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

最新沪教版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
最新沪教版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

四边形综合题

1、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

2、已知点E 是正方形ABCD 外的一点,EA=ED ,线段BE 与对角线AC 相交于点F , (1)如图1,当BF=EF 时,线段AF 与D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当△EAD 为等边三角形时,写出线段AF 、BF 、EF 之间的一个数量关系,并

证明.

D

(图1)

F

D C

A B

E

(图2)

F

H

G

图1

图2

3

、如图,直线y =+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直线y =相交于点P . (1) 求点P 的坐标.

(2) 请判断△OPA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 动点E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O P A →→的路线向点A 匀速运

动(E 不与点O 、A 重合),过点E 分别作EF x ⊥轴于F ,EB y ⊥轴于B .设运动t 秒时,矩形EBOF 与△OPA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ABC 是等腰梯形,CB ∥OA ,OC=AB=4,BC=6,∠COA=45°,动点P 从点O 出发,在梯形OABC 的边上运动,路径为O →A →B →C ,到达点C 时停止.作直线CP. (1)求梯形OABC 的面积;

(2)当直线CP 把梯形OABC 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时,求直线CP 的解析式; (3)当?OCP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写出点P 的坐标(不要求过程,只需写出结果)

O A

B

C P

x

y

五、27.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 BC ,AB = CD ,BC = 8,60B ∠=?,点M 是边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是边AB 、CD 上的两个动点(点E 与点A 、B 不重合,点F 与点C 、D 不重合),且120EMF ∠=?. (1)求证:ME = MF ;

(2)试判断当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移动时,五边形AEMFD 的面积的大小是否

会改变,请证明你的结论;

(3)如果点E 、F 恰好是边AB 、CD 的中点,求边AD

的长.

A B C D

M E F (第27题图) A B

C

D M

E F (备用图)

3

(1)求点A 和点B 的坐标;

(2)过点A 作AC ⊥y 轴于点C ,过点B 作直线l ∥y 轴.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 ﹣C ﹣A 的路线向点A 运动;同时直线l 从点B 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 交x 轴于点R ,交线段BA 或线段AO 于点Q .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P 和直线l 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动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 t .

①当t 为何值时,以A 、P 、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

②是否存在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QA=QP 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y =-x +7,0=x +7,∴x =7,∴B 点坐标为:(7,0),----------------------------1分 ∵y =-x +7=

x 3

4

,解得x =3,∴y =4,∴A 点坐标为:

(3,4);-------------------1分 (2)①当0<t <4时,PO =t ,PC =4-t ,BR =t ,OR =7-t ,--------------1分 过点A 作AM ⊥x 轴于点M

∵当以A 、P 、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S 梯形ACOB -S △ACP -S △POR -S △ARB =8, ∴

21(AC +BO )×CO -21AC ×CP -21PO ×RO -2

1AM ×BR =8, ∴(AC +BO )×CO -AC ×CP -PO ×RO -AM ×BR =16,

∴(3+7)×4-3×(4-t )-t ×(7-t )-4t =16,∴t 2-8t +12=0. -----------------1分 解得t 1=2,t 2=6(舍去). --------------------------------------------------------------------1分 当4≤t ≤7时,S △APR =

2

1

AP ×OC =2(7-t )=8,t=3(舍去);--------------1分 ∴当t =2时,以A 、P 、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 ②存在.

当0<t ≤4时,直线l 与AB 相交于Q ,∵一次函数y =-x +7与x 轴交于B (7,0)点,与y 轴交于N (0,7)点,∴NO =OB ,∴∠OBN =∠ONB =45°.

∵直线l ∥y 轴,∴RQ =RB=t ,AM=BM=4∴QB=t 2,AQ=t 224-----------------1分 ∵RB =OP =QR =t ,∴PQ//OR,PQ=OR=7-t --------------------------------------1分 ∵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QP =QA ,

∴7-t=t 224-,t=1-32(舍去)--------------------------------------------1分 当4<t ≤7时,直线l 与O A 相交于Q ,

若QP =QA ,则t -4+2(t -4)=3,解得t =5;---------------------------------------1分 ∴当t =5,存在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PQ =AQ 的等腰三角形.

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 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 、C 不重合), 过点P 作 PE ⊥PB ,PE 交射线DC 于点E ,过点E 作EF ⊥AC ,垂足为点F . (1)当点E 落在线段CD 上时(如图10),

① 求证:PB=PE ;

② 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PF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试求出这个不变的值, 若变化,试说明理由;

(2)当点E 落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在备用图上画出符合要求的大致图形,并判断

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只需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

(3)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PEC 能否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试求出AP 的长,如果

不能,试说明理由. D C

A

E P 。

F

(图10)

D

C

B

A (备用图)

27.(1)① 证:过P 作MN ⊥AB ,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正方形ABCD ,∴ PM=AM ,MN=AB ,

从而 MB=PN ………………………………(2分) ∴ △PMB ≌△PNE ,从而 PB=PE …………(2分) ② 解:PF 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设O 为AC 中点,联结PO ,

