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

2010年第26卷第4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6 N o.4 2010 (总第112期)JO 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 INA(SO CI AL SCIENCE EDITION)(Sum.112)

文章编号:1673-1646(2010)04-0062-04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

石玉昌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 要: 大部制改革作为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其实施的理论根据和现实可能性。本文讨论了大部制改革的五点理论基础,并结合随州模式、重庆模式、成都模式、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阐述了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优势所在。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政府能力和责任的培养是大部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公共治理模式是大部制改革的具体方向,行政权三分是大部制改革的可行做法,树立中央权威是大部制改革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地方政府;大部制;政府机构改革

中图分类号: D62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3-1646.2010.04.015

Theoretical Basis and Significances of the

Super Ministry R eform About th e Local Government

SHI Yuchang

(College o f Public A dministr atio n,Huaqia o U niv ersit y,Quanzho u362021,China)

Abstract:T he Super M inistry Reform,as part of new g overnment reform,has its theo retical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possibilities.T his paper analyzes fiv e rationales about the super m inistr y reform,and co mbining w ith Suizho u pattern,Cho ng qing pattern,Cheng du pattern,Beijing pattern and Shanghai pat-tern,it elaborates its superiority.During the refor m,paying great attentio n to the cultiv ation o f the g ov-er nm ent ability and respo nsibility is its intr insic r equest;the public g overnment pattern is its concrete di-rection;dividing the ex ecutiv e pow er into three parts is its feasible procedure,and setting up the central authority is its adv antageous safeg uard.

Key words:the local go vernm ent;super m inistry;government apparatus refo rm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政府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行政体制改革,每5年就要对政府机构作出重大的调整。2008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大部制”的提出,成为本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词。以往的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精简机构、减少人员”,这次改革在考虑到机构和人员减少的同时,着重强调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职能。这一重点的转变,与经济体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注重这一点,这一次尤为突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突出表现为,政府在市场管理的过程中干预得过于细致,多年前提到的“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但是还是管了”的现象依旧存在,致使市场缺乏活力,不能有效的进行资源配

收稿日期:2010-03-09

 作者简介:石玉昌(1985-),男,硕士生,从事专业: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

置。当然,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必不可少,只是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政府的行政角色突出,往往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它的直接后果就是服务功能的缺失。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统治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最后一种政府形态日益被各国政府采纳,我国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口号,就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一理念的认同。大部制改革正好迎合了这一点,本次政府机构改革,成效显著,随着本次政府机构改革思路的提出,地方政府也出现了许多可供参考的模式和经验。本文认为,从长远的角度看,大部制改革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因为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中,大部制改革都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1.1 传统的“三省六部制”理论

事实上,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机构一直就是“大部”,三省六部制就是典型的大部制。三省六部制起源于隋朝,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日渐成熟。从隋朝开始到清末结束,在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三省六部制的政府机构模式着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统治,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中,尽管出现了多次的战乱,致使朝代更迭,但是历次新政权上台之后,特别是一些贤明的君主,都力争使得这种制度日趋完善。这种制度之所以被大多数统治者所接受,是因为三省之间可以相互制衡,防止权力的滥用;六部之间分工明确,防止相互推诿扯皮。今天看来,这种模式仍旧有其可取之处。大部制改革,就是要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合并,组成大的部门。实际上我国古代的六部,就是“超级”大的部。

时至今日,虽然政府的职能相比封建社会,其涉及的范围不知道要大出多少倍。但是仍然可以用传统的六部制来衡量。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当于吏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卫生部、计生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当于户部;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相当于礼部;国防部相当于兵部;公安部、国家安全局、监察部、司法部、审计署相当于刑部;发改委、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商业部等相当于工部。尽管我国当前的职能部门很多,但是如果按照古代六部的分类,仍旧可以划分得很详尽。这是由于我国的传统和历史一脉相承所决定的。因此,今天看来,也许大部制的理论基础有好多种,但是,传统的理论不能摒弃,因为,这是最现实也是最有成效的,是成功的经验。因此,本文将三省六部制作为大部制改革的理论之首。

1.2 “无缝隙政府”理论

拉塞尔?M?林登(Russell?M?Linden)在他的著作《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提出了无缝隙政府这一概念。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政府要为公众提供一体化的,高效的便捷的服务。不能使办事的公众感觉到有任何的困难和不畅。这就要求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要清晰明确,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它是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为公众服务,这就要求政府各部门之间要进行适当的整合。如何整合?大部制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可行的操作办法。可以说,二者的理论是相通的。之所以叫无缝隙政府,就是要让公众享受到连贯的服务,而不用为了办一件事跑多个部门,真正实现理论上的提供服务的无缝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缝隙政府理论与大部制改革最为相近,前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后者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虽然产生的背景不尽相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

