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论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摘要:(……自己写……..)

关键词:柴油机;工作原理;优缺点;类型;特征;控制策略;故障诊断

一.什么是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传感器、ECU(计算机)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其任务是对喷油系统进行电子控制,

实现对喷油量以及喷油定时随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

采用转速、油门踏板位置、喷油时刻、进气温度、进气压力、

燃油温度、冷却水温度等传感器,

将实时检测的参数同时输入计算机(ECU),

与已储存的设定参数值或参数图谱(MAP图)进行比较,

经过处理计算按照最佳值或计算后的目标值把指令送到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ECU指令控制喷油量(供油齿条位置或电磁阀关闭持续时间)

和喷油正时(正时控制阀开闭或电磁阀关闭始点),

同时对废气再循环阀、

预热塞等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使柴油机运行状态达到最佳。

二.柴油机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以柴油机转速和负荷作为反映柴油机实际工况的基本信号,

参照由试验得出的柴油机各工况相对应的喷油量和喷油定时MAP来确定基本的喷油量和喷油定时,

然后根据各种因素(如水温、油温、、大气压力等)对其进行各种补偿,从而得到最佳的喷油量

和喷油正时,然后通过执行器进行控制输出。

三.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和难点

优点

1高的喷射压力

为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柴油喷射压力从10MPa提高到200MPa。

如此高的喷射压力可明显改善柴油和空气的混合质量,缩短着

火延迟期,使燃烧更迅速、更彻底,并且控制燃烧温度,从而降低废气排放。

2独立的喷射压力控制

传统柴油机的供油系统的喷射压力与柴油机的转速负荷有关。

这种特性对于低转速、部分负荷条件下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不利。

若供油系统具有不依赖转速和负荷的喷射压力控制能力,就可选择最合适的

喷射压力使喷射持续期、着火延迟期最佳,使柴油机在各种工况下的废气排

放最低而经济性最优。

3改善柴油机燃油经济性

用户对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非常关注。高喷射压力、独立的喷射压力控制、

小喷孔、高平均喷油压力等措施都能降低燃油消耗率,从而提高了柴油机

的燃油使用经济性。

4独立的燃油喷射正时控制

喷射正时直接影响到柴油机活塞上止点前喷入汽缸的油量,决定着汽缸的

峰值爆发压力和最高温度。高的汽缸压力和温度可以改善燃油使用经济性,

但导致NOX增加。而不依赖于转速和负荷的喷射正时控制能力,是在燃油消

耗率和排放之间实现最佳平衡的关键措施。

5可变的预喷射控制能力

预喷射可以降低颗粒排放,又不增加NOX排放,还可改善柴油机冷启动性能、

降低冷态工况下白烟的排放,降低噪声,改善低速扭矩。但是预喷射量、

预喷射与主喷射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不同工况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具有

可变的预喷射控制能力对柴油机的性能和排放十分有利。

6最小油量的控制能力

供油系统具有高喷射压力的能力与柴油机怠速所需要的小油量控制能力发生矛盾。

当供油系统具有预喷射能力后将会使控制小油量的能力进一步降低。由于工程机械

用柴油机的工况很复杂,怠速工况经常出现,而电喷柴油机容易实现最小油量控制。

7快速断油能力

喷射结束时必须快速断油,如果不能快速断油,在低压力下喷射的柴油就会因燃烧

不充分而冒黑烟,增加HC排放。电喷柴油机喷油器上采用的高速电磁开关阀很容易实现快速断油。

8降低驱动扭矩冲击载荷

燃油喷射系统在很高的压力下工作,既增加了驱动系统所需要的平均扭矩,也加大

了冲击载荷。燃油喷射系统对驱动系统平稳加载和卸载的能力,是一种衡量喷射系统的标准。而电喷柴油机技术中的高压共轨技术则大大降低了驱动扭矩冲击载荷。

缺点

a.系统执行器要求高

b.控制策略需要仔细研究

c.系统优化标定工作难度高、工作量大

四.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1. 位置控制式系统

保留传统喷射系统的基本结构,只是将原有的机械控制机构用电控元件取代,

在原机械控制循环喷油量和喷油定时的基础上,改进更新机构功能,使用直线

比例式和旋转式电磁执行机构控制油量调节齿杆(或拉杆)位移和提前器运动装置的位移,实现循环喷油量和喷油定时的控制,使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较机械式控制方式得以提高。系统技术特征与系统特点:

(1)数字控制器通过执行机构的连续式位置伺服控制,对喷射过程实现间接调节,

故相对其它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执行响应较慢、控制频率较低和控制精度不太稳定。

(2)不能改变传统喷射系统固有的喷射特性,电控可变预行程直列泵虽能对喷油速率起到

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却使直列泵机构复杂性加大。

(3)柴油机的结构几乎无须改动即可改造成位置控制式喷射系统,故生产继承性好,

便于对现有机器进行升级改造。

(4)由于燃油泵输送和计量机构基本不变,喷油系统参数受柴油机转速影响大,很难实现喷油规律控制,凸轮机构、柱塞套的应力和变形限制了喷油压力的进一步提高。

2. 时间控制式系统

时间控制系统有许多比纯机械式或第一代系统优越的地方,但其燃油喷射压力仍然与发动机转速关,喷射后残余压力不恒定。另外电磁阀的响应直接影响喷射特性,特别是在转速较高或瞬态转速变化很大的情况下尤为严重,而且电磁阀必须承受高压,因此对电磁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共轨系统

共轨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不再采用传统的柱塞泵脉动供油原理。

共轨式电控喷射系统具有公共控制油道(共轨管),高压油泵只是向公共油道供油以保持所需

共轨压力,通过连续调节共轨压力来控制喷射压力,采用压力时间式燃油计量原理,用电磁阀

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目前各种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均具有故障诊断系统。

