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1310989.html,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

作者:申芳丽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8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从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为粗饲料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及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粗饲料;反刍动物

1 粗饲料的定义

粗饲料又称粗料,是指体积大,粗纤维含量高而可消化养分含量低的一类饲料。美国牧草牧场专门委员会(1991)定义粗饲料为:植物(不包括谷物)中可供放牧采食,也可供收获饲喂的可食部分,包括牧草、干草、青贮和嫩枝叶类秸秆等。现代的饲料分类学中,凡粗纤维含量占干物质18%以上,消化能10.45MJ/Kg以下的饲料,统称为粗饲料,所以粗饲料的范围很广。但总的说来它们都含有可被草食家畜瘤胃微生物消化的细胞壁成分,而且粗饲料的组成和营养价值差异也很大。

2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粗饲料的营养作用

粗饲料中由于木质素和硅含量较高,造成消化利用率低下。动物本身对日粮纤维几乎不能降解,只是依赖于栖居其消化道内的微生物来实现降解。

2.1.1 提供能量

瘤胃微生物消化利用纤维的基础是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类,借助微生物产生的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性物质,将其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的可利用程度。日粮纤维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

2.1.2 控制采食量

反刍动物采食量的调节以物理调节为主,化学调节为辅,饲料磨碎和颗粒化可增加采食量。粗纤维由于体积大,吸水性强,有强烈的填充作用,使动物产生饱感。纤维素降解产物挥发性脂肪酸也有一定的化学刺激作用,产生化学调节。其中乙酸和丙酸对采食量影响较大,丁酸较弱。反刍动物过食现象不明显,对苦味、酸味、咸味和甜味很敏感,利用这一特点配制日粮时,可合理利用某些饲料。

2.1.3 粗饲料的消化率

反刍动物疾病学

反刍动物疾病学 课 程 总 结 班级:动医106 姓名:吴丽娜 学号:20100725611

反刍动物疾病学总结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 临诊表现:肌肉丰厚部位发生气性炎性肿胀,压之呈捻发音,并多伴发跛行。 病原:气肿疽梭菌,两端纯圆的粗大杆菌,长2~8km,宽0.5~0.6km。能运动,无荚膜,在体内外均可形成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稍于一侧,在病料中一般为直形,单在或成对排列。 ?芽孢的抵抗力较强,能在泥土中保持5年以上,在腐败的尸体中可生存3个月。在液体或组织内的芽孢经煮沸20min、3%福尔马林15min才能杀死。?流行病学:自然感染一般多发于黄牛。水牛、奶牛、牦牛易感性较小。发病年龄为0.5~5岁,尤以1~2岁多发,死亡居多。羊、猪少见,骆驼偶有感染。马、骡、驴、狗和猫一般不感染。实验动物以豚鼠最易感。传染途径主要为消化道。 ?病理部检:尸体迅速腐败和膨胀,天然孔常有常泡沫血样的流体流出,患部肌肉黑红色,肌间充满气体,呈疏松多孔海绵状,有酸败气味。局部淋巴结充血、水肿或出血。肝、肾呈暗黑,有时心肌受损。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典型症状及病理部检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在临床上易与炭疽、巴氏杆菌病和恶性水肿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副结核病病变 ?主要病变见于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肠壁增厚,可增厚3-20倍,形成弯曲坚实的皱褶,呈脑回状,肠粘膜呈黄白色或灰黄色,粘膜上带有粘液,肠浆膜下淋巴管和肠系膜淋巴管肿大,常呈索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质软,切面湿润,有黄白色坏死灶。 副结核病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原学检查:采集混有粘液、血液、粘膜的粪便;直肠深部(约30cm)刮取的粘液粪便;病死畜明显病变肠段及肠淋巴结。培养后镜检。 牛流行热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侵害奶牛和役用黄牛,水牛较少发病。 ?传染源是病牛,经吸血昆虫(主要是库蠓和蚊)而传播,因此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夏末秋初、高温炎热时流行。

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06-03 大自然给予人类两大恩赐,一是豆科植物,二是反刍动物。前者生产丰富的植物蛋白,后者将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植物纤维转化为动物蛋白。通过发展反刍动物,增加牛奶、牛羊肉等畜产品供给,对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反刍动物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短板,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19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其中,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牛奶产量3201万吨,增长4.1%;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牛羊肉和牛奶产量稳步增长。展望未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品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改变,无论是牛奶还是牛羊肉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发酵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历史悠久,从古代的酿酒、酿醋到现在的酸奶、泡菜,发酵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生物饲料具有替抗、促进动物生长和健康等有利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上,其在反刍动物的应用上也展现了较好的前景。 一、反刍动物用生物饲料产品 生物饲料是指使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通过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饲料产品总称,包括发酵饲料、酶解饲料、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等。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生物饲料产品种类繁多,根据T/CSWSL 001-2018《生物饲料产品分类》的分类原则,反刍动物常用的生物饲料产品主要包括生物饲料添加剂和发酵饲料两类,生物饲料添加剂又分为酶制剂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等,发酵饲料又分为发酵单一饲料(如酵母源生物饲料、发酵粗饲料等)、发酵浓缩料、发酵精补料和发酵全混合日粮等。 二、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 生物饲料添加剂 生物饲料添加剂是指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能够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改善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一类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酶制剂和寡糖等。 1.1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T/CSWSL 001-2018《生物饲料产品分类》中规定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包括35种,常用的主要是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3大类。 芽孢杆菌可能通过抑制有害菌群生长、改善瘤胃发酵环境及模式、增强营养物质消化、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及提高动物免疫力等一系列作用,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反刍动物生产学

