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论文有关水土保持的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有关水土保持的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有关水土保持的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有关水土保持的论文

关于做好水土保持的建议

摘要:水土保持是一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保持水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它不仅有利于当代社会,而且造福后世子孙。它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对策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而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其次,水土流失造成了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增加了江河洪水威胁,降低了江河通航能力。近年,长江流域屡受洪涝威胁,与沿江湖泊萎缩有很大关系。此外,因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而河道淤积造成潜在的洪水威胁,可能是更为重大的问题。再次,水土流失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据水利部门的调查,凡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也都是人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地力下降,耕地萎缩,生产结构单一,农民陷入一种“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治理水土流失工作非常重视,提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那么,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呢?

1水土保持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

最近几年来,如何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这个话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是有生命的,对于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在其承载力范围内,河湖的健康生命才能得以延续。如果河湖生命系统一旦出现危机,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紊乱,打破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以河湖为依托的其他生物物种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物质基础,河湖所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生命也将逐步衰竭。因此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

1.1水土保持能够从源头上控制泥沙下泄,抑制河床抬高

水土流失产生的大量泥沙,是造成湖库淤塞、河床抬高的直接原因。特别是有些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乱倒、乱弃,在径流的冲刷下,一夜之间把整条河流塞得水泄不通。水土保持,通过工程措施的层层拦蓄和植被的覆盖保护,能够控制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减少泥沙下泄,从而抑制河床的抬高,变河床抬高为河床下降。据观测研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的土地比未采取措施的裸地年土壤冲刷量减少90%以上。

1.2水土保持能够削峰调流,减轻河道的破坏

山洪暴发、洪水泛滥是造成溃堤倒坝、河道破坏甚至改道的重要原因。山地植被覆盖率低、河床淤积抬高又是造成洪水暴涨暴落的根本原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通过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拦蓄,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延长汇流时间,从而抑制洪水的暴涨暴落。

1.3水土保持能够“截污纳垢”,减少水质污染

前面已经提到,水土流失导致的面源污染比工业的点源污染危害要严重得多,治理的难度也要大得多。水土保持通过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工程保生物,营造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的水土保持林,并通过大范围的生态自然修复,可以重建植被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林草措施通过其特有的防护作用,在蓄水、保土、保肥的同时,还拦截、过滤和吸收大量有害物质,从而减少进入水体的面源污染物,改善水体的质量,发挥保护水质的作用。

2水土保持是防洪保安的重要屏障

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直接导致“小流量、高水位、多险情”现象的发生,加剧了防洪压力。

3水土保持是维系生态安全的主体措施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如果生态安全不牢固,这就意味着大片土地将失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造成工农业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这与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并无二致。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安全与国防安

水土保持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水土保持结业论文 题目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 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郑羽莎 学号03308308 指导教师 职称 2009-11-26

题目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水利

目录 1.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2. 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3.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3.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3.2 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3.3 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3.4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3.5 水环境质量下降 4.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5. 结论 6参考文献

1.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达到和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第二,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第五,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65万km2,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有26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为水蚀、风蚀交错区。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库区总面积约为5万km2,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的19个区(县、市),其中重庆为16个区(县、市),总面积为4.6万km2。库区重庆部分水土流失面积为3.06万km2,年土壤侵蚀模数为3751t/万km2年侵蚀量为11481万t

水土保持概论论文

《水土保持概论》论文 论文题目: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1级 学校: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目录 一.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3) ㈠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3) ㈡气候差异比较大 (3) ㈢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 (4) ㈣山地丘陵面积大 (4) ㈤植被覆盖率低 (4) 二.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 (4) ㈠水土流失现状 (4) ㈡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5)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 (5) ㈠.自然因素 (5) ㈡人为因素 (6)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对策 (7) ㈠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7) ㈡. 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8) 【摘要】: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如果离开水和土壤,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继续。但是黄土高原上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英文摘要】Water and soil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living creatures, is the basic resour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will inorganic and organic world, biology, and the biological world, promote the natural ecosystem of the material energy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f out of water and soil, the human will lose the survival foundation, civilization will also be difficult to continue. But due to blindly on the loess plateau, and did not respect the laws of nature unrestrained development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cause now increasingly serious soil and water loss, serious impact on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第2页共9页