∵正方形ABCD , ∴ BO ⊥AC ,…………(1分) 从而∠PBO =∠EPF ,……………………(1分) ∴ △POB ≌△PEF , 从而 PF=BO 2

2=

…………(2分)

(2)图略,上述(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1分)(1分) (3)当点E 落在线段CD 上时,∠PEC 是钝角,

从而要使⊿PEC 为等腰三角形,只能EP=EC ,…………(1分)

这时,PF=FC ,∴ 2==AC PC ,点P 与点A 重合,与已知不符。……(1分) 当点E 落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PCE 是钝角,

从而要使⊿PEC 为等腰三角形,只能CP=CE ,…………(1分)

设AP=x ,则x PC -=2,2

2-=-=x PC PF CF ,

又 CF CE 2=,∴)2

2(22-=-x x ,解得x =1. …………(1分)

综上,AP =1时,⊿PEC 为等腰三角形

27.解:(1)AF +CE = EF.…………………………………………………………(1分)在正方形ABCD中,CD = AD,∠ADC = 90°,

即得∠ADF +∠EDC = 90°.…………………………………………(1分)

∵AF⊥EF,CE⊥EF,∴∠AFD =∠DEC = 90°.

∴∠ADF +∠DAF = 90°.

∴∠DAF =∠EDC.

又由AD = DC,∠AFD =∠DEC,得△ADF≌△DCE.……………(1分)

∴DF = CE,AF = DE.

∴AF +CE = EF.………………………………………………………(1分)(2)由(1)的证明,可知△ADF≌△DCE.

∴DF = CE,AF = DE.…………………………………………………(1分)

由CE = x,AF = y,得DE = y.

于是,在Rt△CDE中,CD = 2,利用勾股定理,得

222

+=,即得224

CE DE CD

+=.

x y

∴y1分)

∴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0x

<<1分)

(3)当x =1时,得y1分)

即得DE=

又∵DF = CE = 1,EF = DE–DF,∴1

EF=.………………(1分)

25.已知:梯形ABCD 中,AB//CD ,BC ⊥AB ,AB =AD ,联结BD (如图1).点P 沿梯形的边,从点A B C D A →→→→移动,设点P 移动的距离为x ,BP =y . (1) 求证:∠A =2∠CBD ;

(2) 当点P 从点A 移动到点C 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如图2中的折线MNQ 所示.试求

CD 的长;

(3) 在(2)的情况下,点P 从点A B C D A →→→→移动的过程中,△BDP 是否可

能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求出所有能使△BDP 为等腰三角形的x 的取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A

B

C

D

(图1)

x

四、25.(1) 证明:∵AB=AD,∴∠ADB =∠ABD,---------- --------------------------1分 又∵∠A+∠ABD+∠ADB=180°,

∴∠A=180°-∠ABD-∠ADB=180°-2∠ABD=2(90°-∠ABD) --------1分 ∵BC ⊥AB ,∴∠ABD+∠CBD =90°,即∠CBD=90°-∠ABD--------1分

∴∠A=2∠CBD----------------------------------------------------------------------1分 (2)解:由点M (0,5)得AB=5,---------------------------------------------------------1分 由点Q 点的横坐标是8,得AB+BC=8时,∴BC=3------------------------1分 作DH ⊥AB 于H ,∵AD=5,DH=BC=3,∴AH=4,

∵AH= AB-DC ,∴DC=AB-AH=5-4=1------------------------------------------1分

(3)解:情况一:点P 在AB 边上,作DH ⊥AB,当PH=BH 时,△BDP 是等腰三角

形,此时,PH=BH=DC=1,∴x=AB-AP=5-2=3----------------------1分

情况二:点P 在BC 边上,当DP=BP 时△BDP 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BP=x-5,CP=8-x,∵在Rt △DCP 中,CD 2+CP 2=DP 2,

即2

2

1(8)(5)x x +-=-,∴20

3

x =

----------------------------------1分 情况三:点P 在CD 边上时,△BDP 不可能为等腰三角形 情况四:点P 在AD 边上,有三种情况

1°作BK ⊥AD,当DK=P 1K 时, △BDP 为等腰三角形,

此时,∵AB=AD,∴∠ADB =∠ABD, 又∵AB//DC,∴∠CDB =∠ABD ∴∠ADB =∠CDB,∴∠KBD =∠CBD,∴KD =CD=1,∴DP 1=2DK=2 ∴x=AB+BC+CD+DP 1=5+3+1+2=11------------------------------------1分 2°当DP 2=DB 时△BDP 为等腰三角形,

此时,x=AB+BC+CD+DP 2

=9+-----------------------------------1分

3°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BDP 为等腰三角形,

此时x=0或14(注:只写一个就算对)------------------------------1分

H

P A B C D A B C D P A B C D A B

C

D P 1

P 2 K

28、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90A ,4==MB AM ,5=AD ,

11=BC ,点P 在线段BC 上,点P 与B 、C 不重合,设x BP =,MPD ?的面积为y

(1)求梯形ABCD 的面积

(2)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 (3)x 为何值时,ABCD MPD S S 梯形4

1

=

?

