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15种防治蚜虫的方法

15种防治蚜虫的方法 随着夏季到来,温度回升,湿度加大,各种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以蓟马、蚜虫、飞虱、跳甲、青虫、吊丝虫等为代表的小虫难防问题最为突出,成为种植户的“心病”。由于其具有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活动隐蔽、寄主植物广等特点,其对作物的危害程度更大且用常规的防治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今天我们来重点说一下蚜虫的危害。 蚜虫危害 蚜虫又叫腻虫,常常吸食植株的幼芽和嫩叶。 蚜虫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的汁液,造成叶面卷缩,嫩茎扭曲,生长点坏死,造成减产;间接危害是指蚜虫

在直接危害的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变形,造成更严重危害。 蚜虫为什么难防难治 1、天气导致蚜虫大发生。偏高的气温、偏少的降水,较低的相对湿度对蚜虫的发生、繁殖非常有利(蚜虫发生的适温度24-28℃、适相对湿度50-85%)。3-5天即可繁殖一代,一头蚜虫一生可繁殖50-70头,且世代重叠,造成防治难度大。 2、天敌的数量减少导致蚜虫大发生。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喷洒的大量农药,导致七星飘虫数量减少,草蛉更是很少发现,天敌数量减少,控制不了蚜虫的蔓延,是导致蚜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如何有效防控

在蚜虫的防治管理上,应当按照“见虫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则,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敌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另外,防治最佳时期是蚜虫初发期的早春。有效防治蚜虫的具体方法如下: 1、品种与耕种模式防治蚜虫 使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进行轮茬换作种植方式,能够大幅减少田间蚜虫的数量,比如说与韭菜等具有强烈气味刺激性、对蚜虫具有驱赶性的农作物进行轮作或套种,在夏季时尽量避免种植容易诱招蚜虫的十字花科类作物。 2、清洁田地防治蚜虫 保持田间清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或者果实采摘后或整枝修剪后,要及时对田间的秸秆、枯枝、落叶、杂草、乱物等进行彻底清理,移出田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并对土壤进行30公分左右的深翻晒墒,以此来灭杀和控制蚜虫传播的源头。 3、加强施肥管理防治蚜虫 因为蚜虫喜嫩喜甜,比较喜欢刺吸作物苗株中碳水化合物,所以在施肥时,应当根据土壤肥力高低、不同作物生育期内的养分需求规律,尽量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农家肥、生物菌肥,适量增施磷肥和钾肥,一定要科学合理的控制使用或少用氮肥,在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虫能力的同时,以防作物枝

玉米制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制种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玉米瘤黑粉病 1.1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此病是局部侵染病害,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分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菌瘤。雄花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长圆形或角状菌瘤;雌穗发病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菌瘤,严重的全穗形成大的畸形菌瘤。菌瘤外表是一层银白亮膜,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以后遂渐变成灰白色,后期变成黑灰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冬孢子)。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地表、粪肥上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对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有一定作用。此外,病菌也能从伤口侵入。冬孢子在玉米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在玉米抽雄期蔓延最快,形成发病高峰,直到玉米成熟后停止侵染。 1.2发病环境条件玉米在全生育期内都可以感染瘤黑粉病,尤其以抽雄前后一个月内为盛发期,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造成生理干旱,抗病力弱,利于发病;苗期高温多湿、人工去雄作业、虫害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伤口,都会严重发病;连年制种田及高密植田或灌溉时间间隔长,造成水分时少时多,以及偏施过量氮肥,都会削弱植株抗病力,使病害发生较重。品种抗性:一般紧凑型品种较抗病,披散型品种抗病差;硬粒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 1.3防治方法:防治此病采用减少菌源、选用抗病亲本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3.1 减少病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进行秋深翻整地,把地面上的菌源深埋地下,减少初侵染源;避免用病株沤肥,粪肥要充分腐熟。与非谷类作物轮作倒茬2~3年。 1.3.2 利用抗病自交系用于生产,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选择紧凑型品种、硬粒型品种。 1.3.3化学防治:用含有粉锈宁成分的种衣剂包衣或拌种;在可见叶10—12叶喷施好立克3毫升/亩,喷施2次;或在玉米抽雄前喷50%多菌灵150克/亩或5%福美双150克/亩,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1.3.4 加强栽培管理,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避免偏施、过施氮肥;灌水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易感染期必须保证水分充足;及时彻底防治玉米螟等害虫;人工去雄尽量不要造成大的伤口,均可减轻病害。 2.玉米红蜘蛛 2.1症状及发生规律: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学习资料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 虫害防治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玉米全生育期可分为播种、出苗、拔节、大喇叭口期、抽雄、孕穗、成熟6个时期。其中苗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和孕穗期病虫害较多,是玉米栽培管理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时期。 (1)玉米苗期。 ①地下害虫逐年上升,造成缺苗断垅,特别是蛴螬和金针虫,一般应在播种时药剂拌种即可大大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也可用包衣种子来防治地下害虫,但一般包衣种子的价格较高,一般农民朋友难以接受。 ②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秸杆覆盖成了普遍的现象,这就加重了瑞典蝇、玉米蓟马的危害。主要在出苗后到一叶一心时危害,瑞典蝇靠近玉米心叶危害生长点,成卷曲状。苗期蓟马危害心叶,使心叶破碎,植株畸形,要注意防治早播和带茬播种的田块。 ③表现为苗枯病,常造成叶尖或整叶干枯,种子变黑,严重地块造成死苗;如果苗期缺钾造成枯边叶,生长势弱。 ④近几年田间调查发现,玉米耕葵粉蚧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给玉米生产造成一定威胁。玉米耕葵粉蚧的危害,在贴近地面的叶鞘基部或根部危害,造成根系松散细弱,根上形成许多黑色斑点,部分根系肿

