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简介

法门寺简介

法门寺简介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初建法门】

法门寺因舍利而臵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供奉】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

无仅有。据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宋明至今】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

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地宫发现】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国际性的佛指舍利瞻礼法会。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住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

【十大之最】

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

圣物。

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

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三、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

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四、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

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

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六、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

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

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八、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

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九、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

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

宗曼荼罗坛场。

现在我们看到的法门寺,实际都是1987年以后的重建品。建筑物为现代仿唐式建筑,塔也是崩塌了半边后重修的。所

以,游客没有多少历史感。

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北京法门】

崔墨卿

京剧《法门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目,自京剧诞生的二百余年来久演不衰。剧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马连良先生扮演的郿坞县知县赵廉,也不是金少山先生扮演的刘瑾,而是萧长华老先生扮演的小太监贾桂。自从贾桂的形象出现以后,他便成了中国溜须拍马的祖师爷,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势力小人的丑恶嘴脸。

《法门寺》这出戏虽然好,但也有许多令人不解之处,比如法门寺降香的地点到底在哪里?看戏时总有许多疑问。众所周知法门寺在陕西省扶风县,以寺内供奉的佛祖舍利而闻名天下,离北京二千余里。

而郿坞县也在陕西,是当时陕西省下辖的一个县。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明朝正德年间,这从刘瑾的开场白自报家门中可以得到印证,“咱家姓刘名瑾,字表春华,乃陕西延安府的人氏,自幼七岁净身,九岁进宫,一十三岁扶保老王,老王晏驾扶保正德皇帝登基……”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燳是明朝的第十一个皇帝,(1506-1522)这位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在位期间颇有出人意料之举,但还没干出迁都的蠢事,做皇帝的地点仍在北京。那么北京距

陕西两千多里的路程,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君到那里去礼佛降香,岂不荒谬绝伦。因此,法门寺到底在哪里,就成了京剧观众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近期翻阅北京史志类书籍,又经多方揣摩与走访,终使多年不解的谜茅塞顿开,在海淀高梁桥查访到了法门寺原形法王寺。高梁桥在北京西直门外一公里远的地方,离北京可谓近在咫尺,它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匡胤北伐时,曾在高梁河边与辽景宗耶律贤展开过一场激战,最后以北宋大败而告终,此役也是杨家将留在北京的唯一足迹。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元圣元二十九年)郭守敬为了漕运的需要,引昌平的浮泉水到西山瓮山泊后,再从瓮山泊把水引入市内积水潭,高梁河成了必经的水道,曾在高梁河上建了一座石桥名为高梁桥。到了明朝,传说刘伯温为建北京城,曾派大将高亮追龙王讨甜水,最后被淹在高梁河中致死,为了纪念他曾一度改名高亮桥。在高梁桥畔当年曾有一座建于元圣元初年的古寺法王寺,到明以后不断有出宫养老的太监到此居住颐养天年,因此与皇宫内的联系从未间断。刘瑾随太后降香时仍名法王寺,况且寺名只有一字之差,其时间地点非常吻合。法王寺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60),由内官监太监田用和御门圈太监梁经出资重修,更名广通寺,海淀区地名志特注明京剧法门寺降香地亦为此处。

重修后的法王寺比以前规模和建筑都有了明显增加,首先是广通寺增加了围墙,寺四周建有高楼,成了踏青人登高远眺的理想场所。进入清朝以后,清康熙和雍正都曾出重金重修庙宇,使广通寺在附近的庙宇犹鹤立鸡群,巍然壮观。

广通寺毁于“文革”初期,其寺址后来成了北下关小学的校址。

法门寺简介: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臵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拥有世界十大之最

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一个金骨和三个影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三、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四、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

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说。

六、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八、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九、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现在我们看到的一部分是明清建筑,大多数是仿唐建筑,建设考究堪称精品。

法门寺拥有世界最高佛塔

148米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于2009年5月9日落成。当日上午9时许,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在法乐融融法门寺之中顺利安放其内,以供世人瞻礼。歌星王菲也参加了安奉大典并在晚上的佛光音乐会上献歌,两万多高僧参加安奉大典。当日,佛指舍利安奉大典在法门寺举行,海内外有两万

多名高僧大德、社会贤达、企业家、八方信众等人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陕西省省长袁纯清等人参加了合十舍利塔的落成典礼。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对舍利塔的落成表示祝贺,并转达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等人的祝贺。

地宫发现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国际性的佛指舍利瞻礼法会。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住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

法门寺珍宝馆,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东距西安110公里,西宝、法汤高速公路贯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法门寺因安臵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为华夏王朝所拥戴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代尊奉法门寺佛指舍利为护

国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开启一次法门寺地宫,迎舍利于皇宫供养。1987年4月3日发现法门寺唐代地宫,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宝藏――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后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

