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境内的西南官话研究

甘肃境内的西南官话研究
甘肃境内的西南官话研究

湖南各地方言分布(附图)

湖南各地方言分布(附图) (2011-03-29 14:51:44) 转载▼ 一、湘北方言: 1、常德方言(北方语系-西南官话):流行于流传在今洞庭湖沅水、澧水流域,属于与现代普通话十分接近的北方方言区。细分起来,又可分为:常德话、津市话(澧州话)、 张家界话、湘西话等。常德话影响较广,波及益阳的沅江和南县、岳阳的华容,但内部差异较小,可以自由交流。常德方言与湖北荆州的南部县市(监利、公安、洪湖等地)方言为一个支脉,同属江汉平原音。常德方言的特点在于平实委婉,有亲和力。 2、岳阳方言(湘语、赣语、西南官话):岳阳主城区和临湘路北、云溪区以及华容县紧靠长江洞庭的地带为第一区,具有西南官话、湘语、赣语等多重特征;岳阳县和临湘路南为第二区,是湘语、赣语的交叉地带;平江县大部分地区和汨罗市东北部为赣语区,保留了很强的古语特点;汨罗、湘阴则是典型的新湘语区,与益阳、长沙话相似。岳阳方言内部差异较大,五里不同音,其中东部地区,与鄂东南山区方

言相仿,同湖北赤壁、通城、崇阳(湘赣方言区)等地方言十分接近。岳阳方言的特点在于字字铿锵,升调较多。 3、张家界方言(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张家界与常德同属于西南官话区。流行张家界话的地区包括张家界市及其周边地区(石门西部和西南部,临澧西部)。张家界话儿化音较重,接近于贵州、重庆、四川等地的方言,整体上,官话区内部差异较小,可以自由交流。 4、益阳方言(湘语-新湘语):益阳话属于湘方言-长益片-益沅小片区,与长沙话相近,但保留了一些独特的特征。益阳话可以定义为:周边地区与益阳可通话,同时又具备古浊声母边音化的湘语。典型的益阳方言区包括沅江、桃江及益阳市区。新湘语内部差异较小,益阳话与其他新湘语地区方言,可以自由交流。 二、湘中方言: 1、长沙方言(湘语-新湘语):长沙话是新湘语的代表,新湘语主要流行于长沙和湘北,受官话方言和赣方言的影响比较大。长沙话一般指长沙城区和长沙县、望城县大部所使用的语言(而且长沙县和望城县方言与城区方言略有区别)。至于宁乡县和浏阳市的方言则与市区差异较大,其中浏阳东部的方言还属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不能与长沙方言互通。长沙话的特点在于抑扬顿挫,语速较快。 2、湘潭方言(湘语-新湘语-老湘语):与长沙方言接近,

四川方言部分西南官话地区与普通话声调对照表

四川方言部分西南官话地区与普通话声调对照表 方言点清平/ 阴平 浊平/ 阳平 清上/ 阴上 清去/ 阴去 清入/ 阴入 次浊/ 中入 全浊/ 阳入 调 类 调域 中值 北京55 35 214 51 归四声归去声归阳平 4 3.63 成都44 41 53 13 归阳平 4 3.13 富顺55 31 52 13 归去声 4 3.13 万源55 21 42 214 归阳平 4 3 筠连55 31 42 14 归去声 4 3.13 隆昌55 21 52 13 归去声 4 3 芦山55 21 53 12 归阴平 4 3 泸定55 31 53 24 归阴平 4 3.5 名山55 21 42 13 归阴平 4 2.28 内江55 31 42 213 归去声 4 3 汉源55 21 42 12 归阴平 4 2.75 仁寿55 31 42 315 归去声 4 3.25 荣县55 31 42 214 归去声 4 3.13 自贡55 31 53 24 归去声 4 3.5 威远55 31 42 214 归去声 4 3.13 雅安55 21 42 14 归阴平 4 3 石棉55 21 53 24 归阴平 4 3.38 冕宁55 41 35 22 归去声 4 3.38 西昌44523411315 2.8雷波44 31 42 212 55 5 3.1 马边44 21 53 213 33 5 2.9 峨边44 31 53 212 34 5 3 乐山55 21 52 13 44 5 3.2 峨眉44 21 42 13 55 5 3.1 古蔺55 21 42 214 34 5 3.1 古宋55 31 53 13 33 5 3.2 合江55 31 52 13 33 5 3.1

