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和后富关系探讨

先富和后富关系探讨
先富和后富关系探讨

从贫富差距探讨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先富共富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来,人们对于“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争论不休,而贫富差距的逐年增大,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质疑,引发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为走向共同富裕扫除障碍。

一、贫富差距现象解析

盖茨和巴菲特今年发起“捐赠誓言”,呼吁全球富豪将最少五成身家捐给慈善机构。两人本9月在中国内地宣扬慈善,举行晚宴,发函给50位中国富豪,但部分人因为怕被迫捐钱而拒绝应邀。此事引发热议。有人痛骂这些富豪“为富不仁,连做慈善都不愿意。”而富豪们也也觉得不平。“中国企业家做慈善不比他们(盖茨和巴菲特)差。挣钱比他们晚,觉悟比他们早,我们完全在道德上优于巴菲特和盖茨了。”冯仑说。大多数富豪拒绝的真实原因,或许并不如盖茨基金会和公众所想,是害怕做出捐款承诺。中国排名前50位的慈善人士,在过去三年中的捐赠额翻了8倍;在2007年度,这50位企业家的慈善捐赠总额已达109亿美元,约800多亿元人民币。[1]

我认为引发热议的深层原因是贫富差距的社会现实以及对“先富的忘记带动后富”的愤懑的一次发泄。据报道,近几年,20%的少数富豪占据了社会80%的财富,当富豪们在享受年平均消费1700万元的奢侈生活时,80%的人们却在社会底层为房贷、为就医、为养家而奔波劳累。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是却不能多分享一块“这个大蛋糕”。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在各方各面都显现: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是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2]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如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垄断行业部门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职工年薪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纺织业、农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却低于2万元。[3] 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特别是先发展起来的东部地区和落后西部的差距。

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滞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很大的两个主要原因,但是垄断致富和非法暴富确实加剧这种差距的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我们都知道,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统治工具。我们承认由国家掌控的国有企业垄断电力、电信及烟草等行业是有必要的,

这在一个方面可以稳定国家的经济形势。但是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却有了一些偏差。近几年疯狂的房地产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它在一个侧面上更是加剧了贫富差距趋势的白热化。房奴、蚁族、蜗居一个个新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而靠房地发家的人却有几人在短短的几年里甚至跃居《2010胡润百富榜》发布_中国富豪榜前100名单。即便中央在后来颁发了“国十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就连温家宝总理自己都说:“现在房价直涨,就算颁发了”国十条“,我们也有些管不了了。”今后国家将出台什么政策来遏制此现我们尚不可知。但是有一点很明确,我们要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和竞争主体,打破行业垄断。通过《反垄断法》来有效地约束垄断经营行为,对垄断企业的定价权实行严格监督,对垄断行业征收实行高于一般行业的税收。同时人数不多的富豪阶层中除了相当部分是靠勤劳致富的,不少人主要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他们走私贩私、制假贩假、集资诈骗、偷税漏税,官与商相互勾结,以权谋私、做权钱交易,搞“腐败经济”。这些凭借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必然加剧贫富差距。政府要坚决取缔各类非法收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特别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依法严惩侵吞国家财产及以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私利的一切腐败行为。

发展经济是我国的中心任务,一切都为这个中此乃任务服务。为此国家在规制更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及加大打击非法暴富力度没有同步跟上。人民大众看到先富起来的人一直是那几个集团、那几个行业,而他们渴望通过勤劳致富的愿望却一直只能是愿望。有“仇富”心理的人也因此多了起来。

在今年盖茨、巴菲特慈善晚宴风波中,我们明显能看到穷人们把慈善事业更多地依赖在富豪们的“善举”。就我个人的观点,富豪们是应当多为慈善事业多出分力,但并不需要如巴菲特所说需要捐出至少五成身家。中国的慈善和美国有着极大的差异,这并不是指中国人的慈善资金不如美国。而是中国慈善环境及经济、社会的限制,我们不能不想美国富人们不把家产留给子女而是捐出做慈善没有高额遗产税的因素在里头。但是显然很多人并不会想到这一层,他们往往只凭表面来评判。每个人应该明确一点:慈善是每个人的事。

贫富差距的扩大是既定事实,由此引发对“先富”和“共富”的质疑和不满自是无可避免的。当前采取何措施减缓进而缩小贫富差距尤为重要。而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是前提。

