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广州市从化卫生学校陆予云

肿瘤是正常机体组织细胞发生恶性变异常增生,形成的不同于起源正常组织的新生物体。研究证明,肿瘤对于正常机体组织具有异物性,肿瘤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面且,有的肿瘤抗原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可以限制肿瘤生长,甚至最终使肿瘤消退。相反有时这种免疫应答可促进肿瘤生长。由此可见肿瘤免疫机制非常复杂,长期已来许多学者对于这种复杂的肿瘤免疫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有关机制作以下综述:

一、概述

肿瘤与肿瘤发生

1、肿瘤的概念:机体自身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瘤因素作用下,发生恶性转化,无限制增殖产生的新生物体。

2、肿瘤流行病学:肿瘤是常见病,全世界每年大约600万新诊断病例,每年死亡达450万之余,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二。我国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为第二大死因。

3、肿瘤病因学:

外界致癌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内环境致癌因素: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及性格等。大约80%恶性肿瘤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

4、肿瘤发生: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肿瘤学的研究认为“肿瘤发生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各种致癌物质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异或表达发生异常”。两种假说:基因或染色体变异学说(hypothesis of gene or chromosome alteration):认为基因或染色体畸变是正常细胞转化成恶性细胞的基本原因。基因活化或渐成学说:认为肿瘤发生并不一定要基因或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细胞在微环境中可转变为肿瘤细胞。不过,从肿瘤发生上说,遗传物质的变异是主导机制。肿瘤发生经历:正常细胞--→癌前病变--→原位癌--→局限性癌--→侵袭性癌--→转移癌。

(二)瘤基因与肿瘤抗原

1、癌基因(oncogen):指一类引起癌变的基因。异常激活和表达能使正常细胞发生异常转化,变成恶性细胞。

病毒癌基因(viral oncogen):是指来自病毒,并能使细胞发生转化的基因。如Rous 肉瘤病毒。

细胞癌基因(cellullar oncogen , c--onc ):是指存在于细胞中的癌基因。一般以非激活形式存在,故又称原癌基因 (proto--oncogen,proto--onc)而已激活的称c--onc。

2、抗癌基因(anti--oncogen)

⑴RB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隐性基因):定位于细胞染色体13q14 , 编码产物为分子量105 kDa的磷蛋白,称P105-Rb。P105-Rb能和DNA结合,控制细胞由G1期进入S 期,对细胞生长起负调节作用。Rb基因异常与视网膜母细胞瘤、乳腺癌、膀胱癌等有关。

⑵P53基因:定位于细胞染色体17P13。1,编码产物为分子量53 kDa的核磷蛋白,称P53蛋白。生物学功能为G1期DNA损伤的“检查点”,如DNA受损,P53蛋白累及,复制停止,使DNA损伤得以修复,修复失败则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阻止细胞向恶性转化。P53基因可与肿瘤病毒瘤蛋白结合,或点突变、缺失、重排形式而失活,失去抑瘤性,因而具有促进恶性转化活性,由抑瘤基因转为瘤基因。

⑶MCC基因: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的易感基因。定位于细胞染色体5q21 ,编码产物

93 kDa蛋白质。

⑷APC基因:是腺瘤样结肠息肉症的易感基因。定位于细胞染色体5q21,编码产物为300kDa的蛋白质。

⑸DCC基因:定位于细胞染色体18q21:3,编码产物190 kDa的磷酸化蛋白。DCC 基因缺失或突变,DCC蛋白生成障碍,细胞生长分化紊乱,朝着恶性方向演变。

⑹多肿瘤抑制基因:(MTS1)与多种肿瘤发生有关,包括肺、乳腺、骨、脑、皮肤、膀胱、肾、口腔等癌,黑色素瘤,白血病等。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抗瘤基因通过其表达蛋白对细胞生长、分化、DNA合成以及生长信息传递等过程发挥调节作用,其根本作用在于抑制细胞过度增殖。

3、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是指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物质的总称。

⑴根椐肿瘤抗原特异性分为:

a. 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 TSA)

b.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 TAA)是并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细胞和其它组织上也存在的抗原,只是其含量在细胞癌变时明显增高。如胚胎性抗原AFP (alpha--fetoprotein),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⑵根据肿瘤诱发的发生情况分为:

a. 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由于人类很少暴露于强烈的理化诱发肿瘤的环境中,因此,大多数人类肿瘤抗原不是这种抗原。

b. 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如人腺病毒诱发肿瘤表达的EIA抗原。

c. 自发性肿瘤抗原:是指一些无明确诱发因素的肿瘤细胞表面具有的肿瘤特异性抗原。

d. 胚胎抗原

(三)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类型

1、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 or non--specific immunity)

2、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or specific immunity)

⑴细胞免疫应答

⑵体液免疫应答

二、机体抗肿瘤免疫学机制

(一) 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CD4+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

此类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肿瘤细胞,而是依赖抗原提呈细胞,提呈相关的肿瘤抗原对其进行特异性激活后才分泌淋巴因子,激活B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⑴释放IL-2促进CTL增殖、激活NK细胞;⑵释放IL-4、IL-5促进B细胞活化、分化和抗体形成;⑶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等发挥抗肿瘤作用。

2、CD8+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 细胞毒T细胞)

CTL是机体重要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可直接杀伤带有致敏抗原的肿瘤细胞。CTL杀伤肿瘤靶细胞的过程分为三阶段:⑴效靶细胞结合: CTL与肿瘤靶细胞结合,CTL的TCR 和CD8分子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⑵致死性打击①分泌途经穿孔素和颗粒酶介导②非分泌途经又称配体诱导的受体介导的凋亡激活途经,激活的CTL表达Fasl (fas配体)与肿瘤细胞上的fas/APO-1分子结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⑶靶细胞裂解①细胞坏死 CTL作用使靶细胞膜溶解②细胞凋亡,核浓缩、碎裂。

(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cell,NK )的抗肿瘤作用

NK细胞不经致敏可直接杀伤敏感的肿瘤细胞。研究表明NK细胞可能是宿主抗原发肿瘤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主要机制:

