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第41卷 第1期 2008年 (总164期)

西 北 地 质

NORT HWESTERN GEOLOGY

Vol.41 No.1 

2008(Sum164) 

 文章编号:1009-6248(2008)01-0059-08

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朱涛1,董云鹏1,王伟2,徐静刚3,马海勇3,查理4

(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

2.贵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

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21; 4.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000)

摘 要:通过对出露于东—西秦岭交接处的草滩沟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草滩沟群火山岩具有较高的A l2O3含量和较低的T iO2含量,低 R EE等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解显示呈平坦型-微弱富集型;微量元素组成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 h,强烈亏损N b、T a,以及高场强元素(HFSE)不分异为特征,N b、T a、Z r、Hf丰度及N b/L a,Hf/T a,L a/T a,T i/Y等值特征均显示岩浆源区受到消减组分加入的影响,与典型的岛弧玄武岩相似。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草滩沟群玄武岩可与东秦岭丹凤群变基性火山岩对比,是早古生代秦岭洋俯冲消减作用的岩浆活动产物,代表了商丹缝合带的西延组成部分,向西延伸可与西秦岭天水关子镇-武山蛇绿混杂岩带相接。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草滩沟群;玄武岩;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中图分类号:P591 文献标识码:A

秦岭造山带是中国南、北诸板块拼合形成的构造结合带,在研究中国大陆的形成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中存在南北两条缝合带,即南部的勉略缝合带和北部的商丹缝合带(张国伟等,1996,2001),而商丹缝合带则是中国华北和华南最主要的构造边界,也是分割中国南北大陆的主要边界构造结合带。沿该带分布着一系列蛇绿混杂岩块和岛弧火山岩(张国伟等, 1995,1996;张旗等,1995;李曙光等,1993)。其中,出露较好、研究程度较高的地段主要集中在东秦岭商南—丹凤一带,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在西秦岭天水关子镇及武山等地区存在蛇绿混杂岩带,并认为该蛇绿混杂岩带是商丹带的西延部分(裴先治等, 2004;杨钊等,2006;董云鹏等,待刊)。然而,在东西秦岭之间的交接地区,关于商丹缝合带的研究程度还比较薄弱,对其时空展布尚不清楚,这关系到商丹缝合带是否存在于该区以及能否西延至西秦岭地区等基础地质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对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带构造格局以及秦岭-祁连造山带构造交接关系的认识。

笔者在区域地质调研基础上,选取东西秦岭交接部位太白县魏家湾地区出露的一套变质火山岩,重点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岩石成因及形成环境,为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研究提供依据。

草滩沟群火山岩产于斜峪关岩群南部,其形成时代通过古生物化石间接限定为奥陶纪,而关于该套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尚存争议,因此,在野外地

 收稿日期:2007-07-21;修回日期:2007-10-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234041,40472115)资助

 作者简介:朱涛(1983-),男,青海乐都人,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硕士。通讯地址:710069,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E-ma il:Z hut-1983@163.co m。

质调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该套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组成特征,确定其形成源区及构造环境,进而探讨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特征。

1 区域地质概况

草滩沟群火山岩主要出露于太白县魏家湾地区,北部与斜峪关群相接,南部与泥盆系以断层相接触(图1)。

草滩沟群火山岩由中基性集块熔岩、火山角砾岩、角砾熔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和火山熔岩及沉凝灰岩组成,火山喷发韵律十分清楚。该组火山岩以灰色、灰绿色为特征,岩石的韵律性比较好,集块

或火山角砾多呈椭圆形,韵律层上部往往出现沉凝灰岩或薄层灰岩。灰岩中产珊瑚、腕足类、腹足类等海相动物化石,化石对比显示为晚奥陶世(冯益民等,2002,2003),由此也可间接限定草滩沟群火山岩形成的时代,早于晚奥陶世。早期的地质调查研究将草滩沟群火山岩归入斜峪关群,认为它是斜峪关群的西延部分,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不能将其简单的划归为斜峪关群;斜峪关岩群可与东秦岭二郎坪岩群相对比,是二郎坪群的西延部分,研究表明东秦岭二郎坪群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孙勇等,1996),与斜峪关岩群共同构成了早古生代秦岭

洋的弧后盆地体系。

图1 太白县魏家湾地区地质简图

F ig.1 Simplified g eolog ical map of the W eijiawa n ar ea o f T aibai,Shaanxi pr ov ince

1.Pt 1;

2.Pt 2;

3.中晚泥盆世;

4.早泥盆世;

5.第四纪;

6.中侏罗世;

7.花岗岩;

8.闪长岩;

9.蛇绿岩带;

10.次级断裂;11.主断裂;12.采样点

2 样品采集与分析

该研究共采集代表性岩石样品4件用于地球化

学分析测试。岩石普遍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属变质基性火山岩。岩石主由斜长石、绿泥石及火山玻璃组成。样品主微量元素分析由西北大学大陆动

60

西 北 地 质 N ORT H W ES T ERN GEOL OGY 2008年

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其中,主量元素采用XRF法在RIX-2100仪器上分析完成,稀土和微量元素采用ELAN6100DRC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 S)测定,用标准样BHVO-1,A GV-1和G-2作分析样品元素浓度的校正标准。所有元素的分析精度优于5%,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魏家湾火山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

T ab.1 M ajo r element(%)and tr ace elem net(10-6)compositio ns o f the Weijiaw an ar ea

样品S iO2TiO2Al2O3T Fe2O3M nO M gO C aO Na2O K2O P2O5烧失量总量027N-12350.93 1.0416.379.240.237.019.40 3.540.260.10 1.6399.73 027N-12750.820.9416.039.550.237.369.52 3.340.250.09 1.7299.84 027N-13047.71 1.0515.7410.660.199.1910.14 2.650.340.18 1.9099.75 027N-13150.070.9416.3310.040.247.479.81 3.120.230.09 1.76100.10样品Ba Rb Sr Y Zr Nb T h Pb Ga Zn C u Ni V 027N-123235.1 4.0124225.754.1 1.140.56 5.915.275.5 6.748284 027N-127264.6 3.7223623.647.4 1.020.45 5.6414.778.1 5.6155284 027N-130123.17.0231023.367.1 1.69 1.32 4.8616.18925.8157261 027N-131333.2 3.2125322.9470.950.47 6.2215.378.9 6.2561304样品Cr Hf Cs S c Ta C o Li Be U La Ce Pr Nd 027N-12343.3 1.650.43842.40.0933.1 4.070.790.199 4.1610.65 1.819.31 027N-12757.4 1.430.47839.30.07732.8 4.140.70.166 3.28.36 1.447.52 027N-13053.6 1.860.55740.90.1449.5 5.070.530.2878.1818.3 2.7412.7 027N-13158.8 1.420.44640.80.07741.1 4.570.530.179 3.328.66 1.487.7样品Sm Eu Gd T b Dy Ho Er Tm Yb Lu REE Nb/T h Ba/Nb 027N-123 2.880.74 3.240.62 3.950.89 2.320.37 2.490.4143.84 2.036235.1 027N-127 2.330.61 2.730.54 3.50.8 2.130.35 2.320.436.23 2.267264.6 027N-130 3.29 1.12 3.450.62 3.760.81 2.070.34 2.210.3659.95 1.280123.1 027N-131 2.390.8 2.780.53 3.460.79 1.990.33 2.160.3636.75 2.021333.2

