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2011-07-13 15:00:11| 分类:二点委夜蛾防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发布时间:2011-7-11 12:15:22 访问人数:102

一、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

二、形态特征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1860)]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委夜蛾属,环纹为一黑点,一个翅一个,共两个,比较明显,所以称为二点委夜蛾。

其主要形态特征为:卵馒头状,上有纵脊,初产黄绿色,后土黄色。直径不到一毫米。成虫体长10 ~ 12毫米,翅展20毫米。雌虫体略大于雄虫。头、胸、腹灰褐色。前翅灰褐色,有暗褐色细点;内线、外线暗褐色,环纹为一黑点;肾纹小,有黑点组成的边缘,外侧中凹,有一白点;外线波浪型,翅外缘有一列黑点。后翅白色微褐,端区暗褐色。腹部灰褐色。雄蛾外生殖器的抱器瓣端半部宽,背缘凹,中部有一钩状突起;阳茎内有刺状阳茎针。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幼虫1.4-1.8厘米长,黄灰色或黑褐色,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气门黑色,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下线白色,体表光滑。蛹长10毫米左右,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变为褐色,老熟幼虫入土做一丝质土茧包被内化蛹。

三、发生危害情况与防治方法

分布及发生规律:分布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以前国内未见报道,2005年在我国河北省首次发现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当年在河北的安新、曲周、正定、藁城、栾城、饶阳、深州相继发现,随后在武邑、隆尧、辛集、宁晋、临城、内丘、晋州、山东的宁津等地也有报道,2008年在河南新乡的玉米田也发现该虫的成虫。2011年6月中旬至7月初,我们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发现,在河南的郏县、荥阳等

地的玉米田进行危害。该虫在夏玉米,尤其以小麦套播的玉米田发生重,主要以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或在2 ~ 5厘米的表土层危害玉米苗,一般一株有虫1 ~ 2头,多的达10 ~ 20头。在玉米幼苗3 ~ 5叶期的地块,幼虫主要咬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 ~ 4毫米圆形或椭圆形孔洞,切断营养输送,造成地上部玉米心叶萎蔫枯死。在玉米苗较大(8 ~ 10叶期)的地块幼虫主要咬断玉米根部,包括气生根和主根,造成玉米倒伏,严重者枯死。危害株率一般在1% ~ 5%,严重地块达15% ~ 20%。由于该虫潜伏在玉米田的碎麦秸下危害玉米根茎部,一般喷雾难以奏效。

棉田倒茬玉米田比重茬玉米田发生严重,麦糠麦秸覆盖面积大比没有麦秸麦糠覆盖的严重,播种时间晚比播种时间早的严重,田间湿度大比湿度小的严重。二点委夜蛾主要在玉米气生根处的土壤表层处危害玉米根部,咬断玉米地上茎杆或浅表层根,受危害的玉米田轻者玉米植株东倒西歪,重者造成缺苗断垄,玉米田中出现大面积空白地。危害严重地块甚至需要毁种,二点委夜蛾喜阴暗潮湿畏惧强光一般在玉米根部或者湿润的土缝中生存,遇到声音或药液喷淋后呈“C形”假死,高麦茬厚麦糠为二点委夜蛾大发生提供了主要的生存环境,二点委夜蛾比较厚的外皮使药剂难以渗透是防治的主要难点,世代重叠发生是增加防治次数的主要原因。

在防治时应该掌握的重点方法:防治工作中要掌握早防早控,当发现田间有个别植株发生倾斜时要立即开始防治。

1、农业措施:及时清除玉米苗基部麦秸、杂草等覆盖物,消除其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一定要把覆盖在玉米垄中的麦糠麦秸全部清除到远离植株的玉米大行间并裸露出地面,便于药剂能直接接触到二点委夜蛾。只是全田药剂喷雾而不是顺垄灌根的防治几乎没有效果,不清理麦秸麦糠只顺垄药剂灌根的玉米田防治效果稍差。最好的防治方法:清理麦秸麦糠后使用三六泵机动喷雾机,将喷枪调成水柱壮直接喷射玉米根部。同时要培土扶苗。对倒伏的大苗,在积极进行除虫的同时,不要毁苗,而应培土扶苗,力争促使今后的气生根健壮,恢复正常生长。

2、化学防治:主要有毒饵法、毒土法和灌药法。

(1)撒毒饵。亩用4~5kg/667m2 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或锦绣之星480克/升毒死蜱乳油500g拌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

(2)灌药。随水灌药,用锦绣之星480克/升毒死蜱乳油1kg/667m2,在浇地时灌入田中。

(3)喷灌玉米苗,可以将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药液,或用直喷头喷根茎部,药剂可选用“一包定”一桶水一包,严重发生区一桶水两包、锦绣之星480克/升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药液量要大,保证渗到玉米根围30cm左右的害虫藏匿的地方。

注:喷施烟嘧磺隆的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

四、主要习性初步观察

由于该虫在国内近几年刚刚发现危害玉米根茎部,幼虫亦为土灰色,亦具“C”形假死性,极易和常见的几种地老虎混淆,应仔细观察,以便正确区别于同期发生的其它夜蛾科各种幼虫。

据观察该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6 ~ 9月份用黑光灯诱到该虫成虫,一台黑光灯一夜能诱到几十头,因此可以利用黑光灯对该虫开展全年监测以便了解该虫的发生世代。据调查该虫危害夏玉米时1头幼虫咬死植株后可再连续危害5 ~ 8株,具有转株危害的习性。

五、二点委夜蛾难防除的原因分析

由于对该虫缺乏了解,误把二点委夜蛾当成了地老虎,许多地方反映该虫用常规杀虫剂治不住,该虫难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1、误把二点委夜蛾当成了地老虎。

