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复习方法:同学们边看图边看讲义进行复习。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地理区域地理考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地理重要界线

1. 地势三级分界线:第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 季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 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4. 干湿区的界线:

(1)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 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

二、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和季风影响

1. 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

自然区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及其利用方向

东部季风区平原丘陵季风气候显

著,雨热同期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广泛深刻,是我国主要农耕区,以粮食生产为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副业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高原盆地大陆性显著,

太阳辐射较

强,日照较长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畜牧业为主,合理发展绿洲农业

青藏高原高寒区高原高寒,风大,

太阳辐射强,

日照长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弱,畜牧业为主,适当发展农、林业

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及成因

自然区主要差异因素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热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水分

青藏高原高寒区垂直差异海拔高度

3. 季风对我国降水量的影响

(1)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南方雨带到来早退得迟,雨季长,北方相反。

(3)夏季风强的年份,易出现南方干旱北方洪涝的灾害;夏季风弱的年份,则相反。

三、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形成原因及区域协调发展

1. 三个经济地带的形成原因

经济带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

放性和便利的海

运。气候湿润,雨

热同期,利于作物

生长。地势低平,

利于开发产业结构相对优

越,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程度较高,

生产力水平较高

人们思想观念较开

放,有较强的竞争

危机感和紧迫感。

经济起步早,有良

好的社会经济基

础,经济结构较

优,国家政策优惠

中部经济地带距海远,长期处于

较封闭状态。多属

于干旱区和高寒

区,海拔较高,极

不利农业发展乡镇企业不发达,

生产力水平较低,

经济发展速度相对

迟缓

人们思想观念较保

守,竞争危机感和

紧迫感较弱。经济

起步晚,经济结构

不很合理,对外开

放较迟

西部经济地带

2. 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发挥沿海优势,建设高科技开发基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革,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中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成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大力发展农业,建成商品粮基地和农林渔副业生产基地,加强东西向运输通道建设,发挥桥梁作用,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地带。

四、我国水土流失问题

1.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太行山区、长江流域、华南

丘陵等。

2. 原因:

自然因素: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松散;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土质疏松,抗蚀能力低。

人为因素:毁林开荒、轮荒、开矿、不合理开采,破坏了植被,地表抗蚀能力降低,加速水土流失。

3. 危害:土地贫瘠,农业低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防洪能力差;水库淤积,降低畜洪和供水效益等等。

4. 治理: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水灌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和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三者结合。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五、我国荒漠化问题

1. 荒漠化严重地区:西北、华北、东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

2. 原因:

自然因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松散物质、大风吹扬等。

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

3. 危害: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4. 治理: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荒漠化防治关键,健全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和科技进步是荒漠化防治的基本保证,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生物固体)是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六、我国长江、黄河的综合治理问题

长江黄河

资源优势丰富水力和淡水资源,较大的

通航能力较丰富的水力资源和重要的灌溉系统

开发利用建造大型水电站,南水北调,

兴建河港兴建水利工程,发挥发电、防洪、灌溉的综合效应

存在问题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湖泊面

积萎缩,中游“荆州”多洪灾泥沙淤塞,凌汛多发,时常断流,洪涝严重

治理措施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禁止

砍伐水源林,退耕还林还草还

湖,兴建三峡水利工程,截弯

取直工程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种草植树,修筑梯田),轰炸冰坝,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宏观管理和调配,疏浚河道,加固大堤等

七、我国的农业发展

1. 我国的商品性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比较

基地类

分布地区

商品粮基地九大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油料作物基地花生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

区,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我国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

要分部在长江流域

糖料作物甘蔗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

南、海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等中温带地区

出口商品基

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 农业中、低产田的存在原因及综合治理:

(1)存在原因:自然方面,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四大制约因素,我国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某些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形成了一些不利于农业耕作的中、低产田,如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等。人为方面,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植被破坏、大水漫灌等),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农业生产条件日趋恶劣。