大,主根易断,根尖发黑腐烂。受害玉米植株矮小,叶片枯黄,推迟玉米拔节,造成生长缓慢。 ⑤二代棉铃虫、二代粘虫的危害,特别是二代粘虫分年度危害严重。 综合防治苗期的病虫害,在6月底至7月上旬每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毫升,或用10%毗虫啉20克,加50%多菌灵5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如果玉米耕葵粉蚧危害严重的地块,在喷雾时去掉喷头盖,主喷玉米茎基部,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防效较好。 (2)玉米大喇叭口期。 近年来,由于小麦、玉米的重复倒茬所导致的土传病害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如玉米纹枯病随着麦田纹枯病的日益加重,纹枯病的病菌能长期留存于土壤中,玉米田又大多施用封闭性除草剂,造成土壤较板结,不利于根系发育,使其抗性下降,加重了土纹枯病的发生。 ①玉米茎腐病。茎腐病常表现为茎基部1~3节变软或皱缩,叶片很快萎蔫,青绿色枯死,果穗倒挂,籽粒秕,无光泽。发病田玉米表现症状为地下根部发褐,种子根腐烂,地上部叶片发黄,下部1~2叶叶缘和叶尖变黄发褐,甚至干枯。主要发病期为玉米乳熟期。这种病的病菌存在于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上越冬,病菌从根部侵入,因此,在播种时进行药剂播种能减少早期侵染。此外,由于现在

二点委夜蛾研究

生 物 灾 害 科 学 2013, 36(1): 95-99 https://www.360docs.net/doc/d714839879.html, Biological Disaster Science, V ol. 36, No. 1, 2013 swzhkx@https://www.360docs.net/doc/d714839879.html, 收稿日期:2012-11-26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资助(CARS-02) 作者简介:王静,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E-mail: wangjing2005@https://www.360docs.net/doc/d714839879.html, ;* 通讯作者:李 丽莉,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E-mail: zbsli3@https://www.360docs.net/doc/d714839879.html, 。 DOI :10.3969/j.issn.2095-3704.2013.01.023 二点委夜蛾研究进展 王 静,于 毅,赵 楠,张安盛,周仙红,庄乾营,门兴元,李丽莉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 (Moschler)]是夏玉米苗上的新害虫,本研究综述二点委夜蛾的生物学习性、 饲养技术、预测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现状,讨论二点委夜蛾迁飞的可能性,并为今后对二点委夜蛾的深入研究提 出建议。 关键词:二点委夜蛾;寄主;生物学习性;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704(2013)01-0095-05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xenus lepigone in China WANG Jing,YU Yi,ZHAO Nan,ZHANG An-sheng,ZHOU Xian-hong, ZHUANG Qian-ying,MEN Xing-yuan,LI Li-li * (Key Laboratory for Plant Virology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Proxenus lepigone (Moschler) is a new insect pest damaged summer corn which was initially reported in Hebei Province in 2005, and broke out in the summer corn region in the Yellow River, Huai Hai Rivers in 2011. In this paper, bionomics, breeding with artificial diets and integrated control of Athetis lepigone were reviewed, the possibility of migration we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on the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Proxenus lepigone ? host? bionomics? artificial breeding? integrated control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 (Moschler)]属 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委夜蛾属。 据报道分布在日本、朝鲜、西伯利亚等亚洲地区和 瑞典、芬兰等欧洲地区 [1] 。我国始于 2005年 7 月在 河北省发现二点委夜蛾危害玉米 [2-4] , 此后该虫在山 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北京等省市相继发 生 [5] ,耕作制度的改变尤其是免耕和秸秆还田导致 其为害程度有进一步加大加重的趋势 [1-2] ,由于二 点委夜蛾是我国近几年才相继发生的一种玉米害 虫 [2] ,其相关报道较少,主要集中在监测预报、田 间发生规律、生物学特征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 [6-8] ,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和危害规律, 有效控制其在农作物上的危害,本文就国内二点委 夜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该害虫的防 控提出合理建议。 1 形态特征及与其他相似种形态区别 1.1 形态特征 2011 年二点委夜蛾在华北成灾后,马继芳 [9] 、 江幸福 [10] 、李耀发 [8] 等人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

