用–藻类再利用为循环的生态链条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密闭式藻类培育系统;开放式藻类培育系统;藻类利用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枯竭、环境与气候的恶化,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资源、能源、人口、环境、土地等的压力日益加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各方面的需求,人们加大了在能源、食物等方面的研究。藻类以其独特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人们针对其不同的用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藻类分布的范围非常广,生长繁殖快,对环境的要求不严,适应性极强。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另外藻类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油脂、糖类、色素以及各种维生素等,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基金项目:水利部“948”项目:日本碳素纤维生态草河湖直接净化技术的引进及研发(编号:201112)。 作者简介:常布辉(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资源水环境。

绿藻滋生的原因

绿藻产生的原因 1、饮水机的摆放位置应阴凉、通风、避光,饮水机不应摆在阳光直接照射,有花的地方或靠近热源的地方,这样能避免产生藻类。 2、饮水机本身保管和消毒不彻底或周围环境状况较差,造成的二次污染也可能产生藻类。 3、饮水机聪明盖与出气孔应经常擦洗,这两处是唯一与空气接触地方,如尘土,接水时由于饮水机与大桶水要保持气压平衡,出气孔会吸入大量空气,同时也把尘土吸入导致二次污染,长期也会长绿藻。 桶内有异物 桶内存有异物的原因很多。九凤山泉矿泉水生产规范化,自动化程度很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异物不会带到桶内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包装未开封:发现异物这是质量问题。造成这种质量问题不单纯是生产问题,这种现象是:用户对空桶的保管不善或空桶在不洁净的地方滞留时间过长,小动物钻进桶内(主要是小白赛未堵在聪明盖上),死后粘在桶壁上。这就要求我们大家在销售过程中对空桶回收时要注意检查空桶内是不是有异物或是其他液体。 包装已打开并放置饮水机上后,发现异物,就不能简单的判为产品质量问题,应做好分析,才能确认是否是质量问题,如以下的现象:白盖漂在桶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1、放桶时,水桶放置倾斜角度过大,使小白赛未套在柱上。 2、明盖的小白赛几何尺寸不规范或变形。 3、有可能是前一桶水的聪明盖小白赛在取下水桶时,留卡在饮水机的饮水柱上(顶针启盖器)把新桶的小白赛顶到小桶内。 4、饮水机聪明座的进水柱几何尺寸不规范,不符合国家标准尺寸,正常小白赛应套在柱上的。 蚊虫类 1、新的饮水机,有可能在储备中没有封闭保管好,而使小蚊蝇进入其小胆,在投入使用时,冲洗不彻底。 2、饮水机本身的进气孔无过滤装置,这多反应在抵挡饮水机中。这是因为饮水机是利用空气压力的原因而工作的,当放水嘴放水时,通过进气孔进入等量的自然空气。这时如有小蚊虫,在进气孔附近,加之未有过滤装置,这些小蚊虫被吸入桶内。 3、蚂蚁等虫喜热性强、很容易爬到进气孔附近被吸入桶内。 4、饮水机的进气孔为内芯式和外向式两种,饮水机放置的位置,照明、热流、房间防蚊蝇措施不强,房间照明灯亮,就造成大量的蚊蝇进入很可能造成蚊蝇进入桶内。 5、对内芯式进气的饮水机由于机壳不具有放蚊蝇措施使蚊蝇进入机体内,而人们又无法发现,偶尔也有的被吸入桶内。 如何正确饮用桶装水? 桶装水的安全、卫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健康和方便,但是,在日常饮用过程中,消费者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其中,一部门是由于桶装水本身的质量问题引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是由于消费者对相关饮水知识(尤其是饮水机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造成的。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桶装水时只关心饮水机非得价格、水的价格,很少有消费者询问有关水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清洗饮水机的知识,这说明人们目前对饮水机的二次污染还不了解。饮水机是把桶装水的桶颈倒过来后安放在饮水机的“聪明座”上,然后由机内的软管将水导入两个水胆内,其中一个是热水胆,一个是冷水胆,这两个水胆除了起到出冷热水的功能外,他还可起到沉淀水中杂质的作用。同时PC桶内的水也进入饮水机装水内胆,而杂物通过聪明座被气流带进PC桶内,造成桶内的水被污染,加之聪明座潮湿、阴暗,常常会成为昆虫的栖身之所。在气流的作用下,这些聪明座中的小虫子也跟着进入桶内。

