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由及其影响

1、酸雨的形成原由

酸雨的发现

跟着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急速发展,能源的耗费日趋增添,这些能源主要

来自是煤,从而致使燃煤数目的日趋猛增,但煤中含有杂质硫,在焚烧煤的过程

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2;同时焚烧产生的高温还可以促进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

变化,促进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 NO x。这些酸性氧化物在高空中被

雨雪冲洗,溶解从而形成酸雨。1872 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剖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乡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里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第一在他的着作《空气和降雨:化学天气学的初步》中提出“酸雨”的观点。

酸雨不过酸沉降中的一种,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经过降水,如雨、

雪、雾、冰雹等迁徙到地表,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徙到地表的过程,

前者为湿沉降,后者为干沉降。

酸雨的形成原由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

和有机酸,无机酸中绝大多数是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种。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焚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焚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

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固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

固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响,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洗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停归并吸附、冲洗其余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

成较大雨滴,最后下降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 SO2、NO X经气相反响生成 H 2 SO4、HNO 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

2.云形成时, SO42和 NO3的气溶胶粒子以凝固核的形式进入降水;

3.云滴汲取了 SO2、 NO X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 SO42和 NO3;

4. 云滴成为雨滴,下降时汲取了含有SO42和 NO3的气溶胶;

5.雨滴下降时汲取 SO2、 NO X,再在水相中转变为 SO42和 NO3。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外国酸雨中硫酸和

硝酸之比约为 2∶ 1,而我国降水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 10:1 。这说明,我国的酸雨

主假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造成的。这与两区能源构造的差异有关:美国增强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重生资源的利用,同时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其大气

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少;但是中国的在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重生资源的利用上

广泛较低,仍旧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使我国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许多。

目前生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我国酸雨散布:覆盖

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域,

面积达 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

从化学角度看,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增添或碱性物质减少,或二者同时发生都

将致使降水酸化。

刘帅仁等研究了大气气溶胶在云下雨水酸化过程的作用。结果表示:

1.气溶胶对雨水酸度有影响,若气溶胶的 pH值低于雨水的 pH值,则气溶胶

起酸化作用;反之,则起碱化作用;但气溶胶的酸化作用强于碱化作用。

2.在一般浓度 ( 每cm3含 103 个 ) 下,酸性气溶胶是雨水 H 的重要根源,碱

性气溶胶可耗费雨水中的 H ;气溶胶对雨水SO42的贡献较小。

3.酸性气溶胶对雨水的酸化作用随SO2浓度增大而减弱,而碱性气溶胶对雨

水的碱化作用随SO2浓度增大而增强;云内消除过程是雨水SO42的重要根源,云

下气溶胶消除过程对 SO42贡献较小。

4.HNO3对雨水 H 的贡献比同浓度的 SO2要大几倍,气溶胶对雨水NO3的

贡献相当于 1ng/mLHNO 3的贡献,跟着 HNO3浓度的增大,气溶胶的相对贡献快

速减少。

酸雨酸性大小的影响要素

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二氧化碳在全世界大气浓度为330ml/

m3),pH值为。 pH值小于的雨叫酸雨; pH 值小于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峰

( 如峨眉山 ) 上洋溢的雾, pH值小于时叫酸雾。

影响酸雨酸性的要素有好多,此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气中的氨。大气中的氨( NH 3)对酸雨形成是特别重要的。氨是大气中独一的常有气态碱。因

为它的水溶性,能与酸性气溶胶或雨水中的酸反响,起中和作用而降低酸度。大气

中氨的根源主假如有机物的分解和农田施用的氮肥的挥发。土壤的氨的挥发量跟着

土壤 pH 值的上涨而增大。京津地域土壤 pH 值为 7-8 以上,而重庆、贵阳地域则一

般为 5-6 ,这是大气氨水平北高南低的重要原由之一。土壤偏酸性

的地方,风沙扬尘的缓冲能力低。这两个要素合在一同,起码在目前能够解说我

国酸雨多发生在南方的散布状况。

第二个方面是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大气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气体 SO2和NO X外,还有一个重要成员——颗粒物。颗粒物的根源很复杂。主要有煤尘和

风沙扬尘。后者在北方约占一半,在南方预计约占三分之一。颗粒物对酸雨的形成有双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属促进SO2氧化成酸;二是对酸起中和作用。但假如颗粒物自己是酸性的,就不可以起中和作用,并且还会成为酸的根源之一。目前我国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广泛很高,为外国的几倍到十几倍,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可以忽略的。