2、该虫皮较厚,一般药剂不能渗透到体内。

3、该虫体表光滑,药液容易滑落。

4、该虫一般潜伏在土表下或麦糠、麦秸下,药液不容易直接喷到虫体上。

二点委夜蛾研究

生 物 灾 害 科 学 2013, 36(1): 95-99 https://www.360docs.net/doc/635234403.html, Biological Disaster Science, V ol. 36, No. 1, 2013 swzhkx@https://www.360docs.net/doc/635234403.html, 收稿日期:2012-11-26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资助(CARS-02) 作者简介:王静,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E-mail: wangjing2005@https://www.360docs.net/doc/635234403.html, ;* 通讯作者:李 丽莉,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E-mail: zbsli3@https://www.360docs.net/doc/635234403.html, 。 DOI :10.3969/j.issn.2095-3704.2013.01.023 二点委夜蛾研究进展 王 静,于 毅,赵 楠,张安盛,周仙红,庄乾营,门兴元,李丽莉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 (Moschler)]是夏玉米苗上的新害虫,本研究综述二点委夜蛾的生物学习性、 饲养技术、预测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现状,讨论二点委夜蛾迁飞的可能性,并为今后对二点委夜蛾的深入研究提 出建议。 关键词:二点委夜蛾;寄主;生物学习性;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704(2013)01-0095-05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xenus lepigone in China WANG Jing,YU Yi,ZHAO Nan,ZHANG An-sheng,ZHOU Xian-hong, ZHUANG Qian-ying,MEN Xing-yuan,LI Li-li * (Key Laboratory for Plant Virology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Proxenus lepigone (Moschler) is a new insect pest damaged summer corn which was initially reported in Hebei Province in 2005, and broke out in the summer corn region in the Yellow River, Huai Hai Rivers in 2011. In this paper, bionomics, breeding with artificial diets and integrated control of Athetis lepigone were reviewed, the possibility of migration we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on the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Proxenus lepigone ? host? bionomics? artificial breeding? integrated control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 (Moschler)]属 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委夜蛾属。 据报道分布在日本、朝鲜、西伯利亚等亚洲地区和 瑞典、芬兰等欧洲地区 [1] 。我国始于 2005年 7 月在 河北省发现二点委夜蛾危害玉米 [2-4] , 此后该虫在山 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北京等省市相继发 生 [5] ,耕作制度的改变尤其是免耕和秸秆还田导致 其为害程度有进一步加大加重的趋势 [1-2] ,由于二 点委夜蛾是我国近几年才相继发生的一种玉米害 虫 [2] ,其相关报道较少,主要集中在监测预报、田 间发生规律、生物学特征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 [6-8] ,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和危害规律, 有效控制其在农作物上的危害,本文就国内二点委 夜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该害虫的防 控提出合理建议。 1 形态特征及与其他相似种形态区别 1.1 形态特征 2011 年二点委夜蛾在华北成灾后,马继芳 [9] 、 江幸福 [10] 、李耀发 [8] 等人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

地蚕的功效与作用

地蚕的功效与作用 地蚕对于医药方面的价值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对于治疗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地蚕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别名】 土虫草、土冬虫草、白冬虫草、白虫草、肺痨草、土石蚕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地吞的根茎或全草。 【原形态】 地蚕,多年生40-50cm。根茎横走,肉质,肥大。茎具四槽,在棱及节上疏被倒向疏柔毛状刚毛。叶柄长1-4.5cm,密被疏柔毛状刚毛;叶片长圆状卵圆形,长4.5-8cm,宽2.5-3cm,先端钝,基部浅心形或圆形,边缘有整齐的粗大圆齿状锯齿,上面散布疏

柔毛状刚毛。,下面沿主脉上密被余部疏被柔毛状刚毛;苞叶变小,最下一对苞叶与茎叶同形。轮伞花序腋生,4-6花,组成穗状花序;苞片少数,线状钻形;花梗长约1mm,被微柔毛;花萼倒圆锥形,细小,外面密被微柔毛及具腺微柔毛,萼筒长4mm,齿5,边缘有具腺微柔毛,先端具胼胝尖头;花冠淡紫至紫蓝色,亦有淡红色,冠筒长约7mm,外面在上面被微柔毛,内面近基部1/3处有水平向微柔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长圆状卵圆形,外面被微柔毛,下唇水平开展,较廓卵圆形,外面被微柔毛,内面在中部散布微柔毛,3裂,中裂片最大,侧裂片卵圆形;雄蕊4,前对稍长,花丝丝状,中部以下被微柔毛,花药卵圆形;花柱丝状,略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杯状。小坚果黑色。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田地及草丛湿地上。 【性状】 性状鉴别,块茎呈纺锤形,两头尖,长2-5cm,直径3-8mm。表

面淡黄色或棕黄色,略皱缩而扭曲,具环节4-15个,节上有点状芽痕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类白色,颗粒状,可见棕色形成层环。气微,味甜,有粘性。本品放水中浸泡时易膨胀,结节状明显。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肺;肾经 【功能主治】 益肾润肺;补血消疳。主肺痨咳嗽吐血;盗汗;肺虚气喘;血虚体弱;小儿疳积

植物保护

1、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性?(15) 植物保护属于农学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是研究植物病虫害、杂草、鼠害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危害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互作机制,以及检测预警和防控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重要性体现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为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维护公众健康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就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做详细论述: 植物保护(简称植保)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科学和经济的方法,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提高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作为农业技术措施,它是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按照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技术及管理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农事管理活动的一部分。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当然,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粮食的产量波动带来的生产安全问题,还会影响粮食安全的其他方面: (1)、粮食的品质安全既会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也会受到农药残留的威胁。 有害生物不仅仅使粮食减产,而且会降低粮食的品质,主要表现为粮食的内在品质变差或致毒、外观变坏和保质期变短,危害粮食的品质安全。例如,食用小麦赤霉病的病麦磨出的面粉后,轻则头疼、呕吐,重则有生命危险。而植物保护时化学农药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会使粮食种残留的有毒成分增多,影响粮食的品质安全,危害人体健康。(2)、粮食的储备安全一方面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另一方面受到农药残留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从田间到餐桌,发展中国家粮食在储备过程中年损失至少在7000万t,主要的原因就是储粮虫害、鼠害和霉烂。如果减少了这些损失就等同于增加了相同数量的粮食产量,也就意味着增强了储粮安全。同时,受到储粮有害生物为害的粮食还会加快陈化速度,致使经济价值相应地快速贬值;而且入库的粮食已经付出全部生产成本,所以粮食的产后经济损失比产中更为可怕。另一方面,粮食在储备过程中普遍采用“常温储藏加化学农药药剂熏蒸”的方法,在对付储粮病虫害和鼠害的同时,也造成粮食的二次农药污染,降低了粮食品质,加快储粮陈化,加大仓储成本,影响了粮食的储备安全。 (3)、粮食的生态安全不仅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而且受到农药的严重污染。 在世界各国,入侵生物给所在国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其中也