1、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引起细胞溶解.。

2、通过配体诱导的受体介导的凋亡激活途经引起靶细胞的凋亡。

3、释放细胞因子(NK细胞细胞毒因子、NK细胞肿瘤坏死因子)杀伤靶细胞。

4、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三)单核巨噬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巨噬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最大特点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选择性,不损伤正常细胞。

1、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膜相互融合,溶酶体等直接进入靶细胞,致靶细胞溶解。

2、产生TNF-a:是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机制。

3、ADCC作用

4、分泌单核细胞因子,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如IL-1、IL-2、IFN-r等因子可剌激B细胞活化,增殖,促进抗体产生,促进 T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的杀伤作用。

(四)B细胞和抗体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 )。

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 dependent cell--ediated cytotoxicity , ADCC )

(五)细胞因子 ( cytokine , CK )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白细胞介素 ( interleukin , IL ):⑴增强T细胞的功能,诱导活化CTL、TH 发挥抗肿瘤作用。⑵增强NK细胞活性⑶ 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⑷促进B细胞功能

2、集落剌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 CSF ):剌激具有抗肿瘤免疫功能的细胞增殖,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3、干扰素 ( interferon , IFN ):⑴抑制肿瘤病毒增殖⑵抑制肿瘤细胞分裂⑶ 通过免疫调节活性起到抗肿瘤效应① 增强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② 促进巨噬细胞的功能

4、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osis factor , TNF ): 抗肿瘤作用(见前)

三、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机体对肿瘤既存在特异性免疫,也存在有非特异性免疫。然而,尽管机体有多种抗肿瘤免疫效应,肿瘤仍可在体内发生,发展,而且随着肿瘤的进展,反过来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这提示免疫和肿瘤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免疫能影响肿瘤的发展,另一方面肿瘤也能改变免疫功能状态。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发现肿瘤可通过多种途经来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作用。

(一)肿瘤诱导的抑制性细胞

1、抑制性T细胞:Cobleigh 和 Koyama 等学者均在研究中发现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4 + 细胞 (TH)减少,CD8 +细胞(Ts / Tc )增高,CD4 +/CD8 +比值下降或倒置。这种变化随肿瘤的进展而愈加明显。

2、抑制性单核巨噬细胞

研究表明单核/巨噬细胞既有正性免疫调节作用,还具有负性调节作用,起这种作用的细胞称抑制性单核巨噬细胞。可抑制正常淋巴细胞对肿瘤抗原的增殖反应及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二)肿瘤诱导的体液抑制因子

研究结果表明,癌症患者血清中含有起免疫抑制作用的可溶性物质,阻止T细胞和NK细胞等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抑制淋巴细胞活化,促进肿瘤生长,其抑制作用有的表现为肿瘤特异性。主要分为两大类:封闭因子和血清抑制因子(血清免疫抑制蛋白)

1、封闭因子:存在于肿瘤抗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肿瘤可溶性抗原,具有三种性质:⑴封闭抗体,附在肿瘤细胞表面,遮盖肿瘤表面抗原;⑵可溶性抗原,可封闭效应细胞的抗原受体,使之失去活性;⑶肿瘤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抗体与肿瘤表面相关抗原结合,封闭肿瘤细胞,阻断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2、血清抑制因子(血清免疫抑制蛋白):是癌症患者血清中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和正常免疫抑制血清蛋白。具有对肿瘤患者体内肿瘤的非特异免疫抑制作用。如对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三)肿瘤细胞产物的免疫抑制作用

1、抑制性细胞因子:⑴转化生长因子:可由多种肿瘤细胞产生释放。有多种抗肿瘤效应。如抑制淋巴细胞产生IL-2;阻碍NK细胞和 TC细胞的诱导和成熟;抑制由IFN-r诱导的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⑵ IL-10:在单核细胞存在的前提下,直接抑制T 细胞增殖,抑制TH1、CD8 +细胞、NK细胞产生IFN-r。

2、前列腺素:PGE2抑制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降低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抑制TC细胞和LAK细胞的诱导成熟。

3、代谢产物及其他

某些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也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在肿瘤局部阻止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如腺苷是一种核酸代谢产物,对淋巴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

(四)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机理

1、肿瘤的抗原性弱及抗原调变:大多数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弱,不能诱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另外,宿主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减少或丢失,从而肿瘤细胞不被免疫系统识别,得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这种现象称抗原调变。

2、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覆盖”或被封闭:“抗原覆盖”是指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可能被某些物质所覆盖,因而,不能被宿主的淋巴细胞所识别,因此,不能发挥杀伤作用。

3、肿瘤细胞“逃逸与免疫剌激”: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形成瘤细胞集团,此时肿瘤抗原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可干扰免疫识别过程,使肿瘤细胞得以漏逸,这种现象称为肿

瘤细胞的逃逸。也有人认为,少量肿瘤细胞不能引起宿主足够的免疫应答,反而可能剌激瘤细胞不断生长,这种现象称免疫剌激。

4、肿瘤抗原诱发免疫耐受:肿瘤细胞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和不断增多的过程中,其肿瘤抗原可作用于处在不同分化阶段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其中处于幼稚阶段的淋巴细胞接触肿瘤抗原后,即可被诱发免疫耐受。

