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各省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各省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目录

一、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的主要做法

二、海淀创建创新型试点城区的主要措施

三、重庆市沙坪坝区构建创新型试点城区的主要做法

四、芦台经济开发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五、大连金州新区建设创新型城区的主要做法

六、南京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发展模式

七、唐山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做法

八、沈阳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做法

九、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做法

一、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的主要做法

(一)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1、进一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联合市、区力量,筹建天津科技投资控股集团。用好新区科技专项资金,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补助资金,多渠道筹集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资金。建立从政府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创业孵育基金、政策性融资到资本市场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五年内新区争取融通资金总量为1000亿元以上。到2015年,初步形成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现代金融发展规律的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活跃、有序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和有利于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服务环境,使滨海新区成为天津建设国家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城市的先行区与示范区。

2、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完善有利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组织机制完善契约制。完善有利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组织机制度,建立战略联盟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产学研用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建立技术参股、效益分成、委托研发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利益分享机制。对于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向企业开放按照绩效给予补贴,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3、努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

——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机制。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国家、天津市、滨海新区及其所在功能区多方参加的平台共建机制。完善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运营与管理的“滨海模式”,即“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国有资产,企业经营;开放联合,互利共赢”,不断探索产业公共研发

平台投资与运营新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有利于科技资源整合的管理体制

——深化科技合作共建机制。加强部市共建,深化科技合作共建机制深化部市会商,与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共建一批国家战略性产业研发机构和转化基地。争取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分别建立滨海新区科技创新或产业化专项资金(专项计划),重点吸引国家“863”计划项目成果、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在滨海新区实现转化和产业化。继续深化与中科院的院地合作,共建天津工业生物研发中心和其它研发机构。继续加强与中央属院所、高校和大企业的合作共建,吸引其在尊敬设立和建设各种类型的研发转化机构和基地。加强军民共建,吸引聚集国防科技研发转化资源落户滨海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研发转化基地。加强与市科委的共建。

(二)构建高效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高效能的创新体系,达到各创新要素在滨海新区集聚、流动、交汇和融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产学研合作,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加速滨海新区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的建设。

1、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工程”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工程”。着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已建的国家和市级工程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发挥好其对行业技术创新带动和技术服务作用。加强新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实施新区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完善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实施新区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产业化基地集聚。建立企业界、学术界、金融界、政府等多

方交流平台,设立“滨海新区总裁俱乐部”“滨、海新区信息平台”“滨海新区产业大论坛”“滨海新区创新创业论坛”等。加强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合理的投资结构和多渠道、多元化的重点实验室投入体系。

2、实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优化工程”实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优化工程”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技术交易、科技检验检测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推进科技服务的社会化、网络化、产业化。

(三)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营造激励人才创新创业、鼓励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围绕新区重点产业引进各类科技领军人才、高端创业团队,全力培育各种专业人才和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使滨海新区成为人才聚集高地。

(四)营造宜居的城区生态环境

着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以创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生活方式为重点,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的宜居生态新城。保护和建设好南、北两大生态湿地。沿河、沿高速公路、沿产业功能区建设高标准绿化带。尽快形成生态区、廊道、组团有机连接、各具特色的生态体系。制定生态、环保、节能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建材,建设节地、节能、生态型建筑。着力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动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市容环境水平。按照人性化、智能化和效能化的要求,创新生态城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生态宜居城区建设。

(五)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继续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努力

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深入推进区域科技合作,广泛聚集国内外高端技术资源、高层次人才资源,加强资源的整合利用,逐渐实现新区由集聚到辐射,服务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功能。

(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重点围绕创新政策、公共服务、人居条件,改革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二、海淀创建创新型试点城区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创新型企业跟踪和服务机制,配套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府采购、研发费用补贴、贷款贴息等创新激励政策探索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企业参与、承担相关的标准化编制工作;支持大企业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开展委托研发、购买知识产权、与跨国公司开展研发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支持企业为主申请、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市区两级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整合重点企业发展资金,形成更大的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制定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政策,制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及上市政策,改进财政性资金对产业

的支持方式,从以资金资助、贴息等为主转变为以资助贴息和股权投资并重。

(三)充分挖掘海淀在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生物科技和航空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的独特优势,特别关注低碳产业、物联网、云计算、核心芯片、基因药物、生物育种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完善高端产业聚集区布局规划,进一步统筹区域乡镇工业用地资源和建成区中的产业发展空间资源,实施“双轮驱动”空间发展战略。构筑“一轴一心五大功能区”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五)重点建设“北清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轴”;依托稻香湖风景区和创新园部分空间,规划建设北部地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合理布

局“上地软件与信息服务、永丰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信息通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五大特色产业功能区。强化中关村建成区的聚集辐射功能,构筑“一心四带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即中关村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学院路研发孵化—信息网络产业带、知春路空间技术产业带、中关村大街总部—高新技术服务带、西山文化创意产业带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带,以及四季青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区、北太平庄影视传媒产业聚集区、甘家口创意设计产业聚集区、东升科技园、启迪科技园(玉泉慧谷)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六)重点做好海淀北部地区、北清路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基地,打造专业化产业集群。促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聚集发展,形成以企业总部为主体、产业辐射与自主品牌输出功能突出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创新基地。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大项目的建设为突破口,开发

