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大部制改革及其影响

历次大部制改革及其影响
历次大部制改革及其影响

历次大部制改革及其影响

班级:基层行政管理班

姓名:胡文训

学号:3100310044

摘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进行了七次的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或者称“大部制改革”。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本世纪中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奠定了基础。本文针对改革开放后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就其内容和影响展开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政府机构改革(“大部制”改革)、职能转变、人员减少、部门减少

目录

绪论 (1)

一、1982年改革 (1)

二、1988年改革 (6)

三、1993年改革 (7)

四、1998年改革 (9)

五、2003年改革 (10)

六、2008年改革 (11)

七、2013年改革 (12)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绪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做了不懈的努力,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政府机构,为了管理的需要,几乎处于臃肿的状态,对此,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共进行了数次的“大部制改革”。所谓“大部制”改革,就是政府把那些职能相近、管理权限相同的部门合并成一个大部门,实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2008年、2013年进行了七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

一、1982年机构改革着力点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再次背景下,1982年第一次大部制改革由此展开,此次改革历史三年之久,首先从国务院开始,自上

而下,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此次改革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以精兵简政为原则。1981年,国务院的部门达到了100个,处于建国以来最多的时期。此时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国务院如此多的部门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在1981年十二月的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提出改革。

先行改革的有十二个部门,他们分别是电力工业部、水利部、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粮食部、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化学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和纺织工业部。以后其他的部门陆续进行。

这次改革,国务院部门由原来的100个减少到了61个,与之配套的省级部门由原来的60个减少到了30多个。县级部门由原来的40个减少到了25个左右。此外,人员也大幅减少,国务院的人员由原来的5.1万人减少到了三万人,而省级部门的人员则从18万减少到12万左右。县级部门由于涉及面太广,没有具体的数字,大约较少了百分之二十左右。除此之外,干部也有了年轻化的趋势,平均年龄降低了5岁左右。而且领导岗位也减少了很多,副职人员大幅减少,并且也废除了领导终身制这一制度,实现了突破。

此次的改革,进行的规模非常之大,范围也非常之广,涉及到了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很好地起到了精兵简政的作

用,这次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进行,很好的配合了改革开放这一政策,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这次改革的重点在于农村,并没有触动体制的根本,总的来说,这次改革进行的并不很彻底。

二、1988年的大部制改革,关键点是转变政府的职能。

由于1982年的改革并没有触动体制的根本,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改变,也正因为如此,改革不久,政府的规模有臃肿了起来,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决定再次进行改革。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此次机构改革由此开始。

此次改革的方案主要是:撤消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委;撤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撤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撤消劳动人事部,建立国家人事部,组建劳动部;撤消国家物资局,组建物资部;撤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组建建设部;撤消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撤消水利电力部,组建水利部;撤消隶属于原国家经委的国家计量局和国家标准局以及原国家经委质量局,设立国家技术监督局。通过此次改革,国务院部门减少了四个,由原来的45减少到了41个;直属机构和非

常设机构分别由原来的22个和75个减少到19个和44个,人员则共减少9700个。

但是由于此后的经济过热,人员有膨胀了起来。

三、1993年大部制改革,此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1992年,中国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原来的体制改革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尤其是建设是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此背景下,1993年,国务院再次启动了改革。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的改革方案,由此,改革正式开始。

此次改革的方案主要是:撤销能源部、机械电子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商业部、物资部等7个部,新组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国内贸易部,更名1个(对外经济贸易部)。其中,航空航天工业部改为航空工业总公司和航天工业总公司;轻工业部改为中国轻工总会;纺织工业部改为中国纺织总会;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撤销能源部,分别组建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同时撤销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撤销机械电子工业部,分别组建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同时撤销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撤销商业部、物资部,组建国内贸易部。改革后,

国务院的部门由原来的86减少到了59个,总共减少了27个,人员则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左右。至此,中央的改革基本完成。

为了配合中央的改革,是地方政府有与中央政府配套的机构,此后三年,地方政府开始了其大规模的改革。与中央政府改革不同的是,地方政府的改革则侧重于转变政府的职能。

其宗旨主要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把原来属于企业的经营权交给企业;把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任务还给市场,由市场和市场主体来进行基础性配置。

