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的多样性及与人类的关系》考查论文

浅谈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姓名:曹阳

学号:M11314015

院系: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摘要:

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动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动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所以,保护动物多样性成为当前动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动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保护动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正文:

动物是生物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

遗传多样性:每一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物种多样性中包括遗传多样性。但遗传多样性又远远超过物种多样性的范围。每一物种均由许多个体组成,除了孤雌生殖和一卵双生子以外,没有两个个体的基因组是完全相同的。遗传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适应的基础,种内遗传多样性愈丰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愈大。遗传的均一性威胁种群或物种的生存已是明显的事实。野生动物栖息地如森林由于分隔缩小而碎片化,兴修水利造成的江湖隔离,导致物种的近亲繁殖,遗传多样性缩小。遗传多样性的保存除了包含在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保存中以外,更注意采用一系列新方法和新技术,诸如精子(或配子)和胚胎的冻存,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

物种多样性:物种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组成的基本单元,因此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因素。

可是目前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物种众说不一。不同的研究者估计数差距甚大,在180万到3000万种之间,已描述的种统计在140一]70万种之间,其中动物的

种类约占90铸以上。我国的动物多样性不仅在一于总体上我国动物种类数约占全世界动物种类的十分之一左右,还在于有许多特有种,而且有的类群种类远远大于这一比例。为保护物种多样性,许多科学家再度提出在某些生物灭绝前应摸清种类。尤其对尚未研究的类群或某些被忽视的栖息地,如土壤、珊瑚礁、红树林和森林林冠等的动物种类应调查清楚。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特定生态空间中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间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我国地域辽阔,地处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又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不同的地区。在动物地理学上跨越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界。第四纪以来,由于北半球冰期的发生和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的自然分带有所增加。更因地形复杂而增加了我国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可惜由于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经济发展造成环境的改变和污染,以及主观认识的不足,各类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不但造成气候恶化、土壤侵蚀、江河泛滥等恶果,而首当其冲的是其中许多动物物种遭到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厄运。一些特殊生态系统的破坏必然会造成一些特有种属的灭绝。反之,在一个经过长期进化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的缺失,或一个物种的加入都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资源也就是动物多样性,有的动物已被人们作为资源所利用,另有更多动物,人们尚未知其利用价值是一种潜在的动物资源。动物多样性的价值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一般人们利用动物资源时,没有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被消费,只是取而用之而已。动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中,动物多样性的开发与利用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动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价值:也叫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是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动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消费使用价值:指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消费的一些自然产品的价值。动物资源对于居住在出产这些动物资源地区的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得薪柴、蔬菜、水果、肉类、毛皮、医药、建筑材料等生活必需品。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利用动物资源是人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

(2)间接价值:动物资源的间接价值是与生态系统功能有关,它并不表现在国家的核算体制上,但它们的价值可能大大超过直接价值。而且直接价值常常源

于间接价值,因为收获的动植物物种必须有它们的生存环境,它们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没有消费和生产使用价值的物种可能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供养那些有使用和消费价值的物种。动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包括非消费性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科学价值四种价值。

①非消费性使用价值:保护动物资源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日益增长的利益,这种效益因地域和物种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使光能经绿色植物进入食物链,从而给可收获物种提供维持系统。

*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传粉、基因流动、异花授精的繁殖功能、维持环境的效力和对经济物种获取有益遗传品质有影响的物种,保持进化过程,在生态系统中使竞争者之间保持永恒的张力。

* 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包括有机废物、农药以及空气和水污染物的分解作用。* 娱乐和生态旅游,指人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利用动物资源开展娱乐活动。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旅游活动称为生态旅游。如野外观鸟、赏花、森林浴等。这些活动的价值也叫休闲价值。在全世界,生态旅游可获取120亿美元的收入。例如,在加拿大,每年大约84%的人口要参与到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娱乐活动中去(如狩猎、参观动物园、保护区旅游等),每年可为加拿大创造约8亿美元的收入。我国四川省九寨沟,社区共管。另外,生态旅游还有一定的生态教育功能。

