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艺术等)

克里特(艺术等)
克里特(艺术等)

建筑

宫殿建筑是克里特岛突出的艺术成就,它在奴隶制国家刚形成的时期就开始了。现发现和发掘的遗址,分布在克诺索斯,费斯托斯,马利亚等地。其中最重要、最著名的是克诺索斯宫。学者们曾经结合希腊神话,就克诺索斯宫的功用进行推测。

1878年克里特绅士M·卡罗凯里诺斯在克诺索斯古遗址做试探性发掘,发现一座青铜时代的古建筑群。1900年3月,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斯开始对这古建筑群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发掘,完整的发掘、调查整理、修复工作一直持续到1930年。卡罗凯里诺斯深信他们发现的古建筑是神话中的国王米诺斯的“迷宫”。

学者们对此宫殿的功用的猜测不一,有各种说法,以下是对个别说法的概括:

1、宫殿说:伊文斯在《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中提出:“迷宫”是宫殿,

是青铜时代克里特国王的居所。这一说法在后期被许多学者质疑。

2、“死人之宫”说:70年代中期,汉斯·冯德尔利克受阿吉亚·特里阿达

在《克里特的秘密》中提出了新的看法:迷宫不是活人居住的地方,而是

存放死者木乃伊的“死人之宫”,一个古代殡仪馆。但由于考古发现中并没有挖掘出木乃伊,也无棺椁等能展现出其殡仪馆功用的器物,少有学者

会迎合这一说法,现在只是做一介绍,表明有此说法。

3、神庙说:伊文斯早已察觉出宫殿的宗教气息,但他认为宫殿虽可能有宗教

功能,但是更重要的是王宫。本世纪初文化形态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曾断言:迷宫“不是国王的城堡而是为一群男女

祭司建立的巨大的祀拜建筑”。系统的迷宫“神庙说”是由当代学者卡斯特勒登在《克诺索斯迷宫》中建立。

4、综合说:娜诺·马林纳托斯在《米诺宗教》中阐述说,“迷宫”是“神庙

与宫殿的合二为一”是“一组组神祠和行政单位的汇合体”。

克诺索斯宫殿展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王宫内部细节讲究精致小巧,喜欢用上粗下细的木柱。宫内卫生设备先进,浴室内的陶制浴盆与现在浴盆式样上很接近,厕所还有专门的冲水设备。克里特人用陶管来引水排水,设计了抛物线形的沟槽底部来减缓速度和沉淀泥沙。他们还发明了折叠门窗,使室内冬暖夏凉。此外,克里特王宫内还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建筑:双斧大门、中央楼梯……

壁画

克里特岛各处发现了许多克里特文明时期的壁画,其中克诺索斯王宫的壁画是佼佼者,克里特文明时期的壁画与建筑相连是克里特文明艺术的一大特点,重要作品有牛戏祭礼图、海豚戏水图、宫廷舞蹈图……另一重要发现是锡拉岛的壁画,题材以反映渔民生活和航海经商活动为多,这些壁画的风格与克诺索斯王宫的壁画相似,但比克诺索斯王宫的作品更自由奔放。这些壁画大都是描绘人民的日常生活,很少看见有描述战争的壁画,与许多文明的国家的绘画风格不一,更具有海洋文明的特点。

文字

克里特的文字经历了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两大发展阶段,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在克诺索斯王宫发现了这种文字的刻写物,主要运用于印章和财务的刻记。克里特文化盛期,线形文字在全岛通用,刻写文字的泥板文书也日

益增多。这种文字又称“线形A”,用来区别于后来迈锡尼文化的文字“线形B”,线形A至今未被人释读成功。

宗教

克里特的宗教气氛不浓,但它的文化内涵又都打上了宗教烙印。克里特的人们会在山上的神堂进行对自然女神的祈祷,希望能得到女神的好感,让他们的土地能够丰收。他们还认为女神是百兽的主宰,能在打猎的时候赐予幸运。他们同时也相信女神可以治病,因此会把身体患病部分做成泥像扔进火里。也有的宗教活动是在露天而不是神堂举行的。克里特人也有着对牡牛的崇拜。在克诺索斯宫里就有不少描绘这些牲畜的壁画。我们并不清楚牡牛是不是神畜,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牡牛在宗教的仪式、神圣的游艺和庆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流行在克里特的斗牛也具有宗教仪式性质,斗牛常反映在他们的艺术中,特别是在壁画中。古代克里特还流行对双面斧的崇拜。双面斧出现在克里特许多描绘崇拜仪式的壁画上,在克诺索斯神堂的柱子和陶器上,也布满了这种神秘双面斧的标记。在克里特的神堂中,常常能看见持蛇女神的画像与祭蛇的有关供物。据推测,克里特人认为蛇是维护房屋安宁的神。克里特人相信有冥国,并在坟墓里安置各种死者的物品。他们以一种特殊的仪式把祭品放在坟墓旁,企图使死者将祭品带走。

神话

克里特公牛:

