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教学计划

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教学计划
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教学计划

浙江大学2009-2012级工学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对学生进行严谨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化学学科和高分子学

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具有明显理工交叉的特色。完成

本专业学习的优秀学生,可以进入本学科,以及化学、材料、化工等其它相关学科专业,进行硕士、博士

研究生等更高层次科学研究的训练。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新

材料开发及应用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团队领导才能,能够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培养要求

通晓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具有扎实的高分子科学和高分

子材料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本专业特色课程的学习和课外科研训练,通晓本学科专业在光、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分离膜和精细高分子材料等新兴科学交叉领域的发展,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新材料开发,教学以及技术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

2.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

3.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4.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进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

能力;

5.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高分子物理、功能高分子导论、绿色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膜材料

讨论课程:高分子近代史、高分子纳米化学与材料

计划学制 4年

毕业最低学分 160 + 4 + 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⒈通识课程 47.5+5学分

见工学大类培养方案

⒉大类课程 42学分

⑴大类必修课程模块25 学分

1)以下“微积分”与“数学分析”课程组二选一8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061B0170 微积分I 4.5 一秋冬

CalculusⅠ

061B0180 微积分II 2.0 一春

Calculus II

061B0190 微积分III 1.5 一夏

CalculusIII

061Z0010 数学分析Ⅰ 4.5 一秋冬

Mathematical Analysis I

061Z0020 数学分析Ⅱ 4.5 一春夏

Mathematical Analysis II

2)以下“线性代数”与“线性代数I”课程组二选一 2.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一秋冬

Linear Algebra

061Z0040 线性代数I 3.5 一秋冬

Linear Algebra I

3)必修课程14.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061B0211 大学物理(甲)I 4.0 一春夏

Physics(A)I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II 4.0 二秋冬

Physics(A)II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二秋冬

Lab of Physics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0 一春、夏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081C0130 工程图学 2.5 一秋冬

Engineering Drafting

081C0251 工程训练 1.5 一短学期

Engineering Training

学生选修二选一课程组中高学分课程,超出19.5学分的部分可以与个性课程和大类选修课程模块学分实行互通,具体由各专业确定。

⑵大类选修课程模块17 学分

学生可在课程号带“B”或“C”的课程中选择修读,本专业建议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

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2.5 二秋冬

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0 一春夏

061B0450 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 Chemstry

061B0370 大学化学实验(G)

2.0 一春夏

Lab of Chemistry(G)

1.5 二春

061A9080 仪器分析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1.0 二春夏

061B0360 大学化学实验(A)

Lab of Chemistry(A)

4.0 二春夏

091C0050 过程工程原理(乙)

Process Engineering Principles

1.0 三秋

091C0060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Lab of Process Engineering

4.5 二春夏

101C0150 应用电子学及实验

Applied Electronics

2.0 二春夏

261C0032 材料力学(丙)

Mechanics of Materiais(C)

⒊专业课程 70.5 学分

(1)必修课程33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4.0二秋冬

061A9010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061A9020 中级有机化学

2.0 二春

Intermediate Organic Chemistry

1.5二秋冬

061B0380 大学化学实验(O)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061A9030 物理化学

4.0二秋冬

Physics Chemistry

1.5二春夏

061B0390 大学化学实验(P)

Physics Chemistry Experiment

09120830 高分子化学(甲)Ⅰ

2.0 二夏

Polymer Chemistry (A)

2.0 三秋09120840 高分子化学(甲)Ⅱ

Polymer Chemistry (B)

09120131 高分子物理

3.0 三秋

Polymer Physics

3.0 三冬09120081 高分子材料

Polymer Materials

09120151 高聚物成型加工原理

2.0 三春

Principles of Polymer Processing

3.0 三冬09120850 功能高分子导论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 Polymer

09120120 高分子化学实验

2.0 三秋冬

Polymer Chemistry Lab

09120141 高分子物理实验

1.5 三春夏

Polymer Physics Lab

09120610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

1.5 四秋

Lab work for Specialized Polymer Materials

(2)选修课程21学分

综合类选修课

高分子科学类选修课

高分子材料类选修课

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09120940 生物医用高分子

Biomedical Polymer

2.0 四秋

09120900 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

Opto-electronic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1.0 三夏

09120930 高分子纳米化学与材料

Nanopolymer

1.5 四秋

???? 高分子传感材料

Polymer Materialsfor for Sensors

1.5 四秋

09193150 高分子膜材料

Polymer Membrane Material 2.0 四秋

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09193070高分子专业英语

Specialized English for Polymer Science

1.5三秋

09193090 计算机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Polymer Science

2.0 三冬09193011 高分子近代史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olymer Science

