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与工程地质

地质学与工程地质

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都是研究地球物质的科学,它们之间并不完全隔离。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演化、地球物质构成与性质、矿物和岩石、地理体制和地球活动的学科,它关注地球的长时间演化过程,可以解释地形、地貌、岩石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和演变原因。而工程地质学则是应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工程活动所涉及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着重于采取措施来保障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安全。

一、地质学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结构、组成、演化和变化规律,以及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年代、古地理、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地貌学等。地质学的研究还涉及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天然气、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资源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1、岩石学

岩石学是地质学的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包括岩石的种类、形态、成分以及物理和化学特性等方面。在地震、火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时候,岩石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和规律非常重要。

2、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构造活动、地壳运动与变形、构造地貌和构造体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地震、地裂缝、岩石变形和山脉的形成等。构造地质学在工程地质学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地质工程师实现地貌、构造与岩石的分类和描述,以便于研究工程地质情况。

3、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物理现象和勘探方法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地震、重力、磁力、电磁、声波等物理现象。在工程地质学中,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工程师开展地质勘探,掌握地下情况,建立工程地质模型和预测地下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和可能性。

二、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与工程设计、开采、施工、调查、监测、管理等各种工程活动中的计划和实施所涉及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和实践,往往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开发、城市规划、公路和桥梁的建设、机场和码头的建设等。

1、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是为地球天然资源开发制定方案、确定地层结构、地质状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等目的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它是工程地质学的基础,也是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矿山工程

等多个领域的前期工作。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火山/震源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电磁波勘探等观测手段。

2、工程地质调查

工程地质调查是一项涉及到建筑物或基础设施建设的地下情况的研究和分析任务。调查主要目的是为确定地质条件、优化设计方案、计算工程地质参数、制定施工方案以及预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貌和地形情况、地质构造、地下水、土壤和岩石等。

3、地质安全评价

地质安全评价是通过对建筑和基础设施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其在地质环境下的安全性及其使用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它是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关键环节。

三、总结

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都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和交融。地质学为工程地质学提供了基础理论和丰富的研究手段,工程地质学则应用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工程地质问题,为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四、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应用

1、矿产资源开发

地质学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矿产资源的勘探、选矿、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矿山开发的工程地质调查和评价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工作包括地质勘探、地质地貌、地下水、岩土工程、地震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用于确定矿区内的地质情况、分子和储量及选矿方案。

2、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在该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包括地质条件评估、地质勘察、地质安全评价和地震安全性设计等。例如,地震安全性设计和评估是基于地质研究来实现的,它需要地震活动的基础信息、地质构造信息以及研究和分析地震可能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带来的影响。

3、海洋资源开发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涉及的内容包括海底地形、岩状土壤、海底热液资源、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例如,利用矿物资源的方法往往需要通过地质探测和开发技术来探明矿床的储量、质量、空间位置以及因地质因素对开采的影响等。

4、环境保护

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污染地区的现场评估工作中,需要通过对地质环境的综合分析,判断地下水库和污染源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恢复和补偿的可行性。同时,在治理地质灾害时,也需要运用工程地质知识和方法对地质灾害区域进行调查和评估,而治理过程中还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修复。

五、未来展望

地球是我们栖息的家园,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为保障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完善地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地球面临的各种挑战和灾难,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1、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也将得到重大革新。大数据处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地质勘探过程中所面临的数据量大、处理速度慢等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模型,深入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地下水系、地震活动规律等地球物理现象,并为工程地质技术和资源利用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2、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问题的

发生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例如,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可能导致地球地质环境的变化和加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将逐渐融合,为人类活动对地球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提供有效的预警和应对措施。

3、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

随着环保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人们对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工程地质学的实践中,将注重实现以节能和环保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集约化、绿色化、循环化的方法改善地质工程的环境和能量质量,以实现可持续利用地下材料的目标。

结语: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的应用水平,将有助于保障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走向更加美好和绿色的未来。