供养曼茶罗世界以及数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绝代珍宝得以面世,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米至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其中包括武则天等唐皇帝后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

这是继半坡、秦兵马俑之后我国又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幸事2001年博物馆又新建成四大陈列“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茶罗文化陈列”、“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和“法门寺唐代茶文化陈列”。目前,法门寺文化景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的龙头单位和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内外人士向往的旅游胜地。

路线:走西宝高速到绛帳(横渠)出口下高速,走209省道到法门寺。

法门寺

法门寺简介 白天的法门寺看起来清新,和着蓝色的天空给人一种宁静舒服的感觉! 傍晚的法门寺佛光普照,和着灰蓝的天空给人一种祥和肃穆的感觉!

夜晚的法门寺与倒影给人一种心静自我的感觉! 深夜佛光普照给人一种佛在心境祈福保佑!

法门寺文化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占地约1300亩,是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山门广场区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及圆融门4部分组成。此区域涵盖酒店、素食餐饮、大唐禅茶、讲经堂、旅游精品购物、游客中心、大型超市、电瓶车租赁等配套实施一应俱全。山门广场建筑设计风格大气恢宏,北接佛光大道,寓意着我们众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的过程。 穿过圆融门我们就步入了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在佛光大道上穿行,感受由菩萨之因到佛之果的成佛过程。位于佛光大道东侧的林荫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的佛陀圣迹,其主旨表现人间佛陀,人间佛教。此佛陀像非圣化之佛陀像,按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模样,体现佛陀由凡入圣的伟大精神;而西侧的林荫道中为您呈现的八组景观雕塑则为法界源流,其主旨接释迦涅磐后佛教的发扬光大,如汉传佛教净土宗、禅宗、中国八宗、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等。 位于佛光大道偏北段的东侧就是法门寺寺院,整个寺院面积约3万平方米。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佛光大道上的经幢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组成的六渡桥连接了佛光大道和舍利塔广场,是拜见佛祖真身的必经之路。广场雾泉喷涌,云烟缭绕,似身临佛国圣境。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寓意佛之彼岸。整体造成呈双手合十状,气势恢宏,塔内供奉着举世闻名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舍利塔是整个景区的主体建筑,由地宫、内殿、外殿、法会广场、唐塔、五指山塔体、摩尼珠及塔刹等单元组成,环塔周围为广场和人工河,塔前广场建设面积40400平方米。地面部分内设佛教三身佛(即:法、报、化三身)各方菩萨、四大天王等佛教文化景观造型。而佛祖真身舍利就存放于舍利塔地宫中厅,舍利是梵文音译,意为骨身,或灵骨,或谓坚固子。舍利塔建于广场的北边,建筑面积为405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仿唐建筑,塔下地宫为奉佛指舍利之所在,法门寺佛指舍利,是迄今世界唯一仅存的佛指舍利。佛经叫作法身舍利,表示佛的教法不灭。舍利塔主体采用几何菱形的形式形象一个合十的手掌。双手合十,内含唐塔是历史和当现代的圆满融合,空间为三身、三世诸佛,菩萨的宇宙法界。塔的中下部为一象征性的宝珠,而真正的佛指舍利则藏在塔下的地宫里,塔的下部为一综合的建筑群,人工水池环绕在建筑旁边,建筑外围开阔的广场可满足数万人的祭拜活动,广场的外围围绕着一圈现代感极强的回廊,整个广场被最外围的一圈水系包围,将广场和外界环境清晰的分开。地宫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室内大厅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万多人举行活动。整个舍利塔及其广场的形式都比较现代,构成方面简洁大气,材料方面主要运用现代的玻璃幕墙和光洁的天然石材。整体造型体现了

宝鸡简介

宝鸡简介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会,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九县三区,市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其中市区人口75万,宝鸡地处东径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东连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0.44平方公里。 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文化背景

宝鸡古称“陈仓”,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的西端,是中国西北著名的工业重镇、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宝鸡辖九县三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375万,其中市区人口75万。宝鸡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710毫米。 宝鸡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是连接中原与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处于四个对称省会城市西安、兰州、成都、银川的中心位置,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宝鸡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新欧亚大陆桥上重要的枢纽城市。 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区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汇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的法门寺在盛唐时期已成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 宝鸡境内的文物资源丰富,其中以青铜器为最多,现已陆续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万余件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著名文物古迹有:炎帝活动过的天台山,佛教圣地法门寺,著名道人张三丰主持修道的金台观,典雅秀丽的五丈原诸葛亮庙,姜子牙隐居垂钓的钓鱼台,雄伟壮观的周公庙,隋唐帝王皇家温泉??汤峪温泉,一代名流苏东坡主

