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美论文

浅谈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和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之美,的手段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是现实美的凝炼化,集中化。艺术之美具有丰富的内容,是中小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艺术之美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愿意与艺术品接触。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人,都曾受到过艺术之美的熏陶。我们说艺术之美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这主要是说艺术之美的意义。

艺术是人们认识与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其目的在于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并创造生活。要实现艺术的这种目的,就必须能够欣赏艺术,而艺术之美在培养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现实美不可比拟的作用,因为艺术之美比现实美更集中、更强烈、更动人,因而更富感染力。艺术之美使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对美的要求不断变化,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又促使艺术之美的创造与欣赏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正是在这种互为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与发展中,艺术的目的才得以实现。

高尚的、健康的感情是人的精神完美的重要条件和标志。而艺术之美对于培养和丰富人的高尚情感具有独特的作用。美的艺术品无不渗透着艺术家的感情,寄托着他的爱憎。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时,当写到“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不觉伤心落泪。梁斌在创作《红旗谱》时,也“无数次流下眼泪,是流着泪写完这本书的”。艺术家的这种充沛而丰富的情感,通过艺术形象传达给欣赏者,必然

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产生或悲、或喜、或怒、或愤的情绪,进而使感情得到净化、丰富和升华。艺术之美的情感内容,对于培养人的精神之美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艺术与科学不同,科学诉诸理智,它对事物的认识不增不减。而艺术诉诸感觉,引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在对艺术之美的感受中,人们就会发挥想象的力量,完善、补充,丰富,甚至改变对象在心目中的性质,重新创造出新的完美意象来。例如,尽管我们许多人没有到过大草原,但读过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辽阔壮美的图景。当然,这种想象力创造力所引起的结果是因人而异的。无数事实说明,一个人的审美经验越丰富,文化水平越高,相应地他的思考和理解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他对美的感受、领悟和情感体验也就越敏锐、越强烈。

艺术之美的基本特征,是由艺术之美的基本内容决定的。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之美的研究,总结出艺术之美的几个基本特征:

艺术之美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它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感觉、知觉和表象,并进而产生联想或想象。这是因为任何艺术之美总是由形象的美决定的。而一切形象又都是直观的。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之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在另一些艺术作品中,艺术之美的直观性虽然不如上面所说的那么明显,但是,它们也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

艺术之美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它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艺术作品的美,表现在形式同内容有机地联系一在起,并且由内容来决定,而内容又仅仅在一定的形式之中。这主要是由任何艺术之美总是生活的反映来决定的。

艺术之美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它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恩格斯要求作家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就是指的这种典型性。毛泽东同志所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也是指的这种典型性。艺术之美的典型性这一特征,同样是由艺术之美的基本内容决定的,它是人对于美的理想的追求和体现。

在一切艺术之美中,都具有这种典型性。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中国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手执长巾,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和平的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艺术之美的第四个基本特征是它的爱憎倾向,也就是爱什么和恨什么。在阶级社会中,倾向性的最主要之点是阶级性,在阶级虽已消灭但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社会中,倾向性也仍然带有阶级性,这是由于艺术家总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阶层或一定的社会集团以及他们的整个素养决定的。

艺术之美的第五个基本特征是它的民族性。所谓民族性,就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形式的特点。换句话说,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中的美都必然具有产生这种美的各个民族的不同特色。这是由于任何一位艺术家都从属于一定的民族,他的作品中的美必然不能超脱他所在民族的整个历史。

经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在美学史上,由于美学家的哲学观点不同,对艺术之美的认识也不相同。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艺术之美是历年在高级发展阶段上的美,是美的高级形式;他主张艺术之美高于自然美,宣称艺术之美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心灵产生的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之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车尔尼雪弗斯基则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出发来批判黑格尔,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之美,认为“客观现实中的美是彻底的美的。”“艺术创作低于现实中的美的事物”艺术只是生活的苍白而不准确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之美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艺术离不开形象,因而艺术之美主要的是艺术形象的美,它同艺术形象一样也是源于现实生活,同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一样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等特征,但它又跟艺术形象一样不同于现实生活,它是艺术创造的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典型。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小说中的动人情节和人物的鲜明性格,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雕塑中的形神逼真和力的体现,音乐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活飞动,戏剧中的冲突叠起和妙趣横生等等,都无不蕴含着丰

富的美。甚至在案头的一件小盆景中,我们也可以欣赏到美不胜收的水光云影,深壑幽林。所有这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都是艺术之美。

总之,艺术之美就是艺术作品中的美。离开艺术作品,也就没有艺术之美。这时的艺术作品既可以是艺术家创作出来、独立于艺术家自身之外的作品,如剧作家写出的剧本、音乐家谱出的乐章;也可以是艺术家创作之中、体现于艺术家自身的作品,如演员的表演、钢琴家的演奏。当然,在根本没有美的所谓艺术作品中,也就不存在艺术之美。

