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Tekla基础课程 第一节

第一章 Tekla基础课程 第一节
第一章 Tekla基础课程 第一节

第一章

Tekla Structures 入门与基础应用

GoDreams钢结构网络教育

YY教育频道:100879

?工具栏中包含的按钮为某些最常用的命令提供了快捷使用方式。

?要更改迷你工具栏的位置和距离,请执行以下操作:

?锁定迷你工具栏的位置,请执行以下操作:

?XS_SINGLE_PART_DRAWING_VIEW_TITLE ?图纸属性:

?设置的值:

?显示效果:

?XS_ARC_WIDTH_OF_CLOUD

?图纸属性:

?XS_UNIQUE_NUMBERS

?编号:

?XS_BLACK_DRAWING_BACKGROUND

?图纸属性:

?XS_GRID_COLOR_FOR_WORK_PLANE

?轴线颜色:

?XS_DRAW_ROOT_OPENING_EVEN_WHEN_ZERO ?焊缝:

?XS_ENABLE_WIRE_FRAME

?模型视图:

成就您的梦想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袁涛授课对象:机电工程系2011级学生 时间: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上午一、二节 课题:excel中数据的基本处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些常见函数的使用方法 2、会对一组数据排序、筛选 (二)过程与方法 1、锻炼学生恰当、自如地使用函数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课堂,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通过利用EXCEL工具软件制作出数据图表,提升学生对使用计算机软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基本函数的使用方法 2、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三、教学难点: 1、用公式进行计算 2、高级筛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工作簿、工作标的基本操作和数据的格式化,然而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接下来一些常见函数的使用和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 (二)实例引课 实例: 1、基本函数的使用 (1)讲述Sum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sum函数求和(附带讲述自动求和); (2)讲述Average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演示使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 (3)讲述Max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max函数求最高分;(4)讲述Min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min函数求最低分。

2、如何用公式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 3、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1)排序 功能:按要求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 操作步骤:选定将要排序的数据区域→数据菜单→选择关键字和排序方式 演示:对实例进行排序操作 (2)数据的筛选 功能:按要求把符合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 自动筛选:选定所要筛选的数据→数据菜单→筛选→自动筛选→筛选项目→筛选条件 演示对实例进行自动筛选 高级筛选:数据菜单→筛选→高级筛选→筛选方式→列表区域(所要筛选的数据区域)→条件区域→筛选结果所放区域 演示对实例进行高级筛选 (三)学生练习 结合上节课和本节课的内容,按要求对下列数据进行处理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了解计算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了解计算机》。我将从以下五方面来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即说教材、学情分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本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规划的新教材,也是我们学校三校生高考的必考科目。全书共七章,第一章共5节,今天要说的第一章中的第一节《了解计算机》,它由____个任务组成,为打好基础功应由______课时完成,《了解计算机》是本教材的第一节,也是本书的第一节,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如何开好这个头对学生今后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节课着重要从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入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计算机的发展史,发展趋势、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能力目标:掌握消息与信息的关系;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技术的概念。 3、情感目标:培训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①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②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发展趋势。 ○3计算机的特点。 2、难点: PC,CAD,CAM,CAT,CAI,ENIAC,消息与信息的关系。 (四)重难点突破方法: 针对本节重难点,我通常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以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来归纳总结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发展史、发展趋势、特点等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我们职校学生中考成绩大多是二三百的学生,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不高,但相对来说其动手能力强,恰好计算机这门新课程操作多,记忆的多,理解的较少,故讲解内容应尽量形象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鼓励学生上课多听,多记,多动手。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在教学的过程中,概念性(如PC,CAD,CAM,CAT,CAI,ENIAC,消息与信息的关系等)知识通过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 2.任务驱动法: 该课程全部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如在本节课开始就要求学生通讨论思考来完成“表1—1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的填写,对填写不够准确规范的老师应随堂解决,并要求学生课后记住计算机的这七个应用领域,三校生考试中经常在这里出简答题,填空题及名词解释。 (二)说学法 在学生的学法方面,由于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所以对知识点和新术语我采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通用