1.5 三冬

09193061 绿色高分子材料

Green Polymers

1.5 四秋

09120860 高分子专业高级实验

Advanced Polymer Experiments

1.0 四冬

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09120161 高聚物近代研究技术

Current Methds for Polymer Charaterization and

Analysis

2.0 三春

09120870 高分子溶液与胶体

polymer solution and colloid

1.0 三春09193050 聚合物流变学导论

Introduction of Polymer Rheology

2.0 三夏

09120880 聚合反应中的金属有机催化剂

Organometallic Catalysts in

Polymerization

2.0 三春

09120890 高分子助剂与配方设计

Polymer Additives and Formulating

2.0 四秋

09193020 高分子复合材料 Polymeric Composites 2.0 四 秋 09120102 高分子合成工艺

Synthetic Technology of Polymer 2.0 三 夏

09120910 高性能聚合物材料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Materials 1.0 三 夏

高分子传感材料

Polymer Materialsfor for Sensors

1.5 三 春 09120920

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与模具

Polymer Materials Processing Machinery

1.0

三 夏

(3)实践教学 4.5学分

(4)毕业论文12学分

4. 第二课堂 +4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09188130 认识实习

Engineering Practice

2.0 二 短学期 09188160 实验室安全

Laboratory Safety

0.5 二 短学期 09188150

企业实习

Internships

2.0

三 短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09189030 文献阅读

Literature Reading

2 四 冬 09189060

毕业论文(设计) Dissertation project

10

四 春夏

浙江大学教职工行政处分规定

浙江大学教职工行政处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教职工的行为,维护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秩序,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给予教职工行政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三条教职工违法违纪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条除了学术违法违规行为以外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处分的时效期限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处分种类 第五条行政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指降低行政职级或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或职员职级); (五)撤职(指撤销行政领导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或职员职级); (六)开除留用察看; (七)开除。 第六条警告处分的处分期为6个月;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的处分期为12个月,撤职处分的处分期为24个月;开除留用察 —1 —

看处分的察看期为12~24个月,察看期即为处分期。 教职工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其处分期为原处分期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最长不超过48个月。 教职工在受处分期间的其他关联处理详见第六章的规定,但处分解除后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第七条对于违法违纪教职工,根据其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一)违纪情节轻微,主动承认错误,经过教育帮助后改正的,可以免予行政处分,如需要也可采取口头批评、通报批评等方式进行教育。 (二)违纪情节较轻,给国家、学校和群众利益或声誉造成一定损失或不良后果的,给予记过以下处分。 (三)违纪情节较重,给国家、学校和群众利益或声誉造成较严重损失或较严重后果的,给予记大过以上处分。 (四)违纪情节严重,给国家、学校和群众利益或声誉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以上处分。 (五)违纪但尚未构成犯罪的,或者虽构成犯罪但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大过以上处分;对依法被劳动教养的,或对构成犯罪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缓期执行的,给予开除留用察看以上处分,对判处有期徒刑立即执行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八条共同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故意隐瞒违纪事实、销毁证据材料、干扰违纪处理过程的,对检举人、证人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威胁或打击报复的,应从重处分。受处分且无悔改表现, —2 —

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双语课程级别认定办法-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双语课程级别认定办法 (2009年10月修订)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双语课程建设,提高双语课程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精神,特修订本办法。 一、双语课程级别分类 根据使用教材、课程考试试卷和外语授课比例,双语课程认定结果分“外语为主教学”和“双语教学”两个级别。 二、双语课程的级别标准 “外语为主教学”:使用外文教材;课程考核试卷全部使用外文出题;外语授课比例占课程总学时的70%及以上。 “双语教学”:使用外文教材;课程考核试卷外文出题比例占50%及以上;外语授课比例占课程总学时的30%~70%。 三、双语课程级别认定内容 1.外文教材。双语教学课程使用的教学资料必须包含外文教学材料,可为正式出版的教材(含国内影印版),也可为非正式出版的讲义,教学课件中除必要中文注释外,必须全部由外文表述。 2.外语授课比例。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的评判数据计算双语课程外语授课比例。计算方法为:

外语授课比例 3 1 3 1 () i i i i i A N N = = ?∑ ∑ = 其中 i A为某学生选定的外语授课比例的转化系数,i N为选定某一外语授课比例的学生数。学生可以选定的外语授课比例有“30%以下”、“30%~70%”、“70%以上”,其对应的转化系数分布为“0.15”、“0.5”、“0.85”。 四、双语课程级别认定程序 双语课程的教材和试卷由各学院(系)进行认定,外语授课比例由本科生院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提供。 各学院(系)在每学年秋学期第二周至第三周开展前一学年春、夏学期的双语课程级别认定工作,在春学期第二周至第三周开展本学年秋、冬学期的双语课程级别认定工作,认定结果递交学校审核。 五、其它 本实施办法自2009-2010学年秋学期起执行,由本科生院负责解释。《浙江大学双语课程级别认定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暂行办法》(浙大教发[2008]3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课程管理办法通知 抄送:有关部门。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办公室2009年10月22日印发

