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以力矩平衡

力矩以力矩平衡
力矩以力矩平衡

力矩与力矩平衡

一:力矩得概念

力矩就是改变转动物体得运动状态变化得物理量,门、窗等转动物体

从静止状态变为转动状态或从转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必须受到力得作用。但就是,我们若将力作用在门、窗得转轴上,则无论施加多大得力都不

会改变其转动状态,可见物体得转动运动状态得变化不仅与力得大小有关,

还与受力得方向、力得作用点有关。力得作用点离转轴越远,力得方向与

转轴所在平面越趋于垂直,力使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就越明显。在物

理学中力对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影响,用力矩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因此,

力矩被定义为力与力臂得乘积。力矩概括了影响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

所有规律,力矩就是改变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得物理量。

力矩就是表示力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得物理量,就是物体转动转动状

态改变得原因。它等于力与力臂得乘积。表达式为:M=FL,其中力臂L

就是转动轴到F得力线得(垂直)距离。单位:Nm 效果:可以改变转动物体

运动状态。

转轴:

物体转动时,物体上得各点都沿圆周运动,圆周得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条直线就叫转轴。

特点:1,体中始终保持不动得直线就就是转轴。

2,体上轴以外得质元绕轴转动,转动平面与轴垂直且为圆周,圆

心在轴上。

3,转轴相平行得线上各质元得运动情况完全一样。

大多数情况下物体得转轴就是容易明确得,但在有得情况下则需要自

己来确定转轴得位置。如:一根长木棒置于水平地面上,它得两个端点为AB,现给B端加一个竖直向上得外力使杆刚好离开地面,求力F得大小。在

这一问题中,过A点垂直于杆得水平直线就是杆得转轴。象这样,在解决

问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来确定转轴得问题很多,只有明确转轴,才能计

算力矩,进而利用力矩平衡条件。

作用于同一物体得同一力,由于所取转轴得位置不同,该力对轴得力矩

大小可能发生相应得变化,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得方向(简称“转向”)也

可能不同。例如如右图中得力F,若以为轴(即对取矩)其力矩为M1=FL1,

使物体逆时针转,若以为轴(即对取矩)其力矩为M2=FL2,使物体顺时针转,

由图可知L1

明确就是以

何处为轴,或对谁取矩。

力矩得方向:

力矩:力臂(L)与力(F)得叉乘(M)。即:M=L×F。其中L就是从转动轴到着力点得矢量,F就是矢量力;力矩也就是矢量。

补充知识:矢量积(叉乘)

1、定义:对矢量,若矢量满足

2,得模,之间夹角;

3,得方向垂直于所决定得平面,且得指向满足右手法则;

则称为得向量积,记为,即。

右手法则:伸出您得右手,从力臂(指向力得作用线)向力得方向握,那么大拇指得方向就就是力矩得方向。

力矩得计算:

①先求出力得力臂,再由定义求力矩M=FL,如图中,力F得力臂为L F=Lsinθ,则力矩M=F?Lsinθ

2,把力沿平行于杆与垂直于杆得两个方向分解,平行于杆得分力对杆无转动效果,力矩为零;平行于杆得分力得力矩为该分力得大小与杆长得乘积。如图中,力F得力矩就等于其分力F1产生得力矩,M=F sinθ?L。两种方法不同,但求出得结果就是一样得,对具体得问题选择恰当得方法会简化解题过程。

力使物体转动改变得效果不仅跟力

得大小有关,还跟力臂有关,即力对物体得转动效果决定于力矩。①当臂等于零时,不论作用力多么大,对物体都不会产生转动作用。②当作用力与转动轴平行时,不会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计算力矩,关键就是找力臂。需注意力臂就是转动轴到力得作用线得距离,而不就是转动轴到力得作用点得距离。

大小一定得力有最大力矩得条件:

1,作用在离转动轴最远得点上;

2,得方向垂直于力作用点与转轴得连线与转轴所构成得平面。

二:定转动轴物体得转动平衡

转动平衡:有转动轴得物体在力得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

F

θ

L F

θ

L

F

θ

L

F2

F1

态,我们称这个物体处于转动平衡。

平衡条件:

作用于物体上得全部外力对固定转动轴所取力矩得代数与为零。

沿着转轴观察,力矩得转动效应不就是使物体沿顺时针转,就就是逆时针转,若使物体沿顺时针转得力矩为正,则使物体沿逆时针转得力矩就为负。

当不好判断力就是使物体沿哪个方向转动时,可以将力分解带沿杆与垂直于方向沿杆得分力力矩为零(或者垂直于面与平行与面或者轴,其中平行与面或者轴得分力力矩为零)

当作用在有固定转动轴物体上得顺时针方向力矩之与与逆时针方向力矩之与相等时,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得平衡得表达式为:

力偶距:

作用在物体上得大小相等、方向相等、作用线平行得两个力组成一个力偶。它对物体只有转动作用,其大小积为力偶距:力偶距=力×力偶臂、力偶臂等于两个力作用线间得距离、力偶距得正负也由它使物体转动方向来确定;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利用转动平衡解题得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哪个物体;

(2分析状态及受力——画示意图;分析研究对象得受力情况,找出每一个力得力臂,分析每一个力矩得转动方向;

(3列出力矩平衡方程:∑M=0或∑M顺=∑M逆;

(4解出字母表达式,代入数据;

(5作必要得讨论,写出明确得答案。

一般物体得平衡条件

此处所谈得“一般物体”就是指没有固定转动轴物体。

对一个“一般物体”来说,作用在它上面得力得合力为零,对任意一点得力矩之与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平衡状态。也就就是说必须一并具有或满足下面两个关系式:

注意:∑M=0或∑M顺=∑M逆,方程转轴可以根据需要可以任意选取,

一般原则就是尽量多得力力臂为零,或者让未知得力得力矩为零、

例题分析:

例题1:如图:BO就是一根质量均匀得横梁,重量G1=80N,BO得一端安在B点,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得轴转动,另一端用钢绳AO拉着横梁保持水平,与钢绳得夹角,在横梁得O点挂一个重物,重要G2=240N,求钢绳对横

梁得拉力F 1:

(1)本题中得横梁就是一个有固定转动轴得物体;

(2)分析横梁得受力:拉力F 1,重力G1,拉力F 2;

(3)找到三个力得力臂并写出各自得力矩:

F1得力矩: G1得力矩: F 2得力矩:

解:据力矩平衡条件有:

得:

例题2:如右上图,半径为R得均匀圆柱体重30 N ,在水平绳得拉力作用下,静止于固定斜面上,求:(1)绳子得拉力,(2)斜面对圆柱体得支持力,(3)斜面对圆柱体得摩擦力。

解析:如右下图,圆柱体受重力、斜面得支持力与摩擦力、绳拉力四个力。此四力不就是共点力。不可以将绳拉力T,摩擦力f 平移到柱体重心处。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较繁(将斜面对柱体得支持力N与摩擦力f 合成为一个力F ,则F 、T、G 共点,然后再将R 分解求得N 、f)。用力矩解决较好。

取接触点为轴,由力矩平衡有:

T (R +R cos 370)=GR sin370,

得,

取柱心为轴,有T R=fR,得;

再取拉力作用点为轴,有NRsin370=f(R +Rc os370),

得N=G=30N 。

例题3:如图所示,光滑圆弧形环上套有两个质量不同得小球A 与B 两球之间连有弹簧,平衡时圆心O 与球所在位置得连线与竖直方向得夹角分别为α与β,求两球质量之比。

解析:此题可以分别分析小球A 、B 所受共点力,对每个球列共点力平衡方程求解,但就是很繁琐。若换一个角度,以O 为轴用力矩求解则较方便。如右下α

β

A B

O

m 2g

图,小球A受到N1、N2、m1g三个力作用,B受到N1’、N3、m2g三个力作用。与弹簧一起瞧作绕过O点得转动轴平衡问题,其中N2、N3没有力臂,N1与N1’得力矩互相抵消。于就是有:m1gRsinα=m2gRsinβ,所以有:。

例题4:一块均匀木板MN长L=15m,重G1=400N,搁在相距D=8

m得两个支架A、B上,MA=NA,重G2=600N得人从A点向B点走去,如

图所示。求:①人走过B点多远木板会翘起来?②为使人走到N点时木板不

翘起来,支架B应放在离N多远处?2、67m 、3m

分析与解:当木板刚翘起来时,板得重力对B点产生得力矩与人得重力对B点产生得力矩使板平衡,设人走过B端L时木板会翘起来,则有可解得LB=2、67m, 同理,可设当人走到N端木板刚要翘起来时,B支架与N端得距离为LBN则有可得L BN=3m

例题5:、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滑块,滑块上放有一个上端有固定转动轴得木棒,如图1。现用水平力F向右推滑块,但滑块仍静止。试分析滑块对木棒得弹力得变化情况。

分析与解答:

先应弄清施力F前得情况;因为滑块静止,目水平面就是光滑得,所以木棒对滑块只有竖直向下得压力,而无摩擦力。由牛顿第三案律可知,滑块对木棒也只有支持力(弹力)。再以木棒为研究对象,对于其转动轴,木棒所受得弹力N 得力距与木棒得重力距平衡,如图2(a)所示。

施力F点,同样由滑块静止可知,木棒对滑块向左得静摩擦力,以与力F平衡。则滑块对木棒也有水平向右得静摩擦中。这样,以木棒为研究对象,对转动轴又增加了一个摩擦力f得逆时针方向得力距,如图(b),而木棒得重力对轴得顺时针方向得力距大小就是不变得,故木棒所受滑块施得弹力将减小。

[本题交替以滑块与木棒为研究对象,结合物体得平衡条件进行受力分析,正就是要求得解题能力]

例题6: 如图3所示,有固定转动轴0得轻板与竖直墙之间夹着一个光滑重球。

在板得端点绝竖直向上得力F,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若缓慢使板与竖直墙得夹角θ增大(仍小于90o),则力F及其对轴o得力距M各将如何变化?