说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它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如航空、财会、数控、电子、建筑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杂、多,但中专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网络交流、等七个单元项目,涵盖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划分好后,教师要进行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在每一个单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己先将项目设计开发出来,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针对项目的难度不同,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项目的实施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而针对网络技术、网络交流等稍大的项目成立项目小组,推选小组负责人,制定计划,并落实分工,参考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确定小组成员(一般4-5人)。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不是单一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向学生传授着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方法,对完成工作任务流程的设计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时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技巧;它不再是一种向学生灌压式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总结、体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是会老化的,本课程力求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知识和技术自我再生、自我创新方面塑造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生存,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tekla创建及修改图纸模板

第三课–创建及修改图纸模板?创建及修改文本域、文本、线、圆等 ?创建及修改模板成分 ?用DXF格式导入AutoCAD文件 ?练习——创建一个新的构件图模板

创建及修改文本域、文本、线、圆等 捕捉网格 “捕捉网格”选项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来安排线、圆、文本和域到预定的位置上。想要打开这一功能的话可以到“设定值”下拉菜单中打开“网格”项。 我们可以独立地定义X及Y方向的网格大小,精度是0.1,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对话框选择让网格显示或是隐藏起来。 捕捉网格诀窍: 1. X和Y的网格值越小,捕捉其中的对象就越困难。 2. 改变了“网格”对话框中的任一个值以后,需要按鼠标右键,选择“中断”命令。 否则无法选择任何对象。 3. 不要将X和Y的网格间距设到很小(比如0.1),然后再将网格设为可见的。这会 花费几个小时来显示它们! 缩放 Tekla Structures的模板编辑器有跟在Tekla Structures中一样的缩放功能。不过只有三个按钮可以用来进行缩放。一个放大按钮、一个缩小按钮跟一个显示原来尺寸按钮。其余的缩放命令可以在“窗口”下拉菜单中找到。

诀窍: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进行缩放,只要按住Ctrl键然后滚动鼠标上的滚轮就可以了。 创建直线、圆、圆弧、矩形及填充区域 作为练习,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图纸模板,设置网格为X=5和Y=5,然后创建一些这些对象。 创建文本及文本域 要创建一个新的文本,从“属性”下拉菜单中选择“文本”,在对话框中输入需要的字符,检查一下颜色及字体的设定,然后点击“应用”跟“确认”。现在再到“创建”下拉菜单,选择“文本”,或点击“文本”按钮,然后把文本放到需要的位置上。我们需要点击两下鼠标,首先给出定位点,然后定出方向点。 要创建一个新的文本域,从“属性”下拉菜单中选择“域”下面的“文本”,选择需要的文本域,检查一下对齐方式、文本长度、小数位数、排序方式、类型,以及是不是和。 接下来检查一下下级对话框中的字体和颜色的设置,然后点击“应用”跟“确认”。现在再到“创建”下拉菜单,选择“文本域”,把它放到需要的位置上面。只需要点一个点就可以了,模板中的文本域是不可以旋转的。 捕获点 同Tekla Structures图纸编辑环境相类似,所有的线、圆、圆弧都有捕获点。线跟圆弧在它们的末端,矩形在它们的角点,圆在它们的中心,文本及文本域在它们的右下角。 移动对象 如果我们需要移动对象,我们可以选中它们,然后通过它们的捕获点来将它们拖动到新的位置。但这样我们只能将其以预选设好的网格大小为单位进行移动。如果我们想要移动一个与网格大小的倍数不同的距离,我们就可以用“移动对象”对话框来进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一节

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一课、计算机概述 (一)目的要求对计算机的历史和计算机的基本设置有所了解 (二)教材分析 重点:计算机的历史、分类、系统组成 难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三)教学过程 一、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高速而精确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来控制其操作过程的现代化电子装置。 二、电子计算机的外形(提问) 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三、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态电子计算机,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称为“埃尼阿克” 四、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A、第一带电子计算机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运算速度低,昂贵,仅用于军事研究和科学计算。 B、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体积变小,成本降低运用范围逐步扩大。 C、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消耗、价格迅速减少或降低,开始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D、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主要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进一步提高,普及到普通家庭。 五、计算机的应用 A、科学计算例如:气象预报、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导弹的监测 B、数据处理例如:高考招生中考生录取与统计工作,铁路、飞机客票的预定系统,银行系统的业务管理 C、过程检测与控制 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例如:用CAI 演示化学反应

