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

语言学
语言学

孔健

要想官员素质提高必须真正负起

独步红尘妮妮

喆喆成长:小记最近宝宝表现流水

知人则喆

我和我追逐的明星梦

开到荼靡

感冒打点滴后腹泻怎么办?

我心飞翔

培养优质宝宝从胎教做起:280个

寻找一颗星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戒

蔡笑晚

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是一门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1[1]其基本观念是认为语言和语法是不自足的,力图通过认知和功能来解释语言现象,有时还试图通过语言的历时发展来解释共时现象。有人认为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认知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认知科学是一门综合科学,是由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哲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从多个角度探索思维的奥秘。也有人认为认知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是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学派,属于广义的功能主义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一)认知语言学兴起的过程

虽然认知语言学真正的历史只有约三十年,但作为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语言理论的反动,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心理学、认知科学对认知的早期研究,其认知结构完形的组织原则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其主客观互动的信念来自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论,不过一直处于酝酿期。

认知语言学的诞生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三部认知语言学专著的出版:约翰逊(M. Johnson)《心中之身》(1987)、雷可夫(G. Lakoff)《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1987)和兰盖克(R. Langacker)《认知语法基础》(1987);二是1989年春,在德国的杜伊斯堡(Duisbury)举行的认知语言学专题讨论会。会后,出版了《认知语言学杂志》(Cognitive Linguistics),并成立了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ICLA: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还出版了认知语言学研究(Cognitive Linguistics Research)系列丛书。此后,《语用学与认知》杂志于1993年由约翰?本杰明斯出版公司发行。1[2]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在欧美语言学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认知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兰盖克、雷可夫、杰肯道夫(Jackendoff)、泰勒(Taylor)、塔尔米(Talmy)等。

(二)认知语言学兴起的原因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起因于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批评。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中期,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作为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雄霸美国语言学。美国描写语言学专注于语言形式的描写,忽视对意义的研究,属于形式主义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中期,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继承了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形式主义传统,并把形式主义发展到极至。转换生成

语言学极力强调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要求对语言寻求“内部的解释”,并尽可能形式化。然而物极必反,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语言学暴露出许多问题,引来许多学者的批评,强调对语言意义、认知和功能的研究。

其次,语言学史上,一直就有重视意义和功能的传统。古代的修辞学就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功能的学问。结构主义学派之一的布拉格功能学派既重视语言的结构,又重视语言的功能。我国古代更是注重意义的研究,结合意义和文化来研究语言是汉语语言学的传统,正是由于国内语言学的这种学术传统,认知语言学引入国内后便风靡一时,而在国际上影响甚大的形式语言学在国内却一直没能成为统治中国语言学的霸主。

再次,20世纪下半叶以来,涌现出很多新的语言学科或交叉学科(外部语言学),如语用学、语言哲学、篇章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其中大多研究兴趣在语义、功能、言语、篇章上,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了语言的自足性,积极从语言系统的外部来解释语言现象,形成了功能主义的新潮流。

最后,认知语言学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以雷可夫、麦考莱为代表的生成语义学的兴起以及语用学的发展。1[3]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认为大脑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认为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能力及其深层结构,以此揭示习得和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还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是“自足的”,不受语义因素的影响,雷可夫、麦考莱在语义问题上率先对生成语法发难,提出语义是语言系统的核心和基础,语义具有生成性,与乔姆斯基分道扬镳,后来走上认知语言学的道路。语用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认为语义研究必须结合语言的使用者和具体的语境。正是因为语用学注重对意义的推导,而意义与人的认知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语用学研究最终也走上了认知研究的道路。

二、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

形式与功能是语言的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形式和功能是语言学的两大任务,当代语言学中的各种流派大体可以归入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阵营,认知语言学是功能主义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形式语言学理论主要是通过建立形式化的原则和规则系统,从语言结构内部来解释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是通过心理、认知分析的手段,从语言外部来解释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在语言观上与形式语言学有较大的区别,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相关

认知语言学认为,自然语言既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又是认知活动的工具,自然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而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紧密相关,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能力跟一般认知能力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语言能力的发展跟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例如,一个女子长得漂亮,人们常说“她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而不会说“她有一双漂亮的手”或“她有一个漂亮的后背”,这是因为我们认识一个人的长相总是先观察他的脸部而不是别的部位。可见,“她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这样的“转喻”说法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跟人的认知方式密切相关。1[4]

(二)句法不自足

在形式语言学看来,句法是自足的(autonomous),是语法和语言的核心,是体现人类语言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认知语言学却认为,句法作为语言结构的一部分不是自足的,句法跟语言的词汇部分、语义部分和语用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并没有明确的界线。认知语言学还认为,形式语言学把句法独立出来甚至作为核心自足系统,再分成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的部分,完全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例如“四级还没有通过呢,就别提六级了”,这个句子中的副词“还”具有语用意义,是在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这个“还”字句表明,句法处理离不开“还”字的语用意义。可见,在表达和理解语句时,句法、语义、语用三者并没

有明确的分界,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三者交织在一起。1[5]从词法到句法到语义再到语用,是一个渐变的“连续统”。认知语言学并不把语言现象区分为音位、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用等不同的层次,而是寻求对语言现象统一的解释。

正是因为形式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句法地位认识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对待形式化的态度上也不一样。形式语言学认为句法是自足的,力求用数理逻辑对句法及其生成过程进行形式化的描写;而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是不自足的,因为句法涉及很多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这些因素是难以形式化的。