美的艺术形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深深根植于生活之中。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形象,也就没有艺术形象的美。艺术形象的美,归根结底只不过是生活的反映。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艺术之美。但是,人类也有基于生理的基于地球生存环境的所有共性的共同的审美倾向,艺术作品的特性也能吻合这种倾向形成共同的美。诸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均能形成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共同欣赏的艺术之美。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艺术创造的作品也能具备普遍的永恒的美。

2020年关于艺术的论文范文

关于艺术的论文范文 从哲学角度来讲,任何事物都具有共性与个性,正是这两者的存在才让我们了解到事物的全面特征。下面了有关艺术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艺术的论文【1】 中国的书法文化历史悠久,书法是汉字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毛笔在以写为主的文字系统中扮演主角。 书法的线条和不同类型的字体结构是书法艺术的主要元素,亦是书法艺术美的主要体现。 一、书法艺术的线条美 线条是书法构成的主要元素与基础,是书法形成的重要媒介.亦是作者传情达意,流露情感气质的载体。 汉代的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与里程碑,其中以汉隶所体现的解放线路最为典型。 线条可以说是作者与欣赏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线条是书法作者生命的特征体现,在我国书法艺术中,书法线条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力量感 书法中所体现的力量感是一种巧力。 作者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适当调整掌、指、腕、臂的力度大小,将作者的心情、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笔力是中国书法的主要特征之一,典型的代表是唐代中期书法家颜真卿,其代表作主要有《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 在这些作品中看似清秀飘逸的书法中蕴含着苍劲有力、铁骨松风的力量感,其笔法精湛,结构严谨,可谓入木三分。 (二)立体感 书法作为平面的艺术形式,立体感仍然是其不可缺少的,如果仅仅是单纯的线条,则会单薄乏味,缺乏意蕴。 融入立体感的书法体现的是沉着、浑厚的并能让人感受到线条中蕴藏的作者的丰富情感。 立体感也可以说是一种骨感美,是作者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抽象地经过提炼的空间。 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作品的不同,再加上作者的观念思想认识的不同,从而使立体感的表现形式亦有所不同。 立体感也可以说是一种骨感美。 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的着名书法家柳公权,与颜真卿有着“颜筋柳骨”之美誉。 在书法艺术节有着“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其书法作品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 柳公权的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在书法艺术中中锋技巧是绝对的。 而侧锋技巧是相对的,从书法美的角度来看,其需要与中锋相互融合、交叉,从而突出书法作品的线条美。

艺术美学论文

美学研究 之前虽是一名学艺术的学生,但是对美学的了解甚微。但是在学习了这个课程之后,对美学算是有了初步的认识。 艺术是美的核心对象,是美学研究的主体。美在艺术中得到最为鲜明的体现,对艺术的研究历来是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从艺术上研究美,从美的角度考察艺术,是对艺术的本质,艺术思维规律,艺术作品审美结构和艺术创作的美学原理的高层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从美的角度考察艺术,是对艺术的本质,艺术思维规律,艺术作品审美结构和艺术创作的美学原理高层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从美学的角度去探讨艺术、研究艺术、创造艺术,是艺术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升华,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对艺术的美学原理的研究,是艺术发展、艺术进步和艺术创新的重要任务。 究竟何为艺术呢?这是一个抽象而且带广泛性的概念。就像万事万物都具有矛盾,时时处处都存在矛盾一样。艺术也具有普遍性,社会、自然界,无处不存在艺术。我们身边充满艺术。比如说我们手中的一支笔,一本书是艺术,窗台上的一盆花是艺术,画家手中的一幅画是艺术,书法家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门艺术。就我们穿的衣服,我们头上的发型,我们的举手投足都是艺术。然而,这些艺术是需要加工、创造的。比如说一幅模具,全是经过设计师的精心构想,设计加工而成的。一幅画是经过画家认真仔细的创作而成的。它凝结了画家辛勤的劳动;一句话是经过说话人动脑筋思考之后才说出来的。同是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是不同的效果,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也是不同的效果。因此说艺术是需要加工的,创造的。而有些艺术实体并没有加工和改造的载体而要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臆想去主观创造,去虚构和设计。比如小说创作,有的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完全是虚构的。可以看出,“艺术是艺术家凭人工创造的某种对象”。艺术描述的不是已发生的实有的事,他是一种创造,它可以而且应该虚构。 那么,何为美学呢?要知道何为美学,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美?美无处不在,秀丽的山川是美,无限的草原是美,奔腾的河流是美,辽阔的海洋是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在文学艺术的殿堂内,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到处留下美的踪迹。 有的人认为美是观念,是主观感受的产物,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人感到它美。有的人认为美是形式,对象的美,美就在于形式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谐及适当的批例等。认为美观念完全否认了美的客观存在,认为美是形式对象的美虽然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方面来寻求美的根源,但却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忽视了人的社会实践,忽略了人的主观臆断和主观感受。把美仅仅归结为事物的某种自然属性。可以说,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要洞察美的本质,定义美的概念,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密切联系人类丰富的审美活动。从人类丰富的审美活动中去探索美的本质。那么,美是什么呢?美在哪里?在于物,在于心?美是物的客观属性,还是人的主观意识?美既不在于物,也不在于心?美是物的客观属性?还是人的主观意识?美的根源深深地隐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是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美的根源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活动。而人在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中所显示出的品质,性格、

