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一、一节好课的标准

课堂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展示个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一堂好课如同一件艺术品,它可以精美绝伦,也可以朴实无华,但无不散发着幽兰之香,品来内涵隽永,令人过目不忘。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专家、特级教师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趣、实、活。特级教师袁浩归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四个字:新、实、活、乐。上述两位专家对一堂好课特征的归纳可谓殊途同归,精辟凝炼。假如再将两位专家的观点归纳并梳理一下,就可概括出四个字:趣、实、活、新。叶澜教授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他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

(一)、扎实的课

扎实的课就是有意义的课。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深入其中,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有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二)、充实的课

充实的课是有效果、有效率的课。教师言之有物,学生学有所得。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均参与其中,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学习、耕种收获的美好乐园。

(三)、丰实的课

丰实的课是动态生成的课。它不完全拘泥于预设,而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欲擒故纵,精讲点拨,期待课堂的精彩生成。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在探究的精彩瞬间,常常有智慧的火花在不经意间点亮了师生的眸子。

(四)、平实的课

平实的课是常态的课,是实实在在的课。它不刻意追求表面的形式,而是注重课程内容。它不哗众取宠,教师的眼中只有学生。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有何人听课,教师都会把课堂看成是自己和学生的独有空间,看成是思维碰撞和智慧生成的神圣殿堂。

(五)、真实的课

真实的课就是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真实的课必然是有缺憾的课,正因为不是十全十美,所以课堂显现着生命的原生态,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细节和教学行为,永无止境地追求教学的更高境界。

新课程下,一节好课除了具备以上特点之外,我认为还有几个环节需要引起重视: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一节课需要提纲挈领。展示给学生明确的目标,然后引导学生步步前行,层层深入,直到水到渠成。

2、教学内容鲜活简约。一节课需要重点解决几个问题,决不能面面俱到。在重难点处浓墨重彩,层层设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并留下悬念和回想的空间,给学生的思维以创新和自由。

3、教学策略灵活有效。一节好课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改变陈旧的观念,以生动的语言、科学的方法、灵活的手段激活课堂。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鼓励质疑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教学细节充实丰满。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的绿意葱茏得益于它的细节。课前要精心预设,课堂中要环环相扣,特别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以使课堂目标顺利达成。

5、教学评价精准得当。用多元的评价方式给课堂效果一个明确的结论。用科学的语言表述,用全面的语句概括,用期待的眼光激励,给学生一个递进的阶梯。

一节好课是教师素养和教学机智的完美体现,是师生心灵琴瑟的和谐共鸣。而好课的生成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积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一节课。”因此,教师应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时俱进,不断积累和完善学科素养,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让课堂在科学预设与精彩生成中达到理想的境地。

二、怎样才能上出精彩的好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40分钟要效率,是每一个教师的追求。教育家指出:要上一堂课就必须“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语言清晰,组织得好”。那么教师应怎样根据这几点上好一堂课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刻掌握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些教学参考资料中,往往明确地指出了每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阅读参考书是必要的。但是,只是把《参考资料》上的目的要求,抄在教案上是不解决问题的。因为,教师如果不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不具体掌握哪些教学内容和哪些教学目的有内在联系,自己的教学目的就会是空洞无内容的。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十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难点是什么?也就是说这节课你要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只有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后,才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思想要与时俱进。

目前,我们的教师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上课还是一问一答或先教后学、先讲后练、一讲到底的多。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我们教师要把过去那种单纯教师解释教材,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学习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在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指挥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多关照。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只是老师的活动或少数几位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让他们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效益,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双边的主体性。教学应当呈现出一种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学习状态。师生互动既包括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所谓“动”不是无何止的争论甚至是毫无意思的讨论,而是思维、情感的动。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交流,敢于质疑。还要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在课堂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老师还要专心倾听,敢于抓住生成的问题展开教学。

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要采用多样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思路,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教给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学会就是学生接受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就是学生掌握方法、主动探究新知识、发现新知识、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例如:当学生对这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教师就要善于提出有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讲到全课关键问题时,就要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时,教师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四)、教学语言要生动激趣

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没有情趣,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这样才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五)、教学结束要深刻反思

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会有所失,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想与实际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有时会觉得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作为教师要认真分析总结这节课的优劣,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会让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同时才能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日益得到完善。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要让听者感觉到:精心设计,有效控制;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积极尝试,合作探究;师生和谐,气氛活跃;行云流水,如沐春风。这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作为教育工作者这却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努力方向。教学是教育的中心,而教学的关键就是上课,所以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责任。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发挥最大效益。

三、实践与探索——我的故事

(一)学模式——学上课

1.学模式。

学习实践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

⑴出示尝试题;⑵自学课本;⑶尝试练习;⑷学生讨论;⑸教师讲解

2.学上课。

根据尝试教学法的五步教学模式设计每一个教案。

学习用尝试教学法上课

走出去观摩学习,学习他人上课。

3.参加优质课比赛锻炼提高。

《数的整除》复习课、《圆的认识》(刘友红)、《奇妙的瓶罐装饰》(俆瑛)(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是一大创举。)

(二)做模式——为上课

1.《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题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目标、自学新课;探究讨论、解决问题;启发点拨、巩固新知;拓展练习、激活思维。2001年获得湖南省基础教育课题实验成果三等奖,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大批教师。

2.《五美激趣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发现美,交流讨论——欣赏美,合作探究——体验美,实践创作——创造美,互相评价——展示美。朱小林: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小学《五美激趣课堂教学模式》代表了湖南省美术课改的方向。

3.《儿童意象工笔画》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天使艺术学校学生美术作品受到了罗英、陈白一、黄铁山、朱训德、胡茂林等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赴京参加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作品展。我写的论文《儿童意象工笔画实践与探索》获得中南六省一等奖,《儿童意象工笔画实践与探索》课题获得湖南省基础教育教研成果三等奖。)推出了永州儿童意象工笔画、推出徐家井小学。