第28题图

26.直角梯形ABCD 中,AB ∥DC ,∠D =90°,AD=CD =4,∠B =45°,点E 为直线DC

上一点,联接AE ,作EF AE 交直线CB 于点F .

(1)若点E 为线段DC 上一点(与点D 、C 不重合),(如图1所示),

① 求证:∠DAE =∠CEF ; ② 求证:AE=EF ; (2)联接AF ,若△AEF 的面积为2

17

,求线段CE 的长(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过程).

(第26题图1)

(第26题备用图)

解:(1)∵EF AE

∴∠DEA+∠CEF=90° (1)

∵∠D =90°

∴∠DEA+∠DAE=90° (1)

∴∠DAE =∠CEF ………………………………………1 (2)在DA 上截取DG=DE ,联接EG , ………………………1 ∵AD=CD ∴AG=CE ∵∠D =90° ∴∠DGE =45° ∴∠A GE =135° ∵AB ∥DC ,∠B =45° ∴∠ECF =135° ∴∠A GE =∠ECF

∵∠DAE =∠CEF

∴AGE Δ≌ECF Δ ................................................2 ∴AE=EF ................................................1 (3)求出CE =3 ................................................1 求出CE =5 (2)

(第26题图1)

F D E G

(第27题图)

P

N

M D

C

B

A 27.已知:如图,矩形纸片ABCD 的边AD =3,CD =2,点P 是边CD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C 重合,把这张矩形纸片折叠,使点

B 落在点P 的位置上,折痕交边AD 与点M ,折痕交边B

C 于点N .

(1)写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 设CP =x ,AM =y ,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试判断∠BMP 是否可能等于90°. 如果可能,请求出此时CP 的长;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27.(1) ⊿MBN ≌⊿MPN (1)

∵⊿MBN ≌⊿MPN ∴MB=MP,

∴22MP MB = ∵矩形ABCD

∴AD=CD (矩形的对边相等) ∴∠A=∠D=90°(矩形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1 ∵AD=3, CD=2, CP=x, AM=y

∴DP=2-x, MD=3-y ………………………………1 Rt ⊿ABM 中,

42222+=+=y AB AM MB

同理 2

2

2

2

2

)2()3(x y PD MD MP -+-=+= (1)

222)2()3(4x y y -+-=+ (1)

∴ 6

942+-=

x x y ………………………………1 (3)?=∠90BMP ………………………………1 当?=∠90BMP 时,

可证DMP ABM ??? ………………………………1 ∴ AM=CP ,AB=DM

∴ 1,32=-=y y ………………………………1 ∴ 1,21=-=x x ………………………………1 ∴当CM=1时,?=∠90BMP

6.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4,CD=9,∠C=60°,动点P从点C出发沿CD方向向点D运动,动点Q同时以相同速度从点D出发沿DA方向向终点A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AD的长;

(2)设CP=x,△PD Q的面积为y,求出y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3)探究:在BC边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PD Q M是菱形?若存在,请找出点M,并求出BM的长;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1)AD=5 (2) (0<X ≤5) (3)BM=0.5

26.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ο90=∠A ,ο45=∠C ,4==AD AB .E 是直线AD 上一点,联结BE ,过点E 作BE EF ⊥交直线CD 于点F .联结BF . (1)若点E 是线段AD 上一点(与点A 、D 不重合),(如图1所示)

①求证:EF BE =.

②设x DE =,△BEF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此函数的定义域. (2)直线AD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BEF 是△ABE 面积的3倍,若存在,直接写出D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x x y 439432+-=(第26题图1)

F

E

D

C

B

A

(第26题备用图) D

C

B

A

26.(1)①

证明:在AB 上截取AE AG =,联结EG .

∴AEG AGE ∠=∠.

又∵∠A =90°,∠A +∠AGE +∠AEG =180°.

∴∠AGE =45°. ∴∠BGE =135°. ∵AD ∥BC .

∴∠C +∠D =180°.

又∵∠C =45°. ∴∠D =135°.

∴∠BGE =∠D . ……………………………………………………………………1分 ∵AD AB =,AE AG =.

∴DE BG =. …………………………………………………………………………1分

∵BE EF ⊥.

∴∠BEF =90°.

又∵∠A +∠ABE +∠AEB =180°,

∠AEB +∠BEF +∠DEF =180°, ∠A =90°.

∴∠ABE =∠DEF . …………………………………………………………………1分 ∴△BGE ≌△EDF . …………………………………………………………………1分 ∴EF BE =.

(1)②

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2

32

82+-=

x x y .………………………………………1分

此函数的定义域为:40<

(2)存在.………………………………………………………………………………1分 Ⅰ当点E 在线段AD 上时,522±-=DE (负值舍去). ……………………1分 Ⅱ当点E 在线段AD 延长线上时,522±=DE (负值舍去). ………………1分 Ⅲ当点E 在线段DA 延长线上时,5210±=DE . ………………………………1分

∴DE 的长为252-、252+或5210±.