* 保护土壤:受自然植被覆盖和凋落层保护的优质土壤可保持肥力、防止危险滑坡、保护海岸和河岸以及防止淤积作用对珊瑚礁、淡水和近海渔业的破坏。

* 调节气候: 生态系统对大气候及局部气候均有调节作用包括对温度降水和气流的影响。

* 稳定水土:在集水区内发育良好的植被具有调节迳流的作用。植物根系深入土壤使土壤对雨水更具有渗透性。有植被地段比裸地的径流较为缓慢和均匀。一般在森林覆盖地区雨季可减弱洪水干季在河流中仍有流水。例如马来西亚森林集水区内,每单位面积迳流在高峰期大约相当于橡胶园油棕园内迳流量的50%。在迳流的低峰期约为种植园的1倍。

②选择价值: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尽可能多的基因,可以为农作物或家禽,家畜的育种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机会。例如:家猪与野猪杂交,培育形成了瘦肉型猪的新品种。家鸡目前已有上百个不同的品种,均来自于原鸡。紫杉和

红豆杉中提取抗癌药物。(现在自然界的许多野生动植物,也许断时间内人类无法进行利用,其价值是潜在的。也许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发现其价值,找到利用它们的途径。因此多保存一个物种,就会为我们的后代多留下一份保贵的财富。)

③存在价值:有些物种,尽管其本身的直接价值很有限,但它的存在能为该地区人民带来某种荣誉感或心理上的满足。例如:我国的大熊猫,金丝猴,褐马鸡等是我国的特产珍稀动物,全国人民都引以为荣。熊猫已成为中国的象征。

④科学价值:有些动植物物种在动物演化历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搞清动物演化的过程。如一些孑遗物种(银杏)。

保护动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动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动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1)首先,动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动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2)动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动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于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动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3)动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中,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

(4)动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动物资源。而保护动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

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归根到底,保护动物多样性就是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导致动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人为对土地的开垦和扩张,使未受干扰的自然生境面积急剧缩小和破碎化,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也造成了物种的消失;二是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扩大;三是过度利用与消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动物多样性的严重减退;四是动物入侵,外来物种的侵入造成很多当地物种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构成,造成一些物种在当地的丧失,甚至灭绝;五是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影响,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会间接造成几千年来农民培育和保存的大量作物品种和家畜品种的丧失,使遗传多样性受到影响。

对于动物多样性的丧失,我们也不是无能为力的。

措施一:就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措施二: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迁地保护目的只是使即将灭绝的物种找到一个暂时生存的空间,待其元气得到恢复、具备自然生存能力的时候,还是要让被保护者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措施三:建立基因库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措施四:构建法律体系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

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等。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世界许多国家都派出代表团参加会议。我国领导人也参加了这次盛会。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动物多样性公约》,这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以往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转入到了对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到目前为止,已有 100多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较早的缔约国之一,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有关公约的国际事务,就国际履约中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中国还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公约行动计划的少数国家之一。完成于1994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使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有章可循。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一律受到处罚,其处罚最高至判处死刑。政府有关部门也重视对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2003年1月,中国科学院倡导启动一项濒危植物抢救工程,计划在15年内将所属12个植物园保护的植物种类从1.3万种增加到2.1万种,并建立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植物园。此项工程中,用于收集珍稀濒危植物的资金达3亿多元,将以秦岭、武汉、西双版纳和北京等地为中心建设基因库。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工程也初见成效,全国已建立250个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专项实施大熊猫、朱鹮等七大物种拯救工程。目前,被视为中国“国宝”、也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保持在1000只以上,生存环境继续得到良好改善;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增加到250只左右,濒危状况得以进一步缓解;扬子鳄的人工饲养数量接近1万条;海南坡鹿由26只增加到700多只;遗鸥种群数量由2000只增加到1万多只;难得一见的老虎也不时在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现身;对白鳍豚人工繁殖的研究正在加速进行。由于坚持不懈地打击盗猎,加上国际社会多个动物保护组织的配合,曾遭受疯狂非法屠杀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的藏羚羊得以休养生息,目前数量稳定在7万只左右。

动物多样性同样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对于伤病的治疗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入药的植物的

价值是无法算清的。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大约是6千亿。动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是多数人并不了解的,但在医药公司的科学家们正在忙着从植物中寻找治疗一些特定疾病的特定药物成分。就在不久以前,专家们在太平洋紫杉树和马达加斯加长春花中发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许,某一天我们能够从一株植物上发现杀死艾滋病病毒的植物成分。以植物为例,我们可以知道保护动物其实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给自己开了一条通往未来的路。保护动物的多样性,保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参考文献:

[1]马月辉,陈幼春,冯维祺等.中国家养动物多样性概况[J].畜牧兽医学报,2000,31(5):394-399.DOI:10.3321/j.issn:0366-6964.2000.05.003.