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1 主量元素

草滩沟群变质火山岩的SiO2含量介于47.71%~50.93%,平均含量为49.88%;Al2O3含量较高,变化在15.74%~16.37%,平均值为16.12%;M gO含量(7.01%~9.19%)和T Fe2O3含量(9.24%~10.04%)中等,4件岩石样品的TiO2含量值较低(0.94%~1.04%),平均值为0.99%,与岛弧区火山岩TiO2(0.58%~0.85%)(Pearce J A,1983)含量接近。在(Na2O+K2O)-SiO2图解上,样品均落入亚碱性玄武岩区(图2a),考虑到岩石K、Na元素在变质、变形和蚀变作用过程中的活动性,进一步利用不活动元素判别,Zr/T iO2-Nb/Y (图2b)图解上,样品也均投点于亚碱性系列岩石区。

3.2 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草滩沟群样品中的 REE较低,变化在36.23×10-6~59.95×10-6。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图解显示呈平坦-弱富集型REE分布型式(图3a);样品的轻重稀土分异较弱,(La/Yb)N值除样品027N-130值稍高,达2.65外,其余3个样品的值均在1左右,显示轻重稀土基本无分异;样品具Eu负异常,暗示岩石起源过程中可能经历了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图解上(图3b),样品曲线整体上呈微弱右倾型,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 h、U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平坦且不分异,Nb、Ta显示强烈的亏损。样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岛弧拉斑玄武岩非常类似。

61

第1期 朱涛等: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图2a Na 2O +K 2O-SiO 2(T A S)图

(据Cox et al .,1979)Fig.2a Basic ro cks plott ed o n t he

N a 2O +K 2O -SiO 2diag

ram

图2b Zr /T iO 2×10-4-N b/Y 图(据Winchester and flo yd,1977)F ig.2b Basic ro cks plotted on the

Zr /T iO 2×10-4-N b /Y diag ram 1.027N -123; 2.027N -127; 3.027N -131; 4.027N -

130

图3a 玄武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 配分图解(球粒陨石标准化数据引自Bo ynto n,1984)Fig.3a T he R EE distr ibutio n patt erns of the basalts

fr om Cao tango u a rea

(data o f cho ndr iate fr om Bo ynton ,1984)

图例1~4说明同图

2

图3b 玄武岩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图解(原始地幔标准化数据引自M cD onoug h 等,1992)Fig.3b Pr imitiv e mantle no rmalized inco mpatible element spideg ra m for ba saltsfr om Caot ango u ar ea (data o f pr imitiv e mantle fr om M cDonoug h ,et al ,1992)

图例1~4说明同图2

4 岩石源区及构造环境

草滩沟群火山岩具有相对较低的稀土含量及平坦的稀土分配型式,微量元素显示除Cs 、Rb 、Ba 、Th 、U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外,高场强元素含量低且不分异,以上特征暗示了岩石可能起源于一个相对亏损的地幔源区。高场强元素Nb 、T a 、Zr 、Hf 在蚀变和变质作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

作为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的良好示踪剂。一般岛弧玄武岩和部分亏损型洋中脊玄武岩(N -M ORB)的T a 、Nb 丰度分别不大于0.7×10-6

和12×10-6

,Nb /La <1,Hf /Ta >5,La /T a >15,Ti /Y <350;而板内玄武岩(WPB)、过渡型洋脊玄武岩(T -M ORB)和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 -M ORB)则正

好相反(Condie K C ,1989)。草滩沟群变基性火山岩的Ta 丰度(0.077×10-6~0.14×10-6)和Nb 丰

62

西 北 地 质 N ORT H W ES T ERN GEOL OGY 2008年

度(0.95×10-6~1.69×10-6

),Nb/La 值为0.20~0.31,Hf /T a 值为13.2~18.5,La /Ta 值为41~58,Ti/Y 值为199~247。表明该玄武岩成因、环境与WPB 、T -M ORB 、E-MORB 岩石构造环境无关,类似于岛弧玄武岩或N -M ORB 的产出环境。此外,岛弧玄武岩以低的T iO 2,Nb 、Ta 的亏损以及Th 的富集为典型特征,草滩沟群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低的T iO 2含量,Nb 、T a 的强烈亏损以及Th 的富集,均与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相类似,而明显区别于N-M ORB 相对较高的TiO 2以及Nb 、T a 不亏损等特征。另外,草滩沟群玄武岩的Zr 、Hf 丰度

变化在(47~67.1)×10-6和(1.42~1.86)×10-6

,相比较其值低于N-M ORB 和E-M ORB 的平均丰

度(90~96)×10-6和(2.4~3.93)×10-6,也低于板内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的Zr 、Hf 平均丰度(149~213)×10-6

和(3.44~6.36)×10-6

;而与火山弧拉斑玄武岩的Zr 、Hf 平均丰度40×10-6与1.17×10-6相近(Pearce J A ,1982)。

不活动元素协变关系是判别构造环境的有效方法,在不活动元素Ti/100-Zr -Sr /2(图4a)及Hf/

3-Th -Nb /16(图4b )图解中,草滩沟群玄武岩样品均投点在岛弧玄武岩区;进一步利用Ba/Nb-Ba (

图4 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

Fig .4 T ecto nic discr iminat ion diag rams fo r basalts fro m Caoliang yi ar ea

a.Hf-Th -Ta 图解(W ood ,1980):

b.T i-Zr-Sr 图解(Pearce,1973);

c.Ba/Nb-Ba 图解(李曙光,1993);

d.Nb/T h-T h 图解(李曙光,1993)。N-M ORB.正常玄武岩;E-M ORB.亏损洋脊玄武岩;M ORB.洋脊玄武岩;WPB.板内拉斑玄武岩;VAB.火山

弧玄武岩;IAB.岛弧拉斑玄武岩;OFB.洋脊拉斑玄武岩;CAB.钙碱性玄武岩;OIB.洋岛玄武岩

图例1~4说明同图2

63

第1期 朱涛等: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4c)及Nb/Th-Th(图4d)图解判别,草滩沟群火山岩也都投点于岛弧火山岩区。综合上述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草滩沟群火山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板块俯冲作用引起楔型地幔的部分熔融导致的岩浆作用的产物。

5 讨论与结论

草滩沟群变基性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对于其形成时代,目前尚未获得比较精确的同位素定年资料,但根据地质证据仍可限制该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不会晚于晚奥陶世。

上述研究表明,草滩沟群火山岩显然不能作为斜峪关岩群的组成部分,而应单独划出,其具有与斜峪关岩群不同的成因意义;其岩石组成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东秦岭丹凤群火山岩相类似。虽然丹凤群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尚存争议,但地球化学性质显示其成因与板块俯冲消减作用引起的地幔楔形区部分熔融有关(张旗等,1995;张成立等,1994),应形成于岛弧环境,其中的放射虫硅质岩夹层中存在寒武纪—奥陶纪放射虫化石(崔智林等,1995)。反观笔者研究的草滩沟群火山岩,其形成构造环境与丹凤群火山岩相同,时代与后者也大致相当。

另外从构造分布上来讲,东秦岭丹凤群火山岩北侧出露有二郎坪岩群,南侧以商丹带相隔出露泥盆系刘岭群,研究表明二郎坪岩群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其中的放射虫硅质岩夹层中存在奥陶纪—志留纪放射虫化石(王学仁等,1995);而草滩沟群火山岩其北侧出露斜峪关岩群,南侧同样出露有泥盆系。上文已叙及,东秦岭二郎坪岩群在物质组成与构造展布上均可与斜峪关群相对比,两者共同构成了秦岭造山带中—东段早古生代弧后盆地体系;延伸到西秦岭地区,以天水地区清水-伯阳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待报道)为标志,与二郎坪群、斜峪关群共同标定了北秦岭早古生代弧后盆地构造环境。由此推断,草滩沟群岛弧型火山岩与丹凤群岛弧火山岩二者共同反映了北秦岭早古生代秦岭洋洋壳俯冲消减构造作用过程是岛弧岩浆作用产物。

综上所述,草滩沟群岛弧火山岩的标定证明其可作为东秦岭商丹带的西延部分,向西延伸可与西秦岭天水关子镇-武山蛇绿混杂岩带相接,记录了早古生代秦岭洋盆俯冲消减这一构造作用过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崔智林,孙勇,王学仁.秦岭丹凤蛇绿岩带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1995,40(18):1686-1688.董云鹏,张国伟,杨钊,等.西秦岭武山E-M O RB型蛇绿岩及相关火山岩地球化学[J].岩石学报,(待刊).

