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范中医诊疗行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中医事业的重要举措之一。为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医疗质量,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XX 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医护人员要认真学习,严格执行临床路径标准,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在全院临床科室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建立适合我院实际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质量评估及持续改进体系、考核机制,保障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中医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主管副院长

组员:医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相关人员

职责:

1.组织全院科主任、护士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培训教育:

2.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推行与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所需要的

帮助;

3. 审核中医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和改进措施;

4.定期召开讨论会,以便对中医临床路径政策进行及时修订。

(二)评价小组组长:主管副院长

组员:医务部、护理部、信息科、药剂科等相关人员职责:

1.提供病种相关数据,对科室提供中医临床路径技术指导;

2.制定中医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开展的中医临床路径病例进行专项检查;

4.对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5.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化的整改意见。

(三)实施小组

各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科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护士长和临床医师、护士组成。护士长为中医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

职责:

1.负责搜集病种相关资料;

2.负责培训本科医护人员中医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和中医诊疗方案,宣传医院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3.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制定科室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4.做好变异记录,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5.个案管理员负责核查项目执行情况和中医临床路径的进度并

与评价小组沟通;

6.参与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实施过程监控

由实施小组、质控办共同负责对患者入径标准、出径标准、有无变异及原因(实施小组负责)、实施内容与中医临床路径的文本的一致性和及时性的监控(质控办负责)。

(二)实施效果评价

非手术患者实施效果评价包括: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转归情况(痊愈、好转、未愈)、患者满意度(很满意、满意、不满意)等。

(三)评价与完善

实施小组每月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评价小组。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价结果在医疗质量点评中体现。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改进建议制定改进方案,及时上报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

五、考核

各科室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执行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按照我院《中医临床路径与实施科室一览表》中的规定完成中医临床路径,4月15日前各科室必须完成表

中规定的病例数,每少1份合格病历,从当月奖金中扣罚科室500元。完成中医临床路径病历,合格者每份奖励50元。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 组长: 成员: (2)科: 组长: 成员: (3)外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骨伤科:

组长: 成员: (6)肛肠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12年 本年度上半年我科中风病入径患者31人,出径4人,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得运行情况良好、对于临床路径得实施情况我科不断分析总结,并提出问题,加以完善,但在过去得一年里,仍有较多患者在中风治疗中合并其它疾病,而使临床路径中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 1 遵循中医药治疗疾病得基本思维与路线得基础上,完善中风病临床路径,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风病得治愈好转率,缩短中风病病程。2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复查患者入院异常项目,并加以处理。 3 加强中风病患者得护理,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得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她疾病。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12年 本年度下半年我科入径中风病患者35人,出径5人,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得实施尚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 1 我科以内科疾病为主,患有中风病得老年患者居多,多数患者由于在中风病治疗过程中合并其她疾病及治疗而出径、 2 较多中风病患者病程迁延不愈,最终导致住院天数过长而出径。 解决措施:

1不断完善临床路径,为求体现中医特色与优势,为患者营造良好得治疗环境,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她疾病。 2 尽量完善中医诊疗规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在针药并举得情况下,提高中风病得治愈好转率,缩短面瘫病程、 中风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我科于2012年1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实践工作,中风病临床路径通过1年得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与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 中风病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得《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科室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我科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确定了中风病临床路径,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小组,张红莉主任担任组长,张玉洁副主任、樊会竹副主任、徐红护士长担任副组长,何楠任个案管理员,韩丽娟、王桂霞、梁秀、李密任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成员。科室于2011年12月27日制定了《中风病临床路径工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我科中风病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科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中风病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得临床路径文本。因科室病例条件限制, 2012年1月1日中风科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正式实践临床路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安徽省肾病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体例稿) 一、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 组长:六安市中医院 副组长: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 成员: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 2.职责:负责组织肾病病种的临床路径推广应用实施工作 (二)专家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 太和县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 2.职责:分别作为病种牵头单位组织相关病种的临床路 径实施推广工作 (三)试点单位 1.成员单位: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蚌 埠市中医院;马鞍山市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太和 县中医院;霍山县中医院;