克里特国王弥诺斯在即位前曾与兄弟发生王位之争。他宣称由自己获得王位乃是出自神意,因此他想要什么,神就会赐给他什么。为了证明这一点,弥诺斯请求海神波塞冬赐给他一头纯白色的公牛,以使他可以把这头牛作为祭品回献给波塞冬。结果波塞冬真的从海上送给他这样一头牛,此即克里特公牛。因为这头牛十分漂亮,后来弥诺斯竟违背了原来的诺言将其藏匿起来,而献祭了另外一头去蒙骗波塞冬。波塞冬大怒,就使弥诺斯的妻子帕西淮疯狂地爱上了克里特公牛。帕西淮在著名的建筑师代达罗斯的帮助下,化装成一头母牛与此牛交配,生下了怪物弥诺陶洛斯。

波塞冬又使公牛发疯,横行于克里特乡间,造成很大危害。后来大英雄赫剌克勒斯路过克里特岛时抓住了这头能喷火的神牛,并把它带回迈锡尼献给国王欧律斯透斯(赫剌克勒斯命中注定要为欧律斯透斯服役,并完成十二项任务)。欧律斯透斯在承认此项任务已被完成之后又放掉了公牛(一说,欧律斯透斯释放克里特公牛的原因是赫拉拒绝接受此牛作为献给她的祭品)。

捕捉克里特公牛是赫剌克勒斯的第七项(或第八项)功绩。

弥诺陶洛斯:

弥诺陶洛斯在希腊神话中主要出现于阿提卡英雄忒修斯的事迹里。该故事的大致情节如下:

在从德尔斐神谕中获得启示之后,弥诺斯授意代达罗斯为他建造一座巨大的地下迷宫,以供弥诺陶洛斯居住。代达罗斯之子伊卡洛斯也参与了迷宫的建设。迷宫建好后,弥诺陶洛斯便住在其中,以犯人和雅典城进贡的童男童女为食。

雅典人被迫进贡童男童女的原因是他们对弥诺斯之子安德洛革俄斯的死亡负有责任。安德洛革俄斯因为在泛雅典娜节运动会上获胜,而被嫉妒的雅典国王埃勾斯杀死。弥诺斯欲为儿子复仇,遂向雅典开战。结果雅典人大败,被迫投降,并许诺每年向克里特进贡七对童男童女,以供弥诺陶洛斯食用(一说为每3年进贡一次;或每9年一次)。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安德洛革俄斯是由于受埃勾斯之命前去猎捕马拉松野牛(与前面的克里特公牛是同一头牛)而在马拉松被该野牛所杀。总之弥诺斯由于儿子之死而对雅典发怒,迫使雅典人进贡活人作为怪物的食物。

希腊神话中的著名英雄、埃勾斯之子忒修斯自愿作为童男之一前去克里特(一说是弥诺斯点名要忒修斯作为贡品),以图除掉这个怪物。他和父亲约定,如果成功地杀死了怪物,就在返回的时候于船上悬挂白帆。忒修斯来到克里特后,弥诺斯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爱上了他。阿里阿德涅为使爱人免于一死,指点他在迷宫里不会迷路的方法。在大多数版本的神话里,阿里阿德涅给了忒修斯一个线团以使他可以标记出走过的路(这线团本是代达罗斯送给阿里阿德涅的)。忒修斯成功地在迷宫中找到了弥诺陶洛斯并将其杀死,然后领着其他人走出了迷宫。雅典人从此摆脱了这个恐怖的贡赋。忒修斯带着阿里阿德涅返回雅典,但在半路上将她遗弃。在快要抵达故乡时,忒修斯忘记了要把船上的黑帆换为白帆的事。结果登高远眺的埃勾斯误以为儿子已死,就在绝望中跳海自杀。弥诺斯发现忒修斯逃走后极为震怒,把代达罗斯父子关在了迷宫里;但这二人用羽毛做成翅膀,成功地从克里特岛逃走了。

杀死弥诺陶洛斯是忒修斯最大的一件功绩。

参考资料:

1、《世界上下五千年图文版 1》 -苏连营主编 2009

2、《艺术知识》 -李彬主编 2009

3、《西方文化史第2版》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 2004

4.https://www.360docs.net/doc/522138828.html,/wiki/%E5%85%8B%E9%87%8C%E7%89%B9%E5%85%AC%E 7%89%9B

5 .https://www.360docs.net/doc/522138828.html,/wiki/%E5%BC%A5%E8%AF%BA%E9%99%B6%E6%B4%9B%E 6%96%AF