冯益民,曹宣铎,张二朋,等.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构造格局和性质[J].西北地质,2003,36(1):1-10.

冯益民,曹宣铎,张二朋,等.西秦岭造山带结构、造山过程及动力学[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李曙光,陈移之,张宗清,等.北秦岭拉鸡庙苏长辉长岩的痕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J].地质学报, 1993,67(4):310-322.

李曙光.蛇绿岩生成构造环境的Ba-T h-N b-L a判别图[J].

岩石学报,1993,9(2):146-152.

裴先治,丁仨平,胡波,等.西秦岭天水地区关子镇蛇绿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04,23(12): 1202-1208.

孙勇,卢欣祥,韩松,等.北秦岭早古生代二郎坪蛇绿岩片的组成和地球化学[J].中国科学,D辑,1996,26(增刊):49-55.

王学仁,华洪,孙勇.河南西峡湾潭地区二郎坪群微体化石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5

(4):353-358.

杨钊,董云鹏,柳小明,等.西秦岭天水地区关子镇蛇绿岩锆石L A-I CP-M S U-Pb定年[J].地质通报,2006,25

(11):1321-1325.

张国伟,袁学诚,张本仁,等.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806.

张国伟,孟庆任,于在平,等.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J].中国科学,D辑,1996,26(3):193-200.

张国伟,张宗清,董云鹏.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构造性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1995, 11(2):101-114.

张旗,张宗清,孙勇,等.陕西商县—丹凤地区丹凤群变质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J].岩石学报, 1995,11:43-54.

张成立,周鼎武,韩松.陕西商州地区丹凤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科学,1994,29(4):384-391. Co ndie K C.Geochemical change in basalts and andesites acro ss the A r chean-Pr oter ozoic bo undary:I ndentif-

icatio n and significance[J].L it ho s,1989,23:1-18.

64 西 北 地 质 N ORT H W ES T ERN GEOL OGY 2008年

Pear ce J A.T he r ole of sub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in

mag ma g enesis at destructiv e plat e marg ins [J].in:Haw kesw o rth et al.(eds )Co ntinental basalt s and M a nt le Xeno liths .N antwish Shiva ,1983:230-249.Pear ce J A ,Cann J R.T ecto nic setting o f basalt ic v olcanic

r ocks det ermined using tr ace element a nalysis [J].Ear th Planet Sci L ett ,1973,19:290-300.

Pear ce J A .T r ace element char acterist ics of laves fr om

destructiv e plate bounda rie [J ].

I n:

A ndesites:

O ro genic A ndesites and R elat ed Rocks,R S T hor pe (ed ),Chichester :Willy ,1982:525-548.

Wo od D A ,Jo ro n J L ,T r euil M .A r e -appraisal of the use

o f trace elem ent s to classify and discriminate betw een mag ma series er upted in differ ent tectonic setting [J].Ear th Planet Sci L ett ,1979,45:326-336.

CU I Zhilin,SU N Yo ng,W AN G X uer en.A disco ver y of

r adiolar ia fr o m Danfeng o phio lites,N or th Q inling and its tectonic sig nificance [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6,41(11):916-919.FEN G

Yimin,

CAO

Xuanduo ,

ZHAN G

Erpeng ,

at

al.T ectonic evo lution framew or k and nature o f t he w est Q inling or o genic belt [J ].N o rthw est Geo log y,2003,36(1):10-17.

L I Shuguang,I mplications of (N d)-L a/N b,Ba/Nb,N b/

T h diag rams to mantle heter og eneity -classificatio n of island -arc

basalts and deco mposition of EM II

com po nent [J ].Chinese Jo ur nal of Geo chem istry ,1995,14(2):117-127.

PEI Xianzhi,D IN G Sanping ,HU Bo ,et al.G eo chemical

char acter istics and tecto nic sig nificance o f Cenozoic acid vo lcanic

ro cks

in

T ianshui

area ,

W est

Q inling

M ountains,A cta Petr olog ica et M ineralo gica [J].2004,23(3):227-235.

SU N Y ong ,L U X inx iang,HAN Song ,et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7844262.html,posit ion and

for mation o f Pa laeo zo ic Er lang ping ophio lit ic slab,N or th

Q inling :Evidence fr om g eo log y and

geo chemistry [J ].Science in China ,Ser .D .1996,39(supp):50-59.

Y A N G Zhao ,DON G Y unpeng ,L IU Xiaoming.L A -ICP -M S

zirco n U -Pb dating of g abbr o in t he Guanzizhen

ophio lit e ,T ia nshui ,W est Q inling ,China [J ].Geo lo 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6,25(11):1321-1325.Z HA G G uo w ei,ZHA N G Zo ng qing ,DO N G Y unpeng.Nat ur e

of main tecto no -litho strat igr aphic units o f the qinling or og en:Im plications fo r the tect onic evo lutio n[J].A cta Petr olo gica Sinica 1995,11(2),101-114.

Z HA N G G uow ei,M ENG Q ingr en Y U Za iping O ro genesis

and dy namics o f the Qinling o ro gen [J ].Science in China,Ser.D39(3):225-234.

Z HA N G Q i,Z HAN G Zhongqing ,SU N Y ong ,et al.T race

element and iso to pic geo chemist ry of metabasalt s fro m Dafeng Gr o up (DFG )in Shangx ian -D anfeng area ,Shaanx i pr ov ince [J].A cta Petr olog ica Sinica,1995,11(1):43-54.

Z HA G Chengli ,ZHOU D ingw u ,HA N So ng .Geochemical

char acter istics of Danfeng m eta -v olcanic r o cks in

Shang zho u area ,Shaanxi pr ov ince [J].Chinese Jour nal of G eochemistr y,1995,14(3):203-211.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Volcanics in Caotangou Group

ZHU T ao 1,DO N G Y un -peng 1,WA N G Wei 2,X U Jing -gang 3

,

M A Hai -y ong 3,CHA Li

4

(1.State K ey L abor atory o f Continental Dy namics ,Dep ar tment of Geology ,N orthw est Univer sity ,X i ’an 710069,China ; 2.College of R esource and Environment ,Guiz hou University ,G uiyang 550003,China ; 3.R esearch Institute o f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 ield Comp any ,X i ’an 710021,China ; 4.First Oil p rod uction f actory o f

Changqing Oilf ield Comp any ,Yan 'an 716000,China )

Abstract :The connecting relationship of the West Qinling and the East Qinling is a ho t spo t in geolog ic research in recent year s.T he Caotangou volcanic rock outcrop in the ar ea connecting the West Q inling and

65第1期 朱涛等: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66 西 北 地 质 N ORT H W ES T ERN GEOL OGY 2008年

the East Qinling is the key to reso lve this scientific question.Geochemical research demo nstrates that the Caotango u volcanic rock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TiO2、 REE contents,and hig h A l2O3content.T he chondr ite-no rmal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 show flat to slightly enrichment char acteristics,the trace elem 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 in Cs,Rb,Ba and Th contents,intensive depletion in Nb and Ta co ntents,and the unfr actionated HFSE elements.T he characteristics of Nb,Ta,Zr,Hf contents and Nb/ La,H f/T a,La/Ta,Ti/Y values indicate these vo lcanic rocks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put co mponents derived from the subduction-zone fluid in their m agma sour ce,sim ilar to typical island arc basalt.Fro m the study of geolog y and g eo chem istry,it can be sug gested that the Caotang ou v olcanic rock could be co mpar ed with the meta-volcanic ro ck of Danfeng gro up w hich were mag matic product from the subduction-zone during the closing o f Qinling ocean in early Palaeo zoic.T he Caotang ou v olcanic rocks pr esent the w est part of the Shangdan Suture.Str entching to the west,it co uld co nnect with the Guanzizhen-Wushan ophiolitic m lang e in the West Qinling area