(2)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农业活动,依靠科技,改造农业不利因素

八、我国的工业发展

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工业中心工业部门地位

辽中南基地丰富的资源,

便利的交通沈阳、大连、

鞍山

钢铁、煤炭、

造船、化工

我国著名的重

工业基地

京津唐基地丰富的资源,

统一的电网,

便利的交通,

紧靠能源基地北京、天津、

唐山

钢铁、化工、

机械、纺织、

食品、采煤、

冶金、陶瓷

我国北方最大

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沪宁杭基地工业基础雄

厚,丰富的资

源,技术力量

雄厚,统一的

电网,发达的

交通上海、杭州、

南京

轻型及精密机

械、轻纺、电

子、化工

全国最大的综

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基地靠近香港东南

亚,多侨乡,

利于外资发展

工业广州、深圳、

珠海

家用电器、服

装、食品、玩

具等加工工业

及制造业

轻工业为主的

综合性工业基

九、我国交通建设与区域发展

1.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青藏铁路、南昆铁路、南疆铁路等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强区域间联系,促进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

2.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我国在西部地区建设的重大交通工程,如南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均面临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双重困难。自然方面:青藏铁路建设面临冻土、生态环境脆弱和因环境特殊投资过大的三大难题。西南地区面临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样(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多峰林、溶洞、暗河),气候湿热,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困难。社会经济方面:经济基础薄弱,沿线人口稀少等问题。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与北方知识梳理

第一节北方地区

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高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脆弱的

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一、自然地理概况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

1.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地质灾害:多火山,如长白山地区、太行山地区等。

2.土壤:黄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三)气候和植被

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

■(思考:气候类型成因?)

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四)河流和湖泊

1.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永定河等。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少、水位季节变化南大北小、汛期北长南短、含沙量南多北少、结冰期北长南短。(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水文特征?)

(提示:水量大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汛期取决于降水量多少、雨季出现时间和长短(外流河)或气温的高低(内流河);含

沙量多少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状况和地势状况;结冰期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纬度的高低。)

(提示:思考黄河和松花江流域凌汛现象出现的河段和成因分析。)

2.湖泊:兴凯湖、长白山天池、镜泊湖、松花湖、洪泽湖等。(提示:天池的成因?)

(五)资源

1.矿产资源:大庆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同煤矿、朔州煤矿、抚顺煤矿等;本溪铁矿、鞍山铁矿;招远金矿。

2.化学资源:长芦盐场(思考:长芦盐场晒盐的时间和有利条件?)

3.其他资源:东北地区土地和森林资源丰富(提示:思考其成因?)。

二、人文地理概况

(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1)粮食作物:冬小麦(华北)春小麦(东北)水稻(长白山地灌溉地区和黑龙江沿岸)。

(2)油料作物:花生(华北);

(3)糖料作物:甜菜(东北)。

(4)经济作物:棉花(华北)谷子(黄土高原)大豆(东北、华北)高粱(东北、黄土高原)等

(5)纤维作物:亚麻(东北)。

(6)水果:苹果、葡萄和梨(华北和辽宁)桃、杏和柿(东北)等;

(7)畜牧业:山地放牧业和家禽圈养

(8)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

2.耕作方式和熟制:旱地农业为主;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一年一熟)。

3.在全国农业的地位: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是全国最大水果带。

4.农业生产条件(提示: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和北方地区概况,理解分析)。

A.有利条件:①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B.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受寒潮影响大;西部受风沙影响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

☆思考:试评价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

(二)工业

1.工业带(区):环渤海工业带,其包括: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区;陇海-兰新线工业带。

2.工业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

3.工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问题:①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②生产技术落后;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产品类型单一;⑤淡水资源不足。

(2)解决措施: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②加强技术改造;③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④增加产品类型;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工业发展条件:①农业基础好;②铁路网最稠密,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三)风俗习惯、民居和民族

1.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2.传统民居特点:东北地区注意防寒保温;黄土高原特色民居窑洞;

3.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等。

(四)交通:铁路、公路网稠密(注意:查地图册,熟记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线)。

(五)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等

(六)生态环境

1.东北地区:黑土流失和沼泽地(湿地)破坏。(提示:要总结其成因及解决措施。)

2.华北平原:易受旱涝、盐碱、风沙威胁。(注意:分析其出现季节、成因及解决措施。)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注意:分析其成因及其解决措施;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第二节南方地区