(三)语言范畴是非离散范畴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各种范畴都是非离散的,边界是不明确的。形式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持一种离散范畴观,认为每个范畴有自己的特定内在特征,符合某些特定内在特征的就成为某一范畴的成员,反之则不然,并且特定内在特征为范畴所有成员共有,因此范畴内部各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范畴大多是“典型范畴”(prototype-based category)而不是离散范畴。以“鸟”范畴为例。“鸟”包括“生蛋”、“有喙”、“有双翼和双腿”、“有羽毛”等十多种属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鸟”都具有这些属性。鸟范畴内各成员的典型性不一样,各成员的地位也不平等,有的是范畴的典型成员,有的是非典型成员。例如,知更鸟、麻雀、燕子、喜鹊等是“鸟”这个范畴的典型成员,鸵鸟和企鹅则是这个范畴的非典型成员,“鸟”因此是个典型范畴。这种根据与典型事例类比而得出的范畴就是典型范畴。这种理论有以下假定:第一,实体是根据它们的属性来加以范畴化的,但这些属性并不是离散范畴理论中的那种两分的理论,而经常是个连续的过程;第二,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不固定的;第三,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在说话人的心目中地位并不相等,有较好的样本与较差的样本之分,即成员资格有等级之分,较好的样本是这一范畴的典型成员,较差的样本是这一范畴的非典型成员。1[6]

汉语的词类就是一种典型范畴,要想找出为某个词类所有而为其他词类所无的语法特征,实际上很难做到。认知语言学认为,词类是人们根据词与词之间在分布上的相似性而聚集成类的。属于同一词类的词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别,典型成员是一类词的原型,是非典型成员归类时的参照标准。以名词为例,如果从语义范畴上看,最典型的名词是“可数的具体的物件”,由此扩展到“不可数的抽象的非物件”,如“爱情”、“信仰”等;如果从句法功能上看,典型名词经常做典型主语(施事主语)和典型宾语(受事宾语、结果宾语),还能做定语直接修饰名词;一般不能做状语和补语,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只有一小部分名词可以做谓语,但不能做典型的谓语。这就是名词的典型特征,说某个词是名词或者不是名词,最多说这个词在多大程度上像是典型的名词。

三、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较广,涉及象似性、语法化、隐喻和转喻、主观性和主观化、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式、典型范畴和基本层次范畴等内容,这里主要讲述象似性、语法化、隐喻和转喻。

(一)象似性

结构主义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符号及其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认知的制约,具有象似性(iconicity)。象似性指人类语言的结构与人类所认识到的世界的结构恰好对应。象似包括两种类型:肖像象似和图式象似。肖像象似(imagic iconicity)指肖像与所指事物之间简单的、感官的或模仿性的象似,如拟音词的声音与所拟的声音之间具有象似性,独体的象形汉字与所指事物的整体轮廓象似。图式象似(diagrammatic iconicity)指图式自身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与所表现对象各个部分之间关系性的或结构性的象似。图式的每一构成成分与所指之间也许没有象似性,但是图式中各构成成分间的关系却与这些成分所指间的关系具有象似性,如地图、建筑物平面图、线路图、语

言结构等。在语言结构中,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对应于肖像象似和图式象似。成分象似对应于肖像象似,指各种句法成分与各种概念相对应;关系象似对应于图式象似,指句法关系与经验结构的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就关系象似而言,主要原则有三:距离象似原则;顺序象似原则;数量象似原则。1[7]

1. 距离象似原则

距离象似原则指语言单位的距离象似于概念之间的距离,即在功能、概念以及认知方面关系越近的概念,在语表上就靠得越近;联系越不紧密的概念就分得越开。比如“小张不认为他明天以前会离去”比“小张认为他明天以前不会离去”否定程度较弱,因为前一句中的否定成分“不”离“会离去”较远。

多项定语的语序体现了距离象似原则。以汉语为例,当多个不带“的”的定语修饰一个中心语时,一般的排列顺序是:领属性的名词或代词——数量词——形容词——表性质的名词,例如“一双白棉袜”、“一件黑大衣”等。这种排列顺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语表距离取决于它们所代表的概念之间的距离,越是表现事物本质属性的定语就越靠近中心语,相反,那些表示事物临时的、非本质属性的定语则离中心语较远。

语言中的领属结构也体现了距离象似原则。领属关系反映的是领属者和领属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可让渡”和“不可让渡”两种,它们在不少语言里都有形式上的区别。汉语表领属关系的定中短语具有这一鲜明特征。例如:“他的爸爸”“你的哥哥”可以说成“他爸爸”“你哥哥”,但“他的书包”“你的水壶”却不能说成“他书包”“你水壶”。这是因为“爸爸”“哥哥”和“书包”“水壶”比起来,不可让渡的程度更高一些,即“爸爸”“哥哥”所表示的概念与领属者的距离较“书包”“水壶”要近,所以前者在语言形式上可以不用“的”,这样语表距离更近、更紧密。

又如英语中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差异也是距离象似性的表现。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靠得近,而且在同一语调组内,因为它们在概念意义上较近。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之间用逗号隔开,而且形成自己的语调,语表距离相对较远,因为它们在概念意义上不很紧密。

2. 顺序象似原则

顺序象似原则指语言单位的顺序象似于实际状态或事件的先后顺序。时间概念是人类认知系统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语言符号的排列顺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先后顺序,恺撒的名言“veni, vidi, vici”(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例如“我去北京坐飞机”与“我坐飞机去北京”就是不同动作次序在句法形式上的直接投射,前者是先去再坐,后者是先坐再去。

汉语复合句中的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复句,一般是以原因和条件在前,结果在后。这正好符合认知世界的先因后果的次序。当然,汉语中也有原因和条件在后的句子,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些例外一般都有形式标志。复合句中的顺承关系也体现了顺序象似性原则,这类复句没有主从关系,但有着严格的先后相继的关系,其显著特点是循序渐进,依次顺延,所以也称为“连贯式”,典型标志是“就、才、然后、于是”等关联词语。这种复句反映了客观世界、认知和语言的一致性。

