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_公平与发展(全文)

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_公平与发展(全文)
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_公平与发展(全文)

《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全文)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9 月20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概述

1. 以2000年同一天出生的两个南非儿童为例。黑人女孩恩塔比森出生在东开普省(Eastern Cape)农村地区的一个贫穷家庭,家里距开普敦大约700公里,母亲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白人男孩彼得出生在开普敦的一个富裕家庭,母亲毕业于开普敦附近的名牌大学斯坦陵布什大学(Stellenbosch)。

2. 在恩塔比森和彼得出生的那一天,他们的家庭状况是他们无法选择的:无论是种族、父母的收入和教育水平、出生在城市还是农村,还是他们自己的性别。但是统计显示,这些先天的背景因素对他们的生活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恩塔比森在一岁前死亡的概率为7.2%,彼得为3%,前者比后者高两倍还多。彼得的预期寿命为68岁,恩塔比森为50岁。彼得可望接受12年的正式教育,恩塔比森可望接受的正规教育不超过1年。[1]恩塔比森的一生可能要比彼得贫困得多。[2]长大后,她用上清洁的水、卫生设施或上好学校的可能性都小于彼得。因此,这两个孩子充分发挥人类潜力的机会从一出生就存在巨大的差别,而这并不是孩子本人的过错。

3. 这种机会上的不平等,导致为南非的发展作贡献的能力也存在不同。由于母亲在妊娠期间营养状况较差,恩塔比森出生时的健康状况可能也较差。因为社会性别、家庭地理位置、教育条件的不同,彼得获得能够让自己充分发挥天赋的教育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即使恩塔比森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在25岁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构想(例如一种可以增加农业产量的创新方法),她也会发现,要说服银行以合理的利率借钱给她创业,难度要大得多。相反,彼得如果也有一个同样很好的构想(例如为前景看好的软件设计改进版的方法),因为有一张大学文凭,很可能还有一些抵押物,会发现取得贷款要容易得多。南非正在向民主体制转型,恩塔比森有投票权,也就可以间接影响南非政府的政策,在种族隔离时代,黑人是没有投票权的。但是种族隔离时代遗留下的机会和政治权力不平等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从这样(根本性)的政治变革到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在南非的彼得和恩塔比森之间,人生机会存在如此惊人的差异,但是与南非平均水平和较发达国家公民之间的差距相比,却又是相形见绌。以同一天出生在一个普通瑞典家庭的斯万为例,看一看他出生时握着一把什么样的牌。他在一岁以内死亡的可能性非常小(0.3%),预期寿命为80岁,比彼得多12岁,比恩塔比森多30岁。他可能接受11.4年的教育—比南非的平均水平多5年。除了受教育年限的差别,更有教育质量的差别:在八年级的时候,斯万参加一种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数学测验,预计分数为500分,南非学生的平均分数却只有264分—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测验分数的中位数,差距超过两个标准

差。恩塔比森极有可能永远也上不到八年级,也没有机会参加这个测验。

[3]

5. 国籍、种族、社会性别和社会群体造成的人生机会差别极不公平,许多读者的恻隐之心都会油然而生。这种差别还可能导致人类潜力被浪费,以至错失发展机会。正是因为如此,《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对公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6. 这里所说的公平,是指在追求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方面,个人应享有均等机会,而且最终不应出现极端贫困的结果。这里的主要意思是说,在一些根本性的方面,公平和追求长期富足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公平竞争环境的制度和政策(公平竞争环境是指在成为在社会上活跃、政治上有影响力和经济上有生产力的角色方面,社会所有成员都享有类似的机会)有益于促进可持续增长和发展。增加公平,在两方面有助于减少贫困:对总体的长期发展发挥潜在的有利作用,以及为任何社会的较贫困群体提供更多的机会。

7. 公平与繁荣之所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原因可以分为大两类。首先,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市场失效的领域,特别是信贷、保险、土地和人力资本的市场。市场失效造成资源未必流向回报最高的地方。例如,有些能力特别强的儿童,例如恩塔比森,可能无法完成小学教育,能力较差的却可以上完大学。农民耕种自有田地时可能比耕种佃田更卖力。有些发展中国家效率较高的初级农产品和纺织品生产者无法进入某些经合组织市场,缺乏技能的贫穷工人前往较富裕国家打工的机会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8. 当市场缺失或市场不完美时,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会影响投资机会的分配。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纠正市场失效;如果无法纠正,或纠正的成本太高,某些形式的再分配(获得服务的渠道、资产或政治影响力)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9. 公平与长期富足之所以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第二类原因是,如果经济和政治的不平等程度高,在经济制度和社会安排上,会系统性地偏向于影响力较大者的利益。这种不平等的制度会产生经济成本。如果在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强制执行方面有选择性,而且预算分配主要偏向于有政治影响力者,公共服务的分配偏向于富人,那么中等和较贫穷人群的天赋都无法得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从整体看很可能效率较低,并错失创新和投资的机会。在全球层次上,如果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发言权很小或根本没有发言权,那么对较贫穷国家而言,规则可能就是不恰当的,并且成本高昂。

10. 因为经济、政治和社会不平等往往存在长期的代际自我复制,因此机会和政治权力不平等对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伤害性更大。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不平等陷阱”。来自财富分配底端家庭的弱势儿童与来自较富裕家庭的儿童相比,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也不相同。因此,这些弱势儿童成年后的收入预期也较低。因为穷人在政治进程中的发言权较小,所以穷人与自己的父辈一样,影响公共开支决策以改善自己子女求学所在的公立学校的能力也较低。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差的状况就会周而复始,代代循环。

11. 财富的分配,与将人、社区和国家划为统治群体和被统治群体的社会身份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这种统治和被统治的形态持续存在,是因为权力的显性和隐性使用会加固经济和社会差别。为了保护本阶层的利益,精英阶层会采用微妙的方式,例如在婚配和亲缘制度上采取排斥性的做法,以及不太微妙的方式,例如恶性的政治操纵或明确诉诸暴力。

12. 这种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上盘根错节的不平等现象,会扼杀阶层间的流动性。这种不平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因此难以破除。精英阶层会将这种不平等固定化,边缘化和被压迫群体则往往会将这种不平等内部化,从而导致穷人难以找到摆脱贫困的道路。因此,不平等陷阱可能相当的稳定,往往代代相传,长期存在。

13. 本报告凸显出不同形式的不平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这种方式记述这些不平等陷阱的顽固性。报告用证据说明了就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而言,机会不平等是对人类天赋的浪费,是有害处的。此外,报告还提出了政策建议,核心是竞争环境公平化这个广泛的概念—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公平以及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公平。如果象恩塔比森这样的孩子所拥有的机会远远少于彼得或斯万这样的孩子,而且这种情况对总体发展进程带来伤害,则通过公共行动来增加那些选择最有限者的机会,是具有合理性的做法。

14. 首先,有三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第一,虽然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往往可以缩小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和收入方面的结果不平等,但政策的目标并不在于保证结果平等。相反,即使有真正的机会平等,由于喜好、天赋、努力和运气的不同,结果总是存在一些差别。[4]收入差别之所以在促使人们投资于教育和物质资本、促使人们去工作、促使人们冒险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这个道理。结果当然重要,但是我们之所以关心结果,主要是因为结果对绝对贫困有影响,而且在塑造机会方面起到作用。

15. 第二,机会的质量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公共行动的中心应该是资产、经济机会和政治发言权的分配,而不是直接干预收入的不平等。通过增加对最贫穷人群的人力资源投资,以更平等的方式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信息和市场,保证所有人的财产权,以及提高市场的公平性,政策可以从竞争环境的公平化入手,促进从“不平等陷阱”向平等和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转变。但是经济竞争环境的公平化政策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影响政策议程的能力方面存在不平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可能永远得不到反映或代表。如果政策对特权构成挑战,强势集团可能会设法阻碍改革。因此,要增加公平的政策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在经济竞争环境公平化的同时,同样要努力推动国内政治竞争环境的公平化,增进全球治理的公平性。

16. 第三,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在政策层面可能存在各种短期的取舍。人们对这种取舍已给予充分的确认和详尽的记载。政策制定者在评估各种政策的优劣时,所使用的成本效益计算模式(往往是不自觉的计算模式),往往会忽视增进公平所带来的长期效益(此类效益虽然难以衡量,但确实存在)。增进公平意味着经济运行的效率更高,减少冲突,增加

信任,制度更合理,同时对投资和发展方面具有动态的效益。如果忽视这些效益,政策制定者的最终选择就可能不够注重公平。

17. 但是,根据相同的道理,有意增进公平者也绝不能忽视短期的取舍。如果收入再分配计划对投资和生产的课税过重,挫伤了个人的积极性,会有损于创新、投资和发展。在公平的名义下推行设计不当的政策,忽视对个人的激励,最终严重影响发展进程,而不是促进发展竞争,这种事例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中俯拾皆是。必须掌握好平衡,兼顾个人激励措施的直接成本和促进社会凝聚的长期效益,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制度,提供广泛的机会。

18. 结合本地情况对政策设计进行仔细的评估,历来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但是无论是诊断还是政策,都必须完全以公平因素作为核心。这并不是要提出一个新的框架。相反,这意味着整合和扩大现有的框架:公平是投资环境和还权于民的核心,通过影响制度和具体的政策设计发挥作用。有些人注重公平本身的价值,有些人则主要关心公平在世界银行减少绝对贫困这个使命方面所发挥的工具性作用。

19. 本报告认可公平的内在价值,但目的主要是记述关注公平对长期发展的重要性。报告分三部分。

· 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分析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存在机会不平等的证据。本文分析了一些对机会不平等进行量化的尝试,但我们更多是依据先天特征(例如性别、种族、家庭背景和出生国家)导致各人群之间结果高度不平等的证据来证明存在机会不平等的现象。

· 第二部分分析公平的意义所在。除了内在动机之外,这个部分还讨论了两个影响渠道(在市场不完美时机会不平等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平等对社会所建立制度的质量的影响)。