插花艺术论文

插花艺术论文 08园艺2班 B0644013 肖爱文

插花艺术论文 关键词:插花花材艺术构思造型 摘要:插花的魅力在于通过搭配组合,将各种不起眼的材料组织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艺术品;优秀的插花作品,在视觉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种感观和情感上的自然反应,使观赏者在心灵上产失共鸣。 插花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就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把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的花材(即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形成一个优美的造型,要求融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并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一种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插花的魅力正是在于通过搭配组合,可以把各种不起眼的材料组织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艺术品。 插花根据用途大可以分为: 礼仪插花,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慰问、哀悼等,形势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 艺术插花,指主要用于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相对的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插花流派: 中国式插花 中国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作品清雅流畅。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简洁的造型。 日本式插花 西元六世纪时由日本使者从中国引入,经过长期的发展也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在花艺界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要旨在于:奉献,耐性,精力,智慧,专注。 西洋式插花 西洋式插花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插花,强调实用和设计理念,一般较能融入生活之中,达到日常生活的装饰效果。

插花类型: 1、鲜花插花以鲜花为主,主要特点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因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缺点是水养不持久,费用较高,不宜在暗光下摆放。 2、干花插花以干花或人工处理的干燥植物材料为主,干花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 然形态美,又可随意染色、组合。其缺点是怕强光长时间暴晒,也不耐潮湿的环境。 3、人造花插花所用花材是人工仿制的各种植物材料,色彩艳丽,易于造型,便于清洁,可较长时间摆放。其缺点是缺乏自然美,整体效果显得过于生硬。 4、混合式插花即以上三种的合理组合。 插花基本造型: 1 水平型设计重心强调横向延伸的水平造型。中央稍微隆起,左右两端为优雅的曲线设计。其造型最大特点是能从任何角度欣赏,多用于餐桌,茶几,会议桌陈设。 2 三角形外形简洁,安定,给人以均衡,稳定,简洁,庄重的感觉。多作典礼,开业,馈赠花篮等用。 3 L型将两面垂直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状态。宜陈设在室内转角靠墙处。对 于一些穗状花序的构成往往起重要作用。 4 扇形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变化,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构成扇面形状。适宜于陈设在空间较大之处。 5 倒T字型整个设计重点成倒T字型的构成。纵线及左右横线的比例为2:1,给人以现代感。适合装饰于左右有小空间的环境中。 6 垂直型整体形态呈垂直向上的造型,给人以向上伸延的感觉。适合陈设于高而窄的空间。 7 椭圆形优雅豪华的造型,采用大量的花材,集团式插法,对结构,对比要求比较低,呈自然的圆润感。 8倾斜型外形是不等边三角形。主枝的长短视情况而定,整个构图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点。多用于线状花材,可有效的表达舒展,自然的美感。 除此之外,还有新月型,S型,圆球型,冠型,自由开型等。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的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国突出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 一、南黄海滩涂的美术文化的开辟价值 (一)窥探地点历史渊源 扶海洲(如东古称)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阶段长江入海口一片卵形沙洲,后与大陆并接,成为“唐古砂咀”,五代的后周世宗年间(954-958年)当扶海洲与胡逗洲涨结后,扶海洲与大陆之间的古横江最终消逝,如东人因势利导修建了一道又一道的海堤,匡围出一片又一片土地,扩充了如东的疆域。在这片奇特的疆域,孕育了黄金滩涂特有的文明。从远古的渔船到现今的文蛤景画,每处景观、每件工艺品,都在诉说并持久演绎着滩涂繁衍的历史。所以,在时隔数千年的今天,我们肩负着繁荣这方文化的使命,并由此去追溯远古的滩涂文明。 (二)融汇各地移民文化 远古,人类活动随着海岸的逐渐东迁也随之东移。从最早的青墩淮夷古族人、吴越人、“盐丁”、两晋南北朝阶段被迫南迁的山东兖州人、江西客家人,到元末明初的因“洪武赶散”驱赶至扶海洲的苏州阊门人,再到明清阶段各地商贾、建国后三峡移民、婚嫁到如东的三十一具少数民族,如东人祖先来自华夏五湖四海,各地汇聚如东的的客籍人,带来了各地的日子适应,并且也带来了各地的文化,成为南黄海滩涂文化底蕴的重要源泉。譬如江南水乡文化、镇扬文化、徽州文化等等,据说如东五大集镇的石板街算是当年徽州文化的产物。 而今,我们踩着前人的肩膀,开辟属于我们如东人滩涂美术文化,如象征如东人踏实勤恳的海子牛文化、宝地孕育的奇贝——“文蛤景画”以及奏响如东新时代强音的“空中交响曲”和“海上迪斯科”文化。如东的文化就像扎根这方热滩涂的五湖四海的人一样,兼收并蓄,博大且包容。 (三)挖掘地点特色美术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张振华在《把根留住》一文中说“民间美术是本乡本土流传在民间的艺术形式,即所居住日子的地点的美术,既具有有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民间美术作品之因此感人,正是因为他们别是无动于衷地摹抄,而是在没有功利驱动的纯真心态下、在游戏般的制造中与民族的艺术精髓和蔼质相交融,并注入了自己的热情和生命力。 从南黄海滩涂的渔船创造工艺、以及如东“板鹞”这些纯手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滩涂居民的日子。渔船的优美曲线造型,板鹞风筝的精湛工艺,徐善华先生娴熟的画牛技巧,以及华子裕先生闲暇之余投入的极大热情,以独特的视角发觉并研究出来的文蛤景画,无一别表明古老的扶海洲在今天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由此形成的地点特色美术极大地丰富了如东文化,增加了滩涂文化的内涵。倾向于东方传统的“空中交响乐”到西化的“海上迪斯科”,给现在的南黄海滩涂美术文化又重新加入现代元素,给如东滩涂美术文化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二、南黄海滩涂的美术文化的资源应用 当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在别断深入挖掘港口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并且,逐渐忘却了这些珍贵财宝另一方面的价值,我们的文化教育研究也并没有对本地优秀的滩涂文化资源加以很好的利用。由此,我们意识到救护、传承本地美术文化的迫切性,看到学校美术教育对本土美术文化资源的开辟与应用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要想做好南黄海滩涂美术文化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发掘取舍,寻准最佳的整合点 首先,我们要依照美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掘可供利用的美术文化资源。 滩涂资源的不少,比如,文蛤、渔船、滩涂景观、风筝节、渔民等等。我们要做的第一项工作算是要充分去发觉、发掘这些可供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去研究每一项资源。

