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业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工业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旅游局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一)主要工作 (4)

(二)主要成效 (6)

(三)主要问题 (8)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9)

(一)发展趋势 (9)

(二)发展机遇 (10)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11)

(一)“十二五”指导思想 (11)

(二)“十二五”发展原则 (12)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12)

四、“十二五”上海发展重点和任务 (13)

(一)“十二五”发展重点 (13)

(二)“十二五”主要任务 (15)

五、“十二五”发展空间布局 (18)

(一)一大弓箭形产业转型融合示范地带 (19)

(二)八大现代工业旅游基地 (19)

(三)三大工业旅游综合示范区 (21)

六、“十二五”发展政策措施 (23)

(一)组织机构保障 (23)

(二)资源整合保障 (23)

(三)政策支持保障 (23)

(四)财政扶持保障 (24)

附表1 (27)

附表2 (27)

附表3 (29)

上海市工业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上海工业旅游的加速发展阶段,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动上海工业旅游持续和健康发展,为上海城市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都市旅游发展提供支持,依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工作

1、规划先行,促进工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编制《上海市“十一五”工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业旅游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奠定基础。制定《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要求》、《推进上海工业旅游发展指导意见》等,为上海工业旅游平稳、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创新机制,注入工业旅游发展新活力

政府积极引导,在全国率先成立第一家配合政府部门发展工业旅游的专业服务机构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有效地

推动上海工业旅游发展,也带动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热潮。北京、天津、山东、大连、重庆等二十余个城市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纷纷来上海交流经验,探讨合作。

3、整合资源,形成特色工业旅游线路

充分挖掘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包括伴随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所形成的工业遗存资源、代表城市现代文明的工业成就,以及展现工业科技及文明历程的各类展示场馆等,开发了多元化的工业旅游景点,提升了上海工业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在目前19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包含4家在工业遗存资源基础上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与休闲游憩区,11家工业企业景点以及4家工业园区、博物馆等性质的工业旅游产品。

4、区域联动,促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

注重区域联动和协同发展,联合江浙沪33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发出“诚实守信、规范市场、注重品牌、做出示范、做好服务”的倡议;《2008上海工业旅游年票》中首次新增15家江浙工业旅游景点,并推出15条长三角工业旅游线路;《2009上海工业旅游年票》将覆盖面延伸至泛长三角区域;上海及长三角64家合作旅行社建立协作关系,共同组织客源、设计线路、推广产品。

5、联合各方,扩大工业旅游影响力

充分调动相关单位、行业协会、旅行社等各方力量,发挥协同作用,推动工业旅游发展。联合工业旅游促进中心、

市总工会、共青团、市妇联、市老龄委、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等单位共同建立合作关系,策划组织针对不同客源群体的工业旅游主题活动;通过《解放日报》、《中国旅游报》、《旅游时报》等媒体发布广告,宣传上海工业旅游。

6、加强培训,推进工业旅游规范发展

针对全市工业旅游中高层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在工业旅游专项培训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07年编写了《上海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景点导读》;2008年至2010年,每年举办工业旅游专题培训班,提升了景点的管理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

(二)主要成效

1、景点数量快速增长,呈规模化、精品化发展趋势

目前,全市已开发约200处工业旅游景点,其中19家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全国首个工业旅游地方标准《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要求》在全市实施,至2010年,已评选出11家优秀单位和36家达标单位。M50创意园区、1933老场坊等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2、工业遗存充分挖掘,形成工业旅游新亮点

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工业旅游通过对各类工业遗存资源的挖掘转化和创新利用,一方面展示了工业文明成就,一方面为城市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空间,成为推动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如8号桥、M50创意园区、1933老场坊等众多通过改造工业遗存资源而形成的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工业旅游新亮点,也成为上海城市转型发

展与功能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业成就积极展示,形成工业旅游重要支撑

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业旅游充分挖掘、整合以工业遗存文明为主的资源,展示和体现了百年工业历史文化和成果,如上海纺织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等各类工业博物馆以博览和科普的形式反映工业文明,使人们系统了解和认知工业发展的成就与历程。同时,工业旅游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反映当代工业最新成就,如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展示馆、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联想集团等,强化了人们对新兴产业的认知和体验。

4、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形成多元融合发展体系

工业旅游产品不断创新开发,形成类型丰富、多元融合的体系,涵盖工业企业、行业博物馆、工业开发区、创意产业集聚区,重大工程建设成就等类别。100余家工业企业,35家行业博物馆,240余家科普教育基地,80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及60余处工业园区等,充分融合了工业与旅游的元素,共同构成多元化的工业旅游版图,体现了融合性、多元性、时代性和创新性。

5、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凸显鲜明区域特色

基本形成了“一核四板块两延伸翼”的空间格局。“一核”包括徐汇区、卢湾区、静安区等中环以内的工业旅游区;“四板块”指东部高科技工业旅游区,南部化学工业旅游区,西部汽车工业旅游区,北部钢铁工业旅游区;“两延伸翼”指东北船舶工业旅游延伸翼、东南装备工业旅游延伸翼。

