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A.燃料...

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A.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

B.硫酸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废气

D.燃烧含硫的燃料

【答案】分析:酸雨主要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罪魁祸首是煤、石油大量燃烧生成的酸性气体,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生成碳酸,但酸性较弱,因此不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硫酸厂排放的含硫的废气能形成酸雨,但不是大量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C、汽车排出的废气中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也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D、燃烧含硫的燃料如煤等,会生成硫的氧化物溶于水后导致形成酸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形成酸雨的原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含有酸性物质的降水,其形成与气候,地理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酸雨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酸雨形成的原因 1. 燃烧化石燃料:许多工业活动和能源利用都依赖于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使降水变得酸性。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工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形成酸雨。

3. 交通运输:汽车和船只燃烧的燃料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加剧了酸雨的形成。特别是在交通拥堵的地区,排放物更加密集,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1. 水源污染:酸雨使得水体变得酸性,降低了水质。当酸雨落入河流、湖泊和水库时,会改变水体的pH值,对水中生物造成伤害。许多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对酸性环境敏感,酸雨的存在对水生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2. 土壤退化:酸雨的酸性成分可以腐蚀土壤中的有机质,降低土壤的肥力。当土壤变得酸性时,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酸雨还会释放出土壤中的铝等有毒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3. 建筑物腐蚀:酸性的降水会腐蚀建筑物和雕塑等文化遗产。与石材和金属反应后,酸雨会加速建筑物的腐蚀和破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措施 1. 环保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工业和交通污 染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环保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同时,要加强对能源产业的管控,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化石燃料 的使用量。 2. 排放净化技术的应用:工业和交通领域应该采用先进的废气 处理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例如,采用烟气脱 硫和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技术,有效减少废气中 的污染物含量。 3.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酸雨问题是跨国性的,需要各国加强 合作,共同应对。各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分享处理酸雨的经验 和技术,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总结: 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燃烧化石燃料、工业排放和交通运输。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源污染、土壤退化和建筑物腐蚀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酸性沉降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导致酸雨形成因素有很多,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酸雨形成的因素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的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就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敦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最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还有少量灰尘。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随着浮沉一起降落到地面,这叫做干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沉降。干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成片死亡。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 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换条件。一般说来,某地SO2污染越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温岭联树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温岭联树中学高二化学上 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很大,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B.酸雨既能腐蚀建筑物也能破坏农作物 C.煅烧石灰石产生的C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D.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的煤作燃料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参考答案: C 考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热点问题. 分析:A.工厂化石燃料燃烧的废气和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B.酸雨具有酸性,能腐蚀建筑物和破坏农作物; C.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D.用不含硫的物质代替含硫的煤作燃料能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解答:A.汽车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所以汽车尾气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故A正确; B.酸雨具有酸性,能腐蚀碳酸盐、硅酸盐建造的建筑物,能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故B正确; C.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C 错误;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含硫元素,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的煤作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故D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难度不大,知道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正常的雨水的pH也不是7而是5.6,为易错点.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 B.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 C.苯与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结构片段为的高聚物,其单体是甲醛和苯酚 参考答案: C 略 3. 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引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H2(g)+I2(g)2HI(g),把容积缩小一 倍 参考答案: A 略 4. 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问题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六 酸雨(含答案)

专题六酸雨 1.下图为北冰洋沿岸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 ) ①河运发达 ②冰川地貌广布 ③河流终年不冻 ④可能观测到极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该地区酸雨影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本地区工业生产发达 B.冬季居民的燃煤取暖 C.盛行风带来污染气体 D.交通运输的排放量大 2.读下面我国平均降水pH值分布图,完成下题。 (1)雨是一种环境污染事件,它反映的是( ) A.大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2)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的原因主要有( )