工程地质学

绪论 1.1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固体地球的上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 ○2阐明地壳及地球的构造特征,即研究岩石或岩石组合的空间分布 ○3研究地球的历史以及栖居在各地质时期的生物及其演变 ○4研究方法有同位素地质学、数学地质学及遥感地质学等 ○5研究应用地质学以解决资源探寻、环境地质分析和工程防灾问题 从应用方面来说,地质学对人类担负着重大使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地质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寻找各种资源;二是运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环境,查明地质灾害的规律和防治对策,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经济正常运行。这就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把地质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的一门学问,减灾防灾是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1.2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应用非常广泛。 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任务,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指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 ○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工程地质学的具体任务是: ○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 ○2论证和预测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 运用工程地质学在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在解决各类工程建筑物的具体问题时必须开展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有关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资料和进行工程地质论证。 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地质体,所以其研究方法应是地质分析法与力学分析法、工程类比法与实验法等密切结合,即通常所说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1.3工程地质学分类 工程地质学包括工程岩石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三个基本部分,它们已形成分支学科。 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因而工程地质问题也有区域性分布的特点,研究这些规律和特点的分支学科为区域工程地质学。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形成,如:环境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等。 为各类工程(道路、铁路、矿山、水利水电、工业与民用建筑等)服务的工程地质,因均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均可单独划分成类,如公路工程地质、铁路工程地质、水利水电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范畴。 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它是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工程地质环境:是人类生活与活动的客观物理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多成分的系统。工程地质环境是人类从事活动的地质环境。包括工程建设的的适宜性和敏感性两方面。同时表现为工程建设地质环境系统的协调稳定性。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 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 1、我国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大陆自西向东的地势可分为四大阶梯下降。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第四级阶梯从鸭缘江口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仑河口,是一条婉蜒曲折的海岸带。这四个阶梯具有不同的地质环境特征,它们对工程活动的制约也各有不同的持点。第一阶梯,主要有两种地貌单元制约着人类的工程活动,即青藏高原的高原环境和其周边地区的深切峡谷地貌。第二阶梯由多个大型盆地和高原组成。由于自北而南,白西而东气候带由寒变暖,由干变湿,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营力、水文地质条件和自然地质作用都随之而改变,所以这一广阔地带又可分为多个各具特点的地质环境。第三阶梯和第四阶梯,由于东北、华北、华南现代构造活动性及地表沉积层厚又各有不同,故可将之划分为华南,华北,东北三个不同的地质环境区。 2、内动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能的积累与释放所产生的一系列动力作用,如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其中构造运动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内动力地质作用,对工程活动的影响最大。外动力地质作用源于以太阳能为主的地球外部能,表现为岩石圈表层与地球外包围层一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太阳能引起大气环流、地表水循环,萌生了生物,而运动的气流、循环的水流和生生不息的生物作用于岩石圈表层,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使地表突出的山体、高原被剥蚀、夷平,山间、山前断陷盆地、洼地被各种松散沉积物所充填,裂谷盆地被厚层松散沉积物所堆积掩埋。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总是使内动力造成的凹凸不平的地球表面夷平。 3、在房屋建筑与构筑物中,常遇到的几种岩土工程问题是什么? 1)区域稳定性问题 2)斜坡稳定性问题 3)地基稳定性问题 4)建筑物的配置问题 5)地下水的侵蚀性问题 6)地基的施工条件问题 4、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什么? 1)路基边坡稳定性问题; 2)路基基底稳定性问题; 3)道路冻害问题; 4)天然建筑材料问题。 5、坝基稳定性的研究主要解决四个问题? 坝基承载力;坝基的抗滑稳定性;坝基(包括坝肩)的渗漏稳定性;近坝岸坡的稳定性。 6.阐述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类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进行的,两者之间必然产生特定方式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 地质环境对人来工程活动的制约是多方面的。既可以表现为以一定作用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也可以表现为以一定作用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还可以表现为由于某些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 1。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工程地质问题 指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不良地质现象 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5。工程地质学的任务 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 护的建议; 5、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 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6、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6.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7.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 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工程地质学中的大量计算问题,实际上就是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中所研究课题,因此在广义的工程地质学概念中,甚至将岩石力学、土力学也包含进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研究土体和岩体。它们属力学范畴的分支。 二、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1.活断层的定义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活断层的特征及分类 (1)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的产物 (2)活断层具有继承性和反复性 (3)活断层按活动方式可以分为地震断层(粘滑型活断层)和蠕变断层(蠕滑型活断层). 3。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地质方面 地表最新沉积物的错断;活动层带物质结构松散;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 地貌方面

