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

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
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

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观察预后。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00例心电图常规检查表现为心电图qrs时限延长,结合心脏彩超、胸部数字化x 光机(以下称dr)检查,证实是否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结果 5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异常的43例,占78%;3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异常的27例,占90%;10例预激综合征,全部心脏彩超结构正常;5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全部心脏彩超结构异常。结论心电图检查安全可靠、方便经济、无创为心脏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提供第一手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心电图;qrs时限延长;室内阻滞;预激综合征;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qrs波时限是一个简便而实用的临床指标。心电图qrs波时限的正常值可从普通心电图、信号平均心电图、高分辨心电图或心向量图中测得。其时限:0.11s为异常[1]。心电图qrs时间延长有一过性与永久性之分,一过性包括高钾血症的窦室传导、室性心律、药物作用等。本文主要探讨永久性qrs时限延长在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永久性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主要包括: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指qrs时间延长大于0.11s, qrs-t波群既不像左束支

心脏病诊断证明书图片

心脏病诊断证明书图片 心脏病诊断证明书图片 伴不典型胸痛患者中,34例伴有ST-T异常,但冠状动脉造影证 实仅4例为冠心病[7]。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74例患者中 48例存在ST-T异常,假阳性为6 4.9%。其中20例为其它器质性心脏病,2DE表现为左心室扩大或 肥厚,结合临床可解释为非冠心病的ST-T改变。所以常规2DE检查可 以提高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饯蕴秋.二维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价值.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00,12(增刊): 4. 2 HegerⅡ.Cross-setional ehoardiograph in aute moerdial infarˉtion:Detetion and loalization of tegional left ventrialar asnerg.Cirˉulation,1979,60:53 1. 3 Dortimer AC.Distribation of oronarg arter disease:predition b eˉhoardiograph.Cirulation,1976,54 ( 5) :72 4. 4 Nixon JV.Identifiation of transient and persistent

segmental all motion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ith unstable angina b to-dimentional eˉhoardiograph.Cirulation,198 2,65:149 7. 5 Disloate A.Transient hanges in left vertiular mehanis daring attaks of prinzmetal angin a:A to-dimensional ehoardiograph stud.Am Heart J,198 4,108 (4):440. 6 谢英.胸痛患者的心电图与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联 系.中华内科杂志,199 2,31 (6):34 1. 7 黄德嘉.106例心律失常典型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中华心 血管病杂志,199 4,22 (1) :3 篇 四: 疾病诊断证明书 XXXX医院 疾病诊断证明书

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炎

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炎 心肌炎是由各种原因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引起的心肌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慢性炎性病变。心肌炎在多年龄段均可发生,小儿发病较为常见。在成年人心肌炎中,以青少年的发病率最高;根据目前流行病学资料研究发现,由于抗生素的普遍使用,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性心肌炎大幅下降,而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病变明显增多。根据国外权威期刊新英格兰杂志的分析,四十岁以下成年人不明原因死亡中,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原因是急性心肌炎。 而病毒性感染是急性心肌炎一个重要的致病原因,包括肠病毒、腺病毒、爱滋病毒甚至C型肝炎病毒等都有可能。在国外研究资料表明,通过对624例临床诊断心肌炎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有38%的患者进行了活检并分离了病毒基因组,发现腺病毒为最常见的病原体;而近年来HIV感染后导致心肌炎的患者也在逐年上升,其发病因素是由于HIV导致免疫力低下,而继发其他病毒、细菌所致的心肌炎。在组织活检中,表现为心肌组织、细胞的变化及炎症细胞渗出为特征,是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而心电图则出现非特异的ST段改变及T波改变、心律失常等;血生化检查会出现心肌酶谱的异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出现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表现;1991年Lieberman根据心肌活检组织学改变和临床表现,首次将心肌炎分暴发型(fulminant)、急性型(acute)、慢性活动型(chronic active)和慢性持续型(chroic persitent)4种类型.。急性心肌炎大多数起病隐匿,但也有少数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心衰、休克、甚至猝死的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 ,FM)。 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提出的成人急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为: 一、病史与体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三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不能用一般原因

