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

中文摘要

随着湖库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对水质、渔业和人们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引起蓝藻水华的主要藻种是铜绿微囊藻。为了控制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来研究铜绿微囊藻最适宜生长条件,从而培养实验课中所需的藻类,也为藻类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实验室内培养铜绿微囊藻,探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条件,通过查找实验、设计实验等过程,研究在不同条件下(温度、光照、pH值及营养盐),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规律,并培养出铜绿微囊藻。

关键词:富营养化,蓝藻水华,铜绿微囊藻,培养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ollution of lakes and reservoirs, the degree of eutrophication is increasing, which has a great negative impact on water quality, fisheries and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The main algae species causing cyanobacterial blooms is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order to control o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eutrophication in the water body, the most suitable growth conditions for Microcystis aeruginosa were studied to cultivate the algae needed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which also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lga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microcystis aeruginosa cultured in the laboratory, explores the most suit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through the search experiment, design experiment and other process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emperature, light, pH and nutrients),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ffects the growth pattern, and cultivates microcystis aeruginosa.

Keywords: Eutrophication, cyanobacterial blooms, Microcystis aeruginosa, culture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许多湖库和河水中遭受蓝藻水华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在治理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直接威胁到

人类的生存,所以说水体富营养化中蓝藻水华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随着河流中和水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了饮用水水资源的严重破坏,对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造成了影响。为此,对藻类植物进行充分的研究,已达到科学、有效的控制藻类植物的生长,从而治理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研究发现,引起我国水资源富营养化问题的主要藻种是铜绿微囊藻,而其生理特性已有较多研究。

本实验分别以实验室培养铜绿微囊藻为实验对象,参照藻类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条件,考察了铜绿微囊藻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温度、光照、pH值及营养盐),环境因素影响藻类生长的规律。通过实践研究,研究铜绿微囊藻最佳适宜生长条件,从而培养实验课中所需的藻类。大学本科生在植物学和生态学实验课中需要观察并研究单细胞藻类,但是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有时无法买到新鲜、高质量的实验材料,因此通过此实验找到培养铜绿微囊藻的最佳条件。实验课程中我们还需要颤藻、水绵以及栅藻。因此在后续的实验中,将继续进行类似实验,从而培养实验课所需的单细胞藻类。

1.2 铜绿微囊藻概述

铜绿微囊藻是最常见的水华藻类之一[1],属于蓝藻门色球藻纲色球藻目色球藻科微囊藻属。在我国出现的水库及河流中的蓝藻水华,主要藻类是铜绿微囊藻,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是以群体生存,这样不仅可以抵抗浮游动物的捕食,由于其自身细胞的垂运动,进而提高了对光的吸收,增长了繁殖速度,因此在其他藻类植物的竞争中成为优势藻种[2-4]。并且铜绿微囊藻群体性生存的原因,在吸收磷的效率高于单细胞生物,也让其更容易克服水体和风的扰动上浮聚集[5]。

经过研究,铜绿微囊藻主要还是以单细胞生长在水体中,只有在发生水华现象或者其他环境出现变化时,才会以群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6]。所以说单细胞形式存在的铜绿微囊藻不仅对水体没有影响,还会给浮游动物提供食物,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7]。但是当铜绿微囊藻聚集成群体时,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就会发生水华现象,因此可以得出,只有群体的铜绿微囊藻才会形成蓝藻水华。影响藻类形成群体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个是受生物因子,如食物链上端的浮游动物、自身分解的产物等;第二个原因就是非生物因子,如环境的温度、地区的光照、水体中的营养盐的含量等因素[8-9]。

1.3 藻类生长影响因素

1.3.1 温度的影响

所有生物生长繁殖都需要适宜的温度,那么藻类生物生长同样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不适合藻类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宜的水体温度会踧踖藻类植物的生长繁殖,主要原因是在一定的水温下,藻细胞新陈代谢快,提高了环境

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10]。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每年夏季水质恶化严重,而冬季水质情况较好,这是因为在夏季时,水温适宜藻类植物的生长繁殖,并且繁殖率加快,水体富营养化加重;在冬季时,水温过低,藻类植物繁殖率大大降低,水质有所改善。

对藻类生物的适宜温度进行研究后,结果得出,大多数藻类最适宜的生存温度在25℃,如栅藻在温度为25℃时生长最快。当温度达到25℃时,藻类植物繁殖率加快,水体环境温度没增加1℃,水体中的藻类植物总量增加0.15倍,随着温度的提高,藻类植物的生长繁殖率同样增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深,水华爆发严重。说明水体温度对藻类植物的生长速率和水体中藻类植物总量影响较大[12]。但是也存在一些藻类植物,最适宜温度不同,如微囊藻在温度为35℃的时候,生长繁殖速率最大;小球藻在温度为25℃-42.3℃时生长速度最大。

1.3.2 营养盐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可用以下反应式表示:

由上述反应式可以得出,藻类的生长繁殖需要碳、氮、磷三种元素并且还需光照能量和一些微量元素[13]。经过长时间对水体富营养和水华的原因分析,结果得出氮元素和磷元素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氮磷元素对藻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只有适当的氮磷比次才对藻类生长繁殖具有促进作用,在藻类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时,最优的氮磷比浓度不同。研究人员[14]通过配制不同氮磷比的培养液,来研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在最佳氮磷比下单培养液才促进藻类的生长,其他氮磷比培养液不仅不能促进藻类生长,有的还有抑制藻类的生长。李同同研究了不同培养液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得出,培养液中磷含量较大,氮元素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微囊藻也可以正常生长繁殖。刘静等[15]人研究了微量元素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结果发现Fe3+浓度可以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繁殖,但在Fe3+较低含量时,会对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1.3.3 光照的影响

光照给藻类植物提供能量来源,是其生长的重要因子。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条件下,改变光照的强弱,研究对藻类的繁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逐渐加快,在光照强度到达一定强度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藻类光合作用的速率基本不变[16]。进而可以说明在夏季时,昼长夜短,使得光照的周期长,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速率高,生长繁殖速率增大,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水华爆发。

