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公司招标管理办法(国有企业适用)

XX公司招标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适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招标采购行为,确保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招标工作效率,依据《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规章、规性文件和公司采购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招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非采购实施单位所能预见或非采购实施单位拖延造成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或公司紧急需要的以外原因等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第三条公司招标活动根据项目规模和特殊性可实行前置性评审管理,由招标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成立招标活动评审专家组对招标项目围、容、金额及准备情况进行审核评价并确定是否需对拟招标项目开展造价咨询工作,审核通过的,方可进入公司招标流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分公司和全资子公司以招标方式进行的工程、货物与服务采购活动。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第五条公司XX部为招标管理职能部门,履行下列招标管理职责: (一)拟订招标管理办法; (二)对实施单位要求采用邀请招标采购的方式进行合规性审查; (三)组织公司采购实施单位等确定货物、工程或服务邀请招标的邀请投标人; (四)组织公司招标文件审查,督促指导项目具体实施单位安排现场踏勘、标前会

等; (五)协同有关部门对招标中的投诉或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六)主持或委托招标代理机构主持公司招标项目开标、评标; (七)审查发布公司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评标结果公示、中标通知书,督促指导采购实施单位办理合同谈判与签署手续; (八)负责公司招标业主代表评标专家库的建立和更新管理; (九)负责招标项目熟悉招标项目情况的业主代表的选取; (十)其他招标采购管理职责。 第六条工程管理部在公司招标活动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涉及工程的招标文件进行审查把关; (二)根据需要配合派出人员作为业主代表参与评审; (三)对相关工程合同的签约进行审查; (四)主持工程项目的验收活动; (五)其他招标采购管理职责。 第七条采购实施单位在公司招标活动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组织设计单位(或相关单位)及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 (二)协助招标主管部门组织招标文件审查,具体负责安排现场踏勘、标前会等; (三)协助招标主管部门或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项目开标、评标; (四)负责发起拟订、办理招标工作流程中的各类网上审批流程; (五)负责具体组织合同谈判与签署工作; (六)其他招标采购管理职责。 第八条法律事务主管部门在公司招标活动中履行下列职责:

