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锭细纱机钢领

环锭细纱机钢领
环锭细纱机钢领

环锭细纱机钢领、钢丝圈问题的讨论

2007年7月16日安徽省纺织工程学会

钢领、钢丝圈是环锭细纱机及普通环锭捻线机的关键部件,它们与锭子、纱管等配套共同完成纱线的加捻及卷绕,钢领、钢丝圈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纺纱质量、纺纱效率及经济效益,若配套使用不当,不仅影响钢领、钢丝圈使用寿命,而且纺纱张力不稳定,引起纱线毛羽增加、细纱条干恶化、并使细纱断头增加、生产效率下降。

目前,国内外对提高钢领、钢丝圈质量,增加耐磨度、延长使用寿命等问题做了研究并取得很大进步。

国产钢领由于材质、加工精度、热处理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使得使用寿命差距较大,国产钢领只能使用6个月~12个月,而国外钢领可使用3年~8年,有的超过10年。

各种型号的国产钢丝圈品种很多,以棉纺细纱为例,根据不同号数有纯棉、涤棉及其它化纤短纤维纺纱,配备了种种型号的钢丝圈分别与各种钢领型号配套,当锭速在15000 r/min~20000 r/min时,钢丝圈仅使用7天左右,国产镀氟钢丝圈可使用1个月,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外钢丝圈一般使用寿命达到1个月以上,最长有100天左右,如陶瓷钢领、钢丝圈配套使用时间可达105天。

钢丝圈在钢领的滑动飞行,使自身温度上升到300℃左右,钢丝圈上的一些金属物会熔化在钢领内跑道上,严重破坏了相互间的正常啮合,使纺纱张力波动增大,纱线毛羽及断头增加。

钢领、钢丝圈配套使用时有磨合期、稳定期及衰退期三个阶段,钢丝圈使用寿命太短,稳定期相应很短,纺纱张力波动大,不稳定,尤其在小纱时张力显著增大、毛羽及断头增加。现就国内外钢领、钢丝圈的应用情况与大家进行探讨。

1 国内普通的钢领、钢丝圈的应用情况

1.1 国产钢领的分类

①钢领边宽PG1为3.2 mm,PG2为4 mm,PG1/2为2.6 mm,PG1/2为高速钢领。都属于平面钢领。PG系列钢领在我国应用最多。

②ZM型为锥面钢领以铁基粉末冶金为材料,也有以微量合金元素加铁基作材料的;分为ZM6-直径38 mm、42 mm、45 mm;及ZM9-直径45 mm、42 mm、51 mm;边宽均为2.6 mm,属于高速钢领。

③垂面钢领(或称竖边钢领):钢领钢丝圈接触面与水平面垂直,其材料为优质结构钢或合金钢,也有用铁基粉末合金(含微量合金元素)。

钢丝圈分类与钢领配套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钢丝圈分类与钢领配套使用情况

号数/tex

钢领钢丝圈锭子速度

/r·min-1

钢丝圈线速

/m·s-1 型号直径/mm 型号号数

97.3 PG2 45 G 14~18 8000~11000 18~24 58.3 PG2 45 G 7~10 11000~14000 24~32

29.2~24.3

PG1

ZM20

42

6903

ZBE

2/0~5/0

3/0~6/0

16000~17500 33~38.5

21~18.5 PG1/2

ZM6

38~42

CO.RSS

ZB-8

3/0~6/0

8/0~1/0

16000~19000 32~40

14.6~13.9 PG1/2

ZM6

38~42

CO.RSS

ZB-8

8/0~11/0

13/0~16/0

16500~20000 33~40

T/C13 PG1

ZM6

42

BU

ZB-1

9/0~11/0

9/0~13/0

16000~18000 33~40

9.7 PG1/2 38 RSS 12/0~15/0 16500~18500 33~40

1.2 钢领对成纱毛羽的影响

目前国内广为应用的钢领、大都是用低炭钢(20#钢)经金属切削加工后再经过碳氮共渗,磁化渗硫、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而成,一般钢领渗碳层深度均在0.4mm,渗碳层深度在

0.1mm处含碳量为1%,钢领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5,我国用量最大的钢领有PG1、PG2,PG1/2及ZM等型号。

合理选配钢领、钢丝圈对减少毛羽的影响见表2

表2 合理选配钢领、钢丝圈对减少毛羽的影响

方案纱线品种/tex 钢领型号钢丝圈型号3mm羽个数

1 14.5T PG1 77

2 41.4

2 14.5T PG1 F0 6.7

3 14.5T PG1/2 OSS 1.0

4 14.5W PG1 772 39.6

5 14.5W PG1 F0 9.3

从表中看出PG1钢领与与FO钢丝圈配套使用,纺纱张力稳定,3mm毛羽数要少的多。PG1/2高速钢领与OSS钢丝圈配套,3mm毛羽数最少,仅为1个。

1.3 新钢领的应用

①新钢领上车前,要将表面油污清洁后立即上车使用,有的厂将新进厂的钢领先经水磨处理后,再上车使用,以提高新钢领的光洁度。要保证新钢领不生锈,以免钢丝圈运行不灵活及飞钢丝圈现象。

②开车前要对细纱机进行三同心整顿,即钢领、锭子、导纱钩三同心,钢领板要保持水平,新钢领上车先开慢车,用较轻钢丝圈,根据纺纱张力情况再增速及调换相应的钢丝圈。

开车后要逐锭检查气圈情况,对抖动严重及气圈太小,张力过大的钢领要调换。

③新钢新上车后经过走熟磨合期进入稳定期,稳定期的长短根据钢领硬度,使用寿命情况而异,一般国产钢领PG1的稳定期,中支纱锭速16000 r/min~17000r/min时第一次使用时间为6个月~9个月,高速钢领PG1/2及ZM6纺细支纱锭速18000r/min~19000r/min时,使用寿命为9个月~12个月,超过这个期限的钢领进入衰退期,断头增加、毛羽增多,不能继续纺纱。

1.4 国产旧钢领的修复

国产PG及ZB系列钢领衰退后,麻点被磨掉并起波浪纹,要进行修复才能重新使用,修复方法是砂光水磨处理,先用零号砂纸打光,装进有石英或人造磨料和洗涤剂的甩桶内,以压缩空气冲击水磨,一般只能修复2次~3次。由于钢领表面渗炭深度为0.4mm以上,新钢领表面为0.35mm深处钢领硬度仍能保持与表面层相同的硬度,而钢领使用后仅磨损1μM左右,因此有的纺纱厂为节约费用,增加回磨修复次数,抛光6次仍在使用。

其它修复工艺有振动光饰、行星擦光等方法,但事前都必须经零号砂纸砂光处理,磨后钢领表面光洁平整并带有一定的麻点,可以继续使用,但使用期适当缩短。

不同的钢领,根据生产品种、纺纱速度、抛磨处理工艺等都要建立详细档案,并在干燥的环境中储存备用。

2新型钢领的研制与发展

钢领、钢丝圈配套使用时有如下要求:第一、钢丝圈在钢领上飞行稳定、纺纱张力差异小,张力波动平稳;第二、钢领、钢丝圈之间接触面大、散热好,压强低、磨损少,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第三、抗契性好,接触面大、稳定性好,有足够的纱线通道,抗契性好。

(1)国产钢领、钢丝圈在90年代有了新的研制与发展,像重庆纺织专件厂的新型钢领、钢丝圈BC6锥面钢领具有许多优点:

①设计原理基本上与瑞士Hi-per-sping高速钢领有相同之处,即钢领、钢丝圈接触面积比PG系列大几倍,散热快、压强低、耐磨。

钢领、钢丝圈之间的接触压力是运转其性能的决定因素,它与钢丝圈重量及其飞行速度成正比,与钢领直径成反比,如果接触压力低于临界值,则钢丝圈磨损很少。运转后,钢丝圈在钢领上飞行时温度上升到300℃左右,当接触压力超极限时,钢丝圈飞行速度很高,会出现严重磨损现象,并发生熔化,使钢丝圈材料以小晶片形式熔在钢领内跑道上,这些小晶片非常硬,使钢领内表面留下压痕。这种微熔过程发生在超极限区内,因此,对钢领、纲丝圈造成很大破坏。