心内科-名词解释

1、心力衰竭 答: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 2、窦房结恢复时间 答:从最后一个右房起搏至第一个恢复窦性心律心房波之间的时限,正常时<2000ms。 3、窦性停搏 答: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4、室性并行心律 答:心室的异位起搏点独立发放冲动,并能防止窦房结冲动入侵。心电图表现:1)配对间期不恒定;2)长的与短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有一定倍数关系;3)室性融合波。 5、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答:1)P-R间期进行性延长;2)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3)P波受阻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 6、心脏性猝死 答: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7、先天性心脏病 答:由于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部分发育停顿所造成的畸形。 8、艾森曼格综合征 答: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如室间隔缺损持续存在,由于左向右分流,产生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肺动脉阻塞性病变,出现右向左分流,从无青紫发展至青紫时,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其他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可出现类似情况。因此,本征也可称之为肺动脉高压性右向左分流综合征。 9、法乐氏四联症: 答:先心病的一种,畸形包括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骑跨,心室间膈缺损,右心室肥大。 10、高血压 答: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11、恶性高血压 答:病情急剧发展,舒张压持续高于130mmHg,并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与管型尿。如不及时有效降压治疗,预后很差,常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衰。 12、高血压急症 答:表现为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也可发生在其他许多疾病过程中,如脑出血、急性左心衰、心绞痛等。 13、心肌梗死 答: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14、风湿性心瓣膜病 答:1)由于反复风湿性心脏炎发作发生心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病变;2)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瓣膜功能异常;3)产生血液动力学障碍。 15、感染性心内膜炎 答: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最新)word版本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ICD-10编码】I40.001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病变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病因】 引起儿童心肌炎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组和A组)、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新生儿期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导致群体流行,死亡率高。【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与感染的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心脏受累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新生儿患病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发绀,常有神经、肝脏和肺的并发症。 (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偶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及奔马律。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重症病例反复心衰者,心脏明显扩大,肺部出现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和紫绀,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严重者有肺淤血或水肿,少数可伴有心包积液。 (2)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和室颤,II度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明显受累时可见T波降低、ST 段改变等。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应动态观察。 (3)超声心动图:轻者无改变。重者可有心房、心室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或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第一条 严重心律失常、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 …

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 (试行) 第一条严重心律失常、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者,不合格;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疗或三级医院专科检查明确不需手术治疗者,合格;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排除心脏病理性改变,合格: (一)心脏听诊有生理性杂音; (二)每分钟少于6次的偶发期前收缩; (三)心律每分钟50-110次/分; (四)心电图有异常的其他情况。 第二条血压在下列范围内,或经药物治疗达到此范围内者,合格: 收缩压90mmHg-140mmHg(12.00-18.66Kpa); 舒张压60mmHg-90mmHg (8.00-12.00Kpa)。 第三条严重血液病,不合格;单纯性缺铁性贫血,Hb≥90g/L,女性高于80 g/L,合格。 第四条结核病不合格,但下列情况合格: (一)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治愈后稳定1年无变化者; (二)肺外结核病:肾结核、骨结核、腹膜结核、淋巴结核等,临床治愈后2年无复发,经专科医院检查无变化者。 第五条慢性支气管炎伴阻塞性肺气肿、严重支气管扩张、严重支气管哮喘,不合格。

第六条严重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不合格。 第七条各种急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遗传性肝病、各类病因所致的肝硬化,不合格。各类急性肝炎(如药物性肝炎、甲型肝炎等)治愈者,合格。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无论“大小三阳”),转氨酶正常,排除肝硬化者合格,但不宜从事幼儿教育及食品科学等相关岗位。 第八条慢性肾炎伴有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不全,不合格。 第九条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伴心、脑、肾、眼及末梢循环等其他器官功能严重受损者、尿崩症、肢端肥大症、甲亢伴严重凸眼且治疗不佳者,不合格。 第十条有癫痫病史、精神病史、各型严重人格障碍、难治性强迫症、癔症等神经症、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者,不合格。 第十一条红斑狼疮、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大动脉炎,不合格。 第十二条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丝虫病兼有橡皮肿或有乳糜尿,不合格。 第十三条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不合格。 第十四条两眼矫正视力之和低于5.0不合格。 第十五条色觉检查异常者,不宜从事美术、化学、生物等以颜色作为技术指标和实验数据的教学岗位。 第十六条两耳听力均低于2米者不合格。 第十七条严重口吃,吐字不清,持续声音嘶哑、失声及口腔—2 —