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

1、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如房屋工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变形等;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稳定等;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渗漏、斜坡稳定性、坝体抗滑稳定性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地应力、突水等。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大类. 3、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狭义: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学、区域工程地质学。广义:狭义、土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 3、研究对象:与工程有关的地质环境 4、活断层基本特征: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②活断层具有继承性和反复性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粘滑型断层和蠕滑型断层两种④活断层的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行断层。 5、活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 ⑴地质上,只要是见到第四系中、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均视断层为活断层。⑵地貌上,①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例如,隆起山区与断陷盆地突然相接。一次错动量大的活断层,沿线分布断层三角面、断层崖、陡坎、垭口、“V型谷”等②地貌单元的分解和异常例如,河流阶地、山脊、水系、夷平面、坡洪积扇等地貌单元由于活断层作用,使其产生错断、分解。活断层作用使正常发育的地貌系统出现异常形态或特殊地貌景观。如断层带一侧,河流的同步肘状拐弯、宽窄变异,断层下降盘一侧线状排列的洪积群、泥石流、滑坡、串珠状洼地等。⑶水文地质上,由于断层带构造物质松散,容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活断层带一线分布泉水、温泉,出现植被发育现象。也由于活断层为深大断裂,深循环水将导致水的化学异常。对古代建筑物破坏、错断、掩埋等情况调查,可以帮助判断活断层当时的错距等情况。6、地震的分类,地震震级,地震烈度:⑴①按成因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②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0<70 km (大陆地震多属此类) 中源地震:70~300 km 深源地震:>300 km ③按地震M级大小分类大地震 :M >=7级(强烈破坏地震)中地震: 7>M〉=5 破坏性地震小地震: 5〉M〉=3, 微地震:3〉M〉=1 超地震: M<=1 ⑵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logE=4.8+1。5M ⑶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某地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不同烈度①地震基本烈度(I基):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 ②场地烈度(I场):同一I基区,场地条件不同而进一步划分,对I基修正.③设防烈度(设计烈度)(I设):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依建筑物重要性、抗震性、经济性、对I基调整。原则上一般建筑用I基,重要建筑适当提高。设计部门很少用I场。V度区不设防。 7、地震效应: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取决于三方面: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震级、震中距;建筑物类型及结构.三种破坏效应①振动破坏效应—-引起建筑物破坏②地面破坏效应--地面破裂及地基液化、沉陷等③斜坡破坏效应-—滑坡、崩塌等 8、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9、砂土液化机理:在地震过程中,较疏松的保水砂土在地震引起的剪切力反复作用下,砂粒间相互位置产生调整,而使砂土趋于密实。砂土密实就势必排水,但是在急剧变化的周期性地震力的作用下,伴随砂土空隙度的减少而透水性变弱,因而排水愈来愈不通畅。应排除的水来不及排走,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于是就产生了剩余空隙水压力(超空隙水压力),当剩余空隙水压力增长到完全抵消法向压力时,地面就可能出现喷沙冒水或塌陷现象而丧失承载能力. 10、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拉裂,蠕 滑,弯曲倾倒;卸荷回弹:滑坡,崩塌; 11、滑坡的基本要素:滑动带滑坡床 滑坡体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台阶 滑坡舌滑坡裂隙 12、崩塌的形成条件:(1) 地质条件一 个陡坡,尤其是大于600的坡,坡高几米 到几百米。大型自然崩塌多见于江河峡谷 陡峻地段,以岩石大型崩塌居多,或者人 工路堑、矿山等边坡. 一般坡度大于 400~500时,对于裂隙发育的岩体,尤其 发育高倾角裂隙时,在裂隙下部有软层配 合下,易产生较大崩塌。(2)崩塌的诱发 条件 1.高陡坡,重力作用,引起拉裂变 形,导致崩塌. 2.坡脚开挖,掏空,坡脚 软岩压裂,因此失去支撑作用。3。长时 间降水,产生水压力。4.