Key words:Qinling orog enic belt;Caotiangou;basalt;g eo chem istry;tectonic setting

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

讨论会在海口举行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12月11日~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近4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有5位院士分别作了大会报告,李廷栋院士的报告为“南北极地理地质基本特点和领土权益之争”;陈毓川院士的报告为“我国矿产资源与对策”;翟裕生院士的报告为“成矿系统时空演变与资源效应”;李曙光院士的报告为“高压-超高压变质地球化学:俯冲带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裴荣富院士的报告为“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与成矿: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另有12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也作了大会报告,院士和中青年学者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会议共设有10个专题,分别是: 1.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2.地幔柱成矿作用。

3.低温成矿及分散元素成矿作用。

4.碰撞造山与成矿。

5.重要矿产和危机矿山深部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

6.成矿作用的理论和实验模拟。

7.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示踪及成矿年代学。

8.现代海底成矿与找矿。

9.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矿山开采的环境效应。10.区域找矿理论和方法。代表们围绕这10个专题对近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宋忠宝研究员作了“东昆仑德尔尼铜矿‘碳质(砂)板岩’的岩类学、岩石化学及其地质意义”的专题报告。会议共收到论文230篇,全部发表在2007年《矿物学报》第27卷增刊上。其中包括有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宋忠宝、杨建国、张照伟和高永宝等4篇论文。会后代表们分别对:海口石山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地貌及玄武岩;海口市—南港滨海锆钛砂矿;亚洲最大的富铁矿——石禄铁矿进行了地质考察。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矿产资源处宋忠宝、杨建国报道)

地球化学复习总结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 一、各章重点 PPT第0章重点: 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尤其是引领地球化学发展的关键学者的学术观点) 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学科生长点,及理论突破点。 PPT第1章重点: 地球化学分带的依据,各个分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性; 元素和核素在地壳中分布的计量单位,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特征,元素在主要岩石类型中的分布; 元素在地球其它圈层,如水圈(尤其是海水)、大气圈、生物圈中的分布特征。 元素在地球演化的各大地质时期中的成矿特点。 PPT第2章重点: 元素结合规律 类质同像 过渡元素的结合规律 了解戈尔德施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方法和按照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分类方法。 PPT第3章重点: 元素在水溶液中存在状态和迁移的主控因素; 主要造岩元素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演化 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定量模型 PPT第4章重点: 掌握讲解的每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各个储库中的分布特征,影响稳定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控制反应。 PPT第5章重点: 太阳系元素分布特征,陨石分类体系及依据。 二、练习题 ---------------------------------------------------------------------------------- 1. 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2.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1.1主量元素特征该旋回岩石化学成分平均值与黎彤值和戴里值相比,该旋回火山熔岩,总体具高硅、高镁,低铁、铝、钙的特点;A/NKC值反映该旋回为铝过饱和岩石类型;分异指数(DI)为3 2.63~88.51, 均值为61.04,各氧化物随着DI值的增大有不同变化,如SiO2、K2O 明显升高,Na2O稍有增高,Al2O3变化不明显,TiO2、Fe2O3、FeO、MgO、CaO明显降低,MnO、P2O5稍微降低。总体上反映了该旋回火山 岩正常的分异趋势;里特曼组合指数说明本区义县旋回火山岩具钙碱 性向碱性演化的趋势。总体上来看,依据同源岩系的δ值事连续且相 近的原理,说明义县旋回火山岩浆是同源的。 1.2微量元素特征该旋回火山岩各岩石过渡元素分配型式曲线基本协 调一致,呈明显的“W”型,表明为同源岩浆分异产物。岩石曲线出现 相交现象,是因为个别元素在不同岩石中富集水准不同所致,反映了 岩浆在运移和成岩过程中可能有外界物质的介入和混染。图中给类岩 石的Ba、Nb呈明显的波谷,说明其在该旋回岩浆演化分异过程中分异 较好,而Zr具有明显的波峰说明该元素在该旋回中比较富集。仅在流 纹岩中Th元素具有明显的波谷,说明其在流纹岩中分异较好。 1.3稀土元素特征该旋回火山熔岩各岩石稀土总量差别较大,∑REE 在94.6~230.17,平均值为152.4。与世界同类岩石维氏值相比,该 旋回火山岩基性-中性岩,为富稀土岩石,中酸性-酸性岩为贫稀土岩石。LREE/HREE值为9.26~15.49,(La/Yb)N值为11.8~27.33,(Ce/Yb)N值为7.98~17.35,La/Sm值为3.36~8.83之间,以上参 数值及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反映该旋回火山岩各岩石均具轻稀土富集, 分馏较好;重稀土亏损,分馏较弱的特点,火山岩浆可能来源于壳幔 混源。 2火山岩形成环境及源区

地球化学复习题(推荐文档)

地球化学复习题 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 答: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2、地球化学的任务。 答:1)地球及其子系统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组成,即元素的分布和分配问题;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地球的历史和演化。5)基础理论和应用的发展。 3、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 答:研究思路:以化学、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研究原子(包括元素和同位素)的行为为手段,来认识地球的组成、历史和地球化学作用。工作方法:野外:地质考察+样品采集(代表性、系统性、统计性、严格性)。 室内: --岩矿鉴定 --分析测试:早期容量法、离子色谱法和比色法,现今X射线荧光光谱XRF、ICPAES、--ICPMS、固体质谱、AAS等。 --元素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研究:化学分析、晶体光学、X射线衍射、拉曼谱、微区分析(电子探针、离子探针)等。 --作用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温度(包裹体、矿物、同位素)、压力、pH、Eh、盐度等。 --自然作用的时间参数:同位素测年。 --模拟实验。 --多元统计计算和数学模型。 4、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答:1、基础科学成果的应用.2、地质科学的发展.3、更广泛的数字模拟。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对比元素在地壳、地球和太阳系中分布规律的异同点,并解释其原因。 答:相同点:元素的丰度均随原子系数增大而减小。均符合奇偶定律。 不同点: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和N a。 原因: 2、研究克拉克值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答:可作为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A)影响元素参加地壳中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B)限定自然界的矿物种类及种属。C) 限制了自然体系的状态。 3、地球各圈层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 答:地壳:①地壳中元素的相对平均含量是极不均一的。②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地幔:元素分布不均,铁镁含量增高。地核:铁镍含量占绝大部分,其它元素仅占极少部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在地球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对地球总体成分的影响不大。 4、陨石研究的意义 答:①它是认识宇宙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演化的最易获取、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

从岩石组合看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读书报告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从岩石组合到大地构造 摘要:当今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地质学中的板块构造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的发展,以及分析手段、测试精度的提高,在总结岩石学特征与板块构造关系方面出现一个介于岩石学、大地构造学和地球化学之间的一个边缘学科——岩石大地构造学。本篇文章就是从岩石组合的角度对大地构造进行分析,主要介绍几种重要的岩石大地构造组合,分别是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超高压变质岩(带)、复理石、磨拉石。 第一章.蛇绿岩(套) 1、概念 1972年9月,在美国召开的彭罗斯(Penrose)蛇绿岩会议上,赋予蛇绿岩一词如下含义: 1)蛇绿岩是镁铁质至超镁铁质岩的特征的岩石组合; 2)蛇绿岩不应作为一种岩石名称或填图单元; 3)发育完整的蛇绿岩层序由下而上包括超镁铁质杂岩、辉长岩类杂岩、镁铁质席状岩墙群和镁铁质火山杂岩; 4)伴生的岩石类型包括上覆沉积层序中的条带状硅质岩、页岩夹层和少量灰岩,通常与纯橄榄岩伴生的豆荚状铬铁岩,以及富Na 的长英质侵入和喷发岩;可填图的岩石单元之间通常为断层接触,完整剖面可能缺失。因此,蛇绿岩可以是不完全的,肢解的或变质的。

