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班级:高二文五班

学号:1310529

姓名:王一涵

日期:2011.12.11

一、内容摘要

论文主要内容为伊斯兰的发展史研究,研究伊斯兰的发源和发展。其中以研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从地理环境中看历史的必然性和特殊性。看一个强大的宗教民族是如何诞生的,并又是如何适应环境,蓬勃发展。

二、关键词

伊斯兰教地理环境传播发展

三、前言

在地理课上,我们的老师和我们讲起了世界上的宗教。它们每一个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其中伊斯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试图通过研究地理环境来更加了解是什么创造了伊斯兰民族,是什么使它们如此充满活力的生存着,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它耀眼的光芒。

四、研究背景

在21世纪的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强大的宗教依托其广大的信徒网发展壮大。其中,真正进入中国的宗教之一便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是如何起源发展的呢?让我来通过地理的角度来分析。

五、研究方法

本篇研究性学习报告将采用材料分析的方法探究学习伊斯兰宗

教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六、研究内容(正文)(一)伊斯兰人口分布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伊斯兰教徒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部分地区、非洲北部和东部。而通过观察下面的世界地形图——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分布地区主要以沙漠、草原等炎热干燥的地方。

(二)伊斯兰教的起源

1、历史背景

“伊斯兰教于7世纪时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当时,拜占庭与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商道在该地进行长期战争,使当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废,商道梗塞,人口锐减,城市萧条,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阶层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以摆脱当时的困境。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570-632)实际上是综合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半岛上原始宗教等教义,声称得到"安拉"(真主)启示,让他在人间为"安拉""传警

告","报喜信"和"慈惠众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将宗教活动中心由麦加迁至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宗教组织。”

从本段查询到的伊斯兰教发展其原来看,其创立的目的是统一阿拉伯大陆。而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一统一是必然的。

首先,西亚气候如下:

(1)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从阿拉伯半岛直达印度河下游的塔尔沙漠,都分布有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2)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热带荒漠、半荒漠气候区)本区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的南缘,是北非荒漠带向东的延伸。

(3)亚热带夏干气候区(地中海式气候区)本区主要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内陆除外)、地中海沿岸区域和伊朗高原西缘。

从中可以看出西亚的气候主要特点(除了地中海气候),均为干燥炎热。所以阿拉伯民族主要从事的是游牧经济,因为游牧经济属于“移动经济”——即人跟着所饲养的牲畜移动。对于阿拉伯民族,没有什么比游牧经济更好了。有以下几点原因:

1、干燥炎热。水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人类寻

找水源的能力明显不如动物;其次,水源在每个地点都不多,

所以需要移动寻找新水源。而且如果是在热带草原气候的地区,干旱季的迁徙是必要地。

2、气候下的草原沙漠。由于这样的气候,大部分阿拉伯地区为沙

漠或者草原。这样的地理条件加上干燥炎热是不适合定下来的

农耕经济的。草原地区也因其特点适合游牧经济(中亚等草原

地区都可以看出)。沙漠更不用提了,能发展绿洲经济,但毕竟是少数。

3、地形:阿拉伯地区有沙漠、高原,但是平原只有小小的美索不

达米亚。游牧经济才是发展的道理

所以综上所述,发展游牧经济是必须的。而阿拉伯地区的资源据我猜测,那样的游牧经济缺乏水果蔬菜,丰富于肉类。人类是会为了满足自身营养需求而想尽办法寻求各种食物的物种。而阿拉伯地区能找到的水果蔬菜,估计就只能靠黑海和地中海附近的拜占庭地区了。

拜占庭帝国位置(6世纪的为浅黄色)

波斯帝国疆域

从这两国的疆域我们就可以知道地中海和黑海地区对于阿拉伯民族是多么的重要。因为这个地区不仅是交通要塞,还是阿拉伯民族能够得到除了肉了的食物的要道。占到这里,不仅意味着水果蔬菜的输入,还意味着肉类的出口。一切一切都向拜占庭和波斯展现着未来的美好。这样一个地区,谁得到谁就是大王帝国。所以难怪他们会争成这样,为这样的原因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争个头破血流你死我活。

但是,不是人人都能够体会到这场战争的利益所在。每场战争最痛苦的便是人民。这场争夺商道的战争似乎是没完没了了,随之而来

的是逐渐垮塌的经济和愈发悲惨的人民生活——统一,才是出路。可

是,这样的地理环境下,这样的利益冲突下,如何统一?时势造英雄,穆罕默德的出现,给所有阿拉伯人民指了一条出路。那,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出现,无疑使阿拉伯人民的福音。在伊斯兰教的指引下,阿拉伯民族之间友好相处,共同去打败拜占庭。

或许,我们现在就能理解伊斯兰为什么在阿拉伯语里意味着“顺从”了——因为利益冲突尖锐的情况下,顺从服从才能引导阿拉伯人民走向某种程度的统一,共同创造新的生活。事实上,或许因为有伊斯兰教的出现,波斯才能在百年拉锯战中存活下来并削弱拜占庭的力量;或许因为他们思想的统一,阿拉伯人民才能在后面灭了拜占庭。

(三)伊斯兰教的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伊斯兰教中典型的习俗和节日有这样一些:

1.不食猪肉,以及其他一些特定的食物,不饮酒

2.开斋节(开斋节前要进行把斋)

3.每天做礼拜

或许会有些不敬,但我依然试图来解释为何会有这些典型习俗的出现。

1)不食猪肉等特定食物,在我看来,也许和他们的地理环境有关。

首先根据网上资料:“高湿和低湿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力都有不良的影响。过度的太阳光照,可破坏猪的组织细胞,使皮肤损伤,影响机体热调节,可使体温升高,患日射病,对眼睛有伤害作用。

灰尘对猪的健康有直接影响。”只是看一下这些饲养猪的要求,我们就可以知道西亚地区是完完全全不适合猪生长的。凭我妄自猜测,我估计伊斯兰教的禁止食品或许正是他们所缺乏的。首先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是经济下降,生产力被破坏,社会矛盾突出。

所以禁止吃这些食品或许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西亚地区缺乏,这样的规定有助于缓解矛盾。

2)把斋和开斋节。在阿拉伯地区这种炎热干燥,缺乏水果蔬菜和水

源的地方,是很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和节日的。9月斋戒月,十月开斋。这是为什么呢?