张孟等[17]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曲线,结果得出随着

光照强度的增加,铜绿微囊藻繁殖增加,在达到3000lX后,增殖速率变缓,并且铜绿微囊藻生长状态最好的光照周期为10h,细胞数达到最大值。

1.3.4 pH的影响

pH值是影响藻类生长的又一重要因素,适宜的pH环境促进藻类的生长繁殖。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藻类所生长的水体中的酸碱度会影响其自身的生长繁殖,酸性过强或碱性过强都不利于藻细胞的生长,甚至破坏藻细胞组织结构,藻细胞只有在适宜的pH范围内才能生存[18]。第二个原因是不同酸碱环境会造成藻类生物生长环境的碳酸盐平衡系统和不同形态无机碳破坏。水体中的氧气和CO2含量受到水体中生物的控制,环境中pH随着氧气和CO2含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由于藻类生物数量巨大,则会慢慢影响水体pH值的变化[19]。所以说,藻类生长繁殖需要一个适宜的pH范围,而藻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水体中的pH值。通过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藻类生长繁殖所需的适宜pH范围不同,铜绿微囊藻适宜的pH值在弱碱性(pH=8.5-9.5)。

第二章实验设计

3.1 研究营养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1)分别取4个500ml 磨口锥形瓶;

(2)每个锥形瓶装入培养液250ml,并经过120℃高温对培养液进行灭菌30min。然后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种分别定量移入培养基中,使用纱布封口避免杂质落入。

(3)将锥形瓶分成4组,第一组使用1号培养基;第二组使用2号培养基。将锥形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在一定培养温度,光暗比12:12下。在实验期间内,每天随机时间摇动锥形瓶各5-6次。

1号培养基成分为:NaNO3 120 ppm,K2HPO4 12 ppm,无水MgSO4·60 ppm,无水CaCl2 40 ppm,Na2CO3 25 ppm,柠檬酸铁4 ppm,Na2EDTA·2 ppm,pH调节在8-9之间。

2号培养基成分为:Ca(H2PO4)2·H2O12ppm,NaHCO3 15 ppm,无水CuSO4·20 ppm,(NH4)2SO4 16 ppm,Mg SO4·7H2O 60 ppm,KCl 3 ppm,FeCl3 0.2 ppm。

(4)第六天后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记录四组锥形瓶中铜绿微囊藻的数量。

3.2 研究光照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1)分别取8个500ml 磨口锥形瓶;

(2)每个锥形瓶装入培养液250ml,并经过120℃高温对培养液进行灭菌30min。然后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种分别定量移入锥形瓶中,使用纱布封口避免杂质落入。

(3)将锥形瓶分成4组,第一组使用暗箱遮光;第二组使用暗箱遮光48h;第三组使用暗箱遮光96h,第四组不遮光。将锥形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温度为35℃,光暗比在12:12下。在实验期间内,每天随机时间摇动锥形瓶各5-6次。

(4)第六天后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记录四组锥形瓶中铜绿微囊藻的数量。

3.3 研究温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1)分别取8个500ml 磨口锥形瓶;

(2)每个锥形瓶装入培养液250ml,并经过120℃高温对培养液进行灭菌30min。然后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种分别定量移入锥形瓶中,使用纱布封口避免杂质落入。

(3)将锥形瓶分成4组,将锥形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调节温度分别为23℃、30℃、35℃和40℃。一定光照强度和光暗比12:12下。在实验期间内,每天随机

时间摇动锥形瓶各5-6次。

(4)第六天后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记录四组锥形瓶中铜绿微囊藻的数量。

3.4 研究环境pH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1)分别取8个500ml 磨口锥形瓶;

(2)每个锥形瓶装入培养液250ml,并经过120℃高温对培养液进行灭菌30min。然后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种分别定量移入锥形瓶中,使用纱布封口避免杂质落入。

(3)将锥形瓶分成4组,使用HCl和NaOH溶液调节不同组的培养液pH,使得pH分别为5、6、7和8。然后放入可调节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一定光照强度和培养温度,光暗比12:12的条件下。在实验期间内,每天随机时间摇动锥形瓶各5-6次。

(4)第六天后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记录四组锥形瓶中铜绿微囊藻的数量。

第三章结论

研究了大多数富营养化水域中,引起水华的主要藻种是铜绿微囊藻,设计实验室来研究铜绿微囊藻在不同培养基、不同光照强度、不同温度和不同pH下的培养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媛,余蕾,雷楠,赵馨.海洋单细胞藻类的培养与观察方法的优化研究——以硅藻三角褐指

藻为例[J].现代盐化工,2020,47(01):5-7+13.

[2]任舒天,邵蓬,王祎哲,周文礼,高金伟,窦勇,贾旭颖.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

应用研究进展[J].河北渔业,2019(12):50-53.

[3]陈艳,范明鋆,李杲光,李英臣,于飞,马剑敏.氮浓度对小环藻、大型溞和金鱼藻相互作用的影

响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41(12):1427-1431+1464.

[4]韩汶均,许彦婷,蒋阳杨,姚亚楠,曹学彬,姜爱莉,陈丽红,邢荣莲.氮磷比、盐度、pH对强壮硬

毛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34(06):776-784.

[5]孙凡蛟,宋凤芝,范宇成.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污水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J].农村实用技

术,2019(08):90-92.

[6]王图锦,周富春,潘瑾,刘雪莲.大型溞与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相互作用研究[J].环境污染与

防治,2019,41(07):767-771.

[7]韩菲尔,赵中华,李大鹏,张路.利用稳定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浮游藻类氮素吸收速

率特征[J].海洋与湖沼,2019,50(04):811-821.

[8]吉米拉木·加马力,古海尼沙·买买提,艾尼瓦尔·吐米尔.3种地衣体内藻类对4种重金属离子

的耐受能力及其吸附特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9,39(07):1230-1240.

[9]谢雅清,郁彬琦,靳翠丽,缪莉,周晓见.微藻规模化培养与生物能源开发[J].现代化

工,2019,39(08):27-32.

[10]陈仕光,孙洪伟.不同模拟培养条件下藻类生态差异[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

报,2019,32(03):35-41.

