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八年级生物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八年级生物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内容,共分两课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属于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为下一课时做铺垫,更好的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学情分析

关于保护色,在讲述生物适应环境的时候学生已做过初步的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保护色的定义、实例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质问学生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就比较顺理成章。学生除了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而且经过几次探究性实验,学生对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初步具备了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对实验结果也会做出一定的分析,这些都有助于本实验的开展。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2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培养科学的探究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组内合作完成,由实验结果探讨分析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进而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原因。此方法遵循了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

2尊重事实,对不同的实验结果会多角度的进行全面分析,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

3学会组内的分工和合作,营造探究氛围。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五教学策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安排了一个小游戏导入保护色。在学生对保护色部分知识已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在问题的引导下作出相应的假设,接着凭借小组的智慧,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组内及全班的讨论,不断完善实验方案。同时也可以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再对某些环节做改进,以便使实验更切近实际,模拟的越真实,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就越具有说服力。由于保护色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一种结果,学生就可以以此类推其它一些进化结果,得出生物进化的原因与外界环境有关,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趋势。

六教具准备

大、小两种彩纸(或彩布)经过处理的米粒

七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小鸡啄米

材料:两张白纸红、白、黑三种颜色的米粒各十粒(红色和黑色事先经过墨水染色处理)

准备:将三种颜色的米粒在白纸上分别撒匀

规则:两位同学扮演小鸡,用手当喙啄食小米粒,在规定时间内(5秒,全体同学倒计时)比赛谁最终啄食的粒数最多,最多者获胜。

思考:从此游戏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教师公布完比赛结果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各自啄食的总粒数及三种颜色各自的数量,教师以副板书的形式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观察)

结论:白色米粒被啄食的较少,因为是在白纸上进行的实验,白色米粒不容易被发现。(此处教师可以让两位比赛者谈谈自己当时的体会,加深学生对结论的认识,使结论较真实)

选用游戏导入,可以一开场就激活学生的思维,且游戏较轻松,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融入到游戏中去,边玩边思考。同时此游戏紧扣主题,其实也可以看作后面模拟探究实验的一个垫脚石,有利于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二)小议保护色

过渡:自然界中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呢?(引出保护色)

定义:什么是保护色?(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忆出保护色是指生物的体色与外界环境的颜色相似)

举例:教师要求学生举几个关于保护色的例子,同时结合书上的六张图片。(通过举例发现保护色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

引申: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都是针对动物的,那么植物界中存在保护色吗?(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去了解)

作用:顾名思义保护色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那么其保护作用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稍加思索,不难理解保护色对生物躲避敌害和捕食猎物都是有利的)质疑: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是不是物种一产生就具备了与外界环境相似的体色呢?保护色永远不变吗?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呢?(这些质疑的关键点在于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

初步回忆并了解保护色的一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构建认知的平台,为下面的探究实验服务。

(三)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探究实验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教师请一名同学回答的同时,把基本步骤以板书的形式写在黑板上,较清晰的呈现出接下去的课堂教学的环节)

提出问题: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呢?(此问题是教师提给学生思考的)

作出假设(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自己组内的假设,也可以教师随意喊学生起来作一个相应的假设,作为那位学生所在组接下去所要检验的一个假设)

制订计划(此环节由组内学生共同讨论完成,制定计划这一步骤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比较重要,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参与讨论完善,发现一些计划中的闪光点可以在全班借鉴。)

1材料准备:六种颜色的小彩纸且大小相等、一张大彩纸或彩布(材料事先由实验员准备好,学生根据材料制订计划)

2材料代表的意义:小纸片代表各种不同体色的同种动物(生物的变异现象),大纸片或大彩纸代表生物生存环境的背景色,学生代表捕食者(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如小纸片代表兔子,自己则代表狼,这样使实验的趣味性增强)3实验操作:将小纸片均匀地撒在大纸或彩布上,实施捕食过程(具体有组内决定),注意记录数据,其间每个幸存者产生与自己体色相同的后代(生物的遗传现象)。

4实验难点:如何尽量避免不要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此难点的攻破可以使实验数据更加具有说服力)