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2011-07-13 15:00:11| 分类:二点委夜蛾防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发布时间:2011-7-11 12:15:22 访问人数:102 一、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

二、形态特征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1860)]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委夜蛾属,环纹为一黑点,一个翅一个,共两个,比较明显,所以称为二点委夜蛾。 其主要形态特征为:卵馒头状,上有纵脊,初产黄绿色,后土黄色。直径不到一毫米。成虫体长10 ~ 12毫米,翅展20毫米。雌虫体略大于雄虫。头、胸、腹灰褐色。前翅灰褐色,有暗褐色细点;内线、外线暗褐色,环纹为一黑点;肾纹小,有黑点组成的边缘,外侧中凹,有一白点;外线波浪型,翅外缘有一列黑点。后翅白色微褐,端区暗褐色。腹部灰褐色。雄蛾外生殖器的抱器瓣端半部宽,背缘凹,中部有一钩状突起;阳茎内有刺状阳茎针。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幼虫1.4-1.8厘米长,黄灰色或黑褐色,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气门黑色,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下线白色,体表光滑。蛹长10毫米左右,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变为褐色,老熟幼虫入土做一丝质土茧包被内化蛹。 三、发生危害情况与防治方法 分布及发生规律:分布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以前国内未见报道,2005年在我国河北省首次发现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当年在河北的安新、曲周、正定、藁城、栾城、饶阳、深州相继发现,随后在武邑、隆尧、辛集、宁晋、临城、内丘、晋州、山东的宁津等地也有报道,2008年在河南新乡的玉米田也发现该虫的成虫。2011年6月中旬至7月初,我们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发现,在河南的郏县、荥阳等

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

地老虎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摘要:新疆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次之;经济作物以棉花、瓜果、甜菜为主。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新疆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棉花和瓜果为特色的农产品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这些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田间管理中很重要的部分。地老虎是世界性的重要地下害虫,其主要特点为危害广、食性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本文以地下害虫地老虎为论述点,主要介绍了地下害虫地老虎的种类、形态、特点及危害,通过对其生活习性的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在农业、林业上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手段。 关键词:地老虎;种类;形态;危害;防治 引言:地下害虫一般指的是为害期在土壤中生活的害虫,而且危害作物根部或者接近地面的根茎部,比如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寄主多,也就是说在各种栽培作物中都可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1】。我国已知地下害虫达320余种,分属于昆虫纲的8目32科,我区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根蚜、根蛆、根象甲、根叶甲、蟋蟀、白蚁等10多类,在我区以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四类为主,发生面积广,为害程度重,是地下害虫中常发性,灾害性类群。 1.地老虎的种类与危害 地老虎,又叫切根虫是粉翅蛾的幼虫。雌蛾在九月初产卵。通常把卵产在庄稼残梗上。数周后,幼虫出世,饥不择食,此时地里任何庄稼都会被吞吃尽净。天气变冷后,幼虫钻入地里过冬。开春的时候,长大的幼虫专吃刚种下的幼苗。它们晚上爬出来,把幼苗咬断,白天钻回地里休息。早晨如果仔细检查受伤幼苗附近的地面,会发现一个小洞,洞边有一堆小泥珠子。 地老虎是一类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在我国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等。小地老虎在全国各省(区)均有要布,其中以沿海、沿湖、沿河及低洼内、土壤湿润、杂草多的旱作区和粮棉夹种地区发生最重,其它旱作区、蔬菜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1.1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

玉米常见虫害

1、粘虫 粘虫是玉米常见的虫害之一,又名行军虫,属鳞翅目,主要吃食玉米的叶片,发生严重的年份,能把叶片吃光,造成绝收。从外观很好分辨,头红褐色,体色由淡绿至浓黑,体长17-20毫米,如上图所示。防治玉米粘虫很简单(本篇文章只讲化学药剂防治,下面也一样),市面上的药剂也有很多,常用的有50%辛硫磷、40%毒死蜱、甲维盐等,药剂很多也比较便宜。 2、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也属于鳞翅目,据统计,每年玉米螟是造成玉米减产危害最大的害虫。 玉米螟的成虫,大约长13-15mm,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如果该年雨水较多,玉米螟的发生就会越多,同理,干燥、气温高的年份,发生就会减少。 玉米螟的防治药剂也有很多,因为同属于鳞翅目类,所以,50%辛硫磷、40%毒死蜱、甲维盐等,都可以有效防治。 3、灰飞虱 说灰飞虱前,相信大家都知道玉米的一种病害,一旦大面积发生就绝产,也被成为玉米的“癌症”,它就是粗缩病,而粗缩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灰飞虱的传播,所以,很多朋友把防治灰飞虱作为头等大事。 灰飞虱一般体长2.5-4mm,前翅近于透明,两侧暗褐色。 防治药剂同样不少,一般建议播种前拌种防治,如果后期有发生,及时喷打药剂治疗,且不可晚喷,主要药剂有:扑虱灵、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都可以。 4、二点委夜蛾

二点委夜蛾幼虫,看着和地老虎差不多,往往有人把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当作地老虎在作怪,从幼虫上看,不仔细分辨,还真看不出两者的区别。 二点委夜蛾的头部呈褐色,身体是黄黑色到黑褐色。成虫体长10-12mm,前翅黑灰色,后翅银灰色。 药剂防治,还是以播种前包衣为主,如有发生,可选用毒死蜱、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氰菊酯灌根防治。 5、蓟马

地老虎的分类与鉴别

地老虎的分类与鉴别 白边地老虎分布在青海、新疆、西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南、河北、北京、河南等省、市、自治区。在内蒙古的锡盟、河北省的坝上地区、吉林延边、黑龙江省的嫩江、哈尔滨、宝清等局部地区发生较重。 警纹地老虎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天山南北麓发生量最大,常与黄地老虎混合发生,在东北和四川南部凉山地区等也有零星发生。 八字地老虎国内各地都有发生和分布,以东北和西南发生较多。 其为害状见图2-1、图2-2、图2-3。 图2-1小地老虎为害玉米造成的玉米为害状 (引自马齐祥等《玉米病虫草害防治彩色图说》)