E、人工智能例如:代替人类到危险的环境中去工作 F、计算机通信例如:Internet 发email G、多媒体的应用例如:计算机具备电视机、游戏机、传真机、电话机和VCD的综合功能 六、计算机的分类 A、按其内部逻辑结构进行分类 B、按计算机的性能和作用进行分类 七、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装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包括主机和外部设备。 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其中存储器又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A、中央处理器(CPU)它由中央处理器和控制器组成,了解其中的一些概念如:主频、时钟主频、内部缓存、外部缓存等 B、存储器存储器是电子计算机的“记忆”装置,用于存放各种原始的输入数据,经过初加工的中间数据、处理完成的结果数据及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 弄清楚存储容量的单位 1、内存储器 2、外存储器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软件:指计算机运行所需的各种程序及有关资料。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A、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的软件,一般分为: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工具 B、应用软件是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一般由用户编写或外购 八、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师演示) 一、学会开启计算机 二、学会关闭计算机 学生复习题 1、计算机主要元件发展经理了几代几种变化? 2、计算机系统包括哪些部分?计算机硬件系统又包括哪些部分?

公共课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公共课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TCP/IP协议、三次握手和四次握手 TCP/IP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 TCP协议中有著名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握手规则,如下所示: TCP连接建立过程 首先Client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Server段接受连接后回复ACK报文,并为这次连接分配资源。Client端接收到ACK报文后也向Server段发生ACK报文,并分配资源,这样TCP连接就建立了。 TCP连接断开过程 假设Client端发起中断连接请求,也就是发送FIN报文。Server端接到FIN 报文后,意思是说''我Client端没有数据要发给你了'',但是如果你还有数据没有发送完成,则不必急着关闭Socket,可以继续发送数据。所以你先发送ACK,''告诉Client端,你的请求我收到了,但是我还没准备好,请继续你等我的消息''。这个时候Client端就进入FIN_WAIT状态,继续等待Server端的FIN报文。当Server 端确定数据已发送完成,则向Client端发送FIN报文,''告诉Client端,好了,我这边数据发完了,准备好关闭连接了''。Client端收到FIN报文后,''就知道可以关闭连接了,但是他还是不相信网络,怕Server端不知道要关闭,所以发送ACK

Tekla2018入门教程(51页,逻辑清晰,附表丰富)

Tekla Structures 2018 Tekla Structures 入门 4 月 2018 ?2018 Trimble Solutions Corporation

内容 1 Tekla Structures 配置 (5) 2 安装和许可 Tekla Structures (9) 2.1 创建您的 Trimble Identity (10) 2.2 Tekla Structures 安装 (11) 安装 Tekla Structures 的必要条件 (13) Tekla Structures 安装文件夹 (14) 安装 Tekla Structures (18) Windows 注册表中的 Tekla Structures 设置 (18) 2.3 使 Tekla Structures 许可证投入使用 (19) 安装 Tekla Structures 许可证服务器 (20) 保存 Tekla Structures 许可证授权证书 (20) 激活 Tekla Structures 许可证 (21) 将 Tekla Structures 连接到许可证服务器 (21) 2.4 为离线使用 Tekla Structures 借用许可证 (22) 为借用许可证安装和设置 Tekla Structures License Borrow Tool (23) 借用 Tekla Structures 许可证 (23) 返还借用的 Tekla Structures 许可证 (24) 3 启动 Tekla Structures (25) 3.1 什么是空工程 (27) 3.2 检查或更改您的 Tekla Structures 设置 (28) 3.3 加入或者放弃自动用户反馈计划 (29) 4 打开、创建并保存 3D 模型 (30) 4.1 打开模型 (31) 4.2 创建一个新模型 (32) 4.3 创建模型的缩略图图片 (32) 4.4 编辑工程属性 (33) 4.5 保存模型 (36) 保存当前模型 (36) 使用不同的名称或位置保存副本 (36) 保存备份副本 (36) 另存为模型模板 (37) 定义自动保存设置 (37) 5 熟悉用户界面 (39) 5.1 如何使用功能区和功能区上的命令 (40) 如何使用功能区上的命令 (40) 更改功能区的外观 (41) 最小化功能区 (42) 2