植物保护

1、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性?(15) 植物保护属于农学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是研究植物病虫害、杂草、鼠害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危害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互作机制,以及检测预警和防控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重要性体现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为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维护公众健康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就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做详细论述: 植物保护(简称植保)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科学和经济的方法,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提高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作为农业技术措施,它是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按照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技术及管理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农事管理活动的一部分。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当然,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粮食的产量波动带来的生产安全问题,还会影响粮食安全的其他方面: (1)、粮食的品质安全既会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也会受到农药残留的威胁。 有害生物不仅仅使粮食减产,而且会降低粮食的品质,主要表现为粮食的内在品质变差或致毒、外观变坏和保质期变短,危害粮食的品质安全。例如,食用小麦赤霉病的病麦磨出的面粉后,轻则头疼、呕吐,重则有生命危险。而植物保护时化学农药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会使粮食种残留的有毒成分增多,影响粮食的品质安全,危害人体健康。(2)、粮食的储备安全一方面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另一方面受到农药残留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从田间到餐桌,发展中国家粮食在储备过程中年损失至少在7000万t,主要的原因就是储粮虫害、鼠害和霉烂。如果减少了这些损失就等同于增加了相同数量的粮食产量,也就意味着增强了储粮安全。同时,受到储粮有害生物为害的粮食还会加快陈化速度,致使经济价值相应地快速贬值;而且入库的粮食已经付出全部生产成本,所以粮食的产后经济损失比产中更为可怕。另一方面,粮食在储备过程中普遍采用“常温储藏加化学农药药剂熏蒸”的方法,在对付储粮病虫害和鼠害的同时,也造成粮食的二次农药污染,降低了粮食品质,加快储粮陈化,加大仓储成本,影响了粮食的储备安全。 (3)、粮食的生态安全不仅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而且受到农药的严重污染。 在世界各国,入侵生物给所在国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其中也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第五节 与综合防治枝术 玉米田的主要病虫害有地下害虫、玉米丛生苗、玉米花白苗、玉米根腐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蚜、玉米螟等,现就其发生特点和防治疗法介绍如下: 一、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1.地下害虫的发生种类玉米的地F害虫主要种类有: xx、xx、蝼蛄等。 地下害虫主要为害作物的种子幼根、幼芽等部分,常造成缺 苗、断条及“小老苗”的产生,使种植密度下降,并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 2.地下害虫的防治技术 (1)整地秋冬及叫深翻地,将地下害虫翻于地表使之无法越冬。同时破坏地下害虫的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害虫基数,从忻减轻地下害虫的为害程度。 (2)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包农处理,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杜绝白籽下地,是防治玉米田地下害虫的统防统治的重要措施.一般每20千克玉米种子拌种衣制500克左右。 二、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_玉米丛生苗(君子兰苗)病的发生与防治玉米丛生苗病,俗称君子兰苗,南于干旱、低温、地下害虫为害、农事活动等斟索引起的一种玉米田茼期病害,常造成玉米生长畸形、不结实,从而影响玉米产量。 防治方法:

防治玉米丛生苗病的有效措施是实施种子包衣处理。用含有杀虫剂有效成分含量的种丧剂,在玉米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一般每20千克种子拌50。克左右的种农剂。 2.花白苗的发生与防治玉米花白苗居由于土壤巾缺锌引起的,一般在玉米3~4片叶出现,病斑在叶片基部或中部出现黄色或黄白色短条状,叶脉仍为绿色。 防治技术: 在施底肥时增施锌肥,每亩1-1.5千克,也可叶面喷洒,用 0.1%~ 0.2%的硫酸锌在玉米3~4叶期喷1~3次。 3.玉米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由于出苗后温度持续较低,雨水多或涝洼地易戋生此病害,造成幼苗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叶色发黄,根部变褐腐烂,严重时苗枯死。 防治技术: 选择新鲜生命力旺盛的品种,或用50%福美双3%拌种处理, 三、xx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大、小斑病常同时发生.田其发生造成叶片失绿,影响光合作用及有机物的合成,从而严重影响产量。发生严重的年份,感病品种减产达50%左右。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在购买玉米种子时-注意选购那些抗玉米大、小斑病的品种。 从而避免xx大、小斑病的发生儿率。 (2)轮作换茬有条件的农区实施轮作换茬消灭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714839879.html, 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作者:李芹英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23期 摘要:该文介绍了太和县2015年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小麦蚜虫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今后防治小麦蚜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蚜虫;发生特点;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3-62-02 小麦蚜虫又名腻虫,在太和县麦区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苗期,多集中在叶背、叶鞘及心叶处危害;小麦拔节后,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刺吸为害并排泄蜜露,影响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造成叶片黄化,甚至整株枯死;小麦灌浆、乳熟期,则是麦蚜发生为害的高峰期,造成小麦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导致减产。 1 发生特点 2015年受气候、小麦生育期等多种因素因素等影响,太和县小麦蚜虫为大发生年份,发 生面积10.13万hm2,发生特点是冬前基数高、春季发生早、持续时间长、为害重。从小麦蚜虫近年冬前基数可以看出,2015年小麦蚜虫冬前平均有蚜株率和蚜量分别较近年同期均值增 加3.28倍和2.02倍(表1)。 2 原因分析 2.1 气候条件有利 2014年11~12月太和县冬季没有明显的低温气候,冬季气温高,有利于提高虫口越冬基数。2015年2月份平均气温为1.3~8.2℃,多年平均气温4.96℃,2~4月份多阴雨天气,气温缓慢回升,雨水适宜,给麦蚜的越冬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对麦蚜发生起主导作用,中温、低湿是麦蚜猖獗的主要条件。开春以来,气温阶段性回升,蚜虫(下转64页)(上接62页)增殖较快。小麦拔节期,天气以多云为主,加之普施拔节肥,植株长势嫩,食料及气象条件非常有利于小麦蚜虫的繁殖和为害,蚜虫的活动期得以提早。 2.2 受栽培因素的影响一是播种偏早,播量大。太和县小麦适宜播期在10月10日~15日,由于土壤墒情、外出务工等原因,大部分田块适期早播而且播量大,再加上大量施用氮肥,使小麦群体大,植株长势嫩绿,为麦蚜提供了良好的食料和繁殖环境。二是小麦单一品种种植面积增大,为蚜虫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2.3 忽略早期防治近年来太和县苗期蚜虫发生轻,农民普遍认为苗期蚜虫不会造成危害,从而忽视了苗期防治时间,为蚜虫的繁殖提供了条件,也给后期的防治带来影响。

