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语文第四周测试卷(教师版)

来宾一中高二语文第四周周测试卷

总分:150分

命题人谢桂明审题人卓素芬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需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地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2013年第9期《悦读》,有删节)

1.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B.“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地细读一遍。

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解析:C项表述误解原文。“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有误,原文是“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是就不同主观的人而言,不是专指和作者心心相印。而且“不会有先入之见”也完全否定了主观,不合原文。

2.“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

解析:C A项属张冠李戴。“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是作者的体会。B项也属张冠李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D项也属张冠李戴。这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解析:A A项表述与原文语意相反。“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有误,从原文看,这种功夫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已不可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

冯至

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教,作诗酬谢。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②中、晚唐诗人如张籍、白居易、元稹、杜荀鹤、曹邺、皮日休均受杜诗影响。杜甫开创‚即

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下启中唐新乐府运动。韩愈诗气势雄壮、沉雄博大、奇险生硬、拗折艰涩、喜以文为诗,乃受杜诗影响。李商隐诗浓丽沉郁、气象高远、造语精工,亦受杜诗影响。

宋代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说:‚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维基百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

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

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

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

E.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心灵感受,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

解析:C A.“以至于无暇……”错误;B.“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表述的时间错误,这种认识是在草堂建成后;D.“因此”的表述不合文意。

5.杜甫的“草堂”是在什么情况下建起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解答:①公元760年暮春时节,在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的时候,杜甫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个栖身的处所——草堂。②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地址选定了城郭西郊环境清幽的浣花溪畔,开始筹划建造草堂。③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亲友赠送:表弟送了些钱,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树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

6.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记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后世的诗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解答: 第一问,观点一:杜甫并没有“陶醉”“忘却”。理由:①他欣赏、赞叹农舍之景,只是他心灵寻得片刻宁静的表现,在并不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如此,正是杜甫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的体现。②从这一时期的杜诗中,读者看到的是杜甫平静心境后的报国无门的悲慨。(言之成理即可)观点二:杜甫暂时“陶醉”“忘却”了。理由:①草堂建成后,杜甫开始“有滋有味”欣赏草堂风物,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②“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问:影响:①内容上,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②艺术表现形式上,中晚唐写实诗人白居易、韩愈、李商隐、元稹、孟郊等的诗风、文风都有杜甫诗歌风格的影子。(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日本)川端康成

他拉着双眼已盲的妻子的手,为了看一座出租的房子,在一处斜坡上,往上走着。

‚那是什么声音?‛

‚竹林子的风声啊。‛

‚是啦,我好久不曾走出家里一步,几乎都已忘了竹叶的声音呢。现在的那个家,去往二楼的楼梯梯阶,分得好细啊。刚搬过来的时候,我的脚步很难配合,吃了不少苦头。这个楼梯,如今才刚刚习惯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对于眼盲的人,住惯了的老房子可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每一个部分,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所以就觉得格外亲切,就像对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一样。眼睛不瞎的人觉得死板没趣的房子,眼盲的人却可以和它水乳交融呢。想想看,今后可又有好阵子经常和新家的柱子撞个满怀,或是给门槛绊了脚什么的,是不是?‛他放了妻子的手,打开了涂白漆的木门扉。

‚哟,像是树木的枝叶繁茂的幽暗的院子似的。以后,冬天可就冷了。‛

‚是一座墙壁和窗子都显得阴沉沉的洋楼啊。看样子,住的是德国人了,这里还留着一个‘里德曼’的铭牌呢。‛

然而一推开房子的大门,他却像是受到眩眼的亮光似的,侧转了上身。

‚真不错。明亮得很。如果院子里是夜晚的话,这里头可就是白昼了。‛

黄色和朱红色的粗条纹相间的壁纸,看起来好不热闹,有点像是节庆日里那种红白相间的帷幕。深红的窗帘,明亮得像是彩色电灯一般。

‚有躺椅、有暖炉、有茶桌和椅子。衣橱、装饰灯——家具可说一应俱全了。你过来看看……‛他说着,急切地,像是要把妻子推倒似的,把她推到躺椅处让她坐下来。妻子就像一个笨拙的溜冰者一般,双手在空中慌乱挥摆着,在弹簧的反弹下摇荡着身子。

‚喂,连钢琴也都有呢。‛

让他拉着手,坐在暖炉旁边的一架小钢琴前面去的她,就像在碰触什么怕人的东西似的,把琴键敲打了一下。

‚啊!还会响呢。‛

她于是弹起一支孩童歌来。这可能是她眼睛还看得见的少女时候学会而且依然记得的歌吧。他走进摆着好大办公桌的书斋里一看,紧邻着书斋的,竟是寝室。里头是一张双人床。床垫也一样用红白条纹的粗布料张成的。一坐到那上头去,柔软而且具有弹性。妻子的钢琴渐渐地响出了快活的喜悦来。然而他也听见,是盲者的悲哀,偶或按错了琴键,她便小孩般地笑了起来。‚喂,你不来看看好大的一张床吗?‛你说有多么不可思议——妻子在新来乍到,不知前后高低的屋子里,竟能像明眼的少女一般,稳健迈步走到寝室里来。两个人并肩坐到床边上去,彼此手搭着背,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妻子低声吹起口哨来,都已忘了时间了。

‚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地方嘛?‛

‚反正不是你家就是了。‛

‚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

(有改动)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夫妻俩往山坡上走时,妻子分辨不出竹林子的风声,又对旧房子眷恋不已,说明她是一个喜静守旧的人。