第三个方面是天气局势的影响。假如气象条件和地形有益于污染物的扩散,

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反之则加重(如逆温现象)。

就北方酸雨区而言,雨水中除含酸性物质外,还含有从空气中清洗进来的碱性物质,如含碳酸盐的土壤扬尘、工业粉尘和天然根源的氨等。酸碱物质会发生中和反响。雨水酸度其实是酸碱物质相均衡的结果。我国北方天气干燥,土壤多呈碱性,这些碱性土壤被风扬到空中,对雨水中的酸起中和作用。南方土壤多偏酸性,天气润湿,大气中飘尘较少,对酸的中和能力较低。酸雨发生频次向来

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但自 2003 年开始,京津冀地域及河南部分地域的酸雨发生频

次增添到 20%甚至 50%以上,山东省酸雨发生频次大于 50%的地区面积也渐渐扩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上为非酸雨区的北京地域近些年雨水酸化趋向十分显然。

我国西南地域酸雨严重的原由,是我国西南地域降水酸度很高,既与该地区

所使用的煤中含硫量较高有关,也与该地区的地形、气象和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

有关。西南地域煤的含硫量达 5%左右,并且未经任何脱硫办理品而直接使用,所以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很高。重庆市整年的耗煤量只及北京的三分之一,但每年排放

的二氧化硫量倒是北京的 2 倍。再加上重庆和贵阳的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不利于

污染物的扩散,故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很高。并且,这个地域气温高、湿

度大,有益于二氧化硫转变为三氧化硫,并进一步转变为硫酸。此外,该地区土

壤亦呈酸性反响,大气中碱性物质较少。所有这些条件造成了我国西南大面积

强酸性降雨区。

别的自然界对酸性有必定抵抗能力,如土壤中的碳酸钙,大气中的氧化钙、碳

酸钙微粒(风沙天气时更多),碱性物质可与酸雨起中和作用,但超出其抵抗能力,就会出现酸雨现象。因为不同的地方存在地质条件的不同,致使不同酸度的酸雨

对其影响也不同。

经过对降水的多年察看,最近几年来也有人对 pH=可否作为酸性降水的界线

以及鉴他人为污染的界线提出了异议。第一除二氧化碳外还存在着各样酸、碱性

气态

随和溶胶物质;其次作为对降水 pH 值有决定影响的强酸,特别是硫酸和硝酸,其实不都来自人为原由。空气中碱性物质的中和作用,使得空气中酸性污染严重的地域其实不表现出来酸雨,比如中国北部地域;再次降水 pH>的地域其实不都意

味着没有人为污染;最后 H 浓度不是一个守恒量。

高洁净大气中,除 CO 2外还存在各样酸、碱性气态随和溶胶物质,它们经过成云和降水冲洗进入于水中,其 pH 值不必定是。

依据上述状况有人提出:降水的 pH背景值。这个事依据世界各地不同的自

然地理条件,需要经过长久测定确立其背景值。

2、酸雨的影响

酸雨对全世界影响

欧洲大面积酸雨: 19 世纪 60 年月,欧洲成立了欧洲大气化学监测网,既而发现pH 值低于的酸雨地域,集中于地势较低地域,如荷兰,丹麦,比利时等。瑞典科学家奥登研究了欧洲的气象和降水,湖水,土壤的化学变化,证明欧洲大陆存在大面积酸雨,是洲级地区环境问题。

同时世界也意识到了酸雨对全世界的影响。 1972 年,瑞典政府给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报告《穿过国界的大气污染:大气和降水中硫的影响》,惹起各国

政府关注, 1973 至 1975 年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展开了专项研究,证明酸雨

地域几乎覆盖了整个西北欧。 1974 年和此后北美证明在美国东北部和与加拿大

交界地域亦发现大面积酸雨地区,几乎北美有三分之二陆地面积遇到酸雨威迫,

甚至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迎风一侧,也出现酸雨。再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亦

发现大面积酸雨。有位科学家到杳无人烟,且长年冰封雪盖的格陵兰岛,给冰层打钻,拿出 180 年前的冰块,与此刻的酸度对比,酸度增添了99 倍。至此世人公认酸雨是目前全世界性重要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酸雨现象正在发展: 1986 年 5 月,在肯尼亚国都内罗毕召开的第三世界环

境保护国际会议上,专家们以为,酸雨现象正在发展,它已成为严重威迫世界环境的十大问题之一。

地球的南极和北极终年冰雪,稀有人至,但 80 年月,挪威科学家在北极圈内大面积地域都测到酸雨或酸雪。这些酸雨或酸雪是哪儿来的?他们以为是前苏联南部工业区排放的大气酸性物质,随气流,几千公里飘移到此地。此后在南极地域也有人曾采集到 pH 为的酸性降水。这些酸性降水所含的酸性物质,可能来自更远的距离。看来,酸雨不只没有国界,也没有洲界。