四川话

“你在抓子?”中间的抓子意思是做什么,全句为你在做什么的意思。“抓”是做啥的连读。 “你抓子老(方言,意味了)?”其中的"抓子"意味怎么了,全句的意思就是你怎么了 ●扎起(zǎ)——江湖艺人跑场子表演求生活,锣鼓敲响,支持者围拢一圈予以鼓励和帮忙,防止有人使坏,叫做“扎场子”,简称“扎起”。开始表演前,艺人老大抱拳相谢支持者:“多谢各位弟兄为我们扎起”。引申意为“鼓励,支持,帮忙,制止捣乱”。 ●雄起——大力展现阳刚之气,拿出自己的最大本领,压倒对方。泛指:加油。 ●娃、娃儿、女娃子、男娃儿、弟娃儿、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儿,女孩叫女娃儿,其余类推。二○年前这个“娃儿”通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相当于台湾的“男生、女生”,甚至于说老太婆都说“哎呀,人家是女娃儿,你让一下(ha)别个(go四声)嘛。” ●你娃——你小子! ●莫——别。用法:莫来头。意思是没事。 ●瓜——瓜,“傻瓜”的简称,含义还包括“憨包”之意。男人傻,就叫“瓜娃子”,女人傻,就叫“瓜女子”。中年妇女傻,就叫“瓜婆娘”。这个用法大约从文革中期开始。 ●狗*的——口头语,加重语气:发狠地、下决心地、强调地、不满地、吃惊地、...... ●宝、宝气。——憨包一个,到处出洋相的傻瓜。例如:“哪个人好宝哟。”“她是个宝器。”“几个土妹子和一个老宝气”。 ●木、木鸡(宜宾,自贡方言听起来像“穆鸡”)。——来源于“呆若木鸡”,简化的成语,但比成语更加有分量,形容人思维迟钝,木头脑筋,不开窍。 ●咋个——为啥,为什么、怎么 ●喃门——怎样、怎么(使用于绵阳等部分地区)“喃闷起的?”意为“怎么回事?” ●啥子唉——什么, ●洗白老——完蛋、一无所有、死了。例如:打麻将钱*都被输光了,“森上带点个子弹,都被洗白喽”。“愣格没得钱耐?”“刚一发工资,钱都被婆娘洗白了仨!” 二、语气词 西南官话里语气词非常丰富,善于表达微妙的意思,所以讲西南官话的人不要轻视自己的语言。 哦(语调上扬)——表肯定语气,是这样。 啊(语调下降)——表肯定语气,不错,是这样。 是噻——四川大部分地区使用,表肯定语气,"正确","对头". 哈——语气助词,1、轻微的疑问;2、友好。例子:欢迎多伦多的朋友哈! 嗦(só),有人写成“说、嗖”——疑问,并且马上肯定。例子:原来在这个地方嗦?! 喃——呢的另外读音,表疑问,自问。例子:咋个这些人都跑过来了喃,消息够灵通的嘛! 嘛(má)——意义相近。 安(嗯)——疑问词。例句:问你去(qia)不去,安?或安?你说啥子。 哇——疑问词,轻微的“吗”。一般用在对方基本会同意的时候:杨老师,来一根哇?我们乡下人只有越土越好哇?再乱说,我要翻脸哈!!! 兮——语气词,那样子的:“你觉不觉得他有点神经兮兮?”“脏兮兮的。”“瓜兮兮的” 绰绰(cócó)——形容词后缀,表某样子。神绰绰的(精神病样子),哈(傻的四川发音)绰绰的。 嘎(gá)——是这样么?可以独用。

小学常识拼音官话方言

官话方言 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人发生接触,汉语就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汉语方言分布区域辽阔,使用人口在9亿以上。 官话方言通称北方方言,即广义的北方话,一般所谓"大北方话"。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近1000年来,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唐宋白话到元曲到明清小说,都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创作的,再加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从元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集中的心脏地带,向来官场上办事交际,都使用北方话,因而有"官话"的名称。实际上它是汉语各方言区的人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通行地域官话方言通行于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省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此外,在非官话方言区中。还有少数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官话方言岛。如海南岛崖县、儋县的"军话",福建南平城关的"土官话",长乐洋屿的"京都话"等。使用人口7亿以上。 分区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4个支系,即4个方言片(或称4个次方言):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华北官话即狭义的北方话,它通行于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其中东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方言最接近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山东、河南的官话各有特色,近来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另立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两支。其中中原官话包括山东、河南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徐州、阜阳、陕西的西安、山西的运城等地区。 西北官话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官话。山西及其毗邻陕北部分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保留古入声字,自成入声调,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话,也不同于华北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根据"有入声"这一特点另立"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与此同时,有学者提出西北官话作为官话方言的一支,范围宜缩小到只包括甘肃兰州、宁夏银川等地的方言,改称"兰银官话"。 西南官话通行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东南部、东部除外)、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汉族地区以及湖南、广西两省北缘地带。西南官话地域辽阔,但内部比较一致。 江淮官话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安徽省长江两岸地区,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一带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江淮官话是官话方言中内部分歧较大、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的一支。其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历来不少语言学家认为可以从官话方言中分出,独立为皖南方言或徽州方言。 主要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 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很少例外。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湘西西南官话区易读错的常用汉字