分析与解答: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力F对轴o得力距与球对木板得正压力N 对轴得力距平衡,因此力F对轴o得力距M得变化情况,取决于弹力N对轴o得力距变化情况,其变化规律如何呢?这就要转移以光滑球得研究对象并应注意抓住球得重力G与半径R这两个不变得因素。设球与板接触点到轴o得距离为X,。

参瞧图4可知,

板对球得弹力

对板由力距平衡有,

L为板长。

可见随增大,M 、F都减小。

例题7:如图5所示,水平轻杆AB长1、5m,其A端有固定转动轴,倾斜轻杆CO与AB夹角为30°AC=1m。在B端有一小定滑轮,绕过定滑轮得细绳左侧成竖直,并连接放在水平支持面重物P,其重G=100N;右侧细绳穿过动滑轮后,端点固定在E点,动滑轮上吊有重物G1=30N。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求co杆对AB杆得作用力F。

分析与解答:co杆对AB得作用力有两个方面效果,一方面向上支持,另一方沿AB向右推。本题所求就是这两个方面效果得合力F,力P得方向沿oc 杆斜向上(若计oc方向,这可以对oc杆得转动轴得合力距为零得出)。

另外,在不计绳重与摩擦得前提下,同一根绳沿各方向得拉力(张力)就是相等得,本题中定滑轮两侧绳得拉力以及动滑轮两侧得绳拉力都相等。

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依题(注意30°角及左右两侧绳得对称性)知它所受得三个力互成120°有

以AB杆为研究对象,对轴A有

得F=135N。

例题8:如图7所示,一根长为L重为G0得均匀杆AB,A端顶在粗糙得竖直墙上,与墙得摩擦因数为μ;B端用一根强度足够大得绳挂在墙得C处。此时杆恰好成水平,绳得倾角为。

(1)求杆能保持水平平衡时,μ与应满足得条件。

(2)若P为杆上一点,在BP间挂任意重物都不会使杆得A端下滑,求P点

得位置应在何处。

分析与解答:(1)以B为轴,由力距平衡,对杆AB如(图8)

若以A为轴,则

要杆不F下滑,应有,

(2)设P点到A得距离为X,所挂重物G

:

由1、2得:

要杆F不下滑,需,

即:

代入4式得

因为,所以5,式中左端,从而右端

应不大于零,否则式中得不等式不成,即:

同步达纲练习

1、如图9所示,长L=4m得均匀吊桥质量m=80kg,成水平时,并未与对岸地面接触,这时牵引绳与桥面成30?角。质量m。=50kg得人站在桥面距轴D为1m处,用水桶打水。桶与水得质量为m=10kg,正以a=0、2m/s得速度上升。此时牵引绳得拉力多大?

简解:水桶加速上升,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 F=100N

对轴o,M=o

T=1079N

2、如图10所示,质量为m得均匀杆与地面接触为一固定转动轴,杆与光滑球接触占距0为L/3。求竖直墙对球得弹力T。

简解:对杆

对球体静止,水平方向有

3、质量为M 边长为a得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均匀光滑直棒AB长为L,重为G,它得一端A处有一水平轴,使AB放在立方体上,接触点为C,杆对立方体得压力最大?此时立方体所受地面得摩擦力多大?

简解:设杆与地面成o角时,AC距离为x

对轴A:

θ=45o时N最大,则,

力矩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得平衡练习题

1、如图所示,轻杆BC得C端铰接于墙,B点用绳子拉紧,在BC中点O 挂重物G、当以C为转轴时,绳子拉力得力臂就是(?D?)

(A)OB?

(B)BC??

(C)AC?

(D)CE

2、关于力矩,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AB?)

(A)力对物体得转动作用决定于力矩得大小与方向

(B)力矩等于零时,力对物体不产生转动作用

(C)力矩等于零时,力对物体也可以产生转动作用

(D)力矩得单位就是“牛·米”,也可以写成“焦”

3、有大小为F1=4N与F2=3N得两个力,其作用点距轴O得距离分别为L1=30cm与L2=40cm,则这两个力对转轴O得力矩M1与M2得大小关系为(

D)

(A)因为F1>F2,所以M1>M2??(B)因为F1<F2,所以M1

(C)因为F1L1=F2L2,所以M1=M2(D)无法判断M1与M2得大小

4、如图所示就是单臂斜拉桥得示意图,均匀桥板aO重为G,三根平行钢

索与桥面成30°角,间距ab=bc=cd=dO、若每根钢索受力相同,左侧

桥墩对桥板无作用力,则每根钢索得拉力大小就是(D?)

(A)G?

(B)??

(C)?

(D)

5、如图所示,直杆OA可绕O轴转动,图中虚线与杆平行、杆得A端分别受到F1、F2、F3、F4四个力得作用而静止,它们与OA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则它们对O点得力矩M1、M2、M3、M4得大小关系就是(?A)

(A)M1=M2=M3=M4??

(B)M1>M2>M3>M4

(C)M1>M2=M3>M4?

(D)M1

6、如图所示得杆秤,O为提纽,A为刻度得起点,B为秤钩,P为秤砣、

关于杆秤得性能,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AD?)

(A)不称物时,秤砣移至A处,

杆秤平衡

(B)不称物时,秤砣移至B处,

杆秤平衡

(C)称物时,OP得距离与被测物得质量成正比

(D)称物时,AP得距离与被测物得质量成正比

7、如图所示就是一根弯成直角得杆,它可绕O点转动、杆得OA段长30cm,AB段长40cm、现用F=10N得力作用在杆上,要使力F对轴O逆时针方向得力矩最大,F应怎样作用在杆上?画出示意图,并求出力F得最大力矩、图略,5N·m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得运动员站在质量为m得均匀长板AB得中点,板位于水平地面上,可绕通过A点得水平轴无摩擦转动、板得B端系有轻绳,轻绳得另一端绕过两个定滑轮后,握在运动员得手中、当运动员用力拉绳子时,滑轮两侧得绳子都保持在竖直方向,则要使板得B端离开地面,运动员作用于绳得最小拉力就是多少?

11、如图所示,均匀杆AB每米重为30N,将A端支起,在离A端0、2m得C处挂一重300N得物体,在B端施一竖直向上得拉力F,使杆保持水平方向平衡,问杆长为多少时,所需得拉力F最小?最小值为多大? 2m, 60N

12、右图所示就是用电动砂轮打磨工件得装置,砂轮得转轴通过图中O点垂直

于纸面,AB就是一长度l=0、60m、质量m1=0、50kg得均匀刚性细杆,可绕过A端得固定轴在竖直面(图中纸面)内无摩擦地转动,工件C固定在AB杆上,其质量m2=1、5kg,工件得重心、工件与砂轮得接触点P以及O点都在过AB中点得竖直线上,P到AB杆得垂直距离d=0、1m,AB 杆始终处于水平位置,砂轮与工件之间得动摩擦因数μ=0、6、

(1)当砂轮静止时,要使工件对砂轮得压力F0=100N,则施于B端竖直向下得力FB应就是多大?

(2)当砂轮逆时针转动时,要使工件对砂轮得压力仍为F0=100N,则施于B

端竖直向下得力FB′应就是多大?

12、(1)40N(2)30N

解析:(1)当砂轮静止时,把AB杆与工件瞧成一个物体,

它受到得外力对A轴得力矩有:重力得力矩()

砂轮对工件得支持力得力矩

得力矩

由力矩得平衡,得

错误!

解得

错误!

代入数据得

错误!

(2)当砂轮转动时,除重力、支持力与得力矩外,还有砂轮作用于工件得摩擦力得力矩。

由力矩得平平衡;得

○4

解得

错误!

代入数据得错误!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得平衡A卷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均匀杆OB长为l、重为G1,B端所挂物体重为G2,杆可绕过O点得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B端用轻绳AB系于地面,杆与地面成60。角,轻绳与地面成30°角,则轻绳AB拉力对O点得力臂为?,挂物体得轻绳对杆得拉力对O点得力矩大小为?,轻绳AB得拉力大小为

答案:,,

A 2、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得轮边缘最高点

处用力F使轮滚上台阶,轮与台阶得接触点

为P,要使力F最小,则力F得方向应就是

,在使轮滚动过程中,力F得力矩就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得、若轮得

质量为M,台阶高为,则F得大小至少为

?、

答案:与AP连线垂直向右上方,

顺时针,

3、如图所示,OAB为均匀直角尺,重为2G,且OA=AB,直角尺可绕过O点得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为使杆得OA部分保持水平,则在B端施加

得最小作用力应为?;若施力于A端,则最小作用力为??、

答案:,

4、如图所示,将粗细均匀直径相同得两根棒A与B粘

合在一起,并在粘合处悬挂起来,恰好处于水平平衡、如

果A棒得密度就是B棒得2倍,那么A棒得重力就是B

棒得重力得?倍、

答案:

5、如图所示,等边得直角拐尺每边得质量均为m,拐角处用铰链铰于天花板上,左端用细绳与放在地面上得质量也为m得物体相连、平衡时绳子保持竖直,那么绳子拉力得大小为?,物体对地面得压力大小为、

答案:,

6、如图所示,就是人手臂骨骼与肌肉得生理结构示

意图,手上托着重为G得物体、(1)在方框中画出前臂

受力示意图(把手、手腕、尺骨与桡骨瞧成一个整体,

它们所受重力不计,图中O点瞧作固定转动轴,O点受

力可以不画);(2)根据图中标尺估算出手臂得二头肌此

时得收缩力大小约为?、

答案:8G

7、如图所示,杆CO长为0、5m,C端铰于墙上,O端用轻绳OE系于墙上,并在O端下面挂一个光滑轻滑轮,滑轮下用轻绳跨过滑轮悬挂两个物体,物体A重2N,物体B重5N,物体B放在地面上,两绳都恰竖直,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绳OD对杆得拉力对E点得力矩为??、

答案:2N·m

8、如图所示,力矩盘转轴在其圆心O点,重心在G

点(恰在O点得正下方),半径OA恰水平、现在A

点加一竖直向下得拉力使盘缓慢转动,直到A点到

达最低点前,在此过程中,竖直向下得拉力得大小

将?,该拉力得力矩大小将?、(填“增大”、“不变”

或“减小”)

答案:增大,增大

二、选择题

9、如图所示,T字形轻质支架abO可绕过

O点得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支架受到图示方向得F1、F2与F3得作用,则关于O点(?)

