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2)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形成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A.太阳辐射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

C.地势高低差异 D.下垫面性质差异

(2)《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出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①前30名城市中,拥有个数最多

的省级行政区有

A.辽、鲁、苏

B.苏、浙、粤

C.浙、闽、粤

D.苏、浙、皖

②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投资环境

B.旅游资源

C.城市景观

D.生态环境

2.简答题

(1)举例说出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2)有人说“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应该要求学生多记地名。”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为什么?

3.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面初中课堂教学导入片段,回答问题。

某地理教师在讲述地球上的五带时,这样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介绍了不同经度地点上的时刻不同,各个时区的区时不同。这一节课要讲不同纬度地带的气候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我们了解地球上有哪五带、五带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五带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些特点,为以后学习世界的气候打好基础”。

问题:

①请就这堂课的导入方式予以评述。

②地理课的导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2)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新疆沙漠边缘的一些农场,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已有1万多平方千米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变为流动沙丘。塔里木河沿岸的天然胡杨林,近20年来,林地面积已缩小一半,18万公顷的林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材料三: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古日乃湖附近的灌木梭林,近几十年已缩小了约30平方千米,导致1.2万公顷固定沙丘变为流动沙丘。

问题:

①描述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

②分析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

4.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是:“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材料二:“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比较”图:

问题:

(1)写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植被类型等方面的自然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2)说明教学目标设计意图。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2016 完整版】第I卷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 ?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是()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 ③空气的水平运动④空气作上升冷却运动 A. ①②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D ?①②④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成正比的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②地理纬度②大气层厚度④大气透明度 A①②B ?③④ C.①④D ?②③ 3. 6月22 日,北京、海口、广州、上海四地同学,均在当地正午点观 12 测同样高度竹杆的影子,竹杆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 广州一海口一上海一北京 B .海口一广州一上海一北京 C.北京一上海一海口一广州D .北京一上海一广州一海口 4 .我国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和内部多低山丘陵的盆地分别是() A. 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B .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D .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5?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A. 玻璃瓶、塑料袋B ?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D ?烂菜叶、果皮 6. 目前世界城市化特点是() ①北美洲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南美洲国家 ②西欧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亚洲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城市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发达国家 A. ②④B .①③ C.①④D .③④ 7. 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自然因素是() A. 流水的侵蚀作用B .风化和风蚀作用 C.冰川的侵蚀作用D .海蚀作用 8.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北京市的工业区应建在() A. 南郊和北郊B .东北郊和西南郊 C.西北郊和东南郊D .东郊和西郊 9 .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A. 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 B. 加强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真题与答案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答案]:B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 知识,技能和技巧 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答案]:C 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 经济功能 B. 政治功能 C. 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A 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答案]:C 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六三分段设置 B. 五四分段设置 C. 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答案]:C 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 D.教科书 [答案]:D 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 B.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集锦

一、语病专项练习 1 ()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2 ()A、《医师法》明确规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医师必须要加入当地的医师协会。 B、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互联网,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C、牌匾格调低俗怪诞,固然不雅;崇洋媚外,带有殖民文化色彩,也为国人所不耻。 D、我国今年国债发行规模一千九百五十二多亿元。 3 ()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柴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B、为贯彻实施《教师法》,万寿县于三八节前夕已报销了所有拖欠教师的医疗费。C、木材加工厂的厂长汇报了他们如何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改进本厂设备,发动职工努力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D、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4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新体制。 C、今年9月份,“西湖达利”有两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推到了针织分公司和制衣分公司常务副总的重要位置上,这意味着“西湖达利”开始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上贯彻它的快半拍意识。 D、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5 ()A、张口“人权”闭口“人权”的那些议员老爷们,请问美国的白人警察对黑人实施的“人权”究竟是什么货色? B、奥地利的登山俱乐部遍及全国。拥有25万会员,根据会员每年的经济收入况,缴纳一定的会费。 C、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最根本的仍是需求不足。从这样的宏观经济现状出发,仍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动西部开发。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6 ()A、近三年,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怀素的奔放,八大山人的风骨是汉民族的骄傲,然而梵高的激情、马蒂斯的韵律也早为中国人民所倾倒。 D、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生源计划编制工作会议近日在山西太原举行。根据计划,今年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面向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计划将有所增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录取率都将超过30%。 7 ()A、这是一个英雄的母亲,是一个有着坦荡胸怀的母亲。 B、文章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斗争时所采取的战略特点。 C、香烟走私十分猖獗,我国海关已把打击走私香烟列为重点。 D、作者本人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这是我们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必须注意的问题。 8 ()A、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日前从有关部门证实,2000年9月入学的我国高中新生,将不再使用沿用20年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各地中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试验