水土保持论文

水土保持 结课论文 题目GP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年级:2013级 学号: 姓名:

GP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基于GPS功能在水土保持监测、规划治理、工程测量与施工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了水土保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基层水土保持工作者使用的需求,笔者从GPS系统的概念入手,探讨了GPS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GPS系统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发展趋势及其应用,概述了GPS在水土保持应用中的特点。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水土保持;信息技术;综合管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广泛的应用于国防建设、交通运输、资源勘测、休闲旅游、科学试验、水利工程等领域; GP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壤侵蚀调查,工程施工测量、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等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GPS 成功运用于水土保持管理向高新技术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1 GPS基本原理 1.1 GPS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利用卫星导航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1.2 GPS的基本原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导航卫星组成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在时空或者地面上,只需用一部GPS接收机测出3-4颗卫星信号连接到本接收机,就可准确推算出接收机所在地经纬度、海拔高度、时间、运动速度等参数。 1.2.1 GPS组件原理 GPS系统由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三部分组成。GPS卫星星座:GPS工作卫星及其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记作(21+3)GPS星座(到21世纪初卫星将发展24+3GPS星座)。

水土保持学结业论文

学院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专业环境生态工程 学号 201518131010 姓名韩星 指导教师周秀杰

荒漠化防治 韩星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引言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对荒漠化的形成、发展及控制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荒漠化的发展,沙尘暴危害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而控制荒漠化和沙尘暴已成为中国当前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过去在我国一直把它译为沙漠化,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研究,1994年9月我国政府签署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文件,把英文“Desertification”统一翻译成荒漠化,并在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关于人口、发展与环境白皮书》中进一步确立了荒漠化概念,它包括了沙质荒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等土地生产力的退化。 关键词荒漠化防护体系防风固沙 1荒漠化概况 1.1荒漠化及其类型分布 荒漠化( desetification)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的实质是指土地的退化。 1.1.1 风蚀荒漠化 风蚀荒漠化亦称沙漠化,朱震达在1984年给出的定义是:干旱、半干旱(包括部分半湿润)地区,在脆弱生态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退化过程。沙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亚湿润干旱地区有零散分布。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风蚀荒漠化是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荒漠化类型。 1.1.2水蚀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主要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一种荒漠化类型。从地城上看,在干旱、半干早和亚湿润干旱区,水蚀荒漠化土地呈不连续的局部集中分布。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流域、泾河上游,清水河、祖厉河的中上游,湟水河下游及永定河的上游;在东北西部,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的上游;此外,在新疆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及昆仑山北麓地带也有较大的连续分布。 1.1.3 盐渍荒漠化 盐渍荒漠化属化学作用造成的土地返化,是一种重要的荒漠化类型,在荒漠化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盐渍荒漠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占的地区有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 1.1.4 冻融荒漠化 冻融荒漠化是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岩石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造成的结构破坏或质量退化,这些地区一般生物生产力较低,是一种特殊的荒漠化类型,除我国之外,世界其他地区或国家较少见。 1.2荒漠化危害 荒漠化是一项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复合性灾害,其危害程度和危害深度都较其他灾害更为严重。因为它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活动,而且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还可进一步诱发各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荒漠化现在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全球性环境和资源问题。土地退化、生物群落退化、

水土保持课程论文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课程论文——浅析石漠化水土保持技术 学校: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4年6月