A、F1与F3得力矩同方向、

B、F2与F3得力矩同方向、

C、若三个力矩不平衡,为使它平衡,

在a点施力可使力最小、

D、为使加在a点得2N得力产生最大

力矩可使此力方向与ab杆垂直、

答案:A、C

10、如图所示,一均匀杆AB,能绕过A端得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在杆得另一端B用一始终竖直向上得力拉杆,当杆沿逆时针缓慢转过一个小角度时,拉力F得大小及拉力得力矩M得大小与原来相比就是( ?)A、F变大,M变大、??

B、F变大,M不变、

C、F不变,M变大、

D、F不变,M不变、

答案:C

11、如图所示,均匀直杆AB得A端装有垂直于纸面得水平转动轴,B端搁在小车上,杆与车得水平上表面间滑动摩擦系数为μ,小车静止时,杆对车得压力大小为N1、当小车水平向左运动时,杆对车得压力大小为N2,则()

A、N1=N2、

B、N1<N2、?

C、N1>N2、?

D、无法确定、

答案:C

12、如图所示,长为lm得轻杆OA可绕过O点得水平轴自由转动,在A端挂一个质量为M得物体、现将长也为lm得轻绳系在杆上得某点B,另一端系于墙上、为使杆保持水平,选取适当得B点位置,能使绳子拉力最小,此时绳子拉力得大小与B点到O点得距离分别就是(??)

A、Mg,、?B、Mg,、

C、2Mg,、

D、2Mg,、

答案:D

13、如图所示,密度为ρ、边长为L得均匀立方

体,表面光滑,静止在水平面上,并抵住一个小木

桩、有风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向上地吹到立方

体得一个面上,产生压强为p,则使立方体刚要翻

动得p户值为(??)

A、、?

B、、

C、、? D、、

答案:C

15、如图所示,用单位长度质量为P得材料制成得长方形框架ABCD,已知AB=a,BC=b,可绕过AB边得水平轴自由转动、现在CD边得中点施加一个水平力F,为使框架静止时与竖直方向成α角,

则力F得大小应为?(?)

A、pg(a+b)tgα、?

B、pg(a+

b)ctgα、

C、、?D、pg(a+2b)ctgα、

答案:A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力矩盘因偏心,在距轴心水平

距离6cm得A处挂10g钩码后盘转过30°静止在如图

位置、若在A点处挂30g钩码,则圆盘与最初相比要转

过多大角度才能平衡?

答案:60°

18、如图所示,ABO为直角轻杆,O为水平转轴,在B

点用细绳吊一个重为G=12N得小球并靠在BO杆上、

已知AB=30cm,BO=40cm,细绳BC长L=20cm,小球半径,=10cm,在杆得A端加外力F,使OB杆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问:(1)力F竖直向下时大小为多少?(2)力F得最小值就是多少?

答案:(1)4N(2)2、4N

19、如图所示,重200N得均匀杆OA,可绕过O点得

水平轴自由转动,杆斜靠在竖直墙上,杆与水平面间

得夹角θ=60°,墙与杆间夹有一张纸,纸得重及纸与墙

间得摩擦力不计,纸与杆间得滑动摩擦系数μ=0、2、

问要多大得竖直向上得力才能将纸向上匀速抽出?

答案:10、35N(提示:纸共点力平衡而杆力矩平衡)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得平衡B卷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用两块长都为L得砖块叠放在桌面边

缘,为使砖块突出桌面边缘得距离最大且不翻倒,则

上面得第一块砖突出下面得第二块砖得距离为?

,下面第二块砖突出桌面边缘得距离为?、

答案:,

2、如图所示,半径为R得轮放在台阶边上,现在轮得边缘处施加力F使轮缓慢地滚上台阶,轮与台阶得接触点为P,

要使力F最小,则力F得方向应就是?,

在使轮滚动过程中F得力矩得方向就是?(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得、若轮得质量为M,台阶得高,则力F得大小至少应为、

答案:垂直于OP方向,顺时针,

3、如图所示,质量不计得杆O。B与02A,长度均为l,O1与O2为光滑固定转轴,A处有一凸起物搁在O,B得中点,B处用细绳系于O2A得中点,此时两短杆组合成一根长杆。今在O,B杆上得C点(C为AB得中点)悬挂一重为G得物体,则A处受到得支撑力大小为

B处细绳得拉力大小为?、

答案:G/2,G

4、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重为

G得匀质半球体,放在地面上,其重

心位置在球心O下得C点,、现在半球体上表面得平面上放一重为得小物体P,已知小物体与半球体得平面问得滑动摩擦系数

μ=0、2,则要保证半球体倾斜后小物体不滑下,

小物体得位置离开半球体球心得最大距离为

?、

答案:0、3R

5、一根粗细不均匀得木棒,长为4m,当支点在

距其粗端1、4m时,木棒恰好水平平衡、如果

在其细端挂一个重为80N得物体,就必须将支点

向其细端移动0、4m,木棒才能平衡、则棒重为?、

答案:440N(提示:木棒得重心在距粗端1、4m处)

6、如图所示,一支杆秤有两个提纽,已知OA=7cm,OB=5cm,秤锤质量为2kg,秤杆重不计、使用0处提纽时,秤得最大称量为10kg,则可知使用B处提纽时,秤得最大称量为??、

答案:40kg

7、如图所示,均匀杆重为G,通过图示滑轮装置用力F将杆拉成水平、若保持与杆相连得绳子均垂直于杆,拉力F与竖直方向成60°角,滑轮重与摩擦均不计,B为杆得中点,则拉力得大小F=?

答案:(提示:先找出B处绳子

拉力与A处绳子拉力得关系,)

8、如图所示,均匀棒AB得A端铰于地面,

B端靠在长方体物体C上,C被压在光滑竖

直墙面上、若在C上再放一物体,整个装置

仍平衡,则B端与C物体间得弹力大小将比

原来(填“大”、“不变”或“小”)、

答案:变大

二、选择题

9、图所示为四种悬挂镜框得方案,设墙壁光滑,镜框重心位置在镜框得正中间,指出图中可能实现得方案就是?()

答案:B(提示:用共点力平衡与力矩平衡讨论)

10、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得金属球与一细杆连接在一起,细杆得另一端用铰链铰于墙上较低位置,球下面垫一木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球与板间得滑动摩擦系数为μ,下面说法中正确得有()

A、用水平力将木板向右匀速拉出时,拉力F=μmg、

B、用水平力将木板向右匀速拉出时,拉力F<μmg、

C、用水平力将木板向左匀速拉出时,拉力F>μmg、

D、用水平力将木板向左匀速拉出时,拉力F<μmg、

答案:D(提示:球所受摩擦力向右,对杆得力矩就是顺时针得)

11、如图所示,均匀光滑直棒一端铰于地面,另一端搁在一个立方体上,杆与水平面间得夹角α为30°左右、现将立方体缓慢向左推,则棒对立方体得压力大小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C(提示:可证明夹角为45°时压力最大)

12、如图所示,物体放在粗糙平板上,平板一端铰接于地上,另一端加一竖直向上得力,使板得倾角θ缓慢增大,但物体与木板间仍无相对滑动,则下列量中逐渐增大得有( )

A、板对物体得静摩擦力、?

B、物体对板得正压力、

C、拉力F、??

D、拉力F得力矩、

答案:A

13、如图所示,两根均匀直棒AB、BC,用光滑得铰链铰于B处,两杆得另外一端都用光滑铰链铰于墙上,棒BC呈水平状态,a、b、c、d等箭头表示力得方向,则BC棒对AB棒得作用力得方向可能就是?(?)

A、a、?

B、b、??

C、C、??

D、d、

答案:A(提示:先分析出BC对AB作用力

得可能范围,再分析AB对BC作用力得

可能范围,从而得出BC对AB作用力得又一

范围,在上述两者得交集中得就是可能得)

14、如图所示,直杆OA可绕过O点得水平轴自由转动,图中虚线与杆平行,杆得另一端A点受到四个力F1、F2、F3、F4得作用,力得作用线与OA 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它们对转轴O得力矩分别为M1、M2、M3、M44,则它们间得大小关系就是( )

A、M1=M2>M3=M4、??

B、M2>M1=M3>M4、

C、M4>M2>M3>M1、

D、M2>M1>M3>M4、

答案:B(提示:将各力分解成沿杆

方向与垂直于杆方向得两个力,

只比较后者得力矩即可)

15、如图所示,用长为得细直杆连结得

两个小球A、B,它们得质量分别为m与2m,置于光滑得、半径为R得半球面碗内、达到平衡时,半球面得球心与B球得连线与竖直方向间得夹角得正切为?(??)

A、1、?