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

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19-06-10T16:28:02.6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郭娜[导读] 我们有必要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实施效率。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临城煤业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作为支柱企业,国有企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以利润作为评价标准,国有企业管理也应重视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思政工作。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实 施效率。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问题;探究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国有企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作为支柱企业,国有企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以利润作为评价标准,国有企业管理也应重视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实施效率。 一、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拐点。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走向有着直接的影响。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第一任务。”而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地位重要,这就需要国有企业率先进行改革,以自身思想来引导其它企业进行变革,进而形成多元经济发展的态势。 在这其中,国有企业的思政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这是因为,为了适应十九大报告中的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必须要进行改革,而只有引导员工正确认知改革、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认知,才能使国有企业改革顺利。从这点来看,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思政工作内容死板枯燥囿于国企领导层僵化的思维,国有企业在开展思政工作时仍然延续旧有的内容和思路,这导致国企思政工作内容死板枯燥,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不大。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已深入到员工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这要求思政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多利用网络。但是,很多国企在开展思政工作时仍采用讲话、谈话的方式,这势必会影响员工的接受效率。 (二)思政工作重理论、轻实践现阶段,很多国企的思政工作都强调理论,思政工作开展时往往强调把国家的政策方针灌输给员工,让员工完成学习任务即可。但国企的思政工作并没有多少实用性,根本不能结合企业生产实践解决具体的问题。这导致诸多国企的思政工作仅仅“走走形式”。 (三)思政工作开展缺乏灵活性现阶段,大部分国企仅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国企很多思政人员对自身的职权和工作内容并不熟悉,这导致思政工作在开展时结构老化、方式不够灵活。 三、新时期改善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策略探究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展思政工作以人为本强调企业要重视每一位员工的个人状况,要从具体的人入手开展思政工作。 具体来说:一是企业要尊重员工的人格,保障员工的利益。一方面,企业领导层要对员工和蔼可亲,禁止用“高高在上的面孔”约束员工;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精神奖励保障员工的利益,给予员工“宾至如归”的感觉。二是企业在开展思政工作时要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进行结合。一方面,企业可以严格督促员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宣传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体性,倡导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都积极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 (二)丰富思政工作内容,更新思政工作方式只有与时俱进的丰富思政工作内容、更新思政工作方式,才能赢得员工的拥戴和认可。 具体来说:一是思政工作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思政工作可以采用员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思政工作也应该从企业的实际生产出发,在开展思政工作时不仅让员工思想受益,也能让思政工作指导员工实践。二是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加强思政工作宣传。可以说,利用互联网不仅拓宽了思政教育的传播范围,也更新了思政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一方面,企业可通过网络及时更新党和国家的最新思想,方便党政方针的宣传;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微信、微博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宣传,从而方便员工对党政方针进行了解。 (三)提高企业思政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国有企业思政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对于党政方针宣传落实至关重要。假如国企思政教育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就会影响思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具体来说:一是国有企业应严格思政教育队伍的选拔制度,在选拔人员时要注意考察其思想性和政治性以及工作能力;二是国有企业要定期对思政教育队伍进行培训,通过讲座、培训和学习的方式展开交流,拓展思政教育队伍人员的知识面;三是健全思政教育队伍的考核体系,可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员工在此过程中接受思政内容,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有企业思政工作正在进行中。国有企业必须要认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要对思政工作的内容、方式、传播进行多方面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利用网络的前提下发挥思政工作的功能,才能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素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和原因是什么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看法。 答:1、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 ——这种收入分配差距体现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例如在个人收入问题、行业收入问题、城乡收入问题、地区收入问题等。