2、蛇绿岩套的组成及层序 蛇绿岩套以其层序性、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这四个方面的紧密联系特征,通常认为完整蛇绿岩套在层序上(由下至向上)有:超镁铁质岩-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熔岩-深海沉积层。 (1)变质超镁铁质杂岩:有纯橄榄岩、多期变形变质,常形成蛇纹化石橄榄岩或蛇纹岩。 (2)堆积杂岩: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造成的“晶体堆积体”,下部为堆积的橄榄岩,上部为堆积的辉长岩。有时,尚有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等产于辉长岩顶部(基性岩浆结晶分异产物)。 (3)席状岩墙群:由许多近于垂直,互相紧挨着的辉绿岩墙组成,相邻岩墙在接触处出现对称的冷凝边,可见岩墙是岩浆沿张性裂隙先后依次贯入而成; (4)枕状熔岩:属海底喷发,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常有细碧岩,形成紧密堆积的岩枕,岩枕中有气孔、冷凝边及放射状裂隙。 (5)深海沉积物:包括放射虫硅质岩、含钙质超微化石的灰岩、页岩和硬砂岩等。 3、蛇绿岩的成因 关于蛇绿岩的成因模式为:洋脊扩张时,地幔成分的物质沿扩张裂隙上涌,同时发生玄武质岩浆的部分熔融,这种基性岩浆在岩浆房中不断分异和固结,就依次形成海底喷发的基性熔岩,贯入的席状岩墙,以及堆晶的层带超基性岩、基性杂岩、分异的终端产物还有淡色岩类(奥长花岗岩、闪长岩等),而残留下来的物质则为方辉橄榄岩、

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第41卷 第1期 2008年 (总164期) 西 北 地 质 NORT HWESTERN GEOLOGY Vol.41 No.1  2008(Sum164)   文章编号:1009-6248(2008)01-0059-08 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朱涛1,董云鹏1,王伟2,徐静刚3,马海勇3,查理4 (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 2.贵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 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21; 4.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000) 摘 要:通过对出露于东—西秦岭交接处的草滩沟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草滩沟群火山岩具有较高的A l2O3含量和较低的T iO2含量,低 R EE等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解显示呈平坦型-微弱富集型;微量元素组成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 h,强烈亏损N b、T a,以及高场强元素(HFSE)不分异为特征,N b、T a、Z r、Hf丰度及N b/L a,Hf/T a,L a/T a,T i/Y等值特征均显示岩浆源区受到消减组分加入的影响,与典型的岛弧玄武岩相似。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草滩沟群玄武岩可与东秦岭丹凤群变基性火山岩对比,是早古生代秦岭洋俯冲消减作用的岩浆活动产物,代表了商丹缝合带的西延组成部分,向西延伸可与西秦岭天水关子镇-武山蛇绿混杂岩带相接。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草滩沟群;玄武岩;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中图分类号:P591 文献标识码:A 秦岭造山带是中国南、北诸板块拼合形成的构造结合带,在研究中国大陆的形成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中存在南北两条缝合带,即南部的勉略缝合带和北部的商丹缝合带(张国伟等,1996,2001),而商丹缝合带则是中国华北和华南最主要的构造边界,也是分割中国南北大陆的主要边界构造结合带。沿该带分布着一系列蛇绿混杂岩块和岛弧火山岩(张国伟等, 1995,1996;张旗等,1995;李曙光等,1993)。其中,出露较好、研究程度较高的地段主要集中在东秦岭商南—丹凤一带,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在西秦岭天水关子镇及武山等地区存在蛇绿混杂岩带,并认为该蛇绿混杂岩带是商丹带的西延部分(裴先治等, 2004;杨钊等,2006;董云鹏等,待刊)。然而,在东西秦岭之间的交接地区,关于商丹缝合带的研究程度还比较薄弱,对其时空展布尚不清楚,这关系到商丹缝合带是否存在于该区以及能否西延至西秦岭地区等基础地质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对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带构造格局以及秦岭-祁连造山带构造交接关系的认识。 笔者在区域地质调研基础上,选取东西秦岭交接部位太白县魏家湾地区出露的一套变质火山岩,重点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岩石成因及形成环境,为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研究提供依据。 草滩沟群火山岩产于斜峪关岩群南部,其形成时代通过古生物化石间接限定为奥陶纪,而关于该套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尚存争议,因此,在野外地  收稿日期:2007-07-21;修回日期:2007-10-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234041,40472115)资助  作者简介:朱涛(1983-),男,青海乐都人,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硕士。通讯地址:710069,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E-ma il:Z hut-1983@163.co m。

《地球化学》练习题2剖析

恩《地球化学》练习题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答案)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 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 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 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 6.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 7.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 8.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9.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11.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 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 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 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第二章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答案) 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 第三章自然界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答案)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 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 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 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13.自然界中地球化学热力学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 14.自然体系中哪些特征可作为体系达到平衡态的证据与标志? 15.讨论相律及其应用。

庐枞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高 校 地 质 学 报 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2007年6月,第13卷,第2期,235-249页June 2007,Vol. 13,No. 2, p. 235-249庐枞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谢 智,李全忠,陈江峰,高天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26)摘要:从中生代到新生代,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发生了减薄以及地球化学性质置换, 而扬子地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也表现出类似的过程,对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以及发生置换时的时空关系。庐枞火山岩出露于扬子地块东部,为一套包括粗玄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的富碱橄榄安粗岩系。研究了双庙组基性火山岩,这些岩石富集Rb,K,Sr,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i = 0.7060~0.7063,εNd (t )=-3.9~-6.2,(206Pb/204Pb)i =17.788~18.125,(207Pb/204Pb)i = 15.511~15.546,(208Pb/204Pb)i =37.735~38.184。在喷出地表过程中,火山岩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因此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地幔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地幔源区具有同位素富集特征,表明火山岩源区曾受到地壳物质的影响,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庐枞火山岩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特征反映该地区在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伸展和软流圈地幔上涌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微量元素;Sr -Nd -Pb同位素;橄榄安粗岩;岩石圈伸展;双庙组 中图分类号:P588.1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006-7493(2007)02-0235-15 收稿日期:2007-03-26;修回日期:2007-04-27 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300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0203004) 作者简介:谢智,男,1969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E -mail: zxie@https://www.360docs.net/doc/6417844262.html, 中国东部自北向南可以划分出如华北克拉通、大别–苏鲁造山带、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等地质单元。这些不同的单元有不同时代形成的基底,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岩浆岩,形成从超基性–基性到中酸性、碱性等不同系列的岩浆岩。这些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了解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壳幔演化过程有重要的制约意义。 近年来,中国东部从中生代到新生代岩石圈减薄作用和岩浆动力学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华北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演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华北克拉通性质的岩石圈地幔被大洋型的岩石圈地幔所置换,岩石圈发生了至少100 km 的减薄(Menzies et al, 1993; Menzies and Xu, 1998; Griffin et al, 1998; Fan et al, 2000; Xu, 2001; Gao et al, 2002; Zhang et al, 2002a; Wu et al, 2003; Yang et al, 2003; Deng et al, 2004; 闫峻等,2003a;徐义 刚,2003)。同位素地球化学性质也发生显著改变,晚中生代基性岩如济南、邹平辉长岩的地幔源区表现出同位素富集的性质(Zhang et al, 2002a, 2003, 2004; Guo et al, 2001, 2003, 2004)。但在100 Ma 时,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阜新碱性玄武岩表现出Nd 同位素亏损的特征(Zhang et al,2003);73 Ma 时,鲁东幔源捕虏体的源区也具有亏损特征,并与中国东部新生代地幔特征一致(闫峻等,2003a)。 另一方面,扬子地块东部中生代—新生代玄武岩地幔源区表现出类似的从同位素富集到亏损转变的特征。对中生代长江中下游基性侵入岩和玄武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并表现出以EM II 为主的特征(Chen et al, 2001;闫峻等,2003b,2005),如相邻地区的蝌蚪山玄武岩(闫峻,2005)和北淮阳玄武岩;曾受到扬子地块俯冲物质影响的华北南缘方城玄武岩源区也同样具有趋向EM II 的同