B、、?

C、、D、、

答案:B(提示:把两球与杆瞧成整体,用力矩平衡解)

16、如图所示,在静止得小车上固定一个天平杆架,当杆得一端用细线挂一个物体时,杆得另一端用一轻绳系于小车底板上,轻绳恰竖直,杆恰水平、在小车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得过程中,轻绳得拉力与原来相比将(??)

A、增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判断、

答案:B(提示:悬挂物体得细

线拉力对杆得力矩不变)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均匀长板AB重300N、长为12m,可绕过O点得水平轴转动,O 点距A点为4m,B端用轻绳系于天花板上得C点,BC与杆成θ=30°角,板恰水平、绳子能承受得最大拉力为200N,有一重为500N得人在板上行走,求人能安全行走得范围、

答案:从O点以左1、2m到O点以右2、8m

18、如图所示,球重为G,半径为R,由轻杆BC支持并斜靠在墙上、轻杆长为L,C端铰于墙上,B端用水平绳拉住,系于墙上,求:当杆与墙得夹角α为多大时水平绳所受拉力最小,最值为多少、

答案:60°,{提示:球共点力平衡而杆力矩平衡,

当时有极小值]

力矩平衡条件及应用

力矩平衡难点

(1)从实际背景中构建有固定转动轴得物理模型

(2)灵活恰当地选取固定转动轴

(3)将转动模型从相关系统(连结体)中隔离分析等

物体平衡条件注意点:

实际上一个物体得平衡,应同时满足F合=0与M合=0。

共点力作用下得物体如果满足F合=0,同时也就满足

了M合=0,达到了平衡状态;

而转动得物体只满足M合=0就不一定能达到平衡状态,还应同时满足F合=0方可。

1、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得轻杆OA,可绕水平轴O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左端A挂一质量为m得物体,从杆上一点B系一不可伸长得细绳,将绳跨过光滑得钉子C与弹簧K连接,弹簧右端固定,这时轻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已知OB=OC=L,弹簧伸长量恰等于BC,由此可知,弹簧得劲度系数等于______

解析:本题中根据给得图确定C点在O得正上方,则已知OB=OC,可以得到BC=

物体得重力产生得力矩M=G×OA=mgL

已知弹簧伸长量Δx=BC,则弹簧得弹力F=kΔx=

光滑钉子C得效果可以等效为光滑得滑轮,则绳子

BC得拉力就等于弹簧得弹力

绳子BC得拉力得力臂为O到BC得垂直距离,即

则绳子BC产生得力矩M=×=

根据力矩平衡,得到

则k=9mg/4L

2、如图所示就是一种手控制动器,a就是一个转动着得轮子,b就是摩擦制动片,c就是杠杆,O就是其固定转动轴。手在A点施加一个作用力F时,b将压紧轮子,使轮子制动。若使轮子制动所需得力矩就是一定得,则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轮a逆时针转动时,所需得力F较小

B、轮a顺时针转动时,所需得力F较小

C、无论逆时针还就是顺时针转动,所需得力F相同

D、无法比较F得大小

解析:如图所示,若轮子a逆时针转动,则此时轮子相对手柄b点就是向上运动,则手柄得b点会给轮子向下得摩擦力。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轮子会给手柄一个向上得摩擦力f’。

而手柄b点还会受到轮子得弹力N。

分析力矩,则f’产生顺时针力矩,N产生逆时针力矩,A产生顺时针力矩。

因此此时A点施加得力F较小。

反之,若轮a顺时针转动,则轮a对手柄b得摩擦力

向下,产生逆时针力矩,而弹力N始终产生逆时针

力矩,因此此时需要得力F较大。

故A正确。

3、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m得均匀木棒,上端用

绞链固定在物体上,另一端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得

小车平台上,小车置于光滑平面上,棒与平台得夹

角为θ,当:

(1)小车静止时,求棒得下端受小车得支持力;

(2)小车向左运动时,求棒得下端受小车得支持力;

(3)小车向右运动时,求棒得下端受小车得支持力。

解析:(1)取棒为研究对象、选绞链处为固定转动轴,除转动轴对棒得作用力外,棒得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由力矩平衡条件知:

FN1Lcosθ=mgcosθ/2得到FN1=mg/2

图1图2

(2)小车向左运动,棒另外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得摩擦力F1作用,受力如图2所示,则有

Lcosθ=mgcosθ+μLsinθ

所以=,则>

(3)小车向右运动时,棒受到向右得摩擦

力F2作用,受力如图3所示,有

Lcosθ+μLsinθ=mgcosθ

解得=

所以<

5、如图所示,AO就是质量为m得均匀细杆,可绕O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细杆上得P点与放在水平桌面上得圆柱体接触,圆柱体靠在竖直得挡板上而保持平衡。已知杆得倾角为θ,AP长度就是杆长得0、25倍,各处得摩擦都不计,则挡板对圆柱体得作用力等于____________。

解析:

对球与挡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对球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挡板对圆柱体得作用

力F等于细杆对球得作用力T水平方向得分

力。即F=Tsinθ

再对细杆分析,满足力矩平衡方程

得到

6、一根木料长5、65 m,把它左端支在地上,竖直向上抬起它得右端时,用力480N,用相似得方法抬起它得左端时,用力650N,该木料重___________N

解析:分别选取木棒得左右两端作

为支点排列力矩平衡方程。

设木棒得重力离开左端距离x,

则离开右端距离为5、65-x 用力F1抬起右端

Gx=5、65F1

用力F2抬起左端时

G(5、65-x)=5、65F2

两式联立得到G=1130N

7、如图所示,两个等重等长质料均匀直棒AC与

BC,其各自一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墙壁绞结,其另

一端相连于C点,AC棒与竖直墙夹角为45°,BC棒

水平放置,当两棒均处于平衡状态时,则BC棒对

AC棒作用力方向可能处于哪一区域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D、丁区域

解析:如图所示A得重

力产生顺时针力矩,B

得重力产生逆时针力

矩。

对B分析,则A对B得必须产生顺时针力矩才能够使B平衡,因此A对B得力得范围为B棒上方。

则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对A得力得范围就在B棒下方。

而对A分析,要使A能够保持平衡,则B对A得力必须产生逆时针力矩,因此B 对A得力得范围如图所示,在A棒得上方。

那么同时满足B对A得作用范围与B对A得力产生逆时针力矩得范围得区域,即可以使两棒均处于平衡状态得区域,即丁区域。

8、如图所示,均匀木板AB长12m,重200N,在距A端3 m处有一固定转动轴O,B端被绳拴住,绳与AB得夹角为30°,板AB水平。已知绳能承受得最大拉力为200 N,那么重为600N得人在该板上安全行走,离A端得距离应在什么范围?

解析:作出AB板得受力图

人在O轴左端x处,绳子拉直拉力为零、由力矩平衡可得:

G人×x-G×=0

x===1m、即离A端2 m处、

人在O轴右端y处,绳子得拉力T=200 N,由力矩平衡得:

Tsin30°×BO-G人y-G×=0

y==0、5m

即离A端3、5m。

所以人在板上安全行走距A端得距离范围为2m≤x≤3、5 m

提示:分别选取A点与B点作为转动轴来排列力矩平衡方程。

9、均匀球重为G,置于倾角为30°得斜面上,

在球得最高点用水平力F拉住使球静止在斜

面上,则F多大?为能使球静止在斜面上,

又最省力可将F力施于何处?力F得方向如

何?力F得取值为?

解析:以球与斜面得接触点为转轴,排列力矩

平衡方程。

重力G,力臂为y,y=Rsin30°

拉力F,力臂为x,x=R+Rcos30°

Gy=Fx,就能够求出F了

要使得力最小,那么选择力臂最大得点,也就就是经过支点得直径得最高点。如图所示。GRsin30°=F'2R,得到F'=G/4

不需要考虑摩擦力,因为摩擦力过转动轴,不产生力矩。

10、直杆AB与直角弯杆BCD按如图所示连接,A、B、D处均为铰链,杆与铰链得质量都不计。ABCD构成一长方形,将重力为G、可视为质点得物块

力矩与力矩平衡

力矩和力矩平衡 一.内容黄金组. 1.了解转动平衡的概念,理解力臂和力矩的概念。 2.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的条件 3.会用力矩平衡条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要点大揭秘 1.转动平衡:有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明确转轴很重要: 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转轴是容易明确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则需要自己来确定转轴的位置。如:一根长木棒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端点为AB,现给B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外力使杆刚好离开 地面,求力F的大小。在这一问题中,过A点垂直于杆的水平直线是杆的转轴。象这样,在解决问 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来确定转轴的问题很多,只有明确转轴,才能计算力矩,进而利用力矩 平衡条件。 2.力矩: 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 计算公式:M=FL 单位:Nm 效果:可以使物体转动 (1)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 力使物体转动的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臂有关,即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决定于力矩。①当臂等于零时,不论作用力多么大,对物体都不会产生转动作用。②当作用力与转动轴平行时,不会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计算力矩,关键是找力臂。需注意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大小一定的力有最大力矩的条件: ①力作用在离转动轴最远的点上; ②力的方向垂直于力作用点与转轴的连线。 (3)力矩的计算: ①先求出力的力臂,再由定义求力矩M=FL 如图中,力F的力臂为L F=Lsinθ 力矩M=F?L sinθ ②先把力沿平行于杆和垂直于杆的两个方向分解,平 行于杆的分力对杆无转动效果,力矩为零;平行于杆的分力的 力矩为该分力的大小与杆长的乘积。 如图中,力F的力矩就等于其分力F1产生的力矩,M =F sinθ?L 两种方法不同,但求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对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会简化解题过程。 3.力矩平衡条件: 力矩的代数和为零或所有使物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等于所有使物体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 ∑M=0或∑M 顺=∑M 逆 F F2