故障诊断通常由控制软件完成,一般在仪表板上设故障指示灯,并可以输出故障代码。

电控喷油系统一般在故障诊断的同时提供支撑功能。

故障诊断监测柴油机运行状况,采集其运行参数以确定柴油机电控系统是否发生故障,如果发生故障,则利用故障处理策略使发动机能继续运行下去。

如果没有故障自诊断,电控系统一旦发生故障而又无法诊断出故障并加以相应的处理,

则此时柴油机的运行必偏离正常运行状况,造成排放恶化,经济性、动力性下降,甚至根本不能运行。

(1)实时检测输入信号,包括传感器信号、操作人员控制开关信号等,根据工作状态判断信号是否有效。

(2)实时检测输出信号及执行器的工作状态。

(3)记录故障信号的故障代码,以及故障发生前后信号随时间变化的特征采样值。

(4)使控制软件在故障发生时执行安全保护模式下的控制子程序。

(5)接收故障诊断仪与维修人员的通讯控制,能够向故障诊断仪发送故障信号及系统信息,并能在故障指示灯上显示故障代码。

当ECU中微处理器出现故障时,接通备用集成电路,用固定信号控制发动机进入强制运转。注意:备用系统只能维持基本功能,而不能保证正常的运行性能。

共轨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收稿日期:2005-4-8 作者简介:邱宗敏(1968-),女,贵州贵阳人,讲师.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卷第4期,2005年12月 Journal of Zhejiang V ocational and T echnical Institute of T ransportation V ol 16N o.4,Dec.2005 共轨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邱宗敏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浙江杭州 311112) 摘 要:通过对共轨式燃油喷射技术主要特点的分析提出共轨式燃油喷射技术是电 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共轨技术;喷油量控制;喷油正时控制;喷油规律控制中国分类号:U4641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34X (2005)04-0020-04 0 前 言 柴油机经济性好,燃油消耗率低且C O 2排放率较汽油机低,在国内外的应用率越来越高。但柴油机同样得面对无法回避的局部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因此,现代的柴油机也在采用和发展电子控制系统,以适应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由传感器、EC U (计算机)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计算机根据转速传感器和油门位置传感器的输入信号,首先计算出基本喷油量,然后根据水温、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等传感器的信号进行修正,确定最佳喷油量及喷油正时。实现对喷油量以及喷油定时随运行工况进行实时控制。同时计算机经过处理计算按照最佳值对废气再循环阀、预热塞等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使柴油机工作状态达到最佳。 早期的电控柴油喷射系统采用“位置控制”,通过以微机为核心的控制单元对位置伺服机构进行控制,改变油量调节齿条(直列泵)或油量调节滑套(VE 型分配泵)的位置,以调节喷油泵的循环供油量。但伺服机构执行响应慢,控制频率低,控制精度欠精确。其后开发了“时间控制式柴油喷射系统”,利用新型高速强力电磁阀的关闭时刻和闭 合的持续时间控制喷油泵的循环供油量和喷油正时,取代了油量调节齿条(直列泵)或油量调节滑套。上述两种电控柴油喷射系统都保持了传统脉冲高压供油原理,喷油压力与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有关,无法单独控制,这种特性对于低转速和小负荷下的燃油经济性和烟度排放很不利。同时,还会造成柴油压力的波动,引起间歇性不喷射或二次喷油等不正常现象,恶化燃烧过程。而电控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的问世,则抛弃了传统的传统脉冲高压供油原理,采用“时间-压力控制”或“压力控制”方式,使电控柴油喷射系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应用较多的是“时间-压力控制”式。 1 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 图1即为日本电装公司EC D -U2“时间-压力 控制”式柴油喷射系统。该系统主要有柴油箱、输油泵、公共油道、喷油器和各种电子元件组成。 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指该系统中有一条公共油道,即共轨。高压输油泵将柴油从油箱中吸出并将油压提高到120MPa 后送入共轨,多余燃油经回油管路流回油箱。用电磁阀对共轨油压进行压力调节并由压力传感器进行反馈控制,并使其根据柴油机的工况要求稳定在目标值。有一定压力的柴油经共

柴油发动机电控

柴油发动机电控 21世纪是绿色柴油机的时代,传统的燃油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柴油机技术发展的需要,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使得汽车技术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柴油机电控系统,是必然之选。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并生产了很多功能各异的柴油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电子控制的内容已由当初的燃油喷射系统单一控制,逐步发展到了各个系统控制,如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可变进气涡轮控制系统以及废气再循环等。21世纪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将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目前我国生产的宝来、奥迪轿车以及长城哈弗、华泰圣达菲等一些SUV都已采用了柴油机电控技术,其中很多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如高压共轨喷射技术、泵喷嘴技术等。本篇突出了柴油机电控部分的构原理和目前先进的柴油机电控技术。 电控柴油共轨系统的主要特点 1 改善柴油机的经济性 由于柴油机具有优异的节油特性,行驶成本远远低于汽油轿车。在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它的经济性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显示出巨大的价值。 2 提高控制精度 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越高,被控对象的功能指标就越容易接近最

优值。计算机控制的精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输入信号的高保真、信号均以数字形式传输,只要计算机的位数够高,就能保证足够的精度、高分辨率的输出信号。 3 控制策略灵活 对于不同的柴油机,其控制策略往往不同,当需要改进或与其他机型匹配时,传统的办法是改变机械控制系统,周期长成本高。计算机控制系统需要改变的仅仅是EPROM中的软件程序。有些情况下,甚至不需要变更便能用于不同的柴油机。 4 电子控制 整个系统有传感器、电控单元和执行器三大部分组成。最明显的特点是柴油电控喷射系统的多样化,具有高压、高频、脉动等特点喷射压力高达60-150MPa,甚至200MPa。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的组成 柴油机电控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和电控单元组成。传感器检测出发动机或喷油泵的运行状态,ECU根据个传感器信息,控制发动机的最佳喷油量、最佳喷油时间,执行器根据计算机的指令,准确的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时间。 电控燃油共轨系统的组成 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可分成两大部分:电控系统和燃油供给系统。 1 电控系统

