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文明史

两河流域文明史
两河流域文明史

两河流域文明史

两河流域文明:

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和城市都在这里出现~~

6500年前~苏美尔文明~建筑由泥土搭建~~~~

4900年前~建立了最早的城邦国家~~每个城邦都有一个统治者~~

4300年前~苏美尔东区北部~~阿卡德人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吞并苏美尔地区的其他城邦~~领袖萨尔贡~~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国家,第一个首都阿卡德~最后向南北发展,建立了第一个帝国~~在他孙子时期达到鼎盛~~~

阿卡德王朝灭亡100多年后~两河流域迎来了乌尔第三王朝~~第一部乌尔纳木法典出现~~是汉穆拉比法典的蓝本~~楔形文字~~

汉穆拉比是巴比伦文明最重要的缔造者~~公元前1792年登上王位~~他颁布的第一部完备的汉穆拉比法典~~282条法律条纹~~汉穆拉比的巴比伦王朝被称为巴比伦第一王朝~~400年后来自小亚细亚赫梯王国的国王率领大军攻陷了巴比伦城~~~赫梯王国创建于公元前17世纪~~首都哈图沙~~位于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南~公元前14世纪达到鼎盛~~

来自北方山区的加喜特人创立了中巴比伦王朝~加喜特王朝~~是两河流域统治时间最长~亚述人很快由北部一个小国发展成帝国~~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天空被分为12宫~~黄道12~新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王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9月7继承王位~~空中花园就是他建造的~他把大量财富用于建造巴比伦城~亚述人性格彪悍~战争是每个亚述男人的终身职业~~然后接替了巴比伦王朝~~亚述帝国创立~~位于伊拉克北部~~

尼尼微,亚述王国的首都,位于大扎布河和底格里斯河交汇处~公元前12世纪,尼尼微是一座极具规模的大城~~成为两河流域的中心,人口众多~~犹太人把亚述人的首都称为狮子的巢穴~~亚述国王个个残暴无情~

公元前612年5月尼尼微沦陷~~~亚述国王们为他们残暴付出代价~~

以色列:神的勇士~~

公元前626—539年新巴比伦王国:又称迦勒底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公元前630年,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趁新亚述内乱之机,逐渐取得对巴比伦尼亚的控制。公元前626年自立为巴比伦王。后与米底结成联盟,在公元前612年攻陷尼尼微,亚述帝国结束[1]。亚述帝国灭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

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及腓尼基,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国。

巴比伦之囚是指公元前597~前538年期间,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的犹太王国,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这些人称为巴比伦之囚。之后几千年犹太人失去家园,散落世界各地~~~他们让两河文明流向世界~~

539年波斯人大举入侵巴比伦尼亚时,虽然巴比伦城有两道围墙环绕,还有一条护城河包围,本是十分牢固、固若金汤的,但却未经战斗便被波斯人占领了。新巴比伦王国存在了不到一百年便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标志着两河流域历史独立发展的完结。从此它被一个个的外族入侵和统治,直至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并统治这里

波斯帝国缔造者:居鲁士~~他儿子冈比西斯,征服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埃及~~地跨西亚,北非的强大帝国~

公元前520年,他建造了辉煌的都城:波塞伯利斯~波斯的目光瞄准了地中海西岸的希腊~~最终以波斯的战败告终~~~~希腊同盟:雅迪,斯巴达,文泉关,马拉松~波斯帝国胖大的统治越来越难以维持~~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攻陷了波斯~~亚历山大死后~走向了希腊文明~~

2013 . 08 . 07

1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世界文明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20002 (二)课程英文名称:World Civilization History (三)开课对象:全校学生 (四)课程性质: 世界文明史是一门文理基础人文类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的 通过?世界文明史?的学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概括了解,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 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世界文明的发端,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七)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36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滥觞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1、使学生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 2、使学生领会农业的诞生。 3、使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 一、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 二、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 三、氏族文明的兴衰 第二节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 二、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 三、文化艺术的萌芽 考核要求: 1、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 1.1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了解) 1.2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掌握) 2、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 2.1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掌握) 2.2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掌握) 2.3文化艺术的萌芽(了解) 第二章西方文明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古典文明、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近代欧洲文明,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1、使学生充分理解西方古典文明。 2、使学生准确掌握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 3、使学生准确掌握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 4、使学生理解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 5、使学生理解近代欧洲文明。 6、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教学时数:18学时