浅析石漠化水土保持技术 摘要:石漠化是我国西南8省都存在的一种石质荒漠化现象,以贵州最为严重,石漠化面积逐年增加,大片的石漠化土地生产力极低,而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已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严重影响西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南方山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就石漠化地区的现状主要分析石漠化概念、成因、分布、对当地的影响、以该地区如何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当地生态环境,从而达到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石漠化水土保持技术 前言: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是指逐渐形成石漠景观的过程。岩溶地区(喀斯特地貌)母岩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具有抗风化能力强的特性,所以成土过程缓慢,且所生成的土壤容易淋失,在我国西南8 省,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又由于西南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此地降雨量较多,且多集中在春季,所以在大量水的存在下,化学侵蚀量巨大,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喀斯特地貌,与此同时带来的后果是风化形成的物质溶于水中,很难形成土壤,所以在喀斯特地区,土壤极其珍贵,但是在人类出现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所以要治理石漠化首先就要防治水土流失,讨论如何在石漠化地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是治理石漠化的关键因素。 1 我国石漠化的主要分布特征和成因机理 石漠化的分布特征一是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二是主要发生于坡度较大的坡面上;三是程度以轻度、中度为主,轻度、中度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总面积的73.2%;四是石漠化发生率与贫困状况密切相关。监测区的平均石漠化发生率为28.7%,而县财政收入低于2000万元的18个县,石漠化发生率为40.7%,高出监测区平均值12个百分点;在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5个县,石漠化发生率高达52.8%,比监测区平均值高出24.1%。 石漠化的成因问题,始终是石漠化研究的基本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8],影响石漠化发生发育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两类。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成为了治理石漠化最大的一个难题。统计分析显示,人为因素形成的石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水土流失 院系经管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刘晓玲 学号102263017001 我国水土流失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恶化生态环境等,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才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治理 一、绪论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 可替代的基础资源。而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水土流失以及其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一)水土流失现状 1.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19世纪以来,全世界土壤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渍涝化以及自然生态失衡而引起的水旱灾害等,使耕地逐日退化而丧失生产能力。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70%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灾害的危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比例不足十分之三,计1.49亿平方公里,即149亿公顷,折合2235亿亩。经过上亿年的沧桑演替,直至最近的数万年内,地球表层水陆之比才基本稳定。在这149亿公顷陆地中,可耕地(包括草场、旱土和水浇地)为50亿公顷,不可耕地即荒漠化土地为36亿公顷,森林覆盖地38亿公顷,其余的25亿公顷则是冰天雪地和其它不毛之地。地球表面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 由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致使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将逐渐减少。全球50亿公顷可耕地中,已有84%的草场、59%的旱土和31%的水浇地明显贫瘠,饥饿和营养不良逐渐扩大,土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随着森林资源的逐渐消减,水土流失现象必然加剧,毁林灭草是加剧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全球水土流失面积达30%,每年流失有生产力的表土250亿吨。每年损失500万-700万公顷耕地。如果土壤以这样的毁坏速度计算,每20年丧失掉的耕地就等于今天印度的全部耕地面积(1.4亿公顷)。 2.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遍布全国,而且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尤以西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最为强烈。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38. 2%,且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在局部地区仍呈加大加剧的趋势,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因此,加强水土流已达56万km 2 ,年均流失土壤22. 4亿t;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67. 5万km 2 ,年均流失土壤2. 3亿t;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50万km 2 ,其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54%。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 ,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 ,风蚀面积:191万km2 。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我国的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二)水土流失的特点 1.分布广、面积大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几乎涉及所有省、市和自治区。 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 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根据水土流失的特点,全国粗略划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南方石质山区、风沙区、平原区等七个大的水土流失类型区。

