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食品 梨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食品梨生产的园地选择与规划、品种和砧木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

本规程适用于青岛市无公害食品梨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NY/T442-2001梨生产技术规程

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101—2002无公害食品梨产地环境条件

NY/T5102—2002无公害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

3园地选择与规划

3.1园地选择

无公害梨生产的园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产地空气环境质量、产地灌溉水质量、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都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其余按NY/T442-2002中3.1规定执行。

3.1.1土壤条件

3.1.1.1土层厚度

适于梨树生长的土层厚度为80cm~120cm,夏季地下水位应低于100cm~120cm。

3.1.1.2土壤质地

砂质土壤具有通透性好、肥力高又一定保水保肥能力等优点,是梨树获得优质丰产的适宜土壤。

3.1.1.3土壤酸碱度(pH值)和含盐量

在pH值5.5~8.5的土壤中均能生长,以pH值5.6~7.2为好。含盐量控制在0.14%~0.2%时,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较正常。

3.1.1.4土壤有机质

采用增施有机肥、生草、秸杆覆盖等措施,提高有机质含量,使有机质含量达到2%-3%或更高。

3.2定植苗木的处理

选用一级苗,将苗木主侧根适当修剪,把先端撕裂破伤部分剪平,在水中浸泡一夜,以备定植。

3.3栽植期

一般多采用春季栽植。土壤解冻后即可栽植。

3.4定植方式

3.4.1栽植方式

采用宽幅畦栽,以南北行向为好。每幅5~6行,幅间留有作业道,一般行株距为2m~3m×1.5m~2m,也可采用高密度种植,行株距1m~2m×0.5m~1.5m。

3.4.2挖定植穴或定植沟

以定植点为中心,挖成深80cm、长宽各100cm的定植穴或深宽各100cm的定植沟,把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两侧。

3.4.3定植沟、穴施肥填土

亩施有机肥4000kg~5000kg,先将表土填入下层,然后将心土和有机肥混合填入,再

填20cm表土,距地面20cm。

4品种和砧木选择

4.1品种选择

适合青岛市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日韩梨的系列品种、茌梨、香水梨。

4.2砧木选择

适合青岛市梨树栽培的主要砧木有:杜梨、秋子梨。

5栽植

将苗木放在定植沟或穴内,舒展并均匀分布根系,把表土填入,提苗后再踏实,使土壤和苗木根系充分接触,根茎要与地面相平。修好树盘,灌透水,覆土保墒。

其它按NY/T442-2001中5.1~5.6规定执行。

6土肥水管理

6.1土壤管理

6.1.1深翻改土

分为扩穴翻和全园深翻。扩穴深翻结合秋施基肥进行,在定植穴(沟)外挖环状沟或平行沟,沟宽80cm,深80cm~100cm。土壤回填时混以有机肥,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然后充分灌水。

6.1.2中耕

清耕制果园及生草制果园的树盘在生长季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5cm~10cm,以利调温保墒。

6.1.3树盘覆草和埋草

覆盖材料可选用麦秸、麦糠、玉米秸、稻草及田间杂草等,覆盖厚度15cm以上,上面零星压土。连覆3~4年后结合秋施基肥浅翻一次;也可结合深翻开沟埋草,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

6.1.4生草法

可在梨园行间种植白三叶,也可用黑麦草与红三叶、白三叶混种,长高至40cm时进行刈割覆盖于树盘内,提高园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可保湿调温,改善梨园生态环境。

6.2施肥

6.2.1施肥原则

按照NY/T496-2002的规定执行。所施用的肥料不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或免予登记的肥料.

6.2.2施肥时期

一般分为萌芽前后,幼果生长期、果实迅速膨大期,秋季(一般在采收后)四个时期。

6.2.3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6.2.3.1有机肥料

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杆肥、泥炭肥、饼肥、腐殖酸类肥、人畜废弃物加工而成的肥料等。

6.2.3.2微生物肥料

包括微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处理肥料等。

6.2.3.3化肥

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硫肥、钙肥、镁肥及复合(混)肥等。

6.2.3.4叶面肥

包括大量元素类、微量元素类、氨基酸类、腐殖酸类肥料。

6.2.3.5限制使用的肥料

含氯化肥和含氯复合(混)肥。

6.2.4施肥方法

6.2.4.1基肥

秋季施入,以农家肥为主,可混加少量氮素化肥。施肥量,初果期树按每生产1kg梨果施1.5kg ~2.0kg优质农家肥计算;盛果期梨园每666.7m2 施3000kg 以上。施用方法采用沟施,挖放射状沟或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沟深40cm~60cm。

6.2.4.2追肥

6.2.4.2.1土壤追肥

第一次在萌芽前后,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期,以磷钾肥为主,氮磷钾混合使用;第三次在果实生长后期,以钾肥为主。其余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施肥量以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施肥特点确定。施肥方法是树冠下开环状沟或施射状沟,沟深15cm~20cm,追肥后及时灌水。

6.2.4.3叶面喷肥

全年4~5次,一般生长前期2 次,以氮肥为主;后期2~3次,以磷、钾肥为主,也根据树体情况喷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常用肥料浓度为尿素0.2%~0.3%,磷酸二氢钾0.2%~0.3%,硼砂0.1%~0.3%。叶面喷肥宜避开高温时间。