xsteel教程Tekla_Structures

本文共分五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软件命令和布局介绍 第二部分:做x-steel的思路 第三部分:简单命令操作入门 第四部分: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五部分;实际操作运用 第一部分:软件命令和布局介绍 Tekla Structures 是为结构工程师、绘图员和制造人员提供的一个工具。 这是一个管理多种材料(钢材、混凝土、木材等)数据库的集成化、基于模型的三维解决方案。Tekla Structures 具有交互式建模、结构分析、设计和自动创建图纸等功能。您可以随时自动从三维模型生成图纸和报告。 图纸和报告会响应模型中的修改,总是保持最新。Tekla Structures 包含各式各样的标准图纸和报表模板。 您也可以使用模板编辑器创建您自己的模板。Tekla Structures 支持多个用户共同参与同一项目。 您可以与合作者同时合作构建同一模型,甚至在异地也可同时工作。 由于您总是在使用最新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准确性和质量。

屏幕布局 当您启动 Tekla Structures 时,屏幕上将出现一个新的窗口。 大多数菜单选项和所有图标在开始时灰显,表明它们未激活。 当您打开或创建一个模型时,图标和可用菜单选项将被激活。下图标出了 Tekla Structures 模型编辑器窗口的各个区域:

第二部分:做X-Steel的思维 1.思维方式不能停留在CAD上,CAD的命令比较简单直观,一个命令只能作一件事,你只能忠实的执行它.而X-steel是一个人机对话的过程,在整个建模和出图的过程中,你都必须为事先预定的目标和效果而考虑怎样对付和设定"对话框". 2.在CAD中,编号也是自由的,你想怎么编就怎么编,但随机错误也大.在X-steel中编号是一个有系统的工程,它绝对不会发生错误! 3.在学习X-steel的初期阶段,往往碰到困难就想回到CAD中解决,总是恋恋不忘CAD,有一种学不下去的感觉,影响学习X-steel的兴趣及进程. 4.Xsteel软件它是一个系统化软件,自己必需事先有一定的整体安排,比如构件和零件的编号,图面的排版,尺寸如何标注!标签是用本公司还是客户的,构件和零件如何表达更合理等.要做模板,要修改环境文件及变量等,这些都要事先设置好.看起来很繁琐但事后就轻松了. 5.不必在节点上花费很大的精力研究它,它的节点适合国外的标准作法,只有十几个节点可直接用于中国的情况.在我国节点设计的连接方式没有规程,因此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一个设计组同一个工程同一类连接杆件,就可设计出不一样的节点,他们想怎么做都可以! 因此当你需要用那个节点时再去研究它,即学即用,学起来快,记的又牢,节省不少时间! 6.任何一种软件都不是万能的,软件的使用只是学习的问题,但在结构软件中,要想真正掌握好恐怕还需要其它相关知识和空间想象力.因为图纸质量的优劣代表制图人员素质高低. 7.扬长避短,X-steel软件擅长作框架结构,厂房结构,通廊,桁架等结构,特别擅长做多高层结构,对弧形结构做起来比较慢,对空中任意结构几乎不便解决.因此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不要强求在X-steel中建模出图. 8.图纸必须跟着模型走,当有修改时图纸会自动更新,但可以在CAD中标注焊缝和重新排版图面.有的人习惯在CAD中修改图纸,这样多次修改后,图纸和模型就不相符了,对以后的统计报告真实性大打折扣. 9.大家都希望相同的构件编号相同,这样可减少出图量.但在建模的过程中由于手法的不同(特别几个人在多用户模式下)可能同一个构件编出的号不相同.比如一块板就有多种作法:a