1.3 服务型政府理论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体通过了《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中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1]”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张。大部制改革不仅仅是要求政府部门数量、人员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政府所能提供的服务能力不能打折扣,不然就违背了大部制改革的初衷。我们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张,更多地是从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角度出发的,大部制改革追求的目标也在于此。理想状态下,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机构管理得更加规范,成本低,透明度高,效率高,服务质量高,这也是大部制所要达到的状态。如果大部制改革之后,不能有效地为公众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很难说这次改革取得了实际效果。所以,大部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1.4 民主理论

民主是个好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的民

63

(总第112期)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石玉昌)

主观念日益增强,突出的表现就是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我国进行的大部制改革,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在整个社会中培养一种民主的氛围,通过民主来弥补大部制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公民的作用。政府机构的设置、合并,要考虑到公民、专家、政府三方的意见,走一条尽量民主的路径。改革的推进过程,也是民主范围不断扩大和民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少犯错误,尽管这种方式可能会使改革的进程减慢。如果在改革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听取公众的意见,在改革的过程中将人民的利益考虑并落实下去,虽然步伐缓慢,但是能让公众满意。

1.5 生态平衡理论

生态平衡理论将生态学的观点引入到行政学中,认为政府和周围的环境要相互适应,这样才有利于政府的发展和彼此间的良性互动。不论是从静态还是从动态的角度讲,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有助于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我国进行大部制改革,一方面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关于政府改革的成功经验,因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都是大部制——大而少。另一方面就是要从中国古代的政府管理思想中汲取精华,比如前面所讲的三省六部制。因为不论从哪个角度讲,传统的优秀的东西都是不能抛弃的。如果一味地学习西方的东西而不顾自身的继承,势必造成“邯郸学步”的后果。学习西方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传统做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大部制改革营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平衡大部制改革同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系统处在一个良性的互动状态。

2 地方政府改革的成功模式

其实,在中央政府正式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构想之前,地方政府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改革探索。一些试点的出现,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央关于大部制改革的提出。地方政府关于大部制的改革,往往具有地方特色,但是不失为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宝贵经验。综合分析,大致有五种模式比较有特色,即随州模式、重庆模式、成都模式、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2]。

2.1 随州模式

湖北随州从2008年起就开始酝酿大部制改革,它的主要做法是把一些职能相近的机构合并,有的只挂牌不单设。其中的例子就是将外事、侨务和旅游部门合并,设立“外事侨务旅游局”;文化局、文物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合并,统称为“文体局”。从2008年11月开始,随州开始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进行试点改革,把市直属单位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整合,成立6个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负责和联系市直属机关93个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这种模式是一种通常意义上的大部制改革,只是将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合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做法。但值得注意的是,随州市对纪检派出机构也做了一定的改革,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即在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党政关系的日益规范化。

2.2 重庆模式

重庆市考虑到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先从农业部门着手组建大部制。2008年8月8日,重庆市新的农委挂牌成立,“大农委”由此产生。新的农委由原来的农业局、农机局、农办和农综办合并,综合使用每年将近20亿元的涉农项目资金。

2.3 成都模式

成都模式和重庆模式有相似之处,只是成都的做法是先拆再组。成都市为建设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把城乡协调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农、林、水利、交通部门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将农牧局和农机局撤销,成立农业委员会。这种做法从单部门突破来改革职能交叉分割体制,结束了“多龙治水难治水”的局面,形成了“一龙治水善治水”的良好格局。

2.4 北京模式

北京的做法是成立新的部门统筹发展,2007年12月,北京市成立了统筹全市社会建设的专门机构——市委社会工委和市社会办,统一协调与公众利益相关较大的政府部门的工作,尽可能地使公众的问题及时解决。这种模式的做法是注重协调,增加机构。把与社会工作相关的部门统一在市委社会工委和市社会办的领导下,是大部制改革的一种变通做法。

2.5 上海模式

上海市的做法与前四者都不相同,最大的亮点就是党政机构调整同时进行。上海市根据工作党委设置与市政府部门设置相对应、与归口挂靠单位相关联、与行政机构改革相衔接的基本原则,对现行

64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的8个相应党委采取撤、建、分的做法调整政府机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在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党政机构的改革。特别是后者尤显重要,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想在维持原有的党政机构框架下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其阻力会相当大。

以上几种大部制改革的模式,各有特色,为其它地区大部制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各地区的实际条件不同,选择的方式各不相同,只要能达到改革的目的,可以不拘于统一的形式。