· 第三部分分析如何通过公共行动实现政治和经济竞争环境的公平化。在国内方面,分析了对人力进行投资、扩大司法公正、土地和基础设施的享受范围、促进市场的公平性。在国际方面,分析了在全球市场的运行和全球市场运行的管辖规则方面的竞争环境公平化,同时通过提供援助,协助贫穷国家和穷人提高自身禀赋。

本概述的其余部分摘要介绍主要的结论。

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公平

20. 从平等的角度看,机会的分配要比结果的分配更为重要。但是机会本身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因此比结果更难观察和度量。

国家内部的不平等包括多个方面

21. 机会不平等很难直接量化,但是对巴西进行的分析还是可以提供一个大概的说明(第2章)。1996年的收入不平等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来源于个人无法控制的四个先天因素的不平等(种族、出生地区、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出生时父母的职业),另一个是其他决定因素造成的不平等。在工人收入的总体差别中,有四分之一来源于这四个先天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在机会的决定因素中,还有其他在出生时已先天决定的因素(例如性别、家庭财富或小学的质量),在这里没有加以考虑。因为

在对不平等进行“分解”时没有考虑这些变量,所以这里的结果可以看作是对巴西机会不平等的下限估计。

22. 然而,先天性(同时也是与道德无关的)因素所决定的不仅仅是未来的收入。教育和健康都具有内在价值,并影响个体参与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能力。几乎在所有地区的人口中,儿童面对的学习机会和过上健康生活的机会均存在巨大的差别,主要取决于资产拥有量、地理位置或父母的教育程度。各国富人和穷人在享受系列基础免疫服务方面的差别之大,从中可见一斑(图1)。

23. 在享受服务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平等,例如埃及几乎每个人都能获得一揽子基础免疫服务(左侧),而乍得有超过40%的儿童无法享受这些服务(右侧)。另外,国家内部的差别,可能与样本中各国之间的差别一样大。例如在厄立特里亚,最富裕的百分之二十人口中,儿童几乎完全可以获得免疫服务,而最穷的百分之二十人口中近半数儿童被排除在服务范围之外。

24. 在世界许多地方,还长期存在严重的性别差异。在东南亚的一些地方,特别是中国农村和印度西北部的某些地区,生命机会的大小,仅取决于一个先天特征:性别。这些地区出生的男婴远远多于女婴,部分原因是性别选择性的流产和出生后的不同照顾。在世界许多地方(尽管不是所有地方),男孩的入学率也高于女孩。此外,发展中国家数以亿计的残疾儿童,其所面对的机会与身体健全的同辈人有非常大的差

别。

连续的线表示每个国家无法享受基础免疫服务计划的儿童的总体百分比,两个终点分别表示在资产拥有量分布中,最高的百分之二十和最低的百分之二十人口中,无法享受基础免疫服务计划的儿童百分比。

注:*表示最贫穷的百分之二十人口中,儿童获得免疫服务的比例高

于最富裕的百分之二十人口。

25. 这些不平等通常与个体的“能动性”有关,即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决定的、塑造自身周围世界的能力。此类差别造成在制度和规则上出现对权势较大、特权较强群体有利的偏差。在现实当中,这种情况有多种多样的体现形式,例如在印度农村中,要改变世袭的种姓,可能性很小,又例如在厄瓜多尔,奇楚亚人经常遭到歧视。不同群体在权力和地位上持续性的差别,可能会内化为将不平等永久化固定下来的行为、志向和喜好。

26. 机会不平等还存在代际传递。如果父母较贫穷、社会地位较低,子女在教育、健康、收入和社会地位方面的机会也较差。这一点从年龄很小的时候即开始存在。在厄瓜多尔,无论来自哪个社会经济群体,三岁儿童的词汇识别测验分数基本相同,与标准的国际基准人群的测验分数很接近。但是到了五岁,相对于国际基准人群,除了属于最富裕群体的儿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儿童,其他儿童的测验分数均全面下降(图2)。父母受教育年限为0至5年的儿童,与父母受教育年限为12年或更多的儿童,在词汇识别能力上如此巨大的差别,在他们一旦进入小学后很可能转变为学习成绩上的巨大差别,并且以后可能继续存在。在富裕国家也观察到代际不流动性:来自美国(均等机会是美国的一大神话)的新证据显示,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继承性很高:最新的估计显示,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的家庭,要达到全国平均收入水平,要花五代人的时间。[5] 不流动性在非洲裔美国人身上体现得作为明显。

注:词汇识别测验(TVIP)分数的中间值(测验分数为衡量西班牙语词汇识别能力的指标,参照国际标准进行标准化)为纵坐标,儿童年龄(以月为单位)为横坐标。对年龄(以月为单位)进行中值分数的范氏(Fan)回归进行估计,带宽为3,用所得结果使各具体月龄的中值数据曲线趋于平滑。

存在巨大的全球不公平

27. 如果说许多国家内部存在很大的机会不平等,那么从全球层面上看,机会不平等的程度更是令人吃惊。第3章分析了国家间的差别,首先是生命本身的机会:每1,000个美国婴儿中,在一岁以内死亡的有7个,而每1,000个马里婴儿中,有126个会在一岁以内死亡。存活下来的婴儿,不仅仅在马里,在非洲许多地区和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较贫穷国家,所面对的营养风险也要远远大于富裕国家的婴儿。如果他们去上学—发展中国家有超过4亿成年人从未上过学—学校会比欧洲、日本和美国儿童的学校差得多。学校质量低,营养不足,再加上儿童不上学可以工作挣钱,许多孩子很小就辍学。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1975年至1979年间出生的人当中,平均的学校教育年限仅为5.4年。在南非,这个数字增加为6.3年;在经合组织国家,这个数字为13.4年。

28. 教育和健康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差别,再加上使用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巨大不平等,富国和穷国在私人物品的消费机会方面存在巨大差别也就不足为奇了。平均年消费开支,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尼日利亚为279美元,卢森堡为17,232美元。这意味着卢森堡的普通公民,平均占有的货币资源是普通尼日利亚人的62倍。在普通的尼日利亚人要负担营养足够的一日三餐都为难的时候,购买市场上最新一代的移动电话却是卢森堡的普通公民都不需要太多操心的事。因为国家之间的人口流动限制比国内内部的人口流动限制要严格得多,因此与国家内部的结果不平等相比,国家之间的结果不平等与机会不平等的关联性可能大得多。

29. 全球的不平等趋势已经发生了变化。1960年至1980年间,各国在预期寿命方面的差距显著下降,原因是世界最贫穷国家人民的预期寿命显著增加(图3)。出现这个良好的变化趋势,是因为医疗卫生技术的全球推广,以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一些地区在医疗卫生工作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自1990年以来,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蔓延(主要是在许多非洲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人口死亡率的上升,致使早期取得的一些成果付诸东流。艾滋病危机造成一些世界最贫穷国家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大幅下降,与较富裕社会之间的差距急剧增加。

30. 在上学受教育方面,不平等程度在世界各地也一直在下降,在大多数国家内部和大多数国家之间,不平等程度都在下降,绝大多数国家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都呈现增加趋势。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变化趋势,但学校教育的质量依然令人担忧,因此现在还没有理由自满自足。

31. 尽管我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机会不平等,但是国家间在收入或消费方面的巨大差别,必然也会影响出生在不同国家的儿童所享有的人生机会。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和学校教育年限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至少在1990年之前是这样,但收入和消费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尽管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所选择的概念(第3章有详尽的讨论),但是在1980年代中国和印度踏上快速的经济增长轨道之前,全球的收入差距一直在逐渐扩大(图4)。

32. 对于世界上个人之间的总体不平等,可以分解为国家间差别和国家内部差别两部分。十九世纪初,国家间差别相对较小,但是到二十世纪末,国家间差别在总体不平等中已经占到较大的比例。如果把中国和印度排除在外,全球不平等程度一直在不断扩大,原因是大多数其他低收入国家和富裕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为什么公平是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33. 国家内部和国家间长期存在的这些不平等为什么具有重要的影响?第一个原因是,这些不平等盘根错节,相当顽固,意味着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有些群体的机会一直都少于其他公民。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过分的不公平是有损公平观的,特别是受影响的个人对此无能为力(第4章)。这一点,不仅符合许多政治哲学的教义,也切合现行的国际人权体系。世界主要宗教的核心道德和伦理教义都包括对公平的关注,尽管许多宗教也是造成不公平的根源,历史上一直都是与不平等的权力结构联系在一起。另外,有实验性的证据表明,许多人,但不是所有人,除了关心个人的切身福祉之外,在行为方式上也关注公平的。

34. 机会不平等和程序不公平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上述这些内在原因是重要的因素,但本报告的主要焦点并不在这方面,而在于公平与发展之间的工具性关系,其中特别强调这种工具性关系发挥作用的两个渠道:市场不完美时,机会不平等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公平对一个社会所建立制度的质量造成的后果。[6]

35. 当市场不完美时,权力和财富的不平等转化为机会的不平等,导致生产潜力遭到浪费,资源分配丧失效率。在许多国家,市场的运行并不完美,无论是因为内在的失效(例如与信息不对称有关的失效),还是因为政策带来的扭曲效应。宏观经济个案分析表明,资源在不同生产选择之间的分配效率低下,往往与财富或地位的差别有关(第5章)。

36. 如果资本市场完美运行,投资与财富分配之间不应该存在关联:任何人只要有可以获利的投资机会,都能够借钱来筹集资金,或通过出售企业的股权来筹集资金。但是几乎在每个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都远非完美:信贷按配额分配给潜在的客户,不同借款人的利率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信贷行为也无法与违约风险或影响贷款人预期回报的其他经济因素挂钩。例如,在印度的克拉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贷款金额越大,利率越低,而在肯尼亚和