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2011-07-13 15:00:11| 分类:二点委夜蛾防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及发生危害 发布时间:2011-7-11 12:15:22 访问人数:102 一、二点委夜蛾与3种常见地老虎的区别

二、形态特征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1860)]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委夜蛾属,环纹为一黑点,一个翅一个,共两个,比较明显,所以称为二点委夜蛾。 其主要形态特征为:卵馒头状,上有纵脊,初产黄绿色,后土黄色。直径不到一毫米。成虫体长10 ~ 12毫米,翅展20毫米。雌虫体略大于雄虫。头、胸、腹灰褐色。前翅灰褐色,有暗褐色细点;内线、外线暗褐色,环纹为一黑点;肾纹小,有黑点组成的边缘,外侧中凹,有一白点;外线波浪型,翅外缘有一列黑点。后翅白色微褐,端区暗褐色。腹部灰褐色。雄蛾外生殖器的抱器瓣端半部宽,背缘凹,中部有一钩状突起;阳茎内有刺状阳茎针。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幼虫1.4-1.8厘米长,黄灰色或黑褐色,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气门黑色,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下线白色,体表光滑。蛹长10毫米左右,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变为褐色,老熟幼虫入土做一丝质土茧包被内化蛹。 三、发生危害情况与防治方法 分布及发生规律:分布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以前国内未见报道,2005年在我国河北省首次发现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当年在河北的安新、曲周、正定、藁城、栾城、饶阳、深州相继发现,随后在武邑、隆尧、辛集、宁晋、临城、内丘、晋州、山东的宁津等地也有报道,2008年在河南新乡的玉米田也发现该虫的成虫。2011年6月中旬至7月初,我们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发现,在河南的郏县、荥阳等

蚜虫综合防治措施

桃树蚜虫综合防治措施 蚜虫是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种类多,发生代数亦多,繁殖快,危害重。常造成桃花不能开放,叶片卷缩,新梢弯曲,甚至整株树生长滞缓,严重削弱树势及树冠的扩展。本文根据桃蚜的发生规律探讨一系列防治措施。 桃蚜属同翅目蚜虫科。该虫具有迁飞转主危害的特点。山东地区一般危害桃树的蚜虫有桃粉蚜、桃赤蚜、桃瘤蚜等。在桃树上这些蚜虫生长快、繁殖代数多, 被害桃叶叶绿素含量低,苍白卷缩,不能展叶,光合作用下降,最后脱落,影响桃果产量及花芽形成,严重削弱树势,在农业生产中为控制其为害,使用化学农药已成为重要手段。然而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特别是高毒农药的使用会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因此,选用无公害防治措施控制蚜虫危害十分必要。现介绍一些蚜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1蚜虫特征与为害规律 1.1主要特征桃赤蚜: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 mm,绿色、黄绿或红褐色;有翅胎生蚜体长1.8~ 2.1 mm,头和胸黑色,腹部中央有黑斑。卵长椭圆形,初为绿色,后变为黑色。桃粉蚜:无翅孤雌蚜长2.3 mm,草绿色,体被白粉;有翅孤雌蚜长2.2 mm,头胸黑色。 1.2主要发生规律两种蚜虫在10月为害农作物与禾本科植物后,分别产生有翅蚜迁飞到桃树上为害,产卵越冬。3—4月孵化为害叶片,其他农作物上一些成蚜也会迁飞转移到桃树上为害。4月下旬至5月是为害盛期。5—6月两种蚜虫分别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他农作物与