西安旅游景点大全

西安旅游景点大全 西安旅游暑期推荐一: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由于唐朝末年战乱频繁,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唐末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驻防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因原来城大不易防守,于是对长安城进行了一次改筑。改筑时放弃了长安的外郭城和宫城,只把皇城加以改修,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安福、延喜三门,北开玄武门,以便防守,但对城垣并未扩大或改修。 以后历经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宋、元两代,城的名称和建制虽屡有变换,但城垣规模却无改变。元代时西安称为奉元城,是西北的一个重镇。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率军从山西渡河入陕,元守将遁逃,徐达占领奉元城。不久,明朝廷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就是西安得名的开始。 交通指南 自驾路线: 西宝高速:三桥出口-大庆路-环城西路-环城南路-南门; 西汉高速:河池寨出口-南三环辅道-电子城立交-太白南路-友谊路-南稍门-南门; 西潼高速:进入G30向西-东二环-咸宁西路-环城南路-南门; 西蓝高速:香王立交-绕城高速-方家村立交-G30-东二环-咸宁西路-环城南路-南门; 福银高速:六村堡立交-西三环-三桥立交-三桥路-大庆路-环城西路-环城南路-南门; 包茂高速:曲江收费站-南绕城高速-长安南路-南门 公车路线: 机场距景区50公里可乘出租或乘坐机场大巴到钟楼后向南步行一站到达 火车站距景区5公里可乘出租或乘坐603路、16路、239路、600路空调、603路等可直接到达 市中心(钟楼)距景区0.7公里南大街步行,穿过南门,可直接到达(最多步行10分钟) 西安旅游暑期推荐二:翠华山 翠华山在终南山太乙镇,去了终南山就一定要去一下翠华山。据说大约在周幽王时期,关中发生大地震到这里。地质构造比较脆弱的翠华山一带发生强烈山崩,甘湫池和翠华峰是山崩破坏最严重的地段大量的崩积物堆满山谷,截水成湖,形成秦岭北坡罕见的两个堰塞湖,即水湫池和甘湫池。水湫池的面积约20公顷,因为它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也叫翠华山天池。崩积体的上部有天然冰洞和风洞各一个冰洞内外的温差可达23℃终年结冰不化。 交通指南自驾路线: 从西安绕城高速曲江口进包茂高速(西柞段)太乙宫口下向南20分钟即到;或从子午大道经秦岭环山旅游路向东半小时可抵达。 公车路线: 翠华山距西安城南30公里,可在火车站乘坐公交车600、603路到达电视塔,换乘蒋家寨--翠华山(905)路旅游专线直达翠华山。也可打车直接上山。 西安旅游暑期推荐三:华清池长恨歌

宝鸡简介

【宝鸡概况】 宝鸡,古称陈仓,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会,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九县三区,市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其中市区人口75万,宝鸡地处东径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东连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0.44平方公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和创建“最佳投资环境、最佳人居环境”的发展思路深入人心,宝鸡已经进入了新的黄金发展时期,城市面貌发生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5.79亿元,是2000年的2.34倍;财税总收入达到46亿元,是2000年的近2倍,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第78位,我国西部的一座明星城市正在崛起。 夏商为雍州陈国。西周为散、封国。战国设陈仓县。唐置宝鸡县。1949年析宝鸡县城区设宝鸡市。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中心的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石油设备和钛材产量居全国首位,中国稀有金属综合加工和科研基地。陕西省重要的粮油和副食品基地之一,农业主要分布在渭河两岸及近郊,以蔬菜种植为主,兼粮食生产。关中西部粮棉和陕、甘、川三省物资重要集散地之一。西凤酒、金丝猴牌香烟、梅花牌丝为特产。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会,是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名胜古迹有姜太公钓鱼台、周公庙、周原遗址、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古陈仓城遗址、诸葛亮庙、唐九成宫遗址、“铁马秋风”大散关、1987年发掘的法门寺唐代地宫等。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工业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宝鸡是西北地区的工业重镇,国有企业比重大是宝鸡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总结宝鸡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市情的基础上,提出宝鸡的优势在工业,工业兴则宝鸡强,特别把以股权多元化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工业强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8355”工程,紧紧围绕“大中型企业股权多元化、中小企业民营化”的目标,以产权招商为突破口,依托现有的产业、资源、资产、环境等优势,全力推进和不断深化以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为核心的国企改革。几年来,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连续几年都在60%以上,工业在宝鸡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增强。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06.9亿元,增长28.4%;实现增加值147亿元,增长21.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8%,比2000年提高65.9个百分点。 加快建设畜牧大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200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畜牧大市,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突破口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主体(奶牛)、三大品牌(秦川牛、布尔羊、莎能奶山羊)”的畜牧也发展格局。2005年,已建成畜牧小区322个,奶牛存栏由2000年的3.99万头增加到15.02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比“九五”末提高13.3个百分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畜牧大市建设的带动之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畜、粮、果、菜、药五大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以34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载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3.1%。探索出了以“三集中”推进“三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的良好势头,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高,陈仓区跻身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区),凤翔县进入陕西省竞争力十强县。 全力打造旅游名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和“佛骨圣