首先在个人收入方面,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域经济发展不同,使得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学成后具有先进的知识,因而收入自然会较处经济落后地区的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高,所以这就导致社会中个人收入方面的不均衡;其次在行业方面,第二、第三产业中的某些行业利用其先天优越的生产条件创造出巨大的利润,相比较农业生产效率不高,自然会导致行业间的收入不均。还有一些垄断企业的不当行为及与政府间的“合作”。例如虽然国企进行了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但还没有真正的实现政企分开,就使得政府不能很好的实行其监管职能;再者由于城乡发展不同步,并且城市中大多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活动,而农村则以第一产业为主,这也就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还有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不同,就又存在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就如我国东部凭借其沿海的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广泛进行对外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促使东部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与之相反的西部地区地处偏远,水资源缺乏,致使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相对落后,此外还有政府常给予东部地区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使得东西部发展极为不均,收入自然而然会出现极大差距的现象。 2、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目前收入分配的积极因素是,分配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这些积极因素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确实还存在着诸多不良现象和问题,突出的是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工资收入结构不合理,制度内工资低,制度外劳动报酬高,项目繁多,未纳入工资内;二是按多种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不大,与中央关于“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要求尚且还有偏差。我国城镇居民按多种要素分配的格局还远远没有真正调整到位,其它要素参与分配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比重。 3、收入分配不规范。 ——收入分配行为不规范、包括工资支付不规范、工资提取不规范,分配行为不规范等等。一是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职工工资现象;二是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被打破而新体制还未建立,这时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由此产生的混乱使违规者有大量空子可钻。他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非法经营,利用政策空子谋私利,获得了大量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形成了一个利用制度不健全而致富的特殊利益集团;三是腐败愈演愈烈,不合法的高收入会带来反面的示范作用。非法经营、寻租活动带来的高收入会严重挫伤合法权营者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人们守法经营的意愿,诱使更多的人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或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疏通、行贿等寻租活动来增加个人利益,阻碍了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使经济运行长期处于紊乱,低效的状态。二是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被打破而新体制还未建立,这时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由此产生的混乱使违规者有大量空子可钻。他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非法经营,利用政策空子谋私利,获得了大量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形成了一个利用制度不健全而致富的特殊利益团体。这些共同作用使得收入分配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有企业采购行为,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监督和管理,节约国有企业资金,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国有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属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货物和服务采购活动。 本办法所称国有企业采购,是指国有企业使用国有资金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国有企业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和服 务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货物,是指形成固定资产的物品。 第三条国有企业的工程建设必须进行招标投标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国有企业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采购文件和公告信息必须在当地国资网和招标投标网或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内发布,根据需要可以在其他媒体上发布信息,但涉及商业秘密的除外。 第六条在国有企业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 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供应商认为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其他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其回避。 前款所称相关人员,包括招标采购中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竞争性谈判采购中谈判小组的组成人员,询价采购中询价小组的组成人员等。 第七条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市国资部门)是国有企业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规定对国有企业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市国资部门负责制订年度国有企业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实施。并负责审批采购任务确认书,明确采购方式。 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部门履行国有企业进场采购综合协调和场内 管理职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提供交易场所。市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法履行对国有企业采购活动的监督职责。 第二章采购当事人 第八条国有企业采购当事人是指在国有企业采购活动中享有 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等。