模板-张兴:博世CR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解析

摘要 摘要 本设计基于博世CR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在深入分析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控制原理的前提下,主要针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行了总体控制设计,即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设计;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控制设计;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设计。另外对整个电控系统的控制逻辑进行了划分,总结出五个基本的控制任务,包括状态识别、油量控制、共轨压力控制、喷射控制和驱动,形成了完整的控制方法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单元,控制方法

发动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发动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发动机电控系统设计 以某一具体类型的发动机(如:凌志LS400轿车1UZ-FE型发动机)为对象,结合发动机电控系统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硬件设备,对发动机的主要控制系统或某一控制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控制内容: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汽油喷射(EFI)、电子控制点火提前(ESA)、怠速控制(ISC)、废气再循环控制(EGR)、蒸发污染控制(ECS)、谐波进气增压系统控制(ACIS)、故障诊断(DIAGN)、失效保护与后备功能和怠速混合气浓度调节(CO排放控制)等内容。 二、设计内容 1.原理简介 主要内容:对发动机的构成与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 2.对象特性描述 主要内容:对所选择的控制对象的特性进行分析和描述 3.控制系统设计 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系统设计。1)电子控制单元的设计;2)传感器和控制开关;3)各类执行器;4)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主要内容:控制方案的选择与论证;被控参数与控制参数的选择;输入输出系统的设计;画出原理图、方框图和仪表流程图、系统接线图、梯形图;进行程序设计。 三、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格式应严格按照学校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2.论理正确、逻辑性强、文理通顾、层次分明、表达确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置部分:封面、摘要、设计任务书、目录;主体部分:引言(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等)、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部分:系统方框图和电路原理图、程序清单等。 4.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按上述设计步骤进行设计的分析和思考内容和引用的相关知识。 5.如有程序,必须提供清单。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

高压共轨(Common Rail)电喷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它是由高压油泵将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Rail),通过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Pressure)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程度. 结构及原理 高压共轨系统利用较大容积的共轨腔将油泵输出的高压燃油蓄积 起来,并消除燃油中的压力波动,然后再输送给每个喷油器,通过控 制喷油器上的电磁阀实现喷射的开始和终止。 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共轨腔内的高压直接用于喷射,可以省去喷油器内的增压机构; 而且共轨腔内是持续高压,高压油泵所需的驱动力矩比传统油泵小得 多。 通过高压油泵上的压力调节电磁阀,可以根据发动机负荷状况 以及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对共轨腔内的油压进行灵活调节,尤其优 化了发动机的低速性能。 通过喷油器上的电磁阀控制喷射定时,喷射油量以及喷射速率,还可以灵活调节不同工况下预喷射和后喷射的喷射油量以及与主喷射的间隔。 高压共轨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高压油泵、共轨腔及高压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供油泵从油箱将燃油泵入高压油泵的进油口,由发动机驱动的高压油泵将燃油增压后送入共轨腔内,再由电磁阀控制各缸喷油器在相应时刻喷油。 预喷射在主喷射之前,将小部分燃油喷入气缸,在缸内发生预混合或者部分燃烧,缩短主喷射的着火延迟期。这样缸内压力升高率和峰值压力都会下降,发动机工作比较缓和,同时缸内温度降低使得NOx排放减小。预喷射还可以降低失火的可能性,改善高压共轨系统的冷起动性能。 主喷射初期降低喷射速率,也可以减少着火延迟期内喷入气缸内的油量。提高主喷射中期的喷射速率,可以缩短喷射时间从而缩短缓燃期。 主要生产商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公司在研发和生产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日本电装、德国博世和美国德尔福。共轨系统将燃油压力产生和燃油喷射分离开来,如果把单体泵柴油喷射技术比做柴油技术的革命的话,那共轨就可以称作反叛了,因为它背离了传统的柴油系统而近似于顺序汽油喷射系统。共轨系统开辟了降低柴油发动机排放和噪音的新途径。 由于其强大的技术潜力,今天各制造商已经把目光定在了共轨系统第3代——压电式(piezo)共轨系统,压电执行器代替了电磁阀,于是得到了更加精确的喷射控制。没有了回油管,在结构上更简单。压力从200~2000帕弹性调节。最小喷射量可控制在0.5mm3,减小了烟度和NOX的排放。 应用背景 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成为全世界内燃机行业关注的焦点,也使柴油机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有很多优势:能减少20%~25%的CO2废气排放,车速较低时的加速性能更有优势,平均燃油消耗低25%~30%,能提供更多的驾驶乐趣。因此,有人大胆对全球汽车产量中柴油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按区域划分世界汽车产量中的柴油机比例。但是,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排放控制又是一个难点。为满足排放标准,柴油机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高压共轨技术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前些年,高压共轨技术是外资一统天下,现在这种局面被打破了。 排放标准的提升必然推动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发展前景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陈然 摘要: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柴油机电控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作为一种高度柔性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以其显著的优越性,已经成为现代柴油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概括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目标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柴油机;喷射系统;高压共轨;发展趋势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世界各国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促使人们进一步改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而影响燃烧过程的关键是燃油喷射系统的性能。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检测出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况,由计算机计算和处理,可以精确、柔性地控制柴油机喷油量、喷油定时和喷射压力,与传统的喷射技术相比,进一步降低了燃油消耗和排放,增强了动力性能,实现了柴油机综合性能的又一次飞跃。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在整个内燃机行业被公认为20世纪三大突破之一[1],是21世纪柴油喷射系统的主流。 1电控高压喷油系统的原理和结构 与前两代喷油系统相比,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克服了燃油压力受柴油机转速的影响,不再采用传统的柱塞泵脉动供油原理,而采用了公共控制油道——共轨管,高压油泵只是向公共油道供油以保持所需的共轨压力,通过连续调节共轨压力来控制喷射压力,使其达到与工况相适应的最优数值,而且还使得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的控制成为

