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伊斯兰教传播方式研究

当代中国伊斯兰教传播方式研究
当代中国伊斯兰教传播方式研究

当代中国伊斯兰教传播方式研究

唐代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在度过一段发展低潮之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对我国的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传播学的视角,以兰州市穆斯林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伊斯兰教文化进行探讨,从伊斯兰教象征符号、文化传播过程两个方面,力图较为全面展示伊斯兰教传播体系。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穆罕默德在七世纪初期创立。伊斯兰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据调查,全球人口的23%,即15.7亿的人口都是穆斯林,在中国的人口普查中,并没有对宗教信仰进行调查,按照多数研究的估计,中国有两千多万穆斯林,占世界穆斯林的八分之一,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唐朝至宋朝伊斯兰教传人中国,《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始遣使来贡”。756年,唐肃宗向大食借兵以平定安史之乱,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士兵进入中国,叛乱平定之后,士兵中有很多在中国娶妻生子留居下来,伊斯兰教逐渐在中国有了传播的土壤。元朝统治者将信奉伊斯兰的民族给予重用。明朝初年,朝廷对汉族之外的部族实行了诸多政治和经济上的限制。同治元年(1862年)出现同治回乱。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允许穆斯林信众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

中国伊斯兰教迅速成长的特点与原因

1 伊斯兰教发展的新契机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各国政府都在不断深化对宗教的认识,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得到积极的肯定。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渐渐消除了对宗教的成见,对宗教和教徒更加理解和包容。

2 中国人与家族、宗族之间关系日渐淡薄

传统中国是政治与伦理的紧密结合,伦理道德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宗族与家族观念形成了长久以来中国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核心。但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经济结构逐渐被独立的个体和人口更少的小家庭所取代,原本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家族、宗族意思日渐淡薄,进而失去了精神支柱,因此当代社会急需寻找精神支柱——新的信仰。

伊斯兰教象征符号系统

1 符号传播——建筑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回族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回族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 授课人:梁志勇(28号) 陈玲(40号) 张春慧(16号) 陈龙弟(27号) 丁莹(3 号) 授课时间:2010年4月7日

教学目标:1、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历程; 2、从民族学角度把握回族形成的诸因素并了解宁夏回族历史及回族著名 历史人物; 3、从历史的演变中理解回族宗教信仰及其风俗习惯的渊源。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有很多民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宗教信仰及发展历史。那么本节课就让我们的团队带领大家跨越千年历史,去探寻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以及它的忠实信徒——回族,特别是宁夏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并了解一下几位著名的回族历史人物。 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它的最初产生是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产物,是阿拉伯民族建立统一国家,实现安定与和平的客观社会要求在宗教思想上的强烈反映。从610年穆罕默德创教开始,到他逝世之时的23年间,伊斯兰教终于发展成为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宗教。并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而走上了向外传播的道路。在这一时期,伊斯兰文化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在不断吸收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进而产生了信仰这一特殊文化的群体——回族。 关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初期,时间是唐朝到宋朝。 中国与阿拉伯民族最早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代。《史记》称阿拉伯为“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97年,后汉西域都护班超派遣甘英出使西域,行抵安息西境欲渡海往埃及受阻。由于他的报道,国人对条枝有了更多的了解。《后汉书》记载:“条枝国在山上,……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西汉时,我国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已相当频繁。中国的丝绸之路、铁器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远销至罗马帝国及西亚各地;阿拉伯的乳香、珠宝、鸵鸟则输入中国。到了618年,唐王朝的建立。两个大帝国的边境相交于中亚细亚,这为两国的往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此话表达了阿拉伯穆斯林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和他们善于学习别国先进文化的心态。 关于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目前尚无定论,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唐永徽二年。《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始遣使来贡。自云有国已三十四年,历三主。”永徽二年正值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当政。他派使者经丝绸之路抵达长安,觐见唐高宗李治,并向他介绍大食国的建国经过、基本国情、文化习俗和伊斯兰教的基本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发展与主要联系