中国南极长城站测到酸雨:1998 年上半年,中国南极长城站八次测得南极

酸性降水,此中一次pH 值为。风趣地是,当刮偏南风或偏东风时,南极大陆因

为没有人为排放,大气是新鲜的,所以测得降水的都靠近于中性;当刮西寒风时,来自南美洲和亚太地域的大气污染物将吹到中国南极站所处的南极半岛,碰到降水,形成酸雨。这说明 : 南极也不是“净土”。

从酸雨到毒雪:酸雨给人类敲响了警钟。90 年月科学家又在冰雪世界的南

极和北极采集到了含有有毒农药成份的“毒雪”。“毒雪” 形成与酸雨或酸雪形成

过程极为相像。也是人类活动,使用人造的农药到田间,杀虫增产,但农药却进

入了环境;也是经过大气远程传输;也是在高空中,污染物被雨雪冲洗;也是最

终下降地面,危害人类。由“酸雨”,发展到“毒雪”,这样严重的环境恶化趋向,

令人类反思!

酸雨对我国的影响

1974 年我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科学家第一在北京西郊进行

酸雨监测;尔后70 年月末期又奔忙于重庆、贵阳、武汉、南京和北京等市,进

行监测,并在长江以南,测到酸雨。惹起国人重视。

在我国, 20 世纪 80 年月初,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为代表的西南地

区。到 90 年月中期,酸雨快速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

大地域,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 4 大酸雨区,年均降水PH<的地区面积达

全国面积的 40%左右,成为继北欧、北美以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1995 年,我国 SO2排放高达 2370 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到目前为止酸雨

主要有以下对我国的几点影响。

1.酸雨对土壤方面的影响

酸雨使土壤中 Ca、 Mg、K 等营养元素溶出,并快速流失,破坏土壤的营养,

使土壤贫乏化。土壤中含有大批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快土壤中含铝

矿物的风化而开释出大批铝离子,形成植物可汲取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久和

过度的汲取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能加快某些矿物质元素流失,因为营养

少了,土壤贫乏,植物难以正常发育,因为抵挡力差了,植物病虫的虫害出现,

使农作物减产。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生殖速

度降低,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牙孢杆菌,极毛杆菌和有关

真菌数目降低,影响营养的循环,也是造成农业减产的原由。特别是酸雨可降低

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氮细菌的数目,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

降。

2.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中的氢离子,第一中和碳酸氢根离子形成弱酸性的碳酸,碳酸氢根被耗

尽时,新加的氢离子便会将 pH 值大幅下降了,湖水变为酸性,在~之间时;同时,当酸雨下降到河流、湖泊中使水的 pH 低于时,会阻碍水中鱼、虾的成长,致使鱼虾减少或绝迹相同会致使水中动物死亡,是水中的植物如藻类减少,湖水酸化,水

生生物种群将减少。所以,从生态食品链角度来看,湖泊酸化,也将使

鱼虾难以生计,同时会使水底堆积物有毒金属元素溶解,开释出有毒物质。

酸雨能破坏农作物和丛林,遇到酸雨侵袭的农作物叶子中叶绿素含量降低,

因为光合作用受阻,惹起叶子萎缩和畸形,使产量下降。

3.酸雨对建筑的影响

腐化建筑物、工业设施及名胜遗迹,腐化建筑资料、金属构造、油漆(房子、桥梁、水坝、工业设施、供水管网等)等。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资料(混凝土、

沙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痕,致使强度降低,从而建筑

物破坏。 1956 年落成的重庆市体育场的水泥栏杆、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重庆大

足石刻等都因酸雨而惨遭“毁容” 。

酸沉降己经成为限制我国发展的严重要气环境问题,被列为现阶段我国大气

环境治理的要点。在我国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盆地、重庆、江西南部、湖北西

部风力衰的地域,特别是四川盆地和重庆,素有“死水区”之称。

1982 至 1989 年的观察数据表示,重庆市城区降水酸度多大,酸化频次高。1989 年 10 月云水和污染气体的航测。发现:重庆地域云水已经所有酸化,说明重庆地域的云水是“新近污染的云水” 。整个重庆市四周地域的酸性降水则可能根源于市里污染物的小尺度输送。重庆是我国的特大老工业基地,长久以来向来

以当地高硫煤 (91%已上含硫量为3-5%)为主要能源。煤炭花费排放的

SO2占总重庆城区降水中氢离子浓度与耗煤密度( 即平放千米耗煤量 ) 显着有关 (r= ,α<,表示城区降水酸化是污染源燃煤惹起的。从大尺度空间看,我国地面年均

风场显示自西北部来的气流抵达东部后转而向南,又回到四川盆地和重庆, 500m

高度的风场大概与地面相像。长江以南地域的大气酸性物质不单不易向外输出,

并且外面的酸性物质可能向内输入。

重庆市南山 1800 公顷马尾松人工林广泛生长不良,虫害屡次发生, 1982 年发现显然死亡现象。受害面积达 85%,死亡约 800 公顷。丛林衰败最严重的是重庆万县区,近 6.5 万公顷华山松林, 20 世纪 80 年月末检查时已有 4 万公顷受害,奉节县山区 6000 公顷华山松林中 90%已枯死,损失巨大。

