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高·社科·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真相 - 副本

周建高·社科·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真相 - 副本
周建高·社科·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真相 - 副本

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真相

周建高

与相比国外,我国城市化率、家庭汽车普及率都不高,但城市交通拥堵已经十分严重。每年根据GPS模块上传的数据对全球主要城市的道路拥堵情况排名的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TomTom,今年4月7日发布的榜单是基于全球36个国家218个城市测量得出,道路拥堵(不含高速道路)前30名中我国大陆城市有10个,重庆、天津、北京分别据第12、14、15位。前100位中大陆城市有21个。如果将高速公路拥堵排名,北京为全球第6位、上海第7位。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我国城市居住密度过高这种空间结构上的不合理性。

一、国外城市密度概况

城市经济学家一般都是根据人口密度定义城市,因为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这只有一定程度的人口密度才能达到。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0年确定的标准,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不低于500人、总人口不少于2,500人的固定地理区域是城市地区(Urban areas),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居民称作城市人口,200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79%。一般的以城市总人口除以城市土地面积(指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道路等建成区)得到城市人口密度(也称混合密度,人/km2),孟买、首尔等城市在3万以上,班加罗尔、莫斯科、巴塞罗那等在1.5—2.0万之间,新加坡、雅加达在1.0—1.5万之间,巴黎、华沙、布达佩斯、伦敦、马赛等欧洲城市在0.5—1.0万之间,而纽约、洛杉矶都在5千以下,而芝加哥、旧金山、休斯顿更在2,000以下。总体上看,城市人口密度亚洲城市最高,欧洲次之,美国城市最低。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数量,纽约4,000人、旧金山1,900人,亚特兰大仅600人。国外城市人口统计一般有“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或者“昼间人口”和“夜间人口”的分别数据,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就业人口或者昼间人口密度较大,而居住人口或者夜间人口密度并不高。例如新加坡就业密度近4万而居住密度仅1万余,纽约3.11 km2的Midtown Core地区就业密度达到23万多而居住密度仅4,000。日本东京都区部可住地面积621.98 km2、人口密度平均13,898,其中密度最高的三个区是中野区19,364、丰岛区19,264、荒川区18,781。大阪府平均密度11,449,密度最高的三个区是城东区19,263、阿倍野区17,335、东成区16,330(2013年)。在日本国土交通省土地与水资源局统计的“土地所有与利用概况”中刊布的可住地面积,指行政区面积中扣除林野、湖沼面积后的部分。

二、我国城市的真实密度

我国行政管理上、各种统计中使用城市概念,不是根据人口密度定义的,而是一种行政管理区。1986年民政部颁布的设市标准,一是非农业人口总数,二是国民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包括在镇、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县改市的标准是县城常住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在总数中占6成以上。1993年调整后的设市标准更详细些,主要是全县非农人口总数、比例,财政收入数量和上解比例,总产值中工业产值的比例等。人口密度100(人/km2)以下的县,只要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达到2成、总数不少于10万,县城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达到6万,

同时城区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55%、道路铺装率不低于50%就可改市。我国统计一般以行政区为单位,常常因为行政区划改变(例如县改区)而出现相邻两年的城市数据巨大增减。即统计中的城市不能反映聚落情况,相关概念“城市面积”、“城市人口”都是跟“省面积”、“省人口”实质上一样的。例如,统计年鉴显示迄2009年底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面积”合计471.2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中国国土面积的一半。我国平均城市人口密度为261.8、市辖区平均人口密度为607.4,远低于同年江苏省人口密度767。北京市2011年人口密度也只有1,230。显然,这些不是真正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主要根据产业结构设市,与城市化的内涵不符。现有统计数据不能反映城市的真实状态。

我国城市建成区平均人口密度,从若干代表性的大城市看,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23,271(2011)、天津市内六区23,896人/km2(2010年)、上海中心九区26,969人/km2(2009年),广州市越秀区30,796人/km2(2009年)。不仅沿海大都市,从贵阳、重庆、宜昌的数据看,没有低于3万者。鉴于我国各地各类城市住宅形态基本一样,可以认为我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在3万人/ km2以上是普遍状况。

不仅“城市面积”中建成区只占很小比例,建成区中居住区的比例又非常小。东京2011年缴纳固定资产税的土地面积中,住宅地在东京都占47.33%、都心23区占83.13%。包括非纳税地合计,宅地占23区面积的57.2%。同年天津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仅占26.84%,北京2012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中,住宅用地占28.38%。因此,缩小观察范围,从城市居住区人口密度看,我国城市更高得惊人。我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人口密度参考值为2.7万人/km2,事实上4~5万人/km2密度的地方很常见。例如,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街道84,034、淮海中路街道81,583,青岛市北区四方街道阜新路社区53,368,成都市青羊区太升路街道43,635,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55,000。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兴化社区61,172,西城区大栅栏社区43,651、白纸坊街道清芷园社区92,894。部分居住区的人口密度超过了10万,以白纸坊街道为例,建功北里社占地7.29万㎡,有平房院5个、多层住宅楼24栋、高层住宅楼9栋,人口8130人,密度达111,370;面积0.04km2的菜园街社区常住人口7,962人,合人口密度达到199,050;双槐里社区密度为137,595。(数据来自官方网站,时间在2011—2013年)菜园街社区的人口密度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