26.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中,CB∥OA,以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A、C的坐标分别为A(10,0)、C(0,8),CB=4,D为OA中点,动点P自A点出发沿A→B→C→O的线路移动,速度为1个单位/秒,移动时间为t秒.

(1)求AB的长,并求当PD将梯形COAB的周长平分时t的值,并指出此时点P在哪条边上;

(2)动点P在从A到B的移动过程中,设⊿APD的面积为S,试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t的取值范围;

(3)几秒后线段PD将梯形COAB的面积分成1:3的两部分?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第26题图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

1.如图,在△ABC中,∠ACB=90°,∠A=60°,AC=3,点D是边AB上的动点(点D 与点A、B不重合),过点D作DE⊥AB交射线AC于E,连接BE,点F是BE的中点, 连接CD、CF、DF.(1)当点E在边AC上(点E与点C不重合)时,设AD=x,CE=y.①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②求证:△CDF是等边三角形; (2)如果BE=2,请直接写出AD的长.

2.已知:三角形纸片ABC中,∠C=90°,AB=12,BC=6,B′是边AC上一点.将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B′重合,折痕与BC、AB分别相交于E、F.(1)设BE=x,B′C=y,试建立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AFB′是直角三角形时,求出x的值.

3.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3, 2) (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图象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 (3)M(m,n)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m<3,过点M作直线MN ∥x轴,交y轴于点B;过点A作直线AC∥y轴交x轴于点C,交直线MB于点D.当四边形OADM的面积为6时,请判断线段BM与DM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已知在△ABC中,AD⊥BC,垂足为D点在边BC上,BF⊥AC分别交射线DA、射线CA于点E、F,若BD=4,∠BAD=45°. (1)如图:若∠BAC是锐角,则点F在边AC上, ①求证:△BDE≌△ADC; ②若DC=3,求AE的长; (2)若∠BAC是钝角,AE=1,求AC的长.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下列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 +3y =5xy ; B.(a +2)(a -2)=a 2 +4; ab =a 3b ; D.(x -3)2=x 2 +6x +9 2.已知四组线段的长分别如下,以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 1,2,3 B . 2,5,8 C . 3,4,5 D . 4,5,10 3.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 和△ACD 全等的条件是( ) A . AB =AC B . ∠B =∠C C .∠BDA =∠CDA D . BD =CD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AB,AD 是斜边上的高,DE⊥AC,DF⊥AB,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个 个 个 个 6.下列“QQ 表情”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7.若 0414=----x x x m 无解,则m 的值是( ) A.-2 B.2 D.-3 8.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再沿虚线剪开,如图①,然 后拼成一个梯形,如图②,根据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表明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b)(a -b) B.(a +b)2 =a 2 +2ab +b 2 C.(a -b)2 =a 2 -2ab +b 2 -b 2 =(a -b)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当x 时,分式51 -x 有意义;当x 时,分式11x 2+-x 的值为零 10.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 11.若a 2 +b 2 =5,ab =2,则(a +b)2 = 。 12.如图,在ABC ?中,16AB AC 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如果10BC cm =,那么BCD ?的周 长是 cm . 13.计算:20132 -2014×2012=______ ___. 14.如图,△ABC 中,AB=AD=DC ,∠BAD = 40,则∠C = . 15.计算: =+-+3 9 32a a a __________。16.如图,AD∥BC,BD 平分∠ABC.若∠ABD=30°,∠BD C=90°,CD=2, 12题 A B D C C A B D 16题 8题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 点问题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运动变化型问题专题复习 【考点导航】 运动变化题是指以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为载体,设计动态变化,并对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考察研究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信息量大,题目灵活多变,有较强的选拔功能,是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题型之一,常以压轴题的面目出现.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把握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动中取静,静中求动,抓住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情形,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模型.【答题锦囊】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例2如图2,直角梯形CD ,AD=4,DC=3,动点P从点 A出发,沿A→D→C→B方向移动,动点P移动的路程为x,点Q移动的路程为y,线段 PQ平分梯形ABCD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 y ,的取值范围;(2)当PQ∥AC时,求 x y ,的值; (3)当P不在BC边上时,线段PQ能否平分梯形ABCD的面积若能,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例3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 为半径画⊙O,P是⊙O上一动点,且P的切线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 (1)点P在运动时,线段AB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请写出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2)在⊙O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Q、O、A、P为顶点的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7①,一张三角形纸片ABC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 纸片剪成 11 AC D ?和 22 BC D ? 11 AC D沿直线 2 D B(AB)方向平 移(点 12 ,,, A D D B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在平移过程中,11 C D与 2 BC交于点E, 1 AC与222 C D BC 、分别交于点F、P. ⑴当 11 AC D ?平移到如图7③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 1 D E与 2 D 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⑵设平移距离 21 D D为x, 11 AC D ?与 22 BC D ?重叠部分面积为y,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⑶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 ?面积的 1 4 .若存在,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预 测】 ⒈如图8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8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 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 (1)当x为何值时,OP∥AC Q B M 图1 AC D Q P B 图2 1 2 2 D ① 2 1 ②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学习目标 1、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方法 2、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学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勇于从交流中发现最优解法。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难点: 怎样杜绝用因式分解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漏根或丢根现象的产生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解法?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x (2) x2-4x (3)x+3-x(x+3) (4)(2x-1)2-x2 二、探究学习: 1.尝试: (1)、若在上面的多项式后面添上=0,你怎样来解这些方程? (1)x2-x =0 (2) x2-4x=0 (3)x+3-x(x+3)=0 (4)(2x-1)2-x2=0 2.概括总结. 1、你能用几种方法解方程x2-x = 0? 解:x2-x=0, x(x-1)=0, 于是x=0或x-3=0. ∴x1=0,x2=3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可见,能用因式分解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1)方程的一边为0 (2)另一边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3.概念巩固: (1)一元二次方程(x-1)(x-2)=0可化为两个一次方程为和, 方程的根是 . (2)已知方程4x2-3x=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根x= B.只有一个根x=0 C.有两个根x1=0,x2= D.有两个根x1=0,x2=- (3)方程(x+1)2=x+1的正确解法是()