禾本科植物上为害。桃树被害叶片苍白卷曲,严重时叶片与幼果纷纷脱落,影响产量与花芽形成,严重削弱树势。 2 蚜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2.1化学防治措施主要采用无公害生物农药与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蚜虫,以利生产无公害果品。蚜虫越冬卵一般在桃树萌芽期孵化,结合防治病害,萌芽期喷一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虫卵,萌芽期与花期前后一般不会发生蚜虫严重为害。花后,如天敌较多,能控制蚜虫为害,则不用喷药;如天敌量较少,要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因此,在花后要及时监控蚜虫发生为害情况,在蚜虫发生严重前用10%吡虫啉 6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6 000倍液进行防治。秋季10月,蚜虫又从其他作物迁飞到桃树枝芽上产越冬卵,此时用2·5%敌杀死3 000倍液,杀灭蚜虫成虫与产下的卵,可减轻翌年春季发生为害量。 2.2农业防治措施秋季在桃园行间空地、周边空地种植越冬作物,如蚕豆类豆科作物、苜蓿等,创造植物多样化生态环境,有利于天敌越冬。这些农作物早春一般先有蚜虫活动为害,为春天出蛰的瓢虫提供食料,以后这些瓢虫能在早期转移到桃树上控制蚜虫为害。在萌芽期喷过石硫合剂的桃园,一般蚜虫大发生为害的时间会向后推移。在花后先有少量蚜虫为害,并由点向面扩散。因此,喷过石硫合剂的桃园在田间做好观察,早期蚜虫刚开始为害时,发现有蚜虫为害的卷曲叶片,要及时剪除,带到园外深埋或烧毁,可推迟蚜虫发生为害。 2.3生物防治措施本地桃树上蚜虫的天敌较多,常见的种类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和蜘蛛等。优势天敌为瓢虫,主要种类为龟纹瓢虫、

玉米常见虫害

1、粘虫 粘虫是玉米常见的虫害之一,又名行军虫,属鳞翅目,主要吃食玉米的叶片,发生严重的年份,能把叶片吃光,造成绝收。从外观很好分辨,头红褐色,体色由淡绿至浓黑,体长17-20毫米,如上图所示。防治玉米粘虫很简单(本篇文章只讲化学药剂防治,下面也一样),市面上的药剂也有很多,常用的有50%辛硫磷、40%毒死蜱、甲维盐等,药剂很多也比较便宜。 2、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也属于鳞翅目,据统计,每年玉米螟是造成玉米减产危害最大的害虫。 玉米螟的成虫,大约长13-15mm,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如果该年雨水较多,玉米螟的发生就会越多,同理,干燥、气温高的年份,发生就会减少。 玉米螟的防治药剂也有很多,因为同属于鳞翅目类,所以,50%辛硫磷、40%毒死蜱、甲维盐等,都可以有效防治。 3、灰飞虱 说灰飞虱前,相信大家都知道玉米的一种病害,一旦大面积发生就绝产,也被成为玉米的“癌症”,它就是粗缩病,而粗缩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灰飞虱的传播,所以,很多朋友把防治灰飞虱作为头等大事。 灰飞虱一般体长2.5-4mm,前翅近于透明,两侧暗褐色。 防治药剂同样不少,一般建议播种前拌种防治,如果后期有发生,及时喷打药剂治疗,且不可晚喷,主要药剂有:扑虱灵、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都可以。 4、二点委夜蛾

二点委夜蛾幼虫,看着和地老虎差不多,往往有人把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当作地老虎在作怪,从幼虫上看,不仔细分辨,还真看不出两者的区别。 二点委夜蛾的头部呈褐色,身体是黄黑色到黑褐色。成虫体长10-12mm,前翅黑灰色,后翅银灰色。 药剂防治,还是以播种前包衣为主,如有发生,可选用毒死蜱、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氰菊酯灌根防治。 5、蓟马

蚜虫调查报告

篇一:园林昆虫防治+调查报告 北京农学院专业选修课调查报告 论文题目:蚜虫发生为害规律调查课程名称:园林植物虫害防治任课教师:王进忠 学生姓名王珏学号 201120242042 专业植物保护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2014年05月20日 树木树枝叶片蚜虫发生为害规律调查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11植保2班王珏 201120242042 摘要:蚜虫危害已经成为植物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该调查报告在进行对蚜虫的概括的同时大量的进行了其生活状态进行了近一个多月的调查。对于蚜虫研究相信会有参考作用。关键词:危害蚜虫调查 1.前言 1.1蚜虫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植物病毒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发展出了一系列对策来确保其在寄主植物间的有效传播, 任何取食受侵染植物的生物或在这些植物间活动的生物都有可能成为这些病毒的媒介。这些特定的媒介生物, 主要来自寄生性真菌、根结线虫和植食性节肢动物, 特别重要的媒介生物是昆虫。由于蚜虫在植物组织中刺探和取食, 即开始时在植物的表皮刺探, 后期在植物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取食的独特行为, 使它们成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媒介昆虫, 植物病毒中大约。都是由蚜虫传播的。但是关于蚜虫与寄主植物以及植物病毒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蚜虫与病毒的关系作以阐述, 同时对蚜传病毒的传播模式以及相关蛋白作以。 1.2 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本次调查蚜虫习性,喜欢在叶背面还是正面,熟知还是叶片,都进行了调查。有效的了解了蚜虫的生活习性。 2.调查规划 通过查蚜虫有关发生规律的资料,大概的了解了蚜虫的为害和生活史。蚜虫是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危害主要通过取食作用,表现为吸取职业、破坏组织、利用唾液毒害植物,造成更大的为害和损失。 根据调查,在四月底时期,蚜虫已经大范围的侵入寄主,经过一个月的调查,也就是现在,蚜虫的种群数量明显降低。最为明显的是,在本月第二个星期下完春雨后,种群数量锐减,现在基本没有蚜虫侵害寄主。 本次调查从4月23日开始,一共调查4次。 3.调查方案 3.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需要定点、定株,一共调查5株木槿。每株木槿选取一个树枝(包括树干、叶片),高度在1米到1.8米之间。每次调查相同叶子上面蚜虫的数量、计算出平均一片叶子上蚜虫的数量、并记录和拍照。5-10天调查一次,连续调查4次。 3.2 调查时间 2014年4月25日、5月2日、5月16日、5月19日。 3.3 调查人员 1人:王珏。 3.4 调查工具 笔、本、手机(照相、定位、计算)。 3.5 调查地点 北京农学院第三食堂南面。 3.6定位、植株总况: 4.调查结果 4.1 每次调查的虫态、照片 第一次(4月25日):若虫、成虫图片: 情况:大量的蚜虫爬行与树枝叶面,第一次观察蚜虫已经孵化成型,但还是存在大量的幼虫。幼虫体色略显透明淡绿色,但成虫体色已经完全变绿。篇二:昆虫调查报告