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实验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课程编号:20190042 学时数:24 学分数:1 适用专业:全校文科类专业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程 一、实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计算机及计算思维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提升计算机操作技能,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素养,具备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常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如下: 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加深对计算机及计算思维的理解。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熟练使用互联网,提高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和获取信息能力。 4.熟悉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二、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含主要教学软件)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 主要教学软件:金山打字通,Windows 7,Office 2010,360安全卫士,360杀毒软件等。 三、实验项目信息

实验项目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实验项目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

四、实验报告 该门课程实验不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 五、实验成绩的评定 实验不单独考核。 课程成绩为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成绩。 六、实验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教学参考书: [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20XX年3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时间:3月15日星期四上午第一节 班级:11学前1班 地点:机房2 主讲教师:赵浩然 教学课题: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筛选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数据的筛选方法(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并能应用于 实际工作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难点:如何用高级筛选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实验及教具:实例、多媒体 教学课时: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分组,测试FTP,下载上课材料(5分钟) 复习:完成总分和平均分计算,为新课准备数据。 (各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完成情况) 二、引入新课:(利用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表) 如何在大量的数据中查找符合我们条件的记录呢?(展示课题“数据筛选”)(一)自动筛选 1、教师演示(5分钟):请找出成绩表中的语文成绩大于85分或不大于70

分的同学。 操作步骤: 第一、单击数据区域任何一个单元格 第二、单击“数据”菜单“筛选”命令的“自动筛选”项,数据表的每个字段名旁边出现下拉按钮“▼”,单击“语文”字段的下拉按钮“▼”,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在对话框中选择“大于”,输入“85”;选择单选按钮“或”,在第二个条件框输入“小于等于”,输入“70”,单击“确定”。很明显筛选后的结果远少于原先的记录。 2、学生操作,完成第一、二个任务,教师检查完成情况,进行点评。(10分钟) 任务一:请在成绩表中的查找出自己的成绩。 任务二:请找出成绩表中的计算机成绩大于70分且小于85分的同学。 (请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如何利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进行筛选数据,小组协作完成。) (二)高级筛选 设问:当查找的条件比较多时,该用什么样的查找方式比较方便呢?(高级筛选) 1、教师演示:(6分钟) 请找出符合三好生条件的同学:各科成绩都及格,平均分在75分以上,语数英单科成绩在70分以上,操作等级为优,德育积分在90分以上。并在A50为左上角单元区域。 操作步骤: 第一、创造条件区域,在数据表后插入三个空行。所有的条件必须在其相应的字段列来输入。同时,条件值必须在同一行(如图-1所示的C48:S49区域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计算机基础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期授课计划教师:

一、组织教学 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 二、复习旧课 这是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的第一门课程,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以前对计算机的了解学习情况,让同学们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介绍本门课程的内容及学习安排,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课程中开始学习。 三、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可简单介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3.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存储能力强 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 (二)计算机的典型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的辅助功能(CAI、CAD、CAM) 5.计算机网络 6.人工智能 四、巩固新课: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教案首页

一、组织教学 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 二、复习旧课 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 三、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系统结构(五大部件) 1.计算器:计算机中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2、控制器:用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自动、连续执行各条指令 3.存储器:用来保存各类程序和数据信息 4.输入设备:用于从外界将数据、命令输入到计算机的内存供计算机处理 5.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转换成处界能够识别和使用的数字、文字等信息。(二)计算机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原理 (三)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字长:计算机运算部件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2.速度 3.存储系统容量 存储容量以字节为单位,1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位组成 位(Bit)字节(Byte)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提问:1MB容量能存储多少汉字? 4.可靠性 5.可维护性 6.性能价格比 (四)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 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中央处理器(CPU) 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面大部件,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2)存储器 1)内存储器 RAM:随机存储器 ROM:只计存储器 2)外存储器:磁盘、光盘、磁带等 (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 (4)输出设备 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 液晶显示器(LCD) 打印机 (5)总线:指系统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袁涛授课对象:机电工程系2011级学生 时间: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上午一、二节 课题:excel中数据的基本处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些常见函数的使用方法 2、会对一组数据排序、筛选 (二)过程与方法 1、锻炼学生恰当、自如地使用函数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课堂,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通过利用EXCEL工具软件制作出数据图表,提升学生对使用计算机软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基本函数的使用方法 2、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三、教学难点: 1、用公式进行计算 2、高级筛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工作簿、工作标的基本操作和数据的格式化,然而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接下来一些常见函数的使用和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二)实例引课 实例: 1、基本函数的使用 (1)讲述Sum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sum函数求和(附带讲述自动求和); (2)讲述Average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演示使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 (3)讲述Max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max函数求最