核心产品、形成集研发、孵化、高端生产功能于一体的信息通信产业集群。重点推进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的研发、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合理引导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建设国家级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创新基地。

三、重庆市沙坪坝区构建创新型试点城区的主要做法

一是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工作,通过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努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明确“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工作目标,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引进16家中小型孵化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基本完成创新服务大厦建设。

二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在全市率先成立各街镇、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站,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专利授权1162件,同比增长23.49%。全区新增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品;重庆科技学院科学和技术传播中心、沙坪坝区五云山寨学生素质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市级科普示范基地。

三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区域教育科研及文化卫生资源优势转化,启动以三医大及西南、新桥医院为中心

的“西部国际医疗城”项目规划;大学城天健动漫基地正式奠基,与市文联、四川美院共同打造的“虎溪公社”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区正式运行,已有200多个工作室投入使用。

四、芦台经济开发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把四大园区与五大基地提升到创新层面推进。把创建创新型城市与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实现创新。

二是把握创新重点,搭建创新平台。在城市创新方面:继续修改、完善城市规划,打造全国第一个文化创意城市。在产业创新方面:积极推进中国动漫(芦台)综合产业总部基地及国家级产业园区。在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上:积极推广镁合金、机械手、多功能焊接机器人、大型等离子切割机、电机一线制等产品及闪光焊、金码喷涂等新材料、新工艺。积极搭建企业创新平台,通过研究政策、运用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加大调研力度,经常性深入企业,服务企业,编制企业创新报告。

三是把培养和使用人才作为创新工作重点。借脑用脑不费脑,借力用力不费力,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积极谋划创新工作重点,依靠科技实现创新,积极为创新型企业出点子想办法,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五、大连金州新区建设创新型城区的主要做法

一是通过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推进计划、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计

划、制造业信息化重点项目支持计划,以及启动新兴技术示范工程等措施,用科技进步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速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通过实施自主创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启动高新技术培育工程和研发机构增速工程、制定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等,切实提高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全社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环境;三是通过重点实施科技创新支撑条件专项计划、启动创新载体建设530工程、制定新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切实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科技进步强区;四是通过实施创建国家级产业基地与园区计划、启动产业园区“三个一”工程、制定鼓励产业园区创建自主创新型示范园区的管理办法等,全力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新区各产业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五是通过实施专利倍增与核心专利转化计划、加强在校学生科技创新建设、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商标与品牌建设、建立技术转让交易平台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区;六是通过启动领军人才、创业(海归)团队引进工程、修订和完善新区鼓励高端人才政策、发挥新区高校的人才培养作用等措施,加快优秀人才的战略性引入,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七是启动中小企业融资和技术市场(平台)建设工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实施细则,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对接平台等,创新科技金融体系,优化科技投融资环境。

新区推出的科技创新政策“1337”架构中,“1”是指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的指导意见;“3”是指新区管委会通过并下发的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及科学技术奖励规定等

3项政策;另一个“3”是指3个实施细则,即新区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两个实施细则及新区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基金管理暂行办法;“7”是指新区科技局制定并印发的关于科技计划管理、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创新项目、技术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等7项具体管理办法。其中,重点扶持的产业有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生物、智能制造装备、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平板显示等。可以说,新区科技创新政策的覆盖面和支持力度已迈入先进地区行列。今年新区用于科技创新的扶持资金达1.3亿,对于企业的扶持力度空前。新区还在大连各区市县中率先推出了科学技术奖励规定。

六、南京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发展模式

南京模式既不同于深圳模式,也不同于西安、武汉等城市的发展道路。南京自主创新的关键是整合资源,实现高校、科研机构的知识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充分对接,建立和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资源向企业技术创新顺畅流动和转移的社会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开放和吸收国内外资源的发展机制。相比西安、武汉等科技资源也非常丰富的城市,南京的优势在于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开放最前沿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享有天时、地利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给在南京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更多的、更充分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的条件。

南京自主创新的模式可以用“12345”来概括,即一大平台、两个机制、三路大军、四大载体和五大领域。“一大平台”,是指基于科教资源

优势的、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资源整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两个机制”,就是“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互动的市场机制+政府强力推进的激励机制”;“三路大军”,即地方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含军工企业)三路自主创新大军;“四大载体”,就是从技术链路径形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科学园科学城、国家级开发区四大创新载体;“五大领域”,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在“电、汽、化、新、服”五大高科技产业重点突破,也就是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以软件为核心的新型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创新型城市的产业支柱。简而言之,就是依托基于全国科教优势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在“两个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三路大军”的协同努力,借

助“四大载体”,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资源,通过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集中配置到以“五大领域”为主的城市支柱产业上,探索和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城市持续发展的道路。

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成效,已经体现在“三个基本转变”上:第一,基本上实现了在发展路径上,科教优势向创新、创业、创优“三创”优势的结构转变;第二,基本上实现了在产业发展上,从传统制造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结构转变;第三,基本上实现了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从依赖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进步的结构转变。一座依托科教资源优势的“创新之城”正逐渐显现在长江之滨。