BC6钢领、钢丝圈系列的设计考虑到这些问题,使钢领、钢丝圈接触面加大,压强降低,磨损减少,从而使用寿命延长。

②BC6钢领、钢丝圈配套使用,使钢丝圈飞行稳定,纺纱张力波动小,比PG系列张力峰值小,平均张力低,使纺纱时毛羽及断头减少。

③BC6钢领、钢丝圈接触点多、接触面大、纱线通道比PG系列钢丝圈大,有足够的空间使纱线通过,PG系列钢领、钢丝圈通道为0.82mm~0.56mm,而BC6系列为1mm~0.8mm,因此,纺纱顺利,无堵塞现象,抗契性能好。

④BC6系列钢领、钢丝圈接触面大、磨擦系数小,运转性能好,散热性能也比PG系列好。

⑤BC6系列钢领的纺纱支数、纺纱速度、车间温湿度适应性好,更换品种时,钢领可不予调换。

⑥钢丝圈使用寿命长,与BC6钢领配伍,最长可达28天~30天(细号纱、16000r/min锭速),因此稳定性长,有利于稳定纺纱张力。

⑦BC6钢领一次性寿命在1年~1.5年,而PG系列仅为6各月~9个月。

(2)无锡求实纺器专件厂开发的新型亚光钢领是利用特殊的表面加工工艺,采用细晶粒优质钢材,在钢领抛光基础上增加一道化学研磨新工艺处理,大大提高了钢领表面的光洁度,降低了摩擦系数,并使钢领表面硬度趋於均匀,减少了几何尺寸的变形,提高耐性及抗疲劳强度,使钢领表面不易衰退,同时改善了钢领散热性能,降低了工作温度。这种亚光钢领走熟期很短,甚至没有走熟期,一开始使用就使钢丝圈进入稳定期,具有纺纱张力低、细纱断头低的特点,一次性使用寿命较长,从表3可看出亚光钢领比普通钢领有许多优异之处:

表3 亚光钢领比普通钢领的对比

钢领类型走熟期/h 一次性使用寿命千锭时断头率

亚光钢领0.5-1.5 9个月以上,最长1年半21 抛光普通钢领 2 6-9个月37

普通钢领用机械方法在一定的介质作用下抛光处理的。它很容易产生内应力,并具有一定方向性的加工伤痕,同时在介质冲击作用下,容易产生微小的裂纹纹路。这种内应力及裂纹纹路,使钢领寿命减少,抗疲劳性能下降,而亚光钢领在抛光加工后又增加一道化学研磨工艺,降低了内应力,钝化了方向性的刀痕纹路,并能填补裂纹,改善了抛光钢领的许多缺陷,因此亚光钢领的实用性比抛光钢领好。

应用SC-B5型数字闪光测速仪进行亚光钢领与抛光钢领的对比试验,发现:

①亚光钢领上钢丝圈运转稳定、跳动、振动频率及幅度都少,钢丝圈轮廓比较清晰,通道中积花少,宽畅干净。

②钢丝圈在亚光钢领上运行速度稳定,停顿次数少,停顿时间较短,表明钢丝圈在亚光钢领上运行的平稳特性。

③亚光钢领上钢丝圈飞行造成的纺纱张力比普通钢领稳定,纱线碰隔纱板及纱管顶部的次数较少。

④亚光钢领上的纱线通道比抛光钢领宽畅,外倾角也较小,表明亚光钢领使钢丝圈运转平稳。

应用亚光钢领后,纺纱质量明显提高,3mm以上有害毛羽减少约10%~40%,单强提高4.0%~6.0%,条干CV%值改善0.6%~1.9%,纱疵减少2.5%~6%。

(3)陕西省纺织研究所研制开发的镀氟钢丝圈使用寿命达到1个月以上,纺纱稳定期较长,对减少毛羽、降低细纱断头有显著作用。

如何进一步提高国产钢领、钢丝圈使用寿命是解决国产细纱机提高车速和纺纱质量的关键。

3 国外钢领、钢丝圈的发展

国外环锭细纱机速度的提高,推动了钢领、钢丝圈技术的进步。

钢丝圈在钢领上的飞行速度很高,可达到35m/s~50 m/s左右,这种高速滑动的摩擦力很高,温度会上升到300℃以上。此外,钢领还受到钢丝圈的冲击力,冲击力的大小是钢领所承受所有其它力的总和的几十倍,达到20MPa之多,使钢领、钢丝圈材料疲劳,加速衰退过程,使纺纱张力不稳定,影响纺纱质量及断头。

国外主要在材料(如采用轴承钢、高级合金钢等表面硬度在600HV~800HV的高硬度耐摩材料)、金加工、热处理及动力学理论等方面做了许多突破性的研究与开发,推出耐磨、使用寿命长、散热性能好抗契性好的新型高速钢领。

(1)瑞士立达公司生产的ORBiT钢领、钢丝圈,扩大其接触面、增加散热面。QRBiT体系钢领钢丝圈之间的接触面比普通钢领、钢丝圈多4倍~5倍,散热面大,适于高速,在锭速25000r/min时,钢丝圈线速度达到55m/s,工作正常。由于钢领使用轴承钢村料,热处理工艺好,加工精度高,十分耐磨,可使用8年以上,钢丝圈使用寿命在2个月左右。

(2)瑞士立达公司用高科技合金材料——Zenit生产的高速钢领呈彩红色,钢领、钢丝圈不需要磨合期,运行48h后即走入正常,在高速运转下,无磨损出现,而且纺纱张力十分稳定,钢丝圈运转在较长的稳定期内正常运行,摩损减少了10%~50%。适用于19.5tex~7.3tex纯棉及涤棉混纺纱的生产,Zenit 钢丝圈、钢领系列的出现,使细纱机锭子速度上升到25000r/min时,生产仍很稳定、纺纱质量好。

(3)德国Tec公司研制的Geratwina陶瓷钢领钢丝圈系列,这种高耐磨新技术材料的一次性钢领、钢丝圈,在锭速17500r/min条件下运转了105天,钢丝圈飞行路程为300000km,相当于绕地球7.5周,使调换钢丝圈的频率及时间减少,提高了运转效率,细纱断头减少5%,产量提高10%。

(4)瑞士Bracker是专门生产钢领、钢丝圈的公司。除了生产orbit系列外,还生产TiTan、Carat、Tbermo、Nora等高速钢领、钢丝圈,配套使用后,可进一步降低细纱断头,钢领使用寿命达到10年以上,钢丝圈寿命也较长。

Bracker公司生产的钢领、钢丝圈型号种类很多,可根据纺纱品种,号数及锭速配套使用。

英国、日本、美国等生产的钢领、钢丝圈性能都比较好。

4 滚动钢丝圈新技术(Rolling traveller)

随着锭速的不断提高,钢丝圈在钢领跑道上的滑动速度也相加快,如细纱车速25000r/min,钢领直径38mm时,则钢丝圈在钢领上的滑行速度达到50m/s(180公里/小时),这种高速摩擦滑动使钢丝圈温度高达300℃以上,使用寿命因高温而急剧下降,钢领表面也承受很大的冲击与震动负荷。高温还使钢丝圈表面熔下许多晶片,破坏了钢领表面平整,降低了钢领使用寿命。虽然国内外在高速钢领、钢丝圈问题上做了许多研究,对延长钢领、钢丝圈使用寿命上,取得一些成果,但钢领钢丝圈之间的滑动摩擦运动使锭子速度的提高受到严重的约束。

近期,国外设计了一种滚动式“钢丝圈”的卷绕技术,使钢领、钢丝圈的滑动摩擦运动改为滚动摩擦运动,不但提高锭子速度,而且纺纱质量、细纱断头率都有明显改善,是环锭纺纱技术的重大突破。

滚动“钢丝圈”体系的钢领采用双钢领,内钢领有一个斜槽,细纱由此进入两个钢领之间,而不需要像传统细纱机将纱挂在钢丝圈上,滚动的“钢丝圈”在两个钢领之间受纱的推动起动,起动0.1s~0.5s 后靠在钢领上的“钢丝圈”与纱线靠在一起运动,“钢丝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几乎不与内钢领接触。当“钢丝圈”被纱提升到外钢领轨道后,呈现滚动运动,“钢丝圈”与钢领表面的滚动摩擦力很小,纺纱张力也很小。“钢丝圈”沿着外钢领跑道作高速滚动,形成新的卷绕纺纱体系。据检测,钢领“钢丝圈”在运行750h以后,“钢丝圈”温度保持在50℃~100℃之间,无任何磨损痕迹,纺纱质量稳定、断头低,毛羽少。“钢丝圈”在外钢领跑道上滚动速度可达到70 m/s~100m/s,比起锭速25000r/min,钢领直径38mm,普通钢丝圈的飞行速度50m/s,要快的多,重要的是不需要再过多的考虑钢领、钢丝圈的使用寿命问题,而且纺纱张力保持恒定一致,使纺纱质量及纺纱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高速滚动“钢丝圈”的飞行速度及运转中的温度保持在100℃以下的优势,克服了由于传统钢丝圈、钢领滑动摩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新型滚动“钢丝圈”的重量因其形状及空间大小而异。