三、极限密集的影响

居住密度取决于城市住宅和住区形态。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有了很大的提高,从1978年的3.6㎡到2012年超过了30㎡,但是以公寓为主的密集居住形态没有改变。国外作为低生活质量象征的集合住宅,在我国一直是城市住宅的普遍形式,最近十来年更向高层发展。住宅集合化,相邻两户的间距被压缩至极限,因此我国城市居住区、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也达到了极限。

我国土地被垄断后以招拍挂形式转让,开发商的利益追求促使土地的最高强度开发。个别地块、单个项目都获得最高收益,但过度密集造成的负担却由社会承担,产生外部不经济的问题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交通拥堵是其中突出的一例。经济社会的市场化程度、交通方式的组合、居住密度、路网密度、城市功能点的空间结构、城市外来人口流动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城市交通。交通拥堵本质上是人、车交通需要的空间与一定地域内可用空间的矛盾。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停车面积标准是自行车在1.51~2.20㎡间、私家车25.2~34.7㎡之间、巴士在62.9~92.0㎡之间(因停放方式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而异)。暂且不考虑流动人口因素,仅考察常住人口的需求,假设某小区面积1km2、居住4万人、私家车普及率每千人100

辆(北京东城区2010年已达到),则有4千辆私家车。以平均每辆车需要停车面积30㎡计,共需要停车面积12万㎡。我国城市用地中交通用地的比例,比起纽约的30%、伦敦的20.6%、东京都区部的21.8%来,我国显著低。如铺装道路面积率东京区部为18.75%,北京建成区平均仅7.11%,东城区和西城区构成的首都功能核心区道路面积率为12.03%。不但道路面积率低,而且路网结构不合理,路幅宽阔而延长不足、路网稀疏,即使同样的面积率也降低了交通效率。如果没有各个单位、住宅区的停车场地,在首都功能核心区,现有的道路面积刚够4千辆私家车停放。何况家庭交通工具还有自行车、摩托车。这就是我国城市虽然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很大、人均道路面积有了不小的增加,但因居住极限密集,使刚刚进入汽车社会(现在我国私家车普及率约为日本的八分之一)的城市道路拥堵不堪。即使公共交通达到东京的水平(北京地铁营运线路长度已经超过东京),巴士、地铁车厢内也是拥挤不堪。

交通拥堵这种严重的城市病,在我国各个城市都有,只有程度大小的差异。由于我国土地制度的统一性,各个城市住宅、住区形态类似,都是极限密集居住,汽车社会到来后出现拥堵是必然的。我国城市的交通拥堵,主要不是城市规模导致,而是极端密集的居住这种结构性弊端引发的。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加,不改变城市规划的思路,交通拥堵恐怕很难解决。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以下为《中国社会科学报经济学版》编辑王琎6月19日来函稿:【作者校改说明:红色字体为应增加的部分,因与原文意思有出入而建议删除者以批注说明了。2015-6-19于天津】

【栏目:问题探索】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缘自人口密度过高

周建高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城市化率、家庭汽车普及率都不高,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十分严重。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通腾(TomTom)每年根据GPS模块上传的数据,对全球主要城市的道路拥堵情况排名。2015年4月7日发布的榜单,基于全球36个国家218个城市数据。结果显示,道路拥堵(不含高速道路)前30名中,有中国大陆城市10个,前100名中有中国大陆城市21个,重庆、天津、北京分别居第12、14、15位。如果对高速公路拥堵排名,北京为全球第6位,上海为第7位。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我国城市人口密度过高造成的空间结构分布不合理。

亚洲城市人口密度高于欧美

城市经济学家一般根据人口密度定义城市,因为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这只有一定程度的人口密度才能达到。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0年确定的标准,人口密度不低于500人/平方英里、总人口不少于2500人的固定地理区域是城市地区,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居民是城市人口。据此标准,200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79%。

通常,以城市总人口除以城市土地面积(指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道路等建成区)得到城市人口密度(也称混合密度,单位是人/km2,下同)。孟买、首尔等城市的人口密度在3万以上,班加罗尔、莫斯科、巴塞罗那等在1.5—2.0万之间,新加坡、雅加达在1.0—1.5万之间,巴黎、华沙、布达佩斯、伦敦、马赛等欧洲城市在0.5—1.0万之间,而纽约、洛杉矶都在5000人以下,芝加哥、旧金山、休斯顿更在2000人以下。总体上看,亚洲的城市人口密度最高,欧洲次之,美国最低。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数量,纽约4000人,旧金山1900人,亚特兰大仅600人。

国外城市人口统计一般分“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或者“昼间人口”和“夜间人口”。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就业人口或昼间人口密度较大,而居住人口或夜间人口密度并不高。例如,新加坡就业人口密度近4万,而居住人口密度仅1万多。纽约的Midtown Core地区就业人口密度达到23万多,而居住人口密度仅4000。东京都区部的平均人口密度是13898人,其中密度最高的三个区是19364人的中野区、19264人的丰岛区和18781人的荒川区(2013年)。

我国部分居住区人口密度超10万

我国在行政管理和统计调查中使用的城市概念,不是根据人口密度定义的,而是指行政管理区。1986年民政部颁布的设市标准,依据非农业人口总数和国民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包括在镇、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县改市的标准是县城常住人口中,非农业人口达到10万以上,并在总人数中占6成以上。1993年调整后的设市标准更详细,包括全县非农人口总数及比例,财政收入数量和上缴比例,总产值中工业产值的比例等。人口密度低于100人/km2的县,只要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达到2成、总数不少于10万,具有非农户口的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达到6万,同时城区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55%、道路铺装率不低于50%,就可改市。我国统计一般以行政区为单位,因为行政区划改变(例如县改区),经常出现相邻两年的城市数据变化巨大的现象。例如,统计年鉴显示,至2009年底,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面积”合计471.2万平方公里,几乎是国土面积的一半。我国平均城市人口密度为261.8,市辖区平均

