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欧阳文忠公文 北宋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  北宋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  北宋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北宋?苏轼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而学者至于用夷;君子以为无为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譬如深渊大泽,龙亡而虎逝,则变怪杂出,舞 鱓而号狐狸。

至其请老而归也,莫不惆怅失望,而犹庶几于万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谓公无复有意于斯世也,奄一去而莫予追!岂厌世混浊,洁身而逝乎?将民之无禄,而天莫之遗?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者,十有六年于兹。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悲痛啊!(文言叹词),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66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象蓍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因为害怕先生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象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的知晓。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报复的人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查找疑问的人。文人被说成了异端,学者被用到了边远的地方;君子只能以不作为来为朝廷做贡献(保存实力),小人高兴的认为时机来了——就象深渊沼泽,神龙没有了老虎也离开了,变端和怪异就层出不穷,象 鱓飞舞又象狐狸号叫。

又认为先生跟不上形势;到了先生放弃官职的时候,没有不希望他再次得到起用的;到了先生告老还乡,没有不惆怅失望的,又还抱着期望的心情,是因为先生还没有老去衰弱。谁知道先生不再留恋这世间,就这样不给我们追赶机会的走了。难道是厌倦了世间的混浊,洁身自好的走了吗?又难道是百姓没有这样的福分,上天不肯留下先生来?

以前我的父辈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到现在都16年了。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跪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这样做是为天下苍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悲痛啊(叹词),先生您安息吧(叹词)。

欧阳修出生寒门,幼年丧父,是母亲拉扯大的,所以他为人至孝,最后因为朋党之争而走下坡路,他写过朋党论自解,但是这篇文章应该也是他最致命的文章。

欧阳修在位的时候,大部分文人政客都是欧阳修提拔上来的,不仅紧象东坡这样,东坡

太明显,不应为后人模范;但该文字里行间毫无娇柔之情,应该所是散文的精品!

附原文待达人正解!

《祭欧阳文忠公文》阅读附答案

《祭欧阳文忠公文》阅读附答案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①,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②,立定大计③,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注】①顾念后事:仁宗无子,欧阳文忠公议立仁宗侄子赵曙为皇子。②指顾:手指眼看,形容动作极其迅速。③大计:指立赵曙为帝一事。 22.王安石,字,号半山;文题中“文忠”是的谥号。(2分) 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蕴含遭受贬谪之意的一项是(2分)() A.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B.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 C.既压复起,遂显于世D.功名成就,不居而去 24.对文末“而其谁与归”一句的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迷茫。B.赞颂逝者高远的追求与归宿。 C.寄托自己对逝者的哀思与缅怀。D.感慨世事的无常与命运的多舛。 25.首段说“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从全文看,“公”的不朽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6.本文第二段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评析。(3分) 参考答案: 22.(2分)介甫/欧阳修。 23.(2分)D. 24.(2分)C. 25.(3分)①学识精微、文章灿烂;②气节刚正、品德高尚;③有安邦定国之才略。(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 26.(3分)角度有:语言风格上雄浑豪放;句式上整散结合;修辞手法上有比喻、对偶、排比等。(任选一个角度,特点1分,举例1分,作用1分)