插花艺术结业论文

插花艺术论文 关键词:插花东方艺术构思造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点开始有了转变,逐渐从物质生活追求转向精神追求,插花艺术开始从个体喜好转变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社会学科,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终起到装饰效果,随着房产消费方向的发展,插花艺术在实际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和被人认可,作为东方插花代表之一的中国传统插花正是由于具备这种鲜明的独特的艺术表现而成为世界插花艺坛中独树一帜的奇葩,曾对全球特别是东方的插花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 插花根据用途大可以分为:礼仪插花,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慰问、哀悼等,形势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艺术插花,指主要用于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相对的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插花这一门古老的艺术不断涌现出新的设计风格和手法,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逐渐形成了仅把植物材料作为创作元素、构图自由的现代造型式插花,称为现代插花。 花是一门造型艺术,既为艺术,就必有其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必富有民族特性与时代精神。中国传统插花正是由于具备这种鲜明的独特的艺术表现而成为世界插花艺坛中独树一帜的奇葩,曾对全球特别是东方的插花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注重意境创设追求枝情花韵之趣;善用木本花材,强调线条造型等等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主要风格与特点。那么,中国现代插花艺术的风格是什么?特点何在?经过近十年的恢复发展后,今天思考讨论这一问题,为时已不过早,应当提到我国当前插花艺术发展的日程上来了。根据海内外同行专家和有关艺术界朋友们的意见,归纳有两点:一是缺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不少作品洋味太浓或不洋不中。二是不少作品构图拘紧造型不活、放不开。我认为这些意见非常正确,中肯,也正中要害,的确如此,造型刻版不活,放不开的主要原因,是与创作思路不丰富,技巧不熟练,缺乏基本理论的指导有关。要克服这一缺点并不难,只要我们多观摩,多交流学习,多实践,扎扎实实反反复复地练,定能拥有娴熟的技巧和过硬的基本功。关于不少作品表现洋味太浓或洋不洋中不中的问题,这是应当引起我们深思,认真对待的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艺术作品赏析论文参考范文