人口密度为607.4,远低于同年江苏省人口密度(767)。北京市2011年人口密度也只有1230。显然,这些不是真正的城市(即建成区)人口密度,不能反映城市的真实状态。根据产业结构设市,与城市化的内涵不符。

我国若干代表性大城市的城市建成区平均人口密度,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为23271(2011年),天津市内六区23896(2010年),上海中心九区26969(2009年),广州市越秀区30796(2009年)。除了沿海大都市,贵阳、重庆、宜昌的人口密度也没有低于3万者。鉴于我国城市住宅形态基本一样,可以认为,我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普遍高于3万。

“城市面积”中建成区的占比很小,建成区中居住区的比例更小。2011年,缴纳固定资产税土地中住宅地的占比,在东京都为47.33%、都心23区为83.13%。2011年,东京缴纳固定资产税的土地面积中,都心23区占83.13%,住宅地占47.33%;包括非纳税地的合计,住宅地占23区面积的57.2%。2011年,天津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仅占26.84%。2012年,北京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中,住宅用地占28.38%。因此,若缩小观察范围,仅从城市居住区人口密度看,我国城市人口密度更高得惊人。根据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人口密度参考值为2.7万,事实上人口密度达到4—5万的地方很常见。例如,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街道的人口密度为84034、淮海中路街道81583,青岛市北区四方街道阜新路社区53368,成都市青羊区太升路街道43635,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55000,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兴化社区61172,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社区43651、白纸坊街道清芷园社区92894。部分居住区的人口密度超过了10万,如北京的白纸坊街道的建功北里社区111370、菜园街社区199050、双槐里社区137595,其中菜园街社区的人口密度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

集合住宅人口密度达极限

居住人口密度取决于城市住宅和住区形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有了很大的提高,从1978年的3.6平方米到2012年的超过30平方米,但是以公寓为主的密集居住形态没有改变。在国外作为低生活质量象征的集合住宅,一直是我国城市住宅的普遍形式,最近10来年更向高层发展。住宅集合化,相邻两户的间距被压缩至极限,因此我国城市居住区、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也达到了极限。

我国土地被垄断后以招标、拍卖、挂牌形式转让,开发商的利益追求促使土地的最高强度开发。个别地块、单个项目都以此追逐最高收益,但过度密集造成的负担却由社会承担,外部不经济问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如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本质上是人、车交通需要的空间,与一定地域内可用空间的矛盾。经济社会的市场化程度、

交通方式的组合、居住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城市功能点的空间结构、城市外来人口流动性等多种因素,都在影响城市交通。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停车面积标准因停放方式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而异,自行车在1.51—2.20 m2之间,私家车在25.2—34.7 m2之间,巴士在62.9—92.0 m2之间。如果不考虑流动人口因素,仅考察常住人口的需求,假设某小区面积1km2,居住4万人,私家车普及率100辆/千人(北京东城区2010年已达到),则有4千辆私家车。以每辆车需要30m2停车面积计,共需要12万m2停车面积。我国城市用地中交通用地的比例,显著低于纽约的30%、伦敦的20.6%、东京都区部的21.8%。如铺装道路面积率,东京都区部为18.75%,北京建成区平均仅7.11%,东城区和西城区构成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为12.03%。我国不但道路面积率低,而且路网结构不合理,路幅宽阔而延长不足,路网稀疏,即使同样的面积率也降低了交通效率。如果没有各个单位、住宅区的停车场地,以首都功能核心区现有的道路面积率计算,则甲小区道路刚够4千辆私家车停放,何况家庭交通工具还有自行车、摩托车。

我国城市虽然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很大,人均道路面积有了不小的增加,但居住极度密集,使刚刚进入汽车社会(现在我国私家车普及率约为日本的1/8)的城市道路车满为患拥堵不堪。即使公共交通达到东京的水平(北京地铁营运线路长度已经超过东京),巴士、地铁车厢内也是拥挤不堪。交通拥堵这种严重的城市病,我国各个城市都有,只有严重程度的差异。由于我国土地制度的统一性,各个城市住宅、住区形态类似,汽车社会到来后出现交通拥堵是必然的。造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不是城市规模,而是极端密集的居住这种结构性弊端。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加,欲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亟需改变城市规划的思路。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1 上海1270.22 2 北京1067.00 3 重庆999.05 4 武汉768.10 5 天津752.21 6 广州583.89 7 西安497.38 8 沈阳488.66 9 南京480.35 10 成都439.79 11 杭州387.01 12 佛山338.98 13 济南327.55 14 哈尔滨311.77 15 长春303.94 16 唐山292.75

17 大连273.23 18 淄博271.84 19 淮安266.58 20 太原245.65 21 青岛241.74 22 郑州236.71 23 昆明220.04 24 襄樊217.67 25 无锡215.92 26 常州214.63 27 苏州212.40 28 枣庄206.16 29 石家庄204.96 30 宁波203.41 31 莆田200.81 32 贵阳194.92 33 兰州191.70

34 长沙188.98 35 临沂187.22 36 南充182.49 37 阜阳181.77 38 南昌180.99 39 吉林178.90 40 六安175.56 41 烟台168.45 42 乌鲁木齐 167.74 43 贵港167.58 44 南阳167.57 45 随州165.71 46 徐州164.55 47 福州157.64 48 泰安157.17 49 东莞156.19 50 商丘151.91