【读后感】中国文明史读后感

【读后感】中国文明史读后感 书的魅力 书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是知识诞生的源泉,书载着知识绕着地球飞翔, 从竹简到丝帛……隔着千山万水,穿越千年时光,带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头脑里,人类文明 才不会永远在原地打转,才会这么灿烂。 原始人类从一个无声的世界开始,人们为了记录发明了文字,从刚开始把字刻在龟甲上,再到羊皮卷上,由于文字的诞生,才有了现在的书。它的出现让人类文明有了飞速的 变化,可见书的魅力对后人影响有多大。今天看到《中国文明史》这套书,让我真正了书 的历史,让我对书有了更深的感情。 过去人类的书是怎么来的呢?又是怎么做成了呢?我带着疑问掀开了它的面纱,两千 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它还是一捆捆竹简,打开来读时会咔咔作响,那是个了不起的时代,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而且可以大胆讲出来,或者写下来。各种思想纷纷 出现,就出现了现在我们知道了儒家、墨家、道家等思想家。 有一天书的敌人突然出现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怕学者散播谣言,除了医学、药物,卜卦、种树类的书,其他全部烧掉,烧了整整3个月。使得许多经典书籍因为 秦始皇的一把火全部失传。 人类对书的态度,往往能决定自己的命运。项羽和刘邦在“帝国争夺战”时,书让刘 邦知道:哪里人口多,哪里物产丰富,哪里容易防守,哪里容易进攻。而不懂得利用书籍 学习的项羽败给了刘邦。可见在战争年代,书依然发挥着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到了汉朝,汉武帝派人到处搜集古书,把笨重的竹牍变成了帛书之后,把所有分过类 的书收藏在书库里。还有的书沿着丝绸之路到了外国,可是外国被一群野蛮人占领,把书 当作烧火来取了,书一卷又一卷的被烧毁,那些美丽的神话哲学家,无比深奥的思想,科 学家令人兴奋的发现都将要消失了吗?这时,一处避难所出现了———基督教的修道院, 白天抄收集来的书,晚上休息。就这样,修道院里的书越来越多,修道院外面的书却越来 越少了。 在敦煌千佛洞,有许多商人、军人、江上湖人……来到这里。于是,有许多书被埋在 了敦煌千佛洞。当中国人发现以后,却不知道这些废纸是什么,就被一些外国人“偷”走了。当中国老学者,看到中国的国宝就这样到别人的手里,气得咬牙切齿,向清朝政府报告,才将大书库里的书搬了回来,但是搬回来的只剩下原来的一小部分了。要不然现在会 有更多的古书流传下来。 书籍的命运往往与时代的兴衰息息相关。太平的时候,人们对书呵护备至;一但战火 燃起,书又会难逃被焚烧、毁弃的命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随堂练习:1.2古代两河流域

1.2古代两河流域 一、选择题 1.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 A.尼罗河流域B.爱琴海区域 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 2.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列世界古代建筑中,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A.空中花园B.故宫 C.长城D.金字塔 3.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大约是在()A.公元前20世纪B.公元前18世纪 C.公元前24世纪D.公元前3500年 4.下图甲、乙地区都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它们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 列对这两地文明的解读有误的是() A.都属于大河文明B.甲地区是法老和金字塔的国度 C.都是城邦共和国D.乙处诞生了《汉谟拉比法典》 5.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列文物中,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汉漠拉比法典B.金字塔 C.雅典卫城D.高架引水渠 6.“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将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別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材料主要表明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维护奴隶的利益 C.维护奴隶制度,稳固社会秩序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7.《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哪些规定说明古巴比

伦王国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①社会等级②家庭奴隶制 ③租赁、雇佣④交换、借贷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都曾被外敌入侵,导致两大文明衰落的是() A.蒙古帝国B.波斯帝国 C.元朝D.亚历山大帝国 9.(·贵州)颁布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是() A.伯利克里B.法老胡夫 C.汉谟拉比D.凯撒 10.(·内蒙古)“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全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该法律条文出自() A.《汉谟拉比法典》B.《罗马民法大全》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法典》 11.(·江苏)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印度B.古巴比伦王国 C.雅典城邦D.法兰克王国 12.(山东)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 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判断题 13.尼罗河流域发现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14.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奴隶制国家() 三、综合题 15.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老的大陆有着灿烂的文明。今天让我们畅游亚非大陆,领略古 老灿烂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世界文明史期末论文

世界文明史期末论文 通过一个学期对世界文明史的学习,我对世界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加了很多人文知识,丰富了思想。 课堂上主要教授了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海文明,犹太文明使我对各种文明有了充分的认识,老师还在讲述过程中适当加入了许多神话故事,体现了各种文明的特色,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各种文明。 在已经学习过的各种世界文明中,相比之下,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古代埃及文明。 一、金字塔 说到埃及,大家一般都会想到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 金字塔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文字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呈梯形分层的,因此金字塔又称作层级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在最早的时候,马斯塔巴是埃及法老死后的永久性住所。到了后来,埃及人产生了国王的灵魂要升天成为神的观念。 “为他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明文》) 金字塔就是把法老送上天的阶梯。 与此同时,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的光芒,金字塔的角锥体形式所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光芒,表示了埃及人民对太阳神的崇拜。 “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金字塔明文》)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寝。作为统治者的法老们不仅想在活着时统治人间,而且还想在死后成为神,主宰阴界。因此,法老死后,便将内脏取出,浸以防腐剂,再填入特制香料,制作成木乃伊,将尸体长久保存。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寝。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于约公元前2664~前2180 年,在古埃及之都孟菲斯之北不远的吉萨、塞加拉、拉苏尔,梅杜姆以及阿布西尔等地都有大量的遗址。 在众多金字塔中,最为著名的是吉萨大金字塔,它位于开罗西南约13公里的吉萨地区。这组金字塔共有3 座,分别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胡夫、第四代法老卡夫勒和第六代法老孟考勒所建。 金字塔十分宏伟壮观,巧夺天工,有人觉得仅凭古代埃及人的技术是不可能建造出金字塔的,他们怀疑金字塔是外星人造出来的,或者是更远古的人类留下的。 二、宗教 要了解古代埃及的文明,就必须知道古代埃及的思想,知道古代埃及的宗教。 宗教是古埃及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古埃及历史。赫利奥波利斯、孟菲斯、