艺术作品赏析论文参考范文 艺术赏析课应充分发挥艺术感性形式的优势,以情切入,以理导引,情理并重,才能引导学生以切实的内心体验参与艺术的感悟,以情感激发理性,促进艺术教育目标的达成。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艺术作品赏析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作品赏析论文参考范文篇1 试谈《镀金时代》中黑色幽默语言艺术的应用 《镀金时代》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扭曲的价值观以及人们对于财富的疯狂向往。其中,应用了大量的黑色幽默表达方式,让“镀金时代”这个词语成为美国社会的代名词。本文拟对《镀金时代》中黑色幽默语言的应用进行探析,以深入理解马克?吐温的写作手法。 一、《镀金时代》的创作背景 《镀金时代》是马克?吐温创作生涯中的首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为读者展现是美国经济膨胀时期人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镀金时代》完成于1873年,当时南北战争结束,为经济的发展扫平障碍,大量移民聚集到美国,希望可以趁机发笔横财,而当时美国西部的矿产资源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者,整个美国经济实力开始膨

胀,一跃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美国南北战争彻底摧毁了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了当时的工业生产效率,让美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马克?吐温用诙谐、幽默的表达手法创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镀金时代》。 二、《镀金时代》中蕴含着现实主义的黑色幽默语言 《镀金时代》中,作者应用大量蕴含现实主义的黑色幽默语言来讽刺与鞭笞当时美国社会的掠夺和投机行为,成功的刻画出西部投机者、政府官吏与东部企业家等人物形象,将当时社会的投机取巧、贫富差别、巧取豪夺刻画的入木三分。书中内容描写的是美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阶段,看起是“黄金时代”,实际上人性异化、物欲横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而演变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每一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着小算盘。 在《镀金时代》中,郝金斯老爹为了给子女带来巨额财富,期望他们“生活得像王子,受到追求和崇拜,名字在大洋与大洋之间传播”,于是乎大肆买地,在当时人们的思想中,有钱就拥有了一切。小说的主人翁塞勒斯上校一贫如洗,但是内心深处却有很多的发财计划,其中一个计划就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销售假的眼药水。一些贪婪的投机者,骗取他人钱财来给自己投资,露丝的父亲正是因为想一夜暴富而屡屡被骗子欺诈。露丝不禁向父亲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美学论文《论艺术美》

论艺术美 艺术美是人类审美的主要对象,是美的高级形态,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和社会美、自然美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对艺术定义的理解,可以体现在对艺术品的把握上。艺术品可以通过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来定位,而一些艺术定义的成果可以帮助区别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首先必得当得人们在“艺术品”的本义上直接的指称。进而言之,对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首先必须分清本义上的“艺术品”和其他意义上的“艺术品”;其次必须在本义上比较不同物品,把握被人称为“艺术品”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 “艺术品应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制品”: (一)艺术品应是人工制品 艺术品从根本上是人的实践性产品,艺术品是一种人生现象、社会现象。艺术品必须经过人的行为才得以成立、得以认定,这一特性,证明了艺术家和艺术家实践的必然性,艺术必须包含人与实践,艺术品的意义与人的实践有关。 (二)艺术品应是精神性的人工产品 在艺术的诸多定义中,无论是“游戏说”,还是“表现说”、“符号说”等,无不认识到艺术品在一定的形式上承载的意义是对应于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需要的。此处,精神性不是指艺术品纯粹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意识里而不需要任何物质的东西,而是指艺术品的各种质素必须是精神性的或是可以转化为精神性的,它们不是赤裸裸的、有限性的肉体欲望和功利性。 (三)艺术品应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 人的精神至少可以区分为感性和知性。一是具体的,一是抽象的;一是遵从感性运作规律的,一是遵从以形式逻辑为主的知性思维规律的;一是获得以意象为主要内容的结果的,一是获得抽象的规律等成果的。值得注意的是,“感性”是精神性的,它不同于有限的、功利的欲望。 在探讨了艺术品的定位之后,还需要分析作为艺术存在流程第二个环节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艺术作品一方面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终点、成果与超越,另一方面又是艺术鉴赏活动的起点与基础,因此,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艺术作品处于中介和桥梁的位置。 首先分析艺术作品的一般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艺术作品的风格和形态问题。,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审美活动的产物,必然要以一定的物质媒介和审美意象,来表达艺术家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所体验和把握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既不能像形式主义者那样切断艺术作品与现实人生的联系,也不能像传统的社会学研究那样把作品与现实的关系等同于一种认识活动,而应该从本体论的角度把作品与艺术家的人生实践联系起来。这样,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就不至于和现实生活混同起来,因为它不是对于现实生活