黄淮学院《反刍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3803101714 课程名称:反刍动物生产学 Ruminant animal production science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72,其中,讲授学时:54 ,实践(实验)学时:18。学分:4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开课学期:第6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反刍动物生产学课程是一门专业方向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反刍动物生产学课程主要包括牛生产学和羊生产学两个部分。牛生产学主要讲授国内外著名品种、牛的外貌评定与生产性能评价、牛的育种新技术、牛的繁殖与生殖调控、牛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技术。羊生产学主要讲授绵、山羊的产品特点、品种类型、繁育方法、饲养管理技术和最新研究动态等。动物生产学II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牛、羊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的生产原理、生产技术和生产效果,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效益评价方法,提高某区域内畜牧资源科学配置和物质转换效率。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现代畜牧科学成就和动物生产实际,借助录像、投影、幻灯、挂图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讲授效果;同时,利用开展社会调查、生产牧场、实验室操作和组织科研小组等多种实践教学手段,让学生熟悉动物生产环节,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开展技术创新的能力。 反刍动物生产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学习好前期相关课程,如动物生理生化学、动物饲料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环境卫生学、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等。因为现代动物生产技术是建立在整个畜牧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展基础上。二是要树立整体的、发展的、联系的和实践的观点,从生产系统入手到生产效果评价终止,熟悉掌握生产原理和生产技术,并注意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每个畜种的专门化生产技术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既是独立的,又有内在联系,许多技术可以转换环境使用。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篇养牛学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内外养牛业生产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要求掌握我国养牛业的生产水平、分布规律和当前应采取的对策。

动物营养学课程论文

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 摘要: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为了更好的掌握查阅、收集、整理、归纳与分析《动物营养学》相关资料的方法;为了对《动物营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故而归纳各家对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的研究写了这篇综述论文。 关键词:转化;措施;效率;反刍动物 引言 反刍动物属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我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反刍动物以牛、羊为最。其他不怎么常见的如骆驼、鹿、长颈鹿。这类动物都生有复杂的反刍胃,可以反刍食物,即可以把吞入胃中的食物呕到嘴部咀嚼充分后再吞入腹中。反刍动物一般都有四个胃骆驼较为特殊有三个胃。四个胃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以及皱胃。不同的胃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1]。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饲料资源。这对我们研究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的畜牧业来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文 1提高植物性饲料转化效率的方法 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相当丰富。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些饲料资源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由于秸秆类饲料中各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普遍较低,一般很少超过50%[2]。其中粗蛋白在3%~6%不等。粗灰分含量很高,对动物有营养意义的矿物元素很少。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很低[3]。含磷量在0.02%~0.16%,而日粮配方所需的含磷量都在0.2%以上。远低于动物的日需要量。于是如何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成为动物科学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1.1 物理法 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相当丰富。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些饲料资源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由于秸秆类饲料中各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普遍较低,一般很少超过50%。其中粗蛋白在3%~6%不等。粗灰分含量很高,对动物有营养意义的矿物元素很少。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很低。含磷量在0.02%~0.16%,而日粮配方所需的含磷量都在0.2%以上。远低于动物的日需要量。于是如何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成为动物科学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对于植物饲料在我国主要就是各种秸秆,且多为农作物秸秆。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不外乎破坏植物细胞壁,弱化或破坏木质素与纤维素或半纤维素之间的结构,使饲料主要是

牛羊常见疾病教学内容

牛羊常见疾病

牛、羊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牛肺疫牛肺疫又名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牛或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呼吸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或生殖道传染。临床特征为浆液性纤维肺炎和胸膜炎,多为慢性和隐性传染,发病率和死亡都较高和一种传染病。(一)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2-4周,最长可达四个月。按病情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体温升高40- 42C。,呈稽留热,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病不原卧下,常有带痛的短咳,有时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肺部听诊肺泡音减弱或消失,应听到各音和胸膜摩擦音。病畜反刍,瘤胃弛缓,泌乳量下降,结膜发绀。亚急性型症状比急性型稍轻。慢性型病牛消瘦,消化功能紊乱,咳嗽疼痛,使役和泌乳下降,最后室息而发生死亡。(二)病理变化肺充血呈鲜红色或紫红色,病灶出血水肿。肺实质可见到了同时期的肝变,呈现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理石样病变。肺间质水肿、增宽、呈灰白色。胸腔内积有黄色混浊液 体。(三)诊断要点病畜呈稽留热、咳嗽、肺部有各罗音。肺部出现大理石样病理变化,胸腔积有混浊液体。(四)预防与治疗1、为确保非疫区安全,不准从疫区引进动物。对健康牛应用牛肺疫免身症状不明显,体温微升,精神沉郁,逐渐消瘦,皮毛粗乱,短促的干咳后变为痛苦的湿咳。肺部听诊有干性罗音和湿性罗音。体表淋巴结肿大,体温40-41.5C。,呈弛张热。乳汁稀薄含有凝乳块或脓汁。呼吸困难,最后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三、牛流行热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多经呼吸道,吸血昆虫叮咬或与病畜接触进行传播。多发生于雨量多和气候炎热的6-9月份。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病势猛,多为良性经过,无继发病时死亡率约为1-3%。(一)临床症状突然发

