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例脑囊虫病的护理体会

9例脑囊虫病的护理体会
9例脑囊虫病的护理体会

9例脑囊虫病的护理体会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李玲玲

[关键词]脑囊虫病;护理

脑囊虫病是由猪绦虫蚴虫(囊尾蚴)寄生脑组织形成包囊所致50%~70%的患者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1],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寄生部位以脑、皮下组织、肌肉和眼部为多,其中以侵犯脑部最为严重,患者常表现为癫痫发作、头痛、精神障碍等症状[2]。我科自2010.5月~2011.8月共收治了9例脑囊虫病患者,通过采取病原治疗和综合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51.4±15.1岁。其中有3例的首发症状是癫痫发作,5例有头痛,1例精神行为异常。藏族4例,汉族5例,4例有曾吃生食或半生牲畜肉的既往史,5例有饮生水、食用凉拌菜的习惯。9例患者行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囊虫病。

1.2治疗方法6例患者使用吡喹酮驱虫治疗,从小剂量开始,每日剂量为200mg,分2次口服,根据用药反应逐渐加量,每日剂量小于1g,成人总剂量为300mg/kg,连续9天为一个疗程,2~3个月后再进行第二疗程,共治疗3~4个疗程。3例使用阿苯达唑驱虫治疗,亦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成人总剂量为300mg/kg,一个月后行

第二疗程治疗,共治疗3~4个疗程。

2.护理

2.1癫痫发作的护理本组9例患者中有3例因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而入院,因此做好癫痫发作的护理尤为重要。

2.1.1 癫痫发作时应立即将患者平卧于安静、安全处,解开衣领、裤带,去除假牙,头偏向一侧,擦净口角分泌物,使用开口器撬开口腔并垫牙垫以防止舌咬伤,如有舌后坠可使用拉舌钳。禁止喂水喂药和对抽搐肢体的按压、以防骨折等。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发作后如有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更换衣物,保持床单位及患者皮肤的清洁,保护皮肤,防止擦伤等。

2.1.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大血管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如:安定10mg缓慢静脉推注,预防或治疗脑水肿时可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并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

2.1.3 严密观察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部位、诱发因素、缓解因素和伴随症状等。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的次数、节律和深浅度的变化。加强巡视和看护,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用药后的反应,详细记录发作经过、时间和主要表现。

2.1.4 避免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和善于发现癫痫发作的先兆。脑囊虫病患者常因意外的刺激如:劳累、饮酒、悲伤、忧郁、激动、高度紧张等诱发癫痫发作(本组3例癫痫发作的患者发病前有饮酒、劳累史)。因此应避免一切诱发因素,让患者掌握预防发作的知识,

如禁酒,有规律的生活、工作、服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心态乐观向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癫痫发作前一般会出现突发头晕、恶心、耳鸣、眼前冒金星、心烦意乱或一侧肢体麻木、抽搐等。所以应注意观察有无发作先兆并及时处理,避免患者单独外出。

2.2 头痛的护理

头痛症状往往标志着脑囊虫病患者存在不同原因造成的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可以导致患者视物模糊、认知功能减退、颅神经受损,甚至出现脑疝,危及生命[3]。

2.2.1密切观察颅内压增高的先兆,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和意识障碍等。观察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脑疝先兆,如出现瞳孔不等大、肢体活动减少、意识障碍时,提示脑疝形成,应通知医生,及早处理。

2.2.2 观察头痛的部位、性质和诱发因素、每次发作和持续的时间、发作时伴随的症状等。遵医嘱给予脱水剂、止痛药物。保证患者的休养环境安静、安全,避免不良刺激。指导缓解头痛的方法,如松弛疗法。

2.2.3 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大量快速输液、饮水、用力咳嗽、打喷嚏、便秘、尿潴留等。对颅内压增高明显者,应暂停服用驱虫药。

2.2.4监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在使用驱虫药的第2天到第5天会出现头痛加重,这是因为用药后死亡的囊尾蚴引起严重的急

性反应和脑水肿,导致颅内压急骤增高所致。在使用驱虫药治疗期间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皮质类固醇或脱水剂治疗,以控制可能出现的炎性反应和脑水肿。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停药或对症治疗。

2.3精神异常的护理

脑囊虫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可出现精神异常(本组1例患者处于精神兴奋、躁动状态),应对精神异常的患者加强护理。

2.3.1对处于精神兴奋躁动的患者应以耐心和蔼的态度对待,减少探视,告知同病室的病员不用刺激性的语言或减少谈话,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减少其恐惧和不安感,使其处于安静状态。

2.3.2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专人陪护,防止病人自伤或伤人。适当使用约束带,床边加护栏,防止坠床,看服药物到口。

2.4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脑囊虫病的常用药物有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具有广谱、高效、口服易吸收,无蓄积作用等优点。但由于驱虫治疗总疗程长及总剂量大等因素,用药过程中常出现轻重不一的不良反应。不过通常反应较轻且时间短暂,不影响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口干等,偶见消化道出血及中毒性肝炎。(2)心血管系统反应:少数病人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偶见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T波改变。成人服药后多心率减慢,儿童则多心率增快。(3)神经肌肉反应:常见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多汗、肌束震颤、四肢酸痛等,持续时间一般较短。(4)其他:可诱发精神失常、过

敏反应、脑疝等。(5)禁忌症:有癫痫史、2岁以下的儿童、活动性溃疡、严重肝肾心脏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用阿苯达唑。服用吡喹酮的哺乳期妇女服药期间直至停药后72小时内不宜哺乳。出现上述轻微反应,一般不需停药大多在治疗结束后症状可迅速消失。

