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效性差

德育实效性差
德育实效性差

正确看待学校德育实效性差的现实

张鹏我们可以说学校的德育实效性是差的,这个德育是指道德教育。

补充说明三点:

1、如果差是现实,那么没必要为求异而一定说德育实效性好。

2、说德育实效性差决不是否定学校德育工作。工作的效果本来就由多方面

因素决定,尤其是育人工作。

3、仅仅说德育实效性差是不够的。应尽可能想些对策,哪怕这些对策在现

实生活中落实起来很困难,甚至在现阶段不太管用。也要不停地思考如何改变实效性差这个现实。哪怕仅仅为后人提供借鉴也值得。

我们为何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

先看看下面这张表。

(“+”表示好或积极;“-”表示坏或消极)我们看到效果的好坏和动机的关系并非必然,效果的好坏只和行为相关。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想把德育搞好的愿望有多么强烈,没有正确、合理的行为,效果必然不好。

因此,我们不应该纠缠在看到的结果上。有人看到拥挤的汽车上有学生给老弱病残让座就说德育效果好,有人看到偏僻的小巷里有学生打劫、偷盗就说德育效果差。争论下去的结果是各执一词,永远得不出结论。换个角度也许能更容易弄明白问题。每个人都想搞好德育,如果再有正确、合理的德育过程和行为,效果就好,否则,效果就差。

首先看看学校的德育现状。

我们所说的德育应该是道德教育,可现实中考核学校德育时除了道德教育还有纪律、思想、法制、心理和政治教育等等。它们所占的份额还大大超过了道德教育。事实证明,学校中实施德育的主力军——班主任的年终考核表中更多的是

所带班级的纪律总分是多少,开过多少次主题班会,做过多少次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有辍学的学生等等。当班主任将年终考核的项目作为自己一年工作的目标时,留给道德教育的还有多少空间呢?学校的德育概念和体系是不明晰的,一个不明晰的体系是不可能有实效的。

正因如此,才出现了为迎接上级检查,不惜让学生弄虚作假的现象。明天教育检查团要来,今天就停课做大扫除,明天还要穿校服、讲礼貌,不要乱说话等等。道德教育可能搞好吗?

所以说,学校教育中大小德育的不分只能带来德育实效性差的结果。

其次,从教育主管部门的作为来看德育现状。

道德教育的核心是立人。怎么“立”是个复杂的问题。但说出一两个立人的基本准则还是不成问题的,比如诚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也就是说,人最基本的就是要有诚信。在诚信教育中,教师试图用一切办法来达到教育学生诚信的目的。可现实中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通过媒体传递出不允许学校考试后排名次,否则将如何如何重罚的信息,一方面拿着学校的合格率、升学率、保优率给学校发年终奖状,给校长发年终奖金。像这样用应试教育牵着学校走,校长会不以这“三率”来判定教师是否合格?教师会不以这“三率”来严格要求学生?这样的教育过程诚信吗,这样教育出来的对象会有诚信吗?在德育过程和行为中,学校不也是受害者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学校的政治课本里除政治教育、法律教育还有很多做人的道德准则,可三年初中或高中学完后即便道德水准很差,只要能考出高分你就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这正是在用事实告诉学生:升学或工作和道德无关,只和你是否能考出高分有关。学校和学生不是被动的吗?所以说,不要讳言德育实效性差,学校自有学校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更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教育主管部门事实上以应试教育成果来评价学校好坏的行为决定德育实效性只能差。

再则,学校德育从来就不只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相关。社会影响时时处处存在。从两个小的方面来看就可见一斑。

(一)劳的问题。

孔子说过“爱之,能勿劳乎?”爱孩子,就要让他劳动起来。为什么?他劳动了才可能知道劳动的艰辛,才可能体会劳动者的心情。有了这样的思想感情,他才可能去体谅父母,体谅别人;他才可能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他才可能逐渐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这些也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可在学校我们却很难见到爱劳动的孩子?为什么难?责任并不在孩子,现代的421家庭结构和家长的溺爱造成了劳动难的现状。