蚜虫的防治及综合介绍

蚜虫的防治及综合介绍 蚜虫-号称繁殖最快的昆虫蚜虫为瓜蚜,又称腻虫或蜜虫等。同翅目的1科。前翅4~5 斜脉,触角次生感觉圈圆形,腹管管状的蚜虫。含107 属2280种。分布遍及世界各地。 中国已知260种,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小蚜属、黑背蚜属及否蚜属为中国特有属。 【形态特征】 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但缺蜡片。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 4节,感觉圈圆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常长于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 小眼面眼瘤。喙末节短钝至长尖。腹部大于头部与胸部之和。前胸与腹部各节常有缘瘤。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膨大,顶端常有缘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端部有网纹,罕见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见腹管环状或缺。尾片圆椎形、指形、剑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圆。表皮光滑、有网纹或皱纹或由微刺或颗粒组成的斑纹。体毛尖锐或顶端膨大为头状或扇状。有翅蚜触角通常6节, 第3或3及4或3~5节有次生感觉圈。前翅中脉通常分为3支,少数分为2支。后翅通 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翅脉退化。翅脉有时镶黑边。 【类型】 蚜虫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色为黑色,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阴,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 【繁殖】 本科蚜虫的寄生植物几乎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松柏纲的所有的科。有些种类则以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木贼科植物为寄主。部分种类营异寄主全周期:在木本寄主与草本寄主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木本寄主为第一寄主,在其上以受精卵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孤雌繁殖2或3代。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蚜转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数代至二十 余代,秋末发生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多数种类为同寄主全周期,没有上述木本与草本寄主间的转移,只在同类寄主植物间转移。雌雄性蚜均无翅,有时雄蚜有翅,以受精卵越冬。许多种类或种以下的单元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不出现越冬的受精卵。常造成寄主植物组织变形或变色,或节间变短。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

专门咬玉米根的害虫

专门咬玉米根的害虫 有一种玉米害虫,它的名字还不太难听!二点委夜蛾,是不是听着像个日本女人的名字?不过,这家伙真是坏透了,玉米碰到它,算是倒霉。今天就跟大家具体说说这个害虫。 二点委夜蛾对玉米有什么危害? 二点委夜蛾之所以坏,坏就坏在它对玉米幼苗的威胁,有苗不愁长,没苗净白忙。如果这种虫要是防治不力,那玉米减产是必然的。 主要以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或在2-5厘米的表土层危害玉米苗,主要啃食玉米茎基部。在2-3叶期危害导致玉米幼苗从根部咬断死亡;3-6叶期蛀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4毫米空洞,导致玉米心叶萎蔫枯死;7-10叶期,咬食玉米次生根或主根,造成倒伏,严重者枯死,如不加以防治会导致玉米大量缺苗,严重减产!

二点委夜蛾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 二点委夜蛾一般在麦茬的夏玉米地发生较多,田间害虫分布不均匀,但靠近垄背的边垄发生严重,一般片状危害面积在4平米左右!调查发现麦秸麦糠覆盖多的严重、棉麦插花地种植的严重、播种早的严重、播种沟浅的严重。 一般6月中旬是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6月下旬7月越冬成虫产卵孵化出来的幼虫蛀食玉米幼苗茎基部,随后大面积发生危害玉米幼苗。 二点委夜蛾发生有哪些有利条件? 1、麦糠麦秸覆盖面积大比没有麦秸麦糠覆盖的严重; 2、播种时间晚的比播种时间早的严重; 3、田间湿度大比湿度小的严重。 如何防治二点委夜蛾?