重庆与南京对比,天气条件略近,年均气温是17.7 ℃和 15.4 ℃;湿度是81% 和 75% ;降雨量是 1398.3 毫米和 1213.5 毫米。土壤酸度略有不同,pH 值分别是和酸雨状况也有所不同,年降水pH值分别为和 (1995 年 ) ,重庆已成

为酸雨重污染区。对建筑资料的腐化影响大不相同:南京长江大桥维修周期为五年,重庆嘉陵江大桥,长度仅为前者二十分之一,要年年涂漆;南京电视塔十年

维修一次,重庆电视塔每年维修一次;南京公共汽车车厢铁外壳三年有绣痕,重庆市的一年就锈穿。研究表示,原重庆城区建筑资料的腐化不单在国内最高,并且高于外国重酸雨区的北欧和北美城市。维修周期缩短,使用寿命降低。养护间隔为天气、土壤特点等十分邻近的南京市的 1/3 到 1/2 。年维修费增高了 4 万美元以上。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体耐酸能力高于耐碱能力,如常常用弱碱性洗衣粉洗衣服,不带手套,手就会变得粗拙,皮革工人,常常接触碱液,也有近似状况;但皮肤角质层遇酸就

好一些。但是,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对酸类却十分敏感,酸雨或酸雾对这些器官有显然刺激作用,致使红眼病和支气管炎,咳嗽不只,尚可引发肺病,这是酸雨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

到 20 世纪 90 年月初,在污染最严重的市里,呼吸道发病率已达%,而相对洁净区仅为 %;肺癌死亡率由 1973 年的 10 万上涨到 1989 年的 10 万,相对洁净区 14/10 万。目前统计高浓度 SO2和严重的酸雨污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经济损负

约为 950 亿元。

结论

在工业革命开始时,大批的能源被利用,随之而来的是大批的含硫含氮的化合物的焚烧,这些物质的焚烧增添了大气中的硫、氮的含量。在大气中像硫、氮这些非金属元素与氧气联合形成酸性氧化物,固然大气中有必定的碱性氧化物与之相中和,但是大批的含硫、氮的化合物焚烧破坏了原有的均衡,这些酸性氧化物在与大气中的雨、雪等联合形成酸性溶液,随之降到地面;同时能够随大气运动形成跨地域性的酸沉降。不同的地域酸雨的酸度不同,因此我们应当成立酸雨监测网络和 SO2排放监测网络,以便实时认识酸雨和 SO2污染动向,从而采纳措

施,控制污染,同时拟订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健全排污允许证制度,实行

SO2排放总量控制。

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建筑资料以及人体健康都用影响。酸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均衡,是土壤贫乏、一些动植物死亡、对建筑损毁严重,同时危害

着人类的健康。我们应加大绿化面积、调整能源构造、改良焚烧技术,降低硫、

氮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为了明日会更好。

参照文件:

[1]《赤峰环境报》 1999-8-25 第三版

[3]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85 年 01 期

[4]林慧萍 . 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机理[J] 福建林业科技, 2005 , (01) .

[5]马连祥,杨文斌,周定国 . 酸雨和大气污染对杨树木材物理性质的影响——对年轮宽度

和基本密度的影响[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03) .

[6]仇荣亮,吴箐 . 陆地生态环境酸沉降敏感性研究[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施,

1997,(04) .

[7]单运峰,冯宗炜 . 模拟酸雨对马尾松和杉木幼树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 1988,(03)

[8]冯宗炜 . 中国酸雨的生态影响和防治对策[J] 云南环境科学, 2000 , (S1)

[9]余叔文,卞咏梅,马光靖,罗家菊. 重庆南山马尾松林衰灭与大气污染关系的议论[J]

环境科学学报, 1990 ,(03) .

[10]吴丹,王式功,尚可政 . 中国酸雨研究综述 [J] 干旱气象, 2006 , (02)

[11] 沈济,赵倩雪,赵殿五.云下降雨洗脱痕量气体时S(IV) 的液相氧化过程[J] 环境科学

学报, 1989 ,(01)

致谢

本学年论文是在导师李军湘老师的尽心指导下达成的,从论文的构想、研究的展开以及结果剖析都凝集着老师的巨大心血和智慧。导师的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谨慎的治学态度、高瞻远瞩的学术目光、宽阔的学术视线、勇于创新的

学术思想、对事业无私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李军湘老师不单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体贴入微的关心,在此谨向李老师致以真挚的谢意和崇敬的敬意。正是因为老师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战胜一个一个的困难和迷惑,直至本文的顺利达成。在论文马上达成之际,我的心情没法沉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达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真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育我长大千辛万苦的父亲母亲,感谢你们!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由衷地感谢!