3 大部制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注重政府能力和责任的培养是大部制改革的

内在要求

大部制改革,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减少政府机构和人员数量,但是从深层意义上讲,是要增强政府能力和责任的培养。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但是仍旧需要政府管理的事情,政府要想方设法管理好。政府不该管的事情,就要放权给别的组织管理。一个有能力的政府,必将是一个职责明确的政府,因为这样的政府不会出现相互推诿,职责不清等问题。也只有这样的政府,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在面对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时候,政府可以将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公众负责任。大部制改革减少了政府机构和人员的数量,同时要求政府能力和责任要加强。西方国家的政府曾经一度令国人羡慕不已,实际上他们的政府不是“小而精”的政府,相反,他们的政府并不小,只是比较精干而已。我们对我国政府期望的效果是“少而精”即数量虽少但是很精干,这样的政府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3.2 公共治理模式是大部制改革的具体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政府要管理的事务日益增多。大部制改革,虽然减少了政府机构,但是并不意味着管理事务的减少。相反,可能还要对更多的事务进行管理。如何保证在不增加机构的同时处理更多的事务,一个可行的策略就是政府放权,交由其它的社会组织去做。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由政府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治理模式”。比较可行的一个做法就是加紧对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培育。培养行业协会在很好地管理本行业成员的同时,减轻政府的压力。政府在对涉及协会利益的问题进行处理时,要广泛征求协会的意见,这本身也是民主化的体现。当然,行业协会只是公共治理的一种途径。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的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公共部门的看法,也可以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当借鉴。总之,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是当今各国政府社会管理所经历的正确路径。

3.3 行政权三分是大部制改革的可行做法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实行三权分立,即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分离,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实行决策。执行和监察三者的分离,即同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由三方的力量共同完成。这一方法与我国历史上的“三省”极其相同: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负责发布政令。三者相互牵制,达到了决策科学的目的,避免了同一个机构“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局面的出现。虽然有的学者提出,“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分开会导致各机关争当决策机构,而不愿意充当执行机构,会加剧机构重叠[3]。”还举例说,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将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设计(计划)、执行、考核三环节加以联接,致使各部门都不愿意放弃自己原有的设计权力,成为纯粹的执行机关。本文认为,当时的环境决定了行政三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抗战时期的南京国民政府并不带有普遍的说服意义。因为当时的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没有强大的权威做保障。因此本文认为树立中央权威是大部制改革的有力保障,这一点将在下文详细陈述。

3.4 树立中央权威是大部制改革的有力保障

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为保障,政府机构改革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现实中也不难发现,一些好的政策,由于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甚至是政策没有到达地方便终止,根本谈不上发挥出很好的效果。除了政府职能不清,相互推诿等问题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中央缺乏权威性。20世纪30年代,有人撰文说:“法令初出于中央,每时冠冕堂皇的,一到了地方,便成强弩之末。事实上,向来中央对于法令的推行,以迁就环境之故,只求形式上的普及,莫管精神上的乖离[3]。”当时的学者在阐述中央没有权威的同时,流露出些许的失望和无奈。时至

(下转70页)

65

(总第112期)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石玉昌)

清,也就是降低行政成本,实现跨部门协同。

在实践中需要人们高度的思想智慧和操作艺术,正确认识和处理“四大关系”,即维护公共利益与消解部门利益关系、职能统一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权责一致与合理分工以及优化结构与提高效能的关系[12],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职能的转变,走出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怪圈。

参考文献

[1]曾维和.“整体政府”——西方政府改革的新趋向[J].

学术界,2008(2):108.

[2]汪玉凯.冷静看待“大部制”改革[N].中国经济时报,

2008-12-10.[3]陈家刚.西方政党政府研究的范式变迁[J].理论与现

代化,2008(2):33.

[4]曾维和.价值重构、制度安排与功能整合——超越新公

共管理的三种理论视角[J].学术界,2009(1):106. [5]L da V incent etc.Collabo rat ion and Integ rated Serv-

2ices in t he N SW Public Secto r[J].A ust kalian Jo ur2na l o f Public A dminist r atio n,1999(3):50-54.

[6]张立荣,曾维和.当代西方“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及

其借鉴[J].中国行政管理,2008(7):110.

[7]张予晗.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N].光明日

报,2008-3-12.

[8]麻宝斌.大部制前景下中国中央政府部门间行政协调机

制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3):53.

[9]龚常,曾维和,凌峰.我国大部制改革述评[J].政治学

研究,2008(3):105.

(上接65页)

今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央政府早已不复存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进行了历次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的成效也越来越大。应当看到,中央树立权威的问题,已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如果缺少了中央权威做保障,大部制改革很难取得很好的成效。

我国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是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尽管改革还初露端倪,但其活力已经明显地显露出来。不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看,大部制改革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大势所趋。地方政府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思路。总之,在推行这一改革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要同步前进,相互启发,尽量避免以前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出现的不足,使得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2]刘杰.中国政治发展进程2009年[M].北京:时事出版

社,2009(3):145-147.