除此之外,另一个改革的重点是事业单位的改革。一方面,把事业单位和政府进行分离,扩大事业单位的自主权,把一些本不属于政府管理职能的部门,转变成事业单位,实行社会化管理。另一方面,也好做好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此次地方政府的改革共历时三年,1997年左右结束。

这次改革的一个突出的贡献就是提出了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因此,这次改革的目的很明确,但是其最终的目标却不是很清晰。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盲目性较大,撤掉了1988年建立的能源部,改成了电力部和煤炭

部,除此之外,1988年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组建了机械电子部,但是此次改革又将其分成了机械部和电子部。让人感觉到,目的很明确,但目标不清晰,目的和目标背道而驰。但总体上来说达到了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效果和宗旨。

四、1998年的改革重点是消除政企不分的体制基础

经历了1992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革,政府的职能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政企不分的体制仍然保留了下来,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再次进行改革,重点是消除政企不分的体制基础。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由此,这次改革拉开了序幕。

此次改革的方案为:撤销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邮电部、劳动部、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国内贸易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此外,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科学技术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此后数年,各地方政府和党政机关都进行了相应的配套改革,改革后,

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部门共减少了十一个,由原来的40个,减少到了29个。人员方面,全国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共精简人员约115万。

这次改革几乎撤销了所有的经济专业部门,结束专业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体制,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如:撤消了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等10个直接管理企业的部门,这十个行业的企业的经营权回归了企业本身。经济专业部门管理企业的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这次的改革撤消了这些部门,也就消除了政企不分的体制基础。

此次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明确了政府和企业各自的职能和责任,企业掌握了自主经营权,活力和潜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政府也明确了自身的职责权限和企业之间的职责分工,完善了行政运行体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五、2003年改革,主要任务是建立规范、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高

效廉洁、公开透明的政府,在次背景下,2003年,国务院启动了第五次大部制改革。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改革方案,由此,第五次大部制改革开始了。

改革方案为:设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撤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改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

2003年的改革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改革,可以说是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史上的一次转折。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理念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十七大上,党中央提出“要加强政府机构改革,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思想。此次改革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为以后的两次改革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方向。

六、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改革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1992年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迫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于建立公正、透明、协调、高效、廉洁的政府的要求更加强烈。政府角色的需要重新定位,政府既要有宏观调控的职能,更要有为市场服务的职能,转

变政府职能,要求发展服务型政府,而不是全能型政府,是此次改革的重点。

改革任务: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合并职能相近的部门,实行大部制管理,调配和转变实施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整合和配置能源及环境管理的机构,整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及交通运输行业部门,并完善其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改革方案:组建国家能源局、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环境保护部、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经过此次改革和调整,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得到了完善。工业和信息化、能源的管理、药品和住房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政府着眼于民生的改善,同时也突出和加强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

七、2013年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背景: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期,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也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启动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方案: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以下为现在保留的部委:

综上所述:“大部制”改革,亦称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进程而进行的,每一阶段的改革都有其侧重点,一方面适应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大部制改革有利于更加有效地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体

制性问题,将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体制保证。

参考文献

(1)新华网:转变职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

府机构改革

(2)中国网: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获通过历

次机构改革

(3)中报网:政府机构:30年7改革

顺德大部制改革实施方案

顺德大部制改革方案 将原有的41个党政部门大刀阔斧砍为16个,精简幅度接近2/3。而仅有的10个区政府 工作部门,有7个局长由常委或副区长兼任。顺德区此次精简机构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最多“1正5副”制机构职能调整的具体情况如下: 调整后党委机构(6个) ●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 组建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将区监察局、审计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不再保留区监察局、审计局。区信访局并入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在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内设机构挂牌。 ●区委办公室 区政府办公室与区委办公室合署办公,挂区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室牌子。 ●区委组织部 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区委组织部合署办公。将区人事局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职责划入区委组织部(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区委宣传部 组建区文体旅游局,与区委宣传部合署办公。将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除文体许可及文化综合执法以外的职责、旅游局除旅游市场监管以外的职责划入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不再保留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旅游局。 ●区委政法委员会 区司法局与区委政法委员会合署办公。 ●区委社会工作部 组建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与区委社会工作部合署办公,挂区港澳台工作办公室牌子。将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区外事侨务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职责,区残疾人联合会机关除残疾人就业培训以外的职责,区农业局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区民政局双拥优抚、基层政权建设、民间组织管理的职责,整合划入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不再保留区委农村工作部、统一战线工作部、区外事侨务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归口区委社会工作部,按各自章程运作。