3. 数量象似原则

数量象似原则指语言单位的数量象似于所表概念的量和复杂程度。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即语言倾向于用更多的形式来表达更多的概念;语言单位的数量与可预测度成反比,在语言交际中,对于那些量大的信息,说话人觉得重要的信息,对听话者较难预测、理解的信息,想间接表达的信息,表达它们的句法成分也相应增多,句法结构也相对复杂。

例如英语中复数形式一般是在单数形式的基础上加复数标记-s或其他形式形成的,复数比单

数形式长,所表达的概念量也就大。英语中形容词、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所指的概念程度渐升,语言形式也渐多,从零词尾,到-er(两个字母表示比较),再到-est(三个字母表示最高级)。又如下面两个例子:

(1)a. This guy is getting on my nerves.

b. This impertinent egghead is getting on my nerves.

(2)a. On the Brighten train from Victoria, I met her.

b. On the Brighten train from Victoria, I met this fairhaired, fragile and beautiful creature.

这两个例子中b组不仅信息量大,而且也突出了主语(1b)和宾语(2b)在概念上的重要性和不可预测性。1[8]

(二)语法化

1. 语法化的定义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语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即实词虚化。实词虚化这种现象中国学者在13世纪就提出来了,元朝的周伯琦在《六书正伪》中说:“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我国第一部虚词专著是元末卢以纬《助语辞》,清代袁仁林的《虚字说》则是我国传统语文学研究实词虚化的专著。如汉语“把”、“被”、“从”等原来都是有实义的动词,现已虚化为介词。实词虚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虚化有程度的差别,实词变为虚词是虚化,虚词变为更虚的成分(如词缀和屈折形态)也是虚化。例如动词“在”变为介词“在”是虚化;从表示地点的介词到表示时间、范围、性质、原因等的介词,这种变化则是由虚变得更虚。语法化研究的最大特色是打破共时和历时的界限,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语法系统的形成过程,解答人类语言的语法系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人类语言的语法为什么是以这种方式构造的。

2. 语法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语法化主要研究词汇的语法化、短语的词汇化、语用法的语法化以及篇章的语法化等内容。词汇的语法化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实义向虚义的变化;二是不太虚向更虚义变化。实义向虚义的变化一般是指名、动、形三类实词虚化成介词、动态助词等意义比较虚的词,例如近代汉语动态助词“将”、“着”等是由动词演变而来。不太虚向更虚义变化指词汇由助动词等较虚的成分向副词、助词等更虚的成分演变,例如表“可、能、会”的助动词“敢”虚化为反话副词“敢”等。

短语的词汇化是指一个短语或其他句法单位演变成一个稳固词汇单位的过程。“今天的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说的就是有些词汇成分来自早期的句法结构。例如“恨不得”本是一个短语,在古代汉语中结构可以切分为(以S为陈述对象):(S)恨|(S)不‖得,在这里,“得”是实义动词,表示获得,后面带宾语,“不”否定“得”字短语,然后,“不”和“得”字短语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句法单位再接在“恨”的后面。在一个合适的语境,情况可能发生某种变化,当“恨不得”由表示现实心境重新分析为未来事实,用来表示某种主观愿望时,这时“恨不得”就由短语“恨|不‖得VP”词汇化为一个固定词汇单位“恨不得|VP”了。1[9] 语用法的语法化包括两个意思。一是用语用原则来解释某些语法结构的差异现象,例如以下两个英文例子:

(3)a. Why didn’t you read in bed?(提问/建议)

b. Why not read in bed?(建议)

a的直接意图是“提问”,其间接意图是“建议”,但b虽然也是问句的形式却只表示“建议”。这是因为人们出于礼貌或委婉的考虑,在建议别人做某事之前最好先问一问对方没有这么做的原因,例如要建议别人躺着看书,最好先问问他没有躺着看书的原因,于是问句a就经常有了“建议”这一间接意图。这样的语用法普遍使用和反复使用的结果就逐渐固定下来,听

者听到a这样的问话后,不再需要凭借语用原则经历一个推导过程,而是一下子就直接得出“建议”的理解。这种隐含义进一步固定下来就会对原来的语句形式产生反作用,于是就有了b这样的紧缩问句形式专门用来表达“建议”,“建议”成了b这种句法形式的固有意图。1[10]二是用语用原则来解释某些语法结构的演变现象,例如“在……下”本来表示一种空间关系,一般指“在桌下”、“在树下”等情况,后来“在这种形式下”、“在党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等也逐步进入这种框架,这是由于“心理意象投射”语用原则使得具体空间关系逐渐扩展演变到抽象空间关系。

篇章的语法化指章法成分转化为句法成分和构词成分,或者松散的篇章结构演变成为稳固的语法手段。例如汉语动词拷贝结构“(V+O)+(V+C)“(写字写累了,喝水喝多了)的产生就是篇章结构演变成为稳固的语法手段。在“V(得)OC”消失以后,需要产生一种新的语法结构能同时引进宾语和补语,这就是动间拷贝结构。它来自于两个独立的单句,第一个单句的动词引进一个宾语,第二个单句的动词引进结果补语,此时两个动词并没有任何制约关系,是一种话语结构。可是一旦成为动词拷贝结构,只有第二个动词才能具体标记与时间信息等有关的语法形式。1[11]简言之,动词拷贝结构是篇章结构语法化的结果。

3. 语法化的机制

语法化的机制较多,但最主要的是重新分析(reanalysis)。重新分析是指表层形式相同的结构,其内部构造因语用或其他原因被重新分析,从而从底层上改变了音位、词法或句法的结合方式,对原来的形式或意义作出新的解释。例如英语连词since由表示时间到表示原因,其过程就是一个重新分析的过程。这个虚化的过程如下:

(4)a. I have read a lot since we last met.(时间)

b. Since Susan left him, John has been very miserable.(时间/原因)

c. Since you are not coming with me, I’ll have to go alone.(原因)

a里的since表示时间;b里的since既可以分析为表示时间,也可以分析为表示原因;c里的since一般分析为表示原因,这样原因义取代了原来的时间义,于是since实现了重新分析。1[12]又如“被”字句的产生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分析的过程,“被”字后面可以跟名词,也可以跟动词,而汉语中名词和动词是没有形态区别的。在“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这样的句子中,“害”可以理解为名词,这时“苏峻”作“害”的定语,“被”就是“遭受”义动词,全句为主动句,即“亮子遭受到苏峻的迫害”。如果把“被”理解为介词,“害”理解为动词,则“苏峻”就成了施事者,全句就变成了被动句。句子仍旧是原来的句子,但由于人们理解的变化,对这个句子进行重新分析,赋予了一种新的含意,被字句也就由此产生了。1[13]

(三)隐喻和转喻

传统语言学把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看作语言层面上的修辞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隐喻和转喻被认知语言学看作思维和认知方式,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工具。

1. 隐喻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mapped)于另一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地理解。前者叫来源域(source domain),后者叫目标域(target domain)。在“Life is a journey”隐喻中,源域是“旅行”,目标域是“人生”,从“旅行”域映现到“人生”域上。源域包括以下显著属性:①旅行者;②旅途的起、止点,旅程,方向等;③旅程中的各种经历。在这一概念隐喻的理解过程中,旅行的各种属性被系统地映射到了“人生”这一目标域。因此,人生与旅途一样,是一个有起点、终点的过程;同时,在人生旅途中,并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会经历一些坎坷。因此,英语中有这样的表达法,如“I am at a crossroads in my life”;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法,如“现在我正处于人

生交叉口”。在隐喻理解过程中,源域的结构特征被系统地映射到目标域中,并成为目标域结构特征的一部分,因此,源域决定了目标域的意义。

作为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系统方式的隐喻主要有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1[14]“结构隐喻”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描述一种概念的词语用于描述另一种概念。以“时间就是金钱”为例,用于谈论“金钱”的词语都可以用于“时间”,时间被当作金钱一样宝贵的东西,如“花时间”、“浪费时间”、“节约时间”等。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隐喻中,时间概念是通过金钱概念来组织和理解的,构成金钱概念的许多“次概念”被映射在时间概念上。方位隐喻是参照空间方位而建立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上-下,前-后,深-浅,远-近等。方位概念是人们较早产生和理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将其他抽象的概念,如情感、精神、身体状况、社会地位、数量等投射到这些具体的方位概念上,形成了用方位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方位隐喻。以“HIGH STA TUS IS UP;LOW STATUS IS DOWN”为例,“上级-下级”、“上台-下台”、“上岗-下岗”、“上场-下场”、“上士-下士”、“上层-下层”等等,这些概念反映的社会地位、权利等与空间上下结构相匹配,社会地位高、权利大为上,相反为下。实体隐喻指人类把对物体和物质经验的词语用于谈论抽象的、模糊的思想、感情、事件、心理活动等无形的概念,把这些抽象的概念视为实体而变得有形。在实体隐喻中最典型的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通过呼吸、饮食等经验,我们把自身看作一个有范围、有表面、能量化的容器,由此引出将其他物体以及一些更为抽象的活动、行为、状态等看作是容器,这样就把容器概念投射到其他抽象概念,诸如事件、行为、活动、状态、视野等。例如“He is in good mood today”、“Out of sight, out of mind”中的“mood”、“sight”、“mind”都被看作容器。

2. 转喻

认知语言学的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指在两个相关认知域之间用一个突显的事物代替另一事物,转喻的来源称为转喻源(metonymy source),转喻所指向的概念称为转喻目标(metonymy target)。事物、事件和概念有多方面的属性,人的认知往往更多地注意到那些最突出、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即突显属性。船上的船员,英语用“hand”表达,汉语用“水手”表达,因为船员在船上最忙碌的就是一双手,这里用转喻源“手”转喻“水手”(人)。又如“壶开了”是用转喻源“壶”转喻目标“水”,“壶”与“水”同在“容器-内容”认知框架内,两者关系密切,“壶”在认知上比“水”突显,概念“壶”的激活自然会激活概念“水”。事物突显度的差异有一些基本规律,如整体比部分突显(刀-刀柄),容器比内容突显(壶-水),当然,突显度有一定的主观性,当人把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到某事物时,一般不突显的事物也成了突显事物。1[15]

转喻主要发生在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有些是用“部分”转喻“整体”,有些是用“整体”转喻“部分”。前者如用“心肝”转喻“宝贝”,用“国脚”转喻“著名足球运动员”,用“新面孔”转喻“不熟悉的人”,等等。后者如“手里拿着刀”,拿的只是刀柄,这里用“刀”转喻“刀柄”;“她戴着帽子”只是头戴着帽子,这里用“她”转喻“她的头”;“自行车没气了”只是自行车的轮胎没气了,这里用“自行车”转喻“自行车的轮胎”,等等。

1[1] 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1[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4]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5] 沈家煊《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中国语文》2001年第6期。

1[6] 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1[7] 于根元主编《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8]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9]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当代语言学》2005年3期。1[10] 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福建外语》1998年第2期。

1[11] 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2] 沈家煊《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载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3]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14]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15]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当代语言学》1999年第1期。