-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即元素的丰度。 解理: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为解理面的能力。 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根据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凝→深层侵入岩;在浅层冷凝→浅层侵入岩②岩浆喷出地表→喷出岩(火山岩)。 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层理:是指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表现出来的成层性。 成岩过程: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四个阶段。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阶段而形成岩石,称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其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岩性、结构、构造、化石及其组合特征叫做岩相。通常分为:海相、陆相和过渡相,以下又可各自细分。沉积建造:是彼此共生关系的地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类型有地槽、地台、过渡型建造。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地质构造是地质运动的形迹。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张应力、扭应力三类构造。分别形成压性、张性与扭性构造。层次岩石受地应力的作用后,构造变动表现最明显,主要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褶皱: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成为褶皱,其中的单个弯曲则叫褶曲。褶皱能直接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形成的,可能是由升降运动使岩层向上拱起和向下坳曲,但 大多数是在水平运动下受到挤压而形 成的,而且缩短了岩层的水平距离。基 本形态只有背斜(上凸)和向斜(下凹) 两种。 断裂:岩石因所受应力超过自身强度而 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 象称为断裂。虽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 未发生明显滑动、位移的断裂构造叫做 节理。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则 称断层。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为断层 盘,其中位于倾斜断面之上者为上盘, 位于倾斜面之下的为下盘,两盘沿水平 方向相对位移为水平断层;上盘相对上 升的是逆断层而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称为正断层。正断层与逆断层相间分布 时上升盘形成地垒,下降盘形成地堑。 火山地震都是快速构造运动。火山喷 发:即岩浆喷出地表,是地球内部物质 和能量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火山喷出 物很复杂,有气体、液体和固体。火山 喷发形式有两类:①裂隙式喷发;②中 心式(或管状)喷发。火山喷发则形成 火山,无一例外分布在大小板块边界 上。 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 大地的快速震动。当地球聚集的应力超 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地壳 发生断裂、错动,急剧的释放积聚的能 量,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 起地表的震动。地震只发生于地球表面 至700km深度以内的脆性圈层中。地 震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叫 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 震中。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传播的称为体波(纵波和横波)沿地面 传播的称面波,实际上也是一种纵波, 对地表建筑物破坏性最大。地震释放能 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通常采用美国里 克特提出的标准来划分称为里氏级。世 界地震区呈带状分布并与板块边界非 常一致,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 的主要因素。 板块: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 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构造活动带如 大洋中脊、海沟、深大断裂等分割成不 连续的独立单元(块体),这些块体就 是所说的板块。板块浮在软流层上,其 内部稳定,边缘是比较活跃的活动带, 有强烈的构造运动。 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 ①扩张(或增生)型边界:是新地壳增 生的地方,也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地带, 主要以大洋中脊为代表,如美洲板块与 非洲板块之间的边界。喷出物多为玄武 岩,以张应力产生的正断层和节理为 主。震源浅烈度小。大洋中脊:由于海 底扩张形成的,位于大洋中间、纵贯世 界大洋的巨大海底山脉。是大洋板块新 生的地方,是板块发散型边界。 ②俯冲(或汇聚)型边界:见于两个板 块挤压、汇聚、俯冲、消减的地方。又 分为海沟岛弧型(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 块之间的边界)和地缝合线型(印度洋 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边界)。地缝合 线:两陆地板块的碰撞结合地带就是地 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汇聚时,在原弧 沟系中发生碰撞,于是产生大规模的水 平挤压,褶皱成巨大的山系。现在阿尔 卑斯—喜马拉雅地带,就是古特提斯海 消失形成的一条地缝合线。 ③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在这种 边界上,没有板块的新生和消亡,是由 于前两类边界的活动导致板块间的其 他部分作剪切向水平错动而形成,仅见 于大洋地壳中。 地质年代:在内外力作用下,地壳的组 成、构造及外部形态不免经常发生变 化,一系列变化构成的连续时间,可以 清晰的反映地壳演化的历史,通常以地 质年代表示这种演化的时间和顺序,地 质年代又有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之分。 相对年代法(古生物地层法):依据地 层下老上新的沉积顺序,地层剖面中的 整合与不整合关系,标准古生物化石与 生物群体进行对比,确定某个地层或事 件的相对年代的方法。此法虽能分清地 质时间的先后,却不能确定其具体时 间。 绝对年代法:通过矿物或岩石的放射性 同位素的测定,依据放射性元素蜕变规 律计算其绝对年龄,即距今天的年数。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大气:连续包围地球的ˉ气态物质称为 大气。地球大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由干洁空气(是指除去水汽、液体和固 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 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组成。大 气中悬浮均匀分布的固体杂质和液体 微粒,如海盐粉粒、灰尘(特别是硅酸 盐)、烟尘和有机物等多种物质,所构 成的稳定混合物,称为气溶胶粒子。半 径10ˉ2——10ˉ8 cm主要来源有自 然源和人工源两种。 气压:定义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 面积上(横截面积1平方cm)铅直空 气柱的重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国 际单位制用帕斯卡(Pa),气象学采用 白帕(hPa)为单位。