B.小说中丈夫带着眼盲妻子频频换房租房,看房子时急切粗鲁,甚至把她推倒在躺椅上,说明丈夫粗俗、缺乏教养。

C.小说中妻子吹起口哨、忘记时间的细节十分传神,结尾借人物之口说出“反正不是你家”,

从遐想中回到现实,很有张力。

D.小说语言冷峻、客观,许多情节虽然是一笔带过,却能将人物点染得有血有肉,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水准。

E.夫妻之间的言语情态纯真自然,尽管贫寒漂泊,两人一频一笑中却饱含对生活的爱,这种反差正是小说的深刻所在。

解析:答C得3分,E得2分,A得1分,B、D不得分。(A项喜静是准确的,守旧并不合理,她因为眼盲必须如此,给1分;B项急切粗鲁是欣喜的缘故,自私粗俗无教养不合情理,不给分;D项“小说语言冷峻、客观”不准确,本文语言细腻雅致,有情感热度。)

8.小说中的眼盲妻子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解答:①安土重迁,怀旧。留念故居,喜欢熟悉的环境,对新房子充满彷徨犹疑。②敏感不安。分辨不出风声,感到惊惧;敲打琴键像触碰怕人的东西,体现出敏感矜持的性格。③纯真好奇。虽怀念旧居,进到新房子忽而弹起钢琴,弹错了像小孩般地笑,在床上弹跳等,都说明她纯真活泼。④乐观积极。虽然眼盲,贫苦漂泊,弹琴时琴声却活跃悠扬,并且对“家”饱含期望。(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3点即可,共计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文章结尾妻子说“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你认为她俩能找到自己的“家”吗?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5分)

解答:能找到。①从主题上看,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家”是避风的港湾,夫妻俩真诚爱护彼此,简陋的旧房子也因为这爱而温暖,双方互相依偎相濡以沫,对家有着强烈的渴求,有这样的情感基础,两人相依为命的居所就是“家”。②从人物来看,两人顽强坚韧乐观。虽然贫困漂泊,居无定所,但言谈举止纯真美好,比明眼人更懂得生活的情趣;且渴望归宿,并顽强坚韧、辛勤努力去奔波寻觅,一定会有自己的“家”。③从情节上看,二人融入新生活迅速,适应性强。进新屋时妻子称离开的租处为“现在的房子”,还不时抱怨和旧房子水乳交融,格外亲切;可是刚进新房间不久,两人就欣喜于陈设的完备,兴奋自在地弹奏起钢琴来,在床边并肩倚坐弹跳,吹口哨,稳健迈步行动自如,适应很快,他们定能找到自己的“家”。(答出观点2分;每点分析各2分,共计8分。答“不能找到”亦可,但须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人物、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钱乙字仲阳,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

乙始以《颅囟方》著名,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瘈疭①,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广亲宗子病,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痫②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以病免归,不复出。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末年挛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

王克明字彦昭,绍兴、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

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病虽数证,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子盖上其功,克明力辞之。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后迁至翰林医痊局,赐金紫。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七。(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删改)

【注】①瘈疭(chì zòng):痉挛,抽风。②痫:癫痫,羊角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B.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C.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D.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解析:B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服:指穿孝服居丧。人死后其亲属必须要穿特制的丧服守孝三年,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

B.太医丞:是古代医官名。宋史记载,熙宁九年,于太常寺下设置太医局,管理医学行政和医学教育,太医丞是其中的署官。

C.《难经》、《素问》:《素问》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难经》则解释了《黄帝内经》的医学医理,有不少独到见解。D.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紫。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宋代沿用唐制。

解析:A守孝期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有长有短,不是必须三年。故选A。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钱乙非常孝顺、敬老。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出去寻找父亲,找了很多年,终于找到。他由姑父抚养长大,对待姑父如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

B.钱乙医术高超,甚至可以预判病症。他给皇子治病,给他喝黄土汤就治好了。他判断广亲的小儿子会在一天之后发病,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

C.王克明自学成才,治疗方法多样。他摸索医方治好了自己的脾胃病,认为有的病应用药治疗,有的病可以自愈,有的则需要先把引发疾病的事情处理好。

D.王克明医德高尚,有侠义之风。张子盖的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愈了几万人。他又常常奔波几千里,为他人治病。

解析:B钱乙判断广亲的小儿子将突然发病,但没有说明具体时间。故选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5分)

翻译:钱乙本来就有身体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叹道:“这就是所说的浑身麻木疼痛的病。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得分点:“羸疾”:瘦弱;“以意”:用心;“周痹”:浑身麻痹疼痛;“藏”:通“脏”;每对一个词得1分,句意1分。)

(2)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5分) 翻译:王炎做四川宣抚史,征召王克明为手下,王克明没有就任。王炎很生气,弹劾王克

明躲避公事,王克明因此被判罪贬职。(得分点:“辟”:征召;“就”:就任;“避事”:躲避公事。“坐”:因为。每对一个词得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完成14--15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注: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历任翰林学士、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等,曾两度为相。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此诗是被贬岭南时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句一“争”字,使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而非实感。

B.“枕榔椰叶暗蛮溪”一“暗”字如初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

C.颔联在写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与险恶。

D.诗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采用比喻的手法,既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又喻指仕途环境的恶劣。