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诊治疗指南(中文版译文)

2012 ACCF/AHA/ACP/AATS/PCNA/SCAI/STS 美国SIHD诊治指南 执行纲要中的推荐部分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院,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胡世红教授译自:JACC Vol. 60, No. 24, 2012 :2564-603 1.8. 患者知情参与的至关重要性 Ⅰ类推荐 1.应当通过一个包括患者和提供者在内的共享决策过程,来做出诊断和治疗选择,对患者解释有关风险、获益和费用的信息(C)。 2.SIHD的诊断:推荐 2.1.胸痛患者的临床评估 Ⅰ类推荐 1.对胸痛患者在进行附加的检测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检以评估IHD的可能性(C)。 2.对表现为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应分出稳定的与不稳定的;对不稳定的患者应进一步分为低危、中危或高危(C)。 胸痛的临床表现: ·典型心绞痛(定义)1)胸骨后胸部不适,具有典型特征和持续时间,即2)由于用力或情绪紧张而激发,3)经休息或用硝酸甘

油可缓解; ·不典型心绞痛(可能)满足以上2项特征; ·非心源性胸痛没有或只满足1项典型心绞痛特征。 2.1.2.ECG 2.1.2.1.静息ECG风险评估 I类推荐 1.对不明显的、非心原性胸痛的患者,推荐做一份静息ECG(B)。 2.1. 3.对需要无创检测的疑似SIHD患者,初始诊断的负荷试验和先进的成像 2.1. 3.1.能运动的患者 I类推荐 1.对于有可判断的ECG、预测IHD可能性为中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推荐行标准的运动ECG检测(A)。 2.对于ECG不能判断、预测IHD可能性为中度到高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推荐行运动负荷核素MPI或UCG检查(B)。 IIa类推荐 1.对于需要检测预测梗阻性IHD可能性低的患者,标准的运动ECG可能是有用的,只要患者有一份可判断的ECG和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C)。 2.对于有一份可判断的ECG、预测梗阻性IHD的可能性为中度到高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行运动负荷核素MPI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治疗策略(全文)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治疗策略(全文) 临床上,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可以分为特发性室速(即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室速)和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等,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属于缺血性心肌病范畴;而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等属于非缺血性心肌病范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因心肌纤维化形成疤痕特别容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且VT发作时常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是心源性猝死(SCD)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1.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机制和常见类型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发病机制包括自律性增高、触发激动以及折返激动,其中折返性机制是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最常见发生机制。折返性室速的发生依赖于缓慢传导通路的存在,缓慢传导通路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在器质性室速患者中,这一通路周围必然存在病变的心肌作为永久性或功能性屏障。临床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类型为心肌梗死后室速、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速以及束支折返性室速。 心肌梗死后室速是瘢痕相关性室速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机制是折返性机制。由于在心肌梗死区域内,仍然存在少量呈岛状分布的残存心肌,这些心肌电活动的传导慢于正常心肌。在窦性心律时记录心电图