大学插花艺术课程论文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盆景植物资源及发展前景 摘要:温江特色花卉产业是川派盆景,本文分析了四川成都市温江盆景植物资源现状及发展前景,指出对盆景植物资源认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开发方式不合理和开发水平不高是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要结合实际走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掘这一资源,切实推进温江盆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温江盆景植物资源发展前景 前言 盆景源于中国,盆景一般有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盆景,汉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盆景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休闲娱乐的需要而成了一种重要的产业, 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1]。温江作为我国三大花木基地之一,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集散地中国第二大花卉苗木生产销售市场,尤其是全国第六届花博会在温江区成功的召开,有力促进了温江乃至四川省花卉产业发展,使温江花木知名度越来越高[2]。温江花卉产业的特色之一就是盆景,属于川派盆景,也称为“剑南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影响[3]。 1温江盆景植物资源现状 成都市温江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地跨东经103°41′~103°55′北纬30°36′~30°52′;温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江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就因为气候合宜,到2007年,温江区花木面积达13万亩,花木园林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5,拥有1300多种花木,花卉面积达13万亩,占四川的1/3,当地的花木价值高达35 亿余元。年销售额近10亿元,是全国知名的花木之乡,素有“西部花木之都”之美誉[2]。作为温江特色花卉产业之一的川派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影响。 1.1盆景植物资源概况

中华诗词之美论文

从《洛神赋》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 2012212871 刘成晨 内容摘要:魏晋以后,提出了一些崭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形象,以及言意关系、形神关系等,并且形成了重意象、重风骨、重气韵的审美思想。诗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方向也是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不断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洛神赋》 纵观历史星河,中华文化如同一脉熠熠生辉的清流,由我们睿智的祖先们一代又一代创造、发展、传承,或许会有断裂,但是从来不会断绝。中国的诗词,独立于世界,它的遣词造句之优雅,平仄对仗之古意,字里行间之深情,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一种异族文化能与之相媲。 但它当然不是单一乏味的。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也是中国古代的诗歌开端《诗经》开始,历经沧桑数千年,诗歌已经历经萌芽,繁盛,衰落,蔓延等过程。有人认为诗词发展的顶峰是唐宋,的确,在此期间,出现了众多文人骚客,名家大士。他们的篇篇佳作百世流芳,多少人怀有对那个年代的孺慕之思。但有一个朝代,风流人物层出不穷,他们追求自我的本真,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光华尚未绽放便消逝在时间里,所以并不如唐宋那样让人如数家珍。 魏晋南北朝,后人总是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就姑且当做是一个朝代。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化的发展,与君主专制政治的变化关系最为密切。君主专制政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职官制度的变化。职官制度本身又是文化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个时代在职官制度上,出现了一个最重要的迹象,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制与尚书省六部制的形成,外朝台阁制度的建立。这种变化,表现了秦、汉君主专制政治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发生了松动,获得了改造。毫无疑问,这种松动与改造,必将对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因此,魏晋时候的诗赋,就是诉不尽的风流。

艺术设计-论文范例

广东工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笔答辩记录表专业艺术设计姓名(必填)准考证号(必填) 论文题目(必填)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名称: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论文题目:(必填)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 准考证号:(必填) 学生姓名:(必填) 指导教师:

现在的广告文化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广告人在制作广告的同时,把商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内涵都体现出来。这就使得广告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作为商品促销的方式,也间接的折射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其中创新性是其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面对着充满着巨大挑战和竞争的市场经济,如何制作出独树一帜的广告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成为广告人积极探寻的方法。现代传播学和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无疑为广告业注入全新的活力,进而使得广告的丰富内涵性得以提高。本文主要是研究广告创意策略:品牌形象策略、广告定位策略等,从而吸取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使得广告创意趋于完美,促进广告市场的蓬勃发展。关键词;广告创意表现方法措施