水土保持课题论文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性发展 学院:艺术园林学院 专业:10风景园林(1)班 姓名:宋君 学号:102266012005 指导老师:董强 成绩: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土保持领域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土保持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本人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途径水利 正文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 1,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减少水资源可利用量。流域上游山丘区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降低蓄水保水能力;同时缺乏拦蓄降雨和径流的蓄水保水措施,就会使降雨时地表径流增大,流速加快,大部分降雨以地表径流方式汇集河道,成为山洪流入江河湖海,土壤入渗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水位下降。暴雨时山洪暴发,暴雨过后又很快河流干枯、土壤干旱、人畜吃水困难。据水利部门测算,由于超采严重,山东省已出现1.7万km2地下水负值漏斗区。1977年以来,莱州市先后出现三次连续四年的严重干旱,水土流失使水库露底,河道断流,湿地干涸。为抗旱,全市掀起了打井高潮。超采诱发,过度超采加剧了海水入侵。从1979年原西由镇北村地下水位观测井发现海水入侵到1999年的20年时间里,全市海水入侵面积迅猛扩展至278km2,平均推进速度为每年202m。同时,水土流失淤积水库,阻塞江河。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和固体废弃物,沿程淤积于水库与河流中,降低了水库调蓄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水库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剧洪涝旱灾。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t中,约4亿t淤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cm,形成“地上悬河”,对周围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建国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全国共损失水库库容200亿m3,据1981年莱州市6座中型水库和小于家水库测量计算,建库21年共淤积320万m3,占兴利库容的6%。依此推算,全市水库、塘坝年平均淤积量96.3万m3。同时,水土流失还是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江水质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的例子 2,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外营力对土壤及其母质的分散、剥离以及搬运和沉积上。由于雨滴击溅、雨水冲刷土壤,把坡面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在水力侵蚀严重地区,沟壑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15%,支毛沟数量多达30~50条/ km2,沟壑密度2~3 km/ km2。上游土壤经分散、剥离,砂砾颗粒残积在地表细,小颗粒不断被水冲走,沿途沉积,下游遭受水冲砂压。如此反复,细土变少,砂砾变多,土壤沙化,肥力降低,质地变粗,土层变薄,土壤面积减少,裸岩面积增加,最终导致弃耕,成为“荒山荒坡”。同时,在内陆

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相应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说到土壤,它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因为在自然条件下,生成1cm 厚的土层平均需要120~400年的时间;而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层厚度均在1cm以上。因此,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所谓的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下面分别介绍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减少水资源可利用量。流域上游山丘区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降低蓄水保水能力;同时缺乏拦蓄降雨和径流的蓄水保水措施,就会使降雨时地表径流增大,流速加快,大部分降雨以地表径流方式汇集河道,成为山洪流入江河湖海,土壤入渗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水位下降。暴雨时山洪暴发,暴雨过后又很快河流干枯、土壤干旱、人畜吃水困难。据水利部门测算,由于超采严重,山东省已出现1.7万km2地下水负值漏斗区。1977年以来,莱州市先后出现三次连续四年的严重干旱,水土流失使水库露底,河道断流,湿地干涸。为抗旱,全市掀起了打井高潮。超采诱发,过度超采加剧了海水入侵。从1979年原西由镇北村地下水位观测井发现海水入侵到1999年的20年时间里,全市海水入侵面积迅猛扩展至278km2,平均推进速度为每年202m。同时,水土流失淤积水库,阻塞江河。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和固体废弃物,沿程淤积于水库与河流中,降低了水库调蓄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水库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剧洪涝旱灾。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t中,约4亿t淤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cm,形成“地上悬河”,对周围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建国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全国共损失水库库容200亿m3,据1981年莱州市6座中型水库和小于家水库测量计算,建库21年共淤积320万m3,占兴利库容的6%。依此推算,全市水库、塘坝年平均淤积量96.3万m3。同时,水土流失还是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江水质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的例子 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外营力对土壤及其母质的分散、剥离以及搬运和沉积上。由于雨滴击溅、雨水冲刷土壤,把坡面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在水力侵蚀严重地区,沟壑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15%,支毛沟数量多达30~50条/ km2,沟壑密度2~3 km/ km2。上游土壤经分散、剥离,砂砾颗粒残积在地表细,小颗粒不断被水冲走,沿途沉积,下游遭受水冲砂压。如此反复,细土变少,砂砾变多,土壤沙化,肥力降低,质地变粗,土层变薄,土壤面积减少,裸岩面积增加,最终导致弃耕,成为“荒山荒坡”。同时,在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或滨海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蒸发强烈时,土壤深层含有盐分(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的地下水就会由土壤毛管孔隙上升,在表层土壤积累时,逐步形成盐渍土(盐碱土)。它包括盐土、碱土和盐化土、碱化土。盐土进行着盐化过程,表层含有0.6—2%以上的易溶性盐。碱土进行着碱化过程,交换性钠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20%以上,结构性差,呈强碱性。盐渍土危害作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渗透压过高,引起作物生理干旱和盐类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以及由于过量交换性钠离子的存在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的土壤性状。 据统计,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6万hm2,平均每年6万hm2以上,