①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 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③ 多云雾,易形成酸雨 ④ 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② ③ ④ D.① ③ ④ 3.20世纪50年代以后,地球上相继出现了三大酸雨区,其中,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世界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之一。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危害极大。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环境问题,可能由酸雨直接引发的是( )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南极企鹅患白内障 C.水土流失 D.森林大面积枯萎死亡 (2)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促进酸雨防治的是( ) A.使用低硫燃料 B.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C.减少使用氟氯烃化合物作为制冷剂 D.安装烟道脱氮技术 (3)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C.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 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4.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环境问题依次为( ) A.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 C.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 D.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2)由图中③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是( ) A.大气污染 B.腐蚀建筑物 C.皮肤癌高发 D.海平面上升 (3)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中人教版选修1检测: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大气污染的危害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一课时大气污染的危害 基础巩固 1硫酸型“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汽车排出大量的尾气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解析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中燃煤产生的SO2最为主要;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答案B 2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解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导致酸雨,氮的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也会引起光化学烟雾,所以A、B、C均错误;CO易导致人体中毒,D正确。 答案D 3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光化学烟雾 D.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A 4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空洞和温室效应。 (1)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硫化氢 (2)臭氧层易被破坏的原因是。 A.臭氧氧化性强,不稳定 B.臭氧还原性强,不稳定 C.臭氧被紫外线破坏 D.臭氧与氢气合成雨水 (3)目前地球气温普遍上升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CO2能放出能量,使大气层中空气的温度升高 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CO2可促进光合作用 C.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 D.CO2可减少太阳光反射到宇宙中的红外线 解析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4和HNO3,我国酸雨中H2SO4含量更高。酸雨的形成是大量燃烧含硫物质和大量排放汽车尾气所致。 2SO2+O2+2H2O2H2SO4 4NO+3O2+2H2O4HNO3 氮氧化物、氟氯代烷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温室效应是空气中的CO2等物质增多造成的。CO2等温室气体可吸收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使热量留在大气中,从而使地球表面升温。 答案(1)A(2)A(3)D 能力提升 1(2017广州南沙区月考)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层保护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其主要作用是 () A.消毒 B.漂白 C.保温 D.吸收紫外线 答案D 2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这是因为() A.古建筑腐蚀是可逆过程,前几百年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近几十年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近几十年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酸雨,加速了古建筑腐蚀 C.近几十年来参观的人数急剧增多,加速了古建筑腐蚀 D.近几十年来温室效应加剧,加速了古建筑的风化 解析古建筑的腐蚀主要是由于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与SO2和NO x有关,近几十年工业发展加速,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形成酸雨,加速了腐蚀。 答案B 3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5.2.4 酸雨及其防治(基础练)高一化学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5.2.4酸雨及其防治 一、单选题 1.(2021·安徽铜陵一中高一期中)2016年1月1日起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这将对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产生重要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B.对矿物燃料进行脱硫脱硝可有效防治酸雨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大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答案】B 【解析】“温室效应”主要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酸雨”的形成与氮氧化合物有关,A错误;矿物燃烧时会产生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能够污染环境,对矿物燃料进行脱硫脱硝,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效防治酸雨,B正确;pH 小于5.6的酸性降水通常称为酸雨,C错误;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浓度越大,表明空气污染越严重,D错误;正确选项B。 2.(2020·北京高三期末)酸雨形成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B.酸雨会使土壤、湖泊酸化 C.酸雨形成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防治酸雨 【答案】C 【分析】【详解】 A.汽车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所以汽车尾气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A正确; B.酸雨具有酸性,能腐蚀碳酸盐、硅酸盐建造的建筑物,能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落入土壤、湖泊使土壤、湖泊酸化,B正确; C.SO2氧化为硫酸、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酸雨形成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煤燃烧产物中含二氧化硫,加入石灰石后将S元素转化为硫酸钙,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则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起到防治酸雨的作用,D正确;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硫与环境保护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

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双基巩固学考突破 1.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下列关于二氧化硫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无色 B.无味 C.易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的大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2.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其中亚硫酸中硫元素(S)的化合价为( )。 A.+2价 B.-2价 C.+4价 D. +6价 答案:C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亚硫酸中氢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1价和-2价,所以硫的化合价是+4价。 3.如图是硫在自然界的循环,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硫可能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 B.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三氧化硫进入大气 C.化石燃料中的硫来自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 D.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可能是雾霾的成因之一 答案:B 解析:大气中的硫元素主要以SO2的形式存在,所以会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化石燃料中硫的来源主要是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可以形成雾霾。 4.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 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 C.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均被氧化