湘西西南官话区易读错的常用汉字 湘西保靖县、永顺县、花垣县、古丈县、龙山县、吉首市、凤凰县部分人口除使用土家语、苗语外一般均使用西南官话,这一代的西南官话地方口音大同小异,总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1、平翘舌不分,一般读作平舌音;z和zh、c和ch、s和sh 2、前后鼻韵母不分,一般读作前鼻韵音;in和ing、en和eng、uen和ueng,龙山an和ang,保靖ing读作eng 3、n和l,读作l为多 4、h和f,读作f为多 5、声调方面:阳平和上声 本人据此整理出部分常用词汇,朗读此材料有利于锻炼准确发音,减少地方口音的干扰。 结合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次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词典整理,最好结合高考考点用词与词频调查、方言调查 bēn奔驰、奔波、奔放、奔赴、奔忙、奔跑、奔腾、奔走 bēng崩溃、崩裂、崩塌、绷紧、绷带 běn本地、本分、本行、本科、本领、本能、标本、读本、成本、样本、资本、版本 bèn笨重、笨蛋、笨拙、笨鸟先飞、笨手笨脚 bèng水泵、油泵、气泵、蹦床、蹦跳、蹦极 bīn宾馆、宾朋、宾语、彬彬有礼、斌、滨 bīng冰棒、冰川、冰袋、冰冻、冰雕、冰柜、标兵、征兵、阅兵、纸上谈兵 bǐng甲乙丙丁、丙级单位、木柄、花柄、叶柄、笔柄、话柄、饼干、饼铛、饼子、炳、禀 bìn出殡、殡车、殡葬、鬓发、鬓角 bìng并存、并肩、并进、并举、并列、并用、疾病、毛病、生病、语病、通病、病变、病历、病毒、病句、病毒 cā板擦、擦边、擦亮、擦洗、擦拭、擦澡 chā交叉、叉车、叉腰、差别、差错、差价、差异、反差、落差、偏差、时差、误差、安插、穿插 插班、插队、插话、插手 chá麦茬、找茬儿、二茬、茬口、花茶、红茶、绿茶、茶叶、茶杯、茶碗、茶饭、调查、访查、复查、普查、查办、查处、查获、警察、纠察、考察、视察、视察、察言观色 chà树杈、劈叉、岔道、岔口、岔路、打岔、差劲、差不多、差不离 cè厕所、茅厕、公厕、侧面、侧耳、侧目、侧门 chè彻底、彻头彻尾、透彻、撤换、撤离、撤退、撤销、撤职 cái人才、文才、文彩、才干、才能、才高八斗、钢材、木材、教材、药材、材料、发财、家财、理财、钱财、劳民伤财、仗义疏财、不义之财、剪裁、体裁、裁定、裁缝、裁决、裁判 chái火柴、木柴、劈柴、柴草、豺狼 cǎi风采、无精打采、采访、采购、采光、采集、采矿、采暖、采样、采用、采摘、光彩、喝彩 精彩、色彩、云彩、彩笔、彩车、彩带、彩灯、彩虹、彩券、彩旗、彩色、理睬、踩水 cài白菜、韭菜、菜刀、菜花、蔬菜、菜篮子 cān参观、参加、参见、参考、参赛、参谋、参与、会餐、就餐、聚餐、快餐、餐车、餐馆、餐具chān搀扶、掺假、掺杂 cán残败、伤残、凶残、摧残、残暴、残敌、残品、残杀、残忍、chán禅坐、禅房、口头禅、禅师、馋嘴、缠绕、缠绵、纠缠、胡搅蛮缠、秋蝉、寒蝉、蝉蜕、蝉联 cǎn惨重、惨案、惨剧、惨痛、惨状、惨无人道 chǎn生产、丰产、国产、家产、物产、财产、资产、产量、产品、产权、产物、产业、产值、铲车、铲除、铲子 càn灿烂、光灿灿、金灿灿 chàn忏悔、震颤 cāng仓库、仓促、苍白、上苍、苍翠、苍老、苍凉、苍龙、苍茫、苍天、苍穹、苍茫、苍蝇、沧海沧桑、沧海一粟、沧海桑田、舱位、船舱、货舱、客舱、公务舱

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 百科名片 汉语官话方言分布简图 西南官话,也称为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或湖广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 北部、陕西省南部、 部,另在江西省有 目录 特征 人口分布 试例 西南官话的发展状况 详情 编辑本段 特征 入声五个声调(有些地区因入声消 失只有四调)四声的调值分别为55 、211、53、213,入声21 其 西南官话是汉语方言中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广的方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约2亿,占全国人口的1/5,整个官话人口的1/3,并且相当于湘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 编辑本段 人口分布 西南官话中最大的一片(成渝片)的使用人口约1亿。西南官话的语音系统比较,西南官话以成渝片(西南官话中使用地域人口最广)为代表举列:1.其中后鼻音ing 并入in 无eng 音,普通话eng结尾的字分别分到en 和ong中.后鼻音: ong ung ang iong iang uang uong .2. 声母而保留ng- n- l- 区别(部分地区n- 并入l-) 3. 声 官话分布 母无翘舌(西南官话除了仁富片都无翘舌音) 只有z c s 保留[z] [c] [s] 的浊声(有人说是浊察声) 比如: 侧[z]ek 有些标记成tsek. 西南官话的r 音读的也是[z]但是r在结尾的时候读的是l 舌顶口腔顶部不卷舌. 4.西南官话是有入声的. 其中成渝片入声是21 但部分字读32和22.有k t h 三种结尾.其中h 是包含所有k t p 的弱化形式.而k 有部分是t尾转化成的.其他片的入声大多是33调的一个高