[3]施雪华,孙发锋.政府“大部制”面面观[J].中国行政

管理,2008(3):31.

70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顺德大部制改革实施方案

顺德大部制改革方案 将原有的41个党政部门大刀阔斧砍为16个,精简幅度接近2/3。而仅有的10个区政府 工作部门,有7个局长由常委或副区长兼任。顺德区此次精简机构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最多“1正5副”制机构职能调整的具体情况如下: 调整后党委机构(6个) ●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 组建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将区监察局、审计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不再保留区监察局、审计局。区信访局并入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在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内设机构挂牌。 ●区委办公室 区政府办公室与区委办公室合署办公,挂区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室牌子。 ●区委组织部 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区委组织部合署办公。将区人事局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职责划入区委组织部(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区委宣传部 组建区文体旅游局,与区委宣传部合署办公。将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除文体许可及文化综合执法以外的职责、旅游局除旅游市场监管以外的职责划入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不再保留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旅游局。 ●区委政法委员会 区司法局与区委政法委员会合署办公。 ●区委社会工作部 组建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与区委社会工作部合署办公,挂区港澳台工作办公室牌子。将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区外事侨务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职责,区残疾人联合会机关除残疾人就业培训以外的职责,区农业局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区民政局双拥优抚、基层政权建设、民间组织管理的职责,整合划入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不再保留区委农村工作部、统一战线工作部、区外事侨务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归口区委社会工作部,按各自章程运作。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大部制”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其改革的方向和成功条件,以深入研究、深入思考的积极姿态,应对大部制改革这样的新课题、新考验。 什么是大部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思路,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大部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比如“大运输”、“大农业”等,并在公共管理变革中有了新的发展,如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等。 市场化国家之所以普遍实行大部制管理模式,主要在于它有一些明显的优越性。 其一,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减少部门、机构的数量,降低行政成本;其二,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机构之间由于职能分工过细,导致政府职能交叉、重叠等引发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其三,由于实行相近业务的统一管理,可以防止部门之间沟通难、协调难等政府各部门经常会遇到的通病。 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 首先,与过去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比,2008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三个方面的较大压力: 一是宏观经济的压力。今年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我们在宏观经济领域遇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居民消费指数增长幅度过大、过快,物价呈现出由结构性上涨到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使政府的宏观调控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游杨明漪10107031011 大部制,又称为大部门体制,核心部制或巨型部制,即为了实现减少政府部门数量,扩大管理幅度,减少行政层级,实现高效行政的部门组织结构模式。 当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地纷纷展开大部制改革。然而,面对当前我国大部制轰轰烈 烈的改革势头,对于什么是大部制改革,改革是否有助于或者真正实现了我国行政机构的精简、效率的提高,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等等问题随之而来。 地方政府在推进大部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 1.权力磨合难 要实行大部制,解决政府机构职能交叉的问题,这些交叉、重叠的职能部门环环相扣,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要十分的小心,否则就会出现权力过大或者权力真空的现象。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很不容易。 2.人员分流难 机构精简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地方自身的人员不易分流,又加之“上级”政府的人员下泄,使得地方政府的人员分流问题成为难题。在大部制下,机构内部的磨合,外部的磨合,上下之间的磨合,与执政党的机构设置如何对接,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重叠等等,都在考虑大部制的生存系数。 4.运行监督难 实行大部门体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力和财力更加集中,可能在、会造成权力过度集中,滋生腐败、部门利益化等问题。 大部制机构设置有可能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以抑制,但也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使得监督变得更困难。 为了应对大部制改革带来的挑战,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进行政府职能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而且更侧重于公共服务。同时,鼓励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自治,鼓励发展各种非政府组织,服务社会。 2、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和协调机制。政府内部,实行决策与监督部门统一管理。减少部门的层级结构。 3、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实行大部改,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根据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重点,合理调整机构设置。 4、合理分流,精简部门的同时合理的精减人员。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05 公共管理学 论文题目: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论文编号:

服务型政府相关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且著书很多,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服务性政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通过对这些文献著作的综合论述,来充任的认识和学习服务性政府相关研究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将有一个提升。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国内研究

目录 前言 (1) 1 在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起源和发展方面 (1) 2 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方面 (2) 3 在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经验借鉴方面 (2) 4 在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动力和具体操作步骤方面 (3) 参考文献 (4)