苏东坡诗词理趣

贯穿苏轼诗文词的理趣之美 苏轼一生于北宋党争的罅缝中求生存,既不见容于新党亦不见谅于旧党,在近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于贬谪中度过,饱尝宦海沉浮之苦。然而“苏轼不但超越了生命的逆境,同时也超越了生命的顺境”Ⅲ,处逆境泰然,而处顺境淡然,于升沉荣辱间游刃有余,并将他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与社会人生的深刻体察外化于大量的诗词文中,折射出一种理趣之美。 “‘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理是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是哲理;趣是生动盎然的意趣,是能感发读者的审美趣味。说理,不能如玄言诗般“理过其辞,淡乎寡昧”;有趣,要求充满趣味与韵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周易·系辞上》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思想,语言的功能是铸成意象,然后由意象来传达思想。所以,最好的语言应该是能铸造鲜明的意象,通过意象来表现灵魂、领悟思想。苏轼的理趣之作,就是通过意象的铸造来完成的。下面分别以其诗文词的代表作《和子由渑池怀旧》、《前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探讨苏轼是如何通过意象的铸造来折射理趣之美的。 一、雪泥鸿爪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宋仁宗嘉祐元年,三苏自眉山到汴京应试,中途寄宿渑池奉闲僧舍,并在壁上题诗留念。嘉祐六年,苏轼出任风翔签判,苏辙送其到郑州,然后返回京城汴京,想到苏轼此次西行必经之地也是他们五年前共同留宿过的旧地渑池,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七律一首。苏轼次其原韵,作《和子由渑池怀旧》。 此诗中出现的意象有雪泥飞鸿、泥上指爪、老僧新塔、坏壁旧题、蹇驴嘶叫等。这些意象的出现,让人浮想起为生计辗转漂飞的大雁,奉闲和尚的老去,奉闲僧舍的倾颓,赶考路上的人困马嘶,以及渑池旧地的人事变迁;这些意象的组合,似乎给人以岁月蹉跎、人世沧桑之感。但我们应该追随苏轼的思维,正确解读这些意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此联的中心意象在于那不眷顾往曰旧迹、昂首高飞的“飞鸿”。人生也许如飞鸿驻足般东奔西走,然而飞鸿却不复记虑这些指爪之痕,依然展翅高飞,义无反顾!那么,人生虽然萍飘蓬转,应像飞鸿般总是搏击长空,志在千里。“往曰崎岖今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写往年赶考马死人困、路崎岖、蹇驴叫的意象,正在于今昔对比。昔曰颠连辗转,前程未卜,今曰文场告捷,扬鞭驰骋,虽是独游,亦胜于昔,不禁开释离怀,借以勉人和自勉——人生应视艰辛与坎坷如“雪泥鸿爪”,飞鸿般一往无前、昂首奋进、开拓未来!这些意象可谓思而蕴理,理中有趣。张尹炫先生说:“苏轼作诗既寄托理,又重视意象,因而,产生了独特的‘趣’。如《和

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2-8祭欧阳文忠公文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犹不可期,还不一定成功,况乎天理之溟漠,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安可得而推!又怎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惟公生有闻于当时,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死有传于后世,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苟能如此足矣,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而亦又何悲!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 如公器质之深厚,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知识之高远,高远的见识,而辅学术之精微,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故充于文章,因此作为文章,见于议论,发为议论,豪健俊伟,豪放、强劲,英俊、奇伟,怪巧瑰琦。

神奇、巧妙、灿烂、美好。其积于中者,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如江河之停蓄;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其清音幽韵,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其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之学者,世上的学者,无问识与不识,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而读其文,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则其人可知。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呜呼!唉!自公仕宦四十年,先生做官四十年来,上下往复,升升降降,感世路之崎岖;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屯邅困踬,虽然处境艰难困苦,

窜斥流离,到边远州郡流放,而终不可掩者,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以其公议之是非。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既压复起,既经压抑,再又起用,遂显于世;就名闻全国。果敢之气,刚正之节,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至晚而不衰。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顾念后事,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曾经说过,象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及夫发谋决策,后来确定方针,从容指顾,从容行动,立定大计,当机立断,辅助今上即位,谓千载而一时。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名成就,功成名就,不居而去,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其

《祭欧阳文忠公文》阅读答案

《祭欧阳文忠公文》阅读答案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①,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②,立定大计③,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注】①顾念后事:仁宗无子,欧阳文忠公议立仁宗侄子赵曙为皇子。②指顾:手指眼看,形容动作极其迅速。③大计:指立赵曙为帝一事。 22.王安石,字,号半山;文题中“文忠”是的谥号。(2分) 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蕴含遭受贬谪之意的一项是(2分)() A.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B.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 C.既压复起,遂显于世D.功名成就,不居而去 24.对文末“而其谁与归”一句的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迷茫。B.赞颂逝者高远的追求与归宿。 C.寄托自己对逝者的哀思与缅怀。D.感慨世事的无常与命运的多舛。 25.首段说“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从全文看,“公”的不朽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6.本文第二段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评析。(3分) 参考答案: 22.(2分)介甫/欧阳修。 23.(2分)D. 24.(2分)C. 25.(3分)①学识精微、文章灿烂;②气节刚正、品德高尚;③有安邦定国之才略。(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译文 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

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那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既经压抑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 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经说过象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今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精神想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现今全国上下的人士都在为先生的逝去而哭泣哽咽何况我是同朝的士大夫长期交游往来失去的并且又是我向来仰慕而亲近的人呢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伫立风中怀念情感上不能忘却就是因为想到从此不能再见到先生今后将宗仰谁呢?