津巴布韦,不同贸易群体之间的利率差别也无法用风险差别来解释。[7]在墨西哥,规模最小的非正式经济部门企业,资本回报率远远高于大型企业。

37. 由于缺乏明晰的产权,土地集中拥有的历史和不完美的租借市场,造成土地市场也存在不完美之处。在加纳,由于妇女对土地的占用权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造成土地的休耕时间过短,无法保持土壤质量,从而造成土地生产力逐步下降。

38. 人力资本的市场也不完美,原因是父母代替子女做决定,而且身处地点、见识以及性别、种姓、宗教或种族方面的歧视都影响预期的投资回报率。歧视和角色定位(这些都是促使群体间的不平等自我复制的机制)会打击受歧视群体中个人的自尊心、上进心和表现。这些都会降低个人的发展潜力和为经济作出贡献的能力。

39. 最近在印度进行的一项研究以令人惊讶的证据说明了角色定位对个人表现的影响。实验内容是要求不同种姓的儿童做一些简单的练习,例如解迷宫,并且根据成绩提供实际的金钱奖励。实验的主要成果是,如果实验主持者不公开宣布儿童的种姓,则低种姓儿童的成绩与高种姓儿童并驾齐驱,如果宣布种姓,则前者的成绩会显著降低(图5)。如果在现实世界中天赋受到类似的抑制,就意味着社会角色定位会造成潜在产出的损失。

注:此图所示为在多个不同的实验中,低种姓和高种姓儿童正确解出的迷宫数量,参加实验的儿童来自多个印度村庄。前两组实验和最后三组实验的差别之处在于奖励方式:前者是根据正确解出迷宫的数量发给奖金(计数制),后者是向解出迷宫数最多者发给奖金(锦标制)。

40. 经济和政治不平等与制度的发展受阻有关联。不公平对长期发展过程产生影响的第二个渠道就是塑造经济和政治制度(第6章)。制度决定对人的激励和制约,并提供市场运行所需的环境。不同的制度,是复杂的历史过程的结果,这些过程反映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人和群体的利

益和政治影响力结构。从这个角度看,出现市场不完美并不一定是偶然的,而可能是因为市场以特定的方式分配收入或权力。按照这种观点,在社会制度问题上就会出现社会冲突,会促使控制权力的人采用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塑造制度。

41. 这里的核心观点是,权力的不平等会形成将权力、地位和财富的不平等永久化的制度,这种情况通常也不利于长期增长所依赖的投资、创新和冒险。良好的经济制度在根本上是公平的:社会要繁荣,就必须创造促使绝大多数人口进行投资和创新的激励机制。但是,要出现这样的公平的经济制度,必要条件就是权力分配不存在高度的不平等,并且对公职人员行使权力进行制约。国家间对比数据的基本规律以及历史记述都表明,那些走上促进持续繁荣的制度化道路的国家,是因为政治影响力和权力平衡的公平度增加,才走上了这种制度化道路。

42. 对欧洲在北美和南美各殖民地的早期制度和长期发展道路进行比较,可以提供一个范例。南美的殖民地当年到处都有充裕的非技术劳动力,有大量的美洲土著和外来的非洲奴隶,与采矿技术和大规模种植园农业结合在一起,为建立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资源采掘型等级制社会提供了经济基础。相比之下在北美,劳动力的稀缺使得引入等级制社会结构的类似尝试未能得逞,但其中不包括农业气候条件使奴隶制具有经济可行性的地方,例如美国的南方地区。在美国的北方地区,因为存在对自由劳动力的竞争,建立了不平等程度较低的土地所有制模式,企业出现较快的扩张,识字率和基础教育也得到快速提高。最终形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长期保持稳定,对长期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济和政治竞争环境的公平化

43. 我们在世界各地观察到的经济和政治不平等,有一部分来源于机会的不平等。无论是从内在性还是从工具性角度看,机会的不平等都是不利的。机会不平等会加剧经济效率的低下、政治冲突以及制度的脆弱性。从中可能得出哪些政策上的启示?相对于世界银行、其他多边机构和许多国家的政府目前已经采纳的减贫方案,这些政策启示是否意味着应采纳不同的方案?

44. 我们认为,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可以改进减贫方案。与大多数其他人相比,通常穷人的发言权小、收入低、享受的服务少。如果社会更加公平,为所有人提供更好的机会,穷人可以得到“双重红利”。第一,机会的增加,穷人更多地参与发展过程,可让穷人直接受益。第二,提高公平程度,可以改善制度,更有效地管理冲突,包括穷人的潜在资源在内,社会上的所有潜在资源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因此发展过程本身也会更加成功,更有弹性。反过来,贫穷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也有助于减少全球的不平等现象。

45. 收入差距增加,减贫的增长弹性下降,这说明了让穷人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意义所在。换句话说,如果初始的收入差距较小,(同样幅度的)增长对减少贫困的影响要大得多。平均而言,对于收入差距小的国家,按每天1美元的贫困线计算,平均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贫困率可降低4个百分点。在收入差距大的国家,平均收入增加,贫困

率几乎没有下降。[8]促进公平的政策也会减少贫困率,通过扩大穷人的机会直接减少贫困,通过更高水平的持续发展间接减少贫困。

46. 从公平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在发展政策制定方面提供了三个新的视角,至少是三个往往被忽视的视角:

· 第一,最好的减贫政策应涉及对主导群体的影响力、特权或补贴进行再分配。政治权力畸形集中带来高度不平等的财富分配,从制度渠道推行基础广泛的个人权利和财产权可能受到阻碍,从而导致服务提供和市场运转出现扭曲。除非迫使主导群体向机会较少的群体出让发言权、影响力和政治资源,否则不可能改变这种状况。[9]

· 第二,这种提高公平程度的(权力、政府开支受益权和市场准入权)再分配往往能够提高效率,但是在政策设计上也需要评估各种可能的取舍方案。某些时候,通过提高税率来筹集经费增设面向最贫穷人口的学校,会极大地打击人们的进取心或投资动力(具体程度取决于税率的高低),以致应该停止。在作出此类需要权衡取舍的政策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提高公平程度所带来效益的价值。如果从长期看,除了改进学校教育所带来的眼前的具体好处之外,通过增加用于面向低种姓儿童的学校的开支,可以削弱社会上的角色定位模式化心理,并随之提高学生的成绩,那么就不应忽视这些收益。

· 第三,将增长政策和具体旨在实现公平的政策割裂开来是错误的。机会分配和增长过程,两者不是孤立的关系。影响一个人的政策也会影响另一个人。这不是说,每项政策均需要逐个考虑个体的公平:例如,对某项贸易改革带来的不公平效应,最好的处理方式未必总是调整贸易政策本身(这种方式可能导致贸易政策更容易被操纵),而是通过社会安全网、劳动力流动和教育方面的配套政策进行处理。关键在于总体的一揽子政策和相关程序的公平性。

47. 对发展经验的分析清楚地表明,总体政治状况居于核心位置,为近年来强调以治理和赋权的做法提供了依据。但是,就政治设计问题提出建议,既不是世界银行的本职任务,也不是世界银行的比较优势所在。相反,在总结政策启示方面,鉴于政策设计需要考虑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并且问责机制影响着发展的有效性,因此我们的着眼点是发展政策的核心领域。

48. 经济政策的确定无法脱离社会政治现实,因此政策的设计、导入或改革方式与具体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如果某个特定群体因政策改革而遭受损失,这个集团就会抵制政策改革。如果这个群体能量强大,通常就会颠覆改革。因此,改革的可持续性可能取决于能否将关于改革造成的分配后果的信息公诸于世,可能还取决于能否形成从改革中受益的中间群体和较贫穷群体的联盟,从而直接或间接“ 赋权” 于相对弱势的社会成员。

49. 政策的实施也有技术性的一面。正如我们强调在作出政策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再分配的长期效益一样,对政策选择的成本也要充分考虑。关注公平并不改变以下状况:资产征用(即使是因为解决历史上受剥夺的宿怨)可能对未来的投资带来负面后果;边际税率高,可能会让人丧

失工作的积极性;或采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往往导致累退型的隐含税制、经济组织混乱以及投资和增长减速。简而言之,一定不能让关注公平成为经济政策效率低下的借口。

50. 本报告分四大部分讨论了公共行动在经济和政治竞争环境公平化中发挥的作用。其中三个部分涉及国内政策:投资于人的能力;扩大获得司法公正、土地和基础设施的渠道;以及促进市场的公平性。第四个部分从市场准入、资源流动和治理方面探讨了增进全球公平的政策。

51. 本报告在通篇的讨论中,一方面力求具体和实用性,一方面又要尊重最佳的具体政策组合取决于国家的实际情况这一事实。苏丹在教育上面对的挑战与埃及不同。拉托维亚和玻利维亚公共部门改革的最优次序不可能完全相同。中国和莱索托实行卫生融资改革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要提出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总是需要在国家甚至国家以下的地区层次上进行。因此,以下所述的所有内容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应进行相应的和谨慎的解读。

人的能力

52. 儿童早期开发。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家提供服务的行动放大而不是缩小了人出生时的不平等。制定公共行动方案有一个指导原则,即人获得能力尽管反映人的喜好、品位和天赋,但驱动力并不是出生时的状况。

53. 认知能力发展的差别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扩大(参见图2),因此儿童早期开发措施可能是促进机会均等的核心所在。有证据表明,对儿童早期成长的投资对儿童的健康和学习准备度的影响很大,可为日后的人生带来重要的经济回报,往往大于对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投资。

54. 在牙买加对身高不足的儿童(年龄9至14个月)进行了一项试验,结果发现这些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程度低于正常体重儿童。通过补充营养和定期接受精神鼓励,这方面的劣势得到了弥补。24个月后,获得了更好的营养和更多激励的儿童,在智力发展上差不多已经赶上在出生时身高正常的儿童(图6)。这说明在减小最劣势人群与社会标准人群的机会差距方面,果断和设计完善的公共行动可以发挥多么大的作用。在最贫困人群的儿童时代早期进行投资,有助于竞争环境的公平化。