可以发现一些低振幅的碎裂电位,称之为心室晚电位,即是这些残存心肌的电活动的反映。而在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时,这些心肌构成了折返环路中的缓慢传导通路,又称关键峡部,是心肌梗死后室速发生与维持的病理基础。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肌梗死后患者人群中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目前公认,存在心肌梗死后室速的患者是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此外,发作室性心动过速也是心肌梗死后患者到急诊室就诊甚至住院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一类遗传性心肌病,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现已发现有8个基因的突变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发病有关,其中大多数为编码桥粒蛋白的基因。其在病理学上以心肌细胞被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替代为特点,一般只累及右心室,病变最常见于右室流出道、心尖部以及右室下隔部,少数累及左心室,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脂肪组织浸润,残存心肌萎缩呈不规则的条索、团块状。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是导致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往往因为反复的室性心动过速求医,此类室速的主要发生机制也是折返性机制。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病变部位残存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心肌梗死区域的残存心肌类似,也是构成各种室性心动过速折返环的关键峡部,在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可记录到特征性的Epsilon波。由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病变范围广泛,常常发生多形性室速。临床上,遇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或心尖部的室性心动过速须高度怀疑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速。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5T15:35:03.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作者:王樱萍[导读]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逐渐增多,加上该病症治疗中的特殊性,所以给治疗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王樱萍(开江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 63625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的改变特点。方法从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分析其心电图的特征表现。结果在所抽的53例研究对象中存在合并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有49例,并且在同一例患者中可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异常心电图类型。其中传导性阻滞的有23例,占43.4%,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有20例,占 37.7%,ST-T改变的有17例,占32.1%,窦性心动过速有18例,占34.0%,房性期前收缩的有2例,窦房传导阻滞的有1例,QT间期延长的3例,异常Q波的有1例。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心电图表现为非特异性、多样性和易变性。要想提高心电图的辅助诊断功能需要根据临床特点,全面分析和判断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2.22+1 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137-02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自身身体素质的逐渐降低,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数目逐渐增多,加上该病症的特殊性,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类型,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等导致弥漫性或者心肌局限性病变等,临床上通过观察和分析心电图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显著,下面针对病毒性心肌炎和心电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提供帮助。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分析其心电图的特征表现。其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33例,年龄区间在5-51岁,平均年龄为30.2±6.3岁。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了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的参考标准诊断,符合研究的要求。且所有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上都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1.2研究方法 选取53例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心电图资料是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在定准电压下测定并记录的,检查资料通过了初步的整理和统计分析,根据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来判断心肌炎的发生率,探究和分析病毒性心肌炎跟心电图变化的关系。 1.3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 2.结果 53例研究对象中存在合并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有49例,并且在同一例患者中可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异常心电图类型。其中传导性阻滞的有23例,占43.4%,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有20例,占37.7%,ST-T改变的有17例,占32.1%,其中一例患者的心电图显示类似于心肌梗死的图形状况,前间壁出现了异常性的Q波,病情严重,抢救无效后死亡。窦性心动过速有18例,占34.0%,房性期前收缩的有2例,窦房传导阻滞的有1例,QT间期延长的3例,异常Q波的有1例。本组出现ST- T改变和心动过速变化较快,持续时间较短,大部分患者在一周时间内出现明显改善。而Q-T间期延长恢复较慢,大约30天可恢复正常。传导阻滞持续时间大约在一到两个月之间,甚至会更长,而心律失常者一般在一个月时间内恢复正常。 3.讨论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逐渐增多,加上该病症治疗中的特殊性,所以给治疗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由于病毒侵袭心肌后导致心肌产生了炎症,从而会使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严重的会导致心肌纤维的坏死和变性,最终导致心脏传导系统电生理特性改变和心肌代谢改变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大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式的研究,提高其治疗水平和治疗的质量,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会采用心电图的改变来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诊断,同时心电图的改变也是心肌炎判定的重要指标,但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同时也会存在非特异性。本次试验研究中,研究对象中存在合并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有49例,并且在同一例患者中可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异常心电图类型。其中传导性阻滞的有23例,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有20例,ST-T改变的有17例,窦性心动过速有18例,房性期前收缩的有2例,窦房传导阻滞的有1例,QT间期延长的3例,异常Q波的有1例。单纯通过传导和ST-T上的改变等是无法确定和判断病因的,需要将这些改变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才可以更好的判定和诊断。因此,临床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电图的指标变化来进行分析和诊断。 参考文献 [1]韩丽华,王振涛,徐惠梅,周端,史小青,张会超,张文宗,莫晓飞.心肌康方案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疗效的影响 [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组委会:,2012:6. [2]付丽丽,高瑞华,单金凤.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特点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82+184. [3]韩丽华,王振涛,莫晓飞,张会超,索红亮,张文宗.心肌康方案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05:289-291. [4]陈世明.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1:46.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评估