沉痛悼念冯仰廉教授

Ⅰ 沉痛悼念冯仰廉教授 中国反刍动物营养学科奠基人与开拓者、著名动物营养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冯仰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1月26日15时5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冯仰廉先生,1931年4月2日生于江苏徐州,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南京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调入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直到 70岁退休。曾多年担任畜牧系总支副书记,1964—1966年受国家派遣在中国驻荷兰、丹麦大使馆做科技工作,1980—2000年多次在英国、法国等国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在60多年从 教工作中,冯仰廉先生曾任农业部动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长、养牛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畜牧杂志》和《动物营养学报》主编等职务。 冯仰廉先生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开创并发展了我国反刍动物营养学科,创建了以奶牛能量单位(N N D)、肉牛综合净能(R N D)、小肠蛋白质营养新体系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反刍动物营养需要体系;创造性地自主研制了我国第一个自控大型双呼吸测热室,系统揭示了反刍动物能量转化代谢规律;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奶牛饲养标准》、《肉牛饲养标准》,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编著如《实用肉牛学》、《反刍动物营养学》等多部著作,其中《反刍动物营养学》是国内第一部反刍动物营养学专著,已成为国内研究生教材,为我国反刍动物营养学科和产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冯仰廉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恪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之道,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致力于我国养牛学、反刍动物营养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育了一批肩负中国反刍动物营养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产业发展的科学家、学者、企业家。1989年获农业部“部属院校优秀教师”称号,1990年被国家教委和科委联合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2009年被评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中国奶业协会授予“中国奶业终身贡献奖”,2015年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授予“终身成就奖”,2016年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冯仰廉先生一生成绩卓著,为人谦逊,平易近人。他曾自评,“我不是什么天才,我是一个苦学派”。冯仰廉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勇于创新的学术思想、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操、宽厚慈爱的长者风范为年轻一代树立了人生典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让我们牢记先生的教诲,继承和发展先生的事业! 追忆往昔,峥嵘岁月;还看今朝,桃李芬芳。 音容宛在,馨香不散;德范长存,流洒人间!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糖蜜在反刍动物生产及青贮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糖蜜在反刍动物生产及青贮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糖蜜是甜菜、甘蔗等制糖后的副产品,是一种褐色黏稠的液体,俗称糖稀。糖蜜富含糖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含量一般在40%~46%另外还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蒋振山,2000),是一种优质的饲料资源,尤其对于反刍动物具有很好的饲用价值,在国外已经有糖蜜应用的统一标准。然而目前国内糖蜜的利用还基本局限于酒精等发酵工业,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作者针对糖蜜对反刍动物应用价值、青贮饲料的添加效果作一简要阐述,以便对扩大糖蜜在饲料资源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糖蜜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糖蜜中粗蛋白质含量为3%~6%但多属于非蛋白氮类,如氨、酰胺及硝酸盐等,而氨基酸态 氮占38%~50%且非必需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多,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低,但 是反刍动物瘤胃却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蛋白质。此外糖蜜属于能量饲料,饲喂鸡、猪时有效能值较低,应限量添加,而对于反刍动物,糖蜜则含有大量的可发酵代谢能,尤其对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是一种优化的可随时利用的能量物质,所以在奶牛的饲料中添加糖蜜,可以明显提高瘤胃的功能,增强其消化能力,特别是在泌乳早期奶牛日粮中添加糖蜜后,由于代谢快、适口性好、吸收好,能明显的降低能量负平衡现象。糖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如烟酸的含量为300~800 mg/kg,肌醇含量5000 mg/kg,锰的含量为20 mg/kg,钴的含量为0.5 mg/kg,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糖蜜可以同时满足奶牛对上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提高产 奶量和乳蛋白含量,减少奶牛贫血、消瘦等症状的出现(郭晨光等,2002)。王新峰等(2005) 在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糖蜜,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同时可一定程度提高乳 蛋白、乳脂率和SNF,奶牛日粮中添加糖蜜水平以600 g较为适宜。王新峰等(2006)通过向 绵羊日粮中添加糖蜜,结果发现,添加4%糖蜜可以给绵羊提供能量,同时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对瘤胃中有机酸和氨态氮的利用,进而提高粗饲料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饲料资源不足的现状。梁丽莉等(2007)在奶牛日粮中添加 3 kg大豆糖蜜,结果泌乳高峰期奶牛体重、产奶量和乳脂率均有增加,所以在玉米较缺乏的地区向奶牛日粮中添加大豆糖蜜可替代一部分玉米。Broderick等(2004)向奶牛日粮中添加固体糖蜜时,随着日粮糖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干物质的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和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但是对产奶量没有影响,标准乳和奶中氮的利用呈直线的下降,尿氮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乳脂肪比例,乳脂肪含量,标准乳含量和瘤胃氨态氮含量呈二次曲线形式变化,糖的最适合比例是 4.8%;当饲喂液体糖蜜时对于标准乳 /DMI比例和奶氮/总氮是直线下降的趋势,对其它指标呈二次曲线形式影响,最适合的比例为6.3%,综合考虑,最适合的糖蜜添加比例为 5.0%,相当于基础日粮中添加 2.4%的糖蜜,如果超过6.0%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饲料厂也用糖蜜进行颗粒饲料的包被,一方面降低了粉尘另一方面提高了颗粒饲料适口性。 糖蜜由于能快速的释放能量,又有良好的黏结作用和适口性,也常用作舔砖的原料。研究结果表明,糖蜜尿素混合物可较大幅度地降低瘤胃氨释放速度(李德发,1995),在反刍动物中补 饲尿素糖蜜舔砖既可以补充瘤胃微生物氮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又能刺激动物食欲、提 高采食量和动物生产性能,是一种营养全面,使用方便的反刍动物补充料。冯宇哲等(2008)通过给高寒地区放牧牦牛补饲尿素糖蜜营养舔块发现能够减少牛、羊掉膘和成畜、幼畜死亡,增强抗病和越冬能力,能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所以补饲尿素糖蜜营养舔块是解决反刍家畜冷季饲草、饲料不足的有效途径。邓灶福等(2008)给湘东黑山羊补饲尿素糖蜜舔砖后,山羊的 营养状况大大改善,增重速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王尚荣(2007)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糖蜜舔