语言学2

Acquisition is a process similar to the way children acquire their first language. It is a subconscious process without minute learning of grammatical rules Learning as another route, refers to conscious efforts to learn the second language knowledge by learning the rules and talking about the rules Register The type of language which is selected as appropriate to the type of situation is a register Stops p b t d k g Fricatives f v s z Bilabial p b Labio-dental F v Alveolar t d s z Velar k g Context: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hearer and the speaker Knowledge of what language use Knowledge of what have been said before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in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which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taking place Knowledge about each other The naming theory The conceptualist view contextualism Time and place hearer and speaker actions they are performing objectives exist in the situation behaviorism synonymy Dialectal synonym stylistic synonym synonym differ in emotive and evaluative meaning collocational synonym semantically different synonym polysemy Homonymy homophones 同音异议 Homographs Hyponymy 上下意关系 Superordinate 坐标词 Hyponymy 下意词 X entails Y X 是小范围等同于Y is the entailment of X X presupposes Y X 是以Y为前提的Y为条件等同于Y is the prerequisite of X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 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 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 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 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 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 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 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 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 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 创立540个部首。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 《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3) 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9、秦代三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的《博学篇》在历史上被称为 秦代三书。“秦代三书”的社会作用有两个:一是规范了文字书写形体,二是成就 了一部权威的蒙学知识教材。 10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注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 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12 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反切:古代的一种记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取上字之声母,用下字之韵母及声调,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14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他认为“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名语,欲正名语 必思中原之音。”根据元朝的北曲用韵,把韵部分析归纳为19韵部。 15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是我 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 16 大小徐:指徐铉、徐渭兄弟二人,两人俱精通文字,对说文有着重要的研究,号“大 小徐”。 17 籀文: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西周末和春秋初的文字,字体与秦篆相近,又称 “大篆”、“籀书”。 18 古文:指战国时期盛行于六国的文字。

新版简明英语语言学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知识点: 1.*Definition: pragmatics; context 2.*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 3.*Austin’s model of speech act theory 4.Searle’s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5.*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考核目标: 识记:*Definition: pragmatics; context 领会:Searle’s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综合应用: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Austin’s model of speech act theory;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一、定义 1. Pragmatics语用学: Pragmatic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meaning study.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是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语用学也可以看作是一中意义研究。(它不是孤立地去研究语义,而是把语义置于使用语境中去研究的一门学科。) 2. Context 语境:The notion of context is essential to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语境这个概念对语言的语用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认为他是由言者和听者的共享知识所构成的。 二、知识点 6.1.2 pragmatics vs. semantics语用学与语义学 二十世纪初,Saussure’s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开始,同时也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基础调,即语言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在的系统来加以研究。 语用学和语义学既有相关性又有相异性。两者都是对意义的研究。传统语义学把语义看成是抽象的,内在的,是语言本身的特性,不受语境的影响。因此传统语义学只研究语义的内在特征,不把语义研究置于语境中来考察。语用学研究的是交际过程中语言意义的表达和理解。语用学家认为不把意义放在语境中来考虑就不可能对语义进行充分的描述,因此在研究语义时是否考虑语境便成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根本区别所在。 Semantics 和Pragmatics的区分 Pragmatics studies how meaning is conveyed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he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that pragmatics considers meaning in context, traditional semantics studies meaning in isolation from the context of use.

传统语言学与西方语言学比较.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传统语言学与西方希腊罗马时期语言学优点和缺点之比较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语言学发源地之一,与印欧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相比较印欧语有其优势和劣势。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繁荣时期,本文主要从先秦两汉时期《尔雅》、《说文解字》等传统语言学专著看汉语语法词源特点及传统语法特征并与西方语言学做一个对照,借此借鉴西方语言的长处,促进自身对中国传统语言学的认知。 【关键词】语法系统、《尔雅》、《说文解字》 一、总体比较中国先秦两汉时期传统语言学与西方希腊罗马时期语言学特点。 中国是语言学的发源地之一,世界的语言发源地有三。“真正的发源地有三:印度、希腊(罗马继其后)、中国。印度、希腊属印欧语系,同一语系的语言研究,必多共同之处。所以,古典语言学实际上只有两大传统,汉语传统和印欧语传统。这两个传统研究的都是语言,也必有共同之处。第一个共同点是,语言学的发生都跟哲学、逻辑学有关,研究对象是文献语言。第二个共同点是,都与诠释古代经典有关,研究对象是文献语言。由于印欧语和汉语的结构和形式大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研究的内容也大不相同。”① 笔者从何九盈先生这里得到些启示,在中国来说先秦时期的《尔雅》是以对事物的解释而成为一本有参考价值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中国传统语言学专著,而《说文解字》则是以对字的构造、来源等进行解释而成为传统语言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可是它们都不是语法专著,并不能代表着中国在先秦两汉时期有自己的语法体系。 “中国古代有无完整的语法学,说法不一。至少在先秦两汉时代,在隋唐两宋时代,并无语法专著产生。而印度、希腊、罗马的语言研究,语法学一直长盛不衰,这是两大传统最为重要的不同之处。 人所共知,印度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时期)出现了《波你尼经》。‘波你尼经集合了许多语法学家的成果,用了种种方法,终于把全部梵语(包括作为有例外的吠陀语)的语音、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隐括在三千九百八十三条经句之内,又把这样 ①《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32页