图2-2地老虎为害状 图2-3地老虎为害蔬菜造成田间缺苗断垄

形态识别 1.小地老虎 图2-4小地老虎成虫(于洪春摄)

图2-5小地老虎幼虫 (引自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2.黄地老虎 图2-6黄地老虎成虫

图2-7黄地老虎幼虫及为害状 3.大地老虎 成虫:体长20~22 mm,翅展52~62 mm,暗褐色。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双栉齿状,分枝较长,向端部渐短小,几达末端。前翅褐色,前缘自基部至2/3处黑褐色;肾状纹、环状纹、楔状纹明显,周缘各围以黑褐色边,肾纹外方有1黑色条斑;亚基线、内横线、外横线均为双条曲线,但有时不明显;外缘具1列黑点,内侧至亚缘线间为暗褐色。后翅淡褐色,外缘具很宽的黑褐色边。

图2-8 大地老虎 1.成虫 2.幼虫 3.幼虫头部正面 4.幼虫第4腹节背板 5.幼虫臀板背面 6.蛹(1、2、4、5、6仿浙江农业大学,3仿魏鸿钧等)

专门咬玉米根的害虫

专门咬玉米根的害虫 有一种玉米害虫,它的名字还不太难听!二点委夜蛾,是不是听着像个日本女人的名字?不过,这家伙真是坏透了,玉米碰到它,算是倒霉。今天就跟大家具体说说这个害虫。 二点委夜蛾对玉米有什么危害? 二点委夜蛾之所以坏,坏就坏在它对玉米幼苗的威胁,有苗不愁长,没苗净白忙。如果这种虫要是防治不力,那玉米减产是必然的。 主要以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或在2-5厘米的表土层危害玉米苗,主要啃食玉米茎基部。在2-3叶期危害导致玉米幼苗从根部咬断死亡;3-6叶期蛀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4毫米空洞,导致玉米心叶萎蔫枯死;7-10叶期,咬食玉米次生根或主根,造成倒伏,严重者枯死,如不加以防治会导致玉米大量缺苗,严重减产!

二点委夜蛾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 二点委夜蛾一般在麦茬的夏玉米地发生较多,田间害虫分布不均匀,但靠近垄背的边垄发生严重,一般片状危害面积在4平米左右!调查发现麦秸麦糠覆盖多的严重、棉麦插花地种植的严重、播种早的严重、播种沟浅的严重。 一般6月中旬是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6月下旬7月越冬成虫产卵孵化出来的幼虫蛀食玉米幼苗茎基部,随后大面积发生危害玉米幼苗。 二点委夜蛾发生有哪些有利条件? 1、麦糠麦秸覆盖面积大比没有麦秸麦糠覆盖的严重; 2、播种时间晚的比播种时间早的严重; 3、田间湿度大比湿度小的严重。 如何防治二点委夜蛾?

农业防治: 1、麦收后播前使用灭茬机或浅旋耕灭茬后再播种玉米,即可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危害,也可提高玉米的播种质量,苗齐苗壮; 2、及时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清除麦茬和麦秆残留物,减少害虫滋生环境条件;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虫能力。 3、灯光诱杀:根据二点委夜蛾具有趋光性的特点,推荐各地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落卵量,减轻为害。 化学防治: 幼虫三龄前防治,最佳时期为出苗前(播种前后均可)。

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了二点委夜蛾的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并针对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玉米田害虫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二点委夜蛾;特征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二点委夜蛾是邹平县2010年首次发生的玉米害虫,2011年在黄河以北的阳信、无棣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幼虫取食危害玉米茎基、根部,造成玉米心叶萎蔫、植株倒伏,甚至枯死。而且其幼虫有迁徙危害的特点,致使玉米田大面积缺苗断垄,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做好对二点委夜蛾发生的预测是防治的关键,现将近2年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二点委夜蛾危害部位和形态上的特征与地老虎相似,农民对其认知程度严重不足,容易造成误认。各地要加强二点委夜蛾识别与防治技术培训工作,并通过电视、网络和现场会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迅速将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同时,要深入田间地头,尤其是对重发区域开展防治技术指导,及时解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防治成虫识别要点。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卵呈馒头状,初黄绿色,后土黄色,上有纵脊,直径不足1 mm。老熟幼虫体长约20 mm,体灰黄色,头部褐色[1]。幼虫体长1.4~1.8 cm,黄灰色或黑褐色,体节带1个倒三角的深褐斑纹,腹部背面至胸节有2条褐色背侧线。成虫体长10~12 mm,翅展20 mm。头、胸、腹灰褐色[2]。前翅灰褐色,有暗褐色细点,翅外缘有1列黑点,后翅白色微褐。雄蛾外生殖器的抱器瓣端中部有1个钩状突起。蛹长约10 mm,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加深,老熟幼虫入土吐丝化蛹。二点委夜蛾喜阴暗潮湿环境,生存于玉米根部或者潮湿土缝中,遇外界声音刺激或被药液喷淋后会假死。 2 发生规律 由于近年来多为机械化收割,秸秆大部分还田,加上山东省北部大部分都习惯于套作,没有翻耕直播的玉米田、小麦秸秆还田遗留物多,利于二点委夜蛾幼虫藏身,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因此套播玉米比直播玉米发生严重。棉田倒茬玉米田比重茬玉米田发生严重,麦糠麦秸覆盖面积大的比没有麦秸麦糠覆盖的发生严重,播种时间晚的较播种时间早的发生严重,田间湿度大的较湿度小的发生严重。二点委夜蛾主要在玉米气生根处的土壤表层危害玉米根部,咬断玉米地上茎秆或浅表层根,受害的玉米田轻者玉米植株东倒西歪,重者造成缺苗断垄,玉米田中出现大面积空白地[3-4],危害严重地块甚至需要毁种。高麦茬厚麦糠为二点委夜蛾大发生提供了主要的生存环境,二点委夜蛾外皮比较厚使药剂难以渗透是防治的主要难点,世代重叠发生是导致防治次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3 防治措施