犹太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基督教文明的起源、联系与主要区别并非每一种哲学都是一种宗教,但是每一种宗教却都是一种哲学。詹姆斯〃弗雷泽爵士说过:“宗教被认为是一种超人的控制自然或人类声明发展进程的安慰或调解的力量。” 苦难者的宗教:犹太教犹太民族产生于闪米特族的一支弱小的牧羊部落—希伯来人,这是一个苦难而又伟大的民族. 首领亚伯拉罕将自己部落的神耶和华尊奉万能的神主,将希伯来人视为耶和华的“选民”,神同他们订有契约。这是亚伯拉罕创立的较为模糊的一神信仰,而犹太教便是从这个时候,在这种特殊的神学观念中“种下胚胎”的。 以后摩西在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过程中,逐渐统一了以色列人的思想与步调,并假托神耶和华于西奈山上给他受戒之说,为以色列人创立了一整套法律,称《摩西十戒》。初步形成了犹太教的教规、教律与礼仪。这也是人类最早的法律之一。标志着犹太教的正式形成。 犹太教后来被波斯人统治,在此期间犹太教得到了重大发展,形成了犹太教圣经《旧约》。在被罗马统治时期,犹太人不仅没有政治上的独立和自由, 而且被迫流亡世界各地, 成了没有祖国的人。1948年, 返回家园的犹太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了新的以色列国, 这种局面才宣告结束。 以色列人从多神观念演变为一神观念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面对侵略者的强大,东方民族的宗教信仰,特别是亡国奴的屈辱处境使他们政治、宗教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相信耶和华不仅是以色列的保护神,而且是统治世上唯一主宰,耶路撒冷是他的唯一圣所。这种观念在以色列人陆续返回巴勒斯坦后逐渐成熟,犹太人逐步形成了耶和华是独一神的观念,崇奉一神、排斥其他宗教并维护祭祀贵族统治的犹太教才最后形成。 天国之道:基督教以色列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到“巴比伦之囚”时期,他们开始期盼先知们预言的“弥赛亚”,就是“受膏者”或“受上帝祝福的人”。 在罗马统治下,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因其经济地位不同而对罗马统治者持有不同的政治态度,犹太教分裂,其中艾沙尼派和奋锐派强烈宣传人类救世主降临的弥赛亚运动。这种宣传运动,是当时基督教产生的思想基础。 公元2世纪中叶,正统的犹太教徒坚信弥赛亚终必降临。另一部分人也就是后来的基督徒“拿撒勒派”认为弥赛亚已经降临,他不是来复兴强大的以色列王国,而是来建立一个不属这世界的天国,他就是拿撒勒人耶稣。 后来,在反对罗马统治的民族斗争的高潮中,拿撒勒派同罗马统治当局和犹太教上层权贵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化。于是这些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新教派,于公元1世纪末,发展成为最初的基督教。《基督教的起源》一书的作者阿〃罗伯逊认为,拿撒勒人耶稣很可能就是这个拿撒勒派的领袖。 关于耶稣,《福音书》中记载他是由圣灵受孕,由童女玛利亚所生。耶稣是基督宗教教义的中心人物,也是基督宗教的创始人。耶稣一直声称自己就是上帝,直接干犯了律法。因而宗教领袖要求罗马政府处死他,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有人目睹三天后他又复活。 后来耶稣的门徒彼得和保罗大力宣传基督教,他们带领“基督使徒团”进行传教,一生功绩伟大,保罗用文字将基督教教义编纂成圣书《新约》。这时候基督教完全从犹太教脱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宗教,有了自己的崇拜对象基督耶稣,自己的经典《新约圣经》。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关系