51 洛阳147.81 52 合肥146.50 53 鞍山145.54 54 台州145.00 55 齐齐哈尔 143.85 56 遂宁143.18 57 湛江143.14 58 淮南140.84 59 包头140.71 60 南宁140.39 61 宿州140.10 62 亳州139.99 63 深圳139.45 64 抚顺138.98 65 泸州138.64 66 内江137.88 67 大同137.73

地理众多的人口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众多的人口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众多的人口的知识点总结 众多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截止到2000年底为~12.95亿 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读图表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人口增长速度快 ~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图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密度 定义: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数与该地区的面积数之比。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数 该地区土地面积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135人/km2 大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中国各省区人口平均密度 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数量大、密度高、分布不均 ①以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的连线为界 A)东部:人口多,人口稠密 部分沿海地区:500~600人/km2 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总数94% B)西部:人口少,人口稀疏 部分内陆地区:少于10人/km2 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总数6% ②人口分布的变化——人口迁移 民工潮、城市外来人口问题 由乡村~到城镇 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人口迁移 西部开发应注重环境与人的关系协调 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 ③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截止2000年,我国大专以上学历4571万人,占3.53%;而美国31.9%;日本14.3%;加拿大37.4%;菲律宾15%;韩国8.9%; 二、实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建国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教育、住房、交通、环境、就业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低 2、我国的`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Family-Plan) 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重新认识计划生育政策 重新认识中国的养老问题 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 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最高峰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于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 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南极洲 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 分位于南极圈内。

人口密度

中国地级单位人口密度排名排名_城市_省份_密度 001 澳门澳门17745.45455 002 香港香港6335.597826 003 汕头广东2372.881356 004 上海上海2135.007849 005 揭阳广东1187.232386 006 广州广东1007.397445 007 漯河河南997.3251815 008 厦门福建975.1434034 009 苏州江苏966.969842 010 无锡江苏946.7084639 011 武汉湖北944.241424 012 阜阳安徽933.9613188 013 淮南安徽930.3246239 014 周口河南929.144385 015 南京江苏918.3202584 016 许昌河南918.2238296 017 佛山广东917.78697 018 郑州河南908.4854136 019 南通江苏902.3876404 020 成都四川891.8562479 021 深圳广东882.9268293 022 濮阳河南874.355368 023 泰州江苏864.6876079 024 焦作河南864.4400786 025 嘉兴浙江850.5747126 026 常州江苏842.1052632 027 徐州江苏821.7109354 028 潮州广东812.2157245 029 天津天津812.1608819 030 枣庄山东808.7912088 031 商丘河南802.2142991 032 中山广东783.3333333 033 内江四川779.7994801 034 开封河南779.5741956 035 淮北安徽749.4646681 036 马鞍山安徽747.3309609037 西安陕西743.263548 038 安阳河南742.3521414 039 莆田福建740.4709881 040 济南山东728.8736701 041 自贡四川727.1895724 042 菏泽山东725.6087596 043 邯郸河北721.4362538 044 广安四川715.6368222 045 北京北京714.1995416 046 济宁山东713.2730817 047 泰安山东708.6715629 048 镇江江苏702.8165307 049 遂宁四川702.2155464 050 淄博山东702.1384071 051 鄂州湖北697.6744186 052 芜湖安徽696.2025316 053 扬州江苏688.8754899 054

2017城市人口排行

2017年中国人口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城市人口是怎样排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2017年中国城市人口排名,一起来了解吧。 2017年中国城市人口排名 1、重庆市2884.62 重庆人口多,不过神奇的是,重庆的房价并不高,不过新政出台,央行年内三度降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迎来了大利好,重庆楼市回暖会越来越明显。 2、上海市2301.91 均价:31670元/㎡,环比:↑1.13% 业内相关人士指出,上海的房价已进入一个常态化的上升通道,北广深的房价未来将延续上涨态势。 3、北京市1961.24

均价:32131元/㎡,环比:↑2.12% 4、成都市1404.76 成都是有名的天府之国,不过人口虽然多,房价也不是特别高企,是不少人安居乐业的好去处。 5、天津市1293.82 平均价格:12033元/平方米环比涨跌:-0.49% 6、广州市1270.08 均价:18484元/㎡,环比:↑1.02%%

7、保定市1119.44 保定虽然名气不大,不过想不到小小的城市中,也有那么多的人口。 8、哈尔滨市1063.60 进入春季后,哈市楼市加速回暖——为完成年终销售大单、推盘走量,抢跑红五月烧热红六月已成为各家开发商的共识。

9、苏州市1046.60 平均价格:11503元/平方米环比涨跌:-0.03% 10、深圳市1035.79 均价:30615元/㎡,环比:↑0.08% 深圳房价疯涨,然而没想到深圳的人口竟然不是的2017排名城市或地区人口(万人) 1重庆市2884.62

3北京市1961.24 4成都市1404.76 5天津市1293.82 6广州市1270.08 7保定市1119.44 8哈尔滨市1063.60 9苏州市1046.60 10深圳市1035.79 11南阳市1026.30 12石家庄市1016.38 13临沂市1003.94 14武汉市978.54 15邯郸市917.47 16温州市912.21 17潍坊市908.62 18周口市895.32 19青岛市871.51 20杭州市870.04 21郑州市862.65 22徐州市858.05 23西安市846.78 24赣州市836.84 25菏泽市828.78