4.徐家井小学各课堂教学学科教学模式

2013年为了迎接永州市课改样板学校验收,教研室小学组深入徐家井小学做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模式。永州市教育局的领导听了按模式上的语文、数学课,对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语文“乐学”教学模式“乐知—激趣导入、乐疑—自主提问、乐思—赏析释疑、乐悟—拓展提升”;强调学生在快乐中体验语文学科的魅力;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出示要求——目标引路,提出问题——自主学习,研讨问题——合作探究,尝试练习——展示提升,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英语“自由会话、激趣导入、合作探究、快乐拓展”强调教师需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在快乐中自主学习,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做课堂的主人,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科学“激兴提问、猜想假设、制定计划、合作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强调科学的严谨性,及学生动手探究的科学态度。音乐“声情导入,感受美→融情赏学,体验美→激情拓展,创造美→畅情总结,享受美”强调以音乐作品本身的内在情感和教师的教学激情,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创造、享受音乐的美。美术“五美”激趣教学法,“创设情境——发现美,交流讨论——欣赏美,合作探究——体验美,实践创作——创造美、互相评价——展示美”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发现、表达、欣赏、体验、创造美。

5.典型课例分析:《玩石头》(唐小燕)

(三)用模式——上好课

1.实践模式

2.反思、完善模式

3.典型课例分析:《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韩智林)、《团扇》(唐博文)

四、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艺术

1.请教科院专家讲座

2.请教科院专家指导

3.积极承接学科优质课竞赛

4.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5.送课、送教下乡,优质资源共享

6.培养青年教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五、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十大教学模式

1.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法则: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法则”三大模块:预习、互动、测评。

2.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⑴“先学”,⑵“后教”,⑶当堂训练:

3.杜郎口教学模式:“三三六”或

“10+35”

“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4.邱学华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教学基本程序可分为五步:⑴出示尝试题;⑵自学课本;⑶尝试练习;⑷学生讨论;⑸教师讲解

5.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

第一,启发,就是提示当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第二,阅读课本,就是学习自己读课本。第三,练习。既然读懂了课本,就可以做相关的练习题;第四,当时知道结果。这一步很重

要,做了练习之后,让学生当场核对或订正答案。第五,小结。教师下课之前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

6.黎世法“异步教学”

第一步,自学。就是自己读课本。第二步,启发。就是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第三步,复习。回头输理一下自己已经学了哪些内容,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第四步,作业。其实也就是练习。

第五步,改错。这一步相当于卢仲衡老师倡导的“当时知道结果”。学生做了练习之后,同学之间相互改错。第六步,小结。

7.钱梦龙“语文导读教学法”

这种教法以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为理论设计的基点,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三主”和“四式”构成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构思。“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这一理论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外化为相对应教学结构模式即“四式”,包括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8.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第一步,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第二步,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案。第三步,讨论: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第四步,答疑:立足于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第五步,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拟一组约需十分钟完成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第六步,自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主要收获。教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得到及时强化。

9.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讲学稿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了。“讲学稿”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它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讲学稿”中都有表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讲学稿”的特点,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等习惯的培养。“讲学稿”像一根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正如该校校长陈康金所说的:“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从前一天晚上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学生产生疑瓿,探究疑问,解决疑问题的全过程都会在‘讲学稿’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据此随时检查、指导和调控。除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外,讲学稿还是学生的练习册”。东庐中学的教师除了“讲学稿”上的题目外,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对每份“讲学稿”教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此外,学校对学生的成绩考评也紧紧围绕“讲学稿”。东庐中学测试或考试时,教师通常从“讲学稿”上选择题目,引导学生利用“讲学稿”进行复习,达到“学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和装订,就成为很好的复习资料。

10.西峡教改的“三疑三探”

教学模式的课堂流程是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运用拓展。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接触新课之前,一切都是陌生的。老师出示课文题目,在没有走进文本之前,让学生展开联想并提出自己思考到的问题。比如,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老师出示课题,学生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有:董存瑞是什么人?暗堡是什么?为什么要炸暗堡?董存瑞是怎样炸的?结果暗堡被炸掉没

有?不“舍身”能炸掉暗堡吗?是他一个人炸的吗?董存瑞现在还有家人吗?……教师归纳补充梳理后,引导学生带着主要问题深入文本进行“自探”,进而寻求问题的答案。

十大教学模式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符合新课程改革理验,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中国课改样本模式调查

太阳照常升起,变化每天发生。转眼间,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步入第11个年头。走在课改路上的中国教育,正以从未有过的变革的勇气,挑战着曾被人奉为金科玉律的各色“经典”,这支队伍里,活跃着许多闪亮的身影,洋思、东庐、杜郎口是其中的“代表”。这里,我们无意对“典型们”做出一番比对和评价。因为,课改原本就是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断继承,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和发展的过程。

本期“调查”,我们力求站在客观、公正、科学的立场上,旨在通过锁定“模式”,以“课”论“改”,试图展示课改的基本历程,厘清课改发展的脉络,从而给力中国教育。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相信这是很多初登讲台的教师都会碰到的类似问题。10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确定:找“凯洛夫”去!

这位苏联著名教育家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教师,因而成为我国教育界倍加推崇的通用模式。

何谓“五步教学法”?按照教科书定义,即控制课堂教学的五个主要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相信这五个步骤对于“60后”“70后”乃至“80后”一定不会太过于陌生。“从小,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成长起来的”,在记者的调查中,这样的回答比比皆是。课难道不应该这样上吗?如果不检查复习,不巩固新课,不布置作业,还是合格的“课堂”吗?

