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是指中国国土的各个地理区域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中国

区域地理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地形地貌、水资源、气候、自然灾害、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下面将对中国区域地理的主

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形地貌

中国地形地貌分布广泛多样,主要有高山、平原、盆地、高原、丘陵、河流、湖泊等。中国的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大倾斜趋势,以青藏高原

为核心,向外延伸。中国地貌地势崎岖,地貌类型丰富,从西南到东北地

势逐渐平坦,地貌趋向简单。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貌现象,如喀斯特地形、沙漠地形、台地地貌等。

二、水资源

中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东部平原地区水资源较丰富,而西

部地区相对匮乏,尤其是西北地区。中国有多条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杨tze江等,还有众多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中国的水资源也面临

一些问题,例如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

三、气候

中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呈现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逐渐转变的

特点。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特点是四季

分明,湿润多雨。西部地区气候类型较多,有高山气候、草原气候、沙漠

气候、寒温带气候等。局部地区还有特殊的气候现象,如我国最北的地区,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地区是寒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我国的最南端,海南岛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四、自然灾害

中国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国家,主要包括地震、洪涝、台风、干旱等。

地震主要集中在地震带,如我国境内的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南地区。洪涝主

要发生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台风多发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干

旱多发生在中国的西北地区。

五、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主要集中

在沿海地带,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六、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东部地区的沿海

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中部地区综合

经济实力较弱,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但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七、文化传统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

北方地区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心,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南方地区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都,南京和杭州,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中心。西部地区有丝绸之路的出发点,西安,保留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中国区域地理是一个非常广阔而复杂的领域。本文仅对中

国区域地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广袤的领土和丰富的地理资源,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亚欧两个大陆的国家。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特点。本文将从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点出发,对中国的地理区域特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 一、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和政治中心,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该地区地貌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气候呈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土地资源丰富,夏季大量降水,适合农业生产。此地区以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电力、交通运输等为主要产业,同时还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被广大人民视为“国家的腰带”。 二、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带,主要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份。该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其中江南水乡是中国著名的赏景区。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汽车、信息技术、金融等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三、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是中国的沿海经济优势区,主要包含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省份。该地区气候温暖潮湿,热带作物生长

旺盛,经济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导。广东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具有重要地位,福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此区域交通网络发达,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四、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区和工业区,主要包含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份。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气候多样,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大,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要区域。此区域以农业、煤炭、能源为主导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大量人气投资。 五、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气候寒冷,土地肥沃,人口较为稠密,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其中辽宁以钢铁、机械制造和石油化工为主要产业;吉林主要以农业、林业、地矿资源和汽车制造为主导产业;黑龙江则是以农业和林业为主,此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区。该区域特色产业丰富,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总结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资源,多彩多姿的国度。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特点,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也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对于政府和人民来说,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使得每个区域的发展都能够实现自身特点最大化的利用和发挥。

高三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三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三区域地理知识点30则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2、方向①上北法②指北法③经纬法 3、图例和注记①符号②文字与数字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山脊与山谷②陡坡与缓坡③断崖 5、地形剖面图的作图法①建立横座标②建立纵座标③画出交点④连接成线 6、疆域的四至点漠河(53°N),曾母暗沙(4°N),帕米尔(73°E),乌苏里江(135°E) 7、陆疆和陆上邻国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锡不越老缅) 8、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 9、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10、领海和内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琼州海峡。 11、主要岛屿和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12、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 13、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及位置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 14、中国人口数量12.95亿(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13亿(2005年1月6日) 15、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快 16、中国民族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17、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8、主要山脉及其分布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19、四大高原青藏(高寒)、内蒙古(平坦)、黄土(黄土)、云贵(崎岖) 20、四大盆地塔里木(最大)、准噶尔(最北)、柴达木(最高)、四川盆地 21、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2、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 23、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②交通③水力 24、我国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区。 25、冬、夏季气温分布的总特点①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②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26、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200mm、400mm、800mm、1600mm. 27、雨带的推移与降水的季节变化5月(南岭)、6月(长江流域)、78月(华北、东北)、9月回撤。 28、我国的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2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0、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南方与北方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南方与北方知识梳理 标题: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南方与北方知识梳理 中国地域广阔,地理特色丰富多样。按照地理位置,我们可以将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主要区域。这两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各地的地理环境,我们将进行南方与北方地理知识的梳理。 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而北方地区则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地形:南方地区多丘陵、山地,但平原面积小;而北方地区则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较少。 气候: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 植被:南方地区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而北方地区的植被则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农业:南方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且渔业发达;北方地区则以小麦、