中国城市常住人口排名

中国城市常住人口排名(前50,2011年)注:按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排名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 1 上海市1750 1230万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8区 3 粤1 广州市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1 上海1270.22 2 北京1067.00 3 重庆999.05 4 武汉768.10 5 天津752.21 6 广州583.89 7 西安497.38 8 沈阳488.66 9 南京480.35 10 成都439.79 11 杭州387.01 12 佛山338.98 13 济南327.55 14 哈尔滨311.77 15 长春303.94 16 唐山292.75 17 大连273.23 18 淄博271.84 19 淮安266.58 20 太原245.65

241.74 岛青21 ,. 22 郑州236.71 23 昆明220.04 24 襄樊217.67 25 无锡215.92 26 常州214.63 27 苏州212.40 28 枣庄206.16 29 石家庄204.96 30 宁波203.41 31 莆田200.81 32 贵阳194.92 33 兰州191.70 34 长沙188.98 35 临沂187.22 36 南充182.49 37 阜阳181.77 38 南昌180.99 39 吉林178.90 40 六安175.56

41 烟台168.45 42 乌鲁木齐167.74 167.58 港贵43 ,. 44 南阳167.57 45 随州165.71 46 徐州164.55 47 福州157.64 48 泰安157.17 49 东莞156.19 50 商丘151.91 51 洛阳147.81 52 合肥146.50 53 鞍山145.54 54 台州145.00 55 齐齐哈尔143.85 56 遂宁143.18 57 湛江143.14 58 淮南140.84 59 包头140.71 60 南宁140.39

利用ArcGIS制作城市人口密度图步骤(精)

利用ArcGIS制作城市人口密度图步骤 1、在“目录”中建立Polygon文件“行政区.shp”。 2、在ArcMap中加载“行政区.shp”文件及“城市行政区划图”。启动编辑任务(Editor工具条。 3、选择“编辑器”下的“修改”,勾选捕捉项,再点击草图工具,在“行政区”目标层下,将“城市行政区划图”矢量化。 4、打开“行政区”图层属性表,添加“名称”为文本型,添加“人口”字段为长整型,添加“面积”字段为浮点型,添加“人口密度”为双精度型。点击编辑器,启动编辑。 5、将城市各区域相应名称、人口和面积填入属性表,右键点击“人口密度”字段标题,打开字段计算器,输入公式计算人口密度。(人口/面积 6、打开“行政区”图层属性,打开“符号系统”对话框,点击“符号”标签,在列表框中选择“数量”→分级色彩,在“值”列表框选择“人口密度”,在“归一化”下拉列表框选择“无”,在“色带”下拉框选择适当颜色,在“分类”处选择“10”作为分类数量,点击“分类,在对话框中设置分类界线。 7、打开“行政区”图层“属性’,点击“标注”,选中Lable features in this layer,在Lable Field中选择“名称”字段,设置文本符号,点击确定,则各区域的名称标注到图上。 8、将显示区从Data View切换至Layout View,点击菜单Insert→Title,插入图名;点击Legend,插入图例;点击Scale bar,插入比例尺;点击Text,插入文字,点击North Arrow,插入指北针。 9、保存地图:点击菜单File→Save,保存地图文档。 10、地图输出:点击菜单File→Export Map,设置输出路径和文件名,文件格式采用pdf或jpg格式,保存。

人口统计图

人口统计图 统计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1)读图名 如各大洲人口比较柱状图、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等,通过读图名明确统计图反映的内容和统计图的类型,回忆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征和相关地理事物的基础知识。 (2)读坐标(或图例) 坐标或者图例反映出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的大小(单位)。通常横坐标表示时间序列或空间地域,纵坐标表示地理事物的量。读图名与坐标(或图例)是判读统计图的基础。 (3)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 如调研题中的户籍人口迁出率与迁入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4)分析数据 读数据一要读全(数值和单位),二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够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特征。 (5)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 人口金字塔图 (1)含义 人口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人口金字塔图反映了过去人口的情况、目前人口的结构以及今后人口可能出现的趋势。 (2)人口金字塔图常见的三种类型 ①年轻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因此从人口发展趋势来看,该类型又叫增长型,如上面左图

②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这种类型的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自然增长率在零左右。因而从人口发展趋势来看,该类型又叫稳定型,如上面中图所示。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老年型。 ③老年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人口缩减。从发展态势来看,该类型又叫衰退型或者缩减型,如上面右图所示。 这三种人口金字塔图的基本形态都是稳定型,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口生育和死亡水平的变化以及人口迁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图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形、葫芦形、圣诞树形等。通过人口金字塔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 ①读懂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分别所占的比重。 ②要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某一年龄段不同时期所占比重的变化。假设该地区是封闭的,不存在人口外流也不考虑外来人口迁入的影响,某一年龄段的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到上一年龄段内,男女所占的比重会随着人口的死亡而逐渐减少。 ③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某一时间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的含义。如年轻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这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较高的结果,该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属于传统型。这种类型的人口中育龄人群比重高,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就会不断扩张,将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再如老年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属于现代型,其问题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其未来的人口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这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会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 ④在分析时要结合某地实际,充分考虑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发生大规模战争,会导致该时期青壮年男性人口比重减少;某地区轻工业迅速发展会吸引大量的年轻女性到此务工,导致该时期女性青壮年比重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另外,某些环境因素也会导致男女出生率或死亡率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同一年龄组男女所占比重。 (2009年天津)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图4),回答6~7题。 20 40 60 80 0 2 4 6 2 4 6 年龄 男 女 (%) a 20 40 60 80 年龄 男 女 (%) b 20 40 60 80 0 2 4 6 2 4 6 年龄 男 女 (%) c 20 40 60 80 0 2 4 6 4 6 年龄 男 女 (%) d 6.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7. 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a B. b C. c D.d. 答案:6.C 7.B (2009年江苏)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6、图7回答12~13题。