祭欧阳文忠公文优课教案

祭欧阳文忠公文 【教学内容】 力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意识,形成有体系的口头及书面的表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作者对欧阳修的敬仰和感恩之情,了解本文曲折传达思念追慕之情的写法。 2.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3.通过本文与《祭石曼卿文》的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探究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由教材文本分析生发同类型文本的比较阅读,诵读、探究、教师引导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章的人性美,理解作者对欧阳修的敬仰与感恩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了解欧阳修的“言”的特点。 难点:本文与《祭石曼卿文》的比较阅读。 【教学分析】 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分析能力相对较强,但综合概括能力相对还比较薄弱。【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通过重点句子的翻译对《祭欧阳文忠公文》和《祭石曼卿文》两文进行初步的了解,适当存疑。(课前独立完成) 2.利用工具书,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二、预习检查: 学生对存疑进行提问,其他同学和教师解答。 三、文本研读: 分析文章的构思脉络。 四、迁移阅读: 1.将文章中学生所提炼的“言”的特点具体应用到《祭石曼卿文》中。 2.针对《祭欧阳文忠公文》和《祭石曼卿文》两文,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阅读。 【作业布置】 将比较阅读的结果形成书面表达。 【板书设计】 颂 评价人生境界——言德功——直抒敬仰之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和王安石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欧阳修对王安石有提携之恩,王安石曾经对友人曾巩说:“非欧公无足以知我。”1070年,王安石升任为宰相积极推进新法,这一年王安石49岁,而欧阳修63岁。63岁的欧阳修于青州上书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并指出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弊病。在革新变法过程中,因政治见解不同,两人存在矛盾。两年后,也就是1072年,欧阳修去世,曾巩、苏轼、苏辙等人都有祭文,而后人有人认为,欧阳公祭文,当此为第一。 问:同学们课前都做过预习,以你对文章的现有了解,你能不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文章的内容重点。 以此我们也能看出王安石博大的胸襟。 二、预习检查: 问:同学们课前对文章做了初步的翻译,在字词句上有没有什么问题?(学生自主提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重点突出(句式和重要实虚词): (1)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

古诗七律十四首

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 登高(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客至(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通:余) 4 江村(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堂上一作:梁上)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5 书愤(朝代:南宋) 作者:陆游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6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一作:蓬莱) 7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8 登快阁(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9 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 新城道中二首(作者苏轼)《新城道中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苏轼在去往新城途中,对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的描绘。第一首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反映了作者当时欢乐心情,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透露出一种归隐之意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阅读练习题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阅读练习题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溟,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 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 智识之高远, 而辅以学术之精微, 故充于文章, 见于议论, 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星之 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 自公仕宦四十年, 上下往复, 感世路之崎岖。 虽屯邅困踬, 窜斥流离, 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 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 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 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然天下 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 瞻依。 呜呼, 盛衰兴废之理, 自古如此, 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 念公之不可复见, 而其谁与归?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夫事有人力之可致 致:达到 B.自公仕宦四十年 仕宦:仕途 C.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 困踬:遭受挫折 D.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瞻依:瞻仰依恋 10.下面各项不全是称颂欧阳修的文才德行的一组是 ①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 ②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③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④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 衰 ⑤功名成就,不居而去 ⑥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1.下面关于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王安石运用四个恰当传神的比喻,对欧阳修文章的特点从质、文、辞、

苏轼诗词中的25首名篇佳作

苏轼诗词中的25首名篇佳作,每一首都有千古名句 韦某一笑是诗词 发布时间:18-01-1612: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清新豪健,词豪放恣意。 今天来拜读一下苏轼的古诗和宋词。 诗歌 1、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5、 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6、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7、 海棠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8、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9、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的宋词 10、 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祭欧阳文忠公》阅读答案附翻译

《祭欧阳文忠公》阅读答案附翻译 祭欧阳文忠公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22.标题中“文忠”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1分)

23.这篇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评价欧阳修。(2分) 2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天有不测风云,一代文豪欧阳修溘然谢世,非人力可以挽回。 B.欧阳修的文字或清丽或雄辩,读他的文章,便可推知他的为人。 C.欧阳修为官四十年,升降迁贬,颠沛流离,饱尝仕途坎坷。 D.虽饱经忧患,欧阳修却是老当益壮,积极进取,一生永不言退。 25.这是一篇祭文,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请分条陈述。(3分) 26.作者说“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对欧阳修之死,作者真无“悲”情吗?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参考答案: 22.(1分):谥号 23.(2分)高远深厚的才识、果敢刚正的气节(或:文学成就、道德情操等)(每项1分,意思接近即可) 24.(3分):D(从文中“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可以推知,晚年的欧阳修过着居家隐处的生活,而非“一生永不言退”) 25.(3分):感情真挚,表达对欧阳修的由衷赞美;语言整散相间,气韵恢弘;结构层层深入,卒章显志;韵体祭文,一唱三叹,低回跌宕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6.(3分):本文一反祭文常例,以不言悲始,借此高度肯定欧阳修