玉米种植为主,渔业相对较弱。 工业:南方地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电子等;北方地区则以重工业为主,如钢铁、煤炭等。 交通:南方地区的交通以水运为主,因为其拥有长江、珠江等大河流;而北方地区的交通则以铁路运输为主。 人口:南方地区人口稠密,北方地区人口相对稀少。 方言:南方地区的方言种类繁多,语言差异大;北方地区的方言相对单一。 风俗习惯:南方地区的风俗习惯多样,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北方地区的风俗习惯也独具特色,如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等。通过对中国南方与北方地理知识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南北方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人文景观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各地的地理特征和人文传统。也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全国各地的均衡发展。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是指中国国土的各个地理区域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中国 区域地理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地形地貌、水资源、气候、自然灾害、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下面将对中国区域地理的主 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形地貌 中国地形地貌分布广泛多样,主要有高山、平原、盆地、高原、丘陵、河流、湖泊等。中国的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大倾斜趋势,以青藏高原 为核心,向外延伸。中国地貌地势崎岖,地貌类型丰富,从西南到东北地 势逐渐平坦,地貌趋向简单。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貌现象,如喀斯特地形、沙漠地形、台地地貌等。 二、水资源 中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东部平原地区水资源较丰富,而西 部地区相对匮乏,尤其是西北地区。中国有多条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杨tze江等,还有众多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中国的水资源也面临 一些问题,例如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 三、气候 中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呈现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逐渐转变的 特点。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特点是四季 分明,湿润多雨。西部地区气候类型较多,有高山气候、草原气候、沙漠 气候、寒温带气候等。局部地区还有特殊的气候现象,如我国最北的地区,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地区是寒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我国的最南端,海南岛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四、自然灾害 中国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国家,主要包括地震、洪涝、台风、干旱等。 地震主要集中在地震带,如我国境内的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南地区。洪涝主 要发生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台风多发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干 旱多发生在中国的西北地区。 五、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主要集中 在沿海地带,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六、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东部地区的沿海 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中部地区综合 经济实力较弱,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但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七、文化传统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 北方地区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心,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南方地区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都,南京和杭州,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中心。西部地区有丝绸之路的出发点,西安,保留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中国区域地理是一个非常广阔而复杂的领域。本文仅对中 国区域地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13大常考知识点

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13大常考知识点 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中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ºN多);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º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ºE附近)。南北跨纬度近50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2.我国的临海: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直接濒临的太平洋。 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这种南北跨度较大的纬度位置,使我国拥有丰富的热量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我国多种农业经济的发展。②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这种海陆兼备的位置,使东部沿海地区多优良海湾,便于发展海洋运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东部辽阔的海域,不仅便于发展海洋事业,而且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4.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我国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有甘、陕、云、贵、川五个省区。 5.我国部分省区之最:

6.描述某地的地理位置特征,应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的特征。其中,绝对位置即为经纬度位置,以及由此确定的半球位置、五带位置、气压带风带位置等;相对位置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如海陆位置、傍依的山河或所处地形区部位、板块位置等)、经济地理位置(交通位置、所处经济区、与发达地区的距离等)、政治地理位置(相邻的行政区)等。 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我国人口分布的界线、特点及其成因: ①我国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③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原因——a、自然条件:东南部距海洋近,平原广阔,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西北部深处内陆,多属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b、开发历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 我国的疆域和地形 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 (1)填图:在右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2)濒临的海洋: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 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2)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 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3)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4)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⑸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 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 5.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 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图例——命I:邻国一+隔海相望国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特征I一、,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a天山一阴山、昆仑山一b秦岭、南岭 东北一西南走向c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d巫山—雪峰山、长白山一e武夷山、f台湾山脉

g 祁连山、阿尔泰山 h 贺兰山、横断山脉 i 喜马拉雅山 三、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对此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四大高原 内蒙海拔1000m 左右;地面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 古高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 原荒漠草原到荒漠溉农业 “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黄土 高原 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2.四大盆地 地形 区 位置与范围 塔里 木盆 地 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准噶 尔盆 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人文地理特征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西北一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 地形 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 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云贵 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从2000m 降到1000m ;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青藏高原 位置与范围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平均海拔4000m 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 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2023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区域地理主题

第一章区域概述 ■知识点一: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层级性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 区域尺度越大,层级越冨,区域特点越宏观, 例如: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及辽河平原组成。 2.促进性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3 .差异性 统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国家为例:大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小国:国防开支小、便于管理。 例如:俄罗斯疆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发展进口一一加工一一出口型经济。 ■知识点二:区域地理特征及比较 区域特征分析与比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也是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 区域特征分析与比较的内容见下图:

居島I I交通I I科技11政策11文化11经济 (-)区域特征分析 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描述角度及术语】 纬度位置(南北半球、热量带、气候类型); +经度位置(大洲/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 +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 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径流量)差异。 ② 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 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 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 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 的差异。 第二章区域发展 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内力作用 n 地形起伏 -地貌差异 地形平坦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复习方法:同学们边看图边看讲义进行复习。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地理区域地理考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地理重要界线 1. 地势三级分界线:第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 季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 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4. 干湿区的界线: (1)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 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 二、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和季风影响 1. 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 自然区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及其利用方向 东部季风区平原丘陵季风气候显 著,雨热同期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广泛深刻,是我国主要农耕区,以粮食生产为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副业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高原盆地大陆性显著, 太阳辐射较 强,日照较长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畜牧业为主,合理发展绿洲农业 青藏高原高寒区高原高寒,风大, 太阳辐射强, 日照长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弱,畜牧业为主,适当发展农、林业 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及成因 自然区主要差异因素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热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水分