55. 学校教育。公平化应贯穿整个学校系统。在正式教育中旨在实现机会均等的行动,需要确保所有儿童至少掌握参与社会和当今全球经济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即使在哥伦比亚、摩洛哥和菲律宾这样的中等收入国家,从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测验分数的判断,大多数完成基础教育的儿童在学习成绩上都达不到足够的水平(第2章和第7章)。

56. 学校教育的普及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非常贫穷的国家),但是在许多国家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普及学校教育,需要辅以供应方政策(目的是提高质量)和需求方政策(目的是纠正家长的行为,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在子女的教育上投资不足的可能性)。对供应方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这里提供一些建议: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物质基础设施的基本质量;以及研究和实施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

57. 在需求方,目前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助学金与出勤率挂钩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从孟加拉到巴西,这种转移支付的效果很好,往往对女生的作用更大。另外,目前已经有前景看好的策略,可以在受排斥群体中普及教育(例如保加利亚在罗马族中普及教育的维丁模式)以及通过补习教育来提高后进学生的成绩(例如印度在20个城市使用年轻女性作为编外教师的巴尔萨基计划)。诚如《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所言,建立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家长以及更广泛的社区负责的制度能够有助于确保有效的服务提供行为。

58. 健康。在健康服务提供领域,减少不平等和经济扭曲现象有两个方面。第一,许多情况下,在范围广泛的服务提供领域,存在溢出效应,受益范围超出直接受益人:免疫、供水和卫生设施以及个人卫生和儿童保健方面的信息宣传。在这些领域,由公共部门保证服务的提供是合理的做法。通过提供需求方补贴,可以促进人们对母婴保健服务的使用,消除可能存在的信息问题,墨西哥的机会计划即是如此。

59. 第二,灾难性健康问题的保险市场全面失效。(这里的“灾难性”是相对于家庭承担直接成本和收入损失的能力而言。)传统的供应方模

式是依靠公立医院,但效果极差,特别是对贫穷群体和受排斥群体。效果较好的方式是由公共部门提供服务,或规定向所有人提供某种保险。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哥伦比亚的风险共担机制,到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医疗卡制度,以及泰国的“30铢”普遍医疗保险计划。与教育一样,这些干预也需要配合激励措施,促使服务提供者积极回应所有群体的服务需求。

60. 风险管理。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为人们提供安全网的方式改变人们的机会。除健康状况恶劣之外,宏观经济危机、工业重组、天气和自然灾害都可能制约投资和创新。尽管在大多数国家,许多非贫困人口都有陷入贫困的风险,但是穷人承受冲击的能力是最差的,通常情况下从风险管理结构获得的保护也是最不完善的。建立更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可协助防止当前的不平等(有时候是因为运气欠佳造成的)成为宿命并导致未来的不公平。社会安全网一方面可以刺激家庭从事回报较高、风险也较高的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弥补产生失败者的改革的不足。

61. 社会安全网一般是针对三个群体:有工作的穷人、被视为无工作能力或不情愿工作的人、以及特殊的弱势群体。如果社会安全网的设计切合每个国家的具体现实,可以将这三类群体中针对个人的干预合并在一起,建立一个有效的普遍公共保险体系。在这样一个体系中,每个受到负面冲击以及生活水平跌落到预定标准以下的家庭都有资格从国家获得某种形式的资助。

62. 通过税收促进公平。要成功地通过干预手段来促进竞争环境的公平化,要求具备足够的资源。良好的税收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动员充足的资金,同时尽可能少地扭曲激励机制和损害增长。税收会改变个人在工作与休闲、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选择,从而带来效率成本,因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最好的做法可能是避免征收高额的边际所得税,而是依赖于广阔的税基,特别是对消费税。公共开支应该在积极促进公平方面发挥主要的作用。不过,适当增加税收体系的累进性而不带来高额效率成本,还是有一些操作的空间。例如,希望取得这种结果的社会可考虑直接对基本食品免税,同时扩大对财产税的征收。

63. 税务管理机构的能力和经济的结构对增加财税收入的能力有影响,但是制度的质量和社会契约的性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公民信赖所提供的服务,可能会更愿意纳税。相反,如果国家腐败流行或实行盗贼式的统治,就很难取得公民的信任和合作的积极性。要建立能取得充足收入的税收体系,即使各国对充足性持不同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政权具有较高的合法性和代表性都是一个前提条件。

司法公正、土地和基础设施

64. 如果有些人在发展能力方面的投资得不公正的回报,个人权利得不到平等的保护,无法平等获取辅助性的生产要素,那么即使发展人的能力也无法扩大机会。

65. 建立公平的司法体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司法体系在竞争环境的公平化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可能会强化现有的不平等。本报告不仅关注成文的法律,而且关注实践中法律的运用和

执法方式。法律制度可以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阻止精英阶层对国家的俘获。法律制度保护所有人的财产权,确保杜绝市场上的歧视行为,从而促进经济机会的均等化。法律制度是社会游戏规则的基础和反映,因此也是程序公平的核心所在,是对投资至关重要的基础广泛的财产权和公正的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所在。

66. 法律也可能加速社会准则的转变,司法体系可能对不公平的惯例提出挑战,成为推动社会领域变革的进步力量。例如,《1964年美国民权法案》和1965年通过的联邦医疗保险计划强制废止了医院的种族隔离做法,大幅度降低了非洲裔美国人的婴儿死亡率。平权行动的各项举措也降低了不同人群的收入和教育差别。但是,平权行动的举措也可能在政治上变得固定僵化,而仅局限于帮助劣势群体中生活水平较高的人。

67. 法律上的公平和法律实施中的公正性涉及在加强司法体系独立性和增强问责性之间达到平衡,特别是为了防范强势和富人群体腐蚀、影响或蔑视法律的风险。各种旨在让人们更容易使用法律体系的措施(移动法庭、法律援助以及与乡规民约打交道)都有助于减少受排斥群体所面临的障碍。乡规民约的问题很复杂,也可能包含不公平的因素(例如性别方面的不公平),但是十分重要,不能忽视。既承认乡规民约,又平衡考虑国家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责任,南非就是执行这一平衡政策的典型国家。

68. 推进土地获取的公平性。扩大获取土地的渠道未必需要通过所有权来实现(第8章)。相反,改善土地市场的运行和为贫穷群体的土地权提供更多的保障,,可能是政策能够取得更大成果的一个领域—这一点已经在泰国农村地区和秘鲁城市地区得到了验证。某些情况下,如果土地分配极不平等,并且制度条件不仅允许向小型农场有效地重新分配土地,而且为此提供辅助性服务,同时也不会带来很大的转型成本,那么进行土地重新分配改革也是合理的做法。但是这种土地改革也可能是很困难的,如果产权有高度的合法性,可能要作出代价很大的取舍。

69. 征收土地(有偿)可能是破坏性最大的再分配工具。出售国有土地和收回非法定居点的土地(可能须以承认定居点的部分产权作为交换)可能是成本效益较好的两种选择方案。基于市场或社区的方法则是允许社区成员取得补贴信贷,用于根据买卖双方两相情愿的原则租用或购买土地,巴西和南非就是采取这种方法,似乎前景较为看好。土地税可作为一个有用的工具,既能产生收入用于购买土地进行再分配,也能通过对大面积土地或使用率不高的土地征收超高土地税的方式鼓励土地的再分配。

70. 公平提供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使用—公路、电力、水、卫生设施、电信—在各群体之间通常是高度不平等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如果缺乏使用基础设施服务的条件,就意味着生活与市场和服务隔绝,生产活动和日常生存所需的供电或供水不稳定或根本没有。这往往导致经济机会的大幅度减少。

71. 许多情况下,为了让机会最少的人获得更多机会而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公共部门依然是主要的资金来源,此外也可以发挥私营部门的效率。尽管公用事业私有化往往因为带来不平等效应而遭到攻击,有证据

表明,现实情况是较为复杂的。拉丁美洲的私有化一般都提高了服务的普及性,特别是在电力和电信领域。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私有化导致的价格上涨超过因质量提高和覆盖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收益,导致民怨载道。

72. 因此,私有化作为一个经典的政策案例,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具体取决于当地的具体情况。如果公共体系高度腐败或效率极为低下,并且可以期望私有化后有足够的监管能力,那么私有化就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在其他情况下,如果方案设计不合理,私有化可能被人操纵,以过低的价格将公共资产转移到私人手里。

73. 经验表明,就公平而言,基础设施服务由私营经营者还是公共事业部门提供,其重要性低于服务提供者所面对的激励结构以及服务提供者对普通公众负责的意识有多强。我们认为,为了促使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更为公平,政策制定者可将重点放在以可以承受的价格向贫穷人口和贫穷地区提供服务上(这往往意味着与非正式服务提供者合作和提供定向补贴),同时要加强服务提供者的问责性,增加受益者的发言权,以加强行业治理。

市场和宏观经济

74. 要提高人们将自己的资产转化为结果的潜力,市场是核心所在。市场交易如果受到参与者的财富或地位的影响,市场交易就是不公平和缺乏效率的,这也可能影响不同群体扩大自身资产的积极性(第9章)。

75. 金融市场。受操纵的银行体系是一个利益交换体系:对少数几家大银行给予市场权力的保护,然后这些银行以优惠的条件向少数特定的企业发放贷款,而这些企业未必是预期风险调整回报最高的企业。对各国进行对比发现,金融业发达程度越高,收入差距越小,出现这种关联,可能就是因为银行体系受到了操纵。扩大金融体系,让取得资金的渠道更为平等,从而可以为生产力高、但是以往被排除在正式融资渠道之外的企业提供帮助。

76. 但是,这些关系仅仅是表面性的,因此本报告以来自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和俄罗斯等中等收入国家以及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等较贫穷经济体的个案分析为依据,提供更为确切的证据。个案分析表明,明显存在一个荒谬的现象。权力和财富极不平等、制度薄弱、金融体系受到操控的社会,其金融部门的范围往往很狭窄,主要为有权势的群体服务,并且掩盖资产质量不良的事实。开放金融体系看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但是从墨西哥(1990年代初实行自由化)到捷克共和国和俄罗斯等转轨经济体,自由化往往都被权势或富人集团所操纵。