农业防治: 1、麦收后播前使用灭茬机或浅旋耕灭茬后再播种玉米,即可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危害,也可提高玉米的播种质量,苗齐苗壮; 2、及时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清除麦茬和麦秆残留物,减少害虫滋生环境条件;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虫能力。 3、灯光诱杀:根据二点委夜蛾具有趋光性的特点,推荐各地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落卵量,减轻为害。 化学防治: 幼虫三龄前防治,最佳时期为出苗前(播种前后均可)。

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了二点委夜蛾的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并针对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玉米田害虫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二点委夜蛾;特征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二点委夜蛾是邹平县2010年首次发生的玉米害虫,2011年在黄河以北的阳信、无棣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幼虫取食危害玉米茎基、根部,造成玉米心叶萎蔫、植株倒伏,甚至枯死。而且其幼虫有迁徙危害的特点,致使玉米田大面积缺苗断垄,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做好对二点委夜蛾发生的预测是防治的关键,现将近2年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二点委夜蛾危害部位和形态上的特征与地老虎相似,农民对其认知程度严重不足,容易造成误认。各地要加强二点委夜蛾识别与防治技术培训工作,并通过电视、网络和现场会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迅速将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同时,要深入田间地头,尤其是对重发区域开展防治技术指导,及时解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防治成虫识别要点。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卵呈馒头状,初黄绿色,后土黄色,上有纵脊,直径不足1 mm。老熟幼虫体长约20 mm,体灰黄色,头部褐色[1]。幼虫体长1.4~1.8 cm,黄灰色或黑褐色,体节带1个倒三角的深褐斑纹,腹部背面至胸节有2条褐色背侧线。成虫体长10~12 mm,翅展20 mm。头、胸、腹灰褐色[2]。前翅灰褐色,有暗褐色细点,翅外缘有1列黑点,后翅白色微褐。雄蛾外生殖器的抱器瓣端中部有1个钩状突起。蛹长约10 mm,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加深,老熟幼虫入土吐丝化蛹。二点委夜蛾喜阴暗潮湿环境,生存于玉米根部或者潮湿土缝中,遇外界声音刺激或被药液喷淋后会假死。 2 发生规律 由于近年来多为机械化收割,秸秆大部分还田,加上山东省北部大部分都习惯于套作,没有翻耕直播的玉米田、小麦秸秆还田遗留物多,利于二点委夜蛾幼虫藏身,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因此套播玉米比直播玉米发生严重。棉田倒茬玉米田比重茬玉米田发生严重,麦糠麦秸覆盖面积大的比没有麦秸麦糠覆盖的发生严重,播种时间晚的较播种时间早的发生严重,田间湿度大的较湿度小的发生严重。二点委夜蛾主要在玉米气生根处的土壤表层危害玉米根部,咬断玉米地上茎秆或浅表层根,受害的玉米田轻者玉米植株东倒西歪,重者造成缺苗断垄,玉米田中出现大面积空白地[3-4],危害严重地块甚至需要毁种。高麦茬厚麦糠为二点委夜蛾大发生提供了主要的生存环境,二点委夜蛾外皮比较厚使药剂难以渗透是防治的主要难点,世代重叠发生是导致防治次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3 防治措施

玉米常见的十大虫害汇总

玉米常见的十大虫害汇总 1、玉米蓟马蓟马在玉米上发生2代,行孤雌生殖,主 要是成虫取食玉米造成为害,主要是苗期为害重,玉米和中茬玉米在6月下旬已过心叶期或心叶末期时,蓟马便转向处于苗期的夏播玉米和高梁上为害。形态特征雌成虫分长翅型、半长翅型和短翅型。体小,暗黄色,胸部有暗灰斑。前翅灰黄色,长而窄,翅脉少但显著,翅缘毛长。半长翅型翅长仅达腹部第5节,短翅型翅略呈长三角形的芽状。卵肾形,乳白至乳黄色。若虫体色乳青或乳黄,体表皱榴有横徘隆起颗粒。蛹或前'蛹'体淡黄色,有翅芽为淡白色,蛹块羽化时呈褐色。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适时浇灌,及时 清除杂草,有效减轻蓟马为害。 (2)药物防治:当蓟马为害严重时应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2%毒死蜱.吡虫啉乳油2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 (3)人工防治:对于已形成“鞭状”的玉米苗,可用锥子从鞭状叶基部扎入,从中间豁开,让心叶恢复正常生长。2、黏 虫玉米黏虫为迁飞性、暴食性害虫,为当前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黏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玉米叶片,使之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吃光,仅剩光秆,造成绝收。危害特

点黏虫繁殖力强,产卵部位有选择性,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上卵多产在枯叶尖部位。幼虫孵化后,集中在喇叭口内取食嫩叶叶肉,3龄食叶成缺刻,5龄食量最大,可将叶片吃光。在玉米上多栖息在喇叭口、叶腋和穗部苞叶中。有假死性,3龄后有自残现象,4龄以上能群集迁移扩大危害。幼虫取食活动以傍晚、清晨及阴雨天最盛。成虫喜取食蜜源植物,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强趋性。黏虫喜温暖高湿条件。降雨一般有利于发生,但大雨、暴雨和短时间的低温,不利于成虫产卵。生长茂密、地势低、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生重。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在黏虫幼虫3龄前每亩用20%杀灭菊酯乳油15~45克对水50公斤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2)生态防治:在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号防治,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在黏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诱集成虫。3、玉米粘虫玉米粘虫是一种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一年可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形态特征卵长约0.5mm,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