蓝藻、绿藻和青苔的区分和防治

蓝藻、绿藻和青苔的区分和防治(2020.4)近段天气渐热,很多水产养殖户来咨询,说自己鱼塘表面绿绿的一片,不懂是蓝藻、绿藻还是青苔,而且繁殖速度快,很快就会长满鱼塘表面,容易导致水质瘦,缺氧,对鱼生长不好。这令养殖户很头疼。下面,水产专家教您区分和防治蓝藻、绿藻和青苔。 1、蓝藻 从本质上来说,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或拟核)。在蓝藻中还有一种环状DNA——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担当了运载体的作用。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水产专家建议用硫酸铜晶体杀灭,先用硫酸铜灭藻,一般蓝藻 在死后会产生一些毒素,这时需要一些解毒产品解毒,比如强力解 毒霸,全解1号,否则容易引起藻类中毒。使用后应注意观察水体 的溶氧情况,防止缺氧。也有专家推荐光益宝调水分解,不能使用 芽孢杆菌,会越用越多。 2、绿藻 绿藻植物的细胞与高等植物相似,也有细胞核和叶绿体,有相似的色素、贮藏养分及细胞壁的成分。色素中以叶绿素a和b最多,还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故呈绿色。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为淀粉和油类。叶绿体内有一至数个淀粉核。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游动细胞有2或4条等长的顶生的尾鞭型的鞭毛。 绿藻是有益藻类,但过量不好,会容易导致水质不好,一但疯长,它将迅速污染水质,所以水产专家建议使用复合芽孢杆菌帮您净化水质,稳定水质,高效快速分解水体中的老化藻类、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促进优良单细胞藻类生长。明显抑制蓝藻和甲藻等有害藻类的繁殖,维持藻相的平衡。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

微藻的实验室培养 学生:林晓生学号:2120180414导师:杨缜教授 一、藻类的概述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色素的颜色划分,藻可分为3类:绿藻、褐藻和红藻。 由于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受到重视。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二、微藻的营养模式和生长模式 (二)、微藻的生长模式 藻类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出现一定的起伏,这种生长模式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死亡期)。

三、培养按培养的场所分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 1)按培养基的形态分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按培养的纯度分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3)按藻液的流动情况分静止培养和循环流动水培养 4)按气体交换情况分充气培养和不充气培养 5)按藻液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6)按培养规模和目的分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方式 简单介绍其中的四种方式: (1)纯培养和单种培养 纯培养(axenic culture):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纯培养操作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台等设备,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均须彻底灭菌。培养成功率很高,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single-species culture):指区别于纯培养的不排除细菌存在的培养(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以是非生产性的) (2)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 封闭式培养(closed culture):指把培养液密封在透明的容器中,与外界空气隔离,暴露在阳光中,CO2完全采用人工供给的方法。各种反应器等 开放式培养:指把藻类培养在开敞容器中,如广口玻璃瓶、水族箱、玻璃钢水槽、水泥池等。 (3)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封闭式塑料薄膜袋培养,方法简单,成本低、培养的藻细胞密度大,不易污染且生产周期短,效果很好。

彻底根除鱼缸水体变绿发绿水藻绿藻爆发水质混浊的物理方法

彻底根除鱼缸水体变绿发绿水藻绿藻爆发水质混浊的物理 方法 现在污水治理行业,专门用5微米级的不锈钢滤网来物理过滤水生物,效果非常好, 一些净水设备,一款叫----滤水壶和滤水桶的产品,发现是常压过滤的,最大的特点是过滤速度比较快,一壶水,2分钟就可以过滤,速度虽然没有水龙头那种较大压强出水速度高,但毕竟是常压的,建议二次过滤后的水吧 绿藻一次性全部过滤掉,鱼病也可以治疗好 采用高科技陶瓷滤芯;可反复清刷使用,无二次污染,出水量大。 材质:硅藻土-麦饭石陶瓷滤芯、ABS 陶瓷滤芯: ●产生负离子,把水瞬间负离子化; ●放射远红外线,使水活化; ●使水分子团变小; ●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滤除水中的铁锈、红虫、藻类和各种悬浮物。0.2 微米的过滤孔可以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红虫、藻类、昆虫粪便、浮游生物、虫卵和悬浮物,KDF颗粒杀灭各种常见细菌,从根本上减轻人体肾脏的负担,同时经过滤的水中保留了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去氯球完全除去水中的余氯。滤芯采用硅藻土经1000度以上的高温烧结而成,可反复清刷使用,无二次污染,出水量大。是家庭、美容店、工厂单位厨房用水净化的理想选择!