实施计划(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指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同时关照学生爱护公共设施、保持实验室卫生等。学生在亲自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实验灵感,使方案更趋成熟。)得出结论:生物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有关,生物进化是为了不断适应环境。(由保护色的形成推导到生物进化的原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一些与预设结果不符的现象,教师与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共同分析原因,如果时间有限,可以把此问题留作课后思考。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更清楚这个模拟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

(四)活动延伸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室外实验,或做其它类似的研究生物进化原因的实验。(此活动的开展在精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完成。)

八板书设计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教学设计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威海九中刘剑锋 课标解读 1、课标指出:“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理解科学探究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亲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属于模拟探究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贯彻科学探究教学的要求,使学生在亲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探究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探究实验设计六大步骤中,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2、课标指出:“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的重要概念。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有助于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从而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内容,共分两课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属于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为下一课时做铺垫,更好的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情分析 前面进行《生物适应环境》教学时,学生就曾列举出保护色的例子,并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保护色的定义、实例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就比较顺理成章,而且也学过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作为基础。除此之外,经过前面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训练,学生已能遵循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设计出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具备一定的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并对实验结果也会做出一定的分析,这些都有助于本实验的展开。 但是,部分学生对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存在“保护色是动物个体在进入某一生活环境中逐渐变化形成的”观点,也就是存在“先变异后选择”还是“先选择后变异”的分歧。 综上,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即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就是从对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探究中,简单分析出生物进化的原因,认同“先变异、后选择”的生物进化观点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学院课程教案*** ~ ***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系(部) 教研室计科教研室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年级、专业、班级 主讲教师 职称 / 职务 使用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学时 实验、上机学时:8学时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的工作原理。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能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来分析工程实际中的模拟电路,为后续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做铺垫,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基础(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1)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半导体器件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时间第1周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概念和二者的区别; 2.熟悉: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常用半导体器件; 3.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以及初步认识常用半导体器件。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概念;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初步认识常用半导体器件; 2.重点:模拟电子电路与数字电路的概念; 3.难点:对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的理解。 讲课进程和时间分配: (1)课程介绍、导入模拟量与数字量的概念、半导体的概念;(20分钟) (2)本征半导体及其导电性能、杂质半导体及其导电性能;(30分钟) (3)PN结的形成及特性;(35分钟) (4)本章小结。(5分钟) 讨论、思考题、作业: 见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李承,徐安静.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传统讲授 双语□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填表说明: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导学案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理解什么是保护色以及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学会用模拟探究的方法进行生物现象的推理。 3.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对适应性。 二、自主学习检测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62-66页,完成下列问题。 1.100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_________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2.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______与_________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_______,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________或者_________是十分有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的结果。 3.除了保护色,动物的_______和______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4.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5.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_________,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______和______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__________。 6.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_____________,其中有许多______是能够______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______的基础。 7.变异具有_________。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 8.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_。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而不断进化。 三、自主学习疑惑 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2019-2019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阶段了,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2019-2019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单选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动物不是腔肠动物的是( ) A、珊瑚虫 B、水螅 C、海葵 D、涡虫 2蛔虫是寄生生活,那么它的什么器官和此相适应,比较发达的是( ) A、运动器官 B、感觉器官 C、生殖器官 D、消化器官3蝗虫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 ①用气管呼吸② 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 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 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河蚌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5下列几种常见的鱼属于海洋鱼的是( ) A鲤鱼B草鱼C鲢鱼D带鱼 6我国淡水鱼中,被称为四大家鱼的是( )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 B.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C鲢鱼、草鱼、鲫鱼、青鱼D.草鱼、青鱼、鲤鱼、鳙鱼7鱼的呼吸器官是:( ) A.鼻孔; B.鳃; C.口; D.鳔。