浙江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未饱和湿空气经历绝热加湿过程,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如何变化 2、定压、定温、绝热和定容四种典型的热力过程,其多变指数的值分别是多少 3、画出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并写出其用循环增压比表示的热效率公式。(假设工质为理想气体,比热取定值) 4、反映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特性的设计参数有哪几个写出其定义式。 5、住宅用空调机当夏天环境温度升高时,其制冷系数和耗功量如何变化 6、为什么在湿蒸汽区域进行的绝热节流过程总是呈现节流冷效应 二、计算题(共?70?分) 1?.(?18?分)?3kmol?温度?t?1?=?100 ℃的氮气流与?1kmol?温度?t?2?=?20 ℃的空气流在管道中绝热混合。已知混合前空气的摩尔分数为:?x?N 2 ?=?0.79?、?x?O2=?0.21?,若混合前后氮气、空气和混合物的压力都相 等,试求: (1)?混合后气体的温度; (2)?混合气体中?N 2?和?O?2?的摩尔分数; (3)?对应于?1kmol?的混合气产物,混合过程的熵增。

设摩尔热容为定值:?C?p,m,N2=?29.08kJ/?(?kmol·K?)、?C?p,m?,O2=29.34kJ/?(?kmol·K?)、?R?=?8.314kJ/?(?kmol·K?) 2?.(?17?分)空气初态为?p?1=?0.4MPa?、?T?1?=?450K?,初速忽略不计。经一喷管绝热可逆膨胀到?p?2=?0.1MPa?。若空气的?Rg?=?0.287 k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 ?=0.528?;试求: 临界压力比?ν cr (1)在设计时应选用什么形状的喷管为什么 (2)喷管出口截面上空气的流速?C?f2?、温度?T?2?和马赫数?Ma?2; (3)若通过喷管的空气质量流量为?q?m?=?1kg/s?,求:喷管出口截面积和临界截面积。 3?.(?15?分)活塞式压气机每秒钟从大气环境中吸入?p?1=?0.1MPa?、?t1=?17 ℃的空气?0.1m 3?,绝热压缩到?p?2=?0.4MPa?后送入储气罐。若该压气机的绝热效率?η?c,s?=0.9?,空气的?Rg?=?0.287k 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试求: (1)?压气机出口的空气温度; (2)?拖动压气机所需的功率; (3)?因摩擦引起的每秒钟的熵产。 4.(?20?分)一单级抽汽回热循环如图?1所示,水蒸气进入汽轮机的状态参数为5MPa、450℃,在10kPa下排入冷凝器。水蒸气在0.45MPa压力下抽出,送入混合式给水加热器加热给水。给水离开加热器的温度为抽

2018年浙江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试流程及经验介绍

2018年浙江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试流程及经验介绍 1、考研复试流程(2018年) 2月3日:成绩出来 3月3日:公布院校线 3月6日:公布院线和复试安排 3月12日:上午9:00-11:30,资格审查;晚上18:00 英语听力测试 3月13日:专业复试,8:00-8:30英语笔试(翻译) 8:30开始面试。 2、考研复试成绩及评分的计算方法 考研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由面试80分,其中笔试30分,口试50分和英语听力20分。在综合的评分中考研初试的成绩与考研复试的成绩各占60%和40%,初试的成绩是以合格生源的初试总分除以5构成。总分计算法方法=初试总分/5*60%+复试成绩*40%。 3、考研复试的过程以及建议 英语的听力是是在一个大教室直接用大臣音响放的,会有杂音。听力的测试难度比较较大,而且语速还非常快,一共是5段长的对话,好像是共28题,都是选择题,时间30分钟。听力这部分建议童鞋们没事的时候最好练一下。(最好是托福的听力)笔试翻译是专业英语翻译,英译汉的题型难度还可以,题目量大,发下卷子来就赶紧时间写,大体意思对即可,千万别耽误翻译进度,导致失分严重。童鞋们准备的时候可以对照着自己找的参考书中的英文文献,自己找一段翻译测试一下即可。(可能会是院长或是其他老师的论文摘要) 笔试翻译之前抽签决定面试的顺序。面试分为英语自我介绍、抽签回答专业问题、老师自由提问三个环节。 1、英语自我介绍都是提前准备的,这个一定要背熟练。有的时候自我介绍之后,老师们可能会用英语提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有的也可能不会问。 2、抽一个专业问题进行回答,回答问题最好思路清晰。抽签问题分三类:时事、专业理论、研究方法。其中,时事部分比较容易回答一点(比如:你如何看待网络谣言?),专业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的问题可能稍微难度大一点。(实在不会答的话就实话实说,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一下,不要乱编) 3、自由提问环节:老师们就会根据你提交给复试组的材料针对性地进行提问,老师提