A.化为x+1=1 B.化为(x+1)(x+1-1)=0 C.化为x2+3x+2=0 D.化为x+1=0 4.典型例题: 例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2=-4x(2)(x+3)2-x(x+3)=0 (3)6x2-1=0 (4)9x2+6x+1=0 (5)x2-6x-16=0 例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2x-1)2=x2(2)(2x-5)2-2x+5=0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通过移项把一元二次方程右边化为0 (2)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3)令每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是原方程的解 例 3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 (1)4(2x-1)2-9(x+4)2=0(2)x2-4x-5=0 (3)(x-1)2=3 (4)(x-1)2-6(x-1)+9=0 - 1 - 致易教育数学教研组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2017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1.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3,4)一次函数 2 3 y x b =-+的图象与边OC AB分别交于点D、E,并且满足OD=BE.点M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 (1)求b的值;(2)连结OM,若三角形ODM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的面积之比为1:3,求点M的坐标; (3)设点N是x轴上方的平面内的一点,当四边形OM DN是菱形时,求点N的坐标;

2.如图,正方形ABCD中,P为BD上一动点,过点P作PQ⊥AP交CD边于点Q, ⑴求证:PA=PQ;⑵用等式表示PB2、PD2、AQ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⑶点P从点B出发,沿BD方向移动,若移动的路径长为2,则AQ的中点M移动的路径为---------------;(直接写出答案)

3.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E是BC边上的一点,将矩形ABCD沿折痕AE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点P处,PC=4(如图1); (1)求AB的长; (2)擦去折痕AE,连结PB,设M是线段PA的一个动点(点M与点P、A不重合).N是AB沿长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满足PM=BN.过点M作MH PB,垂足为H,连结MN交PB于点F(如图2). ①若M是PA的中点,求MH的长; ②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FH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FH的长度;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6,BC=9,动点P从D点出发沿D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A点运动,动点Q从B点出发沿BC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Q点到达C点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t的取值范围; (2)求t为何值时,PQ与CD相等?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 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4)3=a7 B.a6÷a3=a2 C.(2ab)3=6a3b3 D.﹣a 5·a 5=-a10 3、已知点A(a-1,5)和B(2,b-2)关于X轴对称,则(a+b)2019的值为() A. 0 B. -1 C. 1 D.(-3) 2019 4、若等腰三角形一腰的中线把等腰三角形分成了周长分别是15和12的两部分,则等腰三角形的底 边长是() A.7 B.4或5 C.11 D.7或11 5、下列多项式不能用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的是() A.m+1+m2 4 B.-x2+2xy-y2 C. -a2+14ab+49b2 D. n2 9 -2 3 n+1 6、如果把分式4x?3y 3xy 中的x、y都扩大3倍,则分式的值() A.缩小3倍 B.扩大3倍 C.不变 D.扩大6倍 7、已知一粒米的质量是0.000021㎏,这个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A.21×10﹣4 ㎏ B.2.1×10 ﹣5 ㎏ C.2.1×10 ﹣6 ㎏ D. 2.1×10 ﹣4 ㎏ 8、已知x- 1 X =3,则X2 X+X+1 的值是() A.9 B.7 C. 1 12 D. 1 7 9、m为任意正整数,代入式子m3-m中计算时,四名同学算出如下四个结果,其中正确的结果可 能是() A.148822 B.148824 C.148825 D.148829 10、A、B两地相距180㎞,新修的高速公路开通后,在A、B两地间行使的长途客车,平均车速提 高了50%,而从A地到B地的时间缩短了1h,若设原来的平均车速为X㎞/h,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180 X -180 (1+50%)X =1 B. 180 (1+50%)X -180 X =1