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1、酸雨的形成原因 1.1酸雨的发现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急速发展,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这些能源主要来自是煤,进而导致燃煤数量的日益猛增,但煤中含有杂质硫,在燃烧煤的过程中将排放酸性气体2SO ;同时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促使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x NO 。这些酸性氧化物在高空中被雨雪冲刷,溶解从而形成酸雨。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的概念。 酸雨只是酸沉降中的一种,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的过程,前者为湿沉降,后者为干沉降。 1.2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种。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2SO 、X NO 经气相反应生成42SO H 、3HNO 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 2.云形成时,-24SO 和-3NO 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 3.云滴吸收了2SO 、X NO 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24SO 和-3NO ;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24SO 和-3NO 的气溶胶; 5.雨滴下降时吸收2SO 、X NO ,再在水相中转化成-24SO 和-3NO 。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减轻酸雨的方法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减轻酸雨的方法 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有负面影响。酸雨的形 成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减轻酸雨的方法。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 1. 大气污染物排放:工厂的燃煤和汽车尾气等排放物中的氧化物、硫化物和氮 氧化物等,经过大气中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与降水结合形成酸性降水。 2. 燃煤和石油的使用: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 主要来源。燃煤发电、工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等都会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 3. 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大面积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暴露在大气中,降低了土壤的酸碱平衡能力,增加了酸雨的形成概率。 4. 长距离传输:污染物随风传输,经由大气扩散到达较远地区,造成酸雨在非 污染源地区的沉降。 二、减轻酸雨的方法 1. 治理工业和汽车尾气:加强工厂和汽车尾气排放治理,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 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2.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在能源生 产和使用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3. 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密切关注空气质量指数和污染物 排放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4. 推广绿色出行和减排意识:提倡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使用,减少汽车尾 气排放。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5. 发展环保技术和生态建设: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如烟气脱硫、脱氮和除尘等工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工作,提高森林的酸碱平衡能力。 6. 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加强国际间的环境问题合作,共同应对酸雨等全球性环境挑战。参与并推动国际环境公约,通过全球治理促进酸雨问题的解决。 总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需要从源头上采取减排措施。减轻酸雨的方法包括治理工业和汽车尾气、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大气污染监测、推广绿色出行和减排意识、发展环保技术和生态建设,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轻酸雨对环境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止措施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止措施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标签:酸雨;危害;防治措施 几千年前,地球的主宰是恐龙。到了白垩纪末恐龙全部灭绝,为什么会突然灭绝了,众说纷纭。其中的一种说法是,一天,一颗长长的慧星撞上了地球,细小的慧星雨与大气不断摩擦放电,大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形成酸性的NOx,形成酸雨导致森林衰退,恐龙因缺乏栖息场所和食物而灭绝。不仅如此酸雨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植被。 1、酸雨的概念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或生物物质,将酸性化合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至空气中,造成降水中含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的现象。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但并非呈酸性的雨便是酸雨。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解于雨水中而形成碳酸,令正常的雨水pH值约在5.6左右。一般而言,pH值在5.6以下的雨水,便可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物质会通过生态系统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人体等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2、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没弄清楚。酸雨形成的大体是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3、酸雨的危害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环保总局表明,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左右,今后这种污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3.1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酸雨的形成原因与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与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它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的形成主要与人类活动和自然原因有关。其中,人类活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他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最终形成酸雨。此外,农业的化肥使用和畜禽养殖也会释放出氨气,进一步加剧了酸雨的形成。 自然原因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火山喷发和植被的自然腐烂会释放出大量 的硫化物和氮化物,这些物质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氧反应,形成酸雨。此外,地壳中的岩石和土壤也含有一定的酸性物质,当它们被雨水冲刷后,也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酸雨对水体的污染是最直接的影响之一。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与地面的水体相结合,使水体的酸碱度下降,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酸雨还会导致水中重金属的溶解度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污染。 其次,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侵蚀土壤,破坏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平衡。这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阻,甚至死亡。此外,酸雨还会使土壤中的铝离子释放,对植物的根系造成伤害。 另外,酸雨对大气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大气中的颗粒 物和气溶胶结合,形成细小的颗粒物,进一步加重了大气污染。这些颗粒物会对人类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引发呼吸道疾病。