冻胀后解冻,使 土体饱水段强度降低,或产生涨缩现象 13、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⑴内在因素岩 土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地形水文 地质⑵外部因素振动作用(如地震) 降水(雨、雪)水库蓄水人类活动(开 挖、加载、植被、水等)风化、剥蚀作用 14、斜坡的稳定性计算:滑面为平面 K=tg φ/tgβ滑面为圆弧β1、β2 定o点 H、4.5H定 E点找圆心直线 15、滑坡的时间预报滑坡变形前兆的现 象预报法,位移-时间曲线变化趋势判断 法,斋滕法和改进的斋滕法,黄金分割法,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预报法, 岩土体蠕变理论:第1蠕变阶段--减速 蠕变阶段减速发展,斜率逐渐减小第2 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等速发展,斜 率大体不变第3蠕变阶段--加速蠕 变阶段 CD段:变形迅速增大,但岩土体 尚未破坏DE段:岩土体变形速率剧增, 岩土体很快破坏 16、滑坡的防治措施 1 防预措施:(1) 绕避:改线、架桥跨越、隧道穿越(2) 拦 截:拦石墙、拦栅网(3)排水:地表 排水:排水沟、坡面防渗地下排水:盲 沟、排水洞、排水孔(4)监测预警 2 治 理措施:(1)排水措施:(同上) (2) 削 方、堆:格栅(室)护坡(3)支挡工程: 挡土墙:砌置挡墙加筋土挡墙 锚固:单一锚杆(索)挂网+喷浆+锚杆(索) 构+锚杆(索)抗滑桩:钢管桩钢筋+ 砼桩砼桩结合形式:桩+锚桩+墙 (板、梁)(4)坡面防护:横向护坡 植基绿色护坡 (5)其它: 固结灌浆 阻滑键(栓) 17、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工程地质调查和 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 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等。 18、三个勘察阶段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可 行性研究阶段,目的为了工程规划和技 术的可能性,经济合理性论证等方面提供 地质资料任务-根据设计要求,初步了解 相关深度范围内岩体整体情况。初步设计 阶段目的在规划阶段指定的区域内选 定工程地质条件最优的建筑场地任务- 找出岩体完整性分布规律,最适宜建库范 围;断层、岩脉分布规律;节理、裂隙密 集带分布范围;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裂 隙水性质(网状、脉状)及水温变化.技 术施工设计阶段目的解决为编制各个 建筑物施工详图所需的资料 19、工程地质勘探手段和取样方法:常用 的有三类:钻探、坑探、物探。 20、地基—基础面以下某深度范围内,由 基础传递荷载引起岩土体中天然应力状 态发生较大变化的所有岩土体。地基持力 层—直接与基础底面接触的岩土层。地基 变形—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土体压缩 产生变形。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理论公 式计算、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 地基承载力值。 21、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岩土的可靠性 和适用性;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岩土参 数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22、初、详勘察阶段:勘探孔的数量、勘 探点间距和勘探孔深度等的设计 23、概念:围岩,由开挖洞室引起的应力 重分布范围之内的岩体称为“围岩”。围 岩应力重分布由于开挖洞石将使原本处 于天然应力状态的岩石发生应力的重新 调整和分布,围岩压力围岩在重分布应 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位移),进而引起施 加于支护衬砌上的压力,称围岩压力。 24、地下建筑工程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洞 石围岩稳定性,岩爆,涌水,高地温,有 害气体突出 25、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分 级,岩体完 整性系数 26、围岩压力分类及产生条件⑴形变围 压①围岩应力超过岩体屈服极限;②深 埋洞室围岩受压过大③粘土质岩、含蒙 脱石较多的膨胀岩遇水产生膨胀变形。⑵ 松动围压⑶冲击围压岩爆,天然应力相 对于围岩的力学属性为高天然应力 27、围岩压力的确定方法——平衡拱理论 法、块体极限平衡法 28、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 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 29、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具有可溶性岩 石具有溶蚀能力的水具有良好的水 循环交替条件 30、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碳酸盐岩岩性 (成分、岩石结构)气候的影响(水、温 度)地形地貌条件通过影响水的入渗,循 环交替条件,进而影响岩溶发育的规模、 速度、类型及空间分布地质构造新构 造运动的影响 31、岩溶地貌形态:地表形态有溶蚀平 原正形态(石林、石笋、峰林、孤峰)负 形态(溶沟、溶孔、溶槽、溶水洞、漏斗、 洼地、溶盆、溶原)地下形态有溶洞、 溶隙、暗河等 3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地形条件泥石 流总是发生在陡峻的山岳地区,一般是顺 着纵坡降较大的狭窄沟谷活动。一般泥石 流有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流域, 其中泥石流形成区(上游)多为三面环山、 一面出口的有利于汇集周围山坡上的水 流和固体物质半圆形宽阔地段,周围山坡 陡峻,多为30°- 60°的陡坡。坡体光 秃破碎,无植被覆盖斜坡常被冲沟切割, 且有崩塌、滑坡发育。流通区(中游)多 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 纵坡降较大.而堆积区多位于山口外或山 间盆地边缘,地形较平缓。地质条件泥 石流频发于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 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 害纵生的地段气象水文条件在降雨集 中地雨汛期或高山冰雪强烈消融的季节 和地区易发生泥石流。 3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在泥石流的形成 区一般采用植树造林和护坡草被来保持 水土,并修建坡面排水系统调节地表径流; 在泥石流的流通区一般修筑一些拦挡工 程如低坝或石墙;在泥石流的堆积区则采 用排导措施如修建泄洪道和导流提;另外, 在一些交通线路上为了确保安全可修建 跨越泥石流的桥梁,涵洞,穿越泥石流的 护路明洞,护路廊道,渡槽等。 34、稀性泥石流与粘性泥石流的区别? 稀性泥石流固体物含量低(<40%)、细 粒少、密度值中等(1.2~1。6);水泥浆 速度大于石块速度,具极强冲刷力;堆积 散流、有分选.粘性泥石流固体物含量高 (40%~60%)、细粒多;密度大(1.6~ 2.4)、浮托力强,具直进性;堆积不散流、 无分选35、泥石流的运动特性:直进性 和脉动性3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 勘察等级由工程安全等级、场地复杂程度 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三项因素决定.