6、市场认知逐步提高,吸引广泛游客群体

工业旅游逐渐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所认识和熟悉,游客人数不

断增加。五年间,全市工业旅游接待人数从2006年的615万人次,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1358万人次,市场规模翻了一倍以上,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

图表 2006-2010年上海工业旅游景点接待人数(三)主要问题

1、资源开发手段和整合力度有待提升

部分工业企业的展示馆仍未纳入全市的工业旅游体系,亟待开发与整合;工业旅游资源与其他产业以及现代旅游元素的融合仍不够深入,工业旅游在城市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工业旅游景点景区呈散点状分布,区域资源的连片式、集聚式开发有待加强。

2、开发积极性和服务水平尚未到位

部分上海的工业企业对开发工业旅游的意义认识仍不到位,积极性还不足。即使已开放工业旅游的企业,也有较多重视程度不够,开发的产品内容简单、亮点不突出、缺乏吸引力。许多工业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也有所欠缺,与成熟的旅游景点相比还存在差距。

3、宣传力度和推广效率仍显不足

部分工业旅游景点的宣传推广的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出击,开发市场。上海工业旅游的宣传还未能有效整合入上海的整体旅游发展体系,部分工业旅游景点单兵作战,不仅宣传成本很高,效果也不明显。

4、机制措施和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与上海的其他专项旅游相比,工业旅游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还比较缺乏,无法有效激发工业企业、旅行社等开发、运营工业旅游的积极性,对工业旅游发展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也缺乏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得工业旅游的微观运营策略无法有效实施,不利于工业旅游进一步发展。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一)发展趋势

1、工业遗存旅游景点呈现综合化和休闲化发展态势

工业遗存开发工业旅游过程中日益重视工业遗存资源的保护、更新与再利用,并注重再利用过程中的复合型开发,将工业遗存与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娱乐业等相互融合,以博物馆、艺术馆、会展中心、景观公园等多元开发模式,赋予工业遗存资源休闲游憩功能,服务于地方社区的民众生活。

2、工业旅游项目推广呈现品牌化和精品化趋势

开展工业旅游的城市或区域由全面均衡发展开始走向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和推广能体现城市工业文明、工业地位的品牌精品项目,工业遗存资源改造、地方支柱性产业、重

点大型企业开发形成的品牌工业旅游项目,与其他项目共同构成工业旅游产品的梯度序列,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知名度。

3、整体推广成为发展工业旅游的重要手段

工业旅游走出单一景点独立营销的局面,开发主题线路、联合传统旅游产品,借助旅行社、媒体、会展活动、政府平台、城市整体推广系统等渠道,开展多元立体的整体推广活动。

4、联动发展成为提升工业旅游的重要支撑

地方工业旅游的发展,由原来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单向发展方式,向相关各方对话合作、联动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提升工业旅游发展的成效。

(二)发展机遇

1、政府层面日益重视支持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其中明确要求大力推进旅游与包括工业在内的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工业旅游。政府层面对工业旅游发展日益重视,将促进工业旅游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2、城市功能提升进入新阶段

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工业旅游将成为促进工业与城市融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利用工业遗存资源的保护性、创新性开发方式,开辟适合现代化国际大

都市的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新形态,将成为丰富充实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内涵的重要力量,并有效传承、展示和延续上海工业文明,也将成为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最富特色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3、城市重大项目建设创造广阔机遇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召开,将有力地推动上海工业旅游实现质的飞跃。世博园区内保留的工业遗存总建筑面积达到37万平方米,世博会对这些工业遗存进行了合理改造和利用,体现了城市与工业发展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理念。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内迪斯尼等建设项目为旅游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为工业旅游与其它旅游体系的创新融合和协同发展创造新机遇。

4、长三角区域联动日趋紧密

上海和江苏、浙江联动推进工业旅游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以上海为中心向长三角腹地、南北经济圈辐射的高速交通圈的形成,世博会对上海及长三角旅游业的融合效应,以及全新的“城际旅游”、“同城旅游”概念,彻底改变了上海旅游发展的时空观,为上海工业旅游的发展拓展出新的平台。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十二五”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

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挖掘整合工业资源,深化工业旅游内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完善工业旅游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工业旅游对上海城市转型、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服务民生需求、建设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使工业旅游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重要增长点,成为上海产业创新转型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十二五”发展原则

充分挖掘资源。扶持鼓励工业遗存资源创新开发工业旅游景点,充分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都市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创意产业以及各类新兴产业资源,丰富工业旅游内涵。

创新融合发展。促进工业遗存及各类产业资源与城市功能设施建设、文化休闲功能拓展等充分融合,创新开发工业旅游新形态。创新景点项目开发模式,服务城市与产业战略转型目标,扶持特色新兴项目开发,完善工业旅游产业体系。

联动整合发展。促进跨区域间的联动合作,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完善的工业旅游产业体系和服务网络。

聚焦塑造精品。集中力量打造一系列工业旅游景点的品牌精品项目、地标型区域以及精品线路。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组织优化、高效灵活”的工业旅游产业体系框架,形成梯度合理的多层次