复习要点: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林木和水果;水运发达;沿海和内地的工业发展;治水与治土;南方人民的生活。

一、自然地理特征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主体部分位于20°N-32°N和100°E-120°E之间;其相对位置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东至东海;南海以北,北至秦岭、淮河一线。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包括省级

行政区琼、港、澳、台、粤、桂、云(滇)湘、鄂、赣、浙、沪、闽的全部和川、皖、苏、豫、陕、甘的部分。

(二)地形和土壤

1.地形特征: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2.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江南丘陵(我国最大的丘陵)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和横断山脉。

▲(思考:横断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的成因?)

3.土壤:以红壤为主(酸性较强、贫瘠),平原地区还有水稻土和紫色土。

☆(提示:注意红壤的改良措施有哪些?)

(三)气候和植被

1.气候: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湿润)。常出现台风、风暴潮、伏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

◆(提示:一定要总结归纳出该地气候类型的成因?该地上述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昆明准静止锋和江淮准静止锋的成因及影响?“巴山夜雨”的成因?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四川盆地夏季高温及冬季温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部沿海地区有小部分季雨林。(思考:该植被成因?)

(四)河流和湖泊

1.河流:长江、赣江、湘江、岷江、淮河、京杭运河、珠江、钱塘江等

◆(切记:勿忘归纳该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淮河洪水泛滥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2.湖泊: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巢湖、太湖、日月潭等

(五)资源

1.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如:攀枝花铁矿(煤矿)个旧锡矿、平果铝土矿、大余钨矿、铜仁汞矿、大冶铁矿、德兴铜矿等(建议:查地图册,落实到地图上)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淡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较多,如: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二滩、龚嘴、三峡、葛洲坝、安康等;珠江水系上游也有较多水电站。(建议:查地图册,落实到地图上)

3.化学资源:莺歌海盐场(海南)布袋盐场(台湾、东南盐仓)。(提示:查找位置,并掌握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二、人文地理

(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1)粮食作物:水稻(why?);

(2)油料作物:油菜(长江流域地区);

(3)糖料作物:甘蔗(台、闽、粤、桂、云、川);

(4)经济林:竹、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蚕桑等;

(5)水果:热带水果作物,如: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等;

(6)畜牧业:山地放牧业和家禽业

(7)水产业:淡水养殖、近海养殖和海洋捕捞;(思考: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2.耕作方式和熟制:水田农业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

3.在全国农业的地位:重要的商品粮(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糖料作物(台、闽、粤、桂、云、川)油料作物(长江沿岸地区)棉花(江汉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黄麻、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出口农产品(太湖平原、闽南三角、珠江三角洲)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查地图册,落实其位置)。

4.农业生产条件(提示: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和北方地区概况,理解分析)。

A.有利条件:①气候: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雨),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②地形、土壤和水源: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既灌溉便利,也有利于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农业基础: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B.不利条件:①气候:旱涝灾害频繁,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土壤: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黏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地形地貌: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思考:试评价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

(二)工业

1.工业带(区):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如:沪宁杭工业区)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珠江三角洲工业区、闽南三角工业区)西南地区综合性工

业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2.工业特点: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3.工业发展条件:①农业基础好;②铁路、公路、内河航运和沿海运输密切配合,水陆联运条件好,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东南沿海地区缺乏煤等。

(提示:归纳总结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工业生产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分别是什么?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和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补充:(1)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

A.优势: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

B.表现:该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煤炭、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C.主要工业中心:重庆、成都、攀枝花、贵阳等。(提示:通过查找地图册,归纳各工业中心主要工业部门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补充:(2)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②海洋运输便利;③资源丰富;④劳力廉价且丰富;⑤巨大的互补空间。

◆补充:(3)南宁发展的区位优势:

A.地理位置优越,南宁地处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其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是直接进出东南亚各国的“水陆门户”、“桥头堡”。

B.交通条件优越,海洋运输和铁路交通便利;

C.资源条件优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D.劳动力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E.与周围国家和地区互补空间大,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为南宁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三)风俗习惯、民居和民族