平声.还有44和55的高平声. 5.西南官话有自己的一些语法结构.但是大多在明朝的白话本书籍中都能找到出处.比如:"饭吃了着" 这个结构是明朝白话中常见的但现在不见于现代白话中了其中"着"字读do 而福州话中还有见的到同样的结构他们用"着无"读do mo. 6.西南官话部分字的读音非常古老.有上古的遗音.比如"蹲" 西南官话用"居" 读gu 或ku 这个就是居字的古汉发音. 7. -m -n 尾并为完全在西南官话中合并.部分字依然感觉的到-m 结尾。比如:痕hen 感gam 编辑本段 试例 下面我给个: 成渝片的音调调值 阴平55/45、阳平211/212、上声412/53、去声213 汤、糖、躺、烫 入声 国guek21 月yut21 叶yih21 (大多数是21) 哈hah22 食sek22 给gek22 (22调的少) 物uh23 液yih23 (这个数量是中等) 其中ek 的结尾以重庆郊县话为最好.比如克kek 实际上读的就是英语的k 21调值充分体现了入声短促. 而部分人说ek 实际上是倒 e 的发音, 其实这个是荒谬的.给个例句: 重庆北碚的车子cong kin bek bei lih ce zi (以重庆郊县口标明) 其中明显的区别出北bek 碚bei 这里是ek 和ei 的区别而车ce 和北bek 的区别又证明了e 和ek 的区别. 这里西南官话其实是无普通话中的 e 音的. 车ce 中的e 读的就是iei 的音部分地区干脆读车ci 代替. 成渝片的uh oh ah 三个入声尾比如肉zuh21 作zoh21 踏tah21/32 其中uh 读音在u 和o 之间听感像o . oh 也是个单独的音在短促. ah 也是单独的音并且发音短. ih 比如业ngih 都能比较容易的区别出来入声. 声母 b波p婆b部m木 f飞f伏 d得t托d敌n脑l辣 z侧c雌z字s斯x袖 z之c拆z绽s山r然 g谷k苦g共(ng我)h喉h厚 j鸡q奇j具q希s夏 0样 韵母 i衣iei自iei指u五ü鱼 a怕ia牙ua瓜 o歌uo果 iei车üi靴 au包iau妖 ou走iou修 ei梅uei泪iei垂 ai爱iai街uai怪 am暗iam咸

四川话的调类

四川话的调类总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部分地区四川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但入声字全部整齐地归入某一个调类(如成都话入派阳平、自贡话入派去声、雅安话入派阴平),与入声杂乱派入四个调类的北方官话截然不同。依据《四川方言音系》统计,四川话总计150个方言点中,拥有5个调类(即入声保留的)的有48点,约占方言点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拥有4个调类的有102点,约占方言点总数的三分之二[34]。 而就调值来看,四川话内部各地方言高度一致,与其它西南官话相比却具有显著差异[35]。四川话阴平一般为高平或半高平(55或44),阳平一般为低降(21或31),上声一般为高降或全降(53或51),去声一般为低升、中升或降升(13、24或213),入声一般为中平、高平或半高平(33、55或44)。部分方言代表点的音调调值如右表所示。 声调方言点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成都55 21 53 213 归入阳平 重庆55 21 42 214 归入阳平 乐山55 21 52 224 3 泸州55 21 42 13 33 雅安55 21 42 14 归入阴平 自贡55 31 53 24 归入去声 成都话作为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拥有官话方言的一些共同特征: 古全浊声母清化。“从”和“虫”,“知”和“资”,“诗”和“私”,每对字的声母发音在成都话中没有区别。 平分阴阳,有阴平和阳平,比如“衣”、“宜”(该字成都方言读作“泥”音,故此例应选“一”字)的读音便不同。 辅音韵尾少,入声消失,没有[p], [t], [k] 和[m]。只有[n], [?]两个鼻辅音韵尾。 成都话也拥有西南官话的共同特征: 没有[??], [???], [?], [?]等翘舌音的声母。比如,“字”和“制”同音。 增加了舌面鼻音[?]、舌根鼻音[?];鼻音[n]和边音[l]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二者的自由变读(或者说只有[l]没有/[n]音),比如“挪”和“落”在成都话中读音一样(特别的,成都话在[i]、[y]前要分,比如“绿”(该字成都话读作“炉”音)和“女”)。 不能区分/?n/和/??/,/in/和/i?/这两对韵母。比如,“因”和“英”同音。唇辅音后的/??/读/??/)。 /xu/、/fu/不分,普通话中读/xu/的字均读作/fu/,“呼”“肤”同音。 成都话独有的特征: 有韵母读作[?]。比如“安”、“谈”。(这只是现在年轻人口语中的变化,并非地道的成都方言,这一变化导致成都人[?][?n]不分,以致许多年轻人说英语时bad和band发音是一样的。) 无单音韵母[?]、[i],无合口呼韵母/uo/,有齐齿呼复韵母[iai]、合口呼复韵母[u?]、齐齿呼复韵母[io]音等。 保留了[?],但实际上为疑母、影母共同的主要读法(两者并不形成稳固对立),通常跟零声母或[j]对应,比如“硬”读做/??n/,“我”读作/?o/。 因清朝八旗子弟曾驻扎成都,成都话受北京话影响很大[来源请求],儿化音节的词数量不少,但语音类型不多,总共只有四类,/?/(凉粉儿)、/u?/(饭碗儿)、/i?/(抽签儿)、/y?/

聚类分析在方言分区上的应用——以江淮官话洪巢片为例

聚类分析在方言分区上的应用——以江淮官话洪巢片为例 聚类分析在方言分区上的应用 ——以江淮官话洪巢片为例 王荣波贾桂云*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北京 100871;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兰州 730000) 摘要:传统方言分区多采用同言线束的方法,但是这样的办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一条标准难以贯彻到底的问题。聚类分析可以在多条标准的基础上,尽量按照方言或语言的客观事实分类,能较大程度地排除人的主观经验的干扰。在对江淮官话洪巢片进行聚类分析分区工作之后,得到的结果较为符合地理分块和历史传统,也较为符合语言事实和民间认同。因此本文认为聚类分析可以在方言分区问题上得到一定的推广,并可以确认现有方言分区的合理之处,以及纠正有所偏颇的地方。 关键词:聚类分析方言分区江淮官话洪巢片 DOI: 10.14095/https://www.360docs.net/doc/729364430.html,ki.jics.2017.01.003 一、传统方言分类方法 语言学上关于方言分类的传统办法,通常采用所谓的同言线法。同言线法就是选取特定的语言标准,然后将这些标准的符合与否或者不同类型在地图上标示出来,从而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之间的界限,就是同言线,同言线密集的地方,称之为同言线束,再根据这些同言线束,划分不同的方言或者语言。 这样的做法在19世纪已经奠定,德国青年语法学派的学者们提出“音变规律无例外”的假说,语言地理学者则根据这一假说,在地图上绘制一条条的同言线,从而成为划分语言或者方言的基础。但是早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国学者温克(G. Wenker)就发现了著名的“莱茵扇”现象,也就是说语音演变的规律不是绝对的,他在不同的地 * 王荣波,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方言学。邮箱:bohemond@https://www.360docs.net/doc/729364430.html,。 贾桂云,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邮箱:44073400@https://www.360docs.net/doc/729364430.html,。 47