浙江大学高分子面试

说明:本文系我自己对于高分子推免面试的一些回忆和总结,因时间久远,能回忆起来的东西很少,而且不能保证十分准确,在此提出仅供大家参考,好好看书看课件复习才是王道。学长在此预祝各位学弟学妹取得优秀面试成绩,拿到自己想要的名额。 一、考察内容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高分子专业英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高分子专业实验。 二、复习方法 高分子化学:以课本为主,重点在于对某些简单而关键问题的理解和描述(如:乳液聚合原理简述、为什么兼有高分子量和高速的特点),以文字描述解释语句为关键,公式基本不会涉及。 高分子物理:以课件为主,同样考察对于关键问题的理解,以及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如分子量、粘度等的测量方法)。 高分子材料:复习方法同该门课的考试复习。 高分子专业英语:重点掌握高分子方面一些常用专业词汇(如:粘度、对称性、散射法测定分子量、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等)。 实验部分:要能描述化学基础实验操作的一些问题,可参考《中级化学实验》前几部分的内容;高分子物理、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思考题应复习。 三、面试考察特点及应对方法 总体考察特点:兼有基础知识问题和灵活发散问题,一般以问基础问题开始,若能答上来则逐步深入、发散。应从容应对,因为提问难度是梯度增加的。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等专业课知识考察,侧重于基础而重要的问题,不同人很可能会被问到相同的题目,注意询问他人被问的问题并做好应对。 专业英语:一小段高分子英文文献或高分子相关英文描述,要求先朗读一遍,然后作翻译,最后用英文回答一个与该短文相关的问题。该短文必定会有几个自己不认识的生词,不必紧张,翻译时跳过或猜测一个意思。 实验:实验考查的范围很宽,有时会问专业课的知识,有时会问化学实验基础操作问题,有时为高分子专业实验问题。自己应清楚几种聚合方法(本体、溶液、悬浮、乳液)的原理和特点、几种测分子量的方法和特点等,同时应注意一些实验室基本规范操作问题(如气体钢瓶减压阀的开关等)。 四、自己和其他学长学姐的考题回忆 专业知识: 高分子互穿网络有哪些类型 测定高分子分子量的方法有哪些,哪些是绝对法,哪些是相对法 既然GPC测定方便高效准确,为何还保留着黏度法这种测定方法 旋转粘度计有哪几种 专业英语: 一篇有关高分子链结构的对称性与其性质的关系相关的短文,出现了symmetry这个词;用英语回答:除了对称性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高分子材料的结晶性

浙江大学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浙江大学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及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完善和规范浙江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基层教学组织是学校正式建制,柔性灵活的教师教学共同体,以院系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命名。基层教学组织由本科生院归口管理。 第三条基层教学组织可依托学院、系、教研室、实验室等行政单位设置,也可另行设置。其内部设置由各学院(系)自行确定。基层教学组织按教学性质分为:以课程(群)为平台的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和以专业为平台的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按管理级别分为:校级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院(系)级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第四条完善的基层教学组织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有计划地组织教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学校及学院(系)要高度重视并支持基层教学组织的工作。 第二章设置原则和基本条件 第五条基层教学组织设置与调整原则按照学校本科人才 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学术活动的需要,明确职责、统筹规划,鼓励设置跨学科的基层教学组织。具体设置原则如下: 1.学院(系)应按照本单位所开设的课程(群)或本科专业设置,主要是课程(群)或专业的规模、建设任务和教学发展规划,提出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方案,避免小而全和重复分散设置。 2. 以课程(群)为平台的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针对某一课程或课程群组建,其中课程群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学科基础的系

列课程,或相互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一组课程。以专业为平台的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按二级学科或本科专业设置。 3.新建专业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在不具备独立设置条件时,依托专业或学科相近的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工作。具备独立设置条件后方可组建。 第六条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立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有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人员队伍,成员原则上应包括课程(群)或专业的所有任课教师。 2.有稳定的课程建设与发展方向,或专业学科发展方向,承担饱满的教学任务。 3.有开展教学学术活动的软硬件实力。 4.有科学的工作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三章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 第七条基层教学组织需承担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包括 (一)落实日常教学工作,履行管理职责。 1.根据院系及课程或专业发展的需要,制订本单位的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落实。 2.参与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建设符合学科发展的课程体系,组织制订并规范课程规划、教学大纲,做好课程衔接,加强教材建设以及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建设,保持教学稳定性。 3. 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教学进度,保证教学正常运行。 (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实施教学考核。 1.制定听课计划,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观摩教学,开展同行评议并使之制度化。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教学纪律,树立良好的教风。 3.不定期组织学生座谈,及时了解学情,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定期开展考试情况分析,不断改进教学。 (三)开展教师教学培育,营造教研氛围。 1.开展教学学术研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在教学各环节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技术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05年8月修订) 浙大发学〔2005〕40号 关于印发《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办法(2005年8月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 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将《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05年8月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大学 二○○五年九月八日 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2005年8月修订)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基本原则 (一)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要求为目标,着重评价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各项能力和身体素质; (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申报与认证相结合、记实与评议相结合、教师评议与同学评议相结合的方法; (三)发挥评价过程的甄别、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奖选优和就业推荐的主要依据; (四)评价过程要求公开,评价结果力求公平、公正。 二、指标体系及具体操作办法 一级指标设为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各项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四项。 (一)思想品德评价 1.评价依据 主要对学生日常关键行为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考察学生是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以及拼搏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等思想品德表现。关键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表现,包括班团、社团、学生会、学园、学院、学校等组织的各项活动,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学习、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学术研究、课外创新发明、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文化艺术比赛、体育比赛等; (2)学生干部在社会工作中的表现; (3)学生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4)学生在宿舍的表现; (5)个别学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的行为。 2.评价方式及结果