力矩平衡

1.力矩 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由作用点和力的方向所确定的射线称为力的作用线。力作用于物体,常能使物体发生转动,这时外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而且取决于外力作用线与轴的距离——力臂(d )。 力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矩,记为M ,则M Fd =,如图1,O 为垂直于纸面的固定轴,力F 在纸面内。 力矩是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原因。力的作用线与轴平行时,此力对物体绕该轴转动没有作用。若力F 不在与轴垂直的平面内,可先将力分解为垂直于轴的分 量F ⊥和平行于轴的分量F ∥,F ∥对转动不起作用,这时力F 的力矩为M F d ⊥=。通常规定 绕逆时方向转动的力矩为正。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物体所受的总力矩等于各个力产生力矩的代数和。 某个力的力矩定义为力臂与力的叉乘,即M r F =? 力矩M 是矢量,其方向通常按右手螺旋定则确定:力矩M 同时垂直于力臂r 与力F ,当右手螺旋从r 的方向转到F 的方向时大拇指的方向即为M 的方向. 叉乘a ×b =c c 称“矢量的叉积”,它是一个新的矢量。叉积的大小:c =absinα,其中α为a 和b 的夹角。意义:c 的大小对应由a 和b 作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叉积的方向:垂直a 和b 确定的平面,并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方向,如图所示。显然,a ×b ≠b ×a ,但有:a ×b =-b ×a 【注意】转轴可以随意选取,力矩计算的核心技巧是巧选转轴,总的原则是 未知力作用线不能通过转轴,其次是其他未知力作用线尽量过轴。 通常不考虑形变的物体都称作刚体, 刚体平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 一:力的矢量和等于零,即0Fi ∑= 这就保证了刚体没有平动. 其二:作用于刚体的力对于矩心O 的合力矩也为零,即0Mi ∑= 知识点睛 10.1力矩平衡 第10讲 力矩平衡

力矩以力矩平衡

力矩和力矩平衡 一:力矩的概念 力矩是改变转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的物理量,门、窗等转动物体从静止状态变为转动状态或从转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必须受到力的作用。但是,我们若将力作用在门、窗的转轴上,则无论施加多大的力都不会改变其转动状态,可见物体的转动运动状态的变化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有关。力的作用点离转轴越远,力的方向与转轴所在平面越趋于垂直,力使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就越明显。在物理学中力对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用力矩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因此,力矩被定义为力与力臂的乘积。力矩概括了影响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所有规律,力矩是改变转动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力矩是表示力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的物理量,是物体转动转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它等于力和力臂的乘积。表达式为:M=FL,其中力臂L是转动轴到F的力线的(垂直)距离。单位:Nm 效果:可以改变转动物体运动状态。 转轴: 物体转动时,物体上的各点都沿圆周运动,圆周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就叫转轴。 特点:1,体中始终保持不动的直线就是转轴。 2,体上轴以外的质元绕轴转动,转动平面与轴垂直且为圆周, 圆心在轴上。 3,转轴相平行的线上各质元的运动情况完全一样。 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转轴是容易明确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则需要自己来确定转轴的位置。如:一根长木棒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端点为AB,现给B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外力使杆刚好离开地面,求力F的大小。在这一问题中,过A点垂直于杆的水平直线是杆的转轴。象这样,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来确定转轴的问题很多,只有明确转轴,才能计算力矩,进而利用力矩平衡条件。

力矩及平衡条件

课题力矩平 衡 课 型 新授 课 备 课 时 间 2014.10.10 教法 学法 教学 重点了解转动平衡的概念,理解力臂和力矩的概念教学 难点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的条件 上课时间检查人签 字 教学过程设计及知识点传授: 一、转动平衡:有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明确转轴很重要: 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转轴是容易明确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则需要自己来确定转轴的位置。如:一根长木棒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端点为AB,现给B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外力使杆刚好离开地面,求力F的大小。在这一问题中,过A点垂直于杆的水平直线是杆的转轴。象这样,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来确定转轴的问题很多,只有明确转轴,才能计算力矩,进而利用力矩平衡条件。 二、力矩: 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  计算公式:M=FL  单位: Nm  效果:可以使物体转动  (1)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 力使物体转动的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臂有关,即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决定于力矩。①当臂等于零时,不论作用力多么大,对物体都不会产生转动作用。②当作用力与转动轴平行时,不会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计算力矩,关键是找力臂。需注意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转动平衡状态和平动平衡状态比较记忆

2)大小一定的力有最大力矩的条件: ①力作用在离转动轴最远的点上; ②力的方向垂直于力作用点与转轴的连线。 (3)力矩的计算: ①先求出力的力臂,再由定义求力矩M=FL 如图中,力F的力臂为L F=Lsinθ 力矩M=F?L sinθ ②先把力沿平行于杆和垂直于杆的两个方向分解, 平行于杆的分力对杆无转动效果,力矩为零;平行于杆 的分力的力矩为该分力的大小与杆长的乘积。 如图中,力F的力矩就等于其分力F1产生的力矩,M=F sinθ?L 两种方法不同,但求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对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会简化解题过程 F L F θ L F θ L F2 F1 教学过程设计及知识点传授: 三、力矩平衡条件: 力矩的代数和为零或所有使物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等于所有使物体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 ∑M=0 或 ∑M顺=∑M逆 1.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a)确定研究对象——哪个物体; (b)分析状态及受力——画示意图; (c)列出力矩平衡方程: ∑M=0或∑M顺=∑M逆; (d)解出字母表达式,代入数据; (e)作必要的讨论,写出明确的答案。教法学法

平衡力距力矩与杠杆原理

平衡、力距 「力學」是一門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及其應用的學科,有的將其獨立成科,有的將其歸類為物理學的一個分支。查實,古人通過對天文、自然現象的觀察及機械的製作早已對力學有研究,天文、數學及力學基本上不可分割,眾多的「數學大師」如阿基米德(Archimedes)、拉普拉斯(Laplace)、拉格朗日(Lagrange)、牛頓(Newton)、帕斯卡(Pascal)與及較近代的龐加萊(Poincar′e ),介紹他們的時候,除了稱他們為數學家外,亦有稱他們為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或力學家。 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基礎的力學稱為「牛頓力學」或「經典力學」,而通常說的「力學」,一般就是指「牛頓力學」或「經典力學」。 「力學」亦有很多分支,按研究問題的性質,可分為:靜力學(statics)、運動學(kinematics)和動力學(dynamics)1。 本欄的主要討論對象為靜力學,討論物體在外界的作用下,機械運動狀態保持不變(平衡)的條件。一件物件能夠保持平衡(equilibrium)的條件: 1.它所受外力的矢量和(vector sum)為零; 2.這些外力對任何軸所產生的力矩(moment of force)互相抵 消。 力矩與槓杆原理 力矩是量度「力」使物體產生轉動作用的量,亦是引致物體轉動狀態改變的原因。如圖,在B 點的力F 作用到A 點的力距M 為F 的大小與力臂d 的乘積,即 M =F d  其中「力臂」是指從轉軸到力的垂直距離。 力矩愈大,使物體轉動的作用愈明顯,如使用扳手擰螺絲 帽,愈長手柄的扳手,因力臂可以更長,用相同的力,會產 生更大的力距,會更易扭動螺絲帽。如圖,槓杆的「支點」為P , 左右懸掛了物件A 與B ,槓杆 平行的條件為 F 1d 1=F 2d 2 這條件亦稱為「槓 杆原理」。 F 12d d P 1礙于筆者對物理學的認知非常少,未能道出Dynamics 和Kinetics 的分別 1

难点3力矩平衡条件及应用

难点3: 力矩平衡条件及应用 力矩平衡以其广泛的实用性,再次被考纲列为考查的内容,且以此知识点为素材的高考命题屡次再现于近几年高考上海卷及全国理综卷中.其难点分布于:(1)从实际背景中构建有固定转动轴的物理模型.(2)灵活恰当地选取固定转动轴.(3)将转动模型从相关系统(连结体)中隔离分析等。 ●难点考场 1.(★★★★)如图3-1所示,一根长为L 的轻杆OA ,可绕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左端A 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从杆上一点B 系一不可伸长的细绳,将绳跨过光滑的钉子C 与弹簧K 连接,弹簧右端固定,这时轻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已知OB =OC = 3 2 L ,弹簧伸长量恰等于BC ,由此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______. 2.(★★★★★)(1997年上海,6)如图3-2所示是一种手控制动器,a 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b 是摩擦制动片,c 是杠杆,O 是其固定转动轴.手在A 点施加一个作用力F 时,b 将压紧轮子,使轮子制动.若使轮子制动所需的力矩是一定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a 逆时针转动时,所需的力F 较小 B.轮a 顺时针转动时,所需的力F 较小 C.无论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转动,所需的力F 相同 D.无法比较F 的大小 ●案例探究 [例1](★★★★★)如图3-3所示,长为L 质量为m 的均匀木棒,上端用绞链固定在物体上,另一端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小车平台上,小车置于光滑平面上,棒与平台的夹角为θ,当: (1)小车静止时,求棒的下端受小车的支持力; (2)小车向左运动时,求棒的下端受小车的支持力; (3)小车向右运动时,求棒的下端受小车的支持力. 命题意图:题目出示的物理情境,来考查考生受力分析能力及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B 级要求. 错解分析:对“车的不同运动状态使棒所受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变化”理解分析不透,从而错列力矩平衡方程. 解题方法与技巧:(1)取棒为研究对象.选绞链处为固定转动轴,除转动轴对棒的作用力外,棒的受力情况如图3-4所示,由力矩平衡条件知: F N 1Lc os θ=mg 2 L c os θF N 1=21mg 图3—4 图3—5 (2)小车向左运动,棒另外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 1作用,受力如图3-5所示,则有2N F Lc os θ=mg 2 L cos θ+μ2N F L sin θ 所以2N F = ) tan 1(2θμ-mg ,则2N F >1N F (3)小车向右运动时,棒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 2作用,受力如图3-6所示,有 3N F L cos θ+μ3N F L sin θ=mg 2 L cos θ 解得3N F = ) tan 1(2θμ+mg 所以3N F <1N F 本题的关键点是取棒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车有不同的运动方向,故棒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也不同,从而导致弹力的不同. [例2](★★★★★)(2002年上海卷)如图3-7所示,一自行车上连接脚踏板的连杆长R 1,由脚踏板带动半径为r 1的大齿盘,通过链条与半径为r 2的后轮齿盘连接,带动半径为R 2的后轮转动. 图3-1 图3-2 图3-3 图3—6