工业旅游产品系列,优化工业旅游的开发、运营与组织方式,完善管理协调政策和公共服务措施,延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边界,提升发展弹性与灵活性,将上海塑造为全国著名工业旅游目的地。

到2015年,全市开发的工业旅游景点总数累计达到300家,上海市达标及优秀景点100家,打造30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全年接待旅游参观人数达到2000余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到15亿元,带动相关投资3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到70亿元。到2020年,努力将上海打造为世界级工业旅游目的地。

四、“十二五”上海发展重点和任务

(一)“十二五”发展重点

1、深入挖掘百年工业遗存资源

上海是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拥有300余处工业遗存,部分遗存已通过保护性开发焕发新的生机。“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梳理与发掘原上海城市中心区、苏州河与黄浦江沿岸的工业遗存资源,深入探索创意产业集聚区与老工厂的工业旅游开发可能性,将工业遗存、工业文明、文化与创意产业、城市记忆、休闲氛围充分融合,有序、综合开发工业遗存旅游,体现上海的产业传承与工业历史,展现上海产业与城市转型的历程,凸显上海工业遗存资源转型再生的成果和风貌。

2、积极整合现代工业发展和成就资源

上海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民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正在不断实现突破发展,在汽车、机械、钢铁、都市产业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内继续取得重要成就,在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正积极构建与工业融合互动的发展模式,展现上海的工业文明与当代工业的最高成就,以及工业创新转型的最新成果。“十二五”期间,积极依托全市104个规划工业区块、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等,开拓新型工业旅游项目,并逐步推动工业博物馆、各行业成就展示馆等的开发开放,建设一批特色工业旅游点。

3、加快开发反映产业创新发展特征和趋势的资源

上海产业创新加速,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并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将形成工业旅游新景观。如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城市生活多方面的创新应用及体验的良好示范,建筑、节能、信息通信技术等各类行业科技展示场馆有助于展望和构筑未来科技、产业和社会互动发展的远景,工业旅游景区景点与周边城市区域融合将形成新型的多元化旅游空间等。“十二五”期间,积极开发反映上海产业创新发展特征和趋势的丰富资源,推动工业旅游未来的创新发展。

(二)“十二五”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旅游发展要深入挖掘工业资源,主动融入旅游产业体系,把握重点、主次分明、逐步推进,续世博、树品牌、推精品,优化环境、完善服务、整合发展,展示产业融合、城市与工业融合的发展态势,展现城市和谐发展的风貌。

1、依托城市建设,提升发展能级

全面接续世博,积极制定上海工业旅游后世博推进计划;以世博园内部江南造船厂等工业旧址改造后的景观为宣传抓手,提升上海工业旅游知名度,展示城市与工业融合发展面貌;整合世博会浦西片区的保留资源,复合开发,打造“产业类综合展示馆”与“创意城市最佳实践博览城”;持续运作推广世博主题的工业旅游专项产品,进一步提高其影响力,扩大上海工业旅游市场;整合、梳理世博会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关注、把握世博会后场馆的利用和开发,发挥世博后效应,提升上海工业旅游的资源数量与质量,开发世博会衍生工业旅游产品;贯彻世博会提倡的低碳理念,接轨城市与产业的低碳发展方向,推进新能源产业的旅游功能开发,推动工业企业展示低碳生产过程,倡导生态环保的生活与消费方式。借助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工业旅游充分融入大旅游体系,提升发展能级。

2、聚焦品牌精品,推出特色线路

“十二五”期间,集中力量,鼓励与扶持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影响力的工业旅游景点接轨国际标准,打造上海的工业旅游品牌项目,引领上海工业旅游以及全国工业旅游的发展;

重点推进上海工业旅游综合示范区、地标型工业休闲景区与全国性工业旅游精品的建设。选择市场反应良好,具有区域吸引力的“8号桥”、“田子坊”、“M50”、“1933老场坊”、“老码头”、“上海国际时尚中心”6个景区进行深度开发,进一步促进其工业遗存资源、氛围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融合,增加动态活动项目,强化休闲游憩氛围,打造地标型工业休闲景区(见附表1)。进一步挖掘优势产品潜力、加大开发力度、开拓客源市场,打造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工业旅游精品(见附表2)。结合上海当代工业发展的成就与趋势,集合不同产品的产业性质和区域位置,有机整合、开发与推广八大主题、二十大板块的工业旅游产品线路(见附表3)。

3、营造良好环境,完善公共服务

全面贯彻和实施《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要求》,每年评选达标、优秀工业旅游景点20-30家;推进工业旅游规范化建设,完善工业旅游配套设施,整体提升工业旅游服务水准;加强对100家经营旅行社的指导,着重产品及服务质量提升、参观安全、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作;加强产学研联动,与高校等研究机构合作,每年发布工业旅游业研究课题2个,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每年开展2-3次针对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管理、导游和服务培训,并定期组织学员沙龙活动,提升行业队伍素质;与相关知名高校合作,建设工业旅游在校大学生见习基地,培养专项工业旅游人才;积极举办或承办国际、国内工业旅游相关的会议展览,提升上海工业旅游的影响力。