中古入声调在西南官话中的今读类型与分布特点探析

中古入声调在西南官话中的今读类型与分布特点探析 中古入声调在西南官话中的今读类型,可以分为入声调存留型和入声调消失型两大类。其中,入声调存留型根据调型的差异,可分为岷赤型、丹陆型和天石型;入声调消失型根据其派归舒声调的不同,又分为雅棉型、仁富型和武昆型。每一小类型在地理分布上,大体呈现出连片分布的格局,这既与方言间的接触影响有关,也与历史行政格局有联系。 标签:入声调西南官话类型特点探析 中古入声作为一个调类,在今西南官话中大部分已归读舒声,但仍有近五分之一的方言点(大部分连片)保留独立的入声调,可基本上已失去塞音韵尾。根据中古入声字在西南官话中的今读情况来看,可以分为入声调存留型和入声调消失型两大类。入声调的归派与存留是影响西南官话科学界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界对此历来争议颇多[1](P6145)。鉴于此,下面根据已有的调查材料和音韵文献,对中古入声在西南官话中的今读类型与特点试作探析。 一、入声调存留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一)入声调存留型的分布范围 据调查材料统计,西南官话入声调存留型的方言点共109个。方言点的分布如下: 四川57个:主要分布于川西和川南一带。具体为:泸州、乐山、金河口、都江堰、崇州、双流、彭县、邛崃、泸县、纳溪、南溪、叙永、江安、珙县、夹江、丹棱、眉山、彭山、沐川、峨眉、马边、綦江、盐亭、西充、华阳、南部、新繁、理县、汶川、宜宾、西昌、温江、新都、蒲县、郫县、新津、大邑、合江、什邡、古蔺、长宁、兴文、高县、洪雅、青神、屏山、犍为、荥经、峨边、雷波、江津、射洪、古宋、松潘、茂县、崇宁、五通桥等。 云南15个:散布于滇中、滇西和滇东北。具体为滇西的丽江、镇康、宾川、云龙、洱源、剑川、邓川、凤仪,滇中的曲靖、陆良、寻甸,滇东北的沾益、盐津、水富、绥江等。 贵州15个:分布于乌江流域附近的沿河、务川、德江、印江、思南,赤水流域附近的桐梓、习水、仁怀,黔东南的丹寨、三都、都匀、独山、黎平、平塘、锦屏等。 湖南11个:主要分布于湘西、湘北一带。具体为湘北的大庸、石门、桃源、澧县、津市、安乡,湘西的沅陵、洪江、靖县。此外,湘南也有少数方言点,如江永、东安等。

中国方言地理分区11页

中国方言地理分区 时间: Thu Jul 8 21:26:45 2019 点击: 3 【以下文字转载自Geography 讨论区】 【原文由buzhang 所发表】 (1)北方方言(即官话) 北方方言占汉族总人口的3/4,分布在北南文化线(通州县东-南通市东-长江-靖江 县北-长江-镇江市东-丹阳县西-金坛县西-溧阳县西-溧水县南-高淳县北-广德县- 郎溪县-宣城市-芜湖县北-繁昌县-南陵县东-铜陵县-铜陵市东-青阳县东南-石台- 北-彭泽县-湖口县南-九江市南-瑞昌市-长江-黄石市-武汉市南-长江-临湘县-常德 市-沅江-怀化市-靖州县-通道县-永州-郴州-桂林东-贺州-柳州南-河池南-百色)以 北的全部汉族居住区。 官话一般分为六大区,即北方官话、秦晋方言、兰银官话、中原官话(中部官话)、西 南官话、江淮官话。 北方官话内部又分为胶辽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分布 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冀鲁官话分布在河北省、山东省西部、内蒙古宁城县;北 京官话分布北京、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官话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 辽宁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西周分封燕国之前,北京居民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组东胡语支。后来由于燕国的建 立和强大,东胡大部分被驱逐,北京开始操关中周族语言(一种原始汉语方言,与黄 帝炎帝语言类似)。此后,北京也一直是汉族、蒙古语组诸民族(乌桓、鲜卑、契丹) 杂居,于是北京官话的东胡烙印逐渐显现,关中色彩则逐渐淡化。辽金元时代,大量 少数民族以北京为首都并驻兵移民,时间长达430年,汉语北京官话加深了与阿尔泰 语系的接触,并加强了与东北官话的联系,与汉语中原官话反而在政治上完全分离, 处于开放环境中的北京官话发展迅速,成为方言内部分歧最小,语音结构最简单、保 留古音最少的汉语方言,时称元大都话,成为现代北京官话的源头。明朝收复北京后,移民130多万各地的汉族人到残破的北京,由于当时汉族人来源不一,汉族移民们都使用已占少数地位的北京汉族土著所使用的元大都话作为通用语言,元大都话与现在的 北京官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官话又扩散到新疆省阿勒泰地区 的布尔津、富蕴、福海、哈巴河、吉木乃,塔城地区的托里、布克赛尔,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东北的博湖县。 战国以后,就有大量燕国华夏人移民东北,燕人卫满就是带着东北的华夏移民入主 朝鲜建国的。永嘉乱后,北京汉民大量移居东北,但到了唐末全被异族同化了。五 代十国时期,契丹人掳掠大量的北京人入关,这些东北汉人说的北京官话奠定了东北 官话发展的基础,1122年金兵占领北京,把北京城里人全部掳掠到东北,这些北京人 与辽代先期到来的北京人一起,使得东北官话开始形成。由于辽金元时期,北京与东 北同处一国,联系密切,而与中原汉语沟通不多,所以东北官话基本上也就等同于北 京官话。清军占领明朝的东北领土后,开始说汉语东北官话,1644年满族人和汉八旗 人又带着这种方言来到东北人的老家---北京。1620年东北汉族300万人,由于跟随清 军入关,清初东北汉族只剩下15万人了,但到咸丰年间有自然增殖到200多万人,都居住在辽宁中北部。 咸丰以后,允许汉人入关,山东半岛人跨渤海,一部分定居无人居住的辽东半岛,形成胶辽官话的新分布,一部分向北继续迁移,居住在吉林-黑龙江东部;操冀鲁官话的河北人出山海关,定居于吉林-黑龙江西部。定居吉林-黑龙江的山东人河北人原操与东北官话