[11]吴文莉. 氮磷营养盐对汉江四种藻类种间竞争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2]许海,陈丹,陈洁,朱广伟,秦伯强,朱梦圆,张运林.氮磷形态与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

生长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9,39(06):2560-2567.

[13]田雅琦. 环境因素对微囊藻色素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2019.

[14]朱传雪. 巢湖水华藻类的分离及荷花的抑藻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15]代亮亮,张云,李双双,刘瑶,李根保.不同营养水平下沉水植物的抑藻效应[J].环境科学学

报,2019,39(06):1801-1807.

[16]徐雅倩,马骏,杨正健.基于实验室培养的一株铜绿微囊藻生长动力参数率定及生长数值模

拟[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34(03):267-275.

[17]赵开拓. 水体盐化对淡水藻类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取水规避藻类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2017.

[18]许珍,殷大聪,陈进,许继军.温度和光强对4种常见水华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长江

科学院院报,2017,34(06):39-44.

[19]黄睿. 环境因素对铜绿微囊藻产DBPFP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

学,2016.

[20]熊青山. 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溶藻作用的一组细菌群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铜绿微囊藻

淡水铜绿微囊藻中无机砷的释放,转化,富集的研究 引言:砷不仅是一种潜在的有毒类金属而且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类经常接触到含有这种污染物食物,水,空气和土壤。世界上,超过1.5亿都接触到含有超过国际卫生组织推荐标准10ug/L的砷。天然水中砷浓度的变化是很大的,变化范围0.5ug/L~5000ug/L。一些污染的淡水中砷的浓度高达20mg/L。水体砷污染是一个普遍的、急切的问题,它需要我们采取立刻行动来改善水质。 生物体中砷的毒性和生物富集不仅取决于砷的总量而且也取决于砷的形态。虽然自然环境中砷存在几种氧化形态,但是淡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的含氧离子比有机砷更常见。人们普遍认为,除了三价甲基化代谢产物(如:单甲基胂酸和二甲基胂酸)和含巯基的五价甲基化代谢产物(如:巯基二甲基砷酸),在哺乳动物体内,无机砷比有机砷毒性更大。水生系统内,主要的无机砷进入到微生物中,例如:浮游植物,并且进而被转化成甲基胂或者像As这样更高价态的有机砷。由于藻类具有很高的从水环境中富集砷的能力,因此他们对水环境中砷旳生物富集和生物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决定着高等生物可利用砷的形态以及他们随后的转化。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藻类对无机砷的吸收能力具有很大的不同。 在水生系统中,蓝藻细菌是最大、最重要的能够进行氧化光合作用的原核自养生物菌群之一。,正如富营养化淡水中最常见的有毒蓝藻一样,铜绿微囊藻能够形成引起其他动物中毒的水花并且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一定的风险。由于藻类的不同生长阶段砷的主要形态不同,

故砷的吸收随着藻类生长阶段不同而异。至今,关于浮游植物对砷的吸收、富集和生物转化,由于五价砷的降解以及其代谢与磷的关系的详尽研究,多数研究已经关注海洋生物,尤其是真核藻类。鲜为人知的是,淡水中有毒藻类的水花不同无机砷形态的生物转化之间的比较,特别是在由蓝藻引起的水花期间,形态转化和释放过程的比较。如果这种水被饮用,它将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它们的相关性。 因此,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砷在铜绿微囊藻中的生物转化和生物富集以及它们向不同浓度砷污染水体的释放。用生长研究来确定无机砷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对于了解砷的生物转化机制以及预测因砷污染引起的蓝藻爆发的风险,藻类和环境中砷的形态的变化是重要的指标。 结果: 藻类的生长和无机砷的毒性 无机砷对藻类(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是明确的。藻类生长的抑制率随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藻类对砷表现出极强的耐受性,对三价砷的72-h IC50值为3.582uM,五价砷72-h IC50值为133uM,这表明对于铜绿微囊藻三价砷的毒性比五价砷的毒性更强。72-h IC50比预期的环境中砷的浓度具有更高的数量级。 图表一反映了在不同浓度下,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浓度和藻类细胞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在15天的培养期内,空白组与不同浓度砷处理组叶绿素a浓度和藻类细胞密度有很大的差异。叶

藻类培养论文 牛浩

吉林化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环境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院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环境科学与工程1301 姓名:牛浩 指导老师:邹继颖 学号:1310338102

天然藻类培养和应用 (吉林,吉林,吉林化工学院,牛浩,132022) 摘要: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生物类群,它们不仅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观察藻类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藻类应用技术在国内外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藻类大量培养技术是一切的基础。本实验重点探讨藻类培养的一般步骤和前景。 关键词:藻类;材料;应用价值;培养;前景 Natural algae cul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Jilin, Jilin,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NiuHao, 131022) Abstract:the algae is a very important categories of organisms in nature, they are not on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f good material, in food, fine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uch aspects as aquaculture, algae research to observe not only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lso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Alga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en a research hot, plenty of alga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thing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general steps of algae cultivation and prospect. Keywords:algae, materials, application value, cultivation,prospects 前言:多数的单细胞藻具有生长繁殖快、环境适应力强、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可实现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的目[1]的而藻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糖类、色素等可供人类利用,加之藻类本身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繁殖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等优势使得藻类在解决资源枯竭、人口压力、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产油藻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成为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一条解决途径;藻类提供的营养物质可以有效的缓解人口和土地方面的压力;在水环境方面,藻类可以用来净化水质,治理水体污染。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用具 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瓶、培养瓶、吸管、镊子、刀、标签、记

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细菌生长繁殖之用。 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和加压的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内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蒸汽将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趋尽,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蒸汽不溢出,压力增大,沸点升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 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 2.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3.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 1.玻璃器皿的洗涤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 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 (1)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 (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塞棉花时.可用一外围拉直的曲别针、将少许棉花塞入管口内。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气而又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先将报纸裁成宽约5cm左右的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条报纸的一端,约成45℃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有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以螺旋式包扎起来。上端剩余纸条,折叠打结,准备灭菌。 (二)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1.液体培养基配制 (1)称量(假定配制1000ml培养基)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3.0g牛肉膏、10.0 g蛋白胨、5.0gNaCl放入烧杯(或1000ml刻度搪瓷杯)中.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 (2)溶化 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如约700ml),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