江苏各市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数学压轴题 1. (2015年江苏连云港3分)如图是本地区一种产品30天的销售图象,图①是产品日销售量y(单位:件)与时间t(单位;天)的函数关系,图②是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z(单位:元)与时间t(单位:天)的函数关系,已知日销售利润=日销售量×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第24天的销售量为200件 B. 第10天销售一件产品的利润是15元 C. 第12天与第30天这两天的日销售利润相等 D. 第30天的日销售利润是750元 2. (2015年江苏南京2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5,AD、AB、BC分别与⊙O相切于E、F、G三点,过点D作⊙O的切线交BC于点M,则DM的长为【】 A. 13 3 B. 9 2 C. 4 13 3 D. 25 3. (2015年江苏苏州3分)如图,在一笔直的海岸线l上有A、B两个观测站,AB=2km,从A测得船C在北偏东45°的方向,从B测得船C在北偏东22.5°的方向,则船C离海岸线l的距离(即CD的长)为【】 A.4km B.() 22 +km C.22km D.() 42 -km 4. (2015年江苏泰州3分)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是【】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5. (2015年江苏无锡3分)如图,Rt △ABC 中,∠ACB =90o,AC =3,BC =4,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线段B ′F 的长为【 】 A. 35 B. 45 C. 2 3 D. 32 6. (2015年江苏徐州3分)若函数y kx b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3>0k x b --的解集为【 】 A. <2x B. >2x C. <5x D. >5x 7. (2015年江苏盐城3分)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CEFG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 →D →E →F →G →B 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 时停止(不含点A 和点B ),则△ABP 的面积S 随着时间t 变化的函数图像大致为【 】

沪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九章整式 第一节整式的概念 9.1.2.3、字母表示数 代数式:用括号和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单独的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代数式的书写:1、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写作“*”或省略不写,但数与数相乘不遵循此原则。 2、数字与字母相乘,数字写在字母前面,而有理数要写在无理数的前面。 3、带分数应写成假分数的形式,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 4、相同字母相乘通常不把每个因式写出来,而写成幂的形式。 5、代数式不能含有“=、≠、<、>、≥、≤”符号。 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的运算关系计算出的结果,叫代数式的值。 注意:1、代数式中省略了乘号,带入数值后应添加×。 2、若带入的值是负数时,应添上括号。 3、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应写“当…..时,原式=……..”. 4、在实际问题中代数式所取的值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9.4整式 1、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 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 式的次数。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9.5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 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一个多项式合并后含有几项,这个多项式就叫做几项式。 3、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的结果作为合并后 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第二节9.6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去掉"+"号和括号,括号里各项的不变号; (2)括号前面是"-"号,去掉"-"号和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添括号法则 (1)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2)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第三节整式的乘法9.7同底数幂的乘法、9.8幂的乘方、9.9积的乘方: ①同底数幂的乘法 a m·a n=a m+n(m、n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 n b n (n都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

……………………………………………………………最新资料推荐………………………………………………… 26.(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5分) D (第26题图1) D C A B E (第26题图2) F H G

26.解:(1)如图①,过点G作于M.…………………………………………(1分) 在正方形EFGH中, . …………………………………………………………(1分) 又∵, ∴⊿AH E≌⊿BEF…………………………………………………………(1分)同理可证:⊿MFG≌⊿BEF. …………………………………………………………(1分)∴GM=BF=AE=2. ∴FC=BC-BF=10.…………………………………………………………(1分)(2)如图②,过点G作于M.连接HF.…………………………………………(1分) …………………………………………………(1分) 又 ∴⊿AHE≌⊿MFG.………………………………………………………(1分) ∴GM=AE=2.……………………………………………………………(1分) …………………………………………(1

如图,直线与轴相交于点,与直线相交于点. (1) 求点的坐标. (2) 请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 动点从原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的路线向点匀 速运动(不与点、重合),过点分别作轴于,轴于. 设运动秒时,矩形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江苏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 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以下五家银行行标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张大爷离家出门散步,他先向正东走了30m,接着又向正南走了40m,此时他离家的距 离为:() A、30m B、40 m C、50 m D、70 m 3、在0)2 (, 14 .3, 2 2 ,4 ,2 , 3 - - π ,0.020020002……中有理数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等腰三角形一个角等于70o,则它的底角是 ( ) A、70o B、55o C、 60o D、 70o或55o 5、点A的坐标) , (y x满足条件0 |2 | )3 (2= + + -y x,则点A的位置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若一组数据 n x x x x x, , . , , 4 3 2 1 ???的平均数为2003,那么5 ,5 ,5 ,5 4 3 2 1 + + + +x x x x …,5 + n x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7.如图,直线y kx b =+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 则不等式0 kx b +>的解集是() A.2 x>-B.3 x> C.2 x<-D.3 x< 8.已知一次函数3 ) 2 1(- + =x m y中,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A) 2 1 - ≤ m(B) 2 1 - ≥ m(C) 2 1 - < m(D) 2 1 - > m Ox y (20) A-, (03) B, (第7题图)

2018年度中考数学压轴题

1、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AC、BC的长; (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2),当△PBQ存在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B、P、Q为定点的三角形与△ABC 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4)当x=5秒时,在直线PQ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BCM得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AC=4x,BC=3x,在Rt△ABC中,AC2+BC2=AB2, 即:(4x)2+(3x)2=102,解得:x=2,∴AC=8cm,BC=6cm; (2)①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过点Q作QH⊥AB于H,