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蛇曲河的两岸)、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3、工程地质学的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3、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4、区域工程地质研究; 5、环境工程地质研究。 5、工程地质研究的意义: 6、活断层的含义: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7、活断层鉴别标志:(1)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松散、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2)地貌特征——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分界线。(3)水文地质方面——沿断裂带有线状分布泉水,温泉出露(4)地物、地温。 8、活断层区建筑原则:(1)建筑物选址一般应该避开活动断裂带,尤其是永久性建筑物。(2)必须跨越活断层的线性工程,应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避开主断层(3)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于断层下盘(4)应采用适当的抗震结构和建筑型式。 9、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按成因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0、地震烈度:一次地震于某地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基本烈度、场地烈度、设防烈度) 11、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12、简述地震发生的基本地质条件(基本特征):1.介质条件:坚硬岩石,聚集能量2.结构条件:活断层的一些特定部位:端点、拐点、交汇点等。3.构造应力条件:现代构造运动强烈的部位,应力集中。4.强震活动受活动构造的控制5.绝大多数强震发生在一些稳定断块边缘的深大断裂带上,而稳定断块内部很少或基本没有强震分布。6.裂谷型的断陷盆地尤其是晚第三纪、第四纪新生盆地也常发生强震。 13、简述地震效应: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三种破坏效应 :1,、振动破坏效应——引起建筑物破坏;2、地面破坏效应——地面破裂及地基液化、沉陷等;3、斜坡破坏效应——滑坡等。) 1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有那些影响:(1)强度及刚度:震害程度由小到大,岩性由基岩—密实砾石—粘土—饱水砂—淤泥、填土,时代由老到新。(2)松软土层厚度:土层厚度越大,震害越大,对于不同建筑影响程度不同。(3)土层结构:软硬层结构不同,震害有着明显的差别,一般下硬上软结构震害重,而下软上硬结构震害可减轻,上下硬中间软,减震效果最好。(4)地形条件:局部地形对震害影响显著。一般,孤立突出地形、台地边缘、地形较高处,震害大(5)地下水影响:地下水位埋深越浅,震害越大。对软土层及砂层土层影响最大。(6)断裂影响。 15、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1、气候因素:温度、降水。2、岩性因素:矿物成分、岩石、化学成分、结构特点。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面、断层带、节理面,裂缝面、层里面。4、地形:高度、坡度。5、其它因素:人类活动、地壳活动等。