1hPa=10ˉ2N∕ cm2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平均高度 11km。①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 特点,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②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出 现在此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③气温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 100m下降0.65℃。 平流层:从对流层到55km左右的大气 层,气流稳定。温度随高度不变或微升, 由等温分布变为逆温分布。水汽、尘埃 等非常少,很少出现云和降水,大气透 明度良好。 中间层:从平流层到85km高度的气层, 也叫高空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迅速 下降。80km高度上,有一个白天出现 的电离层,也叫D层。暖层和散逸层。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 (D=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 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 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事实上, 由于太阳光谱辐照度随波长的变化曲 线而有年际变化,太阳常数并非保持恒 定。 温室效应(花房效应):大气本身太阳 辐射直接吸收很少,而水陆植被等下垫 面却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并经潜热和 感热转化给大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 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其 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 投向地面。后者既是大气逆辐射,他的 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 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 的温度。这种保温作用,即大气的温室 效应(花房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 及近地面大气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内,以适合地球生物和人类的生存,这 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既包括自然大 气中固有的CO2、水汽、O3、CH4、 N2O等成分,也包括人类活动释放的污 染物质,主要有氟氯烃化合物(CFCs) 及CO2、CH4等。在某一时段内物体 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平衡或辐射 差额。一天之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 差叫气温日较差。在等温线图上垂直 等温线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的变化 值,称为水平温度梯度,方向从高值指 向低值。等温线愈密,温度梯度愈大; 反之愈小。封闭等温线表示存在温暖或 寒冷中心。 饱和空气: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 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 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饱和空气的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0分,27小题14分,共24分) 26.参考答案 (1)热力环流示意图 (2)教学讲解要点: 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③热力环流的判读技巧: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高压和低压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对比);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同一水平面上);凹凸定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④热力环流的表现: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27.参考答案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运用价值。 (2)科学精神与态度 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 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8小题16分,29小题16分,30小题20分,共52分) 28.参考答案 (1)从北海市向西边沿海地区扩张;从南宁-贵港向上游河谷地区扩张;由南部地区向北部地区扩张(6分) (2)季风气候显着,雨热同期,适合甘蔗生长;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种植规模大;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4分) (3)问题:甘蔗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压力大、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知识点全括总结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内涵 1.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教学的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教学的任务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1)形式教育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代表人物有英国洛克和瑞士的裴斯泰洛齐。2)实质教育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 (2)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5.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 1)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除了教学,学校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进行教育。 2)教学与智育: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现。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美体劳教育的实施途径。 3)教学与上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还有备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等一系列环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的本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一)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 列传、10 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 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