∵AP=x ,∴BP=10﹣x ,BQ=2x ,∵△QHB ∽△ACB , ∴ QH QB AC AB = ,∴Q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P ?QH=1 2 (10﹣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4 5 x 2+8x (0<x ≤3), ②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过点Q 作QH ′⊥AB 于H ′, ∵AP=x , ∴BP=10﹣x ,AQ=14﹣2x ,∵△AQH ′∽△ABC , ∴'AQ QH AB BC =,即:' 14106 x Q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解得:Q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4﹣x ), ∴y= 12PB ?QH ′=12(10﹣x )?35(14﹣x )=310x 2﹣36 5 x+42(3<x <7);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2 248(03)5 33642(37)10 5x x x x x x ?-+<≤????-+<

沪科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 上加下减。 3. () 2 y a x h =-的性质:

左加右减。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 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方法二:

⑴c bx ax y ++=2沿y 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 变成 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 ⑵c bx ax y ++=2 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 变成 c m x b m x a y ++++=)()(2(或c m x b m x a y +-+-=)()(2) 四、二次函数()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 从解析式上看,()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 2424b ac b y a x a a -? ?=++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 五、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c ,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六、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 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2 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 -. 七、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

华师大版2016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集锦

华师大版初二年下册综合压轴题 1.若点(m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124+-n m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2. 如图,点P 是反比例函数x y 6 = (0>x )的图象上的 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 成矩形OAPB ,点D 是矩形OAPB 内任意一点,连接 DA 、 DB 、DP 、 DO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 A .1 ; B . 2; C .3; D . 4. 3.若点(m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124+-n m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4. 观察下列等式:n a =1,1211a a -=,2 31 1a a -=,…;根据其蕴含的规律可得( ). A. n a =2013 B. n n a 12013-= C. 112013-=n a D. n a -=112013 5.设函数x y 3 =与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 ,b ),则11a b -的值为( ) A .3- B .3 C .31- D .3 1 6.小亮从家步行到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去学校. 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的行程()s km 与所花时间()min t 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他离家8km 共用了30min B .他等公交车时间为6min C .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 min D .公交车的速度是350/m min 7.如图所示,一只小虫在折扇上沿O →A →B →O 路径爬行,能大致描述小虫距出发点O 的距离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 ) 8.小华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到离家较远的绿岛 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后跑步..回家.下面能反映当天小华的 爷爷离家的距离y 与时间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第2题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 数 学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1-10小题,每题3分;11-16小题,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1.如图,四个图标分别是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的校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小数0.0…031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8 3.1410-?,则原数中小数点后“0”的个数为( ) A. 4 B. 6 C. 7 D. 8 3.长度分别为3,7,a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 的值可以是( ) A. 3 B. 4 C. 6 D. 10 4.计算下列各式,结果为5x 的是( ) A 4x x + B. 5x x ? C. 6x x - D. 6x x ÷ 5.如图所示的网格由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点A 、B 、C 、D 、E 、F 、G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ABC 的重心是( ) A. 点D B. 点E C. 点F D. 点G

6. 若分式 2 1 x x +1 x x +的运算结果为(0)x x ≠,则在中添加的运算符号为( ) A. + B. - C. +或÷ D. -或× 7.在ABC 中,A ∠,C ∠与B ∠的外角度数如图所示,则x 的值是( ) A. 60 B. 65 C. 70 D. 80 8.若a -2b =1,则代数式a 2-2ab -2b 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2 9.如图,△ABE ≌△ACF ,若AB=5,AE=2,则EC 的 长度是( ) A. 2 B. 3 C. 4 D. 5 10.已知当2x =时,分式2x a x b +-的值为0,当1x =时,分式2x a x b +-无意义,则a -b 的值为( ) A 4 B. -4 C. 0 D. 1 4 11.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 △ABO :S △BCO :S △CAO 等于( ) A. 1:1:1 B. 1:2:3 C. 2:3:4 D. 3:4:5 12.已知31416181279a b 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 B. a c b >> C. a b c << D. b c a >> 13. 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涂黑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两个小正方形涂黑,得

(完整版)初中数学(沪科版)概念及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七年级上 一、有理数 1.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凡是可以写成p (p、q为整数且q≠0) q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点来表示)。 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为0)。 a、b互为相反数?a+b=0(相反数的和为0) 4. 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有理数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4)负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小。 6.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7.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a、b互为倒数?ab=1(倒数的积为1) 8.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仍得0; (3)几个数相乘,符号由负号个数决定。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0不能做除数); (3)几个数相除,符号由负号个数决定。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9.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过幂;相同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 10. 乘方运算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 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11. 一般地,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都可以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等于原数的整位数减1。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12. 一个与实际数值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一个数的近似值与它准确值的差,叫做误差(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近似值就越接近准确值,即近似程度越高)。 近似数一般由四舍五入法取得,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二、整式加减 1. 能被2整除的为偶数,反之为奇数。 2. 用加减乘除及乘方等运算符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