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A 解析: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等在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作用下缓慢转化成植物R1—S—R2,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故A正确;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有含硫的有机物,不全是无机物,故B错误;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将硫酸盐、亚硫酸盐中的硫还原成R1-S-R2,硫循环中硫元素有时被氧化,有时被还原,故C错误;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排放,但生成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故D错误。 5.近几年,“PM2.5”一词备受关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 μm的颗粒物,由于它粒径很小,所以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B.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燃烧树叶、秸秆和燃放烟花、爆竹都会产生PM2.5 D.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答案:A 解析:A项,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而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所以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相差很大,错误。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2属于大气污染物 B .酸雨是pH 小于7的雨水 C .CO 2、NO 2或SO 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大气中CO 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解析:选D SO 2及氮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而CO 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CO 2无毒,不属于大气污染物;酸雨是pH 小于5.6的降水。 2.(福建高考)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CO 2、CH 4、N 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 .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 .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 .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解析:选A N 2不属于温室气体,A 项错误;清洁能源使用中不会产生SO 2、NO x 等气体,B 项正确;可燃冰是一种能源,D 项正确。 3.近年来,建筑装潢材料进入家庭,调查发现经过装修的居室中由装潢材料缓慢释放出来的化学污染物浓度过高,影响健康。这些污染物中最常见的是( ) A .CO B .SO 2 C .甲醛、甲苯等有机物蒸气 D .臭氧 解析:选C 各种树脂、油漆、乳胶、涂料、黏合剂等大量释放出甲醛。装修中使用的各种溶剂、黏合剂可造成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4.人们从自然界的石英沙中制取粗硅的反应是( ) A .SiO 2+2CO=====高温 Si +2CO 2 B .Si +O 2=====△SiO 2 C .SiO 2+2H 2=====高温Si +2H 2O D .SiO 2+2C=====高温Si +2CO ↑ 解析:选D 焦炭和石英沙(主要成分为SiO 2) 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得粗硅,D 正确。 5.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 .森林乱伐,破坏生态平衡 B .工业上大量含S 燃料燃烧

垃圾分类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垃圾分类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1.【判断】在全国各地发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都可以拨打12369免费电话,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投诉。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判断】长期饮用含氟低的水可造成地方性氟中毒。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3.【判断】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4.【判断】“六?五”环境日只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纪念日。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判断】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垃圾采用填埋、堆肥处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堆肥对土壤的负影响也较大,大部分垃圾填埋场也已

处在即将填满而要重新选择填埋场地的情况,由于土地紧缺和环境的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就显得迫切。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6.【判断】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目的是将垃圾掩埋起来,使其与地下水隔开,保持干燥且不与空气接触。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7.【判断】现在国内的层燃炉排形式的焚烧锅炉都比较成熟,均能彻底焚烧生活垃圾,焚烧后的残渣类似泥土。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8.【判断】堆肥技术的缺点是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9.【判断】生活垃圾堆肥化技术在我国城市发展空间有局限,主要的是技术的因素。

B、错误 正确答案:B 10.【判断】生活垃圾的类别一般有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千垃圾。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1.【判断】垃圾收集方式中的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的原理是指通过预先铺设好的管道系统,利用负压技术将生活垃圾抽送至中央垃圾收集站,再由压缩车运送至垃圾处置场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2.【判断】我国目前主要大中型城市的垃圾由环卫部门工人收集后,送往指定的中转站,均采用焚烧的方法进行处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3.【判断】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过程共分三个阶段:垃圾系统收集阶段、垃圾预处理阶段、垃圾最终末端处理。 A、正确

初三上册化学环境污染的防治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环境污染的防治试题及答案 在期末的时候,对于初三化学在期末复习要怎样做练习呢?还很困惑的话,那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环境污染的防治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三上册化学环境污染的防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 ) A.CO2 B.SO2 C.CO D.PM10、PM2.5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造成大气污染的来源有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CO2暂时没有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A正确; B、S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之一,计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B错误; C、CO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之一,计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C错误; D、PM10、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的范围,计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是解答此题的基础和关键,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 2.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下列标志属于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 B、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 C、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 D、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 【解答】解: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放易燃物,所以错误. 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带火种,所以错误. 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吸烟,所以错误. 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实验室中很多图标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要认真对待,要了解并熟记其含义. 3.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及环境保护,下列垃圾分类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垃圾废旧塑料瓶废易拉罐废荧光灯管枯枝落叶 垃圾 分类 可回收物 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可堆肥垃圾 A.A B.B C.C D.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分析】根据被回收的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结合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废旧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故该垃圾分类正确. B、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故该垃圾分类错误.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4.1.1大气污染的危害 含答案