(完整版)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2016完整版】第I卷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是( )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 ③空气的水平运动④空气作上升冷却运动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成正比的因素有( ) ①太阳高度②地理纬度②大气层厚度④大气透明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6月22日,北京、海口、广州、上海四地同学,均在当地正午12点观测同样高度竹杆的影子,竹杆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 A.广州—海口—上海—北京 B.海口—广州—上海—北京 C.北京—上海—海口—广州 D.北京—上海—广州—海口 4.我国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和内部多低山丘陵的盆地分别是( ) A.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B.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5.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玻璃瓶、塑料袋 B.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 D.烂菜叶、果皮 6.目前世界城市化特点是( ) ①北美洲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南美洲国家 ②西欧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亚洲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城市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发达国家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自然因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冰川的侵蚀作用 D.海蚀作用 8.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北京市的工业区应建在( ) A.南郊和北郊 B.东北郊和西南郊 C.西北郊和东南郊 D.东郊和西郊 9.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 A.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 B.加强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 C.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生产布局适当集中

初中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一、考试目标 1.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具备从事初中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英语语言能力;能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等相关知识。 2.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掌握外语教学基本理论、英语教学专业知识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内容等学科教学知识,并能用以指导初中英语教学。 3.英语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英语学科特点,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 4.英语学科教学实施能力 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实施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够根据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5.英语学科教学评价知识与能力 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 二、考试模块内容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研究中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2.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与学生良好沟通的能力;能够筛选并改编适合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的语言材料。3.能够在语篇中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学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二)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外语教学基本理论,理解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等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2.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内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以及课程标准的其他相关知识,并能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运用。 3.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的教学基本原则、讲解和练习方法。4.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教学原则和训练方法。 5.能结合中外社会文化语境,设计并实施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三)教学设计 1.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英语知识、语言能力和学习需求,能够说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定合理、明确与具体的教学目标。 4.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安排合理的教学过程,筛选适当的辅助教学材料。 5.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有效的学习评估活动。 (四)教学实施与评价 1.掌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能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 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附:诗歌知识大全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一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三年五载(zǎi) B.濒(bīn)临骷(gū)髅呜咽(yè)觥(gōng)筹交错 C.不啻(dì)皈(guī)依枕藉(jí)怙恶不悛(quān) D.桎梏(kù)船舷(xián)星宿(xiù)同仇敌忾(kài)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 B.寒喧立竿见影报怨以德报怨 C.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 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 3、使用标点符合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 _____ 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 ______ 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 B.核定富余关于 C.核实富裕关于 D.核定富裕有关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D.老张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小李,然后淡淡一笑,话语中带着一种扪心自问的悔意。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二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罢黜 茁壮 咄咄怪事 相形见绌 B.磨砺 勉励 晴天霹雳 老骥伏枥 C.揣度 祥瑞 急湍甚箭 惴惴不安 D.饴糖 怠慢 贻笑大方 百战不殆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 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 冰期。我国水量最大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 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 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 运河。 2、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 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 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 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 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 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 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是我国第一大河。 7、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 源占全国的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 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 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8、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 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

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 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9、长江上中游分界线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黄河上 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旧孟津。 10、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13、我国最长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1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具有“塞上米粮川”美称的是河套平原。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 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边的汉江。

部编初中语文中考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一、题干中隐含的“常用术语” 中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它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常用术语”。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二、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讲解学习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3、 (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 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 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 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