(二)利的问题。

我们希望孩子有同情心,希望他们关心弱者,帮助弱势群体。孩子们可能将自己攒的一些零钱给了某些乞丐,我们也可能对此给予表扬。可媒体马上曝光说乞丐都是假的。我总在想,世上难道就没有真乞丐,没有真正有气节的乞丐?如果是那样,孟子笔下的“乞人不屑也”又是怎么来的呢?恐怕那些真乞丐就和我们这些老师一样只能偷偷抱怨那些打学生侮辱学生的“假”老师吧?可“假”毕竟存在,恐怕真还不少。那么是对孩子说见到乞丐就躲远一点,还是告诉孩子对每一个乞丐都慷慨献出爱心?有一种说法:对那些身残、无劳动能力的人可以表达自己的爱心。可紧接着媒体又给出答案,身残也可以假装,身残的乞讨孩子被身后的大人操控着,你给了孩子钱,孩子也得不到,回去该吃什么还是吃什么,该受虐待还要受虐待。这个时候谁能给出简单明确又符合道德标准的答案呢?学校恐怕承受不了这么重要的任务。

从上述的三个方面可以明确地看到德育过程、行为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学校德育实效性差的结论。当然,学校德育实效性差的现实不是仅靠学校就能解决的。

知道了“差”的事实,我们就应该尽可能想想搞好它的办法。

第一,要明确德育目的,究竟应该教会孩子什么,让孩子体会到什么。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必须具备的,哪些行为是应该摒弃的。古人早已说过:“德者,得也。”已经达到某一种行为目的,便叫德。当代社会中的人必须论证自己所应具备的人类社会共有和现代社会特有的道德标准,有明确目的的教育才可能有效。

第二,应该认识到在多元社会中,仅靠学校实施德育是绝对不够的。否则只

可能看到“差”的结果。家庭、社会都应该各负其责。社会应该一方面通过制定法律确保触犯法律的人真正受到制裁,维护好道德的底线;一方面通过法律的制定确保做好事的人能真正得到利益,让人能从高尚的道德行为中得到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满足。而家庭应该有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机会,在不断的学习中懂得怎样教育孩子拥有较好的道德水平。

第三,论证德育目标,制定法律,实施家庭教育辅导都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本民族的普遍认识和共同心理基础。一个不间断发展了五千年的文明留下的集体无意识力量究竟有多大可能是谁都不能忽视的。比如能不能充分利用孔子在道德教育上的经验,为现代的学校德育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所以说潜心地研究一下先贤的教育思想,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已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 导小组批准,正式列为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今天我们召开课题开题会,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从现在起,全面启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的提出 自全国“九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 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小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但是,也应该看到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德育工作还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学生年龄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的具体、连贯、层次化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单项、直接、正面灌输或简单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在一些学生仍然存在“是非观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严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脱节”等问题。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找到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让学生信服学校的德育。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弄清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如何相互配合已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讨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摸索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最佳方法。在实践上,一是通过研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互相促进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防止5+2=0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二是探索建立学校内部有效的德育网络机制,学校的各部门之间、班主任与各科教师之间要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要形成有机整体,协同作战,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建立起第二道防线。三是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面上的普遍教育和点上的个别辅导相结合,德育内容与学生心理接受性相结合,建立起第三道防线。 总之,通过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学生形成主体性道德素质或自律素质,充分保证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三、研究的目标

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江西省萍乡市:赖学锋 [内容摘要] 由于社会的发展,现有德育体制和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缺乏密切联系,内容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从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德育以及引导、探讨合理的情绪处理的方法等几方面对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体验探索创新实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社会环境的形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面对大量信息的涌入,面对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社会,我们不得不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然而,现有德育体制和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缺乏密切联系,内容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德育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决不能激发学生情感,也无法使学生产生认同,更无法将其内化。一旦走向社会,没有了约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就荡然无存。由此可见,只有对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德育实效,方可迎接时代对德育的挑战。那么德育工作怎么改革、创新呢?我们可以尝试着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一、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提高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效性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是体验教育的核心思想,即在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是学生体验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抓住和借助一切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各种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成长。 如我在班上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班上的学生大多数不尊重、不孝顺父母。不论平时如何苦口婆心,仍不见效。有一次,我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准备好一个5、6斤的沙袋,同学们都猜不透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第二天,同学们都准备了一个沙袋,静候我的命令。这时,我又让同学们把沙袋绑在自己的肚子上,扮成孕妇的样子,来一次“腹系沙袋,心念母恩”体验活动,而且还要求在这一天里不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拆下沙袋。刚开始,学生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有事没事常挺着“大肚子”来回爬楼梯。可好景不长,半天下来,学生们便累得支不起腰来,这才知道这个“大肚子”不好挺。但一天的时间还没结束,没办法只好忍着。好不容易挨到下午放学,我才宣布活动结束。这时,学生们已叫苦连天,二话不说,连忙解下沙袋,一个个直喊轻松!待学生们安静下来,我便组织学生先谈谈这一天的感受,然后想一想自己的妈妈。挺着个“大肚子”一天你就受不了了,可你们的妈妈在怀着你们的时候,何止是一天,那是足足十个月呀!该有多辛苦啊?这时,教室里出奇得静。于是,我就不失时机地追问,那你们日后应该怎样来报答妈妈的这份恩情呢?一语点醒梦中人,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这个办法实在是妙,无须过多的语言,空洞地说教,通过活动就使学生体验到妈妈的辛苦,从而改变了对父母的态度,变得体贴、孝顺父母!非常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只有体验才能加深对道德观念的认知,才能形成正确的道