浙江大学2017年公共管理学院推免生名单

浙江大学2017年公共管理学院推免生名单莫思佳220公共管理学院020207劳动经济学 郭子湾220公共管理学院020207劳动经济学 李冬冬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陈玲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李浩明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黎健鹏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金志林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朱惠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任思炜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陈文文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韩灵馨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 徐达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1社会学思政 王木子220公共管理学院030302人口学 向芯仪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徐蕾蕾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周怡文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杜鲁佳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汤兆涵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谢金霞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张勇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阮涵淇220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 魏珂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马素贤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韩晓雨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冯诗博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韩熠宗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翟李琴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董涵220公共管理学院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黄鹭220公共管理学院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蒋莹莹220公共管理学院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赵旭灿220公共管理学院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王选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黄张迪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李华健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陶铸钧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胡佳琦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宋祎玮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俞央央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王禅童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第36页,共65页 姓名拟录取学院代码拟录取学院拟录取专业代码拟录取专业名称备注高琦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傅鹏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赵彦钧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任杰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戴以壮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钱婉妍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张文静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彭莹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王璐逸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章成之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支教 朱锴治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支教 吴志侠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支教 何秀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余倩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孙玉娟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施锦诚220公共管理学院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浙江大学形策题库

1:未报名可以修读辅修专业对2:各专业确认选拔标准全校统一错 3:大一上25学分大一下30学分大二上7学分退学警告错 4:跨校修读课程成绩他校修读本校审核予以承认对 5:学校可以对人才需求发展变化学生同意时可以调整学生专业对 6: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在校最长年限由学校规定对 7:休学学生应班里手续离校保留学籍休学期间享受在校学生待遇错 8:不得在学校宗教活动对 9:适当方式实行考勤无法参加不必事先请假错 10:无故缺课1/4不得参加期末考核错 11:应征参军学校保留学籍到退役后一年对 12:未经请假连续2周不参加教学活动应予退学对 13:提前毕业申请在预计毕业前2学期提出逾期不办理对 14:辅修双专业注册该专业学生优先对 15:辅修专业资格标准由学校统一制定错 16: 毕业时没有完成辅修专业可以申请旁听形式修读所缺课程对 17:不及格者有2次补考机会错 18:补考及格按照60分计入成绩单注明补考重修后按照实际得分计入对 19:因故因病不能参加实习需提交医院证明;实习期间请假未经带队老湿批准擅自离开实习岗位否则按照旷课处理对 20:实习教学成绩考核分考试考察两种,均采用5级记分制错 21:跨校教学活动有关情况详尽告知家长取得书面回执对 22:学生在校学习最长年限不得超过在校年限一年错 23:自修整门课程或部分内容可以申请免听不交作业不需要参加实验课程考核错 24:主修专业一经确认不得更改错 25:招生时确认主修方向定向委托培养特殊招生不予专业确认对 26:与我校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的学校修的的课程可申请转换我校课程对 27:奖学金每年评定一次9-10月进行对 28:外设奖学金原则相在优秀学生奖学金学生和单项奖学生中评定对 29:违反校规收到处分没有奖学金评奖资格对 30:申请励志奖学金不可以同时申请国家助学金错 31:4年制无偿资助额不超过万人民币包括无息贷款不超过万对 32: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利息由国家补贴毕业后自付利息对 33:没有按照还款期限数额归还助学贷款的学生违约行为载入系统对 34:困难补助分为学费临时困难专项3种错 35:获得助学金的学生在受助学金的学生第二年开学后需要填写小结表对 36:所有奖学金的奖金可以兼得错 37:毕业论文(设计)主要环节包括blablabla 对 38:同学甲参加二课累计获得3分乙同学6分都视为4学分二课学分对 39:SRTP学生原则上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为主blablabla 对 40:思想品德的评价通过纪实和评议两种方式实施若一致则按照纪实不一致对纪实进行调整错 41:一等奖学金比例3%奖励金额6000 错 42: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困难生可以申请获得助学和励志奖学金错

浙江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细则

浙大发本〔2008〕1号 关于印发《浙江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细则 (2008年9月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细则(2008年9月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浙江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细则 (2008年9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规范本科学生的学籍管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正当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结合浙江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特点,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2008-2009学年及以后在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三条新生应凭学校录取通知书(信息应与身份证相符)和有关证件,在规定日期来校办理入学手续,并按规定缴费。因故不能按期办理入学手续者,应以书面形式并附有关证明向学校本科生院学籍管理办公室请假,请假一般不得超过2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四条新生入学3个月内,学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准予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经查实后将作取消学籍处理;情节恶劣者移交有关部门查究。 第五条新生在体检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经校医院诊断不宜在—2 —