试论大部制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展望——以广东省为例

试论大部制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展望 ——以广东省为例 摘要: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而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目前各类行政部门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的现象。因此大部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广东在大部制改革中提出将深圳、顺德、广州和珠海作为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的先行先试地区。四地形成三种大部制改革模式,分别为行政三分的深圳模式;党政联动的顺德及珠海模式;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富有稳健特色的广州模式。广东各地大部制改革极其富有探索性,为全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具有与广泛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部制改革,探索先行,深圳模式,顺德模式,广州模式,精简结构,转变职能,简政放权 一、广东省大部制改革背景 2009年初,广东省在为落实中央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指示进行工作布置时,将深圳、顺德、珠海和广州等地列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先行先试地区,并颁发了关于深圳等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按照中央要求,广东省政府机构改革在2009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在12月底前基本完成。2009年7月底、9月中旬,深圳和顺德率先公布了大部制改革方案,随后,广州、佛山、珠海、江门、东莞等地的大部制方案也陆续公布。通过比较广东各地大部制改革方案,对今后行政改革的方向也会有所启示。下面我会针对广东省内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深圳、顺德、珠海、广州)的大部制改革情况进行比较和讨论。① 二、深圳的大部制改革 (一)改革概况 在十七大及十七届二中全会对行政机构改革提出改革方向和具体要求后,各省市陆续进行了大部制改革。相对来说,深圳经济发展更快,市场化程度更高; ①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彭澎,《广东大部制改革:比较与思考》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大部制”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其改革的方向和成功条件,以深入研究、深入思考的积极姿态,应对大部制改革这样的新课题、新考验。 什么是大部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思路,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大部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比如“大运输”、“大农业”等,并在公共管理变革中有了新的发展,如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等。 市场化国家之所以普遍实行大部制管理模式,主要在于它有一些明显的优越性。 其一,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减少部门、机构的数量,降低行政成本;其二,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机构之间由于职能分工过细,导致政府职能交叉、重叠等引发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其三,由于实行相近业务的统一管理,可以防止部门之间沟通难、协调难等政府各部门经常会遇到的通病。 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 首先,与过去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比,2008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三个方面的较大压力: 一是宏观经济的压力。今年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我们在宏观经济领域遇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居民消费指数增长幅度过大、过快,物价呈现出由结构性上涨到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使政府的宏观调控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大部制改革方案