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与新的形势和新的教育对象相适应,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直是值得学校德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加强德育领导,注重德育队伍建设 1.学校要对德育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并要求学校各部门工作依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制定详实可行的具体工作目标,形成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层次性,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2.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德育管理全员化师资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保障,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教师政治学习制度,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学校与教师签订《廉洁从教责任状》、《党员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强化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并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将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求,安排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培训活动,以提高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水平。同时,组织开展班主任读书活动,引导班主任深入研读《班主任的好帮手》《引领孩子成长的好助手》等书,召开读书交流会,引导教师学习知名教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通过读书使班主任队伍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校指导和引领班主任老师将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理论材料,提升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理论水平,并组织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引导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二、立足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小学各科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保证学科德育渗透有效开展,学校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及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1.成立学科渗透领导小组,组织研究落实这项工作成立由德育副校长和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学科德育渗透领导小组,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专门组织研究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方法、要求和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2.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学科德育渗透领导小组对教师的常规教学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4300字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4300字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已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列为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今天我们召开课题开题会,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从现在起,全面启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的提出 自全国“九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小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但是,也应该看到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德育工作还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学生年龄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的具体、连贯、层次化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单项、直接、正面灌输或简单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在一些学生仍然存在“是非观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严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脱节”等问题。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找到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让学生信服学校的德育。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弄清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如何相互配合已取 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讨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摸索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最佳方法。在实践上,一是通过研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互相促进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防止5+2=0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二是探索建立学校内部有效的德育网络机制,学校的各部门之间、班主任与各科教师之间要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要形成有机整体,协同作战,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建立起第二道防线。三是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德育的途径和方

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

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 字号:大中小显示汉语拼音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个人幸福往往 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园的独生子女居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他们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家庭中的皇帝”和小公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了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行为极差的现象。《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那么,如何实施幼儿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案呢? 一、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为此,我们重视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 的内容。我们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心理特 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 教育意义的环境。 1?注重园内大环境的设计。我园教学楼外面的墙壁上设计了各种小动物欢聚一堂的场面,渲染了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教室墙上,张贴着孩子们和老师设计的画,内容包罗万象:保卫祖国的解放军、我们都是好朋友、城市交通、克服困难的探险家、彬彬有礼的好宝宝,在每个活动室的主题墙壁上都布置着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楼梯的走廊上还悬挂着富有特色的幼儿手工饰物。环境作为一种工具,辅助着我们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 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2?活动室的布置应体现德育内容。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女口:“ 2008北京”、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幼儿绘 画展览等,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我们真实的、健康的情绪感染下,熟悉了可爱的家乡,熟悉了伟大的祖国,了解了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的激发起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 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我们创设了我是小小建筑师”、娃娃家”、阅览室”、 美发厅”、时装表演绣”游戏,孩子们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游戏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 生活中的事情。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各种活动中去 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 惯。我们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较好的发展。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我们向幼儿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摘要:本文就现行的学校德育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德育“人为,表浅化”、“孤立,封闭化”,僵化,少活力,实效性不够,缺少魅力;德育未能成为有助于人生命发展、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工作等等,谈谈怎样改进学校德育的方法。 关键词:情感互动实践 abstract: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chool moral education has many unsatisfactory places, such as the moral education “artificial, shallow change”, “isolated, fengbihua”, rigid and less energy, actual effect is not enough, lack of charm; moral education fails to become a help people lif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life, and spiritual growth of work and so on, talk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method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emotional interac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从知识化、认知化到重视情感体验及情感发展。 人们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体验学习和道德成长之间有着天然而内在的亲缘关系。德育从本质上讲是为了影响人、化育人的心性品质,这种品质反映了人的内在要求,是自主的,因而是个人的真实存在。道德是个人化的,道德的学习是个人在关系中的自我把握,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课题方案及对策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执笔人:亮王建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 1、背景 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加强德育就必须改进德育。对于我们的德育成果,目前社会各界包括我们自己,还是不很满意。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都使得我们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目前社会整体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明一点,就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在校期间可能很好,但进入社会后还很难抵御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或者说抵御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是学校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反思到最后,大概就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目前,德育工作中形式主义普遍存在,即德育片面注重和追求德育工作的表面形式,而不按德育的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及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不注意德育实际效果。如:德育目标脱离实际,面面俱到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德育方法空洞说教,不顾及教育对象实际;德育活动包办代替,无视学生的主体性。这些都影响着德育的实际效果。 2、条件 (1)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多学科整合的视角寻求道德教育研究之合理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德育理论,是当代德育