[2]邓银才.保护中国各地动物品种资源多样性[J].家畜生态学报,2005,26(6):110-112.DOI:10.3969/j.issn.1673-1182.2005.06.027.

[3]张风春;张文国."生物多样性"释义(下):正确理解生物多样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环境保护,2010,(10):49-51.DOI:10.1258/phleb.2008.008029.

[4]松浦啓一.自然史系博物馆のネツトワークと生物多样性情报[J].遺伝,2007,61(4):36-41.

[5]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DOI:10.1002/rcm.4499.

[6]三橋弘宗.生物多样性情报を活用した野生生物の分布予测[J].遺伝,2007,61(4):30-35.

英文摘要:

According to the reliable data shows that about 100 kinds of animals on earth are extincting every day, a lot of animals were dead before were not human knowledged,it is undoubtedly a sad and disaster for human.Therefore,Protecting animal diversity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urgent tasks for the current animal science,also is one of the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s in the world of animal community. Protection of animal diversity is imperative and imminent.

2018年度尔雅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1 根据基因重排,流感病毒共可产生()种病毒。(1.0分) 1.0分 ?A、 256种 ? ?B、 257 ? ?C、 258种 ? ?D、 259种 ? 我的答案:A 2 病毒的大小大概为()。(1.0分) 1.0分 ?A、 10纳米-200纳米

? ?B、 20纳米-300 纳米 ? ?C、 30纳米-400纳米 ? ?D、 40纳米-500纳米 ? 我的答案:B 3 ()是DNA转移杂交的第二步。(1.0分)1.0分 ?A、 将DNA从胶转移到膜 ? ?B、 在膜上进行杂交、显色 ? ?C、 电泳将DNA片段分开 ? ?D、

得到有关基因位置的信息 ? 我的答案:A 4 截止2008年,中国的艾滋病位居世界第()。(1.0分) 1.0分 ?A、 十四 ? ?B、 十五 ? ?C、 十六 ? ?D、 十七 ? 我的答案:A 5 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总数在2007年达到了()人。(1.0分)1.0分 ?A、

3300万 ? ?B、 2500万 ? ?C、 2000万 ? ?D、 1200万 ? 我的答案:A 6 流感病毒基因组是由()个片段组成的。(1.0分)1.0分 ?A、 5 ? ?B、 6 ? ?C、 7 ?

8 ? 我的答案:D 7 1498年,西班牙商船队将梅毒带入()。(1.0分) 1.0分 ?A、 亚洲 ? ?B、 欧洲 ? ?C、 印度 ? ?D、 美洲 ? 我的答案:C 8 双相生活史的真菌,在人体内主要是以()方式生长。(1.0分)1.0分

丝状 ? ?B、 群落状 ? ?C、 酵母型 ? ?D、 腐生型 ? 我的答案:C 9 如果不进行适当治疗,黑死病的死亡率达到()。(1.0分)1.0分 ?A、 0.6 ? ?B、 0.65 ? ?C、 0.7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题库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1. 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出血和穿孔。A A、肠道 B、胃 C、肾 D、肺 2. 通过()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B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3. ()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B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4.任意一种细菌与志贺氏菌结合都可以感染伤寒。× 5.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 霍乱与破伤风 1. 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D A、酸中毒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血压上升 2. 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次。A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3. 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A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4.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 5.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 1. 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D A、50% B、30% C、40% D、20% 2. 梅毒根据现有资料推测,()是其原发地。B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3. 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是十二指肠溃疡。C A、95% B、85% C、90% D、80%