语言学重点概念总结

Design features(定义特征):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essentially make human language distinguishable from languages of animals. Synchronic(共时的): said of an approach that studies language at a theoretical “point” in time. Diachronic(历时的): said of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s over time. Prescriptive(规定式): to make an authoritarian statement about the correctness of a particular use of language. Descriptive(描写式): to make an objective and systematic account of the patterns and use of a language or variety. Competence(语言能力): unconscious knowledge of the system of grammatical rules in a language. 对于一门语言的语法规则系统的无意识获得的知识。Performance(语言运用):

the language actually used by people in speaking or writing. 人们说话写作时实际使用的语言。 Langue(语言): the language system shared by a “speech community”. 一个“语言社团”共有的语言系统。 Parole(言语): the concrete utterances of a speaker. 说话人实际说的话语。 Phonology(音系学): the study of the sound patterns and sound systems of language. It aims to discover the principles that govern the way sounds are organized in languages, and to explain the variations that occur.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国际音标): a set of standard phonetic symbols in the form of a chart (the IPA chart), desig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since 1888. It has been revised from time to time to include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北京大学语言学院推荐 (英)The Categories(范畴):亚里士多德 (英)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 AMBROSE BIERCE(阿姆布诺斯·比尔斯) (英)The Foolish Dictionary(愚蠢的词典)-- Gideon Wurdz(吉顿·伍兹) (英)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美]塞尔[Searle,J.R.] (英)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英]哈切(Hatch,E (英)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 (英)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英)当代语义理论指南--[美]拉宾(Lappin,S.)著 (英)德里达--诺利斯 (英)汉语方言的连续变化变调模式--陈渊泉 (英)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美]吉(Gee,J.P.)著 (英)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 (英)剑桥语言百科词典 (英)交际语言教学论 (英)句法:结构、意义与功能 (英)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美]斯科隆(Scbllon,R.)等著 (英)历史语言学 (英)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英)乔姆司基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英)人类语言学入门 (英)认知语言学入门 (英)社会语言学教程 (英)言语的萌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 (英)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美]塞尔(Searle,J.R.)著 (英)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英]利奇(Leech,G.N.)著 (英)语法化学说 (英)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料库语言学入门[新]肯尼迪(Kennedy,G.)著 (英)语言和人 (英)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征--Croft (英)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pir (英)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美]奥德林(Odlin,T.)著 (英)语言心理学[美]卡罗尔(Carroll,D.W.)著 (英)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言学教程--Radford (英)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英)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英)语言学入门[英]普尔(Poole,S.C.)著 (英)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定义 1、语言学中的比较与对比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要对某一语言现象作出阐述,总是需要对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加以比较和分析(Harlmann1980:22)。因而,按其本质来说,对比语言学也是一种比较,不过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学中的比较。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对比语言学的比较,与语言学中其他分支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使我们能够确定对比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的联系。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沿两条轴线来进行。一方面,可以选择共时或历时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在某一语言内部或各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这两条轴线的互相交叉,便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成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特别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织结构的比较。 在共时语言学研究中,要对某一语言的某一结构系统进行描述,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系统里的各种语言现象加以比较分析。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就要比较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声学物理属性有什么不同,在音节中的分布又有什么不同的规律,我们就必须比较这个语言中各类词的语法作用有什么不同,组合搭配有什么特点,等等。而且,要确定一个语言中的词可以区分为哪几个词类,这本身就要进行大量的形态、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的比较。因此可以说,同一语言内的共时比较是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构成当代语言学主流的各个

语言学重点

第一章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一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语言的结构特征 Design features------ refers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They are 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 productivity, displacement, clutural transmission and interchangeability. Design features----- ar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such as arbitrariness,duality,creativity,displacement,cultural transmission,etc.(指决定了人类语言性质的特征.例如任意性,二重性,创造性,移位性,文化转移性等.) The American linguist Charles Hockett specified twelve design features. What is arbitrariness?任意性 a. arbitrariness----arbitrariness(任意性):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which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指语 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 It was discussed by Saussure first.The link between them is a matter of convention. E.g. ―house‖ uchi (Japanese) Mansion (French) 房子(Chinese) (1) arbitrary between the sound of a morpheme and its meaning语言的音和义之间的任意性 a. By ―arbitrary‖, we mean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语言的意义和语音之间没有逻辑关系。 A gog might be a pig if only the first person or group of persons had used it for a gig. Language therefore is largely arbitrary. b. But language is not absolutely seem to be some sound-meaning association, if we think of echo words, like ―bang ‖ ‖crash‖ ‖roar ‖ ‖ rumble ‖ ‖cakle‖, which are motivated in a certain sense.‖ onomatopoeia拟声词---words that sound like the sounds they describe那些发音像它们的描写的声音的词 c. some compounds (words compounded to be one word ) are not entirely arbitary either. ―type ‖ and ‖write ‖are opaque or unmotivated words, while ―type -writer‖ is less so, or more trans parent or motivated than the words that make it . so we can say ―arbitrariness‖ is a matter of degree. arbitrary and onometopoeic effect may work at the same time.任意性和拟声可以同时起作用。 Eg. The murmurous haunt of flies on summer eves.夏日黄昏,群蝇嗡嗡地非。 (2) Arbitrary at the syntactic level 句法上的非任意性 According to systematic-functionalists and American functionlists, language is not arbitrary at the syntactic level. 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和美国功能语言学家来说,语言在句法上是非任意的。 Syntax-----it refers to the ways that sentences ar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grammar of arrangement.句法就是依据语法安排造句之法。 (3) Aribrtary and convention任意性和约定性 The link between a linguistic sign and its meaning is a matter of convention.语言学上的符号和它的意义之间是约定俗成的关系。 The other side of coin of arbitrariness , namely, conventionality.任意性的相反面,即约定性。 conventionality----It means that in any language there are certain sequences of sounds that have a conventionally accepted meaning. Those words are customarily used by all speakers with the same intended meaning and understood by all listeners in the same way. Arbitrainess of langauge makes it potentially creative, and conventionality of language makes learning a language laborious.任意性赋予语言潜在的创造力,而语言的约定性又使学习语言变得费力。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schools of belief concerning arbitrariness. Most people, especially structural linguists believe that language is arbitrary by nature. Other people, however, hold that language is iconic, that is, there is a direct relation or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ound and meaning, such as onomatopoeia.(cuckoo; crash)