8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 A.干燥的皮鞋上; B.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 C.潮湿的粮食堆; D.潮湿的沙土地。 9保护青蛙的意义在于( ) A、青蛙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B、青蛙能大量捕食农业害虫 C、青蛙皮肤具有斑纹,适于观赏 D、青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10.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比两栖动物高等的主要特点( )A、用肺呼吸B、能在地上爬行 C、卵生 D、体内受精 11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 A、蜥蜴 B、扬子鳄 C、马门溪龙 D、蛇 12家鸽是同学们熟悉的一种鸟,它适于飞行的外形特点是:( ) A.扁圆形; B.流线型; C.长柱形; D.扇形; 13哺乳动物一般具有发达的皮毛,其作用是( ) A.伪装 B.保护 C.防御 D.保温 14下列动物的犬齿发达的是( ) A家兔B家猪C牛D虎 15下列动物属于胎生哺乳的是( ) A鲤鱼B娃娃鱼C鸡D猪 16对动物尝试与错误的行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动物学习行为 B.尝试与错误是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Experiments of analog electron technology 一、课程编码:1021004006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是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过程。 2、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电子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位置,以及它在物理学科应用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引导、启发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课程总学时: 30 学时(严格按教学计划时数)[理论: 0 学时;实验: 30 学时] 四、课程总学分: 1 学分(严格按教学计划学分) 五、适用专业和年级:物理教育学;2006级。 六、实验项目汇总表: 八、大纲内容: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1、示波器的检查与校准; 2、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交流电压及周期; 3、用示波器测量直流电压; 4、用示波器测量相位; 5、毫伏表与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测量的比较。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SS-7802示波器一台; 2、EM1642信号发生器一台; 3、DF1701直流电源一台; 4、DF2170毫伏表一台; 5、UT56数字万用表一只。 实验二、晶体管元件的认识和测量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万用表鉴别晶体管的性能; 2、了解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简单原理及使用方法,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特性曲线和参数; 3、绘制小功率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并运用特性曲线求参数。 [实验内容] 1、用数字万用表鉴别晶体三极管的性能; 2、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2、UT56数字万用表; 3、晶体三极管(3A X31、901 4、9015)、稳压管。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含答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模拟探究活动,培养模拟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阅读教材第58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桦尺蠖是不是自己会改变体色? ②在第二次考察时,先前看到的大多数的浅色桦尺蠖哪里去了? ③深色的桦尺蠖为什么会多起来,成了常见类型? 2、阅读教材第59--61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保护色?保护色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学习任务二: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阅读教材第62-63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3、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小组交流: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一)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施计划 (五)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探究实验回答后面的讨论题。 5、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那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并没有计算的那么多,而是自然界里各种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请举例说明。 6、那些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异个体是怎样产生的?即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什么? 7、长颈鹿的颈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这样长的吗? 8、短颈的长颈鹿那里去了?是不是颈长长了,变成了现在的长颈鹿?还是