法门寺简介

法门寺简介 法门寺简介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初建法门】 法门寺因舍利而臵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供奉】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 无仅有。据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宋明至今】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

陕西著名旅游景点景区简介

陕西著名旅游景点景区简介 陕西省古为秦地,位于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这一,自周朝开始有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80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省份。悠久的历史,给陕西地上地下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旅游资源——轩辕黄帝陵、西岳华山、秦始皇陵兵马俑、唐太宗昭陵、明代西安城墙、法门寺、大雁塔、小雁塔、彬县大佛寺石窟、碑林博物馆、半坡村遗址、临潼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等。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的骊山北麓,距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是秦始皇陵建筑的一部分。主要展现了在这里发掘的三个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以及相关的文物。现博物馆内有文物陈列室、铜车马展览馆,以及三个在发掘遗址上建起保护房的遗址展厅,即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全面展现了秦始皇陵陪葬坑中的军阵原貌,以及高超的制作工艺水平。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由于碑石耸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收藏有自汉代到清代的各代碑石约3000多件,分七个陈列室,六个墓志廊和一个碑亭展出。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包括有著名的石刻经书《开成石经》、《石台孝经》、《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欧阳询的《皇甫诞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怀素的《千字文碑》和张旭的《断千字文碑》等著名碑石。 乘710、704、14路公交车可到达。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博物馆位于西安东郊的半坡村附近。它是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左右。半坡遗址1953年发现,后经多次发掘,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围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现存面积约50000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三个部分。博物馆现有2个陈列室和1个遗址大厅。第一陈列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向游客揭示半坡先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及他们的生产活动情况。第二陈列室展出了半坡先民

宝鸡景点介绍

1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宝鸡眉县境内, 园内的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 山下泡温泉,上山感受冬天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秀美,盛夏时节山顶也终年积雪,从关中平原远眺白雪皑皑,“太白积雪六月天”自古为关中八景之一。太白山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清溪碧潭、文物古迹点缀其间,层层山峰高耸入云,潺潺溪流之间怪石嶙峋,是陕西著名的旅游胜地。

自古太白山就为历代帝王所重视,而文人墨客的足迹更是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岭岭。李白、杜甫、柳宗元、韩愈、苏轼等都曾游过太白山,留下了大量赞美太白山景色的绝妙诗篇。“太白泼墨山”便传说为李白作诗之处;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亦在太白山留有捣药的碓窝。 太白山森林公园内,从北坡到南坡,可概括为“红河丹崖、斜峪雄关、古枫幽境、桃川曲流、斗母奇峰、平安云海、太白明珠、拔仙绝顶”八景。八景之中以“太白明珠”最为引人入胜。“明珠”实为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及玉皇池、明星池等湖泊。湖水清澈、平静,犹如颗颗白洁明珠凝嵌于太白山间。平静的湖面之上缕缕青烟雾气缭绕盘旋,烟雾逐渐浓郁,缓缓地化为雾柱。 登太白山在七八月间盛夏为宜,登山需准备棉衣、雨具等。如10月以后去太白山,一定注意防寒,9、10月份顶峰白天气温都可能在零下。登山路分北坡、南坡,既有索道线路,也有徒步线路。游客登山游玩,需按照已开发的登山路线行进,特别是徒步的游客,不可贸然离开主路线去探险。这样一是防止在山中迷路失踪;二是保护区内有不少野生动物,包括大型野兽,游客若进入深山可能会遇到危险。

门票:门票50元/人次,索道往返60元,单程35元。2嘉陵江源头风景区简介

法门寺文化景区简介

法门寺文化景区简介 法门寺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是“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的圣地灵境,其中安置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更使法门寺在世界宗教界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2007年3月,按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由曲江新区管委会组建了法门寺开发建设团队,与宝鸡市人民政府一起负责项目开发建设。它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出的十大文化旅游工程之一,也是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重要辐射、延伸区域,是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重大举措并致力将其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佛都”。 该项目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背景下,依托佛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进行的文化战略发展项目;同时具有佛宝和古寺保护、宗教旅游开发、民族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特色商贸和西府文化产业培育发展等功能。 法门寺文化景区是依托法门古寺而建,总占地9平方公里,分佛文化展示区(4平方公里)和综合服务区(5平方公里)两大板块。景区内万众瞩目的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它供奉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它象征着和谐安康、国泰民安的旷古盛世。建成后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将会成为集世界僧众朝拜、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景区,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成为“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的世界级文化景区。