积极打造和推广“中国商(公)务考察服务平台”,利用呼叫(4001151735)和网站()两大载体,为考察、会展、贸易、投资、合作等商务团队提供专业服务;建立上海工业旅游数据库,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上海工业旅游的客源市场数据、阶段发展数据、收益数据等统计内容;打造上海工业旅游专家数据库。

积极推进上海市工业旅游虚拟展示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在中国商(公)务考察平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电子沙盘、三维虚拟、数据库开发及呼叫系统技术,为上海市工业旅游产品、工业企业等提供服务,打造推介上海工业旅游、上海工业发展、上海城市形象推介的多媒体平台,最终建立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公共服务性的工业旅游虚拟展示服务平台。

4、拓展产业范围,深化区域合作

促进工业、旅游业、会展业、金融业、航运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业加工制造业、国际贸易等产业相融合,实现工业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借助相关管理协调机构,促进工业旅游与水上旅游、科普旅游和农业旅游联动发展;对接上海大型会展节事活动,提供专项、定制工业旅游产品;抓住大型会展活动契机,推进特定工业企业工业旅游的发展;设计商务考察产品,促进工业旅游与商务考察、会展旅游、奖励旅游等融合。

加强与全国的兄弟城市、长三角城市政府部门、媒体、旅行社、行业协会、商会等联系,宣传推介工业旅游产品;联合345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筹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联合

体”,搭建合作、交流、研讨的平台;加强与北京、天津、重庆、广东、大连、常州六省市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向泛长三角地区拓展,加强与泛长三角地区的政府机构、景点、旅行社的联系。

5、加强机构合作,促进整体推广

继续加强与主流媒体单位的战略合作,充分运用各类传播媒介,加大对工业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工业旅游项目与本市常规旅游项目的对接,鼓励旅行社、酒店、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营销网站、旅游杂志等旅游中介将工业旅游纳入旅游市场的整体推广网络;利用每年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上海国际旅游资源博览会、国际旅游资源交易会等展会互动平台,整体推介上海工业旅游;联手国内旅行社,选取欧洲、美国、日韩等10个国家,设计、推出国外工业旅游线路10条;与10家如日本JTB旅行社等国际知名旅行社达成战略合作,扩大工业旅游的国际市场。

五、“十二五”发展空间布局

“十二五”期间,呼应上海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整合优化工业旅游资源,体现上海工业发展的新局面与新成就、凸显新兴示范性综合工业旅游区域,基本形成“183”总体布局结构:

一大弓箭形产业转型融合旅游示范地带,八大现代工业旅游基地,三大工业旅游综合示范区。

(一)一大弓箭形产业转型融合示范地带

由浦西地区内环线与黄浦江形成的半环形围合廊道以及苏州河沿岸的创意产业集聚轴共同构成,呈现弓箭形态,是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相互融合的示范地带(见表4-1)。主要展现原城市中心区工业遗存资源及周边环境经过更新改造后形成的、具休闲游憩功能的综合性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及大量反映上海工业历史与文明的近现代民族工业企业与各类产业博物馆。

表4-1 一大弓箭形产业转型融合旅游示范地带

(二)八大现代工业旅游基地

由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基地构成,具体包括:新能源产业旅游基地、东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旅游基地、东南部先进重大装备产业旅游基地、民用航空航天产业旅游基地、东北部高端船舶制造工业旅游基地、西北部国际汽车工业旅游基地、北部精品钢材产业旅游基地和南部石化与精细化工产业旅游基地(见表4-2)。主要展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工业创新转型发展的面貌和成就。

表4-2 八大现代工业旅游基地

上海市松江区十二五规划 全文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之年,也是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迎博办博工作不动摇、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放松,全力推进办世博、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按照区委提出的“五个确保”的要求,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发展指标和任务。 (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提升制造业能级。确立智能电网、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先进重大装备四大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智能电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已经获得市认定。强化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漕河泾松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全力推进。提升传统产业能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成为全市首批实践区;启动沪松公路沿线整治和开发,莘莘学子创业园等传统产业区功能提升改造前期准备有序推进。全年主动调整劣势企业266家,腾出土地2826.5亩;五年内累计已调整820家,腾出土地12012.5亩。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措施,设立和争取科技创新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全面加速,全区已有小巨人企业3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0家。深入开展服务企业

