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

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表的格式见表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表5-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表头设计)

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

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 记录者

表5-3 乔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表头设计)

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

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 记录者

表5-4 灌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 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 记录者

表5-5 草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 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 记录者

⑥外界条件要接近。

2. 法瑞学派选样特点

一般采用典型选择原则。即在每一个群丛中个体内选一个典型的、一致性的群落地段作为样地。一般对一个植被类型要选择10个左右的样地,多几个更好。每一个群丛个体、不管面积大小,通常只选一个样地。如图5—1所示。法瑞学派的选样,即使是主观的典型选样,每个群丛个体只选一个样地,实际上这也带有随机的客观性。

3. 英美学派选样特点

一般有3种:

(1)典型选样:即按主观的要求选样。

(2)定距或系统选样:按一定距离或一定方式选样。

(3)随机选样:任意的、不规则的选样。这一学派常常在一片群落地段上系统或随机选样,如图5-2所示。

(一片类型上近似的林地或草地)

图5-1. 法瑞学派选样特点

图5—2. 英美学派选样特点

取样方法

1.种—面积曲线的编绘

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要进行样方调查,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样方面积一般应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所谓最小面积,就是最少有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最小面积通常是根据种—面积曲线的绘制来确定的。

(1)一般说明在拟研究群落中选择植物生长比较均匀的地方,用绳子圈定一块小的面积。对于草本群落,最初的面积为10×10 cm,对于森林群落则至少为5×5 m。登记这一面积中所有植物的种类。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成倍扩大,每扩大一次,就登记新增加的植物种类。开始,植物种类数随着面积扩大而迅速增加,逐步面积增加但数目降低,最后面积扩大时植物种类很少增加。

(2)样方面积扩大的方式关于面积的扩大,法国的生态学工作者提出巢式样方法。即在研究草本植被类型的植物种类特征时,所用样方面积最初为1/64平方米,之后依次为1/2, 1, 2, 4, 8,16,32,64,128,256,512平方米,依次记录相应面积中物种的数量。把含样地总种数84%的面积作为群落最小面积。

针对不同的群落类型,巢式样方起始面积和面积扩大的级数有所不同,但可

参考如表5-6的形式进行设计。

顺序面积m2种类

1 1/64

2 1/32

3 1/16

4 1/8

5 1/4

6 1/2

7 1

8 2

9 4

10 8

11 16

12 32

13 64

14 128

15 256

16 ……

将以上获得的结果,在坐标纸以面积为横坐标、种类数目为纵坐标作图,可以获得群落的最小面积。

(3)群落类型与最小面积一般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的结构越复杂,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就越多,相应地最小面积就越大。如在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最小面积至少为2500平方米,其中包含的主要高等植物多达130种,而在东北小兴安岭红松林群落中,最小面积约400平方米,包含的主要高等植物有40余种,在戈壁草原,最小面积只要1平方米左右,包含的主要高等植物可能

在10种以内。

2. 样方法

样方,即方形样地,是面积取样中最常用的形式,也是植被调查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取样技术。但其它形式的样地也同样有效,有时效率更高,如样圆。

样方的大小、形状和数目,主要取决于所研究群落的性质、采用的学术思路(如英美学派还是法瑞学派)。一般地,群落越复杂,样方面积越大,形状也多以方形为多,取样的数目一般也不少于3个。取样数目越多,取样误差越小。

野外做样方调查时,如果样方面积较大,多用样绳围起样方;如果样方面积较小,可用多个1米的硬木条折叠尺,经固定摆放围起即可。

因工作性质不同,样方的种类很多:

(1)记名样方主要是用来计算一定面积中植物的多度、个体数或茎蘖数。比较一定面积中各种植物的多少,就是精确地测定多度。

(2)面积样方主要是测定群落所占生境面积的大小,或者各种植物所占整个群落面积的大小。这主要用在比较稀疏的群落里。一般是按照比例把样方中植物分类标记到坐标纸上,然后再用求积仪计算。有时根据需要,分别测定整个样方中全部植物所占的面积(面积样方),以及植物基部所占的面积(基面样方)。这些在认识群落的盖度、显著度中是不可缺少的。

(3)重量样方主要是测定一定面积样方内群落的生物量。将样方中地上或地下部分进行收获称重,研究其中各类植物的地下或地上生物量。对于草本植物群落,该方法是适用的;对于森林群落,多采用体积测定法。

(4)永久样方为了进行追踪研究,可以将样方外围明显的标记进行固定,从而便于以后再在该样方中进行调查。一般多采用较大的铁片或铁柱在样方的左上方和右下方打进土中深层位置,以防位置移动。

3. 样带法

为了研究环境变化较大的地方,以长方形作为样地面积,而且每个样地面积固定,宽度固定,几个样地按照一定的走向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样带。

样带的宽度在不同群落中是不同的,在草原地区10—20厘米左右,灌木林1-5米左右,森林10-30米。

有时,在一个环境异质性比较突出、群落也比较复杂多变的群落调查时,为了提高研究效率,可以沿一个方向、中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布设若干平行的样带,再在与此相垂直的方向,同样布设若干平行样带。在样带纵横交叉的地方设立样方,并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

4. 样线法

用一条绳索系于所要调查的群落中,调查在绳索一边或两边的植物种类和个体数。样线法获得的数据在计算群落数量特征时,有其特有的计算方法。它往往根据被样线所截的植物个体数目、面积等进行估算。

5.无样地取样法

无样地法是不设立样方,而是建立中心轴线,标定距离,进行定点随机抽样。无样地法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是中点象限法。

在一片森林地上设若干定距垂直线(借助地质罗盘用测绳拉好)。在此垂直线上定距(比如15米或30米)设点。各点再设短平行线形成四分之象限,见图5—3。

平行底线

图5—3 无样地取样法中的中点象限法

在各象限范围测一株距中心点最近的,胸径大于11.5厘米的乔木,要记下此树的植物学名,量其胸径或圆周,用皮尺测量此树到中心点的距离。同时在此象限内再测一株距中心点最近的幼树(胸径2.5-11.5厘米),同样量胸径或圆周,量此幼树到中心的距离。有时不测幼树,每个中心点都要作4个象限,在中心点(或其附近)选作一个1m2或4m2的小样方,记录小样方内灌木、草木及幼苗的种名、数量及高度。

在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林中采用这个方法,据说20个中心点的数据可以与2个500m2样方的精确度相当。同样该方法也可用于草地群落,只是相关的距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群落特征的描述和度量

1.多优度—群聚度的估测及其准则

多优度和群聚度相结合的打分法和记分法是法瑞学派的传统的野外工作方法。它是一种主观观测的方法,要有一定的野外经验,这一方法与重视植物种类成相结合构成了这一学派的特色。