第一课时大气污染的危害 1.“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北京空气质量指标中指出,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一组主要污染物是() A.CO2、N2、O2 B.SO2、NO2、可吸入颗粒物 C.CO2、O2、SO2 D.NO2、N2、可吸入颗粒物 解析:A项中CO2、N2、O2都不是污染性气体;B项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C项中CO2、O2不是污染性气体;D项中N2不是污染性气体。 答案:B 2.设立酸雨监测点,可以了解酸雨的发生时间、危害程度,以及对水源水质造成的影响等情况。关于空气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大气主要污染物 B.正常雨水的pH等于7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 D.秸秆焚烧总体来说对庄稼是有益的,值得提倡 解析: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A选项错误;正常雨水中因为溶有二氧化碳而显酸性,pH为5.6,B选项错误;二氧化硫可以形成硫酸型酸雨,二氧化氮可以形成硝酸型酸雨,C选项正确;秸秆焚烧不但引起空气污染,还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且容易引起火灾,必须禁止,D选项错误。 答案:C 3.分析南极上空臭氧总量变化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臭氧层被破坏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地表热带范围扩大 B.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大量氟氯代烷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 C.臭氧层破坏主要集中在寒冷的冬季,臭氧含量低于300 DU即可认为形成了空洞 D.臭氧层空洞,将会造成温室效应 解析:形成臭氧空洞后,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含量将会增高,但并不会使热带范围增大,A项错误;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氟氯代烷的释放,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臭氧层空洞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但臭氧层空洞的含量低于200 DU才是形成空洞的水平,C项错误;臭氧层空洞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D项错误。 答案:B 4.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剧增,要想减缓这一现象的发生,最理想的燃料是() A.天然气 B.氢气 C.无烟煤 D.汽油 解析:氢气燃烧只生成水。 答案:B 5.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民用上大量燃烧含硫的化石燃料 B.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高一化学化学与生活试题

高一化学化学与生活试题 1.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明矾常作为消毒剂 B.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而碳酸钠可作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D.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钽、铌、锆等 【答案】D 【解析】明矾常用作是净水剂,不能作为消毒剂,A不正确;碳酸氢钠可作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不是碳酸钠,B不正确;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C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正误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学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了解熟悉程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选修)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鉴别真假羊毛衫的方法是先取样,再;在净水过程中氯气的作用 是,a_氨基乙酸的结构简式为。 (2)了解一些用药常识,有利于自我保健。现有下列药物:碳酸镁、青霉素、阿司匹林、氢氧化铝。其中属于解热镇痛的药物是,青霉素的作用是,碳酸镁可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药片常用淀粉作黏合剂,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答案】(1)灼烧,若有燃烧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为真羊毛衫杀菌、消毒或氧化剂等 H 2NCH 2 COOH (2)阿司匹林消炎 MgCO 3 + 2H+ =Mg 2+ + H 2 O + CO 2 ↑(3)葡萄糖 【解析】(1)蛋白质灼烧内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据此可以检验。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内杀菌 消毒。氨基乙酸的结构简式为H 2NCH 2 COOH。 (2)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的药物,青霉素的作用是消炎。碳酸镁能和酸反应,方程式为 MgCO 3 + 2H+ =Mg 2+ + H 2 O + CO 2 ↑。 (3)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3.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2010年11月广州亚运会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B.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的无能为力 C.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答案】B 【解析】某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烟火,叫焰色反应,节日所放的烟火所产生的色彩依据的就是金属的这个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制备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社会,化学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应用、环境问题等方面大显身手,目前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并不是化学的无能为力,而是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环境的治理正是需要化学的作用;B正确。 4.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节日期间,在开阔的广场燃放烟花爆竹 C.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专题01硫及其化合物(核心素养卷)(解析版)