世界三大—神教以犹太教为最早,伊斯兰教为最晚,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叙述伊斯兰教思想发展,我 想首先要了解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特点。否则会走弯路的。所以先从介绍三大一神教开始,研究伊斯兰的思 想历程,是比较好的。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一神教”它们都反对偶像崇拜、多神崇拜,只信仰和崇拜一个主宰 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对这一造物主仅仅是三教各自所称名字不同而矣,犹太教称“阿特乃”,不 愿直呼耶和华,他们的先知是摩西:基督教称弥赛亚或基督或天主、上帝,他们的先知是耶稣;伊斯兰教 称安拉或真主,其先知是穆罕默德。三教都有自己的经典,犹太教的经典是们日约》,希伯来文:基督教 的经典是《新约》,拉丁文;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阿拉伯文。三教相互承认这三部经典是天启 经典。这三大一神教,历史悠久,犹太教约产生于公元前十四世纪;基督教约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伊斯兰 教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初。这三教的信仰者不少,对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口向。… 三大—神教何以都渊源于阿拉比亚呢?为什么又构成为中东问题的主要症结呢?要了解这个问题,还须从 历史上寻找答案。 一、原属同一个先民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一神宗教,“这三大一神教,皆发祥于中东的闪族”,“闪族”的全名 是“闪米特人”(Semites),亦称“塞姆人”(Semu)。这个名字出自《旧约全书·创世纪》所载传说,称其为挪亚长子闪(Shemu或Semu,也译为“歇姆”、“塞姆1的后裔。据陈永岭教授主编的《民族词典》称:一 般认为古闪米特人以畜牧为生,原来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区。约在公元前五千年,气候剧变,开始东迁, 陆续来到西亚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一直保留着相当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至公元前三千年初,按语言明 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阿卡特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中吸收、融化了对方的语言。自公元前三千二百年至公元初,其代表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按现代分类法, 此支称“闪米特北支”。西闪米特人又分三个分支:西北支(现称闪米特北中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 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为阿摩里特人、迎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后,有跳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亚奥迪人等。中支(现称闪米特南中支)约在公元前 二千年至前一千年,其代表为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 的兴起,开始了闪米特人的一次大迁移。现分布在埃及、苏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沙特、叙利亚、也门、突尼斯、黎巴嫩、约旦、利比亚、科威特等国,按方言、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可分为47个民族。南支(现称闪米特南支)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古代代表有马闪人、萨巴人、卡塔班人、哈德 拉人等,南支部分曾于七世纪越过红海到达非洲之角,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各族的祖先。马赫里人等就属 这支。从这些记述看,“阿拉伯半岛,可能是闪族的摇篮,闪族在这个地方成长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即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胖尼基人 和希伯来人。说阿拉伯半岛是纯粹的闪族文化的发源地,这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现在还有两种生存 着的民族,可以代表闪族,一种是阿拉比亚人,另一种是犹太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征方面,阿拉比 亚人所保存的闪族特征,比犹太人要丰富得多”据此可知创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希伯来人(即犹太民族的人),首传伊斯兰教的古来氏人(即阿拉伯民族的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 二、原属同一个古老的一神教 一神思想的始祖是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称易卜拉欣),首传犹太教的是摩西(意为水中捞出的人,伊斯兰 教称穆撒),他是三大一神教的首传者,所以犹太教被称为世界一神教之母。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分出的 一个支系,耶稣是始传者,(伊斯兰教称尔撒)。在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下产生的伊斯兰教对人类历史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1.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 耶稣教)和东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 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 来拯救受苦的教民。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 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最早的该派教徒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

忠诚,对主人恭顺。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 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正教会,又称"正教"。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镇压教徒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结果,改革后的新教不但出现,而且在这些国家占主导地位。基督教从此又分成三个教派。 ⑶基督教的扩散与分布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_丁宏

西北民族研究 2005年第2期(总第45期)N.W.Ethno 2National Studies 2005.No.2(Total No.45)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  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文章编号]1001-5558(2005)02-0069-09 ●丁 宏 [摘要] 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以回族为主要载体。历史上伊斯兰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内地扎根发展,与回族文化认同密切相关。从回族文化认同角度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不仅可以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有,而且可以从现实出发,摸索伊斯兰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并进而探求回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 文化认同;回族;伊斯兰教;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识码] A 近代以来,"民族"作为西方民族国家话语中的一种分类系统,被引介到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中,成为国家分类体系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组织的民族识别,确立了中国境内56个民族成分。对于各民族的界定问题,学界一直存有歧义,其中对于回族的族性、认同等方面争论较多。如果用在民族识别中颇具指导意义的斯大林有关民族的四个特征来衡量,回族就不能称为一个独立民族。它居住分散,经济生活与所在地民族的经济生活结成一体,且自形成始即使用汉语文。至于斯大林定义中"表现于共同文化心理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虽然许多学者将其纳入主观意义上的心理认同,但由于将这种认同设立在伊斯兰教信仰的基础上,从而忽略了回族文化的地域性与多样性。 ① 参见丁宏.民族认同意识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J ].宁夏社会科学,1995,(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996,(2).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班级:高二文五班 学号:1310529 姓名:王一涵 日期:2011.12.11

