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文化引领城市多彩生活

西安地铁文化引领城市多彩生活
西安地铁文化引领城市多彩生活

西安地铁文化引领城市多彩生活

摘要:地铁作为新兴的交通工具,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西安的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相继开始动工建设,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工程,它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下面,笔者就来和大家谈谈西安地铁的发展以及他所带来的多彩生活。

关键词:西安地铁文化城市文化人民生活

随着近年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地铁作为一种新兴便捷的交通工具发展起来,地铁的出现也在长时间里形成了相应的地铁文化。而地铁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的有一个新兴体。与此同时,灵活多样的地铁文化也对城市的文化发展、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西安地铁的建设正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而西安地铁的建成,对于西安的城市文化塑造,西安人民生活的影响将逐渐的显现出来。

西安的地铁建设主要分为两部分,为一号线和二号线。一号线:这条线路主要为东西走向,线路起迄点后围寨、纺织城是西安市对外交通枢纽。而且这条线路穿越西安城区的东西方向,在布局的过程中还通过市区中相对比较繁华的地区以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与此同时同时,线路连接着主城东西轴和上城地西客运站、西安客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以及长乐路客支站和半坡客运站等大型的客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 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规划提出要将西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昌盛、基础设施完备、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生态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有序和谐、政治民主文明的国际性旅游城市、浓郁文化特色城市、科教创新城市、产业集群城市、枢纽中心城市、山水生态城市、最佳人居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 四、城市总体布局 采取拉大城市骨架,发展外围新区;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显山露水增绿,塑造城市个性;南北拓展空间,东西延伸发展的城市布局原则,城市未来主要向西南、东北方向发展;远期主要向北跨过渭河发展。 布局形态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未来西安城市将按照九宫格局、虚实相当的总体结构,形成几个外围副中心,即在西南方向形成以户县为主的副中心;在东北方向形成以新筑、临潼为主的副中心;在北部方向形成以阎良为主的副中心;在渭北方向形成以高陵(跨过渭河)、泾河工业区为主的副中心;在南部方向形成以长安为主的副中心。五、重点建设的外围新区 疏解老城功能,建设新的行政中心:为了降低中心区密度,更好地保护古城区内历史风貌,

城市发展的文化思考

城市发展的文化思考 摘要: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随着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化面临着一系列不足和困境,城市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课题与命题。城市文化发展涉及很多方面,需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设计中文化因素的强调等多方面关系,以达到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历史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共同具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它是人类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是社会成员共同的文明素质和心理结构,是民族的集体智慧、集体性格,是凝结在社会成员中的核心价值、行为定势。 具体到城市而言,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 Lew is Mum ford)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所说:“古代的社区过于稳定,它墨守成规旧俗,不愿采纳新的生活方式;如果古代人类有意突破这种保守社区的孤立和封闭状态,那么对此问题能够找到的最好答案莫过于

城市这一发明了。”“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纵观历史,城市最早产生于古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它经历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大规模的近代工商业在城市中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以大工业为中心的近代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发展又进入了新的时期,有学者称之为现代化城市或信息化城市时期。越来越多的人由农村迁移到城市,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城市越来越成为人类文化的摇篮和容器,成为文明生长的肥沃土壤,逐渐发展出自己特有的品格。 “城市”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的范畴, 它同时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城市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化发展的历史。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加深,随着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发达,城市文化也随之一日千里包罗万象,形成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人类建造城市,城市同样反作用于人类,城市文化通过城市物质要素表达出来,又依靠个人而存在发展下去,在此意义上,城市自身和人类共同造就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就其内涵和外延来看,城市文化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文化,它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是赋予城市朝气和独特性