地老虎资料

地老虎 地老虎的种类很多,在我国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等。为害蔬菜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分布最广、为害严重的是小地老虎。它在昆虫分类中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地方俗名称做截虫子、地根虫、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能为害玉米、高粱、棉花、蔬菜等多种作物的幼苗。在蔬菜范围中,可为害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百合科、葫芦科多种蔬菜。因其食量大、食性暴,所以被称做地老虎。 (一)形态与习性 成虫(蛾):小地老虎较大,体长约16-32毫米、翅展42-55毫米。黄地老虎较小,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小地老虎的体色较暗、呈暗褐色。黄地老虎的体色较鲜,呈黄褐色,前翅上的主要特征是有肾形斑、环形斑和棒状斑。 幼虫:小地老虎较长,约为41-50毫米。黄地老虎较短,约为33-43毫米。小地老虎体表的粒瘤多而明显,黄地老虎不大明显。 蛹:小地老虎较长。约18-24毫米;黄地老虎较短,约为15-20毫米。 卵:半球形或称馒头形,有纵的和横的线纹,初产时是乳白色,孵化前是暗灰色。 其主要生活习性(以小地老虎为例)如下。 1.年发生代数在辽宁一年2-3代,北京一年3-4代,山东一年4代。第一代幼虫是为害的严重期,也是防治的重点期。 2.虫态期及幼虫龄期一代卵期11天左右,幼虫期35天左右,蛹期18天左右,成虫的产卵前期5天左右。虫态期的长短,因温度、湿度和食料的不同而有差异。幼虫共6龄。 3.为害习性地老虎是以幼虫为害作物,在幼虫的6个龄期中,1龄幼虫较为集中危害,吃去植株叶肉。留一纸状表皮;2龄幼虫吃豆粒大孔洞,仍留纸状表皮;3龄幼虫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咬断幼芽;4龄后咬断幼茎,进入暴食为害期。 4.生活习性成虫白天栖息于杂草、土堆等荫蔽处,夜间进行交配、产卵和吸食。卵散产于叶背、土块、草棒上,每头雌虫一生产卵800-1000粒。幼虫主要为害作物幼苗,多者1头幼虫可为害5-10株幼苗,夜间为害(月明天尤为猖獗),白天栖于幼苗附近土表下面,幼虫有假死性。 5.趋性成虫趋化性强,喜食甜酸味汁液,对黑光灯也有明显趋性。在草类多、温暖、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虫头基数多。7-20℃的温度,最适合它生长发育,温度高达30℃时,明显受抑制。 (二)微公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防治的重点时期是早春3-4月间。 1.诱杀成虫配制糖醋诱杀药液(见前述)诱杀成虫,有条件时,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结合成虫诱杀过程,进行防治预测预报。 2.除草灭虫针对害虫喜欢栖居于杂草多的地方的习性,秋后或早春应及时清除田边和田间杂草,并运出田间处理。 3.人工捕捉幼虫在清晨于被害苗株的周围。用手轻拂健苗周围的表土,即易找到潜伏的功虫,自中心受害株发现始,每天清晨捉拿,坚持10-15天。 4.毒饵诱杀配制毒饵进行诱杀是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播种后即在行间或株间进行撒施,结合捉拿中毒未死者一并消灭。其配制方法有如下几种。

地参(虫草参)

地参(虫草参) 一、地参的传说 相传,公元前504年春秋战国时期,(诸暨)越国苎萝村美女西施为其母“明珠射体而孕”所生,患有先天心痛病;月宫五彩金鸡衔根茎状如蚕虫形如小型竹笋的神草于苎萝山深处埋种并托梦施父每春夏伐薪(砍柴)时采其叶供西施洗食,秋冬挖其茎供西施服用,方可美其颜容,健其体肤。其父为,施美艳天下。施爱草唤地笋,让村人在苎萝山上如竹而种,食之健体。国有难,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入吴为妃协助越勾践灭吴。吴灭国后随情郎范蠡共泛舟五湖。入齐至陶(今山东陶县)。范蠡或种竹或兰陵卖药让地笋广泛推广种植,帮民强身致富。为能种出西施故乡的口感,数异地而居,其钱财三聚三散。范蠡被后人奉为财神,西施奉为荷花女神。为纪念西施的引种,在今山东一带,仍称地笋为西施地参或地参。后至公元1709年,康熙微服私访,借宿山中农家,偶食此参,食后赞不绝口,堪称菜中珍品。见其生于土,状如虫草,形如参,故赐地笋名虫草地参。

二、地参的功效 【性状鉴别】:根茎形似地蚕,长4-8cm,直径约1cm。表面黄棕色,有7-12个环节。质脆,断面白色。气香,味甘。 【功效】: 1.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 2.调理血液,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等也有一定疗效。 3.帮助消化,调理和改善消化系统的不良状况,因地参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所有植物含量最高的果寡糖,所以能显著的促进肠胃蠕动,润肠通便,不仅能消除便秘,还可防治下痢,是肠胃道疾病的克星,最神妙之处还在于它是肠内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克服了由于生活节奏紧张,过量使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双歧杆菌等肠内有益菌减少失衡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可清除由食物带入人体内的环境污染物,是肠胃的清道夫和保护神。 4.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可减少或避免结石症的发生。 5.具有清肝解毒,降火降血压的功效,是有效的防治面痘、暗疮,是养颜美容的天然保健品。 地参另含有20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钙、铁、钾、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强身壮体的功效,也是男子壮阳增强性功能的天然威而刚。地参是当今吃出健康吃出美丽的新潮健康品。 【古书中的记载】: ①《中华本草》:活血、利尿、通经、滋阳、润燥、调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肿、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等症。 ②《本草拾遗》载“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 ③《分类草药性》载“和气益血,补精固气,治女子虚弱面白”。 ④《本草拾遗》: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 ⑤《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 ⑥《分类草药性》:和气养血,补精固气,治女子虚弱面白。 ⑦《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 ⑧《嘉佑本草》载“辛、温、无毒。主治: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产后可做蔬菜食,佳。”