高考物理力矩和力矩平衡专题训练

力矩和力矩平衡 一. 内容黄金组. 1.了解转动平衡的概念,理解力臂和力矩的概念。 2.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的条件 3.会用力矩平衡条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 要点大揭秘 1. 转动平衡:有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明确转轴很重要: 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转轴是容易明确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则需要自己来确定转轴的位置。如:一根长木棒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端点为AB ,现给B 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外力使杆刚好离开地面,求力F 的大小。在这一问题中,过A 点垂直于杆的水平直线是杆的转轴。象这样,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来确定转轴的问题很多,只有明确转轴,才能计算力矩,进而利用力矩平衡条件。 2. 力矩: 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 计算公式:M =FL 单位: Nm 效果:可以使物体转动 (1)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 力使物体转动的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臂有关,即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决定于力 矩。①当臂等于零时,不论作用力多么大,对物体都不会产生转动作用。②当作用力与转动轴平行时,不会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计算力矩,关键是找力臂。需注意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大小一定的力有最大力矩的条件: ①力作用在离转动轴最远的点上; ②力的方向垂直于力作用点与转轴的连线。 (3)力矩的计算: ①先求出力的力臂,再由定义求力矩M =FL 如图中,力F 的力臂为L F =Lsin θ 力矩M =F ?L sin θ ②先把力沿平行于杆和垂直于杆的两个方向分解,平 行于杆的分力对杆无转动效果,力矩为零;平行于杆的分力的力矩为该分力的大小与杆长的乘积。 如图中,力F 的力矩就等于其分力F 1产生的力矩,M =F sin θ?L 两种方法不同,但求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对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会简化解题过程。 3. 力矩平衡条件: 力矩的代数和为零或所有使物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等于所有使物体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 F F 2

物理:力矩的平衡问题

力矩的平衡问题 I高考最新热门题 1 (典型例题)有人设计了一种新型伸缩拉杆秤.结构如图2-3-l,秤杆的一端固定一配重物并悬一挂钩,秤杆外面套有内外两个套筒,套筒左端开槽使其可以不受秤纽阻碍而移动到挂钩所在位置(设开槽后套筒的重心仍在其长度中点位置),秤杆与内层套筒上刻有质量刻度.空载(挂钩上不挂物体,且套筒未拉出)时,用手提起秤纽,杆秤恰好平衡.当物体挂在挂钩上时,往外移动内外套筒可使杆秤平衡,从内外套筒左端的位置可以读得两个读数,将这两个读数相加,即可得到待测物体的质量.已知秤杆和两个套筒的长度均为16cm,套筒可移出的最大距离为15cm,秤纽到挂钩的距离为2cm,两个套筒的质量均为0.1 Lg.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当杆秤空载平衡时,秤杆、配重物及挂钩所受重力相对秤纽的合力矩; (2)当在秤钩上挂一物体时,将内套筒向右移动5cm,外套筒相对内套筒向右移动8cm,杆秤达到平衡,物体的质量多大? (3)若外层套筒不慎丢失,在称某一物体时,内层套筒的左端在读数为1千克处杆秤恰好平衡,则该物体实际质量多大? 命题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考查了力矩平衡条件、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运用已学知识处理新情景中所提出的问题的迁移能力和创新意识。此题解题方法是,注意分析物体的受力,和力矩情

况,利用力矩平衡的条件即可求解. 【解析1 】 (1)套筒不拉出时杆秤恰好于衡,此时两套筒的重力相对秤纽的力矩与所求的合力矩相等,设套筒长度为L,合力矩 M=2mg =2×O.1 ×10×(0.08-0.02) N·m=0.12 N·m (2)力矩平衡 m1gd=mgx1+mg(x1+x2) 所以m1= (3)正常称1 kg重物时,左边的重物使得逆时针转动的力矩增加了m2gd.为了平衡,内外两个套筒可一起向外拉出x′由于套筒向外拉出 使得顺时针转动的力矩增大了2mgx′ 由力矩的平衡得:m2gd=2mgx′ 外层套筒丢失后称物,此时内套筒左端离秤纽距离为x′— d=0.08 m 力矩平衡 m2gd+M=mg(x′-d+) 所以 m2 2 (典型例题)下图2-3-2是正在治疗的骨折病人腿 部示意图.假定腿和石膏的总质量为15ke,其重心A距支点O的距离为 35cm,悬挂处B距支点O的距离为阻5cm,则悬挂物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kg.(保留两位小数) **6.5 kg 指导:O点为固定转动轴,F A=M A g,L A=0.35m,F B=mg定滑轮的性质:L B=0.805 m. 据平衡条件: FA·LA=FB·LB=mgL B, 代入数据得m=6.5kg 3 (典型例题)如图2-3-3所示,一自行车上连接踏脚板的连杆长R1,

4-4力矩 力矩的平衡

4—4 力矩力矩的平衡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新课 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平动和转动两种基本形式,力既能改变物体的平动状态,也能改 变物体的转动状态。(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1)请大家列举力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实例。 (2)演示用力推门,总结改变转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转动状态的改变,不仅与施加的作用有关,还与施加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位置有关。) 我们知道,力具有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使物体转动,例如开关门、窗的过程,很能说明这三要素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那么,能不能定义一个物理量,把这三要素对转动的影响全部考虑进去呢? (二)引出课程内容 1.刚体的转动 转动:物体上面的各点都绕着同一直线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称为转动,这条直线称为转轴。 刚体:作转动的物体,在受外力作用时,如果大小和形状都不发生变化,这种物体称为刚体。 刚体的特点: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 刚体是一种理想模型,在研究转动时,我们把物体视为刚体。固体转动时,如果固体上各点都绕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这种转动称为匀速转动。如:风扇的扇叶,齿轮、电动机的转子等正常转动时,都属于匀速转动。起动和停止过程是非匀速转动。 当游乐园的转马的大转盘做匀速转动时,它上面各匹马转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是否相同?(见图1,也可以在黑板上画示意图)

图1 物体做匀速转动时,它上面各点的线速度不同,角速度是相同的。如果物体做匀速转动时,它的角速度就是常量,我们用角速度来描述匀速转动的快慢。 2.力矩 请同学们分析怎样才能容易地打开门?结论是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和力的方向,力与门轴的距离有关。即 与力和力臂的乘积有关。 (1)力臂:从转动轴到力或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如图2所示,转盘可以绕轴O 转动,在盘上 A ,B 两点各受到1F 和2F 的作用,且1F 和2F 在垂 直于转轴的平面内,画出1F 和2F 的力臂。 1F 的力臂是图中O 点到1F 的作用线的垂直距 离d 1;2F 的力臂是图1中O 点到2F 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 2 (2)力矩 如图3所示,把横杆水平悬挂起来,其左端系一 质量为m 的物块,用弹簧秤在右端不同位置A 、A ′ 竖直向下拉横杆,使细线处于伸直状态,横杆恰 能转动。记下两次弹簧秤的读数1F 、2F 和A 、A ′ 与悬点O 之间的距离d 1、d 2。 实验结果:1F d 1= 2F d 2 上述实验表明,不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如果这些力和对应的力臂的乘积Fd 相等,则力所产生的转动效果相同。这个实验事实告诉我们:应当Fd 用来表示力的转动效果。物理学中,用力矩(M )作为描述力所产生的转动效果的物理量。可得: ① 定义:力和力臂的乘积称为力矩。M =Fd ② 单位:牛顿米,符号是N ·m 。 (3)力矩的方向: 转动物体角速度的改变情况,就是由力矩决定的。 力矩可以使物体向不同方向转动。在图2中,1F 的力矩 1M 使转盘绕轴O 作顺时针方向转动,而2F 的力矩则使 转盘绕轴O 做逆时针方向转动。通常规定: F 1 图4