四川话的形成及特点

四川话的形成及特点 四川省内,最普遍运用的方言是西南官话中的“四川话”。此外,还有少数属于客家方言的“广东话”,以及带老湘语底层的“老湖广话”。四川方言虽属于北方话系统,但在语音语法上仍具有鲜明的特色。四川方言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上数次大移民关系紧密。 标签:四川话语音语法特点形成与发展人口变动 一、四川话的语音语法特点 四川话属于北方话系统,是西南官话的分支,其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与北方话其他地区大体相同,但仍有一部分语音和方言词汇与北京语音、普通话词汇差异较大。例如,北京语音只有四声调,没有入声,四川虽然有近三分之二的地方也只有四种声调,但声调的读法却大不相同。其中,声母和韵母大部分相同,却仍有差异。例如,四川话中声母“n、l”不分,且大部分地区没有“zh、ch、sh、r”等声母和“e、uo、eng、ing、ueng”等韵母,但是却有普通话中没有的声母如“ng”等和韵母如“uo”等。甚至有些音节,四川话的声韵调与普通话完全大相径庭,比如“鞋子”中“鞋”的读音,普通话念“xie”,四川话则用“hai”。再如“虽遂”等字与“须叙”等字,这是西南官话中的特殊现象,从语音规律考查,这是汉语方言中在舌尖前音声母ts、tsh、s、z的影响下,三等合口韵介音- iu - 有两种演变方式的结果。这种读音现象也是西南官话的特点,该特点在清代以前就已经形成。在词汇方面,四川话有很多独特的方言词汇。例如,“吹牛儿”这一词汇意义,在成都话中用“冲(去声)壳子”表示;“聊天”则说“摆龙门阵”;“软”、“软和”这一意义,四川说“耙”、“耙和”。四川方言中的量词“盘”、表示程度副词的“少”、表示语气词等“起、展”等特殊词汇,都有学者对其用法进行过分析和归纳。 此外,语法意义的表达上,四川方言也有其独特性。如“不会说”,四川人说“说不来”;疑问句中“你喜欢我吗?”中的“吗”会变成否定词为“你喜欢我不?”四川方言中还有一种“倒x不x/y”的结构,有学者指出该结构中的词语x或y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多有反义关系,从语义上看,此格式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从x或y偏移;从语用上看,此类格式具有形容词短语的特点,带有说话人很强的主观性,口语性强。此外,四川方言中等重叠词也别具特色:四川方言中有一种结构独特的三字格重叠式名词,有xyy和xxy两类;动词的重叠形式既有中嵌式,也有动词短语的重叠,其中既有与普通话相同的格式,也有颇具特色的组合。 二、四川话的形成发展 崔荣昌先生的《巴蜀语言的分化、融合与发展》对秦以前到明清巴蜀语言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性研究,指出在秦灭巴蜀以前,巴蜀语言既是巴人、蜀人的语言,又是巴国、蜀国或巴蜀地区的语言,是与华夏族语言(即汉语)不同的民族语言。秦灭巴蜀以后,巴蜀语言开始分化,一是部分巴民、蜀民避居