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小地老虎-俗称地蚕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小地老虎的防治应根据各地为害时期,因地制宜。采取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除草灭虫。杂草是地老虎产卵的场所,也是幼虫向作物转移为害的桥梁。因此,春耕前进行精耕细作,或在初龄幼虫期铲除杂草,可消灭部分虫、卵。 物理防治 1、诱杀成虫。结合黏虫用糖、醋、酒诱杀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成虫。 2、诱捕幼虫。用泡桐叶或莴苣叶诱捕幼虫,于每日清晨到田间捕捉;对高龄幼虫也可在清晨到田间检查,入如果发现有断苗,拨开附近的土块,进行捕杀。 化学防治 对不同龄期的幼虫,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幼虫3龄前用喷雾,喷粉或撒毒土进行防治;3龄后,田间出现断苗,可用毒饵或毒草诱杀。 防治指标各地不完全相同,下列指标可供参考。棉花、甘薯每平米有虫(卵)0.5头(粒);玉米、高粱有虫(卵)1头(粒)或百株有虫2~3头;大豆穴害率达10%。 ①喷雾。每公顷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40%氯氰菊酯乳油300~450ml 、90%晶体敌百虫750g,对水750L喷雾。喷药适期应在有虫3龄盛发前。 ②毒土或毒砂。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90~100ml,或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加水适量,喷拌细土50kg配成毒土,每公 顷300~375kg顺垄撒施于幼苗根标附近。 ③毒饵或毒草。一般虫龄较大是可采用毒饵诱杀。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或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2.5~5L,喷在50kg碾碎炒香的棉籽饼、豆饼或麦麸上,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或

在作物根际附近围施,每公顷用75kg。毒草可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拌砸碎的鲜草75~100kg,每公顷用225~300kg。 防治方法:(1)诱杀成虫,减少虫源可用红糖3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混合后按总量0.1%的比例加50%敌敌畏或敌百虫.傍晚用钵搭架放入田间诱杀,推广地老虎性引诱剂诱杀成虫,效果很好,可大量采用。(2)精细整地,清除杂草,消灭地老虎产卵场所,切断幼虫早期食料来源,对减少地老虎为害具有重要作用。药剂防治:防治3龄幼虫,秧苗出现孔洞,缺刻等被害状时,在秧苗及周围杂草喷敌百虫、敌敌畏800倍液防治。防治3龄后幼虫,用敌百虫拌鲜草、菜叶或炒香菜饼、棉饼制成毒饵,傍晚撒入田间进行诱杀。人工捕捉,于清晨在菜田断苗的周围或残留在洞口的被害株,将土扒开捕捉幼虫。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铲除田间杂草、杂物、消灭地老虎产卵场所及食料来源;深耕翻土,冻凌炕地;灌水等。 ②生物农药防治用细胞质多角体病毒可杀死黄地老虎;用病毒颗粒体也可杀死地老虎(用病毒虫尸30~50头研碎加水自治,配制浓度为100倍)。 用BT乳剂、苏云金杆菌等防治地老虎。 ③土农药防治兔粪液1千克,加水10千克盛缸内,密封沤制15~20天,使用时充分搅匀过滤,用此液30千克/亩灌根,能有效防地老虎。 ④糖醋诱蛾在四月上旬盛发期用3份糖、4份醋、1份酒、25份水调匀后放入盆中,离地面1米左右,诱杀成蛾,每亩放5盆,白天把药盖上,晚上再揭开盖。 ⑤毒饵诱杀

浅谈城市绿地地老虎危害防治技术

浅谈城市绿地地老虎危害防治技术 地老虎是城市绿地的主要害虫,危害大,难于防治。本文对危害城市绿地的地老虎生物习性、发生及防治技术作了较为系统的观测,并提出防治技术,即栽培园艺控制技术、物理及机械控制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标签:地老虎;防治技术 绿地已成为城市绿化主体,引领城市绿化潮流,为人们创造美丽舒适的环境,吸附尘埃和有毒气体,降低噪音,调节空气温、湿度,改善小气候。在绿地草坪管理过程中,危害绿地的害虫主要有金龟甲类、金针虫类、蝼蛄类、夜蛾类(包括夜蛾、地老虎)等,以地老虎危害最为严重。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河南油田矿区,年平均气温16.5℃,降水量300~1100mm,日照2047小时;建造于2002年,草坪植物为白三叶、早熟禾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地老虎生活习性、危害调查 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亚科,多食性害虫,其食量大、食性暴,称做地老虎。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三种,其中危害绿地草坪的主要是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1年产4代。成虫白天潜伏土缝、枯叶下、杂草里,晚上活动,有强烈趋光性。卵散产于土缝、落叶、杂草等处。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昼夜活动,取食嫩叶,造成叶片孔洞状,三龄后幼虫昼伏于浅土层中,有假死习性,夜晚取食嫩茎。4~6龄幼虫,白天潜伏浅土中,夜出活动,尤其在天刚亮、多露水时为害最凶。5~6龄为暴食期,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5%。小地老虎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杂草丛生及菜田等地为害严重。 (二)地老虎防治不佳成因分析 对油区多年来绿地地老虎病虫害防治情况调查統计,绿地地老虎防治较为困难,主要是因基础条件差、虫害识别不准、防治手段、防治时间、管理不当等方面引起。辖区绿地地势多低洼不平、土质黏性大,绿地内浇灌设施不具备,人工灌溉不匀,适于地老虎发生繁衍。修剪、杂物清理不及时等管理不善,给地老虎增加了藏身栖息之处,使其大量蔓延。 (三)绿地地老虎防治对策和防治技术

二点委夜蛾

二点委夜蛾与小地老虎的区别 形态区别: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2005 ~ 2010年在河北省发现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经饲养鉴定,该虫在形态学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 成虫体长10 ~ 12毫米,翅展20毫米。雌虫体会略大于雄虫。头、胸、腹灰褐色。前翅灰褐色,有暗褐色细点;内线、外线暗褐色,环纹为一黑点;肾纹小,有黑点组成的边缘,外侧中凹,有一白点;外线波浪型,翅外缘有一列黑点。后翅白色微褐,端区暗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蛹长10毫米左右,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变为褐色。 小地老虎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深褐色,前翅由内横线、外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具有显著的肾纹、环纹、棒纹和2个黑色剑纹。后翅灰色无斑纹。卵长0.5毫米,半球形,表面具纵横隆纹,初生乳白色,后出现红色斑纹,孵化前灰黑色。幼虫体长37~47毫米,灰黑色,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板黄褐色,有2条深褐色纵带。 二点委夜蛾幼虫 小地老虎幼虫