E.五月间岭南已经在收获稻米,潮汛到来的时候,三更时分鸡就会叫,津吏就通知行人等,为尾联抒情做铺垫。

解析:A D(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5 分)A项“而非实感”错。D项用的是“双关”的修辞手法。

1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解答: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遭遇贬谪的愤懑之情。(2分)②诗歌的前三联描写岭南风物,刻画行走岭南时的心情,表明岭南环境艰险,暗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③尾联“不堪肠断思乡处”直抒胸臆,“红槿花中越鸟啼”化用典故,间接表达怀乡之情。其中也蕴含着被排挤打击的愤懑之情。(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2)周邦彦《苏幕遮》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出了雨后初阳荷叶上的雨滴以及亭亭玉立的荷茎的简约造型。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左右为难了。

②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的保守思想。

③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

A.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畏首畏尾B.畏首畏尾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C.犹豫不决畏首畏尾举棋不定D.举棋不定畏首畏尾犹豫不决

解析:D(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畏首畏尾: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了毕业生面前: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水平,计算机起码要有二级证书,还得有专业资格证书。

B.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等特点,成为“中国速度”和“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C.随着改革的有序推进,社会保险双轨制下“待遇差”的矛盾将逐步得到化解,社会保险更好地将体现制度公平、规则公平。

D.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建成,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距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解析:B(A两面对一面;C语序不当,“更好地将体现”应为“将更好地体现”;D结构混乱,应为“距离……还很远”或“和……还有较大差距”。)

19.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时是()(3分)

何谓“角色之衡”?,这是由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决定的。由于天赋、机缘、人气等各方面的限制,能成头牌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勇于“开小灶”,为有潜力成为金字塔顶端的演员创造更多学习、实践和拜师的机会,同时,也要为二三线配角演员的培养制订扎实可行的计划。

A.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还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B.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还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C.戏曲需要的不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而是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D.戏曲需要的不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而是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解析:A(根据文意,阐述“主角”在前,阐述“配角”在后,而且是递进关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国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治国从治家开始。只有修好身,①。中国人讲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内外长幼有序,讲究道德礼仪。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家国情怀和修齐治平、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把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③。

解析:①才能理好家治好国

②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八德”

③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

(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21.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给“生态文学”下一个定义。要求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5分)

①生态文学的最高价值是生态系统整体利益。

②生态文学的一个目标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

③生态文学的思想基础是生态整体主义。

④生态文学的另一个目标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答: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

【解题思路】首先要注意短句的次序,要按照逻辑重新组合,由“思想基础”到“最高价值”,然后由“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其次要建构一个恰当的句式:“生态文学是……的文学”。最后要选择各个短句中最主要的信息加以组合,同时要注意长句的语法正确。

六、作文(60分)

指导:这幅四格漫画的的主要人物是父子两人,主要事件为比身高或比学习,比较标准是遗传还是后天努力。综合分析,父亲观点正确,儿子观点负面,据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积极进取,勇于超越,不比容貌比气质,不比生活比学习,不比占有比奉献。

2.学会鉴别,合理取舍,用肚量去包容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用奋发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

3.省察自身,勿怨他人。成功多思环境有利,他人相助;失败深究个人原因,主观因素。怨天尤人,只会害人害己。

特别提醒:若学生立意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则为立意偏颇。

【参考译文】

钱乙字仲阳,他父亲钱颖善长医术,却嗜酒而喜欢出游,往东到海上去就没有回来。钱乙才三岁,母亲早死,他姑姑嫁给吕氏,吕氏怜悯并收养了他,长大以后,就教导他学医,并告诉他的家世。钱乙哭过之后,请求去寻找父亲,一共寻找了八九趟,很多年后,终于找回父亲,此时他已三十岁了。他侍奉吕氏如同父亲,吕氏死后没有后代,他就给吕氏收殓埋葬,穿孝衣守丧。

钱乙最初是因《颅囟方》著名,授给他翰林医学的官职。皇子患惊风病,钱乙给他喝黄土汤而治好了他的病。神宗召见他询问黄土汤治病的情形,他回答:“因为土能克水,水平稳了,那么惊风自然就停止。”神宗高兴,提升他为太医丞。广亲的长子患病,钱乙诊他的病说:“这种病可以不用吃药而痊愈。”广亲的小儿子在旁边,钱乙指着他说:“这孩子将突然患病,使人惊恐,过了三天的午后,可无忧。”广亲家的人很生气,不答话。第二天,广亲的小儿子果然突发羊角风,十分危急,请钱乙给他诊治,三天就病愈。

钱乙本来就有身体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叹道:“这就是所说的浑身麻木疼痛的病。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随后又说:“我能把病痛移到四肢末端。”于是,就自己制药,日夜喝它。左手、左脚突然蜷曲不能活动,他高兴地说:“可以啦!”他因病辞职回家,不再出来为官。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有关医书无不阅读,不固执地死守古法。特别精通《本草》等书,辨别纠正它错误的地方。晚年时,痉挛麻痹的病症逐渐严重,他知道不能治疗,就召来亲戚诀别,换上衣服等待死亡,于是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王克明,字彦昭,是绍兴、乾道(皇帝年号)年间的名医。他刚出生时,母亲缺少奶汁,就喂他吃粥,他因此得了脾胃病,长大后更加严重,医生认为治不好了。王克明自学《难经》和《素问》,来寻找治疗办法,用心施用药物,他的病才好了。之后他开始用学来的医术在江淮地区行医,又到了苏州、湖州一带,尤其擅长针灸。他诊脉遇到难以治疗的病情,必定深思一番弄清病症的关键,之后再用药。(他认为)病即使表现出多种症状,有的可能只用一种药就可以去除病症根源,根源去除而其他的病症自然会随之消失;对有些病人则不给药,告诉病人到哪一天病就自动好了;有的病,他认为吃药治不好不是药的问题(不是吃药能治好的),而是病人某些(引发疾病的)事情没有处理好,将事情处理妥当,其病自愈。王克明所作的诊断之言无不一一验证。张子盖率军救援海州,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好了几万人。张子盖准备向朝廷上表为其请功,王克明却极力推辞。