最后,酸雨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酸雨对植被的直接伤害会导致植物的凋 落和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酸雨还会影响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存,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的稳定性。 三、应对酸雨的措施 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减少二氧化硫和 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关键。通过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可以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次,加强农业环境管理,合理使用化肥,控制畜禽养殖的规模,降低氨气的排放。此外,加强土壤保护和水体管理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总结起来,酸雨的形成原因与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人类活动和自 然原因共同导致了酸雨的形成,而酸雨对水体、土壤、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的破坏,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一、成因 酸雨是指大气中酸性气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降水,主要包括硫酸、硝酸和盐酸等物质。其成因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密切相关: 1. 工业排放: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物质,这些物质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相互作用,形成酸性物质,最终降落在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交通排放: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这些排放物质同样会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进而引发酸雨。 二、危害 酸雨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表水污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降落在河流、湖泊等 水域中,导致水体酸化。这种酸化现象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2. 土壤贫瘠:酸雨通过降落在地表,会使土壤的酸度升高,破 坏土壤的酸碱平衡,导致土壤逐渐贫瘠化。这使得植物无法吸收足 够的养分,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植被受损:酸雨使得植物叶片和树木表面出现腐蚀、烧伤等 现象,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长期积累下来,会导致大 面积的植被死亡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 金属等材质,导致建筑物老化、腐蚀,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三、防治 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 减少排放:通过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工业和 交通领域的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 2. 能源转型: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酸性气体的排放。 3. 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酸雨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大气中的酸 性气体浓度,采取预警措施,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提醒人们 采取防护措施。 4. 植被恢复和保护:加强植被保护工作,种植适应酸性环境的 植物,提高植被的抗酸性能力,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 5. 国际合作:酸雨问题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采取措施,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并分享防治经验,共同 应对酸雨的挑战。 总结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酸雨是一种环境问题,其成因与防治措施备受关注。本文将就酸雨 的成因以及我们应当采取的防治措施展开论述。 一、酸雨的成因 酸雨指的是大气中含有过多酸性物质,降落至地面的雨水。其主要 成因如下: 1.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产 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主要的酸雨源。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后与氧 气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进而通过降雨形式降落至地面。 2. 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工厂的废气排放以及机动车的尾气中的有 害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损害,从而形 成酸雨。 3. 化学反应:大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有机化合物会通过光 化学反应和氧气反应产生酸性物质,进而导致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危害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 1. 水体污染:酸雨降落至地面后,会导致水体酸化,使得河流、湖 泊和地下水的酸度升高。这种酸性水质不仅对水中生物产生直接威胁,还会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土壤侵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反应,使得 土壤酸化。这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破坏农田的肥力,进而影响农作 物的生长。 3. 植物受损: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酸性水质会溶 解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并加速其吸收入植物体内,导致植物毒害, 甚至死亡。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建筑物的表面材料,如石头、金属等,给城市建筑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 为了减小和消除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我们应采取以 下防治措施: 1. 政府政策的制定:政府应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限制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环境 治理的投入力度,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2. 排放控制技术的改进:对于工业企业和汽车尾气等存在的大气污 染源,应采取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例如,采用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等。 3. 能源结构的调整: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酸雨 产生的重要途径。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与利用,逐 渐减少对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依赖。

酸雨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酸雨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酸雨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它对大地、水源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将就酸雨的成因和应对措施进行讨论。 一、酸雨的成因: 1. 大气污染: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废气和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这些物质会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当它们与云层中的水蒸气接触时,就会形成酸雨。 2. 工业排放:工业活动是酸雨成因的主要来源之一。许多工业过程中会产生大 量的废气和含硫氧化物的废水,这些排放物释放到大气中后,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3. 交通尾气:汽车和卡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这些 废气也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 4.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大量的氨,这些氨会转化为 氮氧化物,进而在大气中形成酸雨。 二、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 土壤酸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导致土壤的酸化。酸 性土壤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水源污染:酸雨不仅会导致土壤酸化,还会引起水源的酸化。酸性降水会使 得湖泊、河流和地下水变酸,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3. 植被破坏:酸雨对植被的影响非常严重。酸性雨水会腐蚀植物叶片,难以进 行光合作用,导致植物衰弱和死亡。 4. 健康问题: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被人体吸入后,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健 康问题。长期暴露于酸雨环境中的人们,容易患上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三、应对措施: 1. 减少废气排放:工业企业和发电厂等应减少废气排放,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 设备,如烟气脱硫设备和氮氧化物去除装置等,以降低大气中的硫、氮含量,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 2. 加强交通管理:采取措施减少汽车和卡车等交通尾气的排放,如鼓励使用环 保汽车、改善交通拥堵、推广公共交通等,以减少酸雨的成因之一。 3. 提倡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以 减少农业活动对酸雨的贡献。 4. 国际合作:酸雨是跨境环境问题,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不同国家和地区应加 强合作,制定和执行减少酸雨排放的政策和措施。 总结起来,酸雨的成因主要与大气污染、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农业活动有关。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应对酸雨的措施包括减少废气排放、加强交通管理、提倡绿色农业和加强国际合作。只有通过全球范围的努力,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酸雨问题,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含有酸性物质的降水,其形成与气候,地理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酸雨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酸雨形成的原因 1. 燃烧化石燃料:许多工业活动和能源利用都依赖于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使降水变得酸性。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工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形成酸雨。