2.职责:在组长及牵头单位的指导下参与肾病病种的临床路径实施推广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2年12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试点单位依据病种协作组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组织培训及各试点单位实施方案制定(2013年1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组织临床路径及实施方案培训。 (2)讨论确定各试点单位实施方案。 2.临床实施(2013年2月-2013年10月) (1)各试点单位组织开展相应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2)各试点单位每月组织对于病种中医临床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3)2013年5月底向病种协助组牵头单位报送本单位相应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中期分析评估结果。 (4)2013年6月底病种牵头单位向专科组长单位报送本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中期分析评估结果。 3.分析评估(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于2013年10月组织召开一次各试点单位工作会议,总结试点工作情况,交流研讨试点工作经验,评估试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

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2015年度消渴病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评估分析报告2015年,我科执行了消渴病临床路径工作,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科本年度消渴病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入径总人数为322人,变异15人,入径率为47.5%,变异率4.65%,平均住院日8.65天。

1、符合路径未入径人数多:主要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规范意识; 2、变异原因笼统,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执行路径中对变异病例的分析及评估不够细致深入,为后期整改及修正临床路径细则方案不能提供详实的说明数据; 3、科室终末质控病案资料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 其原因是统计出错和入院诊断不符合ICD-10编码及标准诊断对应程序规定,医

生自由录入所致。 五、整改措施: 1.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提高入径率,入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 4.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效率指标、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同时加强对单病种总费用、确保医疗费用的健康,尤其是对高值耗材的使用进行管理。 昌吉州中医医院内三科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五日

2016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中医院2016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为落实《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病种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并取得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我院成立了《市中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盘满华担任组长,副院长陈志明、冯旭、刘孝柏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财务科主任及开展临床工作的科室科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及专家小组,由业务副院长陈志明任组长、有关专家任专家组成员,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选择较有代表性16个病种,作为我院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病种,具体如下: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 经过近1年的临床路径工作,共治疗符合标准的眩晕病人54例,现就本病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汤剂54例、中药静脉制剂54例、针灸23例等治疗,就患者愿意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汤剂及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而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较低,下一步注重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 2、辨证分型:风痰上扰证32例,阴虚阳亢证11例,肝火上炎证8例,肾精不足证2例,痰瘀阻窍证0例,气血亏虚证1例。 3、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使用率60%,特色疗法使用率15%,中医药治疗比率逐年提高。 4、治疗效果:临床痊愈率40%,临床显效率50%,有效率10%,无效率0%。 5、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完成的部分病例患者进行调查,对治疗费用、疗程、治疗效果、诊疗服务很满意,满意率达到98%,并愿意接受本临床路径。 二、眩晕中医临床路径难点及问题 1、在临床治疗中,眩晕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周期平均在7天左右,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2、中医特色疗法费用较低,眩晕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患者不愿接受。 3、部分眩晕患者在早期因呕吐而不能服用中药汤剂治疗。 三、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的建议和措施 1、针对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总结,建议进一步完善眩晕临床路径方

案。 2、针对在临床治疗中,眩晕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周期平均在7天左右,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建议缩短临床路径天数。 3针对存在中医特色疗法费用较低,眩晕病患者不愿接受针灸治疗的难点,部分眩晕患者在早期因呕吐而不能服用中药汤剂治疗,通过引进新设备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结合中医药进行治疗,提高中医特色治疗率。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docx