事实是,固有的课堂模式正在不断被突破。创新,一直是教育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最近10年,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这座花园里,正盛开出各色模式的花朵,它们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历数近10年来的模式,比较知名的有“成功教育”教学模式、主体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导学型”教学模式、“双主”教学模式,还有曾引起广泛反响的“尝试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八字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等。

从最初的唯一选择——“五步教学法”,到现在的乱花渐欲迷人眼,层出不穷的模式不仅教师迷惑了,校长迷惑了,就是一些教育专家也迷惑了。“模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词汇,于是,中国教育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些人提起模式喜不自胜,觉得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福音,有的人则对其厌恶无比。

“捧杀”和“棒杀”,都不是面对事物的应有态度。仔细分析和梳理模式演变的历程,我们会发现,模式正验证着中国教育几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最初的开始:五步教学法

“为什么会有‘五步教学法’?”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解释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夸美纽斯首先提出班级授课制,把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变为一个教师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施教的群体教学。赫尔巴特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都是强调了教师的‘讲’。此后,凯洛夫将其形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教师的‘讲’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毫无疑问,这种模式对中国后世教育教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加上中国自古就有尊重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推崇学习的传统,因而“凯洛夫”旋风之劲可想而知。

“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让教师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余文森说。

但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在“五步教学法”中,我们明显看到,其过分注重和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学生”在这里几乎是看不到的。

伴随而来的是千篇一律的“教师课堂”。以语文教学为例,在“五步教学法”的指导下,语文课无非是作者生平、背景介绍、记忆生字词、段落分析与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再好的文章,经语文老师一讲,马上就被肢解成一堆的知识,哪里有语文之美!”现实是,这样的课堂在中国不在少数。

“五步教学法”还适合教学的要求吗?从怀疑走向行动,一些学校和教师正尝试着改变。

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他的“尝试教学法”是把教学分成7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尝试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特别强调“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提倡学生要能尝试,多尝试。

比较著名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卢仲衡教授,他创造出“启、读、练、知、结”的“自学辅导模式”。就是主张“先学后教”,让教师在开始上课和即将下课时,面向班集体进行“启”与“结”,两个环节约占15分钟左右;中间30分钟都属于学生,由他们来自主完成阅读、练习、反馈的学习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也在这个时期提出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在魏书生看来,这六步程序,可以依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理解的难易程度形成若干“变式”,比较浅显的文章,以学生自学解决为主,其他两步可以省略;若自测效果好,自结则可略。但无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要。

尽管这些模式名称不一,但它们的意义在于,在历经艰难的教育教学观念挣扎和技术涅槃之后,“学”开始从课堂冻土里苏醒,尽管它们依然重视“讲”“练”结合,但对“学”的张扬仍不失为一种壮举,尤其是洋思中学。

洋思“变形记”:先学后教

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课堂教学来说,洋思中学的突破算一个“奇迹”。

这所位于江苏泰兴的一所破落农村初中,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他们的课堂模式主要分为三段,有六个环节。三段即“先学”、“后教”、“训练”。

“先学”的操作要求:1.揭示教学目标,教师用投影仪(或口头、板书)显示,三言两语准确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2.明确自学要求,教师向学生讲明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时间以及如何检测自学的质量,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时间2分钟左右。3.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时间5至8分钟。4.学生汇报自学结果, 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后教作准备,时间5至8分钟。

接下来是“后教”环节,教师对带有倾向性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交流发言等形式来解决“先学”中出现的问题,时间8至10分钟。

最后是“当堂训练”环节,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与传统的“教为主”相比,洋思中学明确把学生的“先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提出,并予以特别强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洋思中学的亮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可供操作的模式,而“当堂训练”又辅以课堂“四清”,则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益。

与传统的“五步教学法”相比,不难得出,洋思中学的“先学”主张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重大突破。洋思的课堂“变形记”为他们带来了巨大声誉。直至今日,仍有学校前去洋思中学“取经”。

曾经有文章这样描述洋思中学的课堂:“随意走进初二年级的一堂生物复习课,一样朴素而简洁的装束,一样年轻的面孔,课堂在学生对照复习提纲自主看书、提问检测、再复习、再检测以及最后的练习巩固等不同的环节中紧张地转换着,时间被细化到10分钟、5分钟,甚至1分钟。一节课,40多道选择和开放问题,全班40多个孩子,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单独和集体检测。”

“上课就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洋思中学老校长蔡林森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而这也是很多参观者印象最为深刻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打仗”,争分夺秒,丝毫不敢“懈怠”。

对此,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意也许是想探索‘学生主体’。但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教师除了是课堂的‘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外,还是直接的‘决定者’和‘掌控者’,换句话说,因为有这样‘角色’的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未真正也无法真正得到落实。但洋思带给中国教育的启发作用不容抹杀。”一位资深教育记者这样评价他眼里的洋思课改。

东庐“一招鲜”:讲学稿的“技术”贡献

与洋思中学的“早年成名”不同。同样来自江苏大地的农村,东庐中学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后起之秀”,因为“一招鲜”而声名鹊起。

东庐中学成名在“讲学稿”。与传统教学管理重视教师的备课不同,东庐中学变写教案为编讲学稿。其技术的改良,却生成了课堂意想不到的变化。讲学稿的问世,实现了课下与

课上相结合,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讲授引导相结合,达到了“教”与“学”的合一。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技术带来的“化学反应”导致的是课堂结构的巨大变化。

何谓“讲学稿”,教师“教案”、学生“学案”、学生练习,三者融为一体谓之“讲学稿”。

东庐中学的课堂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它的革命性体现在,按照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设计课堂。东庐中学的课堂流程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四大环节。

课前,教师先把印有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内容的“讲学稿”发给学生,让学生据此自学。

课中,教师按照“讲学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教师就不再讲,不会的才进行点拨。

“东庐中学正是通过‘讲学稿’这个桥梁,把‘教’和‘学’联系在一起,教师由原来的只顾埋头教书转变为围绕学生的‘学’做文章”。有专家评点说,东庐中学对教师的要求不同,传统课堂上的教师往往考虑的是怎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可能像他们这样能够顾及到学生的“学”,看重学生的“学”。

“更重要的是,‘讲学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支撑。在‘讲学稿’的引导下,通过预习和自学,学生学会了归纳、概括、推理、探究,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讲学稿’这个‘技术’的改变,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跨越”。有专家如是说。

杜郎口旋风:颠覆还是改良?