可能,且系统的控制自由度及精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结构见图1,为典型的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主要由高压泵、带调压阀的共轨管、带电磁阀的喷油器、各种传感器和电控单元(ECU)组成。 图1 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结构 2 国外主要的高压共轨喷射系统 目前,国外在柴油机电控共轨喷射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并有多种共轨喷射系统设计并投产。德国Bosch公司、意大利菲亚特集团、英国LUCAS、日本电装公司、美国德尔福公司等世界著名油泵油嘴制造商相继开发了高压共轨系统。 2.1 德国Bosch公司的高压共轨系统 目前为止,Bosch公司总共规划和设计了3代高压共轨系统。如图2所示为Bosch公司的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第一代已经上世纪批量投放市场,主要应用于轿车,喷射压力达135MPa。第二代于2000年开始批量生产,开始使用具有油量调节功能的高压泵和经改进的电磁阀喷油器,喷射循环由预喷射、主喷射和多级喷射等多次喷射组成,最大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 一、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柴油发动机是一种压燃式发动机,压燃式发动机吸入气缸的是纯净的空气,并被压缩到很高的温度,柴油经喷射装置以高压喷入气缸并与高温空气混合着火燃烧,对外作功,从而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柴油发动机的优点是:燃油消耗低,较低的有害废气排放。柴油发动机有四冲程也有二冲程的,汽车使用的柴油机多为四冲程。 柴油机工作循环(四冲程) 第一冲程活塞由上死点向下运动,将空气经打开的进气门吸入气缸,故而称之为进气冲程; 第二冲程活塞由下死点向上运动,进、排气门关闭,气缸内的空气以14:1—24:1的压缩比被压缩,空气升温至800℃,在压缩行程结束时,喷油器以接近1500巴的压力将柴油喷入气缸。该冲程称之为压缩冲程。 第三冲程在一定的发火延迟后,雾化的燃油与空气混合自行发火燃烧,气缸内空气压力迅速升高,推动活塞下行对外作功。该冲程称之为作功冲程。 第四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门打开,燃烧的废气被子排出气缸。该冲程称之为排气冲程。 二、发动机的构造 发动机由: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起动系组成。 三、燃油喷射系的工作过程 1、功用:按照柴油机的工作顺利及负荷的新变化,将清洁的柴油定时、定量、定压 并以一定的空间状态雾化喷入燃烧室。 2、组成:由低压油路与高压油路两大部分组成。 低压油路:由燃油箱、滤清器、输油泵、低压油管等组成; 高压油路:由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等组成。 3、燃油供给路线:柴油从燃油箱内被吸出,经油管进入输油泵,输油泵以一定的压 力将柴油压送到柴油滤清器,经滤清器过滤后的清洁柴油输入到喷油泵,再经喷

共轨式电控喷油系统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产生的背景: 随着世界各国工程机械、运输车辆等数量增加,柴油机排放的尾气已经成为对地球环境的主要污染原因之一,如何采取措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已是当务之急。我国从80年代起相应制订了有关的标准,将环境保护作为大事来抓。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已开始寻找和探究其他方法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技术措施主动地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正是从众多方法和措施中脱颖而出的一项较为成功的控制柴油机污染排放的新技术。 柴油机高速运转时,柴油喷射过程的时间只有千分之几秒。实验证明,喷射过程中,高压油管各处的压力是随时间和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的。柴油的可压缩性质和高压油管中柴油的压力波动,使实际的喷油状态与喷油泵所规定的柱塞供油规律有较大的差异。油管内的压力波动有时还会在喷射时之后,使高压油管内的压力再次上升,达到令喷油器针阀开启的压力,将已经关闭的针阀又重新打开产生二次喷油现象。由于二次喷油不可能完全燃烧,于是增加了烟度和碳氢化合物(HC)的排放量,并使油耗增加。此外,每次喷射循环后高压油管内的残压都会发生变化,随之引起不稳定的喷射,尤其在低速区域容易产生上述现象。严重时不仅喷油不均匀,而且会发生间歇性不喷射现象。为了解决柴油机燃油压力变化所造成的缺陷,现代柴油机采用了一种称之为“共轨”的电喷技术。 ★什么是共轨技术? 共轨技术是指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由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通过对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因此也就减少了传统柴油机的缺陷。ECU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量大小取决于燃油轨(公共供油管)压力和电磁阀开启时间的长短。

电控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原理及特点

电控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原理及特点

前言 电控柴油发动机进入海气已有十个年头了,我们的汽车维修工还没有正确认识它。目前进入我国燃油喷射系统技术有博世、电装、德尔福等几家柴油机用电控技术来控制供油,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它的发动机工作原理是一样的。我们常见电控柴油发动机均采用电控共轨或单体泵技术,其主要差异在于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的外形差异不是很大,电控部分的实现、更加有利于整正性能的优化,减少排放、经济性、动力性、以及整车的舒适性等。 第一章电控发动机与普通发动机的差异 一、技术原理上的差异性。 1、高压共轨与四气门技术结合。 电控发动机目前一般采用高压共轨、四气门和涡轮增压中冷技术相结合,四气门结构(二进、二排)不仅可以提高充气效率,更由于喷油嘴可以居中布置,使多孔油未均匀分布,可为燃油和空气良好混合创造条件,同时可以在四气门缸盖上将进气道设计成两个独立的具有圆形状的结构以实现可变涡流。这些因素的协调配合,可大大提高混合气的形成质量(品质),有效降低碳烟颗粒(HC)碳氢和(NOX)氮氧化物排放,并提高热效率。 2、高压喷油和电控喷射技术。 高压喷射和电控喷射技术的有效采用,可使燃油充分雾化,各缸的燃油和空气混合达到最佳,从而降低排放,提高整车性能。 二、部件构成上的差异。 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共轨管、压力传感器和