西汉与现代河北方言分区的对比

第33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1月 Vol. 33 No. 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1 ────────── 收稿日期:2011-09-10 作者简介:高光新(1979-),男,山东五莲人,博士,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训诂学、词汇学。 -26- 语言学研究 西汉与现代河北方言分区的对比 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西汉时期河北方言可分为五区。现在河北方言分为四区七片,通过古今比较,发现河北南部方言古今都是分为三区,北部两区的格局变化比较大,而这个变化有深层的人文历史原因,尤其是地理因素和经济文化因素起着很重的作用。 关键词:河北方言;分区;对比 中图分类号: H 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6-0026-03 Comparison of Dialect Partition of Hebei Between Xihan Dynasty and Modern Times GAO Guang-x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We find that there are five districts of Hebei dialect in Xihan Dynasty. Now Hebei dialect has four districts, we also find that the southern Hebei dialect has three districts is unchanged, but northern Hebei dialect has two districts is changed. The result has many reasons, but geography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play a heavy role. Key Words: Hebei dialect; district; comparison 一、西汉河北方言的分区 西汉扬雄的《方言》所记地名有一百多个,通过考查地名的单独出现和并举出现,可以考查相互之间的亲疏关系,从而可以拟测西汉时期的方言分区。 我们认为,西汉时期,河北方言分为五个区:齐、卫、赵、燕代、北燕。五个区对应今天的位置,齐方言区对应河北东南部(沧州东南部、衡水东南部),卫方言区对应河北南部一小块区域(邯郸南部),赵方言区对应河北西南部(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西北部),燕代方言区对应河北中北部(保定、廊坊、张家口,加承德、唐山一部分),北燕方言区对应河北东部(秦皇岛,加承德、唐山一部分)[1]。 二、现代河北方言的分区 《河北方言概况》第一次对河北(当时包括天津,今予以去除)方言进行分区,把河北方言分为七个区:第一区9县市,分布在今承德、秦皇岛,第二区15县市,分布在今 唐山、秦皇岛和廊坊,第三区25县市,分布在今保定、廊坊和张家口,第四区17县市,分布在今沧州、衡水和邢台,第五区41县市,分布在今石家庄、邢台、衡水、沧州,第六区22县市,分布在今邯郸、石家庄、邢台,第七区15县市,分布在今张家口[2]。 贺巍等把河北方言的北京官话区和北方官话区分为两区四片:北京官话区的怀承片13县市,分布在承德、廊坊;北方官话区分为保唐片、石济片和沧惠片,保唐片45县市,分布在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和张家口,石济片44县市,分布在石家庄、邢台、衡水、沧州,沧惠片17县市,分布在沧州[3]。侯精一把河北的晋语区分为两片:张呼片和邯新片,张呼片18县市,分布在张家口和石家庄,邯新片17县市,分布在邯郸和邢台[4]。贺巍把河北的大名、魏县中东部归为中原官话区[5]。 《中国语言地图集》把河北方言分为四区七片。四区是

四川方言由来及一些语言

四川方言由来及一些语言 四川方言的来历: 四川方言是四川省境内所有汉语方言的总称,共有三大汉语方言。一是四川官话,一般称之为四川话;二是属于客家方言的“广东话”,一般称之为“土广东话”;三是属于湘方言的“永州话”,一般称之为“老湖广话”。简而言之,四川省境内的四川汉语方言有三大类,即四川话、客家方言和湘方言。这三大类方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 一、元末明初的移民 古代的巴蜀地区,由于邻近的地缘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与楚国与秦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语言方面,与楚国、秦国相近,如陕西治中地区与蜀地“梁益之间”的语言相近,川东与楚接壤,“巴蜀多楚人”。在以后的历代战乱中,如五胡乱华、黄巢起义、金兵南侵等,都有一些外地人迁入四川境内,语言上与当地人融合。对现今四川方言的形成起着深远的影响的是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两次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战乱中,移民入川的有四部分人: 一是“避乱入蜀”或“避兵入蜀”。湖北罗田人徐寿辉率领的红巾军在长江中上游起事,当时称之为湖广(即今湖北、湖南和广西的一部分)地区的居民逃亡入蜀。二是义军入川留居的。红巾军由巫峡入川占领川蜀留下的义军,特别是明玉珍、明升父子建立“大夏”农民政权15年,其入川部下,多数是湖北人。 三是避祸入川的。明朝官军占领湖广之后,一些与红巾军有牵连的人,为躲明朝官军捕杀之祸,从湖广逃亡入川,投到明升部下留居之处。 四是明军入川留居的。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汤和、廖永忠率明军分别从北面和东面进川攻打明升农民政权,因傅友德、汤和均是安徽人,其部下也多为安徽人,有的留居四川。 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多年前就重庆、合川、南溪、广安四地的58份族谱作了研究,清朝以前入川的118户,其中湖广占85户(85户中有65户来自麻城)。总之,元末明初的数十年战乱,大批湖广籍乡民和部分安徽籍、陕西籍军民留寓四川,带来了他们家乡的方言,随着世代人口的衍生,他们的乡间与四川住地的语言相融合。由于湖北籍人为多,故楚语影响大,为清前期移民入川后,以湖北话为基础的四川官话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清前期的移民与四川方言的形成 清朝前期的移民,有朝廷号召与民间自发移民两种类型,移民时间相继一百余年。朝廷号召“移民实川”具有强制性和时间的紧迫性,其强制就如民间传说的是捆绑入川,时间在移民填川初期,子民被成群结队的强制入蜀。民间自发性的移民,多是由于原籍天灾人祸,难以生存,闻西蜀沃野千里,是求生存的好地方,故举家、举族入蜀,这种自发移民的时间持续到乾隆末年。无论是官方号召移民还是民间自发性的移民,都具有地域集中、群体性强的特征,在入川落业以后,同籍而居、聚族而居十分突出,因而在相当一段时期仍保留在原籍的语言乡音。1.四川汉语的第一大方言——四川话的形成 清代前期入蜀的移民以两湖、广东、陕西等地的为多,其中以湖北籍的为最多。如方言学家论述,早在六百年前,官话方言就从东面和北面渗入四川;到清代前期,以湖广为主(特别是湖北)的大批移民入蜀,在与原四川民众的共同生活中,互相融合,经过一个历史过程,以湖北话为基础形成了今天四川官话的体系,一般称之为四川话。四川话的代表是成都话,就是说,四川官话是以成都话为标准