4.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 5.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 黑死病 1. 通过()传播最容易得结核病。A A、空气 B、食物 C、水源 D、唾液 2. 黑死病的传播途径是由()从野生鼠传播到人。A A、跳蚤 B、唾液 C、水源 D、空气 3. 黑死病的死亡率达到()的前提是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治疗。A A、75% B、60% C、45% D、30% 4.可以使染病组织、器官中形成酸化的结核的是结核病。× 5.死时血液颜色远比正常血液颜色深,几乎呈黑色,这也是黑死病的得名原因。×结核病 1. 结核分支杆菌是结核病的致病细菌,这一成果是由()发现的。B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迅速地提高了,但是与此同时,与我们人类共同拥有地球母亲的其他生物日益的减少,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酷的考验和威胁,于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世界国家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威胁,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条件,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 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除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外,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如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等。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价值现在还不清楚,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破坏,后代人就不再有机会利用,因此必须注意保护,才能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高分期末考试答案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 一、单选题(题数:40,共分) 1 1889年到1969年之间,()是现代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2000万人死亡。(分)分 A、 亚洲流感 B、 西班牙流感 C、 香港流感 D、 澳门流感 我的答案:B 2 世界卫生组织在()宣布消灭了天花。(分) 分 A、 1965年 B、 1973年 C、 1992年 D、 1980年 我的答案:D 3 香港在1997年出现的一种以前在人群中从未发现过的血清型()。(分) 分 A、 H5N1 我的答案:A 4 1498年,西班牙商船队将梅毒带入()。(分) 分

亚洲 B、 欧洲 C、 印度 D、 美洲 我的答案:C 5 隐球菌病多由()传播。(分) 分 A、 猪粪 B、 马粪 C、 牛粪 D、 鸟粪 我的答案:D 6 关于霉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分 A、 降解无机物 B、 提供植物营养 C、 生产酶、抗生素等 D、 引起植物、动物和人的疾病 我的答案:A 7 关于类眼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分)

带有叶绿体 B、 属于鞭毛虫 C、 黑暗中依靠摄食有机物为生 D、 存在于土壤中 我的答案:D 8 ()肝炎不能独立感染。(分) 分 A、 甲肝病毒 B、 乙肝病毒 C、 丙肝病毒 D、 丁型肝炎 我的答案:D 9 ()不是皮肤接触传播的疾病。(分) 分 A、 斑疹伤寒 B、 葡萄球菌感染 C、 真菌感染引起的脚气 D、 麻风病 我的答案:A 10 从1817年到1923年霍乱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次。(分)

5 B、 6 C、 7 D、 8 我的答案:B 11 下列哪项是真菌与原生动物的差别()(分) 分 A、 没有叶绿素、细胞壁 B、 没有细胞壁、可运动 C、 大,有细胞核 D、 不产生子实体 我的答案:B 12 黑死病的传播途径是由跳蚤从()传播到人。(分)分 A、 野生鼠 B、 狗 C、 猫 D、 兔 我的答案:A 13 流感病毒基因组是由()个片段组成的。(分)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题目: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摘要:我们人类是地球母亲的子女之一,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们本应与我们同样的享受地母的爱抚于恩赐,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壮大,对地母的掠夺对其他生命的迫害日益加剧。人类的生产活动将其他生命的生活范围与生存资源一次又一次的压榨,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动植物的生存面临更加巨大的危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的平衡、促进人类生活的和谐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多姿的生物环境,多彩的生存空间对于人类的经济和身心文化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长远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物种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我们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资源短缺 正文: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上帝是在第七日创造的人类,在我们人类被创造之前已经造出了鸟兽虫鱼。虽然说是非科学的神话传说,没有科学的依据基础但是从另一种角度去分析却也不难反映出物种是多样性的,我们人类并不是唯一的一种生物,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生物。 1、生物环境现状 1.1生物分类 在生物学的界绸中,依其科学的标准,将除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上这许多各种各样的生物,按照生物学的分类系统,将其划分为七个主要的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而这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划分单元中,种既物种是其基本单元,而属是近缘的种的总合的归合。而近缘的属又被其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1.2物种多样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们的世界上正因为有了这些许许多多的生物物种的存在,我们的自然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和已灭绝的危机。下面就让我通过收集到的一些数据来向大家说明这一点。就离我们最近的20世纪来说,仅这短短的一点时间就有大约20多万种的物种从此消失在了地球上。 1.2.1仅二十世纪消失于地球上的动物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亚洲狮于1908年灭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完整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平安城中学张雅楠 一、概念分析 本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每种生物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及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探究实验活动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感性经验、身边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环境,生态因素,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概念,最终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其在农工业方面的应用。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三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本节课构想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由多个学生活动构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告诉大家,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有意识地点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上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建立“生态因素的概念”、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就要以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并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

尔雅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后答案

原核微生物与疾病(一) 1 发生率占传染病首位的是哪种疾病? A、伤寒 B、破伤风 C、天花 D、细菌性痢疾 正确答案:D 2 细菌性痢疾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传播的? A、血液 B、食物 C、空气 D、禽类 正确答案:B 3 细菌在产生芽孢之前会进行什么来获取最后的营养? A、有性生殖 B、有丝分裂 C、二分裂 D、杀死周围细胞