一、前言 (1) 二、广告创意的概念与其表现原则 (1) (一)广告创意的概念 (1) (二)广告创意表现的基本原则 (1) 三、广告创意表现的具体形式 (3) (一)设置悬念 (3) (二)创造意境 (4) (三)体现价值 (4) (四)制造矛盾 (5) 四、完善广告创意表现的具体思路 (6) (一)寻求生活创意灵感 (6) (二)采用拟人手法 (6) (三)以帮助解决问题为着眼点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前言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广告人和商家之间的竞争也就随之而激烈。随处可见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商品的有效代言人。或是新颖独特引人深思,或是平淡无味传达不出所要展现的文化内涵,或是趋于低俗化等等各种质量的都存在着。广告制作的程序还是颇为复杂的,首先要经历策划阶段,然后进入创意阶段。一旦达到这个步骤,广告人就要挖空心思的考虑如何才能做出新颖的广告,艺术性地表达阐释广告主题。创意是评判一个广告是否成功的标志性因素,创意是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使得他们产生购买的欲望。 二、广告创意的概念与其表现原则 (一)广告创意的概念 创意是广告的核心因素,成功的广告战略首先来自于不同凡响的广告创意。广告创意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谈论焦点。李奥·贝纳曾经说:“我常常感到,模糊不清的所谓‘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如何运用可信的、品调高的方式,使得原本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建立起一定程度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会折射出商品的具体价值所在。”在我国的广告行业中,广告创意是用一种独树一帜的表达方式来诠释单个意念的技巧和才能,由实际真实的事物展现进行表达。面对着我国广告业发展的局面,很多的问题还是亟待解决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在促进其他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因素,竞争的激烈也是企事业单位寻求更加开阔市场的不竭动力。运用艺术手段,把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以塑造一个意象的过程。简单地表达就是广告主题意念的意象化。 (二)广告创意表现的基本原则 1. 言简意赅 现在社会信息过度地泛滥,来源广泛的信息资源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广告创意必须有着鲜明活跃的主题思想,表达的信息比较简单明了,创意

艺术鉴赏论文——我眼中的艺术

-- 我眼中的艺术 ——F10022232 周磊什么是艺术?我认为我知道,清楚的知道。挂在长廊里的油画,那叫艺术;放在拍卖里行的作品,那叫艺术;在高级展厅里展出的作品,那叫艺术;矗立在游览胜地的雕塑,那叫艺术;艺术家口中提及的作品,那叫艺术;在街头巷尾贩售的,那叫艺术。音乐是艺术;演唱是艺术;摄影是艺术;绘画是艺术;形体是艺术;舞蹈是艺术;雕塑是艺术;木刻是艺术;风雨是艺术;山水是艺术;和平是艺术;战争也可以是艺术。那么,什么不是艺术?于是,我又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了。 我试着找出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区别,然而除了两者之间多了一种人——艺术家之外,他们很难再有区别。普通的石头,在艺术家雕刻后,成了大卫;简单的女人肖像画,在艺术家的描绘之后,成了让世人着迷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便以为我发现了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作品。但是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层峦叠嶂的群山,那是人力所能够缔造出的作品吗?于是,我又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了。 或许艺术什么也不是,或许艺术什么都是。艺术像是道,师法自然,万物皆有道,万物也皆为艺术。古人求道,顺天意,法自然,只可意会,不得言传。得道的人,视万物皆得其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得者,就算站在“道”前也不认得,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我眼中的艺术也同样如此,艺术本身的界定是模糊的,但是她的内在则是类似的,是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是大自然映射出的一种能与人类精神的共鸣的产物。 在字典的解释中,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客观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从主观的角度来看,艺术更倾向于一种感受,也更贴近字典中的定义“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她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艺术是艺术家内心强烈的情感或意念具象化表现出来的作品,是能够引起人共鸣作品。具象化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由听觉效果、视觉效果、甚至是触觉、嗅觉上的各种感官组成。他们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具象产物。 我们常说艺术能够跨越时空,艺术不分国界,而艺术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因为艺术的内在远胜其外在形式。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是随着时代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的,但精神世界的情感共鸣是相通的。譬如说,一件艺术作品她表现的情感是一种“悲”,无论因为什么而悲伤的人,在悲的情感上是互通的,都能够理解这件作品背后“悲”的强烈情感,都能够感受到这件艺术作品的伟大。这就是艺术神奇的地方,是无声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互动,跨越了一切的阻碍。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有人把艺术定义为“人类以创造美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及其产品”。但我眼中的艺术,从客观来说是一种大自然的抽象化的表现。无论是何种艺术作品,她都是依存于自然,源自于自然,但是又超脱于自然。自然是唯一的不添加任何修饰,大家所公认的美,也即美的源头,以自然为本,在作品中捕捉、模仿、组织、变化自然中的“美”,从而形成的产物,都应当是艺术的。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因为他有着远比我们所能拥有的更广阔的“画布”,也因为他是一切美的源头。对称的美,对比的美,线条的美;光线、声音、气味。大自然的艺术无拘无束,美轮美奂。 我眼中的艺术,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共鸣。只要包含着这样的共鸣,即便是一条简简单单的弧线,一声清脆嘹亮的鸟鸣,一道温和如沐的柔光,都会成为我眼中的艺术。 字数- 1350

插花艺术论文

插花艺术论文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浅 谈 东 西 方 插 花 艺 术 的 差 异 系别:工商系 专业:人力资源1042 姓名:XXX 学号:2010112XXXX 浅谈东西方插花艺术的差异 摘要:由于地理环境、地域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差异,各国有不同的花色,人们对花有不同的爱好。各国也产生了不同的插花风格,总的分为两大流派: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和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正在相互融合,呈现着蓬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插花艺术、艺术、不同