地铁调查研究报告

西安地铁的现状分析及处理方案 ——基于西安市民对地铁满意度的分析视角 摘要:西安地铁于2006年9月29日开工建设,2011年9月16日投入运营。目前运营1条线路(2号线)、全长约20.50公里,设17座地下车站。地铁的运营,在给市民带来便捷交通方式和更多出行选择的同时,仍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以地铁二号线为切入点,从地铁站外观、站点设臵、计费方式、人员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调查了乘客对西安地铁的满意度。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以期提高地铁服务水平,为乘客创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 关键词:西安地铁乘客满意度解决办法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地铁,全称地下铁道,狭义上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但广义上,由于许多此类的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可能也会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 西安地铁(xian metro),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依据《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条例》,其正式名称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xian metropolitan transit railway system),于2006年9月29日开工建设,2011年9月16日投入运营。目前运营1条线路(2号线)、全长约20.50公里,设17座地下 车站。线路北起位于未央区的西安火车北客站,南至位于雁塔区的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将西安市南北中轴线上的龙首原、钟楼、小寨等商圈紧密联系起来,目前日均客流量20万人次。西安成为中国大陆第十个运营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作为现代化的公共运输工具,地铁运输量大,经济实用,污染小等优势特点,顺应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趋势,对拉大城市骨架、缓解交通拥堵、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安地铁2号线的投入运营,不仅丰富了城市交通方式,改变了市民的出行选择,缓解了西安由于车多路窄引起的交通拥堵;而且拓展了城市空间,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功能,有效促进了gdp的发展。 当然,作为西安市第一条地铁线路,地铁2号线的运营也暴露出一些在施工过程中、运营期间的问题与不足。为此,笔者通过此次社会调研的契机,从地铁站外观、站点设臵、计费方式、人员服务等多个方面对地铁2号线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当下乘客对于西安地铁这一新兴的交通工具在各方面的满意度,并针对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发展方向,以期趋利避害,提高地铁的服务水平,为乘客创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为今后西安地铁的发展建立出一份蓝本和计划,促进西安地铁事业和公共交通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1、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方法 整理原有资料,查阅有关文献,并通过网络检索获取更加全面。 科学的文献资料。 (2)调查问卷针对地铁站的乘客采取判断抽样,在电视塔站、小寨站、钟楼站三个车站有针对性地像不同年龄、性别的乘客分发问卷,运用问卷方式调查。由于采用组员询问、填写的方式,问卷回收率较高,问卷有效率较高。三个站点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5份,其中有效问卷290份。 (3)个案访谈 特别针对地铁站相关负责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工作,对于地铁站的使用现状、发展规划以及乘客反响等方面给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让我们对此有了更详尽的了解。 (4)实地考察 小组成员前往各个地铁站对于其装修风格、指示标识、卫生状况、等候情况等情况进行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25万人。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文明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

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颇具规模。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7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尤其是在航天航空、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缝纫机、大型风机、重型汽车、纺织、钟表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产霸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

从西安地铁文化谈客运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精选文档

从西安地铁文化谈客运企业文化建设方向 2011年 9月 16日,西安地铁二号线西安北客站至会展中心 段正式开通试运营。 这是西北地区首条投入运营的地铁线路, 给 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西安市民正式步入“地铁时 代”。当人们为之振奋的同时, 发现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出行 工具的西安地铁在文化建设上很好地与西安独特的文化魅力 接轨”,使地铁车站处处透露出西安传统文化符号和现代元素 的和谐共生。 西安地铁文化特色 1. 车站装修主题穿越“古典”与“时尚”文化 进入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铁车站, 恍惚间会有一种穿越之 最北边的车站——北客站凸显汉风遗韵, 主题就被定为“古都凝 眸——汉风遗韵梦未央”; 行政中心站则突出“政通人和 往开来拓新篇”的主题,车站装修突出“通”与“和”。 2. 车站文化墙涵盖城市区域文化特色 车站内的文化墙也颇具特色: 永宁门车站站厅层中央, 一面 长 14 米、高 2.65 米,金碧辉煌的《迎宾图》气势恢宏;钟楼站 的《大秦腔》向中外游客展示古都西安文化的深厚底蕴;体育场 站的《盛世》 以古代体育运动“马球”和“蹴鞠”为主要元素反 映太平盛世的景况。这些文化墙的设计表现了各区域的文化特 感,从古典到时尚各区域文化特色尽显其中 。例如:地铁二号线