正确答案:D 4 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什么类型的传染病? A、血液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消化道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 正确答案:C 5 伤寒沙门氏菌是什么形状的? A、球形 B、杆形 C、弧形 D、螺旋形 正确答案:B 6 细菌性痢疾属于什么传染病? A、血液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消化道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 正确答案:C

7 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细菌是什么形状的? A、球形 B、杆形 C、弧形 D、螺旋形 正确答案:B 8 细菌的生活方式不包括 A、完全独立生活 B、共生或互生 C、寄生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D 9 伤寒主要的传播方式是 A、空气传播 B、体液传播 C、水源传播 D、血液传播 正确答案:C 10

伤寒的病原是 A、古菌 B、细菌 C、志贺氏菌 D、伤寒沙门氏菌 正确答案:D 11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是 A、古菌 B、放线菌 C、志贺氏菌 D、伤寒沙门氏菌 正确答案:C 12 细菌依靠宿主生活的的生存方式被称为:() A、寄生 B、共生 C、互生 D、独立生活 正确答案:A 13 伤寒沙门氏菌进入人体哪个部位后就会进入携带状态:()

A、血液 B、脾脏 C、小肠 D、胆囊 正确答案:D 14 毒血症的身体异常症状是什么? A、咳嗽 B、打喷嚏 C、发热 D、胸闷 正确答案:C 15 古菌是能够独立生活的,一般不引起疾病。 正确答案:√ 16 细菌性痢疾引起全身中毒和大肠下部化脓性炎症,通过食物传播,发病率占传染病首位。 正确答案:√ 17 在19世纪后期,英国部队在南非战争中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死亡的人数为13000,而战争死亡人数是8000。 正确答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1、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3、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 4、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5、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6、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趣味生物学知识.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二填空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问题.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期末考试有正确答案

1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属于什么传染病?1.0分 A、?血液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C?消化道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C :我的答案C 正确答案: 2 艾滋病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1.0分 A、?1990年?、B?. 1980年初?C、?年1969?、D?1959年?B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 3 霍乱弧菌进入人体后的感染方式是:()1.0分 A、?进入细胞内,产生毒素,引起细胞排出水和盐分? B、?进入细胞内,产生毒素,分解细胞内蛋白质和核苷 酸?、C?吸附到细胞表面,产生毒素,分解细胞内蛋白质和核苷酸?D、?吸附到细胞表面,产生毒素,引起细胞排出水和盐分 ?. D :D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4

年期间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次霍乱大流行?1817年-1923在1.0分 A、?7?、B?6?、C?5?D、?4?B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 5 年流感病毒的流行株的血清型是()19471.0分 A、?H1N1?. 、B?H2N2?、C?H3N2?、D?H5N1?A A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6 所谓的条件致病指的是:()1.0分 、A?一般不致病,只有在接触到真菌的时候才致病?B、?一般不致病,只有体重超过一定标准时候才致病?C、?一般不致病,只有在环境温度降低时才致病?D、?一般不致病,只有在机体免疫防御机能受损时才致病. ?D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 7 卫星病毒是什么?1.0分 、A?蛋白质病毒?B、?核酸病毒?、C?糖病毒?D、?寄生于病毒的病毒?D :D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8 SARA非常相似的病毒。在()中发现与人类1.0分

、A?鸟 ?B、?猴子?C、?狗?D、?果子狸?D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 9 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抗体是蛋白质多聚体分子? B、?抗体全都是呈现球状,又称为免疫球蛋白? C、?所有动物都能产生抗体 ?、D?. 只有人才会产生抗体?A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 10 快速检测的基础是()。1.0分 A、?PCR? B、?生物芯片?、C?核酸杂交?D、?核酸序列分析?A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11 已经实施的艾滋病的防治措施不包括 1.0分 、A?. 药物治疗?B、?注射疫苗?C、?提供一次性注射器?、D?宣传?B :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12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原始森林在经历了人类长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一系列行径之后,正以惊人的速度每年递减,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严重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丧失,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物种或受威物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仅仅中国就占四分之一左右,可见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是十分严峻的。本文将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组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几方面入手,使大家清楚的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从而呼吁更多的人共同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队伍中来。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丧失、危害、防治对策 正文: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