77. 因此,要进行渐进的深化和扩大,需要同时加强横向问责性(监管结构内部)、提高社会问责的开放性,并且在可行的情况下,还需要外部承诺手段(例如中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加入欧盟)。瞄准穷人的计划(例如小额信贷计划)可能有帮助,但是无法取代融资渠道的总体扩大。

78.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化,需要在灵活性和保护之间寻求正确的平衡(针对各国的具体情况),让尽可能多的工人能够以更平等的方式获得平等的雇佣条件。许多国家为正式经济部门的工人制定了相当详尽的规章制度,但是针对在不受监管(往往安全性也较

低)的非正式经济部门中就业“体制外人员”的监管条例和规定要少得多。各经济部门之间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愿性转移,而非正式经济部门的内部构成多种多样,既包括微型企业主和一些收入超过正式部门工人的个体户,也包括许多雇佣条件恶劣得多的工人。这种结构导致对较贫穷工人保护不足,而针对正式工人制定的规章制度则会降低就业的灵活性,对工人本身往往不利,例如与就业有关的社会保障体系效率低下。

79. 从劳动力市场入手,有两大策略可促进公平。第一,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应确保核心的劳动标准在整个市场均得到有效的执行,也就是说禁止使用奴隶或契约劳工,禁止各种危险形式的童工,以及禁止歧视。工人应有集会和结社的自由,工会应具有在劳资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自由。第二,应在所有方面对政策结构进行评估,以达到在保护(所有工人)和为企业留出重组余地之间达到平衡,企业重组对保持经济增长活力和创造就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80. 劳工保障往往是通过各种极为严格的就业保障立法形式来提供的,这些立法一般都会增加招收新工人的成本,有些情况下还会导致招收非技术工人、青工和女工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而这些人恰恰是法律保护的对象。对于许多国家,可以采用扭曲度较低、更具包容性的政策选择,让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环境更为公平。这些选择方案包括失业保险计划(在中等收入国家更为可行)和低工资就业计划(最适合提供就业保障的国家),即使在贫穷的国家或行政区,也可以成功地采用这些选择方案。

81. 产品市场。一个国家开放产品市场的贸易,至少在短期到中期内,其效果千差万别。这个可能是地理位置因素所造成的,从墨西哥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不同影响(图7)可见一斑。这说明国内产品市场与基础设施提供模式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另外,国内产品市场与市场上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之间也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在许多国家,过去二十年中,开放贸易(往往与开放外国直接投资同时进行)一直伴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对于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开放贸易后,因为企业对生产工艺进行现代化改造(用经济学的术语讲,称为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可提高劳动技能的溢价。如果制度环境限制工人转向新工作的能力(或限制未来的劳动大军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开放贸易对公平是有害的。

82. 宏观经济稳定性。本报告提出,不公平的制度与宏观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是双向性的,对公平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大都是坏的影响。如果制度薄弱并且被操纵,国家发生宏观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较大。危机发生时,穷人应付冲击的手段力量较弱,危机可能对穷人造成高昂的代价。危机的解决往往是渐退型的,通过各种机制发挥作用(这些机制中的大部分,传统的住户调查工具无法捕捉到):劳工的份额下降,至少对正式工人是这样;资金外逃者的资本收益;以及以巨大的成本,动员财政力量解救权势大的群体。这种解救行动的成本必须通过加税和减少开支来支付。税收通常都是成比例的,而开支往往是边际递增的(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因此较贫穷群体承担了不成比例的解救成本。另外,研究表明,高通胀也对经济增长不利,并且其影响是渐退型的。

83. 如果关注公平,一般都会对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监管采取高度审慎的态度。民粹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早晚会对公平和经济增长带来不良后果。推行反周期的财政政策、在危机到来前建立社会安全网、减少高风险贷款,解救危机时仅兑付小额存款人,政策设计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增进公平。但是与其他政策领域一样,这些应对措施都需要依托于制度设计,制度设计既然要提供摆脱政治影响的制度自由(例如独立的中央银行和自治型的金融监管机构),又要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信息,让社会进行更深入的辩论。

全球领域

84. 一个人能否过上健康和具有高生产力的生活,最大先决因素是这个人的出生国。也就是说,存在巨大的各国间不公平现象。要减小各国间的不公平,主要取决于贫穷国家国内政策对增长和发展的影响。但是,全球行动可以改变外部状况,影响国内政策的效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行动和国内行动是互补的。

85. 我们生活在人、货物、创意和资本的流动可以跨越国界的一体化世界里。事实上,过去几十年向贫穷国家提供的大多数政策建议(包括世界银行提供的政策建议)都强调参与全球经济的好处。但是全球市场

远非公平的市场,管理全球市场的运行规则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不成比例的负面影响(第10章)。这些规则是经过复杂的谈判过程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在谈判过程中的发言权较小。另外,即使市场以公平的方式运行,禀赋的不平等也会限制贫穷国家从全球机会中受益的能力。因此,要促进全球经济和政治竞争环境的公平化,需要让全球市场的运行规则更为公平,让贫穷国家更有效地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过程,并且要采取更多的行动来协助建立和保持贫穷国家和穷人的禀赋。

86. 劳动力、货物、创意和资本的全球市场运行中存在许多不公平,本报告记述了其中的一些。来自贫穷国家的非技术工人,在富裕国家可以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但是要面对巨大的迁移障碍。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在发达国家出售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要面对障碍。专利保护会限制贫穷国家享受创新成果(特别是药品),而新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较富裕国家常见的疾病。富国的投资者在债务危机中往往获得更优惠的解决条件。大多数情况下,较为公平的规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带来益处。具体的益处因市场和国家不同而异,放松合法迁移的限制所带来的益处可能是最大的(并且迁移者是直接受益),从贸易中获益最大的可能是中等收入国家,而不是最不发达国家。

87. 本报告讨论各种减小全球市场运行中不公平之处的选择,其中包括以下选择:放松临时迁移进入经合组织国家的限制;实现“多哈回合”框架下雄心勃勃的贸易自由化计划;允许贫穷国家使用仿制药物;以及制定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标准。

88. 管辖全球市场的国际法是经过错综复杂的谈判而取得的结果。有些法律的产生程序(例如人权条约的谈判程序)被认为是公正的。其他一些法律的程序和结果则被认为是不公正的(即使该法律的正式条文是公平的)。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内部,每个国家都有一票的投票权,并且每个国家都可以阻止议事程序。即便如此,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世贸组织的程序在很多时候也被认为是不公正的,原因是背后存在着强大的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力量不平衡。这些不平衡本身是有表现的,例如其日内瓦总部从不同的世贸组织成员国雇佣的工作人员人数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些不平衡。在全球机构中更有效地代表贫穷国家,有助于改进程序,并可形成更为公平的规则。

89. 减少全球市场的不完美之处,对各国的影响不尽相同。全球贸易、人口迁移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度增加,经济快速增长的大型发展中国家从中可获得很大的利益,帮助这些国家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同时公平的国内政策可为经济的长期增长以及在国内广泛地分享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奠定基础)。在全球经济中落后的国家短期内从全球市场得到的收益要少得多,将继续依靠援助。对于这些国家,真正有实质意义的是协助补偿禀赋不平等因素的全球行动。建立禀赋主要是内政,通过对人力发展、基础设施和治理结构的公共投资来实现。但是,全球行动也可通过援助(不得用债务本息抵扣)和对全球性公共产品进行投资(特别是在全球共用的领域)的形式进行资源转移,为国内政策提供支持。

90. 必须根据富国在“2002年蒙特雷会议”上作出的承诺提高援助水平,并应为制定具体的计划,以达到将国民收入总值的0.7%用于援助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 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 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 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 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 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 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 亿立方米,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 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万亿立方米,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 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 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 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全球水污染与中国水污染数据分析报告

全球水污染现状以及中国水污染现状 1.全球水污染现状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m3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 5.5万亿m3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第四届世界水论坛提供的联合国水资源世界评估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约有 数百万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L淡水;所有流经亚洲 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勉强能用。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清洁水,每年约有2500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水,全世界平均每天5000名儿童死于饮用不洁水,约1.7亿人饮用被有机物污染的水,3亿城市居民面临水污染。在肝癌高发区流行病的调查表明,饮用藻茵类毒素污染的水是肝癌的主要原因。 世界各地水污染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口密度、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所使用的三废处理系统的数量和效率。近年3月21日的世界水日,联 合国发布的资料表明: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计,今天世界上将有1200万人死 于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如果人类改变目前的消费方式,到2025年全球将有50 亿人生活在用水难以完全满足的地区,其中25亿人将面临用水短缺。由于人们 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这正是人得病,甚至传染的主要起因之一。据有关报道,发展中国家中估计有半数人,不是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直接受感染,就是由

于带菌生物(带病煤)如水中孳生的蚊子间接感染,而罹患与水和食品关联的疾病。这些疾病中最普遍且对人类健康状况造成影响最大的疾病是腹泻病、疟疾、血吸虫病、登革热、肠内寄生虫感染和河盲病(盘尾丝虫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大约80%勺类疾病是由质量低劣的饮用水造成的。今天“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读的声明说,全球每6人中有1人在生活中无法固定获得干净的水源。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仅仅饮用了不安全的水以及缺乏卫生用水而得的疾病,每年死亡的总人数在500万人以上亚洲开发银行认为,亚洲人口的寿命缩短的年数约有42%!由于水源污染和卫生条件差引起的。 由于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投入不足,印度每天有200多万吨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及地下,造成地下水大面积污染,所含各项化学物质指标严重超标,其中,铅含量比废水处理较好的工业化国家高20倍。此外,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也加剧了水污染程度。流经印度北方的主要河流一一恒河已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当地居民饮用和在烹饪时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已经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例如腹泻、肝炎、伤害和霍乱等。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有条件的家庭都给自家的自来水设施安装了净水器,桶装纯净水也日益受到人们的 青睐。由于地下水污染严重,目前在印度市场上销售的12种软饮料,有害残留 物含量超标。有些软饮料中杀虫剂残留物含量超过欧洲标准10倍至70倍。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污染和资源危机:每年有300 万?400万人死于和水污染有关的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初步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约有