3.2.4 景观介绍 1、山门广场(A区) 山门广场位于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入口,大气恢宏,它接引佛光大道,让众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即由佛光大道南 端的山门——此岸世界 的入佛知见——因,经法 柱、佛光门、般若门、菩 提门、圆融门,到合十舍 利塔——佛之彼岸,开佛 知见——果,行进一次觉悟即为一大渡。其间设计法柱、净水莲花、狮子、大象等佛教文化中的艺术景观。 (1)法柱 正法之柱,上表法身,佛之自性;下表报身,佛福报因缘之果身。供奉法柱,衣禄丰足,名利双收,一生显贵。 (2)净水莲花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为佛教的圣物。供奉莲花, 可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 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 清芬。 (3)狮子 狮子为万兽之王,吼声宏亮,山鸣谷应,震动天地,代表佛

法门寺简介

法门寺简介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2006年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关于建寺时间,从唐代时就已无法准确确定了。有一种说法认为法门寺及真身宝塔始建于古印度阿育王(前273年—前232年)兴建八万四千塔之时,先建塔后建寺。北周以前法门寺名为阿育王寺,寺塔名为阿育王塔。另一种说法受到了出土的汉代瓦当、砖刻的支持,认为法门寺建于东汉桓灵之世。有文字记载,北魏时法门寺已经存在并有较大的规模。在北周武帝时大兴灭佛运动,法门寺也几乎完全被毁。隋朝建立后推崇佛教,法门寺有得以重建,但未恢复到北魏时的规模,寺名改为“成实道场”,后并入邻近

的宝昌寺,成为寺院田庄。 唐代 真身宝塔唐代建立后,法门寺走向它的全盛时期。唐武德元年,定名法门寺,第二年僧众恢复。后来法门寺收留避隋末战乱中的流民,不幸失火,后在僧众的努力下重建。贞观五年时,一个叫张亮的人获准拆望云宫来修塔,高宗显庆五年重建,建成一座四层方形楼阁式塔,后唐中宗提名为“真身宝塔”。唐中宗殷勤事佛,曾与韦后等人下发入塔(于1978年秋出土),景龙四年改法门寺为“圣朝无忧王寺”,并为塔提名为“大圣真身宝塔”。在文宗开成三年曾更名为法云

寺,但不久仍成法门寺。武宗会昌灭佛时,法门寺受到了波及。懿宗时举行了唐朝最后一次迎奉佛骨的活动,法门寺在这时得以重修,地宫的情况在此后就未曾改变过。唐朝皇帝曾迎奉佛骨7次,每次都对寺院大施财物,这为寺塔的扩建提供了方便。法门寺经过多次修筑增建,形成了二十四院的形制。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 五代 五代时期,秦王李茂贞对法门寺大加修缮,历时三十余年。后周世宗时,虽限制佛教,但法门寺没有被废除。北宋建立后,法门寺再度复兴,多次修葺后,到金朝大安二年法门寺仍具有“寺塔倚天”的宏伟气势。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法门寺在关中地震中受到重创,唐代所建的木塔坍塌。万历七年重修“真身宝塔”,为砖仿木结构的十三层楼阁式塔。 清朝

法门寺介绍文章

法门寺介绍文章 法门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古城区,是一座佛教寺院,为十方七藏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千年的历史。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佛教徒灯上瑜依勒和木千夏修建法门寺,以纪念其师陀罗尼。 自此,法门寺便成为当地佛教信仰的中心地,也是习俗活动中心。 法门寺依山而建,气势宏伟,犹如一座悬崖峭壁险峻的宫殿,气势雄伟,非常壮观。寺内有精致的佛殿、舍利塔、楼阁、佛殿和佛库等各种设施,廊桥古木参天,林木苍翠,独特的风景秀丽。 法门寺拥有众多历史文物,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件就是海底金刚像,它是由清康熙年间村民们捞起的,这座金刚像高达3米,重达十几吨,头戴十六星冠,四臂抱拳,四肢时而耸立,时而伸展,气势凌厉。另外还有多尊佛像和一尊形体完整的药王佛,以及众多石经古树等等,都弥漫着神秘的气息。 每逢佛祖诞辰、众生大罗经活佛诞辰、禅宗大师遗骆驾节、佛教传统节日以及春、秋祭佛,法门寺都会举办佛事活动,当地的佛教信徒便大批前来祭拜佛菩萨,表达自己的虔诚。同时,法门寺也组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让佛教信徒及游客们有机会近距离体验到佛教文化,深刻地感受到佛教爱、佛教慈悲、佛教和谐,向佛法真理致敬。 法门寺一直坚持把佛教文化传承下去,在传承交流中把佛教精髓穿透每一个信徒。在传承过程中,做到诚信正派,让众多信徒在佛法中有更深刻的感悟和体验。 法门寺轩昂雄杰,宏伟壮观,它的历史文化以及众多历史文物和