根据11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6.中国人民银行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国务院其他机构的调整和设置,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一览表 调整后部委 合并、调整或包含的原部委 新增下属机构 隶属关系调整 撤销部门 备注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发改委(部制不变) 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委员会 不再保留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要进一步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财政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游杨明漪10107031011 大部制,又称为大部门体制,核心部制或巨型部制,即为了实现减少政府部门数量,扩大管理幅度,减少行政层级,实现高效行政的部门组织结构模式。 当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地纷纷展开大部制改革。然而,面对当前我国大部制轰轰烈 烈的改革势头,对于什么是大部制改革,改革是否有助于或者真正实现了我国行政机构的精简、效率的提高,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等等问题随之而来。 地方政府在推进大部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 1.权力磨合难 要实行大部制,解决政府机构职能交叉的问题,这些交叉、重叠的职能部门环环相扣,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要十分的小心,否则就会出现权力过大或者权力真空的现象。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很不容易。 2.人员分流难 机构精简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地方自身的人员不易分流,又加之“上级”政府的人员下泄,使得地方政府的人员分流问题成为难题。在大部制下,机构内部的磨合,外部的磨合,上下之间的磨合,与执政党的机构设置如何对接,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重叠等等,都在考虑大部制的生存系数。 4.运行监督难 实行大部门体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力和财力更加集中,可能在、会造成权力过度集中,滋生腐败、部门利益化等问题。 大部制机构设置有可能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以抑制,但也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使得监督变得更困难。 为了应对大部制改革带来的挑战,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进行政府职能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而且更侧重于公共服务。同时,鼓励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自治,鼓励发展各种非政府组织,服务社会。 2、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和协调机制。政府内部,实行决策与监督部门统一管理。减少部门的层级结构。 3、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实行大部改,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根据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重点,合理调整机构设置。 4、合理分流,精简部门的同时合理的精减人员。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1.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请提出对问题解决的构想。 答:大部制也称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一)进行大部制改革意义重大,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体制。目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仍然有28个,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7个。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政府部门设置依然较多,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共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第二: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多个部门负责同一项工作的做法,貌似加强领导,实则减轻了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导致部门利益的滋生,使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甚至个人化。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二)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其一,部门合并是一种权力和利益的重组,如何“说服”既得利益者“放弃”现有的势力范围,将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重叠的职能部门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像剥蚕丝一样,每一根丝都触动一大片官场神经,稍有不慎,不是形成权力真空,就是形成新的权力交叉、重叠,还会引起官场“地震”。计划框架下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使得诸多部门同时拥有了计划之权和市场之利。纵观当前,一个部门或系统往往约等于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源头是行政性垄断的权力支撑,中下游则是“灿若繁星”的挂靠产业和中介结构,形成蔚为大观的“权力部门化,利益集团化”格局。

大部制改革方案文档资料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019年3月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大部制改革方案 201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一)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 不再保留铁道部。 (二)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将卫生部的职责、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拟订计划生育政策,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等。 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XX局,XX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 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三)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XX局,XX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 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大部制改革之部门职能交叉.

大部制改革 -----之部门职能交叉 内容提要 大部制的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意义: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 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职能交叉之现象 两个典型:1、对食品的监督管理2、武汉市是老工业基地 职能交叉的两面性:1、积极2、消极 在推行的大部制改革中要如何避免?职能分解必须建立在部门合作的基础 上,不能过分强调需分清所有的职能。 出现职能交叉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职能的法定化是源头治理职能交叉问题的 良策。大部制改革实行机构和职能的整合, 是解决部门职能交叉问题的有效途径。 职能法定化具体实施 关键词:大部制、改革、职能交叉 引文:写作意图:就大部制改革中部门交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选题的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大部制改革及相关知识,促进大部制改 革的顺利进行。 选题的意义:大部制改革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 了方向。 写作范围:大部制改革,主要是其中的部门职能交叉。 正文 “大部门体制”的提法源于党的十七大报告。报告称,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半月谈》杂志称,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路,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大部制的概念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

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推行的意义 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大部门改革中的职能交叉现象 目前我国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不分现象突出,监督流于形式,使决策部门普遍受到执行利益的干扰,导致问责更困难,国家利益部门化。 职能交叉的两面性 ?一方面,交叉如果处理不当,出现职能重叠、或管理上的真空,就可能成为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的消极因素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理顺运行机制,职能交叉又会成为政府部门相互合作、协调一致、促进行政管理顺利进行的积极因素。 在推行的大部制改革中要如何避免? 职能分解必须建立在部门合作的基础上,不能过分强调需分清所有的职能。重要的不是把一切都一一分清,而必须认识到许多事情必须要由一个以上的部门协同进行,重要的不是把一切都一一分清,而必须认识到许多事情必须要由一个以上的部门协同进行,要在划分中明确各部门主管与协助、为主与为辅、主持与参与的各自的职责权限,并且在部门间建立一种互动、共动、联动关系的协调机制,这样就能避免或减少职能交叉扯皮现象,保证政府管理活动运转协调。 出现职能交叉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大部制改革实行机构和职能的整合,是解决部门职能交叉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不难理解,造成政府部门职能交叉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机构林立、分工过细、职能界定不清。进行机构和职能的整合,实行大部制改革,无疑为解决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问题找到一条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无论从国外的经验和国内多次机构改革的成效均可以说明。这次国务院实行大部制改革后,通过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调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卫生部管理等,以机构整合方式解决了原来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问题,同时通过“三定”,集中解决和理顺了46个部门之间70余项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但问题是,机构整合、职能明晰后是不是交叉扯皮问题就不会再发生了呢?个人认为,仅有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和划清部门职能边界来