中国各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

中国各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 作者:PHBang 来源:综合时间:2014年11月24日 据全国老龄办的调查数据,截止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97%,并且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 21世纪,全国老龄办将百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2020年),这一阶段,中国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第二阶段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021~2050年),这一阶段中国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第三阶段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2100年),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80岁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 第1名:重庆 2010年,重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为中国“最老”的地区。 第2名:四川 2010年,四川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2.08个百分点,略低于重庆,居全国前列。预计:四川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00年623.2万人上升到2020年1488.1万人,年均增长率4.45%。其相对人口比重将从2000年的7.24%上升到2020年的16.19%。第3名:江苏 南通共有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170.8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3.5%,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 第4名:辽宁 截至2010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为426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91万人。全省老年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例为16.21%,与全国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3.26%相比,高出2.95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在全国排名第六位。 第5名:安徽 2020年安徽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097.1万,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5.1%;204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276.6万,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 截止2010年11月,阜阳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131894人,占常住总人口比例14.89%;65岁及以上人口为76.2万人,占总人口的10.03%。 第6名:上海 截止2011年底,上海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47.76万,占总人口的24.5%。预计到2015年末,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30万,比例接近30%。 第7名:山东 山东老龄人口942.98万。 威海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5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5%,远远高出全国的13.7%和全省的15.3%的人口比例,是全省乃至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而且平均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长。 青岛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2.7万人,占总人口的17.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个

全球大城市人口密度排行榜TOP250

全球大城市人口密度排行榜TOP250 1 Mumbai India 14,350,000 484 29,650 2 Kolkata India 12,700,000 531 23,900 3 Karachi Pakistan 9,800,000 518 18,900 4 Lagos Nigeria 13,400,000 738 18,150 5 Shenzhen China 8,000,000 46 6 17,150 6 Seoul/Incheon South Korea 17,500,000 1,049 16,700 7 Taipei Taiwan 5,700,000 376 15,200 8 Chennai India 5,950,000 414 14,350 9 Bogota Colombia 7,000,000 518 13,500 10 Shanghai China 10,000,000 746 13,400 11 Lima Peru 7,000,000 596 11,750 12 Beijing China 8,614,000 748 11,500 13 Delhi India 14,300,000 1,295 11,050 14 Kinshasa Congo 5,000,000 469 10,650 15 Manila Philippines 14,750,000 1,399 10,550 16 Tehran Iran 7,250,000 686 10,550 17 Jakarta Indonesia 14,250,000 1,360 10,500 18 Tianjin China 4,750,000 453 10,500 19 Bangalore India 5,400,000 534 10,100 20 Ho Chi Minh City Vietnam 4,900,000 518 9,450 21 Cairo Egypt 12,200,000 1,295 9,400 22 Baghdad Iraq 5,500,000 596 9,250 23 Shenyang China 4,200,000 453 9,250 24 Hyderabad India 5,300,000 583 9,100 25 Sao Paulo Brazil 17,700,000 1,968 9,000 26 St Petersburg Russia 5,300,000 622 8,550 27 Mexico City Mexico 17,400,000 2,072 8,400 28 Santiago Chile 5,425,000 648 8,400 29 Singapore Singapore 4,000,000 479 8,350 30 Lahore Pakistan 5,100,000 622 8,200 31 Recife Brazil 3,025,000 376 8,050 32 Istanbul Turkey 9,000,000 1,166 7,700 33 Dalian China 2,750,000 389 7,100 34 Khartoum Sudan 4,000,000 583 6,850 35 Rio de Janeiro Brazil 10,800,000 1,580 6,850 36 Monterey Mexico 3,200,000 479 6,700 37 Bangkok Thailand 6,500,000 1,010 6,450 38 Osaka/Kobe/Kyoto Japan 16,425,000 2,564 6,400 39 Guadalajara Mexico 3,500,000 596 5,900 40 Athens Greece 3,685,000 684 5,400 41 Ankara Turkey 3,100,000 583 5,300

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

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 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统计,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万人,其中汉族11594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1.59%,少数民族10643万人,占全 国人口的8.41%。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692万人,增长 了 11.22%,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万人,增长了16.70%。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91.99%下降为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由 8.01%上升为8.41%。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下同),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18个民族,他们是: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00多万人。人口在百万人以下10万 人以上的有15个民族,他们是:傈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等族。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15个民族, 他们是:布朗、撒拉、毛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族。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有7个民族,他们是: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按实地普查区域的人数计算)等民族。另外,还有未被确 定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万多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民族压迫制度的废除,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医疗保健事业 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国家对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上的要求也比汉族宽松,因而从根本上 扭转了过去少数民族人口下降的趋势,出现了人口兴旺、民族繁荣的景象。1990—2000年间,土家、高山、羌、毛南、保安、东乡等13个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都在2.00%以上,其 中高山族和羌族分别高达4.31%和4.26%。蒙古、藏、维吾尔等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 人口年均增长率也在1.40%—2.00%之间,高于全国总人口年均增长率0.91%的水平。随着 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也相应提高。在1964—1982年、1982—1990年和1990—2000年间,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5.8%分别提高到6.7%、 8.01%和8.41%。 尽管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分布却十分广泛,少数民族自治 地方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沿海汉 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差距悬殊,例如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8人。总的来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有两个特点: 第一,小聚居大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旗)、l200多个民族乡是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在这些地区又杂居着不少汉族,其比例也相当高,如内蒙古、广西、宁夏三个自治区的汉族人口都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新疆的汉族人口也占40%强。同样, 在各汉族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近20年来,少数民族杂、散居人口增长快,民族杂 散居的县市越来越多。