国外纺织专家还为这种滚动“钢丝圈”的高速运行专门设计了小巧的机器人,进行细纱断头的接头修复工作,为实现环锭细少机全自动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的滚动“钢丝圈”(Rolling traveller)技术在不断完善与改进中将走向成熟,使环锭细纱机卷绕加拈技术在与紧密纺纱技术结合下,将展现出高科技的新面貌。

5 结语

国产钢领、纲丝圈由于材质、加工工艺及热处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使用寿命不长;国外许多新型钢领、钢丝圈具有材质好加工工艺及热处理及动力学等方面比较先进合理,因此具有散热快、耐磨、抗

契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使纺纱张力稳定、纺纱质量高、细纱断头少,适应环锭细纱机高速运行。我国应加快使用寿命长的新型钢领、纲丝圈的研制与开发。

滚动“钢丝圈”(Rolling traveller)是环锭细纱机纺纱技术的重要突破,新型的滚动钢丝圈,在高速运转条件下,由于摩擦系数小,温升低,使钢领、钢丝圈的寿命大大延长,提高了纺纱质量、减少了细纱断头及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今后环锭细纱纺纱机加拈卷绕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秦贞俊:“关于纱线毛羽问题的讨论”,棉纺织技术,2001(3):5

[2]邵礼宏,易珊:“BC6型下支承锥面钢领的性能及应用”“BC6下支承钢领、钢丝圈论文集”。

[3]竺钦安主编“钢领钢丝圈使用手册”。

[4]E.sonntag(德国):“Geratawine陶瓷钢领、钢丝圈系统”.国际纺织导报,1998(1):21

[5]ITMA-1995-Survey:“Hi-per-spin Ring spinning frame”Text Asia,1996(2):32

[6]Wladimir Kurkow(俄国):“A New system for ring spinning”text Bulletin, 2001(6):51

环锭纺和气流纺、赛络纺

环锭纺和气流纺 环锭纺纱(ring spinning),是现时市场上用量最多,最通用之纺纱方法,条子或粗纱经牵伸后的纤维条通过环锭钢丝圈旋转引入,筒管卷绕速度比钢丝圈快,棉纱被加捻制成细纱.广泛应用于各种短纤维的纺纱工程.如普梳,精梳及混纺,钢丝圈由筒管通过纱条带动绕钢领回转.进行加捻,同时,钢领的摩擦使其转速略小于筒管而得到卷绕.纺纱速度高,环锭纱的形态,为纤维大多呈内外转移的圆锥形螺旋线,使纤维在纱中内外缠绕联结,纱的结构紧密,强力高,适用于制线以及机织和针织等各种产品。 环锭纺(精梳)流程: 清花间--梳棉--预并条--条并卷--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环锭纺(普梳)流程: 清花间--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环锭纺与气流纺的区别: 气流纺与环锭纺一个是新型纺织技术,一个是老式纺纱技术。气流纺是气流纺纱,而环锭纺则是机械纺,就是由锭子和钢领、钢丝圈进行加捻,由罗拉进行牵伸。而气流纺则是由气流方式输送纤维,由一端握持加捻。一般来说,环锭纱毛羽较气流纺偏多,强度较高,品质较好。气流纺工序短,伸出的毛羽较少,支数和拈度不能很高,价格也较低。 从纱体结构上来说,环锭纺比较紧密,而气流纺的比较蓬松,风格粗犷,适合做牛仔面料,气流纺的纱一般比较粗。 环锭纺技术优点及应用范围 环锭纺是最古老的纺纱系统,至少在概念上如此,但技术并不陈旧。现代环锭纺纱机具备了自动化特色,远比以往需要的劳动力少很多,生产质量也更高。环锭纺纱机生产的纱线为其他系统生产的产品提供了标准。 现在,全球有150万立达(Rieter[1] )G33环锭纺纱锭正在在运行中,可经济的生产高质量纱线。该机SERVOgrip落纱系统无需打脚,在开始落纱工艺之前,一定长度的纱线被夹持到SERVOgrip,因此能无障碍的启动纺纱,减少飞化和清洁纺锭的需要。 赛络纺 赛络纺(Sirospun)又名并捻纺,国内称为A,B纱,近期正式命为赛络纺。赛络纺是在细纱机上喂入两根保持一定间距的粗纱,经牵伸后,由前罗拉输出这两根单纱须条,并由于捻度的传递而使单纱须条上带有少量的捻度,拼合后被进一步加捻成类似合股的纱线,卷绕在筒管上。 赛络纺的初始设计目的是用于毛纺上,特点是毛羽少,强力高,耐磨性好,达到毛纱能单纱织造的效果,以实现毛织物的轻薄化。尽管赛络纺在许多方面比较同类常规纱有了较大的改善,要真正达到毛纺单纱不上浆织造,尚有一定距离。其后毛纺亦多放弃此方法,反而在混纺如T/C,C.V.C等则采用此方法,因其染色后可产生并纱之麻花效果,手感好,故受欢迎,近期更因改善毛羽问题,如纺一些易产生毛羽之纤维,如人造棉,莫代尔,天丝,大豆纤维,甚至全棉都用此方法生产,赛络纱所用的原料等级可比常规环绽纺低,而其织物较常规环锭股线织物毛羽少,手感柔软,耐磨,透气性能好。 赛络纺断头处理:

纱线纺制方法鉴别

环锭纺与气流纺的鉴别 环锭纺世在细纱机上纺制而得到的,而纺纱的捻向都是Z捻,所以用S捻进行退捻,纤维能分离。 气流纺世通过气流回旋形成涡流,因此纱线表面的纤维相互纠缠,而内部的纤维有一定的捻度,但由于表面纤维相互纠缠,所以不管用Z捻还是S捻解捻,都不能使纤维分离。 因此通过以上方法就能把两者区分开来,且同样纱支的纱线,环锭纺的强力好于气流纺,毛羽、条干气流纺好于环锭纺。 喷气纺与涡流纺的鉴别 喷气纱结构分纱芯和外包纤维两部分,纱芯平行且有捻度,结构较紧密,外包纤维松散且无规则缠绕在纱芯外面,故喷气纱结构较蓬松,外观较丰满。而涡流纱结构也分纱芯和外包纤维,芯纤维呈平行排列、无捻度,外包纤维呈规则螺旋包缠在纱芯表面,且外层规则螺旋包缠纤维比例较高,占总纤维的60%左右,以致于内部未加捻的纤维几乎被完全覆盖,克服了喷气纱露芯问题,表面纤维排列则更接近于传统环锭纺,结构较紧密。因此只要剥离外层纤维,看里层纤维是否加捻与外层包缠纤维是否有规则就能将两者区别出来。且喷气纺主要是纺制化纤与棉的混纺、纯化纤纱及其混纺纱,全棉没有喷气纺。 精梳棉与紧密纺纱的鉴别 紧密纺纱只要看整个布面的纱线很少有棉结,纱线的条干也很均匀,布面很光洁。 另外也可以看拆出来的纱线,如果是紧密纺,那么整根纱线毛羽很少,而且也很光洁,强力也比精梳棉要好。 整个布面摸起来比精梳棉要薄一些。因此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就能把他们区别开来。 紧密纺纱与赛络紧密纺纱的鉴别 紧密纺纱与赛络纺纱的相似之处是都是在传统环锭纺的加捻三角区增加了 隔栅板与吸风凝聚装置,因此纱线的条干均匀,强力增加,丝线的毛羽少。不同之处紧密纺是在细纱机上是单根喂入而赛络纺是在细纱机上喂入两个保持一定间距的粗纱,经牵伸后,由前罗拉输出这两根单纱须条,并由于捻度的传递而使单纱须条上带有少量的捻度,拼合后被进一步加捻成类似合股的纱线,卷绕在筒管上。 环锭纺双股线与赛络纺的鉴别 环锭纺是在细纱机上纺制而得到的,而单纱纺纱的捻向都是Z捻,两根单纱并和采用S捻进行并捻。而赛络纺由两根有一定间距的须条喂入细纱牵伸区,分别牵伸后加捻成纱,且两个纱线都是Z捻,加捻成纱后其捻向还是Z捻。因此看一下纱线的并和捻向,就能把两者区分开来。