2.5 电解质紊乱的护理。脑囊虫患者由于高颅压引起的频繁呕吐,使用脱水剂、利尿剂、抗癫痫药,精神异常者使用精神病药物等,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以低钾血症最为常见。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电解质变化及心电图,注意患者的饮食、药物反应、身体变化及发生低血钾的可能症状。必要时补充钾盐并告知患者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

2.6心理护理。多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讲解脑囊虫病的相关知识、治疗、用药的副作用,让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有所了解,从而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了解其家庭状况,多与家庭成员沟通,帮助其建立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统。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层次、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心理状态提供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并请已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教,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7出院指导。(1)饮食指导:教育患者及家属生活中注意饮食环境卫生清洁及个人卫生,加强厕所管理,提倡圈养猪,控制人畜相互感染[4]。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禁饮酒,忌食刺激性食物。不食用未经卫生检疫部门检疫合格的猪肉。养成良好的烹饪卫生习惯,生、熟菜刀菜板应分开使用,防止互相污染。(2)用药指导:伴有

癫痫者应继续服用抗癫痫药,告知患者治疗疗程,预约下个疗程的治疗时间,并定期复查。(3)安全指导:避免单独外出,出院后应绝对避免危险性的工种如:高空作业等。

3.讨论

本病主要流行于东北、华北、西北和山东一带,虽然安徽省不属于此区域内,但本组9例患者除有4例是外来藏族务工人员外,其余5例为本省农村居民。由此可见,脑囊虫病作为一种食源性疾病,它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当地风俗和个人卫生密切相关。因此,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饭前便后洗手,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规范治疗,减少脑囊虫病的发生或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1.

[2]王坚.21例脑囊虫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4,11:30

[3]牛松涛,刘文敏,朱俊和,等.脑囊虫病患者头痛症状的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8):738

[4]吴晓燕,胡颖新,陈红旗.脑囊虫病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

志.2008,23(8):735

详细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72号安徽省建医院神经内科李玲玲(收)