前言 随着政府的不断改革、发展,国外的研究视野日益由“政府干预”转移到“政府失灵”、“政府能力与政府职能”等问题上来,兴起了“重塑政府”运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公共服务型政府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 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是与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出现密不可分的,它有力地推动了“重塑政府运动”,弗雷德里克森(2003,P.12),认为,新公共行政学将社会公平注入传统的经济与效率目标。社会公平强调政府服务的公平、对市民需要的负责而不是对公共机构的负责以及公共项目经理应当对决策和项目执行负责任。新公共行政理论的主题是市民参与政策制定、邻居控制、分权与民主的工作环境,关键是授权、促进与适应。劳伦斯·琼斯和弗雷德·汤普森(1999,P.32)在《面向世纪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一书中讨论了新公共管理改革战略的“五’,即公共部门管理改革的五个阶段或五个战略重构、血重建、重塑、重组、刊吐重思。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出“重塑政府”运动,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并坚持顾客导向、结果控制、简化程序的原则。改革的基本内容是精简政府机构、裁减政府雇员、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以及推行绩效管理。拉塞尔·M·林登(2001, P. 58)在《无缝隙政府》一书中详述了再造的步骤,揭示了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有的行政运作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最新发展的是登哈特和珍妮特夫妇合著的《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提倡公共利益、公民权利、民主程序、公平和民主、回应性等理念,强调“公民优先”,在此基础上明确区分了“顾客满意”原则与“公民满意”原则,表达了一种对民主价值的全新关注。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学者们分别从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起源和发展、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经验借鉴、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动力和具体操作步骤等各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1 在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起源和发展方面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摘要】日前我国多数省份的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广大人民对地方政府的改革举动深为关注。以前的地方政府人员臃肿、机构过多、职权交叉导致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所以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再者,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难度超过其上级、上上级政府机构的改革。因此,本文将抓住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研究和探讨,着力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叙述。 【关键词】大部制省直管县因地制宜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央、省级政府就已经经过了好几次的机构改革,地方政府也不例外。而地方政府的改革成效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地方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以往的政府机构改革总是跳不出人员及机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在此方面,地方政府亦是面临同样的窘境。2008年10月,随着上海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被中央正式批复,新一轮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随即也拉开了大幕。此次,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应该极力避免以往出现的现象,以全新的方案对机构进行改革。但是同时我国的地方政府相对政府机构其上级、上上级政府机构的改革有其更困难的地方。 首先,地方政府财政不足。要想在改革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财政就要有所保障,而财政正是地方政府遇到的最大难题,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做保障,再好的改革方案也是空谈。因此,地方政府在改革机构的时候在财政方面需要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自身也要有所准备。 其次,地方政府在机构设置上也是改革成效取得成效的一大绊脚石。现在的理论工作者对中央政府亦或是省级政府的改革或许已然是研究得很透彻了,但是对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研究确是毫无成效,或是直接将中央或是省级政府机构 第1页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混合所有制的形式从宏观层面来说,就是由单一的公司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互相并存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企业的层面上来说多种经济成分之间互相渗透,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逐步出现和发展,现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1、促进国有资本流动:在之前单一的国有制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资本非常固定单一流动性比较差,而且如果想要发展资本的流动速度也是关键所在,资本流动周期越大企业的利益就会越高,如果将国有企业改革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资金的流转,国有资本也会彻底的资本化。 2、国有企业更好适应市场运作:目前我们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起到主导的作用,国有制企业在改革之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运行的规则,并且运用规则同其他私营企业进行竞争,比如国有企业可以使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将社会上的优势资源集中在自己手里面。 3、利于引进人才:在单一的公有制体制之下企业人员的构成也是比较单一的而且缺乏竞争力,在混合所有制制度下例如实现公司员工控股制度,这样企业员工的经济效益就和整个的企业息息相关,不会像之前那样干多干少都是一样的,盈利或者亏损都是国家负责的。 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除了传统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之外,随着生产力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控股经济也将成为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即通过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新的有效实现途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

大部制改革方案

根据11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6.中国人民银行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国务院其他机构的调整和设置,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一览表 调整后部委 合并、调整或包含的原部委 新增下属机构 隶属关系调整 撤销部门 备注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发改委(部制不变) 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委员会 不再保留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要进一步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财政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大部制改革方案文档资料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019年3月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大部制改革方案 201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一)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 不再保留铁道部。 (二)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将卫生部的职责、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拟订计划生育政策,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等。 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XX局,XX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 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三)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XX局,XX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 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1.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请提出对问题解决的构想。 答:大部制也称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一)进行大部制改革意义重大,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体制。目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仍然有28个,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7个。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政府部门设置依然较多,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共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第二: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多个部门负责同一项工作的做法,貌似加强领导,实则减轻了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导致部门利益的滋生,使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甚至个人化。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二)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其一,部门合并是一种权力和利益的重组,如何“说服”既得利益者“放弃”现有的势力范围,将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重叠的职能部门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像剥蚕丝一样,每一根丝都触动一大片官场神经,稍有不慎,不是形成权力真空,就是形成新的权力交叉、重叠,还会引起官场“地震”。计划框架下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使得诸多部门同时拥有了计划之权和市场之利。纵观当前,一个部门或系统往往约等于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源头是行政性垄断的权力支撑,中下游则是“灿若繁星”的挂靠产业和中介结构,形成蔚为大观的“权力部门化,利益集团化”格局。