二、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社会主义必须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但如何此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错误的吧共同富裕认为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平均主义大行其道,严重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最好的教训,它让我们明白了这种错误的认知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也违背了中国的国情,不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他在接下来

的改革中一直强调要实行这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4]即共同富裕不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更不可能是完全平均,而是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必然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向前发展,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原因有四:一是劳动者个人能力和负担的不同,而由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制度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差异。二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各异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存在差距。三是,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下,拥有不同生产要素也必然产生收入的差异。四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的区别,也必然引起收入间的反差。

邓小平提出这个大政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就要讲到依靠什么手段致富的问题。小平同志在提出这个大政策强调的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的财富才是受法律认可和保护的财富。

三、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在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后,如何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是关键。首先,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是重点。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因此,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初次分配是在全社会各种微观单位内部分散进行的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的数额要比二次分配大得多,初次分配的大格局一旦确定下来,二次分配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只

能通过财政收支和转移支付手段在局部或一定环节上作出调整和修正。注重社会公平,是未了防止两极分化。在我国,先富起来的人收入和富裕程度与还处在社会较底层的人们收入差距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如果任其发展,产生两极分化,就将导致民族矛盾、区域矛盾、各阶级矛盾等各种矛盾,国家就可能出乱子。为此,分配问题上要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国家的政策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但是随着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政府有必要做出调整,即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具体如在个人所得税上,国家将原来的起征点800元上调为2000元就是一种公平的体现。其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近两年,国家陆续推行农村医疗改革,免征农业税及各类社保等举措、政策,为缩小城乡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做各种努力。我国当前的福利制度是极不完善的,这与政府的不积极、不作为是有很大关系的,相信每年的公款吃喝费用若能用在福利制度上对社会会是多大的一份帮助。国家要强化对掌握权力和掌控公共资源的公务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约束,控制公款吃喝浪费的各类违法违纪现象。当老百姓不用再为看病难、孤儿老人有所依傍时,人们对先富者的敌意会降低,对共富的渴望会再次燃起,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思考;首先,造成中国当今社会贫富悬殊是分外因和内因的,外因指的是全球各个国家主要指发达国际对中国贫富差距的影响,内因指的是中国国情对造成现今我国贫富悬殊。第一,外因:近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主要靠的是对外贸易,现已超越日本成为国际所谓的第二大经济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强国不仅需要经济强还要政治强更要军事强,显然中国目前达到其中的一强经济强还有点勉强,因为人民币还未得到其应有的货币地位与影响力。除了经济发展方面以外,中国在诸多领域还处于稚嫩发展期,例如:世界舆论还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高端武器的发展的滞后。中国在方方面面无论经济制裁还是军事威胁都是极其被动的,由西方宣传的中国威胁论、贸易惩罚、以及美国在中国的近海频繁的联合周边国家军演都可窥一斑。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平安的度过了33年,这不得不称之为奇迹,这都是韬光养晦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忍辱负重的结果。有了33年经济发展这个侧重点,并且不计后果的为了GDP总量,那就会引发其他方面的严重滞后,例如经济的发展不合理一切以利益至上致使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法律体制的虚有化,国民特别是富民道德的沦丧,由此导致穷人在生活水平上踏步不前,富人天上人间。总体来说中国经济近期的成功是靠压榨劳动力售卖低端产品以量抵质的,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这样的经济是不可持续的,留给中国崛起的时间不多了,国内矛盾日益凸显,资源不断掏空,人民水深火热,如果不发起崛起之战,那必将自乱,之所以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和高科技封锁,就是害怕在未来之战上中国取胜。但