(参考文献略)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一)细胞免疫 1.T淋巴细胞 (1)T淋巴细胞的标志:CD3存在于所有的T细胞中;CD4存在于辅助性T细胞中;CD8存在于细胞毒性体细胞(CTL)中。以上3种常用于T细胞的鉴定。此外T细胞还可表达CD2、CD28、CTLA-4、IL-2R、LFA-1等 (2)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1)CD4+T细胞是MHCⅡ分子限制性T细胞,抗肿瘤效应机制为: a.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激活CD8+CTL、NK和巨噬细胞增强杀伤效力。 b.释放IFN-、TNF,促进肿瘤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肿瘤细胞对CTL杀伤的敏感性。TNF可直接破坏某些肿瘤; c.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促进体液免疫杀伤肿瘤; d.少数CD4+T细胞识别某些MHC-II类分子与医药批发抗原肽复合体直接杀伤肿瘤。 2)CD8+T细胞是MHC-I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的CTL,其杀伤机制为: a.分泌穿孔素、粒酶、淋巴毒素、TNF等杀伤肿瘤; b.通过CTL上的FasL分子与肿瘤细胞上的Fas结合启动肿瘤细胞的凋亡途径。 2.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NK) NK不经致敏即可杀伤敏感的肿瘤细胞;IL-2、IFN可强化杀伤效应,扩大杀伤瘤谱。NK 细胞质中含有嗜天青颗粒,所以又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LGL)。 (1)NK细胞表面标志:CD16+(FcRIII)、CD56+等, (2)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NK杀伤作用受激活性受体(KAR)和抑制性受体(KIR)调节。肿瘤MHC-I类分子与抗原复合体的表达可关闭或降低NK的杀伤作用;反之则增则启动和促进NK杀伤作用。 2)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引起靶细胞溶解 3)通过NK上的FasL分子与肿瘤细胞上的Fas结合启动肿瘤细胞的凋亡途径。 4)释放NK细胞毒因子(NKCF)、肿瘤坏死因子(TNF)杀伤肿瘤 5)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 3.巨噬细胞(macrophage,M) (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 巨噬细胞为CD14+。成熟M表达MHC-I类和II类分子、协同刺激分子B7-1(CD80)、B7-2(CD86)和CD40,还表达CD1、CD2、CD64(FcRI)、CD32(FcRII)、CD16(FcRIII)等 (2).巨噬细胞抗肿瘤作用 1)特点 a.只有激活的M才具有杀伤作用 b.非MHC限制性杀伤肿瘤 c.与肿瘤细胞周期无关 d.放、化疗抵抗的肿瘤仍可被杀伤 2)杀伤机制 a.与肿瘤细胞膜融合,释放溶酶体直接杀伤靶细胞 b.释放一氧化氮、TNF-α杀伤肿瘤 c.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治疗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治疗 一概述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疗法"该疗法克服传统手术、放化疗,治疗缺点,做到更精、更准,更彻底。疗法通过体外培养患者自身的抗癌细胞,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达到科学抗癌的目的。它借助生物制剂的作用,培养并输入人体内,利用人体内最高效的特异性免疫细胞DC、CIK、T、NK细胞共同作用,调动患者机体的防御机制,以调节患者机体的生物学反应,杀灭癌细胞,激活免疫细胞,杀灭体内残存的微小癌细胞,实现从根源治疗肿瘤为目的。 二原理 1、启动清除肿瘤的DC细胞: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在每个患者身上提取癌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采用高新生物技术进行处理,修复其固有的癌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给DC细胞配对相应的特异性肿瘤抗原(DC疫苗),体外大量培养后回输患者体内,从而激活机体启动特异性肿瘤免疫应答,促进局部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病灶生长,使患者体内肿瘤显着消退。 2、直接清除肿瘤的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通过遗传改造,将识别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单链抗体(scFv)和T 细胞的活化序列转染这类免疫细胞,使其表达一种嵌合抗原受体(CAR),这种CIK细胞能够高效识别肿瘤抗原,从而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3、DC-CIK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DC-CIK细胞的联合使用可相互促进增殖和功能,在提升杀伤癌细胞的能力同时增加患者的免疫力。成熟的DC表面的大量树枝状突起可使其负载肿瘤抗原并呈递给CIK细胞;激活后的DC细胞能分泌IL-12、IL-18及IFN-γ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以强化CIK细胞的功能。 4、反馈性恢复患者体质:DC-CIK细胞的联合治疗可改善放疗化疗的骨髓抑制,改善放疗中出现的放射性炎症,避免炎症区出现溃烂或组织纤维化,提高生活质量;另外,还可通过这些免疫细胞释放的免疫因子经神经-免疫-内分泌的网络系统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恢复患者的体质,如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睡眠和精神状态、食欲和体力增加等。 三多细胞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疗法是基于DC、CIK、T、NK、等杀伤性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向杀伤作用而研发的,这四类免疫细胞群在人类整个免疫系统中都发挥这至关重要的作用。DC细胞免疫群 多细胞

免疫与肿瘤

第章 免疫与肿瘤 在肿瘤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起重要作用,一方面,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监视与清除作用,对预防肿瘤发生及发展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随着肿瘤的发展及多种因素作用下,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清除作用降低,近年来,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免疫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肿瘤免疫学已成为最活跃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其中揭示了人类肿瘤抗原,丰富了肿瘤抗原加工、呈递和识别的基础知识;T细胞、NK细胞、树突细胞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持续稳定发展。这些免疫疗法已显示出与传统常规手术、放疗、化疗3大疗法的互补性,能减少术后复发、转移,减轻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是一项具有巨大治疗潜力的疗法。出现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肿瘤生长及转移。本篇首先阐述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机制以及免疫系统如何被肿瘤细胞“招安”的机制。其次,总结近年免疫治疗肿瘤的策略及方法的主要进展。 一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监视与清除 (一)参与肿瘤监视与清除的细胞及因子 1.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 树突状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脏器,数量较少,仅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因具有许多分枝状突起而得名。DC根据来源可分为髓系树突状细胞(myeloid DC)和淋巴系树突状细胞(lymqhoid DC)。DC细胞为专职抗原提成细胞,其主要功能为摄取、加工和提成抗原,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未成熟DC高表达lgG Fc受体,C3b受体、甘露糖受体和某些Toll样受体;低表达MHCI、MHCⅡ类分子。成熟DC表面表达CD1a、CD11c、CD83,并高表达MHCI、MHCⅡ分子及B7、ICAM等,其摄取、加工抗原能力弱,而提呈抗原能力强。DC 是唯一能够诱导初始T细胞(na?ve T)活化的抗原提呈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细胞。 2.T淋巴细胞 成熟T细胞表型主要为CD3+、CD2+、CD4+(或CD8+)、TCRαβ+。初始T细胞完全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协同作用。一种由TCR识别抗原产生,经CD3将信号传入细胞内;另外一种称为协同刺激信号,由APC(antigen presenting cell)或靶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主要有CD28与-4,配体为B7,表达于专职APC细胞,但CTLA-4与B7结合产生抑制信号。 3.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NK) NK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其分化、发育以来与骨髓或胸腺微环境,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在淋巴结核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占外周血淋巴细胞10-15%,含有高浓度溶细胞酶。NK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性抗原识别受体,是不同于T、B淋巴细胞的第三类淋巴细胞。NK细胞目前标志为TCR―、mIg―CD56+CD16+。NK细胞表面也表达lgG Fc受体,因此也可以借助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NK细胞可以被INF-α、INF-β、IL-2、IL-12、IL-15、IL-18等细