1.人民主食:大米

2.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四)交通

传统-船舶;现代-船舶、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便利(注意:查找地图册,进行落实)

(五)主要城市: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杭州、福州、武汉、长沙、重庆、成都等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1.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繁。(注意:归纳该灾害成因、危害、整治措施)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注意:归纳该灾害成因、危害、整治措施)

3.红壤:

(1)特点: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壤黏重。

(2)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茶树、杉木、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流失等。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广袤的领土和丰富的地理资源,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亚欧两个大陆的国家。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特点。本文将从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点出发,对中国的地理区域特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 一、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和政治中心,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该地区地貌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气候呈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土地资源丰富,夏季大量降水,适合农业生产。此地区以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电力、交通运输等为主要产业,同时还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被广大人民视为“国家的腰带”。 二、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带,主要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份。该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其中江南水乡是中国著名的赏景区。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汽车、信息技术、金融等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三、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是中国的沿海经济优势区,主要包含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省份。该地区气候温暖潮湿,热带作物生长

旺盛,经济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导。广东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具有重要地位,福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此区域交通网络发达,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四、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区和工业区,主要包含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份。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气候多样,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大,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要区域。此区域以农业、煤炭、能源为主导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大量人气投资。 五、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气候寒冷,土地肥沃,人口较为稠密,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其中辽宁以钢铁、机械制造和石油化工为主要产业;吉林主要以农业、林业、地矿资源和汽车制造为主导产业;黑龙江则是以农业和林业为主,此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区。该区域特色产业丰富,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总结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资源,多彩多姿的国度。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特点,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也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对于政府和人民来说,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使得每个区域的发展都能够实现自身特点最大化的利用和发挥。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区域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以下是四大地理区域的知识点总结: 一、东部沿海地区 1. 地理位置: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从辽宁省到广东省,沿海线长达1.8万公里。 2.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地势平坦,多低丘和平原;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大;港口和航道发达,交通便捷。 3. 经济特点:工业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快速;外向型经济比重高,对外贸易占据重要地位;人口密集,城市化进程快速。 二、中部地区 1. 地理位置:中部地区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包括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 2. 自然条件:地形复杂,包括平原、丘陵、山地;气候以暖温带为主,年降雨量较多;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3. 经济特点:以农业为主,农产品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制造业比重高;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三、西部地区 1. 地理位置:西部地区包括西藏、新疆、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陲。 2. 自然条件:地形高原、山地、盆地相间,气候干旱或多雨;

资源丰富,包括能源、矿产、水资源等;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3. 经济特点:生态环境脆弱,可持续发展不易;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但需要加强保护;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 四、东北地区 1. 地理位置: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位于中国的东北边陲。 2. 自然条件:气候寒冷,冰雪覆盖时间长;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有少量山地;森林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受限。 3. 经济特点:曾是中国的工业基地,重工业比重高;近年来转型升级,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旅游资源丰富,冬季滑雪、温泉等项目备受欢迎。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是指中国国土的各个地理区域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中国 区域地理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地形地貌、水资源、气候、自然灾害、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下面将对中国区域地理的主 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形地貌 中国地形地貌分布广泛多样,主要有高山、平原、盆地、高原、丘陵、河流、湖泊等。中国的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大倾斜趋势,以青藏高原 为核心,向外延伸。中国地貌地势崎岖,地貌类型丰富,从西南到东北地 势逐渐平坦,地貌趋向简单。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貌现象,如喀斯特地形、沙漠地形、台地地貌等。 二、水资源 中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东部平原地区水资源较丰富,而西 部地区相对匮乏,尤其是西北地区。中国有多条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杨tze江等,还有众多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中国的水资源也面临 一些问题,例如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 三、气候 中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呈现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逐渐转变的 特点。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特点是四季 分明,湿润多雨。西部地区气候类型较多,有高山气候、草原气候、沙漠 气候、寒温带气候等。局部地区还有特殊的气候现象,如我国最北的地区,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地区是寒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我国的最南端,海南岛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四、自然灾害 中国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国家,主要包括地震、洪涝、台风、干旱等。 地震主要集中在地震带,如我国境内的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南地区。洪涝主 要发生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台风多发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干 旱多发生在中国的西北地区。 五、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主要集中 在沿海地带,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六、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东部地区的沿海 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中部地区综合 经济实力较弱,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但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七、文化传统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 北方地区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心,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南方地区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都,南京和杭州,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中心。西部地区有丝绸之路的出发点,西安,保留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中国区域地理是一个非常广阔而复杂的领域。本文仅对中 国区域地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13大常考知识点