比东庐中学的改革稍早一年,一个叫崔其升的农村校长,在山东聊城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引爆了“颠覆式”的课堂变革。

最初的时候,为了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崔其升提出了一个看似疯狂的规定:“0 45”课堂,教师一个字都不能讲,不能板书,就站在课堂里,任学生自己作主、自由发挥。

教师“闭嘴”的课堂,招致了很多质疑、非议。但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不讲的课堂却让学生动起来了,让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好起来的课堂证明了学生主体的力量。”崔其升校长说,他就是这样矫枉过正,硬把教师的观念给扭过来的。之后,他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建构了能代表杜郎口教学主张的“10 35”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35分钟时间完全交给学生,并由此总结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包括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大环节。

杜郎口模式被称为“颠覆”的典型,其改革是彻底的,不留尾巴的,它的创造性在于,把一直以来由教师掌握的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杜郎口还统统删除了一些词汇中带有“教学”的字眼,而换成了“学习”,如教学目标被改成学习目标,教学计划则换成学习计划,等等。

与之相伴的是教室环境的变化。杜郎口的教室不再是原有的主席台式的座位排序,而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圆桌式排序。物理空间的小小改变,实现了教室生态环境的巨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全新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杜郎口模式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变成了百家争鸣,学生由精英式

的学习变成全员式的参与。杜郎口中学课改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实现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

应该说,杜郎口这股旋风成功地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近年来,已经有60万人次前往这个农村学校参观学习,“杜郎口热”在基础教育界不仅没有随着时间消退,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有趣的是,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众多媒体纷纷“围观”杜郎口,各种关于“解读”杜郎口的话语,都已成为一种风尚。

伴随着知名度的高涨,杜郎口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人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杜郎口的课堂,有人把杜郎口的课堂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也有人质疑,如果学生自己就能学会,要教师干吗,还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方法的改良,没什么神奇。

但不管外界如何评论,这所农村中学依然誓将课改进行到底。杜郎口中学副校长张代英告诉记者,自2008年以来,学校允许教师打破三三六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们现在已经不称模式了,关键是模式背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一味执著于方法的改良是走不远的,课改其实不是改方法,而是‘换脑袋’。”崔其升对记者说。

模式,到底是什么?

杜郎口的成功引发了空前的课改“模式热”。2010年,可以概括为全国课改的“模式年”。

本报曾就当年的课改整体情况进行盘点,总结推出了课改“九大范式”。除了杜郎口中学的“10 35”模式外,还有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双语学校“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还有曾被本报报道过的河北鹿泉一中的“八环节教学模式”、山西新绛中学的“问题解决式”课堂、河南濮阳油田十九中“引领式教学”等,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此外,北京昌平区长陵中学以及本报不久前报道的河北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也都探索出了自己较为成功的课改模式。更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所在的四川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也学着“不讲”了,他们同样开始探索自己的模式。

比较这些学校的模式,可以发现,他们或许受了太多诸如杜郎口、东庐的影响,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模式都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通常都放大小组合作与展示,都是用学案、导学案“导学”,都主张当堂训练或检测反馈,都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都研究独学、对学、群学,都尽可能控制作业量甚至实施“零作业”,等等。当然,这些模式最大的共同点,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模式热”导致模式的满天飞,似乎没有模式就摆明了教学落后,课改仿佛就是搞模式。有人据此提出质疑,而最大的质疑莫过于,模式会限制个性,阻碍艺术,妨碍创造。那么,课堂到底需不需要模式呢?模式能解决课堂业已存在许久的症结吗?

对此,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有效性是追求的目标,模式是一种必要的措施。”采取哪种模式是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有效性的,模式也是可变的,有效性才是我们的追求。

而李镇西老师同样也认为,模式旨在规范“教”与“学”,让课堂更加贴近教育本质和规律。

事实上,对于目前中国的教师来说,如果不遵循规律,随心所欲地去展示自己所谓的“教学艺术”,那么这种教学对学生来说就不是艺术,而是一场灾难。我们最缺的不是教学的艺术性,而是教学的科学性。而模式就承载着这样的科学性。

当然,模式与模式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模式只是一个框架,不应该规定所有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细节,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风格。否则就是模式化。

“教师一开始需要模式,等熟练掌握模式达到一定境界后,就可以抛开模式。正如武功高手修炼到最后,可以将一切招数融会贯通,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然而在达到此境界之前,我们还必须老老实实地一招一式地学习。”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总校长张磊说。

记者在采访这些课改学校时发现,他们已不约而同,形成一种共识,“教无定法”的前提是“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在有法、得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无法的境界。而当教师攀登上了这种境界,模式就是一个可以扔掉的梯子。

艺无止境,好的教学不能止步于模式、技术和方法。“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善。”美国教育界享有盛誉的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指出,“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其实,模式就是“思想下的技术”。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李锦韬理事长总结说。

模式背后的思想

从“五步教学法”到“杜郎口旋风”,伴随着种种争议,10年来,中国的课堂从“教中心”到“学中心”,走过了一条跌宕起伏的不平凡道路。

尽管我们称2010是模式年,但不得不承认,没有哪一种模式能够一统天下。仅仅只有模式,还是解决不了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新课改推行已有十年,但一些地方依然停留在“理念”层面,在操作上,“五步教学法式”的课堂,依然还控制着我们学生的学习和生命成长。

我们还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校经常去各地“拜师取经”,但回到家里依然“涛声依旧”;或者照搬过去发现效果不佳,半途而废,不了了之;还有一些学校盲目追求模式,标新立异,迷失了自己,更迷失了改革的方向。

“这是由于他们没有看到模式背后的东西。这些课堂模式背后是一个系统的支撑,比如备课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学校管理机制和文化。”对此,崔其升无奈地说。

在杜郎口中学,记者从一些细微之处感受了这些支撑的重要性。学校每天有两次反馈,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在课前的早上7点半和下午1点半,各半个小时,各年级组分别提出前半天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被指名道姓的教师并无尴尬,大家已经习惯于将其看作是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批评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而已。副校长张代英对记者说,反馈会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师把否定自己看作是最大的进步,因为只有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自我更新。“日新之谓盛德”,从杜郎口中学的每日反思文化可以感受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这样每天诊断课堂,每天反思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想不提高都难。因此,在这样一所农村学校,尽管教师自身的专业基础比较差,但他们每天都和学生一样在不断成长,终于做出了令人惊异的成绩。

显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和文化的支撑,课堂改革不可能走下去。

课改,到底改的是模式,还是思想?

我们需要思考新的课堂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支撑,需要哪一种模式?