二点委夜蛾主要习性 由于该虫在国内首次发现危害夏玉米根茎部,幼虫亦为土灰色,亦具“C”形假死性,极易和常见的几种地老虎混淆。据观察该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辛集、正定6 ~ 9月份用黑光灯诱到该虫成虫,一台黑光灯一夜能诱到几十头。据调查该虫危害夏玉米时1头幼虫咬死植株后可再连续危害5 ~ 8株,具有转株危害的习性。 二点委夜蛾发生危害情况 近几年据安新、曲周、正定、藁城、栾城、辛集、临城、内丘、深州、晋州等地调查,均有发生,涉及保定、邯郸、石家庄、衡水地区;2006 年仅有石家庄的正定、辛集和深州县调查到该虫发生危害;2007 年发生范围最大,邢台发生3.3 万hm2 ,邯郸发生13.3 万hm2 ,衡水发生6.3 万hm2 ,并在相邻的山东省发生,2007 年7 月30 日山东科技报报道宁津县玉米田也发生了严重的二点委夜蛾虫害。幼虫为害玉米时期均在6月底至7月底的苗期。该虫在河北省部分夏玉米,尤其以小麦套播的玉米田发生重,主要以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或在2 ~ 5厘米的表土层危害玉米苗,一般一株有虫1 ~ 2头,多的达10 ~ 20头。在玉米幼苗3 ~ 5叶期的地块,幼虫主要咬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 ~ 4毫米圆形或椭圆形孔洞,切断营养输送,造成地上部玉米心叶萎蔫枯死。在玉米苗较大(8 ~ 10叶期)的地块幼虫主要咬断玉米根部,包括气生根和主根,造成玉米倒伏,严重者枯死。危害株率一般在1% ~ 5%,严重地块达 15% ~ 20%。由于该虫潜伏在玉米田的碎麦秸下危害玉米根茎部,一般喷雾难以奏效。 二点委夜蛾防治方法:(同时兼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毒土法:用有机磷农药(辛硫磷乳油或毒死蜱、甲基异柳磷等) + 阿维菌素,配成毒土,撒于幼苗根部,注意不要撒到叶片上。 随水浇灌:用毒死蜱1 kg 随水浇灌玉米田。 喷雾法:用阿维菌素+ 高效氯氰菊酯,常规剂量喷雾或用喷雾器滴灌根及根际土壤。或用杜邦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对幼苗进行喷雾防治。 还可以兼治玉米螟和棉铃虫。

蛴螬的功效与作用

蛴螬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本经》 【拼音名】QíCáo 【别名】(《尔雅》)蛴(《本经》),应条(《吴普本草》),地蚕(郭璞),?齐、敦齐(《别录》),乳齐(陶弘景),土蚕(《安徽药材》),老母虫(《四川中药志》),核桃虫(《药材学》)。 【来源】为金龟子科昆虫朝鲜黑金龟子或其他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5~8月间翻土捕捉,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原形态】 体呈长椭圆形,长16~21毫米,阔8~11毫米。黑褐色,有光泽,被有黄褐色的细毛。触角黄褐色,10节,呈膝状弯曲。前胸背板有刻点;翅鞘上有数条隆起的暗纹。足3对,甚长。幼虫(蛴螬)长约35毫米,乳白色,体常弯曲,密生黄白色细毛,胸部3节,各有发达的胸足1对,足上密生棕褐色细毛。 成虫栖于田土中,昼伏夜出,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群出现,至10月上旬绝迹。麦收前,多在麦和向日葵上交尾,取食;夏播后转至大豆和粟上交尾,取食。雌虫交尾后产卵于土中,旋即死亡。蛴螬生活于3~6厘米深的土内,咬食作物的根部。 【生境分布】本种分布很广,从黑龙江起至长江以南地区以及内蒙古、陕西等地均有。产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河南和东北等地。 【性状】干燥的幼虫呈长圆柱形或弯曲成扁肾形,长约2厘米,宽1~1.2厘米。棕黄色、棕褐色或黄白色。全体有环节,头部小,棕褐色,体壳较硬而脆,体内呈空泡状,气微臭。以干燥、色黄、条大、完整者为佳。 【药理作用】蛴螬水浸液1:1000以上能兴奋离体兔子宫;1:100能抑制寓体兔肠管。1:10000浓度对兔冠状血管、离体兔耳血管、蟾蜍肺血管皆有收缩作用;更高浓度(1:1000以上)还能收缩蟾蜍内脏血管。大剂量有利尿作用,

害虫识别及防治

济南祥辰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普及知识(一) 害虫识别及监测技术 一、基本简介 害虫(pest)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的通称。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对我们人类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的昆虫的总称。一种昆虫的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当复杂的,常常因时间、地点、数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易把任何同我们竞争的昆虫视为害虫,“世界上玉米有200多种昆虫危害,榆树上有650种害虫,栎树上有1400种害虫……。”而实际上只有当它们的数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对人类造成危害。如果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小、密度低,当时或一段时间内对农作物的影响没有或不大,那么它们不应被当作害虫而采取防治措施。相反,由于它们的少量存在,为天敌提供了食料,可使天敌滞留在这一生境中,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 应把这样的“害虫”当作益虫看待。或者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危害性更大的害虫不能猖獗,从而对植物有利。 当一种昆虫对人类本身或他们的作物和牲畜有害时,就被认为是害虫。即使是害虫,也不一定要采取防治措施,特别当防治成本大于危害的损失时。在计算成本时,不但要包括直接成本(如农药、人工等费用),也应包括那些有害农药对环境、人类的伤害代价。 害虫和益虫是相对而言的,益虫会做对人类有害的事,害虫也会做有益的事,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如:蚂蚁有时是害虫,那是因为蚂蚁老