王克明学问非常好,为人好侠尚义,常奔波数千里为人治病。起初参加礼部考试,考中后,屡次担任医官。王炎做四川宣抚史,征召王克明为手下,王克明没有去。王炎很生气,弹劾王克明躲避公事,王克明被判罪贬职。后来改到翰林医痊局任职,皇帝赐予他紫衣和金鱼袋。绍兴五年去世,时年六十七岁。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周周考语文试卷

北清组高二语文第三次周测 命题人:吴春辉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尚书》中的民本思想表现首先在于民的地位的提高。西周王朝建立后,周统治者敏感地注意到,周之所以胜利,并不是周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比商强大,而是民心归向和人民的支持起了决定性作用。夏桀竭尽人力、物力用以淫连,在财富分配中人民所得几乎为零,就此丧失了民心:于是商汤在民众拥护下,推翻了夏王朝。无独有偶,商纣也是如此。一方面“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民之劳”(《无逸》),好酒淫乐,生活腐朽,毒化了社会风气,加重了民的负担。另一方面,商纣对民进行残酷剥削,使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最终武王乘势起兵讨伐,一举推翻了商王朝。周王朝建立后认识到民在国家兴亡中的作用,提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酒诰》),把民看作“一面镜子”来衡量政治的好坏,这就把民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一定的高度。 《尚书》中的民本思想还表现在“敬德保民”的提出。“敬德”“明德”是《尚书·周书》中使用最多的概念,其核心就是保民。在《康诰》中,周公告诫康叔:“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明德”就是不敢轻视、怠慢鳏寡孤独之人,用那些应当任用的人,尊敬应当尊敬的人,惩办应当惩办的人,使民的地位光显起来、在这里,周公的“明德”就是保民一在《召诰》中,召公在总结了殷商的灭亡教训以后,告诫成王:“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就是说上天是哀怜天下民的,它眷顾天下,任用努力于敬德保民者作民君主,王应当赶快敬重德行。可见,这里的“敬德”就是顺应上天来保民。 “敬德保民”的内容首先表现在养小民。《无逸》中有“先知稼穑之艰难”“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就是要求统治者要懂耕田艰辛,知小民苦衷,通过发展农业来保障民的基本生活。在《尧典》中就详细陈述了农业时令指导民众按照规律进行生产其次是怜小民。《梓材》:“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意思是不能残害民,虐待民,对于鳏寡孤独之人,对于那些微贱的妇人也要爱护。并反复强调要把那些鳏寡孤独者放到重要位置,恩惠爱护.第三是重教导一在教导民众上一是统治者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召诰》:“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二是对于那些有过失的人要加以引导和教育。《召诰》:“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用义民”民众即使犯了过错也不要简单采用杀戮的方法,要通过教育,使民众内心顺从,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语文第四周考卷

语文第四周周考卷 一.给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5分) 谪.守( ) 浩浩汤.汤 ( ) 一碧万顷.( ) 岸芷汀.兰( ) 宠辱偕.忘( ) 二、解释加点词语(每空2分,共20分) 1.越.明年 2.迁客骚人 .. 3.薄.暮冥冥 4.岳阳楼之大观 ..也 5.百废具.兴 6.连月不开. 7.去.国怀乡 8.宠辱偕.忘 9.锦鳞 ..游泳 10. 微.斯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课文理解(9分)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 2.“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的人,请举一例,并简介其事迹。