其实,课堂模式有几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课堂必须是基于学和服务于学的课堂。一旦围绕着学来组织,即使没有具体的模式,也是好课。重要的是,让课堂发生质变!

“我不可能改变你,但是也许我可以影响你。”“如果你想腾云驾雾,我将给你一片蓝天。”这是我在徐家井小学向我们的青年老师发自内心的呼唤。从事教研工作以来,我指导的老师有2人获得中南六省一等奖、50余人获得湖南省一、二等奖,涉及到小学数学、科学、中小学美术等学科。他们有的已经成为学校教学骨干,有的已经成为学校领导,有的已经成为教学能手。2011年教师节零陵区评选、表彰了十佳教学能手,小学组3人中有两人

是数学老师(周慧芳、周云二人为获得省一等奖的数学老师)。二项课题获得湖南省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目前研究的课题是《零陵区黄古山小学大班额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1989年根据零陵区普教科的要求,为了规范小学数学升学考试,我编写了《零陵地区小学毕业考试标准》,经常参与永州市小学数学命题工作。2008年当选为湖南省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永州市教科院教科院的领导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唐昌德副院长(中小学数学教研员)和蒋瓜旺主席(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在退休交接班时和新上任的教研员不约而同地说:以后学科工作上的问题,请找零陵区的彭主任。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如果优秀教研员由永州市教科院和学校评选,我每年都可以当选。

人生有两种职业心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家李镇西:“我的教育不为领导,不为职称,不为荣誉,只为我的乐趣本身。”去年同学聚会,在众多事业有成的同学面前,我的同学聚会感言:我选择了我喜爱的工作,我的工作得心应手,我的工作成绩显著。我开心、我快乐、我无怨无悔。

让生活走进数学,使课堂更加精彩

让生活走进数学,使课堂更加精彩 [摘要]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数学学习与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要求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还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中去学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生活走进数学,使课堂更加精彩,笔者从以下几6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乐趣;感悟数学;数学问题;动手“做”数学;学习小组 一、数学内容与生活接轨 现代数学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书本知识的解释者与执行者,而应该是学生一起突破数学知识的合作者与交流者。因此,广大教师一方面要用好教科书,要充分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理念,充分运用教科书已有的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以及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把数学引向生活,强调数学跟人类现实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基础,从而带来对数学学习的更大兴趣。 二、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 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笔者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组数据:“一次数学测验,某班的得分情况如下:100分的5人;90~99分的15人,80~89分的15人,70~79分的2人;60~69分的2人,60分以下的1人。全班平均分数为92。根据以上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百分数的问题并列出相关的算式?”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纷纷回答:(1)满分的人数是优秀人数的百分之几?(2)优秀的人数是总人数的百分之几?(3)及格率是多少?(4)满分的人比90~99分的人少百分之几?(5)90~99分的人比满分的人多百分之几?……这样,既使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在生活层次中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最高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决策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这种潜在的需要就更加强烈。课堂就更加精彩。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题:“有一种牛奶盒长5厘米、宽3厘米、高8厘米,厂方准备一箱装24盒,如果你是厂方的设计人员,请你结合厂家利益考虑外包装的长、宽、高各应该是多少?”学生都很兴奋,先是讨论,然后计算。通过各种意见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使用材料少,就节省成本,厂

营造灵动的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营造灵动的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1-08-09T15:20:06.513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陈琳 [导读] 牛津英语9A教材第六单元中有关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的教授较为复杂。 陈琳南京市板桥中学 一、案例背景 牛津英语9A教材第六单元中有关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的教授较为复杂。我们在初二阶段已经学过其时态不变的情况,如“The teacher told us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大部分学生对人称的变化基本掌握,所以我们只需强调时态的变化。通过呈现五种时态的变化形式,再加上大量的机械的练习,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掌握间接引语的时态变化。为了增加语法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掌握本课重点语法知识,我就想到了我们经常在小学课堂上做的“悄悄话”游戏。 二、案例分析: T: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ok? S: Ok! T: We call the game “Tell me what he or she said.” A student says a sentence to someone, the listener tells us what he or she said. For example, A: I am happy today. B: He said he was happy today.( B同学在向C同学转述完之后,自己再说一个句子。) I am happy, too. C: He said he was happy, too.(同样C同学向D同学转述完之后,自己再说一个句子。) 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 D: He said he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在D同学回答完后,我将句子投影到屏幕上,让其他同学判断这个同学转述得是否正确。) T: Is he right? S1: He is wrong. T: Who can help him?(D同学转述有误,我耐心询问全班同学谁可以帮助该同学改正错误。) S2: He said he had gone to the park yesterday.(我发现学生在笔头操练时正确率很高,但是口头练习,很多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以致错误非常多。因此,我把S2同学说的句子投影到屏幕上,把句子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思考他说得对不对。) S3: He said he had gone to the park the day before. T: Very good. You are right.(结果S3同学很快把错误找出来了。) T: Pay attention to the adverbials. For example, I visited the Palace Museum last week. Tell me how to change this sentence. (于是在这个地方,我向大家再次强调时间状语变化的注意点。) S4: The teacher said she had gone to the Palace Museum the week before. T: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下面,我继续请大家做这个游戏,尽可能造一些生动有趣,和实际生活贴近的句子。在这期间,我把大家造的较为优秀的句子投影到屏幕上。) T: Time is over. Let’s read these sentences together. SS: He said he was happy today. He said he had gone to the park the day before. The teacher said she had gone to the Palace Museum the week before.(在将近15对同学做完此游戏后,我叫全班同学集体把屏幕上优秀的句子朗读一遍,以此巩固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中的时态变化。 三、案例反思 我们都知道语法教学比较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运用的积极性,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如果只是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讲授语法规则,完全脱离语言环境,做大量机械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不高。 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这个游戏,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间接引语,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也发现活动的效能不如原本所期望的那样。比如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听的能力,有些基础差的学生无法对其他同学口头造的句子直接转换过来,因此我把句子打到屏幕上,说明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假如出现例外情况,就需要设计者灵活变通。 现对如何发挥活动的效能作如下反思: 第一,设计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当的活动。因为各班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教师要认清学生的实际水平。比如,在我设计的这个活动中开始高估了学生听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之后马上就反应,不切实际,于是调整呈现与听的顺序结果反应较好。我们也可以首先选定一种时态进行专门训练,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听也发挥了它应有的效能。 第二,开展合作性学习。因为本节课中出现了一些学生在别人练习时,思想不集中,开小差的情况,有的学生感到无事可做。我们可以把学生分组,一个同学回答时,本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其他组的成员找错。通过小组间比赛的形式,激起每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可以保证每位学生参与进来,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体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总之,本人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生活环境,学习兴趣以及英语水平,努力调整教学模式,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完善教学过程,使得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如何安排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如何安排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什么是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40分钟)内,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的付出与“达标”的效果的比。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方向问题,这个方向就是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是在规定的时间之内,通过教材提供的范例和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及学生的语文实践,去实现《课标》要求的过程。因此树立并强化目标意识至关重要。漠视或偏离目标就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准备的中心发言就是,强化目标意识,优化导读结构。 一、增强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包括目标的认定和教学行为的指向。教学目标的认定可以为教学行为指示方向,也可为教学行为的控制提供依据。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何积极的教学行为、任何有序的教学结构、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任何高超的教学艺术都将失去意义。所以,教学行为是要受教学目标制约的。增强目标意识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行为受到应有的制约,不至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算到哪里。我认为,增强目标意识要把握住三点:确定目标力求正确、把握目标力求全面、达成目标力求整合。 首先,我来谈第一点确定目标力求正确。