活动,推动企业改制上市,锐奇工具在创业板上市;全年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1.56亿元,同比增长67.9%;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12.45亿元,企业融资难得到有效缓解。加快服务业发展。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已经成为市郊重要的休闲度假基地,辰山植物园建成开园,西佘山实行免费开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旅游巴士建成运营,天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802万人次,同比增长49.6%;实现旅游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52.8%。进一步优化商业布局,加快培育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规划方案基本形成,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项目进展顺利。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市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各项规定,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0.04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5%,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区经济在加快转型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0.48亿元,可比增长15.8%,比“十五”末增长97.3%;工业总产值4337.61亿元,同比增长29.3%,比“十五”末增长103.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2.16亿元,同比增长16.4%,比“十五”末增长124.6%;财政总收入233.7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33亿元,同比增长14.9%,“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3.5%和15.1%。 (二)圆满完成迎博办博松江任务,城市建设和管理再上新台阶。我们举全区之力,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协调一致,善始善终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和世博会松江各项任务,为上海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作出了积极贡献。城市运行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全文)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全文) “十三五”是上海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上海工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是落实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承担着推进上海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大任务。为进一步发挥上海工业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作用,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围绕上海产业发展总体目标,聚焦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区产业调整升级,优化投资环境,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主要成效 1、产业载体地位明显提升 2015年上海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397亿元(2010年为226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其中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产业基地)有6个,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超过2400家。国家战略专项加快实施,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华电航改型燃气轮机、联影医疗、中芯国际、和辉光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园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推进了17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工业区经济产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产业载体功能进一步强化。 2、科技创新平台功能逐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着力加大创新投入,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园区创新服务环境。“张江高新区”1区22园及紫竹高新区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统筹联动发展格局,辐射全市各区。开展上海市“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通过先行先试、聚焦重点、示范带动,推进“四新”经济新载体建设,共批准授牌85家“四新”经济创新基地试点。“十二五”期末,上海工业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99家;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数量达到951家;园区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5%;企业累积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50811件。 3、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本市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统筹优化工业区块规划布局。在2009年“两规合一”基础上确定了104个产业区块(以下简称“104区块”),2012年形成工业用地布局规划深化成果,引导工业向104区块集中集聚发展。104区块是本市工业区的核心发展空间,规划总面积约78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工业用地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已供应工业用地面积近400平方公里,尚可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80-100平方公里。对104区块外的工业企业,加强分类指导,支持重点企业改造升级,依据规划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供应工业用地约54平方公里,累计减量工业用地约69平方公里(包括存量工业用地规划调整转变用途和减量复垦),与“十一五”末相比工业用地总量净减少约15平方公里。

上海市嘉定区城市建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海市嘉定区城市建设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框架提纲】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是嘉定加速城市化、推进产城融合的关键时期,是嘉定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嘉定的城市建设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上海市嘉定区城市建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嘉定今后五年城市建设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部分“十一五”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嘉定的城市建设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为嘉定“十二五”期间加速城市化、推进产城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新城建设渐入佳境【新城公司牵头】 土地储备与出让 基础设施建设 住宅和商业地产开发 社会事业建设 绿化景观建设 二、交通发展取得突破【建交委牵头】 铁路(京沪高速、沪宁城际)【建交委】 1

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一期、13号线)【轨道公司】 常规公交(长途客运站、公交枢纽、线网调整)【交通局等】 骨干道路(G2、曹安公路及下立交、沪太公路,胜辛路、昌吉东路蕴藻浜大桥,嘉盛路,阿克苏路、伊宁路等)【建交委/轨道公司/新城公司等】 三、房地产开发成为热土【房管局牵头/规土局/新城公司/轨道公司等】 四大重点区域(新城主城区、安亭地区、南翔地区、江桥地区) 交通枢纽(站点) 动迁配套房 保障性住房 旧小区综合改造 四、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土局】 污水收集与处理【水务局】 垃圾收集与处理【绿化市容局】 水利建设与河道整治【水务局】 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环保局】 绿化与林业建设【绿化市容局】

供水设施(输送、制水)【水务局】 五、城市管理形成机制【建交委/绿化市容局/规土局等】 城市规划管理【规土局】 建设用地管理【规土局】 城管执法与市容管理【绿化市容局/城管大队】 城市网格化管理(含市政设施管理)【建交委等】 建筑业管理【建交委】 架空线入地【建交委】 【存在问题】入城交通瓶颈有待突破,土地利用结构有待调整,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住房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第二部分“十二五”规划背景分析 “十二五”期间嘉定城市建设发展面临难得机遇。这些机遇嘉定应该牢牢把握、充分利用,并努力形成综合效应,实现新的跨越。 国家层面:积极实施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战略。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城市,将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而嘉定则是上海西北方向连接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性枢纽城市。 市级层面:一是以郊区新城建设为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重点推进嘉定新城建设,并在嘉定建设大型居住社区;二是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为新的热点,而嘉定则受到直接辐射。

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

第一章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形势 一、旅游公共服务“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投入稳步加大,旅游公共服务功能逐渐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各地旅游资讯网站普遍建立,12301旅游服务热线逐步开通,旅游咨询热线在主要旅游城市普遍设立,旅游咨询中心在优秀旅游城市基本建立。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国共建成旅游咨询中心及站点1500余个(不含景区内的游客中心)。以游览咨询信息、旅游市场信息、境内外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信息、旅游服务质量信息等为主的旅游公共信息内容不断充实,信息发布渠道逐步拓宽。 (二)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各地旅游安全保障法规、标准不断完善,预案体系初步形成。旅游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旅游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旅游安全投入逐步加大,旅游安全设施设备逐步完备,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区域协作、境内外合作的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旅游保险功能逐步发挥。旅游业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旅游全行业有效应对了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3·14”西藏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5·12汶川地震”、新疆“7·5”抢烧严重暴力犯罪、2008年末游客