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表

反刍动物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表 饲料名称干物质%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 物% 钙% 磷% 消化能(兆焦/千克)综合净能(兆焦/千克) RND千克 NND千克产奶净能(兆焦/千克) 大麦青割 甘薯藤 黑麦草 苜蓿 沙打旺 象草 野青草 狗尾草 玉米秸青贮 冬大麦青贮 苜蓿青贮 甘薯蔓青贮 甜菜叶青贮 甘薯片 胡萝卜 马铃薯 甜菜 羊草 苜蓿干草 野干草 干黑麦草 碱草 大米草 玉米秸 小麦秸 稻草 谷草 甘薯蔓 花生蔓 玉米 高梁 大麦 稻谷 燕麦 小麦 小麦麸 玉米皮

高梁糠 黄面粉 大豆皮 豆饼 菜籽饼 胡麻饼 花生饼 棉籽饼 向日葵饼高梁酒糟玉米酒糟啤酒糟 粉渣 马铃薯粉渣甜菜渣 酱油渣15.7 13.0 18.0 26.2 14.9 20.0 18.9 25.3 22.7 22.2 33.7 18.3 37.5 24.6 12.0 22.0 15.0 91.6 88.7 85.2 87.8 91.7 83.2 90.0 89.6

90.7 88.0 91.3 88.4 89.3 88.8 90.6 90.3 91.8 88.6 88.2 90.2 91.1 87.2 91.0 90.6 92.2 92.0 89.9 89.6 92.6 37.7 21.0 26 15 15 8.4 24.3 2.0 2.1 3.3 3.8 3.5 2.0 3.2 1.7 2.4 2.6 5.3 1.7 4.6

1.1 1.6 2.0 7.4 11.6 6.8 17.0 7.4 12.8 5.9 5.6 2.5 4.5 8.1 11.0 8.6 8.7 10.8 8.3 11.6 12.1 14.4 9.7 12.1 9.6 9.5 18.8 43.0 36.4 33.1 44.6 32.5 46.1 9.3 4.0 8.10 2.8 1.0 0.9 7.1 0.5