中国语言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简介 岑麒祥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学史 《语言学史概要》是其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史著作 陈望道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修辞学发凡》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著作 丁声树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 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学》 高名凯著名语言学家 与石安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观点平妥,简明通俗,至今仍被许多高等学院用为教材。 桂诗春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统计语言学等 郭锡良主要著作有:《古代汉语》(三种)、《汉字古音手册》、《汉字知识》等著作10种。音韵方面也第一次提出了殷商音系的设想,为汉语语音史填补了一项空白。 何九盈中国古汉语、汉语音韵学专家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胡明扬胡明扬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并结合汉语实际对语言理论的研究;一是向国内介绍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北京话初探》、《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 胡裕树汉语语法理论、现代汉语教学、语言文字辞书编纂 《现代汉语》、《今日汉语》、《汉语语法研究》 胡壮麟国外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英语教学法、符号学、认知与隐喻《语言学教程》 黄伯荣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汉语方言语法类编》 蒋礼鸿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辞书学家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义府续貂》 金兆梓著名语言学家、文史学家 《国文法之研究》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于现代汉语的专门著作。 李方桂李方桂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印第安语言的研究、侗台(壮侗)语族语言的研究、汉语和藏语的研究 参与翻译《中国音韵学硏究》(ps:《中国音韵学研究》是高本汉构拟中古音的代表作,陆续发 表于1915-1926间,中译本是由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共同翻译的,在翻译中三位学者加了 注释和补订。该书影响极大,标志着中国现代音韵学史的开端) 李荣音韵学家、方言学家 《切韵音系》、《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创办了《方言》杂志 李行健主持完成国家规范标准项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廖序东方言学、教学语法研究、楚辞研究 《现代汉语》、《汉语语言学书目答问》、《楚辞语法研究》 林焘汉语音韵学、现代语音学、汉语方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 《语音学教程》、《北京话的连读音变》、《北京语音实验录》