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13大常考知识点 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中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ºN多);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º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ºE附近)。南北跨纬度近50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2.我国的临海: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直接濒临的太平洋。 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这种南北跨度较大的纬度位置,使我国拥有丰富的热量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我国多种农业经济的发展。②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这种海陆兼备的位置,使东部沿海地区多优良海湾,便于发展海洋运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东部辽阔的海域,不仅便于发展海洋事业,而且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4.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我国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有甘、陕、云、贵、川五个省区。 5.我国部分省区之最:

6.描述某地的地理位置特征,应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的特征。其中,绝对位置即为经纬度位置,以及由此确定的半球位置、五带位置、气压带风带位置等;相对位置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如海陆位置、傍依的山河或所处地形区部位、板块位置等)、经济地理位置(交通位置、所处经济区、与发达地区的距离等)、政治地理位置(相邻的行政区)等。 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我国人口分布的界线、特点及其成因: ①我国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③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原因——a、自然条件:东南部距海洋近,平原广阔,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西北部深处内陆,多属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b、开发历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 我国的疆域和地形 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 (1)填图:在右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2)濒临的海洋: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 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2)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 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3)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4)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⑸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 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 5.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 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图例——命I:邻国一+隔海相望国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特征I一、,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a天山一阴山、昆仑山一b秦岭、南岭 东北一西南走向c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d巫山—雪峰山、长白山一e武夷山、f台湾山脉

g 祁连山、阿尔泰山 h 贺兰山、横断山脉 i 喜马拉雅山 三、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对此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四大高原 内蒙海拔1000m 左右;地面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 古高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 原荒漠草原到荒漠溉农业 “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黄土 高原 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2.四大盆地 地形 区 位置与范围 塔里 木盆 地 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准噶 尔盆 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人文地理特征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西北一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 地形 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 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云贵 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从2000m 降到1000m ;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青藏高原 位置与范围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平均海拔4000m 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 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2023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区域地理主题

第一章区域概述 ■知识点一: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层级性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 区域尺度越大,层级越冨,区域特点越宏观, 例如: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及辽河平原组成。 2.促进性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3 .差异性 统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国家为例:大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小国:国防开支小、便于管理。 例如:俄罗斯疆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发展进口一一加工一一出口型经济。 ■知识点二:区域地理特征及比较 区域特征分析与比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也是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 区域特征分析与比较的内容见下图:

居島I I交通I I科技11政策11文化11经济 (-)区域特征分析 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描述角度及术语】 纬度位置(南北半球、热量带、气候类型); +经度位置(大洲/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 +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 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径流量)差异。 ② 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 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 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 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 的差异。 第二章区域发展 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内力作用 n 地形起伏 -地貌差异 地形平坦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复习方法:同学们边看图边看讲义进行复习。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地理区域地理考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地理重要界线 1. 地势三级分界线:第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 季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 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4. 干湿区的界线: (1)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 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 二、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和季风影响 1. 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 自然区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及其利用方向 东部季风区平原丘陵季风气候显 著,雨热同期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广泛深刻,是我国主要农耕区,以粮食生产为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副业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高原盆地大陆性显著, 太阳辐射较 强,日照较长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畜牧业为主,合理发展绿洲农业 青藏高原高寒区高原高寒,风大, 太阳辐射强, 日照长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弱,畜牧业为主,适当发展农、林业 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及成因 自然区主要差异因素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热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水分