阿拉伯半岛多为热带沙漠气候,而他们的水果蔬菜估计多来自于地中海气候地区。而9月份正是夏季与冬季的中间点,此时地中海气候少雨已久,屯的水果蔬菜和水源已经不再充裕。或许这就是九月斋戒的原因。这不仅可以节约使用水源和食品,还可以锻炼阿拉伯人民的意志力——使他们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3)做礼拜。礼拜如此频繁的原因是为了巩固伊斯兰教的地位,加强

其精神传播。而这是在大战争的环境下决定的。国家需要兵源,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伊斯兰教正好能够满足这些要点,这也是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经久不衰而越发充满活力的原因。人人服从于真主的指示,而伊斯兰化的政府就能够发出有效号令——民族存活下来了!

(四)伊斯兰教的传播

现在来看看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根据第一项的分布研究来看。集中在南亚次大陆、西亚、北非、欧洲的土耳其,还有中国的部分地区。根据观察,这些地区都是属于炎热干燥的地方。

或许我们可以来看看伊斯兰教本身适合哪种地理条件。伊斯兰教培养的这种精神,是适应严酷的自然条件的必须条件。所以伊斯兰教可以帮助相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生存下去,团结在一起。

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他们也会有旱季,也炎热。所以他们需要伊斯兰教。可是印度不是完完全全意义上的干旱,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印度印度教更为传播广泛,成为主要的核心宗教。

西亚就不用解释了,起源地。

北非是拥有撒哈拉沙漠的地区,是世界上能与西亚地区相像到极致的地区。同样拥有地中海、沙漠气候。加上骁勇善战的阿拉伯民族在伊斯兰教的精神磨砺课下四处扩张,北非毫无疑问是会被伊斯兰教收入囊中的。

欧洲的土耳其——欧洲与西亚的交界处,是伊斯兰教能把握的欧洲的最大土地了。因为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热带沙漠),注定它会被伊斯兰征服而非基督教。

中国的部分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州,新疆自治区,这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盘踞的地点。“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

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新疆气候的几个特点: 干燥、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大、日照丰富。”这两个地区虽然和西亚地区有所差别,但还是很相似的。中国一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处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及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这里的大陆性气候就增强了。新疆就更不用说了,身居内陆。但因为其相似但不同性,决定了伊斯兰教进来以后成为新的两个民族——回族和维吾尔族。中华文化的古老决定了任何文化企图占据这里只是妄想,而这些文化也只能与传统文化结合成为新的分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旅程,就此止步。

印度尼西亚。“每年的10月至3月,全国便进入了多雨的日子,各地常被笼罩在水幕之中,对于赴印度尼西亚旅游的游客来说,不宜选择此时出行,霏霏淫雨给外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每年的4月到9月便进入了印度尼西亚的旱季。全国各地骄阳似火,酷热难耐。”根据此资料显示,印度尼西亚也需要伊斯兰的精神来支持他们度过那旱季。

(五)总结

伊斯兰教是那么的神奇,它在历史和地理的召唤下产生,借助地理的召唤下传播。每个宗教的发展和起源,追根溯源都与地理环境分不开关系。伊斯兰教的传播或许已经不会再扩张的太大。但谁说得清呢?地理环境会改变,只要地理和历史适宜,宗教就会衍生变强大。

七、收获

在这次研究学习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地理对于我显得更加有魅力了。我会加油学习地理知识,学会用地理来分析事情,真是其乐无穷。

八、评估

我这篇写得很流畅吧,因为自己本身对地理很感兴趣。个人认为这篇是在认认真真准备和考证资料的前提下写完的。算是很满意的一片报告。

九、感谢

感谢颜老师对我的指导,因为有颜老师的指导我才能够写出这篇让我自己欣喜异常的论文。

十、注释

研究内容中加引号的句子均来自百度搜索,但是保证只有打引号的句子为搜索内容,其他均为本人想法和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中国清真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81235495.html,/)

百度百科(拜占庭、波斯、伊斯兰教起源的历史背景)百度(气候、具体地区气候特征、旅游资讯)

Google Earth(地形参考)

犹太人智慧作业3

1、犹太教的传统有哪些?犹太教只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的根源是什么? 答:(1)犹太教律法规定的节期较多,以逾越节、住棚节和五旬节为三大节日,此外还有除酵节、修殿节、普林节、读经节、元旦、赎罪日、哀悼日、安息日等。 极端正统犹太教信徒在约瑟夫墓旁祈祷除十诫外,犹太教律法还有种种戒规,从社会伦理到饮食起居,涉及犹太人的全部生活。凡母亲为犹太人,其子女即为犹太人。男孩出生后第八天,一律要受割礼,作为与上帝立约的标志。教徒死后,尸体以水洗净,白布包裹入葬。犹太教在饮食方面亦有诸多禁忌。古代犹太教以七连烛台为唯一标志,中世纪后期改用大卫之盾(六角星),沿用至今。 (2)根源是现在全世界信仰犹太教的人很少,只局限在犹太人内部,还没有信仰锡克教和神道教的人口多,但每一部介绍宗教的书籍都少不了要提到犹太教,主要是因为其影响巨大。历史上,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逼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 2、亚伯拉罕诸教有哪些教?基督诸教有哪些教? ?答:(1)亚伯拉罕诸教有 ?巴哈伊信仰虽然不是传统的被包括在亚伯拉罕诸教中,但它也接受同些神之代言人。 ?巴哈乌拉和拉斯特法里教类似的接受《圣经》权威而且相信它们是亚伯拉罕的后代。 (2)基督诸教有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 3、世界性宗教必须同时具备那三个条件? 答:第一,宗教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将会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宗教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将逐渐减少,最终是要消亡的,但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宗教走向最终消亡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第二,宗教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交织在一起,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宗教的存在,是以大量群众信奉它们为前提的。由于宗教的这种群众性,它往往构成一种非常强大的社会力量,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关键看能否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它们,减少它们中的消极因素,发挥它们中的积极因素。第三,宗教常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是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4、科学依靠的是什么?科学和科学技术是一个事物吗? 答:(1)依靠的是实践与经验,还有宗教的辅助。 (2)不是一个事物。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但并不是任何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都是科学。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回族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回族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 授课人:梁志勇(28号) 陈玲(40号) 张春慧(16号) 陈龙弟(27号) 丁莹(3 号) 授课时间:2010年4月7日