反刍动物非蛋白氮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8212218 3资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nyhyzx072036206)33通讯作者 徐作明,男,1983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反刍动物营养。 反刍动物非蛋白氮研究进展 3 徐作明 夏 科 郗伟斌33 (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沈阳110161) 摘要 主要是对非蛋白的种类、非蛋白氮的降解机制、非蛋白氮利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缓解方法进行综述。关键词 非蛋白氮;反刍动物 蛋白质是反刍动物营养的主要限制因素,而富含蛋白质的豆科牧草却不能被广泛的种植,植物蛋白补充剂又通常非常昂贵,不适合用于大规模饲养生产。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饲料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饲料原料的不足,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短缺与饲养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暴露的十分明显。因此,寻找新型蛋白质原料成为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众多研究结果表明,非蛋白氮饲料原料是最直接、有效的蛋白质饲料替代品。 1 现有非蛋白氮种类 1.1 尿素及其衍生物类 尿素、缩二尿、缩三脲、磷酸尿、羟甲基尿素,其中羟甲基尿素是比较新型的非蛋白氮产品。2007 年李伟华等研究发现羟甲基尿素是稳定的化合物不但可以在瘤胃内缓慢释放自我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状态,还可以使高效蛋白质受到保护直接被机体利用。 1.2 氨及铵盐类 液氨、农用氨水、磷酸铵、硫酸铵、氯化铵、甲酸铵、乙酸铵、丙酸铵、硝酸铵、聚磷酸铵、乳酸铵、氰酸铵、碳酸氢铵、氨基甲酸铵等。1.3 酰胺化合物类 谷酰胺、天门冬酰胺、双氰胺等。 2 非蛋白氮在反刍动物体内的降解 反刍动物有一个类似于发酵罐作用的瘤胃,在这个大发酵罐中充满着各种微生物。而在这些种类 繁多的瘤胃微生物当中有80%能够以尿素等非蛋白氮等化合物为唯一氮源,26%的细菌离不开氨,50%的细菌即可以以氨也可以以氨基酸为氮源(Bryant ,1961)。当非蛋白氮饲料进入瘤胃,就被微 生物分泌的各种蛋白酶、肽酶、脱氨酶等降解酶所包围,而迅速地溶解和水解,分解成氨气和二氧化碳。同时碳水化合物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和酮酸,紧接着氨气又与酮酸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结合成氨基酸。新合成的氨基酸被瘤胃微生物所吸收利用转化为菌体蛋白。瘤胃微生物随着食糜和瘤胃液进入真胃和小肠,被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 分解为游离氨基酸进而被小肠所吸收提供给反刍动 物个体。 Clark (1992)研究表明,奶牛食糜蛋白质中的59%为微生物蛋白质[1] 。由此可见瘤胃微生物 蛋白为反刍动物机体起着提供主要蛋白来源的重要作用。在非蛋白氮的代谢过程中氨是主要的形式, 瘤胃内的氨除了被微生物利用合成蛋白质外,其余部分被吸收经血液循环至肝,在肝内经鸟氨酸循环变为尿素,这种内源性尿素,一部分经血液分泌于唾液重新进入瘤胃;另一部分通过瘤胃上皮扩散到瘤胃内,其余随尿排出体外[2]。而进入瘤胃内的氨又 ? 95?养殖与饲料2009年第3期专论综述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1310989.html,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 作者:申芳丽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8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从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为粗饲料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及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粗饲料;反刍动物 1 粗饲料的定义 粗饲料又称粗料,是指体积大,粗纤维含量高而可消化养分含量低的一类饲料。美国牧草牧场专门委员会(1991)定义粗饲料为:植物(不包括谷物)中可供放牧采食,也可供收获饲喂的可食部分,包括牧草、干草、青贮和嫩枝叶类秸秆等。现代的饲料分类学中,凡粗纤维含量占干物质18%以上,消化能10.45MJ/Kg以下的饲料,统称为粗饲料,所以粗饲料的范围很广。但总的说来它们都含有可被草食家畜瘤胃微生物消化的细胞壁成分,而且粗饲料的组成和营养价值差异也很大。 2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粗饲料的营养作用 粗饲料中由于木质素和硅含量较高,造成消化利用率低下。动物本身对日粮纤维几乎不能降解,只是依赖于栖居其消化道内的微生物来实现降解。 2.1.1 提供能量 瘤胃微生物消化利用纤维的基础是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类,借助微生物产生的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性物质,将其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的可利用程度。日粮纤维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 2.1.2 控制采食量 反刍动物采食量的调节以物理调节为主,化学调节为辅,饲料磨碎和颗粒化可增加采食量。粗纤维由于体积大,吸水性强,有强烈的填充作用,使动物产生饱感。纤维素降解产物挥发性脂肪酸也有一定的化学刺激作用,产生化学调节。其中乙酸和丙酸对采食量影响较大,丁酸较弱。反刍动物过食现象不明显,对苦味、酸味、咸味和甜味很敏感,利用这一特点配制日粮时,可合理利用某些饲料。 2.1.3 粗饲料的消化率

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

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奶牛业发展很快,牛奶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不断增加,为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很大贡献。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与选择手段的发展,动物繁殖与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使奶牛的生产性能潜力不断提高。这些成果一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奶牛生产的效率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奶牛饲养管理的条件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l 奶牛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奶牛泌乳初期有效能摄入严重不足 母牛在妊娠后期,干奶期和围产前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很快,体积迅速增大,占据腹腔,消化系统受到压迫,消化能力降低,使干物质采食量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可达30%。母牛产犊后即开始产奶,营养需要迅速上升,消化机能也开始慢慢恢复,干物质采食量逐渐上升,但恢复和上升的速度很慢,远远低于营养需要上升的速度,致使采食量的增加严重滞后于产奶量增加母牛的产奶量一般在产后4—8周达到高峰,而最大的干物质采食量通常出现在产后10—14周,导致奶牛处于代谢负平衡状态,特别是高产牛这种情况尤甚。在营养物质的负平衡中,能量的负平衡表现得最为突出。能量负平衡的结果最终导致如下情况的发生: 1)泌乳高峰期的产奶量下降,高峰期所能维持的时间缩短,母牛的产奶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使整个胎次的产奶量大幅度下降。据报道,奶牛泌乳高峰期日产奶量每下降1kg,则该泌乳期产奶量降。低200-250kg。 2)动用体脂肪来满足产奶的能量需要,使奶牛的体重下降。大量体脂肪被用于产奶,使奶牛继发脂肪肝甚至酮病的危险性大大提高。脂肪在脂肪组织中分解,产生非脂化的脂肪酸(NEFA).绝大部分的NEFA直接被转运到肝脏,并在肝脏氧化产生能量。没有被氧化的NEFA在肝脏被重新脂化,形成脂肪或作为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U 的一部分输出到乳腺组织或贮存于肝脏。与其他动物相比,奶牛肝脏吸收NEFA的能力很强,远大于输出脂肪的能力,因而,在奶牛肝脏中重新脂化的脂肪很容易在肝脏中蓄积,形成脂肪肝。另外,当血糖和胰岛素的浓度较低时,NEFA在肝脏会发生不完全氧化而产生酮体,导致酮病。 3)泌乳早期奶牛体况损失与其繁殖性能存在强相关。体况下降的母牛卵巢血液流量减少,卵泡发育不正常,引起排卵失败;即使怀孕也会因血液孕激素水平的下降,降低胚胎存活率。其总的结果是产后发情延迟,影响配种,受胎率下降,增加空怀天数,加大产犊间