教育理论取得又一个伟大成果,将会为将来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具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探索德育合力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市德育示学校”、“省先进家长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具有良好科研环境。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新的农村实验小学,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和科研环境。“十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市级立项的心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 德育的概念表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的实效是指学校德育工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实际成效与结果,它是学校德育管理的灵魂。实效性是相对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说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五种做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0536290.html,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五种做法 作者:蒋从容黄云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4年第0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实效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04-03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第三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强调,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直以来,学校更多的是将德育当成一门课程来进行来传授,在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说教,忽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社会实践;过分注重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践证明,这样的德育不符合小学生的品德养成规律,实效性差。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学校德育摆脱抽象、空洞的说教,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呢?在此,笔者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感悟。 一、口号引领——紧跟形势扣主题,提出德育口号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必然要体现师生们一定的价值追求,要具有特色,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因此,2013年我校紧跟形势,紧扣主题,向全校师生提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德育口号,并将口号具化,有计划地开展相关德育活动,倡导师生践行。学校德育口号的提出,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明确的理念指导,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发展。 二、搭建框架——结合形势,搭建学校德育体系 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是要教会学生自己选择正确的道德取向,而这一问题实质就是要使 学生具备应对复杂社会生活的道德鉴别、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这要求学校建立能够应对多方面讯息的、完整而严密的道德能力培养活动体系,要搭建一个符合校情的德育框架体系。我校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口号,注重整合,在分析、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德育工作热点,搭建了学校的德育框架,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学校德育建设特色体系: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校特点,农村该如何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一、加强德育领导,注重德育队伍建设 1、学校要对德育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并要求学校各部门工作依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制定详实可行的具体工作目标,形成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层次性,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2、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德育管理全员化师资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保障,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教师政治学习制度,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学校与教师签订《廉洁从教责任状》、《党员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强化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

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并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将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求,安排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培训活动,以提高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水平。同时,组织开展班主任读书活动,引导班主任深入研读《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教师的建议》《赏识你的学生》等书,召开读书交流会,引导教师学习知名教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通过读书使班主任队伍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校指导和引领班主任老师将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理论材料,提升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理论水平,并组织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引导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立足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小学各科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保证学科德育渗透有效开展,学校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及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二、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因素构成一个人教育影响的全部源泉。”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心得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心得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德育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 德育工作心得1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有成功与失败、有欢笑与泪水。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亮丽的一年,是几年教学中收获最多的一年,虽然这一年的工作还有缺憾、还有不足,但绝对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是我经验积累最多的一年。现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1、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 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2、从教学经验上 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3、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黄平县新州镇第一小学王晓琴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当,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做表面文章,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实效不高,因此,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新方法,拓宽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学习竞争加剧,先天不足又加上后天刺激,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问题已不容置疑地融入德育工作的范围,成为与政治并重的德育课题,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必须高度重视心理疏导。结合德育工作实际,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把德育融入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和学生实际生活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贯彻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二)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四)、与各科教育活动相结合;(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六)、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七)、与指导家庭教育相结合,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其教育子女的能力;(八)、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用高尚的师德塑造优秀的“生德”。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过程中,我们要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上,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明是非、辨曲直,知荣辱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 对青少年的教育,如果是“学校抓得紧,家庭放得松,社区空对空”,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和持久的教育效果。我们知道,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内容、方法、方式以及教育主体上,都是各有特点,难以相互替代的。如果将他们协调,取长补短,就必然会产生多渠道教育影响的整体效应,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最优效果。由此可见,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形成三方面教育互促互补的效应,就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校园文化是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 实用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每一科文化都有他自己的式样,其组织的力量有它自己的独特的安排。”优化的校园环境,总是以它的特有的象征符号向学生潜在地或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这种教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绕开意识的障碍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虽滴水击石,润物无声,却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鲜明的指向性,进而造就校园群体的共同特征和鲜明的个性。因此,在校园内,学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遵循高品位的原则,使校园的物质