如教学《田忌赛马》,许多教师都把教学着力点用在两次赛马的不同上——第一次怎样赛,第二次怎样赛,两次赛马的结果等。因为担心学生不理解所以采用了各种方法引导:有的用图示法、有的用课件,有的灵机一动用扑克牌模仿比赛的出场顺序。还设想如果齐威王也和田忌一样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将会怎样,于是又来了一番演练。整节课就这样操练和表演,学生觉得有趣,玩得轻松,课堂气氛也十分热烈。这样的教学效益到底如何呢?课文写的两次赛马的文句浅显易懂,并非重点难点,只要学生去读就能理解。教师花时间花精力显然没有效益,这就是教学目标导向发生了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咱们的教学参考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界定的: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田忌、孙膑、疑惑、讥讽、轻蔑、目瞪口呆、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4、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的出场顺序的不同,结果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领悟科学的思想方法对于成功的意义。

怎样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怎样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专业学科:英语 摘要:只有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因此,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课成为学生学习的必要。我采用游戏和歌曲激趣、文化背景激趣、教具激趣、英语成语或谚语激趣、多媒体激趣。 关键词:趣味性,文化背景,英语成语或谚语。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智慧之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因此,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课成为学生学习的必要。英语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下面是我个人在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课堂教学穿插游戏和歌曲激趣 心里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同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将游戏引入课堂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持久稳定,又能使学生注意的紧张程度得到加强。 教师可在课堂前用几分钟时间给学生做游戏,一方面,学生因贪玩而踊跃参与,另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持久地吸引到新课内容上来。如:学习了nose 、ear、eye、 leg、arm等人体部位的单词后,可进行“摸鼻子”游戏,教师快速说出单词,学生迅速用手触摸相应的部位。通过这个游戏,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也培养并增强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师可把需学生掌握的内容改编成歌词,配以学生熟悉且朗朗上口的曲调,以英语歌曲的形式教授给学生。如:在教学数字1到10时,教学生唱《十个印第安小男孩》,学生很快就会掌握它们的读法。 二、讲文化背景激趣。 学习一种语言其实是学习以该语言为载体的那一种文化,对所学的文化知识方面的欠缺必定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因而语言与文化密不可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响水县八墩小学解卫萍 【论文摘要】本文从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着手,阐述了提高小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充分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级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的厌学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构建和谐 【正文】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一、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注意活用教材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

有效的参与让课堂精彩纷呈

有效的参与让课堂精彩纷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在这样的基本组织形式中,一个班的几十个学生和教师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共同去实现教学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性格和不同的心理需求。如果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表现出种种不守纪律的行为,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事先无法预料的事件,给课堂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削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中“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纵观当今所有学生,对老师都有很强的依赖心理,都在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没有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呆坐听课……凡此种种都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完全是被动学习。因此,要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明确角色,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坚持性也较差,即使优秀学生也是这种心理状态。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没有任何兴趣的强迫学习,学生不仅学不会知识,而且会损伤学习的愿望,打击学习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动机,就必须把死的知识“活化” 起来。用问题和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如设计一段有趣的故事、一幅动人的画面、一则生活中有意义的小事、一次感人泪下的场景、一首有趣的儿歌、一次有趣的实验操作等等,都有可能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心灵与感情的共鸣,把学生引向“愤”与“悱”的状态,产生浓厚的探求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空间。这个空间的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探索知识的积极情绪、对探索所获、所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发表时间:2011-07-22T16:23:07.87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36期供稿作者:邓云秀[导读] 更多的时候,在学生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要适当加深、加宽知识层面,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川省江安县四面山中心校邓云秀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学生的修养、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培养,都已成为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传授的知识系统明显,学生按简约的认识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掌握教师所注输的知识, 这种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处于被动状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造就全面发展的后代新人,显然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需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新的教学规范,这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教学实践让我们教师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模式是最佳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温故知新;通过分散重点难点,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导入新课,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用活动来巩固,采用师生间、学生间等多边互动,不断反馈信息,矫正不完整或是错误的信息,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测试、检验效果,从而评价自己的得失,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课堂上,还要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启发他们思考更深一步的东西,引导他们进入一个快乐的学习、娱乐世界。这样,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课堂当成有趣、有益、有效的乐园,既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去做。 一、温故知新,分散难点 这是一节课教学的起始环节。可针对学生学习新课所需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组织学生复习。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也就是以旧引新,把难点分散。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以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又促进了学生认识的迁移,还通过这种有目的的诊断,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起点。同时,作为一个教师,通过这个环节就能掌握学生对知识不牢的地方,以便及时补救,让学生在一个起点上接受新知识。 二、兴趣导入 课的成败与好的开端关系是很大的,导入环节的设计,必须注意以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为起点。一个得法的教师,善于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使学生以“臭”味相投的情绪投入学习。 三、明确目标,学习新知识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实现知识结构的“同化”“顺应”,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从学生、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分析研究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同学达到了什么要求,心中有数,整堂课都围绕中心目标进行。传授新知识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的表现出来,通过类比实现迁移,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不同点,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新的知识点,启发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在实践中探究知识。在教师的点拨下获得新知,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这种以旧引新的方法,减小了坡度又分散了难点。 四、引导发现,精讲点拨,围绕目标,巩固新知 促成学生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境启思、以疑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学生静态的听为动态的议,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自我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授课后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好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在练习时,教师要全面控制信息,无论是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还是大部分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都要及时控制及时矫正。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把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 五、多边互动,反馈矫正 就是将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应用。通过学习,把当堂课学到的知识正确应用,并达到熟练程度。为达这个要求最好把学习内容印在作业纸上,分发到人。根据教师目标设计起点:1.基本练习,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2.变式练习,在难度上较第一组有所提高,使差生经过优生的帮助,能上一个新台阶,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3.综合练习,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差生和中等生都需要帮助,最终达到集体提高和发展。 六、形成测试,检查效果 这是检查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也是对教学活动的综合反馈。每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教师就应该及时组织测试内容,检验学习效果,以便摸清底细,及时查漏补缺。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要变换一种方式方法去讲授,千万不能让学生感到厌倦。这个环节大意不得,因为它是下一步调整教学的依据。 七、评价小结 教学中的总结和评价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客观的评价,并对学生提供希望和要求,这样既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又能萌发体验学习成功的感受,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多的时候,在学生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要适当加深、加宽知识层面,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去学习,由浅入深地一步步提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追问,让课堂更加灵动