一、内容摘要 论文主要内容为伊斯兰的发展史研究,研究伊斯兰的发源和发展。其中以研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从地理环境中看历史的必然性和特殊性。看一个强大的宗教民族是如何诞生的,并又是如何适应环境,蓬勃发展。 二、关键词 伊斯兰教地理环境传播发展 三、前言 在地理课上,我们的老师和我们讲起了世界上的宗教。它们每一个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其中伊斯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试图通过研究地理环境来更加了解是什么创造了伊斯兰民族,是什么使它们如此充满活力的生存着,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它耀眼的光芒。 四、研究背景 在21世纪的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强大的宗教依托其广大的信徒网发展壮大。其中,真正进入中国的宗教之一便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是如何起源发展的呢?让我来通过地理的角度来分析。 五、研究方法 本篇研究性学习报告将采用材料分析的方法探究学习伊斯兰宗

教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六、研究内容(正文)(一)伊斯兰人口分布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伊斯兰教徒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部分地区、非洲北部和东部。而通过观察下面的世界地形图——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分布地区主要以沙漠、草原等炎热干燥的地方。 (二)伊斯兰教的起源 1、历史背景 “伊斯兰教于7世纪时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当时,拜占庭与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商道在该地进行长期战争,使当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废,商道梗塞,人口锐减,城市萧条,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阶层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以摆脱当时的困境。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570-632)实际上是综合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半岛上原始宗教等教义,声称得到"安拉"(真主)启示,让他在人间为"安拉""传警

浅析唐代伊斯兰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唐代伊斯兰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马有富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陕西渭南 741000) 摘要:唐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初传时期,此时儒家文化居于主导地位,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本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而通过“载体移植型”的传播方式,西域诸国的文化通过外交、商贸与战争等途径,与中国文化接触,将伊斯兰教的部分文化理念散播到唐代本土并造成对中国传统社会理念的冲击、矫正和补充。穆斯林客商在唐代留居和做官加速了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本文主要主要针对伊斯兰教的教法理念、经商理念与和谐理念等对唐代社会思想的影响作简单讨论。 关键词:唐代;伊斯兰教;传统文化;理念;影响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其国际影响力波及周边诸多国家。“唐朝的领土确实较先朝为大,但华夏幅员的扩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一波又一波的外来移民入迁中原定居,与汉族联姻。外来移民大大的充实了唐代的社会人口。[1](7)统治者不仅重视对外商业贸易,而且善于博采外来文化的长处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人们在考察隋唐时期西域的多种文明交流情况时得出的印象是,这里受着中原文明的强烈影响,同时有向中原输送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宗教、艺术和某些科学技艺。”[2](7)伊斯兰教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伴随大批的外国客商和朝贡使节传入中国。唐代陆续来华的穆斯林客商与阿拉伯使节,不仅充当了唐代与阿拉伯半岛的经贸往来的媒介,也承载了伊斯兰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通过贸易、外交与战争等途径与唐代的社会文化接触,并通过积极的自我调适,完成了两种文化的借鉴与融合,将伊斯兰文化优秀和前瞻性的思想观念传输到汉民族社会,促成了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而这些以穆斯林人数居多的“蕃客”成为中国境内一个新民族(回族)雏形,在华夏土地上逐渐扎根成长。“伊斯兰教,在他们形成为一个民族的过程上,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3](118_119) 一、伊斯兰教传入对唐代立法的影响 伊斯兰教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宗教,也是一种律法型的宗教,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最高的法律文件,贯穿其中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成为判别穆斯林宗教与世俗生活合法与否的依据。宗教生活是穆斯林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蕃客”在唐代本土境内经商、生活、旅游、学习,在与唐代本土居民的的交涉往来中必然有宗教文化因素的介入。从统治理念上讲,唐代设立“蕃坊”,并对其采