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之--微绿球藻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或叫眼状微绿球藻。本属还有其它几种培养作为水产动物的活饵料的。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属,四胞藻目,胶球藻科。 一、形态特 征:细胞为 球形,直径 为2—4微 米,单独或 集合,色素 体一个,淡 绿色,侧生, 仅占着周 围的一部 分,眼点圆 形,淡橘红 色。在活泼 生长的情 况下,色素 体颜色很 深,不容易 观察到眼点,在氮缺乏的培养中,色素体变淡,眼点明显。没有蛋白核。有淀粉粒1—3个,明显,侧生。细胞壁极薄,幼年细胞看不到,在分裂之前才变得明显。分裂进行时,细胞壁扩大,与细胞之间形成空隙。 二、繁殖方式:微绿球藻进行二分裂繁殖,细胞分裂成为2个子细胞,细胞分裂后,子细胞由母细胞的细胞壁裂开处脱出,子细胞附着在细胞壁上,互相连结成为一个松散的树枝状群体。 三、生态条件: 1、盐度:微绿球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盐度为4—36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并可保养在2—54的盐度范围内。江西省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技术。 2、温度:微绿球藻在10--36℃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迅速的繁殖,最适温度为25--30℃。 3、光照:在适温条件下,最适光照强度为10000勒克斯。 4、酸碱度: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PH7.5—8.5。 微绿球藻在有机质多,特别是氮肥多,氨盐丰富的水体中,生长特别繁茂。 单细胞藻类之--塔胞藻 塔胞藻(Pyramimonas sp.)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塔胞藻属。可以用于海湾扇贝幼体的饵料。 一、形态特征:单细胞,不具细胞壁,多数呈梨形、侧卵形,少数呈半球形。细胞长12—16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1.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主要功能 1)样品的管理(Sample Management) 是指样品进入实验室到分配检测项目直至完成并认可检测结果出具证书的过程。样品被登录到LIMS 后,系统将严格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有关规范对其实行管理。样品登录后,系统将自动分配一个按照一定规则命名的sample ID作为该样品在实验室中唯一的标识,并打印出条码。所有与样品有关的信息在样品登录时都将被记录下来,如送样单位付款单位接收报告单位的信息、需要出报告的日期、检测的项目及要求、样品的状态及描述、接收样品的日期部门及人员等。样品登陆后,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会自动给相关的技术小组下达工作任务,即自动分配样品。检测结果可以从仪器直接传输或者人工键盘输入,并且会有三级审核认可的过程,只有通过认可的结果才可以进行发布和产生分析证书。 2) 质量控制的管理(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LIMS 应该提供相关的功能模块为实验室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影响实验室质量的诸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严格规范实验室的标准操作流程(SOP)。为了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监测测试仪器的稳定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质控样品的数据分析,自动评价实验室总体或者个体的质量状况。通过对一定时间内样品关键质量数据的分析,预测其质量的趋势。 3) 仪器集成(Instrument Interface) 将测试仪器跟LIMS 集成,实现从测试仪器到LIMS 的自动数据传输代替测试和质量控制结果的键盘输入,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减少错误率,缩短样品在实验室中的生命周期。 4)统计报表。 提供报表软件,生成准确反应实验室需求的报表,包括统计、计算等。通过开放式数据库连接,同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5) 厂家的管理。 包括厂家基本信息、厂家意见反馈、厂家送样历史记录、厂家样品监测信息、厂家与实验室业务往来统计、费用统计和厂家信誉额度等信息。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 微型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基本上与菌类的方法相似,但还需加上光照条件,并以液体培养为主。在大量培养时,可不必考虑无菌条件。 一、目的 学习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二、药品、材料和用具 水生生物培养槽,玻璃片(面积稍大于培养槽),橡皮管,显微镜,三角烧瓶,试管,筛绢,棉塞,微吸管,凹玻片,灭菌锅,载玻片,吸管,培养皿,人工光源,木盆(或小型实验池),充二氧化碳气钢瓶,抽气泵,离心机。 土壤抽出液,青霉素,链霉素,琼脂,硝酸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过磷酸钙,硫酸镁,氯化钾,碳酸钠,三氯化铁,硅酸钠,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钙,碳酸氢钠,钼酸,氯化钠,柠檬酸铁,硫酸锰,人尿,海泥抽出液,食盐。 三、操作 生长在静水或水流缓慢河流中的藻类,培养比较容易。取到实验室后,要立刻从材料瓶中移到宽大的水生生物培养槽内。为了培养大的丝状藻,要利用宽的、不高的容器。这些容器要用玻片盖住,以防止培养物受灰尘沾污。倒入容器的水要达到容器高度的一半,或稍多些,使水面上还有充分空气。在容器边缘,要用一小块纵切橡皮管垫住,可使玻片不致紧贴容器,空气才能进入容器中。细微的藻类如团藻目、硅藻门能很好地生活于培养皿中。很多藻类如颤藻属、水绵属的若干种、轮藻属等可在实验室中保存很多年。 在迅速流动水中生长的藻如丝藻属、毛枝藻属等比较难于培养,因为它们要求经常输入氧气。在水层较高水中,在高容器中,这些藻类迅速地死亡。为了把这些藻类保存到实验时,应当把它们分成一些小部分,放在水层较薄的、宽的容器内,并须常常换水,把空气吹入水中。还可以用橡皮管把水生生物培养槽和水龙头连结起来,建立有流水的水生生物培养槽。 在水生生物培养槽中培养藻类时,应尽可能创造和保持藻类天然生存条件。把藻类培养在从采集藻类那一水域取来的水中,或其他天然水(尤其不能用自来水,因其中含很多氯气,必要的话,也须置较长时间,或加以煮开),或在水中加入混合养料,这些养料是由制造有机物质所必需的矿质盐构成。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Ampicillin (100 mg/ml) IPTG (24 mg/ml) X-Gal (20 mg/ml) LB培养基■组份浓度 100 mg/ml Ampicillin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5 g Ampicillin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 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组份浓度 24 mg/ml IPTG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1.2 g IPTG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 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组份浓度 20 mg/ml X-Gal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1 g X-Gal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 DMF(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混合溶解后, 定容至50 ml。 3.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避光保存。 ■组份浓度 1%(W/V)Tryptone,0.5%(W/V)Yeast Extract, 1%(W/V)NaCl ■配制量 1 L ■配制方法 1. 称量下列试剂,置于1 L烧杯中。 Tryptone 10 g Yeast Extract 5 g NaCl 10 g 2. 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滴加5 N NaOH(约0.2 ml),调节pH值至7.0。 4. 加去离子水将培养基定容至1 L。 5. 高温高压灭菌后,4℃保存。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的有效性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的有效性 文章内容检索重点:试验室能力管理、神鹰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TDM实验室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是天健通泰科技在神鹰TDM多年成功经验的背景下,面向标准化实验室推出的又一个具有行业领先技术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可以针对客户需求做出迅速调整的成熟软件系统。LIMS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满足ISO/IEC:17025体系的全部要求,对实验室的资源、样品、分析任务、实验结果、质量控制等进行合理有效的科学管理。LIMS管理系统可保证您实验室数据的完整性、合法性以及可追溯性;极大地减少了实验室管理的人工成本,使得错综复杂的流程管理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神鹰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是基于用户的硬件平台,选择标准的微软系统平台,可在局域网内win 10/8/7/2000/XP等中文平台上稳定运行。利用先进的可视化开发工具,采用成熟与流行技术相结合的开发方式,完成具有良好用户界面,易学易用,维护方便,方式灵活的LIMS管理软件,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类分析测试和数据的采集、加工和存贮,实现全实验室、全业务的计算机化管理、实现客户实验室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联网运行,帮助客户改变以前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实现检测业务流程和资源(包括检测数据、人员、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试剂材料、技术和质量文件、检测经费等)的计算机化管理,为实验室提供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方法。使客户实验室对社会开展的分析测试等服务的数据处理、数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一、实验室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1、改进质量管理手段 1.1提高分析数据的综合利用率 1.2提高分析数据的时效性 1.3挖掘分析数据的潜在价值 2、规范实验室内部管理在实验室内部,根据实验室业务及质量管理流程,实现样品登记申请、样品登记、任务分配、分析数据的快速采集,审核、处理、统计、查询,直至报表自动生成,最后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桌面用户。将人员、仪器、试剂、方法、环境、文件等影响分析数据的质量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内部管理体系遵循ISO9000及实验室评审国际标准ISO/IEC 17025,全面提升实验室的分析水平和规范化管理。LIMS系统的建立也为企业实验室进行标准化认证创造条件。 3、实现质量数据大范围共享LIMS系统的主要管理对象是实验室,它既是实验室的信息集成,又支持企业其它管理系统对质量数据的快速访问. 只要有相应的访问权限,LIMS终端用户可以选择浏览数据。通过样品链,在同一个界面中完成对分析数据的浏览。