青藏高原高寒区垂直差异海拔高度 3. 季风对我国降水量的影响 (1)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南方雨带到来早退得迟,雨季长,北方相反。 (3)夏季风强的年份,易出现南方干旱北方洪涝的灾害;夏季风弱的年份,则相反。 三、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形成原因及区域协调发展 1. 三个经济地带的形成原因 经济带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 放性和便利的海 运。气候湿润,雨 热同期,利于作物 生长。地势低平, 利于开发产业结构相对优 越,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程度较高, 生产力水平较高 人们思想观念较开 放,有较强的竞争 危机感和紧迫感。 经济起步早,有良 好的社会经济基 础,经济结构较 优,国家政策优惠 中部经济地带距海远,长期处于 较封闭状态。多属 于干旱区和高寒 区,海拔较高,极 不利农业发展乡镇企业不发达, 生产力水平较低, 经济发展速度相对 迟缓 人们思想观念较保 守,竞争危机感和 紧迫感较弱。经济 起步晚,经济结构 不很合理,对外开 放较迟 西部经济地带 2. 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发挥沿海优势,建设高科技开发基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革,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中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成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大力发展农业,建成商品粮基地和农林渔副业生产基地,加强东西向运输通道建设,发挥桥梁作用,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地带。 四、我国水土流失问题 1.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太行山区、长江流域、华南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考已成为我国大学招生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考考试内容众多,其中地理科目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区域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成为高考考试中的热点。本文将对高考区域地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范围包括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区域地理的研究对象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二、区域地理的分类与特点 1. 按地理范围划分,区域地理可分为全球区域地理、大洲区域地理、国家区域地理、区域经济地理等。各个区域地理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 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调研、统计分析等。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特点,通过调研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量化和比较。 3. 区域地理的研究结果主要以图表和报告形式呈现。其中,地图是区域地理研究中最常用的表达工具之一,可以直观地展示出一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三、中国的区域地理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区域地理特点。这些特点在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中国的区域差异明显。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2. 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为了弥补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政策,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 3. 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由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较为适宜居住,人口分布在南方地区较为密集,而北方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世界的区域地理特点及其影响 1. 不同洲际的区域差异明显。世界各个大洲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而欧洲大陆的地理条件相对较好。 2. 世界的区域发展模式各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各有特点,如美国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而欧洲注重社会福利和人文关怀。 3. 世界的区域地理格局不断演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日益紧密,世界的区域地理格局也在不断演变和重塑。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是指地理空间上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也是区域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地域差异不仅反映 了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分布不均,也涉及了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 布特征、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异质性。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地域差异主要表 现在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土壤水文和植被类型等自然要素的差异上。从人文地理的角度 来看,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和质量、经济活动和产业分布、文化习俗和社会结构 等人文要素的异质性上。在区域地理的研究中,地域差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既是 进行地域划分和地域分类的依据,也是区域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二、地域分类 地域分类是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指的是对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域进行分类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域差异和地域联系。根据研究目的和划分标准的不同,地域 分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角度,比如按照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可以将地域分为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沿海和岛屿等类型;按照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可以将地域划分为城市、乡村、工业区、农业区、交通枢纽、文化传统区和民族聚居区等类型;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 差异可以将地域划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等类型。另外,地域分类还 可以根据政治行政区划、地理区域性质、生态环境条件、科技文化特征和产业布局等角度 进行具体的分类,以便更好地把握不同地域的特点和规律。 三、地域联系 地域联系是指不同地域之间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迁徙、物流交通、产业转移和 信息通讯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间联系和相互影响。地域联系是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 会活动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理空间上不同地域之间形成联系网络和发展关联 的表现。地域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既有贸易合作和经济交流,也有资源竞争和文 化传播,既有相互依存和互助合作,也有竞争争夺和冲突对抗。在现代社会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联系呈现出更加复杂和深刻的特征,地球上不同地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受限于 地理空间距离和国界分割,而是更加注重跨国界的联系和全球视野的互动。 四、地域发展 地域发展是区域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关注的是不同地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质 量改善方面的表现和趋势。地域发展的研究内容包括地域经济改革和产业升级、地域资源 利用和环境保护、地域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旨在解决地域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 和问题。在地域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不平衡和发展速度不均衡的 状况,这种差异往往导致城乡差距、区域失衡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了促进地域发展的协

总结: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学习必备

总结: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学习必备 一、等高线地形图 ⑴水库大坝建设为什么选择在河流峡谷处?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盆地判断的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判断在某处建梯田的理由 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线路的选择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二、海洋资源 ⑴渔业资源为什么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三、盐度和洋流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 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 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四、河流及交通 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 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⑷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 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理空间上不同区域的特点、变化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地理地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对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区域地理的定义、分类、特点、研究方法和地理区划等内容。 一、区域地理的定义和分类 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地球表面上各个区域的差异性和联系性,以及产生这些差异性和联系性的原因和机制。 根据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区域地理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两大类。 自然地理区域是指由于大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地理区域。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地理要素,例如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是基于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类和研究。 人文地理区域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地理区域。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上的人文地理要素,例如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发展等。人文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是基于人类活动的差异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类和研究。 二、区域地理的特点 1. 多元性:地球表面上存在着众多的地理区域,这些区域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人口、经济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征和差异性。 2. 综合性:区域地理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3. 动态性:地理区域是不断变化的,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地理特征和相互关系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4. 相互联系性:地球表面上的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关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对周边区域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三、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 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遥感技术和模型模拟等。 1. 实地考察: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该区域的地理特征、人文环境和发展现状。这是区域地理研究中最基础和重要的方法,可以直观地获取相关信息。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学科内容繁多,其中之一为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研究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空间相互关系以及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等,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与联系。下面将对高中区域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区域的基本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上范围有限的连片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如自然区与人文区、政治区与经济区等。区域分析就是根据某个特定的划分标准,研究区域内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差异的形成与表现 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区域差异产生重要影响。 2. 人文因素:人口分布、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等因素对区域差异起到决定性作用。 3. 经济因素: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也是造成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4. 城市化与农村化差异: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聚集现象与农村人口的空心化现象等,是导致城乡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要而不危及后世世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方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环境规划、生态保护区划、资源节约利用等方式,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