《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

“到2030年,没有国家——无论是美国、中国或任何其他大国——将是霸权国家。个人赋权、权力在国家之间的分散,以及权力从国家向非正式网络的分散,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是逆转自1750年以来西方的历史性崛起,重新恢复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量,并开启一个在国际和国内层面的‘民主化’新时代。” 断言美国霸权的终结,以及西方崛起的逆转、亚洲份量的重新恢复,无疑是这段话中最引人注目之处。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段话并非来自某个美国智库的报告,而是出自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10日刚刚发布的报告《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协助国家情报总监的工作,负责统 一、"协调情报界的战略情报分析,被称为美国情报界“中长期战略思考的中心”。全球趋势报告是该委员会重要的评估性情报产品,意在为新当选总统提供大约未来15年内的全球趋势预测,为白宫和情报界远景战略政策提供思考框架。报告一般在总统选举日与就职日之间递交给当选总统。 美国官方报告直言美国霸权的终结,实属罕见,在刚刚结束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两党候选人甚至都不敢提及“美国的衰落”。不过,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声称要为决策者提供“最好的信息”,即“原汁原味的、不偏不倚的、无论其判断是否与美国当前政策相符的信息”。该委员会的成员均为来自政府、学术界和私营部门的高级专家,这份全球趋势报告的出炉也经历了全美以及近20个国家的专家的评点,还有来自互联网的意见。“这份报告意在刺激对于今日世界迅速及巨大的地缘政治变化、以及未来15至20年的可能的全球性趋势的思考。”报告称。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科吉姆10日在华盛顿的全国新闻俱乐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他强调该报告并非要预测未来,而是旨在为新当选总统及其政府提供对未来15至20年内的全球战略评估的框架。 《全球趋势2030》报告主要分成三大部分,一是“大趋势”,包括个人赋权,权力的分散,人口范式,食物、水和能源的联结关系;二是“改变游戏者”,即一些“轨迹远未确定”的关键变量,包括可能发生危机的全球经济,治理

2018-2019年中国大数据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8-2019年中国大数据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117833059.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二、内容介绍 中国的大数据应用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电信和银行领域开始对大数据技术和服务产生浓厚的兴趣,未来三年我国大数据市场将突破百亿元。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4.7亿元,2013年增至11.2亿元,增长率高达138%,2014年,保持了与2013年基本持平的增速,增长率为114.38%,市场规模达到24.1亿元,未来三年内有望突破150亿元,2016年有望达到180亿规模,其中增长率最高的是存储市场,将达到60.8%,服务器市场的增长率则是38.3%,远远高于其他非大数据产品相关的市场,由此来看整个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进入2014年以来,大数据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已渗透到金融、医疗、消费、电力、制造以及几乎各个行业,大数据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也正在不断地涌现。 我国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开始显现,出现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4个集聚发展区,各具发展特色。北京依托中关村在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快速集聚和培养了一批大数据企业,继而迅速将集聚势能扩散到津冀地区,形成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格局。长三角地区城市将大数据与当地智慧城市、云计算发展紧密结合,使大数据既有支撑又有的放矢,吸引了大批大数据企业。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管理和应用发展等方面率先垂范,对企业扶持力度大,集聚效应明显。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意愿强烈,各集聚区间的合作步伐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初见成效。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 2009

世界银行发布《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 目前全世界居住在贫民窟的居民多达10亿,且不断涌入城市,这10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地区,远离全球化带来的诸多好处。世界银行发布的《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地区发展在密度、距离和分隔三方面实现转换就能走向繁荣,这三个方面的转换是发展的必要,应当加以鼓励。为了实现快速和共享增长,政府必须促进经济一体化,这也是城市化、区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核心。 1. 遵循三大特性审视发展 报告认为,某些地方发展势头良好是因为他们遵循了经济地理三大特性促进了地理变迁: (1)提高密度,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密度增加; (2)缩短距离,随着工人和企业向密集地区流动而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3)减少分割,随着各国降低经济边界、进入世界市场利用规模优势和开展专业化产品贸易获取收益而带来的分隔减少。 过去,美国和日本据此重塑了自己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当前中国正在重塑自己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 2. 不平衡增长与和谐的发展 经济增长是不平衡的,在空间上均衡分配经济活动的意图只会阻碍经济增长。尽管如此,通过经济一体化可以使那些远离经济机会的人们通过财富不断向少数地区集中而受益,享受到不平衡增长与和谐发展带来的好处,和谐发展仍然是可以实现的。 3. 地区、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经济一体化 报告明确指出了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一方面,意味着农村和城市地区、贫民窟和城市其他地区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意味着一国的落后省区与发达省区的一体化;此外,他还表示孤立国家和与外部联系密切国家的一体化。这些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在城市化、地区发展和国际一体化等关于发展的三方面讨论中至关重要。 (1)地区层面 在农村地区,政府应当尽可能保持中立,并在某些地方为可能发生的城市化建立制度基础。其中,良好的土地政策至关重要,为所有人提供基本服务的政策同样如此,典型的例子是哥斯达黎加。在城市化迅速发展地区,除制度以外,政府还必须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不断加大的经济

2019经济形势与展望论文

经济的运行总遵循特定的规律,经历周期性的经济扩张与紧缩,循环往复。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经济阶段具有不同的市场特性,那么我们要怎么写经济形势论文呢?以下是关于经济形势论文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资市场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当前全球宏观经济衰退,复苏迹象缓慢的大环境下,比较股票、房地产、商品期货等主流投资市场的投资特性和优劣势,认为当前值得把握的投资品种机会主要在股票和商品期货两大市场,并提出了具体的市场参与建议。 关键词:经济复苏股票商品期货估值体系资产配置 一、当前经济形势定性分析 经济的运行总遵循特定的规律,经历周期性的经济扩张与紧缩,循环往复。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经济阶段具有不同的市场特性,对投资市场而言,准确界定当前所处的经济大环境是确保投资方向的大前提和基本条件。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盛世后的破灭,在多重冲击下艰难爬行,全球经济体的共同救世举措使经济从衰退中缓慢复苏。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在美联储刺激经济回暖、拉动就业增加的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仍然复苏动力不足,仅维持温和增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出的流动性并没有进入美国实体经济,相当一部分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大量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既导致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又推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及全球经济下行速度,反过来又影响到美国商品出口和就业机会增加。总体来看,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美国都将面临偿还债务和减赤的痛苦,势必继续通过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转嫁危机,推动货币摩擦升温。因此,美国未来经济不会有大幅上涨的可能。 欧洲因债务危机已陷入衰退。接二连三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和债务险情,欧洲金融动荡已部分扩散到了此前尚未受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其他高收入国家。这种传染性推高了世界许多地区的借贷成本,拉低了股市,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也出现急剧下跌。同时,欧债危机导致欧洲整体经济实力衰退,缺乏竞争力是欧洲债务国面临的根本问题。 作为亚洲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和日本,经济复苏情况同样不乐观,中国的经济受内外部失衡压力所致增长明显放缓,连续6个季度 D 同比回落;日本则先后经历了地震、海啸和核泄漏,重创了日本经济。 整体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均没有快速增长的基础,奠定了全球经济放缓的趋势。世界经济还处于大幅下跌后的复苏期,全球经济没有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总体经济形势并未得到根本的好转。 二、国内主流投资市场及投资品种分析 全球总体投资环境并不理想,国内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在此背景下,出口、投资需求

世界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联合国报告称全球可能有7亿人因缺水背井离乡。 吉尼斯世界纪录视智利基亚瓜镇为全球最干旱之地。20世纪40年代,该镇拥有800位居民,如今此地只有120人居住。 如今我们的世界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全球化愈加明显,全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饥渴、干旱和水灾也是不分国界的,今天发生在别国的问题终有一天会影响到自己。 ——土耳其总统居尔 在世界水资源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下,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于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幕。来自全球的数千名代表与会讨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此次水资源论坛吸引了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科学家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与会,其中包括4位国家元首。东道国土耳其总统居尔在演讲时呼吁世界各国将水资源利用问题当作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议题来看待,希望能引起各国最高层官员的注意。 论坛秘书长塔巴萨兰表示,会议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全世界都了解,有效用水的必要和紧迫性。他引用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为论坛召开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倘若全球不提高水资源利用有效性,到2030年,全球半数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 塔巴萨兰提及的报告全称为《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些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缺乏会对人口流动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区域,这一现象将尤为严重。该组织预计将有2400万到7亿人会因缺水而背井离乡。 联合国去年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称,全球人口数量将在2050年达到91亿,在目前数量(65亿)上激增40%。 限制用水腐败是这次论坛的主题之一。论坛呼吁世界各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用度和管理,避免腐败让全球用水“雪上加霜”。 据介绍,典型的“水腐败”包括伪造用水数据、在水资源设备购买时寻租、在签订水资源开发合同上任人唯亲等。在某些国家,用于水资源开发和节约的款项有30%被腐败消耗掉了。 ■现状 上世纪工业用水增加20倍 据新华社电地球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其中97.5%是海水,淡水仅占2.5%,而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90%是人类难以企及的南北两极冰盖、冰川、冰雪,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深层地下淡水资源很难被利用。因此,人类目前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相当有限,只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26%。 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速增长。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7倍,其中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