青藏高原高寒区垂直差异海拔高度 3. 季风对我国降水量的影响 (1)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南方雨带到来早退得迟,雨季长,北方相反。 (3)夏季风强的年份,易出现南方干旱北方洪涝的灾害;夏季风弱的年份,则相反。 三、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形成原因及区域协调发展 1. 三个经济地带的形成原因 经济带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 放性和便利的海 运。气候湿润,雨 热同期,利于作物 生长。地势低平, 利于开发产业结构相对优 越,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程度较高, 生产力水平较高 人们思想观念较开 放,有较强的竞争 危机感和紧迫感。 经济起步早,有良 好的社会经济基 础,经济结构较 优,国家政策优惠 中部经济地带距海远,长期处于 较封闭状态。多属 于干旱区和高寒 区,海拔较高,极 不利农业发展乡镇企业不发达, 生产力水平较低, 经济发展速度相对 迟缓 人们思想观念较保 守,竞争危机感和 紧迫感较弱。经济 起步晚,经济结构 不很合理,对外开 放较迟 西部经济地带 2. 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发挥沿海优势,建设高科技开发基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革,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中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成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大力发展农业,建成商品粮基地和农林渔副业生产基地,加强东西向运输通道建设,发挥桥梁作用,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地带。 四、我国水土流失问题 1.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太行山区、长江流域、华南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考已成为我国大学招生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考考试内容众多,其中地理科目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区域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成为高考考试中的热点。本文将对高考区域地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范围包括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区域地理的研究对象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二、区域地理的分类与特点 1. 按地理范围划分,区域地理可分为全球区域地理、大洲区域地理、国家区域地理、区域经济地理等。各个区域地理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 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调研、统计分析等。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特点,通过调研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量化和比较。 3. 区域地理的研究结果主要以图表和报告形式呈现。其中,地图是区域地理研究中最常用的表达工具之一,可以直观地展示出一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三、中国的区域地理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区域地理特点。这些特点在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中国的区域差异明显。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2. 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为了弥补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政策,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 3. 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由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较为适宜居住,人口分布在南方地区较为密集,而北方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世界的区域地理特点及其影响 1. 不同洲际的区域差异明显。世界各个大洲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而欧洲大陆的地理条件相对较好。 2. 世界的区域发展模式各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各有特点,如美国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而欧洲注重社会福利和人文关怀。 3. 世界的区域地理格局不断演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日益紧密,世界的区域地理格局也在不断演变和重塑。

中考地理四大区域知识点复习(精选)

中考地理四大区域知识点复习(精选) 中考地理四大区域知识点复习(精选) 中考备考在即,我们应该如何认真地学习地理呢?只有坚定坚持最初的梦想走下去,再苦再累再难,坚定不移,才有可能走向成功。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考地理四大区域知识点复习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中考地理“四大区域”知识点复习 1、我国四大区域地理的差异: 地区 内容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范围秦岭淮河以北秦淮以南,青 藏高原以东 西藏、青海省 和四川省的西 部 长城-祁连山- 阿尔金山-昆仑 山以北 面积、人 口比重 20%,人口40%1/4,人口55%25%,人口1%30%,人口4%地形 特征高原、平原 西高东低,高 原、平原、盆 地和丘陵 高原高原、盆地 气候 特征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 季风气候 高原、高山气 候 温带大陆性气 候,干旱是主要 特征 主要河流黄河、海河、 黑龙江、松花 江 长江、珠江 雅鲁藏布江、 湟水 塔里木河、 额尔齐斯河 主要矿产石油、煤、铁 (的能源基 地) 有色金属、 铁、 水能 钾盐(柴达木 盆地)、太阳 能(拉萨)石 油、天然气、 水能 石油、煤、有 色金属 主要农业区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渭河平原 四川盆地、成 都平原、长江 中下游平原 雅鲁藏布江谷 地湟水谷地 河套平原、宁 夏平原、河西 走廊、新疆绿 洲 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 年三熟 一年两熟到三 熟 一年一熟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 棉花、甜菜、 花生 水稻、棉花、 甘蔗、油菜 青稞、小麦、 豌豆 小麦、棉花、 瓜果 工业区辽中南、京津 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 地 -- 主要 环境问题黑土流失、水 土流失、旱 涝、盐碱化 旱、涝严重 沙化、草地退 化 沙化、干旱、 草地退化 2、需要识记: (1)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淡水鱼产量居全国之首)。 四川盆地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有“紫色盆地”之称,其中的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2)青藏地区: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能源资源:太阳能资源(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热能、水能。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涵养区,也是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因此,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交通: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和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3)西北地区:依靠黄河,在其沿途地区形成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合称为“塞外江南”);在内陆地区,依靠高山的冰雪融水,发展种植业:如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 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等。 补充:我国四大工程 (1)南水北调:长江流域西北、华北地区 (2)西电东送:黄河、长江、珠江水电华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西气东输:新疆轮南上海 (4)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中考地理巧记15法