水土保持论文有关水土保持的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有关水土保持的论文 关于做好水土保持的建议 摘要: 水土保持是一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保持水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它不仅有利于当代社会,而且造福后世子孙。它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 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对策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而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其次,水土流失造成了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增加了江河洪水威胁,降低了江河通航能力。近年,长江流域屡受洪涝威胁,与沿江湖泊萎缩有很大关系。此外,因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而河道淤积造成潜在的洪水威胁,可能是更为重大的问题。再次,水土流失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据水利部门的调查,凡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也都是人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地力下降,耕地萎缩,生产结构单一,农民陷入一种“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治理水土流失工作非常重视,提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那么,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呢? 1 水土保持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最近几年来,如何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这个话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是有生命的,对于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在其承载力范围内,河湖的健康生命才能得以延续。如果河湖生命系统一旦出现危机,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紊乱,打破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以河湖为依托的其他生物物种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物质基础,河湖所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生命也将逐步衰竭。因此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1.1 水土保持能够从源头上控制泥沙下泄,抑制河床抬高水土流失产生的大量泥沙,是造成湖库淤塞、河床抬高的直接原因。特别是有些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乱倒、乱弃,在径流的冲刷下,一夜之间把整条河流塞得水泄不通。水土保持,通过工程措施的层层拦蓄和植被的覆盖保护,能够控制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减少泥沙下泄,从而抑制河床的抬高,变河床抬高为河床下降。据观测研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的土地比未采取措施的裸地年土壤冲刷量减少90%以上。 1.2 水土保持能够削峰调流,减轻河道的破坏山洪暴发、洪水泛滥是造成溃堤倒坝、河道破坏甚至改道的重要原因。山地植被覆盖率低、河床淤积抬高又是造成洪水暴涨暴落的根本原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通过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拦蓄,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延长汇流时间,从而抑制洪水的暴涨暴落。 1.3 水土保持能够“截污纳垢”,减少水质污染前面已经提到,水土流失导致的面源污染比工业的点源污染危害要严重得多,治理的难度也要大得多。水土保持通过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工程保生物,营造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的水土保持林,并通过大范围的生态自然修复,可以重建植被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林草措施通过其特有的防护作用,在蓄水、保土、保肥的同时,还拦截、过滤和吸收大量有害物质,从而减少进入水体的面源污染物,改善水体的质量,发挥保护水质的作用。2 水土保持是防洪保安的重要屏障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直接导致“小流量、高水位、多险情”现象的发生,加剧了防洪压力。3 水土保持是维系生态安全的

水土流失论文

我国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资源与环境学院09资管1班巴华贞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分析我国水土流失的类型、原因、特点及危害,提出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做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1]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己达367万k㎡,每年新增流失面积1.5万k㎡,每年流失土壤厚度平均为0.01~2.O0 cm,土壤侵蚀总量达50亿t。[2]我国的西北、西南、华南等广大地区水土流失都十分严重。造成我国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有毁林开荒、毁草开荒、陡坡种粮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程。长期以来,由于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使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和长江的年输沙量分别占世界9大河流的第1位和第4位。[3]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地形、植被、土壤及其成土母质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人口过度增加产生的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在自然状态下,土壤侵蚀一般比较缓慢,土壤侵蚀从土壤的自然形成过程取得补偿,土壤系统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对植被的破坏,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加速了水土流失过程,是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4]根据造成水土流失的动力不同,我国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泥石流和冻融侵蚀等。 1.水蚀。就是由水力作用造成的土壤侵蚀。这在我国是一种普遍的侵蚀现象,面广、危害大。因侵蚀程度不同,又可分为溅蚀、面蚀和沟蚀三个阶段。[5] (1)溅蚀。是侵蚀的开始。雨滴打击土壤表面,将土粒溅起,随着雨滴的连续溅击,使表层土粒分散、挪动,雨滴坑逐渐扩大、加深,一旦地表产生径流,这些小坑连起来,就发生面状侵蚀。 (2)面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当地面水流集中,就很快转入细沟侵蚀。由于水流在坡面上的进一步汇流而形成小沟,发展为沟蚀。 (3)沟蚀。这是水土流失发展到严重的阶段首先是细沟侵蚀,当水流成小股流动时,即产生许多好似树枝状的细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沟底下切,沟头前进,沟岸扩张都很剧烈,有些沟道一年可前进几米甚至更长。在黄土高原,沟蚀很严重,每平方千米沟道长度达3~5千米,有的沟壑面积占总土地面积50%,有的成了残原,不仅损失了不少土地,而且使土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地块变小,给耕作带来极为不利。 2.风蚀。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风沙区,以及其他地区,由于风力作用造成的土壤流失危害也是很大的,有时春播毁种多次,表土层不断被刮跑。特别是强风(风速约为20米/秒)日数存100天以上的我国北方风蚀地区,风蚀危害更为严重。[6]3.重力侵蚀。主要由于土体的重力作用造成的滑塌、崩山、泻溜等。尽管这种侵蚀是局部的、但危害不小、有时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滑塌(滑坡)、崩山,不论北方、南方都常见。 4.泥石流。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是山洪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顺坡沿沟湍急活动的现象有时几千斤、上万斤重的块石也随泥水冲下来,造成有很大危害的泥流和