3. 交通运输:汽车和船只燃烧的燃料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加剧了酸雨的形成。特别是在交通拥堵的地区,排放物更加密集,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1. 水源污染:酸雨使得水体变得酸性,降低了水质。当酸雨落入河流、湖泊和水库时,会改变水体的pH值,对水中生物造成伤害。许多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对酸性环境敏感,酸雨的存在对水生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2. 土壤退化:酸雨的酸性成分可以腐蚀土壤中的有机质,降低土壤的肥力。当土壤变得酸性时,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酸雨还会释放出土壤中的铝等有毒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3. 建筑物腐蚀:酸性的降水会腐蚀建筑物和雕塑等文化遗产。与石材和金属反应后,酸雨会加速建筑物的腐蚀和破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措施 1. 环保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工业和交通污 染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环保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同时,要加强对能源产业的管控,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化石燃料 的使用量。 2. 排放净化技术的应用:工业和交通领域应该采用先进的废气 处理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例如,采用烟气脱 硫和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技术,有效减少废气中 的污染物含量。 3.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酸雨问题是跨国性的,需要各国加强 合作,共同应对。各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分享处理酸雨的经验 和技术,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总结: 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燃烧化石燃料、工业排放和交通运输。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源污染、土壤退化和建筑物腐蚀

酸雨的成因与环境影响

酸雨的成因与环境影响 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雨水结合形成的酸性降水。它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水域、植被和人类健康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酸雨的成因,并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酸雨的成因 1. 污染源:工业和交通是酸雨污染的主要来源。燃煤、燃油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气体经过大气传输后,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 2. 长距离传输:酸性气体可以通过大气层相互传播,风力越强,酸雨传输的距离就越远。这意味着酸雨不仅是源于污染源周围地区,也可以遥及远离污染源的地方。 3. 化学反应: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与水分和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降水结合,从而形成酸雨。 二、酸雨的环境影响 1. 水域污染:酸雨降落在地表后,会流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酸性物质会改变水体的酸碱平衡,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

2. 土壤退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降低土壤的pH值,使土壤呈酸性。这将导致一些养分的流失和土壤质量的下降,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 植被受损:酸雨损害了植物的叶片和树叶,减少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酸性沉积物还会阻碍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对植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建筑和文化遗产破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建筑物、雕塑和文化遗产造成腐蚀和损害。长期暴露于酸性环境中,建筑物的外观受损,严重时还会影响其结构稳定性。 5. 健康问题: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可以威胁人类健康。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和酸性气体进入呼吸系统,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对儿童和老年人造成更大的影响。 三、减少酸雨的方法 1. 政策措施:政府应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律,并加强对工业、交通等污染源的监管。限制排放,推动工业生产的绿色技术创新,减少酸性气体的产生。 2. 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电。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和酸性气体的排放。 3. 排放控制技术:采用先进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减少工厂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如采用烟气脱硫装置和尾气净化器等市场成熟的控制技术。

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酸雨是指大气中降水的酸度超过正常水平的现象,通常是由工业与交通排放的大量气体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需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酸雨的成因 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与大气中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的。这些气体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发电厂和交通运输等源头。当SO2和NOx排放到大气中后,它们会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最终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中,形成酸雨。 二、酸雨的危害 1.生态环境受损:酸雨导致了土壤和湖泊的酸化,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酸性的土壤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供植物生长,造成植物凋落,影响农作物产量。湖泊和河流受到酸雨的腐蚀,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2.建筑物损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建筑物和文物造成了严重的腐蚀。大量的酸性降水侵蚀了建筑物的表面,使其失去原有的色彩和质感。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受到极大的威胁。 3.健康问题: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构成了威胁。吸入酸性颗粒物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呼吸问题和气喘等疾病的发生。此外,

通过饮用受酸雨污染的水源,也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和内脏器官 损害。 三、应对酸雨的措施 1.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加强环境法规和管理,限制工业和交通排 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推动产业结 构的调整,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推广环境友好技术:鼓励工业和交通行业采用先进的减排技术, 如烟气脱硫和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等,减少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 3.加强国际合作:酸雨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标准,推动全球酸雨治理工作。 四、个人应对之道 1.节约能源:减少个人对能源的过度使用,如开关灯时注意节约用电,避免过度空调和取暖。 2.减少车辆使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共享出行,减少个人车辆使用,以减少尾气排放。 3.垃圾分类:正确分类和处理垃圾,减少焚烧和堆填的有害排放。 总结起来,酸雨的成因主要是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污染物在大气中与 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而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则 体现在生态环境受损、建筑物受腐蚀和健康问题上。为了有效应对酸 雨问题,需要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并加强国际合作。