专题01 硫及其化合物 核心素养卷 1.人类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还应关注环境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的高消耗、森林面积的锐减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B.氮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冬季取暖大量燃烧煤所释放出的有害气体是造成城市光化学烟雾的最主要原因 D.当进入水体的氮的含量增大时,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破坏水质 【答案】C 【解析】A项、化石燃料的使用生成二氧化碳,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化石燃料的高消耗、森林面积的锐减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B项、氮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使雨水酸性增强,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B正确;C项、汽车尾气是造成城市光化学烟雾的最主要原因,取暖大量燃烧煤所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可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故C错误;D项、N 元素可导致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破坏水质,故D正确;故选C。2.关于二氧化硫性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是无色无毒气体B.有刺激性气味 C.能溶于水D.水溶液能导电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因此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选项BCD正确,A错误,答案选A。 3.向蔗糖固体中滴加浓硫酸,观察到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出气体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过程中温度升高 B.体积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固体碳受热膨胀所致 C.蔗糖生成碳,再生成二氧化碳

D.放出的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可能得到5种盐 【答案】B 【解析】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使蔗糖脱水后,C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则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体现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据此分析解答。A.蔗糖的脱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后温度升高,故A正确;B.体积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生成了气体,使得生成的固体碳疏松多孔,体积膨胀,故B错误;C.蔗糖脱水时先碳化,生成碳,生成的碳再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D.放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用NaOH溶液吸收,可能得到碳酸钠、碳酸氢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比较容易被氧化,因此溶液中可能存在硫酸钠,因此可能出现5种盐,故D正确;故选B。 4.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品红试纸、沾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 D.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答案】C 【解析】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吸水性,亚硫酸钠是一种弱酸盐,亚硫酸钠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Na2SO4+H2SO4=Na2SO4+SO2+H2O,吸入少量浓硫酸后,注射器中充满了干燥的SO2气体。A. SO2溶解在湿润试纸的水溶液里生成H2SO3,H2SO3属于中强酸使石蕊变红,但SO2不能漂白指示剂,所以试纸变红后不会褪色,A项错误;B.SO2使品红试纸褪色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SO2与酸性KMnO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SO2+2MnO4-+ 2H2O=5SO42-+2Mn2++ 4H+,SO2将紫色的MnO4-还原

2023年科技知识竞赛题库

科技知识竞赛题库 1、产生酸雨旳重要原因是(A) A、大气污染物质中旳硫化物,在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亚硫酸,被雨附后形成酸雨 B、由于臭氧黑洞旳作用,太阳紫外线和雨发生反应后生成酸雨 C、石化燃料燃烧时,生成旳二氧化碳融进雨水后形成酸雨 2、何时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旳历史才真正开始?(C ) A、1946年 B、1950年 C、1959年 3、根据自然保护区旳保护对象、性质、功能与发展趋势,科学家把我国旳自然保护辨别为几种类型?(A) A、5种B、6种C、4种 4、花卉旳常用繁殖措施有四种,试问文竹是属于哪一种繁殖措施?(C) A、播种繁殖B、扦插繁殖C、分株繁殖D、压条繁殖 5、奥运五环旗中旳绿色环代表哪里?( C ) A、美洲B、欧洲C、澳洲D、亚洲 6、根据党旳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制定并实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3—2023—2023)》。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何时开始实行旳?B A、2002年6月26日 B、2002年6月29日

C、2002年7月1日D、2003年6月29日 8、太阳光是由三部分构成,下面哪种不是太阳光旳构成之一?(C) A、可见光 B、紫外线 C、不可见光D、红外线 9、哪些原因是大气污染形成旳重要原因?(C) A、森林火灾B、火山爆发C、汽车尾气、工业废气 10、我国旳载人航天发射场是下列哪一种?(A) A.酒泉 B.太原 C.山西 1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重要行动有(A) A、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感人口科学行动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 员科学素质行动 B、中老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农村党员干部科学行动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 员科学素质行动 C、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感人口科学行动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2、2023年北京奥运主题口号是:(A) A、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B、同一种世界,同一种梦想 C、更快、更高、更强 13、人造卫星是什么?(B) A.是围绕卫星飞行旳人造物体B.是围绕行星飞行旳人造物 C.是围绕行太阳飞行旳人造物体 14、第一种登上月球旳人是谁?(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