当代中国伊斯兰教传播方式研究

当代中国伊斯兰教传播方式研究 唐代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在度过一段发展低潮之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对我国的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传播学的视角,以兰州市穆斯林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伊斯兰教文化进行探讨,从伊斯兰教象征符号、文化传播过程两个方面,力图较为全面展示伊斯兰教传播体系。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穆罕默德在七世纪初期创立。伊斯兰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据调查,全球人口的23%,即15.7亿的人口都是穆斯林,在中国的人口普查中,并没有对宗教信仰进行调查,按照多数研究的估计,中国有两千多万穆斯林,占世界穆斯林的八分之一,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唐朝至宋朝伊斯兰教传人中国,《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始遣使来贡”。756年,唐肃宗向大食借兵以平定安史之乱,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士兵进入中国,叛乱平定之后,士兵中有很多在中国娶妻生子留居下来,伊斯兰教逐渐在中国有了传播的土壤。元朝统治者将信奉伊斯兰的民族给予重用。明朝初年,朝廷对汉族之外的部族实行了诸多政治和经济上的限制。同治元年(1862年)出现同治回乱。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允许穆斯林信众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 中国伊斯兰教迅速成长的特点与原因 1 伊斯兰教发展的新契机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各国政府都在不断深化对宗教的认识,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得到积极的肯定。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渐渐消除了对宗教的成见,对宗教和教徒更加理解和包容。 2 中国人与家族、宗族之间关系日渐淡薄 传统中国是政治与伦理的紧密结合,伦理道德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宗族与家族观念形成了长久以来中国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核心。但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经济结构逐渐被独立的个体和人口更少的小家庭所取代,原本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家族、宗族意思日渐淡薄,进而失去了精神支柱,因此当代社会急需寻找精神支柱——新的信仰。 伊斯兰教象征符号系统 1 符号传播——建筑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与西方之间曾屡屡上演征服与反征服,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画面。可以说,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诞生之日起,便拉开了东西方两大世界性宗教对抗的历史序幕。在这场十字架与新月的长期较量中,起初是伊斯兰世界占上风。他们向西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占西班牙,把欧洲的基督教国家挤到了西北角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谈到这段历史,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第一次遭遇发生在西方社会尚处在幼年之时,那时,伊斯兰教已是阿拉伯人所处的辉煌时代的一种特殊的宗教了。在那一次冲突中,穆斯林几乎占领了西方原有领土的一半,只差没有使自己成为全世界的主人。”甚至到1683年,奥斯曼帝国还再度包围了维也纳。此后,西方文明在经受了来自东方的严峻考验之后,逐步恢复成长并开始恃机反击。从1095年到1291年,在罗马教廷到组织下,西方基督教国家打着“反对异教徒”,夺回“圣墓”和“圣地”的宗教口号,发达了倡导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这次的不幸经历使“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为此长期互相仇视。” 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西方工业革命及由此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政治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使西方在同伊斯兰世界的斗争中取得了压倒性优势。“这时,穆斯林世界面对的不再是十字军时代好战的基督教,而是传教士、教育家和商人,是大炮和舰只,是科学技术。穆斯林在拥有新文化、新生活秩序的西方手下,遭到了失败和耻辱。”从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起,西方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征服狂潮。面对西方世界建立在现代工业基础上的巨大政治军

事优势,伊斯兰世界的应战与西方完全不在同一个级别上。“对多数穆斯林来说,殖民主义使他们联想起十字军东征。欧洲的挑战与侵略无非是另一场好战的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战争。”这意味着,西方的现代入侵不仅使传统的伊斯兰政治制度开始瓦解,而且也使广大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和民族精神受到伤害。而对基督教西方的咄咄进逼和伊斯兰历史就无可挽回的衰落,广大穆斯林激忿、沮丧,却又无可奈何。这种由来已久的社会心理上的彼此敌对,“在双方心灵上或共同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永久伤痕,伤痕下面的创口至今还很敏感,最最轻微的压力就会使其再次颤跳。”这种基于历史冲突形成的思维定势,又因近现代以后西方国家对伊斯兰世界的新一轮殖民扩张而得到进一步验证。“对穆斯林来说,殖民主义与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如出一辙。欧洲的挑战与侵略无非是另一场基督教诉诸于伊斯兰教的军事性战争。欧洲的扩张和霸权归结于它的固有的基督教文化的优越感。”从而使双方业已形成的心灵鸿沟越来越难以弥合。 西方殖民侵略造成的历史阴影尚未在广大穆斯林心头完全消退,中东新独立国家便又开始面临以色列咄咄逼人的挑战。而以色列在中东的强大存在严重威胁着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基本生存与民族尊严。在阿拉伯国家看来,1948年以色列的建国被看成是欧洲殖民主义最胆大妄为的例证。以色列在政治、经济方面与西方的密切联系,及犹太教在信仰体系上与基督教的亲缘关系,使得“他们(伊斯兰国家)以及以色列和西方都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文明的前哨战和堡垒。”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反对以色列的斗争就意味着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 历史上以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最多,亦最残酷。其中尤以基督宗教(Christianity)为甚。 历史上最有名的宗教战争是十字军东征。它即是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宗教战争,为争夺地中海周围,尤其是地中海东岸即西亚西岸以及耶路撒冷的控制权的战争。先谈基督宗教的宗教战争。 伊斯兰的穆斯林曾经在西亚(中东)建立横跨亚、非二洲的阿拉伯大帝国。随后,穆斯林及一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人的后裔曾经屡次入侵印度,建立了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的势力。此是后话。 在阿拉伯帝国的时代,穆斯林的势力曾经入侵欧洲,在巴尔干半岛的希腊及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地建立伊斯兰势力。后来,在巴尔干半岛,伊斯兰教终于不敌东正教的顽抗及势力,只剩下极少部分的伊斯兰地区在巴尔干半岛。而在西班牙及葡萄牙,却是在天主教势力重卷下,大举屠杀穆斯林,向伊斯兰教收复失地,才造成基督宗教在西班牙及葡萄牙的复活。