高分; (4)讲述Min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min函数求最低分。 2、如何用公式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 3、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1)排序 功能:按要求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 操作步骤:选定将要排序的数据区域→数据菜单→选择关键字和排序方式 演示:对实例进行排序操作 (2)数据的筛选 功能:按要求把符合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 自动筛选:选定所要筛选的数据→数据菜单→筛选→自动筛选→筛选项目→筛选条件 演示对实例进行自动筛选 高级筛选:数据菜单→筛选→高级筛选→筛选方式→列表区域(所要筛选的数据区域)→条件区域→筛选结果所放区域演示对实例进行高级筛选 (三)学生练习 结合上节课和本节课的内容,按要求对下列数据进行处理

TEKLA实例教程

前言 《3天从入门到实战 TEKLA实例教程》是一本专为钢结构深化设计人员学习TEKLA软件而编写的教材。书中的命令顺序和时间安排经多次培训检验,创造性的采用了具有代表性的轻型门式刚架和多层框架在进行实际深化过程时的操作步骤来逐一调用和讲解各个命令,真正意义上的达到和实现了即学即用的学习目的。 本书以学习时间为单元进行编排,大致如下:第一天主要进行门钢刚架的搭建;第二天上午完成门钢刚架的次结构,下午完成多层框架的模型搭建;第三天学习编号和生成、编辑、输出图纸。 通过本教程一步一步的操作,由于此过程与实际深化操作过程和步骤基本吻合,循序渐进,所以更能培养初学者学习和掌握TEKLA软件的信心,使枯燥的命令讲解随着实际模型在电脑中的逐步完善而变得成就感十足,对以后实际工作流程和控制也更具有针对性。 最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包括附录和多媒体配书光盘一张。附录位于本书的最后,内容包括作者多年设置使用的TEKLA快捷键说明,深化设计流程;光盘里含有本书的实例文件和TEKLA快捷键文件及使用说明。 现在,书已经在手中打开,是时候打开电脑进行实战了。。。。。。 手写体签名 2009年5月10日于上海 万事开头 关于TEKLA STRUCTURE软件的优点和介绍在此就不费篇章了,如果你是刚加入到钢结构深化设计队伍行列或者对它还不了解,请先去BAIDU一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想必大家在学习和摸索TEKLA软件的过程中已经耗费了不少精力,有时候腾出时间想静心下来掌握这个软件工具,但是受挫于此起彼伏的各个问题阻碍,一直进展不顺;或费时费力从网络上收集下载到许多学习资料和各个问题,但是多如蜂窝乱如麻,一点也不系统,无从着手。。。。。。 本例所选用的门式刚架为[《03G10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第一个实例。建议大家自备此书,其中里面的诸多内容对于深化设计的理解和深度控制很有建设性。 别担心,请相信本书,相信自己,Let’s Begine。。。。。。 1.S.1 打开程序界面 首先需要打开TEKLA软件界面,开始 | 所有程序 | Tekla Structures 14.0,[denglujiemian001]点击Tekla Structures 14.0 China,如所做工程需要使用,仅仅是为了工作环境进行区分,会有库文件等设置上的区别。 弹出Tekla Structures 登录对话框,[denglujiemian002]需要选择指定一个登录的操作模式,如果主要的工作是进行钢结构深化设计,则在下拉框里选择钢结构深化。[denglujiemian003]打开了软件界面应该如图所示:[denglujiemian004] 打开之后许多菜单命令和工具栏图标均为灰色,点击无反应,这是因为还没有建立一个模型,无法激活使用。 下面通过新建一个模型来开始调用和配置的软件操作界面,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进行新建一个模型: 1:点击菜单上的文件 | 新建…弹出新建对话框。[xingjian001] 2:单击工具栏的新建图标弹出新建对话框。[xingjian002] 3:直接使用快捷键Ctrl+N弹出新建对话框。 弹出对话框如图所示。[xingjian003] 保存在:是指所新建的模型放置路径,默认情况下存放在TEKLA安装路径的