反而言之,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不平等待遇,就是要中国难以可持续健康全面发展,制造和激化中国国内矛盾,把中国当做困兽,束缚中国的脖颈,然后从中取利,由此可略见欧美国家对中国当今的贫富悬殊是要负一定责任的。第二,内因:从国情来看,当时的中国缺钱缺技术缺人才缺合作伙伴:可以称道的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世界第一,市场与资源还是蛮具有潜力的;虽说地大物博,但无论人口数量与资源分布都是很不均衡的。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有计划有规划有政策,显然小平同志的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就是政策,并且该政策是向华北东南沿海地区倾斜的,就这一句话给了沿海地区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紧接着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资源源源不断的支撑着这片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这就从整体上造成了东南富西北贫的格局。都30年了,沿海发达地区还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无法衍生出更多的高附加值的跨国企业,依然大量消耗西北乃至全球的煤炭油田天然气钢材资源,而西北人踩在自己脚底下的资源却无权使用反而持续支持那些发达地区高耗能的企业以及他们的安逸生活。我想小平同志的那句话甩的潇洒,前半句实现的非常好,而后半句定义的非常好。我也许会被人指责说什么个人主义抑或少数人服从多数人抑或不迎合国家发展战略,但我想反问一句连小部分人的利益都不能给予保护,反而不断压榨,他有能力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吗?再说我指的是小部分么,仔细想想,正是由于一小部分加一小部分最后成为大部分。于是便有了大部分的穷人与小部分的富人。同学们,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未来10年到40年里我们将

会是中国的主旋律,前辈们没有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未来的奋斗目标,真心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回到人心齐,泰山移的时代,我们必将将看到中国崛起时刻。

先富带动后富的现实意义

先富带动后富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先富带动后富及共同富裕是一个美好的设想,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横向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面对社会中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但我们会看到先富带动后富依旧具有不能抹杀的现实意义。 “先富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带动和帮助还未富的人和地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以上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构想,并认为我们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 首先在客观上,先富的人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机遇,创造了一定的社会资源,这也是不能否认的。先富的人先把把握了机遇富了起来,我们不去讨论致富的手段有需要我们去讨论的地方,就聚焦在客观上创造了很多就业的机会,让穷人也富起来的机会这一点。 其次,我们了解到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裕时、多次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逐步”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第二是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横断面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实现共同富裕,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和结果。为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必须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相互关系,把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三者统一起来。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非同时富裕的过程。那么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不和谐的地方,就需要不断去改进。 有人指出我们现在富人真富,穷人真穷。但我们还应看到富是绝对的,穷是相对的。富人不必提,穷人穷到什么程度呢?真的是民不聊生了吗?不是,绝大多数人已经不是用填不饱肚子来形容贫穷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在往富裕道路上走,只是有的人快,有的人慢而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进步速度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社会正在进步,生活水平正在提高,这一点并非贫富差距的存在可以否定的。 下面让我们来介绍点简短的例子来探究先富到底有没有带动后富的现实意义。 最最让我们聚焦的三农问题,我们都知道农业税免了,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是国家的发展。但农民不交税国家还能发展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国家还在强劲发展。少了8亿农民的农业税还能发展?农民不交税了,那么是谁在交税,谁交了更多的税?答案是比农民更富裕的人。这就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具体表现。 这只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国家机器的运转以及国家对各种公共设施的投

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由于种种因素,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和富裕程度差距长期存在,因此,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有客观必然性。“先富“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手段先富起来。允许一部分先富,是承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收入差别和富裕程度差别,但并不是收入差距越大越好。先富要帮后富不搞两极分化。先富带后富这一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大原则,也是最终目标。“共富”不是同时同步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它是一个历史过程。 (2)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的作用:第一,示范作用。一部分人先富,必须要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手段。只有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才能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使他们向先富地区学习。第二,帮助作用。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不但通过向国家纳税等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相对落后地区的人们,帮助其地区经济的发展。第三,带动作用。先富地区的人可以为落后地区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带动该地区的发展。 (3)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捷径,最

终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实行这个政策,要除了坚持只允许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手段而先富起来,还要防止个人收入过于悬殊,在富裕程度差距上防止两极分化,注重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实践证明,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以此使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先富和后富关系探讨