山东干部学习平台 齐鲁先锋网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答案 78分.doc

1、改革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正确 错误 2、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收入的高低呈同向变动。 正确 错误 3、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对策是政府降税,企业让利。 正确 错误 4、“十二五”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要注重公平。 正确 错误 5、分配制度改革的第一层面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正确 错误 6、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正确 错误 7、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无关。 正确 错误 8、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 正确 错误 9、“两个比重”下降会直接遏制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正确

错误 10、“两个比重”是指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 正确 错误 11、十二五和十八大提出经济发展的主线是转方式。 正确 错误 12、再次分配是与国民收入的来源或创造相联系的分配层次。 正确 错误 13、转移性净收入占比过低,提高比重是当务之急。 正确 错误 14、再次分配格局决定国民收入分配基本格局。 正确 错误 15、“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这句话出自《马恩选集》。 正确 错误 16、再分配是各收入主体掌握的真实可用的最终可支配收入,能够最充分和准确地代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正确 错误 17、要素结构调整,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 正确 错误 18、努力实现“两个同步”,是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

率提高同步。 正确 错误 19、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大约是47.6%。 正确 错误 20、再分配是对初次分配的重要补充形式。 正确 错误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正确 错误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 错误 23、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按需分配为补充。 正确 错误 24、社会保险不包括医疗保险。 正确 错误 25、社会保障以社会安定为目标。 正确 错误 26、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 正确

SG集团采购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SG集团采购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采购管理在企业发展与运营过程中具有战略性意义和作用。受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对称政策管制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国有企业一直处于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发展,这也导致部分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要落后于同等规模的外资企业和本土民营企业。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格局逐渐打破了过去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不得不离开政府的“羽翼”,独立面对市场竞争问题。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环境,国有企业就需要不断优化采购管理等工作。 基于此,本研究将以SG集团为研究对象,就该企业的采购管理改进问题展开研究。SG集团目前正在进行采购业务的整合,在此时机研究该企业的采购管理改进问题,具有实际操作的现实意义。SG集团作为陕西省重点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研究结果对于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研究也具有代表性的意义。采购管理包含的内容非常多,通过对SG集团现状的分析,本论文从问题较大的采购计划管理,采购组织与实施管理,采购控制管理三个维度出发,研究SG集团在采购管理方面的问题。 采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对SG集团目前面临的采购管理问题加以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使用MRP法对采购计划管理进行改善;通过案例分析根据不同的采购业务应用不同采购流程,为了提升供应商评估准确性,利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建立丰富的评估指标,以供应链管理等思想为指导,注重供应商关系维护;在采购控制方面,用风险矩阵应用原理进行采购风险评估,并不断完善采购监督管理机制。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现阶段SG 集团采购管理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给出具体的改进对策和建议,为SG集团的采购管理改进工作略尽薄力。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我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迁。 1、从建国到5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952年后,党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八级工资制”。1956年进行了第二次工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 2、1957年至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单一的“按劳分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按劳分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开始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的带有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方式。 4、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召开前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5、党的十五大至十六大,提出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国家通过医改、房改、教育体制改革,退出三大保障系统,国家财政负担减轻了,但个人在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支出突然增加了。 6、新世纪新阶段,党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出发,着力建立体现社会公平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综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 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 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 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 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 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 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 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年至今)两个阶段。 ~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下降到,下降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个和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下降到(见表)。 .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 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 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年超过的国际警戒线之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年达到。其中,城 镇居民基尼系数为,农村居民为,分别比年提高和(见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 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年的扩大到年的,绝对差距已经超过万元。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年,在城镇职工中,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职工实际工资分别增长倍、倍和 倍;行业门类间的工资差距由年的倍,扩大到年的倍;年证券和纺织两大行业的职工平均工 资之比达到创记录的倍。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幅放缓,~年,城乡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分别增 长和,明显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的增幅。 .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特别是腐败和灰色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收入分配差距,社会 影响恶劣。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王小鲁的一项研究表明,加上隐性收入后,年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 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从统计显示的倍扩大到倍。主要是企业家、个体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医生、教师、文艺工作者以及部分公职人员存在大量隐性收入。这些收入主要来自公共 资金的流失、银行贷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收费、行政许可中的寻租、土地收益流失、垄 断收益等。 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区国资国企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依然存在制约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学习中央、北京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精神,研究央企、市企重组整合的趋势和经验做法,思考区国企重组整合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认识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趋势 1、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旋律主要是国企、央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同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企通过重组踏上新的征途,翻开了新的篇章。但是,重