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简称大部制),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围绕大部制改革问题,国内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于大部制的涵义与特征 有学者提出,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有学者认为,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大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基于上述涵义的界定,有学者揭示出大部制的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大。这种大表现为组织规模大和职能范围广;二是少。就是职能部门少,如实行大部制的美国政府仅15个职能部门等;三是合。实行大部制的目的之一是整合行政资源;四是协。大部制改革必须有机整合机构,优化组织结构,使之高度协调。 很显然,大部制是将政府相同及相近的职能进行整合,归入一个部门管理,或将一些职能相近或相关的部门整合为一个较大的部门。与按照政府专业管理职能设置政府机构的小部制不同,大部制是一种政府事务综合管理的体制。职能有机统一是大部制的精髓所在;宽职能,少机构则是大部制的鲜明特征。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目的与作用 学者大都认为,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拓展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学者具体分析大部制改革的目的,认为推行大部门体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而是为了集中和综合决策,建立

大部制改革方案(2012年12月最新讨论稿)

大部制改革方案(2012年12月最新讨论稿) 一、国务院办公厅【合并部分国务院办事机构】秘书局 研究室 督查室 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法制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信访办公室(国务院信访办公室) 应急管理办公室 电子政务办公室 二、国务院组成部门 01、国防部 02、外交部【合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03、国家统一和民族事务部【合并国家民委、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港澳办、国家宗教事务局】 04、民政部【合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职能】 05、财政部 06、公安部 07、司法部 08、国家安全部【合并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 09、发展计划部【合并国家能源局】 10、资源环境部【合并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林业局、中国地震局】 11、农业部【合并国家粮食局】 12、工业和信息化部【合并国防科技工业局】 13、商务部【合并国家烟草专卖局】 1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5、交通运输部【合并铁道部、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 16、劳动人事部【合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劳动人事管理职能、国家公务员局、国家外国专家局】 17、教育部 18、文化部【合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 19、卫生部 20、中国人民银行【合并国家外汇管理局】 21、监察部 22、审计署 三、国务院直属机构 01、海关总署 02、国家统计总局 03、国家税务总局 04、国家资源环境监察总局【合并国家测绘局、中国气象局】05、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总局【合并公安部消防局部分职能】 06、国家市场运行管理总局【合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07、国家知识产权局 08、国务院参事室 09、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10、国务院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四、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0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02、国务院公共事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03、国务院金融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并中国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 五、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01、国家档案馆 02、新华通讯社 03、中国科学院 04、中国工程院 05、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06、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改组为荣誉机构,设置办事和议事机构。两院的研究实体,按地区或专业合并组建为独立的科学院、研究院;或并入高等院校、中央企业。 武装警察部队编制体制 武装警察总部【中央军委、中央政府双重领导】(大军区级) 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 司令部内设消防指挥部(正军级)(安监总局双重管理) 司令部内设森林指挥部(正军级)(环监总局双重管理) 司令部内设交通、水电、黄金指挥部(正军级) 直属武警机动总队(正师级) 直属武警警种总队(正师级) 省市武警总队【武警总部、省市政府双重领导】(副军级)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 司令部内设消防处、森林处(副师级)(双重管理) 直属支队、飞行支队(正团级) 地市武警支队【武警总队、地市政府双重领导】(副师级)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 司令部内设消防处、森林处(副团级)(双重管理) 直属大队(正营级) 县市武警大队【武警支队、县市政府双重领导】(副团级)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 司令部内设消防科、森林科(副营级)(双重管理) 直属中队(正连级) 警卫、边防警察、海事警察部队列武警序列,分别由公安部警卫局、边防局、海事局管理。

大部制改革的优势和弊端

大部制改革的优势和弊 端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优势:·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亮点一:体现一个“综”字 方案综合考虑了改革的长远目标和当前的改革重点,综合考虑了当前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并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需要和可能。此次机构改革方案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适应了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机构改革,必须符合这样一个整体要求和时代背景。” 亮点二:突出一个“转”字 方案突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体现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方案将突出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到部门职能的配置上。比如,合理配置国家发改委的宏观调控职能。方案提出,国家发改委应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