有两个等级,即多优度等级和群聚度等级,准则如下:

多优度等级(即盖度—多度级,共6级,以盖度为主结合多度):5: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75%以上者(即3/4以上者)

4: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50~75%以上者(即1/2~3/4);

3: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25~50%者(即1/4~1/2者);

2: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5~25%者(即1/20~1/4者);

1: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5%以下,或数量尚多者;

+: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很少,数量也少,或单株

群聚度等级(5级,聚生状况与盖度相结合)

5:集成大片,背景化;

4:小群或大块;

3:小片或小块:

2:小丛或小簇:

1:个别散生或单生。

因为群聚度等级也有盖度的概念,故在中、高级的等级中,多优度与群聚度常常是一致的,故常出现5.5,4.4,3.3等记号情况,当然也有4.5,3.4等情况,中级以下因个体数量和盖度常有差异,故常出现 2.1,2.2,2.3,1.1,1.2,+,+.1,+.2的记号情况。

2.物候期的记录

这是全年连续定时观察的指标,群落物候反映季相和外貌,故在一次性调查之中记录群落中个种植物的物候期仍有意义。在草本群落调查中,则更显得重要。

物候期的划分和记录方法各种各样,有分五个物候期的,如营养期、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休眠期。

我们经过多年实践,发现以分为以下6个物候期记录为好:

1.营养期:——或者不记;

2.花蕾期或抽穗期:∨;

3.开花期或孢子期:O(可再分:初花?;盛花O:末花C)

4.结果期或结实期:+(可再分:初果┴;盛果+;末果┬)

5.落果期、落叶期或枯黄期:﹌﹌(常绿落果﹌﹌)

6.休眠期或枯死期:∧(一年生枯死者可记X)

如果某植物同时处于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则选取一定面积,估计其一物候期达50%以上者记之,其它物候期记在括符中,例如开花期达50%以上者,则记O(V,+)。

3.生活力的记录

生活力又称生活强度或茂盛度。这也是全年连续定时记录的指标。一次性调查中只记录该种植物当时的生活力强弱,主要反映生态上的适应和竞争能力,不包括因物候原因而生活力变化者。

生活力一般分为3级:

强(或盛):●(营养生长良好,繁殖能力强,在群落中生长势很好)

中:不记(中等或正常的生活力,即具有营养和繁殖能力,生长势一般)

弱(或衰):Ο(营养生长不良,繁殖很差或不能繁殖,生长势很不好)4. Raunklaer生活型类别及识别准则

(1)高位芽植物(Ph):

①高位芽植物(Meg.Ph):高30米以上

常绿大高位芽植物(E.Meg.Ph);落叶大高位芽植物(D.Meg.Ph)

②高位芽植物( Mes.Ph):高7.5(或8)—30米

常绿中高位芽植物( E.Mes.Ph),落叶中高位芽植物( D.Mes.Ph)

③小高位芽植物( Mic.Ph):高2—7.5(或)8米

常绿小高位芽植物(E.Mic.Ph),落叶小高位芽植物(D.Mic.Ph)

④矮高位芽植物(N.Ph):0.25—2米

常绿矮高位芽植物(E.N.Ph),落叶矮高位芽植物(D.N.Ph)

(2)地上芽植物(Ch):过冬芽位于地上0~25厘米处,例如高山的矮小垫状植物,干旱地区的矮小灌木及半灌木

(3)地面芽植物(H):过冬芽处于地面,地上部分一直枯死到土壤表面,地下部

分都活着,芽常由枯叶所保护。例如大部分多年生草本,多数蕨类植物,冬枯的草质藤本地表附近植物等等。

(4)地下芽植物(G):过冬芽处于地下或水中。如多年生的根茎、块茎、块根、鲜茎等地下芽植物,部分根茎的蕨类植物,决大部分的水生植物;个别草质藤本植物等。

(5)一年生植物(T):种子过冬植物。例如一年生植物,包括个别的二年生植物。

还有一些附加的编写代号:阔叶的(B)、针叶的(N)、藤本的(L)、木质藤本(W L)、草质藤本(H.L)、附生的(E.P)、寄生的(P)等等。

法瑞学派在Raunklaer基础上修改后的生活型系统比较复杂,更为详细的内容在此略去。

5.树高和干高的测量

树高指一棵树从平地到树梢的自然高度(弯曲的树干不能沿曲线测量)。通常在做样方的时候,先用简易的测高仪(例如魏氏测高仪)实测群落中的一株标准树木,其它各树则估测。估测时均与此标准相比较。

目测树高的两种简易的方法,可任选一种。其一为积累法,即树下站一人,举手为2米,然后2、4、6、8,往上积累至树梢,其二为分割法,即测者站在距树远处,把树分割成1/2、1/4、1/8、1/16,如果分割至1/16处为1.5米,则1.5米×16=24米,即为此树高度。

干高即为枝下高,是指此树干上最大分枝处的高度,这一高度大致与树冠的下缘接近,干高的估测与树高相同。

6. 胸径和茎径的测量

胸径指树木的胸高直径(dbh)大约指距地面1.3米处的树干直径。严格的测量要用特别的轮尺(即大卡尺),在树干上交叉测两个数,取其平均值,因为树干有圆有扁,对于扁形的树干尤其要测两个数。在地植物学调查中,一般采用钢卷尺测量即可,如果碰到扁树干,测后估一个平均数就可以了,但必须要株株实地测量,不能仅在远处望一望,任意估计一个数值。

如果碰到一株从根边萌发的大树,一个基干有3个萌干,则必须测量三个胸径,在记录时又用括弧划在一个植株上。

胸径2.5厘米以下的小乔木,一般在乔木层调查中都不必测量,应在灌木层中调查。

基径是指树干基部的直径,是计算显著度时必须要用的数据,测量时,也要用轮尺测两个数值后取其平均值。一般用钢尺也可以。一般树干直径的测量位置是距地面30厘米处。同样必须实测,不要任意估计。

7. 冠幅、冠径和丛径的测量

冠幅指树冠的幅度,专用于乔木调查时树木的测量,严格测量时要用皮尺,选通过树干在树下量树冠投影的长度,然后再通过树干与长度垂直量投影的树冠的宽度。例如长度为4米,宽度为2米,则记录下此株树的冠幅为4×2米。如图5—4.