环锭细纱机的加捻和卷绕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环锭细纱机的加捻和卷绕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利用铜管套在锭子上并与锭子一起高速回转是不合理的。 环锭细纱机在加捻卷绕过程中,因钢丝圈高速回转,纱线在导纱钩和钢丝圈之间会产生气圈。锭子高速后,使纱线张力与其波动增大,从而影响气圈的稳定性并增加断头。特别当锭子与铜管的同心度存在偏差时,因管筒振动而引发锭子振动,严重时会发生“跳铜管”现象,加剧断头。 新型纺纱的种类很多,就加捻方法和成纱机理可作如下分类: 1、按加捻方法分可分为自由端纺纱(加捻)和非自由端纺纱(加捻)两种。自由端纺纱按纤维凝集和加捻方法不同,又可分为转杯纺纱、静电纺纱、涡流纺纱、摩擦纺纱、捏锭纺纱、磁性纺纱、搓捻纺纱、液流纺纱和程控纺纱等。非自由端纺纱按加捻原理可分为自捻纺纱、无捻纺纱、喷气纺纱、摩擦纺纱以及轴向纺纱等。 2、按成纱机理分可分为加捻纺纱、包缠纺纱、无捻纺纱三大类。 新型纺纱种类很多,现选择三种比较成熟的新型纺纱(转杯纺、喷气纺和摩擦纺),就其主要方面加以对比: 1、成纱方式不同 2、成纱截面中纤维根数不同 3、对纤维物理性能要求不同 4、纺纱速度和成纱线密度不同

新型纺纱的特点:1、产量高2、卷装大3、纺纱工艺流程短 转杯纺纱机无论是自拍风式还是抽气式,其纺纱原理均为利用离心机的作用。即纺杯高速旋转,纺杯内便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可使从分梳腔转到纺杯内的棉纤维产生凝聚而成为纤维环(须条),须条被加捻以后便成为纱条。纱条被引出纺杯后,棉纤维又在纺杯凝聚形成新的纤维环,以达到连续纺纱的目的。 喂入的面条经喂给喇叭集束后,进入喂给板与喂给罗拉的握持区,在压簧的作用下对喂给板产生26.5N的压力。这时由喂给罗拉把面条按牵伸倍数需要均匀地向前输送至高速旋转的分梳辊的抓取范围,分梳辊对面条进行开松并分解成单根纤维(单纤化过程),由于附面作用棉纤维便紧紧地附着在分梳辊齿端。当分梳辊对面条进行分解时,原来夹裹在棉纤维中的杂质,由于质量较大(较重),其离心力也较大,便从面条中分离出来。 转杯纺纱主要由喂给分梳、凝集加捻和卷绕等机构组成。条子从条筒中引出来送入喂给喇叭,依靠喂给罗拉与喂给板将条子握持并积极向前输送,经表面包有金属条的分梳辊并梳成单纤维。由于纺纱杯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或由于风机的抽吸,将纺纱杯内的空气排出,在纺纱杯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迫使外界气流从补风口和引纱管中气流的

环锭棉纺细纱机的改造和新颖纱线开发

环锭棉纺细纱机的改造和新颖纱线开发 孟 进 (杭州中汇棉纺织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03) 摘要:从新产品开发的角度,把棉纺新产品分为原料型新产品和结构型新产品。对环锭棉纺细纱机的改造和新颖纱线的开发作了分类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产品开发;原料型新产品;结构型新产品;细纱机 中图分类号:TS10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265X (2004)0320022203 收稿日期:2003-10-30 作者简介:孟进(1962-),男,浙江绍兴人,工程师,从 事棉纺织工程技术工作。 0 前 言 成纱质量是整个纺纱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细纱工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品种调整和产品开发一般都在细纱工序进行最终控制。 棉纺新产品的开发是相对传统产品而言的。所谓棉纺传统产品一般指棉纤维纯纺或常规化纤纯纺以及棉和常规化纤的混纺,从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上追求的是均匀性和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棉纺新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棉纺新纤维的应用引发纱线品种的创新,也可以说是原料型新产品,即采用包括棉在内的天然纤维(毛、麻、丝)或非常规化纤进行纯纺或混纺,改变纺织品服用性能而形成各种新产品。二是以纱线形态或结构的改变开发新产品,也可以说是结构型新产品,以形成布面风格独特的各种新产品。 原料型新产品开发侧重于纺纱工艺,包括工艺流程的改变,工艺参数的设计,温湿度的控制,各工序采取的技术措施,关键器材的选配等。结构型新产品开发是在原料型新产品开发的基础上还要对纺纱主机———细纱机的某些机构进行改造或改装,以获得独特的纺纱效果。1 新颖纱线开发和细纱机改造 纱线的结构在很大程度影响纱线的外观和品质,也影响织物的结构、外观、手感、风格、舒适性和耐用性。在传统环锭细纱机的基础上,对纺纱 机构进行某种改造,改变纱线的形态或结构,获得一种和传统环锭纺不完全一样的工艺效果。 111 紧密纺(com pact spinning ) 紧密纺又称为集聚纺,是在传统环锭纺的基础上,根据“牵伸不集束,集束不牵伸”的理论,在前罗拉的前面又加了一个集束区,使得纤维在被加捻前有一个整理集束的过程,使得纺纱三角区变小,边缘纤维减少,使得成纱毛羽减少,成纱条干和强力得到改善。严格地讲,紧密纺纱不是一种新产品,而是传统产品在质量上的一个飞跃,但对于纺纱机构来讲,紧密纺和传统的环锭纺在牵伸机构上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目前比较成熟的紧密纺有几种:a )瑞士立达(Rieter )的C om4(卡摩纺),以立达K 44细纱机为 主体。b )德国绪森(Suessen )的E lite (倚丽纺),以Fiomaxl00细纱机为主体,并可以在国产细纱机上进行改造。c )德国青泽(Z inser )的700Air C omtex 型细纱机也采用了紧密纺纱技术。 紧密纺纱和普通环锭纱比,可减少毛羽,单纱强力提高5%~10%,条干C V %及纱疵均比普通环锭纱好,强不匀也优于普通环锭纱。紧密纺纱在一定情况下可替代精梳纱或替代股线。紧密纺纱在保持经纱可织性的前提下,可节省浆料50%,提高织机的效率,改善织物的印染效果。 紧密纺纱技术的成功,标志着环锭纺纱技术的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是传统环锭纺的技术创新,相对于其他新型纺纱,环锭纺的优势将更加明显。112 竹节纺纱和反竹节纺纱(细节纱) 竹节纱本来是纱疵名称的一种,但如果竹节出现在布面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那竹节纱就是一种独特的纱线。竹节纱的应用比较广泛,常见的有 ? 22?生产技术 现代纺织技术?第12卷(2004)第3期