八年级生物(上)期末试卷及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生物学试题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乌贼章鱼B.海葵海蜇C.龙虾蜘蛛蟹D.海豚海豹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的是() A.身体有很多体节B.体表有外骨骼 C.有发达的气囊D.足和触角分节 3.夏天的雨后,常有一些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 A.蚯蚓要爬出地面呼吸B.蚯蚓爬出地面取食 C.蚯蚓要爬出地面散热D.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4.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比其他动物要高,其主要原因是() A.体温恒定B.心脏有四个腔C.体表被毛D.胎生哺乳 5.下列关于鸟类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中叙述错误 ..的是() A.前肢变成翼B.身体呈流线型 C.胸骨突出、肌肉发达D.口内无齿,消化慢 6.青蛙属于() A.节肢动物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 7.下列动物不属于 ...昆虫的是() A.蜘蛛B.蚂蚁C.蝗虫D.蜻蜓 8.我国已建成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的好处是() A.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入B.有利于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C.体现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D.有利于人类观赏自然风光 9.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很大,下列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增加关节的灵活性B.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C.增加关节的延展性D.增加关节周围的肌肉数量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动物行为的是() A.蜻蜓点水B.兔的心脏在跳动C.青蛙冬眠D.孔雀开屏 11.下列能正确表示关节、骨和肌肉关系的模式图是() A.B. C.D. 12.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 ..社会行为的是()新课标第一网A.狒狒B.蜜蜂C.蝗虫D.蚂蚁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力目标: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培养科学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 (2)尊重事实,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 (3)学会组内的分工和合作,营造探究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培养科学的探究意识。 三、课型:探究实验课。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手段:卡纸、课本、课件等。 六、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幻灯片展示多组动物保护色的图片,提出以下问题: 1、你见过图中类似的现象吗? 2、具有保护色对于动物而言有什么作用? 3、你还能举出哪些保护色的例子? 4、如此多样的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 生:学生观看幻灯片;答:保护色;学生发言;学生举例;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认知的保护色形成过程。 师:今天我们就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幻灯片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发言,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二、探究与实验 (一)提出问题 师:做探究实验,我们应遵循哪几大步骤? 1、课件出示预习题,让学生预习课本。 (板书:六大步骤) 2、幻灯片出示模拟实验要探究的问题。 3、我们能做出怎样的假设呢? 生:1、学生回答; 2、学生自学,预习课本; 3、学生思考,尝试做出假设。 (设计意图:明确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 (二)作出假设 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做出的假设,并适时做出评价。 生:各小组发言,交流本组做出的假设。 (三)制定实验计划 师:1、提出实验过程的学习要求(展示幻灯片),指导学生实验。 2、教师为学生提供准备的实验方案。 3、注意巡视,随时解答学生理解方案中的疑问。 4、发现并及时记录学生实验设计的创新思路和好方法,指导小组长组织组内交流共享。 生:1、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组内明确分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2、学生参照课本上并结合自己的实验方案确定本组的实验方案。 3、参与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思路,交流共享。 (四)实施计划 师:1、组织学生实施实验计划。 2、及时发现、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好点子。 3、让做得快的小组将实验结果写在黑板上。 (为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活动中让学生注意以下几方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1. 本章基本要求: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掌握二极管基础知识,掌握二极管应用;掌握双极型晶体管(BJT)工作原理,伏安特性曲线,BJT的各个参数;对比学习场效应管(FET)的原理和特性曲线. 2. 本章教学内容和学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2 1.2 半导体二极管 2 1.3 双极型三极管 2 1.4 场效应三极管 2 3.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4.本章重点: PN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PN结的特性,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场效应管的压控特性,以及三种器件的等效电路. 5. 本章难点:PN结的形成原理,器件的非线性伏安特性方程和曲线,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6.本章习题: 7,课时与内容安排:(8学时) 1-2节: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 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的形成过程.PN结的特点,几个特性.特别强调PN结的单向导电性,伏安特性方程的应用. 3-4节: 半导体二极管结构,基本特点,等效电路;稳压二极管工作原理,特点,电路分析. 5-6节:BJT结构,类型,电路符号,电流放大作用,放大模式下载流子运动过程,电流分配关系;BJT共射特性曲线(输入,输出);介绍BJT的极限参数. 7-8节:例题:器件选择,管脚判断;特别强调电流分配关系,特性曲线的应用.FET 分类介绍,以N沟道JFET为例介绍FET工作过程,JFET输出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小结FET,BJT的特性差异,小结FET输出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学习过程中强调FET,BJT的对比性学习. 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 1. 本章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放大器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BJT的简化模型及其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掌握BJT的偏置电路,及工作点的估算方法;掌握BJT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器电路组成,指标,特点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的概念和描述;熟悉放大器的低频,高频截止频率的估算;了解单管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的分析,波特图的折线画法.掌握FET的偏置电路,工作点估算方法;了解FET的小信号跨导模型和FET的共源特点. 2. 本章教学内容和学时: 2.1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 2.2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 2.3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 2.4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 2 2.5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2 2.6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 3.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4. 本章重点:静态工作点及其稳定,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共射,共集,共基三种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内容,共分两课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属于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为下一课时做铺垫,更好的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学情分析 关于保护色,在讲述生物适应环境的时候学生已做过初步的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保护色的定义、实例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质问学生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就比较顺理成章。学生除了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而且经过几次探究性实验,学生对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初步具备了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对实验结果也会做出一定的分析,这些都有助于本实验的开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2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培养科学的探究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组内合作完成,由实验结果探讨分析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进而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原因。此方法遵循了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 2尊重事实,对不同的实验结果会多角度的进行全面分析,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 3学会组内的分工和合作,营造探究氛围。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五教学策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安排了一个小游戏导入保护色。在学生对保护色部 分知识已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在问题的引导下作出相 应的假设,接着凭借小组的智慧,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组内及全班的讨论,不断完善实验方案。同时也可以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再对某些环节做改进,以便使实验更切近实际,模拟的越真实,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就越具有说服力。由于保护色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一种结果,学生就可以以此类推 其它一些进化结果,得出生物进化的原因与外界环境有关,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 的趋势。 六教具准备 大、小两种彩纸(或彩布)经过处理的米粒 七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小鸡啄米 材料:两张白纸红、白、黑三种颜色的米粒各十粒(红色和黑色事先经过墨水染色处理) 准备:将三种颜色的米粒在白纸上分别撒匀规则:两位同学扮演小鸡,用手当喙啄食小米粒,在规定时间内(5 秒,全体同学倒计时)比赛谁最终啄食的粒数最多,最多者获胜。 思考:从此游戏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教师公布完比赛结果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各自啄食的总粒数及三种颜色各自的数量,教师以副板书的形式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观察)