苏东坡六首诗词六番经历六种境界

苏东坡:六首诗词,六番经历,六种境界 生活,百般滋味。得意、失意、相知、分离,世间种种际遇,恰如一壶老酒,经过时间的发酵,变得厚重绵长。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需得走过酸涩的青春、尝过甜美的爱情、经过艰苦的奋斗、受过生活的辛辣,尝遍了生活六味,人生才完整。 980年前,有位词人诞生,他天纵奇才年少成名,然而一生波折不断,步履不停。 他端起人生的酒杯,豪饮下生活六味,执笔间点石成金。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附:注释译文 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②“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③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唱“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④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三年(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⑤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白话译文: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感悟:嘉祐六年(1061),苏轼仕途正式开启。事事顺遂,似乎一抬眼就能看到金灿灿的未来。新塔、旧壁,人生多变且不可预知。面对看似平坦的人生大道,苏轼稳住了心神,并未膨胀自大。 人在得意时要能稳住。生活中的许多纰漏、错误都发生在得意的时候。 老话说:“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人在得意时很容易“飘起来”,变得自大自夸,从而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感,不断学习,学会反思,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才能长久进步。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译文:(1)江城子:词牌名。(2)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3)聊:姑且。(4)狂:豪情。(5)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6)

祭欧阳文忠公文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祭欧阳文忠公文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阅读: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翻译译文或注释: 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

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 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 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既经压抑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 的气节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 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经说过象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 断辅助今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 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英灵想决不会随着躯 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原文和译文

xx《祭xx公文》原文和译文 原文: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译文: 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怎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 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

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既经压抑,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 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经说过,象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今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英灵,想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现今全国上下的人士,都在为先生的逝去而哭泣哽咽,何况我是同朝的士大夫,长期交游往来,失去的并且又是我向来仰慕而亲近的人呢! 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伫立风中怀念,情感上不能忘却,就是因为想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祭欧阳文忠公文》译文.doc

《祭欧阳文忠公文》译文 祭欧阳文忠公文 作者:王安石 文本译文 原文文本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怎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

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既经压抑,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祭欧阳文忠公文》 2002/11/17 祭欧阳文忠公文 作者:王安石 文本译文 原文文本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经说过,象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今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英灵,想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祭欧阳文忠公文详案

祭欧阳文忠公文 教学思想: 高三阶段的选修教材教学,应力争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意识,形成有体系的口头及书面的表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作者对欧阳修的敬仰和感恩之情,了解本文曲折传达思念追慕之情的写法。 2.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3.通过本文与《祭石曼卿文》的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探究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教材文本分析生发同类型文本的比较阅读,诵读、探究、教师引导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章的人性美,理解作者对欧阳修的敬仰与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了解欧阳修的“言”的特点。 难点:本文与《祭石曼卿文》的比较阅读。 学情分析:高三现阶段的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分析能力相对较强,但综合概括能力相对还比较薄弱。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流程: 学程一.课前预习 1.通过重点句子的翻译对《祭欧阳文忠公文》和《祭石曼卿文》两文进行初步的了解,适当存疑。(课前独立完成) 2.利用工具书,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学程二:预习检查 学生对存疑进行提问,其他同学和教师解答。 学程三:文本研读 分析文章的构思脉络。 学程四:迁移阅读 1.将文章中学生所提炼的“言”的特点具体应用到《祭石曼卿文》中。 2.针对《祭欧阳文忠公文》和《祭石曼卿文》两文,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 阅读。 学程五:布置作业 将比较阅读的结果形成书面表达。 板书设计: 颂 评价人生境界——言德功——直抒敬仰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和王安石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欧阳修对王安石有提携之恩,王安石曾经对友人曾巩说:“非欧公无足以知我。”1070年,王安石升任为宰相积极推进新法,这一年王安石49岁,而欧阳修63岁。63岁的欧阳修于青州上疏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并指出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弊病。在革新变法过程中,因政治见解不同,两人存在矛盾。两年后,也就是1072年,欧阳修去世,曾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七律选讲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七律选讲 随时随地 收听由最好的在线微课堂 【每天一堂公开课】 开设的线上直播课程 1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 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 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 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 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 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 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 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七律诗词欣赏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应广大诗词爱好者要求,每天一堂公开课1月6日(周五)19:30 将开讲《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七律选讲》诗词课程,欢迎广大诗词爱好者参与。 主要内容为: 1.宋人爱写生活雅趣,苏轼的七律在这方面有何突出的表现? 2.苏轼与黄庭坚是宋诗的典型代表,二人的七律各有何特色? 3.苏轼写田园生活的七律,写得妙趣横生。这类诗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2 主讲老师是谁? ▼ 杨强 杨老师,号雪窗,笔名帝乡子。诗词世界与每天一堂公开课专职诗词讲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第三届国诗大赛诗部榜眼、词部进士。曾参加中华诗词学会举办的第十一届“青春诗会”,获第二届“谭克平青年诗人奖”。诗词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中华诗词》、央视网及各大诗词网站论坛。著有《雪窗先生诗词稿》。 3 如何报名听课? ▼ 一、关注“每天一堂公开课”, 点击底部菜单直播课堂。 二、长按此二维码识别进入直播 (20元/人,使用优惠券9.9元/人,并且一次报名,免费重复收听) 此二维码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七律选讲》诗词课程