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 【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非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和资源的不充分合理利用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在这个进程中,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过度的垦荒、恳殖、超载放牧造成许多野生动物栖息地日趋萎缩,兴修水利和建闸筑坝造成湖泊、江河的隔断,鱼类洄游通道与种群交流呗隔断。铁路公路建设使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破碎化,种群繁衍面临直接威胁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施用,破坏了生物钟及其栖息环境,导致许多种类绝迹或种群数量减少。 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野生动植物进行过度大乃至掠夺式开发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虽然人工林或次生林面积近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历史上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大量野生生物栖息地消失。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现象任十分突出,导致鱼类资源急速下降和优势鱼种快速小型化。 3.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化,随着新品种的开发和广泛使用,栽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说明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小组其它同学合作和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设,尝试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认真观察和记录。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4、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6、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有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分析: 省会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触过鼠妇,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由于这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七年级(初一)的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又很少经历,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探究的每一个步骤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积极加以引导。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学生提问。四人一组,捕捉鼠妇(课前); 发言说明如何捕到鼠妇,提出问题。带领组长在室外观察鼠妇,指出鼠妇即“西瓜虫”、“潮虫”。 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的回答,留下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二、逐步深入,体验探究的过程思考回答遗留下的问题,作出各自的假设; 在讨论发言中设计出实验方案; 四人一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组汇报结果; 讨论数据的处理方法; 处理数据; 汇报处理结果; 得出结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讲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引导提问,将个别学生未想到的实验方案的细节讲清楚,确保实验的科学严谨性; 纠正错误做法,表扬表现好的实验小组; 评价结果; 启发学生利用好数学工具;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 的影响

1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本文通过自身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的理解,结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呼吁。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重要意义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把生物多样性提到了与世界和平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源泉,目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专家估计:地球上已知的生物种的25%已消失,并有20%一30%还有消失的危险。而任何多样性的丧失是不可逆的、不可再生的,对人类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对人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全人类共同采取迫切行为。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的总和。生物多样性一词80年代初出现在自然保护刊物上,是指生物的变异性。它包括数以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内容的广泛概念。不同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 .生物多样性的表现 生命无所不在,从热带雨林上端离地数百尺的地方、澳大利亚的沙漠,到深海火山熔岩的缝隙,处处都有生命。浩瀚多样的生命形态维系人类的生存,也确保清洁的空气与水,这些惊人丰富的多样性如何形成?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万物凝聚在一起维持平衡?人类实在难以尽窥其中的奥秘,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我们拆散了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永远也不能恢复原状了。 对于现在地球上生存的物种数量,人们一直十分关注,同时也一直是一个无法确切知道的谜。物种统计是一门粗略的科学,据1994 发表的“系统学2000年议程”估算,如今已发现并得到正式命名的物种约160.4万种,尚未发现的约1千万种至1亿种,另据联合国环境署1996年估算,如今得到定义的物种约175万种。 3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3.1过度掠取 即掠取速度超过了一个种群繁殖更新的速度。当该物种受到法律保护时,这种掠取就成了偷猎,历史上不少大型动物就是因此而绝灭的。现在仍有不少生物因此而濒危,如虎、象、犀牛等。人参的情况也是如此。 3.2栖息地丧失 这通常是指多样性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向多样性极其单调的农业生态系统转变。一个地区自然植被面积的陡然下降,常导致生物栖息地被隔离开来,形成一个个孤立的生态环境,限制了种内基因的交流,遗传多样性因此丧失一部分,该种群对疾病、猎捕以及偶发灾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能力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实验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设计(设计者:) 图中有两只狐,一只生活在北极,另一只生活在非洲沙漠。请你推测:哪一只是北极狐?哪一只是沙漠狐?为什么同是狐,它们的形态却不同呢?(PPT3)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2~17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4~1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控制实验变量。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②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③生物和环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 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②如何来设置科学探究中的对照实验? 完成“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得到:(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一类是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2)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是唯一的。 3.师生互动 问题: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PPT4) 教师点拨、示例讲解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PPT5~7)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单选题(含答案)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单选题 1.1817年到1923年,霍乱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 D )次。 A、3 B、4 C、5 D、6 2.奥氏蜜环菌最先在哪发现( C )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中国 3.百分之多少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B ) A、95% B、90% C、85% D、80% 4.帮助细菌侵入细胞的物质称为( D ) A、外毒素 B、内毒素 C、吸附因子 D、侵袭因子 5.被称为“二号病”的是( B )。 A、鼠疫 B、霍乱 C、艾滋病 D、伤寒 6.被称为“头号传染病”杀手的是哪种传染病?( D ) A、破伤风 B、黑死病 C、疟疾 D、结核病 7.被称之为“树头发”的是( D )。 A、破伤风杆菌 B、霍乱弧菌 C、奥氏蜜环菌 D、黑龙须菌 8.被定为一号传染病的是?( B ) A、梅毒 B、黑死病 C、肺结核 D、破伤风 9.表面感染多发于什么地区?( A ) A、热带 B、温带 C、亚寒带 D、寒带 10.不及时治疗的情况下,黑死病的死亡率是( D )。 A、0.5 B、0.4 C、0.6 D、0.75 11.不属于破伤风杆菌的特点的是( C )。 A、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B、棒槌状 C、寄生 D、厌氧细菌 12.不治疗的情况下,梅毒的死亡率约为( A )。 A、20% B、30% C、40% D、50% 13.大部分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下列哪种细菌引起的?( A ) A、幽门螺杆菌 B、梅毒螺旋体 C、沙门氏菌 D、志贺氏菌 14.地衣是真菌和什么生物的共生物?( C ) A、草类 B、蕨类 C、藻类 D、动物幼虫 15.第一种家养的微生物指的是哪种微生物?( A ) A、酵母菌 B、细菌 C、青霉菌 D、曲霉菌 16.毒血症的身体异常症状是什么?( C ) A、咳嗽 B、打喷嚏 C、发热 D、胸闷 17.对于破伤风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作用和主题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作用和主题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现在,就来和大家说说,关于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作用和主题! 重要作用 2005年1月24日,以“生物多样性、科学与管理”为主题、为期5天的生物多样性国际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开幕式上向会议发去致词,呼吁尚未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国家尽快予以批准。安南在致词中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命支柱之一,对稳定气候和恢复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安南说,如今,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还不够,许多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使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安南希望各国提高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呼吁尚未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国家尽快行动起来。他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乃至所有人的责任,基层社区积极参与尤其重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顾问沙伊指出,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消除贫困、水