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介绍蚜虫生活习性及发生特点,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微生物农药防治)2个方面提出防治技术,以为蚜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蚜虫;生活习性;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2013年冬季至2014年春季,延安气温较往年相对偏高,加之初夏气温回升快,为蚜虫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2014年5月,延安城区的国槐、垂柳、月季等植物发生严重蚜虫,虫口密度居高不下,引起部分植株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虽对人体无直接伤害,但其高密度迁飞和分泌的蜜露溅落在人的头部、衣物或车窗玻璃上,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烦恼。与往年相比,2014年蚜虫的发生具有繁殖快、暴发性的危害特点。现将蚜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生活习性 蚜虫俗称腻虫、油旱,半翅目,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或有翅,有翅个体有单眼,无翅个体无单眼。体小而软,大小如针头。腹部具有1对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吸食植物汁液。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畸形。 蚜虫生活史复杂,在木本与草本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木本寄主为第一寄主,在其上以受精卵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无翅雌虫),孤雌繁殖2代或3代,卵胎生。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蚜转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数代至20余代,秋末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1]。 2 发生特点 蚜虫的繁殖力很强,当连续5 d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 ℃以上时开始繁殖。气温为16~22 ℃时最适宜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亦有利于蚜虫危害。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 d,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 d。在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不出现越冬受精卵。一般年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雌性蚜虫刚出生就能够生育,而且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1]。 3 防治技术 3.1 化学防治 随着科技的发展,蚜虫的化学防治已逐步进入高效低毒农药时代。防治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主要有氟氯氰菊酯类、氟氰菊酯类、吡咯类杀虫剂等。其特点是简单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谱广,对人畜毒性小,对蚜虫防治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xx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发生重于常年,东北、华北地区玉米螟、粘虫、地下害虫、大斑病为害重,黄淮海地区玉米螟、棉铃虫、二点委夜蛾、褐斑病发生突出,西北和西南地区棉铃虫、蚜虫、叶螨、粘虫、小斑病发生普遍,预计发生面积10.8亿亩次。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6%以上。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 二、防控策略 针对玉米不同种植区域和生育期的重点病虫害,优先选用抗耐病虫品种,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突出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赤眼蜂防螟和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实现节本增效,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不同区域防控重点 1.北方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地下害虫、二、三代黏虫、大斑病、茎腐病、玉米线虫矮化病、灰斑病。 2.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棉铃虫、二

代黏虫、玉米蚜虫、二点委夜蛾、蓟马、茎腐病、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 3.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二、三代黏虫、纹枯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 4.西北玉米区:重点防控地下害虫、玉米蚜虫、叶螨、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茎腐病和大斑病。 (二)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措施 1.玉米螟: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或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与甲维盐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 2.地下害虫及蓟马、蚜虫、灰飞虱等苗期害虫:利用噻虫嗪、溴氰虫酰胺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 3.根腐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 4.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井冈霉素A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至10天再喷一次,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8至10叶期用药防治。与芸苔素内酯等混用可提高防效。 5.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发病初期可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结合喷施井冈霉素A等生物农药,

蚜虫的危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蚜虫的危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蚜虫又叫做蜜虫、腻虫,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害虫,繁殖速度也非常快,对于农林业的危害非常大,常常出现在温带地区,会随着风而进行扩散,听起来就很可怕。蚜虫所侵害的植物不同症状也会有所区别,像小麦和蔬菜表现就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蚜虫的危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一、蚜虫的危害有哪些? 前文说到了蚜虫侵害不同植物的表现不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蔬菜蚜虫和小麦蚜虫的危害有哪些? 1、蔬菜蚜虫 蔬菜蚜虫主要是会出现在菜叶的背面或者嫩叶上面,从而使叶片出现畸形、蜷曲、整株偏小的现象,如果是结球类蔬菜的话,会影响其包心,从而出现减产、减损现象。 如果是留种菜受到蚜虫侵害的话会出现不开花、不结籽的现象。

除此之外,还会传播病毒病,那么带来的危害比蚜虫厉害多了。 一般蔬菜蚜虫会出现在比较温暖的地区或者大棚种植,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 2、小麦蚜虫 麦蚜的危害主要是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地方:直接为害主要是说蚜虫汲取小麦叶片、茎秆、嫩麦穗上面的汁液,形成一定的枯斑,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汲取了小麦叶片汁液以后,光合作用就会减弱,从而出现大面积枯黄的现象。 间接危害主要是说麦蚜虫在危害小麦的同时,又传播小麦病毒病,带来的危害更大,可能会出现成片减产或者倒伏现象。 二、蚜虫怎么防治? 1、用蚜虫的天敌防治蚜虫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蚜虫的天敌有哪些。像瓢虫、小花蝽、食蚜蝇、蚜茧蜂、草蛉、蚜小峰等都是蚜虫的天敌,可以通过引种、繁殖等措施,控制蚜虫危害。当然,前提是田间有一定数量的益虫,最好不要乱用农药,以免误伤了蚜虫的天敌。 2、利用粘虫黄板捕杀蚜虫 粘虫黄板放在大棚里面或者农田旁边,可以诱杀一定量的有翅膀的蚜虫。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只要用一点薄的塑料膜,然后涂上黄色的颜料,再涂上一层机油即可。没有机油的话也可以选择凡士林,效果一致。 3、用草木灰液进行避蚜虫 草木灰混入一定量的农药或者不加农药都是可以的,等到混匀以后喷洒在蔬菜或者小麦上面就可以防治一定量的蚜虫,大概一周或者半个月喷洒一次,一共喷洒三次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