有效追问,让课堂更加灵动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对话的有效手段。而追问就是提问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的“二度提问”,意在促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他们不断深入探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追问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十分强的学科,如果学生仅仅靠死记硬背是很难真正学好数学知识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追问的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时有的放矢,使其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具备学习能力。 一、于思维的关键之处“追问”,突破学习难点 教学中“追问”策略运用得当,常常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所发现和领悟。教师抓住思维的关键处循序渐渐地进行“追问”,使学生学活知识、用活知识,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错误追源,促使学生思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错,教师可以在学生的错误点,对其巧妙地追问,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从根源处发现错误,进而纠正错误。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有学生在做练习“120÷4÷2=”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120÷(4÷2)=120÷2=60。而且,让老师感到意外的是还有很多学生附和同意这位学生的答案。教师知道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就是对连除的计算原理理解得不太透彻。但教师并没有选择直接将正确答案以及解题原理倒灌给学生,而是借此,在学生的错误点对学生适时地提问:120÷4等于多少呢?学生很快根据课上所学知识给出结果“30”。此时,教师追问道:30÷2呢?学生又迅速给出结果“15”。此时,学生发现自己两种计算方法,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发现自己已经出错。于是,教师继续追问:如果真要在这个位置加上一个小括号,需要进行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变化呢?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开始更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探讨,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误区,了解到连除的意义。 三、正确追因,开拓学生思维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会存在这样的教学误区,认为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就代表已经很好地掌握吸收,将不再引导其继续探究。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水平会逐渐降低,极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正确处,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深究。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正确时对其适当追问,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在利用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的知识时,给出了学生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学生给出了一个很棒的想法:老师,我认为在求长方形面积时,不需要将长方形全部用面积单位铺满,只需要在长方形的长处铺满一行,然后在长方形的宽处铺满一行,这样就能够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此时,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抓住时机,立即追问道: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学生解释道:长处可以摆上5个,宽处可以摆上4个,之后,我们可以横着看这个

结合音乐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结合音乐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音乐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密切相关。面对新课标的特点,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首先我们先要知道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组织音乐课堂教学,把对音乐悟性不同的学生引进艺术殿堂,是搞好音乐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不断探索并尝试寻找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愉快的音乐课堂。反思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如教师辛苦备课,学生却对内容不感兴趣,不知道听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听;教学内容随意性比较大,课堂教学目标难以顺利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等等,面对这些常见问题,该如何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整合教材内容,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对象。要想上好课,就必须立足于教材,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做教材的“奴隶”。上课并非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并结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本着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灵活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即“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如《音乐鉴赏》,它的单元教学内容比较丰满,曲目涉及面广,数量多,在中外结合、古今结合的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现代气息较强的曲目。另外,还有意识地加强了广东地方音乐的曲目以突出地方性教学。那么在备课内容的选择上就应该有所取舍,不能贪多,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性欣赏,而应该分析编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小学语文课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点是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小学生进行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而且,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培养起小学生语文课的兴趣,对以后学习语文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语文课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用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激情朗诵。“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前的激情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教师马上要讲授的内容充满探究的兴趣,在强烈的求知欲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肯定会很不一样。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无疑是一次愉快的心灵旅行。教学《阳光》一课时,我声情并茂的朗诵,加上优美舒缓的音乐伴奏,让学生沉浸在激情的文字和音律美的享受之中,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浓厚兴趣。我创作和朗诵的小诗是:“有了阳光,大地披上新衣;有了阳光,万物焕发生机;有了阳光,小学生们欢声笑语;有了阳光,世界才能充满爱。” 2、质疑导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通过质疑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思维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课前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学《手捧空花盘的孩子》一课时,首先出示课题,请学生读一读,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启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有的说为什么捧空花盆等等。学生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都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是经过学生积极思考后自主提出来的,学这些知识时就会特别注意听,感到特别亲切。从而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 3、巧设悬念。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期盼的兴趣来源。设置悬念,能迅速的把几十个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吸引到语文课中来,造成学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诱惑,激发起探索追求浓厚兴趣。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课文末尾写到小鸟劝执拗的青蛙跳出井口便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

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素质,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路线,趼究当前国内外教育教学发展状况,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其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情境中学,不断被新鲜事物刺激所吸引,因为“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才会还语文课堂于精彩,使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变的生动、有趣。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

矫情做作的腔调。 在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中指出: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根据对课标的学习,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一课中,