地质学与工程地质

地质学与工程地质 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都是研究地球物质的科学,它们之间并不完全隔离。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演化、地球物质构成与性质、矿物和岩石、地理体制和地球活动的学科,它关注地球的长时间演化过程,可以解释地形、地貌、岩石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和演变原因。而工程地质学则是应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工程活动所涉及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着重于采取措施来保障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安全。 一、地质学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结构、组成、演化和变化规律,以及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年代、古地理、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地貌学等。地质学的研究还涉及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天然气、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资源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1、岩石学 岩石学是地质学的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包括岩石的种类、形态、成分以及物理和化学特性等方面。在地震、火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时候,岩石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和规律非常重要。 2、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构造活动、地壳运动与变形、构造地貌和构造体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地震、地裂缝、岩石变形和山脉的形成等。构造地质学在工程地质学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地质工程师实现地貌、构造与岩石的分类和描述,以便于研究工程地质情况。 3、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物理现象和勘探方法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地震、重力、磁力、电磁、声波等物理现象。在工程地质学中,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工程师开展地质勘探,掌握地下情况,建立工程地质模型和预测地下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和可能性。 二、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与工程设计、开采、施工、调查、监测、管理等各种工程活动中的计划和实施所涉及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和实践,往往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开发、城市规划、公路和桥梁的建设、机场和码头的建设等。 1、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是为地球天然资源开发制定方案、确定地层结构、地质状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等目的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它是工程地质学的基础,也是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矿山工程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整套的研究核心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区域稳定性:是指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以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程度。 区域稳定性评价:全面研究分析一定地区地壳结构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土体介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或叠加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筑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评估不同地方现今地壳及其表层的稳定程度差异与潜在危险性。 结构面:岩体中的地质界面,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位和厚度、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 结构体:由结构面所切割成的岩石块体,即岩块。 岩体结构:岩体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共同组成的结构形态,不同类型的基本单元在岩体内组合、排列的形式。 活断层: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深大断裂:指的是切穿岩石圈、地壳或基底的断裂,其延伸长度达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切割深度为数公里至百余公里。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震源物理过程。 震源参数:地震发生时,震源处的一些特征量或震源物理过程的一些物理量。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斜坡:是地表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形式,是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 人工边坡:是指由于某种工程活动而开挖或改造形状的斜坡,如路堑、露天矿坑边帮、渠道边坡、基坑边坡、山区建筑边坡等。 浅表生改造:以斜坡岩体为代表的处在地壳浅表圈层部位的岩体,在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其表生改造过程与地貌形成演化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实质上是一个卸荷过程。 表生改造:地壳浅表圈层由于岩体卸荷会回弹和在自身重力场条件及外界影响因素的作用下而发生的变形破坏。所形成的变形破裂成为表生结构。 浅生改造:在地貌挽近期改造和演化过程中,地壳浅表圈层中因区域性卸荷引起岩(土)体应力场的变化和应变能的释放而形成变形的破裂过程。 斜坡的变形:因各种因素或作用而引起斜坡应力状态的改变,造成局部应力集中超过了该部位岩土体介质的容许强度,引起局部剪切错动、拉烈并出现小位移,但还没有造成斜坡整体性的破坏。 斜坡的破坏:当斜坡变形进一步发展,破裂面不断扩大并互相贯通,使斜坡岩土体的一部分因发生较大位移而分离。 拉烈:斜坡岩土体在局部拉应力集中部位和张力带内,形成的张裂隙变形型式。 卸荷裂隙:拉裂还有因岩体初始应力释放而发生的卸荷回弹所致,这种拉裂通常称为卸荷裂隙。 蠕滑:斜坡岩土体沿局部滑移面向临空方向的缓慢剪切变形。 弯曲倾倒:由陡倾或直立板(片)状岩体组成的斜坡。当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大致相同时,在自身重力的长期作用下所发生的向临空方向同步弯曲,甚至折裂的变形现象称为弯曲倾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