教学目标:1、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历程; 2、从民族学角度把握回族形成的诸因素并了解宁夏回族历史及回族著名 历史人物; 3、从历史的演变中理解回族宗教信仰及其风俗习惯的渊源。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有很多民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宗教信仰及发展历史。那么本节课就让我们的团队带领大家跨越千年历史,去探寻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以及它的忠实信徒——回族,特别是宁夏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并了解一下几位著名的回族历史人物。 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它的最初产生是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产物,是阿拉伯民族建立统一国家,实现安定与和平的客观社会要求在宗教思想上的强烈反映。从610年穆罕默德创教开始,到他逝世之时的23年间,伊斯兰教终于发展成为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宗教。并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而走上了向外传播的道路。在这一时期,伊斯兰文化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在不断吸收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进而产生了信仰这一特殊文化的群体——回族。 关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初期,时间是唐朝到宋朝。 中国与阿拉伯民族最早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代。《史记》称阿拉伯为“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97年,后汉西域都护班超派遣甘英出使西域,行抵安息西境欲渡海往埃及受阻。由于他的报道,国人对条枝有了更多的了解。《后汉书》记载:“条枝国在山上,……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西汉时,我国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已相当频繁。中国的丝绸之路、铁器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远销至罗马帝国及西亚各地;阿拉伯的乳香、珠宝、鸵鸟则输入中国。到了618年,唐王朝的建立。两个大帝国的边境相交于中亚细亚,这为两国的往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此话表达了阿拉伯穆斯林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和他们善于学习别国先进文化的心态。 关于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目前尚无定论,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唐永徽二年。《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始遣使来贡。自云有国已三十四年,历三主。”永徽二年正值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当政。他派使者经丝绸之路抵达长安,觐见唐高宗李治,并向他介绍大食国的建国经过、基本国情、文化习俗和伊斯兰教的基本

伊斯兰教三大圣寺简介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类型,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点中必须建立的建筑。清真寺建筑必须遵守伊斯兰教的通行规则,如礼拜殿的朝向必须面东,使朝拜者可以朝向圣地麦加的方向做礼拜,就是面向西方;礼拜殿内不设偶像,仅以殿后的圣龛为礼拜的对象;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不准用动物纹样,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图形。 下面介绍的是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寺:麦加大清真寺、麦地那先知寺和阿克萨清真寺。 麦加大清真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建于公元638年,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世界各国穆斯林向往的礼拜圣地,也是全世界穆斯林举行一年一度朝觐盛典的地方。由于该寺区域内禁止非穆斯林入内,还禁止狩猎、杀生、斗殴等行为,故又称禁寺。 禁寺规模宏伟,经几个世纪以来的扩建和修葺,特别是沙特时代的扩建,总面积已扩大到18万平方米,可容纳50万穆斯林同时作礼拜。周围有七座高塔,中间是天房,据说是先知易卜拉欣亲自建造的。 禁寺有精雕细刻的25道大门和7座高92米的尖塔,还有6道小门,24米高的围墙将门和尖塔连接起来,6座塔分别耸立在3座主要大门的两侧,另一座塔则与直径为35米的圆顶毗邻。这7座塔环绕着圣寺,象征着一周的天数,巍峨高耸,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禁寺的整个建筑、墙壁、圆顶、台阶、通道都是用洁白大理石铺砌,骄阳之下光彩夺目,气势磅礴。入夜,千百盏水银灯把禁寺照耀得如同白昼,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麦加大清真寺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规模和庄严肃穆的独特艺术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伟的清真寺。 今年八月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来到伊斯兰教圣城麦加,为麦加大清真寺扩建工程主持开工仪式。据当地媒体报道,此次扩建预计耗资约合213亿美元,将是这座清真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建。 麦地那先知寺,是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寺,又称麦地那清真寺,地位仅次于麦加的圣寺。坐落于沙特阿拉伯麦地那,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后创建。先知寺是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寺,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二十年代初,经过千余年的多次扩建,原先简陋的先知清真寺已发展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落。 该寺气势磅礴,布局严谨壮丽,内外装修精致华美,主体空间和外围广场可容纳100万人做礼拜。原建筑简朴,以枣椰树干作梁柱,用土坯垒成。后延长周围平房的屋顶,用枣椰树枝和泥土把露天院子盖起来,围以土坯围墙。自欧麦尔后,历代统治者不断扩建,规模逐渐宏大。现在先知寺面积为1.6万余平方米,寺内有5道门和5座宣礼塔,其中两座尖塔高达70米。豪华宽大的礼拜殿内,有精致的凹壁。殿内顶每隔3米有一盏水晶玻璃吊灯。在寺的东南角有一块有黄铜栏杆隔开的地方,是穆罕默德的陵墓。该寺是穆斯林瞻仰的圣地,并成为朝觐后的拜谒地。装饰富丽堂皇,为世界有名的雄伟清真寺。每年世界各地穆斯林凡到麦加朝觐者,有的也来此祈祷和礼拜,瞻仰先知寺和圣墓。

犹太人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人民族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人一直是我比较欣赏的民族,和中华民族一样,它也曾忍受欺凌,时间长达 1800 多年, 但是秉承犹太文明的精神内涵, 散居于世界各地的上帝选民们却成为如今世界民族之 林不可缺少的大树。 从关注巴以冲突开始认识以色列, 从爱因斯坦开始认识犹太人。 犹太人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在中东乱局中竟然居主导角色, 而且在阿拉伯国家的集体讨伐下屹 立不倒,反而更加强大,看了《犹太人文化史》这本书,我完全被震撼了。对于犹太文化的曲折和坚韧, 对于犹太宗教的先进教义和犹太人对于传统宗教道德的严格遵守, 我只能敬佩。 我对于一些宗教里关于饮食的戒律常常不解。 原来, 对于饮食的禁忌是起源于犹太人。 犹太 人的饮食戒律是基于人的健康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而制定的, 尽管如此, 也有人不守教, 也 有人怀疑, 但是这样一句话却将我幻想有朝一日能信仰一门宗教的愿望打破, 一个人连嘴巴 都管不住谈不上信仰。 犹太人一直在外人的排挤中保持群居的状态, 内部严格遵守教规和法 典, 这样的形式确保了犹太人在长大千年的驱逐流浪史中保持民族特性而不被同化。 我突然 对于宗教肃然起敬。 多少民族被历史的长河卷成烂泥,如古埃及、 古希腊、苏美尔,新月平原现在已成为阿拉伯 人的土地, 而原始的巴比伦文明早已作了古,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信仰,怎么立足长远,源