杨延宗教授:心脏性猝死的危险评估 来源: 卫生部CAI课件--心律失常诊治新进展作者:杨延宗刘金秋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猝死的流行病学 猝死是世界范畴的健康问题,以美国为例,每天发生猝死的人数可达1 200例,每年猝死者可高达40~50万,占各种自然死亡原因的15%~20%。而且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在引发猝死的各种疾病中,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最为常见,年发生数在美国为30~40万,男性多于女性。我国报道的SCD发生率相对低于西方国家,但在猝死中仍居首位,并有上升趋势。SCD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SCD已成为当前心血管病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2SCD的定义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能预测的突然性内因性死亡,凡症状出现后24小时内死亡者均称为猝死。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发表共识,第十次修订了SCD的定义:发生在院外、急诊室或者在运往医院途中,任何心脏疾病引起的、症状发作1小时内的死亡。死亡原因可以是室颤、室速、心脏停搏或者非心律失常原因。但是可以进行危险分层的SCD特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因为这部分患者经干预治疗(体内或者体外除颤)可逆转。具体心律失常包括:非持续性室速、持续性室速、束支折返性室速、双向性和尖端扭转型室速以及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室颤)等。 3心脏性猝死的危险评估 大部分SCD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占多数,其他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患者等也是SCD的高危人群。5%~10%的SCD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包括:遗传性长QT 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S)、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心肌炎心肌酶诊断标准

心肌炎心肌酶诊断标准 现在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离不开各项检查项目,心肌炎也在检查项目有很多,例如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等,但是心肌酶的检查和诊断,是和心肌炎有区分的,所以大家在平时一定要把这两种检查进行区分,选择合适的,对应的才能检查好,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副作用。 ★能用于判断心肌炎吗? 一般来讲,诊断是否心肌炎,需要根据具体的表现,心电图,病史,心肌酶等检查的结果综合考虑的,不能只凭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就诊断心肌炎的。如果有其他心肌炎的表现,有病毒感染病史,结合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是考虑有心肌炎的可能的。 ★心肌酶谱五项的正常值: 1、乳酸脱氢酶LDH:100~240 IU/L; 2、谷草转氨酶AST:0~40 IU/L;

3、磷酸肌酸激酶CK:24~194 IU/L; 4、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25 IU/L; 5、谷丙转氨酶ALT:0~40 IU/L。 LDH高时,会产生急性心梗、骨骼肌损伤、某些肝炎、白血病、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恶性肿瘤。心梗时,12-24h,LDH会偏高,48-72h达高峰,1-2W后恢复正常。恶性肿瘤晚期LDH,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腹水中LDH会偏高。慢性肾小球肾炎、SLE、糖尿病肾病等病人中,尿LDH可达正常人3-6倍,尿中含多种抑制LDH活性物质,如尿素,小分子肽类,低PH值也可抑制LDH 活性。尿毒症患者LDH正常,透析后LDH会增高,因为体内尿素较高,我们通过心肌酶谱五项检查,就可以观察身体的相关疾病。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 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出现心肌酶增高现象,其原因可能与脑组织损伤或破坏释放出较多的酶所致,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疾病简介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 心脏自身的氧气和营养又如何得到呢? 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1-2] 疾病分类 一、隐匿型 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 二、心绞痛型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三、心肌梗死型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四、心力衰竭型

(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五、猝死型 分类标准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1-2] 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发病机制 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 临床表现 好发群体 一、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二、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的和伴有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况的人群。 疾病症状 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 过速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 过速 房室交界区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而引起的一种频率不甚快的心动过速。 又称加速性房室交界区自主心律(accelerated idiojunctional arrhythm),亦有人称之为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心律(accelerated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escape rhythm)。 心电图特点:①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上性QRS波; ②频率70~130次/min,节律规整;③QRS波前或后可有或无逆行性P′波,P′-R间期<0.12秒或R-P′间期<0.12秒;④发作起始有预热现象(warming up phenomenon);⑤常伴有房室分离,心室夺获,而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少见;⑥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可使其逐渐减慢或中止,停止刺激后又可出现。 少数可由早搏所触发,中止也突然,又称之为单纯性交界性心动过速(simple idio-junctional tachycardia)。 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需与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相区别。 临床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及洋地黄中毒。

以治疗病因为主,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多随原发病的好转或去除而消失,如出现房室分离而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者,用阿托品等增快窦性心律,可使其心室分离消失;房室传导异常且需治疗者,可应用心房起搏转律方法。