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4、工程地质学的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 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地质研究。 1、活断层的含义:指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2、活断层鉴别标志: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松散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 地貌特征: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水文地质:沿断裂带泉水,常呈线状分布,且植被发育,有温泉出露。 3、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建筑为的场址选择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尤其是永久性建筑。 线性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应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避开主断层。 尽量将建筑物布置于和断层下盘。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物型式和结构措施 1、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2、地震烈度:一次地震于某地地面震动强烈程度。 3、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4、简述地震发生的基本地质条件 ①.介质条件:坚硬岩石,聚集能量②.结构条件:活断层的端点、拐点、交汇点等。 ③.构造应力条件:现代构造运动强烈的部位,应力集中 5、简述地震效应: 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包括:振动破坏效应,地面破坏效应,斜坡破坏效应。 取决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震级和震中距、建筑物类型及结构、地质环境 6、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有哪些影响: 岩土类型及性质:岩性从基岩、硬土、软土,时代有老到新,震害程度由小到大。 松软土层厚度:土层厚度越大,震害越大,对于不同建筑程度影响不同。 土层结构:下硬上软的结构震害重,下软上硬的结构震害轻。 地形条件:突出孤立的地形震害加重,而低洼平坦的地形震害相对减轻。 地下水影响:地下水位埋深越浅,震害越大。 1、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①气候因素:温度、降水 ②岩性因素:矿物成分、岩石性质、化学成分、结构特点 ③地质构造:地质结构面、断层带、节理、裂缝面、层理面 ④地形5、地壳运动、人类活动 2、防治岩石风化的措施: 表面铺盖(粘土、水泥、沥青材料),化学材料充填(在岩石裂隙中充填化学材料,形成保护膜),植被

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

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 工程地质是一门应用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对土木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对工程建设中 需要考虑的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的学科。在土木工程中,工程地质学的作用非常重要,下 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其作用。 一、地质条件评价 工程地质的首要任务就是评价地质条件,确定工程地质基础资料,包括地面及地下地 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情况等。它是土木工程设计的基础,建筑物的安全与否,往往 直接取决于地质条件。地形、岩性、露头情况、构造、地下水、地震等是影响工程建设的 重要因素,工程设计师根据工程地质报告的内容及分析,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方案,避免或 减轻由于工程地质原因引起的灾害事故,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与稳定。 二、地质灾害评估 在工程实际建设和运维过程中,地质灾害是不可避免的。洪涝、滑坡、塌方、地裂缝 等都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研究地质灾害,了解其成因、发生规律、危 害性和预防措施,是工程地质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地质环境的综合考察和数据分析,工程地质学家能够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为土木工程的策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这 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在规划和青建筑物时 尽可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岩土力学分析 在土木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中,由于土地和岩石的不同,导致它们的力学性质、水文地 质性质、工程特性等不同,所以需要进行岩土力学分析。以支撑结构设计为例,其主要核 心是需要以一定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对地下岩土条件进行评估,以支撑定位、结构类型、节 点布置和大小等参数搜索优化。岩土力学分析主要是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岩土的特性与 行为,计算支撑结构的受力状态和稳定性。这种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最合适的支撑结 构类型和支撑方式,避免工程出现破坏、变形、沉降等问题,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长期稳定性。 以上三个方面分别表现了工程地质学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作用还包括了相关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最终建设提供坚实的地质基础,为各种土木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 常有力的保障。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 工程地质学的定义: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二、工程地质学研究目的: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 三. 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岩土工程性质研究——工程岩土学;工程动了地质作用的研究——工程动了地质学;工程第合资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专门工程地质学;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学;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环境工程地质学 四、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应强调的是,不是能将上述诸点中的某一方面理解为工程地质条件,而必须是它们的总和。 五、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 房屋工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问题。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稳定…… 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渗漏、斜坡稳定性、坝体抗滑稳定性……

六、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各种工程活动天天在地质环境中进行,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始终是客观存在的。 1)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①人类在从事工程活动中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如采煤过程中的瓦斯爆炸、涌水,隧道掘进过程中出现塌顶、岩爆或涌水等;②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如水库渗漏、滑坡、泥石流破坏公路与铁路;③地质条件不具备而使工程造价提高:如沿海三角洲地区城市修建高层建筑,往往由于软基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而增加造价。 2)人类工程活动又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即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表的改造已达到不可忽视的程度,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已涉及到地表80%的地区。如在上游修建梯级电站,改变河流的地质作用,大规模的砍伐森林造成荒漠化,道路修建中不合理削坡使坡体稳定性降低,水库蓄水导致水库诱发地震等等。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和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壳形态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源(地球公转及自转产生的旋转能、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产生的辐射热能)所引起岩石圈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外动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2.造岩矿物:造岩矿物是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重要的有七种造岩矿物:正长石、斜长石(二者又统称长石类矿物)、石英、角闪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角闪石)、辉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辉石)、橄榄石、方解石. 3.摩氏硬度计:1 °滑石、2 °石膏、3 °方解石、4 °萤石、5 °磷灰石、6 °正长石、7°石英、8 °黄玉、9 °刚玉、10 °金刚石。指甲:2°?