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阅读答案

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阅读答案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得而推?惟公生有闻 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 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 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 自公仕宦四十年, 上下往复, 感世路之崎岖; 虽屯邅困踬, 窜斥流离, 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 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①,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 发谋决策,从容指顾②,立定大计③,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 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 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 见,而其谁与归! 【注】①顾念后事:仁宗无子,欧阳文忠公议立仁宗侄子赵曙为皇子。②指 顾:手指眼看,形容动作极其迅速。③大计:指立赵曙为帝一事。 22.王安石,字 ,号半山;文题中文忠是 的谥号。(2 分) 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蕴含遭受贬谪之意的一项是(2 分)( ) A.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B.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 C.既压复起,遂显于世 D.功名成就,不居而去 24.对文末而其谁与归一句的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迷茫。 B.赞颂逝者高远的追求与归宿。 C.寄托自己对逝者的哀思与缅怀。 D.感慨世事的无常与命运的多舛。 25.首段说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从全文看,公的不朽主要表现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 括)。(3 分) 26.本文第二段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评析。(3 分) 参考答案:

祭欧阳文忠公文 北宋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北宋?苏轼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而学者至于用夷;君子以为无为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譬如深渊大泽,龙亡而虎逝,则变怪杂出,舞 鱓而号狐狸。 至其请老而归也,莫不惆怅失望,而犹庶几于万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谓公无复有意于斯世也,奄一去而莫予追!岂厌世混浊,洁身而逝乎?将民之无禄,而天莫之遗?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者,十有六年于兹。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悲痛啊!(文言叹词),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66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象蓍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因为害怕先生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象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的知晓。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报复的人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查找疑问的人。文人被说成了异端,学者被用到了边远的地方;君子只能以不作为来为朝廷做贡献(保存实力),小人高兴的认为时机来了——就象深渊沼泽,神龙没有了老虎也离开了,变端和怪异就层出不穷,象 鱓飞舞又象狐狸号叫。 又认为先生跟不上形势;到了先生放弃官职的时候,没有不希望他再次得到起用的;到了先生告老还乡,没有不惆怅失望的,又还抱着期望的心情,是因为先生还没有老去衰弱。谁知道先生不再留恋这世间,就这样不给我们追赶机会的走了。难道是厌倦了世间的混浊,洁身自好的走了吗?又难道是百姓没有这样的福分,上天不肯留下先生来? 以前我的父辈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到现在都16年了。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跪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这样做是为天下苍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悲痛啊(叹词),先生您安息吧(叹词)。 欧阳修出生寒门,幼年丧父,是母亲拉扯大的,所以他为人至孝,最后因为朋党之争而走下坡路,他写过朋党论自解,但是这篇文章应该也是他最致命的文章。 欧阳修在位的时候,大部分文人政客都是欧阳修提拔上来的,不仅紧象东坡这样,东坡 太明显,不应为后人模范;但该文字里行间毫无娇柔之情,应该所是散文的精品! 附原文待达人正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