校学习的,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允许保留入学资格1年并回家治疗。学生在保留入学资格期间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生和休学生的待遇。在保留入学资格期间经治疗康复者,应在下学年开始前凭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康复证明,向学校申请重新入学。申请重新入学者经校医院复查合格,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经校医院复查不合格或逾期未向学校申请重新入学者,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第六条学校实行四学期制,每学年分秋、冬、春、夏4个季学期,每两个季学期(指秋、冬学期或春、夏学期)为一个长学期。已取得学籍的学生须按校历规定时间到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每学年注册2次,分别安排在秋学期和春学期。每学年秋学期开学时缴齐本学年应缴费用,缴费后方予注册。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办理暂缓注册或请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处。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学生可以通过办理相应手续申请贷款或其他资助方式解决经济困难,实现按时注册。 第七条学生在校学习最长年限不得超过主修专业规定学制年限2年,超过者将不予注册。 第三章考勤与纪律 第八条学生应参照主修专业培养方案,完成相应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自觉遵守学习纪律。 第九条学校采用适当方式对学生参加课程的学习实行考勤。学生无法参加时,须事先办理请假手续;未办理请假手续者,按旷课论处。 —3 —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文件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文件 浙大本发〔2018〕33号 关于第二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试点项目的立项通知 各学院(系): 第二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经各学院(系)推荐、专家评审,现决定对27个项目予以立项资助,详见附件。 特此通知。 附件:第二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立项清单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2018年7月31日

附件: 第二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立项清单 序号院系名称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经费 /万元 是否历年已 立项项目 1外语学院大学英语Ⅳ胡洁2否2外语学院俄语Ⅰ--Ⅲ系列课程周露2否3外语学院计算机辅助翻译何文忠2否4教育学院学习与发展心理学徐琴美1否5公管学院博弈论基础蒋文华1是6数学学院高等数学孙方裕2否7物理系大学物理甲(Ⅱ)厉位阳2否8化学系普通化学(甲)聂晶晶2否9化学系高等物理化学刘迎春2否10地科学院天气学原理舒守娟2否 11电气学院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电路原理部分) 姚缨英1否 12建工学院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 验 余世策1否 13建工学院美术I蔡萌2否14海洋学院物理海洋学李爽1否15光电学院光机结构设计吕玮阁1否16光电学院光学综合实验林远芳1是17信电学院固体物理基础李宇波2否18生工食品学院食品安全郑晓冬1否19农学院插花艺术与盆景李方1否20动物科学学院丝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朱良均1否21动物科学学院动物解剖学李剑1否22动物科学学院兽医药理学姜中其1是23医学院生理科学实验沈静2否24医学院系统解剖学张晓明2否25医学院比较人体形态学II毛峥嵘1是26体艺部体育舞蹈钱宏颖2否27体艺部小提琴艺术周聪2否

浙江大学实验室管理

浙江大学实验室管理 摘要 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学习的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式认识到了实验室教学的重要性,各个学校的实验室也是鳞次栉比的落成。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是推进教学改革、发挥学校技术服务和教学功能的基础保障。实验室的仪器、耗材、低值品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古老的登记管理方式已经渐渐显得力不从心。面对日益增多的实验教学需求,古老的人工管理方式和人工预约方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更加简便、清晰、规范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也应运而生。 加强实验室管理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实验室管理井然有序,可以提高实验完好率,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实验室教学资源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实验室的使用和效果。因此,要在实验指导书、培训教材建设、技能鉴定训练册、网络资源等方面制订计划,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为发挥实验室作用做好准备,切实把实验室资源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本文浙江大学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验室管理系统;教学需求

摘要 (1) 一、浙江大学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二、改进办法 (4) (一)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和引进实验室管理系统 (4) (二)实验室管理人员整体管理培训制度 (4) (三)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5) (四)营造实验室的企业文化氛围 (5) (五)以制度落实为手段,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6) 参考文献 (7)

浙江大学已建成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实验室管理成为了必然,特别是实验室开放选课给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实验室主管部门对设备和材料的计划、采购、维修和使用的宏观控制和管理,以节约成本,提高利用,强化管理,并为本科教学评估、实验室评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提供原始资料和翔实数据,有效推动学校的评建工作。浙江大学目前也迫切需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以简化实验室主管部门的工作。 一、浙江大学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浙江大学管理变革的逐步推进,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化、复杂化,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 随着高校实验课“学分制”改革的深入,实验课不再以课程作业方式的安排,而是将实验课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单独开设课程,并给予相应学分,传统的实验手工排课方式就变得异常艰难。实验模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实物的实验方式,虚拟实验方式越来越受到了青睐,同时,由于受空间、人力、时间等限制,实验设备、实验工作、实验并没有得充分的利用,实验室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实验设备、仪器、低值耐用品等没有较好地建立信息库,以供查询其基本信息及使用状态,不利于对这些实验设备的维护;对仪器设备的领用、借用、修理、报废的处理仍处于手工处理阶段,处理过程繁琐,容易出现纰漏,造成设备流失;实验耗材的管理也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容易造成耗材浪费。仪器设备信息统计过程复杂,占用大量工作时间,耗材消耗情况不能够得到很好统计。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处于手工处理阶段。实验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验安排完全手工操作给实验教学管理带来繁重的工作负担;对教学过程和成绩评定没有建立详细的信息管理和记录,从而无法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积累教学经验;实验室主管部门和实验室之间没有方便快捷的协作通道,教师和学生之间也缺少很好的