德育教育要注重实效性

德育教育要注重实效性

教育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三个代表的思想精髓,学习中央文件有关精神,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大德育观念意识。②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教师的育人水平、政治素养以及师德行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与教学成绩等同起来,在注重教学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而不是单一的以学生成绩评定教师优劣。③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提倡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确立教师中的典型形象,并以此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典范,体现教师的表率作用和“蜡烛”精神。④推行德育“教师首任制”。树立“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的思想,通过教师首任制的推行,贯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思想,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做到全程育人,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教育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尤其是作为德育教育,应该随时把握教育的时机,推动德育教育。通过教师有目的的组织,使学生在课堂上、活动中甚至在游戏中,受到感染,潜移默化。首先:将德育活动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通过学科知识的教育,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其次,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活动,要体现出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认同、内化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转变自己的行为。最后,通过校园文化传递德育信息。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通过有意识的对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甚至是每一壁墙都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要使德育教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使学生素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提高,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是合理的德育教育,也才能体现出德育工作实效。 三、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的实效性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提出的“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在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1、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在课堂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语文、政治到历史、地理,众多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者,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①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和结果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研究。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1.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 展。”②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指出:“毫无

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③还深刻、尖锐地指出了:“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之情。对此我们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基地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使学生把思想政治觉悟与学术本领、红与专、德与才结合起来。 2.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他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各种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会继续散发着影响;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将会趁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际加紧思想灌输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以实现其在中国‘和平演变’的愿望。”④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使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有少数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

谈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

谈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 摘要: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德 育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小学德育的时效性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 重要问题之一。小学德育工作者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落后观念,以创新、 科学的方法进行德育工作,促进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教学理念 小学生肩负着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使命,其思想素质的高下将直接 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发展事业。虽然经过多年的摸索,小学德育工 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我国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本文主要探讨 了小学德育的现状以及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1.现状:(1)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普遍存在。因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很多教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导致德育很难落到实处的情况。(2)学生出现逆 反心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总是持漫 不经心、无关紧要、应付差事的态度。此外,很多小学的德育忽视了学生主体作 用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也 是造成学生有严重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3)小学生双重人格情况严重。有些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异、关心他人、团结同学、热爱劳动,能做到品学兼优;而在自己的家中,对家人大呼小叫,什么活都不帮父母干,自私、懒惰、任性。 2.小学德育实效性差的原因:(1)教师的德育观念落后。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很多小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评职称,为了选先进,将全部 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德育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无关紧要。 教师的这种观念和态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2)德育内容与实际脱节。(3)德育方法过于单一。(4)缺乏完善的德育评 价体系。很多学校还没有设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德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 致很多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不重视德育,这也是导致德育实效性较低的原因 之一。 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措施 1.改变传统德育观念。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德 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人格以及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对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工作以及社会发展起着保证和导向性作用。所以,小学 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更新德育理念,认真学习德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的主体位置,以促进小学德育的发展。 2.根据学生的成长目标,完善现代德育目标。小学德育必须摆脱理想主义的 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追求的目标,切实落实学 生在学校德育中的核心地位。不仅如此,学校还要以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道德主 体为目标,在德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使学 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3.根据时代特点变革德育内容。要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的内容至关重要。一方面,德育内容要紧紧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把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德

浅析中学生德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

浅析中学生德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 当前,中学生面对的不仅是学习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存在道德危机,他们存在着普遍性的弱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淡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差,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不强;缺少正义感;任性娇气,对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理解不深。本文针对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就造成中学生德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试做以下探讨。 一、从教育的主体――施教者来看 教育者首先应当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这样才能以身示范,才能做好德育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在教育观念上,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且以考试为最终目的,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有些教师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每个学生的感情投入是不平均的,谈不上公平又何来品德培养? (二)在具体师德体现上,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有的教师缺乏事业责任心,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事,收受学生钱物,亵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二、从教育的客体――受教育者来看