中国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和多样文化的国家,其地理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在本文中,将对中国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包括中国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 一、地形 中国的地球纬度较高,南北跨度较大,其地形地貌也千差万别。可以将中国的地形划分为五个主要区域。 1. 华北平原:北方最大的平原,长江以北。 2. 黄土高原:位于华北平原和青藏高原之间,多呈半干旱气候。 3. 沿海低地: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和小山丘。 4. 长江中下游平原:竹山、武汉、南京等地均位于此区域。 5. 西南高原:地势较高,有山脉、高原和盆地,海拔不超过7000米。 二、气候 中国的气候十分多样,在全球气候带中覆盖了绝大多数的气候型,其中主要的气候型有:

1. 中-东部亚热带湿润气候:中国南部。 2. 西风带季风气候: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3. 高原山地气候: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 4. 半干旱气候: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 5. 高山冰川气候:祁连山、天山山脉、大兴安岭等地。 三、自然资源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 1. 稀土元素:全球稀土储量中,中国贡献超过90%。 2. 煤炭、铁矿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和铁矿石生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等也是世界主要产出国。 3. 森林资源:中国森林面积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4. 农业资源:中国是世界上五大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广袤的农田和充裕的水资源。 四、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的分布、性别、年龄等特点如下: 1. 人口分布: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沿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城市和农村地区。 2. 人口性别:男性与女性比例基本相当。

地理中国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知识点总结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地理中国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是指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自然资源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地理中国也自然成为了人们探讨中国的重要方面。本文将为大家进行地理中国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广人稠,占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东西横跨5个时区,北起黑龙江省,南至海南省,东临渤海、黄海和东海,西濒西伯利亚、蒙古国和中亚大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特点。 中国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大部分为高原和盆地,西南部被群山包围形成了横断山区等山脉。此外,中国还拥有众多大江大河,如黄河、长江、珠江等,这些水系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助力。 二、自然资源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农产品、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其中,煤炭和石油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占据了中国总能源消耗量的70%以上。此外,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也较高,为21.6%。中国自然资源的丰富度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经济地位 中国是一个以工业化城市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经济高速发展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并在21世纪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不断发展,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中国的人口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劳动力充裕而廉价,这也是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重要原因。 四、政治及文化方面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方面一直保持着稳定和发展。中国在深化改革、加强自主创新、加强国家安全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古代的文化遗产和现代的文化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性和智慧。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体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为中国在全球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环境和生态保障 中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破坏、生态崩溃等问题。近年来,中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如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建设,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对环境污染的监管等方面都得到了积极的推进。中国的生态建设也不断加强,例如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项目开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地理中国是一个极其丰富多彩、复杂而独特的国家。掌握中国的地理知识,对于了解中国发展历程及其智慧和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关于中国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整理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整理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整理 据了解,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部分有很多知识点,例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西藏藏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界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整理 一、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分布地区 1.风能 我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分布于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新疆北部、内蒙古、甘肃北部、黑龙江、吉林东部、河北北部、辽东半岛、青藏高原北部。 2.太阳能 我国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3.地热能 地热资源的分布与板块构造、岩浆活动、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分布于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的台湾省,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的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利用率较大的是西藏羊八井地热站。 二、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主要海水水产;主要渔场和盐场的分布。 1.概况 大陆海岸线世界第四;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海域;跨热带、亚热带、温带;滩涂面积广大,岛礁林立,大陆架广阔。 2.主要渔场、盐场 主要渔场有渤海渔场、黄海渔场、东海渔场、南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的渔场). 盐场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地区辽宁、长芦、山东、江苏盐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高温少雨、日照强、多风的时期一致,这里的海岸又