教育行业调研报告

教育行业调研报告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方式,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学习和工作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个人知识技能水平,各类专业的教育辅导机构应运而生。教辅机构和教育公司的兴起为教育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个不断迭代的朝阳产业,教育行业也在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 一、学校教育现状 学校教育一直以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门有关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环境下,学生的在校上课时间有了明显缩减,比如2013年北京市推出了“史上最严减负八条”,明确要求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6个小时,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 8个小时,每天下午3点半,学校准时放学。此外,部分省市还对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做了限制,比如杭州市拱墅区和上城区的教育局在今年开学前夕明确规定,两区小学生和初中生做作业超过晚上10点,就可以选择不做。从学校层面来说,减负政策确实减轻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然而,对于广大家长和学生来说,教育的刚需——中高考依旧没有改变,在各种减负政策下,原本占据优势教育资源的公立中学只能提供宽松的托底教育,这样宽松的教育政策就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减了负,能力弱的孩子却“吃不饱”。由于学校无法为想要上好学的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因而很多志愿上一流大学的中学生都转向了私立中学,随之也造成许多公立中学的优质师资也不断流失。此外,由于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参差不齐,很多家庭非常清楚仅凭学校所学的知识,孩子难以在众多的学子中脱颖而出,规规矩矩实施“减负”的学生,根本进不了好的初高中学习。 “减负”减掉的应该是过于繁重的课外负担,而不是减少对学习的投入和对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量的课外时间里参加适当的辅导,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的心理期望。 二、教育行业消费支出现状 从历年国家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来看,中小学教育一直是国家投入的重点。在2010年至2015年,国家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规模连续扩大,从2010 年的1.0 万亿元上涨至2015年的2.1万亿元,涨幅达111.4%,年复合增长率16.2%。从教育事业费的流向看,2010年至2015年国家累计在普通小学、初中、高中、高等学校分别投入 3.7、2.4、1.1、2.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小学教育累计投入7.2 万亿元,占总投入的76.7%。 此外,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目前现有两亿多的中小学生,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一亿人次,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的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2015年,教育市场体量已经达到1.64万亿元。到2020年我国教育市场的规模有望接近3万亿元,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给教育行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教育作为居民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2014年以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保持在6.3%左右,这也为教育行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宏观背景。从2012 年至2015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

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变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改革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作为培养社会所需各类人才的高等学校正处于急剧而又伟大的变革之中,各国的科技教育正逐步趋向融合,世界高等教育已呈现出多元化、大众化和信息化、终身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1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在多个方面都有重要发展,虽然各地区及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仍然出现了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所共有的变化。 1.1 高等教育多元与大众化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既有国家办学、地方办学,也有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办学,不同的办学形式并存,互相竞争,又互为补充。而且从发展现实看,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增强。在我国,教育要先行,首先要求加大教育投入规模,是我国脚的规模和速度。教育装备的技术水平,师资的待遇进一步得到提高等。再而拓宽办学渠道,把更多的社会资源引向教育领域。各国纷纷尝试设立新的高等教育机构。 1.2 高等教育终身化随着科学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和知识也在快速增长。国际权威机构调查认为,当今世界科学门类已多达两千多种,人类科学知识每3~5年增加一倍,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空前加快。终身教育强调学习的能力、自我教育、创新精神、现代意识、未来意识及教育与时代的各个领域,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总之,终身教育是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意义上的教育。而是全新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适合科技高度发展、社会高效。这意味着大学在读期间学到的知识在毕业时就必然产生老化、过时的问题。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积极推动学习,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1.3 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首先是教学与科研全球性的一种反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在留学生教育、合作办学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但我们更应看到在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相差甚远。因此应放开眼界,面向未来,应当机立断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由高等教育进一步国际化体现在课程中的世界内容,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跨国科研、国际合作是国际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效果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外合作办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较快地了解、吸取并实践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高等教育应有选择地引进外资与“外智”,举办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行不出国门的“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合作办学还应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走出国门,与外国同行合作办学,这有利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有助于缩小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在科技方面的差距,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了解。 1.4 高等教育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席卷全世界。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方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教

2019年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

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 时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贫血”状态,而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了新一轮周期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整体实力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虽然略降,但在世界竞争力格局中的位置没有变化 国际竞争力受到双向影响 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最新报告显示:2002至2003年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贫血”状态,美国利率的下调和消费的启动对经济回复作用明显,但其软着陆却仿佛遥遥无期;欧元区在与赤字斗争的同时进行着政府改革;亚洲经济开始新一轮的回复,尽管SARS给这种回复带来了危险和不可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却取得了“令人生畏”的高增长,中国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态势令世界瞩目。总体上看,2003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下降1位,但在世界竞争力格局中的位置没有变化,从八大要素排名看,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正走向强势。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2003年国际竞争力报告后,有关报道认为该学院做竞争力评比时,非典疫情还未真正爆发。从非典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来看,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今年的竞争力评价是否还有价值?非典对未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会产生 什么样的影响? 实际上,国际竞争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和平衡体系,非典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经济水平的影响上。SARS对

通讯业和医药卫生业反有所促进,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的工业和其他产业受到的冲击也很小。综合来看,我国上半年GDP增长已达到8.2%,年内经济增长在7%以上不成问题,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在经济总量、人均拥有量和发展速度方面不会出现竞争位次的下降。 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方面,以出口为例,有关预测2003年全年出口将减少110亿美元,这仅占我国2002年出口额的3.4%。假设2003年中国的出口额减少这3.4%,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增长10%,中国出口额仍位居世界第5位,与2002年位次相同。可以预测,SARS 产生负面影响最大的进出口、外国直接投资和就业方面,由其带来的相关子要素的竞争力位次变化都应在2位以内。 非典期间政府和民间的表现会降低对政府管理、基础设施和生 活质量要素个别指标的评分,影响相关要素的竞争力位次;但危机的处理增加了财政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对政府支出要素和健康基础设施要素竞争力亦有正向影响,因此影响是双向的。 非典的出现,考验了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暴露了公共设施和 管理的漏洞,重要的是发现了问题并促进其改善,增强了公共部门和个人承受危机的能力。长远来看,SARS的考验对于政府管理、基础 设施和国民素质方面支出项的提高和部分软指标评价的提升存在潜 在促进作用,这无疑将推动未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ⅰ≈泄国际竞争力五大优势评价 (1)国家经济实力竞争力连续三年稳步提升。2003年我国国 家经济实力竞争力可比排名第12位。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优势主要

教育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市场分析(精简版): 宏观分析: 1、顺应趋势。随着科技发展,新型工具利用越来越广泛,在教育教学中, 也必然会产生高效高能的新型教辅工具。21世纪,工具制胜。目前市场趋于成熟,互联网及电教设施的全面普及为“乐辅通辅导王”大范围推广提供了优越条件。 例如“电子书包”项目在全国6个省/直辖市试点推广,目前陕西省已经将“乐辅通辅导王”列为“电子书包”拳头产品。并与重庆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湖南省已经在部分城市开始试点推广“电子书包”。 2、“课改”概念逐渐被社会各界认知,但缺乏支撑其深入的工具和方式方法。 利用这一特点挖掘需求,并力求满足其需求,便是商机。 3、教育是人类永恒的需求,是家庭的必须开支。 4、市场巨大。产品覆盖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生。 5、经济大环境持续低迷,短期内逆转可能性不大。投资教育产业,客户相 对稳定,对经济大环境依赖程度弱。 行业现状分析: 1、产品需求大。家庭教育的缺失,有诸多因素造成,现已升级为严峻的社 会问题。依托产品,将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予以补充。这是真正的需求。 也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的途径。而此需求远远未达饱和。 2、市场相对成熟。网校以及“学习机类”产品,虽然与我们是竞争关系, 但他们已经形成的宣传效果,促使我们的消费群体观念(利用现代化工具辅助学习)已经较为成熟。 3、目前市场“学习机类”产品常见的有六种,品质良莠不齐,几乎都采取 柜台销售,卖场经营,广告轰炸的方式。以短期盈利为导向的经营思路,造成业内目前销售业绩普遍下滑、消费者口碑较差的结果。如果同样采取此类方式,势必得不偿失。而我们发现,对于消费者来讲,不是产品本身功能缺失,而是产品实用性不强。“辅导王”满足客户“刚性需求” 的产品特点,不仅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也是“博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甚至领跑同行业者的契机。 4、本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只是目前市场混乱,相比如此巨大的市场份 额,资金净流入相对较小,产业链并不成熟,未来可发展空间巨大。 市场相关人群需求分析: 1、学生:目前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痛苦,被动的。需要完成大量的家庭 作业。他们需要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和高效的学习方式。“乐辅通辅导王”可通过解决问题、培养习惯、提高成绩、增加自信、快乐学习