2.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相协调,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3. 区域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和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4. 区域合作与交流: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发展的互利共赢。 四、中国区域的划分与特点 中国区域划分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中国区域的特点包括: 1. 东西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高;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 地理环境差异: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南部地区气候温暖,土地资源丰富。 3. 城乡差异:城市化水平东部较高,农村化问题普遍存在且加剧;西部地区农村化程度相对较低。 4. 民族文化差异:中国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有各自的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差异。 五、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各国或地区在经济领域展开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包括: 1. 自由贸易区:两个或多个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促进贸易自由化。 2. 经济联盟:多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下建立的联盟,在共同市场、货币联盟等方面开展合作。 3. 其他经济合作组织: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欧洲经济共同体等。这些合作组织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整理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整理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整理 据了解,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部分有很多知识点,例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西藏藏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界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整理 一、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分布地区 1.风能 我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分布于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新疆北部、内蒙古、甘肃北部、黑龙江、吉林东部、河北北部、辽东半岛、青藏高原北部。 2.太阳能 我国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3.地热能 地热资源的分布与板块构造、岩浆活动、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分布于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的台湾省,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的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利用率较大的是西藏羊八井地热站。 二、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主要海水水产;主要渔场和盐场的分布。 1.概况 大陆海岸线世界第四;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海域;跨热带、亚热带、温带;滩涂面积广大,岛礁林立,大陆架广阔。 2.主要渔场、盐场 主要渔场有渤海渔场、黄海渔场、东海渔场、南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的渔场). 盐场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地区辽宁、长芦、山东、江苏盐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高温少雨、日照强、多风的时期一致,这里的海岸又

多为泥质海岸,海岸平直、坡度平缓、渗透性小,适宜晒盐,海盐生产条件优越。长江以南盐场较小如海南莺歌海盐场、台湾布袋盐场。 中国地理必背地理分界线意义 1.秦岭——淮河 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 是我国一月均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是我国积温4500℃经过地区 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我国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地农业界线 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界线 江汉谷地与渭河平原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界线 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界线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 1.地理位置特征

2022最新的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2022最新的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学好地理,有助于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更好地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最新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最新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1 1. 北方地区: 〈1〉主要资源:①煤: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其他各省也都有大型煤矿。主要的煤矿有:大同、神府、阳泉、平顶山、开滦等。②石油: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基地。③铁:辽宁鞍山,河北迁安有铁矿。 〈2〉主要工业区:①以沈阳,鞍山等城市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②京津沪工业区:首都钢铁、燕山石油化工、天津制碱、开滦煤矿、唐山钢铁等工业。③其他工业中心:山西太原钢铁、洛阳拖拉机制造、西安飞机和彩色显像管制造等。 2. 南方地区: 〈1〉主要资源:①有色金属: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如江西的钨矿、铜矿、湖南的铅锌矿、锑矿,广西的铝矿,贵州的汞矿,云南的锡矿等。②铁: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③煤:淮南、六盘水。④水能:现在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河的干支流上已建成20多座大型水电站。⑤核电:浙江泰山、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2〉主要工业带:①长江沿岸地带,自东向西有: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杭综合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和轻纺等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等工业;以攀枝花、六盘水地区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以湘、赣、粤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多种有色多属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②南方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主要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口、宁波等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为中心的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上海浦东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