中国文明史读后感_读后感

中国文明史读后感 书的魅力 书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是知识诞生的源泉,书载着知识绕着地球飞翔,从竹简到丝帛……隔着千山万水,穿越千年时光,带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头脑里,人类文明才不会永远在原地打转,才会这么灿烂。 原始人类从一个无声的世界开始,人们为了记录发明了文字,从刚开始把字刻在龟甲上,再到羊皮卷上,由于文字的诞生,才有了现在的书。它的出现让人类文明有了飞速的变化,可见书的魅力对后人影响有多大。今天看到《中国文明史》这套书,让我真正了书的历史,让我对书有了更深的感情。 过去人类的书是怎么来的呢?又是怎么做成了呢?我带着疑问 掀开了它的面纱,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它还是一捆捆竹简,打开来读时会咔咔作响,那是个了不起的时代,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而且可以大胆讲出来,或者写下来。各种思想纷纷出现,就出现了现在我们知道了儒家、墨家、道家等思想家。 有一天书的敌人突然出现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怕学者散播谣言,除了医学、药物,卜卦、种树类的书,其他全部烧掉,烧了整整3个月。使得许多经典书籍因为秦始皇的一把火全部失传。 人类对书的态度,往往能决定自己的命运。项羽和刘邦在“帝国争夺战”时,书让刘邦知道:哪里人口多,哪里物产丰富,哪里容易

防守,哪里容易进攻。而不懂得利用书籍学习的项羽败给了刘邦。可见在战争年代,书依然发挥着作用。 到了汉朝,汉武帝派人到处搜集古书,把笨重的竹牍变成了帛书之后,把所有分过类的书收藏在书库里。还有的书沿着丝绸之路到了外国,可是外国被一群野蛮人占领,把书当作烧火来取了,书一卷又一卷的被烧毁,那些美丽的神话哲学家,无比深奥的思想,科学家令人兴奋的发现都将要消失了吗?这时,一处避难所出现了———基督教的修道院,白天抄收集来的书,晚上休息。就这样,修道院里的书越来越多,修道院外面的书却越来越少了。 在敦煌千佛洞,有许多商人、军人、江上湖人……来到这里。于是,有许多书被埋在了敦煌千佛洞。当中国人发现以后,却不知道这些废纸是什么,就被一些外国人“偷”走了。当中国老学者,看到中国的国宝就这样到别人的手里,气得咬牙切齿,向清朝政府报告,才将大书库里的书搬了回来,但是搬回来的只剩下原来的一小部分了。要不然现在会有更多的古书流传下来。 书籍的命运往往与时代的兴衰息息相关。太平的时候,人们对书呵护备至;一但战火燃起,书又会难逃被焚烧、毁弃的命运。 而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精美书籍随处可见,还出现了电子书。书从竹简到现代精装书,随着事件不停地变换。可见它的魅力无人能挡。以后的书还会有什么样的变换,也许它们的命运就由你来决定了。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比较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

一、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相似之处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都有着几乎同样的年龄,都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由强盛到衰败的过程两种文明都有着自己的文字书写系统,条理严谨的楔形文字和神秘诡异的象形文字都孕育于大河流域。离不开河水的的滋养与灌溉她们都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强大帝国实行君主专制,也都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自己的重要成果。 二、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对比 1.自然地理 埃及文明起源依托于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河道。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了畅通的道路。由于上游两条河流分支流经热带草原地区,雨季的到来给尼罗河带来了定期泛滥,从而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回馈,也为古埃及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尼罗河的子民们在其庇佑之下,怡然自乐与世无争地生活着。尼罗河狭长的地理环境,促使古埃及的文化选择了带状延伸,形成了由南向北的多元一体化文明起源模式。而同样生活在大河旁的两河流域的人民们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暴躁的底格里斯河使两河人民无法和古埃及人民一样享受平静的生活,两河流经的区域受干旱少雨的副热带高气压气候控制,河水无法定期泛滥,而且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汛期水位过高、流速快,难以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灌溉也成了当地经济生活的命脉。