是在人类食物乱爬、乱啃,很不卫生;蚂蚁又是益虫,它们会捕食农业害虫,有的蚂蚁吃了有益身体健康,可对一些病者治疗有帮助。蝴蝶和蛾幼虫可能会危害作物,但是成年后却会为植物传播花粉。有些害虫本身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被人类食用,或是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药材。 站在生态角度来看的话,一些昆虫和鸟类捕食害虫,得以被人类定义为益兽。这些益兽的生存也依赖害虫而存活。倘若自然界没有了害虫,也就没有了捕食它们的益虫,益鸟了。因此,所谓的害虫在自然界食物链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体分类 1、食叶类害虫 大多取食树木及草坪叶片,猖獗时能将叶片吃光,削弱树势,并为天牛、小蠹虫等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既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降低植物的美化功能和观赏价值。此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袋蛾、刺蛾、大蚕蛾、尺蛾、螟蛾、枯叶蛾、舟蛾、美国白蛾、国槐尺蛾、凤蝶类,鞘翅目的叶甲,膜翅目的叶蜂等。 2、刺吸式害虫 刺吸式害虫是园林植物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它们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但数量极多,常群居于嫩枝、叶、芽、花蕾、果上,汲取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造成枝叶及花卷曲,

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我国是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的种植大国,这些作物关系着国计民生、农业丰收的的战略物质,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恶劣与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病虫的危害也呈逐年加重趋势,以黄淮地区为例,二点委夜蛾的虫口密度有90年代初的每平方5-10头,上升到目前35-45头,缺苗断垄现象严重。 夏播玉米受害尤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秸秆还田。专家针对消灭二点委夜蛾的建议是秸秆焚烧。但是随着环境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增多,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国家政府部门已严禁秸秆焚烧。 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在麦糠麦秸覆盖面积大比没有麦秸麦糠覆盖的严重,播种时间晚比播种时间早的严重,田间湿度大比湿度小的严重。二点委夜蛾主要在玉米气生根处的土壤表层处危害玉米根部,咬断玉米地上茎杆或浅表层根,受危害的玉米田轻者玉米植株东倒西歪,重者造成缺苗断垄,玉米田中出现大面积空白地。危害严重地块甚至需要毁种,二点委夜蛾喜阴暗潮湿畏惧强光一般在玉米根部或者湿润的土缝中生存,遇到声音或药液喷淋后呈“C形”假死,高麦茬厚麦糠为二点委夜蛾大发生提供了主要的生存环境,二点委夜蛾比较厚的外皮使药剂难以渗透是防治的主要难点,世代重叠发生是增加防治次数的主要原因。 目前,该害虫正处于低龄幼虫取食阶段,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将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

防治方法:防治工作中要掌握早防早控,当发现田间有个别植株发生倾斜时要立即开始防治。 1、农业措施: 及时清除玉米苗基部麦秸、杂草等覆盖物,消除其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一定要把覆盖在玉米垄中的麦糠麦秸全部清除到远离植株的玉米大行间并裸露出地面,便于药剂能直接接触到二点委夜蛾。只是全田药剂喷雾而不是不顺垄灌根的防治几乎没有效果,不清理麦秸麦糠只顺垄药剂灌根的玉米田防治效果稍差。对倒伏的大苗,在积极进行除虫的同时,不要毁苗,而应培土扶苗,力争促使今后的气生根健壮,恢复正常生长。 2、化学防治: (1)播种时玉米种子进行二次包衣,用60克拌有益+满适金兑水200-300ml拌种10-15公斤;或用30克拌有益+卫福兑水100-200ml 拌种6-8公斤,晾干后播种。可以有效预防地下虫危害,并能防治玉米病害的发生。 (2)喷灌玉米苗,可以将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药液,或用直喷头喷根茎部,药剂可选用百虫速杀(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实诺1号(甲维盐+毒死蜱)2500倍液,或康管1000-1500倍药液量要大,保证渗到玉米根围30cm左右的害虫藏匿的地方。 有钱买种,无钱买苗。各种害虫在这个时期对玉米幼苗所造成的伤害,对农民朋友造成的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望各地植保部门及经销商们及时引导老百姓认真做好防治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

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害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害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根据南方园林植物危害特征、发生特点、发生规律不同,常将园林植物常见虫害识别及其防治如下分类: ·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常见地下害虫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常见食叶害虫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常见吸汁害虫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常见蛀干害虫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南方园林植物常见虫地下害虫识别及科学防控 概述 (一)概念:地下害虫是指为害期间生活在地下,为害作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 (二) 主要类群:(1)蝼蛄类。(2)蛴螬类。(3)金针虫类。(4)地老虎类。(5)白蚁类。 地下害虫在苗圃和一二年生的园林植物中,常常危害幼苗、幼树根部或近地面部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鳞翅目的地老虎、鞘翅目的蛴螬(金龟子幼虫)、金针虫,直翅目的蟋蟀、蝼蛄,等翅目的白蚁等。 (三)为害方式 1.地下为害型:蛴螬,金针虫。 2.夜盗地面为害型:地老虎,蟋蟀。 3.兼害型:蝼蛄。 4.季节地下型:如瘤蚜,绵蚜。 (四)特点 1.为害方式隐蔽,造成损失后才发现。

2.为害时间长。长达一个季节。 3.食性杂,情况复杂(成虫,幼虫为害种类不同) 4.主要在作物苗期为害。(苗的耐害力差,为害块根,块茎,地下果。在时空密度上都不易补偿) 5.在土壤中活动性强,蝼蛄活动亦能造成为害(草坪田)。 一、蝼蛄类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地狗、拉拉蛄等。常见的有东方蝼蛄、华北蝼蛄两种。 1.分布与危害:东方蝼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但以南方为多。华北蝼蛄分布于北方。蝼蛄食性很杂,主要以成虫、若虫危害植物幼苗的根部和靠近地面的幼茎。同时成虫、若虫常在表土层活动,钻筑坑道,造成播种苗根土分离,干枯死亡,清晨在苗圃床面上可见大量不规则隧道、虚土隆起。近几年来,危害草坪也较严重。 2.发生规律: 东方蝼蛄在南方1年完成1代,在北方2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6龄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4、5月为活动危害盛期,5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盛期。产卵前先在腐殖质较多或未腐熟的厩肥土下筑土室产卵其中,6月中旬为盛期,10月下旬以后开始越冬。 东方蝼蛄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趋湿性和趋厩肥习性,喜在潮湿和较粘的土中产卵。此外,对香甜食物嗜食。 华北蝼蛄3年完成1代,若虫达13龄,于11月上旬以成虫及若虫越冬。越冬成虫3-4月开始活动,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 3.种群动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