细纱机

细纱机 细纱机的主要作用:纺纱过程中把半制品粗纱或条子经牵伸、加拈、卷绕成细纱、管纱。 细纱机的组成:各种细纱机基本上都由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拈和卷绕机构、各传动装置组成。细纱机的主要部件毛条架、摇架、罗拉(三组)、纲领板、导纱钩、气圈环、锭子、负压装置和传动转动装置。摇架上有皮辊、皮夹和加压装置。传动装置包括罗拉传动、纲领板传动以及锭子传动。 牵伸机构的主要元件1、牵伸罗拉2、胶辊3、胶圈4、销子5、集合器6、隔距块牵伸机构的加压装置加压装置的类型有:1、重力加压2、磁性加压3、弹簧加压4、气动加压 细纱机的牵伸工艺配置1、自由区长度 a (1)定义:上销或下销前缘到前钳口的距离。(2)a对牵伸的影响:a小时,皮圈钳口对纤维的控制能力强,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集中有利于成纱条干均匀;a过小,牵伸力太大,易出硬头。(3)选择依据:纤维长度、整齐度;纺棉:a=11—14mm;棉型化纤:a=12-16mm;中长化纤:a=14-18mm。(4)调整方法:改变罗拉隔。2、皮圈钳口隔距 d (1)定义:在没有纱条通过时,皮圈钳口处上销与下销间的距离。(2)d对牵伸的影响:(3)d的确定:根据细纱特数的大小而定(见表1),一般为2.5-4.5mm。3、后区牵伸倍数(1)种类:有两类工艺路线可供选择第一类工艺路线:后区牵伸倍数较小,在1.02-1.5倍;它以可分为针织工艺路线(牵伸在1.02-1.2)和机织工艺路线(牵伸在1.2-1.5)。第二类工艺路线:后区牵伸倍数较大,在2-3倍。(2)选择第一类工艺路线:适用于一般情况。第二类工艺路线:适用于①粗纱的均匀度很好、②纤维整齐度好、③总牵伸倍数大、④细纱质量无细纱机牵伸装置的类型1、SKF牵伸2、V型牵伸3、R2P牵伸4、HP牵伸 细纱的加捻过程(一)加捻卷绕过程1、细纱的加捻2、细纱的卷绕(二)细纱捻系数与捻向的选择1、细纱捻系数的选择捻系数越大,细纱捻度越大,细纱强力越高,细纱断头越少,但手感发硬,细纱产量越低。细纱捻系数应根据产品用途及细纱的质量要求而定。经纱与纬纱:经纱因在织造过程中承受张力与摩擦,强力要求高,捻系数需大些;纬纱在织造过程中承受张力较小,过大的数易出现纬缩疵点,捻系数应小些。一般同特数相比经纱比纬纱高10-15%。针织用纱的捻系数低于机织用纱,一般与接近于纬纱的捻系数。因为一般针织物要柔软。细纱的越细时,则捻系数应偏小。因纱细时,纤维根数少,强力低。一般捻系数在330-400。2、细纱捻向的选择:一般选用Z捻,在化纤混纺时,为了使织获得不同的风格,常使用不同的捻向。 细纱机加捻卷绕元件 1、锭子(1)作用:带动筒管转动。是加捻卷绕的主要元件。(2)对锭子的要求:①振动要小,以适当高速;一般要求空锭振幅小于0.08mm。满纱振幅小于0.04mm。②动力消耗小,噪音要低。③结构简单,便于维修与保养。④使用寿命长。(3)锭子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锭杆:顶部与筒管相配合;下部与锭油杯相配合;中部安装锭盘。②锭盘:是锭子的传动件,由锭带传动。③锭脚:是锭子的支承。④锭钩:防止锭子上跳,拔管时不让锭杆拔出。 2、筒管(1)作用:卷绕纱线;通过纱线带动钢丝圈转动。(2)分类:按用途分:经纱和纬纱按材料分:木质管:造价高,结构不太均匀,

环锭细纱机钢领

环锭细纱机钢领 、钢丝圈问题的讨论2007年7月16日安徽省纺织工程学会 钢领、钢丝圈是环锭细纱机及普通环锭捻线机的关键部件,它们与锭子、纱管等配套共同完成纱线的加捻及卷绕,钢领、钢丝圈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纺纱质量、纺纱效率及经济效益,若配套使用不当,不仅影响钢领、钢丝圈使用寿命,而且纺纱张力不稳定,引起纱线毛羽增加、细纱条干恶化、并使细纱断头增加、生产效率下降。 目前,国内外对提高钢领、钢丝圈质量,增加耐磨度、延长使用寿命等问题做了研究并取得很大进步。 国产钢领由于材质、加工精度、热处理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使得使用寿命差距较大,国产钢领只能使用6个月~12个月,而国外钢领可使用3年~8年,有的超过10年。 各种型号的国产钢丝圈品种很多,以棉纺细纱为例,根据不同号数有纯棉、涤棉及其它化纤短纤维纺纱,配备了种种型号的钢丝圈分别与各种钢领型号配套,当锭速在15000r/min~200 r/min时,钢丝圈仅使用7天左右,国产镀氟钢丝圈可使用1个月,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外钢丝圈一般使用寿命达到1个月以上,最长有100天左右,如陶瓷钢领、钢丝圈配套使用时间可达105天。 钢丝圈在钢领的滑动飞行,使自身温度上升到300℃左右,钢丝圈上的一些金属物会熔化在钢领内跑道上,严重破坏了相互间的正常啮合,使纺纱张力波动增大,纱线毛羽及断头增加。 钢领、钢丝圈配套使用时有磨合期、稳定期及衰退期三个阶段,钢丝圈使用寿命太短,稳定期相应很短,纺纱张力波动大,不稳定,尤其在小纱时张力显著增大、毛羽及断头增加。现就国内外钢领、钢丝圈的应用情况与大家进行探讨。1国内普通的钢领、钢丝圈的应用情况 1.1国产钢领的分类

环锭纺气流纺喷气纺涡流纺赛络纺紧密纺简介

环锭纺气流纺喷气纺涡流纺赛络纺紧密纺简介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环锭纺、气流纺、喷气纺、涡流纺、赛络纺、紧密纺简介 环锭纺 环锭纺纱是现时市场上用量最多,最通用之纺纱方法,条子或粗纱经牵伸后的纤维条通过环锭钢丝圈旋转引入,筒管卷绕速度比钢丝圈快,棉纱被加捻制成细纱.广泛应用于各种短纤维的纺纱工程.如普梳,精梳及混纺,钢丝圈由筒管通过纱条带动绕钢领回转.进行加捻,同时,钢领的摩擦使其转速略小于筒管而得到卷绕.纺纱速度高,环锭纱的形态,为纤维大多呈内外转移的圆锥形螺旋线,使纤维在纱中内外缠绕联结,纱的结构紧密,强力高,适用于制线以及机织和针织等各种产品。 环锭纺(精梳)流程: 清花间--梳棉--预并条--条并卷--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环锭纺(普梳)流程: 清花间--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气流纺 气流纺不用锭子,主要靠分梳辊、纺杯、假捻装置等多个部件。分梳辊用来抓取和分梳喂入的棉条纤维,同过他的高速回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可把抓取的纤维甩出。纺杯是个小小的金属杯子,他的旋转速度比分梳辊高出10倍以上,由此产生的离心作用,把杯子里的空气向外排;根据流体压强的原理,使棉纤维进入气流杯,并形成纤维流,沿着杯的内壁不断运动。这时,杯子外有一根纱头,把杯子内壁的纤维引出来,并连接起来,再加上杯子带着纱尾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钻作用,就好像一边“喂”棉纤维,一边加纱线搓捏,使纱线与杯子内壁的纤维连接,在纱筒的旋绕拉力下进行牵伸,连续不断的输出纱线,完成气流纺纱的过程。

纺织机械与附件 环锭细纱机和捻线机用钢领和钢丝圈 第2部分:HZ

I C S59.120.10 W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6914.2 2018/I S O96-2: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环锭细纱机和 捻线机用钢领和钢丝圈第2部分: H Z型和J型钢领与配用的钢丝圈 T e x t i l em a c h i n e r y a n da c c e s s o r i e s R i n g s a n d t r a v e l l e r s f o r r i n g s p i n n i n g a n d r i n g t w i s t i n g f r a m e s P a r t2:H Z-a n d J-r i n g s a n d t h e i r t r a v e l l e r s (I S O96-2:2009,I D T) 2018-12-28发布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纺织机械与附件环锭细纱机和捻线机用钢领和钢丝圈第2部分: H Z型和J型钢领与配用的钢丝圈G B/T36914.2 2018/I S O96-2:2009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w w w.s p c.o r g.c 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19年1月第一版 * 书号:155066四1-61786

前言 G B/T36914‘纺织机械与附件环锭细纱机和捻线机用钢领和钢丝圈“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T型和S F型钢领与配用的钢丝圈; 第2部分:H Z型和J型钢领与配用的钢丝圈三 本部分为G B/T36914的第2部分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 S O96-2:2009‘纺织机械与附件环锭细纱机和捻线机用钢领和钢丝圈第2部分:H Z型和J型钢领与配用的钢丝圈“三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 B/T321 2005优先数和优先数系(I S O3:1973,I D T)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为便于使用,对表1和表2列出的精确度不一致的数值进行了统一三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三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15)归口三 本部分起草单位: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二无锡兰翔钢领科技有限公司二咸阳信合纺机器材有限公司二国家纺织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西)二无锡市求盛纺织机械配件制造有限公司二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二国家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侯水利二王可平二赵德祥二张小峰二范丽华二陈光曦二赵玉生二张楠二王锐二彭宝瑛三