组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国企兼并重组也经过了一个逐渐理性的探索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 ?经营责任制、承包、租赁等 ?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是与外商合资,出售和破产 ?1985年之后进行过股份制试点等探索,开始涉及国有产权的重组 第二阶段:1992-1995 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国有企业的改组多属企业内部和少数企业之间的重组,试图通过制度建设搞好每个国有企业 ?1993年出台《公司法》 第三阶段:1995-2003 十五大 ?着眼于从整体搞好国有经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 ?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深层次的重组展开 ?主辅分离资产重组 ?推动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煤炭、电子等行业国有大企业重组上市 ?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2000年底,国务院批准580家债转股企业 ?银行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债务重组 ?中央企业对516家分属各企业的房产公司进行重组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 (2)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无论在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地区之间都存在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将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研究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了差距形成的原因、提出调节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 收入分配;收入差距;对策 引言 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重大难题,始终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日益显现出来,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都不断拉大,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 1现状分析[1-3] 1.1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 考察和分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常用的衡量指标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超过0.6表明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国际上公认0.4为收入差距的警戒线,超过这一警戒线将引起一系列的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甚至引起社会动荡。 1.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57:l,从1984年开始,改革的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到2005年,城乡屠民收入比为3.22:1。 1.3城镇居民内部差距不断扩大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5,现在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 1.4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东中西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难在不断拉大,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企业家人才缺乏,技术人才流失 虽然从1992年起,我们确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95%的商品物资已经放开由市场调节。但是,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许多企业的中上层领导,习惯于按计划、按规章和按上级指示办事,不习惯于市场调节;重生产管理,轻市场营销;重固定资产投资,舍不得在广告、品牌、商标等方面投资;重增加了多少资产和产值,轻资产负债率、产品成本效益;重生产工艺,轻法律、经济、财务、公共关系;重自己的生产管理经验,轻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咨询等业务和知识;重短期利益,轻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重借钱要钱,轻还钱挣钱。企业的领导和中下层干部,按照规模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实际是政府官员在企业中的一种延伸。有许多企业领导从心底里重官而轻商。因此,真正善于开拓市场、精心算计成本、讲究效益的企业家较少。一个大多数企业近乎由行政人员领导的地区与一个有较多企业家领导企业的地区是无法在投资、成本、营销方面进行有效的竞争,更无法与国外企业抗衡。 据笔者的调查,技术人才在国有企业中难以发挥作用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多年来,一些国有企业的技术人才向乡镇、“三资”、民营企业流动,有的技术人才虽然名义上在国有企业中,但只担任“星期日”工程师,他们将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扩散给这些非国有企业,提高了其产品的质量,反过来与国有企业进行竞争;有的兼职技术人才在非国有企业工作充满精力,而在国有企业工作则没有积极性。二是国有企业原有的技术人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更新困难,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国有工业企业工作,有的只是将国有企业当作获取实际工作经验和经历的一个阶段,之后再到其他工资和待遇较高的企业去应聘。三是由于科研和技术开发经费不足,工作条件差,领导不重视技术和产品更新,工资和其他待遇较低,一些技术人才不能在国有企业中为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 一个企业,只有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在全国市场上占有它应占有的份额,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产品不能理想地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和销售,资产再多、工业基础再雄厚、技术人才再多,也不能说明这个企业有多么优秀,实际上,这反而使一部分资源被闲置和浪费。近年来,国有企业工业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非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特别是国外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许多国有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时,其产品在国内还有一定的知名度,还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到了90年代,因广告投资不力,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没有更新换代,人员过多、社会负担过重、成本过高,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行为体,其体制和行为还没有与市场经济对接,其计划经济下的体制和行为还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它们的调节。 三、国有企业缺乏规模经济 现代经济中,规模经济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从我国的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规模应该大的不大,应该小的不小,难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经济企业。据有关方面分析,1995年我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集团机械的总资产和销售额只相当于美国同行业企业卡特彼勒(Caterpillar)的1.97%和1.39%,仅是日本同行小松制作所的2.22%和2.15%。我国最大重型设备制造企业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的总资产和销售额仅是德国同行曼内斯曼(Mannesmann)的1.79%和0.45%,相当于日本石川岛播磨的2.27%和0.89%。我国为数众多的轿车制造厂,迄今还没有一家达到当代技术所要求的最小经济规模。由于企业规模和实力与国外企业存在巨大的差距,

