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被破坏教案

环境被破坏教案
环境被破坏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环境破坏的表现及其严重的危害,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环境破坏的表现及其严重的危害。

2、难点:认识环境破坏的严重危害,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一、预学导测

1、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

原因:土地是地球陆地上的。但是,人类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土壤污染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后果:土壤污染不仅严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2、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

原因:由于人类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越来越多的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危害:大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求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的健康。

二、研学导探

导学点二:环境污染的表现、原因及危害

3、某地中学在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中,共同开展了一次农村环境问题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前,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搜集到下列资料:

材料一: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

材料二:近年来,一些城郊地区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0万亩。

材料三:据初步统计:我国农村约有3. 2亿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

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和相关材料,请你一起参与这次调查活动:

(1)根据提供的材料,你了解到有关农村环境问题的哪些

信息?

(2)在农村调查期间,你准备怎样搜集有关农村环境的第一手资料?

(3)结合见闻和资料,你对改善农村环境有什么建议?

(4)举例说说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

三、结学导评

(一)自我测试

1、据世界银行所作出的预计。2020年中国仅燃煤污染一项导致的疾病,需付出的经济代价就高达39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环境破坏的事例

环境破坏的事例 1、人类随意倒生活垃圾原因就是不想建卫生填埋场 工厂任意向大气排放废气原因不进行废气处理~ 之类等等 2、伐木: 取木材加工做工业和生活材料 如你用的桌子椅子家具木地板 垃圾: 没有人愿意花大量钱去处理垃圾 人类还没富到那程度 猎杀: 现在已经不是为生计了,而是为了动物身上的东西,如毛皮 也有因为某些动物打扰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而被灭的 工业: 不用说了这个是人类发展到现在的基础衣食住行都跟工业分不开 它引起一连串的环境破坏从木材矿藏到空气水甚至气候和地质都有很大影响 3、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4、砍伐树木、挖掘河沙、杀伤动物, 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危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精选范本,供参考!

《环境被破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环境被破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切感受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激发保护自然的使命感。2、 能力:,认识到环境污染和破坏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能力。3、 知识:了解环境破坏的表现及其严重的危害。 教学重点:了解环境破坏的表现及其严重的危害。 教学难点:认识环境破坏的严重危害,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1、播放mtv-------《地球你好吗》 2、问:歌曲中提到了哪些环境要素?你希望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3、出示课件:一组美丽图片点出:人人都希望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 4、出示课件:“哭泣的地球”思考:地球-大自然为什么会哭泣呢? 5、出示课件:一组环境被污染的图片(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问:这些图片分别反映了人类生活中的哪些环境问题?(与人类相关的环境要素现状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草原退化,水污染严重,土地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严重。 引导得出:环境被破坏 6、出示课件:美景和污染的两组图片 让学生结合课本p15-16页的内容,讨论:原来美好的环境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环境被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是人类破坏了环境。 7、再次出示课件:“哭泣的地球” 让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为什么哭泣? 8、出示课件:恩格斯名言 引导:自然界正在用哪些方法对我们人类进行报复呢? 9、出示课件:中国触目惊心的水污染(视频):淮河沿岸的癌症村 让学生谈感受 教师小结得出:环境被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0、出示课件:人类与地球的对话 同桌两人分别扮演人类和地球角色,根据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对话。 11、教师寄语: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与大自然交朋友…… 12、拓展练习: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 教学反思: 1、从教学目标看: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环境破坏的表现及其严重的危害。认识到环境污染和破坏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深切感受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激发保护自然的使命感。并要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能力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通过对图片视频事例的分析,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教师步步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深切感受“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并懂得应感激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既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又明白了道理,培养了分析、判断、合作、交流的能力,真正实现了设立的三维目标。 2、从学生活动来看:在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有效,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并能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如:人与地球的对话的设计“假如你是地球,你会对人类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人类,你会对地球说些什么?”,“看视频谈感受”的情景的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去活动,去参与其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另外,教师还可应用灵活机动的评价语言,营造了宽松、舒展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的能力充分表现出来。整个教学过程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成骤减趋势,且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七、各种污染严重 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环保小知识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各有哪些: 不可回收垃圾多是一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剩饭、花草树叶等。 生活中可回收资源主要有: (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环境被破坏资料1

环境被破坏资料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污染及其后果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SO2浓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腐蚀材料,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体失去原有的