语言学考试要点考试重点整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What is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2. syntax 句法学;音位学;morphology 形态学;(1 ). phonetics 语音学;phonology pragmatics 语用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2). socio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 in linguistics 3. 描述性与规定性(1)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If a linguistics study aim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①it is said to be descriptive; behavior ””correct and standard②If the linguistics study aims to lay down rules forin using language, .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should say and what they should not say, it is said to be prescriptive. 共时性与历时性(2)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the not necessarily, fixed instant (usually, but ①A synchronic description takes a present) as its point of observation. Most grammars are of this kind. Diachronic 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a language through the course of its history. ②语言与会话(2) Langue & parole a members of shared system by all the the ①Language refers to abstract linguistic speech community.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age in actual use.②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4)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his is called rules system about unconscious language ①A user's knowledge the of linguistic competence. Performance refers to the actual use of language in concrete situations. ②. (5)speech and writing 语言与文字 Speech and writing are the two major media of communication. (6)traditional grammar and modern linguistic 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 4.Defini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s a system, ., elements of language are combined according to rules. Language is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linguistics symbol and what the symbol stands. Language is vocal because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languages is sound. The term “human”in the definitio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specific. 5.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6.(1) Arbitrariness 任意性refers to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 (sounds and meanings)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路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第二个因素是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是为了实用的目的的。这与经济基础不是直接的关系,而是间接的关系。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先王之道”被认为是巩固封建统治的法宝。即使是提倡变法的王安石,也主张“当法其意”(《上仁宗皇帝书》)。要法其意,也就必须通《经》。通《经》必先识字;识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非通过这个手段不能达到通《经》的目的,也就无从确知“先王之道”。张之洞说:“治经,贵通大义,然求通义理,必自音韵始;欲通音训,必自《说文》始。”这种指导思想贯穿着近两千年的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的前身是语文学(philology)。语文学与语言学是有分别的。前者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又叫文献学、语史学、传统语言学);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言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范围的。 语文学在中国古代称为小学。小学这个名称最初跟小学校有关系。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我们知道古人八岁入小学,老师教他六书。识字是小学里的事,所以把识字的学问叫做小学。到了后来,小学的范围扩大了。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学类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训诂是研究字义的,字书是研究字形的,韵书是研究字音的。但是,研究字形的时候不能不讲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关系,三者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小学是有关文字的学问。古人治小学不是以语言为对象,而是以文字为对象的。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 一、语文学的萌芽 语文学在先秦还没有产生。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去古未远,而且书籍很少,人们还不感觉到有语文学的需要,即还没有产生语言研究动因。但是零星的语文学知识已经萌芽。 首先是作者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孔子、孟子解释字义,主要是为了表达他们的政治思想,即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但也反映了古代有关语言、字义研究的萌芽。 其次,作者也可以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左传》和《韩非子》对“武”“厶”等字的解释虽然都被《说文》引用了,但也不一定就是正确地说明了古人造字的原意,很可能还是牵强附会。这也说明了,作者在讲字形的时候,也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政治的目的。最合于语文学性质的,则是对古书字义的解释。 二、关于文字起源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对语言、文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比较科学的认识。 关于文字的起源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系辞传》:“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语言学概论要点整理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1口语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和书的差别:书面语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推敲,更精练。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是因为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信息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语言和种族的关系:语言能力和生理、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或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无必然联系。语言科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然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若对象长期不稳定太杂太宽,则不可深入。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跟人和人类社会的口头交际活动分不开的。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而当出现文字后,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为何与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一样不同人对不同语言有不同理解,根据不同需要,去研究客观存在的语言的各个不同的方面,如历史学家研究语言和文字是为历史学服务的。口语第一性书面语第二性先有口后有书,任何一种书面语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研究语言首先研究口语。语言是民族的重要但不是可靠的标志1绝大多数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如汉族人使用汉语2一个民族多种语言,如瑞士有说德语、意大利语。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是根本标准。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区分语言和方言把复杂过于简单可能在政治上引起严重后果,只对弱国坚持自己的主张强调原则。德国和荷兰交界地带语言相通,用相互理解说不通。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能指索绪尔指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造的专门术语。聚合关系是在同一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一个类。组合关系是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等前后之间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组与聚的关系是有机统一的,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组合关系又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有内在一致到规律。言语具个人特色,如具体发音、使用词语。区分意义是不区分跟规范普通话一致的成分和古代汉语成分等,企图从这些异质“中找出共同规律,违反了理论。从理论上说,在各种”异质成分之间就根本不可能找出适用于全体异质成分的“共同”规律来,因此对现代汉语研究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强制性和可变性。任意性只是单纯的初始的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如凳字,个人不能任意改变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都是后天学习。语言符号的离散和线性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的意义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组合单位的成员之间,整个语流的各个部分之间都有可能形成各种关系,产生各种影响。语言系统由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子系统组成包系统性(差多数异性和封闭性,如现代汉语多数方言的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已清化,个人的生老病死不会影响)层次性(如最小)语言单位“语素”,语素和语素可组成“词”,词是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普通语言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半理论理论语言学是侧重理论探讨应用语言学是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传统语言学是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单纯研究语言本体内部的结构古代哲学家把对语言的哲学思辨作为语言研究的重点。索绪尔的贡献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语言;明确限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道路。社会、功能、认知语言学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过分强调自主性,忽视语义研究等局限而产生的。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历史学和考古学,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古埃及和玛雅文字的解读)尽管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却存在不同理论?是由不同理论和学说是由于观察研究的角度侧重点目的依据的理论和素材、使用的方法等不同而造成的,所以要分清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语言学研究的不同角度着眼于语言的“本体”(语音等系统内部结构规律);着眼于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影响)。 2.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感冒引起的咳嗽声属一般语音。声音四要素为音高、音强、音长(声音的长短)、音质(即音色,是声音的个性和特色,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振幅是发音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距离。频率是发音体在每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音高是声音高低。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响度是人们听觉上锁感到的声音的强弱。基音是振动中有一个频率最低的振动。陪音是其他振动发出的声音。乐音是当基音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噪音是如果不存在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不规则的声波形式。人的发音器官极其运动是语音的生理基础。声门是音声门和气声门。软腭是上颚后面的比较柔软的部分。舌叶是舌头自然平伸时,与齿龈相对部分。舌面是舌头后面的部分。舌根是与软腭相对的是舌面后。鼻音是如果口腔内形成某种阻碍以致气流无法通过,气流就会完全从鼻腔呼出而发出的音。鼻化音是如果口腔内未形成任何阻碍,则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的音。主动的发音器官是能够活动的,如唇舌头软腭小舌下颚声带等。被动的发音器官是在发音时,常由主动的发音器官去接触或靠近被动的发音器官,发出不同声音。音高中频率的大小同发音体的形状和质地有关大长松厚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也低;小短粗细薄紧的发音体振动快频率高发生也高。音高在语音中的作用是音节内的音高变化构成能够区别意义声调;语言中句子的语调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它可表达各种语气以及说话人的态度和情绪等;音高变化时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振幅的大小决定于使发音体振动的外力的大小,如外力大振幅大声音强。音强和响度关系密切?一个强度较大的音听起来不一定比一个强度较小的音更响亮,音高等因素对声音的响度也会产生影响。音强的作用是区别意义,如北京话中的地道,读轻声为形容词,不读轻声为名词。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和一些汉语方言中有区别意义(音高、音强)的作用。产生不同音质有发音体和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的心理属性是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语音本质上是社会现象?语音是和语言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是约定俗成的;并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在特定的社会中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会使用不同的语言,不由人的生理条件决定。音素是构成各种语音片段的基本元素。音标是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国际音标的制订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音标的优点①按国际原则制订,音素与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无标音含混的缺陷②它的符号以世界上很多民众通用的拉丁字母为基础或直接采用如a符号形体简单清晰易学③符号较完备,可标写各种音素,还有一套附加符号可用来标写语音在音高音强音长以及各种特殊色彩方面的特征。使用音标应注意将国际音标与字母区分开来;将形体相似的音标区分开来;要了解国际音标记录语言有严式和宽式的区别。元音和辅音的区别①发元音时声道完全开放,呼出的气流在整个声道内顺利通行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声道的某一部位封闭起来而形成阻碍,气流需克服才通②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的;发辅音时,要形成阻碍不让气流外出,因而形成阻碍的部位就会特紧张③发元音时,呼吸气流畅通,气流较弱;发辅音,须冲破阻碍气流较强,有的声带振动如m,有的不振动如s。宽式标音是比较概括的,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的特征和差别可不必反映,即音位标音。严式标音是一种详尽反映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即音素标音。舌面元音是由舌面起作用发出的。舌尖元音是由舌尖起主要作用发出的元音。卷舌元音是发舌面元音的同时舌尖向硬腭翘起。前元音是舌位靠前。元音音质的差别由共鸣器的不同形状决定。改变口腔形状的方式是舌位的高低;舌头伸前或缩后,舌位前后;嘴唇的圆展。三方式的作用共同决定一个舌面元音的音质,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改变元音的音质。发音部位是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发音方法是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发音过程是成阻、持阻、除阻。3节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非音质音位是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音位变体是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音位的条件变体是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音位的自由变体是可以在同一语言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音位的区别特征是二项对立,即每一方面的特征总是具有是或非有或无两个对立项。音位与音素的区别是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一个音位具有?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是一个音位具有哪些区别特征,需要把它放到特定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中去考察,放到与其他所有音位对立的关系中去分析才能确定。因为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