纺织专业知识-紧密纺与环锭纺的比较

<1>紧密纺是在改进的新型环锭细纱机上进行纺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其纺纱机理主要是: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了一个纤维凝聚区,基本消除了前罗拉至加捻点之间的纺纱加捻三角区。纤维须条从前罗拉前口输出后,先经过异形吸风管外套网眼皮圈,须条在网眼皮圈上运动,由于气流的收缩和聚合作用,通过异形管的吸风槽使须条集聚、转动,逐步从扁平带状转为圆柱体,纤维的端头均捻入纱线内,因此成纱非常紧密,纱线外观光洁、毛羽少。紧密纺纱线强力较高,毛羽较少。 <2>赛络纺是由两根有一定间距的须条喂入细纱牵伸区,分别牵伸后加捻成纱,两股须条存在一股断头后另一股跑单纱的情况,并且在纺纱张力稳定的情况下不断头,造成错支纱,为保证纺纱质量,需加装赛络纺单纱打断装置,一股断头后打断装置能将另一股单纱打断。 新西兰羊毛研究机构的子公司发展公司是首批授权的赛络纺技术传授者之一,该技术能生产单股精梳毛纱,这种纱可以不经上浆或任何后整理而直接作为经纱进行织造。无须双股并纱或应用保护涂层面而直接织造单股纱的能力,长期来一直是精梳毛纺业追寻的目标。赛络纺纱线显着增加了生产效率,并为羊毛开发新的产品提供了机遇。该技术的基础是一对附加罗拉,它与一个简单的夹钳一起安装在细纱机的牵伸摇架上。这些获专利的罗拉有一个特殊的沟槽表面,它改变了纤维捻入牵伸须条的方式,而对常规操作无任何影响。它也可以与自动落筒装置相容。乍看起来成品纱与常规纱无任何区别,但磨损试验清楚地显示了它非常优越的质量。该加工过程保证纤维被牢牢地锁入纱线的结构中,使纱线更光洁,从而能抵御织机上的连续摩擦和磨损。然而,单纱的织造不仅仅考虑产品质量,更多的是考虑生产效率。首先,由于免去了加捻和相应的处理,整个生产过程大大缩短。 其次,与常规纱相比生产同样数量的织物,由于赛络纺只需提供一半长度的纱,因而显着地提高了细纱生产率,且由于纺制两倍于常规纱的支数,断头率也显着下降。在可织单纱计划的中试阶段,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工厂将该罗拉各安装了一台细纱机,生产出商业批量的纱,接着将这些纱织入一系列的织物中。所有的报告都反映出纺纱和织造的效率都是令人满意的。在强力、伸长和均匀度方面,赛罗纺纱与传统的双股纱没有明显的差别。纺纱后赛络纺纱将以普通的单股纱同样的方式进行自动蒸压定形、络筒、清纱和捻接。采用赛罗纺纱技术纺股线可以省却两股并合和加捻的工序而降低生产成本。它在环锭精纺机上平行喂入两根粗纱,经牵伸后在前罗拉输出再将两股须条加捻成纱。印度纺织科学技术研究院对涤毛混纺比为55/45的赛罗纺纱工艺参数作了研究,并且与同等纱支的单纱和双纱作了对比。在梳毛纺纱工艺系统中,采用3d涤纶和22.5μm羊毛以55/45混纺比纺Nm20赛络纱,用2.2d涤纶和20μm羊毛以55/45混纺比纺Nm35赛络纱,采用6、8、10、12、14mm五种不同的须条间距和75、85、95三种不同的捻系数分别进行试验。成纱进行CV、纱疵、毛羽、单纱强力和断裂伸长以及 耐磨性和压缩系数的对比。同时与同等纱支的单纱和双纱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涤毛混纺的赛络纱的特性可以通过工艺参变数的选择而优化。须条间距为 10mm时成纱CV和耐磨性较好,然而间距增大会使细节增多。当须条间距为12mm 时强力和断裂伸长最大。须条间距不同对成纱毛羽因纱支而异,间距增加到10mm,则长短毛羽趋向减少。须条间距对成纱压缩系数没有影响。一般捻系数较大则成

F1520系列环锭细纱机动态仿真说明书—控制与纺纱部分

目录 1 引言 (1) 1.1 纺织机械的概念和组成 (1) 1.2 纺织机械的特点 (2) 2 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 (3) 3 机械设计总论 (6) 3.1 机械设计的一般顺序 (6) 3.1.1 参观与测绘阶段 (6) 3.1.2 整理与分析阶段 (6) 3.1.3 技术设计阶段 (6) 3.2 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一般步骤 (6) 4 环锭细纱机概述 (8) 4.1 F1520系列环锭细纱机 (14) 4.1.1 F1520环锭细纱机的简介 (14) 4.1.2 F1520环锭细纱机的控制部分的分析 (16) 4.2 环锭细纱机的纺纱部分简析 (20) 4.2.1 环钉细纱机的牵伸及原理简述 (20) 4.2.2 紧密纱的特性和紧密纺技术分析 (20) 5 产品零件造型及设计结果 (24) 6 结论 (30)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3)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我国成功加入WTO后,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人们对纺织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纺织机械在纺织工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对纺织工业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纺织品档次,从而增强纺织品的市场竞争力、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纺织机械产品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到拥有15大类别2000多个品种的产品,已初步形成自主开发、自我配套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差和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的条件下,纺织机械产品技术创新始终贯彻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克服种种困难,开发出一批批新产品、新技术,为加速纺织工业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1.1 纺织机械的概念和组成 纺织机械属于自动机范畴,它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新型纺织机械不断涌现,大概包括以下几种:纱纺机械、织造机械、针织机械、染整机械、化纤机械和无纺机械。通过对大量纺织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性能分析,可以找出其组成的共同点。纺织机械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其中执行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工作系统。 (1)动力机与传动系统 动力机是机械工作的原动力,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通常为电动机。传动系统是 指将动力机的动力与运动传给执行系统,也就是控制系统和工作系统,使其实现预定动作的装置。通常由传动零件,如带轮、齿轮、链轮、凸轮、蜗轮、蜗杆等组成,或者由机电、液、气等多种形式的出动组成。 (2)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由各种手动、自动装置组成。在纺织机械中从动力的输出、传动 机构的运转、工作机构的动作及相互配合以及纺织产品的输出,都是由控制系统操纵的。 现代纺织机械的控制方法除机械形式外,还有电气控制、气动控制、光电控制、电子控制,可根据纺织机械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要求选择。 (3)工作系统 工作系统就是各种纺织机械生产出成品或半成品的整个流程。由于纺织包括最初的原料的选择直到最终的布匹,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中,不同的纺织机械就充当不同的角色。如细纱机在整个过程中就是把粗条拧成细线,其工作部分就是一个牵伸机构。

细纱三自动调整方法

细纱三自动调整方法

各位朋友.在我们细纱的应用中经常有人提到关于落纱时尾纱过长或者是落纱后断头过多的问题.今天我就以经纬FA506的细纱机为例简要做一个说明: 一般我们在使用细纱机时在车尾电气控制面板将三自动的工作方式设置为机械落纱.由于出厂年代的不同相对应的PLC代码也有所差异.所以具体在XX项目下修改我就不多说了.只要是采取的定长落纱就需要应用到三自动.按照该设备的出厂设置一般为定长落纱,也就是机械方式落纱;首先要知道行程开关和3只接近开关的作用. 行程开关从里面开始: 始纺位置 .满纱位置纲领板下降到位停止位置 接近开关: 第一个撞块的对应接近开关: 停车 第二个撞块的对应接近开 关: 下纲领板

第三个撞块的对应接近开 关: 主轴制动 满纱信号发出----------发出停主机信号(停车)----------自由惯性----------滑到第二个接近开关---------下纲领板----------纲领板到位-------行程开关纲领板到位停止.-------------落纱后手动复位到始纺位置准备进入下个纺纱 经常会有人提到落纱断头是什么原因呢?当满纱信号后首先主机会停,此时主轴并不停车靠自由惯性下纲领板如果因为一些原因使主轴过早停止肯定会造成断头的.解决的办法调整停车和下纲领板的机械撞块的间隙.也就是缩小角度.如果是主轴的轴承有损坏的首先要排除.因为更换品种造成的车速变低而引起的主轴惯性边变小可以采用这种办法. 落纱后尾纱过长:一个是没有制动.再就是有制动但是没有发挥作用.有时候会因为某种原因使制动线圈损坏.一般也不可能马上就停下来修理\更换,但是要符合我们的需求怎么办?将下纲领板和停主机的撞块角度调大些,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为防止出现上面所说的情况我