岩石地球化学计算

岩石地球化学计算 1. TFe2O3=FeO+0.9Fe2O3 FeOT(wt.%)=FeO(wt.%)+Fe2O3(wt.%)*0.8998 =FeO(wt.%)+Fe2O3(wt.%)*(71.844/(159.6882/2)) 2. LOI 烧失量 3. Mg#=100*(MgO/40.3044)/(MgO/40.3044+FeOT/71.844) FeOm71.85 ;MgOm40.31 上述是分别测试分析了FeO和Fe2O3的计算方法,如果是测试的全铁,也可以近似计算。 通常说的高Mg,是指岩石具有较高的MgO含量,如火山岩中的高镁安山岩(通常情况下,异常高的MgO含量指示着可能有地幔物质参与,如俯冲带地幔楔或者软流圈熔体上涌等等)。Mg#(镁指数)也可以定量的表示岩石中的Mg含量高低。Mg#通常用于镁铁质岩石,可以粗略指示地幔岩石的部分熔融程度,高Mg#的地幔橄榄岩可能经历了更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常在92-93左右,而原始地幔会相对富集,Mg#较低,在88-89左右。 4. 里特曼组合指数δ或里特曼指数δ=(K2O+Na2O)2/(SiO2-43)(wt%)δ<3.3 者称为钙碱性岩,δ=3.3-9 者为碱性岩,δ>9 者为过碱性岩。 5.A/NK = Al2O3/102/(Na2O/62+K2O/94) 6.A/CNK = Al2O3/102/(CaO/56+Na2O/62+K2O/94) 7.全碱ALK = Na2O+K2O 8.AKI = (Na2O/62+K2O/94)/Al2O3*102 9.AR = (Al2O3+CaO+Na2O+K2O)/(Al2O3+CaO-Na2O-K2O) 10.固结指数(SI) =MgO×100/(MgO+FeO+F2O3+Na2O+K2O) (Wt%) 11.阳离子R1-R2图(岩石氧化物wt%总量不用换算成100%) R1=(4Si-11(Na+K)-2(Fe+Ti)*1000 R2=(6Ca+2Mg+Al)*1000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

一、海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1、原油的化学性质 国外公认的碳酸盐岩生成的石油特征是:高硫(> 1.0 %), 低API度(20~30),Pr/Ph<1.0,Ph/nC18>1.0,偶碳优势CPI<1.0 2、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①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呈单峰态, ②广泛检出C13~C20规则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和C21~C45规则和不规则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 ③规则甾烷以C29甾烷占优势,一般占40%~60 ④C31~C35升藿烷系列相对较发育,且明显受盐度控制。 ⑤伽马蜡烷为常见的非藿烷骨架型五环三萜烷。 ⑥三环萜烷含量较高 二、陆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1、原油的性质:原油普遍高含蜡,硫酸盐含量低,具有低钒/镍比(一般小于1)的特点 2、原油的烃类族组成:原油的烃类族组成以烷烃为主,环烷烃次之,芳香烃较少,多属石蜡基原基。 3、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①饱和烃馏分 检测出C13~C20规则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并有丰富的甾烷、萜烷类化合物 甾烷类生要由C27~C29甾烷、重排甾烷及4-甲基甾烷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孕甾烷和升孕甾烷。甾类化合物主要为藻类生源产物,但C29

甾烷可能来源于高等植物。在陆相原油中,C29甾烷明显高于C27甾烷 ②芳烃馏分 陆相原油芳经馏分中含有丰富的芳构化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类型有: 芳构化倍半萜类与二萜类:前者只检测出卡达烯,后者仅见惹烯和海松烯,属被子植物树脂生源完全芳构化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芳构化三环萜烷:主要包括m/z181 及m/z209的两个C24~C26二芳三环萜烷和m/z205的C26 ~C28三芳三环萜烷.芳构化三环萜烷是常规三环萜烷芳构化的产物,属于细菌、藻类生源,但它是在酸性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常与陆源有机质有关。 芳构化三萜类:主要是陆生被子植物生源的奥利烷、乌散烷及羽扇烷芳构化的产物,也有微量细菌生源的芳构化藿烷。它们大都是在酸性氧化作用较强的湖相沉积中形成的,与陆源有机质有关。 苯并藿烷:指示细菌生源,是在酸性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在煤系地层及湖相腐殖—偏腐殖泥岩中分布较广泛。 芳构化甾类:仅见C26~C28三芳甾、C27~C29甲基三芳甾及其它微量甾类芳构化产物.陆相原油各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形成大都与陆源有机质输入有关。在有大量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淡水湖泊中,不仅腐殖质组分急剧增多,而且水介质的酸性氧化作用也明显增强,这种沉积环境的演变既有利于形成陆游生物标志化合物,也有利于各种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芳构化,甾烷与藿烷的重排现象也较普遍。当然,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芳构化和重排作用也与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有关。 三、生标物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1.化合物的结构表明它曾经是或者可能是生物体的一种成分,存在于沉积物中,尤其是在原油、煤、岩石中能够检测到 2.其母体化合物有较高的浓度,其主要结构特征在沉积和早期埋藏过程中具有化学稳定性 3.分子结构有明显的特异性,即具有特殊的碳骨架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综合练习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地球化学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 ) 2、分馏作用( ) 3、同位素地球化学( ) 4、同位素成分( ) 5、初始铅(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原始铅() 7、原生铅() 8、普通铅() 9、同位素的分类() 10、Rb-Sr法() 11、K-Ar法() 12、Sm-Nd法()

13、U-Th-Pb法() 14、Rb-Sr() 15、Pb-Pb法() 16、区域克拉克值() 17、丰度系数() 18、富集矿物() 19、载体矿物() 20、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21、氧化(还原)障() 22、离子电位π() 23、放射性衰变() 24、α衰变() 25、β-衰变() 26、r衰变() 27、单衰变()

28、电子捕获() 29、衰变系列() 30、放射性成因铅() 31、稳定同位素() 32、同位素分馏作用() 33、同位素效应() 34、惰性组分()

35、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 36、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 37、类质同象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38、元素为什么会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什么?() 39、什么是地球化学背景?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 () 40、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 () 41、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