在十四及十五世纪的航海革命后,掀开了欧洲列强的霸权争夺战,及向海外开拓殖民地。在这五百年欧洲、美国及西方的崛起当中,亦包含着残酷的宗教战争。 在北美,大部分美洲土著旧称印第安人)被欧洲人以战争、种族屠杀及瘟疫等手段灭种、灭族,并伴随着宗教战争,强迫当地的大部分人信奉基督宗教。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三区中(或统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以西班牙人为首的欧洲人亦伴随着残酷的宗教战争及种族大屠杀。但拉丁美洲的种族大屠杀不如北美洲的彻底。至今,北美洲以新教徒为多,南美洲以天主教徒为多,并且在拉丁美洲是以西班牙语为主要语言,北美洲以英语及法语(主要在魁北克)为主要语言。在澳洲及纽西兰亦有类似的情形。但澳纽的宗教信仰比较多元化,亦比较北美为淡薄。 在菲律宾,原来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天下。在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殖民地主义者统治后,即大举向穆斯林屠杀,强迫当地人民改信天主教。但在南部遇到穆斯林的顽强抵抗。因此才造成今日天主教在菲律宾北部及中部得势,反而在南部就有要求独立建立伊斯兰国的呼声。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清教徒的传统是由英国的清教徒移植至北美的,成为美国立国的一部分。他们的特征之一是伪

伊斯兰教的 兴起与传播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 公元610年,麦加古莱什部落出身的穆罕默德宣布他已受到真主安拉的启示,真主选他为其使者,他奉命宣扬以“认主独一”为核心的伊斯兰教。从此,拉开了波澜壮阔的伊斯兰教历史的序幕。穆罕默德先在麦加宣传“认主独一”,反对偶像崇拜;劝善戒恶,末日审判;天堂、地狱,各得其所等等,致力于信仰建设。13年后,即622年,迁徙麦地那,建立穆斯林政权,全面实施伊斯兰法,进行社会改革。630年,光复麦加,清除卡尔白里面的全部偶像。之后,阿拉伯半岛各地的部落纷纷派代表团表示归顺新政权,接受新宗教。至此,穆罕默德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在半岛取得统治地位,为向全世界的传播奠定了基础。632年,穆罕默德逝世,伊斯兰教已经定型,历史进入另一个阶段。 为了使读者对伊斯兰教产生的大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有必要对伊斯兰教产生前夕的世界形势作一简要的描述和分析。 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产生前夕,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西有罗马帝国,东有中国隋朝,中有波斯帝国。 (一)罗马帝国 罗马所在的亚平宁半岛,位居地中海中央,整个半岛地形狭长,形似皮靴。它和希腊、叙利亚、埃及、北非各国、西班牙的航海交通都较方便。罗马本是一个奴隶制小城邦,经过几百年的扩张,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该国历经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公元