生态功能和使用价值。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我国环境状况

最新人类破坏大自然

人类破坏大自然,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众所周知,环境危机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谓环境污染,是指因人为的活动,向环境排入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发生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它通常包括大气污染、陆地水污染、海洋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而所谓环境破坏,则是指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环境,致使环境效能受到破坏或降低,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它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的破坏、森林资源的破坏、草原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破坏、矿产资源的破坏、物种资源的破坏、自然景观的破坏、风景名胜地和文化遗迹地的破坏等。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人类现行生存方式与地球的生命支持能力相悖的日趋加剧,致使环境危机具有如下特征: (一)环境危机的全球化 当前环境危机则超越了国界,表现为全球化的特征:比如,最为世人关注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其影响范围不但集中于人类居住的地球陆地表面和低层大气空间,而且涉及到高空、海洋。又如,大气污染,酸雨的危害。再如,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升高,几乎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沿海国家和地区将造成毁灭性灾害。 (二)环境危机的综合化 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土壤侵蚀、城市拥挤等诸多领域,从而呈现出综合化的特征。 (三)环境危机的高技术化 众所周知,原子弹、导弹的试验,核反应堆的使用及其事故,以及电磁辐射等对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四)环境危机的极限化 事实上,当前的环境危机,都从不同层次,通过不同途径,并互相促进着形成一股推进环境恶化的合力,把人类推向环境承载容量的边沿,从而使当前环境危机呈现出极限化的特征。 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 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 1、“人口说”,认为环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 2、“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 3、“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 4、“进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 5、“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 6、“利润说”,认为原因在于毁坏环境比保护环境更容易获得利润; 7、“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 8、“技术说”,认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 9、“政客说”,认为由于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的政府机关被亲工业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机关瘫痪无力; 10、“社会制度说”,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 其解决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戈壁面积×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

全球生态与自然环境的遭到破坏的事例和数据

全球生态与自然环境的遭到破坏的事例和数据人类对生态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不断增加,专家预测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那时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地球升温事件 地球正在升温,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大约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病菌通过极端气候事件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开始,伦敦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还有许多火力发电站。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当时,伦敦正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事后,据统计雾灾发生的前周,伦敦死亡人数为945人;大雾期间,伦敦地区死亡人数激增到2480人,而大雾造成的慢性死亡达8000人。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天津农学院 课题论文题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姓名:杨承林 学号:0901014102 系别:农学系 专业班级:09农学(1)班 指导老师:富东英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所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对我国公众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环境现状、公共影响、生态环境

正文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1/4的城市每年至少有60%的雨天下酸雨;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 另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好几个空气指标已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47个重点实施环境保护的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达到和好于有关二氧化硫排放的国家标准、2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有关空气悬浮颗粒浓度的国家标准(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在内)。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与此同时,土壤侵蚀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也在增大,长江由于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量已超过世界上两条最大河流(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总和。因为江河(包括水库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从1949年到1990年间,中国航行河道缩短了56%,同时也限制了可航行船只的大小。由于长期使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导致更新土壤的蚯蚓数目减少等原因,使得土壤肥力和质量降低、土壤厚度变薄。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中国9%的土地已受到盐碱化影响(尽管中国政府

环境破坏的事例

环境破坏的事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环境破坏的事例 1、人类随意倒生活垃圾原因就是不想建卫生填埋场 工厂任意向大气排放废气原因不进行废气处理~ 之类等等 2、伐木: 取木材加工做工业和生活材料 如你用的桌子椅子家具木地板 垃圾: 没有人愿意花大量钱去处理垃圾 人类还没富到那程度 猎杀: 现在已经不是为生计了,而是为了动物身上的东西,如毛皮 也有因为某些动物打扰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而被灭的 工业: 不用说了这个是人类发展到现在的基础衣食住行都跟工业分不开 它引起一连串的环境破坏从木材矿藏到空气水甚至气候和地质都有很大影响 3、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4、砍伐树木、挖掘河沙、杀伤动物, 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危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论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和途径。

论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和途径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果,但这种成就的取得却是以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等为代价的。所以,我国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天蓝、山绿、水清。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文明 引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改造者。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问题。[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人口的过度增长、政策的失误、历史生态债务过多过重等原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虽然近几十年来,我们也进行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对抑制局域性生态环境恶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整体分析,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边治理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1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讲,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既有历史的积累,也有现代的破坏。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条件造成了生态环境体系的先天不足、脆弱不堪,北方地区大风与干旱严重,易产生风沙,水土流失强烈;南方地区降水集中,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而历史上不断的毁林垦荒和屯兵征战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使生态环境负债累累;现代人口压力的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速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原因均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但总的来说,人为因素的作用,特别是不合理地开发建设等经济活动是造成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2] 1.1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

关于破坏环境的资料

破坏环境的资料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白色污染,可怕! 纸张的发明使到人类的发明迅速地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张让人类的周围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 浪费纸张:在我们班级里和学校的垃圾池里,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纸张在垃圾池里。黄的、白的、绿的……眼花缭乱。一张张色彩艳丽的作业纸揉成一团。 纸张回收:我在调查中,发现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块。“混”,原来这就是纸张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回收,