浙江大学本科生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2010年5月修订)

浙江大学本科生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2010年5月修订) (浙大发计〔2010〕11号) 根据浙江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联合发布的《关于高校学分制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价费〔2009〕292号)、《浙江省普通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浙价费〔2005〕283号)和《关于浙江大学试行学分制收费管理的复函》(浙价费〔2003〕157号)精神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修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学分制收费与我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相适应,是将原学年制学费改按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计收的教育收费制度。学生在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正常完成学业的,所缴纳的专业学费、学分学费之和不高于原学年制学费总额。 学分制收费按月计收学费时,1学年按10个月计算。实际起始时点为开学日,截止时点为办理离校手续日,30天折算为1个月,不足30天的按1个月计算。 二、学费构成 (一)专业学费 每学年的专业学费为原学年制学费减去每学年40学分的学分学费之差。 专业学费的学年标准为:一般专业1800元,艺术类专业4000元,农林师范类专业1000元,软件学院三年级13000元、软件学院四年级7000元,第二学士学位9000元。 学生提前修满学分毕业或延期毕业,均按在校学习的实际时间按月计收专业

学费。 (二)学分学费 学分学费按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计收,按每学分75元收取。 在课程开课学期的第五周确定的学生最终选修的课程学分,作为学分学费的收取依据。 三、收费方式 (一)每学年开学缴费 收费方式采用预收制。专业学费按学生注册专业的学年标准收取;预收学分学费按平均学分数即40学分/学年(按四年制160学分、五年制200学分计算)预收学分学费。 学年结束时,计算学生的学分学费总额。总额超过预收学分学费的,差额部分在下一学年预收学费时一并收取;总额未到预收学分学费的,差额部分在下一学年预收学费时予以抵除。每学年开学应缴学费计算公式如下: 应缴学费=专业学费+预收学分学费±上一学年的差额 (二)毕业时学费结算 学生毕业离校前按多退少补原则结算学费。学生所注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超出计费学分(40学分×学制年数)的, 超出部分免收学分学费。毕业结算的应退学费公式如下: 应退学费=最后学年预收学分学费-最后学年修读学分学费 +(注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40学分×学制年数)×75 其中,最后学年修读学分学费=正常学分学费+重修学分学费 +辅修学分学费 (三)其他有关收费规定 1.关于标准培养方案外的选课 学生在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以外加修、跨专业选修或经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需重修课程学分的,免收专业学费,按所修课程的规定学分计收学分学费。经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重修的课程学分学费按70%计缴。

浙江大学行政管理导师资料(DOC 12页)

田传浩研究方向:土地制度与土地市场、住房政策、城中村治理 苏振华研究方向:公共选择\转型研究 陈大柔研究方向: 包迪鸿研究方向: 许法根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共三代领导人思想研究、公务员制度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行政学 胡税根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组织形象战略 余逊达研究方向:政府管理 郭夏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行政伦理 张雅丽研究方向:现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两岸关系研究 王诗宗研究方向:地方政府第三部门 徐力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戴文标研究方向:经济理论,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台港澳经济 徐林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公共管理 陈丽君研究方向: 陈大柔 ( 教授 ) 研究方向为科教创新与管理、管理心理与领导艺术、地方政府与电子政务、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科学与艺术审美创造。 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招标课题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十余部著作,包括学术专著4部,教育类著作3部,文学类著作3部,译著1部,其中1部被评审为浙大人文社科学术精品专著;在《自然辩证法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研究成果获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等数项全国性奖。 本科生课程: 广告创意与企划 科学美学 管理心理学 科学与艺术 领导学 研究生课程: 管理学

学术成果: ·研究项目 ·超丰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超丰纺织品有限公司 2006-10-26 ·德清供电局企业文化德清县供电局 2006-6-22 ·主要论文 *"节省律"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7-05 田传浩 ( 副教授 ) 本科生课程: 公共管理学 公共与第三部分组织战略管理 教学实习战略管理 毕业论文 中国土地制度问题概论 荣誉、奖励: 2006-03-31 “农地制度、地权稳定性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田传浩、贾生华) 学术成果: ·研究项目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06-12-14 ·家庭承包制下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对农户收入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1-1 ·农的租凭市场发育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办 2004-11-15 ·农地市场对降低农村贫困的影响浙江大学“曙光”项目 2005-04-01 ·舟山中心城区住宅市场需求预测舟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06-08-23 ·低收入家庭居住调查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2007-12-28 ·家庭承包制下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对农户收入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1-1