克里特文明简介

克里特文明————米索斯 米諾斯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現於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前1450年。該文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 二十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Evans在希腊knossos挖掘出古代的宫殿遗址,并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米若斯迷宫。因此Evans将此文明称为“米诺斯”文明。 米诺斯文明主要以从事海外贸易为主,其文化在公元前1700年显现出高度的组织化,和后来的希腊城邦文化向迥异,和东方君主制有相同之处。由各地发掘的文物可知,它和希腊本土,埃及,小亚细亚,西班牙等地构成了一个通商网路,主要从事陶,锡,铜,金银奢侈品,香料的贸易。 (番红花采集图) 文化: 米诺斯文化在文物出土和希腊神话上表现出受埃及文化的很大影响。关于米诺斯的神话主要有三个,米诺斯的创立者是宙斯和欧罗巴的之子米诺斯,一个是米诺陶怪牛被特修斯所杀,另一个是代达罗斯用羽毛和蜡为自己的儿子制成翅膀飞出米诺斯迷宫。和埃及一样,都包含着半人半兽,迷宫,能工巧匠等元素在内。 米诺斯文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女性神祇的崇拜,出土的壁画和女祭司雕塑显示了男人和妇女参与同一个体育项目(通常是跳牛),因而一些考古学家相信米诺斯社会中男人和女人有着相同的地位。甚至继承权有可能是母系的。 壁画有很多是描绘人群的,而性别由颜色来区分:男人的皮肤是红褐色,而女人的则是白色。

(米诺斯女性)(女神像) (持蛇女神像)(百合花王子) 文化表现的非常的优雅,同时在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统治时期没有发现武器和城墙可见,可见在米诺斯统治时期的克里特岛上没有战争的存在,岛外有一只强大的海军护卫者克里特岛。 毁灭 文化的消失多半可以总结为天灾人祸两种可能,或者是谦而有之。米诺斯文化的毁灭现

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一.哲学是什么? 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论文格式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格塑造也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历史也证明,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赋予人生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心灵深层的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论文格式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的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的过程。 参考文献: 《哲学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基本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 土等) 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对精神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虽然我不是哲学专业的,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接触到了哲学。而在每次学习过后,都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人认识,让我的生活有了一些进步和变化。所以我来从个人经验谈谈哲学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对于我,是一个探讨人生意义的方法。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读哲学就是读哲人对人生的反思;是与哲学家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个人思想成长的过程,培养和修正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 曾经我以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有;哲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每个人(包括文盲)都有。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其他人的哲学吗? 在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非常肯定地说:非常有必要。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经常有意或者无意地被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左右着。例如:对待金钱,对待成功,对待失败。社会上有无数种方式,但并不是每一种都是恰当的。有些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自卑,然后自报自弃,最终被这个社会淘汰。但有些人则愈战愈勇,不仅仅成功地战胜了失败,还把失败当成了自己人生的一种财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具有良好的三观的。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都是在后天不断地打磨不断地变化才能健康成长的。我们若想要完善我们自己的三观,那么我们就需要参照,对比,我们希望有正确的三观来引导我们,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而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局限于自己的“哲学”,被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锁链束缚着,我们如何能够真正去反省、去思考?因此,哲学的意义或许就是在于提供个体之外的关于人生之反思的参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便是其中很好的参照物。哲学讲的是道理,而往往很多人都对所谓大道理有着排斥心理,往往有人会抱着厌恶的情绪。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对普遍的真理充满的亵渎,现在的很多人往往不注重道理中的真正含义,而是大多数时候当做调侃和强词夺理的凭借。所以我觉得我们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思想的体系的,让一个健全的人格指引着我们的生活。现在的大学生,身体不够健康,心理更是处于不佳的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哲学,需要健全自己,强大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旺盛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的哲学。具体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袭,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对生活的创造中。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辩证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知道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而只有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对人生而言,要辨证地看待人生。比如,眼下正处于大学第一年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第一次接触冯友兰先生,就是从他的这篇文章开始的。记得高一的时候有一个语文读本,在阅读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当时对冯友兰及其儒家传统思想都很模糊,只知道冯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关于人生的四个境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这四个境界具体是什么都忘了。 说来也巧,大学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由于这篇文章是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中附录的,当时这本书已经看了两个多月了,心情比较急躁,也就没怎么注意,草草了之,又一次与之错过。 最近又重温《中国哲学简史》,在翻的时候才真正注意到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的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冯先生把人生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个境界,关于具体的解释,作者说的很清楚:“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境界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逐次递进的,由最低的自然境界到最高的天地境界,就涵盖了世间所有形形色色的人,任何人都可以包含进这个体系中。 这本是一个哲学家所提出来的哲学命题,但为什么我说其中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呢?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冯先生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命题,并且他想通过这个命题表达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很好理解,这是儒家的传统,从孔子那里就已经开始了。孔子就有小人、君子、贤人、圣人的划分吗,最典型的就是宋明理学的创始者周敦颐提出的“三希”教育理念。 说起“三希”,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三希堂”或者《三希堂法帖》。清朝乾隆皇帝一生酷爱古玩书画,当年,乾隆获得晋代书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乐不可支,藏于一室,命名为“三希堂”,从此,“三希堂”就成了乾隆皇帝的书房,之后把收藏的历代书法作品选择其中精良的令人镌刻成碑,镶嵌在北海公园的墙间,就成了后来的《三希堂法帖》,而乾隆皇帝为什么称为“三希”呢?“希”,有两方面的解释,一个是同“稀”,即稀少的意思,《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都是稀世珍宝,自然要称为“三希”,这是一个原因,但这其中更包含着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这就是周敦颐提出的“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人生目标。这里的“希”就是希望的意思,“士希贤”即读书人都希望成为有道德的贤德之人,“贤希圣”即贤德之人都希望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圣贤之人,“圣希天”即圣贤之人都希望成为通晓天、地、人的知天之人。 和冯先生的人生四境界一样,周敦颐所说的“三希”亦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那么,这种传统是基于什么样的文化心理呢?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中西文化比较》这本书,其中在谈论中西文化差异的时候,就引用了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评价。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里把中国文化总结为两点:“一为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当时在看的时候,对于“相与之情厚”,马上就理解了,因为之前看过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里边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说的很清楚,但对于“向上之心强”,一直没有理解,直到近来看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以及由此而联想到的“三希”命题,才豁然开朗,冯友兰和周敦颐的这种对于人生境界的架构不正是对“向上之心强”的具体体现吗? 而乾隆皇帝之所以将其书房名改为“三希堂”,就是以此来勉励自