ECU(电脑控制)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分开的一种技术。由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送到共轨管,通过对共轨管内的油压进行闭环控制,喷油压力独立可调。 三、高压共轨系统的特点。 高压共轨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喷油系统的组成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燃油压力产生和燃油喷射分离,以此对轨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 1、可靠性:对轻型车来说系统零部件成熟且有长期使用考核验证,中型比较成熟。 2、继承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3、灵活性:高压共轨油压独立于发动机转速控制,整车控制功能强。 4、喷油压力:共轨管压力1600bar、普通压力180kgf/cm2。 5、多次喷油:可以实现多次喷射,目前最好的共轨系统可以进行6次喷射,共轨系统的灵活性好。 6、升级潜力:多次喷油特别是后喷能力使得共轨系统特别方便与后处理系统配合。 7、匹配适合性:结构移植方便,适应范围广,与柴油机均能很好匹配。 8、时间控制:时间控制系统抛弃了传统喷油系统的泵、管、嘴、系统,用高速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燃油的通与断,喷油量由电磁阀开启和切断的时间来确定,时间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将喷油量和喷油正时的控制合二为一,控制的自由度更大,同时能较大地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发展历程简介

1.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发展历程简介 1934年德国研制成功第一架装用汽油喷射发动机的军用战斗机。第二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开始采用机械式喷射泵向气缸内直接喷射汽油的供油方式。 1952年,曾用于二战德军飞机的机械式汽油喷射技术被应用于轿车,德国戴姆乐-奔驰(Daimler-Benz)300L型赛车装用了德国博世(Bosch)公司生产的第一台机械式汽油喷射装置。它采用气动式混合气调节器控制空燃比,向气缸直接喷射。 1957年,美国本迪克斯(Bendix)公司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问世,并首次装于克莱斯勒(Chrysler)豪华型轿车和赛车上。 由于汽油喷射系统比起化油器来,计量更精确、雾化燃油更精细、控制发动机工作更为灵敏,因此,在经济性、排放性、动力性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汽油喷射系统上。 1967年,德国博世公司研制成功K-Jetronic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并进而成功开发增加了电子控制系统的KE-Jetronic机电结合式汽油喷射系统,使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67年,德国博世公司率先开发出一套D-Jetronic全电子汽油喷射系统并应用于汽车上,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批量生产,在当时率先达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废气排放法规的要求,开创了汽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的新时代。 D型喷射系统在汽车发动机工况发生急剧变化时,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1973年,在D型汽油喷射系统的基础上,博世公司开发了质量流量控制的L-Jetronic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之后,L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又进一步发展成为LH-Jetronic系统,后者既可精确测量进气质量,补偿大气压力,又可降低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且进气阻力进一步减小,使响应速度更快,性能更加卓越。 1979年,德国博世公司开始生产集电子点火和电控汽油喷射于一体的Motronic数字式发动机综合控制系统,它能对空燃比、点火时刻、怠速转速和废气再循环等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为了降低汽油喷射系统的价格,从而进一步推广电控汽油喷射系统,1980年,美国通用(GM)公司首先研制成功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节流阀体喷射(TBI)系统,它开创了数字式计算机发动机控制的新时代。TBI系统是一种低压燃油喷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射系统介绍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射系统介绍 一、共轨技术 在汽车柴油机中,高速运转使柴油喷射过程的时间只有千分之几秒,实验证明,在喷射过程中高压油管各处的压力是随时间和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的。由于柴油的可压缩性和高压油管中柴油的压力波动,使实际的喷油状态与喷油泵所规定的柱塞供油规律有较大的差异。油管内的压力波动有时还会在主喷射之后,使高压油管内的压力再次上升,达到令喷油器的针阀开启的压力,将已经关闭的针阀又重新打开产生二次喷油现象,由于二次喷油不可能完全燃烧,于是增加了烟度和碳氢化合物(HC)的排放量,油耗增加。此外,每次喷射循环后高压油管内的残压都会发生变化,随之引起不稳定的喷射,尤其在低转速区域容易产生上述现象,严重时不仅喷油不均匀,而且会发生间歇性不喷射现象。为了解决柴油机这个燃油压力变化的缺陷,现代柴油机采用了一种称"共轨"的技术。 共轨技术是指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由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通过对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因此也就减少了传统柴油机的缺陷。ECU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量大小取决于燃油轨(公共供油管)压力和电磁阀开启时间的长短。共轨式喷油系统于二十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才正式进入实用化阶段。高压共轨系统可实现在传统喷油系统中无法实现的功能,其优点有: a、共轨系统中的喷油压力柔性可调,对不同工况可确定所需的最佳喷射压力,从而优化柴油机综合性能。 b、可独立地柔性控制喷油正时,配合高的喷射压力(120Mpa~200MPa),可同时控制NOx和微粒(PM)在较小的数值内,以满足排放要求。 c、柔性控制喷油速率变化,实现理想喷油规律,容易实现预喷射和多次喷射,既可降低柴油机NO x,又能保证优良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d、由电磁阀控制喷油,其控制精度较高,高压油路中不会出现气泡和残压为零的现象,因此在柴油机运转范围内,循环喷油量变动小,各缸供油不均匀可得到改善,从而减轻柴油机的振动和降低排放。 由于高压共轨系统具有以上的优点,现在国内外柴油机的研究机构均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对其进行研究。比较成熟的系统有:德国BOSCH公司的CR系统、日本电装公司的ECD-U2系统、意大利的FIAT集团的unijet系统、英国的DELPHI DIESEL SYSTEMS公司的LDCR 系统等。 二、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及基本单元 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由电控单元、高压油泵、蓄压器(共轨管)、电控喷油器以及各种传感器等组成。低压燃油泵将燃油输入高压油泵,高压油泵将燃油加压送入高压油轨(蓄压器),高压油轨中的压力由电控单元根据油轨压力传感器测量的油轨压力以及需要进行调节,高压油轨内的燃油经过高压油管,根据机器的运行状态,由电控单元从预设的map图中确定合适的喷油定时、喷油持续期由电液控制的电子喷油器将燃油喷入气缸。 1、高压油泵 高压油泵的供油量的设计准则是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的柴油机的喷油量与控制油量之和的需求以及起动和加速时的油量变化的需求。由于共轨系统中喷油压力的产生于燃油喷射过程无关,且喷油正时也不由高压油泵的凸轮来保证,因此高压油泵的压油凸轮可以按照峰值扭矩最低、接触应力最小和最耐磨的设计原则来设计凸轮。