色,从不同角度体现人文西安、科技西安、生态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等主题。 3.车站服务设施体现人文特色 西安地铁各车站设有导向标识、进站、出站一目了然,站名 标识设计则根据全线各站的地标性建筑物衍变而来,比如钟楼站的标识就是简化的钟楼形象,易辨、易识、易读。西安地铁2 号线17 个站点中,有13 个设有垂直电梯,没有设计垂直电梯的车站,配备了先进的残疾人楼梯升降机。此外,车站内自动扶梯、自动售检票机、人工服务台、乘客资讯系统、广播系统、线路运行图、自助银行,卫生间及车站、隧道区域内手机网络全线覆盖,便捷的服务设施增加了西安地铁的人文气息。 客运企业文化建设方向 从西安地铁文化建设中,我们看到了演绎现代时尚与历史传承的融合共振的运输企业,也看到了真诚、周到、专业的工作服务,提升乘客幸福感、自豪感。但目前大多数客运企业文化在发展当中,还是把主要关注点一直放在深层文化和中层文化中,即观念层文化和制度层文化的建设中,很少放在表层文化即物质层文化当中。更有企业认为把口号喊漂亮些,多出台几个员工行为规范,就能满足乘(旅)客的需求。其实不然,在21 世纪的今天,企业不仅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制度化建设,更要深化地域服务的理念,加大表层文化建设,通过感觉器官就能直接体察到的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真正与乘(旅)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

西安地铁情况的调查报告

西安市地铁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4/3/7

序言 城市的未来,我们的动力;西安地铁,与您同行每一天;一站一世界,一程尽繁华;西安地铁,为您呈现穿越千年的盛世风华。地铁所至,爱心相随。穿越历史,感受未来。 如今的高科技时代,地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拓展城市空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一首简单的小诗文所说:入地百尺行如龙,疾听声来直横纵!万千速客上下忙,倾刻数分已西东!地铁是如此的方便快捷。西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我国重要的文化古都。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使得至今西安城市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古代中国独特的里坊制所塑造出来的规整的方格式城市空间。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交通也越来越拥挤,正是西安地铁的出现,大大缓解了西安城市的交通问题。西安地铁给人们带来的是快捷,便利,有序的交通和良好的乘车环境,是人们更多的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享受。地铁那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成为解决时间集中,客流量特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理想方式,他就像本留在城市地下的动脉,昼夜不息地为城市注入生机与活力,给人类文明注入新的活力。随着1863年伦敦地铁率先建成二进入新的拐点,如今,全球100多个城市拥有地铁,总长超过5500公里。地铁拉开城市轨道交通的序幕,地铁成为一个城市实力的象征。地铁带给现代都市的变化涉及各个领域,观念更新、文化多元、生活丰富、经济繁荣……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乘坐地铁出行,图的是方便快捷,是生活概念与生活方式的延伸。实实在在,地铁成为了城市的一种心态。但是,作为新型的交通工具,我们要全面的看待他。 【关键词】:西安地铁交通工具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西安地铁的建设与规划

西安地铁的建设与规划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人们的通勤方式日新月异。人们从以前的步行的交通方式开始发展,出现了自行车、公交车、私家车等。到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交通情况越来越严峻。道路上的严重阻塞,导致原来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失去了原有的特点。人们不得不去寻找更为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这时候城市地铁出现了。 城市地铁规划分为客流引导型和规划引导型。所谓客流引导型,就是哪里有人往哪里修,方便大家出行;而规划引导型则是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引导城市发展方向,主要是在城市郊区以及卫星城镇,香港地铁就是这样的典型。此外,修建地铁对城市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支持城市东西南北的连接,形成城市中心聚集化。当然,修建地铁不仅仅对城市交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城市经济、城市格局、城市环境等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安地铁,依据《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条例》,于2006年09月29日开工建设,2011年09月16日投入运营。截止2015年07月31日,运营西安地铁1号线、西安地铁2号线,以十字形贯穿城区;覆盖七个市辖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长安区),连通古城、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大城区,串起了西安市东西中轴线上的三桥、土门、五路口、康复路、纺织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凤城五路、龙首原、钟楼、小寨、西安电视塔、韦曲等商圈,使得市区紧密联系在1小时经济圈内。但是,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情况相比较,西安地铁仍处于起步阶段。 附件1和附件2提供了西安地铁网络的两个版本的未来规划,请结合实际,考虑如下问题: 问题一:利用附件1所提供的地铁网络,设计一个购票软件(或程序),其应需具有如下功能:输入任何一个出发站点和到达站点,能得到两个站点之间的最优乘坐(换乘)策略以及票价。作为例子,请具体给出从咸阳国际机场到安定门的乘车方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作者:曹阳来源:添加日期:11年03月01日 城市文化是一门城市管理科学,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的城市文化设施、市民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高低等狭隘的文化现象,而是包括了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管理系统。 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市文化是一门综合管理城市的学科,是城市组织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行动方略的指导系统。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它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市才能现代化。 2、塑造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和广告等等。独特的文化来源于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所以,要建设和谐城市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城市的自然特色,保护自然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发展是以健康的自然环境为前提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城市文化的摇篮,因此,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的城市发展,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城市文化。 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历史文化使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充分挖掘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和文物依存的周边环境,是树立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捷径之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姻,产生投入小、回报大的经济效益,它所起的品牌效应,绝非商业铺面和房地产等近期利益所能比拟的。 4、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西安地铁二号线基础设施报告