的重大问题等。同时,要进一步减少国家发改委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亮点三:探索一个“大”字 方案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推出了若干个大部门。 比如,拟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是一个大部门,它不是以往工业管理部门的回归,而是按照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改造相结合和军民结合的要求,负责行业规划、政策、标准的部门,但不干预企业市场经营活动。又比如,拟组建的交通运输部,将公路、水路、民航融为一体,对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再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组建,将从体制上打破“白领”和“蓝领”的区分,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 亮点四:关注一个“民”字 方案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了若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而且方案明确了卫生部门的综合监督职责,符合客观规律,是实事求是的。 亮点五:尊重一个“实”字

大部制改革-政府行政改革趋势分析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大部制改革 解析:“大部制”改革是近几年比较热点的问题,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在复习行政管理的时候,要多留意。育明教育咨询师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弄明白了,关于“大部制”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一、含义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二、目前我国行政机构存在的问题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中国的_大部制_改革及其难点分析

中国的“大部制”改革 及其难点分析 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北京10008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引起各方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大部制”,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本文对此做一简要分析。 一、什么是大部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应该说,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思路,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部制呢?笔者认为,所谓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类同的事务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大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比如“大运输”、“大农业”等,并在公共管理变革中有了新的发展,如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等。 市场化国家之所以普遍实行大部制管理模式,主要在于它有一些明显的优越性。首先,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减少部门、机构的数量,降低行政成本;其次,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机构之间由于职能分工过细,导致政府职能交叉、重叠等引发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再次,由于实行相近业务的统一管理,因此可以防止部门之间沟通难、协调难等政府经常会遇到的通病。 所谓大部制改革,就是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能和管辖范围,把那些职能相近、业务性质类同的政府部门,经过合并重构,整合为一个更大的机构,使其管辖的范围较宽,侧重于横向的宏观管理,避免或减少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举措。这种改革涉及的范围,不一定仅仅限定在政府系统范围之内,甚至可能涉及执政党以及人大等部门。 二、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是与我们这个体制本身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搞了30年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部门专政。比如,当时的机械工业部下设九个部,有管常规机械的,有管电子的,有管兵器的,有管飞机的。那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产物。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部门必然要进行调整。从1982年开始,我国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断裁减、调整政府机构,使其能够与一定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以1982年的改革为例,当时中央设置了100个部门,分工非常细,经过调整,裁了39个。同样,1998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国务院的40个组成部门,一下拿掉11个,保留了29个。在那次改革中,把绝大多数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都撤销了。这些改革,为进一步推进大部制管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说,从纵向比,我国现在的政府架构与计划经济时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横向比,特别是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政府部门设置依然较多。比如,目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仍然有28个,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7个。当然,部门数量多少不应该是衡量一个政府管理优劣的唯一依据,但大量事实证明,政府机构职能交叉、重叠引发的政府管理的问题,是人们普遍都能感受得到的。比如,现在我国的民航总局管空中运输,交通部管水路和公路运输,铁道部管铁路运输,但美国的运输部就包含了海、陆、空运输,甚至在一些国家把邮电也放在运输部的管辖中。这体现了“大运输”的思维。再如,美国农业部的职能,大体上涵盖了我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多个部门的职能,体现出“大农业”概念,管辖范围比较宽。 由此我们可以说,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必然会朝着大部制管理方向迈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是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也许有人说,我们不是一直倡导小政府吗,如果实行大部制管理模式,是不是与小政府的目标相冲突呢?其实这