哲学对生活的影响

哲学对生活的影响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反正我对电脑硬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 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3.3克里特文明的重现

水系统”照片及文字的说明进行分析后,可以“克里特人装置的复杂的取水和排水系统,到近代为止,还没有谁能超过他们,那么克里特岛上其他的文明又是怎样的辉煌耀眼呢?”一句,转入到本课正文的学习。 第一目“富丽而神秘的宫殿” ──克里特建筑文明的“重现” 教材首先交代了米诺斯文明早期曾经出现的城市的繁荣,阐述了这些城市毁于灾难后,富有的米诺斯人重建更加富丽堂皇宫殿的史实,然后重点介绍了幸存的克诺索斯城市宫殿建筑群的建筑结构和建筑特色,“令人产生扑朔迷离的神秘感”。教材中一幅“米诺斯宫殿内部建筑”和一幅“王后浴室及浴盆”实景图片,更引发人们对3 000多年前的米诺斯文明产生无限的遐思。 (1)米诺斯文明早期的克里特城市 克里特岛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始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前后,受西亚和埃及文明的影响,克里特岛进入了青铜时代。公元前19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奴隶主城市国家,主要有克诺索斯、费斯托斯、马利亚、法埃斯特、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扎克罗等。其中以克诺索斯和法埃斯特最强盛,两者修筑有大道,拥有海港。至公元前1700年时,一场灾难毁掉了岛上的宫殿,米诺斯人重建了更加富丽堂皇的宫殿,并由克诺索斯统一全岛。根据希腊神话克里特岛有米诺斯王的传说,学者们称克诺索斯的王朝为米诺斯王朝,克里特文明亦名为米诺斯文明。 (2)米诺斯文明的繁荣 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450年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时期,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克里特首都克诺索斯有8万人口,加上海港共在10万人以上。克诺索斯城的主体是庞大复杂的宫殿建筑群,由于

陶器看,当时的手工业相当发达。总之,王宫建筑,从克诺索斯到法埃斯特平原的驿道、青铜的冶炼、带脊的长柄铜剑、薄壳陶、称为“卡马瑞斯式”的彩绘鲜丽的陶器、初期的象形文字等的发现,都显示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较高水平。 (3)关于米诺斯文明的几种推测 首先,除了神话中的米诺斯,谁是这些宫殿的统治者,至今无以查考他们的姓名和业绩。但根据考古资料,可以推测以下几点:①他们不是尚武的勇士,因为在克里特岛上没有发现防御工事,并且它的艺术中也几乎没有战争题材;②他们不像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的模式中的那样是神圣王,尽管很可能是由他们主持宗教仪礼,王宫似乎也是宗教生活的中心。(米诺斯宫殿中唯一可以举行祭祀的部分是小圣堂,可见宗教大典都在宫外建造圣坛举行)另一方面,在米诺斯宫殿中有许多储藏室、作坊“公务房”,表明它不仅是国王的居所,也是行政与商业活动中心。由于米诺斯的经济大半依赖航运与贸易(据克里特复杂的海港工程与外销埃及或其他地方的物品可以得到佐证),或许当地的统治者就是商业贵族的首领,而国王的权限及权力范围依旧有待探讨。 其次,米诺斯文明是如何迅速消亡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推测或传说:①兵败说。在古代希腊许多作家的作品中保留了一些关于克里特文明的传说。大体内容是:在克里特岛上称雄的克诺索斯城邦,其王米诺斯不仅统治爱琴海诸岛,迫使雅典纳贡,后来还率兵远征西西里,当地人佯做欢迎、款待,而设计把他烫死在浴池里。他的部下也就流落在外,未能回到克里特。不久希腊人占领了那里。②火山喷发说。在整个欧洲,克里特岛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历史上的几次地震使克里特岛上的宫殿几次被摧毁,但米诺斯人在其废墟上重新建造宫殿。但是公元前1470年前后,距克里特岛130公里的爱琴海上的岛屿──桑托林岛上的火山(海拔584米)大爆发,喷出物质625亿立方米,触发了一次后来所未见的骇人听闻的大海啸,50米高的巨浪横扫半个地中海,希腊沿海及其岛屿的居民点均遭摧毁,曾经兴盛的米诺斯文明和统治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王国及其米诺斯无敌的舰队顷刻间化为乌有,城市和宫殿的废墟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被泥沙掩埋