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酸雨是一种大气降水的形式,其酸度高于正常水平。由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探讨酸雨的成因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成因: 1. 燃烧排放物: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厂等都释放出大量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2. 矿石开采和加工:矿石开采和冶炼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增加了酸雨的形成。 3. 农业活动:化肥和农药中含有氨等化合物,畜牧业废物中的氨也会释放到大气中,这些物质与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反应,形成酸雨。 4. 森林采伐:森林的砍伐和采伐会破坏植被覆盖,导致土壤暴露在酸雨中,使得地表水中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浓度升高,进而引发酸雨。 对环境的影响: 1. 土壤侵蚀和营养损失:酸雨导致土壤酸化,剥夺了土壤中的重要养分,并使得土壤中的铝、锰等有毒金属溶解,给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2. 水源污染:酸雨通过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改变了水体的酸碱平衡。酸性水体不仅对水生生物产生严重影响,还危害人类生活用水。 3. 植物受损:酸雨可直接腐蚀植物叶片和茎干表面,破坏光合作用过程,减少叶片面积和养分吸收。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铝离子,进而毒害植物根系。 4. 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会导致湖泊和河流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也会受到极大影响。这些物种的减少将进一步破坏生物多样性。 5. 建筑物和文化遗产损坏: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侵蚀建筑物、雕塑和古代文化遗产,造成它们的损坏与腐蚀。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是全球性问题,既与工业和农业活动有关,也与能源消耗和森林砍伐有关。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进行燃煤净化和汽车尾气控制、提倡环保农业和可持续林业管理等。只有采取集体行动,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酸雨问题,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酸雨地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与其影响 1、酸雨的形成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急速开展,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这些能源主要来自是煤,进而导致燃煤数量的日益猛增,但煤中含有杂质硫,在燃烧煤的过程中将排放酸性气体2SO ;同时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局部化学变化,促使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x NO 。这些酸性氧化物在高空中被雨雪冲刷,溶解从而形成酸雨。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的概念。 酸雨只是酸沉降中的一种,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的过程,前者为湿沉降,后者为干沉降。 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中绝大局部是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种。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与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响,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2SO 、X NO 经气相反响生成42SO H 、3HNO 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 2.云形成时,-24SO 和-3NO 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 2SO 、X NO 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24SO 和-3NO ;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24SO 和-3NO 的气溶胶; 2SO 、X NO ,再在水相中转化成-24 SO 和-3NO 。 氮氧化物以与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为2∶1,而我国降水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10:1。这说明,我国的酸

了解酸雨的形成与环境影响

了解酸雨的形成与环境影响 酸雨作为一种有害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 影响。本文将介绍酸雨的形成原因,分析酸雨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并 探讨如何减轻酸雨对环境的损害。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酸性物质,如硫酸与硝酸,降雨时 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的降水。主要形成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化石燃料 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并随大气运动降落为酸雨。 其次,工业活动和交通尾气的排放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高浓 度的污染物排放进入大气中,与气象条件结合形成酸性降水,加剧了 酸雨的程度。 最后,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也会导致酸雨的生成。化肥中的氮元 素在土壤中被细菌分解,生成氨气。氨气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 化物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进而形成酸性降水。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1. 水环境污染:酸雨通过降水的方式,将酸性物质带入地表水体, 造成水质酸化。酸性水体的增加破坏了水中生物的酸碱平衡,对鱼类 和其他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生物死亡和物种减少。

2. 土壤贫瘠:酸雨降下后会降低土壤的pH值,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直接威胁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酸性土壤还会导致土壤中的锁 定元素释放,增加了土壤中毒物质的含量,使土壤贫瘠化,进一步影 响农作物的生长。 3. 森林凋落:酸雨会直接接触到树叶和树皮,破坏植物的表面结构,阻碍光合作用和水分吸收。长期累积导致森林植被受损,促进了森林 凋落和树木死亡。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含有硫化物和酸性物质,会腐蚀建筑物和文 化遗产。腐蚀不仅破坏了建筑物的外观,还损害了建筑结构,造成了 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减轻酸雨的环境损害 为了减轻酸雨对环境的损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控,对工业和交通尾气进行 控制和治理,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减少酸雨的形成源头。 2. 推广环保技术:加强工业和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通过技术手段 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酸雨对环境的损害。 3. 森林保护与修复:加强森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种植耐酸性的植物,恢复植被覆盖,减少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4. 科学管理农业活动:合理使用化肥,控制农业污染的产生,减少 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