《利用自制实验装置模拟探究膜的透性》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利用自制实验装置模拟探究膜的透性》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二、实验器材 实验器具:自制渗透装置、玻璃纸(赛璐玢)、保鲜膜、纱布、滤纸、烧杯、玻璃棒、量筒、滴管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红糖溶液、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稀盐酸、碳酸钙、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 (一)半透膜选材的改进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以“讲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不容易理解。有一些老师提出利用生物材料,如卵壳膜、肠衣、肝肾包膜等作为半透膜,但是制备这些材料的操作难度较大。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卵壳膜、肠衣和玻璃纸,发现玻璃纸组的实验现象最明显,确定使用玻璃纸作为材料。对玻璃纸进行活化处理,即水浴加热10分钟,既可以使玻璃纸容易固定,还能保证实验现象明显。 (二)渗透实验装置的改进 教材实验装置涉及器具较多,进行探究实验操作比较繁琐,且实验装置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师生共同分析,提出一些实验装置改进思路。经过反复探讨,确定并定制实验装置,见图1、2。装置主体为长方体形态,在两个槽之间放置半透膜和防漏胶圈,用螺丝和螺母进行固定,装液槽可以随实验方案增加或减少。为方便学生在短时间内观察现象,将装置比

例进行调整,见图3,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结果,并且可以用长尾夹替代螺丝和螺母的固定,更加方便操作。 图1 实验装置设计图图2 实验装置组件 图3 演示实验装置(左)和学生探究实验装置(右) (三)实验方案的改进 本实验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条件。教材实验方案只演示渗透现象,原理和条件常需要学生通过联想、思考从而归纳得出,感性认识不足。改进后,将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利用自制实验装置,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过程,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实验方案有: 1.探究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半透膜; 2.探究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浓度差;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