中国城市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消失的老宅,割裂的传统文化,难寻儿时记忆的乡愁,凡此种种细微的感观体验中,城市发展阵痛带给业界和全社会延续不断的思考和追问:如今面对千城一面的城市,如何重塑灵魂? 人多资源少的中国,城市发展更需聪明。 人口迁徙浪潮中,大城市经历着从空城到堵城的宿命循环,人口膨胀带来的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环境污染,考验一线城市管理水平;在大张旗鼓的造城运动中,三四线城市因快速发展而造成传统断代,曾哺养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被高高在上的建筑取代,日新月异的城市面目下,离乡者找不到回家的路;失控的城镇化下,一些五六线的县级城市,缺少核心产业支持,人口外流严重,不动产产能严重多余 消失的老宅,割裂的传统文化,难寻儿时记忆的乡愁,凡此种种细微的感观体验中,城市发展阵痛带给业界和全社会延续不断的思考和追问:如今面对千城一面的城市,如何重塑灵魂? 带着时代的追问,记者深进不同级别城市,记录这个时代不一样的城殇,思考成心义的解决之道。 上海:超级城市宜居之路 人口迁徙带来的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环境污染,考验一线城市管理水平。 3月9日早高峰,青年白领刘芬加进了汹涌的上海地铁人潮。在最拥堵的2号线,站台工作职员需要帮助试图挤上地铁的乘客,才能使得地铁车门安全关上。 这与三周前的春节构成鲜明对照,春节期间,车箱空荡荡的,街头马路行人稀少,这造成刘芬奇特的心理感受。作为怀揣梦想、寻觅机会的一员,2014年,刘芬离别了故乡安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着心中潜伏已久的梦想,来到了上海。 刘芬是每一年涌进上海60万外来人口中的普通一员,对很多人来说,上海是助人圆梦的一个奇异的城市。 国际化大都市,时尚之都,魔都等都是人们赋予这座城的标签,然而,只有真正生活在这里的人才清楚他的痛楚。 大都会魅力 作为超级城市,上海压力巨大: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症状。事实上,它是产业化国家的通病,而中国的大城市病却因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 有人将大城市的发展题目结于外来人口的进侵。

中国各大城市人口排名

2007年中国各大城市人口排名(按常住人口 计算) 名次城市人口数(万) 01、重庆市:3200 02、上海市:1845 03、北京市:1633 04、成都市:1221 05、天津市:1115 06、广州市:1005 07、哈尔滨:975 08、武汉市:891 09、东莞市:869 10、深圳市:846.43 11、西安市:830 12、青岛市:820 13、苏州市:810 14、温州市:790 15、杭州市:786.2 16、沈阳市:745 17、南京市:741 18、唐山市:738.3 19、宁波市:689.5 20、香港:678 2007年中国各个城市的总人口数排名?(总的,包括流动人口)2008年02月18日星期一上午09:192007年中国各个城市的总人口数排名?(总的,包括流动人口) 2008-1-13 18:57 1 上海1270.22 2 北京1067.00 3 重庆999.05 4 武汉768.10 5 天津752.21 6 广州583.89 7 西安497.38 8 沈阳488.66 9 南京480.35 10 成都439.79 11 杭州387.01

12 佛山338.98 13 济南327.55 14 哈尔滨311.77 15 长春303.94 16 唐山292.75 17 大连273.23 18 淄博271.84 19 淮安266.58 20 太原245.65 21 青岛241.74 22 郑州236.71 23 昆明220.04 24 襄樊217.67 25 无锡215.92 26 常州214.63 27 苏州212.40 28 枣庄206.16 29 石家庄204.96 30 宁波203.41 31 莆田200.81 32 贵阳194.92 33 兰州191.70 34 长沙188.98 35 临沂187.22 36 南充182.49 37 阜阳181.77 38 南昌180.99 39 吉林178.90 40 六安175.56 41 烟台168.45 42 乌鲁木齐167.74 43 贵港167.58 44 南阳167.57 45 随州165.71 46 徐州164.55 47 福州157.64 48 泰安157.17 49 东莞156.19 50 商丘151.91 51 洛阳147.81 52 合肥146.50 53 鞍山145.54 54 台州145.00 55 齐齐哈尔143.85

湘教版八上第三节《中国的人口》word预习学案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学习重难点】 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特点 2、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认知前提】 1、以下是我国34个省区的记忆歌诀,你知道这5句话分别是指哪些省区吗? 黑吉辽,蒙新甘, 陕宁青藏云贵川, 两湖两广两河山, 港澳苏浙闽皖赣, 京津沪渝台海南。 【新知认知】 任务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读课本11页文字和图1-9完成 1、全国人口数量: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亿,居世界第位 2、各省人口数量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份有个,分别是,除外均居于东部地区,山东省人口居全国第位 任务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读课本12-13页文字和活动内容完成 1、人口增长状况 根据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1949年前增长,1949年人口数为亿,以后人口增长,到2000年达亿,51年增加亿,人口呈上升趋势 2、人口增长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人口迅速 任务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读课本13-14页文字和图1-10完成 我国人口分布(均匀或不均匀) 1、地区人口分布 ①黑河(省)——腾冲线(省):我国人口分布以此线为界,以东人口,以西人口 ②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 2、城乡人口分布