法治文化,而埃及人的主流文化是伦理文化。在法治社会中,法典,比如汉莫拉比法典的诞生是自然结果而埃及这样的神权政治国家似乎不需要法典。两种文明的国家的文学也同样殊异。埃及人的写作在深度和想象力方面有局限性,大部分作品浮泛浅薄。在埃及这个相对和平的国度里,没有出现任间丫象《吉尔伽美什史诗》一样严肃的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反映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域生活的诸种无常的变化。 3.政权的起源 在公元前5000年,埃及出现了城镇政体,各自控制着泛滥平原的某一条带。这种多元的地方中心难以形成有力的地理屏障,为建立统一的政体在地理环境上铺平道路。同时,狭小的生存空间,迫使野心勃勃的地方统治者极力通过扩张活动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于是,征伐战争不断,导致统一集权机制国家的形成。由上埃及国王孟尼斯实现统一,埃及文明逐渐形成并影响日隆。此外,因尼罗河水流自南向北,上埃及国王可以清楚地预知北方灌溉的区域,由此奠定了埃及的统一是上埃及统一下埃及的格局。同时也限定了埃及的官僚体制一开始就是内向型的,注重内部行政体和部门化建设。至于两河流域,乌贝德人疏浚幼发拉底河并修改故道使其成为运河,由此建立纵横交错的灌溉网络。水资源的竞争客观上要求建立超出单个聚落之上的社会组织,于是,社会人口、聚落向中心聚落迁移、聚集。到公元前4000纪中叶,这一凝聚过程完成时,伴随着周围聚落的消失,作为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的城市出现,专业分工的市民居住在城

世界文明史复习提纲

拉斯科洞窟位于法国韦泽尔河谷,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始洞窟壁画之一,绝大多数的岩画描绘的是动物。体现真实描绘对象的现实主义风格。1940年由法国四个少年偶然发现。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5000年。 罗塞塔碑1799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士兵在尼罗河口罗塞特偶然发现,黑色玄武岩制成,以其发现地点命名为“罗塞塔碑”。石碑上使用了两种语言(埃及文和希腊文),三种文字(象形文字,通俗体文字和希腊文)。内容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僧侣为国王托勒密五世写的颂词公告。学者们凭借掌握的古希腊文开始对碑上的埃及文字进行解读工作,最后由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成功释读了象形文字。由此也标志了埃及学的诞生。 吉萨三大金字塔这一金字塔群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位于孟斐斯附近的尼罗河西岸。是埃及金字塔建筑的顶峰。三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由第4王朝国王胡夫修建的,习惯称为"大金字塔"。与胡夫金字塔毗邻的是其子考夫拉的金字塔,规模次于前者。在其附近,矗立着名闻遐迩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排列最左面的是孟考拉金字塔,规模最小。 苏美尔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是西亚最早发祥的文明,从公元前5000年至前2000年。其三个特征为:神庙建筑、圆柱形印和楔形文字。实际是以神庙或首领、贵族的居住地为中心的城市、城邦文明。这些国家以农业为基础,商业、手工业也有长足发展。神庙经济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外战、内乱,奴隶制在苏美尔逐渐形成。 塔庙(吉古拉特Ziggurat)苏美尔文明时期发展出来的阶梯形神庙,是苏美尔人祭神的地方,也是他们观察天象,思索宇宙的场所。塔顶部的供神庙堂建于分层的梯状平台之上,每层平台均无内室,由三面的阶梯或盘旋坡道登达庙堂。代表:乌鲁克的天神安努神庙和伊安娜女神庙。苏美尔人在建筑方面达到了古代很高的水平,最主要的建筑遗迹是塔庙。由于两河流域没有巨大的花岗岩,苏美尔人以砖块建造塔庙。苏美尔人习惯于在旧神庙原址上建新庙,因历代续建,神庙地基变成了多层塔形的高台,顶端供奉着神龛。这种高台建筑,叫“吉古拉特” 汉谟拉比法典由两河流域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是古代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由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发现。其内容继承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各国的法律。法典正文包括序文(主要宣扬王权神授法,功绩)、法典条文(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结束语三个部分,共282条,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具有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维护巩固奴隶主统治秩序的性质。 《吉尔伽美什史诗》世界上第一部史诗,两河流域文学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出土于尼尼微。主要描述了英雄吉尔伽美什最初施暴政,激怒了神而饱受磨难。在经过漂荡归来之后,终成为洗尽前非的贤君。史诗歌颂了友谊及不畏邪恶的勇敢精神,反映了人们探索生死奥秘的愿望,也表现了人们反抗神意最终难逃失败的悲剧色彩。史诗的泥版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亚述帝国是由塞姆人建立的国家,发源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上游,都城尼尼微。奴隶主贵族专制的国家,较早使用铁器。前883年,亚述从一般的城邦变为奴隶制帝国。前745年,实行行省制,募兵制,建立起当时西亚最为强大的军队,成为具有军事侵略性质的大帝国。在建筑和浮雕方面有巨大成就。衰落后被闪族一支所灭。 琐罗亚斯德教相传由波斯人琐罗亚德斯所创。中国称袄教,又名拜火教、波斯教。该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善神即阿呼拉·马兹达,光明、正义之神;恶神即阿利曼,黑暗、邪恶之神。善、恶二神始终斗争。善和光明最终将战胜恶和黑暗。大流士统治时期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影响了不少其他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和回教的天使观念和善恶二元论等。 哈拉帕文化指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1500年,在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最早发现于哈拉帕,是发达的城市文化,是一个中央计划、精心建造的城市群。主要发掘出来的城市遗址为哈拉帕和摩亨左·达罗。以农业为基础,畜牧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和外部世界有贸易关系,出现了象形文字,多保存在贸易用途的印章上。 《罗摩衍那》古印度辞藻华丽的古典梵语文学先驱。这部史诗比较短,约五万行,结构严谨。主要描写神化了的英雄