第二十二章 肿瘤免疫

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 一、选择题 A型题 1.最早发现的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是 A.MAGE-蛋白 B.T抗原 C.CEA D.E1A抗原 E.EBV蛋白 2.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巨噬细胞杀伤肿瘤 D.NK细胞杀伤肿瘤 E.细胞因子杀瘤作用 3.介导补体溶解肿瘤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4.介导ADCC杀伤肿瘤细胞的抗体主要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5.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INF-γ B.TNF-α C.TGF-β D.IL-2 E.CSF 6.在维持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IgG NK细胞 B.CD4+T细胞 C.IgM巨噬细胞 D.CD8+T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4329894.html,K

7.抗体抗肿瘤的机制不包括 A.CDC B.ADCC C.调理作用 D.增强抗体 E.封闭肿瘤细胞上的转铁蛋白受体 8.NK杀伤瘤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ADCC B.释放穿孔素 C.诱导瘤细胞凋亡 D.CDC E.释放IL-1、IL-2、IFN-γ 9. 以下关于肿瘤的免疫诊断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是? A.检测血清抗AFP抗体,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此项也是错的) B.检测抗EBV抗体有助于鼻咽癌诊断 C.用放射免疫显像诊断肿瘤所在部位 D.检测CEA有助于诊断直结肠癌 E.检测CA199有助于B淋巴细胞瘤诊断 10. 下列关于肿瘤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 B.抗体在抗肿瘤中并不发挥主要作用 C.NK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D.静止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均能杀瘤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抗肿瘤作用 11. 有关化学致癌剂诱导实验动物发生肿瘤的叙述,其错误的是 A.抗原具有个体特异性 B.同一宿主不同部位肿瘤具有相同抗原性 C.人类肿瘤中较少见 D.抗原性弱 E.免疫学诊断困难 12.以下对NK细胞杀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特异性 B.无需预先活化, 即可直接杀瘤 C.可依赖抗体通过ADCC方式杀瘤 D.依赖补体,通过CDC方式杀瘤 E.无MHC限制性 13.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病原是: A.EBV B.HTLV-1

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则

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则有二: 一是免疫反应调节(免疫激动、免疫刺激和免疫修饰等)。二是直接使用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至于免疫治疗范畴外的生物治疗,如内分泌(激素)治疗、凋亡诱导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其理论基础是该类生物药物能够通过受体、配体、信号传导分子等发挥作用,对细胞的生长、分化、激活、凋亡、耐药、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或产生间接的生物学效应,减缓、抑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肿瘤主动免疫治疗的根本思想就是用肿瘤抗原在体内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保护机制,从而达到治疗肿瘤或预防复发的作用。与其它治疗手段相比,主动治疗有以下几个特点:1 通过主动免疫能够激发全身性的抗肿瘤效应,与手术、放疗相比,作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适用于多发病灶或有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2 主动免疫治疗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力量达到抗肿瘤作用,与放疗和化疗相比,副作用很小;3 由于部分肿瘤表达的抗原是自身组织的正常成分,所以用该抗原进行主动免疫可能打破自身免疫耐受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根据主动免疫所采用的抗原及免疫方式,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1、肿瘤细胞疫苗,以完整的肿瘤细胞作为肿瘤抗原的来源,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修饰后用作疫苗。2、多肽疫苗,T细胞在机体抗肿瘤作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是由MHC分子呈递的抗原性多肽分子,这些具有免疫原性的多肽分子即为多肽疫苗。3、表达肿瘤抗原的重组病毒和DNA疫苗,这种建立在迅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肿瘤疫苗,是以某些病毒或质粒DNA作为载体,直接在体内表达相关肿瘤抗原。 4 、AP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或称为APC疫苗,此类肿瘤疫苗的理论基础是APC的抗原呈递功能。5 、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疫苗。6、细胞因子基因转导的肿瘤疫苗。7、MHC和B7分子转基因的肿瘤疫苗。 肿瘤免疫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激发或调动机体的,增强抗肿瘤,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治疗的方法种类繁多,已与现代生物高科技技术结合,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肿瘤治疗方法。 简介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以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控制和杀灭细胞的目的。免疫疗法只能清除少量的、播散的肿瘤细胞,对于晚期的实体肿瘤疗效有限。故常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方法联合应用。先用常规方法清扫大量的肿瘤细胞后,再用免疫疗法清除残存的肿瘤细胞,可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 肿瘤免疫治疗 根据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将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分为主动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 主动免疫 1.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是指应用一些免疫调节剂通过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非特异的主动免疫治疗中,常用各种细菌菌苗,包括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菌苗等。还有免疫因子,如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