地球化学复习题汇总

地球化学赵伦山张本仁 韩吟文马振东等 P 1:地球化学基本问题) P 5:克拉克值,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几个发展阶段) P31:元素丰度,表示单位元素在地壳平均化学丰度―――确定方法,克拉克值, P37: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 P68:类质同象和固溶作用 P81:元素的赋存状态――1,5种 P88: 元素迁移 P 123: 相律 P169: 衰变定律 P181: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痕量元素=微量元素) 复习内容及答案汇总 一、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学科特点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P1-)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相关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在地球化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料积累过程,随后基于克拉克、戈尔施密特、维尔纳茨基、费尔斯曼等科学家的出色工作,地球化学由分散的资料描述逐渐发展为有系统理论和独立研究方法的学科。目前地球化学已发展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相邻学科相互渗透与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地球科学研究内容,在地质作用过程定量化研究中已不可或缺。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学科特点是:(1)通过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元素相互组合和赋存状态变化等追索地球演化历史;(2)利用热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探讨自然作用的机制;(3)将地球化学问题置于地球和其子系统(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中进行分析,以个系统的组成和状态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围绕原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及其意义,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涉及四个基本问题:(1)研究地球和动质体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2)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研究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和同位素迁移历史和地球的组成、演化历史、地球化学作用过程。 二、简述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使许多地质难题迎刃而解,其可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地球化学考试题

名词解释 1.浓度克拉克值:概念系指某元素在某一地质体(矿床、岩体或矿物等)中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表示某种元素在一定的矿床、岩体或矿物内浓集的程度。当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时,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比在地壳中相对集中;小于1时,则意味着分散 2.亲氧性元素:倾向于与氧形成高度离子键的元素称亲氧元素。特征是:离子半径较小,有惰性气体的电子层结构,电负性较小。如K、Na、Ca、Mg、Nb、Ta、Zr、Hf、REE等;易形成惰性气体型离子; 3.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即元素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经常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 4.普通铅(或正常铅):普通铅(或正常铅):指产于U/Pb、Th/Pb比值低的矿物和岩石中任何形式的铅(如方铅矿、黄铁矿、钾长石等),在矿物形成以前,Pb 以正常的比例与U、Th共生,接受U、Th衰变产物Pb的不断叠加并均匀化。 5.不相容元素:趋向于在液相中富集的微量元素。由于其浓度低,不能形成独立矿物相,并且因离子半径、电荷、晶场等性质与构成结晶矿物的主元素相差很大,而使其不能进入矿物相。它们的固相/液相分配系数近于零。 6.同位素分馏系数: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时共存相同位素相对丰度比值为常数,称分馏系数α,或者指两种物质(或物相)之间同位素比值之(α),即αA-B=RA / RB,式中A,B表示两种物质(或物相),R表示重同位素与轻同位素比值,如34S/32S,18O/16O。α表示同位素的分馏程度,α值偏离1愈大,说明两相物质之间同位素分馏程度愈大;α=1时物质间没有同位素分馏 7.K(不稳定常数):金属离子与配位体生成络合物的逆反应是络合物的解离反应,达成平衡时的常数,称为不稳定常数。它与稳定常数互为倒数。不稳定常数越大,络合物越不稳定。 8.δEu:反映Eu异常的强。. 9.稀土元素(REE):原子序数57-71的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相关密切的钪和钇共17种元素,包括: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Sc,Y 10.高场强元素 (HFSE):指离子半径小、电荷高,难溶于水,地球化学性质稳

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

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 摘要: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因为岩浆活动受到了构造环境的控制。在大地构造演化的各个阶段中,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有序的演化趋势,这种趋势在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等方面都有反映。通过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利用典型的构造环境中花岗岩的数据及数学手段建立的一套判别方法,可以用来判别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关键词:花岗岩;构造环境;成因分类;成分演化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的成因联系: 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为岩石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的构造环境由于物质组成、温压条件及构造变动的差异,岩浆在形成机制、混染程度、分异类型、运移过程和侵位方式及其以后的变质、变形等地质作用也必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形成一定的岩石类型和岩浆岩组合。BarkerD.5.关于岩浆作用的基本假设反映了岩浆活动与大地构造作用的内在关系:(1)岩浆是由地慢或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没有一个长久的世界性的岩浆房存在。(2)熔化是动力过程的反映,热量不能聚集在一个很小的高温空间中,且仅仅依靠放射热能不足以引起熔融。因此,岩浆的形成有三种方式:(a)通过下部岩浆的热传导或者断裂、剪切、俯冲等作用的运移使岩石达到高温状态;(b)断裂抬升或贯入作用的降压过程;(c)变质作用中固相线较低的物质成分变化。(3)即使岩浆在进入地壳中用地质的时间尺度看是瞬时的,不同期次的岩浆作用(甚至是被改造过的)也将保留其化学特征川。这些基本假设明确地阐述了岩浆作用与大地构造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前两条假设说明了大地构造作用对岩浆作用的限制性,第三条假设则说明了探索二者之间关系的可能性。PeiveA.B等人把花岗岩的形成与地壳的演化直接联系起来,将地壳的发展演化划分为大洋、过渡和大陆三个有序阶段。洋壳在俯冲作用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中受到改造,向过渡壳演化。在这一过程中,玄武岩通过局部熔融或者交代作用,在不成熟的过渡壳(如岛弧)中可以形成局部新生的花岗岩层,构成未来陆壳的“萌芽体”,其明显的特点是Na 2 O的含量大于 K 2 O的含量,反映了花岗岩层的新生性质和不成熟特点。斜长花岗岩化是过渡壳成熟过程中的产物,反映了洋壳物质不断被改造,并向陆壳逐步演化的过程。由斜长花岗岩化发展为大规模的钾长花岗岩化是过渡壳向陆壳演化阶段的突出事 件,K 2O和Na 2 O的含量也发生了变化,使地壳走向最终的成熟阶段。这种新的认 识揭示了花岗岩在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并且明确了地壳演化中各个阶段的花岗岩种类及其性质,成为地壳演化不同阶段的直接标志。近年来Wiokham5.M.对东比利牛斯裂谷变质作用的研究认为,花岗岩可以形成于大陆裂谷这一高温低压的构造环境。由于裂谷作用使地壳拉伸减薄,引起上地慢热物质的上涌,并使地壳物质发生部分重熔,形成大量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和若干代表极高的地温梯度的凝缩变质岩系川。上地慢的热物质在裂谷环境中也可能直接参与了岩浆的混染改造作用,使地壳物质向过渡类型转化,形成拉张型过渡壳,由此何国琦等提出了地壳演化的五阶段模式闭。所有这些关于花岗岩与大地构造作用之间的关系的新认识,就是我们研究二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也是我们进行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判别的理论依据。 花岗岩的构造成因分类: 近代一些花岗岩学说都包含了一种假说,即花岗岩的形成与造山运动和区域变质作用有关。从这一观点出发,传统的槽台学说认为,地槽褶皱回返或者造山运动的各个不同阶段可以形成一些不同特征的花岗岩,并将其分为同造山期花岗

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解释

主要标准矿物组合: Or :正长石 Ab :钠长石 An :钙长石 Q :石英 En :辉石 Hy :紫苏辉石 C :刚玉 Mt :磁铁矿 A/CNK=Al 2O 3/CaO+Na 2O+K 2O A/CNK 数值: >1.1,S 型花岗岩,过铝的 <1.1,I 型花岗岩 里特曼指数σ: σ<1.8,钙性的 1.8<σ<3.3,钙碱性的 3.3<σ<9,碱钙性的 Σ>9,碱性的 钙碱率A.R ,(适用于42%<SiO 2<70%的岩石),SiO2相同时,数值越大越碱性 NK/A=Na 2O+K 2O/Al 2O 3 NK/A 数值: NK/A <0.9,钙碱性 0.9<NK/A <1,偏碱性 1≤NK/A ,偏碱性 分异指数DI :数值越大表明岩浆分异演化越彻底,酸性程度越高 数值越小表明岩浆分异演化程度低,基性程度相对高 一般数值: 固结指数SI :岩浆分异程度高,SI 就越小,岩石酸性程度高 岩浆分异程度差,SI 就越大,岩石基性程度高 一般数值: 长英指数FL 与镁铁指数MF :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程度高,镁铁指数就大,长英指数也大 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程度低,镁铁指数就小,长英指数也小 一般长英指数和镁铁指数的数值在50—100,绝对小于100 碱性花岗岩 93 花岗岩 80 花岗闪长岩 67 闪长岩 48 辉长岩 30 橄榄辉长岩 27 橄榄岩 6 岩类 玄武岩 玄武安山岩 安山岩 安山英安岩 SI 30-40 20-30 10-20 0-10