关于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问题的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27T13:34:31.3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9期作者:姜长悦王宪德王秀青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招投标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也成为企业比较喜爱的一种竞争方式。 姜长悦王宪德王秀青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招投标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也成为企业比较喜爱的一种竞争方式。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物资采购是一项重要工作,而加强物资采购环节的招投标管理对于促进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国有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采取合适对策进行改善与解决,以此来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关于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问题的研究;解决对策 引言 国有企业要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就需要重视物资采购招投标的管理,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并结合当前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推动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后续活动的规范化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国有企业物资招投标管理的意义 在国有企业物资招投标管理的过程当中,首先,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众所周知,当前有很多企业出现了腐败现象,因此如果在国有企业物资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人们对企业丧失好感,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适当实现国有企业的透明化运作,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企业在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国有企业应当对市场要求做出响应。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都将发展目标放置于如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上,而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招投标管理制度进行构建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国有企业物资招投标管理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力度,还能够推动国有企业经济建设发展,最终响应社会主义市场要求。 2、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工作目标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物资招投标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障物资的供应,与此同时,不断提升物资供应的标准,从而满足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然而当前很多国有企业在物资采购的过程当中采购方式仍然较为传统,采购思路较为单一,因此也缺乏对于成本控制的相关概念,没有建立科学完备的采购目标,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直接导致国有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的过程当中没有建立一定的保障措施,发挥不了物资招投标管理的真正作用。 2.2投标主体不均衡 一是投标主体资质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私营的小厂也有国营大厂,这样就会造成竞标实力的悬殊,甚至部门投标主体本身就不具备投标资格;二是由于牵扯的一些利益问题,一些招标项目会在招标过程中设置不公正的标准或要求,以此排斥其他投标人,使招标项目变为内定标;三是直供户较少,存在比较多的中间商,这样就会导致招标效益的流失。 3、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的解决对策 3.1加强价格管理,科学评标、定标 首先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价格信息库,指导价以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为主,然后结合相关单位与本单位的采购价对价格信息库进行及时更新与调整;其次要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与询价,以此来明确市场现价;最后以市场现价为基础,开展地区价格调差,制定标底价。 3.2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中有很多物资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都是不高的,并不了解信息技术,对于这种情况,国有企业必须要注重物资采购人员专业技能的加强。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教育的方法,使物资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可以具备多样化的采购方法,而且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有所认识,而且职业道德是相当高的。此外,物资采购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有关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规定,选择社会形象良好的供应商,而且利用有关的采购方法严格检测物质质量是否达标,保证采购物资质量是符合有关要求的。 3.3整合物资采购流程,提升物资采购工作效率 就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中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来讲,首先必须要整个物资采购工作流程,进而提升其采购工作效率。比如:有些国有企业机构管理体系不完善,申请物资采购项目费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等问题,有关国有企业必须要将精简管理机构,让其采购申请在经过高层审批和管理部的过程中,不能够缩减时间;然后,对物资在保存中混乱的情况,物资采购部门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物资精细化保存机制,让物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按照不同类型的物资采取适宜的方法,让国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的物资。此外,国有企业可以结合这些方式做出一定的调整,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大地提升物资采购工作效率。 3.4物资采购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现有的物资采购中成本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采购计划不合理,国有企业忽视采购成本控制、供应商没有形成长期合作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采购成本和采购效率。因此,要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必须要制定出科学的采购方法,以及合理的采购机制,并保障供应商的规范性。之外还要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的具体方式,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以及集中批量采购的方式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网上购买优化采购细节,提高采购效率,通过了解市场价格趋势变动,制定采购计划,适当的对采购物资进行储备。采购人员是物资采购的重要经手人,因此,需要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通过业务培训来提高采购人员的采购水平、确保采购行为的规范性。为了控制成本,可以根据实际购买物资来进行通用购买,通过规模化购买来降低成本。要控制成本,还需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基于收入分配两级分化的探讨 合理的收入分配始终是一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保障,因为收入分配问题是调节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手段。收入的公平的分配是社会平稳的保障,收入的差异是提高效率的基础。历史上,为了使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平稳,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中,我国的收入分配分配制度也经历了改革。从完全的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使得其从平均主义到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收人分配的两极分化是最主要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可知我国的基尼系数还是处于0.4—0.5范畴的,是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另外从各个明细的项目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多个领域出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各地区居民、各行业间、社会阶层等等。 1、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就存在着巨大的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各种地区差异。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关联。历史上我国的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深厚,造成与西部地区的巨大差异。 地区间人口密度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口密度越高,促进发展的劳动力也会增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一般情况下,人口较密集的地区人才知识的交流会更加密切,能更好地促进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 从分配制度上分析,收入分配的差距更是现行分配制度的直接结果。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分配制度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因为市场调节必然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对分配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一定的差距会促进效率的提高,但是效率的不平衡也会继续扩大差距。 从社会阶层来看,机会不平等是拉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知识技能不同,从而在主观上造成机会不均等;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出身、性别、年龄造成无法改变的客观上的机会不均等。另外人们参与市场的竞争机会也是不平等的,比如很多人获得的就业信息就是有很大差异的。 从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来看,第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工农产品的价格产值差异促使工业发展快于农业。建国后,我国走上重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而且经历了各种历史动乱,导致农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水平

中国民营企业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在经济一体化、市场化、知识化的今天,企业与外部环境联系与资源交换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对生存机会甄别、信息猎取、资源协调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我国民营企业是在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的夹缝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民营经济才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至今,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显示出了各领风骚三五年后却不能持续发展的特点,这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本文首先从企业理论内涵出发来阐述我国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进而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空间

Our Country Privat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Question Research ABSTRACT On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market and knowledgeable day,there is a change in exchange that enterprises and resources associated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Enterprise screening of a chance of survival,hunting information,the ability to enhance coordination of resources strengthens. The way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lso changes. Our Nongovernmental Enterprises come into being and make progress in the crack between planned system and maker system,so which has inborn the flabbiness. Only after opening and innovation,Nongovernmental Enterprises developed vigorously as bamboo shoots in spring after rain. As yet,Nongovenmental Enterprises has already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vigor power to promote economic increasing. However,with the adjustment of macroeconomic strueture and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market competition,most Nongovenmental Enterprises show the characteristic,which can’t get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and everyone is dominant only for several years.So this condition blocks badly our national economy’s steady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This paper,first from the theoretical contents of enterprises,elaborates the space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which impact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 Key words:private enterprise survival development spa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