6.3水分管理

6.3.1灌水

根据梨树的需水情况,结合各物候期的生长结果特点,主要的需水时期有:萌芽前(多在3月上旬)、落花后、新梢和幼果生长期、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后、越冬前。

以上几个时期,并不是每个时期都必须灌水,而应根据土壤墒情及降雨情况确定是否灌水,一般全年共3~4次。

6.3.2灌水量

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土壤保水能力,对最适土壤水分含量的要求及主要根系分布层的厚度确定。

6.3.3灌水方法

有沟灌、树盘灌溉、地下管道灌溉、滴灌、喷灌等。

灌溉水的质量应符合NY5101中的规定。其余按NY/T442-2001中6.3规定执行。

6.3.4干旱地区水分调控

主要通过蓄水、保水和减少水分消耗的办法。如蓄积雨雪、覆盖保水、松土保墒、应用保水药剂等方法。

6.3.5排水

雨季要搞好梨园的排水,以防积涝成灾。

7整形修剪

按NY/T442-2001中7.1~7.2规定执行。加强生长季节的修剪,及时拉枝开角等,以增加树冠内通风透光度。剪除病虫枝、清除病僵果。

7.1树形修剪

7.1.1原则

整形修剪技术要有利于树冠形成;要促进营养物质的转换和积累,有利于花芽形成,达到早结果,早丰产和稳产的目的;要有利于光照;要通过整形修剪达到控制树体大小,降低树体高度的目的。

7.1.2采用的主要树形

7.1.2.1纺缍形

有中央干,干高50cm~60cm,中央干上着生10个~15个小主枝,腰角70度~90度,小主枝上配有中小枝组,树高2.5m~3m。

7.1.2.2V形

南北行向,栽植时按45度角向两侧斜栽,呈V型,支架高度3m 左右,每侧配置6个~8个较大的结果单位。

7.1.2.3斜式倒人字形

干高40cm~50cm,南北行向,两个主枝分别伸向东南和西北方向,呈斜式倒人字形。主枝腰角70度,大量结果时达80度,树高2.5m。

8花果管理

8.1适宜的留果量

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盛果期可连续多年保持2500kg~3500kg亩产量。

8.2疏花疏果

梨的自花授粉能力强,座果率高,要及时疏花疏果。

8.2.1疏花:包括疏花蕾、疏花朵。疏花蕾在花序伸出至开花前进行,疏花朵可在整个花期进行。

8.2.2疏果:通常在落果高峰过后、花芽分化开始前进行,一般在盛花4周前后开始。一般幼果间距30cm~35cm。留果时掌握选留第三个果或第四个果。

8.3果实套袋

可改善果实外观品质,改善果肉质地,增强果实耐贮藏性,减少果实生长过程中病虫为害,防止果实污染。

8.3.1套袋时期

最适宜在疏果后、果点锈斑出现前进行。果袋应绑在近果台处的果柄上,使梨果在袋内悬空,防磨擦果面产生锈斑。

8.3.2除袋

套袋梨果实采摘前不需解袋,应连袋采下,装箱时除袋后包好果实。

其它按NY/T442-2001中第8章规定执行。

9病虫害防治

9.1主要病虫害

梨黑星病、腐烂病、轮纹病;梨木虱、蚜虫类、叶螨、食心虫类(梨小食心虫)。

9.2农业防治

栽植优质无病毒苗木;通过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控制负载等措施保持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

合理修剪,保证树体通风透光,恶化病虫生长环境;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老翘裂皮,翻树盘,剪除病虫枝果,减少病虫源,降低病虫基数。

不与苹果、桃等其他果树混栽,以防将要病虫上升为害;梨园周围5km范围内不栽植桧柏,以防止锈病流行等。

9.3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树干缠草绳和诱虫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9.4生物防治

人工释放赤眼蜂。助迁和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应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

9.5化学防治

9.5.1严禁使用的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甲拌膦、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甲基异柳磷、氧化乐果、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杀虫脒、二溴氯丙烷、久效磷、磷胺、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水胺硫磷、福美胂等胂制剂,以及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

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

9.5.2使用化学农药时,按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

9.5.3主要病虫害防治

梨黑星病:从萌芽期开始发生至果实采收后,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速保利)3000倍~4000倍喷雾防治,每年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21d;或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乐必耕)1000倍~1500倍喷雾防治,每年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14d;或25%氟硅唑乳油5000倍~6000倍喷雾防治,每年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21d;或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霉能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1200倍,每年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28d。

腐烂病:从萌芽开始发生至开花前,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700倍喷雾防治。

轮纹病:从萌芽期开始发生至果实采收后,用25%,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05%~0.1%药液喷雾防治。

梨木虱:从萌芽开始发生至果实膨大期,用20%双甲脒乳油800倍~1200倍喷雾防治,每年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7d。

蚜虫类:从萌芽开始发生至开花前,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2000倍喷雾防治,每年最多使用4次,安全间隔期20d。

叶螨:从落花后开始发生至幼果套袋前,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2000倍喷雾防治,每年最多使用4次,安全间隔期7d。

食心虫类:在整个果实膨大期发生,用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3000倍喷雾防治,每年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30d;或氯氟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每年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21d;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2000倍喷雾防治,每年最多使用4次,安全间隔期7d。

10果实采收

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和市场需求综合确定采收适期。成熟期不一致的品种,应分期采收。采收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