现代汉语方言七大区

关于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比较通行的观点是“七区说”,也就是把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个大区。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这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官话”名称的产生,也说明北方话体现了汉语发展的趋势,它作为基础方言的地位已经得以确立。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种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或上江官话;江淮官话或下江官话。北方方言的语音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共同特点包括:1.古全浊声母清化,例如“富”和“父”的读音都没有分别。2.平声分阴阳,全浊上声归去声。绝大部分地区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分派情况相当一致。3.辅音韵尾少,没有〔-p〕、〔-t〕、〔-k〕和〔-m〕。 吴语 吴语历史十分久远,可溯源到三千年前先周时代太伯、仲雍的南迁。自东晋开始,吴语不断受到中原文化冲击,受中原汉语影响。明清以来出现用吴语写成的昆曲、弹词和小说,显示了吴语不朽的文化价值。现代吴方言的分布区域,包括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崇明岛,江北沿岸靖江、启东、海门三县和南通东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和江西省的少数地区。现代吴语,其“古老性”突出地表现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b〕、〔d〕、〔g〕等。吴方言有一批复合词,词素次序正好与普通话相反,如“闹热”(热闹);有一些特有词已被普通话吸收,如“尴尬”、“煞有介事”等。 湘方言 湘方言或称“湘语”、“湖南话”。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湘方言不断受邻近方言的影响,“纯粹”的典型湘语已难寻找。湘语的形成晚于吴语,但湘吴自古有近亲关系。这一辽阔地域大概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我们不妨把“南楚江湘”看作上古时代的一个方言群,它是“楚语”的嫡亲或支系,和吴方言也关系密切。湘方言较为突出的语音特征是:1.古浊音系统在南片湘语中保留较完整。2.〔f-〕、〔x-〕音节的字大都混读为〔f-〕,如“飞”和“灰”都读为〔fei〕。3.一般只有〔ts-〕、〔ts-〕、〔s-〕而沒有〔t-〕、〔t-〕、〔-〕。4. 大都不分尖团,如长沙“精”、“经”都念〔tin〕。5.鼻音尾韵多〔-n〕而少〔-〕,母音鼻化普遍。6.有入声,但无塞音韵尾。 赣方言 赣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较少的一个方言。今天的赣方言主要通行区──江西省,春秋时代是吴、越、楚三国的交界处,在汉代又介乎荆、扬二州之间。赣方言通行的地域主要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省东有十多个县的方言属客赣方言系统,福建省西北有几个县(市)也说赣方言、湖北省东南和安徽省西南的部分县(市),语言特点近似赣方言。赣方言较突出的共同性语音特征是:1.古全浊声母字不论平声仄声,今读为塞音、塞擦音时多数为送气的清音声母。2.古晓、匣母合口字和非组读法等同〔f〕声母,如南昌话“花”(晓母合口)读〔fa〕,“发”(非母)读〔fat〕。3.古泥、来母字今读逢细音

西南官话区姓氏比例及顺位

全國排行廣東排行姓氏全國人口(萬)在粵比例粵人口(萬) 5 ?陳 6,130.00 13.30% 815.29 7 ?黃 3,260.00 17.40% 567.24 16 ?林 1,510.00 23.70% 357.87 22 ?梁 1,130.00 25.30% 285.89 8 ?吳 2,680.00 9.80% 262.64 21 ?鄭 1,240.00 12.50% 155.00 23 ?謝 1,010.00 13.70% 138.37 54 ?鍾 533.00 24.20% 128.99 27 ?鄧 821.00 15.00% 123.15 41 ?葉 632.00 18.50% 116.92 34 ?蔡 701.00 15.40% 107.95 44 ?蘇 606.00 15.00% 90.90 28 ?馮 818.00 11.00% 89.98 82 ?黎 288.00 28.40% 81.79 58 ?廖 487.00 15.20% 74.02 68 ?邱 423.00 17.20% 72.76 95 ?賴 240.00 29.60% 71.04 104 ?溫 217.00 24.30% 52.73 76 ?江 369.00 12.40% 45.76 129 ?歐 146.00 25.30% 36.94 116 ?伍 171.00 20.90% 35.74 200 ?麥 55.00 62.10% 34.16 120 ?莊 162.00 19.30% 31.27 127 ?詹 147.00 16.30% 23.96 131 ?關 137.00 16.60% 22.74 149 ?凌 103.00 18.90% 19.47 192 ?古 58.00 28.50% 16.53 163 ?駱 96.00 16.10% 15.46 281 ?冼 22.80 67.10% 15.30 256 ?鄺 32.00 46.00% 14.72 291 ?區 19.90 67.60% 13.45 144 ?阮 109.00 12.00% 13.08 191 ?卓 58.00 21.70% 12.59 239 ?巫 38.00 30.30% 11.51 303 ?練 18.50 40.50% 7.49 395 ?植 8.50 77.30% 6.57 324 ?容 15.40 39.00% 6.01 257 ?官 31.00 17.30% 5.36 374 ?利 10.00 42.80% 4.28 西南官话区姓氏比例及顺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