2016 年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6 年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如下: 一、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情况 序号科别 病种住院入径出径入径率变异平均路径病种名称 人次人次(%)数住院日 总人数 11212121007 4.08 2323232100187.28 合计 1、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 181 人, 出径 175 人,变异 97 人,入径率为 87.02%,出径率为 96.69%,变异率 53.59%,平 均住院日 7.34 天。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 径 175 人,变异 97 人,入径率为 87.02%,出径率为 96.69%,变异率 53.59%,平均 住院日 7.34 天。 2、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 2015 年病种未入径 27 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 年病种未入径 27 人 3、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2015 年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 6 人(其中外三科 4 人[ 胆囊结石 2 人、腹股沟疝 2 人] ,外一科急性阑尾炎 1 人,内 五科 1 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 二、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符合路径未入径6 人:其中内二科3 人(住院号164175、主管医生张子陆,住院号164669、164745 主管医生周胜利,漏入径),内六科1 人(住院号164435、主管医生宋艳红,漏入径),内五科1 人(住院号164534、主管医生周江敏,漏入径),外一科急性阑尾炎 1 人(住院号 164834、主管医生黄根,漏入径)。 2、变异原因笼统,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 3 人:其中产科 12 人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住院号分别是: 164358、164773、164612、164275、164373、165380、 165074、164715、164714、164748、164849、 164919),儿科 3 人 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76、163903、164188),内二科 16 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45、163924、164007、164572、165046、163853、 164815、164507、 164437、 164489、164610、164640、 164753、164755、164756、 165130), 3、变异情况统计分析: 181 例入路径病种变异97 例,变异率 53.59%(其中产科 24 例,占 77.42%;儿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930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一科: 组长: 成员: (3)外一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三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2)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以下为模板仅供参考)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妇科协作组的关于妇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年月开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明确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2、路径实施情况自*****年*****月至*****年*****月以来,本科共有*****例进入路径,如下表所示:出院日期2011.11.32012.1.142012.2.242012.2.152012.2.1 62012.2.282012.3.9患者姓名病案号黄爱妹李开淑吴秋金陈秀银吴慧张明芳陈美妹21111798212

2521202306变异情况费用(元)否否否否否否否3169.282817.413058.182738.093326.804489.0144 14.28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12年 本年度上半年我科中风病入径患者31人,出径4人,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运行情况良好。对于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我科不断分析总结,并提出问题,加以完善,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仍有较多患者在中风治疗中合并其它疾病,而使临床路径中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 1 遵循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思维和路线的基础上,完善中风病临床路径,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风病的治愈好转率,缩短中风病病程。 2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复查患者入院异常项目,并加以处理。 3 加强中风病患者的护理,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12年 本年度下半年我科入径中风病患者35人,出径5人,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尚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 1 我科以内科疾病为主,患有中风病的老年患者居多,多数患者由于在中风病治疗过程中合并其他疾病及治疗而出径。 2 较多中风病患者病程迁延不愈,最终导致住院天数过长而出径。 解决措施: 1 不断完善临床路径,为求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2 尽量完善中医诊疗规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在针药并举的情况下,提高中风病的治愈好转率,缩短面瘫病程。

中风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我科于2012年1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实践工作,中风病临床路径通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 中风病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科室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我科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确定了中风病临床路径,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小组,张红莉主任担任组长,张玉洁副主任、樊会竹副主任、徐红护士长担任副组长,何楠任个案管理员,韩丽娟、王桂霞、梁秀、李密任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成员。科室于2011年12月27日制定了《中风病临床路径工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我科中风病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科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中风病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因科室病例条件限制,2012年1月1日中风科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正式实践临床路径。一年来,收治中风病临床路径病例75例,其中9例因合并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2016最终版汇总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编码 BFZ001) 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TCD-10编码: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急性期: 感染邪毒证 慢性期: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血瘀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TCD-10编码: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阻络证 风热阻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太湖县中医院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 组长: 成员: (2)内科: 组长: 成员: (3)外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骨伤科: 组长: 成员: (6)肛肠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 况分析总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 经过近1年的临床路径工作,共治疗符合标准的眩晕病人54例,现就本病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汤剂54例、中药静脉制剂54例、针灸23例等治疗,就患者愿意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汤剂及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而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较低,下一步注重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 2、辨证分型:风痰上扰证32例,阴虚阳亢证11例,肝火上炎证8例,肾精不足证2例,痰瘀阻窍证0例,气血亏虚证1例。 3、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使用率60%,特色疗法使用率15%,中医药治疗比率逐年提高。 4、治疗效果:临床痊愈率40%,临床显效率50%,有效率10%,无效率0%。 5、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完成的部分病例患者进行调查,对治疗费用、疗程、治疗效果、诊疗服务很满意,满意率达到98%,并愿意接受本临床路径。 二、眩晕中医临床路径难点及问题 1、在临床治疗中,眩晕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周期平均在7天左右,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2、中医特色疗法费用较低,眩晕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患者不愿接受。 3、部分眩晕患者在早期因呕吐而不能服用中药汤剂治疗。 三、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的建议和措施 1、针对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总结,建议进一步完善眩晕临床路径方案。 2、针对在临床治疗中,眩晕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周期平均在7天左右,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建议缩短临床路径天数。 3针对存在中医特色疗法费用较低,眩晕病患者不愿接受针灸治疗的难点,部分眩晕患者在早期因呕吐而不能服用中药汤剂治疗,通过引进新设备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结合中医药进行治疗,提高中医特色治疗率。