七、唐山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做法

(一)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创新发展战略

确定“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重点,积极推动原始性创新”的城市总体创新战略。实施开放创新,大力推动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合,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鼓励和支持以应用为导向的集成创新。有针对性选准一批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集中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相关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攻破和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二)健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紧密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科技竞争力。完善科技合作体系,充分借用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科技资源,弥补我市科技资源不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专利战略的研究和运用,推动知识产权交易,促进技术流动。引进风险投资、担保、私募和证券等各种类型资本机构,打通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信用贷款、小额贷款等科技金融渠道,带动社会资本和企业投入研发力度。

(三)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创新活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公平、高效、完善的体制机制,提高创新成效。重点完善创新主体动力机制、完善政府管理服务体制、创新科技与经济紧密融合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与激励机制和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支撑,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创新

按照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规划和部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积极围绕曹妃甸为核心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资源型

城市转型、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等值化发展、和谐唐山建设等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实践模式,丰富试点内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城市管理、城乡统筹、社会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创新,为同类城市提供经验,作出示范。

四、宁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创新导向,努力形成推进合力。

宁波市成立了由巴音朝鲁书记、毛光烈市长任组长,33个市级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建设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下发了《建设创新型城市主要责任分解》,主要任务分解到27个责任单位和19个配合单位。出台了“1+14”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对策措施。建立评价机制,研究制订了《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对县(市)区、市有关部门建设创新型城市进展情况进行了评价。2007、2008年连续两年发布了《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

二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科技基础条件、检测测试、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完善,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对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40万元、200万元、600万元补助;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和组织形态。探索建立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产学研创新联盟,通过产学研联盟成员间的契约关系建立起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

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有效结合。科技支持逐步实现了从注重创新点到注重创新链、从注重每个企业需求到注重产业发展、从注重“能做什么”到注重“需要做什么”的转变;积极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制定出台了新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区域特色产业的结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组织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制定出台了1+9工业“两创”倍增计划政策文件,启动了新兴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两创”示范企业申报工作,做强做优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石化和高档纺织服装五大重点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五大新兴产业。

——实施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化、市场化、集群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路径,通过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政策推动,着力构建以进出口贸易为龙头,运输物流为支撑,现代金融为保障,科技、信息等知识型服务业为引领,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会展中介等为配套的服务业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专利、品牌、标准三大战略。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调整名牌培育的政策导向,重点从注重培育企业单一产品转向培育区域产业,努力实现企业创牌与产业创牌工作的联动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工作机制,出台政策性文件36件,建立了较

为健全的组织领导机制、政策保障机制、目标责任机制和工作联动机制。

四是引进培养并举,强化创新人才支撑。

强化人才开发的国际化导向和高端化导向。深化实施第三轮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和“百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实施千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计划,创建了高新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首次在海外建立3家引才引智基地,着力构建海外人员来甬创业平台和渠道。大力实施“千名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加强紧缺人才的培养。

五是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科技管理规范性文件,对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实行规划引导、分类扶持、绩效考评、事后补助,逐步构建起有利于促进发明创造、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科技计划体系,把科技管理重心从一般项目的直接管理转移到事关全市科技进步的能力建设上来。

加快“数字宁波”建设。实施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制定出台电子政务1+5系列政策文件,编制了“宁波市电子政务项目计划”。

加快创新型政府建设。全面推进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调整了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将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改善民生等指标列入了重要考核内容,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

八、沈阳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

建设的做法

(一)建立“请进来、走出去”、“院校行、企业行”等定期式互访机制,搭建各类合作平台,解决关键技术。2011年,沈阳市科技局向企业征集技术难题500多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400多项。调动467名来自高校、院所的科技特派员深入82家企业和270多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帮助解决了157项技术问题,转化了83项科技成果,开发出62项新产品,推广了670项新技术、新产品。实践了整合科技资源,集成各方力量,汇聚于企业创新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形式。

(二)技术联盟、创新平台、示范基地等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一年来,组建各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400多个,认定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1家。特别是IC装备、掘进设备等一批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吸引56所高校、36家院所和440家企业参与创建,联盟单位汇集45家国家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9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发新产品106项,新增产值230多亿元,在有效提升重点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推动了上下游产品创新,逐步构建起依托沈阳市优势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条。

(三)沈阳还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沈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奖励工作的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设立市科技振兴奖、科技进步奖、农村科技推广奖、专利奖等科技奖励项目,为激励科技队伍、营造创新环境、发现和优选优秀科技人才和先进科技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11年度国家和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中,沈阳市有9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奖项,160个项目获得省级奖项,占辽宁省获奖项目总数的59.9%,继续领跑全省,获奖项目中有近半数是产

学研合作的项目。

自2006年以来,沈阳市加大力度组织开展海外研发团队引进工作,已累计投入2540万元,重点支持90个突出的海外研发团队项目,带动地方科技企业、院所等引进249个海外研发团队,引进高层次海外专家1000余人次,协助解决了1500多个关键技术难题。

九、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做法

(一)制定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

开发区管委认真研究国家、省、市政策,并结合开发区实际,已起草制定科技政策文件9个,其中包括《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暂行规定》、《开发区科技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暂行规定》、《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暂行规定》、《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企业创业板上市的若干规定》、《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人才引进暂行规定》、《秦皇岛开发区数谷大厦入驻标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扶持在孵企业暂行办法》、《秦皇岛市留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其它相应政策正在研究起草中,如:《秦皇岛开发区优秀创新主体评选办法》等。

(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职能。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全区科技工作的重点,2010年3月份召开的全区科技工作会