水土保持论文

论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水土保持措施及发展 作者:黄志凯【摘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模式和二子世纪最后儿年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水土保持作为人类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工程手段和途径,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的日益增多,在开发中而忽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剧,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引语】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体现,对人类生存环境极为不利,它是人类诸多灾害的根源。新疆水土流失面积达10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28.9%。水力流失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92万平方公里。全疆近7万平方公里的绿洲面积中,有两万平方公里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新疆90个县(市)中有80多个县(市)有荒漠化分布,近2/3的土地面积和1200多万人遭受荒漠化危害。新疆土地沙化仍以每年1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全区的水库库容有1/3被泥沙淤积;全区有1/3耕地和一半的宜农荒地受到盐碱侵害。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虽具有明显的阶段

性,但始终贯穿其中的成功做法是:将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寻求两者同时受益的“结合点”,基于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关键技术措施。 1.1 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新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1.1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水土流失破坏土壤和土地资源,淤积、沙压农田,加剧土壤干早,使土地肥力丧失,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强烈的水土流失,把地面切割的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吞噬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 近年来,开发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弃土弃渣也使大量耕地受到毁坏。 1.1.2水土流失对国民经济各部门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 这方面的危害主要包括危害水利设施,工矿企业,交通设施,淤积江河、湖泊、水库,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1.3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水土流失污染水源,引起水质的变化;恶化生态环境,使气候条件变化等。水十流失降低了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使非点源污染加剧,污染水源,使水质变坏;同时,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恶化起了一个促进作用,水土的流失,使土壤层次变薄、肥力降低、含水量减少、热量状况变劣等,失去生长植物和保蓄水分的能力,从而引响调节气候、水分循环的功能,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

水土保持论文题目

水土保持论文题目 1、给你所在县的一个小流域编制一份水土保持治理方案; 2、中国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对策; 3、桉树人工林经营的水土保持对策; 4、北部湾沿海沙化的防治对策; 5、也可根据兴趣自己选写有关水土保持学的论文; 6、要求:3000字以上,十篇参考文献以上。 点型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米秋菊米勇宁夏农林科技-2013年2期黄峰. 浅谈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其水土保持对策,2011年卷9期 戴芝梅王小明.水土流失现状及保持对策,科学与财富-2012年12期 吕红.水土流失现状及保持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7期 摘要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是水土保持监测管理相对薄弱。从管理 环节上探讨水土保持监测现状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水土保持监督工作 的开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各行业亦随之进入了高速建设时期,特别是近几年集中表现在 矿产、能源、交通等行业。由于对原生态环境扰动、破坏的局部性、突发性和灾难性,使得 部分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加剧,部分项目区域甚至出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趋势。国家从“十 五”开始就加大了水土保持工作力度,要求水土保持与主体工程要求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目前,项目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抓得较紧,但对于项目建设 过程中必须开展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许多建设单位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水土保持监测工 作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若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实 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从管理机制方面入手,以提高各参建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从管理 水平上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目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水土保持监测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尚 需时日,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1水土保持现状 伴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水土保持作为水土保持行业一个新的发展分 支,经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生态环境保 护。在现阶段,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作为项目核准、立项和建设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建设单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学结业论文 姓名:陈哲 班级:08农水2班 学号:2008102942 指导老师:杨海梅 日期:2010年5月24日