白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白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3.4.1) 一、试点目的 为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费用,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白疕中医临床诊疗路径》推广进行前期试点。评估该路径的可行性、先进性等。 二、观察方法 采用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的方法。 三、具体内容 1.病例来源:各试点单位住院患者。 2.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3)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3.纳入标准 (1)第一诊断为白疕(TCD编码:BWR170),寻常性银屑病(ICD-10编码:L40.001)的住院患者。

(2)适合中医治疗。 (3)签署知情同意书。 4.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 (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5.样本量及分组:各试点单位各观察不少于15例,共计不少于255例。 6.治疗方法 按照试点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进行治疗。 7.疗程及观察时点 (1)疗程:观察30天。(如不满30天出院,按照出院日当天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疗效) (2)观察时点:分别于入院当日、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出院日记录PASI评分等疗效评价指标。出院日评估疗效、费用、中医特色、路径执行情况、患者满意度、变异分析等。 8.疗效评价:按照路径所附诊疗方案的评价标准及方法进行疗效评价。 9.变异分析:如发生变异,分析原因,填写变异分析表。

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建议

×××中医医院 2015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及2016年 工作建议 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在2011-2013年工作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信息化工程,与医院各部门通力合作,从而使我院中医临床路径工作逐渐步入正常化轨道。中医临床路径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所应常规进行的诊疗操作,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应完成的时间等,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并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促使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使用患者版的临床路径,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方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医患交流和沟通,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现将我院2015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病种数 我院于2010年在脑病科(内一科)、眼科等7个科室开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2012年2月底,脑病科等16个科室的试点病种已经确定,中医临床路径表单已经修订完毕,同时医务科制定了“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表”等配套材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

发的22个专业92个临床路径,结合本院实际,2015年度继续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截止2014年12月31日,我院总共有3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正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涵盖了脑病科、心病科、脾胃病科、骨伤科、外科、肿瘤科、肛肠科、针灸科、推拿科、儿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科、皮肤科等临床科室。二、实施情况 (一)、全年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总的情况: 1、表一: 病种总例数入径例数发生变异 和退出例 数 入径率入径完成例数入径完成率 4018 2125 111 % 2014 % 备注:(1)、该表统计是由医务科及各科室汇总根据疾病编码统计所得; (2)、卫生部要求入径率达50%,入径完成率达70%;我院入径率为%,入径完成率为%。 2、表二: 入径例数入径完 成例数 变异和 退出 出院病 人住院 天数 平均住 院天数 手术患 者术前 平均住 院天数 手术患 者术后 住院天 数 非手术 患者平 均住院 天数 21252014111232656 备注:我院2015年全年,进入中医临床路径2125例,完成2014例;变异和退出111例。出院病人住院天数232656天,平均住院天数天;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天数天,术后住院天数天;非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天。三、比较突出的问题分析: (一)、我院2015年全年出院人数31129人,进入中医临床路径2125