2016-世界古代文明-章节测验参考答案【古代两河流域上、下】

古代两河流域上(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两河流域文明是指在以下哪两条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A、苏伊士河和恒河 ?B、底格里斯河和尼罗河 ?C、苏伊士河和幼发拉底河 ?D、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星期”是以下哪一古代文明发明的时间概念:() ?A、古印度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埃及文明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中国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与两河流域早期文化处于同一时期。()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历史上古代两河流域存在多个国家政权。()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古代两河流域上(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乌尔纳姆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中哪一时期的法典:() ?A、亚述王国 ?B、乌尔第一王朝 ?C、乌尔第二王朝 ?D、乌尔第三王朝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根据考古的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备军出现在以下哪一个文明:() ?A、古印度文明 ?B、古中国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埃及文明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根据考古的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条约是在以下哪一组国家中签订的:() ?A、希腊和罗马 ?B、埃及和希腊 ?C、埃及和赫梯 ?D、赫梯和希腊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根据考古的发现,《乌尔纳姆法典》是人类历史上首部成文法典。()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古代两河流域上(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萨尔贡是阿卡德王国第几任国王:() ?A、4 ?B、3 ?C、2 ?D、1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现存的古巴比伦城门被以下哪一国家挖掘和收藏:()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两河流域──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

两河流域──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通常称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平原,这个地方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由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三部分组成,其中巴比伦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构成了人们所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早在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繁衍生息。他们在交流中逐渐创造了象形文字。阿卡德人对它加以继承和改造后,成为据今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用芦苇秆和动物骨头在软泥上所刻,落笔时力度大速度缓,印痕宽而深;提笔时力量小速度快,印痕窄而浅,好像木楔子,所以称为“楔形文字”。古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曾经把它们作为自己的文字。苏美尔人还把他们的神话故事《吉尔伽美什》刻在泥板上,成为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最古老的史诗。史诗主要讲述了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一生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 大约公元前2006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古巴比伦人在苏美尔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加绚丽的文明。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全文共350

0行,内容涉及盗窃动产和奴隶,对不动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抵押,涉及经商、借贷、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典对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阿拉伯语称其为“悬挂的天堂”。相传尼布甲尼撒国王为了治愈爱妻的思乡病,特地建造了这座超豪华的“天堂”献给她作为礼物。果然,爱妻思念家乡的愁容一扫而光,白皙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欢快的笑容。空中花园为立体结构,共7层,高25米。基层由石块铺成,每层用石柱支撑。层层都有奇花异草,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园中有小溪流淌,溪水缘自于幼发拉底河河水。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古迹之一。 星移斗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公元637年,阿拉伯人战胜波斯人,两河流域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在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两河流域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从大马士革迁到底格里斯河河畔的巴格达,巴格达遂成为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帝国首领哈里发的皇宫用大理石砌成,城门装饰着精雕细刻的花草、动物图案,窗户镶嵌着彩色玻璃,墙上挂着精美的壁毯;宫廷大院有喷水池,种植奇花异草;夜晚,来自帝国各地的达官显贵、皇亲国戚聚集宫中,仙乐飘飘,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宫廷外围则是另一番景象。那里水渠纵横,沃野千里,田禾茂盛。两河沿岸的码头上停泊着密密麻麻的商船,河畔城市的市场繁荣,