五.用原文填空(56分) 1.滕子京(政绩)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2.表明作者写本文的原因(作记缘由)是。 3.具体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从空间从时间)的句子是,,,; ,。 4.“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 5.“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句子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句子是,。6.描写微风时月下水波的句子是;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7.“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1) (2) 8.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 (用原文回答)“进”指:“退”指: (用自己的话)“进”指:“退”指: 9.在“是进亦忧,退亦忧”中, “进亦忧”指: “退亦忧”指: 10.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或揭示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 11.表明作者政治抱负(主旨句)的句子, 。 注意:请认真答题,书写试卷要工整。书写不规范在总分中扣除3—5分。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二)(原卷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典型传播是媒体通过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去反映、倡导某种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样式。在以往,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在榜样示范、政策宣传、凝聚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历史功绩不可抹煞;如今,发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无疑仍然需要极具感召力、代表时代精神内核的精神楷模,而典型传播在现时的社会整合功能恰好能契合这种需要。 一方面,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现时社会还是一个同质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典型的认识与实践功能仍然是有效的”。从另一方面来讲,社会问题越多,结构越是复杂,转型速度越快,越是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来引导,典型人物报道可以用新闻的手法在某一社会层面提供多种不同的典型形象,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乃至情感诉求的渠道。 (摘编自麦尚文《中国典型人物报道创新研究》) 材料二 媒介形象的建构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从历史发展来看,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曾先后以报纸、电影、电视剧为载体,而在不同时期,不同媒介形式对于焦裕禄形象建构的侧重点有所差异。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大众媒介再现历史、建构历史的过程,而在信息社会中,大众媒介对历史的再现无疑是建构人们集体记忆的一种重要机制。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不同的媒介形象事实上在建构着不同的集体记忆。因此,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实际上涉及到媒介建构和集体记忆两个方面。 一方面,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生产性活动。我们知道,大众媒介在进行媒介生产活动的同时,总会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媒体作为政党和政府的喉舌,首先就承载着政治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中国的焦裕禄是共产党员干部的模范代表,对焦裕禄这一模范人物形象的建构事实上正是中国政府宣传工作的一部分,因而,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必然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集体记忆是经由文化的、社会的因素联结起来的“想象的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记忆,它虽然是关于过去的概念,但并不仅仅只指涉过去,它是连接现在与过去的桥梁。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总是受到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心态的影响,在每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主导意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1)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基础百花园(44分)) 一、用“\”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6分) 震撼.(hàn gǎn)炊(cuīchuī)烟潜.(qián qiǎn)力 依赖.(lài nài) 囚.(qiúquí)犯僵.(jāng jiāng)硬躲避.(bìpì) 喧.(xiān xuān)闹家雀.(quèqiǎo)儿启.(qíqǐ)发哲.(zézhé)学系.(jìxì)铃铛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三、选字组词。(8分) ()索苍()牛()跳() ()然()使()往()将 研() ()困贫() 探() ()性忍() ()何无() 四、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6分)

1.她快乐 ..的太阳光里。()() ..地坐在温暖 2.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 和耳朵配合 ..起来探路的。() ()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 ..所有的东西吗? ..,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 ()() 五、将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8分)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修改病句: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设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被”字句: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扩句,至少扩两处:这是飞机在夜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训练营(9分) 七、根据课本内容填空。(9分)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2022年秋学期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语文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所谓“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慈善”或是“见人点个头”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人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不相同的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的权力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有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满足社会中各份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上一代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对每个人来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路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得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前人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二选必上古诗文情境默写(练习版+教师版)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二选必上古诗文情境默写(测试版) 《<论语>十二章》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 2.在《<论语>十二章》中,“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4.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定义的句子是“ ,”。 6.在《<论语>十二章》中,“ ,”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7.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任重”的原因是“ ”,“道远”的原因是“ ”。 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

10.《<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 ,”,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 ,”。 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还要求君子“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13.《论语·泰伯》中“ ”表明知识分子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而其原因是“ ”。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 ”的效果。 15.202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9周年纪念日。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双重否定句“ ”赞颂他同学少年时的远大志向,可以用《屈原列传》“ ”来形容这位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 《大学之道》 1.《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 ”,修身的前提条件是“ ”。2.《大学之道》中,用“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3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4.《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5.《大学之道》中,用“ ,”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

古诗阅读专题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①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②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①黄庭坚曾被卷人新旧党的斗争后被贬谪到四川,51岁时,奉召回到湖北,在荆州沙市候命。这年冬天,作者在沙市写了四首有关水仙花的诗,以这首诗最为有名。王充道,作者的友人,当时在荆州做官。②真成:真个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写成“轻盈”漫步的仙子,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 B.颔联由洛神转到花,点出洛神是用以比花,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作者对花有深情,表现出它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使人为之“愁绝”。 C.颈联上句仍从水仙说,用“倾城”美人比喻花的清香洁白的芳韵;下句则拿山矾、梅花来比较,说水仙在梅花之下而居山矾之上。 D.尾联上句“坐对真成被花恼”是说作者因看到水仙花很美而触发美好事物转瞬即逝而“被花恼”,总结全诗,感叹韶华易逝、美景难再的感伤和烦恼之情。 16.结合写作背景,从表达感情和顿悟真理的角度,赏析尾联末句“出门一笑大江横”的妙处。(6分) 广东省阳江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壬戌二月徐玑 山城二月景如何,行处时时听踏歌。 淡色似黄杨叶小,浓香如蜜菜花多。 春容每到晴时改,天气偏从雨后和。 好向溪头寻钓侣,小溪边夕涨清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二月景如何”问句起笔,引出了下文对二月之景的描绘。 B.”时时“一词有断断续续之意,意味着此时出门踏青的行人尚稀少。 C.颔联运用倒装句式描述了山城杨叶,菜花的景象,读起来朗朗上口。 D.诗歌融听觉,视觉和嗅觉于一体,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山城的春景。 16.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6分) 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谢池春·壮岁从戎 (宋)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回忆词人过往的军旅生涯,“阵云高”“狼烟夜举”既写出了战场的特点,也烘托了词人的形象。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周静校训练 Word版含答案