肿瘤免疫学复习题

肿瘤免疫学复习题 一.写出以下名词的英语并解释: 1.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分为三个阶段:1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2反应阶段是B 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3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指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的产物(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发生密切相关。人类MHC位于第6号染色体,MHC可分为三类基因群。 1. Ⅰ类基因:对于人类而言,包括3个基因位点,即A、B、C。其编码产物为MHCⅠ分子或抗原。 2. Ⅱ类基因:DP、DQ、DR三个亚区,其编码的经典产物为MHC Ⅱ类分子或抗原,尚有与内源性抗原处理有关的LMP、TAP。 3. Ⅲ类基因:编码产物MHC Ⅲ类分子或抗原。 3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简Ig,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是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或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而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存在于血浆及淋巴液等体液中,能和同一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球蛋白分为5种,即IgG、IgA、IgM、IgD、IgE等。它们有共同的基本结构,即由2条相同的重肽链和2条相同的轻肽链结合而成;并都有抗体的活性,即作用于抗原,激活补体系统,破坏带抗原的靶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一、V区的功能:体内:中和作用:①中和细菌外毒素②中和病毒;二、C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①经典途径:激活能力以IgM最强(高于IgG500倍以上)。IgM>IgG3> IgG1> IgG2。②替代途径:凝聚的IgA,IgG4,IgE。2.与细胞膜上的Fc受体结合:多种组织细胞膜上都有IgG等抗体的Fc 受体,使抗体与不同细胞结合,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①调理作用:IgG类抗体与相应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过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所产生的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颗粒性抗原吞噬的作用称为抗体的调理作用。②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再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Mφ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增强或触发上述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破坏的作用。③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的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FcεRI结合,促使其合成和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I型超敏反应。3.穿过胎盘和粘膜:①通过胎盘:IgG选择性地与FcRn结合,转移到滋养层细胞内,进入胎儿血循环。②穿过粘膜:SIgA可通过呼吸道、

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

第二十章肿瘤免疫一、选择题 A型题 1.最早发现的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是 A.MAGE-蛋白 B.T抗原 C.CEA D.E1A抗原 E.EBV蛋白 2.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巨噬细胞杀伤肿瘤 D.NK细胞杀伤肿瘤 E.细胞因子杀瘤作用 3.介导补体溶解肿瘤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4.介导ADCC杀伤肿瘤细胞的抗体主要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5.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INF-γ B.TNF-α C.TGF-β D.IL-2 E.CSF 6.在维持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IgG NK细胞 B.CD4+T细胞 C.IgM巨噬细胞 D.CD8+T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4329894.html,K 7.抗体抗肿瘤的机制不包括 A.CDC B.ADCC C.调理作用 D.增强抗体 E.封闭肿瘤细胞上的转铁蛋白受体 8.NK杀伤瘤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ADCC B.释放穿孔素 C.诱导瘤细胞凋亡 D.CDC E.释放IL-1、IL-2、IFN-γ 9. 以下关于肿瘤的免疫诊断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是?

A.检测血清抗AFP抗体,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此项也是错的) B.检测抗EBV抗体有助于鼻咽癌诊断 C.用放射免疫显像诊断肿瘤所在部位 D.检测CEA有助于诊断直结肠癌 E.检测CA199有助于B淋巴细胞瘤诊断 10. 下列关于肿瘤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 B.抗体在抗肿瘤中并不发挥主要作用 C.NK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D.静止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均能杀瘤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抗肿瘤作用 11. 有关化学致癌剂诱导实验动物发生肿瘤的叙述,其错误的是 A.抗原具有个体特异性 B.同一宿主不同部位肿瘤具有相同抗原性 C.人类肿瘤中较少见 D.抗原性弱 E.免疫学诊断困难 12.以下对NK细胞杀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特异性 B.无需预先活化, 即可直接杀瘤 C.可依赖抗体通过ADCC方式杀瘤 D.依赖补体,通过CDC方式杀瘤 E.无MHC限制性 13.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病原是: A.EBV B.HTLV-1 C.HPV D.HCV E.HIV 14.HTLV-1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 A.B细胞淋巴瘤 B.鼻咽癌 C.原发性肝癌 D.成人T细胞白血病 E.胰腺癌 15..关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瘤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被封闭 B.增强抗体 C.瘤细胞的“漏逸” D.宿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低下 E.某些细胞因子对机体免疫应答的抑制 16.由病毒编码的肿瘤抗原是: A.CEA B.E1A抗原 C.MAGE-1 D.AFP E.P53蛋白 17.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免疫防御功能的障碍 B.免疫监视功能的障碍 C.免疫自稳功能的障碍

免疫力与肿瘤

免疫力与肿瘤 免疫,医学上的概念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微生物等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性物质的一系列保护反应,简单地说,就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能力。免疫力的强弱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关系至为重要。当人体处于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功能会及时将这些物质清除掉,排出体外;而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人体免疫力会随之下降。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也就是说,得了慢性病,就证明我们的免疫力遭到了破坏。 得了肿瘤首先应该意识到的是自己的免疫力下降了。接下来是寻找降低免疫力的原因。一旦全面、正确地找到了原因,加上正确行动,就离健康不远了。 那么,是谁"动"了我们的免疫力呢?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不正常的因素。这些不正常的因素,是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当中就形成的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养不良 说起营养不良,会有好多人说,"开玩笑吧,你看看我们每天吃的喝的,怎么会营养不良呢"?真的,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到处都是满肚肥肠的饥饿人群。因为我说的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合理三个方面。 在过去,在解放以前,我们的生活水平很低,生活物质极为贫乏。我们中国人面黄肌瘦,枯瘦如柴,被人称为"东亚病夫"。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再也不愿向祖辈父辈们那样面黄肌瘦、枯瘦如柴了,再也不能吃不好、吃不饱了,应该好好享受享受了,都希望自己白白胖胖,有一个"富态相"。以为这样才能说明自己健康。其实,正是这种心态,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使很多人由于不正确的饮食,不知不觉走向疾病。有人说,我们每天所吃的东西,有三分之一在维持你自己的生命,另外的三分之二是维持医生的生命。这句话透露出,我们吃的东西,大多数是对我们的健康不利的。因此,我们可以不关心吃的食物如何在身体内变成肌肉、骨骼、头发、血液等等,但是,我们必须关心我们应该吃什么。因为这些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幸福。 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水,前三项称为营养性营养素,后四项称为功能性营养素。身体对它们的需求,是有要求的,有比例的。应多少,就多少。不能相差太多。不能长时间进食过多或过少。这对我们的身体都是不利的,就会造成疾病。中国生物治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114329894.html,杨教授特别指出,现在大多数人是营养性营养素进食过多,功能性营养素进食太少。由于这样,营养性营养素只能在体内堆积,不但不能被吸收利用,反而会形成毒素和垃圾,天长日久就降低了我们的免疫力,使得我们百病丛生。正所谓好东西放着也白搭,好心办坏事。所以我说到处都是满肚肥肠的饥饿人群。 免疫力与"敌人"之间的战斗是马拉松式的,因此,供给均衡完整、及时足量的战略物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把"及时、正确、足量的补充营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时时刻刻提起重视。 二、精神因素 致癌的因素十分复杂,而精神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喜欢那些受到挫折后,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焦虑、沮丧、苦闷、恐惧、悲哀等情绪紧张的人。专家介绍,在很多肿瘤病人身上有被称做"癌症性格"的致病因素,主要表现为:1、经常地自怜,惯于自我克制、压抑情绪,性格内向。2、缺乏自信心。对任何事情都感觉没有希望,自觉事事无能为力。3、经不住打击。失去伴侣或其他亲人时无法摆脱痛苦的折磨。