从贫富差距探讨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先富共富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来,人们对于“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争论不休,而贫富差距的逐年增大,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质疑,引发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为走向共同富裕扫除障碍。 一、贫富差距现象解析 盖茨和巴菲特今年发起“捐赠誓言”,呼吁全球富豪将最少五成身家捐给慈善机构。两人本9月在中国内地宣扬慈善,举行晚宴,发函给50位中国富豪,但部分人因为怕被迫捐钱而拒绝应邀。此事引发热议。有人痛骂这些富豪“为富不仁,连做慈善都不愿意。”而富豪们也也觉得不平。“中国企业家做慈善不比他们(盖茨和巴菲特)差。挣钱比他们晚,觉悟比他们早,我们完全在道德上优于巴菲特和盖茨了。”冯仑说。大多数富豪拒绝的真实原因,或许并不如盖茨基金会和公众所想,是害怕做出捐款承诺。中国排名前50位的慈善人士,在过去三年中的捐赠额翻了8倍;在2007年度,这50位企业家的慈善捐赠总额已达109亿美元,约800多亿元人民币。[1] 我认为引发热议的深层原因是贫富差距的社会现实以及对“先富的忘记带动后富”的愤懑的一次发泄。据报道,近几年,20%的少数富豪占据了社会80%的财富,当富豪们在享受年平均消费1700万元的奢侈生活时,80%的人们却在社会底层为房贷、为就医、为养家而奔波劳累。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是却不能多分享一块“这个大蛋糕”。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在各方各面都显现: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是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2]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如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垄断行业部门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职工年薪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纺织业、农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却低于2万元。[3] 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特别是先发展起来的东部地区和落后西部的差距。 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滞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很大的两个主要原因,但是垄断致富和非法暴富确实加剧这种差距的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我们都知道,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统治工具。我们承认由国家掌控的国有企业垄断电力、电信及烟草等行业是有必要的,

先富 后富与共富的关系

社会主义就是要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 我们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发展生产力。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比资本主义更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的根本目标。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个富是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在1992年,邓小平精辟地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把共同富裕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 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把共同富裕当作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去追求,容不得出现一点先富后富、多富少富的差别。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其结果,只能是同步贫穷、同等贫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了平均主义,打破了“大锅饭”,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事实证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大家都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要让那些通过自己勤劳努力而且有作为的人先富,先富必须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实现。在我国现阶段,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行按劳分配和劳动、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结果。同样,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要让那些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起来。道理很简单,我国是一个大国,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 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企业和其他

再论先富与后富

再论先富与后富 (2010-03-17 21:10:11) 转载 标签: 杂谈 看了一些朋友的讨论,感觉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很关心的,反映的问题也很多。下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明白明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的看待,对于先富带动后富的问题一样如此,“先富带动后富”不是完美的选择而是最佳的选择,它必然要引发一些社会问题,特别是贫富差距,如果没有差距就无所谓先与后了。 讨论中大家普遍对于贫富的差距过大持有异议,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 其一,宏观调控需要一个过程,正如不久前发改委对于猪肉的价格的表态一样“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让所有的母猪怀上小猪并在第二天生出来”,对于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政策效果的反馈需要一个过程,税收也好,其它政策也好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些年来出台个人所得税,提高车船使用税,提高二手房买卖税率……不断完善的税收体系不正在加强对富人提取吗?减免农业税、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提高养老金、发放猪肉补贴不又是在提高对贫者的给与吗?难道这不是在让富人帮助穷人吗? 其二,政策需要一个稳定性,我们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不到30年,对于一个国家性的宏观政策而言,并不算长。而对于先富的人而言除掉财富积累的过程(约5-10年吧),真富也不20年不到,有的人则更少,甚至昨天刚刚算是富人。所以我不能让人家响应政策的刚富起来就被“打土豪分田地”了。如果这样政府的方针、策谁还会信。 其三,“先富带动后富”最终目标是社会物质财富极大积累。但我们现在并没有积累下足够的财富,充气量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把富人们分了,也是一样,发展中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其四,多数人缺乏幸福感。我认为这就对了,“先富带动后富”就是为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正是因为有了差距人们才会感到不幸福,才会更加努力劳动,才会后富起来。当然,缺乏幸富感并不是指仇富,如果变成了仇富就成了一种畸形的心理,必然会导致违法犯罪。 其五,普遍认为先富者缺乏社会责任感。这是一个心理问题。比如一个人智商很高,入市