然而在地植物学调查中多用目测估计,估测时必须在树冠下来回走动,用手臂或脚步帮忙测量。特别是那些树冠垂直的树,更要小心估测。

冠径和丛径均用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调查,因为调查的样方面积不大,所以进行起来不会太困难。测量冠径和丛径的目的在于对此群落中的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固化面积。冠径指植冠的直径,用于不成丛的单株散生的植物种类,测量时以植物种为单位,选测一个平均大小(即中等大小)的植冠直径,如同测胸径

一样,记一个数字即可,然后再选一株植冠最大和植株测量直径记下数字。丛径指植物成丛生长的植冠直径,在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各种丛生的情况较常见,故可以丛为单位测量共同种各丛的一般丛径和最大丛径。

图5—4 . 冠幅、冠径测量图示

8. 盖度(总盖度、层盖度、种盖度)的测量

群落总盖度是指一定样地面积内原有生活着的植物覆盖地面的百分率。这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的各层植物。所以相互层之重叠的现象是普遍的,总盖度不管重叠部分,只要投影覆盖地两者都同等有效。如果全部覆盖地面,其总盖度为100%,如果林内有一个小林窗,地表正好都为裸地,太阳光直射时,光斑约占盖度的10%,其它地面或为树木覆盖,或为草本覆盖,故此样地的总盖度为90%,总盖度的估测对于一些比较稀疏的植被来说,是具有较大意义的。草地植被的总盖度可以采用缩放尺实绘于方格纸上,再按方格面积确实的盖度百分数。

层盖度指各分层的盖度,乔木层有乔木层的盖度,草木层有草木层的盖度。实测时可用方格纸在林地内钩绘,比之估测要准确的多。然而,有经验的地植物学工作者都善于目测估计各种盖度。

种盖度指各层中每个植物种所有个体的盖度,一般也可目测估计。盖度很小的种,可略而不计,或记小于1%。

个体盖度即指上述的冠幅、冠径,是以个体为单位,可以直接测量。

由于植物的重叠现象,故个体盖度之和不小于种盖度,种盖度之和不小于层盖度,各层盖度之和不小于总盖度。

9. 法瑞学派的群落综合表

法瑞学派的群落综合表包括最初形成的“样地记录综合表”,群落中间形成的表以及最后的“群丛表”。群丛表是最后的成果表,有二种,一种以结构形式排列,一种以特征种形式排列,不管那种形式,表头的生境特点和群落特点的若干项目都是一样的。

现以云南乌蒙山的急尖长苞冷杉、冷箭竹群丛的群丛表为例说明。见表5-7.

已确定为群丛时,也可以按层次结构排列,即把急尖冷苞杉排乔木层第1号,冷箭竹排在灌木第1号等等,这样便于从结构上了解这一群丛的特征,同样可以把低存在度的,低盖度系数的种类排除在表外。

表5-7. 急尖长苞冷杉、冷箭竹群丛的群丛表

10 生活型谱及其图解

按Raunkiaer的生活型类别,对任何植被类型(如群丛)中的植物种类。这样,就可以对某一植被类型的全部植物种类的生活型进行归类成生活型谱,记以各大类的种数和种数百分率,目的以反映这一植被类型的生态特征。例如西山的滇青冈林中17个400平方米样地106科主要植物的生活型构成的生活型谱如表5-8所示。

将上述生活型谱作柱状图解,更能形象地反映该群落的生活型的组成状况和谱带的比例,从而说明该群落的生态特征,即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为次,属于亚热带森林区域的气候特点,有一个较严冷的冬天。图解如图5—5.

11. 存在度等级及其图解 (1)定义 存在度为某种植物在某一个群落类型的各个群丛个体样地中的出现率。如果在各群丛个体的样地面积相同,也可称之为恒有度。公式如下:

存在度=某种植物在同一群落类型各群丛个体样地的出现数/样地数

×100

(2) 存在度等级(分5级或10级)

① 5级制:Ⅰ:存在度1~20%者;Ⅱ:存在度21~40%者;Ⅲ:存在度41~60%者;Ⅳ:存在度61~80%者;Ⅴ:存在度81~100%者

② 10级制:Ⅰ:存在度1~10%者;Ⅱ:存在度11~20%者;Ⅲ:存在度21~30%

者;Ⅳ:存在度31~40%者;Ⅴ:存在度41~50%者;Ⅵ:存在度51~60%者;Ⅶ:存在度61~70%者;Ⅷ:存在度71~80%者;Ⅸ:存在度81~90%者;Ⅹ:存在度91~100%者

(3)存在度的表示 将群丛表中各种植物的存在度归入5个等级后,就可绘出群丛的存在度图解。例如:西山滇青冈群丛的存在度等级中,Ⅰ级有28种,Ⅱ级有42种,Ⅲ级21种,Ⅳ10种,Ⅴ19种,其柱状图解如图5—6。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ph

ch

H

G

T

图5—5. 生活型图解

种数百分

102030405060

708090100Ⅰ

图5—6 . 存在度等级

12. 盖度系数及其在生活谱中的应用

盖度系数是由多优度大小推算出来的数量指标,又具有相对意义,先确定各个多优度等级的盖度平均数,可进行换算。方法见表5-9.

盖度系数=某种植物在各样地的盖度平均数之和/样地数×100

在群丛表上要计算现每种植物的盖度系数,以示各种植物在群丛中的重要性。

盖度系数可与群落的生活型谱结合以说明某一生活型植物的优势度。

例如:昆明西山的滇青冈林群落分析,可作表如下(表5-10):

13. 多度和聚生多度

(1)多度英美学派的多度是多度百分数,又称相对多度,是植被研究中经常用的一个指标。多度要以株数为基础,即为某种植物在单位面积内的百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多度=样方内某种植物的株数/样方内各种植物的总株数×100 必须在同一个层次内或者相同的生长型内进行多度的计算,否则没有太大意义。

(2)聚生度聚生多度又称德氏多度,是Drude首先应用而得名,这一多度概念源于欧洲,以后为苏联学派采用。我国自苏联引入,现已不多用。这一多度与法瑞学派的多度等级制基本上相似,是一种用代号表示的相对等级。

聚生多度共有6个多度级和2个聚生度级,均以植物种为单位,乔、灌、草分层估测。

多度级:cop3——很多;cop2——多;cop1——尚多;sp——不多而分散;sol——少或个别;un——单株

聚生度级:soc——个体相互靠拢成大片或背景化;gr——丛生成小团块或小块聚生。

多度和聚生度可以连用,如:cop3.soc——很多且聚成大片;sp. gr——不多但小块聚生

14. 频度和相对频度

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对频度这一指标的概念和应用稍有不同。法瑞学派把频度和存在度的概念严格的分开,它的频率限于群丛个体范围内某种植物在各样地中的出现率。而英美学派的频度概念是广义的,它包括了法瑞学派的频度和存在度,是指某种出现样方数的百分率,不管样方设在群丛个体之内或之间。这里指的是英美学派的频度,其公式如下:

频度=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相对频度是指一个群落中在已算好的各个种的频度的基础上,再求算一下各个种的频度相对值,其公式如下:

相对频度=某种植物的频度/全部植物的频度之和×100

15. 林木显著度的计算

显著度是用来表示优势度的一个指标,仅为英美学派用于混交林的乔木层林木上,故可称林木显著度。由于林木显著度要求的是相对值,也可称相对显著度或相对优势度。计算公式如下:

林木显著度=某树种的树干基部断面之和/全部树种干基部断面积之和×100 树干基部断面积的数据要求来自野外所测的各株的基茎或基干的圆周期,所以必须查阅本手册附录上的换算表,才能查得每树的基干圆面积(即断面积)。

16. 重要值指数(DFD和IVI)的求算

(1)定义重要值用于表示混交林内上层乔木种类的各自重要程度,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风行起来的一种植被研究方法的指标。DFD和IVI都表示重要值,但二者在求算技术上稍有不同。

(2)DFD指数,或叫“密度、频度、优势度指数”,求算公式是:

DFD指数=相对密度+频度+相对显著度

在这公式中,由于直接采用“频度”,而不是“相对频度”,故其理论上最大值可以等于300。

(3)IVI,即重要值指数(Important Value Index),其求算公式如下:

IVI=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在这公式中,由于采用相对频度,其和不超过100,故理论上的最大重要值为100。

两个式中的相对密度均可用相对多度代替,因为相对多度是由一定样方面积中的株数求得,其重要性是相对的。当然,相对显著度也就是相对优势度。

17. 林木图解的求算和绘制

林木图解是用图表示混交林中各大树树种的重要性,因此,除了等级度以外,均以Ⅴ级大树来计算。

首先,把林木划分成以下5个等级:

Ⅰ级苗木——乔木幼苗,高33厘米以下;

Ⅱ级苗木——乔木高33厘米以上,干粗2.5厘米以下;

Ⅲ级立木——乔木胸径2.5-7.5厘米者;

Ⅳ级立木——乔木胸径7.5——22.5厘米者;

Ⅴ级大树——乔木胸径在22.5厘米以上者。

逐种计算林木图解中多度、频度、等级度、显著度4个指标,然后按比例绘成图解。

其中:

OA=多度,用相对多度或多度表示,指的是某树种Ⅴ级大树与所有大树之比率;

OB=频度,指的是某树种Ⅴ级大树之出现样方数与样方总数之比率);

OC=等级度,指的是某树种实有等级数与5个等级之比率);

OD=显著度,指的是某树种Ⅴ级大树基部断面积与样方内原有Ⅴ级大树的基部断面积之比率)。

然后,对照标准图解,按多、频、等、显的实际情况填图。标准图解(见图5—7)。标准图解中多、频、等、显4个指标均为100%。所得结果,图解中那一树种的在图解中所围的面积大,说明4个指标的百分数都大,则该树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也越大。

18.木材蓄积量的求算

木材蓄积量(即木材积)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现有产量,可以按树种分别计算蓄积量,然后求其单位面积的总蓄积量,也可以直接按各树种个体的平均高度和胸径断面积之和计算一定面积内林地的总蓄积量。

植被生态学中最好按树种选其Ⅳ、Ⅴ级树木进行蓄积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面积内某树种的材积=某树种Ⅳ、Ⅴ级树木的平均高度×某树种Ⅳ、Ⅴ级树木的胸径断面积之和×形数

各个树种的材积之和即为单位面积内的总蓄积量(也称林地蓄积量)。然后按比例换算成1公顷面积内的蓄积量,单位为立方米/公顷(m3/ha)。

如果不分树种计算,就简单多了。但仍要先计算单位面积内的林木平均高度和林木的胸高断面积总和,仍以上述公式求得,即:

单位面积林地材积=林地内林木平均高度×林木胸高面积的总和×形数

形数可查阅有关资料,一般在0.5左右,随树种、树龄和胸径就可查出一株树的材积,逐株相加求其总和,即可直接求得林地的蓄积量。

参考文献

1.金振州。地植物学实习手册。昆明:云南大学生态学及地植物学研究室。

1992:1-25.

2.曲仲湘,吴玉树,王焕校,姜汉侨等。植物生态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84:180-205.

3.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植物生态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69-105.

4.林鹏。植物群落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8-112.

5.https://www.360docs.net/doc/6c4425237.html,/hs/ 2001.

(云南大学金振洲,段昌群)

二、生态学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处理数据和获取数据一样,都是科学研究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的专业书籍介绍,这里仅提供涉及生态学本科学生实验常用的一些数据处理方法。具体的运算可以通过计算机专业软件或相关软件来完成。

生态实验获得的数据最基本处理过程如下:

生态学中研究经过获得的数据是很多的,未加整理的数据很难进行分析。通过对观察得到的数据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整理分析,就可以看到资料的集中程度和分布状况。

1. 分布表

表5-11是不同生态条件下某植物生长高度的分布状况。通过归类表示后,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两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植物高度的差异性。

2. 次数分布图

次数分布图可以更形象地反映次数的分布状况。常使用的图形有:柱形图(如图5-8),折线图(如图5-9),条形图(如图5-10)等。这些图形可以在OFFICE 办公套件中的EXCEL软件中绘出。

株数高度范围

植株高度分布

图5-8 植物高度分布的柱形图

5

10

15

20

25

20-25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高度范围

株数

图5—9 植株高度分布的折线图

高度

5

10

15

20

25

30

20-25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高度范围

株数

图5—10 植株高度分布的条形图

平均数

平均数是数据分析中最常使用的结果表示方法。它是数据的代表值,表示实验数据的中心位置,往往作为资料的代表与另一组同类资料进行比较。

平均数的种类比较多,如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和几何平均数。由于算术平均数是最常用的平均数,这里只介绍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一组数据资料中各个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数,成为算术平均数。一般记为X . 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二。 1. 直接计算

将所有的观测值X 1,X 2,X 3, …, X n 直接相加再除以观测值的个数n, 写公式为:

n X

n X X X X X n

i i

n ∑==

++++=1

321... (式5-1) 加权法

当观测值中相同值的个数较多时,可将观测值的个数,即频数?,乘以该观测值,以替代相同观测值逐个相加。计算公式为:

∑∑===

++++++++=n

i i

n

i i

i n

n

n f

X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f X 11

321332211......