藻类的培养

一、藻种的两种培养类型 一般藻种的培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期保存所需要的培养方法,一种是以实验为目的,短期内保藏藻种的培养方法。 长期培养最主要的问题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培养基,可以在3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培养藻种。最适合长期培养藻种的培养基是agar(固体琼脂培养基),但是使用agar有一个弊端,即培养物保持无菌的问题;我们可以加一层蒸馏水(咸水的藻类可以加灭菌过人工的海水)在agar上,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在长期保种的过程中减少agar水分和营养的流失。长期保种使用的培养基,不要选择营养过于丰富的,因为多数的藻,尤其是丝状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生长,会发生形态结构上的变化,如果要做生理生态方面研究,实验材料的形态结构是不能异常的。 适合长期保种的贫营养的培养基有这些:Bold’s基础培养基,以及该培养基加上蛋白胨或者琼脂制成的agar,适合长期培养绿藻;Allen及其改良后的配方可以长期培养一般常见的蓝藻和绿藻;土水培养基和它的一个改良的系列也实用培养多数藻种。对于我库提供的藻种,由于藻种长期习惯的原因,建议使用我们提供的原配方来培养,在长期培养的时候,可以适当稀释原培养基,在藻种培养过程中,生长速率会变慢,可以保持其形态结构不变。 另外,长期培养的时候,除了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还可以降低温度5~8C(降温的过程最好能循序渐进,突然改变环境温度,可能会导致藻种不适应而死亡)。光照强度可以减小为原先的一半。在实验之前3到4周,将长期培养的藻种接种到我们提供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必须灭菌),按照我们给予的培养条件培养,在实验前6天左右,再次接种。 短期培养则可以直接按照我们提供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由于试验的需要,常常要求在短期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培养物,我们可以采用通气培养和摇床培养。通气培养可以通CO2或洁净的空气,视培养物的多少来决定通气泵的大小,在通气的硅胶管中设置一个缓冲瓶,塞上灭菌后的脱脂棉,帮助净化空气,如果对通气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在通气管中加上一层滤膜。使用摇床培养,需要注意藻种的生理周期。 二、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 1、培养基的选择 ①BG11是我库培养蓝藻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除了极少部分蓝藻,大部分都使用BG11。按照我们给的配方配制好后 高压灭菌,BG11经常会产生絮状沉淀。这是因为其中有Ca+和CO32???-,我们可以在灭菌后再超净台上用灭菌过的注射器来加两者之中的另外一种。通常我们建议将氯化钙的母液单独灭菌后在无菌室保存,在配置好BG11的工作液并灭菌之后,在超净台上用注射器将氯华钙加入。 ②SE是我库用来培养常见的绿藻所使用的培养基。一般来说,如果配制了母液,用母液来配培养基,灭菌后是不会产生 沉淀的。配置的时候注意先将所需要的蒸馏水准备好,将需要的药品逐个加入,等到一种药品充分溶解之后再加入第二种。 另外,土水在蒸馏过滤后,是不需要灭菌的,因为高压灭菌的过程会让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损失。 ③水是培养基成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配培养基,可以取蒸馏水、自来水、去离子水,也可以取藻种采集地的水。使