断奶应激对幼龄反刍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

动物营养学报2016,28(7):1988-1997C hi ne s e J our nal of A ni m al N ut r i t i on d o i :10.3969/j .i ssn .1006-267x.2016.07.003 断奶应激对幼龄反刍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 张 千1 李发弟 1,2 李 飞 1* (1.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730020; 2.甘肃省肉羊繁育生物技术工程实验室,民勤733300) 摘 要:断奶初期,幼龄反刍动物的消化和免疫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断奶应激会导致幼畜体 内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改变,引起免疫系统抑制,诱发炎症反应,阻碍幼畜生长发育,增加患病风险。本文从糖皮质激素、免疫细胞、急性期蛋白和相关细胞因子4个方面阐述了断奶应激对幼龄反刍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幼龄反刍动物;断奶应激;免疫系统;糖皮质激素;细胞因子 中图分类号:S 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7X (2016)07-1988-10收稿日期:2016-01-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197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503134);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 R T 13019)作者简介:张 千(199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反刍动物营养学。E -m a i l :z ha ngqi a n14@l z u.e du.c n *通信作者:李 飞,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 -m a i l :l f e i @l z u.e du.c n 幼龄反刍动物断奶时,亲子纽带关系的破坏、 饲料成分及物理形态的改变、社群的重组和外环境的变化[1] ,会造成幼畜心理[2] 、生理和免疫应激[3] 。研究表明,断奶刺激会导致幼畜出现鸣叫、不安、走动频率增加、采食和反刍时间减少[4] 等行为学改变。由于反刍动物生长早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机体稳态易遭受破坏且恢复能力较差,发生应激时会导致幼畜出现心率和血压异常[5] 、直肠温度上升等一系列生理变化,严重时会抑制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6] 。断奶应激不仅影响固有免疫,也会对动物的体液免疫与细胞调节产生显著影响,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改变会导致自身免疫调节异常[7] 。此外,断奶应激与反刍动物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有关[8-10] 。目前,有关反刍动物断奶应激的研究众多,但多集中在生产性能、胃肠道发育和微生物类群方面,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分子水平以及作用机理上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就断奶应激对幼龄反刍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作一综述,为明确幼龄反刍动物断奶过程中免疫功能的调节 及其作用机制和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1 断奶应激对幼龄反刍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1.1 降低获得性免疫屏障功能 幼龄反刍动物断奶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适应性免疫尚未完全建立,此时免疫功能主要以固有免疫为主。断奶后,幼畜无法从母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溶菌酶等酶类[11-12] ,导致获得性免疫屏障功能降低,幼畜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研究发现,大约44%的犊牛死亡与断奶时发生的呼吸道疾病有关[8] 。因此,增强断奶阶段固有免疫功能是降低幼畜患病风险的关键。1.2 损害免疫系统功能 幼龄反刍动物断奶会导致急性的免疫应激,并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急性应激还有可能发展成为长期慢性应激,而急性和慢性应激都会影响免疫系统,损害动物健康(图1)。犊牛断奶后血液中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以及红细胞数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申报表(反刍动物生产学实验)1

龙岩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申报表

备注:使用教材:版社

附件2: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指导书 《反刍动物生产学》 牛、羊品种认识与识别 实验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系) 年月日

实验学时:3 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设计)设计性实验 每组人数:10-13人/组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开设学期:第6学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不同品种牛羊的产地、类型、外貌特征和相关生产性能,获得识别牛羊品种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地方品种资源及现状,在育种工作中能更好地保存与合理地利用国内外常见品种。通过实验重点掌握国内外优良品种和重要地方品种,掌握不同类型牛羊的品种特征和识别要点。。 二、实验原理 各种类型、产地不同的牛,有特定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 三、实验要求 熟悉各品种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特点; 了解专业化品种的分类依据和品种外貌特点; 四、主要仪器、试剂 (一)器材 计算机台 1 多媒体投影仪台 1 幻灯机台 1

牛羊品种课件 各种品种牛的图片 五、实验方案 操作方法 (1)有指导老师讲述各种品种牛羊的特征要点,并概括讲解各种牛羊品种的识别要点。(2)有学生识别各种品种牛羊的图片,并说出主要特征和生产性能,老师补充说明。 六、思考题 (1)比较乳用品种、肉用品种、兼用品种、役用品种牛羊的外貌特点;、 (2)说明国内外著名牛品种的外貌特点; 七、实验报告要求 对实验步骤,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反刍动物营养学》思考题