一.请你来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做观察鲫鱼的实验时,往往已捉到手的鱼又让它挣脱,这是其体表具有黏液的缘故。鱼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A.预防人类捕捉 B.减少运动阻力 C.保持鱼体表湿润 D.辅助呼吸 2.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下列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A.调查校园植被状况的实验 B.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 D.利用教师配制的“酸雨”探究酸雨的危害 3.下列属于体温恒定的一组动物是() ①鲫鱼,②家鸽,③青蛙,④熊猫,⑤蚯蚓,⑥麻雀,⑦蝗虫,⑧鲸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①②③④ D. ⑤⑥⑦⑧ 4.金融危机来临,有的公司裁员应对。人们称为“炒鱿鱼”,你知道鱿鱼属于什么动物吗?() A. 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C .甲壳动物D .环节动物 5.下列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面具有变态发育的动物是() A.蛇 B.青蛙 C.家兔 D.家鸽 7.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飞人刘祥因伤退赛,令国人唏嘘不已。如 图是刘祥受伤的医学解剖图,你知道图中圆圈受伤的部位名称吗() A . 肌腹 B .关节头 C . 肌腱 D . 关节囊 8.当你将一手自然下垂,另一手摸一摸这只手的上臂肌肉,你会发现它的状态是()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9.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A.蜜蜂 B.蝗虫 C.帝企鹅 D.带鱼 10.当一只小鸡孵化出来开始寻找食物时,它会把地面上的任何小点都啄个遍。渐渐地,小鸡知道只有一些植物或昆虫是可以吃的。小鸡的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11.鲸生活在海洋中,用肺呼吸,而且是胎生、哺乳,所以它应该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类 12.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是用哪种“语言”进行交流的()A.舞蹈 B.气味 C.声音 D.表情 13.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 A. 昆虫的取食行为 B. 昆虫之间的通讯 C. 昆虫的学习行为 D. 昆虫的迁徙行为 14.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的建筑被称为“鸟巢”,下列有关“鸟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鸟巢建筑”是一种生物反应器 B. “鸟巢建筑”利用了仿生学原理 C. “鸟巢建筑”美观但不够耐用 C. “鸟巢建筑”虽美观但费工费料 15.下列哪项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以上都是 16夏天,食品和衣物上会发霉长毛,这是由什么引起的?() A.霉菌 B.细菌 C.病毒 D.放线菌 17.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夜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中() A.细菌无法进入 B.冰箱能杀菌 C.细菌在冰箱中繁殖速度慢 D.有防腐剂 18.要观察细菌的形态,应该采用下列哪一种方法? () A.用肉眼观察 B.用放大镜观察 C.用近视镜观察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19.夏季,在什么地方容易采到蘑菇() A.小河中 B.沙漠中 C.雨后树林的朽木树干上 D.雨后海边沙滩上 20.外科大夫在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是为了() A.防止细菌进入病人体内 B.让病人不害怕 C.是医院规章制度要求 D.病人家属要求 21.生物防治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力推崇的防治害虫的方法,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 黑河市第四中学2013-----2014年学年度初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1、本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 杨栓科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凤言编,《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教出版社, 谢嘉奎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唐竞新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肖子编,《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谢自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绪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1-1 电子系统与信号0.5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卷带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分,共30分) 1、下列水生动物中哪一种是无脊椎动物( ) A .海豚 B .海豹 C .乌贼 D .鲨鱼 2、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的动物是( ) A .章鱼 B .鲸鱼 C .甲鱼 D .鲫鱼 3.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其原因是( ) A .蚯蚓必须生活在水中 B .使蚯蚓的呼吸能正常进行 C .以此增加蚯蚓的灵敏度 D. 使蚯蚓完成受精作用 4、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作为大陆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赠送到我国宝岛台湾。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牙齿分化 D.变温动物 5、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与骨、关节之间关系的是( ) 6、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连线的是( ) ①蚯蚓——体壁 ②蝗虫——气门 ③鱼——鳃 ④家鸽——肺和气囊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 7、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 .细菌比真菌个体更细小 B .真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 .剩饭变馊主要由细菌造成,而发霉则是由真菌造成 D .真菌的菌落多有外观可见的颜色 8、梅雨季节,衣物和皮鞋上常常“长毛”,这些“毛”是( ) A .螺旋菌 B .杆菌 C .酵母菌 D .霉菌 9、人之所以成为地球上“万物之灵”,从行为理论上分析,是人类哪方面行为能力最强所致? ( )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选一选(40分,每题1分) 1.当鱼损失了胸鳍、腹鳍的时候,鱼会出现() A.只能下沉,不能上浮B.只能上浮,不能下沉 C.游动时身体常常侧翻D.不能保持游泳方向,游泳速度减慢 2.下列不属于陆生动物的特征的是() A.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B.用体壁呼吸 C.绝大多数用气管或肺呼吸D.一般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3.把水中生活的鲸分类到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A.鲸用肺呼吸B.鲸的心脏有四腔 C.鲸的体温恒定D.鲸是胎生哺乳的 4.对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自身组成物质 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并释放能量,分解出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C.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D.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5.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一个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D.芽孢是不良环境中的细菌形成的结构 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取食行为、繁殖行为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7.