源不断地繁衍下去? 从第二圣殿时期, 犹太人就失去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国土基础, 巴比伦人、 波斯人、 希腊人、 罗马人、 阿拉伯人不管怎么奴役他们的身体和限制他们的生存, 毁坏他们的建筑和圣殿, 但 是犹太精神始终藏在书里,这群 “圣书之民”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让很多殖民者都屈服。 只 要书籍律法还在,他们就能坚持自己的信仰道德和民族精神。就像 18 世纪将自己已经失传 的文字希伯来语再度复活一样。 犹太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母教。犹太教始创一神论,对于宇宙认识坚持一元可认识论,特别的是他们一直强调人的作用, 坚信人生而平等, 历史是向前发展, 而没有那种维护统治 者残暴统治的所谓轮回一说。 犹太教能够流传至今, 而犹太人又能如此聪明也在于这种先进 的思想吧。 犹太教有 613 条诫命,一本《托拉》为主的圣经(也是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古兰经》 的来源之一),一本《塔木德》还有众多经典,这些经典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读不完, 但是他们要读一生。 所以犹太人是少有的无文盲的民族。 每个孩子从小就被贯彻书籍 “比 蜜甜”的思想。 这些经典涉及人生活的许多方面, 衣食住行几乎都有, 然而犹太人坚持按照它们行事一做就 是上千年。

犹太教的起源及发展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拉(托辣),即圣经的前五卷书。 一经典和教规 经典 犹太教中有三部典籍:第一部是《西伯来圣经》(又称《塔纳赫》),所有犹太人都要绝对忠诚地信奉它;《西伯来圣经》的前五卷书称为《妥拉》,是其中最重要的著作。第二部是《塔木德》,第三部是《米德拉什》。除《妥拉》外。犹太教典籍多是一些阐释与评注式著作,由于编纂年代和地域的不同,常常出现相互包容和交叉评注现象。 基本教义 基本教义以摩西·迈蒙尼德于12世纪归纳的13条为核心: 1.创造主创造并主宰宇宙及一切受造之物。 2.创造主为独一无二真神。 3.创造主无形无体无相。 4.创造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后的。 5.创造主为唯一应受敬拜之主,此外别无可敬拜之物。 6.先知一切传述皆真实无妄。 7.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 8.律法为神向摩西所传,并无更改。 9.律法不可更易。10.创造主洞察世人一切思想行为。 11.创造主予遵守律法者奖赏,对践踏律法者惩罚。12.复国救主弥赛亚必将降临,应每日盼望,永不懈怠。13.人死后将复活。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

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二起源和形成 众所周知, 中东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在那里, 早在公元前2300年, 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大约3800年前, 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趋于衰败时, 一位名叫亚伯拉罕的人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经巴比伦、马利、哈兰迁徙到被称作迦南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 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据《圣经》的描述, 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兰说,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 叫你的名为王, 你也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 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在亚伯兰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此后,亚伯兰更名亚伯拉罕。亚伯拉罕生子以撒, 以撒生子雅各。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犹太人的列祖, 也是犹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雅各生有12个儿子, 他们的子嗣演化为12 个部落, 并称为“以色列人”。约公元前1720年, 以色列人为逃避饥荒从迦南来到埃及, 开始了长达约430年之久的寄人篱下、受人奴役的苦难史。公元前14世纪, 一个杰出的犹太人应运而生, 他就是摩西(Moses)。摩西和他的以色列同胞不堪忍受埃及法老和统治者的奴役, 决心离开埃及, 回到他们的祖先曾经居住过的迦南, 重新开始自由的生活。约公元前1290年, 摩西率领他的同胞成功地逃脱了法老军队的追击, 出埃及,

犹太人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最精明、最勤劳、最坚忍。他们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仅为0.3%,但却赚取了世界上30%的财富,获得了世界上17%的诺贝尔奖。他们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引导着世界先进科技与文化方向。——他们是谁?——他们是犹太人。 犹太人的确是一个极为特别的民族。在美国历史上200名最有影响力的名人中,犹太人占一半;在美国名牌大学教授中,犹太教授占三分之一;在美国律师中,犹太律师占四分之一;在美国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中,犹太人占60%;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犹太人占一半;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三分之一;《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前40名中,犹太人有18名;美国国会参议员中,犹太人有10名;美国国会众议员中犹太人有27名;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鳄索罗斯;华尔街的金融巨子摩根、格林斯潘、巴菲特、红色资本家哈默、壳牌石油大王塞缪尔;报界之王普利策;美国钢铁大王库恩·洛布;通讯之王路透;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威廉·利;美国全美广播公司总裁萨尔诺夫;纽约时报创办者雷蒙;好莱坞巨头华纳兄弟、米高梅、派拉蒙、斯皮尔伯格;英国报业巨头马克斯·韦尔;控制欧洲经济命脉200年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英荷壳牌公司创始人马库斯·塞缪尔;南非大富豪巴纳特······有人说全世界的财富都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美国的财富都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 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杰出的三大思想家,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他们三位都是犹太人杰。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开创了唯物史观,这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新思路,新方法。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这三位思想家分别在人类社会,自然科学和心理学三大领域作出巨大贡献。从哲学上讲是分别在天人情三大领域做出杰出贡献。他们三位都是犹太人。 以上这些足以说明犹太民族绝对是一个特别的民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人,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那么为什么犹太民族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犹太人杰灿若繁星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追溯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中或许可以找到些许答案。 犹太民族发源于古代西亚闪米特的一个支脉。公元前18世纪中叶,犹太人在其族长亚伯拉罕的带领下迁徙到迦南,被称为希伯来人,意即“河那边来的人”。后来,为躲避自然灾害迁徙到了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公元前13世纪末期,又返回迦南,于公元前11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大卫王时夺取了耶布斯城(耶路撒冷古称),并将首都建成在城南的锡安山上。从此,耶路撒冷成为历代王国的首都。因此,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教和犹太人向往的圣地。公元前926年,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和公元前586年,分别被亚述人和巴比伦人所灭。在其后数百年中,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先后征服了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公元135年,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起义被镇压后,开始流散到世界各地。从公元7世纪起,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逐渐以阿拉伯人为主。在将近2000年的流散生活中,犹太人不断遭受来自居住国的各种歧视和迫害,反犹排犹活动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到极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德国的屠刀之下。18世纪,欧洲犹太人受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开始争取犹太民族的解放。19世纪,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_丁宏