大部制改革背景

大部制改革背景: 众所周知,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中,不时出现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等情况,对此,民间戏称“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也有“九龙治水”等说法。大部制改革,就是要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部门集中成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减化行政审批,提高政策执行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在国务院2008年以前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 前景 大部制改革绝不简单仅仅是行政改革,改革的前期是政治改革,后期就是经济改革,大部制是两者的结合点,因此,并不只能从行政的视角对改革进行设计,要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多元角度进行探索设计。 对大部制改革的看法 中国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之:艰巨性 权力整合难 重叠的职能部门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像剥蚕丝一样,每一根丝都触动一大片官场神经,稍有不慎,不是形成权力真空,就是形成新的权力交叉、重叠,还会引起官场“地震”。大部制下,相关几个部的权力重新洗牌,整合到一块,考验改革者的政治智慧和操作水平,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心细如丝,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不容易。 机制磨合难 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势大部委,可以打破现有部门利益格局,消解部门之间掣肘因素,压制部门利益追求冲动,从更宏观和科学的角度进行政策决策、执行和监督。大部制不是几个“小部”的简单迭加,如果这样的话,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但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改革就没有意义。 运行监督难 实行大部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力和财力势必更加集

最新“大部制”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大部制”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大部制”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整合部门资源,推进行政职能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解放自我、创新发展”***实践科学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新优势课题调研要求,县发改委在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部分乡镇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对全县“大部制”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围绕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总战略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

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精简统一效能。推进职能整合和机构调整,着力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 2、坚持上下衔接。职能调整和机构设置与省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省里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和强化的部门及职能,予以对应落实,建立与省政府组织框架总体协调的行政组织体制。 3、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公共治理机构,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构建和完善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4、坚持权责一致。合理界定和配置政府部门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部门责任,将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着力解决多头管理、权责脱节的问题。

2017大部制改革方案的意义

2017大部制改革方案的意义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以下为您介绍的是2017大部制改革方案的意义,欢迎阅读! 大部制改革的原则: 1.回应性调适原则。一要回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宏观决策,加强市场监管,弱化微观管理,同时兼顾我国在经济转型中培育市场、促进特殊行业发展、有效管理骨干国企的需要。 二要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社会职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充分培养社会的自治精神和能力。三要回应利益多元的需要。充分考虑地方利益、地区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平衡,既要合理配置利益机制,又要防止追逐违法利益。四要回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 2.总体性统筹原则。一要总体统筹职能设置。构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错落有致的服务型政府职能架构。二要总体统筹权力配置。加强国务院最高领导层对各部门的统筹能力,同时合理划分国务院与地方政府人权、财权、事权的权限。三要总体统筹各种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四要总体统筹府际改革,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与地方政府机

构改革的协调张力。 3.系统性集中原则。一是整合职能。有机合并相近职能,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扯皮。二是整合权责。健全政府权责体系,形成部门间和层级间合理的权责构成。三是整合机构。减少管理环节和层次,优化结构。四是整合机制。整合大部门内部的运行机制,降低协调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4.制约性协调原则。一是国务院整体(国务院和部门及部门之间)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二是部门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三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 5.总揽性分别原则。一是要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形成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近期和远期改革的整体方案。二是要实行分层要求,对国务院和省市以下政府改革既要明确共同性,又要有不同针对性。三是要实行分类指导,对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政府改革提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导。四是要实行分步实施,既要考虑改革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改革的现实可操作性,尽可能减少改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消极成本。 2017大部制改革方案的意义: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0957195.html,/zuowen/ 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政府机构设置一般有小部制与大部制两种类型。小部制的特征是窄职能、多机构,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我国目前实行的即是这种小部门体制。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知识交流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大部制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因此,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可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那么,大部制改革就可能把过去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要解决这一难题,惟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 总之,大部制是社会大转型中政府保障服务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选择。而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势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的管理需求。随着两会的来临,有关大部制改革将会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笔者衷心地希望这次大部制改革能够收到扎扎实实的成效,政府部门都能成为一个个办事干练、勤政为民的政府。 一、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政府机构设置一般有“小部制”与“大部制”两种类型。小部制的特征是“窄职能、多机构”,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我国目前实行的即是这种小部门体制。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强,部门扯皮少。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例如,建设部门与发展改革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局);劳务输出也存在多头对外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职能交叉;在信息产业管理方面,信息产业部、国信办、广电总局等部门职能交叉;在城市供水、地下水管理方面,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职能交叉,等等。这种较为典型的“小部制”,既造成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又导致职能分散、政出多门,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最终“整合不同的体制,提供无缝隙的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