邮编:230022 电话:3482092 E-MAIL:81035170@https://www.360docs.net/doc/563921490.html,

川崎病的护理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而得名,是一种以急性发热、皮肤损害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的全身血管炎症,以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为主,男孩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2-3:1[1]。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在日本和美国,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首要病因[2]。我院06年7月-09年6月收治川崎病患儿27例,针对该病特点予以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 本组共27例患儿,年龄2-5岁,平均3.5岁,男孩17例,女孩10例。临床表现:①发热,多为不规则热,持续1-2周,抗生素治疗无效。②出现指(趾)端红肿,后期出现指套样膜状脱皮。③部分患儿眼结膜充血。④草莓舌(红色或白色),口腔、咽粘膜弥漫充血。⑤皮肤出现皮疹,多遍布全身,多形性。⑥颈部淋巴结肿大,触痛。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2.1.1大部分家长对本病缺乏了解,当得知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梗和猝死时,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及焦虑,此时应耐心倾听家长的诉说,主动解答家长的问题,及时澄清家长的疑惑,并且积极告知本病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疗程及预后。 2.1.2 部分家长因患儿使用丙球等贵重药品致使医疗费用过高而引起焦虑。此时应向家长说明使用丙球的重要性及对患儿病情的影响,取得家属的心理支持。并且尽力帮助其取得其他经济支持。 2.1.3 由于患儿年龄尚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其思想及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应及时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以和蔼的态度、友善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儿渡过恐惧阶段,增长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采用“移情法”,转移患儿对疾病及家长态度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2.2 发热护理 患儿多为持续性高热,应定期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测量时擦干腋下汗液。体温超过38.0℃时进行物理降温,嘱患儿多饮水,额头及大椎穴同时予敷贴降温,同时进行温水擦浴,并在腋下、股沟、腘窝等血管聚集处多做停留以促进散热。若效果不佳,口服退热药,或肌肉注射安痛定降温,也可予生理盐水灌肠降温。密切观察患儿有无高热惊厥现象,一旦出现立即将患儿平卧,吸氧,使用镇静剂(如水合氯醛灌肠)。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脱水征象,一旦出现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表现,立即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 2.3口腔护理 患儿口腔、咽粘膜出现弥漫性充血,每日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以及质硬的水果(如甘蔗)等易造成口腔粘膜机械性损伤的食物。 2.4皮肤护理 患儿出现皮疹,且出现指(趾)端脱皮,应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被褥衣裤轻软。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对半脱痂皮者,用清洁剪刀剪除,并嘱家长及患儿避免人力撕脱,应待其自然脱落,以免引起感染。 2.5 用药护理本病在发病10 d内未接受治疗的患儿有20%~25%可有心脏损害[3]。KD急性期的治疗方案为在疾病的10 d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2 g/kg一次在10-12h以上静脉输入,同时加服大剂量的阿司匹林(ASA)80-100 mg/(kg·d),分4次口服治疗,直至患儿热退,ASA改为每天3-5 mg/kg,一次口服,治疗至冠状动脉疾病恢复[4]。 2.5.1 阿司匹林的护理 阿司匹林为环氧酶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血栓作用。但是ASA的酸性可直接导致胃粘膜损伤,故嘱患者在饭后服用本药,并服用制酸剂或胃粘膜保护剂。多数患者在服用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控制血糖是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只要合理用药、精心护理、控制饮食,就能良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标签: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因胰岛素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脂肪、蛋白质、糖和继发性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其重要临床特征为高血糖。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者可导致其它系统的损伤,重症或应激时引起酮症酸中毒或者其它代谢紊乱。 1分类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少年多见、起病较急、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非常明显,有发生酸中毒倾向,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起病较慢。症状比较轻,一般无酮症酸中毒倾向,可不依赖胰岛素治疗,但若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或存在并发症时,需应用胰岛素。 2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遵医嘱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饮食护理: 2.1.1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的目的和意义①纠正代谢紊乱,使血脂、血糖达到或者接近正常值并消除症状。②维持标准体重,肥胖者减少摄入的热量,使体重减轻以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增加摄入的热量,以增加体重,从而使抵抗力和体力增强。③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血脂、尿糖、血糖达到或者接近正常值,延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④维持健康,使成年人糖尿病患者可以从事正常的生理活动。使青少年和儿童患者能够正常发育并能参加较强的体力活动。 2.1.2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分配每日总热量摄入的原则①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标准体重、实际体重、体力活动状况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定。②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标准体重(单位为Kg)=身高(单位为cm)-110;肥胖程度/消瘦程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注: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10为超重,超过1/5为肥胖,超过1/3为重度肥胖,而低于标准体重1/10为体重不足,低于1/5为消瘦)。③成人热量计算(按标准体重计算)休息时:20~25cal/dkg;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对策分析谢辉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对策分析谢辉 发表时间:2019-03-08T09:17:25.7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6期作者:谢辉 [导读] 研究外科护理当中存在的风险和有效策略。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外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谢辉 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市人民医院外科 165300 摘要:目的:研究外科护理当中存在的风险和有效策略。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外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实施风险防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风险护理能够提升外科护理的质量,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外科护理;护理风险;对策 在外科的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工作比较复杂,这使得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容易造成不安全事故。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加强防范护理风险,降低负面事件的发生率。本次就外科护理当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80例外科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8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0-72岁,平均年龄为(37.6±5.5)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5:3,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年龄为(38.5±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在术前做好指导和评估工作,术后对病情加强监测。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具体包括:①评估风险。对外科护理的病例进行分析,从护理流程、环节去寻找问题,找出影响因素,总结外科护理产生的原因。评价当前外科的护理工作,检查是否存在相关的问题,及时发现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1];②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外科护理人员要定期接受业务培训,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并在实际当中进行应用。在培训业务当中,应该对急救护理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培养护理人员处理能力,提升其心理素养。另外,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意识,让其能够更加负责任的对待护理工作;③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整个沟通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其进行有效的帮助。开展健康教育来对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方式进行介绍,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④护理管理。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护理工作流程,护理工作要以此作为标准。正确使用器械、药物等医疗物品,并且妥善的保管。提升病房管理的正规化,定期对医疗设施的性能进行检查,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提醒护理人员和患者限定日常探视的人数。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体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的数据使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一般使用百分率(%)对计数资料进行说明,使用的检验方式是χ2,若 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30例、一般满意8例、不满意2例,总体满意率95%;对照组满意24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10例,总体满意率7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X2=6.2745;P=0.0122;P<0.05)。 2.2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对比 观察组发生了1例感染,1例输液反应,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发生了4例感染,2例脱管,3例输液反应,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647;P=0.0231;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外科疾病的发病率不断的上升,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外科疾病的病症比较复杂,因此进行临床的护理至关重要。 外科护理工作当中,主要服务于外伤类型比较复杂的患者,由于患者的病情不稳定,因此临床护理的工作难度较大。外科护理当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包括操作失误,护患沟通不足等问题[2]。外科护理风险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其预后造成危害,从而加剧护患矛盾。因此,外科护理人员要加强防范,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护患沟通,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加强对护理的管理工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护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临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外科护理当中的风险因素要进行有效的防范对策,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海阳.外科护理中的护理风险分析及其对策[J].饮食保健,2017,4(16):151-152. [2]张小芳.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8):167-168.