土保持和污染控制都有帮助。他说,全球生物多样性每年产生的价值约在3万亿美元左右,而整体的生态系统每年经济效益则高达33万亿美元,几乎与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因此,保护这一多样性生态体系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科学家指出,人们对生物多样性概念有许多误解,这不是一个关于野兽和植物的简单概念,而是一个事关人类生活质量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概念。 历年主题 2001年为“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Biodiversity an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2002年为“林业生物多样性”(Forest Biodiversity) 2003年为“生物多样性和减贫-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Biodiversi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 challeng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4年为“生物多样性: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Biodiversity:food, water and health for all) 2005年为“生物多样性;;变化世界的生命保障” 2006年,联合国将其确定为“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作为对此的响应,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月9日宣布,5月22日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将以“保护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主题。 2007年为“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2008年为“生物多样性与农业”

面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章节测验答案分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1 【单选题】(B)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2 【单选题】通过(B)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3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A)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4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对)

【判断题】任意一种细菌与志贺氏菌结合都可以感染伤寒。(错)? ? 霍乱与破伤风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D) A、酸中毒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血压上升 2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A)。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3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A)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4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错)5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错)? ?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 1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D)。 A、50% B、30% C、40% D、20% 2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C)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3 【单选题】梅毒根据现有资料推测,(B)是其原发地。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 【判断题】 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对) 5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错)? ? 黑死病 1 【单选题】通过(A)传播最容易得结核病。 A、空气 B、食物 C、水源 D、唾液 2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 有哪些危害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原始森林在经历了人类长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一系列行径之后,正以惊人的速度每年递减,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严重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丧失,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物种或受威物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仅仅中国就占四分之一左右,可见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是十分严峻的。本文将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组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几方面入手,使大家清楚的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从而呼吁更多的人共同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队伍中来。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丧失、危害、防治对策 正文: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的多样性及与人类的关系》考查论文 浅谈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姓名:曹阳 学号:M11314015 院系: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摘要: 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动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动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所以,保护动物多样性成为当前动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动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保护动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正文: 动物是生物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 遗传多样性:每一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物种多样性中包括遗传多样性。但遗传多样性又远远超过物种多样性的范围。每一物种均由许多个体组成,除了孤雌生殖和一卵双生子以外,没有两个个体的基因组是完全相同的。遗传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适应的基础,种内遗传多样性愈丰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愈大。遗传的均一性威胁种群或物种的生存已是明显的事实。野生动物栖息地如森林由于分隔缩小而碎片化,兴修水利造成的江湖隔离,导致物种的近亲繁殖,遗传多样性缩小。遗传多样性的保存除了包含在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保存中以外,更注意采用一系列新方法和新技术,诸如精子(或配子)和胚胎的冻存,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 物种多样性:物种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组成的基本单元,因此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因素。 可是目前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物种众说不一。不同的研究者估计数差距甚大,在180万到3000万种之间,已描述的种统计在140一]70万种之间,其中动物的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复习过程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