议,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全省以及全市科技大会精神,“大力实施产权战略,推进创新型开发区的建设”,不断增强我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注册中国唯一的“数谷”商标,培育在数据产业中具有核心价值和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逐步实现产业集群效应,努力将秦皇岛“数谷”打造成世界性品牌。

为了进一步适应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需要,完善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发区正在着手成立知识产权办公室,办公室的成立将快速推进知识产权工作进程,为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强化服务,营造知识产权发展良好环境。加强调研力度,搭建服务平台。按照新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标准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核心专利、研发投入强度、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成长性因素成为评审认定的核心指标。开发区以此为契机,建立知识产权调研长效机制,重点走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大专院校,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库,为企业和大专院校牵线搭桥促进成果转化,并深入企业宣传新的高企认定办法和相关政策,调动企业申报高企的积极性,强化了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意识。2010年在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区积极筹划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构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支撑平台,促进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目前该平台主页设计完毕,正进行审核,预计明年投入使用。积极培育重点企业。开发区坚持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推进优势企业的培育。2010年,我区14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实现27.78%和67.74%的高增长,知识产权的资金投入明显增加,举办知识产权培训活动次数与参加培训人员逐年上升。

此外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还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这是我区企业首次进入全国试点单位名单。

(三)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体系

2010年康泰医学公司的“河北省医疗检查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领先科技公司的“河北省生物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省科技厅的验收,美铝合金有限公司和中汽协车轮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秦皇岛戴卡镁铝车轮有限公司共同申请建设的“河北省车轮材料与车轮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省科技厅的论证。

截止目前,开发区共有各类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

(四)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不断完善

开发区积极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现已建成平台4个主要包括: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软件技术开发平台、开发区数据中心、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IBM技术支持)。

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包括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项目实训教室等,并配有先进的服务器与计算机等设备,可同时容纳百余人上课。

软件技术开发平台总投资300余万元,包含“三库一平台”,分别

是“开放源码库”、“软件构件库”、“软件工具库”和“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

开发区数据中心平台由开发区管委与秦皇岛量子数据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中心,在产业导向、服务等方面发挥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作用,负责基地示范区内的企业服务器托管、数

据灾备、软硬件技术支持。

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IBM技术支持)由秦皇岛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全资注册成立,由IBM中国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燕大软件中心负责管理运营,是目前国内第一家引进IBM技术的三维互联网孵化平台。三维互联网,是继目前二维互联网技术发展基础上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主要趋势。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三维互联网孵化平台,规划在5年内达到入驻企业50家以上,直接吸纳就业人数2000-3000人,总产值达到2亿元。

通过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开发区的科技服务功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解决了企业的人员培训、数据录入、软硬件应用等基础工作,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乡城镇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八里营乡20XX年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以加快城镇化水平为工作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发挥小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小城镇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促进全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我乡20XX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一年的努力,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规范,城镇功能更加完备,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幸福, 20XX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按照四级水泥路面的标准,于年底前完成本乡五干排南岸四万路至路寨段总长2000米的道路硬化任务,为小城镇建设和市场发展搭建好基础框架。