绿藻栅藻培养

绿藻栅藻培养 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用藻类这一资源解决人类食物和动物饵料的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藻类可直接或间接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 1 藻类的培养方式 藻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 1.1密闭式培养 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混入培养物中。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所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这种培养方式,成本高,好控制,产量亦稳定。 1.2开放式培养 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中。方法设备较简便,可进行小量或大面积的培养。该法培养物中易发生敌害生物污染,但成本低,使用较普遍,也是今后藻类培养所应采取的方式。开放式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1) 开放循环培养:其特点式培养液借助循环水泵而不断循环流动。培养物能循环,就可省却搅拌工作。 (2) 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和空气到培养液中;同时也起搅拌作用。此法在大面积培养中使用较普遍。优点是设备简单,无需动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气设备。 (3) 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使培

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该方式设备复杂,但效果较好。 2 藻种的分离 为了要进行某种藻类的科学研究活大量培养,有必要把某种藻类与其他生物分离。分离培养藻种,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单种培养,即藻类虽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另一为纯培养,即不仅藻类只有一种,亦无其它任何生物。纯培养比较困难,一般的分离培养往往只能做到单种培养。 主要根据培养的目的要求,及某一种类的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2.1 离心法 将混合液用离心机离心,水中不同藻体及细菌就以不同的速度下沉,因此得以分开。这样将不同时间下从导管底的藻体取出,经镜检选定某种藻类最多的沉积物,再加清水,继续离心,如此反复就可得到比较单纯的藻体,在接种相应培养液中培养。该法可消除细菌,并增加纯粹分离的可能性,至少可作为藻种平板培养的准备工作。另外,在水液中藻体含量较少时,可用此法集中藻体。但此法不能做到使不同藻类完全分离。 2.2 稀释法 该方法用已消毒试管5只,在第一管盛蒸馏水10mL,第2~5管都装5mL,用高压蒸汽消毒,待冷却后,第1管用滴管滴入混合藻液1~2滴,充分振荡,使均匀稀释。每次用消毒吸管,从第1管中吸取5mL滴入第二管中如前振荡,使均匀稀释。以后依次同样滴入第3~5 管,并都充分均匀稀释。然后把五个已盛又消毒的琼胶培养基培养皿,加热使之溶解,待冷却而尚未凝固时,分别滴入五个试管的藻液各一滴,用力振荡,使藻液充分混乳培养基中。待冷凝后,把五个培养皿放在受着漫射光窗口,一直到出现藻群时为止,在20℃左右时,约10天即出现藻群。用消过毒的白金丝取些藻群,进行琼胶固体培养基的不通气培养。此过程反复多次,直至得到完全分离的纯藻种群为止。此法稀释要使用较多容器分组培养,比较麻烦,但较易成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解决方案教学内容

康师傅检验信息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2010-04-06 康师傅软件股份公司

一、 产品概述 康师傅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是将实验室的分析仪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以实验室为核心的整体环境的全面管理,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医学检验服务。它集样本管理、资源管理、流程管理、网络管理、数据管理(采集,传输,处理,输出,发布) 、报表管理等诸多模块为一体,组成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验室管理规范的综合管理和检测质量监控体系,既能满足实验室日常管理要求,又保证各种实验分析数据的严格管理和控制。 系统应支持条形码管理,具有医嘱和检验仪器双向自动传输功能。检验仪器应通过终端服务器的方式直接接入HIS 系统的主干网络。 二、 仪器连接 SYSMEX UF-100 SYSMEX UF-50 桂林优利特-300 桂林优利特-100 迪瑞H-300 罗氏MODULAR P+P 分析仪 电解质分析仪AVL-988-3 贝克曼LX-20 SYSTEM KX21 SYSMEX 9000/RAM-1 贝克曼库尔特 ACL-200 贝克曼库尔特 ACL-9000 SYSMEX 1800I 雷勃MK-3 罗氏E170 罗氏Light Cycle 中佳放免分析仪精子分析仪普利生NA6 细菌鉴定仪HX-21

三、检验流程 四、集团化医院网络布局 医院一医院二医院三需求说明: 1)医生根据登陆的医院科室申请检验医嘱 2)样本采样可以实行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

集中采样:系统中所有标本可以进行集中采样,然后根据执行科室进行标本分拣,将标本送到各自医院对应的检验科室 分散采样:用户根据登录医院查询对应医院的标本进行采样后,送到对应的检验科室 3)各检验科室收到标本后,进行标本接收上机 4)标本完成检验后,完成采集结果和报告审核,同时报告可以在各自医院的医生工作站进行浏览和打印 五、产品特点 ?使用高性能的数据库平台 ?使用专业的数据采集器(终端服务器)连接检验分析仪器 ?实现样本全程状态监控和周转时间(TAT)管理 ?使用条码管理,实现双向通讯和标本管理 ?符合临床实验室管理系统标准和管理规范 ?提供专业规范的检验报告和个性化报告定制服务 ?提供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支持ASTM,HL7, SNOMED,NCCL等医疗行业相关标准 ?支持报告以Web,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多种形式进行访问和发布 ?提供丰富的查询和统计功能 六、产品功能 1检验申请 1.1 医生或护士可在临床工作站录入检验医嘱形成检验申请单; 1.2 技师可在标本登记中录入检验申请单; 1.3 自动根据录入的医嘱取得标本类型,医嘱数量和容器类型; 1.4 可以接受来自外部系统的检验申请; 1.5 支持打印多种形式的检验申请单。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

微藻的实验室培养 学生:林晓生学号:2120180414导师:杨缜教授 一、藻类的概述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色素的颜色划分,藻可分为3类:绿藻、褐藻和红藻。 由于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受到重视。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二、微藻的营养模式和生长模式 (二)、微藻的生长模式 藻类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出现一定的起伏,这种生长模式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死亡期)。