多为泥质海岸,海岸平直、坡度平缓、渗透性小,适宜晒盐,海盐生产条件优越。长江以南盐场较小如海南莺歌海盐场、台湾布袋盐场。 中国地理必背地理分界线意义 1.秦岭——淮河 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 是我国一月均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是我国积温4500℃经过地区 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我国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地农业界线 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界线 江汉谷地与渭河平原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界线 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界线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 1.地理位置特征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 1.地球的结构和地壳构造: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等。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包括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和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等。 3.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区:包括地球的纬度带和气候类型等。 4.气候与天气:包括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天气的气象要素和日常预报等。 5.地球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利用等。 6.地球的植被:包括全球植被的分布和类型、植被的影响和保护等。 7.地球的动植物资源:包括陆地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 8.地球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和防灾减灾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 1.人口的分布和迁移:包括全球人口的分布和地理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等。 2.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包括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的问题等。

3.工业化与城市化: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布局和城市空 间结构等。 4.交通与通信:包括交通工具和交通线路的类型和特点、通信技术和 通信网络的发展等。 5.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区域经济合 作和区域一体化等。 6.资源与环境问题:包括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资源利用和环 境影响的平衡等。 7.旅游与文化: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开发、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文化 传承等。 三、中国地理知识点: 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包括中国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和与邻国的边 界线等。 2.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类型和水资源等。 3.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化:包括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城市化的 过程和问题等。 4.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包括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等。 5.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包括中国的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环境问 题等。 6.中国的交通与通信:包括中国的铁路、公路、航空和通信网络等。

(完整版)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地理 一、概况 1.地理位置和范围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为渤海和琼州海峡,黄海、渤海全部分布在大陆架、东海大部分、南海一部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经纬度位置:4°N-53°N(分属热带和北温带),73°E-135°E(分属五个时区)。 范围: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2.邻国:14个陆上邻国(陆界长2万多千米),6个隔海相望国家。 3.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民族: 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 藏)。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贵州、广西、新疆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5.人口: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人口密度线:黑龙江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 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偏大。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侨乡:广东、福建。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地形 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3)。 30°N、38°N、45° N沿纬线作剖面:90°E、100°E、110° E 2.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结合地形图) 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是指地理空间上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也是区域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地域差异不仅反映 了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分布不均,也涉及了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 布特征、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异质性。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地域差异主要表 现在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土壤水文和植被类型等自然要素的差异上。从人文地理的角度 来看,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和质量、经济活动和产业分布、文化习俗和社会结构 等人文要素的异质性上。在区域地理的研究中,地域差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既是 进行地域划分和地域分类的依据,也是区域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二、地域分类 地域分类是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指的是对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域进行分类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域差异和地域联系。根据研究目的和划分标准的不同,地域 分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角度,比如按照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可以将地域分为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沿海和岛屿等类型;按照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可以将地域划分为城市、乡村、工业区、农业区、交通枢纽、文化传统区和民族聚居区等类型;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 差异可以将地域划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等类型。另外,地域分类还 可以根据政治行政区划、地理区域性质、生态环境条件、科技文化特征和产业布局等角度 进行具体的分类,以便更好地把握不同地域的特点和规律。 三、地域联系 地域联系是指不同地域之间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迁徙、物流交通、产业转移和 信息通讯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间联系和相互影响。地域联系是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 会活动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理空间上不同地域之间形成联系网络和发展关联 的表现。地域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既有贸易合作和经济交流,也有资源竞争和文 化传播,既有相互依存和互助合作,也有竞争争夺和冲突对抗。在现代社会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联系呈现出更加复杂和深刻的特征,地球上不同地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受限于 地理空间距离和国界分割,而是更加注重跨国界的联系和全球视野的互动。 四、地域发展 地域发展是区域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关注的是不同地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质 量改善方面的表现和趋势。地域发展的研究内容包括地域经济改革和产业升级、地域资源 利用和环境保护、地域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旨在解决地域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 和问题。在地域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不平衡和发展速度不均衡的 状况,这种差异往往导致城乡差距、区域失衡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了促进地域发展的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