先富可以带动共富

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性: 我国坚持分配制度,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制度;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因此,国家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先富起来,再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共同走想富裕路。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前提: 可以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这就是原则。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1985年10月23日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说。 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邓小平1986年3月28日在会见新西兰总理朗伊时说。 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邓小平1986年8月19日-21日在天津听取汇报和进行视察的过程中说。 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说:“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让生活好起来。“他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影响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政策。这个大政策,以承认差别、克服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为着眼点,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富民政策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对“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否定。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步所必须的。 改革开放以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促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 “部分先富”能产生强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在致富过程中摸索出的经验可以起到典型示范和鼓励作用,可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共同富裕起来。“部分先富”还可以为后富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和支援条件,为国家积累更多的资金。可以对还未富裕起来的的人们给予更多的支援。“部分先富”必然会形成后富追先富,其实质是商品生产和经营经验的积累,是全体人民和全国给地区对致富道路的探索,必然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拓宽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全国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论如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论如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制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我国 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改革开放到2011年,中国GDP平均增 长速度保持在9%以上,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更在2010年经济总量就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已发展二百多年的美国,综合国力也位居世界 前列。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性的最有力证明。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还有更 大潜力可待挖掘。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让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 后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构想。今时今日的中国经济 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他老人家的高瞻远瞩,如今先富起来 的这部分群体已经帮助国家冲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那么等“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后,彼 时的中国又该是何等的辉煌? 然而我国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深深刺激了资本主义 国家的神经,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挑衅力度,试图破 坏社会主义建设成果,遏制我国的腾飞之势。近几年国内 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多数行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低谷期,且优先发展部分地区的弊端已经出现,物质文明建设 与精神文明建设失衡,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人 口素质也在不断下降。 无论是国内的健康发展需求,还是周边日益紧张的国 际形势,都需要我们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更高一个阶段, 使更多的人享受能够社会主义发展成果,从而发动全国人 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让国家以强盛 姿态横扫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阻碍。 要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得让民众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一点是人人平等,其他的一切都建立在

让少数人先富起来 就是让大多数永远穷下去(转)

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就是让大多数永远穷下去(转) 2013-9-16 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就是让大多数永远穷下去(转) 内容摘要:世上财富成定量,有人先富享安康。黎民百姓贫穷化,致富怎能同步扬!按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文字逻辑,人人都可以富,只是时间早晚。而且,少数人先富起来后,会带动大多数人富裕。实际生活中,当今中国有几个富人去“带”穷人了?我看,与其宣传先富的善心,不如宣传他们是如何依法纳税,如... 世上财富成定量,有人先富享安康。 黎民百姓贫穷化,致富怎能同步扬! 按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文字逻辑,人人都可以富,只是时间早晚。而且,少数人先富起来后,会带动大多数人富裕。实际生活中,当今中国有几个富人去“带”穷人了? 我看,与其宣传先富的善心,不如宣传他们是如何依法纳税,如何保护工人农民权益的。可惜,这事比富人发善心还罕见。现实中,那些大量先富起来的人,不是连一点点“血汗工资”都不肯付吗?不是不管工人的职业病和社会保险吗?不是动用国家机器野蛮拆迁吗?所以说,富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期待中国一代富人去“带富”中国的穷人仅是黄梁一梦而已。 再说,幸福感是个相对的概念。假设我是万元户,现在一万块钱的幸福感;这取决于你们兜里有多少钱,你们兜里钱越多,我的幸福感越低;你们兜里超过一万块钱,那谁给我剥削,谁来讨好我呀?那我的幸福感就等于零,甚至幸福转化为痛苦。相反你们越是身无分文,我的幸福感越大。所以多数先富者心里,不可能希望多数人共同致富。 因此,少数人富了,多数人就得受穷。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先富把有限的资源都占有了,多数人就不可能再富起来。那么,穷人要致富,能否指望政府呢?几十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可是医疗、教育、住房、养老这些福利制度一个个取消了。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都还保持了这些福利,甚至连老百姓最后那点活命钱社保基金都敢拿走,你还能有什么指望!政府早就告诉大家:要找市场,不要找市长。把年过半百的下岗工人和无依无靠的失地农民打发到市场上去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可能回到社会的主导产业中去,甚至甩到了社会结构之外。 老百姓想,什么都靠不住,只有指望下一代了。只有子女上学,才能改变命运。但是教育部发言人早就说了:大学不是为穷人准备的。从小学到大学层层加价的“高价”收费,成为阻隔穷人走出贫穷,融入现代社会的人为的、难以逾越的最大障碍。贫穷也会世袭的。只要没有制度性的突破与创新,那就不会有出路。 其实,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实吗?市场经济是什么?一种竞争经济,竞争的原则是所谓“物竞天择”原则即优胜劣败。优胜劣败是什么意思?其实优胜劣败就是两极分化,一极向“优”,一极向“劣”。所以自由市场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必然导致由极少数人垄断社会最多资源和资本,而大多数人失去一切。李嘉图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市场经济分配定律:在市场经济中,利润与资本额成正比例,既不与劳动付出成正比例,也不与效益成正比例。多劳并不多得,高效也并不多得,多资才能多得。换句话说,就是市场经济的存强逐弱机制,必然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三十年来的实践说明了,资源和机会都只会按权力和资本分配,根本落不到民众的手上! 李嘉图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市场经济分配定律:在市场经济中,利润与资本额成正比例,既不与劳动付出成正比例,也不与效益成正比例。多劳并不多得,高效也并不多得,多资才能多得。换句话说,就是市