德尔福共轨喷射系统DCR

德尔福共轨喷射系统DCR基本介绍 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简称DCR(D elphi D iesel C ommon R ail) 第一部分:简介 1、系统组成 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技术,便于应用于不同结构和形式的发动机之上。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部件:-共用高压燃油储能器(共用油轨); -高压燃油调节器(选装元件); -内置高压泵并设计有进油计量初级供油泵结构的燃油泵; -燃油喷射器(喷油器); -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 -燃油滤清器。

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所配备的共用高压燃油储能器,亦称为“共用油轨”。通常被设计装配在发动机的气缸体或气缸盖上,由高压油泵向其提供高压燃油。共轨内部的燃油压力是通过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结合设计在高压油泵内部的进油计量装置和高压燃油调节器(当系统装备时)完成综合调节控制的。因此,系统燃油压力与发动机转速无关。即使在很低的

发动机转速下,如果需要,系统也可以提供高压燃油并进行高压燃油喷射。一组若干个高压燃油喷射器将通过高压油管与共轨相连接。系统通过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直接驱动设计在燃油喷射器内部的电磁开关控制燃油喷射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和频率。 2、目前应用状况 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系为轿车用未来高速直喷式柴油发动机至少达到满足美国联邦1998年排放法规和欧洲三号排放法规以及更高的世界排放法规的要求所设计的。由于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因此可非常方便地被搭载应用到不同结构的三至六缸的柴油发动机的各式车辆上。 根据相同的应用原则,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可非常方便地扩展应用到中型车辆柴油机以及非车用柴油机市场产品上。 3、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DCR优势: 1) 结构设计紧凑 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主要零部件设计精巧,外形尺寸小,非常适合现代两气门和四气门发动机使用。 2) 模块式系统构成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作者:佚名文献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5-10-04 2000-7(145)61,资源环境资源环境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NewElectronicallyControlledCommonRailFuelI njectionTechnologyforDieselEnginesandEnvir onmentalProtection 施光林1钟廷修2 (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研究所,博士后1;教授2上海200030) 人类虽已跨入了21世纪,但环境问题始终是人们最为忧虑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的发展,人们一方面在生产对自身生存与发展有用的东西,而另一方面也在大量排放破坏人类居住环境的有害物质,如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等。尤其是随着世界各国城市交通运输车辆、船舶的急剧增加,柴油机排放的尾气已经成为对地球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据美国的一份资料报道,现在地球大气中77.3%的一氧化碳(CO)、55.3%的碳氢化物(HC)、50.9%的氮氧化物(NOX)均来自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汽车排放。特别是在城市,由于人口密集、缺少绿地,而汽车排气口一般都离地面60~70厘米,低空排放恰好易于各种有害物质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从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我国,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大气污染已从煤烟型向煤烟—石油混合型或机动车污染型转变,甚至在有些大城市已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仅以上海为例,据环保部门的监测,现在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上海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尾气中的CO、HC、NOX等分别占中心城区污染量的90%、92%和23%。在交通干线附近,行人呼吸到的CO、HC和NOX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上述事实充分说明,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已经开始遭到严重破坏,如何采取措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已是当务之急。为此,世界各国,如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等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相继制订出有关尾气排放法规,对在各种场合使用的柴油机、汽油机的尾气排放加以限制,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这几年又先后有欧洲Ⅱ、欧洲Ⅲ等更加严厉的尾气排放限制法规出台。我国从80年代起也相应制订了有关的标准,将环境保护作为大事来抓。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业已开始寻找和探究其他方法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技术措施主动地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正是从众多方法和措施中脱颖而出的一项较为成功的控制污染排放的新技术。 一、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原理 熟知柴油机的人都知道,燃烧过程是其工作的“核心”,而喷油系统对燃烧过程及其工作品质,特别是对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柴油机喷油系统的研究一直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热点。一般认为,柴油机喷油技术经历了传统的纯机械操纵式喷油和现代的电控操纵式喷油这两个发展阶段。而现代电控喷油技术的崛起,则应归功于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电控喷油技术已从初期的位置控制型发展到时间控制型。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正是属于后者。该技术不再采用传统的柱塞泵脉动供油的原理,而是通过共轨直接或间接地形成恒定的高压燃油,分送到每个喷油器,并借助于集成在每个喷油器上的高速电磁开关阀的开启与闭合,定时、定量地控制喷油器喷射至柴油机燃烧室的油量,从而保证柴油机达到最佳的燃烧比和良好的雾化,以及最佳的点火时间、足够的点火能量和最少的污染排放。图1是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原理框图。 这一系统主要由电控输油泵、共轨(恒压蓄油箱)、高速电磁开关阀、喷油器、电子控制装置(ECU)及各类传感器等组成。按照喷油高压形成的不同,目前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有两种基本形式,即高压

大众电控燃油系统论文

大众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摘要】:我们下面介绍了汽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具有较强实用性。根据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控燃油喷射系统透彻的分析常见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汽车的故障,更有效快速地诊断和解决汽车故障,缩短了维修时间。总结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的的诊断与排除过程.以大众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为例,根据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电路图,有针对性的讲述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步骤。 [关键词]: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现象故障排除 一.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史 从6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导致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产生,使汽车发动机进入一个电子控制的新时代。 1967年,德国Bosch公司研制成D型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随后又开发了L型电子控制喷射系统,后来这些技术被不断改进、完善。以及电子及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飞速发展,到1979年,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己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经历了从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微机控制,从模拟计算机到数字计算机控制的发展过程,正朝微型化,微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薇电脑集中控制方向发展。 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用 现代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EFI(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简称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汽油喷射、电子点火、怠速、排放、进气增压、发电机负荷、巡航、警告指示、自我诊断与报警、安全保险、备用功能。