前510年~公元前59年),凯撒的独裁时期(公元前59年~公元前44年),屋大维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至公元1世纪和2世纪这200年是罗马帝国的极盛时期。帝国疆域空前庞大,北部边界达到现在欧洲的英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地,东边一度达到今西亚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埃及和苏丹北部、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西边面临大西洋。史家称这200年为“罗马和平时期”。其实罗马的天下并非太平,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日益加剧,奴隶起义层出不穷,被统治民族的反抗此起彼伏。如公元61年,不列颠发生由妇女鲍狄卡领导的起义,公元66年犹太小刀党起义等。统治阶级内部,更时常发生内战和宫廷政变,其频繁和残酷也是历史上所少有的。从3世纪开始,罗马奴隶制社会走向危机,经济政治日益衰败没落。沉重的捐税使农村凋敝,城市衰落。人民处在苦难的深渊。于是民众揭杆而起,起义烽火燃遍帝国各地。西部地区的英国、西班牙、高卢连续发生人民反抗运动。配合着国内起义,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外族——日尔曼的汪达尔人、法兰克人和西哥特人也行动起来,共同摧毁罗马奴隶主政权在高卢的统治。到5世纪时,罗马在高卢、不列颠,西班牙的统治便完全瓦解。代之而起的是日尔曼各族人的小王国。在意大利本土,号称“永恒之城”的罗马再也抵挡不住人民起义和外族进攻的洪流。公元401年,西哥特人在首领阿拉里克的率领下,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罗马,一路上得到意大利被压迫群众的支持,有些奴隶甚至投奔他的队伍。公元410年,罗马城内的起义奴隶为西哥特人打开了罗马城门,这个奴隶主们的巢穴终于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人口发展分析(1)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人口发展分析(1) 一、基本状况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共有十个: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 孜族、东乡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和塔塔尔族。据2000年第五次 人口普查统计,这十个民族人口共计2032.06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9.3%,约 1/5左右,他们的人口变化对整个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信仰 伊斯兰教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五省区,这五省区的伊斯兰教人口占全国伊斯兰人口的75%。五省区中又以新疆为最多,新疆伊斯兰人口占全国伊斯兰人口的52.4%,十个信 仰伊斯兰的民族中七个都主要分布在新疆。在新疆少数民族中96.99%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二、人口的现状与变动 1. 人口增长很快且民族间差异大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 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由800.6万增至2031.1万,增长153.8%;而同期全国人口只增长了115.0%。也就是说伊斯兰人口要比全国平均人口增 长率高出33.7%。像这样47年人口就增长1.5倍多,在全国人口史上也是属高速增长之列。这充分说明我国伊斯兰民族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都是有保障的,并受益于国家的优惠政策。但分别看这十个少数民族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增长率是有区别的,增长较快 的是撒拉族、保安族、回族、东乡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的增长率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而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则是负增长,这与这两个民族属于中俄跨界民族,其主体部分在国外有关。塔塔尔族在俄罗斯称为鞑靼族,在1962年生活困难时期这二个 民族都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中国越境走出。十个伊斯兰民族人口增长状况请见下表:资料 来源:第一至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从表1中看到,全国伊斯兰人口在不同阶段增长的 幅度是不同的。在五次人口普查之间,增长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例如第一次至第二次人口普查共11年仅增长15.47%,第二次人口普查至第三次人口普查的18年间增长 58.07%,而第三次至第四次人口普查间8年增长20.42%,如按平均每年增长幅度看, 第二次至第三次的人口普查间增长的高一些,但在这个期间全国人口增长率也很高。而在第三次至第四次人口普查间全国人口增长率降下来的情况下,伊斯兰人口的增长就显得突出了,比汉族要高出一倍,如同期汉族人口的增长率只有10.80%。第四次到第五次人口 普查期间伊斯兰人口增长15.48%,而同期全国人口只增长11.66%。伊斯兰民族人口的 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这种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有早婚早育和高出生率。在许多地方,伊斯兰民族人口的生育指标都超过了国家的规定,而且超过的幅度大大高于汉族。这与民族的文化构成和生育意愿有关,伊斯兰民族在生育观念上除了有养儿防老、解决劳动力短缺等一般要求外,还有宗教上扩充人口的意识,如女儿一般不外嫁,与外族通婚要男方加入伊斯兰教等。男方要外族女子做妻子,妻子也必须随伊斯兰教。早婚现象是伊斯兰人口 的一个特点,这既有宗教上的因素,也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伊斯兰教义上将“出 幼”(即成年)年龄定为女孩9岁,男孩13岁。“出幼”的男女可以涉足婚姻,如甘肃的回族、东乡族在70年代初还有14、15岁的女孩就结婚的现象,现在女孩17、18岁就结婚仍 然很普遍,经济文化上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文化低、就业率低、不上学、不就业,只好早早