宗教活动都让游客们受益良多,也增进了当地文化交流,拉近了佛教信徒和游客之间的距离。每当有人踏上法门寺,都会有宁静、安详、幸福和净化之感,了解佛教,仿佛走进神奇的世界,是一种独特的陶冶情操的体验。

《西游记》19回主要内容

《西游记》19回主要内容 《西游记》19回主要内容 吴承恩先生写的小说《西游记》,我们耳熟能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游记》19回主要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19回主要内容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在高老庄降妖,妖怪逃回福陵山云栈洞的老巢,入洞取出和悟空大战,但不是悟空的对手,问悟空为什么多管闲事,悟空自报家门自己在保护唐僧取经,妖怪忙丢下钉耙,跟悟空去拜见唐僧。原来这妖怪原是上界,因为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在云栈洞为妖,后被观音点化,取名猪悟能,要他在此等候,保护唐僧。唐僧大喜,给他取名,收他做了二徒弟。师徒三人离开高老庄,路经浮屠山,经八戒指点遇到了一位,传给唐僧一部,让他在危难之时念诵,可以护身。 原著简介 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沙僧、白龙马四弟子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汉族民间传说。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俄、捷、罗、

自-陕西省佛教寺院简介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地,故由三门入。三门俱开,从那门入?从信门入。凡夫圣贤人,平等无高下,只在心垢后,取证如反掌。前殿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为仿效明清建筑,内塑华严三圣,韦驮天将及十八罗汉像。 青龙寺 青龙寺位於陕西西安(长安)城南八里许铁庙以北的乐游原上。其前身是灵感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年),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是在佛寺里降生的,并且由尼姑抚到十三岁。由于隋文帝在尼寺里生活了十三年,受佛教的熏陶和影响很深。在修建大兴城时,将城中的陵园(土冢)墓迁葬到郊野,为超度这些亡灵,特意在乐游原上修了寺院,取名为灵感寺。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寺废.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城阳公主患病,有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病愈后,公主奏请,又立为观音寺。睿

宗景云二年(711年)改名为青龙寺.直到北宋哲宗元元年(1086年)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 大慈恩寺 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南郊和平门外雁塔路,距城4公里。是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修 建的。唐时慈恩寺南与风光绮丽的曲江池、芙蓉苑杏园相接,是唐长安城内最吸引人的景区。寺内游客如云,文人雅士吟诵唱和,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唐末以后,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今日的慈恩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2年)。初建时只有五层,后增为十层,经战火破坏,重修为七层。在民间,大雁塔的来历和传说很多,有人说它是一群大雁落下来留下的;有的说它是经仙人点化而成的;也有的说,唐玄奘西域取经途中曾困沙漠,后得一大雁引领,才找到水源,得以生还,并完成取经伟业,为报大雁之恩,因而建造了此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分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到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异常坚固。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供人凭栏远眺。塔的底层四面都有石门,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据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 兴教寺

西安著名景点英文简介

西安及周边着名景点英语简介 西安几大着名旅游景点介绍英文 大雁塔Great Wild Goose Pagoda 小雁塔Small Wild Goose Pagoda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Museum of Emperor Qinshihuang’s Tomb Figures of Soldiers and Horses 秦始皇陵The Tomb of Emperor Qinshihuang 鼓楼The Drum Tower 钟楼The Bell Tower 西安城墙The Xi’an Circumvallation 华清池The Huaqing Pond 法门寺The Famen Temple 黄河壶口瀑布The Huanghe Hukou Waterfall 大唐芙蓉园Lotus palace of Tang Dynasty 大雁塔Xi'an: Big Wild Goose Pagoda Dayanta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Dayan Ta,is a Buddhistpagoda built in 652 AD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originally had five original construction of rammed earth with a stone exterior facade eventually collapsed five decades later but was rebuilt by Empress Wu Zetian in 704AD who added five more stories. A massive earthquake in 1556 heavily damaged the pagoda and reduced it by three stories to its current height of seven stories One of the pagoda's many functions was to hold sutras and figurines of the Buddha that were brought to China from Indiaby Xuanzang, a famous Chinese Buddhist monk, scholar, traveler, and is a prominent Buddhist figure mostly known for his seventeen year overland trip to India and back, which is recorded in detail in his autobiography and a biography, and which provided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epic novel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pagoda is built on the premises of the Temple of Great Maternal Grace Da Ci'en, originally built in 589 AD and then rebuilt 647 AD by the Tang Emperor Gaozong in memory of his mother EmpressWende. Before the gates of the temple stands a statue of Xuanzang. 大雁塔北广场North Square of Big Wild Goose Pagoda Surrounding Big Wild Goose Pagoda, the scenery is also quite charming, especially the square north of the Da Ci'en Temple. Covering about 110,000 square meters 131563 square yards plus 20,000 square meters square yards of water area, it holds many records: in Asia, it is the biggest Tang-culture square, the biggest fountain and waterscape square, and the largest-scale sculptures area. In the world, it has the most benches, the longest light-belt, and the largest-scale acoustic complex. The entire square is composed of waterscape fountains, a cultural square, gardens and tourist paths. There you can taste real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s and fully enjoy the truly attractive views. With reliefs on the theme of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200-meter-long 656-foot-long sculpture groups, 8 groups of sculpted figures, 40 relievos on the land, and 22 styles of musical fountains, it has become a must-see when you visit Big Wild Goose 秦始皇兵马俑The Museum of Qin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rchaeological finds in the world, this 16,300-square-meter excavation reveals more than 7,000 life-size terracotta figures of warriors and horses arranged in battle formations. 3 pits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created about 2,200 years ago, were found in 1974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tomb of the First Emperor Qin Shihuang 259 BC - 210 BC near Xi'an. Emperor Qin Shihuang had Ying as his surname and Zheng as his given name. In 221 ., when he unified the whole country, named himself Shihuang Di and carried on the