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简称大部制),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围绕大部制改革问题,国内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于大部制的涵义与特征 有学者提出,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有学者认为,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大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基于上述涵义的界定,有学者揭示出大部制的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大。这种大表现为组织规模大和职能范围广;二是少。就是职能部门少,如实行大部制的美国政府仅15个职能部门等;三是合。实行大部制的目的之一是整合行政资源;四是协。大部制改革必须有机整合机构,优化组织结构,使之高度协调。 很显然,大部制是将政府相同及相近的职能进行整合,归入一个部门管理,或将一些职能相近或相关的部门整合为一个较大的部门。与按照政府专业管理职能设置政府机构的小部制不同,大部制是一种政府事务综合管理的体制。职能有机统一是大部制的精髓所在;宽职能,少机构则是大部制的鲜明特征。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目的与作用 学者大都认为,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拓展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学者具体分析大部制改革的目的,认为推行大部门体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而是为了集中和综合决策,建立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综述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传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的本质,而非“掌舵”与效率,主张对“新公共管理”所倚的“政府再造”进行再造,从而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质。新公共服务浪潮的兴起,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有深刻启示,建构现代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这艘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它一经提出,便迅速兴起并大有替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之势,推动掀起了新一轮公共管理改革浪潮。 2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提出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目的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途径,探索新的情况下政府改革的新路。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全面涉及各级政府公务员的观念转变,更直接触及了政府政府部门的利益调整,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因此这是一次深刻的“政府革命”。我们应当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发生,自觉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质地推进政府转型。 3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几点原则性构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浪潮,其重要价值导向之一就是实现由过去“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消极行政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积极性征转变,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理念。在我国,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了我国行政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目标。 虽然“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登哈特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典型美国式的民主价值理念和宪政体制的制度背景下提出来的,东西方在许多方面均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但如果我们摒弃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该承认,“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对于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于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草案)的说明(提交市委用)

关于鹰潭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建议稿)的 说明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赣发[2009]12号)及9月11日召开的全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和规定,参考其他设区市的改革思路,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鹰潭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建议稿)》(以下简称方案),现就《方案》制定有关情况作以下说明: 一、关于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确立 这次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主要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赣发[2009]12号)为依据,按照“四个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原则,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原则。提出本次机构改革主要目的是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调整优化组织结构,积极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着力解决职能交叉、重复和职能缺位、越位、错位问题,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严格机构编制管理。 按照省《意见》及凌成兴常务副省长“六个整合”(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食品药品、内外贸、扶贫和移民),三个探索(农业、文化、城乡建设规划和住房保障)的讲话精神。 二、关于机构设置调整的的基本思路

(一)行政机构的调整和设置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赣发[2009]12号)中关于各设区市机构限额规定,我市最多只能设置30个政府工作部门,2个部门管理机构,共32个机构。我市目前设置政府组成部门32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1个(人防办),直属特设机构1个(国资委),部门管理机构2个(城管局、法制办),共计36个机构,即将下放地方的食品药品监管局原本也含算在省定机构限额内,后经我们争取,省编办答复可在30个机构限额外设置为工作部门。这样我市将需要硬性减少4个行政机构。 为此,在与全省十一个设区市多次交流意见,并于9月27日专程赴省编办进行沟通后,经慎重考虑研究,结合鹰潭实际,提出了我市的机构设置思路为“五个整合(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食品药品、内外贸、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两个加强(加强机构编制、加强城市管理)、三个调整(将市粮食局、民族宗教局调整为部门管理,法制办调整为合署办公,国资委调整为内设机构)。 1、省里提出的六个整合,因交通运输领域、扶贫移民两个领域因我市之前实际已经整合,无须进行改革,只需进行相应的更名即可。因此,《方案》在以下四个领域进行了调整: 一是整合工业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等有关行政管理

大部制改革方案(2012年12月最新讨论稿)