三.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电喷系统发展至今,已有多种类型。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系统控制模式分类 在发动机电喷控制系统中,按系统控制模式可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类型。 a.开环控制 就是把根据试验确定的发动机各种运行工况所对应的最佳供油量的数据事先存入计算机中,发动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主要根据各个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判断发动机所处的运行工况,再找出最佳供油量,并发出控制信号。 b.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其特点是加入了反馈传感器,输出反馈信号,反馈给控制器,以随时修正控制信号。 闭环控制系统在排气管上加装了氧传感器,可根据排气管中氧含量的变化,测出发动机燃烧室内混合气的空燃比值,并把它输入计算机中再与设定的目标空燃比值进行比较,将偏差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再驱动电磁喷油器喷油,使空燃比保持在设定的目标值附近。因此,闭环控制可达到较高的空燃比控制精度,并可消除因产品差异和磨损等引起的性能变化对空燃比的影响,工作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2) 按喷油实现的方式分类 在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按喷油实现的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机械式、机电混合式和电子控制式三种燃油喷射系统。 a.电子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如图1-3 燃油的计量通过电控单元和电磁喷油器来实现。 该系统采用了全电子控制方式,即电子控制单元通过各种传感器来检测发动机运行参数(包括发动机的进气量、转速、负荷、温度、排气中的氧含量等)的变化,再由ECU根据输入信号和数学模型来确

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三个阶段的技术简介.doc

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三个阶段的技术简介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 柴油机电控技术是在解决能源危机和排放污染两大难题的背景下,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控制技术平台上发展起来的。汽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为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位置控制、时间控制、时间—压力控制(压力控制)

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规压力电控喷油系统) 优点:结构不需改动,生产继承性好,便于对现有柴油机进行升级换代。 缺点:系统响应慢、控制频率低、控制自由度小、控制精度不够高,喷油压力无法独立控制。 第二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高压电控喷油系统) 改变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主要以电控共轨(各缸喷油器共用一个高压油管)式喷油系统为特征,直接对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正时、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喷油压力等进行“时间-压力控制”或“压力控制”。 特点:通过设置传感器、电控单元、高速电磁阀和相关电/液控制执行元件等,组成数字式高频调节系统,有电磁阀的通、断电时刻和通、断电时间控制喷油泵的供油量和供油正时。但供油压力还无法独立控制。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1.改善低温起动性。 电子控制系统能够以最佳的程序替代驾驶员进行这种麻烦的起动操作,使柴油机低温起动更容易。 2.降低氮氧化物和烟度的排放。 采用柴油机电控技术,可精确地将喷油量控制在不超过冒烟界限的适当范围内,同时根据发动机工况调节喷油时刻,从而有效地抑制排烟。 3.提高发动机运转稳定性。 4.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采用柴油机电控系统,无论负荷怎样增减,都能保证发动机怠速工况下以最低的转速稳定运转,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性。 5.控制涡轮增压。 柴油机电控系统中,ECU根据传感器信号精确计算喷油量和喷油正时。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可以对增压装置进行精确的控制。 6.适应性广。

路虎柴油共轨喷射系统-压电式

一.当前柴油机发展的状态 。提高在发动机最低速的扭矩 。轻量化设计下的功率输出 。通过测量进气系统和燃油喷射以及燃烧室的改进提高功率输出 。减少燃油消耗 。高压喷射 。极低噪声和排放,特别是NOX 由于上述,必须在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室改进,可通过更高压力的喷射和更精确以及更灵活的喷射方式,例如压电方式的喷油器。这主要时它的更短的切换时间和喷油量的更精确的控制。二.压电效应 之所以叫piezo electric effect,是该原理在1880年的发明人的名字(Pierre和Curie)来的,来自希腊词‘piezein’,翻译为‘pressing’。 压电效应可清楚的解释为在石英晶体(quartz crystal)上施加压力.在常规状态下,其对外的电特性呈中性,即带电原子(离子)是平衡的(如图A)。当从外界施加压力与石英晶体上时,晶体的晶格变形,离子移位产生一个电压(如图B)。若反过来,当施加一个电压,将导致晶体的形变,产生形变力(如图C) 当今,压电陶瓷材料广泛的应用在压电晶体的特殊研究和工程材料的发展上。从应用上来讲,分为直接压电效应和间接压电效应。 直接压电效应(传感器)

间接压电效应(执行器) 。当用于执行器时,固态材料将电气电压转换为机械变形,例如当压电元件被暴露在一个电场中时将产生形变。 。若此时元件被限制变形,将产生一个弹性电压(elastic voltage).这将在装置上产生一个力,该力阻止压电元件变形。 。结论:作为执行器,由于一个电压被施加给压电元件,电能被转换为机械能。如喷油器。三.在压电式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中的压电效应的应用 。在此类共轨系统中,间接压电效应应用于控制喷油器的开启 。电能量(ECM的驱动信号)通过元件的形变转换为机械能量。由形变产生的力确定了喷油器针阀的提升。 。单个元件产生的形变(位移)非常小,因此将多个元件连接在一起克长生较大的位移,所以叫做‘元件堆(stack)’ 。为产生需要的位移以控制喷油器的针阀提升,喷油器中的压电执行器由大量的陶瓷膜(约0.1mm厚)叠加成约45mm高以产生针阀提升所需的位移(约0.08mm). 。压电控制喷油器的切换时间比传统的电磁驱动的喷油器快4倍。因此其对喷油量的计量更精确,例如在预喷(pilot injection)可提供非常小的喷油量(约1mm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综合分析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综合分析 二级学院(直属学部):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09汽车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 二 学生姓名:周建伟学号:0 指导教师姓名:桑楠职称:副教授 评阅教师姓名: 桑楠职称:硕士 2010年6月 摘要