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小狗算算术B.刚出生的小猪吃奶 C.大山雀喝牛奶D.海豚表演顶球、跳跃 8.雷达是依照某种动物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的,这种动物是() A.蝙蝠B.海豚C.长颈鹿D.乌龟 9.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细菌和真菌的是() A.葡萄酒B.香肠C.面包D.腐乳 10.具有“微生物学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B.达尔文C.巴斯德D.林奈 11.吹打发霉物体时,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的主要成分是() A.物体上的灰尘B.霉菌的孢子C.霉菌的种子D.细菌的芽孢 12.把蜗牛、海葵、蜘蛛分为一类,把锦蛇、青蛙、麻雀分为一类,这是依据() A.脊椎骨的有无B.体温是否恒定 C.受精方式的不同D.生殖方式的不同 13.下列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 A.农田B.城市C.草原D.森林 14.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植物是() A.桫椤B.油松C.珙桐D.苏铁新课标第一网 15.我国的生物种类中在全世界占有百分比最高的是() A.蕨类植物B.鸟类C.鱼类D.裸子植物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平顶山学院教案 20XX ~~ 20XX 学年第 1 学期 承担系部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授课对象 11电气、电子、测控,10物理授课教师张晓朋职称讲师教材版本电工电子实验与计算机仿真教程参考书 20XX年 9 月 3 日 平顶山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练习 [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视频毫伏表及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2、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仪器]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双踪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实验原理] 多种实验仪器之间按如图1-1所示。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 -屏蔽线U cc函数信号发生器屏蔽线被测电路 uiu0示波器屏蔽线图1-1 1、函数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脉冲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10VP-P。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示波器的使用 (1)用示波器测量正弦波的有效值 正弦波形在示波器屏幕上的显示方式如图1-2所示。如果荧光屏上信号波形的峰-峰值为Ddiv,Y轴灵敏度为/div,则所测电压的峰-峰值为: VP-P=/div×Ddiv 式中/div是示波器无衰减时Y轴的灵敏度,即每格20mV;D为被测信号在Y轴方向上峰-峰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格(div)。 (2)用示波器测量时间 时间测量时在X轴上读数,量程X轴的扫描速度开关“t/div”决定。 1 平顶山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测量前对示波器进行扫描速度校准,测量时间过程中使该“微调”始终处于“校准”位置上。测量信号波形任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B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是() A.胸鳍的作用B.背鳍的作用 C.尾鳍的作用D.尾部的摆动和尾鳍共同的作用 2.鱼离开水便会死亡,其实质是() A.缺氧,鱼不能呼吸A.不能游动C.缺食D.陆地环境太热 3.在观察外部形态时,可以发现鲫鱼身体的腹面呈白色,这有利于躲避() A.空中的敌害B.水上面的敌害 C.水侧面的敌害D.水下面的敌害 4.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A.空气缺氧B.水中缺氧C.缺乏饵料D.池塘缺水 5.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分别生活于() A.陆地和水中B.潮湿陆地和水中 C.水中和潮湿陆地D.都生活于水中 6.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要快,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体壁肌肉发达B.纸面粗糙利于刚毛固定作用 C.肌肉收缩促使它运动D.身体分节是它能运动的主要原因 7.关于家兔循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和人一样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B.有两条循环路线,分别是体循环和肺循环 C.输送氧气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 D.家兔的心脏在腹腔内两肺之间 8.下面是家兔适于陆地上食草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门齿象凿状,臼齿发达B.消化管很长,消化腺发达 C.胎生,哺乳,大脑发达D.盲肠粗大,有消化纤维的作用 9.在家里或菜市场我们看到过剖开的鸡,鸡的肌胃有发达的肌肉,内壁上有一层角质膜,胃腔内有许多砂粒,你认为角质膜和砂粒的作用是() A.刺激胃收缩B.使胃能蠕动C.能分泌胃液消化食物D.磨碎食物10.下列哪项不是鸟类气囊的作用() A.散发飞行时产生的大量热量B.贮存空气,减轻身体比重 C.协助肺完成呼吸作用,调节体温D.完成气体交换作用 11.能牵动家鸽两翼飞行的肌肉是() A.前肢肌B.两翼肌C.躯干肌D.胸肌 12.节肢动物就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无脊椎动物,下列哪组是节肢动物?() A.蝗虫、蚂蝗B.蜈蚣、蜘蛛蟹C.杨子鳄、壁虎D.蝙蝠、海蜇 13.有关蝗虫体表外骨骼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A.保护内部器官B.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 C.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D.使身体维持固定的形状 14.蝗虫的呼吸是由什么结构完成?() A.由口呼吸B.由尾部呼吸 C.由身体内的气管呼吸D.由内鳃协助呼吸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一课时)导学案有答案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1课时)(A卷) 教师寄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教材分析 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 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桦尺蠖的不同体色及其变化说明了和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 2、雷鸟的体色变化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58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图Ⅶ-24和Ⅶ-25后,请回答1950年时哪种颜色的桦尺蠖易被发现? 这里有几种桦尺蠖?__________ (2) 引起曼彻斯特两种桦尺蠖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和观察教材P59---62的内容和图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教材上标出保护色的概念和作用。你能举出一些动物保护色的例子吗? (2)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和实施计划:①准备布料及100张颜色各异的小纸片。 ②5、6人一组并推举组长。 ③展开布料,放上纸片。 ①组长监督,其他同学“捕食”。 ⑤“捕食者”每转向桌子一次,选一张小纸片。剩下25张小纸片时停止。 ⑥统计幸存纸片的数目。 ⑦假设“幸存者”都产3个后代,且体色与自己相同,取相应备用小纸片。 ⑧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充分混合,重复上面第4—7步。每轮开始记录各种颜色 的小纸片的数目。 得出结论: 讨论 1、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哪种颜色的纸片“幸存者”最多?这与纸片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2、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 的原因吗? 三.拓展创新 如果要使浅色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该怎么样做?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人教版)