中国城市排名人口排名

中国城市排名/人口排名(前50) 注:按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排名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 1 上海市1750 1230万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8区 3 粤1 广州市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

论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与其的合理性

论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与其的合理性 人口信息是重要的国情信息,它对行政管理、人口研究、了解市场供求、制订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等都具有重要意义。1935年,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胡焕庸教授根据1933年全国各省、县的人口资料,写成《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创制了全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并首先提出爱珲一腾冲这一人口地理界线,后被人称为“胡焕庸线”或“胡氏线”。该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当时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96%;该线以西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而人口仅占4%,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西北则相对较少。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更显著。 目前,如仍以胡氏线为界,我国东部和西部的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2.9%和57.1%。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数为11.6亿人(包括台港澳),东部人口占全国的94.2%,西部人口占全国的5.8%;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西部和东部所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仅有±1.8%的变化,表明了该线的客观性。 二、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又以自然环境的影响为最大,首先,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深刻制约。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形和海拔高程,对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同世界人口的分布区是大致相同,具有三大趋向,即:趋向沿海,趋向地平地势以及趋向暖湿气候。正是这三种趋向姓

的结合,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中国东西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地形和海拔还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制约中国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我国东部地区滨临海洋,全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几乎包括了全部的热带和亚热带,以及部分暖温带和一部分中温带;占据了三级地形中的第一台阶(海拨0~500米)的全部和部分第二台阶(海拨1000~2000米),海拨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丘占全国总面积的25.5%;有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褐土、华中丘陵山地的棕壤、长江流域的水稻土等适于农业生产的土壤;从而吸引了众多的农业人口。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游平原等我国四大人口密集区都位于东部,这些地区也是世界著名的人口稠密区。西部地区占有全部的第三台阶(海拨4500米以上)和大部分的第二台阶,除高山和少数河谷外,几乎全是干旱、半干旱气候,占全国面积15.5%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几乎全在西部。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使西部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为稀疏,仅绿洲和河谷灌溉带有较密的人口。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从业人员的减少,经济对人口地域分布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东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出以及沿海地区率先改革;经济迅速发展的累积牵动效应,已使中国人口地域分布自80年代开始,由建国以来的分散和均衡化转向向东倾斜的集中化方向发展,全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人口大部分集聚于东部地区。解放后,国家化了

周建高·社科·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真相 - 副本

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真相 周建高 与相比国外,我国城市化率、家庭汽车普及率都不高,但城市交通拥堵已经十分严重。每年根据GPS模块上传的数据对全球主要城市的道路拥堵情况排名的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TomTom,今年4月7日发布的榜单是基于全球36个国家218个城市测量得出,道路拥堵(不含高速道路)前30名中我国大陆城市有10个,重庆、天津、北京分别据第12、14、15位。前100位中大陆城市有21个。如果将高速公路拥堵排名,北京为全球第6位、上海第7位。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我国城市居住密度过高这种空间结构上的不合理性。 一、国外城市密度概况 城市经济学家一般都是根据人口密度定义城市,因为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这只有一定程度的人口密度才能达到。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0年确定的标准,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不低于500人、总人口不少于2,500人的固定地理区域是城市地区(Urban areas),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居民称作城市人口,200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79%。一般的以城市总人口除以城市土地面积(指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道路等建成区)得到城市人口密度(也称混合密度,人/km2),孟买、首尔等城市在3万以上,班加罗尔、莫斯科、巴塞罗那等在1.5—2.0万之间,新加坡、雅加达在1.0—1.5万之间,巴黎、华沙、布达佩斯、伦敦、马赛等欧洲城市在0.5—1.0万之间,而纽约、洛杉矶都在5千以下,而芝加哥、旧金山、休斯顿更在2,000以下。总体上看,城市人口密度亚洲城市最高,欧洲次之,美国城市最低。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数量,纽约4,000人、旧金山1,900人,亚特兰大仅600人。国外城市人口统计一般有“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或者“昼间人口”和“夜间人口”的分别数据,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就业人口或者昼间人口密度较大,而居住人口或者夜间人口密度并不高。例如新加坡就业密度近4万而居住密度仅1万余,纽约3.11 km2的Midtown Core地区就业密度达到23万多而居住密度仅4,000。日本东京都区部可住地面积621.98 km2、人口密度平均13,898,其中密度最高的三个区是中野区19,364、丰岛区19,264、荒川区18,781。大阪府平均密度11,449,密度最高的三个区是城东区19,263、阿倍野区17,335、东成区16,330(2013年)。在日本国土交通省土地与水资源局统计的“土地所有与利用概况”中刊布的可住地面积,指行政区面积中扣除林野、湖沼面积后的部分。 二、我国城市的真实密度 我国行政管理上、各种统计中使用城市概念,不是根据人口密度定义的,而是一种行政管理区。1986年民政部颁布的设市标准,一是非农业人口总数,二是国民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包括在镇、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县改市的标准是县城常住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在总数中占6成以上。1993年调整后的设市标准更详细些,主要是全县非农人口总数、比例,财政收入数量和上解比例,总产值中工业产值的比例等。人口密度100(人/km2)以下的县,只要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达到2成、总数不少于10万,县城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达到6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