三、培养按培养的场所分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 1)按培养基的形态分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按培养的纯度分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3)按藻液的流动情况分静止培养和循环流动水培养 4)按气体交换情况分充气培养和不充气培养 5)按藻液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6)按培养规模和目的分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方式 简单介绍其中的四种方式: (1)纯培养和单种培养 纯培养(axenic culture):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纯培养操作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台等设备,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均须彻底灭菌。培养成功率很高,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single-species culture):指区别于纯培养的不排除细菌存在的培养(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以是非生产性的) (2)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 封闭式培养(closed culture):指把培养液密封在透明的容器中,与外界空气隔离,暴露在阳光中,CO2完全采用人工供给的方法。各种反应器等 开放式培养:指把藻类培养在开敞容器中,如广口玻璃瓶、水族箱、玻璃钢水槽、水泥池等。 (3)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封闭式塑料薄膜袋培养,方法简单,成本低、培养的藻细胞密度大,不易污染且生产周期短,效果很好。

常见微囊藻大小

滇池常见微囊藻属种类的分类检索表 1. 细胞直径多数小于3.5 μm。 2. 细胞直径为 2.0– 3.5 μm; 群体紧密结实, 边缘平滑; 胶被不密贴群体细胞边缘…………………………………………………………………………………………………………坚实微囊藻M. firma 2. 细胞直径为 1.7– 3.3 μm; 群体疏松, 海绵状, 边缘不规则; 胶被密贴群体细胞边缘………………… ……………………………………………………………………………鱼害微囊藻M. ichthyoblabe 1. 细胞直径多数大于3.5 μm。 3. 群体中空; 胶被明显、边界清晰、坚固、有折光; 细胞较大, 直径 4.5–8.1 μm, 沿胶被单层排列, 有 时也充满胶被……………………………………………………………惠氏微囊藻M. wesenbergii 3. 群体胶被可见、边界模糊、坚固、无折光。 4. 群体常由亚单位组成。 5. 亚单位立方形, 有独立的胶被; 群体细胞的数量一般为4的倍数…………………………………………………………………………………………………………绿色微囊藻M. viridis 5. 亚单位球形或近球形, 外层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6. 排列较紧密, 呈放射状……………………………………………放射微囊藻M. botrys 6. 排列不紧密, 少数细胞散离群体………………………………挪氏微囊藻M. novacekii 4. 群体没有亚单位, 群体内细胞聚集在一个共同的胶被。 7. 群体不形成穿孔, 不分枝。 8. 群体椭圆形或不规则, 细胞排列紧密; 胶被密贴细胞群体边缘…………………………… ……………………………………………………………………水华微囊藻M. flos-aquae 8. 群体球形; 细胞排列稀疏, 间距远大于细胞直径, 细胞直径2.5–6.0 μm; 胶被离细胞边缘远, 达5 μm以上……………………………………………………史密斯微囊藻M. smithii 7. 群体成熟常穿孔, 甚至形成网格状或树枝状。 9. 群体不定形, 呈球状、椭圆形或树枝状等, 细胞分布均匀…………………………………………………………………铜绿微囊藻M. aeruginosa 9. 群体细长, 呈带状, 藻体有间隔收缢, 细胞分布不均匀, 在收缢处细胞密度较低……… …………………………………………………………假丝微囊藻M. pseudofilamentosa

藻种培养

藻种培养 一般来说藻种的培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期保存所需要的培养方法,一种是以实验为目的,短期内保藏藻种的培养方法。 长期培养最主要的问题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培养基,可以在3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培养藻种。最适合长期培养藻种的培养基是agar(固体琼脂培养基),但是使用agar有一个弊端,即培养物保持无菌的问题;我们可以加一层蒸馏水(咸水的藻类可以加灭菌过人工的海水)在agar上,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在长期保种的过程中减少agar水分和营养的流失。长期保种使用的培养基,不要选择营养过于丰富的,因为多数的藻,尤其是丝状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生长,会发生形态结构上的变化,如果要做生理生态方面研究,实验材料的形态结构是不能异常的。 适合长期保种的贫营养的培养基有这些:Bold’s基础培养基,以及该培养基加上蛋白胨或者琼脂制成的a gar,适合长期培养绿藻;Allen及其改良后的配方可以长期培养一般常见的蓝藻和绿藻;土水培养基和它的一个改良的系列也实用培养多数藻种。对于我库提供的藻种,由于藻种长期习惯的原因,建议使用我们提供的原配方来培养,在长期培养的时候,可以适当稀释原培养基,在藻种培养过程中,生长速率会变慢,可以保持其形态结构不变。 另外,长期培养的时候,除了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还可以降低温度5~8 C(降温的过程最好能循序渐进,突然改变环境温度,可能会导致藻种不适应而死亡)。光照强度可以减小为原先的一半。在实验之前3到4周,将长期培养的藻种接种到我们提供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必须灭菌),按照我们给予的培养条件培养,在实验前6天左右,再次接种。 短期培养则可以直接按照我们提供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由于试验的需要,常常要求在短期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培养物,我们可以采用通气培养和摇床培养。通气培养可以通CO2或洁净的空气,视培养物的多少来决定通气泵的大小,在通气的硅胶管中设置一个缓冲瓶,塞上灭菌后的脱脂棉,帮助净化空气,如果对通气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在通气管中加上一层滤膜。使用摇床培养,需要注意藻种的生理周期。 二、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 1、培养基的选择 ① BG11是我库培养蓝藻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除了极少部分蓝藻,大部分都使用BG11。按照我们给的配方配制好后高压灭菌,BG11经常会产生絮状沉淀。这是因为其中有Ca+和CO32???-,我们可以在灭菌后再超净台上用灭菌过的注射器来加两者之中的另外一种。通常我们建议将氯化钙的母液单独灭菌后在无菌室保存,在配置好BG11的工作液并灭菌之后,在超净台上用注射器将氯华钙加入。 ② SE是我库用来培养常见的绿藻所使用的培养基。一般来说,如果配制了母液,用母液来配培养基,灭菌后是不会产生沉淀的。配置的时候注意先将所需要的蒸馏水准备好,将需要的药品逐个加入,等到一种药品充分溶解之后再加入第二种。另外,土水在蒸馏过滤后,是不需要灭菌的,因为高压灭菌的过程会让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损失。 ③水是培养基成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配培养基,可以取蒸馏水、自来水、去离子水,也可以取藻种采集地的水。使用经过处理的水,如双蒸水、去离子水,有时候并不合适培养,因为仪器在处理过程中会带入微量的有毒物质。采集藻种采集地的水来培养是最理想的,但是需要经过一些处理,处理的手段和过程要尽可能保持其营养成分不变。如果是咸水或者海水的藻类采集地采集的水,应将其置于5 C的黑暗中,保持6个月。如果是泉水或者湖水等淡水的水源,水样置于20 C的室温,立即通过活性炭方法处理:每升水加2g活性炭,搅拌一小时后,过滤,并重复此过程3~4次。 ④咸水和微咸水的藻类需要的人工咸水的合成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蒸馏;还有一些水华蓝藻难以培养,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野外生长时,通常底泥提供的营养元素可以溶在水中,但是在实验室培养,经过高压灭菌,很多营养都损失了。所以我们建议不用高压灭菌法,使用巴斯德(pasteur)灭菌方法:加热到73~78 C,保持15~20分钟,间隔24小时灭菌一次,一共三次。 2、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五、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Ampicillin(氨卡青霉素)(100 mg/ml) 组份浓度100 mg/ml Ampicillin 配制量50 ml 配制方法 1.称量5 g Ampicillin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用0.22 μm过滤膜过滤除菌。 4.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24 mg/ml) 组份浓度24 mg/mL IPTG 配制量50 mL 配制方法 1.称1.2 g IPTG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用0 22 μm过滤膜过滤除菌。 4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X-Gal (20 mg/ml) 组份浓度20 mg/ml X-Gal 配制量50 ml 配制方法 1.称量l g X-Gal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加入40 ml DMF(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小份分装(1 ml/份)后,-20℃避光保存。 LB培养基 组份浓度1%(W/V)Tryptone(胰蛋白胨),0.5%(W/V)Yeast Extract(酵母提取物),1%(W/V)NaCl 配制量 1 L 配制方法 1.称取下列试剂,置于l L烧杯中。 Tryptone 10 g Yeast Extract 5 g NaCl 10 g 2.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滴加5 N NaOH(约0.2 m1),调节pH值至7.0。 4.加去离子水将培养基定容至1 L。 5高温高压灭菌后,4。C保存。 LB/Amp培养基 组份浓度 1%(W/V) Tryptone 0.5%(W/V) Yeast Extract 1%(W/V) NaCl 0.1 mg/ml Ampicillin