心肌炎

一概述 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多种因素如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引起心肌炎,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获得痊愈,有些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改变,可反复发生心力衰竭。 二病因 心肌炎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种 1.感染性因素 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等;细菌如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等。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 2.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细胞性心肌炎 3.物理因素 如胸部放射性治疗引起的心肌损伤。 4.化学因素 如多种药物如一些抗菌素、肿瘤化疗药物等。 三临床表现 心肌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的人群,以青壮年发病较多。对于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不论心肌炎的病因,心肌炎的临床症状与心肌损害的特点有关,如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悸、严重者可有黑蒙和晕厥;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的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而出现休克的相关表现;若炎症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可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有些患者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常见体征,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平行,也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界扩大者占1/3~1/2,见于重症心肌炎,因心脏扩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可闻舒张期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合并心包炎者可闻心包摩擦音,轻者可完全无症状,可发生猝死。 四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高,且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起病后心电图由正常可突然变为异常,随感染的消退而消失,主要表现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少数患者可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如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病理性Q波;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了解心律失常有重要帮助。 2.X线检查 由于病变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不同,放射线检查亦有较大差别,大约1/3~1/2心脏扩大,多为轻中度扩大,明显扩大者多伴有心包积液,心影呈球形或烧瓶状,心搏动减弱,局限性心肌炎或病变较轻者,心界可完全正常。发生心力衰竭时出现肺淤血征象、胸腔积液的征象。 3.超声心动图 可以判断是否有心脏扩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包积液等。 4.血液检查 白血球计数在病毒性心肌炎可正常,偏高或降低,血沉大多正常,亦可稍增快,C反应蛋白大多正常,心肌坏死标志物如CK、CKMB、TNI等在急性期升高,慢性心肌炎多在正常范围。 5.心内膜心肌活检 可提供心肌炎的病理组织学证据,即心肌的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2019年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中ICD适应证-8页文档资料

一、《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中ICD适应证 I类 1.非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室速导致的心脏骤停(证据水平:A)。 2.器质性心脏病的自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证据水平:B)。 3.原因不明的晕厥,在心电生理检查时能诱发有显著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持续室速或室颤(证据水平:B)。 4.心肌梗死所致LVEF<35%,且心肌梗死后40天以上, NYHA 心功能II 或III级(证据水平:A)。 5.NYHA心功能 II或III级,LVEF≤35%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证据水平:B)。 6.心肌梗死所致LVEF<30%,且心肌梗死40天以上,NYHA 心功能I 级(证据水平:A)。 7.心肌梗死后非持续室速,LVEF<40%,且心电生理检查能诱发出室颤或持续室速(证据水平:B)。 IIa类 1.原因不明的晕厥,伴有显著左心室功能障碍的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证据水平:C)。 2.心室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持续性室速(证据水平:C)。 3.肥厚型心肌病,有一项以上的SCD主要危险因素(证据水平:C)。

4.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有一项以上SCD主要危险因素(证据水平:C)。 5.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期间发生晕厥和(或)室速的长QT综合征患者(证据水平:B)。 6.在院外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证据水平:C)。 7.有晕厥史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证据水平:C)。 8.有明确室速记录但没有引起心脏骤停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证据水平:C)。 9.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仍出现晕厥和/或室速(证据水平:C)。 10.心脏结节病、巨细胞性心肌炎或Chagas病(证据水平:C)。 二、ICD适应证的进展 指南的修订和更新之处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1、强调ICD应用于心脏性猝死尤其是一级预防时,仅适用于已接受理想的药物治疗,且良好生活质量下预期存活时间>1年的患者; 2、强调ICD植入前应进行独立的危险因素评估和危险分层,同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治疗意愿; 3、因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存在重叠,故把I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建议合并后进行论述; 4、ICD一级预防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标准,以制定指南所依据的临床

爆发性心肌炎的症状及诊断

爆发性心肌炎的症状及诊断 爆发性心肌炎是一种来的比较快的疾病,其实暴发性心肌炎就是和急性心肌炎是差不多的。关于这种病,其实婴幼儿的发病的几率会比较高,成年人反倒没有什么症状。那么,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爆发性心肌炎的症状及诊断呢?不知道的话现在就跟着的脚步来看看吧。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爆发性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检查可见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包括静养,改进心肌营养,控制心功能不全与纠正心律失常,防止继发感染等. 那爆发性心肌炎的诊断是怎样的呢? 一,症状体症