西北民族研究 2005年第2期(总第45期)N.W.Ethno 2National Studies 2005.No.2(Total No.45)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  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文章编号]1001-5558(2005)02-0069-09 ●丁 宏 [摘要] 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以回族为主要载体。历史上伊斯兰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内地扎根发展,与回族文化认同密切相关。从回族文化认同角度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不仅可以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有,而且可以从现实出发,摸索伊斯兰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并进而探求回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 文化认同;回族;伊斯兰教;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识码] A 近代以来,"民族"作为西方民族国家话语中的一种分类系统,被引介到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中,成为国家分类体系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组织的民族识别,确立了中国境内56个民族成分。对于各民族的界定问题,学界一直存有歧义,其中对于回族的族性、认同等方面争论较多。如果用在民族识别中颇具指导意义的斯大林有关民族的四个特征来衡量,回族就不能称为一个独立民族。它居住分散,经济生活与所在地民族的经济生活结成一体,且自形成始即使用汉语文。至于斯大林定义中"表现于共同文化心理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虽然许多学者将其纳入主观意义上的心理认同,但由于将这种认同设立在伊斯兰教信仰的基础上,从而忽略了回族文化的地域性与多样性。 ① 参见丁宏.民族认同意识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J ].宁夏社会科学,1995,(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996,(2).

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精)

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伊斯兰教有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麦加是最主要的圣地,称为第一圣地。它是伊斯兰教的发祥地。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规定,穆斯林不论身居何处,他礼拜时都要面向麦加圣寺克尔白。1000多年以来,麦加一直是全世界穆斯林向往和朝拜的中心。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诞生于麦加。他在这里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由于受到反对和迫害,他在公元622年率领他的跟随者和妻室前往麦地那。其后,教徒日益增多。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师攻占麦加,以此为中心,继续传教。伊斯兰教此后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遍及五大洲。亚非欧广大地区归于伊斯兰教国家的版图。麦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誉为“诸城之母”。 麦加位于沙特阿拉伯西部,坐落在赛拉特山地的一条峡谷中。这里四面山峦起伏,东西两侧,高峰危立,现东北、西北、西、南,各有一山口,通往外地。由于受到山峰所限,城市过去大致沿西南和北方伸展。旧城建在“易卜拉欣洼地”河上,聚集着具有中古特征的宗教建筑和宫殿。 麦加城中最重要而著名的圣地是大清真寺,即圣寺。据《古兰经》文,在此禁止凶杀、抢劫、械斗,故又称禁寺。它是一个由上下两层长廊环绕的露天大院。经过几个世界的扩建和修缮,特别是沙特时代的扩建,其面积已从3万平方米扩建为16万平方米,可容3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圣寺有25座精雕细致的大门,6道小门。6座高耸入云的尖塔分别耸立在3座大门两侧,另一塔与直径为35米的圆顶相邻。围墙、台阶和整个地面,都用白大理石铺砌,艳阳之下,光华闪烁。入夜,千百盏华灯齐放,宛如白昼。 圣寺广场中央稍南,屹立着巍峨的圣殿克尔白(意即方形房屋),又称天房(真主之房)。据称,这座灰色岩石构成的方殿,是阿丹依天上的原型所建,因洪水泛滥被毁,后由先知卜去拉欣父子于纪元前18世纪重建。圣殿长12米,宽10米,高15米。圣殿外面,从上而下,中年用黑色锦幔覆盖,下有钢环固定于圣殿底座,锦幔中间围绕一条长61米的阔带,带和门帘上用镀金银线绣着《古兰经》,需用金线120公斤。锦幔每年更换一次,据说这个传统已持续1300余年。圣殿内,3根高柱巍然屹立,一盏盏金银吊灯相映成辉,更增加了庄严气氛。 圣殿外的东南墙角,镶着有名的黑石,即称玄石。它是一块带微红的褐色陨石,高1.5米,长30厘米,据传是天使递交给易卜拉欣而被遗留下来的圣物,一说是阿丹被辩出天堂时,交给他以示有罪之物。黑石已经破碎,1844年以银框把它镶入墙内。朝拜者绕行天房时,都争先亲吻或举双手示意。 圣店东面对黑石处,有四柱圆顶小阁,围以方形铜栓,相传是易卜拉欣建造圣殿时遗有足印之处。麦加的其它伊斯兰教胜地还有城郊的阿拉法特山、穆兹达利法等地。 根据伊斯兰教法,凡有条件的穆斯林,都有去麦加朝拜的义务。朝拜被列为伊斯兰教五大功课之一。50年前,每年朝拜者约几万人。1984年已达300万上下。近年来,以超过千万人。麦加圣城只对穆斯林开放。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是朝拜月,麦加到处都是人流。朝拜者到达麦加后,要进行一系列朝拜活动,主要内容有:从陨石处按逆时针方向绕行圣殿7周:在萨法及麦尔瓦之间往返疾行7次:赶阿拉法特山“站山”,肃立诵经;在穆兹达利法旷野露宿歇息;至米纳“射石”驱邪;欢度宰牲节;再次至圣殿,举行告别朝拜等活动。它成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性的盛大宗教活动。 现在的麦加,在沙特阿拉伯政府的大力建设下,已成为一座拥有40万余居民的城市。它正在向北、西和西北方进一步扩展。它既有古色古香的市场,又有现代化的旅行区和商业区。新建的大楼正在不断涌现。这座沙特阿拉伯的“宗教之都”正在不断繁荣和进展。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班级:高二文五班 学号:1310529 姓名:王一涵 日期:2011.12.11

一、内容摘要 论文主要内容为伊斯兰的发展史研究,研究伊斯兰的发源和发展。其中以研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从地理环境中看历史的必然性和特殊性。看一个强大的宗教民族是如何诞生的,并又是如何适应环境,蓬勃发展。 二、关键词 伊斯兰教地理环境传播发展 三、前言 在地理课上,我们的老师和我们讲起了世界上的宗教。它们每一个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其中伊斯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试图通过研究地理环境来更加了解是什么创造了伊斯兰民族,是什么使它们如此充满活力的生存着,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它耀眼的光芒。 四、研究背景 在21世纪的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强大的宗教依托其广大的信徒网发展壮大。其中,真正进入中国的宗教之一便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是如何起源发展的呢?让我来通过地理的角度来分析。 五、研究方法 本篇研究性学习报告将采用材料分析的方法探究学习伊斯兰宗