滞留泰国事件、甲型H1N1流感疫情、冰岛火山灰等突发事件。 (三)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旅游交通更加便捷,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逐渐好转,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不断完善,自驾车旅游停车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东部发达地区的旅游集散系统初步形成,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国共有各类旅游集散中心300余个。 (四)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各地不断推出旅游公益惠民便民产品和政策,改善休憩环境,不断提高居民休闲和生活品质。截至“十一五”期末,共开放各类免费公园、博物馆、科普场所等约4000余个;部分城市发放旅游消费券、推出旅游年票,推动旅游景区等旅游资源为老年人、学生、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优惠政策;建设公共游憩区、特色街区、游览观光步道等公共景观和游览设施;推动完善方便游客的通信、邮政、金融、医疗、无障碍等设施;推动旅游城镇的绿色环保发展。 (五)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服务功能得到加强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诚信经营,推行“示范合同”,强化旅游投诉受理和旅游纠纷调解职能,投诉圆满解决率超过90%;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旅游城市和A级景区及星级饭店评定等活动和工作,大力推进了旅游标准化工作,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游客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游客满意度逐渐成为评价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标准;开通假日旅游服务热线;推动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开通,截至目前,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140

工业旅游规划方案

工业旅游规划方案 一、引言 工业旅游是指游客在工业生产领域进行参观、观光和体验的旅游活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不同旅游体验的需求增加,工业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本文将制定一个工业旅游规划方案,旨在提供给游客一个丰富多样的工业旅游体验。 二、目标 1. 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工业生产过程和技术创新。 2. 推动当地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3. 提升工业企业形象,吸引更多投资和合作机会。 三、规划内容及措施 1. 工业参观路线规划 为游客安排有趣且丰富的工业参观路线,使他们能够亲眼目睹不同工业领域的生产过程。例如,在化工产业区设置专门的观光通道,让游客近距离观赏化学反应的奇妙变化;在制造业园区组织车间参观,让游客亲身体验汽车、机械等产品的制造过程。同时,为游客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确保参观的顺利进行。 2. 互动体验项目策划

除了观光参观,还应该为游客设计一些互动体验项目,让他们能够 亲身参与到工业生产中。例如,在电子厂设置DIY工作坊,游客可以 亲手制作电子产品;在食品工厂开设烹饪课堂,游客可以学习制作当 地特色美食。这样的互动体验项目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提升工业旅游的体验价值。 3. 文化交流活动安排 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不仅仅是观光和参观,还应该注重文化交流。 组织一些文化节庆活动,能够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习俗和风情。 例如,在洋浦港举办海洋文化节,把渔民的生活和渔船文化展示给游客;在高新技术园区安排科技交流会议,给游客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4. 宣传推广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需要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可以利用互联网 平台,建立工业旅游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相关信息和游 客反馈。同时,与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扩大工业旅游产品的 曝光度。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工业旅游推介会和参展活动,吸引更 多的媒体关注和公众参与。 四、预期效果 1. 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评价,增加回头客和推荐率。 2. 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和就业机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3. 增强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2.10.22 •【字号】沪经信节[2012]740号 •【施行日期】2012.10.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节能管理 正文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 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经信节[2012]740号) 各区县经委(商务委)、工业集团公司: 现将《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年10月22日 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实现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探索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形成能效提升、监管有效、低碳发展的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新格局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对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完成本市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效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成效显著的五年。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的正确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全市工业系统把做好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四个率先”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年均下降6.4%,工业用能占全市比重约56%,比“十五”期末降低5个百分点,对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2010年这一实现我市“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工业系统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节能工作“做精、做细、做深、做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18%,超额完成上海市下达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6%的年度目标,为确保完成我市“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节能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 1、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累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2873项,统计节约标煤合计480万吨(2010年完成调整项目934个,节约标煤100.07万吨,调整危化企业67家),涉及水泥、焦炭、普通建材、化工原料、小炼钢炼铁、造纸、玻璃、医药行业的原料药和中间体等行业,以及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四大工艺行业和轻工、纺织等部分落后产品。2007年实现铁合金行业整体退出,2009年实现平板玻璃生产整体退出。调整共涉及产值约1004亿元,分流安置职工30.89万人,涉及工业用地4.64万亩。对149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了关停或搬迁调整,减少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当量70.4万吨,有效消除城市安全隐患。 2、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动工业炉窑、电机等