题目: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摘要:我们人类是地球母亲的子女之一,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们本应与我们同样的享受地母的爱抚于恩赐,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壮大,对地母的掠夺对其他生命的迫害日益加剧。人类的生产活动将其他生命的生活范围与生存资源一次又一次的压榨,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动植物的生存面临更加巨大的危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的平衡、促进人类生活的和谐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多姿的生物环境,多彩的生存空间对于人类的经济和身心文化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长远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物种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我们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资源短缺 正文: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上帝是在第七日创造的人类,在我们人类被创造之前已经造出了鸟兽虫鱼。虽然说是非科学的神话传说,没有科学的依据基础但是从另一种角度去分析却也不难反映出物种是多样性的,我们人类并不是唯一的一种生物,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生物。 1、生物环境现状 1.1生物分类 在生物学的界绸中,依其科学的标准,将除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上这许多各种各样的生物,按照生物学的分类系统,将其划分为七个主要的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而这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划分单元中,种既物种是其基本单元,而属是近缘的种的总合的归合。而近缘的属又被其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1.2物种多样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们的世界上正因为有了这些许许多多的生物物种的存在,我们的自然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和已灭绝的危机。下面就让我通过收集到的一些数据来向大家说明这一点。就离我们最近的20世纪来说,仅这短短的一点时间就有大约20多万种的物种从此消失在了地球上。 1.2.1仅二十世纪消失于地球上的动物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亚洲狮于1908年灭绝;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堪查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澳洲袋狼于1934年灭绝;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大海雀于1944年灭绝;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中国豚鹿于1960年灭绝;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西亚虎于1980年灭绝;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危地马拉??于1987年灭绝;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亚欧水貂于20世纪末灭绝。 1.2.2面临着严峻危机的地球生物们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2.通过实例分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通过观看微课,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通过举例分析,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三、教学难点 1.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鱼缸生态系统、香菇木耳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设置问题,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用网罩起来的牧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组成上。 (二)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对于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层层深入的,因此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入手。教师以鱼缸生态系统为例,有感性到理性,有抽象到直观,并通过香菇木耳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和真菌,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

分,告诉学生正是这些成分构成了美丽的生态系统。接着引导学生,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将这些成分进行归类,并最终总结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如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设计意图】: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入手,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式层层深入。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细菌真菌所扮演的角色以鱼缸生态系统为例,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因此扮演者生产者的角色。而动物,去分析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生活的?学生回答出动物是依靠吃其他生物为生,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最后形成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真菌等学生感性认识很少,因此教师通过展示实物香菇和木耳,进一步提出他们的生活环境是腐木等地方,强化他们的生活是分解有机物的,因此,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教师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相互作用实现物质能量的流动。【设计意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所扮演的角色中,生产者和分解者相对较消费者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上注重根据解决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和情境。 3.食物链以鱼缸生态系统为例,草被鱼吃,在生态系统统一的整体中,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而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教师在课件中出示鱼缸生态系统中草和鱼,让学生们理顺一下,生物之间吃和被吃的关系。教师以这一简单链条为基础,教会学生食物链概念和食物链写法。在讲解中要强调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并且“→”指向一定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并一直到最高级的消费者为一条食物链。 【设计意图】:教师从简单的草被鱼吃的关系理顺和解决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的概念,让学生较好的明晰食物链的构成及食物链的写法。 4.食物网教师指出实际上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很多,并可以试着让学生说出可能的生物种类。教师展示出草原生态系统常见的一些生物,引导学生用食物链的形式分析出这些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是对食物链知识的一个巩固,更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都直接和间接地与其他生物相互联系,食物链条是相互交错分布的,也是错综复杂的。教师引导和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