力矩以力矩平衡

力矩与力矩平衡 一:力矩得概念 力矩就是改变转动物体得运动状态变化得物理量,门、窗等转动物体 从静止状态变为转动状态或从转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必须受到力得作用。但就是,我们若将力作用在门、窗得转轴上,则无论施加多大得力都不 会改变其转动状态,可见物体得转动运动状态得变化不仅与力得大小有关, 还与受力得方向、力得作用点有关。力得作用点离转轴越远,力得方向与 转轴所在平面越趋于垂直,力使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就越明显。在物 理学中力对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影响,用力矩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因此, 力矩被定义为力与力臂得乘积。力矩概括了影响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 所有规律,力矩就是改变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得物理量。 力矩就是表示力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得物理量,就是物体转动转动状 态改变得原因。它等于力与力臂得乘积。表达式为:M=FL,其中力臂L 就是转动轴到F得力线得(垂直)距离。单位:Nm 效果:可以改变转动物体 运动状态。 转轴: 物体转动时,物体上得各点都沿圆周运动,圆周得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条直线就叫转轴。 特点:1,体中始终保持不动得直线就就是转轴。 2,体上轴以外得质元绕轴转动,转动平面与轴垂直且为圆周,圆 心在轴上。 3,转轴相平行得线上各质元得运动情况完全一样。 大多数情况下物体得转轴就是容易明确得,但在有得情况下则需要自 己来确定转轴得位置。如:一根长木棒置于水平地面上,它得两个端点为AB,现给B端加一个竖直向上得外力使杆刚好离开地面,求力F得大小。在 这一问题中,过A点垂直于杆得水平直线就是杆得转轴。象这样,在解决 问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来确定转轴得问题很多,只有明确转轴,才能计 算力矩,进而利用力矩平衡条件。 作用于同一物体得同一力,由于所取转轴得位置不同,该力对轴得力矩 大小可能发生相应得变化,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得方向(简称“转向”)也 可能不同。例如如右图中得力F,若以为轴(即对取矩)其力矩为M1=FL1, 使物体逆时针转,若以为轴(即对取矩)其力矩为M2=FL2,使物体顺时针转, 由图可知L1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力矩平衡专题

力矩和力矩平衡 一. 内容黄金组. 1.了解转动平衡的概念,理解力臂和力矩的概念。 2.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的条件 3.会用力矩平衡条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 要点大揭秘 1. 转动平衡:有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明确转轴很重要: 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转轴是容易明确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则需要自己来确定转轴的位置。如:一根长木棒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端点为AB ,现给B 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外力使杆刚好离开地面,求力F 的大小。在这一问题中,过A 点垂直于杆的水平直线是杆的转轴。象这样,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来确定转轴的问题很多,只有明确转轴,才能计算力矩,进而利用力矩平衡条件。 2. 力矩: 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 计算公式:M =FL 单位: Nm 效果:可以使物体转动 (1)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 力使物体转动的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臂有关,即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决定于力 矩。①当臂等于零时,不论作用力多么大,对物体都不会产生转动作用。②当作用力与转动轴平行时,不会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计算力矩,关键是找力臂。需注意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大小一定的力有最大力矩的条件: ①力作用在离转动轴最远的点上; ②力的方向垂直于力作用点与转轴的连线。 (3)力矩的计算: ①先求出力的力臂,再由定义求力矩M =FL 如图中,力F 的力臂为L F =Lsin θ 力矩M =F ?L sin θ ②先把力沿平行于杆和垂直于杆的两个方向分解,平 行于杆的分力对杆无转动效果,力矩为零;平行于杆的分力的力矩为该分力的大小与杆长的乘积。 如图中,力F 的力矩就等于其分力F 1产生的力矩,M =F sin θ?L 两种方法不同,但求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对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会简化解题过程。 3. 力矩平衡条件: 力矩的代数和为零或所有使物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等于所有使物体向逆时针方向转 F F 2

第14讲--求解力矩平衡的方法

求解力矩平衡的方法 求解力矩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有转动轴的物体) 2、受力分析(转动轴处除外) 3、列出力矩平衡方程求解。 例13:均匀板AB 重300 N ,支于O 点。右端用绳系住,绳与板 的夹角为0 30,如图所示。AO 长4 m ,OB 长8 m ,人重500 N ,绳子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0 N 。求:人能在板上安全行走的范围。 解析:人往右走过太多时绳子会被拉断,所以能安全行走的最右端就是绳子拉力刚好为200 N 时。设此时人与O 点的距离为1x ,此时板除转轴外受到重力G 、人的压力N 和绳子的拉力T 的作用,如图所示。G 和N 的力矩均为顺时针方向,T 的力矩为逆时针方向,则 ) T N G TL NL GL =+ 由题意可知:m L G 2=,1x L N = m OB L T 430sin 0=?= 代入得:420050023001?=+?x 可解得:m x 4.01= 人往左走过太多时板会逆时针转动。设刚要转动时人与O 点的距离为2x ,此时绳子拉力为零。板除转轴外受到重力G 和人的压力N 的作用,则 2/ Nx NL GL N G == 代入得:25002300x =? 所以:m x 2.12= 人能安全行走的范围为从O 点左边m 2.1到O 点右边m 4.0之间。 说明:转轴处所受力的力臂为零,不产生力矩,所以一般可以不用分析。 \ 思考:T 的力矩你能用分解力的方法求吗

例14:如图所示的杆秤,O 处安装提纽,A 处安装秤钩,C 是秤杆和秤钩的重心。设秤杆和秤钩的总质量kg m 5.01=,cm OC 2=,cm OA 8=,秤砣的质量kg m 12=。问:(1)该杆秤的零刻度在O 点的哪一侧距O 点多远(2)在称量某一物体时,秤砣在提纽左侧cm OB 9=处秤杆平衡,则物体的质量M 为多少 分析:杆秤的平衡有两次,一是称重物前秤陀的重力矩 与秤杆和秤钩的重力矩平衡;二是挂上待称物后的力矩平衡。 解答:当杆秤没有挂重物时,设将秤砣挂在离提纽0x 处, 杆秤水平平衡,则有 021gx m OC g m =? 故杆秤零刻度在O 点右侧,距O 点为cm OC m m x 12 10== 当在秤钩上挂上物体M 时,秤砣移到离提纽O 左侧B 处,杆秤水平平衡,则有 gOB m gOC m MgOA 21+= / 解得:kg OA OB m OC m M 25.18 9121=+=+= 例15:如图所示,均匀杆长为3m ,重为200N ,固定的光滑半圆柱的 半径为m 1,杆搁在半圆柱上而静止时杆与水平面成0 30,则半圆柱对杆 的支持力大小为 N 。 解析:N N 150= 例16:如图所示,长为lm 的轻杆OA 可绕过O 端的水平轴自由 转动,用长为lm 的轻绳系住使杆水平,在A 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 要使绳子拉力最小,拉力的大小和系绳子的点到转轴的距离OB 的长 度分别为多大 解析:G T M M = 1)sin (?=??mg OB T θ mg T =???)sin cos 1(θθ θ θθ2sin 2cos sin mg mg T =?= 当045=θ时,mg T 2min = ·

力的平衡、力矩平衡解析

1、(2014闵行一模) 7.如图所示,斜面体M 的底面粗糙,斜面光滑,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另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弹簧的轴线与斜面平行,若物块在斜面上做周期性往复运动,斜面体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11.如图所示,竖直轻质悬线上端固定,下端与均质硬直棒OB 的三分之一处A 点连接,悬线长度也为OB 的三分之一,棒的O 端用光滑水平轴铰接在墙上,棒处于水平状态。改变悬线长度,使线与棒的连接点由A 向B 逐渐右移,并保持棒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则悬线拉力 (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24.如图所示,粗细和质量分布都均匀的呈直角的铁料aob 质量为12kg ,ao 、ob 两段长度相等,顶点o 套在光滑固定轴上使直角铁料能绕o 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 端挂有质量为9kg 的物体P ,ao 与竖直方向成37°角,则P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是_____________,要使P 对地面的压力为零,至少在b 端上施加力F =___________。 (g 取10m/s 2,sin370=0.6,cos370=0.8) 2、(2014浦东一模) 16.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 ,A 与竖直粗糙 墙壁之间放一圆球B ,对A 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 ,使整个装置处于 静止状态。设墙对B 的弹力为F 1,A 对B 的弹力为F 2,地面对A 的弹力为F 3。若F 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A .F 1保持不变,F 3缓慢增大 B .F 1缓慢增大,F 3保持不变 C .F 2缓慢增大,F 3缓慢增大 D .F 2缓慢增大,F 3保持不变 18.一质量分布均匀的半圆形弯杆OAB ,可绕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 内无摩擦转动。在B 点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OB 的力F ,使其缓慢逆时针旋转90°,则此过程中 A .力F 不断减小 (A ) (B ) (C ) (D ) B A F F O

第17讲-力矩--转动平衡问题

第17讲力矩转动平衡问题 1.力臂:从转轴到力的作用线的F垂直距离. 2.力矩:力F与力臂上的乘积.即M=FL,力矩的单位是N·m 3.作用:反映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是使物体的转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4.力矩的平衡: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力矩和等于零.即∑M=0或∑M逆=∑M顺。 5.力矩的计算方法 力对某转动轴的力矩,顺时针方向,规定为负力矩;逆时针方向,规定为正力矩.当力与转轴平行时,力对该轴没有力矩,当力与转动轴成任意角度时,力对这一转动轴的力矩,可将力分解为与轴平行和垂直的两个分力,垂直于轴的分力对轴的力矩也就是该力的力矩. 6.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受力分析的要点:首先认准转动轴,只分析作用线不通过转动轴的力,因作用线过转动轴的力的力矩为零,对物体的转动不产生影响.作受力分析图时,力的作用点、作用线不能随意移动,这与用共点力的平衡研究问题时的受力分析图有一定区别,共点力平衡问题讨论的是物体的平动问题,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看待,画受力图强调的是方向问题,作用力的作用点,作用线不作要求.力矩的平衡问题讨论的是转动问题,物体不可以视为质点,则力的作用点,作用线要求准确,不能在物体上随意移动. 7.一般物体的平衡 对一般物体来说,其平衡条件必是满足∑F=0,对任意轴的力矩有∑M=0. 8.利用力矩平衡条件解题的一般程序是: (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研究哪一个物体的转动趋势.(2)确定转动轴.转动平衡物体的转轴理论可任意选择,选轴的一般原则:使未知力尽可能多地通过轴,以减少方程数.(3)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作出受力示意图.(4)根据受力分析,确定每一个力对转动轴的力臂.(5)计算每一个力对转动轴的力矩,并确定各个力矩的正、负号.(6)根据力矩平衡列方程.必要时要根据题给条件列出辅助方程.(7)求解方程,并对所求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一)力矩概念的考查 1..如图所示,直杆OA可绕O点转动,图中虚线与杆平行,杆端A承受两个力F1、F2的作用,力的作用线跟OA杆在同一竖直面内,它们对转轴O的力距 分别是M1、M2,则力矩间的大小关系是( ). A.M1> M2B.M1= M2 C.M1< M2D.无法推断 2.如图所示直杆OA可绕O点转动,图中虚线与杆平行,杆端A点受四个力F1、F2、F3、F4的作用,图中力矢量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线跟OA杆在同一平面内,它们对转轴O的力矩分别为M1、M2、M3.M4,则力矩间的大小关系为( ) A.M1= M2= M3= M4B.M2> M1= M3> M4 C. M1> M2> M3> M4;D.M2> M1> M4> M3