西安地铁二号线基础设施 调查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2014年6月 二〇一四年六月

(充实一下简介的内容,帮忙把进站前两个问题写完整,看一下整体是否需改动,有错误的地方改一下,还有麻烦做个总结) 一、西安地铁简介 西安地铁的标志采用了建筑城墙的造型,充分的代表了西安的古文化,而方形的地铁标识在中国还是第一例,我国其他城市的地铁标识多是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之所以采用方形的设计,是渗入了中国古代印章的涵义,代表着地铁对市民的一种承诺。同时为了突出中国特色,标识也采用了最具有代表的中国红。 首先是它的红色底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在交通设施中也是引人注目的警示色,能够起到突出的作用;其次,它采用城墙作为基本形状,白色和红色也是色彩上反差对比突出的搭配,同时也象征着地铁是一种公共设施,是纯洁的,没有杂质的,外面采用了城墙垛口的形状,内侧的椭圆既代表城墙的城门,也是地铁隧道的造型,二者公共构成了一个M型,也是地铁metro在国际上的公认的标识,线条流畅,也象征着地铁运行的通畅。 2011年9月16日通车试运营。西安地铁2号线,为西安地铁首条开工线路,也是首条运营线路,一期工程主线于2006年9月28日开工建设。全长20.50公里,设17座地下车站。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线路将西安火车北站、西安市行政中心、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中心北大街及钟楼、南郊省体育场、小寨、西安电视塔、韦曲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西安地铁的开通,标志着西安从此走上了地铁的时代,更加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为广大乘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 全线共设17站,分别是:北客站-北苑-运动公园-行政中心-凤城五路-市图书馆-大明宫西-龙首原-安远门-北大街(换乘①号线)-钟楼-永宁门-南稍门-体育场-小寨-纬一街-会展中心。 二、乘车中存在的问题 乘客乘车流程:进站→购票→进闸→候车→乘车→下车→出闸→出站 1.进站 ①.入口

西安古城规划分析

目录 一、西安古城介绍 二、西安古城风貌 三、古城风貌保护的原则 四、西安风貌的保护措施 五、古城规划的原则 六、西安古城的规划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 城、京兆城、奉元城等。先后有西周、秦、西汉、 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 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 余年之久。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 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 古都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 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 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 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 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 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古城西安风貌 西安仿古建筑林立的街道大唐芙蓉园的盛唐 壮观的大雁塔

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丝绸之路起点 三、古城风貌保护原则 一、保护古城历史真实载体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的历史原物和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 二、保护古城历史环境原则: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不仅要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应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 三、挖掘古城历史价值原则: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 四、西安古城风貌的保护措施 一、保护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格局;西安的城市格局,是在唐长安皇城基础上建成的明西安城,是世界上迄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座古城,特别是西安城墙的维修保护,城内街区格局的基本保护,使人对“城”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二、保护文物古迹,特别是标志性建筑,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例如:钟楼、鼓楼,大、小雁塔等。这里说的文物古迹,既包括地上、地下的又包括古代的、近代的有代表性、纪念性的纪念地,包括已定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包括尚未定级而确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近现代建筑。如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人民剧院、人民大厦等。 钟楼鼓楼 三、保护历史地段,也即是历史文化街区。这包括历史上名人故居、寺庙区、商业区、各种类型的居住区、风景区等。