【赏析】《法门寺》季羡林 文学考研

《法门寺》季羡林 主题思想 《法门寺》是一篇情理并茂的文化随笔。作者以亲身经历的法门寺考古活动为中心,由此在艺术虚构、宗教想象、历史场景和现实生活之间展开灵活丰富的联想,表达了一个学识深厚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民族传统及现实文化的丰富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文化传统的钦敬赞美;又有清醒冷静的理性思考。文章从对京剧《法门寺》的记忆开始,引入法门寺的考古发现,从琳琅满目的古代器皿,写到富于历史传奇色彩的武则天的裙子,再写到浓缩了宗教、神话和历史的如来佛指骨舍利。当凝聚了千年文化的实物突然呈现在眼前时,本身就有一种美的震撼力,它把人们一下子带入辽远空阔的历史和文化时空。但作为一个文化学者,作者对文化传统的当代境遇,对现实文化状况更有着清醒理智的敏感和思考:当地的老百姓只以金子来衡量佛骨舍利的价值,这与外国记者的强烈反映相比,有着鲜明的反差;当年遭到贬逐的韩愈谏迎佛骨,是企图避免军臣百姓陷于虚幻飘渺的宗教迷信,那么,今天的民众又是否太执迷于实际呢?作者在“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身上,寄于了深深的同情与感喟,同时也意识到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担负的承传民族文化的血脉,光大和再生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文笔清新自然,联想翩跹,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予以趣味盎然的记叙,在平易中寓深情和睿智。 作者简介 季羡林,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等。 原文阅读 法门寺多么熟悉的名字啊!京剧有一出戏,就叫《法门寺》。其中有两个角色,让人永远忘不了:一个是太监刘瑾,一个是他的随从贾桂。刘瑾气焰万丈,炙手可热。他那种小人得志的情态,在戏剧中表现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是京剧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贾桂则是奴才相。他的“知名度”甚至高过刘瑾,几乎是妇孺皆知。“贾桂思想”这个词儿至今流传。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鸡旅游景点简介 一.法门寺 1.概况: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距西安百余公里,是我国境内安置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始创于东汉。原,唐时有僧人500余。寺内有一座八寺规模很大,寺内占地面积100余亩,拥有24座院落棱十三层宝塔,高47米,1至12层共有89个佛龛,为仿木结构建筑形式,每层有出檐斗拱,工艺精巧,纹饰华丽。塔底还有题额,分别为“真身宝塔”、“美阳重镇”、“舍利飞露”、“浮图耀日”等字。塔因年久失修,于1981年8月,塔身半壁倒塌。1987年,国家拨款重建法门寺塔,在清理塔时发现了石函封闭的地宫。地宫内珍宝之多,令人目眩。法门寺地宫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佛塔地宫,这里珍藏着藏于八重宝函之内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据专家们考证、勘验,认定这确是唐代皇帝多次迎奉的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也是已知世界上仅存的佛指舍利,确是一件珍宝。 2.宣传语:(1)释迦牟尼佛,舍利渡中国,北有法门寺,南在宝光塔。 (2)赏法门奇景,拜佛祖舍利。 3.古诗:七律雅集·法门寺 一片莲台翠蔼环,吟旌引我到禅关。 香飘烟雾侵人眼,烛耀光华照佛颜。 古涧寒凝修竹里,石碑冷缀碧林间。 数声暮鼓催词客,怀满诗情踏月还。 二.炎帝陵 1.概况:炎帝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 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差门乡(神农乡)境内常羊山上,又称“天子坟”,是神农炎帝的陵寝,为炎黄子孙拜祖祭祀的主要场所。炎帝祠皆秦汉风格,青砖棕瓦,仿木结构,主建有大殿、配殿、钟亭、鼓亭、回廊、院门,附建有石桥、石栏、石灯、龙潭、华裱等,均精做细雕而成,桥下水常青,阶上盘龙舞,俨然王宫气魄。祠院在公园绿树掩映、山环水绕之下,更显得雄伟古朴、庄严肃穆。 2.宣传语:(1)祭临炎帝陵,弘扬中华情。 (2)夕闻古道沧桑,今登炎帝故里。 3.古诗:谒炎帝陵 华夏文明有渊源,炎帝陵里谒祖先。 胸中空怀报国志,枉做子孙五十年。 三.关山牧场 1.概况: 关山草原位于宝鸡陇县境内,享有“小天山”之美誉。这里的地貌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相似,幽涧水泽兼具,草原森林相间,地势广阔,水肥草美,牧马成群,景色秀丽。牧场的气候受垂直地带性地理条件的影响,冬春无界,夏秋相连,“关山六月寒凝霜”可以做为景区的真实写照。这里自古以秦韩非子养马而闻名于世,为陕西最大的林牧区,我国内陆中东部地区最大和唯一的天然草原,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现在关山牧场有景区标志塔、秦韩非子牧马滩、砬塔县遗址、汉唐校马场阅马墩、观景台、射击场、蒙古包、游乐园、垂钓池、民俗村、篝火晚会等游乐设施。虽然地处内陆腹地,到了这里也可以尽情享受草原的魅力。而