旅游政策资金

“掀起”政策性资金获取的“盖头”来 到底什么是政策性资金?申请政策性资金的资格和流程都有哪些?大地风景旅游研究院将对政策性资金进行“解剖”,为大家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一、什么是政策性资金 政策性资金是指各级政府为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为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而提供的财政专项资金,本文中提到的政策性资金主要是指能够为旅游项目所用的部分。常见的旅游政策性资金主要包括旅游国债、旅游发展基金、旅游专项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以及国际贷款。 政策性资金的特点是低息或免息,偿还期限长,能够解决旅游投资中存在的规模大、回收期长的瓶颈。同时,政策性资金偏向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而这部分恰恰能够弥补其他融资不愿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缺陷,对改善旅游环境、扩大旅游消费、增加有效需求、拉动社会投资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常见的政策性资金 (一)旅游国债 1.缘起 2000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首次将旅游列入国债项目,安排国债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资源品位较高、发展潜力较大、所依托的主要交通干线建设已基本完成的国家级或省级旅游景区的项目。 2000年到2002年,三年共投放国债资金37.2亿元,到2003年旅游国债增加到了20亿元,到2005年1月,我国共投入67.2亿元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共安排项600多个,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多个重点旅游景区。这段时间也是国债项目最多的时期,时值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头五年。200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了第二批红

色旅游国债投资,共安排东、中、西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6个,其中东部5个,中部10个,西部21个;共安排国债资金4.68亿元,其中东部5460万元,中部15270万元,西部26070万元。 其中,纳入国债资金范畴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其使用方向主要是:景区与干路间的道路建设和景区内的道路建设、公共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安全保障设施建设。旅游国债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在短时间内集中、有效地解决一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高其综合接待能力。同时,通过建设基础设施,还可以拉动相关投资,促进最终消费,刺激内需。因此,旅游国债的重要意义在于直接推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间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下面是旅游国债的投放原则: 以中西部地区为主,兼顾沿海地区。 优先安排国家级、省级旅游景区开发重点。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2.07.24 •【字号】沪经信信[2012]435号 •【施行日期】2012.07.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正文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经信信(2012)435号) 各区县经委(商务委)、科委(信息委)、有关企业、单位: 现将《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年7月24日 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为了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体系,推进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工业、信息化领域“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

现有产业基础和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形势,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发展特点 1.产业保持增长势头,继续对上海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形势,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了增长势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0年,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7022.46亿元,较“十五”期末增长1.4倍。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2010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3%,居工业六大重点行业之首,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8%,成为稳定上海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全面参与了国际分工体系,是上海工业产品出口的主力军。2010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交货值已达到5043.47 亿元,占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超过60%。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和出口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和江苏,使上海成为国内电子信息产品主要的制造和出口基地之一。 2.重点领域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竞争力居国内前列 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形成以计算机、通信和网络设备、电子元器件为主的产业体系,并在部分重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集成电路产业领域,规模已占全国三分之一,设计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主流的12英寸65纳米工艺水平,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等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打破国际垄断,实现了产业化;TD领域,构建了涵盖系统设备、芯片、终端、测试仪器等关键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汇集了一批国内外领先企业;汽车电子产业领域,集聚了国际排名前10位的跨国公司及其技术中心,自主品牌在车身电子、车载电子等方面实现了产业化应用突破。“十一五”期间上海牵头承担了4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4个联合课题,获得国家支持13亿元以上。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国家陆续发布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高度重视。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造船强国和加快培育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关键时期,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将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引领,紧紧围绕“造船强国”这一宏伟目标,加速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和产业规模,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本规划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的客观形势,提出“十二五”期间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导向等。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上海是我国现代船舶工业的诞生地,经过建国以来六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上海已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综合技术水平和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十一五”时期是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速发展的五年,产业规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上海又将海洋工程装备列入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之一,为产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一)“十一五”发展成效 1.造船总量大幅跃升 “十一五”期间,上海造船完工总量达到3800万载重吨,是“十五”期间的3.2倍,年均增长45.2%,其中2010年全市造船完工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211万载重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010年造船完工量达706万载重吨,连续创造中国船厂造船完工新纪录。 “十一五”期间上海船舶产业主要指标汇总表 2.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十一五”期间,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总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13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06亿元,实现利润超过180亿元。其中,销售收入是“十五”期间的3.7倍。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008年创造盈利超过30亿元的新纪录,成为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第一船厂”。 “十一五”期间上海船舶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 3.科技创新卓有成效 在船型研发领域,全面掌握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2.07.17 •【字号】沪经信装[2012]427号 •【施行日期】2012.07.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装备工业 正文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汽车产业“十 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沪经信装[2012]427号) 各区县经委(商务委)、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上海汽车产业发展实际,我委编制了《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年7月17日 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迅猛,汽车产量从2005年的570.49万辆增长到 2010年的1865.4万辆,5年间增长了2.3倍,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本市汽车制造业抓住有利机遇,锐意进取,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轿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研发体系,实现自主品牌汽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质的突破,形成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多产品、多车型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行业核心竞争能力显著提高。 1.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稳步提升。 2010年,本市汽车制造业在国内轿车各细分市场领域全面出击,生产形势良好,全年本地生产各类汽车169.89万辆,比上年增长35.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轿车159.77万辆,增长30.5%;全年完成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过361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同比增长43%;实现利润超过500亿元。2010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358万辆,占全国总销量(1806万辆)的19.8%;华普汽车销量为5.8万辆。 2.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稳步推进。 新能源汽车产品逐步上市。其中,上海通用君越混合动力车型ECO-Hybrid、上汽荣威BSG混合动力轿车实现了小批量投产和上市销售。超级电容、电池电容和二甲醚公交车进行示范运行。华普甲醇汽车做好了量产准备。上海顺利完成了“十城千辆”第一阶段任务,私人购买试点方案正在积极准备,嘉定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区正在建设,启动了充电设施地方建设规范的制定,基本完成了一批充换电站和400个充电桩的布点建设。上海世博会1538辆10多种技术路线、20多款新能源汽车184天载客超过2亿人次,运行里程超过2000万公里,实现了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水平最高、运行最集中、频次最强的示范运行。 加大招商引资与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吸引多家国内外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企业落户上海,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获得了国际级新能源机动车检测中心资质,并基本具备了22项新能源汽车检测能力。新增5位专家进入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了一批从事电池及隔膜、电机、电驱系统研发的核心团