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课程: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 指导教师:陈颖 学生:蒋升桓 学号:07089003 作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设计研究 二0一一年六月七日

城市遗产保护与利用 ——以西安为例摘要:本文对城市更新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城市规划、更新、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建议,目的是唤起我们城市管理人员和公民对城市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不要只为了经济利益而将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破坏殆尽了。关键词:城市更新遗产保护城市化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预计在未来20年时间里,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或者超过60%,城市不断的增多,大城市不断地扩张,在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一些城市更新的盲目性和决策的局限性,再加上设计的落后,各地争相模仿,出现了“千城一面”、“大拆大建”的现象,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城市正在渐渐地消失它的历史和地方特色,成为雷姆库哈斯所描述的“无性格城市”,历史的城市中心正在逐渐失去它的功能,出现城市中心区衰败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对城市进行更新,既然要更新,就必须对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景观等进行保护...... 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这个曾经的国际化大都市,在一场大病后要重新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计划,但是如今世界的背景已经不同以前了,西安面临着国际文化的冲击;如何积极应对、合理取舍成为规划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这个重要阶段,我们更应该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以寻求富有中国国情的城市更新与保护路径。 一、城市更新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这呈现加速运动的趋势,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北京、西安等古城的老城区也成片的被更新,不论是老城还是新城,塔吊林立,城市的面貌也是日新月异。 我们在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感叹的同时,一些有志之士也在为这种快速的更新现象所带来的城市问题而感到惋惜和痛心。我们的政府,尤其是我们的国民应该马上从“欣喜”中苏醒过来了,我们已经给城市留下了永久的伤痕,否则,若干年后,我们将对以前我们所做的事情而感到惭愧。 1.1 大拆大建 《北京宪章》指出:20世纪:“大发展”和“大破坏”,21世纪:“大转折”...... 20世纪已经过去,西安的老城已经被更新的面目全非,对老城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倒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简单、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随之灰飞烟灭,永远的消失了。幸运的是西安还留下了明城 墙,钟楼等对经济利益干预不大的历史遗产;在21世纪,全球化和多 样化的矛盾将继续存在,并且更加尖锐,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城市建 设理念和原则,来面对新世纪对我们的挑战。 1.2 各类保护建筑遭到破坏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论西安地铁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对运营安全的促进作用(新编版)

论西安地铁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对运营安全的促进作用(新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88

论西安地铁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对运营安全的促进作用(新编版) 地铁的安全平稳运行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但在地铁发生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时容易造成运营秩序紊乱,严重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也会在运营秩序紊乱后因信息传递不畅,导致指挥决策失误,还会因为信息传递时间过长影响应急响应启动效率,更会因关键环节卡控不到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因此,有地铁运营单位“大脑”之称的控制中心,同时作为运营指挥和信息收发中心,应通过运用先进的科技化、信息化设备进行事前超前预警,处置过程中卡控等措施,尽早、尽快、安全恢复正常运营秩序,最大限度的保障运营安全平稳有序。本文重点论述西安地铁运营控制中心运用先进的科技化、信息化设备对地铁安全平稳运营的重要作用。