我国工程治沙技术的类型及研究趋势 摘要: 结合实践和阅读参考文献, 分析了我国工程治沙技术方法的研究与发展。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和 材料科学的进行, 我国的工程治沙技术研究内容与趋势为: 风沙危害防治工程机制的野外与模拟试验对比 研究, 相对较低成本的新型防风固沙材料研制与应用, 重大工程中的风沙危害评价与治沙工程效益的前期 评估, 定位试验研究站的完善以及相关课题的连续性长期研究。 关键词: 工程治沙技术; 类型; 发展趋势 世界治沙的历史已有600多年, 德法等国以海岸治沙而成为世界治沙的鼻祖, 此后, 苏、美、英等国在植物治沙中做了大量研究, 特别是苏联不但在植物治沙作了深入研究与大量应用, 同时也发明了草方格沙障等有效的工程治沙措施。近30年来, 随着苏联的解体, 世界治沙研究和应用中心已经由苏联逐渐转向亚非地区[ 1, 2] , 世界各国根据本国优势,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沙技术。我国在风沙危害及工程治沙技术原理、工程治沙技术、生物治沙措施和综合防风固沙技术及其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得到世界学术界的认可[ 1, 3] 。风沙危害治理中, 虽然栽植防风固沙林是一项持续有效的风沙危害治理措施, 但是植物治沙技术应用必须有工程措施的辅助[ 3 - 5] 。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的地区, 生物措施经常无法实行, 或强行应用植物治沙, 不但起不到防沙治沙的作用, 反而大量消 耗地下水, 成为植被退化、土壤风蚀、环境恶化的隐性因素。为此, 工程技术措施成为风沙危害不可替代的防治措施之一。工程治沙技术通常也称为机械固沙, 是相对于植物治沙而言, 采用各种工程手段防治风沙危害的技术体系[ 3] 。本文仅就我国工程治沙技术及其原理研究、机械沙障应用、工程固沙材料发展以及工程治沙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等作以概述, 为相应的研究提供借鉴。 1 工程治沙技术的类型 刘贤万根据治沙工程的作用, 将工程治沙分为封闭、固定、阻拦、输导、改向和消散等6类, 揭示了工程治沙原理[ 5] 。大多数研究者按治沙工程所用材料和实施动力可分为机械沙障、化学固沙、风力输沙和水力拉沙[ 4, 6] 。其中: 化学固沙成本相对较高,要求特殊的施工机械, 使用范围有限; 风力拉沙仅限特殊地段或局部治沙, 工程设计要求较高; 水力拉沙必须在水源充足的地区才能实施; 以机械沙障使用最为普及。下面重点论述机械沙障的类型、材料及其防风固沙原理等的研究与发展。 1. 1 沙障 沙障是最早应用于防治风沙危害的技术之一,是植物治沙的前提和保证。由于设置沙障的材料形形色色、目的和功能多种多样, 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沙障分类[ 2- 6] , 产生了多种名称。根据沙障的固沙原理将沙障分为平铺式沙障和直立式沙障[ 2 ] 。根据沙障本身结构分类为: 透风、紧密和不透风沙障[ 2, 5] 。沙障材料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国内依建立沙障的材料将其分为柴草沙障、黏土沙障、砾石沙障、塑料沙障和其他化学材料的沙障。根据沙障的配置形式分为行列式、方格、羽状和不规则沙障。由此可见, 我国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沙障进行了分类, 对沙障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在这里以固沙原理的沙障分类进行论述。 1. 1. 1 平铺式沙障 平铺式沙障是固沙型沙障[ 2] , 刘贤万将其归入封闭型治沙工程[ 6] 。在沙障的分类中, 隐蔽式沙障似乎与平铺式沙障有较多的相同之处, 是否可归为一类, 有待探讨。设置平铺式沙障最初多应用柴草、砾石和黏土等材料全部覆盖需要治理的对象。我国对其材料和设置方式进行研究后, 现开始应用化学固沙剂来固定沙面, 设置方式除全面铺设外, 研究应用了带状铺设式[ 2, 5] 。在平铺沙障的应用和研究过程中, 主要集中于对材料的研究。多数专家将化学治沙作为特殊的治沙技术而研究与论述, 从现有报道的化学治沙技术可以发现,其力学原理与平铺式沙障相同, 化学治沙技术实际就是一种在沙面喷洒特殊材料, 从而固定流沙, 减少风沙危害, 所以作者认为可以将其归入平铺式沙障。在平铺式沙障中, 国内研究应用较广的还有砾石压沙。薛娴等[ 7] 以敦煌莫高窟顶风蚀防护为例, 对砾石压沙的防护效应进行了风洞试验和野外观测研究, 发现砾石的形状和高度对增加地表粗糙度、抑制风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风力条件下, 吹蚀速率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变化, 在一定铺压密度下, 不同铺压方式表现出不同的吹蚀抑制效应。刘连友等[ 8] 也通过测定证明, 在一