论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材料物理200841804019 王凯 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社会主义必须走共同富裕之路,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的根本目标。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个富是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在1992年,邓小平精辟地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共同富裕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把共同富裕当作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去追求,容不得出现一点先富后富、多富少富的差别。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其结果,只能是同步贫穷、同等贫穷。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虽然仍强调按劳分配,但收入差距太小,基本上实行的是“大体平均,略有差别”的政策。实施平均主义只能是打击先进、鼓励落后,严重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平均主义的泛滥必然破坏生产力。实践证明,这样的认识和政策,既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实践中也不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了平均主义,打破了“大锅饭”,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事实证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大家都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 共同富裕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什么是共同富裕?以往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解释,而忽视概念本身包含的对社会生产力的说明。根据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提出了应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内涵。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涵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特质,就从质的方面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目标。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达到目标的前提和手段。 共同富裕理论是社会主义原则规定的。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角度深入分析,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两个相互联系的标准:既不能离开共同富裕讲发展生产力,离开了就会导致两极分化,也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讲共同富裕,离开了就会导致共同贫困。这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根本视角上发生了变化。这是个首创性理论突破,是对我国传统社会主义认识体系的变革。不能把共同富裕仅仅看成是终极目标和方向,还应是现实的经济过程;共同富裕不是静态的概念,而是发展变化的动态概念。共同富裕决非是一次性完成的事情,而是一个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发展的过程。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和同等富裕,它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有的学者指出,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它是在实施过程中,以差距为主要特征。具有差异伴随性。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有着根本的区别。同步富裕是平均主义思潮的表现,追求它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辩论赛:让部分人先富起来,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辩论赛:让部分人先富起来,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背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两极分化区别 第一、两极分化是私有制和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内容指一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一极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它和阶级变动的格局联系在一起。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为克服平均主义而提出和实施的政策,其内容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差别,它不包含阶级分化的内容。 第二、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所允许和鼓励的是劳动致富、守法致富;对那些非法侵犯他人利益,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要依法严厉制裁。 第三、对通过正当途径取得的过高合法收入,国家也要采取措施进行调节,防止个人收入过于悬殊;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措施,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邓小平明确提出要避免两极分化,就说明他早就害怕或者就是觉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会出现两极分化,而显然两极分化在国家领导人的角度看是社会的不良现象,因此他就要加以区分批判,给人民安慰。邓小平说过:“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显然,他的“先富带动,共同富裕”只是他的理念,还未经检验。或者说,当今检验出的结果是与他是相驳的。 反方:让部分人先富起来会导致两极分化。 论据1: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必将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 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因为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后,他们就掌控了整个社会的大部分资源、财富、权利等等。 但是毕竟整个社会的资源、财富、权利是一定的,它们并不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是不是还会带动其他还没富裕的地区和人一起致富呢? 先富起来的这些人必定不希望那些没富起来的人去跟他们争夺固定的社会财富,那些富起来的人也就必定不希望其他人富起来,否则的话,他们的财富地位等就会受到影响。 而这些已经富起来的人,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位、财富、权利、关系,他们心里不希望别人富起来,那他们就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他们所掌握的这些东西来制定各种不平等的规章制度、或利用特权、或利用关系,以便更利于他们聚集财富,而限制其他人富起来。 这样就必然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说到底,还是人性的自私在做怪,任谁都不愿意把自己可以拿到手的财富分出去给别人。 只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消灭掉那些实在富不起来的人,这样才能达到共同富裕。 论据2:而这些已经富起来的人,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位、财富、权利、关系,他们心里不希望别人富起来,那他们就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他们所掌握的这些东西来制定各种不平等的规章制度、或利用特权、或利用关系,以便更利于他们聚集财富,而限制其他人富起来。 就如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一样,竞争不足会导致市场没有活力,竞争过量市场也会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2015年09月13日来源:人民论坛网 全面深化改革,不得不注意这六大根本性挑战!(2) 作者:姚树洁、汪锋 ②产权界定仍不明晰 关乎产权制度安排,以及政府、国企的边界 产权明细是市场经济和价格信号发挥作用的基础。计划经济将整个国家视为一个整体,没有明确的产权制度安排。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源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的重新安排。随后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措施,都是在不断明晰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的产权界限,从而不断强化价格信号作为市场经济调配资源的关键作用,进而不断激发普通劳动者的生产热情,提高经济活动效率。 中国从计划经济不断向市场经济转变所做的改革,一直强调先易后难,对关系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土地产权制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时间表。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产权制度缺位,被资产增值所带来的收益所掩盖,而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进入“新常态”之后,产权不清晰问题有可能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以地方政府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为例,当前大量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而土地产权不明确使土地增值收益无法被社会各阶层分享,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往往成为引