(式5-2)

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算术平均数只能反映同质观察数据组的平均观测值大小,而不能反映数据组集中的程度。方差、标准差则可以反映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1. 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

总体观测值中的每个观测值(x )与该组观察值的总体平均数(μ)之差,称为离均差,离均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就是总体方差(σ2)。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N x ∑-==

2

2

)(μσ

(式5-3)

总体方差的方根,即为总体标准差(σ):

N

x ∑-=

2

)

(μσ (式5-4)

2.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掌握的是样本资料(n 个),而不是总体资料(N 个),这样μ就是未知数,从而不得不用平均数x 来估计。由于取样误差,x 并不常就是μ。在统计学上,为了最大可能地减少这种偏差,样本标准差(s )的计算常用如下公式:

生态学读书报告

生态学读书报告 ——《生态学基础》姓名:学号: (一)、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首先,生态学是不断发展的,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定义也随着人们认知的变化而变化。 1866年,德国学者首先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他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后来随着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例如苏联学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将其定义为“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生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学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归纳不同时代不同的观点,生态学可定义为: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二)、生态学研究对象及发展历程、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生态系统 2.发展历程:萌芽时期(17世纪前)——建立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现代生态学(20世纪30年代至现在) 3.研究方法:分为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三大类。其中,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并且是第一性的;实验研究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室理论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三种方法可以结合起来。 (三)、生物与环境 1.环境:在生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生物是环境的主体。 2.生态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

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限制性作用及生物的耐受性。 3.生物与光因子:光因子主要指太阳光;其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归纳为太阳的光质、光照强度、日照长度三个方面。 生物与光质:不同单色光对动植物生长的作用。例如,红外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热效应。 生物与光照强度:不同的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需要不同。 生物与日照长度:日照长度即光照时间,不同的生物每天生长生活所需要的光照时间不同。 4.生物与温度因子: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服从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三基点温度”。 5.生物与水因子: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水是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原料,水是生物新陈代谢地介质,是很好的溶剂。动物按栖息地划分可分为水生和陆生两大类;其中水生动物对水的依赖性更大。 6.生物与土壤因子:土壤是陆生生态系统的基础,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由于土壤形成演化过程的不同,自然界的土壤多种多样,它们具有不同的土地构型、内在性质和肥力水平。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是指土壤质地、结构、密度和孔隙度等,土壤的质地、结构性质引起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的变化,从而对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植物的营养状况及土壤动物生活状况产生明显的影响。 7.生物与大气因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很小一部分,但它们三者对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大范围的空气交换制约着不同地区的气候,小范围的空气交换制约着天气的变化;风对区域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的净化产生重要影响。动物的取食、迁徙等都跟风有莫大的关系。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特别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植物群落生态研究地域性很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研究传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现在影响很大的当属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本部分主要讲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 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3. 调查记录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环境生态学样方调查报告

环境生态学期中考试 样方调查报告 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环境工程1班 调查人员:第四组(马秀、李欣、张孟易、梁崇权、吴京珉、陈潮、周莎、黎一樊) 调查时间:2014年12月05号

环境生态学样方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校园绿化区植被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二、调查工具。 皮尺、卷尺、手机 三、调查方法及用具。 1 样方大小 表1 样方大小 植被类型乔木灌木样方大小设置10*10 2*2 2 样方数量 表2 样方数量分布表 植被类型乔木灌木样方数量设置1*(10*10) 1*(2*2) 因本次调查选取调查地点不合适,故选取乔木样方内只有一个小样方内长有灌木。 3 样方布设 3.1样方布设原则。 样方布设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 (2)自然性:人为干扰、动物干扰少,长时间未被破坏。 (3)可操作性:易于调查取样,避开危险地段。 3.2 样方布设图示

如图1.1 乔木 灌木 图3.1 样方布设 四、调查地点及对象描述 1 调查地点 西华大学凤凰学院前草地近校园公路处 2 调查对象 样方内乔木和灌木 五、调查内容和指标 1 调查指标如表5.1 胸径:胸高处的直径,仅应用于乔木的测量。 枝下高:指的是从地面到第一层分枝点的高度。 基径:其测量基准点为树木地面根颈部位的树干直径。 冠幅:指树木的南北或者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 盖度:地上部分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 高度:植物最高处到地面的距离。 2 调查内容 如表3。

表3 乔木样方调查内容数据记录与计算 编号植物类 型 胸径 (cm) (由 周长 得出) 枝下 高(m) 根颈 处周 长 (cm) 基径 冠幅 (m2) 投影 面积 (m2) 盖度 周长 (cm) 高度 (m) 1 行道树 5.73 1.5 24 7.64 0.3 2 2 4.09% 18 5 2 桂花树 5.7 3 1.47 21 6.69 0.38 2. 4 4.91% 18 4 3 桂花树7.01 2.5 27 8.60 0.29 1.8 3.68% 22 4 4 行道树 6.21 1.9 2 5 7.9 6 0.16 1 2.04% 19.5 5 5 桂花树 3.34 1. 6 15 4.78 0.19 1.2 2.45% 10.5 3 6 桂花树 3.50 1.78 14 4.46 0.16 1 2.04% 11 3 7 芭蕉树17.20 3 68 21.66 0.56 3.5 7.16% 54 7 8 桂花树 5.10 1.6 22 7.01 0.25 1.6 3.27% 16 4 9 桂花树 6.05 1.4 22 7.01 0.32 2 4.09% 19 4 10 桂花树 5.73 1.4 20 6.37 0.32 2 4.09% 18 3 11 桂花树 4.46 1.26 21 6.69 0.22 1.4 2.86% 14 4 12 桂花树7.64 1.45 27 8.60 0.48 3 6.13% 24 4 13 桂花树 4.46 1.46 17 5.41 0.16 1 2.04% 14 3 14 行道树7.01 1.42 20 6.37 0.29 1.8 3.68% 22 5 15 香樟树16.88 2.5 63.5 20.22 1.43 9 18.40% 53 10 16 桂花树 3.50 1.3 16 5.10 0.19 1.2 2.45% 11 3 17 行道树 4.78 1.81 22 7.01 0.00 0 0.00% 15 5 18 行道树 5.73 2.6 24 7.64 0.00 0 0.00% 18 5 19 桂花树 3.82 2.5 18 5.73 0.00 0 0.00% 12 4 20 行道树10.83 1.44 39 12.42 0.80 5 10.22% 34 7 21 行道树7.64 1.82 28 8.92 0.64 4 8.18% 24 6 22 行道树13.69 1.27 46 14.65 0.64 4 8.18% 43 7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 二、工具备品 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其基本步骤是: 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 (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 (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 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 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 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 表1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 一、样地基本概况 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 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 经纬度:坡位:半山腰 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 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 二、地质、土壤调查 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 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 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 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 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

【实习报告】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XX年6月11日~12日 二、实习地点: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实习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x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x旅游区大门区――xxx旅游区。 四、实习地概况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广西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的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和宾阳四县交界处。保护区管理局设在武鸣县两江镇汉安村那江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0′~108°24′,北纬23°24′~23°30′。保护区呈西北至东南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21km,东西宽19km,一般海拔1200m左右,主峰龙头山在山体中部之武鸣与上林两县交界处,海拔1760.4m,相对海拔1563m,是广西中部最高的山峰。保护区总面积16994hm2 ,林地权属全部为国有。 1920xx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20xx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20xx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着多样性山地混合森林和珍贵稀有生物物种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地带性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态系统平衡观测实验室。是广西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科研、教学、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保护的对象有(1)保护北回归线上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xxx生境多样性,植物群落也多样性。共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多个植被类型。并且保存着近6000公顷的原生植被,以桫椤、黑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在xxx形成了较大面积的优势群落。(2)保护区域内丰富的物种资源及其基因。(3)保护桂中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x保护区是1920xx年世界自