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并且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纸杯: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视 的问题出现了。一次性用品浪费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城市用水 经济增长,用水量未必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用水总量出现了负增长 应对城市用水未来增长趋势作出科学预测,避免作出不符合实际的判断 全国城市年用水总量在1994年达到峰值489.46亿立方米,此后出现了连续5年持续下降的趋势。1999年城市年用水总量下降至467.51亿立方米。城市综合人均日用水量(包括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自1990年至1999年从671.0 升降至536.37升,下降了20.1%。从1994年至1999年,虽然纳入统计的设市城市增加了46个,但城市年用水总量却仍呈下降趋势。年生产用水量由1994年的313.61亿立方米降至1998年的236.48亿立方米,下降了25%。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0 18 年 4 月10 日第七周星期二总第22 课时 【课标导航】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二、课标解读 1.了解生物物种减少的现状,掌握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2.了解森林资源破坏的现状,掌握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 3.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生态功能。 4.了解湿地的破坏现状,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 5.了解生态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 6.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材梳理】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物物种减少 (1)现状: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雨林。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鸟类和哺乳动物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2)原因: 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猎、开发和走私,可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生物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 2.森林资源破坏 (1)现状: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2)原因:树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的原因。 3.湿地减少 (1)概念:湿地指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半咸或咸的水域地带,静止或或流动、淡的、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因而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3)现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塔尔泛滥平原也在不断退化。在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 (4)原因: ①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 ②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以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完全干涸; ③人类的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泊、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 ④环境污染使湖泊、沿海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湿地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 【知识探究】 探究点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角度 (1)分布区域 每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都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形成的。因而首先要明确分布的区域。 (2)形成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说,自然原因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基础(如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湿地等问题都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沙漠化往

谈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

谈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 摘要本文阐述了环境破坏的根本因素是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下滑所致,主要的直接因素就是人类所采用的目前这个不完善的科技工业所致,而不是人口增长所致。 关键词环境破坏思想道德科技工业人口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人把一只青蛙放入一锅开水中,这只青蛙受不了,立即从锅里跳出去。这是生命的本能。可是,然后把这只青蛙放入一锅冷水中,再将水慢慢地加热。这一次,一开始,这只青蛙在锅里悠哉游哉,觉得很舒服,等到后面水温渐高,感觉不适时,却无力跳出,活活地被烫死。这却是生命致命的弱点——死于安乐。悲哉!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类仅有的生态环境——地球却越来越遭到破坏。人类虽然觉悟到此问题的严重性,但却没有改变这每况愈下的状态。这样下去,人类真的会象那只呆在冷水中的青蛙会慢慢烫死!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各个方面都已遭到严重破坏,包括水、空气、土壤都遭到严重污染,还有噪声污染,动植物资源也遭到严重污染毒害和破坏。这些污染和破坏绝大部分原因是工业污染和人类的滥砍滥伐,滥捕乱杀所致。然而在初中《生物》(1)第二册中,却把问题归结为人口过度增长所致。我看这是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造成环境破坏的最终原因是人类的道德素质日益下滑所致!包括人类因无止境的贪欲和懒惰而采用西方的这种不完善的科技而带来的工业污染! 人口的增长虽然会带来粮食的危机,耕地的紧缺,住宅面积的扩大而使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以及动植物资源的减少等等,但这些因素当中也大多有人类道德败坏的因素在里面。就人口增长本身而言,我国主要是解放初期受一些思想、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人口大增的。一个是当年的“人多力量大”等号召的影响,这里面有政治、军事原因。而这个政治、军事因素不会跟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关。另一个是在一些地区,一些家族为了自己的强盛或多子多福的思想而大量生育。在一些地方住宅用地和厂房建设用地也是随意毁坏良田,其实有些情况他们完全可以另择他处而建房。可是,人啦,太自私了!只管自己建房,哪管将来的事呢?而当今,环境破坏的最大直接因素是人类科技推动下的工业所带来的污染!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到现在不过才二百年左右,却给地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特别是近一个世纪,工业污染更加严重。除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外,还有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等,以及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而进一步带来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沙漠化、泥石流、龙卷风、干旱、洪涝等等都是工业污染而带来的间接影响。因此,这科技工业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短暂的舒适,却给人类将带来永久的痛苦,甚至灭绝! 人有一种追求安逸的心,而这种科技工业就能满足人类安逸的思想,可是这种科技工业却为人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这种安逸却是很短暂的,宛如那只冷水锅中的青蛙。但人类不是认识不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可为什么为了追求这短暂的安逸而什么都不顾了呢?况且,这科技工业带给人类舒适的二百年时间相

城市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是人们生活和生产聚集的场所,利用和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当污染超过城市自身净化能力时,城市环境将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前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电磁波辐射污染、和水污染。近年来,城市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加快城市环境建设进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形势依然严峻,已影响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持续引发一系列社会安定问题。 弓I发环境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首先,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许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供暖、煤气、排水、城市污水处理等,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其次,很多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致使城市功能分区紊乱,或没有很好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合理布局规划,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后,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严重。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改造严重不足,存在高消耗、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使许多应该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既浪费了资源,有污染了环境。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推行城市环境结合整治。同时按照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同步发展的原则,积极建 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的措施。良好的管理是解决城 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政府可以采取奖励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制定环境

保护目标责任制等制度与措施来控制污染发展和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要鼓励公众参与,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保护居住地区的环境。 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环境问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同时公民本身要有环境保护意识,最终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使城市建设高速协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有3 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 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等等。近年来,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缺乏,致使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缺乏,生活垃圾水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少科学性,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流失。从工业污染来看,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城镇环保“门槛”也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广阔的农村,致使 农村环境不断恶化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我们要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提高农药化肥有效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村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