2020-2021年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

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银行+金融科技:让银行无处不在 2020年3月

引言 (3) 第一章从开放银行到开放生态 (7) 一、开放银行:开放的数据与服务共享平台 (7) 二、开放生态:让银行无处不在 (9) 第二章开放银行:国际趋势与典型案例 (13) 一、全球银行的开放之势不可阻挡 (13) 二、欧洲:破局银行转型,引领开放潮流 (14) (一)发展现状:以监管先行构建开放金融生态 (14) (二)典型特征:监管层与中间层双向驱动的开放格局 (15) 三、美国:金融体系成熟,市场自发驱动 (20) (一)发展现状:市场主导开放银行进程 (20) (二)典型特征:中间层发力拥抱开放银行浪潮 (21) 四、亚太地区:政府推动布局,实现后来居上 (24) (一)发展现状:政府主导建立数据开放生态 (24) (二)典型特征:监管层主导构建开放生态 (25) 五、开放银行的国际比较 (30) 第三章开放银行:中国特色与未来建议 (32)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开放银行发展奠定基础 (32) 二、中国版开放银行:构建独具特色的开放生态 (35) (一)多方共同参与的金融新生态已初步形成 (35) (二)逐步形成具有典型开放银行特征的业务新模式 (38) 三、我国开放银行未来发展建议 (41) (一)因地制宜,强化开放银行顶层规划 (41) (二)引导自主开放,推进数据共享 (41) (三)建立安全有效的数据开放机制 (42) (四)制定行业标准,统一技术规范 (42) (五)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优势互补 (43) 参考文献 (44)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数以亿计的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带来了冲击。为帮助它们渡过难关,国家大力实施金融扶持政策,号召金融机构对小微经营群体精准放贷。近日,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与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等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通过在线申请、无需人工接触的数字贷款方式为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提供贷款,并迅速得到各大银行和企业的响应。金融科技企业在应对疫情冲击方面表现出的这种独特优势,归因于其数亿个人用户及近亿商户的场景能力,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数据风控能力。金融科技企业将场景与用户开放给银行,超越了银行向第三方开放数据和服务的传统模式,令银行在开放的场景中精准触达并服务用户,这是当前银行与科技企业等联合创新的结果,是构建以用户价值最大化为宗旨的开放银行生态的一种有效尝试。 近年来,伴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务快速融合,在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协作下,我国存款贷款、支付清算、理财投资等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走在了世界前列,开放银行的发展在某些层面也处于领先全球的优势地位。2015年开始,获得当时中国银监会备案的四家银行,即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开始推出互联网银行业务,到2018年中国的开放银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年7月浦发银行推出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目前已有超过50家银行上线或者正在建设开放银行业务。不同于早期欧洲的开放银行计划,监管要求银行向第三方开放数据,旨在打破银行业垄断地位,方便金融科技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开展业务。在相关政策指引和良好金融科技生态推动下,中国开放银行逐步走上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科技手段开展金融业务,对外开放技术及业务能力。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也与银行积极开展合作,拓展业务边界,共同打造良好的开放生态,形成拥有开放、共享、生态等理念的金融展业新模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面向小微企业和普通大众的金融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银行通过开放银行的模式进入网络消费、数字生活的场景,服务小微和大众金融消费者,成为中国特色开放银行的最佳范本。 从开放银行走向开放生态,让银行无处不在。

2019 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

Report on World Tourism Economy Trends (2019) 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9) 宋瑞 2019.1.16 北京

Section I Decelerating growth and slight fluctuation of global tourism economy 全球旅游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 全球经济增长:在2017年和2018年达到3.1%之后,预期将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减速,2019和2020年分别为3%和2.9%。 Global Economy Growth : 2018, 3.1%;2019, 3%;2020, 2.9% ? 全球:将2018年和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从半年前的3.9%下调至3.7% World: Forecasted Growth rate of 2018 and 2019, lowered from 3.9% to 3.7% ? 美国: 2018年经济增速预期维持2.9%不变,2019年增速从2.7%下调至2.5% USA : 2018, 2.9%; 2019, lowered from 2.7% to 2.5% ? 欧元区:2018年增长预期由2.2%下调至2.0%, 2019年预期维持1.9%不变 Euro Area : 2018, lowered from 2.2% to 2.0%; 2019, 1.9% ? 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预估大幅下调 Emerging Economie s: lowered significantly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 世界银行(WB ) 全球经济处于高速回落进程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 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 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 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 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 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 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2019年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展望报告

2019年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展望报告

【内容提要】 预计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速,体现在GDP、制造业、全球直接投资、全球贸易在内的各方面。主要经济体工业增速将下降,不仅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包括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在内。在2019年,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是:全球流动性环境收紧;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意大利预算超标重创欧盟工业发展;英国脱欧增添欧盟工业下行风险。为应对2019年世界工业发展的新形势,应做到:加快构建创新体系;促进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工信业国际合作。 一、对2019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经济增长将减速 1、GDP增速将放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8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稳定增长面临的挑战》(World Economic Outlook: Challenges to Steady Growth)报告指出,2016年中期以来,世界经济仍在继续稳步扩张,预计2018-2019年的全球增长率仍将保持在2017年的水平。然而,与此同时,经济扩张的均衡性已经下降,一些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可能已经触顶。2018年至今,全球增长的下行风险已经上升,增长快于预期的可能性已经下降。世界银行(World Bank)也认为,全球经济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直保持缓慢复苏,但2019年以后将逐渐减速。综上所述,

考虑到虽然全球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但已经见顶,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特别是贸易紧张、投资放缓、利率上升等正在拖慢全球经济增长。预计2019年全球GDP增速将放缓。 2、制造业将低速增长 根据Markit的数据,10月全球制造业PMI降至52.1,连降六个月,创两年新低。美国10月制造业PMI终值为55.7,不及前值和预期,10月ISM 新订单指数也创下2017年4月以来新低。11月23日公布的德国11月制造业PMI初值创32个月新低。法国11月制造业PMI初值创26个月低点。德法制造业延续下行趋势,表明欧盟潜在增长动能持续消退。此前欧元区制造业10月的PMI出现26个月以来的新低。对于美国来说,美元指数不断走强,正在削弱美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打压美国商品的价格优势,影

世界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7833059.html, 世界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 作者:赵长兴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第07期 令各国政府和高校瞩目的“第二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即将于2009年7月在巴黎召开。十年来,国际高等教育经历了深刻变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私立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如何根据本国国情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值得决策者思考。 一、世界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和学校类型 1. 亚洲和拉美的私立高校学生数量增长最快 十年来,私立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据估计,全球私立高校学生占高校学生总数的比例已达30%。在发展中国家和发展转型国家,高等教育规模由小变大的趋势十分明显。在巴西、印尼等不少国家,私立高校学生数占高校学生总数的比例超过60%;在发达国家中,除日本、韩国及美国外,多数国家私立高校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在10%以下。从地区来看,亚洲私立高校学生数量增长最为显著。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私立高校学生数量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较高,印度私立高校学生数量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30%,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私立高校学生占全国学生总数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和10%。拉美私立高校学生数量保持着较大规模,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47%,巴西、智 利、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秘鲁等国私立高校学生的比例超过了50%。美国私立高校学生的比例一直较为稳定,几十年来都在20%~25%之间。东欧和中欧的私立高校学生数量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迅猛发展之后出现了停滞现象(只有波兰等国达到30%),但近年有所反弹,在职培训学院数量激增,学生数也相应增加。西欧似乎是这一全球潮流的局外人,其高等教育改革更多涉及的是公立大学的财政和管理,私立学校长期被边缘化。另外,德、法、英等国的私立高校学生数量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仍然较低。比利时和荷兰的这一比例相对高些,但它们的规章和财政有较强的公共色彩。葡萄牙是个例外,其私立高校学生数量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达26%。非洲的现代私立高等教育起步晚、规模较小,但肯尼亚、南非和坦桑尼亚等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比较快。阿拉伯地区的私立高校规模开始扩大,埃及、约旦、黎巴嫩等国私立高校的发展较为突出。总之,除东亚和拉美外,美国、中欧和东欧以及英语区非洲国家私立高校学生比例也相对较高。 2. 非精英型私立高校发展显著 私立高等教育学校的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其作用和动机看,可分为精英和半精英型、宗教和文化型、非精英和需求办学型三类,这三类高校包含营利型和公私合作型学校。三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状况报告

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状况报告 一、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2015年票房或将破300亿二、万达电影2010年度10亿票房与中国电影共成长三、汉鼎咨询细分市场数据库:电影发行行业细分市场发现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四、浅谈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电影院市场发展趋势五、2010年院线排行2008年度电影院线与影院经营分析一、放映市场比拼品牌,院线格局凸显“马太效应”2008年中国“五大院线”初步形成了具有不同影响力的品牌二、2008年院线变革中的亮点:资本与重组三、二级市场院线的新军四、中小院线突破“瓶颈”2008年全国主要电影院线经营与发展分析五、数字电影:新技术为引擎的发展势力六、国内电影院线特点与发展趋势七、国内电影院线特点与发展趋势-0-一、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2015年票房或将破300亿2010年10月14日中国新闻网中国电影论坛昨日开幕,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发布了《“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产业黄金五年发展研究报告》,对2011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作出预测,认为届时全国票房将突破300亿元,冲击400亿,到“十二五”末期,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腾讯娱乐讯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主题电影论坛开幕。作为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常设学术单元,本届论坛以“十二五中国电影产业愿景”为主题,谈论了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影院建设、电影生产与制片企业以及投融资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的各路专家和学者纷纷就自己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谏言十二五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百余名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展开了交流。专家们乐观预测,今年全年电影票房有望实现百亿,全国银幕总数达5105块,数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但在大好的发展形势之下,中国电影依旧存在票房虚报、滥用3D等问题。 发展机遇:中国票房突升,地方院线猛涨中国票房有望冲世界第五在昨天的论坛中,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百亿票房大关可能在今年实现。国内市场分析专家刘嘉等肯定了中国电影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他们认为今年中国电影票房在全球市场排位上,有望从排名第九上升至第五。 江苏院线两年翻一番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2015年票房或将破300亿记者在论坛现场见到了省文联创研部副主任付少武,他表示,江苏的票房增长势头极快,2009年江苏票房已经达到4.5个亿,超过浙江,升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上半年,江苏票房已经达到 3.5亿,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南京、苏锡常地区贡献的。付少武觉得,随着这样的势头,会有更多院线进驻江苏,为江苏观众奉上更多好电影:“2007年,江苏有7条院线,2009年增加至14条院线,现在还将有20条进驻江苏。”越来越多院线进驻,必将相互竞争、冲击市场,给老百姓观影带来更多方便与实惠。 存在问题:虚假票房仍有,“豆腐渣”不断票房虚报,没有监督中国电影发展猛进的同时,存在不少问题。专家们最关注的是票房虚报问题。他们认为到现在为止,中国没有一个票房的官方统计信息发布平台,票房还不能做到公开透明。据悉,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票房数据公布平台只有两个,一个是每周出版的《中国电影报》,一个是影协每年编纂的年鉴。但《中国电影报》并不普及,而“年鉴”周期太长。专家批评道,“没有权威的统计,我们的电影不像产业像作坊,直接导致了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虚报票房的情况。”国产片“豆腐渣”太多虽然票房一片大好,但真正赚钱的国产电影并不多。中国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