环境生态学-群落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

群落调查与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实验材料】 海拔表、皮尺、卷尺、样绳、照度计、GPS。 【实验原理】 群落调查是考察与研究群落的基本途径,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样地法。样地是在群落中圈出的能代表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面积地段,通过对样地的调查来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运用样地法进行群落调查时,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地的形状、面积与数量,并确定样地设置的方法。样地设置的原则是使设置的样地具有代表性。样地形状一般有方形、圆形、条形等。样地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群落越复杂,样地的面积要越大。通常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样地设置的方法有随机设置、系统设置、典型设置等。随机设置是使所有被抽中的机率相等,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地的位置。系统设置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典型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样地设置 每组4-5人,在马尾松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0样方。10m×10m的乔木样方,在乔木样方内设置一个5m×5m的灌木样方,再于乔木样方的4个角分别设置1个1m×1m 的草本样方。 2.调查记录 调查记录的内容、项目随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细致的数据整理分配工作应在室内进行。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可使用群落调查表格,群落调查表格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而制订。 乔木层调查采用每木调查的方法,即分别调查每株树木的物种名、胸径、树高等。灌木层与草本层的调查分物种调查其平均高度、平均基径、覆盖度、数量等。层间植物可单独调查。 表1 群落基本情况调查表 调查者:调查日期: 样地编号:样地面积: 群落类型:群落名称: 地理位置:经度:纬度: 地形:海拔:坡向:坡度: 土壤、岩石、地下水位: 微地形、地被物: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态学实习报告,欢迎阅读! 生态学实习报告1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0x-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

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

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生态学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1.经、纬度:参考GPS数据; 2.地貌类型: 【平原】1、冲积平原;2、三角洲;3冲积扇;4波状平原;5台地;6洼地; 【山地】7、高山;8、中山;9低山;10、丘陵;11高原;12、准平原;13、喀斯特;【坡位】1、山顶;2、上;3、中;4、下;5、坡麓; 【坡向】1、N;2、W;3、E;4、S;5、彼此中间; 【坡形】1、凸;2、平直;3、凹;4、复合;5、阶梯; 【风向坡】1、向风;2、侧风;3、背风; 3.土壤水分:参考土壤水分仪数据; 4. (扩展知识:植物的每一层也可以分为多个亚层;同时,在每一次群落调查中要当场划分植物群落的层,并绘制群落垂直结构图,记录各层的高度和主要的种类及其生活型;)5.生活型—— 植物生活型(life form)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垫状植物等。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例如,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干旱生境中有相同生活型的肉质植物,其亲缘关系相隔甚远:仙人掌属于仙人掌科,景天属景天科,芦荟属百合科,龙舌兰属石蒜科,但却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自19世纪初洪堡(von Humboldt)以外貌特征划分生活型至今,已建立多种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丹麦植物生态学家劳恩凯尔()建立的系统。他按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五大

生活型类群。在各类群的基础上,按植物的高度、茎的质地、落叶或常绿等特征,再分为30个较小的类群。 (1)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Ph】 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渡过不利生长季节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和热带潮湿地区的大型草本植物都属此类。根据芽距离地面的高度,又可将其分为大型(30米以上)、中型(8~30米)、小型(2~8米)和矮小型(~2米)四类。再根据常绿或落叶,芽有无芽鳞保护的特征,将其进一步分为12个类型,加上肉质多浆汁高芽位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芽位植物和附生高芽位植物,合计有15个类型。 (2)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Ch】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距地表的高度不超过20~30厘米,在不利于生长的季节中能受到枯枝落叶层或雪被的保护。可分为四个类型:矮小半灌木地上芽植物;被动地上芽植物,即一些枝条太纤弱而不能直立只能平伏于地面的植物;主动地上芽植物,这类植物也平伏于地面,但枝条并不纤弱,而是主动地横向伸展;垫状植物。常绿的和落叶的藤本灌木或小灌木〔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欧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垫状植物,留有一部分茎的草本植物(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等都属于此类。 (3)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H】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在不利季节时地上的枝条枯萎,其地面芽和地下部分在表土和枯枝落叶的保护下仍保持生命力,到条件合适时再度萌芽。可分为原地面芽植物、半莲座状地面芽植物、莲座状地面芽植物三个类型。地面芽植物是可越过不良生活期的抗性芽接近地表的植物。冬季在地面上有放射状的丛生叶,而中央具有芽的堇菜类、月见草(Oenothera lamarckiana)、草莓、日本海伦(Heloniopsis japonica)、伸出带叶的茎的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直立金丝桃(Hypericum erectum),或具有枯叶鞘包着芽的翦股颖(Agrostis matsumurae)、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等都属于这类植物。J.Braun-Bla -nquet等将附生藻类、固着或叶状地衣类、叶状苔等低等植物都归入此类。在寒冷地区,雪层能保护其免受低温的伤害,因此这种生活型的植物很多。

生态学实验报告

井冈山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摘要: 关键词: 0前言 1调查方法 1.1 样地选择: 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5月,调查采用样方法。选择井冈山大学校本部医护室侧面湿地松地,植被类型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地形为山地地带,地势较陡,面积约为5×5m2,在设立的样地内进行植物群落学和多样性调查。 1.2 植物资源调查: 乔木层记录植物的种名、株数、高度、胸径、盖度及生长状况;灌木层和草本层记录每种植物的种名、盖度、高度及生长状况等信息(草本不包括野生种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显著度、相对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并进行分析讨论。 1.3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我们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阶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x列再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数据。p58 1.4 不同类型群落比较研究90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对比研究,探寻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在群落组成、结构群落的发展趋势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认识自然群落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以及对环境改造作用的重要性。p90 2 数据整理 群落的结构特性及多样性分析85 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分析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中,必须了解各种群在群落中的数量特征,对物种组成进行数量分析是近代群落分析方法的基础。选用的描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其他数据如