环锭细纱机纺纱过程假捻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FZQC

环锭细纱机纺纱过程假捻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黄建明 倪 远 上海申达进出口有限公司 上海东飞现代纺织技术研究所 摘要:通过专题检索美国和中国专利文献,了解前人对假捻技术的探 索和贡献,在技术结构和纺纱效应方面,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在了解以往与当前假捻技术专利状况的基础上,为新时期假捻技术的扩展应用和创新发展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细纱机;加捻;捻度;假捻;张力;断头;低捻度纱;低扭矩纱;新结构纱线。 1、概述 机器纺纱始于十八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十九世纪的20年代出现了锭帽纺纱机和环锭纺纱机。在环锭纺纱技术发展的一百八十多年中,采用锭子、筒管、钢令、钢丝圈和导纱钩的基本加捻卷绕架构一直没有改变。 加捻使须条成为纱线,没有捻度就不成其为纱线。“纺”字在广义上是指纺纱过程,在狭义上即为加捻。所说的加捻对环锭纺而言是指筒管卷装和钢丝圈回转给予纱条的真实捻回,简称为真捻,除外,在纺纱过程中任何使纱条局部回转给予纱条的捻回都是假捻。 假捻使得纱条获得过程性或阶段性捻度,从时间或区段的角度看这些捻回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纱条两个握持端均未有相位改变,在假捻点上下游的捻度相等相位相反,故在假捻过程结束时真实捻回归零。 现代纺纱流程中假捻技术最典型的应用是粗纱机锭帽,而在细纱工程中很少采用假捻技术。在纺纱技术发展进程中,有资料记载的近数十年来,不断有假捻技术应用于细纱或精纺及捻线生产过程的技术方案被提出来,并申请专利。 追溯假捻技术最早何时开始在细纱机上应用是困难的事,不过近期笔者的一些检索会揭示某些罕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通过这些史实也许会引起业界一些新的思考。 2、前人的历史资料 2.1二十世纪30年代 较早的一份资料是1931年提出的美国专利申请,这是一台带有钢令钢丝圈的锭帽式毛纺精纺机(见图1)。 本文发表于 《纺织器材》 2012年 第4期

环锭细纱机钢领

环锭细纱机钢领、钢丝圈问题的讨论 2007年7月16日安徽省纺织工程学会 钢领、钢丝圈是环锭细纱机及普通环锭捻线机的关键部件,它们与锭子、纱管等配套共同完成纱线的加捻及卷绕,钢领、钢丝圈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纺纱质量、纺纱效率及经济效益,若配套使用不当,不仅影响钢领、钢丝圈使用寿命,而且纺纱张力不稳定,引起纱线毛羽增加、细纱条干恶化、并使细纱断头增加、生产效率下降。 目前,国内外对提高钢领、钢丝圈质量,增加耐磨度、延长使用寿命等问题做了研究并取得很大进步。 国产钢领由于材质、加工精度、热处理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使得使用寿命差距较大,国产钢领只能使用6个月~12个月,而国外钢领可使用3年~8年,有的超过10年。 各种型号的国产钢丝圈品种很多,以棉纺细纱为例,根据不同号数有纯棉、涤棉及其它化纤短纤维纺纱,配备了种种型号的钢丝圈分别与各种钢领型号配套,当锭速在15000 r/min~20000 r/min时,钢丝圈仅使用7天左右,国产镀氟钢丝圈可使用1个月,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外钢丝圈一般使用寿命达到1个月以上,最长有100天左右,如陶瓷钢领、钢丝圈配套使用时间可达105天。 钢丝圈在钢领的滑动飞行,使自身温度上升到300℃左右,钢丝圈上的一些金属物会熔化在钢领内跑道上,严重破坏了相互间的正常啮合,使纺纱张力波动增大,纱线毛羽及断头增加。 钢领、钢丝圈配套使用时有磨合期、稳定期及衰退期三个阶段,钢丝圈使用寿命太短,稳定期相应很短,纺纱张力波动大,不稳定,尤其在小纱时张力显著增大、毛羽及断头增加。现就国内外钢领、钢丝圈的应用情况与大家进行探讨。

1 国内普通的钢领、钢丝圈的应用情况 1.1 国产钢领的分类 ①钢领边宽PG1为3.2 mm,PG2为4 mm,PG1/2为2.6 mm,PG1/2为高速钢领。都属于平面钢领。PG系列钢领在我国应用最多。 ②ZM型为锥面钢领以铁基粉末冶金为材料,也有以微量合金元素加铁基作材料的;分为ZM6-直径38 mm、42 mm、45 mm;及ZM9-直径45 mm、42 mm、51 mm;边宽均为2.6 mm,属于高速钢领。 ③垂面钢领(或称竖边钢领):钢领钢丝圈接触面与水平面垂直,其材料为优质结构钢或合金钢,也有用铁基粉末合金(含微量合金元素)。 钢丝圈分类与钢领配套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钢丝圈分类与钢领配套使用情况 号数/tex 钢领钢丝圈锭子速度 /r·min-1 钢丝圈线速 /m·s-1 型号直径/mm 型号号数 97.3 PG2 45 G 14~18 8000~11000 18~24 58.3 PG2 45 G 7~10 11000~14000 24~32 29.2~24.3 PG1 ZM20 42 6903 ZBE 2/0~5/0 3/0~6/0 16000~17500 33~38.5 21~18.5 PG1/2 ZM6 38~42 CO.RSS ZB-8 3/0~6/0 8/0~1/0 16000~19000 32~40 14.6~13.9 PG1/2 ZM6 38~42 CO.RSS ZB-8 8/0~11/0 13/0~16/0 16500~20000 33~40 T/C13 PG1 ZM6 42 BU ZB-1 9/0~11/0 9/0~13/0 16000~18000 33~40 9.7 PG1/2 38 RSS 12/0~15/0 16500~18500 33~40 1.2 钢领对成纱毛羽的影响 目前国内广为应用的钢领、大都是用低炭钢(20#钢)经金属切削加工后再经过碳氮共渗,磁化渗硫、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而成,一般钢领渗碳层深度均在0.4mm,渗碳层深度在

环锭细纱机

环锭纺 环锭细纱机G 35 环锭细纱机G 35经济地生产高品质纱线

2Rieter .环锭细纱机G 35 使您成功的系统立达纺纱系统

3 Rieter .环锭细纱机G 35 经济地生产高品质纱线 环锭细纱机G 35 环锭细纱机G 35是立达环锭纺技术的又一个里程碑。该机型具有之前机型G 33的久经市场应用检验的各项功能,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创新。G 35整合了纺纱技术领域的各种解决方案,使客户可以从这种功能强大、高品质的机器中受益。其明显优于同类机器的性能确保了客户的市场成功。 产量更高-长达1 632锭 新型G 35机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其机器理念是确保最大程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纺纱锭数高达1 632锭。经济性进一步提高 每台机器上锭子数量的增加意味着一定产量下成本的降低;机器数量减少可降低资金成本和基建、维护成本(空间要求、能源、空调等)。这就降低了每公斤纱线的固定生产成本。 积极的能源平衡 立达始终把降低能耗放在首位-能耗是生产、维护和运行成本中的核心部分。G 35是能源平衡性最好的环锭细纱机。

4Rieter .环锭细纱机G 35 立达控制面板Ri-Q-Draft35SERVOgrip ROBOdo?

5 Rieter .环锭细纱机G 35 1 632锭皆保持高品质 令人信服的新特性 环锭细纱机G 35基于性能优良的之前机型G 33。其成功的基石-卓越的全面机器理念、成熟的技术和工艺解决方案以及高标准的操作友好性-都整合到了新机型中。工艺控制因此得到保证。 操作简单 所有机器功能都整合在工艺控制系统中,并能通过立达控制面板集中进行操作。与纺纱操作相关的技术参数以图表形式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为保证最高的生产效率和最大的可重复性,MEMOset能使多达18种纱线的所有重要参数都保存在数据存储器中并可随时进行检索。机器可快速、可靠地适应新产品的生产。 高度的灵活性 FLEXIdraft牵伸系统确保所生产的纱线始终保持确定的高品质,即使在批次频繁更换的情况下。只需通过按钮就能快速地调整新品种的纱线支数和捻系数。牵伸系统罗拉在机器中间分成两段,每段单独作用,1 200锭以上的机器的中罗拉配有附加中间驱动系统,可始终确保运行的精确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确定的纱线质量 久经工厂应用证明的气动摇架加压牵伸系统Ri-Q-Draft和纤维导向桥Ri-Q-Bridge创造出优良的纺纱条件,为纱线的高品质提供了坚实基础。主牵伸区中的纤维引导在G 35上通过Ri-Q-Draft35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最可靠的落纱-没有中间存储环节 多达1 632个的管纱可被可靠、快速地落下而无中间存储环节-即使是大卷装管纱。 SERVOgrip-立达对落纱的真正创新,没有管底卷绕-消除了锭子回丝并大量减少环锭细纱机上的飞花。这样就减少了纺纱中换气的次数,降低了成本,并改善了纱线质量。高品质的纱线意味着后道工序中疵点更少。 ROBOdoff-立达落纱系统-确保了最大程度的操作可靠性。落纱工序自动激活并在运行过程中连续监测。落纱工序的启动和完成时间可通过编程来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 纱线支数高达Ne 250 G 35可配备x-? ne装置,该选配件允许高倍牵伸,可纺纱支高达Ne 250的特细纱。