起社会矛盾的关键点。新形成的基础设施同样存在产权不明确的问题,对于使用道路的普通消费者而言,中国高速公路几乎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交通基础设施,以“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为出发点的道路收费行为,被不明确的产权严重扭曲,占据公共资源兴建道路的经营主体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必然宣称自身亏损严重,需要持续占有收费权。 ③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关乎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改革开放之初进行增量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的出发点。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人的确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实现了富裕的目标。但不可否认,在产权制度不明晰的制度背景下,也存在一部分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攫取了不应当属于自己所有的社会财富。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目前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收入差距过大的0.4的标准。中国现阶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居民之间收入的巨大差距,既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动和其他要素投入分配的合理部分,同时也存在制度设计不完善、产权不明晰带来的不合理部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按照劳动者自身付出的劳动和努力获取报酬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共同的基本经济活动准则。 市场经济允许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以激励普通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强调公平交易,那些利用产权漏洞,通过非法手段攫取不应属于自己的社会财富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经济赖以持

先富带动后富

先富带动后富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内在要求,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贯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我国的所有制经济被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占据,而我国的分配制度也是以所有制经济为基础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受这些因素影响当时我党认为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绝对平均,平均分配财富,这样大家就会同时富裕。例如后来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平均主义的典型代表,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并没有让中国的老百姓富裕起来,人民依旧生活在温饱线左右,我国的经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是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 1978年邓小平说过:“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让生活好起来。“他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影响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政策。这个大政策,以承认差别、克服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为着眼点,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这也就是邓小平以后的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 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政策是有一定的事实理论依据的。 首先,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

裕时、多次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逐步”包括两层含义:(一)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二)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横断面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实现共同富裕,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和结果。为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必须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相互关系,把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三者统一起来。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非同时富裕的过程。 其次,共同富裕和先富带动后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先富是共同富裕的必有之路,而共同富裕是先富的必然结果,先富带动后富,给后富的人提供支持,最终是后富的人也真正富裕起来,这样也就实现了共同富裕。 最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了平均主义,打破了“大锅饭”,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事实证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大家都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要让那些通过自己勤劳努力而且有作为的人先富,先富必须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实现。在我国现阶段,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行按劳

浅议“先富带动后富”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变异

浅议“先富带动后富”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变异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尤其推行改革开放后步入新时期,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前提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且卓有成效,均取得很大进步。伴随新的成就和问题使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不断突破创新,在市场取向改革方面尤为明显。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①P147-148。“先富带动后富”理论基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尊重现实国情,充分鼓励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促进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还进一步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具体实际并无系统总结与规划,仅作了极为简要的概括(主要是恩格斯),大致有几点:生产资料共有、有计划组织生产和按劳分配。随后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具体建设方面做过很多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就,最终形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为:“所有制的高度国有化;在积极运行中,排斥市场经济;在经济管理上高度集中化,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生产流通分配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和监督”②P93-94,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实际上亦坚持了社会主义,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上并无清晰的思路和科学的思考,为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积累较丰厚的经验教训。 相比之下,“先富带动后富”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灵活的可操作性。“一国胜利论”利用了世界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有利条件,可以在一国先建立社会主义,但这种跳跃式不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没有相应地发达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仍然包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使得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因而允许和鼓励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裕起来,通过先富裕激励和回馈后富裕或者待富裕的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大目标。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先富带动后富”有它自身的缺陷。在经历了“先富带动后富”为我国经济腾飞所作的巨大贡献后,近年来其导致的贫富分化的弊端也逐渐暴露。这一政策继承了社会主义理论,却又有所变异,那就是对人的发展不断忽视。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目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始终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③P44 ,“在分配方面,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动量分配消费品,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④P47,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理论有其重要前提,那就是利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文明,这里面既有先进的生产力,也包括伴随生产力进步而带来的精神文明及个人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需求,在这里个人乃至国民的素质或受教育程度是作为隐含条件存在的,唯有人性的全面充分发展才得以为社会