四大特点 1.有效祛除水中的泥沙、铁锈、细菌、悬浮物、胶体、氯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留水中有益物质,如:微量元素,使净化水更加健康。 2.使用寿命长、冲洗简便,滤芯可重复清洗,不滋生细菌。每条滤芯可处理4000升水,建议家庭使用期限2年。 3.它的过滤是物理筛分原理,水经净化,确保卫生、洁净、无菌、无色、无臭、无重金属,PH值7.2左右,口感幼滑,适宜用于品茶、煮咖啡,这是其他塑料合成滤水芯或化学纤维合成滤水芯组装而成的滤水器所无法取代的。 4.本产品不需电源、不需加压,只需加自来水即可,使用轻松方便,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商铺、学校、宿舍、酒店、酒店等多种场所。 使用方法 1.确保“微孔活性陶瓷”滤芯过滤顺畅,原水选用自来水最佳。 2.不可用于过滤甜质饮料和水温高于60℃的热水。 3.经常保持滤芯60%以上浸泡于水中。 4.第一遍水过清后不要饮用,重新过滤至下层蓄满水器(约10个小时)方可使用。 5.净水器停用一天以上重新使用时,应先将水嘴拧开放水3~5秒钟后再使用 非常迷你的不锈钢多层烧结网滤芯----有图钉为证 可以过滤各种微生物,鱼病预防最佳方法,可惜金鱼市场现在没有卖的,买不到

海水缸中藻类的区分

海水缸中藻类的区分 这个话题也是由一个鱼友的提问引起。他贴了一张照片,问自己缸里的藻是什么藻,别的鱼友告诉他是褐藻,但是我觉得是红泥藻。我查过一些资料,我对海水缸中的藻类,是这样认识的: 藻类分为9个门类,分别是:蓝藻、裸藻(不是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绿藻、红藻、褐藻。其中: 裸藻、金藻、黄藻主要在淡水中生活; 红藻、尤其是褐藻基本出现在海里; 蓝藻、甲藻、硅藻、绿藻在淡水海水中都可以见到; 红泥藻其实是蓝藻门(或蓝绿藻),是最低等的藻类,是藻类中唯一的原核生物,介于细菌和藻类之间的生物。除了红泥藻,我们经常看到的一片片地很难擦的那种绿藻,也是蓝藻门。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等,所以会呈现为蓝绿色或红色。可以单个成长,但更容易成为聚集状,它可以利用无机态的NO3和PO4,但是也可以利用有机态的营养物,这和其他藻类不同。控制了有机态的营养物,基本可以控制住红泥藻,因为其他藻类比红泥藻更能吸收无机态的营养物,它竞争不过人家(那种绿色的好像更多地利用无机态营养物)。 鱼友所说的褐藻,其实属于藻类学所定义的硅藻门。它也是单细胞体,同样的,也因为其中混合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一般呈现为金褐色。其细胞壁含有硅质,生长时需要无机态的NO3盐和硅酸盐离子。要控制它的泛滥,要么控制NO3浓度,要么控制硅酸盐浓度。我们养海水时常见的硅藻,一般不是聚集态(如块状或丝状),容易清除。 藻类学中的褐藻,其实是海带那一类的藻,真正的褐藻都是多细胞体或分枝的丝状体或叶状体,不是单细胞植物。 鱼友所说的丝藻,要更高级一点,属于绿藻门。常见的丝藻是单列细胞的不分枝丝状体,固着在物体表面生活。体内也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颜色多呈绿色,也有黄褐色。主要利用无机态的NO3和PO4。控制它的泛滥,主要是控制NO3。丝藻其实和石莼是同门同纲的植物。 红藻是紫菜那一类的多细胞藻类。 我才学有限,不太清楚我们常见的藻类中哪些属于甲藻,所以对甲藻就没得说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褐藻、丝藻中可能混有甲藻,它的颜色为黄绿到橙红,所以混在藻堆里也不容易分出来

绿藻栅藻培养

绿藻栅藻培养 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用藻类这一资源解决人类食物和动物饵料的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藻类可直接或间接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 1 藻类的培养方式 藻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 1.1密闭式培养 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混入培养物中。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所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这种培养方式,成本高,好控制,产量亦稳定。 1.2开放式培养 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中。方法设备较简便,可进行小量或大面积的培养。该法培养物中易发生敌害生物污染,但成本低,使用较普遍,也是今后藻类培养所应采取的方式。开放式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1) 开放循环培养:其特点式培养液借助循环水泵而不断循环流动。培养物能循环,就可省却搅拌工作。 (2) 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和空气到培养液中;同时也起搅拌作用。此法在大面积培养中使用较普遍。优点是设备简单,无需动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气设备。 (3) 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使培