对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

对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 人生,是一个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不仅哲人对此打发感慨,而且平常人也经常对此进行谈论,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谈论如此大的一个话题似乎有些过分,虽然我无法像伟大的哲人那样去思考,但是我们此时却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思想的火花四处飞溅,各种浅薄低俗的文明快餐冲击着高雅艺术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是一个何等重要的事情。 价值即意义,它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的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所谓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组成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任何价值都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如此。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种满足使个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就是他的自我价值,也就是说,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的活动对社会或群体的责任和贡献,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比如我某些方面对于社会或者他人做出的贡献,能够体现我的作用,就显示出了我的社会价值。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重要的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也就是说,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中的重要内容。 人生价值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无论是“社会”还是“自我”,都具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人生价值的两重性进一步体现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价值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关于价值的基本观念,是人在对人生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其核心是关于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的基本观点。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如何,对于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选择和确定,直接具有导向作用,从一定的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是其世界观、人生观选择的罗盘,也是其人生导航线。人生观乃是人们对于人生重大问题的基本看法,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的选择,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受其制约和影响的人生观,便会是正确的,合理的,比如,在我们刚进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一定的目标,要进入学生会,发展的自己的组织能力;要进入大学生艺术团,培养兴趣爱好和面对人的心态;要进入大学生自律委员会,锻炼自己的毅力;要好好学习,拿奖学金,争取早日入党……这些都是我们的目标,为了完成我所想的,我就必须去付出实践,努力做到,为了进入学生会,努力面试,进入学生会之后,要去认真做事,好好表现;进入大学生艺术团,努力发展自己的特长,哪怕只是一个相声,一个小品,只要

西方文化概论知识点整理

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3000-前1450年,是指地中海东部克里特岛的图带克里特人创造的文明,曾向希腊半岛、安纳托利亚的沿海地区和爱琴海诸岛进行文化辐射和殖民活动,并于埃及和地中该东岸地区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500-1100年,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迈锡尼文明是由一直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阿卡亚人所建立,因此迈锡尼文明实际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相融合的结果。 二者对比:(1)迈锡尼文明不用于克里特文明的是迈锡尼本身充满好战气息因国防需要,宫殿建于山丘顶部,而艺术多作与军事有关的题材(2)文字:克里特文明:象形文字;迈锡尼文明:泥字版书(楔形文字的特点) 2.希腊神话的基本特征: 希腊神话以形态优美、谱系分明而著称,希腊神话的神谱不仅仅是神的家族史,同时也反映了希腊人的宇宙生成观和自然观,神的衍生和交替也就是自然过程的发生和演进。以内在的自我否定作为神系延续和发展的契机是希腊神话的一个基本特征。 希腊神话的影响: 希腊神话反映了希腊的文化渊源;反映了希腊的生活习俗与精神意趣;反映了希腊人对自己的历史溯源;反映了希腊的历史的重大事件 3.希腊城邦制:早期的一种国家类型,以古希腊国家最为典型。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特点:(1)小国寡民(2)多数以一个设防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农区组成(3)具有一个小范围的,极端封闭的公民机制 4.希腊悲剧特点:(1)借用神话题材,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体,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图景和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2)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整个气氛较为悲壮,凸显出崇高庄严的风格(3)有固定的结构程式和表现形式(4)最突出的是神人同姓同性。希腊悲剧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以命运作为永恒的主题。希腊悲剧表现了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冲突,它揭示了潜藏在个体(英雄或神)意志背后的某种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悲剧通过激起人们内心的怜悯和恐惧而导致情绪的净化和升华,从而使人体验到一种崇高的美感。 5.希腊喜剧特点:喜剧源于酒神庆典后街头白发的歌舞狂欢表演。与悲剧相比,喜剧更具有即兴性,况且喜剧往往显得散漫、粗俗,但却更加反映了普通民众真实的思想感情。 6.罗马与希腊文化的精神: 希腊文化:(1)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2)激发好学精神与创造精神(3)喜好思想自由或自出思想(4)追求人生享受和现世娱乐的生活情趣(5)笃信人本主义,重视人和人的自身价值(6)崇奉中庸精神 罗马文化的特征:(1)、英雄主义(2)、尚武精神(3)、享乐精神(4)、理性精神(5)、法律意识 7.基督教的两次分裂:东西分裂: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庭埋下了东西教会大分裂的伏笔。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时,基督教也分为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两大支。公元7世纪末,罗马的拉丁教会和君士坦丁堡的希腊教会在礼仪和教义上的分歧加剧。1054年弥格耳分裂,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南北分裂:15世纪?第二次新旧教会大分裂(宗教改革)中,罗马公教分裂出信义宗(路德教派)、圣公宗(英国国教派)以及归正宗(加尔文教派),基督教新教诞生 8.什么是十字军东征?原因和影响。 含义: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