(二)于6月底前完成八里营集段道大路两侧隔离带安装的安装工作,8月底前完成马路市场的清理,保障道路的畅通。同时搞好八里营集南街商业摊位的规划,组织好广大商户向规划摊位的转移。 (三)做好占地70亩初中新校建设的规划、清障、施工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保证年内顺利开工,力争早日竣工并投入使用。 (四)搞好原棉花加工厂和供销社行政院两处商业市场的规划,力争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和清障等前期工作。 (五)做好初中新校至八里营集段道路硬化的备土和路基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予以硬化,方便广大学生到校学习。 (六)健全市场管理长效机制,组织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为维护市场秩序、发挥市场功能、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主要措施 八里营乡党委、政府对小城镇建设高度重视,并针对20XX 年度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定了如下措施: (一)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本着科学发展的标准,重点围绕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镇功能和作用发挥统筹搞好规划,为小城镇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坚持全乡统筹规划,突出集镇建设这一重点,本着既具前瞻性,又便于操作,既坚持高标准,又不脱离实际乡情,切合农村发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创新型城市是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单元。创新型城市是在特定的城市行政区划空间范围内,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为创新主体,以创新主体通过交互式学习、知识创造和共享所形成的以邻近性和社会根植性为特征的具有自组功能的创新系统为创新载体,以创新行为的普遍化、规模化和常态化为特征的城市形态,是一种城市的新分类、新性质,是以自主创新的角度考察的城市类别。创新型城市是通过将新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人城市经济系统,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使城市内经济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城市竞争优势,促进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新的城市形态。[1]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个别重要城市的优先发展来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而推动整个国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 1、创新型城市建设背景 创新型城市理念和目标的提出,是在新世纪全球竞争加剧,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现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特别要发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撑引领功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模式的转变,加速形成国家、区域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中国,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国家税收出自城市,90%以上的大学和科研力量分布在城市。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创新型城市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兴起的城市战略发展思路。具体来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规定了未来十五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其核心是自主创新,走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在此前提下,国内许多城市响应国家政策,纷纷提出各自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时间表。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大连、青岛、合肥、苏州、宁波在内的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因此,创新型城市在国内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2、国内实践回顾 从国内看,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寻求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和谐社会等是激活创新型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直接原因。2003年,上海市提出到2010年形成城市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机制,使上海成为国家和国际知名的创新中心。2004年11月,合肥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05年,北京市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2008年6月12日,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此后,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大连、青岛、合肥、苏州、宁波在内的国内众多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 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同意大连、青岛、厦门、沈阳、西安、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济南、合肥、郑州、长沙、苏州、无锡、烟台等城市申报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方案,支持这16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发改委要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要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为突破口,健全创新体系、聚集创新资源、突出效益效率、着眼引领示范,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形成若干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此次国家发改委批复的16个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城市颇具代表性,综合考虑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影响、基础创新能力、创新要素集聚程度和城市区位优势等因素,选择的城市都各有特色,有较强的示范意义。一是东部沿海开放的经济发达城市如广州、杭州、青岛、大连、烟台和厦门,二是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无锡和南京,三是长沙、合肥、郑州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四是成都、西安等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五是沈阳、济南等老工业基地。 在国内较早确立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的是深圳。随后合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五个国家主要科技中心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很快进入准备和实施阶段。从基础条件上看,这六个中心城市各具特色,但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智力资源,区域创新体系相对完善。从发展目标来看,六个城市都提出了以创新型城市为中长期发展目标,但其定位各有不同。深圳更加强调这一战略的主导性和“国家级”、“率先”两个概念,并十分突出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及人才、产业、知识产权与支持系统的作用。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探索为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可以概括为:坚持制度创新和集群式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和培育自主创新的城市文化[3];北京则更加强调知识创新和原始创新,注重自身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天津立足本地实际,更加强调基于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上海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提出在知识竞争力方面进入世界级大都市的行列;南京将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个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以科技对产业的引领显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色;合肥则主要围绕国家级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建设国际著名科学城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从任务上看,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六个城市均提出整合现有资源、培育创新能力的核心任务。从主要政策走向上看,六个城市都提出了吸引人才、营造环境、扶持企业、集聚资源、开展合作等。除了上述六个城市,后来又有武汉、西安、沈阳、温州、宁波、青岛、杭州、无锡等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与措施。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1、深圳模式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培育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城市的集成创新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经过多年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努力,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好的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培育了一支以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4]2010年7月,深圳公布《深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有七项具体目标,即①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②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③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④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每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或超过20件;⑤有完善的城市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人才成为重要的城市资源,城市成为各类人才聚集和创新创业的高地;⑦创新机制灵活,创新活动活跃,创新文化多元交融。 2、上海模式 提升城市“知识竞争力”,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上海是通过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来推动城市创新,其经验主要体现在:推动自主创新具有鲜明的国际视野、推动自主创新具有强烈的应用导向、推动自主创新具有突出的国家目标。 3、大连模式 整合创新资源,以增强城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突破口。通过整合技术资源、人才资源、政策资源等创新资源,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5] 4、合肥模式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蒋晓岚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摘 要】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到目前为止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回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程,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几种模式和基本经验。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创新主体模式 (下转第38页)

绿色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绿色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市场需求性的城市建设自然也会全方位推进。相对于其他城市概念而言,绿色城市作为建设目标其内涵更丰富,定位更科学,目标层次更合理。下面是有绿色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绿色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 为加快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畅通工程”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根据省建设厅、公安厅《转发建设部公安部关于开展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活动的通知》(粤建建字[20XX]160号)精神,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推广应用交通工程设计新技术、交通运营管理新方法,建设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率、低公害、有利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营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交通环境。 二、组织机构 成立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建设局局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建设局、规划局、交通局、城管执法局、环保局、质监局、石岐区办事处、东区办事处、西区办事处、南区办事处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分管副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

任。领导小组中各市属部门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创建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创建工作,各区办事处配合。创建单位依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绿色交通示范城市”考核指标的任务划分(见附件),落实各自责任范围内各项指标的达标工作。 二、创建工作任务 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考核标准分五大项目,共66个指标,内容涉及组织管理、规划建设、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按工作性质分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做好创建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建立组织机构,细化分配考核指标,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活动决策程序,建立和健全活动监管制度,制定各阶段工作目标、进度计划等。 (二)根据我市实际,制定和完善各项交通规划、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城市道路规划、城市停车规划、智能交通规划、大型公共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城市客运交通法规和政策、城市客运安全和卫生防范、重大突发事件对策和应急措施、控制机动车使用总量的全面管理规划和措施、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的措施等。 (三)统计和整理现状数据。各创建单位必须按照职责分工,对我市交通现状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和整理,找出差距,

创新型企业规划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湖南航天信息为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未来五年内具体采取以下措施实施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 (一)建立自主创新组织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资金,专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形成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创造一条适合自己既能发展又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自主创新之路。二是掌握运用好国家的各项政策,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将自己的科技创新活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创新整体规划之中。三是根据市场需求,对企业现有产品进行原始创新。四是紧盯科技前沿,尽可能抢占制高点。(二)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优势是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可迅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通过市场得到回报。强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将双方优势互补,构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科研基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对形成企业核心技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注重产学研合作实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充分整合企业内部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