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该方式设备复杂,但效果较好。 2 藻种的分离 为了要进行某种藻类的科学研究活大量培养,有必要把某种藻类与其他生物分离。分离培养藻种,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单种培养,即藻类虽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另一为纯培养,即不仅藻类只有一种,亦无其它任何生物。纯培养比较困难,一般的分离培养往往只能做到单种培养。 主要根据培养的目的要求,及某一种类的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2.1 离心法 将混合液用离心机离心,水中不同藻体及细菌就以不同的速度下沉,因此得以分开。这样将不同时间下从导管底的藻体取出,经镜检选定某种藻类最多的沉积物,再加清水,继续离心,如此反复就可得到比较单纯的藻体,在接种相应培养液中培养。该法可消除细菌,并增加纯粹分离的可能性,至少可作为藻种平板培养的准备工作。另外,在水液中藻体含量较少时,可用此法集中藻体。但此法不能做到使不同藻类完全分离。 2.2 稀释法 该方法用已消毒试管5只,在第一管盛蒸馏水10mL,第2~5管都装5mL,用高压蒸汽消毒,待冷却后,第1管用滴管滴入混合藻液1~2滴,充分振荡,使均匀稀释。每次用消毒吸管,从第1管中吸取5mL滴入第二管中如前振荡,使均匀稀释。以后依次同样滴入第3~5 管,并都充分均匀稀释。然后把五个已盛又消毒的琼胶培养基培养皿,加热使之溶解,待冷却而尚未凝固时,分别滴入五个试管的藻液各一滴,用力振荡,使藻液充分混乳培养基中。待冷凝后,把五个培养皿放在受着漫射光窗口,一直到出现藻群时为止,在20℃左右时,约10天即出现藻群。用消过毒的白金丝取些藻群,进行琼胶固体培养基的不通气培养。此过程反复多次,直至得到完全分离的纯藻种群为止。此法稀释要使用较多容器分组培养,比较麻烦,但较易成功。

藻类污染控制及藻毒素的去除

蓝藻污染控制及藻毒素去除 1研究背景 1.1蓝藻污染的现状 蓝藻是一种单细胞水生生物,通常数百个蓝藻细胞聚在一起,由于细胞中含有气泡核,所以蓝藻能浮游在水面。浮游在水面的蓝藻群体增值到一定程度便形成水化现象。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据报道我国近几年蓝藻污染事件频发,导致大规模水体被污染。其中,滇池、玄武湖、太湖等淡水湖先后爆发蓝藻污染事件,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蓝藻的泛滥, 会造成鱼虾死亡, 导致水体污染,水道堵塞,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 蓝藻还会分泌产生藻毒素。 1.2藻毒素的危害 囊藻毒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单环肝毒素,会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有数据表明,蓝藻毒素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医务人员曾对蓝藻毒素做过相关的研究, 结果表明,蓝藻毒素与乙型肝炎、黄曲霉素三害联手 ,诱发肝癌的概率远大于单一因素或双害因素的致癌概率.实验表明,携带以上三种毒素的转基因鼠肝癌发病率半年达到了32% , 而一年后更是高达56%以上.而且,蓝藻毒素能引起学龄儿童的肝损伤, 从小埋下罹患肝癌的祸根.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综上所述,蓝藻大范围的爆发会对水体造成严重影响。首先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

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其次暴发的蓝藻多数具有毒性,其释放的藻毒素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会对人体及牲畜的健康产生影响,更有报道有动物或人类饮用或接触含藻毒素水而中毒甚至死亡。所以,蓝藻污染控制的技术及藻毒素的去除技术对保证安全用水及人体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蓝藻类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目前蓝藻污染控制单元技术可归结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三种。 2.1物理法 2.1.1微滤机过滤法 对于低浊高藻的湖泊水可用微滤机除藻。微滤是一种简单的物。过滤方法,采用滤网以除去水中大于或等于滤网孔径的浮游动物和藻类。1980~1981年,湖南大学与抚顺自来水公司对大伙房水库水行微滤机除藻试验【1351,使用国产II号网(径100,纬700),微滤机产水量可达30.7~127.2 m3/m2h,藻类去除率平均为61%,浮游动物去除率可达99.7%。虽然滤网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优于混凝沉淀,但对浊度、色度、CODM。的去除率都很低,远不及混凝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