下: 多度:样地内各植物种的个体数。 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占样地内所有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所有物种个体数×100% 频度:某物种出现于样方的次数。 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占所有物种频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所有物种的频度之和×100% 显著度:某一物种的胸高(1.3m )断面积之和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100% 盖度:某物种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所有物种盖度之和×100%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 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占所有物种密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所有物种密度之和×100% 重要值:某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计算公式为:乔木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灌木的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一个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一个群落的动态特点和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 本调查采用的多样性指数为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 指数、Shannon-Weiner 指数和Pielou 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S ),即出现在样地中的物种数目,是最简单、最古老的物种多 样性测度方法。 树种优势度即Simpson 指数(D ),是对多样性的反面,即集中性的度量,其集中 性高,即多样性程度低。计算公式为: 树种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Weiner 指数(H ’):表示多样性的信息度量,用来 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性和不确定性。如果从,它将属于哪个种是不定的该指数的直观意义是:可预测从群落中随机地抽取一个个体物种的不定度,物种的数目越多,个体分布越均匀,此物种的不定度越大。 ∑=-=s i i i P P H 1ln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 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表的格式见表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野外生态学实习感想

历时8天的野外生态学实习结束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很多。 说到实习过程的收获,乐趣是第一位的。这是一个集体出游观光的好机会。我想,对于老师们来说,首先,对学术的兴趣显然要大过于对风景的兴趣。其次,年复一年地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在这里共同生活,一般人多少总会有点厌倦,就好象导游厌倦了每一批类似的游客一样。然而,塞罕坝对于我这种足不出户的人是一个充满了新鲜和惊奇的地点。比如说,我这辈子就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疯狂的蚊子和苍蝇。不仅如此,我也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草原。新鲜的总是难得的。因此,实习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 与同学们相处是乐趣无穷的事。挖坑和辨认植物这两件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在我的印象中,第一组(邓航、胡国铮那组)挖坑基本上是开始不快,到最后越挖越快,整个过程中笑声不断,爽朗的笑声持续不断地穿过树林飘到我们这边来,当中夹杂着学术讨论的说话声。我们组(第二组)基本上是越挖越慢,骂声不断,到最后就剩下一声叹息。开始20cm时大家都比较亢奋,心态也比较积极,挖得很投入,没人说话;30cm以后就陆续有人跳出坑来抱怨一会儿再跳回去继续挖。抱怨的内容广泛,有咒骂蚊蝇的,有咒骂树根的,有骂铁锹质量不好的,有指责同组成员挖坑方案设计失误而导致整组效率低下的。确切地说,这些指责和漫骂通常是以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得其它旁观者的快乐。50cm以后,大家都不再亢奋,轮流下坑去象征性地挖几下。有的人很细心,虽然不能成为主力,但是默默挖出供别人踩的台阶,把挖出来的土倾倒在远离剖面的地方;有的人很剽悍,几锹下去地上就出现一个大洞;有的人似乎是完美主义者,经常陶醉地象刮冰淇淋那样把剖面修整得非常平滑;有的人总是急于评论;有的人似乎天生不喜欢下结论,总是意犹未尽地说:“你们再挖深点看看再说,快。”众人怒道:“已经1米了。要挖你自己挖。” 大部分人还是态度端正和抱有信心的;也有少数同志一开始就陷入了绝望,因为知道老师一定不会告诉我们土壤剖面分析的答案。 郭老师是很喜欢表达个人观点的老师。他每天提出很多问题,目的在于启发大家思考。我们每天都坐在坑边思考。大自然本是默不作声的。相互渗透的、没有界限的无数个问题和答案交织在一起牢牢地隐藏在自然里面。其实,我很愿意去探索。我知道我一定会慢慢地遇到问题。因为教学的需要,老师缩短了这个过程,把这些问题抢先提了出来。人总是有这样的心理习惯:如果是自己心里有一个疑问,你想得差不多的时候,自己也就觉得已经给了自己一个交代;于是就可以安心了。如果是别人向你提了一个问题,你一定非想从他本人嘴里听到最终答案不可。但是郭老师是一本没有答案的习题集,我们按要求努力去做,却有时候不免有些郁闷。你除了思考,只能思考,无路可逃。在一个阳光炽烈的中午,习题集带着我们坐在沙地里的一棵歪脖子树下,讲他自己的科学观点,讲生命和旋涡;讲硬币和地毯上的花纹;当然,也讲了本地的土壤特点。远方还有清爽的地平线;还有斑斓的乌云和隐约的雷鸣。那真是一场精彩的演讲,就象这自然一样精彩。 刘老师是一部工具书,是我们每天做样方时必须携带的。他的存在并不醒目,但不存在则会带来极大的不便。他就像Microsoft Word一样占用微小的空间,但是界面友好,用户众多,并且不可或缺。当然,有的时候会有bug,但是很快会改正。这本工具书也有习题,但是相比之下不多。 做样方的时候我一直有种很过意不去的感觉。所有小组不停歇地轮流举着小花小草来询问老师。树林里回荡着“老师,这是什么”。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会失去回答问题的耐心。但是刘老师是一本很有耐心的和蔼的工具书。我记得我在一次做样方过程中把同一种植物拿给老师问了好几遍(因为植物名字很难记,问过瞬间又忘了)。在实习的前三天认植物认得非常沮丧;三天以后,开始上瘾。我想,也许不完全是因为最后有考试的缘故。 正如前文所言,辨认植物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这里不再赘述。记植物也很考验人。有时候只要你愿意,你多看那么一眼,可能从此就记住了。有时候别人扔掉的东西,捡起来

生态学实习 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

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 一、目的和要求 1、目的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森林群落的调查方法,掌握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的测定方法;加深对群落基本特征的理解;了解分析群落结构的方法;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得到群落中各成份的重要值,达到认识群落的目的。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一份完整的野外调查记录和室内计算资料。 2)每人写1份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内容自己定,可以利用每小组的调查资料写,也可以结合所学的生态学知识,结合实习中观察到的,写实习的收获、感想、体会等,格式按《浙江农林大学学报》规范要求写。 实习报告参考提纲如下: (一)总实习报告 1)引言:包括实习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等 2)外业工作:调查方法,调查内容 3)内业工作:资料统计的内容、方法 4)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实习的收获、体会、感想、见闻 二、仪器工具 测高器、皮尺(测绳)、钢卷尺、罗盘、样方线、记录用表、海拨仪、GPS、望远镜、照相机、植物标本夹、标签、枝剪、手铲、小刀、地形图。 三、实习内容 1、观察 结合课堂教学,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生态现象,例如: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成层性),季相,森林凋落物,树种耐阴性,林下更新,群落演替等。 2)植物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 4)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干扰 2、样方调查 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样方面积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最小面积通常根据种---面积曲线来确定。一般来说,亚热带地区大样方面积可取20×20m2,分成等大的4块进行调查。分乔木小样方,灌木小样方,草木小样方调查。 乔木小样方:10×10m2×4个 灌木小样方:2×4m2×4个 草本小样方:1×1m2×4个或5个 3、调查记录 (1)物候期的记录