哲学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对人生的影响 【摘要】哲学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先进人物成功的背后是哲学思想的支撑。哲学并不仅限于书本,生活处处哲学。 【关键词】哲学人生观 哲学的起源 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早在公元前八百年到公元前二百年世界范围内希腊、印度和中国同时产生了哲学,哲学三元。雅斯贝尔斯的理论,不管你赞成与否,它确实说出了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不容否认。三者独自产生,所以哲学三元而非一元,三分天下。三者自成体系,平行发展。 在世界的文化史上,有所谓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的时间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全世界只有三个地方有哲学,或者说只有在这三个地方产生了哲学突破:西方,中国,印度。在西方,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在印度则有佛教、耆那教等。这是很奇怪的现象。这三个地方形成的哲学,在轴心期都是在本地的地区性文化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这样发展起来的哲学,因此也都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独立的思路、独立的哲学问题,从而形成了三大哲学系统:希腊系统、中国系统以及印度系统。在当时这三大系统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交流,而是各自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16世纪以后,希腊系统扩充到了整个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势力越发强大,而中国系统和印度系统相比之下则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出现了西方文化的话语霸权。

哲学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意即“爱智慧”。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我们个人来讲,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或人的存在形式。它反映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或生活中奉行的一些准则。人生却是实在的生命体验。一个有哲学观念的人,他的心灵一定长着翅膀,这也是人走向完善的基本条件。有时,哲学对人生也是很无奈。比如,我们每一个有思想的人,无论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想在哲学上面找到答案,然而,并不令人满意。这也是哲学的痛苦,人的悲哀。人生的千差万别和人性的弱点都免不了对他所思所悟感到束手无策。人始终在苦苦寻求其行为在哲学上的最终解释。哲学对人生来说,“他能塑造人的品格,指导人的生活,节制人的品行,告诉人们哪一些事情不该做,哪一些事情该做。”离开哲学上解释,人免不了恐惧和忧愁。因此。哲学就是研究人生的准则。通过这一准则,使人生同宇宙万物达到和谐一致。 每一个研究哲学的人,需要用敏捷的思想、超人的智慧以及生活中的坚强信念从理论上、实践上努力解决人生中的一些问题。哲学对人生的作用,体现于人在生命中不受到责备以及伤害,超越一切痛苦和安乐。让我们的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及奉献所必须的真诚。另外,还让我们学会承受,承受一切忧愁和苦难,承受一切打击和伤害,让我们默默接受无法预知的不幸,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如果抛弃哲学上的解释,那么人生就很难找到合理的存在依据。 因为哲学是研究人的智慧和真理,所以,我相信,用心研究哲学或者懂一点哲学道理的人会比别人更能享受到心境的平静,更能感受到知识的清澈,不会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被身边的困难所困扰。然而,和我们一样,大部分人是生活在无忧无虑、悠悠自在的坦途上,是表面上的一种宁静与和谐。是的,我们不

冯友兰追问人生读后感

冯友兰追问人生读后感 看着《冯友兰追问人生》一书,随着文字,跟随冯友兰先生的目光探寻人生四部曲。本书45篇文章,从人生真相起笔,到人生境界等,最后落笔于人生的漫谈,四部曲层层递进,演绎人生之旅。 书中帮助人们在欲望和迷茫的世界中,构筑精神的理想境界,在受到过不公平的批判,他从不垂头丧气,也未影响他的生活节奏。把哲学境界贯彻到日常生活中,赋予他的学问长久的生命力,具有垂范当世稀缺的人格精神。有关人生的哲学,是每个人在每一天都会有所渗透和应用。 本书让人回归内心的宁静。在一遍又一遍的解读中,攀升人生的新境界;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历久弥新。人生是一个宏观的理论,冯友兰先生从微观的角度,阐述这个宏观概念,我喜欢听他娓娓道来,讲授一个个哲学命题,传授哲思,人生成功之因素,他讲解只有才力命三种因素结合,才可以成功,《伤仲永》中讲述的神童仲永,天姿聪颖,后来自己不要学习,沦落为一个普通人,就是没有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所以古人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只有努力才能在某个专业取得成功,但是要想有大的作为,就像诗人能成为大家,或名家,就要靠他的才来决定。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人人体内都藏着一个天才”,他指出天才不是靠天资,而是训练出来的,莫扎特、贝多芬都是小小年纪开始训练,坚持不懈,才获得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恒心和毅力是制胜的法宝,戴维.申克先生在书中强调后天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我不完全赞同戴维.申克先生的观点,我赞同冯友兰先生和爱迪生的观点,没有天资,你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能成为大家、名家。 冯友兰先生提出自然、功力、道德、天地的“人生四境界”说,从低到高,帮助人们在欲望和迷茫的世界中,构筑精神的理想境界。静心想想,我们都只有一个人生,一定要活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读着这句话,我想起周国平先生所言,活得简单才活得自由。只有一个人生,我们是浑浑噩噩还是清清楚楚,每人的基调不一,正如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如何去感受人生、体味人生,做真实的自己,活出真性情,活出自我,这也是我们该思考的内容?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 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 / 21 4、哲学派别一览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意识是本原,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意识决定物质)