精彩的演绎,灵动的课堂

精彩的演绎,灵动的课堂 ——赣榆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有感 清晨,拉开窗帘,我不禁大吃一惊,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不知什么时候浓雾光顾了我们赣榆。 草草用了点早餐,我便乘车匆匆赶往赣马镇中心小学,今天我们教研室将在那里举行?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因为能见度还不到五米,故而车子像蜗牛一样在慢慢爬行。天公可真?作美?啊!我的心里暗暗叫苦,这可是我做教研员以来主持的第一个大型活动,怎么会这样?好不容易穿越迷雾,来到目的地,我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课没有想到的是已经有十几个学校的老师赶到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和严谨守时的态度着实令人敬佩。浓浓的大雾,你能遮挡住我们的视线,可你无论如何也遮挡不住我们赣榆小语人教学研究的热情!回头看看漫天的雾气,转念一想,也许这是天降吉祥吧,也许今天的活动能够引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走出迷雾、走出迷茫,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我坚信,浓雾已至,骄阳怎么会远呢? 活动正式开始,上午是两节展示课。两位老师都作了精心的准备,课上得轻松自然,酣畅淋漓,充分展示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多,教师讲解少,合作

探究多,单兵作战少,潜心会文多,草草了事少。这两节课相比?三案六环节?式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老师敢于对六环节大胆取舍。胡海燕老师执教《草原》一课,为了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教师借助图片、音乐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六模块绝不拒绝感动),而抛弃了自学质疑环节,直接进入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阶段;曹广淑老师教学《珍珠鸟》一课则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小珍珠鸟开始信赖我吗?后来呢??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事实上,六模块并不是六个独立的模块,准确地说它们应该是六个有效的教学策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自学质疑?往往也需要?精讲点拨?,?交流展示?时也需要?矫正反馈?,?合作探究?又常常和?迁移运用?紧密相连。因此任何孤立六个模块、僵化个六模块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其次,教师注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草原》一课,新课伊始,教师便引领学生研究课文的第二至五自然段,先是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其间用了整整七分钟之久,这足见老师在有意突出学生淡出自己。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在课堂上总能听到学生妙语连珠般的应答、声情并茂的朗读。由此,我不禁想到陈年老酒之所以醇美,那是因为有时间的沉淀,课堂之所以这样灵动,也是因为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进行深入

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

专题研究: 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什么是课堂?,作为学生我们实在是太熟悉了,有人说:一个教师一生中要上12000多节课。有人会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或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这些说法并不错,但我认为课堂的本质应该是,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那么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我做了以下简单的研究。 一.运用普通话,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 普通话讲的好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的关键。以前我并没有这么觉得,直到我听了几堂课后,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几位老师的课堂设计都是精彩的,但是明显普通话讲的好的老师课堂让人觉得更加动听。优美、富有激情的普通话, 在教学中能开启学生的智力, 激发学生的情感。美妙的发音,和谐的音调,像是一首动听的歌,让人如痴如醉。 所以,一堂成功的优质课,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整个教学的双边活动中至始至终都是普通话。著名小语专家萃乃珍同志说:“课堂教学一定要把普通话移植到校的每一花朵上,使他们的普通话生根、开花。可见,普通话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奠基石,我们必须重视普通话教学。 二.确立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主体地位是指学生在学习(教师教学) 过程中是主体而不是客体,他们的学习应该是在自己积极的情感、态度、兴趣、意念支配下主体的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而非被动、强迫、甚至盲目应付,处于附属的和被支配的地位。 在我看来,衡量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以真正落实,本质上并不表现为学生形式上参与的程度,不在于课堂教学的气氛是否活跃,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情感积极的程度、学习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而很多时候我们都走向了误区。 1以活跃的课堂气氛张扬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主体地位的落实,事实上掩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形式而轻实质。 2 以少数尖子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掩盖和牺牲大多数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重少数轻多数,主体参与的广度不够。 3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丧失主导性。即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放弃对教学的组织和控制,极度淡化教师作为主导所承

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一、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一年级的学生,刚踏进小学,有时还停留 在幼儿园课堂的氛围中,他们对于可爱的小动物们总是缺乏免疫力的,一听到小猫小狗就 会露出纯真的笑容。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常会介绍一位小动物朋友,如小猪先生,小 猴贝贝,小熊盼盼等等来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另外,6、7岁的孩子还爱听故事,只要一听到:“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原本闹哄哄的课堂一下子就会安静下来,所以,我也经常会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个小故事来创设一个情境,在通过质疑的提问来导入 新课。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编了一个故事:“一天,小猴贝贝的妈妈把摘的桃放在 桌上,让贝贝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贝贝看到这么多的桃,馋得直流口水,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贝贝算一算吗?”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探究9加几的学习中来。 二、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目光 纳皮尔说:“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相对于故事性强的语文是枯燥而又单调的。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 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我们也能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多姿多彩的画面能吸引

学生目光,并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 探求需要。如在教学《和是6,7的加法》时,我编了故事:“一天,数字宝宝6和7吵 起来了。”并电脑出示数字宝宝6,配以声音:“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较多。”“7”马上跳出来,并播放声音:“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通过演示“6”和“7”的争吵,不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三、游戏与歌谣,加强练习,发展能力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 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 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对游戏是爱好的,应 满足这个爱好,不但要有游戏时间,而且要让游戏渗透幼儿的生活,儿童的整个生活是游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设计游戏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好动、好说、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 心理特点,能有效地巩固新知,提高学习效率,并且使学生爱上数学。数学教学中,常见 的游戏有: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小蚂蚁搬箱子等等,这些教材上也都有体现。除去 教材上已有的游戏,我还设计了一些游戏,将你拍一我拍一改编成巩固分与合的拍手游戏,如巩固6的分与合时,一人拍手说:“我拍4”,另一人则拍手说:“我拍2",两人拍手说:“4和2合成6”。学生在这样有节奏的拍手游戏中,不但乐在其中还借此巩固了分 与合。除了游戏,歌谣也是我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小孩子由于他们语言发展的还不够全面,对于一些数学的术语或者定理并不能熟练记忆和理解的。所以,在教学中要用他们能够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