水土流失论文

水土流失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分析我国水土流失的类型、原因、特点及危害,提出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做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己达367万k㎡,每年新增流失面积1.5万k㎡,每年流失土壤厚度平均为0.01~2.O0 cm,土壤侵蚀总量达50亿t。我国的西北、西南、华南等广大地区水土流失都十分严重。造成我国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有毁林开荒、毁草开荒、陡坡种粮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程。长期以来,由于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使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和长江的年输沙量分别占世界9大河流的第1位和第4位。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地形、植被、土壤及其成土母质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人口过度增加产生的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在自然状态下,土壤侵蚀一般比较缓慢,土壤侵蚀从土壤的自然形成过程取得补偿,土壤系统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对植被的破坏,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加速了水土流失过程,是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 根据造成水土流失的动力不同,我国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泥石流和冻融侵蚀等。 1.水蚀。就是由水力作用造成的土壤侵蚀。这在我国是一种普遍的侵蚀现象,面广、危害大。因侵蚀程度不同,又可分为溅蚀、面蚀和沟蚀三个阶段。 (1)溅蚀。是侵蚀的开始。雨滴打击土壤表面,将土粒溅起,随着雨滴的连续溅击,使表层土粒分散、挪动,雨滴坑逐渐扩大、加深,一旦地表产生径流,这些小坑连起来,就发生面状侵蚀。 (2)面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当地面水流集中,就很快转入细沟侵蚀。由于水流在坡面上的进一步汇流而形成小沟,发展为沟蚀。 (3)沟蚀。这是水土流失发展到严重的阶段首先是细沟侵蚀,当水流成小股流动时,即产生许多好似树枝状的细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沟底下切,沟头前进,沟岸扩张都很剧烈,有些沟道一年可前进几米甚至更长。在黄土高原,沟蚀很严重,每平方千米沟道长度达3~5千米,有的沟壑面积占总土地面积50%,有的成了残原,不仅损失了不少土地,而且使土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地块变小,给耕作带来极为不利。 2.风蚀。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风沙区,以及其他地区,由于风力作用造成的土壤流失危害也是很大的,有时春播毁种多次,表土层不断被刮跑。特别是强风(风速约为20米/秒)日数存100天以上的我国北方风蚀地区,风蚀危害更为严重。 3.重力侵蚀。主要由于土体的重力作用造成的滑塌、崩山、泻溜等。尽管这种侵蚀是局部的、但危害不小、有时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滑塌(滑坡)、崩山,不论北方、南方都常见。 4.泥石流。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是山洪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顺坡沿沟湍急活动的现象有时几千斤、上万斤重的块石也随泥水冲下来,造成有很大危害的泥流和泥石流,冲毁道路、村庄和农田,使人们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我国西南山区的泥石流很严重,如云南东川地区的泥石流,每年要暴发二三十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