教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六、研究内容(正文)(一)伊斯兰人口分布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伊斯兰教徒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部分地区、非洲北部和东部。而通过观察下面的世界地形图——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分布地区主要以沙漠、草原等炎热干燥的地方。 (二)伊斯兰教的起源 1、历史背景 “伊斯兰教于7世纪时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当时,拜占庭与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商道在该地进行长期战争,使当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废,商道梗塞,人口锐减,城市萧条,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阶层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以摆脱当时的困境。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570-632)实际上是综合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半岛上原始宗教等教义,声称得到"安拉"(真主)启示,让他在人间为"安拉""传警

浅析唐代伊斯兰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唐代伊斯兰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马有富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陕西渭南 741000) 摘要:唐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初传时期,此时儒家文化居于主导地位,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本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而通过“载体移植型”的传播方式,西域诸国的文化通过外交、商贸与战争等途径,与中国文化接触,将伊斯兰教的部分文化理念散播到唐代本土并造成对中国传统社会理念的冲击、矫正和补充。穆斯林客商在唐代留居和做官加速了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本文主要主要针对伊斯兰教的教法理念、经商理念与和谐理念等对唐代社会思想的影响作简单讨论。 关键词:唐代;伊斯兰教;传统文化;理念;影响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其国际影响力波及周边诸多国家。“唐朝的领土确实较先朝为大,但华夏幅员的扩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一波又一波的外来移民入迁中原定居,与汉族联姻。外来移民大大的充实了唐代的社会人口。[1](7)统治者不仅重视对外商业贸易,而且善于博采外来文化的长处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人们在考察隋唐时期西域的多种文明交流情况时得出的印象是,这里受着中原文明的强烈影响,同时有向中原输送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宗教、艺术和某些科学技艺。”[2](7)伊斯兰教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伴随大批的外国客商和朝贡使节传入中国。唐代陆续来华的穆斯林客商与阿拉伯使节,不仅充当了唐代与阿拉伯半岛的经贸往来的媒介,也承载了伊斯兰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通过贸易、外交与战争等途径与唐代的社会文化接触,并通过积极的自我调适,完成了两种文化的借鉴与融合,将伊斯兰文化优秀和前瞻性的思想观念传输到汉民族社会,促成了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而这些以穆斯林人数居多的“蕃客”成为中国境内一个新民族(回族)雏形,在华夏土地上逐渐扎根成长。“伊斯兰教,在他们形成为一个民族的过程上,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3](118_119) 一、伊斯兰教传入对唐代立法的影响 伊斯兰教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宗教,也是一种律法型的宗教,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最高的法律文件,贯穿其中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成为判别穆斯林宗教与世俗生活合法与否的依据。宗教生活是穆斯林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蕃客”在唐代本土境内经商、生活、旅游、学习,在与唐代本土居民的的交涉往来中必然有宗教文化因素的介入。从统治理念上讲,唐代设立“蕃坊”,并对其采

三大宗教的起源地

三大宗教的起源地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尽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了你,让我的手断;你若不是我的欢乐源泉,让我的齿寒。”古老的《圣经》用这样的语句描绘耶路撒冷。 在希伯来语中,耶路的意思是城市,撒冷是和平,耶路撒冷即和平之城。然而五千年来,这座和平之城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它被四方群雄征服过三十七次,曾被战火十八次夷为平地,但它仍在废墟上得到再生。 耶路撒冷,又是一座神圣之城,它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三大宗教的起源地。 耶路撒冷,位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的山区,海拔八百米,现约一百七十平方公里。它最早是由迦南人约在公元前3000年建立,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了。以后又被非力斯人占领。公元前1000年,大卫战胜非力斯人,建立起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 大卫王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位。所罗门王动用二十万人,花了七年时间,建造了第一座犹太教圣殿。 这座圣殿位于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外面有一道椭圆形的石头围墙,里面有一座高大的殿堂,殿堂中央供放着装有经书的柜子。殿堂内墙壁、门窗、柱子、祭台全都涂上了一层厚厚的金粉,显得金碧辉煌。在圣殿落成的庆典上,所罗门王向以色列人的上帝耶和华祈祷:“我已建造了一所圣殿,作为您的永久居所。” 圣殿的建成,使所罗门王声威大震。圣殿成了犹太人宗教活动的中心。从此,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教的圣地。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攻占了耶路撒冷,一把火烧了犹太教圣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俘后押往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又过了五十年,波斯帝国灭了新巴比伦王国,大批犹太囚徒返回耶路撒冷。这些犹太人花费了二十年时间,重建了犹太教圣殿,这就是犹太教第二圣殿。 到了公元一世纪,耶路撒冷又被罗马军队毁灭,第二圣殿成了废墟。几十万犹太人被卖为奴隶,其余的被驱逐出巴勒斯坦。从此,犹太人开始在世界各地流浪迁徙。 后来,一些犹太人在第二圣殿外墙废墟上,用石块垒起一堵长四十八米、高十八米的大墙。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常聚集到这堵墙下流泪哭泣,缅怀先辈。此墙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被称为“哭墙”。 对基督教徒来说,耶路撒冷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 相传公元一世纪,上帝使犹太少女玛利亚怀孕。不久,她来到了耶路撒冷的一个叫伯利恒的小镇,由于找不到住所,玛利亚在一个马棚里生下了耶稣。当时有天使前来宣告,这个叫耶稣的小男孩是救世主,也就是基督,是上帝派来拯救人类的。 耶稣在耶路撒冷长大。公元30年,耶稣自称救世主,带领门徒四处传播上帝的福音。同时,耶稣还治病救人,据说他能使病孩痊愈,瞎子复明。耶稣的传教遭到罗马当局的仇视。他们勾结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设计逮捕了耶稣,最后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把耶稣埋葬在耶路撒冷。耶稣在死后的第三天复活了,升上了天堂。耶稣的信徒们相信他会重返人间,创建天国。基督教就是耶