促成技术创新平台的建立与技术创新机制的确立,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3、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获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机会,在产学研合作的领域、范围、方式、层次方面下功夫,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1)在合作层次上可以从技术层面提升到战略和决策的层面上,在战略的制定,特别是技术发展战略、国际战略的制定上,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智囊库”和“信息库”的作用,使高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的权威专家共同参与,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方向性。(2)在产学研合作的领域上,可以重点选择一批应用面广、产业关联度大、作用力强的共性技术,特别是对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战略性、关键性、基础性的共性技术,组建更加紧密的联合攻关团队,集中资源,重点突破。(3)扩大产学研合作范围。加大产学研合作的投入,特别是要在做好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地走出去,与国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缩小与本行业国际巨头的差距。(三)强化品牌创新 企业着重开发具有知识产权、能够代表企业形象、体现企业经济实力的知名品牌,将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紧密相连,努力在价值链高端寻求高利润,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逐步走上品牌运营和提高自主创新的发展轨道,把自主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来经营,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品牌经营中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实施方案(2013—202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佛府[2013]3号 【发布部门】佛山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1.08 【实施日期】2013.01.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 的通知 (佛府[2013]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机构: 《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月8日

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 跟据《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的要求,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 统筹协调,科技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组织和监督机制,突出科技主角地位,配强配齐科技部门,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 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各区、佛山新城要立足各自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配套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形成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 市场导向,协同创新。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充分调动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主动衔接,争取支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主动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重大工程与国家、省的规划相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落户佛山。 二、第一阶段重点工作(2013-2017年) 到2017年,建立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体制健全,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和城市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整体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重点工作如下: (一)着力建设具有佛山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立足佛山产业特色和重点领域,全力打造产业创新平台、产业基地等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助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市长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X X 同志 在全市创新型城市创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两会”一结束,市委、市政府就在这里召开全市创新型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重抓创新驱动、推动创新发展的力度和决心。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以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全面部署创建江苏省创新型城市的各项目标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方向,抢抓机遇,落实举措,加快创建创新型城市,为更好地推进全市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目标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会前,市委常委会讨论研究了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市政府对相关政策意见和方案也专门进行了会办研究。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先讲几点意见。会上,赵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责任感、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中央计划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2015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的目标。目前,我省已被列为全国

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省内各大城市纷纷加快创建创新型城市步伐,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相继被列为全国科技综合改革试点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市。可以说,创建创新型城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006年7月,我市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贯彻中央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首次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2009年9月,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人才工作会议,对建设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具体部署。几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建创新型城市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市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科技型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全市产值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69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达48家。201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6.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1.1%。全市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79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3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3家。华锐风电、江苏科行分别建成国家级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了我市国家级研发机构零的突破。但是对照《江苏省创新型城市考核指标体系》确定的五大类19项指标,我们在许多指标上的差距还比较大。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江苏省创新型城市要求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2.5%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4%以上。去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财政科技支出占地

2018年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2018年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市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 实施方案 为落实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科技大会精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长发[2006]20号),努力实现“十一五”末把**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各行业、各单位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是提高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全民创新精神和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工作。全市各级各单位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广泛动员,深入发动,积极参与创新型单位建设,全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 二、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坚持“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突出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对创新型单位建设的宏观规划、指导服务、政策支持和奖惩激励,提高创新型单位的创新积极性。 (二)资源整合。整合创新政策、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成果等资源,形成规模和合力,积极推动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三)分类指导。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进行创新型单位建设,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和相应的评价与管理办法,分类指导、分期分批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四)重点推进。在重点行业、领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发挥示范作用。重点支持创新单位开展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创业活动。 三、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洛新产业集聚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洛新产业集聚区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洛新产业集聚区实际,积极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洛新产业集聚区为促进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夏明显主任为组长,以武文伟书记、韩丽莉副主任为副组长,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领导集聚区的创建工作。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意义进行了认真学习,在思想上再提高、再重视。 二、积极开展科技孵化器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上半年洛新产业集聚区共建设科技孵化器2000平方米,在孵企业2家,毕业企业1家,分别是 毕业企业:洛阳新能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该项目主要生产风力发电机组配套轴承、冶金、矿山用转盘轴承。一期占地6600多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工厂研制生产的750千瓦及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配套轴承已经试制成功,并且批量生产。二期项目主要研发生产2.5兆瓦及3.0兆瓦的风能轴承产品。目前,该项目厂房、

办公楼等已建成完成,设备已安装,正在进行试生产。 在孵企业:1、洛阳七维防腐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该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主要从事新型防腐工程材料生产,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目前建设用地已征用,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和围墙圈建。 2、洛阳泰莱机械有限公司 该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占地110亩,主导产品为高精度电缆带和插接件黄铜带,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气、电子、仪器仪表、军工等各个领域。该项目采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适应范围广的“铸锭-加热-热轧-铣面-冷轧-退火-精整”的生产工艺。目前,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0万元,3跨钢结构车间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办公楼和厂区道路建设。 洛新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11年6月14日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方案