心得体会-结核病工作心得体会 精品

结核病工作心得体会 在结核病工作中,指导家属多关心、体贴、重视患者,指导患者与家属制订饮食和锻 炼计划,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护理干预计划的实施,逐步提高患者抗痨信心。下面是为 大家收集整理的结核病工作心得体会 结核病工作心得体会篇1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治疗周期长。正是因为它具有传染性,导致了人们对结核病避之不及,也正是因为人们对于结核病 的传染性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结核病患者受到了他人的排斥和歧视,造成了他们自 卑焦虑的心理;6个月以上的治疗周期,患者容易丧失治疗信心,由于种种原因而自行 停药。这些都加剧了结核病防治工作以及督导管理工作的困难。 作为一名社区结核病访视医生,首先在了解病人病情的情况下,向病人说明对方所服 用的药物名称、分别服用时间及服用剂量,其次说明用药按时规律全程的重要性及科 学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键月末痰送痰检查的必要性。让病人从心理上接受了解自 己患病情况,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同时树立起患者治愈结核病的信心。其次即为健康宣教,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家督员)说明该病的传染源,易感因素,易感者及临床症状。 让病家家属注意消毒隔离,若有疑似症状必须及时就诊排查。许多结核病患者服用药 物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访视员一定要认真处 理好这种矛盾能让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 对待患者一定要有百分百的耐心,我曾经在随访中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一位离休干 部服用药物一段时间了,不良反应比较明显,打电话预约访视时就能感觉到他妻子的 情绪很不好,到了以后病人不原意出来见我,我照例先到卫生间看了他的晨尿颜色, 他的妻子给我看了每天用药督导卡片,说他闹情绪,两天没有用药,我站在病人房门 外给他解释药物的不良反应现象是正常的,请他一定要坚持服用下去等等。一个小时 后患者情绪稳定了,终于开门出来了,第一句话就是:我现在要吃药,小年轻不要小看 我老头子。听到这话我就放心了,我详细嘱咐他服药注意事项,消除了患者顾虑,患 者表示接受。临走时,老阿姨站在门口一直目送我下楼,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 职责的重要性。 对待患者一定要有百分百的耐心和爱心,23岁外地来打工的小姑娘,用药3月后发现 自己皮肤变黑了,自行停药三天,我打电话过去,她冲我发脾气,说疼痛可以忍受, 但是不能毁容,说着说着痛哭起来,我给他解释这是药物的副反应,病治好了,停药 后就会好的。之后和她聊家庭,聊工作,畅想未来,小姑娘终于意识到停药的危害了,之后一直坚持用药,现在结婚了,收到她喜糖的时候,工作的成就感让我开心了一天。 在无数次的督导工作中,我慢慢地成长起来,深刻体会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治 愈结核病的关键,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提高结核病督导管理员的工作质量,能把结 核病患者的困难当作自己的事情来解决,更是督导工作取得成功的秘诀。回想走过的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而得名,是一种以急性发热、皮肤损害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的全身血管炎症,以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为主,男孩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2-3:1[1]。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在日本和美国,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首要病因[2]。我院06年7月-09年6月收治川崎病患儿27例,针对该病特点予以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 本组共27例患儿,年龄2-5岁,平均3.5岁,男孩17例,女孩10例。临床表现:①发热,多为不规则热,持续1-2周,抗生素治疗无效。②出现指(趾)端红肿,后期出现指套样膜状脱皮。③部分患儿眼结膜充血。④草莓舌(红色或白色),口腔、咽粘膜弥漫充血。⑤皮肤出现皮疹,多遍布全身,多形性。⑥颈部淋巴结肿大,触痛。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2.1.1大部分家长对本病缺乏了解,当得知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梗和猝死时,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及焦虑,此时应耐心倾听家长的诉说,主动解答家长的问题,及时澄清家长的疑惑,并且积极告知本病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疗程及预后。 2.1.2部分家长因患儿使用丙球等贵重药品致使医疗费用过高而引起焦虑。此时应向家长说明使用丙球的重要性及对患儿病情的影响,

取得家属的心理支持。并且尽力帮助其取得其他经济支持。 2.1.3由于患儿年龄尚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其思想及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应及时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以和蔼的态度、友善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儿渡过恐惧阶段,增长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采用“移情法”,转移患儿对疾病及家长态度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2.2发热护理 患儿多为持续性高热,应定期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测量时擦干腋下汗液。体温超过38.0℃时进行物理降温,嘱患儿多饮水,额头及大椎穴同时予敷贴降温,同时进行温水擦浴,并在腋下、股沟、腘窝等血管聚集处多做停留以促进散热。若效果不佳,口服退热药,或肌肉注射安痛定降温,也可予生理盐水灌肠降温。密切观察患儿有无高热惊厥现象,一旦出现立即将患儿平卧,吸氧,使用镇静剂(如水合氯醛灌肠)。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脱水征象,一旦出现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表现,立即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 2.3口腔护理 患儿口腔、咽粘膜出现弥漫性充血,每日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以及质硬的水果(如甘蔗)等易造成口腔粘膜机械性损伤的食物。 2.4皮肤护理 患儿出现皮疹,且出现指(趾)端脱皮,应保持皮肤清洁,保持