稀土重量ΣREE:一般几百都是偏低,上千就高。 轻重稀土比值ΣCe/ΣY:一次热事件的早期单元,比值较大,轻稀土越富集 随着岩浆演化到晚期单元,比值减小, (La/Yb)N: (Ce/Yb)N: 反映轻稀土的分馏程度,比值越大,轻稀土分馏越明显,富集程度越高。 数值一般和1比较 (Sm/Eu)N: 反映重稀土的分馏程度,比值越小,重稀土分馏越明显,富集程度越高。 数值一般和1比较 元素铕值δEu:: δEu>0.7,基性岩浆分异的花岗岩,成因与板块有关 0.3<δEu<0.7,分布最广泛,地壳经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 δEu<0.3,岩浆演化晚期的偏碱性花岗岩, 一个超单元的最后一、二个单元,由完全的分异结晶作用形成 δEu一般都是亏损 微量元素数据解释 元素含量数值对比,和地壳丰度值 特征参数: Nb*,Sr*,P*,Ti*,Zr*,数值小于1就亏损,大于1,就富集,与投图一致。 形成的构造环境解释 Tr,同熔型花岗岩,Gr,改造型花岗岩 R1-R2图解: 1,地幔分离 2,板块碰撞前 3,碰撞后抬升 4,造山晚期 5,非造山的 6,同碰撞期 7,造山后期 CRG:洋脊花岗岩,WPG:版内花岗岩,V AG:火山弧花岗岩,COLG:同碰撞花岗岩

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

罿地球化学复习题 袆一、名词解释 蚁1、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有关宇宙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艿2、地球化学体系: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通常将要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体系 聿3、元素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 肃4、元素丰度:元素在宇宙或较大的地球体系中的平均含量。 蒃5、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 肈6、不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也称为亲岩浆元素 腿7、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元素形成阳离子能力和显示出的有选择性与某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蒄8、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它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保持稳定)的现象。 袁9、元素的赋存形式:元素在一定的自然过程或其演化的历史中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状态及与共生元素间的结合关系。 肁 10、干酪根:不能被有机溶剂萃取的不溶有机物。其含量占沉积岩中有机质的绝大部分(约90%以上)。 芈11、生物标志化合物:又称分子化石、地球化学化石或指纹化石。指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以及原油、油页岩、煤中那些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活的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 袅12、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薃13、天然气:广义:一切经自然过程生成的气体。狭义:指在沉积有机质演化过程中生成的可燃气体。 袀14、煤:沉积作用期间及期后,由植物残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而形成的,其中木质素、纤维素是成煤的主 要组分。 芈15、环境背景值:亦称环境本底值,是在未受或基本未受人为污染或者自然污染的情况下,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环境要素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 芆16、元素的存在状态:指元素的物理、化学相态和能量状态、价态、化合态和结构态等方面。元素的存在状态不同,其迁移行为和生物毒性不同。

不同构造环境中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不同构造环境中双峰式火山岩 的地球化学特征3 钱 青1) 王 焰1,2) 1)(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2)(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 摘 要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双峰式火山岩套可以形成于大陆裂谷、洋内岛弧、活动大陆 边缘、弧后盆地等多种环境。Sm -Nd 同位素与不活动微量元素(REE ,Zr ,Ti ,Th ,Nb 等)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可帮助判断双峰式火山岩套成因和形成环境。本文总结了不 、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并根据对北祁连边马沟双峰式火山岩研究提出了其形成环境可能为岛弧环境,这一认识 对探讨该地区造山带演化的地球动力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对在该地区的找矿工作也有一 定的启发。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形成环境 地球化学 边马沟 第一作者简介 钱 青 男 1969年出生 博士研究生 从事岩石学研究 通常认为,双峰式火山岩与拉张构造作用有关,产于大陆裂谷环境。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双峰式火山岩可以产于地球动力学特征明显不同的环境,如大陆裂谷、洋内岛弧[2]、活动大陆边缘[3]、弧后盆地[4]等。双峰式火山岩形成环境的判别及其成因的探讨,对恢复地球动力学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Christian 等(1997)[1]将双峰式火山岩归纳为两大类(板内拉张和破坏板块边缘)和五种环境(大陆裂谷、板块扩张、洋内岛弧、活动陆缘和弧后扩张的早期阶段)。此外,在板块碰撞后阶段还可以形成一套与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的双峰式火山岩[5]。下面将各类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基本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加以归纳。 1 板内和板块扩张环境 1.1 大陆裂谷环境 此种环境以东非裂谷最著名;此外,产于洋岛、与地幔柱活动有关的双峰式火山岩也归为此类,如冰岛和加拉帕戈斯岛。东非裂谷的基性岩主要是富碱质的,可以包括从正常的拉斑玄武岩到碱性玄武岩、SiO 2不饱和的碧玄岩和霞石岩、超钾质的白榴岩以及碳酸岩等,长英质岩石也是偏碱质的,如粗面岩、响岩和碱性流纹岩等[6]。产于这种环境的玄武岩通常富Ti 、K 、P 、Nb 、Th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 IL E )和高场强元素(HFSE ),Zr/Nb 比值低(3~10)[1],在微量元素模式图中呈钟型分布。REE 分布为L REE/HREE 强烈分离的模式,L REE 丰度通常较高,为球粒陨石的50~500倍。由于受到不同程度陆壳混染的影响,Nd 和Sr 同位素比值可以变化很大[6],一般εNd (t )为中等的正值(+2~+5)。产于这种环境的酸性岩主要是碱性和过碱性的粗面岩和流纹岩,明显富集L REE 1998年9月24日收稿,11月25日改回。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472101)资助项目。 9 21999年第27卷第4期Vol.27,No.4,1999 地 质 地 球 化 学GEOLO GY 2GEOCHEMISTR Y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思考题 1.应用地球化学的概念及主要任务。 2.应用地球化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三种试验工作的内容和分类。 4.复习各种方法的取样介质及取样方法 5.如何防止样品加工的污染。 6.水解、水合和氧化还原的概念和地球化学作用。 7.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及其产物。 8.表生带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9.土壤的分层及其元素的分布特征。 10.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11.化探样品的特点及对测试方法的要求。 12.检出限、灵敏度、精确度、准确度的概念。 13.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概念。 14.地球化学工作方法的选择及样品的布局。 15.异常圈定时应考虑的原则。矿异常与非矿异常各自的特征。 16.成晕元素在热液中的存在形式。 17.金属矿床成晕元素的迁移方式和元素沉淀方式 18.在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勘查中,背景与异常的概念及异常的分类。 19.在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勘查中,什么叫指示元素,可以分几类? 20.用哪些参数来描述原生晕的内部结构? 21.原生晕外部形态特征分哪四类,其地质意义如何? 22.原生晕分带性及其研究原生晕分带性的意义及方法。 23.各种地球化学找矿的应用领域及效果。 24.异常检查的目的和方法。 25.油气异常的形成作用及其主要地球化学指标。 26.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目的、分类和内容 27.农业地球化学调查的概念及基本内容,植物营养元素与有害元素 28.原生晕与次生晕、分散流的联系与区别(从形成作用、异常物质来源、空间 关系、含量特征、影响因素等)。 29.各种分散晕的概念、形成作用和影响因素。 30.指示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其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