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培养目标: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操作系统概念;存储器分类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发挥能力; 重点和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资源以使 计算机高效率工作的软件。 (1)操作系统: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有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简称OS。 (2)计算机语言:按语言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 2、应用软件:是指用户编制的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程序。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中央处理器、 主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主要负责解释,执行规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指令,完成对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工作。它由运算器、控制器二大功能部件和若干寄存器组成,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也称为微处理器。 2、存储器:按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存储器 (内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三种。 (1)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主存、内存,用于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与外存储器相比,其速度快,容量小,价格较高,主存与CPU直接连接,并与CPU直接进行数据交换。按照存取方式,主存储器可分为随时存取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两面类。 ①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RAM,可随时读出和写入。 ②只读存储器:简称ROM,是一种只能读出不能导入的存储器。 (2)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又名叫外存储器,简称辅助外存。 辅助存储器主要有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三类。磁盘存储器通常分为软磁盘存储器和硬磁盘存储器两类。 (3)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结合在一起,形成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通用 说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它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如航空、财会、数控、电子、建筑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21 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杂、多,但中专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网络交流、等七个单元项目,涵盖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划分好后,教师要进行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在每一个单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己先将项目设计开发出来,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针对项目的难度不同,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项目的实施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而针对网络技术、网络交流等稍大的项目成立项目小组,推选小组负责人,制定计划,并落实分工,参考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确定小组成员(一般4-5 人)。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不是单一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向学生传授着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方法,对完成 工作任务流程的设计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时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技巧;它不再是一种向学生 灌压式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总结、体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计算机基础一理论课大纲

《计算机基础一》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代码:060051 二、课程类别及性质:公共必修课 三、课程学时学分:60学时(教学:36 实践:24)3学分 四、教学对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 五、课程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杨七九、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选修课:无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理论,对Windows操作系统和字处理软件Word2003、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演示软件PowerPoint2003、Access2003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内容。让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并奠定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操作和理论基础,能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信息时代与计算机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第二节教学时数: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信息安全技术的作用、信息处理等基本过程。 第二节计算机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应用以及发展趋势;掌握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数制及其转换。 第三节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学时数:2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各数制之间的转换。 第二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述教学时数:1学时 基本要求: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部件及常用外设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节硬件系统系统教学时数: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常见硬件如主板、键盘等的使用及其性能。第三节计算机软件系统第三节、第四节教学时数:1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软件的相关概念,软件系统的分类及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第四节进一步的学习 基本要求:了解学好计算机需要进一步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三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第一节、第二节教学时数:1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分类、特点。掌握操作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第二节 Windows XP基本组件 基本要求:掌握桌面、窗口等Windows的基本组件的使用。 第三节文件管理第三节、第四节教学时数:1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文件、文件夹、磁盘的正确使用,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第四节任务管理器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公共基础 授课对象:计算机应用类专业 计算机公共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在对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序化后形成教学项目,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体验职业活动情境,培养其职业素养。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学会操作系统的安装。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掌握Internet的应用。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Windows XP的常用操作。(4)了解Word 2003的基本知识,掌握其操作方法。 (5)了解Excel 2003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的基本方法。 (6)掌握PowerPoint 2003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7)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CDT各模块功能。 2、能力目标 (1)能按用户需求选购性价比高的计算机。 (2)具备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下载资料等能力。 (3)能熟练操作Windows XP,并会设置系统环境。 (4)能使用Word 2003进行文字、图表的编排。

(5)能使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创建图表。 (6)能使用PowerPoint 2003制作演示文稿。 (7)能使用CDT各核心模块,开发简单信息管理系统。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致而耐心的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8)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 (9)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10)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1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 项目一选购计算机 一、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 某学校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置一批办公用计算机,按标书提供的,进行计算机选型,为投标提供依据。 2、项目实现目标 按用户要求进行计算机选型;安装操作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