地铁运营控制中心(OCC)的工作特性 地铁运营控制中心承担地铁运营的整体指挥工作和信息收发工作。地铁运营秩序正常、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时,主要工作为按照行车计划监控行车和轻微晚点调整工作,对电力、环控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当发生故障等突发事件后,控制中心作为地铁的大脑则发挥出了强大的作用,指挥现场处置并向运营分公司领导及下属部门传递相关信息。上级预警单位发布预警信息时,根据地铁实际情况研判后向运营分公司各单位发布对应的预警信息,组织各专业应急抢险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确保运营安全。 西安地铁预警信息分为特殊气象预警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反恐治安预警信息、设施设备运行状态预警信息。特殊气象预警、地质灾害预警、反恐治安预警等事前预警信息按照地铁公司与发布预警信息的市级单位的工作接口协议,由市级部门向西安地铁运营分公司转发预警信息。地铁公司接到预警信息后,对照运营分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研判后向运营分公司各单位发布单位内部预警信息,组织与本次预警相关的专业抢险队启动应急响应,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兰州日报/2007年/11月/21日/第007版 西部论坛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魏周弟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就兰州而言,不仅有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三大文化资源,有文溯阁、兰州文庙等一批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的文化遗存,还有黄河穿城而过的独特城市景观……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兰州这方土地特有且不可替代的人文资源优势。 一、充分认识文化的重要作用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状况和文明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本质上不只是对现行社会的肯定和支持,而且包含着对现行社会的评价与批判,蕴含着这个社会“是什么”的价值支撑,蕴含着这个社会“应如何”的价值判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一种旧的制度、旧的体制无法进一步运转下去时,文化对新的制度、新的体制建立的先导作用就十分明显。蕴藏在新制度、新体制中的文化精神,一方面为批判、否定和超越旧制度、旧体制提供锐利武器,另一方面又以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新的价值世界为蓝图,给人们以理想和信念支撑。今天,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就现实性来说,是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在当代世界的激烈竞争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二、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凝结一个民族智慧的见证。兰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彩陶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类型等以纹饰绚丽、器形优美蜚声全国,生动体现了兰州早期文化的思想与技艺。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兰州的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为纽带的“民族文化”特色品牌,才能充分彰显兰州乃至甘肃的文化个性。 三、要夯实公共文化基础 近年来,在建设公共文化方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兰州文化圈”的目标。“兰州文化圈”是拓展“文化兰州”内涵的一个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命题,是高层次的地域文化发展战略架构。为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文化给予了积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文化发展的差距,并在差距中寻求发展的动力。高标准的“兰州文化圈”不应该只是地区文化发展的“龙头”,而应继续突破。今后几年,要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活跃社会文化生活,推动艺术精品创作,做好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只有夯实公共文化这个基础,“兰州文化圈”建设就能保持生命力和活力,并为“兰州文化圈”上升为国家级文化形态提供助力。 四、要全力加强文化保护

西安地铁电视媒体分析

西安地铁2号线电视媒体分析 一、西安地铁2号线介绍 ①西安地铁二号线目前日均客流量约73.5万人次,每月预计客流量约2200万人次。根据相关调查, 地铁广告受众群体中71%的乘客年龄在20-40岁之间,大多受过大专以上教育,他们是整个社会的购买和消费的主体,对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对品牌意识和认知程度高;地铁乘客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市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在这里投放广告直击中高端消费人群。 ②西安地铁二号线电视媒体1512台,覆盖地铁21个站点和22列列车车厢,地铁全线全覆盖,无死角,视频画面,产品或服务展示更加生动和生活化。 二 、

三、受众媒体分析; 78%西安地铁乘客是大专及以上学历 60.3%西安地铁乘客是20-35岁社会最具 消费潜力和实力的人群 四、受众媒体分析; 35.0%43.0% 5.9% 12.6% 3.54.6%大学本科或以上大专 1.3% 5.0% 9.6% 25.8% 15.3% 9.1% 7.1%7.4% 16.2% 3.2% 29.0%31.3%25.9% 13.1% 2.7%15-2425-3435-4445-54

73%西安地铁乘客是, 拥有稳定收入的白领为主58%西安地铁乘客月收入达到3000元及其以上五、西安地铁2号线电视媒体介绍 地铁电视(站点+车厢) 媒体展示: 地铁站台电视地铁车厢电视 六、地铁电视节目——特征

新媒体时代、广告投放新热点七、 地铁运行播出时间 八、媒体刊例

一、西安——西部经济中心 ④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④ 2011年,西安全市生产总值(GDP )3864.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增幅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 ④ 同时,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了大量旅游人群。2012年,西安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1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786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654.39亿元人民币。 西安地铁1号线媒体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