当代中国伊斯兰教传播方式研究

当代中国伊斯兰教传播方式研究 唐代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在度过一段发展低潮之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对我国的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传播学的视角,以兰州市穆斯林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伊斯兰教文化进行探讨,从伊斯兰教象征符号、文化传播过程两个方面,力图较为全面展示伊斯兰教传播体系。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穆罕默德在七世纪初期创立。伊斯兰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据调查,全球人口的23%,即15.7亿的人口都是穆斯林,在中国的人口普查中,并没有对宗教信仰进行调查,按照多数研究的估计,中国有两千多万穆斯林,占世界穆斯林的八分之一,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唐朝至宋朝伊斯兰教传人中国,《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始遣使来贡”。756年,唐肃宗向大食借兵以平定安史之乱,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士兵进入中国,叛乱平定之后,士兵中有很多在中国娶妻生子留居下来,伊斯兰教逐渐在中国有了传播的土壤。元朝统治者将信奉伊斯兰的民族给予重用。明朝初年,朝廷对汉族之外的部族实行了诸多政治和经济上的限制。同治元年(1862年)出现同治回乱。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允许穆斯林信众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 中国伊斯兰教迅速成长的特点与原因 1 伊斯兰教发展的新契机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各国政府都在不断深化对宗教的认识,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得到积极的肯定。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渐渐消除了对宗教的成见,对宗教和教徒更加理解和包容。 2 中国人与家族、宗族之间关系日渐淡薄 传统中国是政治与伦理的紧密结合,伦理道德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宗族与家族观念形成了长久以来中国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核心。但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经济结构逐渐被独立的个体和人口更少的小家庭所取代,原本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家族、宗族意思日渐淡薄,进而失去了精神支柱,因此当代社会急需寻找精神支柱——新的信仰。 伊斯兰教象征符号系统 1 符号传播——建筑

论犹太教对马克思的影响

论犹太教对马克思的影响 王志军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对资本主义传统社会毫不妥协的革命者、批判者,同时也是一个吸取了多种文化滋养的文化巨匠,正因如此,犹太教对马克思的影响不应被忽略。本文将犹太教对马克思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犹太教对马克思的精神气质的影响;二是犹太教对现实的、社会的“人”的重视与马克思思想的主旨具有一定的暗合性;三是与基督教的“博爱”“来世精神”相比,犹太教更突出了“平等”、“公义”和现实生活,这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有一定联系;四是马克思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犹太教与对资本主义金钱崇拜的批判直接对 应起来;五是马克思的著名格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等蕴含着明显的犹太情怀。 关键词:马克思犹太教影响 作者王志军,1969 年生,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哲学博士。 无论从父系或者母系来看,马克思都是出生于一个纯正的犹太世家。他的祖父马克思.利维是一个犹太拉比,马克思的伯父是特利尔城(Trier,马克思的故乡)的首席拉比。马克思的祖母爱娃.里沃夫也出身于犹太拉比世家,里沃夫家族产生过不少著名的犹太宗教学者。马克思的母亲

罕丽达.普列斯波克也同样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荷兰拉比家庭。马克思的父亲希尔舍.马克思35 岁(1817 年)时宣布放弃犹太教信仰,成为一名基督教新教信徒,并把自己的原来名字“希尔舍”(Herschel)改成一个基督教名子“亨利希”(Heinrich)。1824 年,亨利希.马克思让他的6 个孩子都接受了基督新教洗礼,此时,马克思只有6 岁。从中学时代的作文中,人们很容易发现马克思有着较浓厚的基督教情怀:“和基督一致是绝对必要的,没有这种一致我们就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这种一致我们就会被上帝抛弃,而只有上帝才能够拯救我们。”②“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于对基督的爱,出于对神的爱”。③随着思想的逐步发展,马克思成为一个宗教批判 ①本文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60400985)主要成果之一。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我的老师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傅有德教授的指导、鼓励,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 卷,1982 年,第820 页。 ③同上书,第822 页。 的领袖人物,在博士论文中,他借着普罗米修斯的口说道:“老实说,我痛恨所有的神”①。在随后的思想发展中,马克思不仅认识到“宗教的存在是一个缺陷的存在”②,而且发出了对转入云霄之中的宗教王国的世俗基础“革命化”的呼唤③。 犹太教家庭可能对于马克思产生的特殊影响、西方传统文化强烈的基督教情节,以及成年以后的无神论思想倾向,为人们正确地评价马克思思想与犹太教的关系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也增添了许多值

《论犹太人问题》读书笔记

《论犹太人问题》读书笔记 读完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这篇文章之后,自己对马克思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了解又多来一些。心里还是有一些感慨的,说一下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首先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马克思主要讨论了两个大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在文中马克思简要的谈了自己对政治解放,国家解放,宗教解放和人类解放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他是通过批判鲍威尔的一些想法和在阐述他的一些思想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并通过举一些国家的例子的说明自己的观点。首先说德国的犹太人的争取政治解放的问题,指出在德国,没有人在政治上得到解放,更别说是犹太人,在这样一个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如果双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又何谈犹太人的政治解放问题。就像文中说的那样“只要国家还是基督教国家,犹太人还是犹太人,二者的一方不能给予自由,另一方也不能得到解放”。然后反问有什么理由使犹太人获得自由。在此,引出宗教解放问题。在这里,文章分析了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宗教对立问题,然后指出要解除这种对立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废除宗教,只有废除宗教以后才能恢复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这不仅仅是犹太人的问题,是属于普遍意义上同样发生在其他地方的问题。在提出鲍威尔关于国家任务的时候,指出在法国犹太人也没有得到解放,在生活中收到限制,生活仍然被宗教特权控制划分开来,使得生活本身并不自由。后来在法国这一问题有过短暂的解决,但是在谈过鲍威尔的关于政治解放以及其国家解放和人的解放的联系之后,马克思反问道:政治解放的观点有权力要求犹太人废除犹太教,要求一切人废除宗教吗?在德国,犹太人问题只是纯粹的神学问题,在法国这个立宪制国家,犹太人问题是个立宪制问题,因为这里还保存着国教,政治解放还不彻底。只有在北美的自由州,至少在一部分州犹太人问题才失去神学的意义而成为真正世俗的问题。而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我们看来,政治解放对宗教关系问题已经成了政治解放对人类解放的问题”。一般宗教信徒的政治解放应该是国家从这些宗教中解放出来,作为一个国家不再信奉任何宗教时,才以自己的形式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然后提出人的解放是通过国家这个中介来完成的,国家是人以及人的自由中间的中介人。接着作者讨论了关于私有财产的问题这个部分和上面部分到底有着如何紧密的联系。然后提到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裂问题等,谈到“公人”和“私人”问题,公民身份和私有财产维护等问题,说明了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矛盾的存在。指出宗教信徒和公民的差别就是个人和公民身份的差别,是普遍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问题。然后提出无神论国家,民主制国家等进行比较。后来他指出所谓基督教国家就是不完善的国家,而且基督教就是它的不完善性的补充和神圣化。因此宗教对于基督教国家来说必然成为了手段。民主制国家,真正的国家则不需要宗教从政治上充实自己。确切的说,它可以撇开宗教,因为它已经用世俗方式实现了宗教的人的基础。在民主制国家就出现这种情形。这种国家的基础不是基督教。我比较感兴趣的就是关于世俗社会中犹太人的信仰问题。他们对待钱的态度问题。他们的世俗基础是实际需要,自私自利。他们的世俗礼拜是做生意。他们的世俗的神便是金钱。然后马克思在此批判了这一世俗的态度,并指出他认为这种实际本质是毫无价值的,若犹太人从这种价值取向中解放出来,便可以真正的得到人的解放,同样这句话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的视金钱如一切的人类,具有普遍的意义。进而指出犹太人的解放就是人类从犹太精神中得到解放。然后作者举了些他们对金钱的态度问题的例子,比如他们是实名就是要比自己的邻居富有。在北美,作者指出,这种犹太精神对基督教世界的世纪统治已经达到明确的,正常的表现。在许多人眼中神职只是一个赚钱的行业。犹太人的神也被世俗化了,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神了。再此,作者大加批判之辞。然后指出由于这种精神的指引,在犹太宗教中,自然界虽然存在,却也是只存在于幻想之中。他们想象中的民族是商人的民族。犹太人的焦化手段就是自私自利的世界对统治者和它的法律之间的关系。然后又说基督教太高尚了,其实骨子里却又实际需要的粗俗性,,所以要维持表面的光鲜,就是压抑甚至消灭犹太教。最后作者指出,社会一旦消除了犹太精神的经验本质,犹太人就不可能存在。