世界文明史汇总

世界文明史 200万年前,人类进入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 100万年前,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技术。 2万年前,人类发明弓箭。 1万年前,人类进入定居农业社会。 前7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有陶窑及模制的陶器。 前4241年,古埃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前4000年,埃及人已掌握陶器制造、冶金术、酒醋制造、颜料染色。 前2500年,埃及人用沙和苏打制取玻璃。 前21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六十进位制、乘法表。 前2000年,埃及人发明十进制,整数和分数计算法,三角形和圆面积计算法,正方角锥体和锥台体积计算法;发明防腐剂以保存木乃伊。 前1950年,巴比伦人能解两个变量的一次和二次方程。 前1200年,中国用蚕丝织丝绢。 前1200年,中国殷商青铜(铜锡合金)冶铸技术已达成熟阶段。 前1066年-前221年,周朝。 前770-前476,春秋时代。 前770年,中国已会铸铁。 前722年,中国开始用干支记日。 前700年,管仲(前725-645 )记载了磁石。 前7世纪,巴比伦人发现日月食循环的沙罗周期。 前611年,中国有彗星的最早记录,即后来的名的哈雷彗星。 前6世纪,希腊的泰勒斯(thales,前625-547 )发现琥珀摩擦生电,发现磁石吸铁现象。 前6世纪,希腊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理,发现了无理数,提出了地球球形说,研究了音律。 前6世纪,印度人计算出2的平方根为1.4142156。 前594年,希腊梭伦改革,确立民主政治,制定宪法,工商业兴起。 前551年,孔子诞生。 前5世纪,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完成古代原子论,认为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 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前5世纪,中国的《周礼》中记载了用金属凹面镜从太阳取火的方法。 前475-前221,战国时代。 前462年,希腊巴门尼德、芝诺等埃利亚学派指出在运动和变化中的各种矛盾,提出了飞矢不动等有关时间、空间和数的芝诺悖论。 前400年,墨翟(前468-376 )发现小孔成像。 前4世纪,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数学、动物学等进行综合研究,在《天论》一书中提

两河流域文明成就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副本

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两河流域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最早代表,其成就是巨大的。在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文明成就中,文字、宗教、文学、法律、科学、艺术等显然最为引人注目和影响深远。 文字 成千上万在两河流域出土的刻有成文文字符号的泥版表明两河流域人民(具体指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创造出了一种文字系统。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人类从没有记录历史的朦胧年代过渡到有史可据的较为光明的年代。因此,文字成了人类步入文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志。尽管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打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使得人们不再仅仅依靠记忆,用口头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信息知识的传递。通过文字,人的经验、知识和思想就不再因个体的记忆衰退或死亡而散失,而是具有了永久性,知识和经验由此可以得到保存、积累和传递。鉴于此,我们将文字的发明称为两河流域文明最重要的一项文化成就显然是恰如其分的。由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被广泛地称作“楔形文字”(图4),因为当时的文字是由用芦苇做成的带有三角形笔尖的笔在泥版上刻画出的符号的外形酷似楔子。①英国人是最初使用这一名称称呼苏美尔文字的,因此,该词的英文为(cuneifo丌n),由楔子(cuneus)加形状(form)组成。苏美尔文字与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最初也是由象形符号演变而来的。早期的实物证明苏美尔最早也

是图形文字,由一系列平面图画组成。 一个图画构成一个符号,代表一个词,其意义与所画的物质基本一致或相近。如用波浪线表示水,用动物的头像代表该动物,画一岩石表示铁石心肠的情感。不过,苏美尔文字既不像汉文字那样基本全由表意字组成,而是由表意和表音符号混合组成;也不同于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仔细刻划或精心绘制的图形,而是一些图示性的、线条式的图形,象征性地表现符号所代表的实物。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最早出现的图形最终完全失去其象形特征,成为表音符号。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后由阿卡德人继承和发扬光大。在该文字出现后的2000年左右的时间内,它一直是两河流域惟一的书写文字体系,无论是阿摩利人、亚述人,还是西亚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读《世界文明史》产生的几点思考和涟漪 五一期间选读了威尔·杜兰的著作《世界文明史》的部分章节,我不禁由衷地钦佩杜兰博士的对工作细致的精神与对历史的严谨态度。觉得该书文字通顺流畅、言简意赅;内容明晓流畅、栩栩如生,资料翔实、细致;评价客观;读起来觉得通俗易懂,毫无疲倦之感,真不愧为史学界的一大力作。 我拜读了这部著作“东方的遗产”、“凯撒与基督”、“卢梭与大革命”这些篇章的部分内容,这弥补了我在历史上的许多不足,实在使我感触良多,几乎读过每一章都有许多感想,激发起思维上的涟漪,无奈时间有限,加上自身认识和手头其他相关资料有限,我也不敢在老师面前造次,于是十分功利地选了关于对“中国与远东”中部分章节的读后感作为此次作业。 哲学家的时代 (一)关于诸子百家的缘起 威尔·杜兰评价东周时期的社会动乱时说到“在四分五裂,异常混乱的情形下,中国的精神生活表现出了蓬勃的活力,困扰了历史家的通则。因为在这失秩的时代里,树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及艺术等的基础;建立了新生活,即经济组织和规定而获致新的安定;以及产生了新文化,这种文化尚未将传统的暴虐与帝国政府溶解于一炉,但却为中国精神史中最富创造性的时期的社会架构。”([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一卷:《东方的遗产》,P453,东方出版社,1998年)在