浅谈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谈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0-08-10T14:21:19.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单清华张明芹姜维娜 [导读]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 单清华张明芹姜维娜(黑龙江省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1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268-02 【关键词】肺结核护理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临床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其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于形成空洞。我国目前的疫情特点为: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耐药率及低递降率。可见结核病至今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需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当前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肺结核患者38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17例;年龄7岁~47岁,平均年龄27岁。 1.2临床表现 发热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多为午后潮热,伴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毒性症状,并会出现咳嗽、咳痰。约1/3~1/2病人在不同病期内有咯血,量不等,多为小量咯血,严重者可出现大咯血,甚至发生窒息或失血性休克。也会伴有出现胸膜受累时固定性针刺样胸痛。干酪样肺炎、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或大量胸腔积液病人可伴有呼吸困难。 1.3感染途径 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健康人吸入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可引起感染。传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感染。其他感染途径,如通过皮肤、泌尿生殖道则很少见。 1.4治疗 抗结核化学治疗对控制结核病起决定性作用,合理化疗可消灭病灶内细菌,最终达到治愈。这样可以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也可采用手术治疗,经长期药物治疗难以恢复的病灶,如单侧毁损肺伴支气管扩张、单侧厚壁空洞、大块干酪灶、结核性脓胸、反复大咯血时,做肺叶或肺段手术切除治疗。 2 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 要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指导病人乐观对待生活,保持情绪稳定。使病人心情愉快。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和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活动期或咯血时,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减轻能量消耗,恢复期病人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增进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2心理护理 充分理解和尊重病人,要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咨询和卫生宣传,使之了解只有坚持合理、全程化疗,病人才可完全康复。帮助病人增进机体免疫功能,树立信心,尽快适应环境,消除焦虑、紧张心理,乐观对待生活。充分调动人体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选择力所能及并适合自己身体状态的娱乐、锻炼、学习方式和内容,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同时做好病人家属和亲友的工作,不能冷淡或歧视病人,既要注意消毒隔离,又要关心爱护病人,给病人以精神支持。 2.3用药护理 抗结核用药时间至少半年,有的会长达一年半之久,病人往往难以坚持,只有加强访视宣传,督促用药,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坚持规律、全程化疗的重要意义,取得病人合作,才能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告知病人所用抗结核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如巩膜黄染、肝区疼痛、听力减退、眩晕、胃肠道反应等,用药期间一旦出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过早停药或不规则服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2.4饮食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宣传饮食的重要性,使其了解辅助营养支持对促进疾病康复的意义。制订全面的饮食营养摄入计划,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吸收、色香味美的食物为主。蛋白质的补充,如鱼、肉、蛋、牛奶、豆制品等动、植物蛋白,成人蛋白质摄入量为1.5~2.0g/(kg·d),因蛋白质除产生热量外,还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及机体修复能力。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各种维生素,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物中的维生素C有减轻血管渗透性的作用,可以促进渗出病灶的吸收。维生素B对神经系统及胃肠神经有调节作用。注意食物合理搭配,保证色、香、味以增加进食的兴趣及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病人如无心、肾功能障碍,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证机体代谢的需要,每日不少于1.5~2L,既保证机体代谢的需要,又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消除疼痛、焦虑等干扰因素,去除不良因素,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进食的乐趣。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 2.5传染护理 控制传染源是预防结核传播最主要的措施,是消毒隔离的主要目的。痰涂片阳性者需住院治疗,进行呼吸道隔离,有条件者,病人应单居一室,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不面对他人打喷嚏或咳嗽,以防飞沫传播。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双层纸巾遮住口鼻,将痰吐在纸上用火焚烧;容器中的痰液需经灭菌处理,如用5%~12%的甲酚皂溶液浸泡2小时以上,然后再弃去。接触痰液后双手须用流水清洗。餐具应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与他人同桌共餐时应使用公筷,以预防传染。被褥书籍可在烈日下曝晒6小时以上进行消毒灭菌。病人外出时应戴口罩;密切接触者去医院进行有关检查。 3 讨论 病人能否及时清除呼吸道内血液,表现为咯血顺畅、呼吸平、神情安逸等,消除发生窒息的危险。能否获得结核病有关治疗方面的知识,全程治疗是否顺利进行。食欲有无增进,营养是否合理,体重有无增加。结核毒性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病情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情绪稳定否,活动耐力有无提高,参与日常活动时有无不适。焦虑感有无减弱或消失,在隔离期间能否合理安排个人生活,是否出现孤独

9例脑囊虫病的护理体会

9例脑囊虫病的护理体会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李玲玲 [关键词]脑囊虫病;护理 脑囊虫病是由猪绦虫蚴虫(囊尾蚴)寄生脑组织形成包囊所致50%~70%的患者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1],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寄生部位以脑、皮下组织、肌肉和眼部为多,其中以侵犯脑部最为严重,患者常表现为癫痫发作、头痛、精神障碍等症状[2]。我科自2010.5月~2011.8月共收治了9例脑囊虫病患者,通过采取病原治疗和综合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51.4±15.1岁。其中有3例的首发症状是癫痫发作,5例有头痛,1例精神行为异常。藏族4例,汉族5例,4例有曾吃生食或半生牲畜肉的既往史,5例有饮生水、食用凉拌菜的习惯。9例患者行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囊虫病。 1.2治疗方法6例患者使用吡喹酮驱虫治疗,从小剂量开始,每日剂量为200mg,分2次口服,根据用药反应逐渐加量,每日剂量小于1g,成人总剂量为300mg/kg,连续9天为一个疗程,2~3个月后再进行第二疗程,共治疗3~4个疗程。3例使用阿苯达唑驱虫治疗,亦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成人总剂量为300mg/kg,一个月后行

第二疗程治疗,共治疗3~4个疗程。 2.护理 2.1癫痫发作的护理本组9例患者中有3例因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而入院,因此做好癫痫发作的护理尤为重要。 2.1.1 癫痫发作时应立即将患者平卧于安静、安全处,解开衣领、裤带,去除假牙,头偏向一侧,擦净口角分泌物,使用开口器撬开口腔并垫牙垫以防止舌咬伤,如有舌后坠可使用拉舌钳。禁止喂水喂药和对抽搐肢体的按压、以防骨折等。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发作后如有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更换衣物,保持床单位及患者皮肤的清洁,保护皮肤,防止擦伤等。 2.1.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大血管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如:安定10mg缓慢静脉推注,预防或治疗脑水肿时可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并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 2.1.3 严密观察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部位、诱发因素、缓解因素和伴随症状等。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的次数、节律和深浅度的变化。加强巡视和看护,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用药后的反应,详细记录发作经过、时间和主要表现。 2.1.4 避免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和善于发现癫痫发作的先兆。脑囊虫病患者常因意外的刺激如:劳累、饮酒、悲伤、忧郁、激动、高度紧张等诱发癫痫发作(本组3例癫痫发作的患者发病前有饮酒、劳累史)。因此应避免一切诱发因素,让患者掌握预防发作的知识,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包括: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锻炼,合理用药。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饮食;锻炼,合理用药。 前言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继发型糖尿病。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动态血糖检测技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结日间及日内血糖波动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检测方法所探测的高血糖和低血糖,观察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水平的的优劣,评价糖尿病并发症情况,调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危害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等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成熟。[1]本文就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概述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方法-糖尿病的强化疗法 糖尿病的强化疗法强调强化降糖,广义上指应用胰岛素或其他降血糖药物,结合全天多次血糖监测,在短时间内将血糖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消除葡萄糖毒性,改善胰岛细胞功能,预防及延缓各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出现。[2] 2 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补充铬、镁和抗氧化剂实例 糖尿病治疗中的替代疗法几乎是文化选择和个人情况的反应因此,保健工作者必须考虑这些情况,从而使他们的患者达到最好的代谢控制。铬、镁和抗氧化剂是胰岛素作用和能量代谢中的必须的元素,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必需微量营养素可被胰岛素增强。故在糖尿病治疗中为达到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口服补充策略可能有特别的意义。[3] 3 临床情况 3.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6-38岁;96例患者中均属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均属非胰岛素依赖型。 3.2 治疗方法以健脾疏肝,固本涵木为治则,自拟降糖饮,方药组成:黄芪、生山药、玄参,知母、苍术、茯苓、黄连、僵蚕、甘草、葛根、偏肥胖痰湿偏盛者加陈皮、半夏:急躁易怒、肝气不舒者加川楝子,佛手:口干多饮者加石膏、麦门冬、天花粉。 4 结果 临床疗效本组病例服药25天为一个疗程,用药均为1个疗程以上。显