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反刍动物营养学:反刍动物营养学是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分支,它以反刍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摄入、消化代谢和转化利用与生产和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4、反刍动物生产的特点 (1)节粮型畜牧业 (2)物质转化效率低 (3)与人类竞争资源 (4)环境的污染者,也是保护者 (5)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 (5)维持食物链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成员 5、瘤胃的功能:微生物消化,是发酵饲料的场所。 6、反刍: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尤其是粗饲料大多都未经充分咀嚼就呑咽进入瘤胃贮藏起来,经瘤胃液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再咀嚼,再混入唾液,再吞咽进入瘤胃,这一过程称为反刍。 7、反刍的作用:进一步切细饲料,有利于食糜中饲料颗粒的选择性排空。 8、食管沟:嘴唇状双层结构,始于贲门,延伸至网—瓣胃口,是食道的延续。收缩时成一中空管子,使食团穿过瘤—网胃,而直接进入瓣胃。在哺乳期的犊牛,食道沟可以通过吸吮乳汁而出现闭合,称食道沟反射。 9、网胃功能:1、如同筛子,将随同饲料吃进去的重物滞留下来。 2、对食物起磨碎、发酵及运转作用。 10、瓣胃功能:1、阻留食物中粗糙部分,继续加以磨细,并输送较稀部分进入后面的皱胃。 2,有较强的吸收功能。如:水分、肽、VFA、一些无机离子。 11、皱胃的功能:分泌消化液,使食糜变湿。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酶能消化部分蛋白质,但不能消化脂肪、纤维素和淀粉。 12、影响瘤胃发育的因素 ?微生物种群建立 ?自由饮水 ?肌肉组织发育 ?有可发酵的底物 ?组织的吸收功能 13、唾液的分泌:在采食和反刍过程中要分泌大量的碱性唾液,含有氨、钠、钾、钙、镁、磷等。唾液的分泌量与采食和反刍的时间成正比,饲料越粗,分泌量越大,唾液中的缓冲盐可以中和挥发性脂肪酸,对以稳定瘤胃pH值很重要。 14、稀释率:是指流入瘤胃的液体或固体的体积占瘤胃内液体或固体体积的百分比,一般用K表示,单位是%/h。 外流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瘤胃中流出的固体或液体的绝对量,一般用F表示,单位为ml/h或ml/d。 影响因素:1、饲料种类。料越粗,K和F值越小。 2、饲料的加工。加工越细致,饲料中瘤胃中停留时间越短,K和F值越大。 3、瘤胃液渗透压。是关键因素,渗透压升高可导致动物大量饮水,导致K值变大。 15、稀释率对发酵的影响

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反刍动物(含人工饲养的同种野生动物)产地检疫的检疫范围、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反刍动物的产地检疫及省内调运种用、乳用反刍动物的产地检疫。 合法捕获的同种野生动物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 2. 检疫范围及对象 2.1 检疫范围 牛、羊、鹿、骆驼。 2.2 检疫对象 2.2.1 牛: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2.2.2 羊: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绵羊痘和山羊痘、小反刍兽疫、炭疽。 2.2.3 鹿: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 2.2.4 骆驼: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 3. 检疫合格标准 3.1 来自非封锁区或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养殖小区)、养殖户。 3.2 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3.3 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3.4 临床检查健康。 3.5 本规程规定需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6 省内调运的种用、乳用反刍动物须符合相应动物健康标准;省内调运种用、乳用反刍动物精液、胚胎的,其供体动物须符合相应动物健康标准。 4. 检疫程序 4.1 申报受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当地相关动物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4.2 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 4.2.1 官方兽医应查验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养殖档案,了解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确认饲养场(养殖小区)6个月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病,确认动物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省内调运种用、乳用反刍动物的,还应查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4.2.2 官方兽医应查验散养户防疫档案,确认动物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4.2.3 官方兽医应查验动物畜禽标识加施情况,确认所佩戴畜禽标识与相关档案记录相符。 4.3 临床检查 4.3.1 检查方法

《动物生产学》牛羊生产部分复习要点

养牛学部分: 瘤胃内所含有的微生物种类最多,包括细菌、原虫和厌氧真菌三大类。 反刍又称倒沫、倒嚼,指反刍动物将吞入瘤胃的饲料经浸泡软化和一定时间的发酵后,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咀嚼的特殊消化活动。 牛为终年发情,牛的发情周期平均21天,牛的妊娠期平均为280天。 反刍的作用是:磨碎饲料、有利于消化;增加唾液的产生;增加大颗粒饲料在瘤胃中的存留时间。 牛羊的为胃有四个室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皱胃。 牛按经济用途可划分为乳用牛、肉用牛、役用牛、兼用牛。 常见的乳用牛品种有:荷斯坦牛、娟姗牛 常见的肉用牛品种有: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 常见的乳肉兼用牛品种有:西门塔尔牛、皮埃蒙特牛 我国五大黄牛包括:秦川牛、鲁西牛、晋南牛、南阳牛、延边牛 奶的分阶段饲养: 犊牛初乳开始饲喂时间:出生后小牛一恢复正常呼吸(一般在1小时内)就可以立即喂给初乳。出生后6~9小时需要再次喂给初乳。