高明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静校练习(第4周) 姓名学号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 ....,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B.我把你前些日子送我的字画挂在了书房,一下子就令那小屋蓬荜生辉 ....,真是太感谢你了。 C.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 ....,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亡,的确有罪,但量刑过重,仔细权衡下来其实罪不容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发展,图书能够便捷有效地抵达用户,阅读人群快速扩大,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B.百姓对垃圾分类工作肯定的背后,是浙江完备的顶层设计、各级政府配套的资金支持以及所有村民亲身参与的共同结果。 C.亚马逊2016年纸质书畅销榜单中,名列前茅的既有《百年孤独》《活着》等经典书籍,也有散文、国学和《七堂极简物理课》这样的科普书籍。 D.中国电影银幕总数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一消息无疑是一针兴奋剂,将加快好莱坞电影企业布局中国电影市场的脚步。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研究先秦诸子著作文本,①研究先秦诸子著作目录版本,②要探讨先秦诸子著作文本和先秦诸子思想之间的复杂关系。先秦诸子著作文本在文体形式上,③有“语录体”和“对话体”,④有“论文体”和“春秋体”。同时,先秦诸子著作文本还有“经”“说”“解”的差异,这就⑤是文体形式的问题了,⑥涉及文本作者、写作年代、写作地点及其各自表达的不同思想内容。 ①②③④⑤⑥ A 虽然但不仅而且 / 也 B 不是而是既也不仅还 C 既也不只并且一定 /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古诗词诵读默写填空测试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古诗词诵读默写填空测 试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u古诗词诵读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默写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识别好学之人的标准,即要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并且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 (2)孔子认为要识别君子和小人就要看其价值追求,看其对“义”与“利”的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不仅要知人,也要自知。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与思是不可或缺的。孔子曾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八佾》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

【单元卷】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A卷(含答案)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语文(A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7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cān móu duàn liàn wèi wèn juàn liàn cí xiáng chàn dǒu nián líng zhǎn xīn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6分) 一()见()青筋()()一()不()()()之躯汗如()()肃()起()()有()思舍()为()(1)在三伏天里,工人们在工地上。 (2)我们要学习雷锋的精神。 (3)黄继光以挡住了敌人的枪眼,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4)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让人。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写为陈述句)(2分) (2)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品质。(修改病句)(2分) (3)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仔细品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用给出的词语写几句话)(5分)

焦急地等人: 4.填空。(4分)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翘首南望,却又年年失望的句子是“, ”。(2分) (2)李白被称为,杜甫被称为。本单元中,杜甫写的表达听闻收复失地后的心情的诗是,抒发了诗人 。(2分)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填进括号里。(4小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遇事就踌躇 ..(chóu chú)很可能坏事,怎么克服呢?办法就是提高判断力,增强自信心。 B.李乔是一个很矜.(jīng)持的人。 C.在真理面前,一切恐吓.(hè)都是行不通的。 D.他们即将奔赴.(fù)新的工作岗位。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熟练惊喜由衷一针见血 B.签字施行审视肃然起敬 C.土匪锻练眷恋不声不吭 D.诊所年龄荣幸摩天大楼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 ....,很快找到了嫌疑人的线索 B.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把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 ....了。 C.“低碳”的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 ....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D.经过工程队妙笔生花 ....的整饰,老城区许多破旧房屋面貌一新,令人赏心悦目。 4.为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失:①丢; ②没有掌握住; ③错误,疏忽; ④没有达到目的; ⑤改变常态。(1)他失.足掉到了河里。() (2)人们见了他都大惊失.色。() (3)要是再不下去,你可要坐失.良机了。()

2023年2月份第4周 语文好题推荐(含答案)

2023年2月份第4周语文好题推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丰富情感。 B.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现象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C.能否推行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近日,上海博物馆展出了1100年前新出土的唐代文物。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汉代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 行政机构。 D.年号,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时, 会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B.今年春季,该省沿海地区要完成3 700立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 重、工程难、规模大。 C.一个衡量人类幸福的新指标应包含这些维度:经济和工作保障、健康、教育、个人 环境和工作环境、安全感和尊重、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宜人的自然环境、及人身安 全。 D.市工商局启动的“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则”行动——万人晒话费账单、公开征集 侵权证据,是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举措。 4、下列各项中的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 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子卿尚复谁为乎 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高一语文晨读+晚练:第四周第4天+晨读、晚练+Word版含答案