工程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问。工程地质学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勘察和研究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特性、水文地质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论证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必要防治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行。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可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一般认为,它包括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形地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或作用-崩滑流); 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方面的因素。 工程地质问题:人类工程活动和自然地质作用会改变地质环境,影响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当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安全的要求时,亦即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存在矛盾时,称为存在工程地质问题。 地基:一切建筑物都是支撑在地层上,直接支撑建筑物重量的底层部门称为地基 地基承载力:指地基所能承受由建筑物基础传来的何在的能力。 岩石:是只在一定条件下,有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由于地壳中存在很大的应力,组成地壳上部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形成构造变动的形迹,如岩层褶曲和断层等。 (组成地壳的岩层所具有的一定特征或形态的组构称地质构造。) 岩层产状:以其在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倾斜程度来确定的。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任何面状构造或地质体界面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数据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 褶皱构造:是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它是岩层产生的塑形变形,是地壳表层广泛发育的基本构造之一。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地壳上层常见的地质构造,包括断层和裂隙等。 节理(裂隙):裂隙也称为节理。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断层: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岩体:岩体是指某一地点一种或多种岩石中的结构面、结构体的总体。 软弱夹层:是指介于硬层之间,又易遇水软化,厚度不大的夹层;风化之后称为泥化夹层,如泥岩、页岩、泥灰岩等。 泥化夹层:是某些软弱夹层(如泥岩、页岩、千枚岩、泥灰岩、绿泥石片岩、层间错动带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的可塑性粘土,其摩阻力甚低,工程上应注意。 岩体的结构:是指岩体中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 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同的搬运形式,在各种不同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堆积物。 土的粒组:土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的,介于一定粒径范围的土粒称为粒组。所谓粒组就是指相邻两界限粒径之间性质相近的土粒。 液性指数:粘性土的液性指数为天然含水量与塑限的差值和液限与塑限差值之比,称液性指数,记为I L。 塑性指数:粘性土与粉土的液限与塑限的差值,去掉百分数,称塑性指数,记为I P。 土的结构:同一土层中,土颗粒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称为土的构造。反映了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相近的各部分土层之间的相互联系特点。 土的构造:同一土层中,土颗粒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成为土的构造。 坡积土:是经雨雪水的细水片流缓慢洗刷、剥蚀,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时间越长,搬运、沉积在山坡下部的物质越厚,表面倾斜度就越小。 洪积土:是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成的洪积土体。 冲击土:是由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堆积而成的。它发育于河谷内以及山区外的冲积平原中。 风积土:是指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岩石的风化碎屑物被风吹扬,搬运一段距离后,在有利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一类土。颗粒主要由粉粒或砂粒组成,土质均匀,质纯,孔隙大,结构松散。 填土:由人类活动堆填形成的各类土。 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以下岩土空隙(如岩石裂隙、溶穴、土孔隙等)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岩溶水:储存于可溶性岩石溶穴中的地下水 不良地质现象:指由于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地表和地下岩体的各种变形及运动,对工程建设具有危害性的地质现象。 风化现象:岩石经受着风、电、大气降水和温度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岩石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 化作用。 滑坡: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 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 的现象。 崩塌:崩塌指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块岩块, 突然地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 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可分为山崩、坠石两类。堆积 于坡脚的物质为崩塌堆积物,亦称岩堆。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一些流域内,主要是在暴雨降落时所 形成的、并由固体物质(石块、砂砾、粘粒)所饱和的暂 时性山地洪流,具有暴发突然、运动快速、历时短暂和破 坏力极大的特点。 潜蚀:是指地下水流在土体中进行溶蚀和冲刷的作用。如 果土体内不含有可溶成分,则地下水流仅将细小颗粒从大 颗粒间的孔隙中带走,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机械潜蚀。如 果地下水流先将土中可溶成分溶解,而后将细小颗粒从大 颗粒间的孔隙中带走,这种具有溶滤作用的潜蚀称为溶滤 潜蚀。 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主要是因地球的内力作用而产生 的一种地壳振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地震主要 发生在近代造山运动区和地球的大断裂带上,即形成于地 壳板块的边缘地带。 地震级:指地震的大小,依据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来 划分。震级指以微米为单位来表示离开震中100km的标准 地震仪所记录的最大振幅,并用对数来表示。它是根据地 震仪记录的地面地动位移,按一定的物理-数学公式计算 出来的。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所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的程度叫烈 度,它由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形地貌改观 等宏观现象来判定。 基本烈度:代表一个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这就是指从震 源发出来的能量在较大区域的影响程度。基本烈度一般靠 近震中烈度大,远离震中烈度小。 建筑场地烈度也称小区域烈度,它是指建筑场地内因地址 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引起基本烈 度的降低或提高的烈度,一般量来说,建筑场地烈度比基 本烈提高或降低半度到一度。 设计烈度是指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它是根据建筑物的 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以及工程的经济性等条件对基本 烈度的调整,设计烈度一般可采用国家批准的基本烈度。 但遇到不良的地址条件或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建筑物,经主 管部门批准,可对基本烈度加以调整作为设计烈度。 全新活动断裂:在全新世地址时期(距今一万年)内有过 较强烈的地震活动或近期正在活动,在将来(今后100年) 可能成为继续活动的断裂。 发震断裂:在全新活动断裂中,近期(近500年)地震活 动中,震级M》5的震源所在的断裂,或在未来100年内, 可能发生M》5级地震的断裂 原位测试:就是在土层原来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土体的天 然结构、天然含水量以及天然应力状态下,测定土的工程 力学性质指标。 静力载荷试验:指在拟建场地上,在挖至设计的基础置深 度的平整坑底放置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在其上 逐级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 分析研究地基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求得地基土容许承载 力与变形模量等力学数据。 静力触探试验: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 属肩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 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人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 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圆锥动力触探:指利用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 打入土中,根据打人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 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 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它是运用地质、 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建设场地及其附 近进行调查研究,查明、分析、评价场地的地质、环境特 征和岩土体的工程条件,为工程建设正确规划、设计、施 工和运行等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 全稳定、经济合理和正常运用。 工程地质评价:是指通过全面分析工程地质环境,对兴建 工程、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所做的评估。 工程地质钻探:利用钻进设备,通过采集岩芯或观察井壁, 以探明地下一定深度内的工程地质条件,补充和验证地面 测绘资料的勘探工作。 工程地质坑探:是由地表向深部挖掘坑槽或坑洞,以便工 程地质人员直接深入地下了解有关地质现象或进行试验 等。 二、填空题 1.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对于岩浆岩来讲,依据冷凝成岩浆岩的环境不同, 将岩浆岩可以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根据SiO2 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酸性岩类、中性岩类、基性岩类 和超基性岩类。 3.岩浆岩的结构可以分为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和 非晶质结构;岩浆岩的常见构造有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 气孔状构造和杏仁状构造。 4.沉积岩的物质组成主要有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 学沉积物和有机质及生物残骸等。在沉积岩的组成物质 中,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有机质等,是沉积岩所 特有的,是物质组成上区别于岩浆岩的一个重要特征。根 据物质组成的特点,沉积岩一般分为三类:碎屑岩类、粘 土岩类和化学及生物岩类。沉积岩的结构可以划分为碎屑 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沉积岩的层理构 造、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 岩的重要特征。 5.造成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的因素主要有 高温、高压和新的化学成分的加入。其中高温是热源主要 有三种:一是炽热岩浆带来的热量;二是地壳深处的高温; 三是构造运动所产生的热。引起岩石发生变质的高压主要 两种:一是上覆岩层重量产生的静压力;二是构造运动或 岩浆活动所引起的横向挤压力。 4.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有地层对比法、地 层接触关系法、岩性对比法、古生物化石法。划分地质年 代和地层单位的主要依据是地壳运动和生物的演变。 5.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称为岩层产状。倾斜岩层的产 状是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来表示 的。 6.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有重量、空隙性、吸水性、 软化性和抗冻性。 7.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有矿物成分、结构、水和 风化作用。 8.岩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 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 9.根据土的界限粒径:200、20、0.075和0.005mm, 把土粒分为六大粒组:漂石(块石)颗粒、卵石(碎石) 颗粒、圆砾(角砾)颗粒、砂粒、粉粒和黏粒。 10.土的粒度成分是通过土的粒度分析试验测定的, 粒径大于0.075mm可用筛分法测定,粒度小于0.075mm, 可用比重计法或移液管法测得颗粒级配。表述土的粒径级 配的参数有两个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工程上把 Cu<5的土看作均匀的,Cu>10的土是不均匀的,即级配良 好。而曲率系数Cc=1~3的土级配良好,Cc<1或Cc >3 的土级配较差。 11.土的结构分为单粒结构和集合体结构。单粒结构 为无粘性土的基本结构特征,分为疏松结构和紧密结构; 集合体结构为粘性土所特有,分为蜂窝状结构和絮状结 构。 12.构成土体不均匀性的特征包括:层理、夹层、透 镜体、结核、组成颗粒大小悬殊及裂隙发育程度与特征等。 对于碎石土,粗石状构造和假斑状构造是最普遍的,在粘 性土中,层状、显微层状构造及各种裂隙、节理构造等较 普遍。 13.描述土的压缩性指标有压缩系数α0.1-0.2和压缩指数 C c。其中当0.1≤α0.1-0.2<0.5时,土表现为中压缩性。压缩 指数C c越大,土的压缩性越大。 14.粘性土的液限塑限联合测定,对应于试验圆锥体 入土深度为10mm和2mm时土样的含水量分别表示为试验 土的液限和塑限。 15.土的塑性指数(I p)表示了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 量变化范围。其大小与土中结合水的发育程度和含量有 关。塑性指数愈大,土的可塑性强;土的液性指数(I l) 可以用来表征土的软硬程度,其值愈大,土质愈软。当 0.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