力矩 非共点力平衡

6力矩非共点力平衡 力矩是表示力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的物理量,是物体转动转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它等于力和力臂的乘积。表达式为:M=FL ,其中力臂L 是转动轴到F 的力线的(垂直)距离。单位: Nm 效果:可以使物体转动. 正确理解力矩的概念 力矩是矢量,在中学物理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都在同一平面内,各力对转轴的力矩只能使物体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这样,求几个力矩的合力就简化为代数运算。 计算力矩,关键是找力臂。需注意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力矩的计算: ①先求出力的力臂,再由定义求力矩M =FL 如图中,力F 的力臂为LF=Lsin θ力矩M =F ?L sin θ ②先把力沿平行于杆和垂直于杆的两个方向分解,平行于杆的分力对杆无转动效果,力矩为零;平行于杆的分力的力矩为该分力的大小与杆长的乘积。 如图中,力F 的力矩就等于其分力F1产生的力矩,M =F sin θ?L 两种方法不同,但求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对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会简化解题过程。 作用在物体上的大小相等.只有转动作用,其大小积为力偶距:力偶距=力×力偶臂.力偶臂等于两个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力偶距的正负也由它使物体转动方向来确定;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3)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a )确定研究对象——哪个物体; (b )分析状态及受力——画示意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找出每一个力的力臂,分析每一个力矩的转动方向; (c )列出力矩平衡方程:∑M=0或∑M 顺=∑M 逆; (d )解出字母表达式,代入数据; (e )作必要的讨论,写出明确的答案。 (4)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 此处所谈的“一般物体”是指没有固定转动轴物体。 对一个“一般物体”来说,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的合力为零,对任意一点的力矩之和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必须一并具有或满足下面两个关系式: ? ?????=∑=∑0(0F M 对任意转轴) 注意:∑M=0或∑M 顺=∑M 逆,方程转轴可以根据需要可以任意选取,一般原则是尽量

教案:第一讲(力矩和力矩平衡)

2014级高一物理竞赛培训第一讲 力矩和力矩平衡 (两课时) 高一物理组 郭金朋 一:力矩的概念 力矩是改变转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的物理量,门、窗等转动物体从静止状态变为转动状态或从转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必须受到力的作用。但是,我们若将力作用在门、窗的转轴上,则无论施加多大的力都不会改变其转动状态,可见物体的转动运动状态的变化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有关。力的作用点离转轴越远,力的方向与转轴所在平面越趋于垂直,力使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就越明显。在物理学中力对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用力矩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因此,力矩被定义为力与力臂的乘积。力矩概括了影响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所有规律,力矩是改变转动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力矩是表示力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的物理量,是物体转动转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它等于力和力臂的乘积。表达式为:M=FL ,其中力臂L 是转动轴到F 的力线的(垂直)距离。单位:Nm 效果:可以改变转动物体运动状态。 转轴: 物体转动时,物体上的各点都沿圆周运动,圆周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直 线就叫转轴。 特点:1,体中始终保持不动的直线就是转轴。 2,体上轴以外的质元绕轴转动,转动平面与轴垂直且为圆周,圆心在轴上。 3,转轴相平行的线上各质元的运动情况完全一样。 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转轴是容易明确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则需要自己来确定转轴的位置。如:一根长木棒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端点为AB ,现给B 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外力使杆刚好离开地面,求力F 的大小。在这一问题中,过A 点垂直于杆的水平直线是杆的转轴。象这样,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来确定转轴的问题很多,只有明确转轴,才能计算力矩,进而利用力矩平衡条件。 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同一力,由于所取转轴的位置不同,该力对轴的力矩大小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的方向(简称“转向”)也可能不同。例如如右图中的力F ,若以1o 为轴(即对1o 取矩)其力矩为M 1=FL 1,使物体逆时针转,若以2o 为轴(即对2o 取矩)其力矩为M 2=FL 2,使物体顺时针转,由图可知L 1< L 2,故M 1< M 2,且二者反

力和力矩平衡专题练习

力矩和力矩平衡 1.转动平衡:有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明确转轴很重要: 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转轴是容易明确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则需要自己来确定转轴的位置。如:一根长木棒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端点为AB,现给B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外力使杆刚好离开 地面,求力F的大小。在这一问题中,过A点垂直于杆的水平直线是杆的转轴。象这样,在解决问 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来确定转轴的问题很多,只有明确转轴,才能计算力矩,进而利用力矩 平衡条件。 2.力矩: 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 计算公式:M=FL 单位:Nm 效果:可以使物体转动 (1)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 力使物体转动的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臂有关,即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决定于力矩。①当臂等于零时,不论作用力多么大,对物体都不会产生转动作用。②当作用力与转动轴平行时,不会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计算力矩,关键是找力臂。需注意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大小一定的力有最大力矩的条件: ①力作用在离转动轴最远的点上; ②力的方向垂直于力作用点与转轴的连线。 (3)力矩的计算: ①先求出力的力臂,再由定义求力矩M=FL 如图中,力F的力臂为L F=Lsinθ 力矩M=F?L sinθ ②先把力沿平行于杆和垂直于杆的两个方向分解,平 行于杆的分力对杆无转动效果,力矩为零;平行于杆的分力的 力矩为该分力的大小与杆长的乘积。 如图中,力F的力矩就等于其分力F1产生的力矩,M =F sinθ?L 两种方法不同,但求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对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会简化解题过程。 3.力矩平衡条件: 力矩的代数和为零或所有使物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等于所有使物体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 ∑M=0或∑M 顺=∑M 逆 4.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a)确定研究对象——哪个物体;(b)分析状态及受力——画示意图;(c)列出力矩平衡方程: F F2

高中物理--力矩平衡

高中物理--力矩平衡 力矩平衡难点 (1)从实际背景中构建有固定转动轴的物理模型 (2)灵活恰当地选取固定转动轴 (3)将转动模型从相关系统(连结体)中隔离分析等 物体平衡条件注意点: 实际上一个物体的平衡,应同时满足F 合=0和M 合=0。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如果满足F 合=0,同时也就满足了M 合=0,达到了平衡状态; 而转动的物体只满足M 合=0就不一定能达到平衡状态,还应同时满足F 合=0方可。 1、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 的轻杆OA ,可绕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左端A 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从杆上一点B 系一不可伸长的细绳,将绳跨过光滑的钉子C 与弹簧K 连接,弹簧右端固定,这时轻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已知OB =OC = 32L ,弹簧伸长量恰等于BC ,由此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______ 解析: 本题中根据给的图确定C 点在O 的正上方,则已知OB =OC ,可以得到BC=OB 2 物体的重力产生的力矩M =G ×OA =mgL 已知弹簧伸长量Δx =BC ,则弹簧的弹力F =kΔx =L k 23 2? 光滑钉子C 的效果可以等效为光滑的滑轮,则绳子BC 的拉力就等于弹簧的弹力 绳子BC 的拉力的力臂为O 到BC 的垂直距离,即为L 3 2 则绳子BC 产生的力矩M =L k 232?×L 32=294kL 根据力矩平衡,得到29 4= kL mgL 则k =9mg /4L

2、如图所示是一种手控制动器,a 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b 是摩擦制动片,c 是杠杆,O 是其固定转动轴。手在A 点施加一个作用力F 时,b 将压紧轮子,使轮子制动。若使轮子制动所需的力矩是一定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轮a 逆时针转动时,所需的力F 较小 B 、轮a 顺时针转动时,所需的力F 较小 C 、无论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转动,所需的力F 相同 D 、无法比较F 的大小 解析: 如图所示,若轮子a 逆时针转动,则此时轮子相对手柄b 点是向 上运动,则手柄的b 点会给轮子向下的摩擦力。 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轮子会给手柄一个向上的摩擦力f ’。 而手柄b 点还会受到轮子的弹力N 。 分析力矩,则f ’产生顺时针力矩,N 产生逆时针力矩,A 产生顺 时针力矩。 因此此时A 点施加的力F 较小。 反之,若轮a 顺时针转动,则轮a 对手柄b 的摩擦力向下,产生 逆时针力矩,而弹力N 始终产生逆时针力矩,因此此时需要的力F 较大。 故A 正确。 3、如图所示,长为L 质量为m 的均匀木棒,上端用绞链固定在 物体上,另一端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小车平台上,小车置于光 滑平面上,棒与平台的夹角为θ,当: (1)小车静止时,求棒的下端受小车的支持力; (2)小车向左运动时,求棒的下端受小车的支持力; (3)小车向右运动时,求棒的下端受小车的支持力。 解析: (1)取棒为研究对象.选绞链处为固定转动轴,除转动轴对棒的作用力外,棒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由力矩平衡条件知: F N 1Lc os θ=mgc os θ/2 得到F N 1=mg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