大部制改革方案(2012年12月最新讨论稿) 一、国务院办公厅【合并部分国务院办事机构】秘书局 研究室 督查室 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法制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信访办公室(国务院信访办公室) 应急管理办公室 电子政务办公室 二、国务院组成部门 01、国防部 02、外交部【合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03、国家统一和民族事务部【合并国家民委、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港澳办、国家宗教事务局】 04、民政部【合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职能】 05、财政部 06、公安部 07、司法部 08、国家安全部【合并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 09、发展计划部【合并国家能源局】 10、资源环境部【合并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林业局、中国地震局】 11、农业部【合并国家粮食局】 12、工业和信息化部【合并国防科技工业局】 13、商务部【合并国家烟草专卖局】 1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5、交通运输部【合并铁道部、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 16、劳动人事部【合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劳动人事管理职能、国家公务员局、国家外国专家局】 17、教育部 18、文化部【合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 19、卫生部 20、中国人民银行【合并国家外汇管理局】 21、监察部 22、审计署 三、国务院直属机构 01、海关总署 02、国家统计总局 03、国家税务总局 04、国家资源环境监察总局【合并国家测绘局、中国气象局】05、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总局【合并公安部消防局部分职能】 06、国家市场运行管理总局【合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07、国家知识产权局 08、国务院参事室 09、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10、国务院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四、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0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02、国务院公共事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03、国务院金融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并中国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 五、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01、国家档案馆 02、新华通讯社 03、中国科学院 04、中国工程院 05、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06、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改组为荣誉机构,设置办事和议事机构。两院的研究实体,按地区或专业合并组建为独立的科学院、研究院;或并入高等院校、中央企业。 武装警察部队编制体制 武装警察总部【中央军委、中央政府双重领导】(大军区级) 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 司令部内设消防指挥部(正军级)(安监总局双重管理) 司令部内设森林指挥部(正军级)(环监总局双重管理) 司令部内设交通、水电、黄金指挥部(正军级) 直属武警机动总队(正师级) 直属武警警种总队(正师级) 省市武警总队【武警总部、省市政府双重领导】(副军级)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 司令部内设消防处、森林处(副师级)(双重管理) 直属支队、飞行支队(正团级) 地市武警支队【武警总队、地市政府双重领导】(副师级)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 司令部内设消防处、森林处(副团级)(双重管理) 直属大队(正营级) 县市武警大队【武警支队、县市政府双重领导】(副团级)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 司令部内设消防科、森林科(副营级)(双重管理) 直属中队(正连级) 警卫、边防警察、海事警察部队列武警序列,分别由公安部警卫局、边防局、海事局管理。

构建服务型政府对策分析

构建服务型政府对策分析 摘要 我国在近代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我国政府也因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进行了相应的变革。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经人大批准而变成国家意志。这表明,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形势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首先,从构建的重要性方面阐述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其次,全方面总结归纳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主要内容,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再次,科学地提炼出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遵循的原则;最后从实践层面上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对策,从而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实践帮助。 文章分为五大部分:首先是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论文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正文,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介绍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第二章是构建服务型政府主要内容。包括理论依托、工作宗旨、转换职能、改变观念、改进机制,全面、具体地归纳出其主要内容;第三章是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包括问题思考、经验总结,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三个方面;第四章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机构改革

一、绪论 1.1研究由来 “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学者在21世纪前后提出的概念,也是中国学者面对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急剧变化对新的政府管理模式进行的一次大胆探索。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时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在2010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建设服务型政府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经人大批准而变成国家意志。这表明,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研究是近年来提出来的学术论题。但对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国内众说不一。学界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探讨主要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一是从政府与公民关系转变角度进行研究;二是从政府职能历史演进角度进行研究;三是从政府职能结构调整角度进行研究;四是从政府工作方式转变角度进行研究。第一种研究角度从人本方面重新认识服务型政府,提出以人为本的社会形势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策略,具有丰富的而深刻的内涵。 近年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改革的共同目标。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因其特殊性,成为了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难点和瓶颈。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政府权威,改善社会关系,保持党的领导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前途和命运的一大主题。课题的研究旨在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滞涨”现象,人们发现政府与市场一样,也可能出现失灵,而且政府失灵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灾难,造成更大资源浪费。这就促使人们探讨国家干预失败的原因。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James McGin Buchananjr.)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进行宪制改革,使政策方案在一个合理、科学的规则和程序中有效运行,避免决策失误;第二,在政府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提供物品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第三,严格界定政府作用范围,实行有限政府;第四,以经济学为基础,主张在政府机构内部建立激励机制,使政府官员树立利润观念,并允许政府部门对节省成本的财政剩余具有某种处置权。 1.3.2国内研究 “服务型政府”的渊源虽然来自于西方理论,但是这一理念的明确提出和理论发展是与我国国情紧密联系的,并且根植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之中。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建设经验要求我们必须落脚于我国的政府建设的实践之中来探索我国政府体制转型的独特模式。2000年张康之在《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并很快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研究。 在如何在现实层面构建服务型政府这一问题上,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思路: 魏芙蓉和于新恒从政府的改革、创新作为突破口,分析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