犊牛初乳的饲喂量:小牛需要的初乳量为1.25~2.5千克/次,约为其体重的5%,即40千克重的小牛一次可以饲喂2千克初乳。 早期断奶的优点: (1)节约大量的商品奶,降低犊牛的培育成本; (2)节省犊牛哺乳的人工费用; (3)可促进犊牛消化系统尤其是瘤胃机能的尽早发育,对其以后提高生产性能有益。 奶牛干奶期干奶的意义: 奶牛干奶期以50~70天为宜,平均为60天; 1)胎儿生长的需要 2)代谢休息的需要 3)营养储备的需要 4)乳腺修整的需要 泌乳前期的饲养措施: 1)多喂优质干草,最好在运动场中自由采食。青贮水分不要过高,否则应限量。 2)多喂精料,提高饲料能量浓度,必要时可在精料中加入保护性脂肪。日粮精 粗比例可达60∶40到65∶35。 3)为防止高精料日粮可能造成瘤胃pH值下降,可在日粮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 和氧化镁。 4)增加饲喂次数,由一般的3次增加到5~6次。 5)在日粮配合中增加非降解蛋白的比例。 常规饲养法:青饲料、粗饲料和部分精饲料可满足乳牛维持营养的需要,再用精

动物营养学总复习

绪论 1.动物生产的本质及其与植物生产的关系? 2.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 3.动物营养学的相关学科? 4.名词:营养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1.常用饲料干物质的化学成分? 2.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 3.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 4.名词:饲料营养物质或营养素或养分初 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 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 NDF ADF CP CF CA EE NFE NPN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饲料的消化方式对各种动物的营养有何不同影响? 2.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消化的利与弊? 3.饲料矿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是否反映其利用? 4.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5.饲料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及其对营养物质消化率 的影响? 6.饲料加工调制的营养学意义? 7.名词:饲料的可消化性动物的消化力消化 率饲料抗营养因子 第三章水的营养 1.动物机体水的来源与流失? 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3.动物生产对水的供给有何要求? 第四章蛋白质营养 1.组成动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及其特点? 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的异同? 3.影响非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4.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 5.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因素? 6.影响反刍动物对含氮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因素? 7.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 8.为什么说反刍动物蛋白质质量评定体系的核心 是测定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 9.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型的建立及其理论意义? 10.饲粮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对饲粮蛋白质质量有 何影响?解决饲粮氨基酸平衡的方法? 11.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等NPN的机理? 12.合理使用尿素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确定尿素 的用量? 13.对于单胃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率和利用率通 常呈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反刍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率 有时则不能反映蛋白质的利用率,为什么? 14.小肽的营养作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小 肽利用的异同点? 15.名词:瘤胃氮素循环 RDP UDP 蛋白质 的热损害酸性洗涤不溶氮 ADIN 蛋白质的周转 代谢必需氨基酸 EAA NEAA 限制性氨基酸 BV NPU EAAI 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理想蛋白质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互补氨 基酸拮抗饲粮氨基酸平衡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 1.非淀粉多糖与动物营养? 2.化学益生素及其营养学作用? 3.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 4.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 5.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瘤胃消化解释饲粮中粗 饲料比例越高,饲料能量利用率越低的现象。 6.大量饲喂纤维性饲料对反刍动物脂肪、蛋白质 代谢和生产性能有何不良影响? 7.饲粮纤维的含义?饲粮纤维对非反刍动物有何 作用? 8.饲粮纤维与反刍动物瘤胃功能和健康的关系? 9.名词:非淀粉多糖 NSP 化学益生素 VFA 第六章脂类的营养 1.脂类与动物营养有关的特性有哪些? 2.请解释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脂肪的结构对其 有何影响? 3.非反刍动物对饲料脂类是如何消化吸收的? 4.饲料脂类在反刍动物瘤胃是如何被消化的? 5.猪和反刍动物的脂肪代谢有何不同? 6.饲料脂类对猪禽及反刍动物的体脂性质有何影响? 7.必需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 8.通常认为必需脂肪酸有哪些?在体内能否相互 转化? 9.名词:脂肪的增效作用 EFA 必需脂肪 酸 第七章能量 1.饲料有机物的体内氧化和体外有可不同? 2.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是如何分配的? 3.在饲料有机物中,为什么脂肪所含有的能值最 高而热增耗又最低? 4.单位质量淀粉与葡萄糖的总能值为什么不同? 5.表观消化能和真消化能有何区别? 6.氮校正代谢能的理论意义? 7.饲料蛋白质品质对饲料代谢能值有何影响? 8.对于反刍动物,为什么饲养水平低时气体能占 总能的比例增加? 9.热增耗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 10.在表7-3中,比较猪和反刍动物,玉米、大麦 的代谢能值有何差异,为什么? 11.请解释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转化和分配与动物 种类、饲料类型和饲养水平的关系。 12.对于猪、家禽和反刍动物,为什么采用的有效 能体系不同? 13.请评价总可消化养分(TDN)? 14.淀粉价体系和目前的有效能体系有何区别? 15.为什么能量用于生长育肥的效率,猪、禽等非 反刍动物高于反刍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