1 .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心悸,气短,体和肺循环瘀血征象; 2. 心律失常的表现. 二,诊断依据 1. 毒素或毒物经皮肤粘膜,胃肠道或呼吸道等进入体内证据; 2. 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临床表现,辅以实验室检查, 即可作出诊断. 对于心肌炎可以做心电图检查,像ST—T段及QRS波的改变、心律不齐和传导阻滞,再做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灌注显像等,基本就可以确定了。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爆发性心肌炎的全部内容了,相信大家再看了之后应该也差不多知道了爆发性心肌炎的症状及 诊断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如果是关于心脏的问题,希望大家还是要着重对待了。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心电图

临床心电图试题集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激动在心脏各部位传导速度不同 A. 浦肯野纤维最快、希氏束最快 B. 房室结最快 C. 窦房结最快 D. 心房肌、心室肌最快 2.心脏兴奋由窦房结传导至房室结,表现在心电图上的相应部分是 A. 波 B. PR段 C. QT段 D. ST段 3.ECG对区别心肌梗死和变异型心绞痛最有诊断意义的改变是 A. 频发室性早搏 B. ST段抬高 C. T波异常高耸 D. 病理性Q波 E. QRS波群低电压 4. 急性心肌梗死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一般不出现病理性Q波 A. 心肌梗死的直径>20~25mm B. 心肌梗死的厚度>5~7mm C. 心肌梗死发生在前壁 D. 心肌梗死发生在下壁 E. 心肌梗死发生在基底部 5.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V~V导联均有Q波 B. aVR导联不应是Q r波 1 6 C. V导联不应有Rs波,也不可能是QS波 D. V导联不应出现Q波 1 3 E. V导联可以出现Q波 3 6.女性,76岁,原有冠心病史,因胸痛3h住院,ECG如图所示,首先应考虑

A. 急性前间壁、前壁心肌梗死 B. 陈旧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伴前壁室壁瘤形成 C.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D.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E. 变异型心绞痛 7.下图的诊断是 A. 窦性心律不 B. 房性早搏 C. 室性早搏 D. 正常心电图 E. 窦房阻滞 8.男性,35岁。既往有心肌炎病史,心电图诊断 A. 窦性心律不齐 B. 房性早搏 C. 室性早搏 D. 室性早搏二联律 E. 窦房阻滞 9.患者,男,60岁,有冠心病病史,ECG如图所示,诊断是

病毒性心肌炎考试题

病毒性心肌炎的考试题 低年资护士: 1病毒性心肌炎不会出现的症状() A.心悸胸闷 B.呼吸困难 C.心源性休克 D. 意识改变 2.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健康教育错误的是() A.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B.出院后不需继续休息 C.出院后需继续休息3-6月 D.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3.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A.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B.只能将患者安排于单人病房 C.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 D.应观察患者尿量,意识及皮肤黏膜情况 4.不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并发症的是() A.心律失常 B.心力衰竭 C.猝死 D.栓塞 5.下列哪项是病毒性心肌炎不必做的辅助检查() A.心脏CT B.病原学检查 C.X线检查 D.心电图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B.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及严重性

C.病毒性心肌炎可出现心源性猝死 D.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7. Fiedler心肌炎病因是什么() A、细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原虫感染 D、CoxsackieB病毒感染 E、立克次体感染 8.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不会出现的症状() A.发热B、咽痛C、咳嗽D、呼吸困难 9.关于心肌炎的预后哪项是错误的() A、急性心肌炎的预后差 B、多数可以治愈 C、可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或死亡 D、可能转为心肌病 E、可出现心功失代偿 10.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是() A. 柯萨奇A病毒 B. 柯萨奇B病毒 C. 副流感病毒 D. 流感病毒 E. 埃可病毒 中高年资护士: 1.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A.病毒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的直接损害 B.心肌间质组织淋巴细胞侵润 C.病变分布为局灶性和散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