从6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导致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产生,使汽车发动机进入一个电子控制的新时代。 1967年,德国Bosch公司研制成D型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随后又开发了L 型电子控制喷射系统,后来这些技术被不断改进、完善。到1979年,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己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简称EFI)就是用计算机控制燃油供应量的装置。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的计算机综合各种不同传感器送来的信息作出判断,控制喷油器以一定的压力,正确迅速地把燃油喷射到发动机进气歧管里,与吸入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气缸,配合电于控制点火在最佳时刻点燃可燃混合气。 电子燃油喷射(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系统,是用电子控制器(EC U)控制燃油喷射代替传统化油器的系统,简称为EFI系统。 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控制原则是以电控单元为控制核心,以空气流量和发动机转速为控制基础,以喷油器和点火时刻为控制对象,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得到与工况相匹配的最佳空燃比和最佳点火时刻。显然,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能实现空燃比和点火的高精度控制。 现代电控汽油喷射系统采用闭环控制的供油特性,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控制过程中,有结果参与的反馈控制,这使得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功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降低燃料消耗,使废气排放量减少到了最低。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的现象、故障原因、解决方法,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维修实例,电控发动机启动困难分析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对电控汽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ECU通过对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不断的调节喷油量使其达到最佳的空燃比。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主要分为:供油系统故障、点火高压电路故障、其他机械故障等。 关键字: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半导体故障组成分析空燃比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系(部)汽车工程系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 班级2009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三班 指导教师张莉 姓名吴宏远学号200914081060105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摘要】从6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导致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产生,使汽车发动机进入一个电子控制的新时代。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lectronicfuel injection简称EFI)就是用计算机控制燃油供应量的装置。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的计算机综合各种不同传感器送来的信息作出判断,控制喷油器以一定的压力,正确迅速地把燃油喷射到发动机进气歧管里,与吸入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气缸,配合电于控制点火在最佳时刻点燃可燃混合气。 电子燃油喷射(Electronic FuelInjection)系统,是用电子控制器(ECU)控制燃油喷射代替传统化油器的系统,简称为EFI系统。 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控制原则是以电控单元为控制核心,以空气流量和发动机转速为控制基础,以喷油器和点火时刻为控制对象,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得到与工况相匹配的最佳空燃比和最佳点火时刻。显然,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能实现空燃比和点火的高精度控制。 现代电控汽油喷射系统采用闭环控制的供油特性,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控制过程中,有结果参与的反馈控制,这使得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功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降低燃料消耗,使废气排放量减少到了最低。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的现象、故障原因、解决方法,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维修实例,电控发动机启动困难分析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对电控汽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ECU通过对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不断的调节喷油量使其达到最佳的空燃比。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主要分为:供油系统故障、点火高压电路故障、其他机械故障等。 【关键词】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维修诊断

德尔福共轨喷射系统DCR

德尔福共轨喷射系统DCR基本介绍 第一部分:简介 1、系统组成 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技术,便于应用于不同结构和形式的发动机之上。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部件: -共用高压燃油储能器(共用油轨); -高压燃油调节器(选装元件); -内置高压泵并设计有进油计量初级供油泵结构的燃油泵; -燃油喷射器(喷油器); -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 -燃油滤清器。 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所配备的共用高压燃油储能器,亦称为“共用油轨”。通常被设计装配在发动机的气缸体或气缸盖上,由高压油泵向其提供高压燃油。共轨内部的燃油压力是通过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结合设计在高压油泵内部的进油计量装置和高压燃油调节器(当系统装备时)完成综合调节控制的。因此,系统燃油压力与发动机转速无关。即使在很低的发动机转速下,如果需要,系统也可以提供高压燃油并进行高压燃油喷射。一组若干个高压燃油喷射器将通过高压油管与共轨相连接。系统通过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直接驱动设计在燃油喷射器内部的电磁开关控制燃油喷射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和频率。 2、目前应用状况 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系为轿车用未来高速直喷式柴油发动机至少达到满足美国联邦1998年排放法规和欧洲三号排放法规以及更高的世界排放法规的要求所设计的。由于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因此可非常方便地被搭载应用到不同结构的三至六缸的柴油发动机的各式车辆上。 根据相同的应用原则,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可非常方便地扩展应用到中型车辆柴油机以及非车用柴油机市场产品上。 3、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DCR优势: 1) 结构设计紧凑

德尔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主要零部件设计精巧,外形尺寸小,非常适合现代两气门和四气门发动机使用。 2) 模块式系统构成 每气缸配备一枝电子控制的燃油喷射器的模块化组合式结构,可方便应用于三缸、四缸、五缸和六缸任何一款柴油机上。 3) 驱动扭矩消耗低 由于系统高压共轨的泵油压力与高压燃油喷射器不同步,因此,共轨系统所需的驱动扭矩消耗更低。 4) 喷油压力与发动机转速无关 由于系统喷油压力与发动机转速和负载无关,因此,在低转速时仍可实现高压燃油喷射。 5) 有效降低排气中氮氧化物。 6) 完全采用电子控制并可同其他汽车电子设备进行通讯。 柴油机共轨喷射技术拥有完全采用了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器喷射正时和喷射量计量功能优势,同时也提供与其他车辆电器设施之间的通讯功能。 4、系统的工作原理: 1) 系统输油泵将燃油流经燃油滤清器元件滤清之后传送到高压油泵以便产生高压; 2) 高压油泵使燃油产生高压并输送到共用高压燃油储能器(共轨)中; 3) 当燃油喷射器受到发自电子控制模块的指令激活时,立即向发动机燃烧室喷射出高压燃油; 4) 系统的燃油压力由有关的执行器进行控制。 第二部分:高低压油路 布局图如下: 1、燃油手油泵 2、燃油滤清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