先富与共富辩证关系

先富与共富辩证关系浅论 共同富裕决不等于同步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 也是带动全国人民走向共 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为此, 我们既要鼓励先进, 提高效率,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又要兼顾社会公平, 防止两极分化,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先富起来、共同富裕、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分配的发展趋势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曾走过一段弯路,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中国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引导下, 中国人民才走出误区, 开辟了一条 社会主义国家从未走过的共同富裕的新路。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要实现这个目标,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特殊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 齐头并进的发展是不行的, 在这一方面我们曾有过深刻的教训。所以, 邓小平同志早在年就提出,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由于辛勤劳动、成绩大而先富起来, 从而带动全国人民逐步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发展战略在今天已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 一部分地区凭借有利 条件快速发展,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实现了“先富” ,并带动和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和观念的变革,全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和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多数人共同富裕 之间的关系呢?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分配规律和分配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必然使一部分单位、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 (1)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现阶段, 由于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劳动差别, 主要是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差别, 他们对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是不同的。实行按劳分配, 就必然使一部分劳动好、贡献大的劳动者获得较多的劳动报酬而那些付出劳动少、贡献小的劳动者只能获得较少的劳动报酬。即使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相同,但由于家庭条件、赡养人口多少的不同, 也会有生活水平上的差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劳动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在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 反映劳动 差别的劳动报酬差别在一个较长的时期还会有所扩大。所以,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符合按劳分配要求的, 也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 (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劳动收人以外, 还包括非劳动收人, 有资本收人、资产收人、风险收入和机会收入等非按劳分配方式。收人来源的多元化, 必然使人们在富裕的道路上有先有后。 (3)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市场经济条件下,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法则。我国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 各地区的条件千差万别, 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与经营管理水平存 在很大差别。在职工个人收人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情况下,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试论 “先富”和“共 富”的关系

论“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先富与共富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质量互变规律在分配领域的实际运用和创造性发挥。 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的要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到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后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出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必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发展生产力。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比资本主义更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的根本目标。邓小平精辟地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把共同富裕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把共同富裕当作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去追求,容不得出现一点先富后富、多富少富的差别。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其结果,只能是同步贫穷、同等贫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了平均主义,打破了“大锅饭”,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事实证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大家都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要让那些通过自己勤劳努力而且有作为的人先富,先富必须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实现。在我国现阶段,

毛概—浅谈先富与后富

浅谈“先富”与“共富” 不得不先说的一件事实: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而不是统计显示的9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而不是按统计数据推算的21倍。 还存在的事实就是: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说过的“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的灰色收入总计4.4万亿元”的问题。这些灰色收入的主体是那些高收入人群。纳入灰色收入后,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 这些事实让人们不禁想到这就是所谓的共同富裕么。首先让我们看清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 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把共同富裕当作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去追求,容不得出现一点先富后富、多富少富的差别。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其结果,只能是同步贫穷、同等贫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了平均主义,打破了“大锅饭”,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事实证明,先富是一条正确的路。 作为一个社会公平的范畴,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全体社会成员在财富占有上的绝对平均,而是在生活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同时、同步、同等富裕是不切实际的,也只有承认富裕程度上的差别性,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才能为高层次的富裕提供示范。邓小平正是基于对共同富裕中所蕴含的差别富裕内涵的揭示,才勾画出先富、共富的战略构想,开辟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 先富是实行按劳分配和劳动、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先富可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这样国家就有雄厚的物质基础,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就更加容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要让那些通过自己勤劳努力而且有作为的人先富,先富必须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实现。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现实。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正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特别是因为先富政策的巨大成功,造就了一批高收入人群。但是,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2000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的标准。10%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在全部居民财产中所占比重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则占有居民财产总额的40%以上。实际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达到5倍甚至6倍。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已扩大到10多倍。 不难看出,先富还是隐藏着弊端的。不免让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