浙江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招生简章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经过近120年的建设与发展,浙江大学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 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64所高校之一,也是卫 生部确定的全国远程医学教育首批示范试点单位。自1998年开始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目前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已设有20多个专业,涉及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法学、工学、农学等学科, 是学科涉及面较广、开设专业较多的网络院校之一。办学以来,浙江 大学远程教育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坚持以质量为本,以规范求 发展,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一、招生对象及条件 主要面向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或大专以上毕业证书的在职从业人 员。 二、入学方式 1.免试入学 凡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可免试参加学习。 2.测试入学 凡不符合免试入学条件者,均须参加由浙江大学命题并组织的入学测 试。入学测试大纲及模拟试题可从学院网站 —>“远程教育”—>“远程招生”—>“入学考试”栏目下载。 三、选课、课程考核与免修

学院按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zui低学分和参考性学习计划第,一 学期进行统一配课,学生根据配课进行学习。从第二学期起,学生在 配课的基础上,可依照专业教学计划要求进行网上选课。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其中考试根据不同课程要求,采用闭卷、闭卷(复习专用纸)和开卷等多种形式。课程考试成绩由考试成绩和 学习过程评价成绩构成,学习过程评价成绩约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25%。考试不及格或缺考的课程,有一次免费重考的机会。 凡在学院专科毕业后5年内续读本科,或已在浙江大学修读并通过考 试的课程,或入学前5年内获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合格证的课程,可在专业教学计划范围内按学院有关规定申请课程免修。免修课程学分数累计不超过25学分。 四、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采用宽带互联网、数字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学生可自行安排学习进 度,学习形式自主灵活。 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生都可通过互联网访问学院网站进行学习,或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如Android手机、iPhone和iPAD等)基于客户端访问学院移动学习平台,并下载课件与教材学习、在线答疑与讨论等完成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计算机与互联网基 本操作技能,熟悉网络学习平台,认真学习“远程学习入门”课程及 《学生手册》规定,了解院历、教学计划、课程考试计划、课程免修、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学分:周学时 面向对象: 预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二)英文简介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二)可测量结果 三、课程要求 (一)授课方式与要求 (二)考试评分与建议 四、教学安排 五、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六、课程教学网站: (要求至少A4纸4页)

例: 理解公共政策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理解公共政策 学分:2 周学时1.5-1.5 面向对象: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无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政策科学的历史和主要概念:政策科学的兴起过程、政策概念、当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政策的相关概念、政策制订和分析的一般环节、主要变量。二、政策制订与分析的理论框架:人性假定与政策分析的基本法则、集体行动理论、意识形态与公共利益、物品性质与处置原则、自主治理的制度建构、政策科学理论的新进展。三、公共政策制订、分析的方法与方法论问题:介绍主要的政策制订(过程)模型,并就政策制订和分析主要环节的方法与方法论问题进行探讨,突出规范性与经验性的结合。课程将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二)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s a degree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t include three parts: a)The history and the key concept of policy science, the main-stream of the area of policy study. b)Some important theory correlative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and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ogresses in policy science. c)Methods and methodology in policy-making and policy analysis. The Methods of discussion and case study will be used in this course, and the capacity of quick-primary policy analysis will be emphasized. 二、教学目标

浙江大学本科生对外交流学分认定及转换管理条例

浙江大学本科学生对外交流课程学分 认定及替换办法(暂行) 20161017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学校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外交流的同时,规范对外交流期间所修课程学分、成绩的认定及替换工作,根据《浙江大学本科课程学分替换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 如实记载原则 交流学习时间记入学籍档案;所修课程学分、成绩记入学生本人成绩单。所修课程成绩不计入绩点计算。 2. 公平、公正原则 学生须提交由交流学校/单位开具的官方、原始成绩单,以及课程的教学大纲。 3. 个性化原则 学生可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有选择地进行课程学分认定及替换。 4. 公开原则 课程学分认定及替换工作由开课学院(系)评定。 课程学分认定及替换完成后,公示7天方能有效。 二、申请范围 与学校签署有对外交流协议的大学/单位,以及学生提供资料显

示在全球有其较高地位或声誉的未签署协议的大学/单位,所开设课程。 三、标准 (一)课程学分认定及替换的标准 1. 课程学分认定标准 学分与学时对应关系为1学分对应16学时,此学时数仅为授课学时,不包含自修、课外作业等时间。 若对方的学时数高于我校的,可参照以下公式转换: 则学分转换计算公式可为:转换学分=(外校学时数*X/45)/16,取小数点后1位,不四舍五入 2. 课程替换标准 学生申请校外学分替换的课程,应符合我校相关院系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修读的要求,替换成功后,相应课程可以免修。 (二)学生在交流学习期间修读的课程可申请替换成对应的校内课程及无法课程两类。 1.申请替换对应的课程学分 学生在交流学习期间修读的课程,其内容与我校相关课程相似度达到70%及以上的,经开课院系论证认定,可以申请转为相应的校内课程。 学生在交流学习期间修读的课程,其学分/学时数大于我校的,可以申请替换为我校一门以上课程。 学生在交流学习期间修读的课程,其学分/学时数低于我校的,可以选择两门以上的相似课程申请替换为我校的一门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