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陈琼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强化管理 的理念,以人为本;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 执行操作流程时更加科学、规范。结论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有利于保障病人安全,有利于医 疗护理服务安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风险护理安全护理质量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 RM)是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为目的[1],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目标的管理过程[2]。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因此,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3]。近两年来,我院护理部将风险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用于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1引发护理风险的原因 1. 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认为在工作中只要不打错针、不发错药,护理行为与法律无关。而实际上自病人入院起,就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就享有知情同意权、安全治疗权、自由选择权等。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病人的合法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差。 1. 2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入院评估不准确,护理评估直接影响护理措施是否符合病情,同时评估资料的记载为举证提供依据。如病人入院时即存在压疮,在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前后矛盾,或护理记录和其它记录不一致、不完整。 1. 3告知义务不规范落实告知义务不到位,如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便秘,排便 用力可导致猝死等。落实知情同意签字不到位,知情同意权不单单是“被告知”和“同意”的权利,而且也有选择“不同意”的权利。因此在护理行为中,要尊重病人的选择权。 1.4侵入性护理技术操作行为不规范 医学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的科学,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同样有着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如为严重有机磷中毒病人洗胃,可能发生黏膜出血或胃穿孔等并发症,如护理人员未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清楚,则会引发纠纷。 1. 5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自律性差医院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是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临床护理工作有多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护理制度等。若管理者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指导、监督机制,就会造成护理人员玩忽职守,护理行为有章不循,导致纠纷发生。

驱虫治疗脑囊虫病的护理

驱虫治疗脑囊虫病的护理 1. 治疗目前多选用以下二种药物: a. 吡喹酮:每日20mg/kg,分2~3 次口服,9日为一个疗程,重复治疗之间须间隔3~4个月。 b.阿苯达唑:作用较吡喹酮温和与缓慢,故疗程中反应较轻而安全。每日20mg/kg,分2~3次口服,10日为 1疗程。本 组用吡喹酮34人次,阿苯达唑 13人次。 2. 护理脑囊虫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多,有时较为严重,个别患者驱虫后两周内仍可能出现副作用。主要 是虫体死亡后产生炎症性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以及过敏反应所致。因此治疗期间必须住院。 a. 心理护理病人在接受治疗前均要进行腰椎穿剌,目的是了解脑脊液压力,判断颅内高压及脑水肿情况, 以决定 疗程中脱水剂和激素的应用及剂量。术前应向病人说明做腰穿的必要性,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告诉病人术后去枕平卧4~6 h,以防发生头痛、腰痛、脑疝等并发症。针对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等副作用,如实告诉病人,使其心中有数, 增加理解,取得患者配合,以防意外。 b. 癫痫发作的护理用药期间应多巡视病人,反复强调驱虫治疗期间绝对不能外出,督促患者按规定服药。对癫痫 发作频繁者,可选用安定、苯妥英钠等药。发现患者出现癫痫大发作时应注意防止跌伤和碰伤,抽搐时不可用力按压患者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在患者张口时可将折叠成条状的小毛巾或手帕等塞入上下齿之间,以免咬伤舌部,抽搐后应予侧卧,尽量让唾液或呕吐物流出口外,不致吸入呼吸道。 c.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由于治疗期间虫体死亡后产生炎症性脑水肿, 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要密 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和神志的变化以判断有无脑水肿。一旦发现病人瞳孔改变,有头痛、恶心、呕吐和烦躁不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脑疝的发生。 d. 健康教育与预防指导出院前告诉患者家属出现癫痫大发作的处理方法,告知患者暂时不能开车及高空作业。 脑囊虫是因食入猪肉绦虫卵所致,因此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改变不良饮食方式,讲明吃生猪肉及未煮熟猪肉可患猪肉绦虫病,改变烹饪生熟不分刀,不分砧板的习惯。告诉患者下次驱虫的时间,按时治疗或发现异常即来院就诊。 脑囊虫病颅内压增高型的护理 一、病情的动态观察 1.意识状态意识状态的改变提示病情的轻重,颅内压增高除常见的头痛、呕吐等表现外,严重时均出现不同 程度的意识障碍,尤其在脑庙形成时可表现为剧烈头痛及进行性意识障碍.护士可以通过呼唤、对疼痛的刺激、角膜反射等来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以便对病情作出正确的估计。 2.瞳孔瞳孔是反映病情变化、判定是否有脑庙形成的窗口。正常人两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灵敏,如果 两则瞳孔变得不等大或散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均是出现脑庙的信号,应立即进行抢救。因此,护士要定时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对比。 3. 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均可反映颅内压的改变。体温升高是由于颅内压高压影响下丘 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所致的中枢性热,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大是机体对颅内高压所出现的代偿性反应。 上述的生命体征改变均提示患者的颅内压较高,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护理 1.颅内高压的护理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为减少脑血流量,可将患者头部垫一软枕,使头抬高IS“_20“角,以利于颈静脉回流。及时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通畅可防止二氧化碳蓄积,因为二氧化碳蓄积可增高颅内压。患者有痰要及时给予吸出,尽量避免用力咳嗽。对呕吐频繁的患者应暂禁食,以防引起吸人性肺炎及窒息。 3. 发热的护理 颅内高压所致的中枢性热体温可达39℃以上高热能使脑血管、脑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强,加重高颅压,另外高热还可使脑细胞坏死。护理时多采用物理降温,尤其头部要持续用冰袋冷敷,每日要定时测温,记录热型。 4. 记录出入量 静脉输液量过多可增加颅内压,应视患者需要而定,以维持有足够的尿量(每日600m1),能排出体内代谢废料为准则,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因此护士要严格记录出入量.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由于呕吐等原因,可出现营养缺乏。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饮食。