一、易望文生义之成语识记 望文生义原因之二是没有整体把握成语的意思。请看下面的成语。 1.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误用示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地。 误用分析:本句从语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因此“万人空巷”用在此处错误。 2.三人成虎:原指有三个人谎报街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了。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误用示例:你应该和朋友合作完成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 ....,众志成城。 误用分析:这里将“三人成虎”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3.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 误用示例: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 ....,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误用分析:这里将“河东狮吼”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适用对象、色彩均不当。 4.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误用示例: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 ....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误用分析:这里将“下里巴人”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二、边塞征战诗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赏析《古从军行》这首诗运用以古喻今的手法,借汉武帝草率的征伐影射了唐玄宗喜功好战,致使将士和西北人民血洒疆场的昏聩举动。 全诗的主题有三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将士在沙场紧张不安哀怨不满的心态。“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描写战争击碎了边境往日的宁静,戍边官兵白天警惕地登上高山瞭望守哨,只有等到傍晚才能在夜色掩护下到交河饮马。此处的“望”“傍”两个字,尽管没有正面刻画将士的内心深处,但借助动态的诗歌描述,却已经含蓄地流露出军心惶恐不安的心灵气息。“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二句,是写胡天风沙漫卷,搅得遮天蔽日,夜晚的刁斗声声入耳,阴森惊栗;远处传来的琵琶声,也充盈了将士的缕缕幽怨。这两句都是借用声音来展现将士的内心情感的,但上句是通过将士对刁斗声的身心体验,来委婉地映衬其对胜利失望的微妙心理;下句则开门见山通过琵琶弹奏的描写来再现将士的愁苦之深。这一层是从动态和声音两个方面细致刻写出喜功好战、动辄发动战争之举,不得人心。 诗歌中间四句为第二层,重点描写塞外的凄苦荒凉和战争的残酷。“野营万里无城郭”,是说部队安营扎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方圆“万里”没有城镇,表明环境的艰难。另一方面,“城郭”,在古代的主要作用是抵御敌人进攻,现在唐军所进击的胡地却“万里无城郭”,这就可见征战的艰苦和盲目性。“雨雪纷纷连大漠”,是说气候变化无常,时而雨时而雪相继笼罩着大漠,同样用以描写边地生活的艰苦。“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又从西北各族人民的切身感受来侧面地反映、揭露战争的非正义性。“胡儿”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只能“眼泪双双落”,连天空的大雁也不堪战争之苦日夜哀鸣。这样就从战争双方遭受战争之苦的角度写出了动辄兴兵,妄发战争与民心有悖的客观事实。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巧妙地指出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并运用鲜明的对比,说明拓边战争所付代价之高而收效甚微,富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将士参加拓边战争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今天的汉武帝——唐玄宗送上战场的。“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二句,是指既然战争不利而皇帝又不准收兵,战士们就只有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跟着将帅作战了。“使遮玉门”又将唐玄宗那昏庸、暴戾、不恤下情的形象给点染得淋漓尽致。“年年战骨埋荒外”,反映出拓边战争费时久,损失大,代价昂贵,兵士命运悲惨,只落得埋骨于荒野之间的结局。“空见蒲桃入汉家”,反衬出战争收获之小,蒲桃即葡萄,代指从西域掳掠来的一点财物,损失如此之大的战争,不过换来“葡萄”一类的东西,而就连这些东西也被皇帝霸占享用了。这里的对比,并非仅仅在于揭示所付代价与收获之间的巨大矛盾,而且在于进一步揭露唐玄宗的自私、虚伪与残暴,从而使读者深刻意识到拓边战争并非“神圣”。 三、素材积累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高中同步测试卷(三)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三) 专题三正确使用标点 (测试时间:100分钟满分:90分) 题组一 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也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4.在下文的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6分)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________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________的论断就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________邓恩合著的经典著作________20世纪五六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第四周《过秦论》预习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第四周《过秦论》预习案 《过秦论》 学习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文中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2.学习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3.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 1.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文中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2.学习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一、知识导学 1.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2.背景展示 贾谊所处的时代,属西汉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照贾谊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名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危机。 二、课前预习 (1)特殊句式

二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四周闯关测评卷部编版(含答案)

第四周闯关测评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总分 得分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郊外(xi d o ji a o )洋葱(ch o ng c o ng )毛毯(t d n y a n ) • • • 魔术(m o m U )营养(y ng y ng ) 演员(y n y a n ) • ・ ・ 二、看拼音,写字词。(7分) A. “养”“演”“葱”“营”的韵母都是后鼻音韵母 B. “骑”“饲”“异”“株”的韵母都是单元音韵母 C. “匹”是独体字,部首是“一”,共 3画。 D. “舍”是上下结构的字,音序是 sh ,共8画。 四、词语接龙。(6分) 例:骑车一一(车窗)一一(窗户)一(户外) 跨越一( )一( )一( ) 判别一( )一( )一( ) 五、照样子,写词语。(6分) 100分 1•故风吹过,河水泛起层层 b o 三、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o 地告别了家乡 2.我们 li a n li a n b u 色异常美丽。 3春天的郊外,

例:蹦蹦跳跳(AABB式) 例:又(长)又(细) 又()又()又()又()又()又( ) 六、巧填量词。(6分) 株匹条个根片 1.一()春天的傍晚,爸爸和我沿着一()小河行走。 2•爸爸松开我的手,从路旁的一()柳树下,拾起一()枝条。 3.一()马儿在一()似绿毯的田野上奔驰。 七、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河水泛起波纹。(扩句) 2.我们一边看,一边走。(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 • • • 3•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仿写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上的云,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9分) 1•河水碧绿碧绿的口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口 2•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口

山东威海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疫情复习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疫情复习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0423 散文 1.C (“但是沟内人家不懂得利用……生活也极其贫困”错) 2.①遣词之美:善用叠词,如“幽幽冥冥”“寂寂寞寞”等词表现了山岭若隐若现,自成境界的特点;巧用动词,如“横亘”“夹出”等,使景物描写充满动感。 ②造句之美: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让句子形式富于变化,有节奏感,音韵和谐。 ③修辞之美:如运用拟人,用“奔趋”“拥挤”“拉直”等词,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山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又极富动态美。 ④善用描写性语言,写景时视听、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答对3点给满分,共6分) 3.①对沟中人热情豪爽的敬意。对来人的盛情款待,免费提供茶食……体现了沟中人的真诚和热情好客,表现了作者深深的敬意。 ②对沟中人善良质朴的赞美。路边放鞋供来人使用,对偷摸山货不仅不生气反而盛情邀约……体现他们的淳朴与善良。 ③对沟中人粗犷之美的欣赏。他们习惯抽“呛味”的生烟叶子而对纸烟“不屑”,坚持传统的砍柴方式而颇具力量之美,表现了作者对粗犷之美的欣赏。 ④对沟中人坚韧心性的讴歌。他们筹资修路,半年方修八里,但作者认为他们有“韧性”,暗含对坚韧心性的讴歌。(每点2分,意思接