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第一节肿瘤抗原 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 TSA) TSA是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新抗原,它只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TSA可存在于不同个体的同一组织学类型的肿瘤中,如黑色素瘤相关排斥抗原(MARA)。 (二)肿瘤相关性抗原(TAA) TAA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正常组织或细胞也可表达的抗原物质,但此类抗原在癌变细胞的表达水平远远超过正常细胞。 二、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分类 (一)理化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机体受到化学致癌剂(如甲基胆蒽、氨基偶氮染料、二乙基亚硝胺等)或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等)作用,可使某些基因产生突变,诱发肿瘤发生。此类肿瘤抗原的特点是特异性强,但免疫原性弱。 (二)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人类某些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能够诱发肿瘤的病毒,主要是DNA病毒和RNA病毒,尤其是反转录病毒。 (三)自发性肿瘤抗原 自发性肿瘤表达的抗原大部分可能为突变基因的产物。 (四)正常细胞成分的异常表达 1.分化抗原 2.过度表达的抗原 3.胚胎抗原 4.细胞突变产生的独特型抗原 第二节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学效应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种免疫成分,包括先天性免疫(非肿瘤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肿瘤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参与机体免疫监视和抗肿瘤效应。 一、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细胞免疫机制在机体抗肿瘤效应中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参与抗肿瘤免疫的细胞包括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一)T细胞 (二)NK细胞 (三)巨噬细胞 (四)树突状细胞 二、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 免疫系统针对肿瘤抗原发生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肿瘤抗原的抗体,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1.补体的溶细胞效应。 第1页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广州市从化卫生学校陆予云 肿瘤是正常机体组织细胞发生恶性变异常增生,形成的不同于起源正常组织的新生物体。研究证明,肿瘤对于正常机体组织具有异物性,肿瘤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面且,有的肿瘤抗原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可以限制肿瘤生长,甚至最终使肿瘤消退。相反有时这种免疫应答可促进肿瘤生长。由此可见肿瘤免疫机制非常复杂,长期已来许多学者对于这种复杂的肿瘤免疫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有关机制作以下综述: 一、概述 肿瘤与肿瘤发生 1、肿瘤的概念:机体自身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瘤因素作用下,发生恶性转化,无限制增殖产生的新生物体。 2、肿瘤流行病学:肿瘤是常见病,全世界每年大约600万新诊断病例,每年死亡达450万之余,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二。我国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为第二大死因。 3、肿瘤病因学: 外界致癌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内环境致癌因素: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及性格等。大约80%恶性肿瘤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 4、肿瘤发生: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肿瘤学的研究认为“肿瘤发生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各种致癌物质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异或表达发生异常”。两种假说:基因或染色体变异学说(hypothesis of gene or chromosome alteration):认为基因或染色体畸变是正常细胞转化成恶性细胞的基本原因。基因活化或渐成学说:认为肿瘤发生并不一定要基因或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细胞在微环境中可转变为肿瘤细胞。不过,从肿瘤发生上说,遗传物质的变异是主导机制。肿瘤发生经历:正常细胞--→癌前病变--→原位癌--→局限性癌--→侵袭性癌--→转移癌。 (二)瘤基因与肿瘤抗原 1、癌基因(oncogen):指一类引起癌变的基因。异常激活和表达能使正常细胞发生异常转化,变成恶性细胞。

151211-山东省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业内自律性规范

山东省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业内自律性规范 (山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免疫细胞治疗 学组2015年4月23日通过) 为了保证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保证医疗安全,为肿瘤病人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并考虑到多数从事细胞治疗单位现有的条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我省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领域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特制定《山东省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业内自律性规范》,简称《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是山东省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领域业内自律性文件,适用于山东省从事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并且承认本规范的医疗机构和生物技术企业。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是指应用人的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非人体)的与免疫有关的体细胞,经体外操作后回输(或植入)人体的抗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树突状细胞(DC)、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APDC)、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DCIK、LAK、CD3AK、TA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致敏的杀伤细胞(IVS、TCL)等,其他未包括的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参照执行。 本规范设定两个要求:基本要求和更高要求。基本要求是指我们目前必须具备条件,更高要求是指今后需要不断改进要达到的最终条件。

二、人员配备要求 1、临床人员要求 ①细胞免疫治疗临床科主任(负责人)要求: 基本要求:从事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临床主要负责人须具备副高或以上职称,工作责任心强,具备2年以上从事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的临床工作经验、具备较系统的临床免疫学知识,具有处理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能力和相应的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知识,能指导下级医师从事免疫细胞治疗工作;细胞免疫治疗临床负责人担负着培训其他参与此项目的临床医师的职责,并及时与实验室负责人协商,协调病人的治疗方案。 更高要求:在具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经过较系统的免疫细胞治疗培训,具备系统的临床免疫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基础免疫学知识,了解实验室细胞制备流程和方法,掌握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原则,具备临床科研能力。 ②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医师要求: 基本要求:从事此项目临床治疗的医师必须具备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须具有基本的免疫治疗知识,经过各单位组织的基本培训,掌握免疫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和急救方法。 更高要求:在具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临床免疫治疗的医师经过系统专业培训,具备较为系统的临床免疫学知识,并能解释免疫治疗中出现的临床现象。 2、实验室人员要求