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建设方案 为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开放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以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方案如下: 一、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的必要性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为新创办“科技型”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一系列的服务支持的科技机构。其中心任务是面向科技创业者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这对于促进我县区域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项目选址、建设方式及相关内容 (一)项目选址 电商园区 (二)建设模式 县工经局统筹,科技中心配合。(建议用我县文亮生产力促进中心+租赁标准厂房) 三、项目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突破,夯实科技发展基础;以增强科技孵化能力为重点,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创业服务、科技人才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四大服务;租赁标准厂房作为孵化器,为科技型人才、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场所和科技创新服务,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为建设开放提供科技支撑。 (二)可行性 1、硬件设施建设,即提供物理孵化场地。借用电商园区现有的办公场所(标准办公场所、水电路设施完善)4000——6000平方米。 2、软件功能建设,向在孵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将现有的县文亮生产力服务中心迁移到孵化区域,提供及时服务。费用约20万元左右。 3、政策,有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系列配套政策支撑。 4、创业投资人或企业。抓住贵州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契机,加大招商力度,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和中小型科技型企业5——10家入住。 (三)实施步骤及阶段目标 1. 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落实孵化器场地,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工作;初步建成科技信息服务、科技人才服务、企业创业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四大平台,落实入孵企业3-5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分析及咨询试卷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分析及咨询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将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结合最成功的案例是()。 A.蒙特利尔地下城 B.日本临海副都心地下综合管廊 C.台湾高雄地下综合管廊 D.北京天安门广场下综合管廊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2.梭鱼湾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结构上根据()原则,分为管道仓和电力仓。 A.绿色环保 B.节约能源 C.经济可行 D.干湿分离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3.缆线综合管廊的主要特点为()。 A.空间断面大 B.设有通风、监控等设备 C.埋深浅

D.维修检测要求高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4.上海张杨路综合管廊埋设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下,其结构为(),断面形状为()。 A.钢筋混凝土,矩形 B.钢筋混凝土,圆形 C.钢结构,矩形 D.钢结构,圆形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5.广州大学城的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单条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其全长(),断面尺寸()。 A.16公里,7米*3米 B.16公里,7米*2.8米 C.17.4公里,6米*2.8米 D.17.4公里,7米*2.8米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6.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形式是在()。 A.德国 B.法国 C.西班牙 D.美国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7.为保证梭鱼湾商务区内远期建设发展,综合管廊内各仓都预留了增容空间,电力和电信可以增加(),给水和热力管线可以放大()。 A.2倍,1-2级 B.1.5倍,2-3级 C.2.5倍,1-2级 D.3倍,2-3级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8.迄今为止,世界上综合管廊建设速度最快,规划最完整,法规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9.上海世博园区综合管廊是世博园区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有()。 A.供水、供电、供冷、电讯、有线电视管线 B.煤气、通信、上水、电力管线 C.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给水管线 D.上下水道、电力、电缆管线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10.综合管廊工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照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确定,不宜低于()年。 A.100

绿色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范本(完整版)

方案编号:YT-FS-6032-61 绿色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范 本(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绿色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范本(完整 版) 备注:该方案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加快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畅通工程”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根据省建设厅、公安厅《转发建设部公安部关于开展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活动的通知》(粤建建字[20XX]160号)精神,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推广应用交通工程设计新技术、交通运营管理新方法,建设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率、低公害、有利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营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交通环境。 二、组织机构

成立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建设局局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建设局、规划局、交通局、城管执法局、环保局、质监局、石岐区办事处、东区办事处、西区办事处、南区办事处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分管副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中各市属部门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创建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创建工作,各区办事处配合。创建单位依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绿色交通示范城市”考核指标的任务划分(见附件),落实各自责任范围内各项指标的达标工作。 二、创建工作任务 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考核标准分五大项目,共66个指标,内容涉及组织管理、规划建设、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按工作性质分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做好创建活动的前期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厦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十月八日 目录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厦委发〔2010〕7号)的精神,推进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根据厦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正在步入进一步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一)经济基础 1、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快速提升。2009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1623.21亿元,增长8%(按可比价格计算);财政总收入451.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40.5亿元,分别增长10.1%和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三项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31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9153元,增长8%。 2、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厦门土地面积1573平方公里,仅占全省的1.3%,2009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51.38亿元,占全省2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4.62亿元,占全省的14.27%。2009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7.88%,人均GDP达62020元(折合9520美元),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创造生产总值10292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在2008年0.6吨标准煤的基础上再降低25%以上,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厦门在2010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

中排名位居第一。 (二)产业基础 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创新力明显提升,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00.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9.53%。 2、平板电视、客车、工程机械、钨制品等产品,在国内外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冠捷、友达、LG三大液晶面板厂商来厦投资,厦门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平板显示研发、生产基地。 3、光电、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厦门成为国内光电显示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是世界最大的高质量节能灯生产基地,2009年产值达500亿元。 4、着力打造十三条制造业产业链(群),重点发展十个现代服务业,并以规划配置金融、创新资源,引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区域协作发挥龙头作用,辐射服务海西地区,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关联发展。 随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大批有规模、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加快实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三产产业比例1.3∶48.5∶50.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5%,占三次产业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三)创新基础 1、厦门有厦大、集大、华大、理工学院等四所高校,国家海洋三所、中科院城环所两个国家级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较高,2008年,厦门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全市城市人口的

创新型城市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2013年创新型城市发展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原则 1、突出重点。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重点支持创新型单位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 2、示范引领。在企业、园区、学校、医院、社区等不同行业选择典型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市各行各业的创新工作。 3、奖补结合。创新型城市发展资金安排采取奖补结合的方式。对获得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科技园区等荣誉称号的单位给予奖励资金支持;对创新型单位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项目等给予补助资金支持。 4、注重绩效。增强绩效观念,将项目绩效纳入创新型城市发展资金安排、使用、评价全过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 二、支持重点 (一)创新型单位建设项目 1、创新型企业:在我市新材料、高端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企业开展