德谟克里特和留基波哲学残篇

原子论者: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 1.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持有的观点:事物的基本元素有充满的和真空的两种。他们称其为 存在和否定存在。存在是充满的和实心的,否定存在是真空的和稀薄的。因为真空并不比物体少,所以否定存在并不比存在少。这两者混合在一起,组成了事物。他们说,事物之变更在于某一事物产生其他事物,他们假设,稀薄和聚合是变更的起源。他们说,原子的不同是有其他事物的原因。他们声称这些不同在于:三维外形,排列,位置。不同在于:节奏,接触,旋转。即节奏是外形,接触是排列,旋转是位置。即A和N的外形不同,AN和NA的排列不同,I和H的位置不同。 2.德谟克利特将空间说成是真空,什么都没有和无限的。他认为原子太小了,以至于混淆 了我们的感官,但是这些原子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外形和尺寸。 3.他们说,第一基本原则在数量上是无限的,他们认为那些所谓的第一基本原则是,不可 分割的原子,他们的内部没有真空。 4.留基波认为,世界的整体是无限的,他的一部分是充满的,一部分是真空的。世界的形 成如下:许多物体由无限中分割出来,进入真空中;他们一起出来,并旋转着,其内部互相碰撞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然后开始分离。但是当他们大量形成后,因要保持平衡而不再旋转,他们中好的就进入了真空中,而余下的互相忍受在一起,互相缠绕在一起,将运动合成在一起而形成一个球形结构。这一结构就像薄膜包围着其内部的实体,当他们旋转时,因为中心的抵抗,外围的薄膜变得更薄了,而临近的原子因要协调于旋转,而不断地流动到一起。所以大地由此形成,在中心产生的原子缠绕在一起。附着在结构上的实体,最先是潮湿的,而随着其不断地旋转,其变得干燥,然后点燃了天空中的物体。 5.德谟克利特持有和留基波相同观点关于:元素,充满和真空的。他说道,事物在真空中 持续地运动着,有数量不可数的世界,在尺寸上是彼此不同的。 6.每件事根据需要而发生,因为所有事物在旋转中生成的原因。 7.没有什么事物是随机发生的,每件事都因为发生的需要而有其原因。

米诺斯宫殿遗址与神秘的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宫殿遗址与神秘的克里特文明 在《荷马诗史·奥德赛》中描述了在爱琴海中央的克里特岛上有座迷人而令人神往的迷宫。1900年3月,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克里特岛北部克诺索斯的宫殿遗址上进行挖掘。不久,他挖掘出了规模宏大的王宫,还出土了大批精美的壁画、陶器以及刻有字符的印章和泥版等。伊文斯发现的不仅仅是一座废墟,而且是古老的克里特文明。这一发现将古希腊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将近一千年,更主要的是它向世人展现了这些古老的神话故事中,其实也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古希腊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又称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先驱。克里特文明,是因交通和贸易的发展而得以繁荣的文明。 克里特出土多种精美陶器以及大量的青铜武器、金器和宝石雕刻。克里特岛北部克诺索斯的宫殿遗址中,有多幅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彩色壁画。公元前1450年左右,可能由于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入侵,克里特的宫殿遭到人为破坏。从那时起,希腊人成了克里特岛的主宰,并逐渐与原有居民相互融合,克里特文明结束了。克里特文明和分布于希腊大陆及爱琴海诸岛的迈锡尼文明,对后来希腊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对克诺索斯的宫殿遗址挖掘过程的了解,认识克里特文明在世界古代历史中的地位,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在学习本专题时,为了全面理解教科书的内容,同学们有必要从这样几个方面了解课外的知识: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克里特岛的考古收获;迈锡尼文明的特征;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希腊文明—欧洲文明的历史传承关系。 一、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 “在深蓝色的大海中央有一座岛屿,名叫克里特,富饶而美丽,被海浪拥抱;人口众多,有99座城市。那里语言汇杂,居住着阿卡亚人、慷慨豪放的正宗克里特人、库多尼亚人、3个多利亚人部落以及高贵的佩拉斯基人。诸城之中,以克诺索斯最为宏伟壮观,由大神宙斯的好友、9年一任的米诺斯王统治。” 这是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诗句,诗中描述了克里特岛古老而富足,令人着迷而神往。