肿瘤免疫学考试题

肿瘤免疫学复试试题 一.写出以下名词的英语并解释: 1.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分为三个阶段:1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2反应阶段是B 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3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指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的产物(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发生密切相关。人类MHC位于第6号染色体,MHC可分为三类基因群。 1. Ⅰ类基因:对于人类而言,包括3个基因位点,即A、B、C。其编码产物为MHCⅠ分子或抗原。 2. Ⅱ类基因:DP、DQ、DR三个亚区,其编码的经典产物为MHC Ⅱ类分子或抗原,尚有与内源性抗原处理有关的LMP、TAP。 3. Ⅲ类基因:编码产物MHC Ⅲ类分子或抗原。 3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简Ig,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是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或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而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存在于血浆及淋巴液等体液中,能和同一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球蛋白分为5种,即IgG、IgA、IgM、IgD、IgE等。它们有共同的基本结构,即由2条相同的重肽链和2条相同的轻肽链结合而成;并都有抗体的活性,即作用于抗原,激活补体系统,破坏带抗原的靶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免疫力与肿瘤

免疫力与肿瘤 免疫,医学上的概念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微生物等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性物质的一系列保护反应,简单地说,就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能力。免疫力的强弱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关系至为重要。当人体处于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功能会及时将这些物质清除掉,排出体外;而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人体免疫力会随之下降。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也就是说,得了慢性病,就证明我们的免疫力遭到了破坏。 得了肿瘤首先应该意识到的是自己的免疫力下降了。接下来是寻找降低免疫力的原因。一旦全面、正确地找到了原因,加上正确行动,就离健康不远了。 那么,是谁"动"了我们的免疫力呢?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是我们日常生活 当中的一些不正常的因素。这些不正常的因素,是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当中就形成的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养不良 说起营养不良,会有好多人说,"开玩笑吧,你看看我们每天吃的喝的,怎么会营养不良呢"?真的,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到处都是满肚肥肠的饥饿人群。因为我说的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合理三个方面。 在过去,在解放以前,我们的生活水平很低,生活物质极为贫乏。我们中国人面黄肌瘦,枯瘦如柴,被人称为"东亚病夫"。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人们再也不愿向祖辈父辈们那样面黄肌瘦、枯瘦如柴了,再也不能吃不好、吃不饱了,应该好好享受享受了,都希望自己白白胖胖,有一个"富态相"。以为这样才能 说明自己健康。其实,正是这种心态,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使很多人由于不正确的饮食,不知不觉走向疾病。有人说,我们每天所吃的东西,有三分之一在维持你自己的生命,另外的三分之二是维持医生的生命。这句话透露出,我们吃的东西,大多数是对我们的健康不利的。因此,我们可以不关心吃的食物如何在身体内变成肌肉、骨骼、头发、血液等等,但是,我们必须关心我们应该吃什么。因为这些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幸福。 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水,前三项称为营养性营养素,后四项称为功能性营养素。身体对它们的需求,是有要求的,有比例的。应多少,就多少。不能相差太多。不能长时间进食过多或过少。这对我们的身体都是不利的,就会造成疾病。中国生物治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114329894.html,杨教授特别指出,现在大多数人是营养性营养素进食过多,功能性营养素进食太少。由于这样,营养性营养素只能在体内堆积,不但不能被吸收利用,反而会形成毒素和垃圾,天长日久就降低了我们的免疫力,使得我们百病丛生。正所谓好东西放着也白搭,好心办坏事。所以我说到处都是满肚肥肠的饥饿人群。 免疫力与"敌人"之间的战斗是马拉松式的,因此,供给均衡完整、及时足量的战略物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把"及时、正确、足量的补充营养"放在极其重要的 位置上,时时刻刻提起重视。 二、精神因素 致癌的因素十分复杂,而精神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喜欢那些受到挫折后,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焦虑、沮丧、苦闷、恐惧、悲哀等情绪紧张的人。专家介绍,在很多肿瘤病人身上有被称做"癌症性格"的致病因素,主要表现为:1、经常地自怜,惯于自我克制、压抑情绪,性格内向。2、缺乏自信心。对任何事情

机体抗肿瘤机制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2008-10-30 10:45 【大中小】【我要纠错】 一、体液免疫效应 抗肿瘤体液免疫机制是通过抗肿瘤细胞的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抗原结合后,再 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生物效应: (1)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 (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直接杀伤IgG包裹的肿瘤细胞。 (3)调理吞噬作用。 (4)干扰肿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行为。 (5)其他作用。 二、细胞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重要机制,参与抗肿瘤免疫的细胞主要有:T细胞、NK细胞、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等。 1.T细胞 T细胞应答是控制肿瘤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宿主应答。 参与抗肿瘤免疫的两类T细胞亚群: (1)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受MHC-I类抗原限制。 (2)CD4+辅助性T细胞(TH),受MHC-Ⅱ类抗原限制。 (3)CD8+CTL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 ①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并在TH细胞的辅助下活化后直接杀 伤肿瘤细胞; ②活化的CTL可分泌淋巴因子如γ干扰素、淋巴毒素等间接地杀伤肿瘤细胞。 CD4+T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 产生淋巴因子增强CTL的功能,激活巨噬细胞或其他APC,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发挥溶 瘤作用。 2.NK细胞 (1)具有广谱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2)无肿瘤特异性和MHC限制性。 (3)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4)通过ADCC作用杀伤IgG包裹的肿瘤细胞。 (5)NK细胞杀伤肿瘤的能力可被细胞因子所增强,包括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 细胞介素-2. (6)是一类在肿瘤早期起作用的效应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LAK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在IL-2存在下,经4~5天培养后,诱导出的一种新的杀伤细胞,具有广谱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3.巨噬细胞 (1)作为抗原提呈细胞; (2)杀伤肿瘤效应细胞; (3)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 (4)活化的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后,通过释放溶解细胞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5)处理和呈递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以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 (6)巨噬细胞表面上有Fc受体,可通过特异性抗体介导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 (7)活化的巨噬细胞可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毒性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4.树突状细胞:是一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其极强的抗原提呈作用,辅助T、B细胞参 与特异性杀伤肿瘤的过程。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肿瘤免疫治疗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但为了生存和生长,肿瘤细胞能够采用不同策略,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的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在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各阶段得以幸存。[1-2]肿瘤细胞的上述特征被称为免疫逃逸,为了更好地理解肿瘤免疫的多环节、多步骤的复杂性,陈和提出了肿瘤-免疫循环的概念。肿瘤-免疫循环分为以下七个环节:1、肿瘤抗原释放;2、肿瘤抗原呈递;3、启动和激活效应性T细胞;4、T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5、肿瘤组织T细胞浸润;6、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7、清除肿瘤细胞。这些环节任何地方出现异常均可以导致抗肿瘤-免疫循环失效,出现免疫逃逸。不同肿瘤可以通过不同环节的异常抑制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有效识别和杀伤从而产生免疫耐受,甚至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抗体、癌症疫苗、细胞治疗和小分子抑制剂等。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的好消息不断,目前已在多种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多个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获得美国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临床应用。肿瘤免疫治疗由于其卓越的疗效和创新性,在2013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3]。 中文名 肿瘤免疫治疗 外文名 Tumor immunotherapy 目录 1分类 2肿瘤生物标记物 分类 (一)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抑制剂 1. PD-1/PD-L1通路与PD-1/PD-L1抑制剂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 PD-1)抗体是目前研究最多,临床发展最快的一种免疫疗法。PD-1起作用在免疫反应的效应阶段,其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及髓系细胞,其有两个配体,即程序性死亡分子