秦腔经典剧目简介

秦腔经典剧目简介 秦腔经典剧目简介 传承大秦之声,人人有责 目录 1、《火焰驹》剧情介绍: (5) 2、《狸猫换太子》剧情介绍 (6) 3、《三滴血》剧情介绍 (6) 4、《玉堂春》剧情介绍 (6) 5、《皇后梦》剧情介绍 (7) 6、《八件衣》剧情介绍 (7) 7、《双锦衣》剧情介绍 (7) 8、《破宁国》剧情介绍 (8) 9、《鱼腹山》剧情介绍 (8) 10、《盗虎符》剧情介绍 (8) 11、《银屏挂帅》剧情介绍 (8) 12、《斩秦英》剧情介绍 (8) 13、《长坂坡》剧情介绍 (9) 14、《白逼宫》剧情介绍 (9) 15、《苟家滩》剧情介绍 (9) 16、《金琬钗》剧情介绍 (9) 17、《白蛇传》剧情介绍 (10) 18、《穷人恨》剧情介绍 (10) 19、《两颗铃》剧情介绍 (10) 20、《苏武牧羊》剧情介绍 (10) 21、《杨门女将》剧情介绍 (11) 22、《下河东》剧情介绍 (11) 23、《金沙滩》剧情介绍 (11) 24、《斩黄袍》剧情介绍 (11) 25、《斩李广》剧情介绍 (11)

27、《夺锦楼》剧情介绍 (12) 28、《葫芦峪》剧情介绍 (12) 29、《金麒麟》剧情介绍 (12) 30、《墙头记》剧情介绍 (12) 31、《囊哉》剧情介绍 (12) 32、《女巡按》剧情介绍 (13) 33、《谢瑶环》剧情介绍 (13) 34、《窦娥冤》剧情介绍 (13) 35、《潘杨讼》剧情介绍 (13) 36、《春秋配》剧情介绍 (13) 37、《玉禅泪》剧情介绍 (14) 38、《庵堂认母》剧情介绍 (14) 39、《慈母泪》剧情介绍 (14) 40、《劈山救母》剧情介绍 (14) 41、《血手印》剧情介绍 (14) 42、《西湖遗恨》剧情介绍 (15) 44、《母子恨》剧情介绍 (15) 45、《辕门斩子》剧情介绍 (15) 46、《闯宫抱斗》剧情介绍 (15) 47、《四进士》剧情介绍 (15) 48、《张古董借妻》剧情介绍 (15) 49、《翰墨缘》剧情介绍 (16) 50、《二度梅》剧情介绍 (16) 51、《木楠寺》剧情介绍 (16) 52、《齐王拉马》剧情介绍 (16) 53、《梨花狱》剧情介绍 (17) 54、《十五贯》剧情介绍 (17) 55、《三世仇》剧情介绍 (17) 56、《四郎探母》剧情介绍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