生态学专业分析报告

生态学专业分析报告 引语: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爆炸的历史时期。该世纪四五十年代,一门关于人类自身、人类生活的新学科——生命科学开始蓬勃发展,到七十年代已然成为一门当代的热门学科,无数科研工作者密切关注、积极参与。各种成果举世瞩目: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等。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人类数千年来的梦想正随着生命科学发展逐一实现,随着物理学世纪让位于生命科学世纪,世界还将会有更多的奇迹出现。可以预计,在发展和危机并存的21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生态学是生命科学众多专业的一门,同微观的分子生物学相对应,是生命科学向两极发展中宏观综合方面的重要标志。生态学的概念和成果已经被更多方面所接受,甚至被称为"生态学的热潮″,已作为一门"生存的科学″而出现,受到高度的重视。 一、生态学简介 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如今,由于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二、专业介绍 【1】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学、地学基础、环境生态工程、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野外调查方法

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简要介绍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方便学生查询和参考。 一、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皮尺、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供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方格绘图纸、制备土壤剖面用的简易用品等。 二、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主要在于对记录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见表2-1。 2.其他野外记录表格 根据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的不同,通常采取不同的野外调查方法。其他野外调查的记录表格在取样方法中分别论述。 三、环境调查 在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过程中,必需对所要调查的植物或植物群落的周围环

境条件进行调查和详细记录。目的是为了考察、研究环境与植物或植物群落的关系。一般来说,应该对径度、纬度、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质厚度、环境状况、人为干扰、群落类型等做较为详细地调查和记录。 l 径度和纬度的测定 应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测定径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l 海拔的测定 应用海拔仪可对所在地的海拔进行测定。但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海拔仪以前,必须在已知的海拔地点校正海拔仪的准确测高,然后才能使用海拔仪。由于海拔仪的工作受气压影响很大,所以晴天和阴天所测海拔略有差异,应给予必要的校正。 海拔仪中外圈的数字(0~999)表示海拔高度0~999m,而900数字下方的椭圆形中的数字表示km。如果椭圆形的指针在0和1之间,长指针所指的外圈数字就是当地的海拔高度;如果椭圆形的指针在1和2之间,当地的海拔高度则是1000加上长指针所指的外圈数字,例如,椭圆形的指针在1和2之间,而长指针所指的外圈数字为610,那么当地的海拔高度就是1610m;如果椭圆形的指针在2和3之间,当地的海拔高度则是2000加上长指针所指的外圈数字;依此类推。 l 坡向的测定 用一般的罗盘仪可对所在地的坡向进行测定。站在坡面上,面对整个坡下,手持罗盘仪,使之保持水平状态,并使罗盘仪与自己的身体呈垂直状态,然后从罗盘仪上读数。注意:缠有紫色铜丝的指针(S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指的是南,而另一指针(N极)指的是北。 罗盘仪中有0~360°的刻度,认真思考指针和刻度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看出自己脚下坡面的坡向。例如,S极所指数字为235°,N极所指数字为45°,那么坡向应该是北坡偏东45°,记作N45°E 。又例如,S极所指数字为130°,N极所指数字为310°,那么坡向应该是西坡偏北40°,记作W40°N 。 l 坡度的测定 用一般的罗盘仪可对所在地的坡度进行测定。站在坡面上,面对整个坡下,将罗盘仪竖起,使罗盘仪中底部的半圈数字向下,让罗盘仪有镜的一方向外,并使罗盘仪的上部平面与坡面呈平行状态,右手板动罗盘仪背部的杠杆,使得罗盘仪中长型水平管中气泡居中,此时长型水平管下方的指针所指示的数字便是该坡面的坡度。 l 坡位的测定 根据研究样地设置在坡面的位置确定坡位,分为上部、中上部、中部、中下部和下部等几种类型。 四、取样面积的确定 1.目的 通过特定群落种-面积曲线的绘制,掌握确定样方面积的方法。 2.材料准备 钢卷尺、皮圈尺、方格纸、记录表格等。 3.一般说明 此法开始使用小样方(草本群落用10cm×10cm、灌木群落用20cm×20cm、乔

生态学调查报告

学院:地环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姓名:孔德赞 学号:111001010017 指导老师:杨老师 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冯雪(组长)孔德赞赖青海李炳瑶 冷英黄贺祥贾朝旭姜黎黎付国栋

序言 生态学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分支科学,其研究的是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植被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各种植物总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多种特殊空间结构的植物群落。其中以固定分布并产生有机质的绿色高等植物为主体,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从而赋予自然景观以复杂多样的直观形象特征。植物个体生活、物种分布和群落特征深受环境制约,它们的变化常能很好地反映所在地方乃至全球规模的自然环境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变并且易于直接观察,为人们识辨自然环境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发挥着重要的指标作用和预警作用。 一、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是在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照壁山、地环学院旁草地。 二、实习时间安排: 2013年12月6日星期五下午 三、实习目的 1、了解云照壁山的植物类型、组成和结构。 2、基本掌握野外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3、培养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4、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细致分工合作意识。 5、培养同学对植物的认识和扎实专业基础,以利于更好的学习或从事生态学研究。 6、学会使用调查工具。 7、学习区域综合分析方法,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照壁山的自然环境特点,为以后发展旅游经济提供宝贵数据支撑。 四、调查工具: 每组森林罗盘仪1套(脚架、垂球、花杆、罗盘)钢2m的卷尺1个、记录夹1个、铅笔1支、橡皮1个、记录表1-4张,枝剪1把、计算器1个、坐标纸1纸、4cm×4cm×30cm木桩4根、粉笔6根。 五、调查方法 样方调查法:即用30m皮尺测绳量取所需距离,用森林罗盘定位,取长20m、宽10m的样方。围成200平方米的10个小样方,进行调查,在这一区域内,调查植物类型和组成结构,并量取各类植物的树高、胸径、。树高指树从地面到最顶端间的垂直距离。胸径指树离地1.5m处的直径,单位cm.采用围尺测量。由于条件限制,部分实测,误差在所难免。最后详细记录所得数据,并处理所得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是一种植物群落常见调查方法 在野外选取一典型地段,先确定样方的一个基点A,在A点上,定出一条20m长的射线,并在20m处打上木桩,该点为B点。AB 线即样方的一条边,在A点不动,在AB线的垂直方向,定出另一条30m长的样方边线,在30m处定下C点,连接C、B点,得到样地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总表见表 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 1/ 42

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表的格式见表 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 5-3、表 5-4、表 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 个特征要接近:① 种类成分要接近;② 结构形态要接近;③ 外貌季相要接近;④ 生态特征要接近;⑤ 群落环境要接近;表 5-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群落名称记录者样地面积海拔高度坡向日期地点坡度群落高总盖度野外编号室内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