川崎病出院护理

川崎病患儿出院护理 出院医嘱: 1、注意休息,避免感染 2、按时口服药物双嘧达莫片12.5mg 2/日*1月阿司匹林泡腾片25mg 1/日*1月果糖二磷酸钠口服药3.3ml 2/日*1月维生素C 片0.05g 2/日*1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5g 3/日 3、1月后复查 4、如有情况,随诊 出院护理 一般川崎病的主要症状为持续高热,手脚及肛周脱皮,典型可见草莓舌;抗生素及病毒类药物治疗药物不好,常规静脉用丙球,口服阿司匹林; 护理: 一、要严密监测体温变化,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按时按量服药坚持长期治疗,并定期复查。 二、饮食 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供给充足的水分,勤给病儿喂水。 三、要做好皮肤护理 密切观察皮肤粘膜病变情况,保持皮肤粘膜清洁,每天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擦洗孩子的皮肤,注意切勿擦伤;每次便后清洗臀部;剪短指甲,保持手的清洁,以免抓伤皮肤,脱皮处千万不可撕皮,以免引

起皮肤感染;衣被质地柔软而清洁,避免穿着不透气的化纤布料做的衣服;每日用1-4%硼酸水棉球擦洗双眼,必要时涂抗生素眼膏;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孩子勤漱口,口唇干燥时可涂护唇油或金霉素鱼肝油。 四、阿司匹林口服时间长,故要严密监测小儿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五、指导患儿家属观察病情,定期带患儿复查,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注意恢复期可能会发生冠状动脉瘤、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脉搏加快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对于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全面检查1次,有冠状动脉损伤者一般按要求1~3月复查一次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连续3次正常后改为3~5年后复查。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 吴自珍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吴自珍 发表时间:2016-04-27T09:16:25.070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1期作者:吴自珍 [导读] 针对外科临床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给予相对应的风险管理,可以使护理风险明显降低,使投诉率明显下降,进而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吴自珍(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人民医院云南会泽 6542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外科的患者一共有2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干预组对患者实施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对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病人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基础评价以及护理质控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外科临床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给予相对应的风险管理,可以使护理风险明显降低,使投诉率明显下降,进而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外科护理;潜在;护理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医院外科病人的病情相对较为繁杂,存在相对较大的临床护理风险,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外科临床护士具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以及激素性,其临床操作步骤复杂多样,只要当中一个护理环节潜在安全隐患,都会对病人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所以,外科护理人员必须要明确识别潜在的护理风险,并且给予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发生护理安全事故,使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进而建立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本文笔者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外科的患者一共有280例,对280例病人的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外科的患者一共有2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当中,干预组男78例,女62例。年龄在15-76岁,平均年龄为41.3±2.7岁;对照组男80例,女60例。年龄在16-79岁,平均年龄为45.2±3.9岁。两组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临床护理风险 1.2.1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临床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当中极易逐渐弱化风险防范意识,外科使用药物较多,并相对较为复杂,以及外科病人相对比较多,进而使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增加。护理人员每天为众多病人发放药物、输液以及输血等,一旦没有一个完善的工作模式,则护理差错发生率会明显上升,存在非常大的护理风险[1]。 1.2.2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 外科病人大部分需要采取手术,同时病情变化无常,发现迅速,经常出现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人力资源的不合理安排会使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加,对护理人员的情绪带来较大影响,进而容易出现护患纠纷[2]。 1.2.3临床操作不规范 从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一直到出院这个时间段当中均需要相关护理服务,部分临床护理人员因为工作量相对较为繁重,态度冷漠以及服务意识不强等相关因素,无法及时明确告知病人具体病情和治疗方法以及护理干预,也没有进行健康宣教工作,造成病人对相关工作不明确,盲目就诊和治疗,进而潜在护理风险隐患。 1.2.4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临床护理文书不但是病案资料,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大部分临床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发现其与具体工作无明显联系,应用不是非常频繁,进而便对护理文书填写以及管理工作给予忽视,进而出现书写含糊不清,不够全面、前后锚段以及没有及时补充护理记录等,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护理文书无法客观、真实的提供参考。 1.2.5护理细节不够重视 临床护理人员如果只是机械的完成送药和输液等相关工作,然而没有对引流导管有无通畅、脱出、病人呼吸有无异常和感染等相关问题,就会对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带来非常大的影响[3]。 1.3外科护理对策 1.3.1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医院要安排外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增强临床护理安全意识。另外,可以让其明确护理工作当中护患双方的权益,明确认识到从法律的角度上看待自身工作,病人具有得知自身病情的权利,然而护理人员则担负着救治病人的责任,一定要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同时对病人隐私给予保护,不可泄露。 1.3.2系统学习护理安全知识 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将护理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日常工作以及理念当中一定要融入护理安全意识,增强其综合素质,鼓励护理人员完成相关学习工作,同时通过交流会、培训以及护理查房等相关形式引导护理人员建立一个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意识,进而增强护理人员实际护理技能。 1.3.3增强安全教育 鼓励护理人员学习以及掌握相关护理和法律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学习相关心理学以及伦理学,进而使其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要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向病人灌输护理安全思想,正确引导病人提高护理安全关注程度,正确引导病人配合核对药物名称、有无变质、是否谨遵医嘱服用药物,在容易滑倒、跌倒的区域是否贴有明显的提示标识等[4]。 1.3.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客观认识自身科室病人病情特征以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明确根据其相关人数和护理需求来安排护士,采取弹性排班制度,特殊情况