四大宗教对中国的影响

四大宗教对中国的影响 机电1009班 林硕 10222044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从我的22年生涯浅看四大宗教对中国的影响 当一个宗教能对整个国家产生巨大影响的甚至左右了国家的许多方面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所以,我更宁愿相信,至少在中国来说,宗教影响的只是一小部分的群体。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我想,这仅仅是因为,没有哪个宗教在中国是产生过深远影响,并独占鳌头,所以才有此一说。 本来就是个理工科的学生。如果硬要和一些专家们争论,那实在是不自量力了。所以,我想就我活过的这22年,我所遇到的一些人,我所去过的一些地方,我所亲身做过的一些关于宗教有关的事情。以此,来谈谈,宗教是如何影响了中国的一些百姓们。 在小时候,我是没有所谓宗教的概念。家里人所进行的宗教的活动,那时是不能理解的。我家位于福建的一个平凡的农村。当地的居民不同程度上都有点迷信。举得例子来说,在过去,若是某家小孩发烧了。叫大夫来家里看病,打了退烧针却还反复发烧。这时候,迷信的村民就会找一只干净的袜子或者别的能用于过滤水的容器,把一张符烧了之后的灰装在容器里。接着泡在一杯热水里。拿这杯水给家里发烧的小孩喝了,孩子就会“药到病除”。(有些时候还真“灵验”了。据说,有专家做过研究,发现灰里面含有某些物质竟然还对治感冒有点效果。真是造化。)我曾今也喝过的。 佛教与道教,着实有点分辨不清。对此,做了一番搜查。比较容易分辨的就是看人们拜的都是什么样的神佛。 比如人们比较常见的,如来佛祖,罗汉,菩萨,以及深入人心的济公等。至于神将关羽,我想不懂的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是道教的。其实,关公是迦蓝佛,属于佛教的。道教所拜的,大多只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此所说的三清是后来定型的,众家说辞不一,在此不细说了。至于,土地公,龙王,石敢当,妈祖等,都属于民间的天神。 在此一整,算是对于道教佛教有些分辨力。 佛是有诞辰的。每当到了某位佛的诞辰,一些寺庙就会大张筵席。邀请周围的信佛者来为佛主们祝寿。饭菜是一年比一年丰盛,人也一年年的增多。特别是到了观音菩萨的诞辰,我奶奶那是都会去的。 佛教是我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一个宗教。我所去过的寺庙大小不一,或豪华破败不一,或香火鼎盛门可罗雀不一。印象较深的是,佛降寺,不知道始建于何年何月,不过从我能记事起,它就一直建设到现在。坐落在农村通往县城的马路边上。过去什么样子已不甚清楚,但如今已隐隐有一股恢弘的气势。香火鼎盛那自然是不用说的了。因为每次路过都会看一眼,虽然22年从没进去过,但是印象却是最深的。 接下来便是去年暑假去山西五台山的那次。与佛教最亲密的一次接触。4人一起徒步爬上了北台的顶峰。高原风光自然是美不甚收,相比南方的秀气山水,我更喜欢大气的草原或者大海。路途中,除了碰到一位同样是徒步去北台的来自台湾的大师,基本就没别的人了。还有牛马羊,当真是一片祥和。有缘的是,大师祖籍竟然也是连江。哦,我是福建连江的。给人一种冥冥之中一切皆注定的感觉。通过这位大师的引荐,我们有幸接受了北台顶上另外一位大师的讲课。据说那位大师是要当主持的,他的师父当时则是云游去了。像是台湾的大师一样四处寻访。 接着在台怀镇,我逛了大大小小的寺庙。在爬黛螺顶的路上,很多朝拜者都是一路跪拜的爬上顶的。有位僧人,衣着破旧,挎着一个破包,亦是如此。当时内心震撼,回去之后,这一幕幕,难以忘怀。 在寺庙里人们做的最多的便是上香与跪拜。人们敬神佛,敬天地。但是,五台山上那大师说,我们首先要拜的应该是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这句话,我永远忘不了。 佛教的目的是成佛,最基本的教义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恶的标准是十善业十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