上海浦东新区旅游业发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 2017年8月

一、“十二五”发展评估 (一)发展现状 基本完成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旅游总收入超额完成规划目标,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高于GDP年均增长率,游客接待人次略低于规划目标。 1.发展概况 2015年,由浦东新区旅游景区点、宾馆、旅行社收入加总构成的旅游直接收入为145.36亿元,考虑旅游相关产业收入,由旅游直接收入产生的倍数效应(以4倍乘数)计算,旅游总收入为581.44亿元,分别比“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旅游直接收入130.73亿元增加14.63亿元,比“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旅游总收入522.92亿元增加58.52亿元。 2. “十二五”取得的显著成就 (1)基本形成旅游业全面发展格局。突出表现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基本确定,城市商务、会展、休闲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以迪士尼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基本建设完成,迪士尼项目周边交通设施和大客流预警系统等配套设施正在完善。 (2)旅游收入增长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全市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535.64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2.45%。2015年浦东新区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255.83亿元,

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7.71%,远超全市水平。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浦东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 (3)形成高星级酒店、重要景区的空间集聚。截至2015年底,浦东新区星级酒店(宾馆、饭店)共4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1家,4星级酒店16家,高星级酒店占全市27.6%;浦东新区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20个,其中5A级景区(点)3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11个。全市三个5A级景点及新建的迪士尼乐园项目及国际旅游度假区均位于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已经形成高星级酒店、重要景区在空间上的集聚,为今后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不足。(2)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3)旅游产业体系尚待完善。(4)旅游公共服务仍是薄弱环节。旅游信息、安全、金融以及覆盖旅游全过程的综合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仍是制约浦东新区旅游综合服务水平的主要瓶颈之一,须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新突破。(5)旅游形象模糊。尚不能完全承载旅游发展对形象识别、品牌传播、市场推广的需求,须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突破。 (三)机遇与挑战 1. 机遇 (1)国家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遇。(2)国内外旅游市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篇发展形势 4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5 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 19 第二篇总体要求 26 第三章“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 27 第四章“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 30 第三篇市场开发 34 第五章拓展消费需求,全面发展国内旅游 36 第六章提升发展质量,积极发展入境旅游 44 第七章加强服务引导,有序发展出境旅游 48 第四篇产业促进 52 第八章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企业竞争力 54 第九章满足消费需求,完善产品体系 58 第十章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素质 63 第十一章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69 第十二章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73 第十三章深化开放程度,推进国际化发展 86 第十四章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游客满意度 91 第五篇支撑保障 95 第十五章深化旅游行政管理改革 96 第十六章促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 101 第十七章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108 第十八章建设旅游公共保障体系 118 第十九章健全政策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12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两大战略基点”和“两大战略重点”做出了系统部署,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两大战略基点是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战略重点是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是指导我们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的战略依据。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高速交通体系的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五年,也是国际旅游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国内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任务更加繁重的五年,本次规划的战略目标是在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抢抓战略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化为导向,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加速推进我国旅游业在大众旅游新阶段又好又快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促进文化繁荣、人民素质提高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综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编制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面向国民消费为主体的大众旅游市场,深化旅游资源,特别是都市和乡村休闲生活资源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始终把游客的满意和社区居民的满意作为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信息化为主体的现代科技、现代商业模式和专业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的主导作用,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本次规划编制体系由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三部分组成。其中专项规划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规划、旅游人才建设规划、旅游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第二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是对“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宏观指导,专项规划是对旅游业发展支撑保障和关键任务的深化,区域规划是对重点地域旅游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它们一起对规划纲要形成重要支撑。 第一篇发展形势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完成各项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我国旅游业奠定了以国民大众旅游消费为主体、国际国内旅游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在国际国内市场开发、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功能释放、体制机制创新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突破,旅游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更加明确。 展望未来的五年,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旅游的方针政策更加明确,国际国内市场基础更加稳固,产业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交通体系的完善、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以科技、人才和资本市场为支撑的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机制的深化等都为我国旅游业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持续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旅游生产力之间的基本矛盾,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传统的发展手段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规模与发展效益、质量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国内经济稳定、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都是我国旅游业在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关注并加以解决的战略问题。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