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推进成果转化、营造创新文化、优化创新体系,发挥引领、导向和示范效应,带动各类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创新型园区:在全市的产业聚集区、县区工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中,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园区开展创新型园区建设工作,引导园区加快推进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园区的集聚,充分发挥园区在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3、创新型学校:在全市市属中等学校、中小学中,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学校开展创新型学校建设工作,引导学校打造创新型的校园环境、制定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发挥的教育教学制度、培养具有创新观念的学校领导和教职工队伍,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创新型医院:在全市的市直医院、县区医院中,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医院开展创新型医院建设工作,引导医院进行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拓展医院的服务功能,提高医院的医疗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5、创新型社区:在全市各县区的社区中,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社区开展创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引导社区不断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增强社区居民素质,提高居民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切实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和承载能力,努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宜居宜业新宜丰,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20XX年度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载体,通过大投入,实施大工程,不断完善城市设施,扩大城市规模,扩充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全面打造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良、管理有序的城市新形象,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中心工作 围绕完善城市设施、扩大城市规模、扩充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实施城市“设施完善、规模扩张、品位提升”三大工程。 1、设施完善工程 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三线二环一桥”城市动脉工程投入使用; 三线:渊明北大道延伸线、永和大道延伸线、耶溪沿河

景观线完成地下管网、路基和绿化工程; 二环: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完成地下管网、路基工程; 一桥:两路口大桥确保年内竣工交付使用。 确保日处理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日供水3万吨的新自来水厂开工建设。 实现行政中心整体搬迁,城中公园对外开放,东方禅文化园开园运营,耶溪大桥建成通车,迎宾大道全面见效。 继续完善“54311”惠民工程,大力促进大广场、小游园建设,使城市绿化有明显改善;按需新建垃圾中转站,继续实施小街小巷改造。 2、规模扩张工程 依托市场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发挥武吉高速公路带动效应,在高速公路连接线附近新建一个占地约100亩综合性交易市场;发挥资源特色,新建占地约100亩的木竹产品交易专业市场。 依托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宜丰大酒店、两路口地段酒店建设,推进“一园五馆一心”建设。 依托城郊新农村建设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已审批桂花、流源等社区服务中心要全面开工。 依托商品房开发,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培育、启动房地产市场,盘活存量土地的开发,有计划地推出旧城商业用地的开发,年内新建商品房面积达10万m2。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厦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都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十月八日 目录 一、试点基础 1 (一)经济基础1 (二)产业基础1 (三)创新基础2 (四)体制优势3 (五)区位优势4

二、建设创新型都市的制约因素分析4 (一)创新环境不够完善4 (二)创新人才不足5 (三)支持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 6 (四)支持创新的服务体系相对滞后6 (五)自主创新缺乏竞争力6 三、试点目标 7 (一)战略定位7 (二)进展目标7 四、工作思路 8 (一)指导思想8 (二)差不多原则9 五、创新内容 9 (一)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海西产业进展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10 (二)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发挥海西重要中心都市的集聚辐射作用10 (三)提升对台交流合作水平,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融合上发挥前沿平台作用11 (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12 六、重点任务 14 (一)优化创新环境14 (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15 (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6 (四)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17 (五)二三产共推进18 七、创新工程 20 (一)科技创新工程20

(二)基础服务工程21 (三)产业对接工程22 (四)新兴产业工程22 (五)先进制造工程23 (六)都市空间工程23 (七)“5.1”创新工程23 八、辐射带动 23 九、保证措施 24 (一)组织保证24 (二)政策保证24 (三)资金保证25 (四)人才保证25 十、监测评估 25 (一)制定科学的评判体系25(二)建立创新绩效考评机制26

洛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洛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发〔2006〕4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精神,加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也是中部地区重要工业城市。2009年洛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5亿元,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1240亿元,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9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3位、中部城市第4位。洛阳市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称号。2 008年被命名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并荣获“中国制造业名城”称号。2010年获“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硅材料及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一)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洛阳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处于东西贯通、南北过渡的居中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中部崛起中承担着中心城市的任务,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首选城市之一。 (二)工业基础比较雄厚

洛阳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城市。依托资源优势,洛阳市逐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铝工业、能源电力工业、石化工业、硅产业、钨钼钛产业等六大优势产业。目前,六大产业基地已具规模,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相当比重。 (三)创新资源相对丰富 全市拥有各类研发机构600余家,其中原省部属科研机构14家,本科高等院校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技术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37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6万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8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万人,每万名职工拥有1488名专业技术人员,密度居全国前列。拥有大型试验检测设备近2000台(套),其中属国家统管的23种大型精密仪器近1000台(套)。 (四)创新创业能力较强 全市拥有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3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全市有267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和应用,新增产值120亿元,新增利税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0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五)创新创业环境日趋优化 近年来,洛阳市的创新创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科技资源更加丰厚,科技创新基础更加坚实;创新创业园区功能更加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更加顺畅;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逐渐形成。此外,洛阳是知名的旅游城市,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