生活中的哲学思维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最高产物和结晶。哲学以其独有的方式引导人们深层次地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通过一学期的马哲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其中阐述的哲学理念和思想精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哲学博大精深,以及学习的时间不长,所以形成的哲学思维有限。 所谓哲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它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第三,它是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社会实践发展了,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应用哲学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我们会受益匪浅。 工作学习中我们要辩证性的思考。一个事物不可能凭空产生或消失,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可能只有找到与它有关系的若干问题,才能将它顺利解决。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所以能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工作学习中我们应如实的分析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已达到我们工作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当然我们也应明白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如果我们不能立刻认清事物,也因认真的耐心的继续研究。 工作学习中我们应批判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认识大胆的提出疑问,说出自己的见解。就说教科书吧,从小到大,我们都以教科书为我们学习的依据,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我们从小的时候一直对教科书很崇拜,认为它就是圣言,绝对没有错的,如果老师有和书上讲的不一样的东西,我肯定会认为是老师讲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教科书也是人编的,其中的内容并不是圣言,里面的东西也不一定全对,才明白所谓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上大学来,随着阅历的增长和知识层次的加深及知识面的扩广,对书上的一些内容和观点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对其做出一些判断和评价。在接受马哲课本中一些诸如唯物论,辩证法的观点时,我觉得也应该对一些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哲呢?后来知道:“思想是行动的先锋。”有了正确的思想作旗帜,我们的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就有理可依,有矩可循。同时,马克思主义还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的思想指南,实践也证明它是经受得住考验的。其次,时代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内容由于其时代局限性,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对其中一些观点予以思考再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不是要我们墨守成规地去接受其中的思想。最后,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同的,教科书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学者们编写的,毕竟有其不完善

克里特(艺术等)

建筑 宫殿建筑是克里特岛突出的艺术成就,它在奴隶制国家刚形成的时期就开始了。现发现和发掘的遗址,分布在克诺索斯,费斯托斯,马利亚等地。其中最重要、最著名的是克诺索斯宫。学者们曾经结合希腊神话,就克诺索斯宫的功用进行推测。 1878年克里特绅士M·卡罗凯里诺斯在克诺索斯古遗址做试探性发掘,发现一座青铜时代的古建筑群。1900年3月,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斯开始对这古建筑群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发掘,完整的发掘、调查整理、修复工作一直持续到1930年。卡罗凯里诺斯深信他们发现的古建筑是神话中的国王米诺斯的“迷宫”。 学者们对此宫殿的功用的猜测不一,有各种说法,以下是对个别说法的概括: 1、宫殿说:伊文斯在《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中提出:“迷宫”是宫殿, 是青铜时代克里特国王的居所。这一说法在后期被许多学者质疑。 2、“死人之宫”说:70年代中期,汉斯·冯德尔利克受阿吉亚·特里阿达 在《克里特的秘密》中提出了新的看法:迷宫不是活人居住的地方,而是 存放死者木乃伊的“死人之宫”,一个古代殡仪馆。但由于考古发现中并没有挖掘出木乃伊,也无棺椁等能展现出其殡仪馆功用的器物,少有学者 会迎合这一说法,现在只是做一介绍,表明有此说法。 3、神庙说:伊文斯早已察觉出宫殿的宗教气息,但他认为宫殿虽可能有宗教 功能,但是更重要的是王宫。本世纪初文化形态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曾断言:迷宫“不是国王的城堡而是为一群男女 祭司建立的巨大的祀拜建筑”。系统的迷宫“神庙说”是由当代学者卡斯特勒登在《克诺索斯迷宫》中建立。 4、综合说:娜诺·马林纳托斯在《米诺宗教》中阐述说,“迷宫”是“神庙 与宫殿的合二为一”是“一组组神祠和行政单位的汇合体”。 克诺索斯宫殿展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王宫内部细节讲究精致小巧,喜欢用上粗下细的木柱。宫内卫生设备先进,浴室内的陶制浴盆与现在浴盆式样上很接近,厕所还有专门的冲水设备。克里特人用陶管来引水排水,设计了抛物线形的沟槽底部来减缓速度和沉淀泥沙。他们还发明了折叠门窗,使室内冬暖夏凉。此外,克里特王宫内还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建筑:双斧大门、中央楼梯…… 壁画 克里特岛各处发现了许多克里特文明时期的壁画,其中克诺索斯王宫的壁画是佼佼者,克里特文明时期的壁画与建筑相连是克里特文明艺术的一大特点,重要作品有牛戏祭礼图、海豚戏水图、宫廷舞蹈图……另一重要发现是锡拉岛的壁画,题材以反映渔民生活和航海经商活动为多,这些壁画的风格与克诺索斯王宫的壁画相似,但比克诺索斯王宫的作品更自由奔放。这些壁画大都是描绘人民的日常生活,很少看见有描述战争的壁画,与许多文明的国家的绘画风格不一,更具有海洋文明的特点。 文字 克里特的文字经历了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两大发展阶段,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在克诺索斯王宫发现了这种文字的刻写物,主要运用于印章和财务的刻记。克里特文化盛期,线形文字在全岛通用,刻写文字的泥板文书也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