伊斯兰教的 兴起与传播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 公元610年,麦加古莱什部落出身的穆罕默德宣布他已受到真主安拉的启示,真主选他为其使者,他奉命宣扬以“认主独一”为核心的伊斯兰教。从此,拉开了波澜壮阔的伊斯兰教历史的序幕。穆罕默德先在麦加宣传“认主独一”,反对偶像崇拜;劝善戒恶,末日审判;天堂、地狱,各得其所等等,致力于信仰建设。13年后,即622年,迁徙麦地那,建立穆斯林政权,全面实施伊斯兰法,进行社会改革。630年,光复麦加,清除卡尔白里面的全部偶像。之后,阿拉伯半岛各地的部落纷纷派代表团表示归顺新政权,接受新宗教。至此,穆罕默德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在半岛取得统治地位,为向全世界的传播奠定了基础。632年,穆罕默德逝世,伊斯兰教已经定型,历史进入另一个阶段。 为了使读者对伊斯兰教产生的大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有必要对伊斯兰教产生前夕的世界形势作一简要的描述和分析。 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产生前夕,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西有罗马帝国,东有中国隋朝,中有波斯帝国。 (一)罗马帝国 罗马所在的亚平宁半岛,位居地中海中央,整个半岛地形狭长,形似皮靴。它和希腊、叙利亚、埃及、北非各国、西班牙的航海交通都较方便。罗马本是一个奴隶制小城邦,经过几百年的扩张,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该国历经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公元

前510年~公元前59年),凯撒的独裁时期(公元前59年~公元前44年),屋大维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至公元1世纪和2世纪这200年是罗马帝国的极盛时期。帝国疆域空前庞大,北部边界达到现在欧洲的英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地,东边一度达到今西亚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埃及和苏丹北部、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西边面临大西洋。史家称这200年为“罗马和平时期”。其实罗马的天下并非太平,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日益加剧,奴隶起义层出不穷,被统治民族的反抗此起彼伏。如公元61年,不列颠发生由妇女鲍狄卡领导的起义,公元66年犹太小刀党起义等。统治阶级内部,更时常发生内战和宫廷政变,其频繁和残酷也是历史上所少有的。从3世纪开始,罗马奴隶制社会走向危机,经济政治日益衰败没落。沉重的捐税使农村凋敝,城市衰落。人民处在苦难的深渊。于是民众揭杆而起,起义烽火燃遍帝国各地。西部地区的英国、西班牙、高卢连续发生人民反抗运动。配合着国内起义,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外族——日尔曼的汪达尔人、法兰克人和西哥特人也行动起来,共同摧毁罗马奴隶主政权在高卢的统治。到5世纪时,罗马在高卢、不列颠,西班牙的统治便完全瓦解。代之而起的是日尔曼各族人的小王国。在意大利本土,号称“永恒之城”的罗马再也抵挡不住人民起义和外族进攻的洪流。公元401年,西哥特人在首领阿拉里克的率领下,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罗马,一路上得到意大利被压迫群众的支持,有些奴隶甚至投奔他的队伍。公元410年,罗马城内的起义奴隶为西哥特人打开了罗马城门,这个奴隶主们的巢穴终于

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麦加(Mecca) 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它座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一条狭窄的山谷里,面积不到26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层峦起伏,景色壮丽。麦加,在阿拉伯语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达了这里地势低、气温高,饮水困难的特征。 麦加城之所以名震环宇,是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诞生在这里。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由于遭到反对和迫害,在公元622年迁往麦地那,在麦地那决定把礼拜的方向朝向麦加,从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麦加作礼拜。公元6

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占麦加,控制了守护克尔白圣殿之权,并废弃多神教,把圣殿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麦加城中心的这座大清真寺(又称禁寺)是穆斯林最神圣的地方,总面积16万平方米,可容3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 伊斯兰教规规定信徒的“五功”(念、礼、斋、课、朝)之一是到麦加去朝觐,《古兰经》也载有到麦加天房去履行朝觐的义务。 “朝觐”是伊斯兰教为的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它既体现了尊重历史传统,纪念“先知”的一种宗教仪式,又是一种带有自发地促进各国穆斯林间彼此了解和友谊的年会。1000多年来,随

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前往麦加朝勤的穆斯林逐年增多,这些年来有70多个国家的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穆斯林纷至沓来,使到朝觐期间的麦加变成光怪陆离、万花筒般的世界。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现由穆罕默德后裔管理。麦加旧城称为“易卜拉欣洼地”的涸河谷。这里集聚着带有中古特征的宗教建筑和宫殿,狭窄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居民的服装、语言和习俗还保留某些穆罕默德时代的风貌。 从旧城西向吉达方向逶迤的新市区,则是高楼大厦,贯通市区的宽广马路以及广场上的巨大喷泉……,入夜灯火通明,一派现代化城市景色。麦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誉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