威尔·杜兰博士看来春秋战国时无疑是中国社会的一次大动乱,然而恰恰正是这个动乱的社会成就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发展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似乎有违历史通则。这不禁让我对其产生了些许思考。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诸子百家的兴起无疑是社会文化多元性的表象。然而缘何东周时期的社会动荡会成就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最高峰呢?最早对“诸子百家”的缘起作出解释的是西汉史学家和文化大家刘向,后来经其子刘歆的继承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是说:在周朝“礼崩乐坏”之前,吏与师不分。换句话说,政府各个部门的官员便负责把有关这一部分的知识传下去。这些官吏和贵族诸侯一样是世袭的。按照这个理论,当后来周朝皇室失去权力时,官吏们也失去了原来的优裕地位,而散落民间,他们便以私人身份招收学生,传授他们知识。这时,他们已经不是“官”,而成为“师”。就在教师与官吏分化的过程中,兴起了诸子百家。(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P28,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刘歆甚至将各家具体出自于何种官吏都作了细致的划分,诸如:道家出自于史官,法家出于理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守等等。刘歆关于各家来源的解释和分类虽然有许多任意牵强之处,但是他在归类的过程中充分观察了政治和社会环境,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却是十分先进的,故我们不妨把刘歆的理论加以修正:周朝时周王室——诸侯——庶民构成了其社会权力结构层次,而只有特权阶级即周王室和诸侯才

中国文明史考点

干支纪日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相配,正好六十天轮一次。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利簋与武王伐纣 珷(武王)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易又事利金,用乍檀公宝尊彝。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利簋采用上圆上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二西周铜器与礼制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与“戎”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而且都与青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礼乐制度 青铜器的种类很多,按照它们的不同功用可以分为: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 工具、生活用具、符节、印玺、度量衡等。 礼器--社会等级与秩序的体现

中国文明史上参考答案 尔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课程简介 1 【单选题】《国史大纲》的作者是(C)。 A、姚中秋 B、陈寅恪 C、钱穆 D、王国维 2 【单选题】学习中国文明历史的主要目的是(D)。 A、发思古之幽情 B、熟悉历史 C、了解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代 D、认识自我 3 【判断题】要想深入了解中国文明,必须对中国文明怀有温情与敬意。(对) 中国的位置 1 【单选题】中国最重要的位置标志是(B)。 A、太平洋以西 B、欧亚大陆东端 C、热带丛林地带以北 D、寒地草原以南 2 【多选题】下列关于中国文明特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地理空间自成体系 B、文明发展相对独立 C、久远而连续 D、具有文化多样性 3 【判断题】地理环境的恶劣性决定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气质。(对) 前中国的满天星斗 1 【单选题】延续至今的中国文明的起点是(C)。 A、100万年以前 B、1万年以前 C、尧舜 D、周朝 【单选题】苏秉琦先生从考古学上把早期中国文化划分为 2

六个区域,其中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玉龙雕塑属于(D)。A、黄河中游文化区域B、西南文化区域 C、长江中下游文化区域 D、北方文化区域 3 【判断题】中国文明早期分布的格局称得上是满天星斗。√ 4 【判断题】良渚文化在4200年前达到了最发达的程度,最引人注目的是玉器。(错) 大洪水 1 【单选题】满天星斗的中国文明由于(C )结束了。 A、人口迁移 B、上帝的惩罚 C、自然灾害 D、战争侵略 2 【单选题】(D )最早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A、《周易》 B、《诗经》 C、《春秋》 D、《尚书》 3 【判断题】中国文明在产生之初就与基督教有显著不同,依靠自己战胜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对) 4 【判断题】人类文明在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倒退,但今后的文明只会越来越发达。(错) 聚合 1 【单选题】洪水之后,中国文明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中原地区的原因不包括(B)。 A、高原地貌有利于避水 B、中原地区文明比其它地区发达 C、土质疏松适合耕作 D、地面广阔 2 【单选题】下面不属于中原地区范围的是(D )。 、山东D、黄河南北岸C、河南西部B西南部山、A.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及其创造的楔形文字,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地位、作用,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对《汉漠拉比法典》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的相互印证,再现历史,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认识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通过学习《汉漠拉比法典》,认识到法律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手周杰伦演唱的《爱在西元前》,并同步展示歌词。注意重点标记以下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摸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底格里斯河、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泥板上的字迹、楔形文字”。

教师:这是一首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歌曲,歌词据说是词作者在参观博物馆后有感而发创作的。这首歌以独特的想象把西亚的历史文明融入其中,让人回味无穷,它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世界古代文明之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河流域,去了解那段历史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二、查学诊断。 1.概述。 (1)兴起: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20多个国家,并发明了楔形文字。 (2)融合:苏美尔各国之间不断争斗,外部入侵者乘势而入,苏美尔人逐渐消失,融合到其他族群之中。 2.建立: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3.发展:公元前1792年,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继位。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的大国。 4.目的:为了强化统治,缓和社会矛盾。 5.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6.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贵族的恣意妄为,限制了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三、导学施教。 1.目标导学一:“河间之地”。 两河流域炎热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河流两岸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苏美尔人很早就在河流沿岸定居。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生地之一,苏美尔人在那里种植大麦、小麦和椰枣等农作物,他们掌握了青铜工具,青铜工具日趋普遍。他们还发明了轮子,制造出车辆,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他们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补足。他们创造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公元前3000年前后,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一批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它们管辖区域都不大,人口也不多。各国为了争夺人口、土地和水源,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 2.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