插花艺术是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枝、叶、花、果等)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修剪、整枝、弯曲)和艺术加工(构思、造型、设色等)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现代自由式插花仅把植物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表现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可以作为插花的创作主题,如生命情感、空间展现、宇宙万物等等。 插花从起源和发展的风格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插花为代表,西方式插花以传统的欧洲插花为代表。 东方插花注重线条感,使用花枝的数量并不多,形式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与变化,多采用青枝绿叶,着重于天然姿态美,轻描淡写,清雅绝俗,插花用色淡雅,以幽雅见长,一般只用二三种花色,简洁。 西方插花讲究强烈的美感,给人以奔放热烈的印象。大多喜欢用色彩鲜明的花朵聚集在一起,给人视觉上的艳丽震撼。因为是大把大把的花聚拢,因而并不讲究造型与意境,只是为了突出花草的茂盛华贵,使气氛热闹。西方插花很注重几何构图,喜欢用S型和圆形。 东西方插花的起源与发展: 一、东方插花的起源与发展: 东方式插花起最早源于中国西汉时期,西汉时,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到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唐代是中国繁荣稳定的一个历史时期,插花也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起来,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出现了花文化,插花艺术日趋成熟。宋元时期,插花进一步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插花艺术更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流传更广,可谓鼎盛时期。此时插花已从一般的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

摘要 CIS设计对当今世界企业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引用到现代CIS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认为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对企业有宝贵的形象资源和巨大的品牌发展空间,引用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在CIS中对文法学院的内涵、策划、基发展本原则、理念的传播、以及传统纹样的吉祥观念与现代CIS设计的结合最终发展到融合。 传统装饰纹样在CIS设计中应用的色彩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色彩构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全方位的设计构思,改变原有CIS设计的单向思维,来实现吉祥纹样在CIS设计中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并且也在CIS设计中延续。以及他的内涵在国际性的差异,最终让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在CIS设计中影响全世界。 关键词:传统;纹样;吉祥观念;企业形象设计;应用

ABSTRACT CIS design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oday's world,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decorative patterns in reference to the modern concept of CIS auspicious design analysis, summarized.That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decorative patterns in the auspicious image of the enterprises have valuable resources and huge brand development,Reference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decorative patterns of auspicious and Law in the C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nt, planning, basic principles, the concept of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traditional auspicious patterns and modern concept of CIS development to design the ultimate combination of integration. Traditional decorative patterns in the CIS application design is closely related to color composition, corporate image recognition system of color constitu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play a decisive role.A full range of design ideas and change the wa y thinking CIS design to achieve the design of auspicious patterns in the CIS as a whole and also the perfect continuation of CIS design.And his mean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and ultimately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decorative patterns in the auspicious influence in the CIS design world. Key words:Traditional;Patterns;Fortune concept;Corporate image design;Applications

艺术之美论文

浅谈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和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之美,的手段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是现实美的凝炼化,集中化。艺术之美具有丰富的内容,是中小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艺术之美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愿意与艺术品接触。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人,都曾受到过艺术之美的熏陶。我们说艺术之美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这主要是说艺术之美的意义。 艺术是人们认识与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其目的在于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并创造生活。要实现艺术的这种目的,就必须能够欣赏艺术,而艺术之美在培养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现实美不可比拟的作用,因为艺术之美比现实美更集中、更强烈、更动人,因而更富感染力。艺术之美使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对美的要求不断变化,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又促使艺术之美的创造与欣赏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正是在这种互为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与发展中,艺术的目的才得以实现。 高尚的、健康的感情是人的精神完美的重要条件和标志。而艺术之美对于培养和丰富人的高尚情感具有独特的作用。美的艺术品无不渗透着艺术家的感情,寄托着他的爱憎。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时,当写到“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不觉伤心落泪。梁斌在创作《红旗谱》时,也“无数次流下眼泪,是流着泪写完这本书的”。艺术家的这种充沛而丰富的情感,通过艺术形象传达给欣赏者,必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产生或悲、或喜、或怒、或愤的情绪,进而使感情得到净化、丰富和升华。艺术之美的情感内容,对于培养人的精神之美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艺术与科学不同,科学诉诸理智,它对事物的认识不增不减。而艺术诉诸感觉,引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在对艺术之美的感受中,人们就会发挥想象的力量,完善、补充,丰富,甚至改变对象在心目中的性质,重新创造出新的完美意象来。例如,尽管我们许多人没有到过大草原,但读过北朝乐府民歌《敕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