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内容摘要 在当下经济增加速度放缓,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型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国家大部制的推行,各地政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一改就成的事,改革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加上各地政府的改革是探索式的前进不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失误。因此本文将就地方政府的改革进行研究,在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综述之后,对地方政府的改革动因进行分析,在此之后对当地政府的改革政策进行研究,最后结合实例来阐述改革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地方政府改革的动因所在,而且能够从中找到应对改革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制度;利益冲突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1) 1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综述 (2) 1.1 政府改革基本理论 (2) 1.2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概念 (2) 2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动因分析 (3) 2.1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压力分析 (3) 2.1.1民众要求新政府形象 (3) 2.1.2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 (3) 2.1.3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3) 2.2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动力分析 (3) 2.2.1建立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 (4) 2.2.2参照企业绩效标准的公共行政 (4) 3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政策研究 (6) 3.1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政策设计的一般原则 (6) 3.1.1由中央集权走向地方合理分权 (6) 3.1.2地方政府结构优化 (6) 3.2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政策设计的侧重点 (7) 3.2.1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7) 3.2.2正确的目标取向 (7) 4 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可行性分析—结合案例 (9) 4.1 案例分析 (9) 4.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9) 4.2.1存在的问题 (9) 4.2.2解决措施 (11) 结论与展望 (14) 参考文献 (15)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

2010年第26卷第4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6 N o.4 2010 (总第112期)JO 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 INA(SO CI AL SCIENCE EDITION)(Sum.112) 文章编号:1673-1646(2010)04-0062-04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 石玉昌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 要: 大部制改革作为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其实施的理论根据和现实可能性。本文讨论了大部制改革的五点理论基础,并结合随州模式、重庆模式、成都模式、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阐述了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优势所在。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政府能力和责任的培养是大部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公共治理模式是大部制改革的具体方向,行政权三分是大部制改革的可行做法,树立中央权威是大部制改革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地方政府;大部制;政府机构改革 中图分类号: D62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3-1646.2010.04.015 Theoretical Basis and Significances of the Super Ministry R eform About th e Local Government SHI Yuchang (College o f Public A dministr atio n,Huaqia o U niv ersit y,Quanzho u362021,China) Abstract:T he Super M inistry Reform,as part of new g overnment reform,has its theo retical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possibilities.T his paper analyzes fiv e rationales about the super m inistr y reform,and co mbining w ith Suizho u pattern,Cho ng qing pattern,Cheng du pattern,Beijing pattern and Shanghai pat-tern,it elaborates its superiority.During the refor m,paying great attentio n to the cultiv ation o f the g ov-er nm ent ability and respo nsibility is its intr insic r equest;the public g overnment pattern is its concrete di-rection;dividing the ex ecutiv e pow er into three parts is its feasible procedure,and setting up the central authority is its adv antageous safeg uard. Key words:the local go vernm ent;super m inistry;government apparatus refo rm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政府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行政体制改革,每5年就要对政府机构作出重大的调整。2008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大部制”的提出,成为本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词。以往的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精简机构、减少人员”,这次改革在考虑到机构和人员减少的同时,着重强调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职能。这一重点的转变,与经济体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注重这一点,这一次尤为突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突出表现为,政府在市场管理的过程中干预得过于细致,多年前提到的“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但是还是管了”的现象依旧存在,致使市场缺乏活力,不能有效的进行资源配 收稿日期:2010-03-09  作者简介:石玉昌(1985-),男,硕士生,从事专业: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_政府创新

收稿日期:2004-12-01 作者简介:谢庆奎(1943—  ),男,安徽省全椒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与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01Z DX M810003。 重点研究基地论坛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 谢庆奎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北京100871) 摘 要:服务型政府是针对中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而提出的新概念。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绩效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形态,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政府创新。政府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标语口号。政府创新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只有通过政府创新,才能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才能最终建成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创新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5)0120126207 一、服务型政府与政府创新 何谓服务型政府?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服务型政府首先是民主政府,即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政府的施政目标必须征得人民的同意,人民有权参与政府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天职,而且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以符合“人民政府”的神圣称号,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即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是管制型政府,其权力是无限的,无孔不入,无限膨胀;而市场经济时代的政府应该就是服务型政府,为市场服务,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政府服务的内容是提供维护性的公共服务与完成为数不多的管制任务,并提供社会性的公共服务与必 要的公共设施。提供维护性公共服务和完成为数 不多的管制任务,是服务型政府的基石;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与必要的公共设施,是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体现。第三,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即政府 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所提供的服务负责,对人民的利益负责。对于政府的失职行为,人民有权对政府提出质询,追究责任,直至罢免政府官员。这与管制性政府的责任不清和责任心不强,以及人民的利益即使受到损害也无权并无法追究政府的责任形成鲜明的对照。第四,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即依法行政的政府。第五,服务型政府是绩效政府,即有效率和效益的政府。[1] 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绩效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形态,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更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被提上了日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观念更新、政府职能转变、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42卷第1期2005年1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 ol.42,N o.1 Jan.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