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173 2017 年7月C 第4卷/第21期Jul.C 2017 V ol.4 No.21 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 岑?娅 (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 选择30例肺结核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包括一般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发热护理、咯血的护理、消毒隔离及健康教育,并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结果 3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都痊愈出院。结论 肺结核的护理具有与其他疾病不同的特殊之处,在护理患者时医护人员对患者同情、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技术,对患者加强全面的健康宣教,仔细的观察病情变化,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对患者精心的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肺结核;患者;体会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7.21.173.02结核杆菌进入体内,引起感染,全身各脏器都可以被累及,最常累及肺部引起肺结核。患者会出现发热、感到身体乏力、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及咯血,多数患者有咯血,严重大咯血会导致窒息发生和休克表现[1]。肺结核病人排出的菌为主要的传染源,排出的带菌飞沫被他人吸入后会受到感染。少数可经消化道和皮肤及泌尿生殖道感染。在护理患者时医护人员对患者同情、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技术,对患者加强全面的健康宣教,仔细的观察病情变化,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对患者精心的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1?临床患者资料 将确诊肺结核的患者30例做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患者18例和女性患者12例,年龄是18~65岁,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无并发症的发生,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2?护理方法及体会 2.1 结核病合理用药的护理 现阶段促使结核病痊愈的主要方法是用抗结核药物化疗,遵循早期合理用药、按照一定的用药规律、贯穿于疾病的全部过程中、根据病情选择几种敏感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多数为1~2年,在治疗的规定时间内用药要有规律性,不能中断用药和多服及漏服药物,合理用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做好用药护理,首先医护人员把药物治疗的知识介绍给患者和家属,让他们懂的遵医嘱坚持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讲解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时,主要强调治疗效果,使患者增强信心,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养成习惯按时服药,发生不良反应时与医生沟通,进行药物的调整,不能自己停药。 2.2 临床症状的护理2.2.1 体温升高的护理 病室保持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调整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患者体温升高时多饮水,配合物理降温,遵医嘱合理应用退热药。持续高热不退者可加用激素药物。 2.2.2 患者出现咯血时的护理 ①给予患者取患侧卧位,保持安静。②呼吸道要畅通,当出现咯血时让患者将气道里的积血轻轻咯出,不用屏气。③遵医嘱静点止血药如垂体后叶素,要控制输液速度。患者伴有冠心病及高血压时要慎用。如果咯血难以控制时,可进行气囊压迫止血或纤维支气管镜下用凝血酶局部注射止血。必要时输血。④患者由于咯血出现紧张过度,咳嗽剧烈,遵医嘱应用止咳药及镇静剂,注意肺功能不良和老年患者慎用。⑤观察患者有无窒息的先兆表现,必要时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⑥做好患者病情记录,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咯血的量。 2.3 做好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患者咳出的痰液要进行消毒处理,使用过带有痰液和分泌物的纸张要焚烧。痰杯用消加净消毒每日一次。餐具患者使用后要煮沸消毒。病室每日空气消毒2次。与患者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卡介苗接种。 2.4 做好基础护理2.4.1 饮食的护理 做好饮食宣教,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加强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坚持合理用药应配合营养的支持,饮食和营养的摄入要有全面合理的计划,含有高钙和蛋白及维生素的食物要多吃,如瘦肉、牛奶、鸡蛋。盗汗者要注意补液,并做好排出量与摄入量的监测。 2.4.2 环境的护理 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睡眠能够保证,促进疾病的恢复。 2.4.3 休息与活动的护理 中毒症状表现明显时,告知患者要卧床休息,待症状缓解后逐渐下床活动,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身体的锻炼。 2.5 加强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对结核病的防治非常重要。宣传有关结核病的知识使家属和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情况。讲解消毒隔离知识,防止感染。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按时服药。出现不良反应时与医生沟通,进行治疗的调整,不能自己停药。做好随访工作,患者定期检查胸片及结核菌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