三江中学2015~2016年八年级元月份考试生物试卷 命题审核人:刘阳时间:2016年1月4日 温馨提示: 1.本卷共二大题,29小题。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卷表格里,共20题,40分) 1. 下列属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A. 身体呈辐射对称 B. 体表有刺细胞 C. 左右对称,背腹扁平 D.有口无肛门 2. 下列与蛔虫营寄生生活无关的是 A. 生殖器官发达B.体细如线呈圆柱形 C.体表有角质层D.消化管结构简单 3. 大雨过后,蚯蚓往往要爬到地面上,这是因为 A.土壤缺氧无法正常呼吸B. 到地面寻找食物 C.蚯蚓喜欢雨后地面的环境D.浸入洞穴中的雨水太凉 4. 河蚌的呼吸器官是 A.外套膜 B.斧足 C. 鳃D. 肺 5.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以下关于昆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昆虫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类群,它们用肺呼吸 B. 昆虫身体分头、胸、腹、尾四部分 C.昆虫体表的外骨骼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D.昆虫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人们应当研制更有效的杀虫剂来消灭它们 6. 鲫鱼在游泳时的动力主要来自 A. 胸鳍和尾鳍的摆动B.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 C.尾鳍的摆动 D. 尾部和躯干部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 7. 下列两种动物都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 青蛙和乌龟 B.大鲵和蟾蜍C. 蟾蜍和乌龟D. 扬子鳄和青蛙 8. 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其身体表面能减少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A. 外骨骼B.外套膜C. 角质的鳞片或甲 D. 角质层 9. 一组在南美旅行的动物学家发现过一种被称为“树懒”的动物,他们除了发现这种动物行动非常缓慢外,还发现这种动物具有皮肤上长有毛发、胎生、恒温、靠肺呼吸等特点。动物学家根据这些特点把树懒归类为 A. 两栖动物 B. 爬行动物C. 鸟类D.哺乳动物 10.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B. 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 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一个动作的完成是多块肌肉协调合作的结果 1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重要特征是 A.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B.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C. 有的群体还有等级制度 D.以上三项都是 12. 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能吸引动物来取食,动物吃下果实后,种子随着粪便排出而传播;蜜蜂采蜜的同时,身上能够粘上花粉。这些事实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