近即可,答对3点给满分,共6分) 二、诗歌 4.(3分)C 5.(6分)参考答案: ①苏轼的感慨表明他厌弃官场,并对乡间生活心动,有归隐之心。 ②苏辙在诗中描写的乡间人情和谐、风景清幽、生活自在等美好情景,与苏轼感慨的“人间多岐路”形成对比,以坚定苏轼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信念。 ③尾联直接追问苏轼何日归耕,表达了苏辙对兄长回归田园的期盼。 三、语言运用 (一)答案: 6.B 7.D 8.C 解析: 6.第一空:“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语境中强调君子的引领作用,与“灾难”和“攻击”无关,故选用“一马当先”。第二空:“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句中强调君子要做出榜样,故选用“以身作则”。第三空:“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事必躬亲”,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语境中强调君子不仅引导民众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而且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故选用“身体力行”。第四空:“一成不变”,指经形成,不再改变;“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测试卷: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四季京味儿 北岛 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认如今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 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就这一点而言,人像狗。要不那些老华侨多年后回国,四顾茫然,张着嘴,东闻闻西嗅嗅——寻找的就是那记忆中的北京味儿。 冬储大白菜味儿。立冬前后,各副食店门前搭起临时菜站,大白菜堆积如山,从早到晚排起长队。每家至少得买上几百斤,用平板三轮、自行车、儿童车等各种工具倒腾回家,邻里间互相照应,特别是对那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大白菜先摊开晾晒,然后码放在窗下、门边、过道里和阳台上,用草帘子或旧棉被盖住。冬天风雪肆虐,大白菜像木乃伊干枯变质,顽强地散发出霉烂味儿,提示着它们的存在。 煤烟味儿。为取暖做饭,大小煤球炉、蜂窝煤炉像烟鬼把烟囱伸出门窗,喷云吐雾。而煤焦油从烟囱口落到地上,结成一坨坨黑冰。赶上刮风天,得赶紧转动烟囱口的拐脖儿——浓烟倒灌,呛得人鼻涕眼泪,狂咳不止。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 灰尘味儿。相当于颜色中的铁灰加点儿赭石——北京冬天的底色。它是所有气味儿中的统帅,让人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心情恶劣。一旦借西北风更是了得,千军万马,铺天盖地,顺窗缝门缝登堂入室,没处躲没处藏。当年戴口罩防的主要就是它,否则出门满嘴牙碜。 正当北京人活得不耐烦,骤然间大雪纷飞,覆盖全城。大雪有一股云中薄荷味儿,特别是出门吸第一口,清凉滋润。孩子们高喊着冲出门去,他们摘掉口罩扔下手套,一边喷吐哈气,一边打雪仗、堆雪人。直到道路泥泞,结成脏冰,他们沿着脏冰打出溜儿,快到尽头往下一蹲,借惯性再蹭几米,号称“老头钻被窝儿”。 我家离后海很近,孩子们常在那儿“滑野冰”,自制冰鞋、雪橇、滑雪板,呼啸成群,扬起阵阵雪末儿,被风刮到脸上,好像白砂糖一样,舔舔,有股无中生有的甜味儿。工人们在湖面开凿冰块,用铁钩子钩住,沿木板搭的栈道运到岸上,再运到李广桥北面的冰窖。趁人不注意,我跟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附答案 (5)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在括号里。(5分) 1. 顽皮的弟弟躲在屏.( )风后面屏.( )气凝神,密切注意着周围的 动静。(bǐnɡpínɡ) 2. 他很坚强.( ),但性格倔强.( ),没有人能强.( )迫他做他 不愿意做的事。(qiǎnɡjiànɡqiánɡ)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máo yán suì dào xiāo sǎ jǐnɡ jièkū lonɡchénɡ fá tún bùliǎn jiá 三、照样子,变新字,再组词。(6分) 洁——(吉)(吉利) 挺——( )( ) 翻——( )( ) 正——(政)(政府) 凡——( )( ) 刘——( )( ) 伦——(抡) (抡起) 籍——( )( ) 澎——( )( )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里。(8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供养不周.(完备;周到) 惊恐万状.(陈述或描摹) B. 一丝不苟.(随便) 变化多端.(方面;项目)

C. 生气勃.勃(旺盛) 趁其不备.(设备) D. 手不释.卷(放开;放下) 郁.郁葱葱(忧愁、气愤等在心里积聚) 2.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黄牛 ...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 小张是个应声虫 ...,老板说的话他都附和。 C. 这家伙不过是个纸老虎 ...。 D. 环卫工人是一群默默奉献的小蜜蜂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3.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受到启发,有所感悟。 B. 登上山顶远眺,可以隐隐约约看见公路上的小汽车。 C. 这个故事的结局真是出乎意料,一下子就被我猜到了。 D. 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4. 下列对语段主要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整个天池,不像自然景色,而是一幅油画。你看,这广阔的湖面,为满山云杉映成一片深蓝,这深蓝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偶然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粼粼波纹,摧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 A. 写湖面广阔。 B. 写山影树影。 C. 写天池景美。 D. 写微风怡人。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 花园里洋溢着笑声。(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表弟像一只圆滚滚的大熊猫 ..........,在地上爬来爬去。 (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感情,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 它抓痒。(体会例句中冒号的用法,根据提示,仿写一句话) 奶奶非常好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