初二上数学期末复习压轴题

选择: 1.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水量y (升)与时间x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大致为 ( 9.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C →D 的路径匀速前进到点D 为止,在这个过程中,△APD 的面积S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3.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一点,将△ABE 绕着顶点 A 逆时针旋转90°,得△ADF ,连接EF ,P 为EF 的中点,则下列结 论正确的是( ) ①AE =AF ;②EF =2EC ;③∠DAP =∠CFE ;④∠ADP =45° ; ⑤PD //AF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O 点,AB =1cm ,过B 作BG ∥AC ,过A 作AE ∥CG ,且∠ACG :∠G =5:1,以下结论:①AE =3cm ;②四边形AEGC 是菱形;③S △BDC =S △AEC ;④ CE =2 1 cm ;⑤△CFE 为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5.如图△ABC 中已知D 、E 、F 分别为BC 、AD 、CE 的中点, 且S △ABC =2 acm ,则S 阴影的值为: A 、 2acm 61 B 、2acm 51 C 、2acm 41 D 、2acm 3 1 第3题图 B C E F A D

6. 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组数:1、1、2、3、5、8、13、…,其中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 现以这组数中的各个数据作为正方形的边长长度构造正方形,再分别依次从左到右取2个、3个、4个、5个正方形拼成如下矩形并记为①、②、③、④,按此规律继续作矩形,则序号为⑧的矩形周长是( ) D. 178 7.按下列方式摆放圆形和三角形,观察图形,第10个图形中圆形的个数有( ). …… (1) (2) (3) A .36 B .38 C .40 D .42 8.张老师把手中一包棒棒糖准备分给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棒棒糖,那么还剩59个;如果前面每一个小朋友分5个棒棒糖,则最后一个小朋友得到了棒棒糖,但不足3个.则张老师手中棒棒糖的个数为( ). A .141 B .142 C .151 D .152 填空: 9.某木材加工厂有甲、乙、丙、丁4个小组制造学生桌子和凳子, 甲组每天能制造8张桌子或10条凳子;乙组每天能制造9张桌子或12条凳子;丙组每天能 制造7张桌子或11条凳子;丁组每天能制造6张桌子或7条凳子.现在桌子和凳子要配套制 造(每套为一张桌子和一条凳子).问:21天中这4个小组最多.. 可制造____________套桌凳. 10.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4cm ,BC =8cm ,CD =6cm , ∠C =∠D = 90,动点P 以每秒1cm 的速度从点A 出发在 AD 上运动,动点Q 以每秒2cm 的速度从点B 出发在BC 上运动, P 、Q 同时出发 秒后,四边形APQB 的面积达到182 cm . 11.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的△ABC 中,点A 的坐标为(0,2),点C 的坐标为(5,5),如果要 第15题图 A B C 第10题图 Q P D 155332 2111111113 21

最新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 8的立方根是( ) A. 2 B. -2 C. 3 D. 4 2. 实数4,0,722, 3.125.0,0.1010010001…,3,2 中无理数有( ) A. O 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 、N 的距离,如果ΔPQO ≌ΔNMO ,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 A. PO B. PQ C.MO D. MQ 4. 下列四个结论中,错误的有( ) ⑴负数没有平方根 ⑵一个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⑶一个正数的平方根一定是它的算术平方根 ⑷一个数的平方根一定有两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 x 2+2(k -1)x+64是一个整式的平方,那么k 的值是( ) A. 17 B. 9 C. 17或-15 D. 9或-7 6. 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6,另一边长为13,则它的周长为( ) A. 25 B. 25或32 C. 32 D. 19 7.下列式子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 2-5x+6=x(x -5)+6 B. x 2-5x+6=(x -2)(x -3) C. (x -2)(x -3)=x 2-5x+6 D. x 2-5x+6=(x+2)(x+3) 8. 利用基本作图,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第3题图)

A. 已知两边及夹角 B. 已知两角及夹边 C.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D. 已知三边 9. 计算(x 2)32( 21x 3-3x 2+4x -1)÷(-x 2x 2)的结果为( ) A. 2 1x 6+3x 5+4x 4-x 3 B.-2x 6+3x 5-4x 4-x 3 C. -2 1x 6+3x 5-4x 4+x 3 D. 2x 6-3x 5-4x 4+x 3 10.如图,已知∠MON=30°,点A 1,A 2,A 3… 在射线 ON 上,点B 1,B 2,B 3… 在射线OM 上,△A 1B 1A 2、△A 2B 2A 3、 △A 3B 3A 4…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 1=1,则△A 6B 6A 7的边长 为( ) A. 6 B. 12 C. 64 D. 32 二、填空.(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6的平方根是______.3216-的立方根是 12.已知5是无理数,则5-1在相邻整数________ 和________之间. 13.计算:2015201423 7472325.0)()(???-= ________. 14.已知a 、b 均为实数,且 0)7(52=-+++ab b a ,则 a 2+ b 2=________. 15.若2m =3,4n =5,则22m-2n =________. 16. 已知x 2+x -1=0,则代数式x 3+2x 2+2014= . 17.把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 (第10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