当代中学生的具体特点: (一)功利化。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他们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 (二)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中学生往往自我约束力差,自我控制力弱,注意力常常难以集中。常见的诸如上课时总爱开小差,或在座位上神思遐想,或说悄悄话,或手拿支笔不停地摇晃;有的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几乎每天上课都要迟到;有的他们学习做事经常半途而废。这正是学生意志薄弱的明显表现,缺乏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做事情完全从自己的角度、自身需要出发,而不去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主要表现为自私自负,自以为是,任性固执,听不进批评劝告,甚至蛮不讲理。他们总是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没有缺点,总觉得别人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和自己作对。 三、从教育的介体――教育内容和方法来看 (一)教育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德育内容单调,讲套话、空话、大话,言之无物,只求形式,不讲实效,不看对

德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德育的动力、保障和导向作用,根据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关于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嘉祥街道东关回民小学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实施方案》。 一、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实现“德育队伍精良,德育资源优化,德育管理顺畅,德育氛围和谐;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温馨校园,使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祖国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德育目标。 (二)具体目标 以养成教育为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树立具有“朝气蓬勃、举止文雅、智慧多元”的学子形象;形成德育组织网络化,进一步拓展德育空间,通过网络宣传德育、展示德育,让家长了解德育;推动全员德育,强化教师德育参与意识,形成“人人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教育理念;完善德育评价机制,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运行。 低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加强两个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以训练为主,道德意识以身边的先进事迹感染为主,使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 中年级:以增强辨别是非,识别真善美,自觉抵制外来干扰的能力为主线,明确学习目的。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高年级:以强化良好的品质养成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为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黄利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黄利 发表时间:2013-11-29T10:13:12.903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黄利[导读] 学校不仅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们思想、道德、世界观、价值观等培养的殿堂。笪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东方红希望小学黄利 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学生正处在人生思想、道德、世界观、价值观等建成的重要阶段,学校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和实现德育的目的应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 中小学德育意义不足加强 学校不仅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们思想、道德、世界观、价值观等培养的殿堂。德育教育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人生价值等的认知方式主要来源于学校、来源于课堂,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离不开学校教师的引导。德育作为一项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为目的的教学项目,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向。因此,加强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十分重要。 1 德育的意义 德育教育是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出发点的重要教学内容。中小学学生将来人格的形成需要学校德育教育作为基础,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灌输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走向人生正轨。在当前社会,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既要包括科学知识的传输与积累又要包括道德思想的修养和培养,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讲科学知识与思想道德相融合,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进程的推进,中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在随之改进,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 2.1 德育教育还没有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被广泛落实。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但是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尽管各级党政、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在一些教师的教学内容中,传输课本知识和提高考试成绩还是重中之重,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的内容少之又少。特别是肩负德育教育重要责任的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只重视监督学生是否努力学习和学习成绩是否提高,对于德育教育则常被忽略或只是在学生打架、犯错时才进行,甚至有时只是一味责罚而缺少正确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灌输。可以说,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所受到的德育教育机会为零,德育教育根本得不到落实更无需论德育效果。 2.2 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包括家庭和学校普遍认为成绩良好的学生就是优秀学生,学生的学习就是学习课本知识,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高的人才。这样的认知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障碍,导致在一些学校中德育教育的进程为零或只为应付了事,所取得的效果极为不佳。虽然领导阶层和一些学校的教师们意识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教学妥协,使之仍得不到良好的实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世界是美好纯净的,但一旦他们接触社会、走入社会,复杂纷繁的现实就会让他们产生疑惑,在缺少正确指引的情况下很容易步入歧途。德育教育的功能需要在这个时候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学校教学中知识的教授和德育教育应并列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3 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几点建议传统的教学观念显然已经不再适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为了学生的人生发展应转变教学观念,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以学生为本并重视学生道德培养的观念,大力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3.1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需求,重视正确思想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的灌输。中小学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世界的纷纷杂杂对他们来说充满诱惑力,教师应积极针对学生遇到的各种状况和心理活动经常性地实施德育教育,在满足学生强烈好奇心的同时又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灌输给他们,及时引导学生走向健康、正确的人生之路。 3.2 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的发展。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不只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常常将自己放在教学主体位置,而常常忽略了教学是为了学生服务这一宗旨。学校的建立是为了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但是学生的人生道路上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多的是与人相处、行为方式、目标方向的道德引导知识。只有意识到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才能更进一步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3.3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其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提高班主任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班主任的工作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石,其班级的管理方式和本身的管理水平对教学、教育成果起到关键的作用。定期开展教师的德育培训,教师才能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很好地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对中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思想道德观、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的形成。通过提高德育教育重视程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意识培训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朱剑.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几点做法[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5): 48-49 2 陈松洁.浅议中小学德育教育[J].教育艺术,2012(12):25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