两河流域文明史

两河流域文明史 两河流域文明: 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和城市都在这里出现~~ 6500年前~苏美尔文明~建筑由泥土搭建~~~~ 4900年前~建立了最早的城邦国家~~每个城邦都有一个统治者~~ 4300年前~苏美尔东区北部~~阿卡德人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吞并苏美尔地区的其他城邦~~领袖萨尔贡~~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国家,第一个首都阿卡德~最后向南北发展,建立了第一个帝国~~在他孙子时期达到鼎盛~~~ 阿卡德王朝灭亡100多年后~两河流域迎来了乌尔第三王朝~~第一部乌尔纳木法典出现~~是汉穆拉比法典的蓝本~~楔形文字~~ 汉穆拉比是巴比伦文明最重要的缔造者~~公元前1792年登上王位~~他颁布的第一部完备的汉穆拉比法典~~282条法律条纹~~汉穆拉比的巴比伦王朝被称为巴比伦第一王朝~~400年后来自小亚细亚赫梯王国的国王率领大军攻陷了巴比伦城~~~赫梯王国创建于公元前17世纪~~首都哈图沙~~位于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南~公元前14世纪达到鼎盛~~

来自北方山区的加喜特人创立了中巴比伦王朝~加喜特王朝~~是两河流域统治时间最长~亚述人很快由北部一个小国发展成帝国~~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天空被分为12宫~~黄道12~新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王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9月7继承王位~~空中花园就是他建造的~他把大量财富用于建造巴比伦城~亚述人性格彪悍~战争是每个亚述男人的终身职业~~然后接替了巴比伦王朝~~亚述帝国创立~~位于伊拉克北部~~ 尼尼微,亚述王国的首都,位于大扎布河和底格里斯河交汇处~公元前12世纪,尼尼微是一座极具规模的大城~~成为两河流域的中心,人口众多~~犹太人把亚述人的首都称为狮子的巢穴~~亚述国王个个残暴无情~ 公元前612年5月尼尼微沦陷~~~亚述国王们为他们残暴付出代价~~ 以色列:神的勇士~~ 公元前626—539年新巴比伦王国:又称迦勒底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公元前630年,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趁新亚述内乱之机,逐渐取得对巴比伦尼亚的控制。公元前626年自立为巴比伦王。后与米底结成联盟,在公元前612年攻陷尼尼微,亚述帝国结束[1]。亚述帝国灭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

世界文明史专题(知识点)

1、怎样认识人类文明的交流融合与冲突 1)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原来一本《圣经》要值三百只羊皮,造纸术出现后,有利于它的传播。 2)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是多种多样的,在更多的场合下,交流融合是文化沟通、商贸互惠等和平方式进行,但也有战争扩张等暴力形式。 A.商贸往来,商业殖民。腓尼基人是一个典型——迦太基:世界字母文字的祖先腓尼基拼音字母。 B.战争扩张。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战争扩张等。 C.游牧民族大迁徙。匈奴、大月氏等南下西迁对人类文明进程有重大影响。一方面他们吸收农业先进文明,使自己迈入文明阶段;另方面农业文明也吸收了游牧民族的一些长处,如良种马、马拉战车等来存进生产和运输。 3)世界上的各种文明,没有一个是完全封闭的。封闭的文明必定会灭亡。但是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和冲突。 A.客观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 B.主观原因:文明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态度和心理。例如:佛教、基督教在中国传播。说明:外来文明的传播,必须要适合当地文明的特性,才能被接受。 4)全球化趋势,但不能泯灭民族性和国别性。全球化与多元化应并行不悖。 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 2、古埃及的艺术法则 1)造型艺术首先不是为了美和欢娱,巫术实质才是决定性的。为宗教而艺术。柏拉图:埃及的艺术,一万年都未改变。 2)呆板。最突出特点:散视法,远近一致,大小相同,没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实现办法:用比例处理人物形象(重要人物比例大);假想透明 3)使用典型艺术造型的样式 正面律:人物造型的静止状态——多表现正面:坐、站(左脚向前迈一步) 侧面:眼睛和眉毛正面,嘴侧面 上层人物:特定姿态 群体人像:面对面、回首交谈 也有违例:展现下层劳动人民生活时,艺术表现更为活泼一点 3、世界文明史上的轴心时代(前800-前200) 1)世界文明的精神基础在:中国,古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希腊等,今天仍依附在这样的精神基础上 2)这一精神基础的奠定过程,就是世界文明史上的轴心时代 3)在这600年左右的时间里,充满不寻常时代 4)中国的百家争鸣 5)古印度产生佛教并传入中国 6)西亚波斯帝国处于鼎盛时代,琐罗亚斯德教 7)巴勒斯坦地区:犹太教(前6c),以犹太教为核心的希伯来文明后来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8)古希腊文明在这期间达到顶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