中医临床路径评估表

附件1 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表 路径名称消渴病科室名称糖尿病科医院名称临朐县中医院 路径对应标准中医病名消渴病TCD代码 BNV060 路径对应标准西医病名2型糖尿病ICD代码(6位码)E11.902 入径例数填表人日期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针对入径病例,填表单位应尽量使用标准中医病名并配用TCD代码, 如无标准中医病名相对应的代码(无TCD代码)请在中医病名后标明病名出处(如诊疗常规版本、教材版本等等)。对应西医病名务必规准确并配用ICD-10疾病编码,请使用标准6位码。

3.路径规性和可操作性如认为不规或不可操作请说明具体情况。 附件2 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 路径名称消渴病科室名称糖尿病科医院名称临朐县中医院 路径对应标准中医病名消渴病 TCD代码BNV060 路径对应标准西医病名2型糖尿病 ICD代码(6位码)E11.902 出径例数填表人日期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针对出径病例。本表治疗方法指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的中 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如仅采用其中一种中医治疗方法的病例,需填写此表单的“单一治疗方法”一栏,注明中医治疗方法名称并进行疗效统计;如联合采用2种或2种以上中医治疗方法的病例,需填写此表单的“综合治疗方法”一栏,依据使用中医治疗方法的种类数量统计病例数量,并进行疗效统计。 3.治疗效果中三项指标依据各病种临床路径中出院标准/出路径标准进行具体 填写。 4.序号10-18均填写入径病例总数的相关统计数据 5.“单一治疗方法”与“综合治疗方法”病例数之和应于总出径病例数相等; 其相应的疗效统计结果例数之和也应于总体出径病例数相应疗效统计结果

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范中医诊疗行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中医事业的重要举措之一。为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医疗质量,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XX 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医护人员要认真学习,严格执行临床路径标准,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在全院临床科室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建立适合我院实际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质量评估及持续改进体系、考核机制,保障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中医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主管副院长 组员:医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相关人员 职责: 1.组织全院科主任、护士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培训教育: 2.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推行与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所需要的

帮助; 3. 审核中医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和改进措施; 4.定期召开讨论会,以便对中医临床路径政策进行及时修订。 (二)评价小组组长:主管副院长 组员:医务部、护理部、信息科、药剂科等相关人员职责: 1.提供病种相关数据,对科室提供中医临床路径技术指导; 2.制定中医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开展的中医临床路径病例进行专项检查; 4.对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5.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化的整改意见。 (三)实施小组 各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科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护士长和临床医师、护士组成。护士长为中医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 职责: 1.负责搜集病种相关资料; 2.负责培训本科医护人员中医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和中医诊疗方案,宣传医院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3.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制定科室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4.做好变异记录,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5.个案管理员负责核查项目执行情况和中医临床路径的进度并

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及次年工作建议

优质参考文档 XXX中医医院 20PP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建议 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在20PP-20PP年工作基 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信息化工程,与医院各部门通力合作,从而使我院中医临床路径工作逐渐步入正常化轨道。中医临 床路径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所应常规进行的诊疗操作,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应完成的时间等,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并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促使了 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使用患者版的临床路径,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方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医患交流和沟通,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现将我院20PP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病种数 我院于20PP年在脑病科(内一科)、眼科等7个科室开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20PP年2月底,脑病科等16个科室的试点病种已经确定,中医临床路径表单已经修订完毕,同时医务科制定了“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表” 等配套材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2个临床路径,结合本院实际,20PP年度继续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截止20PP年12月31日, 我院总共有3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正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涵盖了脑病科、心病科、脾胃病科、骨伤科、外科、肿瘤科、肛肠科、针灸科、推拿科、儿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科、皮肤科等临床科室。 二、实施情况 (一)、全年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总的情况: 1、表一: 备注:(1)、该表统计是由医务科及各科室汇总根据疾病编码统计所得; (2)、卫生部要求入径率达50%,入径完成率达70% ;我院入径率为 52.9%,入径完成率为94.7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