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摘要: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YSTs,MCs)为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从毒理学、环境科学、生物学及化学等方面对MCs 巳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本文综述了MCs 的具体的概念、对生物的影响,并对关于MCs 在产生机理、分离检测方法和水理过程中的去除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水华,毒素,藻类植物 1. 前言 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氧化使水华(Water bloom)发生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多数淡水湖泊中形成水花的优势藻种,主要为有毒的蓝藻,这些毒藻可产生具有明显肝毒性的肽类物质,称为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YST)。近年来,由于饮用藻毒素污染的水体,而导致家禽、野生动物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频繁发生,藻类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国的一些饮用水水源也已受到了有毒藻类的严重污染。本文就微囊藻毒素对生物危害、采集、检测及去除微囊藻的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着重在于微囊藻毒素的产生与环境的关系的介绍。 2. 微囊藻毒素(MCYST) 2.1 微囊藻毒素 淡水藻类中,毒性最强、污染最广、最严重的是蓝藻门。目前已肯定的有毒藻类有铜锈微囊藻、水华鱼腥藻、水华束丝藻、阿氏颤藻、泡沫节球藻及念珠藻等。这些藻类不只产生一种毒素,如环境发生变化,一种藻类可产生几种毒素。它是一种肝毒素,这种毒素是肝癌的强烈致癌剂[1]。虽然在1878 年Francis就最早报道了泡沫节球藻会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但人们对藻类分子结构的认识还不满40 年。1959 年Bishop首次分离出藻毒素后,不断有相关报道发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芬兰等lO多个国家都曾报道了其湖泊、水库中有毒水华的形成,并分离出有毒藻株[2]。我国的东湖、巢湖、太湖、滇池、淀山湖、黄浦江等饮用水水源及各种湖泊在夏秋季节藻类水华严重,每年长达7—8 个月,而天然水体蓝藻水华80%是产毒的[3]。从加拿大、日本、芬兰、美国、中国等地对湖水、河水、水库水、井水及自来水等水样的检测结果看,有的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检出率高达60%一87%,源水中微囊藻毒素浓度从130ng/ml一2ug/ml不等,经加氯处理后的浓度也有0.09—0.6ug/L不等[4]。由此可见淡水水源受到微囊藻毒素污染的严重状况。 2.2 微囊藻毒素对生物的影响 MCYSTs主要以肝脏为靶器官[5-6]。动物经灌喂或腹腔注射后,破坏细胞内的蛋白磷酸化平衡,改变多种酶活性,引起肝脏病变,造成一系列的生理紊乱。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虚弱、呼吸沉重、皮肤变白、呕吐、腹泻、毛立和嗜睡等。Mcelhiney等[7]发现MC—LR的存在可对茄属植物(Solanum)的生长和豆类植物(Phaseolus vulgaris)根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Singh等[8]研究了MC对藻类、微生物和真菌生长的效应,发现在初始50 mg/L的MC可完全抑制灰色念珠藻和鱼腥藻的生长并使藻细胞溶解,观察到了MC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光合作用的不良影响,同时推断出铜绿微囊藻通过MC的杀藻作用是保持其在自然条件下保持为优势藻种的重要原因。 2.3 微囊藻毒素的结构 Louw认为,微囊藻毒素是一种具有强烈慢性肝脏中毒特征的生物碱。Hughes等(1958)发现并分离得到铜绿微囊藻NRC-1 有毒品系。Bishop等(1959)对铜绿微囊藻NRC-1 品系的毒性作全面研究,发现这种微囊藻毒素是由7 种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环状多肽,为单环结构:D-丙氨酸-L-X-赤-β-甲基-D-异谷氨酸-Mdha。其中Mdha是一种特殊氨基酸;Adda为3-氨基-9-甲氧基-2,6,8-三甲基-10-苯-4,6-二烯酸;X和Y为两种可变L氨基酸(图1)[9] 。目前已鉴定约有65 个微囊藻毒素变式,其中多数毒性较高,如MCYST-LR、MCYST-RR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