什么是细纱机

细纱机 提问添加摘要 目录[隐藏] 1 细纱机 2 正文 3 配图 4 相关连接 细纱机-细纱机 细纱机-正文 纺纱过程中把半制品粗纱或条子经牵伸、加拈、卷绕成细纱管纱的纺纱机器(见彩图)细纱机是纺纱的主要机器,细纱的产量、质量是纺纱工艺各道工序优劣的综合反映。细纱机的生产单元是锭子,常以每千锭小时的产量(公斤)来衡量细纱机的生产水平。纺纱厂生产规模是以拥有细纱机的锭子总数来表示的。每只锭子上所纺的纱会由于各种原因而断头,常以千锭小时发生的断头数表示断头率。断头率的高低影响劳动生产率、设备生产率、细纱质量和车间含尘量。细纱机是纺纱生产中耗能最多的机器。细纱机生产过程中纺满一个卷装(管纱)便要停止生产,待落下管纱换上空管后方能继续纺纱。因此卷装的大小影响劳动生产率、设备生产率,还影响能耗。锭速、卷装、断头率三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是细纱机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需要从社会、技术和经济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定较为恰当的数值。 各种细纱机基本上都由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拈和卷绕机构组成。喂入机构的作用是将粗纱或条子抽引出来并喂给牵伸机构。牵伸后的须条由前罗拉输出,经加拈成细纱后卷绕在纱管上。大多数细纱机的牵伸、加拈和卷绕作用是连续进行的,按所用的加拈和卷绕机构的不同,分别称为环锭细纱机、离心锭细纱机、翼锭细纱机、帽锭细纱机和走锭细纱机。帽

锭细纱机和走锭细纱机现已很少应用。 从手工纺纱向机器纺纱发展开始于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后,1769年出现了利用水力拖动的翼锭细纱机,1779年S.克朗普顿根据手工纺车原理发明了走锭细纱机,这是早期的两种细纱机。1825年R.罗伯茨又将走锭细纱机改进为自动作用的走锭细纱机,这种型式的机器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828年出现了帽锭细纱机。同年,J.索普创造了环锭细纱机,当时钢丝圈是由纺纱工用手工弯制而成的。1830年以后,才开始正式制造钢丝圈。环锭细纱机可连续作用,而且纺纱速度较高,因而逐渐被广泛采用,代替了绝大部分走锭细纱机,成为现代应用最多的一种。环锭细纱机由锭子、钢领和钢丝圈等组成加拈、卷绕机构的细纱机。一般为双面多锭结构,每台细纱机的锭数为300~500锭,也有800~1000锭的长车。环锭细纱机有各种型式和规格,以适应棉、毛、麻、绢和化学纤维等的纯纺和混纺,纺制不同号数或支数的细纱。棉纺环锭细纱机的工作过程(图1)是:粗纱从由支承器承托的粗纱管上退绕出来,经过导纱杆和横动导纱器喂入牵伸装置进行牵伸。牵伸后的须条由前罗拉输出,通过导纱钩、钢丝圈经加拈后纺成细纱,卷绕到紧套在锭子上的筒管上。锭子转动时,钢丝圈被纱条带动沿着钢领内侧圆弧面(俗称跑道)旋转。钢丝圈每转一转,就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一个拈回。同时,由于钢丝圈和钢领的摩擦阻力,使钢丝圈的转速滞后于锭子转速,遂产生卷绕。钢领板受成形机构的控制按一定规律上下运动,将须条绕成一定形状的管纱。 牵伸机构细纱机牵伸机构由几对牵伸罗拉组成,一般为皮圈式牵伸,可以有下长上短皮圈式、双短皮圈式等,每对罗拉的下罗拉为钢制沟槽罗拉,沿细纱机全长配置,装在罗拉座的轴承座内。中、后罗拉轴承座可沿罗拉座滑槽移动,以调节前、中和中、后下罗拉间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罗拉隔距,是细纱机的主要工艺参数之一,可根据纤维长度和加压等条件调节。每对罗拉间常设置皮圈、皮圈销和皮圈架等附加零件,在牵伸过程中对纤维组成的须条施加适当压力,产生附加摩擦力场以控制纤维的运动。图1为常用的三罗拉下长上短皮圈式牵伸机构,由三对罗拉组成,长皮圈套在中下罗拉上并有张力架使其保持紧张。短皮圈套在中上罗拉上。下皮圈销为曲面长销,上皮圈销为弹簧摆动销,上下皮圈销之间的空隙称为拑口隔距,是细纱机主要工艺参数之一,可根据纺纱号数或支数、罗拉加压等条件加以选择。前、后上罗拉均为皮辊。这种机构的总牵伸倍数在50倍左右,适纺棉或50毫米以下的棉型化学纤维。如果采用中间开周向凹槽的中上罗拉,使中皮圈罗拉只起控制而不起握持纤维的作用,纤维便在中罗拉拑口下滑溜,实际上三对罗拉仅构成一个牵伸区,这种牵伸称为滑溜牵伸,可适纺90毫米以下的中长化学纤维。罗拉加压值也是细纱机主要工艺参数之一。现代牵伸机构常采用弹簧或气体静压摇架加压。加压时,把手柄揿下,借助于锁紧机构的作用,实现对罗拉加压;卸压时,把手柄抬起,使整只摇架连同皮辊、上皮圈和上皮圈销一起掀起。目前尚在应用的加压机构有利用上罗拉自重加压、重锤直接加压或通过杠杆进行加压等类型。采用重加压、小隔距、紧拑口,可提高牵伸倍数,改善成纱条干的均匀度。 有的牵伸机构在前区还装有集合器。作用是收缩须条宽度,防止纤维散失,有利于减少飞花和毛羽,提高成纱的强力,但使用不当会增加纱疵,影响成纱条干。牵伸机构还附有清洁

赛络纺与环锭纺的区别

你好:其实我也不懂,搜到以下资料看能否帮你! <1>紧密纺是在改进的新型环锭细纱机上进行纺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其纺纱机理主要是: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了一个纤维凝聚区,基本消除了前罗拉至加捻点之间的纺纱加捻三角区。纤维须条从前罗拉前口输出后,先经过异形吸风管外套网眼皮圈,须条在网眼皮圈上运动,由于气流的收缩和聚合作用,通过异形管的吸风槽使须条集聚、转动,逐步从扁平带状转为圆柱体,纤维的端头均捻入纱线内,因此成纱非常紧密,纱线外观光洁、毛羽少。紧密纺纱线强力较高,毛羽较少。 <2>赛络纺是由两根有一定间距的须条喂入细纱牵伸区,分别牵伸后加捻成纱,两股须条存在一股断头后另一股跑单纱的情况,并且在纺纱张力稳定的情况下不断头,造成错支纱,为保证纺纱质量,需加装赛络纺单纱打断装置,一股断头后打断装置能将另一股单纱打断。 新西兰羊毛研究机构的子公司发展公司是首批授权的赛络纺技术传授者之一,该技术能生产单股精梳毛纱,这种纱可以不经上浆或任何后整理而直接作为经纱进行织造。无须双股并纱或应用保护涂层面而直接织造单股纱的能力,长期来一直是精梳毛纺业追寻的目标。赛络纺纱线显着增加了生产效率,并为羊毛开发新的产品提供了机遇。该技术的基础是一对附加罗拉,它与一个简单的夹钳一起安装在细纱机的牵伸摇架上。这些获专利的罗拉有一个特殊的沟槽表面,它改变了纤维捻入牵伸须条的方式,而对常规操作无任何影响。它也可以与自动落筒装置相容。乍看起来成品纱与常规纱无任何区别,但磨损试验清楚地显示了它非常优越的质量。该加工过程保证纤维被牢牢地锁入纱线的结构中,使纱线更光洁,从而能抵御织机上的连续摩擦和磨损。然而,单纱的织造不仅仅考虑产品质量,更多的是考虑生产效率。首先,由于免去了加捻和相应的处理,整个生产过程大大缩短。 其次,与常规纱相比生产同样数量的织物,由于赛络纺只需提供一半长度的纱,因而显着地提高了细纱生产率,且由于纺制两倍于常规纱的支数,断头率也显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