肿瘤的免疫逃避

肿瘤的免疫逃避 正常机体每天有许多细胞可能发生突变,并产生有恶性表型的瘤细胞,但一般都不会发生肿瘤。对此,Burner提出了免疫监视学说,认为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机制能识别并特异地杀伤突变细胞,使突变细胞在未形成肿瘤之前即被清除。但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不能清除突变细胞时,则可形成肿瘤。 然而,尽管机体有如此多样的抗肿瘤免疫效应,但肿瘤仍可在体内发生、发展,并且随着肿瘤的增长,肿瘤细胞能产生一些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一些抑制免疫的细胞,并诱导机体产生体液抑制因子,从而抑制抗肿瘤的免疫功能。肿瘤细胞自身也可以分泌一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产物,侵犯局部转移的淋巴结,导致机体局部乃至全身的免疫功能低下。提示肿瘤具有一系列的免疫逃避机制来对抗机体的免疫系统。 1、肿瘤抗原调变作用 在肿瘤免疫过程中,T细胞的免疫功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溶性肿瘤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APC)摄入后经加工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抗原提呈给辅助性T细胞,后者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杀伤性T细胞增殖,并产生特异杀伤作用。然而许多肿瘤细胞并没有死于机体的免疫杀伤,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逃逸T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 大多数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很弱,不能诱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减少或丢失,从而肿瘤细胞不被免疫系统识别,逃避了机体的免疫攻击,这种现象称为“抗原调变”(Antigen Modulation)。这一理论在小鼠白血病细胞系中得到证实,该细胞系经抗体、补体处理后,丧失了细胞表面的胸腺白细胞抗原(TL抗原)。抗TL抗原的抗体与肿瘤细胞结合后,细胞表面出现斑点样的抗原分布改变,以后该抗原逐渐消失。在其他实验中也发现抗肿瘤抗体导致肿瘤抗原消失的类似现象。将肿瘤细胞与特异抗体或者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s)共同培养,也可以迅速诱导肿瘤抗原的丢失。抗原调变这一现象在生长快速的肿瘤普遍存在,抗原调变可由于细胞自身的机制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脱落所致。这种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丢失仅反映肿瘤细胞表型的改变,经调变的细胞再次进入原宿主,抗原将再次出现,并重新诱发抗体产生。

肿瘤免疫总结

肿瘤免疫编辑分为三个过程: 肿瘤免疫编辑学说即指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包括免疫监视和免疫逃逸。它反映了免疫系统具有抵抗肿瘤的保护性功能,同时又对肿瘤具有塑型作用,即对肿瘤细胞实施免疫选择压力,使弱免疫原性肿瘤细胞得以逃逸并进一步生长。肿瘤免疫编辑分为三个过程: 1、免疫清除过程: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并通过多种途径杀伤肿瘤细胞。如果成功,肿瘤免疫编辑就此结束。 2、免疫对抗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细胞在免疫系统的监视下,虽有少量残存,但不致为害,不影响机体的正常生活。在人类可达10—20年。 3、免疫逃逸过程: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的作用逐渐减弱——不能清除肿瘤细胞。同一体内,肿瘤细胞对抗免疫细胞的能力逐渐增强,有时肿瘤细胞还有杀伤免疫细胞的现象。 免疫清除过程(Elimination):4个时相 第1时期: 固有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分子识别并杀伤新生的肿瘤组织. 如巨噬细胞、NK细胞、NKT 细胞以及机体中原有的IFN-γ, 乳铁蛋白等分子参与了这个反应。 第2时期: 固有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杀伤作用进一步扩大 第3时期: 在固有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适应性免疫系统也可被肿瘤细胞激活,参与杀伤肿瘤组织的过程. 第4时期: CD4+T细胞产生的IL-12与宿主细胞产生的IL-15之间相互作用,可维持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功能和活力. 另外,机体的IL-21也可激活CD8+T细胞,使其发挥对肿瘤组织的杀伤作用. 免疫对抗过程(Equilibrium) 机体的免疫系统虽能识别和杀伤肿瘤组织,但并不一定能将其完全清除. 经过免疫清除后,存活下来的弱免疫原性肿瘤细胞和免疫系统之间可以动态平衡的状态共处,这种共存状态我们称之为免疫对抗. 免疫逃逸过程(Escape) 一些肿瘤突变体可以经过免疫清除和免疫对抗后,能够适应机体的生存环境而存活下来,进入免疫逃逸阶段. 大量研究表明,肿瘤在形成过程中,可通过多重机制,逃避了免疫系统的的监视,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肿瘤组织的免疫逃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